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广西壮族民俗文化论文题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09 02:32:39

广西壮族民俗文化论文题目有哪些

壮族的民风民俗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提要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 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顺应当今世界旅 游的发展趋势。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旅游资源,只有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 局,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开发民俗文化 旅游,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俗文化与旅游业两 者更好地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拉 动广西各民族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一、民俗文化、民俗旅游的概念、特征 (一)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概念。民俗是 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程中创造的民间文 化,包括民间习俗、信仰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 一切技术与文艺。民俗文化,则是世间广泛流 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 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 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民俗文化内容丰富 多彩,有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 样式、节庆典礼、宗教信仰、传统服饰、民间艺 术、烹调技艺、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它以丰 富的文化内涵及特有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广大 的海内外游客。 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文化旅 游类型,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为 背景,以各种民俗文化事项和民俗活动为资 源,并通过挖掘整理和再现或艺术加工的手 段,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具有鲜明的 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将成为 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各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 风土人情、风韵别致的文物古迹、情趣怏然的 民间文娱活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 客。 (二)民俗旅游的特征“。民俗旅游”有着自 身的特征,突出的有以下四点: 1、质朴的民间性。民俗源于民间生活,体 现民间生活,包含着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与 语言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总显示出浅显不定 的功能作用,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所不可或 缺的基本手段。民俗是伴随着生活的需要而自 然形成,历久传承的文化形态,而非朝廷的、官 府的、寺庙的等上层文化或宗教文化的简单代 表。因此,民俗旅游应取材于民间风俗,才会显 示出其固有的特色。 2、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民俗体现民族 的生活,并因各民族生存空间不同而各有差 异。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正反映出 民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民俗旅游的开发 应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不应胡乱建设、猎奇,这 样才使旅游产品具有当地特色和民族气息。 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3、情趣的乐观性。民间生活追求向上的、 乐观的,应与悲观绝缘,民俗旅游的开发要以 娱乐、审美、认识、教化等功能的习俗为体裁, 让游客在旅行当中感受到生活与劳动的乐趣 与美感,杜绝以迷信、不健康的内容作为民俗 旅游产品去开发。 4、主体的对外性。民俗源于本地民间生 活,是经过世代相传而存留下来的。因此,民族 地区对自己的民族本身或当地群众没有太大 的吸引力。在文化渊源上讲,与民俗旅游创办 主体的血缘关系越远越是具有吸引力,所以国 外或省外游客就成为民族地区最大的客源。 二、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一)民俗文化村、园。目前,广西建有许多 的民俗文化村(风情园),这是广西最主要的民 俗文化旅游产品。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广西 各地先后建成了融水贝江苗寨、贺州瑶族风情 园、龙脊壮寨、三江侗寨、金秀瑶寨,还有正在 凌云县兴建的凌云土司民俗文化村等旅游项 目,使广西的民俗文化旅游更加丰富,更具吸 引力。游客通过实地的旅游活动,能亲身体会 到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 可以间接传播该地的民俗文化,对扩大该地的 旅游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有一定的积极作 用。 (二)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含民族博 物馆)主要是对民族建筑或民俗实物的展示与 介绍。这类产品以广西民族文物苑为代表,该 苑位于南宁市广西博物馆陈列大楼后面,1988 年建成开放,总投资280万元,占地4万平方 米,是以广西民族建筑为主题,苑内有铜鼓巨 雕、镇边大炮,建有壮族“干栏”、瑶家竹楼、苗 家吊脚楼、侗族鼓楼、侗乡风雨桥、毛南族民居 等,还建有榨油、碾米、造纸、制陶、榨糖等民间 手工作坊,均极富有民族乡土气息。另外,靖西 县壮族博物馆、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博物馆和 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分别展出以介绍 壮族、苗族、瑶族历史和民俗风情为主的实物 和图片,特别的壮锦、苗锦和瑶族蜡染工艺品 更是这些民族民俗文化的精华。值得一提的 是,我国首座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已于2004年 11月26日在广西南丹县正式对外开放。 (三)民俗旅游节庆活动。广西有11个少 数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 日,且场面盛大,别具民族风情。如壮族的蚂拐 节、牛魂节,苗族的苗年、芦笙节、补充:节,瑶族的盘王节、达努节,侗族的侗年、花炮 节、冬节,仡佬族的吃虫节、拜树节、春耕节,京 族的哈节,仫佬族的依饭节、牛马节,彝族的跳 公节,毛南族的分龙节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节 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涵着浓厚的文化内 涵。现已开发的南宁国际民歌节、桂林山水历 史文化节、柳州三月三歌节、阳朔的渔火节和 啤酒节、北海的珍珠节、凭祥的边关节等现代 节日活动,映托出浓厚的现代文化氛围,同时 也给人们增添了不少的生活乐趣。 (四)服饰、饮食、建筑文化。民族服饰是民 俗中最直观的东西,能够突出一个民族特有的 习俗,给身临其境的游客深刻强烈的印象。广 西各民族人民着衣多姿多彩,给人耳目一新的补充:感觉。例如,侗族妇女喜欢穿金戴银,其服饰多 为短衣长裙,衣服的各个部位都配上花边和飘 带,白褶裙层层叠,穿戴起来,显得绮丽多姿。 “吃”是旅游活动的六要素之一,也常常被人们 赋予审美、艺术、礼仪、禁忌等文化内涵。广西 物产丰饶,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茶酒饭菜风味 独特。壮、侗、苗、瑶居民多为干栏式建筑,一般 以木为原料,穿榫凿卯,很少用钉,却很牢固耐 用,苗族、彝族“的吊脚楼”就颇具特色,侗族的 三江程阳风雨桥和马胖鼓楼就是这种木结构 建筑体系的杰出代表,也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 要标志。 (五)民间歌舞、游艺与民族手工艺品。广 西素“有歌海”之美誉,刘三姐就是壮族民歌的 杰出代表。每年三月三举行的歌圩,场面盛大, 一片歌的海洋。壮族的山歌、扁担舞,瑶族的长补充:鼓舞、瓦鼓舞,侗族大歌、情歌,彝族的阿细跳 月,京族的哈歌、花棍舞、毛南的罗海歌,苗族 的板凳舞,仡佬族的牛筋舞等,都千姿百态,风 情各异。每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节令广西的山歌 走向了国际舞台,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 传唱,从某种程度上推广了广西的民俗文化。 丰富多彩的民间游艺和戏剧给各族人民增添 了不少生活乐趣,侗家斗牛、苗族斗马,紧张激 烈,扣人心弦。广西各民族人民心灵手巧,擅长 织染、刺绣、编织、雕刻。苗族的刺绣、瑶族的挑 绣,手工精巧,图案优美生动。毛南族的编织和 雕刻,独具民族风格,此外,石雕、玉雕、木雕、 贝雕、竹编、藤编、珍珠、绣球等民间工艺品久 负盛名,深受游人喜爱。 三、调整思路,实施民俗文化旅游的整体 开发策略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谷也日益广泛。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时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烈!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霄,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铓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钅芒)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丢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如此,花包飞来飞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双方悄悄退出丢包场,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依肩私语去了。泼水节上,青年们端水洒泼,犹似银花怒放。傣、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新年为“京比迈”,泼水节为“厚南”。所以泼水节是傣历年新旧交替的标志。泼水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傣历六月,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腕叭腕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为新年元旦。中间叫“腕脑”,意为“空日”。每逢节日,都要进行泼水、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拜佛、赶摆等活动。节日第一天清晨,人们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世俗众生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然后又将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妇女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泼水为戏,于是群众性的泼水活动就开始了。人们用铜钵、脸盆以至水桶盛水,拥出大街小巷,嫔戏追逐,逢人便泼。民间认为,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灾除病,所以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泼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还是高兴异常。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除了泼水,还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合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歌声动人。跳到兴高采烈时,或爆发“水、水、水”的欢呼,或以“玉腊呵、玉腊呵”的歌声结尾。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狂,通宵达旦,甚至醉倒在舞场上。节日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举行划龙船比赛。木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比赛结束后,优胜者来到主席台前领奖并喝庆功酒。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予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射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并获得奖励。泼水节期间,还举行丢包等活动。青年男女通过丢包寻求伴侣,表达爱慕之情。每年的4月13日,是泰国的泼水节,有称“宋干节”。宋干是梵文,意为“太阳运行到白羊座,即新的太阳年开始”。泼水节共有3天,是泰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节日前要清扫家内外,焚烧旧衣服,以避晦气。节日当天要到寺庙中堆沙塔,插彩旗献花,祈求五谷丰登。晚上将浸有花瓣的香水洒在长辈的手臂上、背上,表示对长辈的美好祝福;此后长辈再将水淋在晚辈的头上,表示来自长辈的赐福。 一年一度的泰国新年——泼水节来临,4月13日开始,一连三天全泰国均笼罩在喜气洋洋的气氛当中。在这个时刻,泰国人通常以相互泼水来庆祝,故又叫做泼水节。泼水的传统习俗意谓着可以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利,重新出发新的一年。现在的泼水节则是趣味的成分居多,所以此时到泰国,若被泼的全身湿淋淋的,千万可别生气喔!其实泼水节的传统,并非只有泰国才有的。像是邻近的国家如:缅甸与柬埔寨等,也都同时庆祝这个节日。在这一天男女老幼都会穿着新衣,并带着食物供品前往寺庙供奉和尚。在新年中最忙的还是家庭主妇,在新年前夕忙着打扫住家内外的环境,家中的旧衣物或旧东西则放火焚毁,因为根据传统,若不将旧东西或无用的物品丢掉的话则会带来坏运气。到了4月13日下午,人们会清洗佛像,同时年轻的一辈要把芳香的水倒在长辈和父母的手中,代表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并祈求保佑。在芭达雅每年都会在此时举办一些庆祝活动,像是食品展、花车游行、选美比赛以及各式各样的烟火表演等。而在清迈则会举办选美和游行等活动,在泰国慎终追远是很重要的,所以此时人们也会携带祖先的骨灰坛前往寺庙里举行祭拜仪式祈福。[编辑本段]德昂人的泼水节德昂人也过泼水节,时间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与傣族泼水节一致外,德昂族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届时,每家的晚辈年轻人要准备一盆热水,端来放在堂屋中央,把家里的父母等长辈请出来坐在堂上,向他们叩头请罪,请他们原谅晚辈的一年来不孝顺的地方。长辈们也要检讨一年来在为晚辈树立榜样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同时互祝来年在和睦、勤劳的气氛中度过。 如果父母去世,兄长、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为洗手洗脚的对象。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待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痛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以后就演变为一种习俗。德昂族泼水节与傣族的泼水节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历4 月中旬左右举行。临近节日,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老年信徒们齐集佛寺,搭建泼水节时为释迦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架好水龙。水龙是由一根粗木头雕凿而成,长约四五米,彩绘一新,上有槽口。泼水时,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为佛洗尘。然后,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持鲜花,蘸水轻轻地洒向周围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贺新年的开始。这时,人们开始兴奋起来,纷纷互相祝贺新年,年轻人将水桶高高举头顶,将水滴洒在老年人的手上,祝愿人们生活快乐、健康长寿。老人们则伸出双手,将水棒在手中,口念祝词,为年轻人道喜、祝福。这种仪式之后,人们便以象脚鼓为前导,排成长队,拥向泉边、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泼水。泼水节既是德昂族人民欢度新年的典礼,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寻找心上人的好时机。德昂族流行一种赠竹篮子,并乘夜深人静串姑娘时,将篮子分别送给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只,要送给自己最喜爱的姑娘,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意,试探对方的反应。因此,这时每个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几个竹篮,然而姑娘究竟钟情于谁呢?这就要看泼水节那天姑娘背的是谁送她的那只竹篮了。到了这一天,姑娘们人人都背上了一个精致美观的竹篮,但究竟是谁的呢?这下可忙坏了小伙子们,他们睁圆双眼,紧盯着姑娘们身上的竹篮,仔细辨认着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给她的那只竹篮。对对情人相遇后,便互相尽情地泼水、嬉戏,以表达自己激动、喜悦的心情。[编辑本段]傣族泼水节中国傣族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其他散居于云南各地。傣族历史悠久,傣语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傣语支。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动亦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农业祭祀、狩猎祭祀、灵物崇拜等。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一、起源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二、传说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生动的传说: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区出现了一个残暴的魔王,他无恶不作,到处烧杀抢劫,奸污妇女,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受尽了他的残害,对他恨之入骨,可是谁也无法杀死他。魔王已有6个妻子,可他仍不满足,又抢来一个美丽聪明的姑娘。这7个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姑娘们心里恨透了魔王,可表面却不露声色,装着与魔王十分要好。一天夜里,魔王从外面抢回来许多财宝和奴仆,她趁魔王高兴不备时试探问清了用魔王头发可勒死魔王的秘密。于是,夜深人静,趁魔王睡着的时候,姑娘悄悄地拔下了魔王的一根头发,勒住魔王的脖子。顷刻间,魔王的头便滚在地下,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但是,魔王的头滚到哪里,哪里便发生灾难,抛到河里,河水泛滥成灾;埋在地下,到处臭气冲天,只有魔王的妻子抱着才平安无事。为免除灾难祸害百姓,姑娘们便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人抱一天。天上一天,等于地上一年,每年姑娘们轮换的日子,即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怀着对姑娘们敬佩的心情,给抱头的姑娘泼一次清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作为洗污净身的一种祝福。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三、主要活动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1、泼水节"祝福":浴佛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2、泼水节"爱情":丢包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3、泼水节"力量":赛龙舟赛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4、泼水节"舞蹈":象脚舞和孔雀舞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5、泼水节"高升":放高升和孔明灯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放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四、传承价值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能给人以艺术享受,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辑本段]缅甸泼水节泼水节也是缅甸人民的传统节日,类似我国的春节。一般在公历4月中旬举行,通常历时3、4天。按照缅甸风俗,节日期间,不分男女老少,可以互相泼水,表示洗旧迎新之意。讲究的人,用香樱桃花枝,从银钵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轻轻地向别人身上抖洒。普通人喜欢整桶整盆地泼,甚至用水龙管喷浇。小孩用水枪向大人喷,也不会被责骂。人们被泼得越多越高兴,因为水象征着幸福。缅甸泼水节的来历传说不一。有一种说法是:有一年,缅王在宫中遇到神仙下凡,缅王龙心大悦,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泼洒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洗旧除污,迎新接福。住在“孔雀之乡”的傣族傣族的新年是泼水节。每年清明后第十天的清晨,人们便沐浴更衣,穿着鲜艳的服装,到佛寺浴佛听经,堆造沙塔,然后互相泼洒象征吉祥如意的水。相传,身上被泼水越多,新年里就越幸福。同时,赛龙舟、丢包、放火花、点孔明灯等活动非常热闹。入夜,人们仍纵情歌舞,笑声不绝。赞同16|评论(9) 2009-03-07 18:59245730123|一级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凉茶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几片陈皮去苦。广东迎春花市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壮族的民风民俗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广西壮族民俗文化论文题目

壮族的民风民俗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提要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 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顺应当今世界旅 游的发展趋势。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旅游资源,只有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 局,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开发民俗文化 旅游,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俗文化与旅游业两 者更好地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拉 动广西各民族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一、民俗文化、民俗旅游的概念、特征 (一)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概念。民俗是 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程中创造的民间文 化,包括民间习俗、信仰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 一切技术与文艺。民俗文化,则是世间广泛流 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 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 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民俗文化内容丰富 多彩,有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 样式、节庆典礼、宗教信仰、传统服饰、民间艺 术、烹调技艺、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它以丰 富的文化内涵及特有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广大 的海内外游客。 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文化旅 游类型,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为 背景,以各种民俗文化事项和民俗活动为资 源,并通过挖掘整理和再现或艺术加工的手 段,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具有鲜明的 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将成为 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各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 风土人情、风韵别致的文物古迹、情趣怏然的 民间文娱活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 客。 (二)民俗旅游的特征“。民俗旅游”有着自 身的特征,突出的有以下四点: 1、质朴的民间性。民俗源于民间生活,体 现民间生活,包含着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与 语言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总显示出浅显不定 的功能作用,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所不可或 缺的基本手段。民俗是伴随着生活的需要而自 然形成,历久传承的文化形态,而非朝廷的、官 府的、寺庙的等上层文化或宗教文化的简单代 表。因此,民俗旅游应取材于民间风俗,才会显 示出其固有的特色。 2、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民俗体现民族 的生活,并因各民族生存空间不同而各有差 异。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正反映出 民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民俗旅游的开发 应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不应胡乱建设、猎奇,这 样才使旅游产品具有当地特色和民族气息。 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3、情趣的乐观性。民间生活追求向上的、 乐观的,应与悲观绝缘,民俗旅游的开发要以 娱乐、审美、认识、教化等功能的习俗为体裁, 让游客在旅行当中感受到生活与劳动的乐趣 与美感,杜绝以迷信、不健康的内容作为民俗 旅游产品去开发。 4、主体的对外性。民俗源于本地民间生 活,是经过世代相传而存留下来的。因此,民族 地区对自己的民族本身或当地群众没有太大 的吸引力。在文化渊源上讲,与民俗旅游创办 主体的血缘关系越远越是具有吸引力,所以国 外或省外游客就成为民族地区最大的客源。 二、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一)民俗文化村、园。目前,广西建有许多 的民俗文化村(风情园),这是广西最主要的民 俗文化旅游产品。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广西 各地先后建成了融水贝江苗寨、贺州瑶族风情 园、龙脊壮寨、三江侗寨、金秀瑶寨,还有正在 凌云县兴建的凌云土司民俗文化村等旅游项 目,使广西的民俗文化旅游更加丰富,更具吸 引力。游客通过实地的旅游活动,能亲身体会 到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 可以间接传播该地的民俗文化,对扩大该地的 旅游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有一定的积极作 用。 (二)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含民族博 物馆)主要是对民族建筑或民俗实物的展示与 介绍。这类产品以广西民族文物苑为代表,该 苑位于南宁市广西博物馆陈列大楼后面,1988 年建成开放,总投资280万元,占地4万平方 米,是以广西民族建筑为主题,苑内有铜鼓巨 雕、镇边大炮,建有壮族“干栏”、瑶家竹楼、苗 家吊脚楼、侗族鼓楼、侗乡风雨桥、毛南族民居 等,还建有榨油、碾米、造纸、制陶、榨糖等民间 手工作坊,均极富有民族乡土气息。另外,靖西 县壮族博物馆、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博物馆和 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分别展出以介绍 壮族、苗族、瑶族历史和民俗风情为主的实物 和图片,特别的壮锦、苗锦和瑶族蜡染工艺品 更是这些民族民俗文化的精华。值得一提的 是,我国首座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已于2004年 11月26日在广西南丹县正式对外开放。 (三)民俗旅游节庆活动。广西有11个少 数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 日,且场面盛大,别具民族风情。如壮族的蚂拐 节、牛魂节,苗族的苗年、芦笙节、补充:节,瑶族的盘王节、达努节,侗族的侗年、花炮 节、冬节,仡佬族的吃虫节、拜树节、春耕节,京 族的哈节,仫佬族的依饭节、牛马节,彝族的跳 公节,毛南族的分龙节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节 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涵着浓厚的文化内 涵。现已开发的南宁国际民歌节、桂林山水历 史文化节、柳州三月三歌节、阳朔的渔火节和 啤酒节、北海的珍珠节、凭祥的边关节等现代 节日活动,映托出浓厚的现代文化氛围,同时 也给人们增添了不少的生活乐趣。 (四)服饰、饮食、建筑文化。民族服饰是民 俗中最直观的东西,能够突出一个民族特有的 习俗,给身临其境的游客深刻强烈的印象。广 西各民族人民着衣多姿多彩,给人耳目一新的补充:感觉。例如,侗族妇女喜欢穿金戴银,其服饰多 为短衣长裙,衣服的各个部位都配上花边和飘 带,白褶裙层层叠,穿戴起来,显得绮丽多姿。 “吃”是旅游活动的六要素之一,也常常被人们 赋予审美、艺术、礼仪、禁忌等文化内涵。广西 物产丰饶,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茶酒饭菜风味 独特。壮、侗、苗、瑶居民多为干栏式建筑,一般 以木为原料,穿榫凿卯,很少用钉,却很牢固耐 用,苗族、彝族“的吊脚楼”就颇具特色,侗族的 三江程阳风雨桥和马胖鼓楼就是这种木结构 建筑体系的杰出代表,也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 要标志。 (五)民间歌舞、游艺与民族手工艺品。广 西素“有歌海”之美誉,刘三姐就是壮族民歌的 杰出代表。每年三月三举行的歌圩,场面盛大, 一片歌的海洋。壮族的山歌、扁担舞,瑶族的长补充:鼓舞、瓦鼓舞,侗族大歌、情歌,彝族的阿细跳 月,京族的哈歌、花棍舞、毛南的罗海歌,苗族 的板凳舞,仡佬族的牛筋舞等,都千姿百态,风 情各异。每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节令广西的山歌 走向了国际舞台,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 传唱,从某种程度上推广了广西的民俗文化。 丰富多彩的民间游艺和戏剧给各族人民增添 了不少生活乐趣,侗家斗牛、苗族斗马,紧张激 烈,扣人心弦。广西各民族人民心灵手巧,擅长 织染、刺绣、编织、雕刻。苗族的刺绣、瑶族的挑 绣,手工精巧,图案优美生动。毛南族的编织和 雕刻,独具民族风格,此外,石雕、玉雕、木雕、 贝雕、竹编、藤编、珍珠、绣球等民间工艺品久 负盛名,深受游人喜爱。 三、调整思路,实施民俗文化旅游的整体 开发策略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谷也日益广泛。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时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烈!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霄,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铓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钅芒)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丢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如此,花包飞来飞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双方悄悄退出丢包场,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依肩私语去了。泼水节上,青年们端水洒泼,犹似银花怒放。傣、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新年为“京比迈”,泼水节为“厚南”。所以泼水节是傣历年新旧交替的标志。泼水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傣历六月,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腕叭腕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为新年元旦。中间叫“腕脑”,意为“空日”。每逢节日,都要进行泼水、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拜佛、赶摆等活动。节日第一天清晨,人们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世俗众生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然后又将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妇女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泼水为戏,于是群众性的泼水活动就开始了。人们用铜钵、脸盆以至水桶盛水,拥出大街小巷,嫔戏追逐,逢人便泼。民间认为,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灾除病,所以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泼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还是高兴异常。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除了泼水,还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合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歌声动人。跳到兴高采烈时,或爆发“水、水、水”的欢呼,或以“玉腊呵、玉腊呵”的歌声结尾。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狂,通宵达旦,甚至醉倒在舞场上。节日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举行划龙船比赛。木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比赛结束后,优胜者来到主席台前领奖并喝庆功酒。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予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射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并获得奖励。泼水节期间,还举行丢包等活动。青年男女通过丢包寻求伴侣,表达爱慕之情。每年的4月13日,是泰国的泼水节,有称“宋干节”。宋干是梵文,意为“太阳运行到白羊座,即新的太阳年开始”。泼水节共有3天,是泰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节日前要清扫家内外,焚烧旧衣服,以避晦气。节日当天要到寺庙中堆沙塔,插彩旗献花,祈求五谷丰登。晚上将浸有花瓣的香水洒在长辈的手臂上、背上,表示对长辈的美好祝福;此后长辈再将水淋在晚辈的头上,表示来自长辈的赐福。 一年一度的泰国新年——泼水节来临,4月13日开始,一连三天全泰国均笼罩在喜气洋洋的气氛当中。在这个时刻,泰国人通常以相互泼水来庆祝,故又叫做泼水节。泼水的传统习俗意谓着可以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利,重新出发新的一年。现在的泼水节则是趣味的成分居多,所以此时到泰国,若被泼的全身湿淋淋的,千万可别生气喔!其实泼水节的传统,并非只有泰国才有的。像是邻近的国家如:缅甸与柬埔寨等,也都同时庆祝这个节日。在这一天男女老幼都会穿着新衣,并带着食物供品前往寺庙供奉和尚。在新年中最忙的还是家庭主妇,在新年前夕忙着打扫住家内外的环境,家中的旧衣物或旧东西则放火焚毁,因为根据传统,若不将旧东西或无用的物品丢掉的话则会带来坏运气。到了4月13日下午,人们会清洗佛像,同时年轻的一辈要把芳香的水倒在长辈和父母的手中,代表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并祈求保佑。在芭达雅每年都会在此时举办一些庆祝活动,像是食品展、花车游行、选美比赛以及各式各样的烟火表演等。而在清迈则会举办选美和游行等活动,在泰国慎终追远是很重要的,所以此时人们也会携带祖先的骨灰坛前往寺庙里举行祭拜仪式祈福。[编辑本段]德昂人的泼水节德昂人也过泼水节,时间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与傣族泼水节一致外,德昂族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届时,每家的晚辈年轻人要准备一盆热水,端来放在堂屋中央,把家里的父母等长辈请出来坐在堂上,向他们叩头请罪,请他们原谅晚辈的一年来不孝顺的地方。长辈们也要检讨一年来在为晚辈树立榜样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同时互祝来年在和睦、勤劳的气氛中度过。 如果父母去世,兄长、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为洗手洗脚的对象。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待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痛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以后就演变为一种习俗。德昂族泼水节与傣族的泼水节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历4 月中旬左右举行。临近节日,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老年信徒们齐集佛寺,搭建泼水节时为释迦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架好水龙。水龙是由一根粗木头雕凿而成,长约四五米,彩绘一新,上有槽口。泼水时,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为佛洗尘。然后,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持鲜花,蘸水轻轻地洒向周围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贺新年的开始。这时,人们开始兴奋起来,纷纷互相祝贺新年,年轻人将水桶高高举头顶,将水滴洒在老年人的手上,祝愿人们生活快乐、健康长寿。老人们则伸出双手,将水棒在手中,口念祝词,为年轻人道喜、祝福。这种仪式之后,人们便以象脚鼓为前导,排成长队,拥向泉边、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泼水。泼水节既是德昂族人民欢度新年的典礼,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寻找心上人的好时机。德昂族流行一种赠竹篮子,并乘夜深人静串姑娘时,将篮子分别送给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只,要送给自己最喜爱的姑娘,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意,试探对方的反应。因此,这时每个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几个竹篮,然而姑娘究竟钟情于谁呢?这就要看泼水节那天姑娘背的是谁送她的那只竹篮了。到了这一天,姑娘们人人都背上了一个精致美观的竹篮,但究竟是谁的呢?这下可忙坏了小伙子们,他们睁圆双眼,紧盯着姑娘们身上的竹篮,仔细辨认着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给她的那只竹篮。对对情人相遇后,便互相尽情地泼水、嬉戏,以表达自己激动、喜悦的心情。[编辑本段]傣族泼水节中国傣族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其他散居于云南各地。傣族历史悠久,傣语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傣语支。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动亦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农业祭祀、狩猎祭祀、灵物崇拜等。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一、起源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二、传说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生动的传说: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区出现了一个残暴的魔王,他无恶不作,到处烧杀抢劫,奸污妇女,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受尽了他的残害,对他恨之入骨,可是谁也无法杀死他。魔王已有6个妻子,可他仍不满足,又抢来一个美丽聪明的姑娘。这7个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姑娘们心里恨透了魔王,可表面却不露声色,装着与魔王十分要好。一天夜里,魔王从外面抢回来许多财宝和奴仆,她趁魔王高兴不备时试探问清了用魔王头发可勒死魔王的秘密。于是,夜深人静,趁魔王睡着的时候,姑娘悄悄地拔下了魔王的一根头发,勒住魔王的脖子。顷刻间,魔王的头便滚在地下,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但是,魔王的头滚到哪里,哪里便发生灾难,抛到河里,河水泛滥成灾;埋在地下,到处臭气冲天,只有魔王的妻子抱着才平安无事。为免除灾难祸害百姓,姑娘们便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人抱一天。天上一天,等于地上一年,每年姑娘们轮换的日子,即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怀着对姑娘们敬佩的心情,给抱头的姑娘泼一次清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作为洗污净身的一种祝福。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三、主要活动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1、泼水节"祝福":浴佛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2、泼水节"爱情":丢包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3、泼水节"力量":赛龙舟赛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4、泼水节"舞蹈":象脚舞和孔雀舞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5、泼水节"高升":放高升和孔明灯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放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四、传承价值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能给人以艺术享受,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辑本段]缅甸泼水节泼水节也是缅甸人民的传统节日,类似我国的春节。一般在公历4月中旬举行,通常历时3、4天。按照缅甸风俗,节日期间,不分男女老少,可以互相泼水,表示洗旧迎新之意。讲究的人,用香樱桃花枝,从银钵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轻轻地向别人身上抖洒。普通人喜欢整桶整盆地泼,甚至用水龙管喷浇。小孩用水枪向大人喷,也不会被责骂。人们被泼得越多越高兴,因为水象征着幸福。缅甸泼水节的来历传说不一。有一种说法是:有一年,缅王在宫中遇到神仙下凡,缅王龙心大悦,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泼洒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洗旧除污,迎新接福。住在“孔雀之乡”的傣族傣族的新年是泼水节。每年清明后第十天的清晨,人们便沐浴更衣,穿着鲜艳的服装,到佛寺浴佛听经,堆造沙塔,然后互相泼洒象征吉祥如意的水。相传,身上被泼水越多,新年里就越幸福。同时,赛龙舟、丢包、放火花、点孔明灯等活动非常热闹。入夜,人们仍纵情歌舞,笑声不绝。赞同16|评论(9) 2009-03-07 18:59245730123|一级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凉茶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几片陈皮去苦。广东迎春花市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1、唱山歌大赛: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2、歌圩:歌圩盛行于壮族地区。各地圩期不完全一样,但大体上春秋二季为最盛。定期歌圩一般一年举行三两次,规模大者上万人参加,小者也有一二千人。不定期歌圩一般是小型的,三五十人,一二十人都可以进行。歌圩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男女青年追求美好爱情理想为主题。3、歌会:歌会与歌圩有所不同,大概是从歌圩衍生出来的。歌会的会期不确定,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进行。 主要是以表现壮族人民变革社会、变革生活的思想激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为主题。参加歌会的一般是对时政有所感的成年人。4、婚礼习俗:壮族的婚姻,有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的形式,一般婚前享受充分的恋爱自由,但父母干涉包办也时常有。壮族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妇女和男子一样都是家庭的劳动力,但仅有男子有继承权。其婚姻制中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还保持这种习俗。扩展资料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勺起一羹,双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忠。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壮族习俗

广西壮族民俗文化论文题目大全

回答 你好亲[微笑],山清水秀的广西,生活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个和睦相处的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美丽的民俗风情,或质朴含蓄,或旷达不羁,或柔情似水,或豪气冲天。 十大民族风情:德蛾迂场。桐族大歌。敢壮山壮族歌玗。苗族坡会。那坡壮族风情。南丹瑶族风情。瑶族打油茶。彝族火把节。游彩架。壮族天琴弹唱。

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提要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顺应当今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只有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俗文化与旅游业两者更好地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拉动广西各民族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一、民俗文化、民俗旅游的概念、特征(一)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概念。民俗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程中创造的民间文化,包括民间习俗、信仰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一切技术与文艺。民俗文化,则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有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样式、节庆典礼、宗教信仰、传统服饰、民间艺术、烹调技艺、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特有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广大的海内外游客。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各种民俗文化事项和民俗活动为资源,并通过挖掘整理和再现或艺术加工的手段,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将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各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风韵别致的文物古迹、情趣怏然的民间文娱活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客。(二)民俗旅游的特征“。民俗旅游”有着自身的特征,突出的有以下四点:1、质朴的民间性。民俗源于民间生活,体现民间生活,包含着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与语言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总显示出浅显不定的功能作用,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民俗是伴随着生活的需要而自然形成,历久传承的文化形态,而非朝廷的、官府的、寺庙的等上层文化或宗教文化的简单代表。因此,民俗旅游应取材于民间风俗,才会显示出其固有的特色。2、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民俗体现民族的生活,并因各民族生存空间不同而各有差异。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正反映出民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民俗旅游的开发应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不应胡乱建设、猎奇,这样才使旅游产品具有当地特色和民族气息。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3、情趣的乐观性。民间生活追求向上的、乐观的,应与悲观绝缘,民俗旅游的开发要以娱乐、审美、认识、教化等功能的习俗为体裁,让游客在旅行当中感受到生活与劳动的乐趣与美感,杜绝以迷信、不健康的内容作为民俗旅游产品去开发。4、主体的对外性。民俗源于本地民间生活,是经过世代相传而存留下来的。因此,民族地区对自己的民族本身或当地群众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在文化渊源上讲,与民俗旅游创办主体的血缘关系越远越是具有吸引力,所以国外或省外游客就成为民族地区最大的客源。二、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一)民俗文化村、园。目前,广西建有许多的民俗文化村(风情园),这是广西最主要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广西各地先后建成了融水贝江苗寨、贺州瑶族风情园、龙脊壮寨、三江侗寨、金秀瑶寨,还有正在凌云县兴建的凌云土司民俗文化村等旅游项目,使广西的民俗文化旅游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游客通过实地的旅游活动,能亲身体会到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可以间接传播该地的民俗文化,对扩大该地的旅游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二)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含民族博物馆)主要是对民族建筑或民俗实物的展示与介绍。这类产品以广西民族文物苑为代表,该苑位于南宁市广西博物馆陈列大楼后面,1988年建成开放,总投资280万元,占地4万平方米,是以广西民族建筑为主题,苑内有铜鼓巨雕、镇边大炮,建有壮族“干栏”、瑶家竹楼、苗家吊脚楼、侗族鼓楼、侗乡风雨桥、毛南族民居等,还建有榨油、碾米、造纸、制陶、榨糖等民间手工作坊,均极富有民族乡土气息。另外,靖西县壮族博物馆、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博物馆和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分别展出以介绍壮族、苗族、瑶族历史和民俗风情为主的实物和图片,特别的壮锦、苗锦和瑶族蜡染工艺品更是这些民族民俗文化的精华。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首座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已于2004年11月26日在广西南丹县正式对外开放。(三)民俗旅游节庆活动。广西有11个少数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且场面盛大,别具民族风情。如壮族的蚂拐节、牛魂节,苗族的苗年、芦笙节、

壮族的民风民俗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广西壮族民俗文化论文摘要

壮族的民风民俗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提要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 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顺应当今世界旅 游的发展趋势。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旅游资源,只有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 局,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开发民俗文化 旅游,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俗文化与旅游业两 者更好地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拉 动广西各民族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一、民俗文化、民俗旅游的概念、特征 (一)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概念。民俗是 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程中创造的民间文 化,包括民间习俗、信仰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 一切技术与文艺。民俗文化,则是世间广泛流 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 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 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民俗文化内容丰富 多彩,有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 样式、节庆典礼、宗教信仰、传统服饰、民间艺 术、烹调技艺、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它以丰 富的文化内涵及特有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广大 的海内外游客。 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文化旅 游类型,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为 背景,以各种民俗文化事项和民俗活动为资 源,并通过挖掘整理和再现或艺术加工的手 段,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具有鲜明的 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将成为 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各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 风土人情、风韵别致的文物古迹、情趣怏然的 民间文娱活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 客。 (二)民俗旅游的特征“。民俗旅游”有着自 身的特征,突出的有以下四点: 1、质朴的民间性。民俗源于民间生活,体 现民间生活,包含着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与 语言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总显示出浅显不定 的功能作用,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所不可或 缺的基本手段。民俗是伴随着生活的需要而自 然形成,历久传承的文化形态,而非朝廷的、官 府的、寺庙的等上层文化或宗教文化的简单代 表。因此,民俗旅游应取材于民间风俗,才会显 示出其固有的特色。 2、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民俗体现民族 的生活,并因各民族生存空间不同而各有差 异。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正反映出 民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民俗旅游的开发 应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不应胡乱建设、猎奇,这 样才使旅游产品具有当地特色和民族气息。 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3、情趣的乐观性。民间生活追求向上的、 乐观的,应与悲观绝缘,民俗旅游的开发要以 娱乐、审美、认识、教化等功能的习俗为体裁, 让游客在旅行当中感受到生活与劳动的乐趣 与美感,杜绝以迷信、不健康的内容作为民俗 旅游产品去开发。 4、主体的对外性。民俗源于本地民间生 活,是经过世代相传而存留下来的。因此,民族 地区对自己的民族本身或当地群众没有太大 的吸引力。在文化渊源上讲,与民俗旅游创办 主体的血缘关系越远越是具有吸引力,所以国 外或省外游客就成为民族地区最大的客源。 二、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一)民俗文化村、园。目前,广西建有许多 的民俗文化村(风情园),这是广西最主要的民 俗文化旅游产品。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广西 各地先后建成了融水贝江苗寨、贺州瑶族风情 园、龙脊壮寨、三江侗寨、金秀瑶寨,还有正在 凌云县兴建的凌云土司民俗文化村等旅游项 目,使广西的民俗文化旅游更加丰富,更具吸 引力。游客通过实地的旅游活动,能亲身体会 到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 可以间接传播该地的民俗文化,对扩大该地的 旅游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有一定的积极作 用。 (二)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含民族博 物馆)主要是对民族建筑或民俗实物的展示与 介绍。这类产品以广西民族文物苑为代表,该 苑位于南宁市广西博物馆陈列大楼后面,1988 年建成开放,总投资280万元,占地4万平方 米,是以广西民族建筑为主题,苑内有铜鼓巨 雕、镇边大炮,建有壮族“干栏”、瑶家竹楼、苗 家吊脚楼、侗族鼓楼、侗乡风雨桥、毛南族民居 等,还建有榨油、碾米、造纸、制陶、榨糖等民间 手工作坊,均极富有民族乡土气息。另外,靖西 县壮族博物馆、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博物馆和 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分别展出以介绍 壮族、苗族、瑶族历史和民俗风情为主的实物 和图片,特别的壮锦、苗锦和瑶族蜡染工艺品 更是这些民族民俗文化的精华。值得一提的 是,我国首座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已于2004年 11月26日在广西南丹县正式对外开放。 (三)民俗旅游节庆活动。广西有11个少 数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 日,且场面盛大,别具民族风情。如壮族的蚂拐 节、牛魂节,苗族的苗年、芦笙节、补充:节,瑶族的盘王节、达努节,侗族的侗年、花炮 节、冬节,仡佬族的吃虫节、拜树节、春耕节,京 族的哈节,仫佬族的依饭节、牛马节,彝族的跳 公节,毛南族的分龙节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节 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涵着浓厚的文化内 涵。现已开发的南宁国际民歌节、桂林山水历 史文化节、柳州三月三歌节、阳朔的渔火节和 啤酒节、北海的珍珠节、凭祥的边关节等现代 节日活动,映托出浓厚的现代文化氛围,同时 也给人们增添了不少的生活乐趣。 (四)服饰、饮食、建筑文化。民族服饰是民 俗中最直观的东西,能够突出一个民族特有的 习俗,给身临其境的游客深刻强烈的印象。广 西各民族人民着衣多姿多彩,给人耳目一新的补充:感觉。例如,侗族妇女喜欢穿金戴银,其服饰多 为短衣长裙,衣服的各个部位都配上花边和飘 带,白褶裙层层叠,穿戴起来,显得绮丽多姿。 “吃”是旅游活动的六要素之一,也常常被人们 赋予审美、艺术、礼仪、禁忌等文化内涵。广西 物产丰饶,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茶酒饭菜风味 独特。壮、侗、苗、瑶居民多为干栏式建筑,一般 以木为原料,穿榫凿卯,很少用钉,却很牢固耐 用,苗族、彝族“的吊脚楼”就颇具特色,侗族的 三江程阳风雨桥和马胖鼓楼就是这种木结构 建筑体系的杰出代表,也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 要标志。 (五)民间歌舞、游艺与民族手工艺品。广 西素“有歌海”之美誉,刘三姐就是壮族民歌的 杰出代表。每年三月三举行的歌圩,场面盛大, 一片歌的海洋。壮族的山歌、扁担舞,瑶族的长补充:鼓舞、瓦鼓舞,侗族大歌、情歌,彝族的阿细跳 月,京族的哈歌、花棍舞、毛南的罗海歌,苗族 的板凳舞,仡佬族的牛筋舞等,都千姿百态,风 情各异。每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节令广西的山歌 走向了国际舞台,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 传唱,从某种程度上推广了广西的民俗文化。 丰富多彩的民间游艺和戏剧给各族人民增添 了不少生活乐趣,侗家斗牛、苗族斗马,紧张激 烈,扣人心弦。广西各民族人民心灵手巧,擅长 织染、刺绣、编织、雕刻。苗族的刺绣、瑶族的挑 绣,手工精巧,图案优美生动。毛南族的编织和 雕刻,独具民族风格,此外,石雕、玉雕、木雕、 贝雕、竹编、藤编、珍珠、绣球等民间工艺品久 负盛名,深受游人喜爱。 三、调整思路,实施民俗文化旅游的整体 开发策略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谷也日益广泛。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时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烈!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霄,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铓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钅芒)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丢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如此,花包飞来飞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双方悄悄退出丢包场,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依肩私语去了。泼水节上,青年们端水洒泼,犹似银花怒放。傣、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新年为“京比迈”,泼水节为“厚南”。所以泼水节是傣历年新旧交替的标志。泼水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傣历六月,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腕叭腕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为新年元旦。中间叫“腕脑”,意为“空日”。每逢节日,都要进行泼水、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拜佛、赶摆等活动。节日第一天清晨,人们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世俗众生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然后又将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妇女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泼水为戏,于是群众性的泼水活动就开始了。人们用铜钵、脸盆以至水桶盛水,拥出大街小巷,嫔戏追逐,逢人便泼。民间认为,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灾除病,所以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泼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还是高兴异常。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除了泼水,还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合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歌声动人。跳到兴高采烈时,或爆发“水、水、水”的欢呼,或以“玉腊呵、玉腊呵”的歌声结尾。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狂,通宵达旦,甚至醉倒在舞场上。节日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举行划龙船比赛。木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比赛结束后,优胜者来到主席台前领奖并喝庆功酒。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予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射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并获得奖励。泼水节期间,还举行丢包等活动。青年男女通过丢包寻求伴侣,表达爱慕之情。每年的4月13日,是泰国的泼水节,有称“宋干节”。宋干是梵文,意为“太阳运行到白羊座,即新的太阳年开始”。泼水节共有3天,是泰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节日前要清扫家内外,焚烧旧衣服,以避晦气。节日当天要到寺庙中堆沙塔,插彩旗献花,祈求五谷丰登。晚上将浸有花瓣的香水洒在长辈的手臂上、背上,表示对长辈的美好祝福;此后长辈再将水淋在晚辈的头上,表示来自长辈的赐福。 一年一度的泰国新年——泼水节来临,4月13日开始,一连三天全泰国均笼罩在喜气洋洋的气氛当中。在这个时刻,泰国人通常以相互泼水来庆祝,故又叫做泼水节。泼水的传统习俗意谓着可以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利,重新出发新的一年。现在的泼水节则是趣味的成分居多,所以此时到泰国,若被泼的全身湿淋淋的,千万可别生气喔!其实泼水节的传统,并非只有泰国才有的。像是邻近的国家如:缅甸与柬埔寨等,也都同时庆祝这个节日。在这一天男女老幼都会穿着新衣,并带着食物供品前往寺庙供奉和尚。在新年中最忙的还是家庭主妇,在新年前夕忙着打扫住家内外的环境,家中的旧衣物或旧东西则放火焚毁,因为根据传统,若不将旧东西或无用的物品丢掉的话则会带来坏运气。到了4月13日下午,人们会清洗佛像,同时年轻的一辈要把芳香的水倒在长辈和父母的手中,代表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并祈求保佑。在芭达雅每年都会在此时举办一些庆祝活动,像是食品展、花车游行、选美比赛以及各式各样的烟火表演等。而在清迈则会举办选美和游行等活动,在泰国慎终追远是很重要的,所以此时人们也会携带祖先的骨灰坛前往寺庙里举行祭拜仪式祈福。[编辑本段]德昂人的泼水节德昂人也过泼水节,时间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与傣族泼水节一致外,德昂族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届时,每家的晚辈年轻人要准备一盆热水,端来放在堂屋中央,把家里的父母等长辈请出来坐在堂上,向他们叩头请罪,请他们原谅晚辈的一年来不孝顺的地方。长辈们也要检讨一年来在为晚辈树立榜样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同时互祝来年在和睦、勤劳的气氛中度过。 如果父母去世,兄长、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为洗手洗脚的对象。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待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痛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以后就演变为一种习俗。德昂族泼水节与傣族的泼水节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历4 月中旬左右举行。临近节日,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老年信徒们齐集佛寺,搭建泼水节时为释迦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架好水龙。水龙是由一根粗木头雕凿而成,长约四五米,彩绘一新,上有槽口。泼水时,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为佛洗尘。然后,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持鲜花,蘸水轻轻地洒向周围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贺新年的开始。这时,人们开始兴奋起来,纷纷互相祝贺新年,年轻人将水桶高高举头顶,将水滴洒在老年人的手上,祝愿人们生活快乐、健康长寿。老人们则伸出双手,将水棒在手中,口念祝词,为年轻人道喜、祝福。这种仪式之后,人们便以象脚鼓为前导,排成长队,拥向泉边、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泼水。泼水节既是德昂族人民欢度新年的典礼,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寻找心上人的好时机。德昂族流行一种赠竹篮子,并乘夜深人静串姑娘时,将篮子分别送给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只,要送给自己最喜爱的姑娘,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意,试探对方的反应。因此,这时每个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几个竹篮,然而姑娘究竟钟情于谁呢?这就要看泼水节那天姑娘背的是谁送她的那只竹篮了。到了这一天,姑娘们人人都背上了一个精致美观的竹篮,但究竟是谁的呢?这下可忙坏了小伙子们,他们睁圆双眼,紧盯着姑娘们身上的竹篮,仔细辨认着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给她的那只竹篮。对对情人相遇后,便互相尽情地泼水、嬉戏,以表达自己激动、喜悦的心情。[编辑本段]傣族泼水节中国傣族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其他散居于云南各地。傣族历史悠久,傣语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傣语支。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动亦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农业祭祀、狩猎祭祀、灵物崇拜等。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一、起源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二、传说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生动的传说: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区出现了一个残暴的魔王,他无恶不作,到处烧杀抢劫,奸污妇女,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受尽了他的残害,对他恨之入骨,可是谁也无法杀死他。魔王已有6个妻子,可他仍不满足,又抢来一个美丽聪明的姑娘。这7个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姑娘们心里恨透了魔王,可表面却不露声色,装着与魔王十分要好。一天夜里,魔王从外面抢回来许多财宝和奴仆,她趁魔王高兴不备时试探问清了用魔王头发可勒死魔王的秘密。于是,夜深人静,趁魔王睡着的时候,姑娘悄悄地拔下了魔王的一根头发,勒住魔王的脖子。顷刻间,魔王的头便滚在地下,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但是,魔王的头滚到哪里,哪里便发生灾难,抛到河里,河水泛滥成灾;埋在地下,到处臭气冲天,只有魔王的妻子抱着才平安无事。为免除灾难祸害百姓,姑娘们便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人抱一天。天上一天,等于地上一年,每年姑娘们轮换的日子,即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怀着对姑娘们敬佩的心情,给抱头的姑娘泼一次清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作为洗污净身的一种祝福。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三、主要活动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1、泼水节"祝福":浴佛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2、泼水节"爱情":丢包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3、泼水节"力量":赛龙舟赛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4、泼水节"舞蹈":象脚舞和孔雀舞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5、泼水节"高升":放高升和孔明灯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放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四、传承价值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能给人以艺术享受,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辑本段]缅甸泼水节泼水节也是缅甸人民的传统节日,类似我国的春节。一般在公历4月中旬举行,通常历时3、4天。按照缅甸风俗,节日期间,不分男女老少,可以互相泼水,表示洗旧迎新之意。讲究的人,用香樱桃花枝,从银钵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轻轻地向别人身上抖洒。普通人喜欢整桶整盆地泼,甚至用水龙管喷浇。小孩用水枪向大人喷,也不会被责骂。人们被泼得越多越高兴,因为水象征着幸福。缅甸泼水节的来历传说不一。有一种说法是:有一年,缅王在宫中遇到神仙下凡,缅王龙心大悦,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泼洒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洗旧除污,迎新接福。住在“孔雀之乡”的傣族傣族的新年是泼水节。每年清明后第十天的清晨,人们便沐浴更衣,穿着鲜艳的服装,到佛寺浴佛听经,堆造沙塔,然后互相泼洒象征吉祥如意的水。相传,身上被泼水越多,新年里就越幸福。同时,赛龙舟、丢包、放火花、点孔明灯等活动非常热闹。入夜,人们仍纵情歌舞,笑声不绝。赞同16|评论(9) 2009-03-07 18:59245730123|一级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凉茶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几片陈皮去苦。广东迎春花市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壮人每月都有自得其乐的节日。其中比较盛大的有春节、蚂拐节、三月三月歌节、牛魂节、莫一大王节、中元节和霜降节等。春节春节是最降重的节日。年三十吃过丰盛的晚餐,人们便围着火塘守岁。子时一到,人们立即焚香点烛,在神台上供满了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男人则提着灯笼奔向庙社烧香化纸。有的地方把大门洞开,一家人聚集在院子里朝东方拜揖,祝福道:“东方大利,一年万利,今年更比去年好!”初一这一天,多数地方壮人是不串门的。人们白天吃汤圆,晚餐才吃荤菜,认为这样可以消灾去病。初一的禁忌很多。这一天一律禁说不吉利的话。禁动剪刀,怕新的一年里家人巧嘴利舌,吵嘴骂人;不得扫地,怕破财。也不得把东西拿到干栏外,更不借东西给别人,怕家财外流。有些地方禁止敲锣打鼓,怕惊动鬼神,但有些地方则可以敲打一种齐人高的牛皮大鼓,四周几十里清楚可闻。不少地方从初一到初五灶里要燃一段硬木,不能熄灭,表示子孙绵长,烟火不断。这天也不得杀生,猪、鸡、鸭都必须在年前几天收拾干净,以备祭奠和食用。壮人没有作揖、跪拜、握手等见面礼,而是通过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充分表达自己的节日问侯,人们在村里或路上相见,便互相道贺“恭喜发财。”从初二起,亲朋开始来往拜年。非凡是已经出嫁的女儿。要带几斤肉或鸡鸭等礼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出嫁的姐妹趁此时机聚会,共叙别情。按通常观念,整个正月都属于节日。故云南文山的壮人要打一月铜鼓,跳一个月舞。另一些则在风景秀丽的河边、山谷,青年们举行歌圩或舞狮、打舂堂,听壮戏,等等。文娱活动五彩缤纷,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蚂拐节这是流传在红水河畔东兰、凤山一带的古老节日。每年从正月初一起,经过找蚂拐、孝蚂拐及陪蚂拐、葬蚂拐三个阶段,历时一个月之久。蚂拐节有两个故事,其中一个说,很久以前儿子吃老子,杀老母过年。后来出了个孝敬父母的东林,别人要来杀他的父母,他夺刀不让。他也不去吃别人父母的肉。后来母亲死了。他用棺装殓守灵。屋外蚂拐不理会东林悲伤,哇哇叫得人心烦。东林一气之下,用开水浇了蚂拐,谁知惹了大祸。大地断蛙声,日头红似火,天旱得大地干裂。后来布洛陀和姆洛甲说蚂拐不是凡间之物,她是天上雷婆的天女,她一叫天才降甘霖,必须给她陪罪,请蚂拐回村过年,这就是蚂拐节日的来历。另一个故事说,蚂拐是雷王之子,被当作天使派到人间,他一叫雷王就给人间雨水,所以人们很感激他,死了吊孝,如敬考妣。这些传说,都和蚂拐是壮族图腾有关。三月三三月三是清明节,同时也是壮族的歌节。作为清明节是受汉族的影响。但也有的壮人在三月十三、十四、二十六过清明节扫墓的,与汉族大不相同。壮人对祭扫十分看重,届时全家出动,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到祖先坟上去供,行拜礼。山野间不时传来鞭炮声,久久不绝于耳,山岗上,林篁间,白色的魂幡在坟顶的竹竿上飘动,造成了一种神秘肃穆的气氛。壮族风俗,供品必须在野外吃掉,也有的地方扔掉不吃,迷信认为,带回家会招鬼进门。不少地方的祭扫的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歌圩,是为三月三歌节。近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这一天定为壮族的节日。1984年在南宁举行了首届歌节,700多名来自各县的歌手登台献艺,使三月的邕城成了歌舞的海洋。连外国友人也远渡重洋与壮人同享节日的欢乐。这期间,常伴有祭神、打醮等迷信活动,然而更吸引人的则是抢花炮、演戏、杂技、武术表演、舞彩龙、舞彩凤、唱采茶擂台赛诗等多彩丰富的文娱活动,近年还添加了演新戏、放电影、球赛等。不过青年男女们的注重力大多不在这方面,而是在如何通过歌圩找到中意的伴侣。牛魂节每年的四月初八是牛魂节,又叫做脱轭节。在壮人的意识里牛是天上的神物,不是凡间的一般牲口。有一个故事说它四月初八诞生于天上,所以这天是牛王诞日,当初因为陆地岩石裸露,黄土望不到边,尘沙弥漫,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牛王奉命从天上来到人间,播种百草,原定是三步撒把草种,谁知它弄湖涂了,竟一步撒三把,使得野草丛生,侵凌田禾。因此被罚留在人间吃草。但天上并没有忘记它,每年四月初八,牛魔王便从天上下到凡间,保佑牛不瘟死因为是给牛过节,这一天人和牛都停止劳动。主人用枫叶水泡糯米蒸饭,然后先捏一团给牛吃。牛栏外安个小矮桌,摆上供品,点香烛,祭奠牛魔王,人们还要唱山歌,唱彩调,欢庆牛的生日。莫一大王节每年六月初二为莫大一王节,是为纪念敢于反抗封建皇帝的壮族英雄莫一的。柳江、龙江两岸的壮族群众把他奉为祖先,在神龛上有写有他的神位。每年六月二日为一小祭,六年一大祭。小祭是各家宰鸡杀鸭,焚香供祭,求他佑护壮家人安宁。大祭十分隆重,要在莫一大王庙举行盛大的仪式。供品用两牲,即一头猪,一头牛。祭奠的方法也很非凡,要用猪和牛的肉、骨头、肝、肠等不同部位做十二道菜,少一道也不行。十二道菜也不能同时做,同时摆上神台,而是隔一会送一道,十二道齐全,即可焚纸行礼,祭毕,将每道菜按全村户数分份,每户一人参加聚餐,礼成。中元节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节,俗称鬼节。这是壮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从七月初七就已经开始有节日的气氛了。七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壮族受汉族的影响,也很同情这对难得相会的夫妻。但壮人还另有说法,认为今天是仙女沐浴的日子,用水来染布、做醋、煮药,格外好,所以家家户户中午有人赶往河边或山泉挑水。有些地方把初七当女儿节,出嫁的女儿不但不像织女那样渡过鹊桥寻夫,反而离开夫家回到母亲的怀抱。初七过后,人们便为中元节办货,忙着赶圩采购香烛和鬼衣纸。节日到,家家户户杀鸡宰鸭杀猪,一派节日气氛。有的地方从初七开始就用鲜笋煮水迎祭祖先。十四日开始大祭,供桌上摆满了猪肉、整鸡、整鸭、米粉、发糕、糍粑、糯饭,一直摆 到十六日。每次用膳这前,得先把供品热一下,祭过祖,才能进餐,供桌下撂着一个很大的纸包袱,里面塞满了蓝、白、紫色纸剪成的鬼衣和纸钱。每次祭奠都烧一些,烧过之后,用芭蕉叶、海芋或荷叶包好灰烬,等到十六日最后一次烧完,一起包成两大包,由一位老人头戴竹帽,用竹棍挑往河边,放在水面任其沉浮。有的人家还烧纸船、纸马和纸屋,让祖先满载而归。霜降节霜降节是纪念反抗外来侵略的女英雄岑玉音的节日,已经有360多年的历史。这个节日流行在大新县的下雷、雷平及宝圩一带,但影响扩大到天等、靖西、德保等县。正降日凌晨人们便带糍粑、年米、肉、香烛等聚集玉音庙宇供祭。在清代,不但百姓祭奠,州官也必身着官服,率众顶礼拜祭。1949年以后虽不举行供祭。但纪念活动依然十分热烈,有演戏的,有唱山歌的,有舞狮的,等等。

广西壮族民俗文化论文题目怎么写

壮族风俗习惯建筑: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服饰: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勒惹和卜基:壮家妇女生勒惹(壮语,即婴儿)时,其家婆要亲自去寻找“奶妈”,以替媳妇奶孩子。这是为了让产后的媳妇能好好休息,保养身体。“奶妈”一般由产后五个月的妇人充任,不要报酬。能当上“奶妈”非常光荣,有“第二妈妈”之美誉。扩展资料:壮族(壮文:Bouxraeuz,英文:Bourau),旧称僮(zhuàng)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壮族的节日多与当地汉族相同,春节、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汉族民间节日,也是壮族的岁时节日。壮族比较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节日是“三月三”歌节、“牛魂节”、“中元节”等。壮族传统的丧葬习俗,主要有两大葬法,即土葬和火葬。清代中叶以后,土葬成为主要葬法。壮族的土葬,以“二次葬”为主要葬式。二次葬,也称捡骨葬、拾骨葬,壮族称之为“金罈葬”、“金钟葬”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壮族

习俗婚礼每个地方都不一样我这边是有资料

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提要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顺应当今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只有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俗文化与旅游业两者更好地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拉动广西各民族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一、民俗文化、民俗旅游的概念、特征(一)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概念。民俗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程中创造的民间文化,包括民间习俗、信仰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一切技术与文艺。民俗文化,则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有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样式、节庆典礼、宗教信仰、传统服饰、民间艺术、烹调技艺、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特有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广大的海内外游客。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各种民俗文化事项和民俗活动为资源,并通过挖掘整理和再现或艺术加工的手段,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将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各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风韵别致的文物古迹、情趣怏然的民间文娱活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客。(二)民俗旅游的特征“。民俗旅游”有着自身的特征,突出的有以下四点:1、质朴的民间性。民俗源于民间生活,体现民间生活,包含着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与语言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总显示出浅显不定的功能作用,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民俗是伴随着生活的需要而自然形成,历久传承的文化形态,而非朝廷的、官府的、寺庙的等上层文化或宗教文化的简单代表。因此,民俗旅游应取材于民间风俗,才会显示出其固有的特色。2、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民俗体现民族的生活,并因各民族生存空间不同而各有差异。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正反映出民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民俗旅游的开发应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不应胡乱建设、猎奇,这样才使旅游产品具有当地特色和民族气息。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3、情趣的乐观性。民间生活追求向上的、乐观的,应与悲观绝缘,民俗旅游的开发要以娱乐、审美、认识、教化等功能的习俗为体裁,让游客在旅行当中感受到生活与劳动的乐趣与美感,杜绝以迷信、不健康的内容作为民俗旅游产品去开发。4、主体的对外性。民俗源于本地民间生活,是经过世代相传而存留下来的。因此,民族地区对自己的民族本身或当地群众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在文化渊源上讲,与民俗旅游创办主体的血缘关系越远越是具有吸引力,所以国外或省外游客就成为民族地区最大的客源。二、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一)民俗文化村、园。目前,广西建有许多的民俗文化村(风情园),这是广西最主要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广西各地先后建成了融水贝江苗寨、贺州瑶族风情园、龙脊壮寨、三江侗寨、金秀瑶寨,还有正在凌云县兴建的凌云土司民俗文化村等旅游项目,使广西的民俗文化旅游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游客通过实地的旅游活动,能亲身体会到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可以间接传播该地的民俗文化,对扩大该地的旅游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二)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含民族博物馆)主要是对民族建筑或民俗实物的展示与介绍。这类产品以广西民族文物苑为代表,该苑位于南宁市广西博物馆陈列大楼后面,1988年建成开放,总投资280万元,占地4万平方米,是以广西民族建筑为主题,苑内有铜鼓巨雕、镇边大炮,建有壮族“干栏”、瑶家竹楼、苗家吊脚楼、侗族鼓楼、侗乡风雨桥、毛南族民居等,还建有榨油、碾米、造纸、制陶、榨糖等民间手工作坊,均极富有民族乡土气息。另外,靖西县壮族博物馆、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博物馆和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分别展出以介绍壮族、苗族、瑶族历史和民俗风情为主的实物和图片,特别的壮锦、苗锦和瑶族蜡染工艺品更是这些民族民俗文化的精华。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首座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已于2004年11月26日在广西南丹县正式对外开放。(三)民俗旅游节庆活动。广西有11个少数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且场面盛大,别具民族风情。如壮族的蚂拐节、牛魂节,苗族的苗年、芦笙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山水秀丽、四季如春、物产富饶,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和仡佬等12个民族,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1997年末总人口4589万,少数民族人口占40%。他们世世代代在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辛勤耕耘,勇敢开拓,用自己非凡的智慧,描绘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广西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如壮族的铜鼓、花山崖壁画早已闻名中外。各民族的民歌在全国也享有盛名。此外,包括织锦、刺绣、陶瓷、竹编和芒编在内的各色工艺品,具有民族特点的壮族干栏式建筑、侗族风雨桥、鼓楼等民族建筑,瑶、苗等民族的医药,以及丰富多采的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等,都是广西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至于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的达努节和盘王节、苗族的踩花山、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以及别有风味的打油茶等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情的节日活动,更是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广西少数民族一般穿家织的土布,上面有姑娘们亲自手绣的各种精美、复杂的图案,色泽艳丽,款式多样。姑娘们喜戴银制饰物,耳环、项圈、手镯、银钗、银扣等,看上去光彩夺目。人民豪爽、纯朴、热情、友善、崇尚美德,并且能歌善舞,喜欢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每逢节日或者祭祀,会举行各种盛大的活动,人们穿上最隆重的服装,唱歌、跳舞,热烈的气氛会令游人深深陶醉其中。 广西的少数民族都保持着他们纯朴的民族习俗,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俗方面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和桥是广西民族风情旅游不可不看的四绝。 壮族的歌--壮族人民善于以歌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劳动,抒发思想感情,所以广西又被称为"歌的海洋"。青年男女恋爱唱情歌,婚嫁唱哭嫁歌,丧葬唱哭丧歌,还有互相盘考比赛智力的歌,宴请宾客唱劝酒歌和节令歌,祈神求雨唱祈祷歌,教养儿童唱儿歌和童谣。每到春秋两季,男女青年盛装打扮会集到特定的场所对歌,这种歌会形式称为"歌圩",亦称"歌节"。 瑶族的舞--广西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居住着一支保持了瑶族古老文化及习俗的瑶族同胞。他们的歌舞民族色彩极为浓厚,其旋律、歌词、服装、舞姿、形象与道具均独立构成。18种舞蹈尤以长鼓舞、捉龟舞、黄泥鼓舞、盘古兵舞、八仙舞、胡碟舞等最为盛行。每年在中国农历十月十六日、七月初七、六月初六等瑶族节日都可以看到各种瑶舞的表演。 苗族的节--苗族以节日多、场面大而出名。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每年有苗年节、芦笙节、拉鼓节、芒歌节、新禾节、斗马节等众多节日,纪念丰收、祭祀等。节日中可以听到动听的芦笙曲和看到优美的芦笙舞表演,到苗寨旅游或作客,可以享受到拦路歌、拦路酒、拦路鼓、挂彩带、挂彩蛋、打酒印等众多苗族好客习俗的款待。 侗族的楼和桥--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风雨桥是我国闻名的木建筑,是侗族的象征。桥身建筑不用一枚铁钉,全是榫头结合,高超的建筑技艺令人惊叹不止。侗族的楼,包括吊脚楼、鼓楼、凉亭、寨门、水井亭等几种木结构建筑,都是独具特色的侗族建筑。近年来,侗族的建筑艺术展,更是轰动了全中国,人们一致称赞侗族的建筑艺术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