期刊投稿百科

中小企业绩效考核的现状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7 08:56:33

中小企业绩效考核的现状论文题目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纵观中小企业整个绩效管理发展历程,喜忧参半,可喜之处在于中国中小企业已经逐步开始认识到员工绩效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快慢的问题。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潜能,提高员工绩效已经成为当今时尚的话题,为不少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津津乐道。但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之路却走的不顺畅,存在着不少的问题[5]。主要是以下几点:(一)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相脱节现实中企业在年底考核时,各部门的绩效目标都完成的非常好,而公司整体的绩效却完成的不好,最主要的是绩效目标的分解存在问题,即各部门的绩效目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即是自下而上的申报,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分解[6]。很多中小企业的目标设立和分解是由各部门每年年末提出部门年度目标报公司审核,审核通过后就据此签订责任书。而部门在指定绩效考核标准时,提出的是本部门能做到的及当前须做的,更多的是向部门内看,而没有去关注公司的战略和整体的经营绩效。公司在审核部门提出的目标时也没有考虑到公司的战略,而是针对部门的工作讨论部门的目标,最终导致“战略稀释”。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能否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促使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是关键。(二)只注重绩效考核,轻视绩效管理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管理的观念还比较落后,他们往往用绩效考核来简单的代替绩效管理,将考核结果作为决定员工的薪酬、奖金和升迁或降职的依据,而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其实,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有着明显差异:首先是概念不同。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绩效管理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反馈、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与反馈等四个阶段。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绩效考核是一套正式的结构化制度,用来衡量、评价并影响与员工工作有关的特性、行为和结果,考察员工的实际绩效,了解员工发展的潜力,以期获得员工与组织的共同发展。此外,绩效考核是事后考核工作结果,而绩效管理是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事后考核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的系统[7]。(三)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设置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绩效考核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绩效指标的分解工具,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形成统一关联的、方向一致的绩效目标与指标链[9]。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去理解、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指标收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偏差。最常见的问题是指标的设立过于简单,评估指标没有量化,缺乏对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比例控制。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都在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通常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一系列因素。包括了安全指标、质量指标、生产指标、设备指标、政工指标等等,不同专业的管理线独立管理着一套指标,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事实上,过多的考核指标只会分散员工的关注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并不能提高工作绩效。而且管理需要付出成本,面面俱到、细枝末节的衡量指标只会加大管理成本、分散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注意力,更无法识别和判断个体和团队的发展潜能,而这可能恰恰是限制组织加速发展、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此外,在如何使考核的标准尽可能地量化、具有可操作性,并与绩效计划相结合等方面企业考虑不周。而且作为绩效管理,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太多和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影响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四)忽视员工的参与和沟通忽视员工的参与和沟通。在许多中小企业中,员工对绩效管理制度最大的意见就是不了解,许多员工反映不知道公司的考核是怎样进行的;考核指标是如何得出的;考核结果是什么;考核结果究竟有什么用处等等,至于自己在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改进等就更无从得知了。同样,也有的企业员工对于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参与意识不强,认为考核者是人力资源部,其实他们只是为真正的考核者们在考核的时候提供技术或者管理平台[10]。缺乏绩效沟通与反馈由于上下级员工之间绩效的有效沟通不足,导致上级与下级对实现工作目标的要求在理解上产生偏差。绩效沟通和绩效反馈是保证工作按预期计划进行、及时纠正偏差的保障措施,员工在实施绩效计划的过程中,通过沟通了解其执行情况,加以分析和辅导,可以预先控制导致影响绩效目标完成的因素,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

论文,上万方或学校数据库;百度都是企业答疑。绩效考核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神器;你可以学习一下北森、智思、诺姆四达;

绩效考核重要性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绩效考核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的有效性。绩效考核是指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绩效考核主要服务于管理和发展两个方面,目的是增强组织的运行效率、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推动组织的良性发展,最终使组织和员工共同受益。另外,绩效考核是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连的,它的有效实施将有利于把员工的行为统一到战略目标上来。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性还对组织整合人力资源、协调控制员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不准确或不符合实际的绩效考核不会起到积极的激励效果,反而会给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带来重重障碍,使员工关系紧张、团队精神遭到损害。因此,不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应看到绩效考核的意义所在。在绩效考察期结束时,依据预先制定好的计划,管理者对下属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绩效考核的依据就是在绩效考察期开始时,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关键绩效指标。同时,在绩效实施与管理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能够说明被考评者绩效的数据和事实,可以作为判断被考评者是否达到关键绩效指标要求的依据。绩效考核原则 实施绩效考核时要掌握以下原则: 公开性原则:以让被考评者了解考核的程序、方法和时间等事宜,提高考核的透明度。 客观性原则: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与考核,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 开放沟通原则:通过考核者与被考评者沟通,解决被考评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差别性原则:对不同类型的人员进行考核内容要有区别。 常规性原则:将考核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成为常规性管理工作。 发展性原则: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人员和团队的发展与成长,而不是惩罚。 立体考核原则:增强考核结果的信度与效度。 及时反馈原则:便于被考评者提高绩效,考核者及时调整考核方法。绩效考核方法 (1)目标管理法 根据下属能力情况设定工作业绩目标;将目标定量化,确定衡量方法和绩效标准;考核时按照预定标准与下属共同检讨每一个目标的完成情况。 (2)叙述法 在进行考核时,以文字叙述的方式说明事实,包括以往工作取得了哪些明显的成果,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是什么。 (3)图表尺度法 选择绩效管理要素;限定不同绩效等级的考核标准和分数;直接上级根据图表对员工进行考核。 绩效考核主体 合格的绩效考核者应了解被考评者职位的性质、工作内容、要求以及绩效考核标准,熟悉被考评者的工作表现,最好有近距离观察其工作的机会,同时要公正客观。多数企业在选择考核主体时,多采用360度全方位考核方式,考核者选用被考评者的上司、同事、下属、被考评者本人和外部专家。 上司考核的优点是对工作性质、员工的工作表现比较熟悉,考核可与加薪、奖惩相结合,有机会与下属更好地沟通,了解其想法,发现其潜力。但也存在一定缺点,由于上司掌握着切实的奖惩权,考核时下属往往心理负担较重,不能保证考核的公正客观,可能会挫伤下属的积极性。 同事考核的优点是对被考评者了解全面、真实。但由于彼此之间比较熟悉和了解,受人情关系影响,可能会使考核结果偏离实际情况。最适用的情况是在项目小组中,同事的参与考核对揭露问题和鞭策后进起着积极作用。 下属考核,可以帮助上司发展领导管理才能,也能达到权力制衡的目的,使上司受到有效监督。但下属考核上司有可能片面、不客观;由下级进行绩效考核也可能使上司在工作中缩手缩脚,影响其工作的正常开展。 自我考核是最轻松的考核方式,不会使员工感到很大压力,能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而且自我考核结果较具建设性,会使工作绩效得到改善。缺点是自我考核倾向于高估自己的绩效,因此只适用于协助员工自我改善绩效,在其他方面(如加薪、晋升等)不足以作为评判标准。 外部专家考核的优点是有绩效考评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理论修养高,与被考评者没有瓜葛,较易做到公正客观。缺点是外部专家可能对公司的业务不熟悉,因此,必须有内部人员协助。此外,聘请外部专家的成本较高。绩效考核的信度与效度 (1)信度是指考核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即用同一考核方法和程序对员工在相近的时间内所进行的两次测评结果应当是一致的。 影响考绩信度的因素有考核者和被考评者的情绪、疲劳程度、健康状况等,也有与考核标准有关的因素,如考核项目的数量和程序,忽略了某些重要的考核维度,不同的考核者对所考核维度的意义及权重有不同的认识等,这些因素都会降低考绩的信度。为了提高考绩的信度,在进行考核前应首先对考核者进行培训,并使考核的时间、方法与程序等尽量标准化。 (2)效度是指考核结果与真正的工作绩效的相关程度,即用某一考核标准所测到的是否是真正想测评的东西。 为了提高考绩的效度,应根据工作职责设置考核的维度和每一维度的具体考核项目,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每一项目等级设定的级差数以及不同维度的权重数,并着重考核具体的、可量化测定的指标,不要流于泛泛的一般性考核。 绩效考核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客观性。因此,要克服近因效应、光环效应、暗示效应等干扰,全面、客观、公正地对被考评者的工作进行评价,同时要进行必要的培训,以减小偏差,使考核的有效性最大化。绩效沟通让考核摆脱走形式 事实上,目标设定和绩效沟通才是真正的核心,目标设定好了,绩效沟通有成效,完成绩效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一个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绩效沟通的过程。对管理者来说,绩效沟通有助于管理者及时了解员工工作状况,针对员工问题进行相应的辅导支持。对员工来讲,能及时得到自己工作反馈信息和主管帮助,不断改进不足。通过绩效沟通,使管理者与员工能够直诚合作,形成绩效伙伴关系,管理者的工作会更轻松,员工绩效会大幅度提高。绩效管理就成了很简单的事情。而且,绩效沟通也是一个发现人才,辨别人才的过程。 为什么缺乏绩效沟通 绩效沟通既然如此重要,为什么没有得到有效推行呢?通过调查发现,主要是主管和员工两方面造成的。主管缺乏沟通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缺乏沟通意识、缺乏沟通能力、缺乏沟通态度。而员工则存在着对绩效沟通的恐惧。 缺乏沟通意识:许多主管习惯了传统的报表和“纸上”考核,不清楚还要面对面与员工探讨绩效问题,而且很多企业也没有相应制度要求主管和员工沟通,所以不沟通也就很自然了。主管辅导者角色的缺乏和制度缺失导致了这个情况。 缺乏沟通能力:许多主管知道要沟通,但缺乏相应能力和技巧,导致沟通达不到效果,甚至更糟,导致了主管对沟通发怵。如很多主管说话过于笼统,不着边际,让员工听不懂;许多主管不注意技巧,光批评不表扬,让人很难服气等。 缺乏沟通态度:许多主管对沟通持反对态度,认为沟通会把自己暴露在下属面前,这样可能会削弱其权威。再者,如果沟通讨论绩效,容易引起双方关系紧张甚至争吵,让主管颜面扫地,这是主管不愿看到的。还有就是很多主管感觉沟通太麻烦,浪费时间。所有这些导致主管对沟通不是很积极。 对于员工来说:很多人认为绩效考核是跟他们作对,扣工资。而考核沟通,则使员工工作中的一些弱点和不足就被暴露出来,员工本身就不安和恐惧。再加上很多主管在沟通中处理问题不当,就更会引起员工的抵触和不满情绪。 四阶段绩效沟通法 要想让绩效沟通顺利进行,必须进行几方面的准备,首先通过培训、宣传,让主管和员工们认识到绩效沟通的重要性和好处。同时,让人们学会绩效沟通的方法。然后从制度上建立系统的沟通制度,让员工尤其是主管有责任有义务进行沟通。这样,人员对沟通的态度也会发生显著变化,从原来的抵触到愿意沟通了。 绩效沟通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目标制定沟通、绩效实施沟通、绩效反馈沟通、绩效改进沟通。四个方面相互配合,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沟通系统。 目标制定沟通 沟通时间:在员工绩效目标制定时进行沟通 沟通方式:主要采取双方面谈交流沟通的方式进行。 沟通内容:三个方面,绩效目标本身、绩效实施措施、目标所需支持 目标本身:目标一定是经过双方交流沟通确定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主管向员工明确说明:企业的整体目标是什么?为了完成这样的整体目标,部门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对员工的期望是什么?对员工的工作应当制定什么样的标准?检查的方法和措施是什么?完成目标后有什么奖惩措施等。通过对目标的交流,员工对自身目标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就会心中有数。不会发生只埋头干活,不抬头看路的情况。 绩效实施措施: 目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手段完成,哪些是关键环节或过程,应该如何应对等,这是双方交流的重要内容。因为不同的实现手段导致的结果会很不一样。例如营销员工需要完成任务,是通过销售老产品还是新产品;是通过对老市场的精耕还是新市场的开拓等等。通过对实施措施的交流,可以有效地防止员工的短视甚至是有害的行为。也便于主管今后的监督和指导。 目标所需支持: 完成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支持条件,需要什么样的资源,需要公司或者主管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这都需要在目标沟通中确定,这样主管可以提早做好相应准备,调动相关资源,保证员工全力以赴的完成任务。 通过目标制定的沟通,防止了主管硬派任务员工被动接受的情况,员工对自己确定的目标的认可度就会大大提升。通过实施措施和资源的保证,让员工能够感受到主管的全力支持,他就会完成目标充满信心。斗志昂扬的投入工作。 同时,通过目标制定沟通,主管对人才也能有效鉴别,如果员工对目标完成措施手段条件分析的头头是道,对完成目标的各项要素了如指掌,这样的人就有可能是企业的可塑之材。反之,如果员工对目标如何实现说不上一二三四来,而到时目标完成很好,这人十有八九是撞了大运。这又为主管评估提供了依据。 目标执行的沟通: 沟通时间:在目标执行、实施过程中进行例行和随机的沟通。 沟通方式:例会、正式交流、非正式交流、例行检查、文件汇报等。 沟通内容:员工关键节点沟通,员工问题沟通和目标实现手段沟通。 员工关键节点沟通:通过对先前绩效实施措施的说明,主管就会对员工的目标完成实施手段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哪些是决定目标完成的关键节点、关键路径主管也会心中有数,在关键环节,主管就需要适时的监督沟通,看看员工完成的结果怎样,进度怎样。不在关键节点沟通,如果员工隐瞒进度或问题,就有可能严重影响目标完成,到时主管再急急火火补救,恐怕已是船到江心补漏迟。不仅员工个人目标完不成,有可能会影响整个部门的目标拖后。 员工问题沟通:主管布置完任务,并不是要撒手不管,当甩手掌柜去,主管还是要为部属的绩效完成情况负责。当部属在目标完成过程中出现问题、困难,半路卡壳时,这时主管该出手时就出手,帮助部属分析原因,解决困难和问题。让部属相信主管是他的坚强后盾,这样部属就会心存感激,心理也会很踏实。 目标实现手段沟通:主管要对员工实施目标的手段进行监督,防止员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采取了短视、饮鸩止渴甚至是危害企业长远利益的行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主管就需要及早制止。对于员工好的方法措施也要及时表扬推广。 绩效反馈沟通: 沟通时间:在主管对员工的绩效评估打分结束后进行。 沟通内容:本次评估结果说明;员工完成/未完成目标原因分析;下一阶段目标交流。 本次评估结果说明:主管要把本次评估的结果向员工说明,同时把打分的结果、依据和相关证明资料向员工展示,让员工感到主管的评估是有理有据的。同时,主管要听取员工对本次目标自评的结果和相应的依据。这样双方对照,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修正。这样的评估结果就会更有说服力。 员工完成/未完成目标原因分析: 对于未完成目标: 需要主管和员工共同分析原因,看看是外因还是内因所致。如果是外因,是因为客观环境变化还是企业内部流程、制度有问题导致。如果是内因,要分析是员工的知识能力不足、经验不够还是态度欠缺。如果是态度欠缺,还需要仔细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是企业激励措施不好、内部管理有问题,还是员工自身态度有问题。对这些问题,都需要穷根究底,找出背后真正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如果是员工知识能力不足,就需要安排相应的培训辅导;如果是经验不够,就需要多安排锻炼机会。如果是员工自身态度问题导致完不成任务,就需要进行批评教育,必要的进行惩罚甚至辞退。 对于完成目标: 也要进行分析,员工是如何完成目标的。是个人努力所致还是外部环境有利,如果是外部环境有利,如市场需求激增、所属区域发达等因素,使员工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目标,还要分析这种有利因素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企业是否需要修改应对措施等。如果是个人努力,也需要仔细交流,员工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措施,有没有经验可以吸收借鉴。可不可以推而广之等。 下一阶段目标交流:绩效面谈不仅仅是谈过去,更重要的谈未来发展。绩效管理是一个往复循环的过程,一个考核周期的结束,往往是下一阶段的开始。因此,对未来目标的确定就成了本次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对下一阶段目标要达成一致,对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和相应的支持条件也要形成共同意见。 通过绩效反馈沟通,了解哪些人在困难面前灵活机智,高质高效的完成任务?哪些人在挫折前面自怨自艾,一蹶不振等,这样就更深一步了解人才。 沟通方式:“三明治”对话。由于本阶段对员工的绩效进行直接评价,有可能引起员工紧张甚至冲突,为了让沟通顺利进行。采取合适的沟通方式是必要的。目前国际上主要“三明治”沟通法。众所周知,三明治需要在底层放一层面包,中间加一层馅儿,上面再加一层面包,这样才能好看、管用。绩效反馈沟通也是如此:对话第一层先要充分肯定对方的成绩,第二层再说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第三层再鼓励对方继续努力,这样的沟通才能积极有效。“否则,一上来就批评,容易造成员工逆反,其后果就是:”把馅儿露出来糊自己一手,弄得很狼狈“。 绩效改进沟通: 沟通方式:例会、正式/非正式交流、例行检查、文件汇报等 沟通时间:贯穿于目标完成的全过程。 沟通内容:侧重员工的绩效改进情况 员工绩效改进沟通:对反馈面谈中员工自身欠缺的因素,或者是不适当的目标完成方式,在绩效改进过程中,主管要进行跟进监督,看看情况是否得到了落实,是否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并创造性的提高。在一定的时间节点,对员工改进的情况进行评估,让员工看到自己还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有主管锐利的眼睛在后面,员工就会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很快改进。如果员工把主管建议当作耳旁风,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这样的人才就属于该淘汰之列。 绩效改进沟通常常不会单独进行,它与绩效实施沟通相互穿插,并贯穿于目标完成的全过程。在绩效实施沟通中,既对本阶段目标执行情况进行沟通,又会对上一阶段绩效改进情况进行沟通。这样员工绩效改进就更有利于目标的执行。 绩效反馈四阶段要点: 四个阶段的绩效沟通是循序渐进,缺一不可的。员工目标制定的好,执行的好,改进的好,完成绩效目标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绩效结果也就不会出乎意料,因为在平时的沟通中,员工们已就自己的业绩情况和主管达成共识,考核只是对平时沟通的复核和总结而已。人才的优劣也会明显区别出来。通过动态、持续的沟通,主管与员工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员工的绩效逐步提升,整个团队绩效也会水涨船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就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样,员工、主管和企业就会实现共赢。绩效管理就真正成了企业绩效的促进器,推动着企业不断前进。绩效考核中对目标管理的误解管理大师德鲁克倡导的目标管理(MBO),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绩效考核方面,目标管理使经营哲学从"工作本位"转向了"员工本位"但是,一些执行者存在着各种误解,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目标管理的实施效果。 误解之一:目标管理是万应灵丹目标管理作为绩效考核的基础,包容了人、财、物和时间等许多内容,的确具有很多用途。在填写目标管理表之初,它像一张完整的工作计划。在接下去的工作中,它又像一张资源控制图,指导着员工向目标迈进。等到工作完成后,它又像一份回顾功过的工作总结。然而,目标管理并不是包治百病的妙药。有些管理者认为,既然在目标管理表中规定了每个人的工作,只要大家各司其职,工作流程自然会顺畅起来,权责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其实,目标管理最大的特点是侧重目标,而不是方法。目标管理的实质仅是通过有难度且明确的目标,激发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指对了方向就已经不易了。若把目标管理当成一个管理平台,用其处理工作流程中的问题,怕是高估了它的能量。 误解之二:目标管理就是量化任务有些管理者认为,目标管理只要将任务量化,同时提高难度就完事大吉了。这种作法只适用于决策权力弱、不可控因素少的员工,对于研发人员或存在不可控因素多的工作,就很难奏效。斯内尔提出的三种人员配置模型,可以说明其中的道理。该模型总结了三种人员配置的情况:人-事匹配型、战略实施型和战略形成型。第一种情形以任务为导向,只要通过传统的工作分析与目标任务描述就可以实现。第二种情形以目标为导向,这时目标是已知的,但实现方法由员工灵活掌握。第三种情形以使命为导向,这时环境高度不确定,只有清晰的使命,却无具体的目标。可见,目标管理可以针对不同员工,给予他们不同的目标。一味追求量化任务的实现,不是目标管理的全部意义。 误解之三:目标管理是监督工具有些员工认为目标管理是绩效考核的工具,而且是一个监督工具。这样一来,他们在填写目标时,就会把容易完成的工作定为主要目标。更为有害的是:为了体现业绩,用短期见效的目标取代意义重大但长期见效的目标。这是对目标管理的一种误解,目标管理的初衷是帮助员工提高效率从而增强满意度,而不是增加负担进而产生压抑感。大家可以通过目标管理实现彼此协调,减少资源浪费,尤其是时间资源。因此,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把好目标的"权重关 ",把工作按照重要性和迫切性划分为四个象限:即重要又迫切、重要但不迫切、迫切但不重要、即不重要又不迫切。目标管理强调"自我控制"、"自我突破",但并非放弃管理,只不过用双向沟通代替了专制管理,更有效地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中小企业绩效考核的现状论文

国内许多企业实行的绩效考核,其实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完整的绩效管理应当是一个循环流程,包括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等内容。美世咨询上海公司的人力资本咨询总监林光明指出,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绩效考核是在年底对过去绩效情况的回顾,甚至有些公司是到了年底才匆忙制订了考核的标准、条款和权重,"针对的是点";而绩效管理则是向前看,侧重过程,通常需要一年时间完成整个流程。 年初,每位员工都需要制订绩效目标,然后由直接主管对他进行不定期的辅导、调整,考察目标完成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年中六、七月时作回顾和反馈,最后才是年底的评估考核,并把绩效结果和激励机制相挂钩。"如果辅导和反馈做得到位,在绩效年度过程中不断地监督和开发绩效,那么年终的绩效评估就只是一个正式的讨论形式,压力就会大大减少了。"翰威特资深顾问Lucy Zhou这样说。 分则一:目标分解和制订 这是绩效管理过程中最初始的一个环节,指标设计是否合理,决定了企业上下是否能够纵向一致地达成战略目标。包括美世、翰威特、博意门和思滕思特-远卓在内的绝大多数咨询公司在介绍成功的绩效管理案例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出,整个企业首先要就愿景目标和长期战略达成共识。"把公司的战略目标从上向下进行沟通,是绩效管理很重要的增加值。"Lucy Zhou强调。 根据调查,战略目标制订之后,只有10%的企业能够按计划实施,而90%则是最终不了了之。对个人来说,传统的绩效目标设定是根据岗位职责制订的,有可能每个人岗位职责都完成得很好,但是和公司目标没有什么关系,整体战略没有完成。 "这就造成了脱节,正确的做法不是从下到上累加,而应当是个人绩效目标从公司战略纵向分解下来。"博意门咨询的孙永玲博士指出,从战略分解的高度来看,人力资源部门显然力量不足,一定要有公司高层的介入,才能够实现跨部门的推动。 企业提出的下一年目标,如要提高客户满意度、要提高管理能力等等,给员工的感觉多数比较抽象,没有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明确界定,导致了实施上的困难。联想集团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联想每年都举行公司战略制订会议和分解会议,这个会议不是一般的纸上谈兵了事,而是从高层到事业部,从事业部到具体的运营部门,从部门主管到员工的沟通和教育会议。会议的结果,就是公司的战略目标深入到每位员工,使他们明白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通过逐层分解,每位员工就会得到量身定做的几项关键绩效指标,也就是KPI。"林光明分析,不同的KPI驱动着不同的行为方式,权重的设定也决定着员工的工作是否能和公司战略方向保持一致。他以理发店为例解释说,如果战略目标是提高客户满意度,吸引更多客源,而把理发师的会员卡推销数量指标建的权重太强,就会引起客户反感,损害整个店的形象;为了调整偏差,这时应适当提高常客数量指标,促使理发师提升客户满意度。 又比如销售人员的绩效管理,最简单的指标当然是销售额。但根据公司目标侧重点的不同,还可以细化。假如重视新产品的推广,那么新品销售额比例的指标权重就应较高;假如近期要求开发新市场,那么就相应提高新市场销售额比例的指标权重。 分解指标时,还要综合考虑业务指标和行为指标,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的平衡。简言之,就是防止员工为了完成财务上的任务而不择手段,比如有人可能为了提高今年的业绩,影响了明年的工作或者损害了其他同事的利益等等。通过行为指标让员工的工作过程符合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约束。 在设计指标时,Lucy Zhou会和部门经理、高绩效员工做行为事件访谈,探究该岗位的成功除了业务指标之外还需要任职者表现什么样的行为,以及为客户提供的增值点何在,据此制订出一系列"行为标签"。"可以让员工了解企业对自己的行为期望,将其通过合适的方式,一定程度地联结到绩效考核体系会改变员工的行为和做事的方式,如从被动向主动的转换,从管、控制向服务的转换等。" KPI指标既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即所谓硬指标、软指标。如行为指标、过程性指标就很难量化,而像客户满意度、品牌影响等指标有时不易获取准确的数据。企业也不需要盲目地追求量化,林光明提醒说:"有一定主观因素在绩效管理中是难以避免的,为量化而量化,这个指标体系就会复杂而可笑。"另外,咨询顾问们建议,针对员工制订的绩效指标不宜过多,一般4到7个,最多不要超过10项,否则不但重点不突出,管理者也不易于跟踪辅导。 分则二:绩效辅导和跟踪 所有的经理人都必须为自己的下属辅导,帮助他们提高绩效。而这一环,正是目前企业管理者最为欠缺的部分。动态的绩效管理,需要整个流程的跟踪,而很多经理人难以坚持,工作一忙就扔到一边,更不要谈开辅导会议来和员工沟通了。咨询顾问们感到最无奈的是,"咨询项目一结束,好像这个绩效管理工作也就结束了。" 企业的绩效管理在这个环节中容易走入多个误区。一是持续性沟通不足,在员工中很难推行。企业往往建立了一套复杂精确的系统,但员工并不了解其用意,为什么要用这几个指标来衡量自己。林光明指出,具体员工的目标制订,一定需要直接主管的沟通和辅导;而不定期地对目标进行回顾、反馈和调整更是需要双方共同来完成。动态绩效管理注重的是,管理者和员工不是"考"和"被考"的关系,而是一起设计未来,让员工参与进来,承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二是中高层管理者的参与感和管理水平不够,认为这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或咨询顾问做的事。事实上,咨询顾问只能够在体系建立和关键指标设计方面提供帮助;人力资源部既不可能了解整个公司几百、几千人的绩效目标,一般也无权监督各部门的实行情况。很多经理人认为建立起一套系统就可以了,还是把绩效管理看成简单的考核。"好像数据都是自动生成的,"Lucy Zhou说,"年终随便打打分,但是没有管理过程肯定会失败。"如果公司的高层领导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做好部门经理的绩效管理,对基层的工作自然也不会重视,结果变成绩效考核只针对基层员工,而不涉及经理层,这往往是造成绩效管理失败的硬伤。 三是不重视管理信息数据的收集,特别是过程和战略指标的数据无法顺利获得。数据缺乏,管理就无法进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孙永玲建议,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企业最好要建立记录和搜集数据的IT系统,否则手工操作的跟踪工作量很大。但她同时强调系统只是一个平台,管理人员利用平台进行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分则三:绩效比较和考核 绩效管理,原则上是由上对下进行。所以在考核环节,基本上是经理人对下属做考核,下属给予反馈,结合双向沟通。在这一点上,由下属为主管评分的做法,一般不会采用。 传统的考核,定同一个标杆来衡量每个人,按得分高低相互比较分出优劣;而绩效管理则是为每个人度身定做,所有人都是和自己的目标比较,看完成情况如何。有些企业在观念上没有转变,既制订了绩效管理目标,又要做横向比较,强制分布甚至末位淘汰,"这在与员工的沟通中就很难自圆其说。"林光明举例说,比如某员工完成了自己的销售指标,但是别人超额完成了更多,并不意味着他就要在排名中靠后。"这是两种理念的矛盾",他认为如果一定要搞末位淘汰制,员工可能为了保住自己,而想方设法让一个同事最落后,而不是自己努力提高。这显然不能达到企业促进绩效的目的。 分则四:绩效激励和发展 获得考核结果后,还要及时与激励制度和能力发展计划挂钩才能发挥作用。"绩效管理是其他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础。"顾问们指出,绩效加薪、浮动薪酬都以此为依据,增加了企业决策的透明度;培训部门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分析出员工绩效不理想的欠缺所在,总结优先的培训需求;在后备干部队伍选拔方面,也可以从绩效纪录中获得很强的支持,因为过去几年的绩效表现通常预示着未来的潜力发展方向。"员工在帮助公司达成战略的同时,个人当然也应获益,这样他们就更有驱动力来完成公司的目标。"孙永玲认为这样才能使整个体系运行圆满。 "而在多数的国有企业中,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林光明介绍自己的经验说,即使部门经理评定员工的绩效很突出,但是他却没有权利和自由度给员工提供奖金或培训机会,那么显然绩效管理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所以企业市场化程度越高的,会越容易在这方面获得成功。"

绩效考核重要性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绩效考核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的有效性。绩效考核是指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绩效考核主要服务于管理和发展两个方面,目的是增强组织的运行效率、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推动组织的良性发展,最终使组织和员工共同受益。另外,绩效考核是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连的,它的有效实施将有利于把员工的行为统一到战略目标上来。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性还对组织整合人力资源、协调控制员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不准确或不符合实际的绩效考核不会起到积极的激励效果,反而会给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带来重重障碍,使员工关系紧张、团队精神遭到损害。因此,不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应看到绩效考核的意义所在。在绩效考察期结束时,依据预先制定好的计划,管理者对下属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绩效考核的依据就是在绩效考察期开始时,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关键绩效指标。同时,在绩效实施与管理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能够说明被考评者绩效的数据和事实,可以作为判断被考评者是否达到关键绩效指标要求的依据。绩效考核原则 实施绩效考核时要掌握以下原则: 公开性原则:以让被考评者了解考核的程序、方法和时间等事宜,提高考核的透明度。 客观性原则: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与考核,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 开放沟通原则:通过考核者与被考评者沟通,解决被考评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差别性原则:对不同类型的人员进行考核内容要有区别。 常规性原则:将考核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成为常规性管理工作。 发展性原则: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人员和团队的发展与成长,而不是惩罚。 立体考核原则:增强考核结果的信度与效度。 及时反馈原则:便于被考评者提高绩效,考核者及时调整考核方法。绩效考核方法 (1)目标管理法 根据下属能力情况设定工作业绩目标;将目标定量化,确定衡量方法和绩效标准;考核时按照预定标准与下属共同检讨每一个目标的完成情况。 (2)叙述法 在进行考核时,以文字叙述的方式说明事实,包括以往工作取得了哪些明显的成果,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是什么。 (3)图表尺度法 选择绩效管理要素;限定不同绩效等级的考核标准和分数;直接上级根据图表对员工进行考核。 绩效考核主体 合格的绩效考核者应了解被考评者职位的性质、工作内容、要求以及绩效考核标准,熟悉被考评者的工作表现,最好有近距离观察其工作的机会,同时要公正客观。多数企业在选择考核主体时,多采用360度全方位考核方式,考核者选用被考评者的上司、同事、下属、被考评者本人和外部专家。 上司考核的优点是对工作性质、员工的工作表现比较熟悉,考核可与加薪、奖惩相结合,有机会与下属更好地沟通,了解其想法,发现其潜力。但也存在一定缺点,由于上司掌握着切实的奖惩权,考核时下属往往心理负担较重,不能保证考核的公正客观,可能会挫伤下属的积极性。 同事考核的优点是对被考评者了解全面、真实。但由于彼此之间比较熟悉和了解,受人情关系影响,可能会使考核结果偏离实际情况。最适用的情况是在项目小组中,同事的参与考核对揭露问题和鞭策后进起着积极作用。 下属考核,可以帮助上司发展领导管理才能,也能达到权力制衡的目的,使上司受到有效监督。但下属考核上司有可能片面、不客观;由下级进行绩效考核也可能使上司在工作中缩手缩脚,影响其工作的正常开展。 自我考核是最轻松的考核方式,不会使员工感到很大压力,能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而且自我考核结果较具建设性,会使工作绩效得到改善。缺点是自我考核倾向于高估自己的绩效,因此只适用于协助员工自我改善绩效,在其他方面(如加薪、晋升等)不足以作为评判标准。 外部专家考核的优点是有绩效考评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理论修养高,与被考评者没有瓜葛,较易做到公正客观。缺点是外部专家可能对公司的业务不熟悉,因此,必须有内部人员协助。此外,聘请外部专家的成本较高。绩效考核的信度与效度 (1)信度是指考核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即用同一考核方法和程序对员工在相近的时间内所进行的两次测评结果应当是一致的。 影响考绩信度的因素有考核者和被考评者的情绪、疲劳程度、健康状况等,也有与考核标准有关的因素,如考核项目的数量和程序,忽略了某些重要的考核维度,不同的考核者对所考核维度的意义及权重有不同的认识等,这些因素都会降低考绩的信度。为了提高考绩的信度,在进行考核前应首先对考核者进行培训,并使考核的时间、方法与程序等尽量标准化。 (2)效度是指考核结果与真正的工作绩效的相关程度,即用某一考核标准所测到的是否是真正想测评的东西。 为了提高考绩的效度,应根据工作职责设置考核的维度和每一维度的具体考核项目,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每一项目等级设定的级差数以及不同维度的权重数,并着重考核具体的、可量化测定的指标,不要流于泛泛的一般性考核。 绩效考核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客观性。因此,要克服近因效应、光环效应、暗示效应等干扰,全面、客观、公正地对被考评者的工作进行评价,同时要进行必要的培训,以减小偏差,使考核的有效性最大化。绩效沟通让考核摆脱走形式 事实上,目标设定和绩效沟通才是真正的核心,目标设定好了,绩效沟通有成效,完成绩效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一个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绩效沟通的过程。对管理者来说,绩效沟通有助于管理者及时了解员工工作状况,针对员工问题进行相应的辅导支持。对员工来讲,能及时得到自己工作反馈信息和主管帮助,不断改进不足。通过绩效沟通,使管理者与员工能够直诚合作,形成绩效伙伴关系,管理者的工作会更轻松,员工绩效会大幅度提高。绩效管理就成了很简单的事情。而且,绩效沟通也是一个发现人才,辨别人才的过程。 为什么缺乏绩效沟通 绩效沟通既然如此重要,为什么没有得到有效推行呢?通过调查发现,主要是主管和员工两方面造成的。主管缺乏沟通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缺乏沟通意识、缺乏沟通能力、缺乏沟通态度。而员工则存在着对绩效沟通的恐惧。 缺乏沟通意识:许多主管习惯了传统的报表和“纸上”考核,不清楚还要面对面与员工探讨绩效问题,而且很多企业也没有相应制度要求主管和员工沟通,所以不沟通也就很自然了。主管辅导者角色的缺乏和制度缺失导致了这个情况。 缺乏沟通能力:许多主管知道要沟通,但缺乏相应能力和技巧,导致沟通达不到效果,甚至更糟,导致了主管对沟通发怵。如很多主管说话过于笼统,不着边际,让员工听不懂;许多主管不注意技巧,光批评不表扬,让人很难服气等。 缺乏沟通态度:许多主管对沟通持反对态度,认为沟通会把自己暴露在下属面前,这样可能会削弱其权威。再者,如果沟通讨论绩效,容易引起双方关系紧张甚至争吵,让主管颜面扫地,这是主管不愿看到的。还有就是很多主管感觉沟通太麻烦,浪费时间。所有这些导致主管对沟通不是很积极。 对于员工来说:很多人认为绩效考核是跟他们作对,扣工资。而考核沟通,则使员工工作中的一些弱点和不足就被暴露出来,员工本身就不安和恐惧。再加上很多主管在沟通中处理问题不当,就更会引起员工的抵触和不满情绪。 四阶段绩效沟通法 要想让绩效沟通顺利进行,必须进行几方面的准备,首先通过培训、宣传,让主管和员工们认识到绩效沟通的重要性和好处。同时,让人们学会绩效沟通的方法。然后从制度上建立系统的沟通制度,让员工尤其是主管有责任有义务进行沟通。这样,人员对沟通的态度也会发生显著变化,从原来的抵触到愿意沟通了。 绩效沟通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目标制定沟通、绩效实施沟通、绩效反馈沟通、绩效改进沟通。四个方面相互配合,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沟通系统。 目标制定沟通 沟通时间:在员工绩效目标制定时进行沟通 沟通方式:主要采取双方面谈交流沟通的方式进行。 沟通内容:三个方面,绩效目标本身、绩效实施措施、目标所需支持 目标本身:目标一定是经过双方交流沟通确定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主管向员工明确说明:企业的整体目标是什么?为了完成这样的整体目标,部门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对员工的期望是什么?对员工的工作应当制定什么样的标准?检查的方法和措施是什么?完成目标后有什么奖惩措施等。通过对目标的交流,员工对自身目标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就会心中有数。不会发生只埋头干活,不抬头看路的情况。 绩效实施措施: 目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手段完成,哪些是关键环节或过程,应该如何应对等,这是双方交流的重要内容。因为不同的实现手段导致的结果会很不一样。例如营销员工需要完成任务,是通过销售老产品还是新产品;是通过对老市场的精耕还是新市场的开拓等等。通过对实施措施的交流,可以有效地防止员工的短视甚至是有害的行为。也便于主管今后的监督和指导。 目标所需支持: 完成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支持条件,需要什么样的资源,需要公司或者主管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这都需要在目标沟通中确定,这样主管可以提早做好相应准备,调动相关资源,保证员工全力以赴的完成任务。 通过目标制定的沟通,防止了主管硬派任务员工被动接受的情况,员工对自己确定的目标的认可度就会大大提升。通过实施措施和资源的保证,让员工能够感受到主管的全力支持,他就会完成目标充满信心。斗志昂扬的投入工作。 同时,通过目标制定沟通,主管对人才也能有效鉴别,如果员工对目标完成措施手段条件分析的头头是道,对完成目标的各项要素了如指掌,这样的人就有可能是企业的可塑之材。反之,如果员工对目标如何实现说不上一二三四来,而到时目标完成很好,这人十有八九是撞了大运。这又为主管评估提供了依据。 目标执行的沟通: 沟通时间:在目标执行、实施过程中进行例行和随机的沟通。 沟通方式:例会、正式交流、非正式交流、例行检查、文件汇报等。 沟通内容:员工关键节点沟通,员工问题沟通和目标实现手段沟通。 员工关键节点沟通:通过对先前绩效实施措施的说明,主管就会对员工的目标完成实施手段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哪些是决定目标完成的关键节点、关键路径主管也会心中有数,在关键环节,主管就需要适时的监督沟通,看看员工完成的结果怎样,进度怎样。不在关键节点沟通,如果员工隐瞒进度或问题,就有可能严重影响目标完成,到时主管再急急火火补救,恐怕已是船到江心补漏迟。不仅员工个人目标完不成,有可能会影响整个部门的目标拖后。 员工问题沟通:主管布置完任务,并不是要撒手不管,当甩手掌柜去,主管还是要为部属的绩效完成情况负责。当部属在目标完成过程中出现问题、困难,半路卡壳时,这时主管该出手时就出手,帮助部属分析原因,解决困难和问题。让部属相信主管是他的坚强后盾,这样部属就会心存感激,心理也会很踏实。 目标实现手段沟通:主管要对员工实施目标的手段进行监督,防止员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采取了短视、饮鸩止渴甚至是危害企业长远利益的行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主管就需要及早制止。对于员工好的方法措施也要及时表扬推广。 绩效反馈沟通: 沟通时间:在主管对员工的绩效评估打分结束后进行。 沟通内容:本次评估结果说明;员工完成/未完成目标原因分析;下一阶段目标交流。 本次评估结果说明:主管要把本次评估的结果向员工说明,同时把打分的结果、依据和相关证明资料向员工展示,让员工感到主管的评估是有理有据的。同时,主管要听取员工对本次目标自评的结果和相应的依据。这样双方对照,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修正。这样的评估结果就会更有说服力。 员工完成/未完成目标原因分析: 对于未完成目标: 需要主管和员工共同分析原因,看看是外因还是内因所致。如果是外因,是因为客观环境变化还是企业内部流程、制度有问题导致。如果是内因,要分析是员工的知识能力不足、经验不够还是态度欠缺。如果是态度欠缺,还需要仔细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是企业激励措施不好、内部管理有问题,还是员工自身态度有问题。对这些问题,都需要穷根究底,找出背后真正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如果是员工知识能力不足,就需要安排相应的培训辅导;如果是经验不够,就需要多安排锻炼机会。如果是员工自身态度问题导致完不成任务,就需要进行批评教育,必要的进行惩罚甚至辞退。 对于完成目标: 也要进行分析,员工是如何完成目标的。是个人努力所致还是外部环境有利,如果是外部环境有利,如市场需求激增、所属区域发达等因素,使员工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目标,还要分析这种有利因素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企业是否需要修改应对措施等。如果是个人努力,也需要仔细交流,员工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措施,有没有经验可以吸收借鉴。可不可以推而广之等。 下一阶段目标交流:绩效面谈不仅仅是谈过去,更重要的谈未来发展。绩效管理是一个往复循环的过程,一个考核周期的结束,往往是下一阶段的开始。因此,对未来目标的确定就成了本次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对下一阶段目标要达成一致,对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和相应的支持条件也要形成共同意见。 通过绩效反馈沟通,了解哪些人在困难面前灵活机智,高质高效的完成任务?哪些人在挫折前面自怨自艾,一蹶不振等,这样就更深一步了解人才。 沟通方式:“三明治”对话。由于本阶段对员工的绩效进行直接评价,有可能引起员工紧张甚至冲突,为了让沟通顺利进行。采取合适的沟通方式是必要的。目前国际上主要“三明治”沟通法。众所周知,三明治需要在底层放一层面包,中间加一层馅儿,上面再加一层面包,这样才能好看、管用。绩效反馈沟通也是如此:对话第一层先要充分肯定对方的成绩,第二层再说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第三层再鼓励对方继续努力,这样的沟通才能积极有效。“否则,一上来就批评,容易造成员工逆反,其后果就是:”把馅儿露出来糊自己一手,弄得很狼狈“。 绩效改进沟通: 沟通方式:例会、正式/非正式交流、例行检查、文件汇报等 沟通时间:贯穿于目标完成的全过程。 沟通内容:侧重员工的绩效改进情况 员工绩效改进沟通:对反馈面谈中员工自身欠缺的因素,或者是不适当的目标完成方式,在绩效改进过程中,主管要进行跟进监督,看看情况是否得到了落实,是否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并创造性的提高。在一定的时间节点,对员工改进的情况进行评估,让员工看到自己还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有主管锐利的眼睛在后面,员工就会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很快改进。如果员工把主管建议当作耳旁风,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这样的人才就属于该淘汰之列。 绩效改进沟通常常不会单独进行,它与绩效实施沟通相互穿插,并贯穿于目标完成的全过程。在绩效实施沟通中,既对本阶段目标执行情况进行沟通,又会对上一阶段绩效改进情况进行沟通。这样员工绩效改进就更有利于目标的执行。 绩效反馈四阶段要点: 四个阶段的绩效沟通是循序渐进,缺一不可的。员工目标制定的好,执行的好,改进的好,完成绩效目标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绩效结果也就不会出乎意料,因为在平时的沟通中,员工们已就自己的业绩情况和主管达成共识,考核只是对平时沟通的复核和总结而已。人才的优劣也会明显区别出来。通过动态、持续的沟通,主管与员工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员工的绩效逐步提升,整个团队绩效也会水涨船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就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样,员工、主管和企业就会实现共赢。绩效管理就真正成了企业绩效的促进器,推动着企业不断前进。绩效考核中对目标管理的误解管理大师德鲁克倡导的目标管理(MBO),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绩效考核方面,目标管理使经营哲学从"工作本位"转向了"员工本位"但是,一些执行者存在着各种误解,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目标管理的实施效果。 误解之一:目标管理是万应灵丹目标管理作为绩效考核的基础,包容了人、财、物和时间等许多内容,的确具有很多用途。在填写目标管理表之初,它像一张完整的工作计划。在接下去的工作中,它又像一张资源控制图,指导着员工向目标迈进。等到工作完成后,它又像一份回顾功过的工作总结。然而,目标管理并不是包治百病的妙药。有些管理者认为,既然在目标管理表中规定了每个人的工作,只要大家各司其职,工作流程自然会顺畅起来,权责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其实,目标管理最大的特点是侧重目标,而不是方法。目标管理的实质仅是通过有难度且明确的目标,激发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指对了方向就已经不易了。若把目标管理当成一个管理平台,用其处理工作流程中的问题,怕是高估了它的能量。 误解之二:目标管理就是量化任务有些管理者认为,目标管理只要将任务量化,同时提高难度就完事大吉了。这种作法只适用于决策权力弱、不可控因素少的员工,对于研发人员或存在不可控因素多的工作,就很难奏效。斯内尔提出的三种人员配置模型,可以说明其中的道理。该模型总结了三种人员配置的情况:人-事匹配型、战略实施型和战略形成型。第一种情形以任务为导向,只要通过传统的工作分析与目标任务描述就可以实现。第二种情形以目标为导向,这时目标是已知的,但实现方法由员工灵活掌握。第三种情形以使命为导向,这时环境高度不确定,只有清晰的使命,却无具体的目标。可见,目标管理可以针对不同员工,给予他们不同的目标。一味追求量化任务的实现,不是目标管理的全部意义。 误解之三:目标管理是监督工具有些员工认为目标管理是绩效考核的工具,而且是一个监督工具。这样一来,他们在填写目标时,就会把容易完成的工作定为主要目标。更为有害的是:为了体现业绩,用短期见效的目标取代意义重大但长期见效的目标。这是对目标管理的一种误解,目标管理的初衷是帮助员工提高效率从而增强满意度,而不是增加负担进而产生压抑感。大家可以通过目标管理实现彼此协调,减少资源浪费,尤其是时间资源。因此,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把好目标的"权重关 ",把工作按照重要性和迫切性划分为四个象限:即重要又迫切、重要但不迫切、迫切但不重要、即不重要又不迫切。目标管理强调"自我控制"、"自我突破",但并非放弃管理,只不过用双向沟通代替了专制管理,更有效地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中国式管理绩效根据对绩效管理的一般定义,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制度确保企业及其子系统(部门、流程、工作团队和员工个人)的绩效成果能够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并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上所达成共识的过程,以及增强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以及促进员工取得优异绩效的管理过程。从这样的定义出发,就注定现在的中国企业很难实施完美的绩效管理,主要在于五个方面的原因: 战略目标的缺失。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但在众多的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根本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因此也就谈不上怎样将企业目标分解到部门和个人,也因此经典的平衡计分卡常常会变成理论而不实用的工具。 管理基础的差异。绩效管理非常强调量化指标的提取和跟踪,这是基于西方人擅长分析推理的特点,而且西方企业还有高效的信息系统作基础。但在很多中国企业,这些基础都没有,如果也去追求完全量化就有很大难度。还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在美国企业绩效管理很重要的一个背景是企业要规避法律风险,因为当发生一名员工晋升等事件时,其他员工可能会起诉公司搞歧视,此时公司就需要借助绩效管理的过程为自己提供证据,因为要面对这样的法律风险,美国企业在绩效管理就愿意投入大量的成本去获得量化指标。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薄弱。绩效管理体系中很重要的是对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理论上讲应该用于人员培训、岗位调整、薪酬调整等方面,但由于大部分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薄弱,人员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的空白,使得绩效考核结果只能仅仅与薪酬调整挂钩。这样的后果是把绩效管理思想中很精髓的一点改变了,那就是绩效管理其实是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关系的改变,把原先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改变为帮助、辅导和督促关系。仅仅与薪酬挂钩的做法把绩效管理改善管理双方关系的初衷变成管理双方更为敌对的情绪。 中庸之道的思维习惯。中国很多企业中管理者“好好先生”的定位和被管理者“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态,注定中国企业要对员工分出个三六九等的难度,因此末位淘汰、强制分布、360度考核等西方工具在中国都会遇到障碍,更别提国有企业中员工民主意识的高涨和改制国企股东和员工身份二合一的复杂情况。 内敛的传统风格。决定绩效管理效果很重要的一点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不断的双向沟通,但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却很多是不善言辞的业务尖子,如何赞美和批评下属对他们来说都有很大的难度,这与从小鼓励公开表达自己观点的西方文化有很大不同。 以上这些因素注定了目前的中国企业确实很难有板有眼地去实施西方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一种适应中国企业现状的绩效管理模式。所谓“中国式”绩效管理绝非再另创一套绩效管理理论,而是根据西方绩效管理的思想,找到一种对中国企业而言简单而实用的方法,简单来说,可以归为以下几个重点: 让绩效管理通俗化。对绩效管理的理论定义已经非常多,这里想用一个实例说明。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酒楼、商厦等服务性行业在开门营业前会有这样的场景:所有人员站成一排,领班或经理则站在前面布置当日营业目标,在晚上营业结束或次日早上,对之前的营业情况进行总结,若未完成目标,则要大家一起找明原因,其实这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场景就是一个绩效管理的过程。通过这个例子要说明的是绩效管理其实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制定目标、检查目标、寻找对策的过程,它是每个管理者都可以随时使用的一种管理工具。在中国企业,特别是刚开始推行绩效管理体系的企业,有必要让绩效管理通俗化,要让每个管理者都知道绩效管理是他们在下属管理中随时都可使用并且十分有效的一种工具,而不是深奥得只有高层关心、庞大得必须公司整个体系来运作的。 参考来源:

中小企业绩效考核的现状论文摘要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纵观中小企业整个绩效管理发展历程,喜忧参半,可喜之处在于中国中小企业已经逐步开始认识到员工绩效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快慢的问题。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潜能,提高员工绩效已经成为当今时尚的话题,为不少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津津乐道。但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之路却走的不顺畅,存在着不少的问题[5]。主要是以下几点:(一)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相脱节现实中企业在年底考核时,各部门的绩效目标都完成的非常好,而公司整体的绩效却完成的不好,最主要的是绩效目标的分解存在问题,即各部门的绩效目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即是自下而上的申报,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分解[6]。很多中小企业的目标设立和分解是由各部门每年年末提出部门年度目标报公司审核,审核通过后就据此签订责任书。而部门在指定绩效考核标准时,提出的是本部门能做到的及当前须做的,更多的是向部门内看,而没有去关注公司的战略和整体的经营绩效。公司在审核部门提出的目标时也没有考虑到公司的战略,而是针对部门的工作讨论部门的目标,最终导致“战略稀释”。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能否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促使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是关键。(二)只注重绩效考核,轻视绩效管理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管理的观念还比较落后,他们往往用绩效考核来简单的代替绩效管理,将考核结果作为决定员工的薪酬、奖金和升迁或降职的依据,而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其实,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有着明显差异:首先是概念不同。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绩效管理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反馈、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与反馈等四个阶段。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绩效考核是一套正式的结构化制度,用来衡量、评价并影响与员工工作有关的特性、行为和结果,考察员工的实际绩效,了解员工发展的潜力,以期获得员工与组织的共同发展。此外,绩效考核是事后考核工作结果,而绩效管理是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事后考核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的系统[7]。(三)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设置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绩效考核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绩效指标的分解工具,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形成统一关联的、方向一致的绩效目标与指标链[9]。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去理解、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指标收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偏差。最常见的问题是指标的设立过于简单,评估指标没有量化,缺乏对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比例控制。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都在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通常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一系列因素。包括了安全指标、质量指标、生产指标、设备指标、政工指标等等,不同专业的管理线独立管理着一套指标,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事实上,过多的考核指标只会分散员工的关注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并不能提高工作绩效。而且管理需要付出成本,面面俱到、细枝末节的衡量指标只会加大管理成本、分散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注意力,更无法识别和判断个体和团队的发展潜能,而这可能恰恰是限制组织加速发展、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此外,在如何使考核的标准尽可能地量化、具有可操作性,并与绩效计划相结合等方面企业考虑不周。而且作为绩效管理,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太多和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影响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四)忽视员工的参与和沟通忽视员工的参与和沟通。在许多中小企业中,员工对绩效管理制度最大的意见就是不了解,许多员工反映不知道公司的考核是怎样进行的;考核指标是如何得出的;考核结果是什么;考核结果究竟有什么用处等等,至于自己在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改进等就更无从得知了。同样,也有的企业员工对于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参与意识不强,认为考核者是人力资源部,其实他们只是为真正的考核者们在考核的时候提供技术或者管理平台[10]。缺乏绩效沟通与反馈由于上下级员工之间绩效的有效沟通不足,导致上级与下级对实现工作目标的要求在理解上产生偏差。绩效沟通和绩效反馈是保证工作按预期计划进行、及时纠正偏差的保障措施,员工在实施绩效计划的过程中,通过沟通了解其执行情况,加以分析和辅导,可以预先控制导致影响绩效目标完成的因素,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

中小企业绩效考核的现状论文怎么写

写作提纲我国现阶段企业绩效考核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绩效考核概述 企业绩效考核的意义 企业绩效考核 企业绩效考核存在困难原因 企业绩效考核的对策企业绩效考核

我国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设置的问题与对策  一、摘要  设置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绩效考核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绩效指标的分解工具,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形成统一关联的、方向一致的绩效目标与指标链。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战略的目标方向。本文研究了我国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设置的问题与对策,利用360度评估法、目标考核法和工作标准法等方法,论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应该是:在职能部门方面是部门职责的完成情况;在员工方面是德、勤、能、绩等一系列因素。并证明了绩效指标的设置在我国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中的重要性。  二、关键词  中小企业 绩效指标设置 问题与对策 重要性  三、正文  1、引言:我国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存在的问题。绩效考核效果不理想时,往往需要重新审视整个指标体系。问题无非出在两个方面,一是“设定什么指标”,二是“怎么设定指标”。常见的“病态”指标体系,往往会体现以下几种特征:病态一:指标过少,导致顾此失彼。简单讲,就是“企业没有充分表达出自身意愿”。例如:忽视利润指标。 病态二:指标过多,导致欲速不达。简单讲,就是“企业想一口吃个胖子”。 病态三:指标过浅,导致似是而非。简单讲,就是“企业想要的和说出来的不一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销售额指标的误读。病态四:指标过深,导致本末倒置。简单讲,就是“企业对指标苛求完美”。 病态五:指标不连贯,导致管理落空。简单讲,就是“各级指标脱节”。病态六:指标不客观,导致目标落空。简单讲,就是“指标要求过高,引发企业资源紧张”。  2、文献综述  绩效考核指标的定义:指标的定义主要是对绩效考核指标的解释,它是让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都明确绩效考核指标的含义,便于他们理解,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一些说明和计算公式等。  绩效考核指标的目标:是绩效考核指标的核心内容,它明确工作的目标以及考核标准的,如果没有目标值的绩效考核指标,这样的绩效考核指标就不是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考核指标的特征:  (1)绩效考核指标应遵循同质性原则、关键特征原则、独立性原则。  (2)考核指标是具体的且可以衡量和测度的。  (3)考核指标是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共同商量、沟通的结果。  (4)考核指标是基本工作而非工作者。  (5)考核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根据企业内外的情况而变动,经常是“缺什么,考什么”,“要什么,考什么”。  (6)考核指标是大家所熟知的,必须要让绝大多数人理解。绩效考评指标的作用:  (1)导向作用 绩效管理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绩效指标的导向作用,绩效指标就是为员工在工作中明确目标,指导工作。  (2)约束作用 绩效指标有些会明确告诉员工那些是应该做,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与绩效指标相符合,约束员工日常行为和管理规范以及工作重点和目标。  (3)凝聚作用 一旦绩效指标确定,员工就会利用各种资源,凝聚一切可利用的力量来实现和完成绩效目标,可以把大家凝聚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方向。  (4)竞争作用 绩效指标的设定就要求员工要通过努力工作才能完成的目标,绩效指标明确员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这样就提供了员工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与外部之间的竞争的目标和对比标准,使员工为完成绩效考核指标互相竞争。

中小企业绩效考核论文题目

学术堂精心准备了88个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题目供您选择:  1、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分析  2、浅析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3、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4、人力资源流失原因探析  5、人力资源二次开发的重要性  6、浅析人力资源保护  7、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  8、论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  9、论人力资源管理与核心竞争力培植  10、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11、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分析  12、人力资源管理规范管理若干问题探析  13、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匹配  14、人力资源(资本)会计探讨  15、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探析  16、人力资源工作流程分析  17、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18、e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转变  19、人力资源项目管理探析  20、人力资源规模效益管理初探  21、人本管理策略探析  22、人员素质教育探析  23、如何实现人员队伍的有机管理  24、如何实现人力资源规范化管理  25、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26、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27、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问题  28、人力资本与激励机制  29、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问题  30、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设计  31、如何通过招聘选拔合适人才  32、加入WTO对我国劳动关系的挑战及应对  33、“人才租赁”政策分析  34、“宽带薪酬”及设计其问题规避  35、人才流动与人才安全  36、知识员工增多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挑战  37、员工激励的误区剖析(如何提高员工激励效率)  38、如何提高“员工建议系统”的效率  39、如何提高新员工培训的效率  4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41、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42、激励性薪酬体系的设计  43、股权激励制度设计  44、“人才主权”理论探讨  45、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46、柔性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47、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规避  48、WTO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49、职业生涯管理与组织发展  50、试论知识员工的管理  51、工作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  52、招聘管理体系初探  53、关于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的探讨  54、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意义  55、人才素质测评浅谈  56、怎样利用职工中的非正式群体  57、如何正确处理职工情绪冲突  58、创业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59、自助式福利体系的设计  60、如何提高体验式学习(素质拓展训练)的效率  61、知识型员工薪酬激励  62、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63、公务员管理研究  64、浅析公务员的高薪养廉问题  65、完善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制度  66、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  67、人际关系的沟通与技巧  68、论我国的就业方式  69、职业指导与职业设计  70、浅析我国妇女就业问题  71、浅谈我国现阶段下岗职工劳动关系问题  72、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管理探析  73、论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培养  74、企(事)业单位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75、如何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工作的积极性  76、论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宿感之间的关系  77、湖南人才高端市场分析  78、企(事)业单位人员从业的误区分析  79、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研究  80、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81、论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竞争优势  82、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风险研究  83、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员工培训  84、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85、员工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设计  86、企业薪酬管理  87、民企边际员工的绩效管理  88、企业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误区)及其规避

参考   父母在婴孩在出生前,可有问过他一声想不想来到这世上?

浅谈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国内许多企业实行的绩效考核,其实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完整的绩效管理应当是一个循环流程,包括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等内容。美世咨询上海公司的人力资本咨询总监林光明指出,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绩效考核是在年底对过去绩效情况的回顾,甚至有些公司是到了年底才匆忙制订了考核的标准、条款和权重,针对的是点;而绩效管理则是向前看,侧重过程,通常需要一年时间完成整个流程。  年初,每位员工都需要制订绩效目标,然后由直接主管对他进行不定期的辅导、调整,考察目标完成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年中六、七月时作回顾和反馈,最后才是年底的评估考核,并把绩效结果和激励机制相挂钩。如果辅导和反馈做得到位,在绩效年度过程中不断地监督和开发绩效,那么年终的绩效评估就只是一个正式的讨论形式,压力就会大大减少了。翰威特资深顾问Lucy Zhou这样说。  分则一:目标分解和制订  这是绩效管理过程中最初始的一个环节,指标设计是否合理,决定了企业上下是否能够纵向一致地达成战略目标。包括美世、翰威特、博意门和思滕思特 -远卓在内的绝大多数咨询公司在介绍成功的绩效管理案例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出,整个企业首先要就愿景目标和长期战略达成共识。把公司的战略目标从上向下进行沟通,是绩效管理很重要的增加值。Lucy Zhou强调。  根据调查,战略目标制订之后,只有10%的企业能够按计划实施,而90%则是最终不了了之。对个人来说,传统的绩效目标设定是根据岗位职责制订的,有可能每个人岗位职责都完成得很好,但是和公司目标没有什么关系,整体战略没有完成。 这就造成了脱节,正确的做法不是从下到上累加,而应当是个人绩效目标从公司战略纵向分解下来。博意门咨询的孙永玲博士指出,从战略分解的高度来看,人力资源部门显然力量不足,一定要有公司高层的介入,才能够实现跨部门的推动。  企业提出的下一年目标,如要提高客户满意度、要提高管理能力等等,给员工的感觉多数比较抽象,没有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明确界定,导致了实施上的困难。联想集团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联想每年都举行公司战略制订会议和分解会议,这个会议不是一般的纸上谈兵了事,而是从高层到事业部,从事业部到具体的运营部门,从部门主管到员工的沟通和教育会议。会议的结果,就是公司的战略目标深入到每位员工,使他们明白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通过逐层分解,每位员工就会得到量身定做的几项关键绩效指标,也就是KPI。林光明分析,不同的KPI驱动着不同的行为方式,权重的设定也决定着员工的工作是否能和公司战略方向保持一致。他以理发店为例解释说,如果战略目标是提高客户满意度,吸引更多客源,而把理发师的会员卡推销数量指标建的权重太强,就会引起客户反感,损害整个店的形象;为了调整偏差,这时应适当提高常客数量指标,促使理发师提升客户满意度。  又比如销售人员的绩效管理,最简单的指标当然是销售额。但根据公司目标侧重点的不同,还可以细化。假如重视新产品的推广,那么新品销售额比例的指标权重就应较高;假如近期要求开发新市场,那么就相应提高新市场销售额比例的指标权重。  分解指标时,还要综合考虑业务指标和行为指标,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的平衡。简言之,就是防止员工为了完成财务上的任务而不择手段,比如有人可能为了提高今年的业绩,影响了明年的工作或者损害了其他同事的利益等等。通过行为指标让员工的工作过程符合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约束。  在设计指标时,Lucy Zhou会和部门经理、高绩效员工做行为事件访谈,探究该岗位的成功除了业务指标之外还需要任职者表现什么样的行为,以及为客户提供的增值点何在,据此制订出一系列行为标签。可以让员工了解企业对自己的行为期望,将其通过合适的方式,一定程度地联结到绩效考核体系会改变员工的行为和做事的方式,如从被动向主动的转换,从管、控制向服务的转换等。  KPI指标既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即所谓硬指标、软指标。如行为指标、过程性指标就很难量化,而像客户满意度、品牌影响等指标有时不易获取准确的数据。企业也不需要盲目地追求量化,林光明提醒说:有一定主观因素在绩效管理中是难以避免的,为量化而量化,这个指标体系就会复杂而可笑。另外,咨询顾问们建议,针对员工制订的绩效指标不宜过多,一般4到7个,最多不要超过10项,否则不但重点不突出,管理者也不易于跟踪辅导。  分则二:绩效辅导和跟踪  所有的经理人都必须为自己的下属辅导,帮助他们提高绩效。而这一环,正是目前企业管理者最为欠缺的部分。动态的绩效管理,需要整个流程的跟踪,而很多经理人难以坚持,工作一忙就扔到一边,更不要谈开辅导会议来和员工沟通了。咨询顾问们感到最无奈的是,咨询项目一结束,好像这个绩效管理工作也就结束了。  企业的绩效管理在这个环节中容易走入多个误区。一是持续性沟通不足,在员工中很难推行。企业往往建立了一套复杂精确的系统,但员工并不了解其用意,为什么要用这几个指标来衡量自己。林光明指出,具体员工的目标制订,一定需要直接主管的沟通和辅导;而不定期地对目标进行回顾、反馈和调整更是需要双方共同来完成。动态绩效管理注重的是,管理者和员工不是考和被考的关系,而是一起设计未来,让员工参与进来,承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二是中高层管理者的参与感和管理水平不够,认为这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或咨询顾问做的事。事实上,咨询顾问只能够在体系建立和关键指标设计方面提供帮助;人力资源部既不可能了解整个公司几百、几千人的绩效目标,一般也无权监督各部门的实行情况。很多经理人认为建立起一套系统就可以了,还是把绩效管理看成简单的考核。好像数据都是自动生成的,Lucy Zhou说,年终随便打打分,但是没有管理过程肯定会失败。如果公司的高层领导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做好部门经理的绩效管理,对基层的工作自然也不会重视,结果变成绩效考核只针对基层员工,而不涉及经理层,这往往是造成绩效管理失败的硬伤。  三是不重视管理信息数据的收集,特别是过程和战略指标的数据无法顺利获得。数据缺乏,管理就无法进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孙永玲建议,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企业最好要建立记录和搜集数据的IT系统,否则手工操作的跟踪工作量很大。但她同时强调系统只是一个平台,管理人员利用平台进行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分则三:绩效比较和考核  绩效管理,原则上是由上对下进行。所以在考核环节,基本上是经理人对下属做考核,下属给予反馈,结合双向沟通。在这一点上,由下属为主管评分的做法,一般不会采用。传统的考核,定同一个标杆来衡量每个人,按得分高低相互比较分出优劣;而绩效管理则是为每个人度身定做,所有人都是和自己的目标比较,看完成情况如何。有些企业在观念上没有转变,既制订了绩效管理目标,又要做横向比较,强制分布甚至末位淘汰,这在与员工的沟通中就很难自圆其说。林光明举例说,比如某员工完成了自己的销售指标,但是别人超额完成了更多,并不意味着他就要在排名中靠后。这是两种理念的矛盾,他认为如果一定要搞末位淘汰制,员工可能为了保住自己,而想方设法让一个同事最落后,而不是自己努力提高。这显然不能达到企业促进绩效的目的。  分则四:绩效激励和发展  获得考核结果后,还要及时与激励制度和能力发展计划挂钩才能发挥作用。绩效管理是其他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础。顾问们指出,绩效加薪、浮动薪酬都以此为依据,增加了企业决策的透明度;培训部门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分析出员工绩效不理想的欠缺所在,总结优先的培训需求;在后备干部队伍选拔方面,也可以从绩效纪录中获得很强的支持,因为过去几年的绩效表现通常预示着未来的潜力发展方向。员工在帮助公司达成战略的同时,个人当然也应获益,这样他们就更有驱动力来完成公司的目标。孙永玲认为这样才能使整个体系运行圆满。  而在多数的国有企业中,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林光明介绍自己的经验说,即使部门经理评定员工的绩效很突出,但是他却没有权利和自由度给员工提供奖金或培训机会,那么显然绩效管理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所以企业市场化程度越高的,会越容易在这方面获得成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