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小论文初中生物

发布时间:2024-07-08 13:45:36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小论文初中生物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只是压力波通过空气的运动。压力波振动内耳的小骨头,这些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它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内耳采用的原理与麦克风捕获声波或扬声器的发音一样,它是移动的机械部分与气压波之间的关系。自然,在声波音调低、移动缓慢并足够大时,我们实际上可以“感觉”到气压波振动身体。因此我们用混合的身体部分觉察到声音。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你说话时,就引起空气振动,振动传播出去,只要某人的耳朵接收到了这种振动他就会听到你的声音。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或其他气体传播。随着声音的传播,空气中的分子被挤压在一起,接着被分开,然后又被挤压,再被分开,如此反复,就产生了声波。声音可以是高音调的,也可以是低音调的。音调的高低依赖于声音的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声音的强弱依赖产生这个声音的振动的大小。振动大,声音就强;振动小,声音弱。声音的大小是以分贝为单位来度量的。修马路的钻机产生的噪音超过100分贝。图中的铜管号,当乐师吹奏它时,管中的空气发生振动,铜管号就发出了声音。铜管把声音传播出去,因而你能听到。图中的大提琴,当乐师把弓放在弦上来回拉动或弹拨弦时,弦振动发出声音。吉他和小提琴也是这样发声的。

空气中的各种声音,不管它们具有何种形式,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所引起的:敲鼓时听到了鼓声,同时能摸到鼓面的振动;人能讲话是由于喉咙声带的振动;汽笛声、喷气飞机的轰鸣声,是因为排气时气体振动而产生的。总之,物体的振动是产生声音的根源,发出声音的物体称为声源。声源发出的声音必须通过中间媒质才能传播出去,人们最熟悉的传声媒质就是空气,除了气体外,液体和固体也都能传播声音。振动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叫声速,在任一种媒质中的声速取决于该媒质的弹性和密度,因此,声音在不同媒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要比在空气中快得多,例如在水中声速为 1450m/s ,而在铜中则为 5000m/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向前推进着的空气振动称为声波,有声波传播的空间叫声场。当声振动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质点并不被带走,它只是在原来位置附近来回振动,所以声音的传播是指振动的传递。如果物体振动的幅度随时间的变化如正弦曲线那样,那么这种振动称为简谐振动,物体作简谐振动时周围的空气质点也作简揩振动。物体离开静止位置的距离称位移χ,最大的位移叫振幅α,简谐振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表示为χ=αsin(2πft+φ),其中f为频率,(2πft+φ ) 叫简谐振动的位相角,它是决定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振幅α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 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为赫兹 (hz)。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愈多,其频率愈高,人耳听到的声音就愈尖或者说音调愈高。人耳并不是对所有频率的振动都能感受到的。一般说来,人耳只能听到频率为20~20000hz 的声音,通常把这一频率范围的声音叫音频声。低于 20hz 的声音叫次声,高于 20000hz 的声音叫超声。次声和超声人耳都不能听到,但有一些动物却能听到,例如老鼠能听到次声,蝙蝠能感受到超声。 声波中两个相邻的压缩区或膨胀区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λ,单位为米(m) 。波长是声音在一个周期的时间中所行进的距离。波长和频率成反比,频率愈高、波长愈短;频率愈低,波长愈长。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今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爸爸给我一个葱喇叭。小小的葱喇叭很短,葱叶薄薄的绿绿的,两头是空的。爸爸教我怎样吹它。我一吹,就发出了呜------的声音,好奇怪呀!爸爸还让我去摸摸它,我感觉葱喇叭有些麻。更觉得奇怪了!我问爸爸这是什么原因,爸爸告诉我,是我吹出的气流使葱杆振动,然后产生了声音。哦!原来是这样呀!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小论文初中

1、声音的产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第二,气体排第三(软木是例外,软木细胞壁薄,内部气泡多) (3) 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左右,温度越高声的传播速度越快(4)声波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发生反射,形成回声人耳要想区分原声和回声,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1s以上如果不到1s,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只能使原声加强(5)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如测海有多深,离障碍物有多远(这是一种仿生技术,出自蝙蝠,海豚一类)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

声音是通过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声音的原理声音是一种压力波:当演奏乐器、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他们的振动会引起介质——空气分子有节奏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这就产生了声波,这种现象会一直延续到振动消失为止。声音作为波的一种,总可以被分解为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正弦波的叠加。这种变换(或分解)的过程,称为傅立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因此,一般的声音总是包含一定的频率范围。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到2万赫兹之间。高于这个范围的波动称为超声波,而低于这一范围的称为次声波。狗和蝙蝠等动物可以听得到高达16万赫兹的声音。鲸和大象则可以产生频率在15到35赫兹范围内的声音。[编辑]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反抗平衡力有关,反抗平衡力就是当物质的某个分子偏离其平衡位置时,其周围的分子就要把它挤回到平衡位置上,而反抗平衡力越大,声音就传播的越快。水的反抗平衡力要比空气的大,而铁的反抗平衡力又比水的大。经科学家测量,在0摄氏度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32米/秒;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在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米/秒。声音的传播也与温度有关,声音在热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冷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另外声音在传播还与阻力有关,当大风的天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就慢得多。声音还会因外界物质的阻挡而发生反射,例如人面对群山呼喊,就可以听得到自己的回声。折射的例子就是晚上的声音传播的要比白天远,是因为白天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上升的热空气,从而把声音快速折射到了空中;晚上冷空气下降,声音会沉着地表慢慢的传播,不容易发生折射。[编辑] 声音的单位[编辑] 赫兹主条目:赫兹赫兹是频率单位,记为Hz,指每秒钟周期性变化的次数。[编辑] 分贝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度的单位,记为dB 。参见分贝。[编辑] 声音的应用[编辑] 超声波超声波为超越人体可听到的频率,即大于20000赫兹。超声波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医疗等行业。在工业上,常用超声波来清洗精密零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清洗液中产生震荡波,使清洗液产生瞬间的小气泡,从而冲洗零件的每个角落。军事上,潜艇用声呐来发现敌军的舰船与潜艇。在医疗上,可以利用超声波进行洗牙和超声波碎胆结石等等应用。[编辑] 次声波由火山爆发、龙卷风、雷暴、台风等许多灾害性事件发生前都会产生出次声波,人们就可以利用这种前兆来预报灾害事件的发生。在军事上,可用利用核试验、火箭运行等产生的次声波获得相关的数据。高能量的次声波对动物内脏具有破坏作用,军事上有人在研究开发次声武器(有人将其列入二十世纪十大科技骗局之一),由于次声波只对动物内脏具有杀伤力,所以相比核武器,对环境的破坏作用小的多,是十分清洁的武器。[编辑] 声音的危害[编辑] 超声波[编辑] 次声波次声波会干扰人的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危害人体健康。一定强度的次声波,能使人头晕、恶心、呕吐、丧失平衡感甚至精神沮丧。有人认为,晕车、晕船就是车、船在运行时产生的次声波引起的。在大风天气,高层建筑里的人往往感到头晕、恶心,这也是因为大风使高楼摇晃产生次声波的缘故。[来源请求][编辑] 噪声污染随着社会的进步,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社会突显问题。据调查,噪音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亦会影响睡眠,令人难以入睡,过大的噪音可以令人在睡中醒来,从而扰乱睡眠周期,造成睡眠不足或感到疲倦。40~50分贝的声音会干扰睡眠,60~70分贝会干扰学习,120分贝(甚至更高)会导致耳痛,听力丧失!声波(Sound Wave或Acoustic Wave)是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是一种机械波,由物体(声源)振动产生,声波传播的空间就称为声场。在气体和液体介质中传播时是一种纵波,但在固体介质中传播时可能混有横波。人耳可以听到的声波的频率一般在20赫兹至20000赫兹之间。声波可以理解为介质偏离平衡态的小扰动的传播。这个传播过程只是能量的传递过程,而不发生质量的传递。如果扰动量比较小,则声波的传递满足经典的波动方程,是线性波。如果扰动很大,则不满足线性的声波方程,会出现波的色散,和激波的产生。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只是压力波通过空气的运动。压力波振动内耳的小骨头,这些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它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内耳采用的原理与麦克风捕获声波或扬声器的发音一样,它是移动的机械部分与气压波之间的关系。自然,在声波音调低、移动缓慢并足够大时,我们实际上可以“感觉”到气压波振动身体。因此我们用混合的身体部分觉察到声音。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一种压力波,当演奏乐器、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振动会引起介质—空气分子有节奏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产生了声波。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这个介质可以是空气,水,固体。当然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反抗平衡力有关,反抗平衡力就是当物质的某个分子偏离其平衡位置时,其周围的分子就要把它挤回到平衡位置上,而反抗平衡力越大,声音就传播的越快。扩展资料:声音还会因外界物质的阻挡而发生折射,例如人面对群山呼喊,就可以听得到自己的回声。另一个以折射为例:晚上的声音传播的要比白天远,是因为白天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上升的热空气,从而把声音快速折射到了空中;晚上冷空气下降,声音会沉着地表慢慢的传播,不容易发生折射。声音作为波的一种,频率和振幅就成了描述波的重要属性,频率的大小与我们通常所说的音高对应,而振幅影响声音的大小。声音可以被分解为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正弦波的叠加。这种变换(或分解)的过程,称为傅立叶变换。因此,一般的声音总是包含一定的频率范围。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到2万赫兹之间。高于这个范围的波动称为超声波,而低于这一范围的称为次声波。狗和蝙蝠等动物可以听得到高达16万赫兹的声音。鲸和大象则可以产生频率在15到35赫兹范围内的声音。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小论文初中生物

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以空气为传播介质传到人耳朵中。人因为有声带的振动才能发声,如果在真空环境是听不到人说话声音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只是声波通过固体或液体、气体传播形成的运动。声波振动内耳的听小骨,这些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它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只是压力波通过空气的运动。压力波振动内耳的小骨头,这些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它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内耳采用的原理与麦克风捕获声波或扬声器的发音一样,它是移动的机械部分与气压波之间的关系。自然,在声波音调低、移动缓慢并足够大时,我们实际上可以“感觉”到气压波振动身体。因此我们用混合的身体部分觉察到声音。

声音是由于物体震动产生的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小论文初中语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你说话时,就引起空气振动,振动传播出去,只要某人的耳朵接收到了这种振动他就会听到你的声音。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或其他气体传播。随着声音的传播,空气中的分子被挤压在一起,接着被分开,然后又被挤压,再被分开,如此反复,就产生了声波。声音可以是高音调的,也可以是低音调的。音调的高低依赖于声音的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声音的强弱依赖产生这个声音的振动的大小。振动大,声音就强;振动小,声音弱。声音的大小是以分贝为单位来度量的。修马路的钻机产生的噪音超过100分贝。图中的铜管号,当乐师吹奏它时,管中的空气发生振动,铜管号就发出了声音。铜管把声音传播出去,因而你能听到。图中的大提琴,当乐师把弓放在弦上来回拉动或弹拨弦时,弦振动发出声音。吉他和小提琴也是这样发声的。

声源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声波,声波是纵波,传入人耳引起鼓膜振动,在人耳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听觉器官,最后刺激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将冲动传到大脑听觉中枢,最终引起听觉。

声音由物体振动而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只是声波通过固体或液体、气体传播形成的运动。声波振动内耳的听小骨,这些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它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内耳采用的原理与麦克风捕获声波或扬声器的发音一样,它是移动的机械部分与气压波之间的关系。自然,在声波音调低、移动缓慢并足够大时,我们实际上可以“感觉”到气压波振动身体。因此我们用混合的身体部分觉察到声音。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小论文初中英语

声音是鼓励人类生活的勇气,声音是大自然的美丽蝉在鸣叫,听,多有生机学生在读书,听,多有活力商人在谈生意,听,多激烈声音,那是多崇高啊!可是,她--却享受不到想起来,我真想哭不过过了这么久我从来没见过她哭过,伤心过4岁时那是一个暴风骤雨的夜晚这乖巧的巧儿正呆在家里玩着,突然来了通电话:"喂,是巧儿吗?我是妈妈,今天晚上要加班呢你自己一个人呆家里啊注意安全啊!"还没等巧儿回话妈妈的电话就挂了巧儿:"怎么挂呢!连续几天都加班,还没见过你呢,妈妈!"她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但她忍住了想到:妈妈又不是不会回来别这么容易就哭呢这孩子真坚强呢!自己一个人抱着熊娃娃坐在床上就玩起来了突然,她觉得头晕目眩,望着天花板好像有好多星星一样忽的一下晕到了直到早上"巧儿,巧儿,怎么啦?我是妈妈呀,应应我啊"可巧儿就是没反应妈妈第一时间把她送到医院,去医院的途中,巧儿醒过来了,低声盈盈的吐出几个字:"妈妈妈妈"然后又晕过去了,终于来到急救室了医务人员镇静地把巧儿推进了急救室急救室外的红灯亮了起来妈妈在外面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不知所措急得快掉眼泪了一段紧张的抢救时间过了红灯熄了这时,医生走了出来叫到:"谁是江巧儿的家属""我是我是怎么样了?""她发高烧""唉吓死我了""听我讲完我虽然是发高烧,但由于没有及时的送来医院她失去了听觉"这一下子,妈妈彻底心碎了,哭这说:"我可以看看她吗?"医生点头了我冲了进去抱着刚苏醒的巧儿望着巧儿说:"!"巧儿,都是妈妈的错我害了你啊可巧儿只见到妈妈的嘴在动:"妈妈,说大声点,我听不见啊!"妈妈更加心痛,她在包包里找了一张纸写到:巧儿,都是妈妈的错我害了你啊!你失去听觉了写完后,她递给了巧儿巧儿一边看着纸上,一边颤抖着我本以为,她会大哭呢谁知她的表现远远超出了同龄人我知道她很伤心的,可她忍着,她只说了句:算了,天注定她以这句简简单单的话就了结了这件事九年,我在街上奇迹碰到了她和她妈妈一路上我和她聊起来了,因为巧儿用手语,而我又不会,只能让她妈妈当下翻译"巧儿,现在好吗""好呢自从失去听觉,我发现声音很温暖,可我却不知道声音是什么感受也没印像我现在还可以像正常孩子那样读书,交朋友,还有你这个好朋友,9年没见,你样子还没怎么变呢"看,她依然这么开朗,坚强

声音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声音 英文名称:sound 定义:能引起听觉的声振。 所属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振动与冲击(二级学科);振动与冲击一般名词(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只是声波通过固体或液体、气体传播形成的运动。声波振动内耳的听小骨,这些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它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内耳采用的原理与麦克风捕获声波或扬声器的发音一样,它是移动的机械部分与气压波之间的关系。自然,在声波音调低、移动缓慢并足够大时,我们实际上可以“感觉”到气压波振动身体。因此我们用混合的身体部分觉察到声音。目录一、词语解释二、什么是返回声源?三、声音的重量四、声音特性五、听得见与听不见的声音六、单个正弦波周期七、声音的应用次声波的应用超声波的应用八、声音的速度列表九、声音与噪音十、声音的发生、频率、波长和声速十一、分贝、声功率、声强和声压1、 分贝2、声功率(W)3、声强(I)4、声压(P)十二、响度和响度级1 响度(N)2 响度级(LN)3 响度与响度级的关系十三、计权声级十五、有关声音的流言1、声音灭火2、声音震碎玻璃十六、不能听不到的声音十七、同名歌曲歌曲概述基本信息歌词信息一、词语解释二、什么是返回声源?三、声音的重量四、声音特性五、听得见与听不见的声音六、单个正弦波周期七、声音的应用 次声波的应用 超声波的应用八、声音的速度列表九、声音与噪音十、声音的发生、频率、波长和声速十一、分贝、声功率、声强和声压 1、 分贝 2、声功率(W) 3、声强(I) 4、声压(P)十二、响度和响度级 1 响度(N) 2 响度级(LN) 3 响度与响度级的关系十三、计权声级十五、有关声音的流言 1、声音灭火 2、声音震碎玻璃十六、不能听不到的声音十七、同名歌曲 歌曲概述 基本信息 歌词信息展开 编辑本段一、词语解释 词目:声音 拼音:shēng yīn 英语:sound; voice 基本解释 [sound] 使人产生听觉的振动 一种由物体振动而发生的波造成的听觉印象 [voice]∶某些起与人的语言相同作用的工具或表达手段 代表法律的庄严的声音 详细解释 指由物体振动而发生的声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 《礼记·乐记》:“乐必发於声音,形於动静,人之道也。”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七:“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髠。” 清 李渔 《巧团圆·默订》:“你看卧房门启,想是 曹小姐 听见声音,知道小生在此,又出来探望了。”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若在四月落了点小雨,山地里田塍上各处全是蟋蟀声音,真使人心花怒放。” 古指音乐、诗歌。 《礼记·乐记》:“声音之通,与政通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沉鳞可动之以声音,机石可感之以精诚。” 唐 柳宗元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 裴公 ]喜博弈,知声音。” 明 顾起纶 《国雅品·释品》:“ 鲁山 , 秦 人也,喜儒,嗜声音。” 指说话的声气和口音。 《孟子·告子下》:“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於千里之外。” 唐 姚揆 《秋日江东晚行》诗:“路岐滋味犹如旧,乡曲声音渐不同。”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辨附语》:“世有附语者,多婢妾贱人,否则衰病不久当死者也,其声音举止,皆类死者。”《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瑞虹 在舱中,听得船头说话,是 淮安 声音,与贼头 陈小四 一般无二。” 比喻意见、论调。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魏巍 《壮行集·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这不是有闲阶级、士大夫之流的声音吗?”编辑本段二、什么是返回声源? 先从声源开始。用鼓槌捶击军鼓,鼓槌捶击在鼓头的穹形鼓皮上,鼓皮振动,振动的鼓皮然后就推动空气,产生从鼓头和鼓体发出并散开的压力波。因此,“压力波”从声源向外发出并散开。为了证明这一点,向公园内的池塘或家中的水槽内抛入一个石头,看看落入水中的物体产生的水波是如何从被干扰的波源散开的。另外注意,如果抛入水槽或象碗一样的封闭容器中,波纹/振动是如何碰到边缘、然后从壁上反弹回的。观察封闭容器内的波纹/水波,就给了你一些声音是如何在封闭的屋子里移动,从墙壁上反弹回的概念。另外注意,石头/石块越大,产生波纹的间距就远远比小物体的要大。编辑本段三、声音的重量 声音没有质量,也就是没有重量。声音不是物体,只是一个名称,声音是一种机械纵波, 波是能量的传递形式,它有能量,所以能产生效果,但是它不同于光(电磁波),光有质量有能量有动量,声音在物理上只有压力,没有质量编辑本段四、声音特性 (一)响度(loudness):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amplitude)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单位:分贝dB) (二)音调(pitch):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frequency)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hertz),赫兹[/url,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 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例如,低音端的声音或更高的声音,如细弦声。 (三)音色(music quality):声音的特性,由发声物体本身材料、结构决定。又称音品。 频率是每秒经过一给定点的声波数量,它的测量单位为赫兹,是以一个名叫海里奇R赫兹的音响奇人命名的。此人设置了一张桌子,演示频率是如何与每秒的周期相关的。 1千赫或1000赫表示每秒经过一给定点的声波有1000个周期,1兆赫就是每秒钟有1,000,000个周期,等等。 (四)乐音:有规则的让人愉悦的声音。噪音: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由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五)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个主要特征,人们就是根据他们来区分声音。编辑本段五、听得见与听不见的声音 正常人能够听见20Hz到20000Hz的声音,而老年人的高频声音减少到10000Hz(或可以低到6000Hz)左右。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波。超声波(高于20000Hz)和正常声波(20Hz - 20000Hz)遇到障碍物后会向原传播方向的反方向传播,而部分次声波(低于20Hz)可以穿透障碍物,俄罗斯在北冰洋进行的核试验产生的次声波曾经环绕地球6圈。超低频率次声波比其他声波(10Hz以上的声波)更具对人的破坏力,一部分可引起人体血管破裂导致死亡,但是这类声波的产生条件极为苛刻,能让人遇上的几率很低。人的发声频率在100Hz(男低音)到10000Hz(女高音)范围内。 蝙蝠就能够听见频率高达120000赫的超声波,它发出的声波频率也可达到120000赫。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通常在45000赫到90000赫范围内。狗能够听见高达50000赫的超声波,猫能够听见高达60000赫以上的超声波,但是狗和猫发出的声音,都在几十到几千赫的范围内。编辑本段六、单个正弦波周期 “周期”表示一个波周期从0dB/静音至全部打开又返回的一个全周期。上面所示为正弦波的一个单周期。中线为0dB,即静音。波高为音量,从左至右为时间。“波长”为从左至右的峰—峰距离。 与用于广播或电视信号等,还有其它的一样,频率进一步分为VHF(甚高频)和UHF(超高频)。人在年轻时可以听到约20Hz到20,000Hz(20KHz)的频率范围,这是消费类CD的额定频率范围。人的听力从12岁以后开始下降,经常性处于声压级极大的情况下会导致我们听力的灵敏度下降。因此,声音具有音量/振幅和频率/音调,另外还有基于时间的声音结构。声音达到最大音量有多快,可持续多长时间以及声音消失直到听不到时需多长时间。所使用的最基本术语有: (一)“上升”:声波从静音达到最大振幅或音量所需的时间。 (二)“衰变”:声波达到最大振幅/音量后消失为静音所需的时间。 声音的“音量-时间”形状特性叫作“振幅包络”。 简单包络:“ 上升”达到最大音量并不是立即完成的。声音然后缓缓地衰变。 将上述振幅/音量包络用正弦波表示的结果 声波的包络:在实际生活中,声音是混杂的,含有以不同振幅包络层迭的许多频率。编辑本段七、声音的应用 次、超声波也是声音的一种,声音的用处有很多。次声波的应用 (1)通过研究自然现象所产生的次声波的特性和产生的机理,更深入地研究和认识这些自然现象的特征与规律。例如,利用极光所产生的次声波,可以研究极光活动的规律。 (2)利用所接收到的被测声源产生的次声波,可以探测声源的位置、大小和研究其他特性。例如,通过接收核爆炸、火箭发射或者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来探测出这些次声源的有关参量。 (3)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许多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龙卷风、雷暴、台风等,在发生之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人们就有可能利用这些前兆现象来预测和预报这些灾害性自然事件的发生。 (4)次声波在大气层中传播时,很容易受到大气介质的影响,它与大气层中的风和温度分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自然或人工产生的次声波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探测出某些大规模气象的性质和规律。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对大范围大气进行连续不断的探测和监视。 (5)通过测定次声波与大气中其他波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探测这些活动特性。例如,在电离层中次声波的作用使电波传播受到行进性干扰,可以通过测定次声波的特性,进一步揭示电离层扰动的规律。 (6)人和其他生物不仅能够对次声波产生某些反应,而且他(或它)们的某些器官也会发出微弱的次声波。因此,可以利用测定这些次声波的特性来了解人体或其他生物相应器官的活动情况。超声波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的巨大能量还可以把人体内的结石击碎. (2)清理金属零件、玻璃和陶瓷制品的除垢是件麻烦事.如果在放有这些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3)用超声波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甚至水库大坝,检查内部是否有气泡、空洞和裂纹 (4)人体各个内脏的表面对超声波的反射能力是不同的,健康内脏和病变内脏的反射能力也不一样.平常说的“B超”就是根据内脏反射的超声波进行造影,帮助医生分析体内的病变.编辑本段八、声音的速度列表 空气(15℃):340米每秒, 空气(25℃):346米每秒, 水(常温):1500米每秒, 海水(25℃)1530米每秒, 钢铁:5200米每秒, 冰:3160米每秒 软木:500米每秒,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有关。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每上升/下降5℃,声音的速度上升/下降3m/s。 声音的传播最关键的因素是要有介质,介质指的是所有固体,液体和气体,这是声音能传播的前提。物理参量有声源离观察者的距离,声源的震动频率,传播介质有关。 声音的传播速度随物质的坚韧性的增大而增加,物质的密度减小而减少如:声音在冰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在水的传播速度快冰的坚韧性比水的坚韧性强,但是水的密度大于冰这减少了声音在水与冰的传播速度的差距格式可写为: c=p*C c=声速 C=坚韧性(coefficient of stiffness p=密度编辑本段九、声音与噪音 声音的本质是波动。受作用得空气发生振动,当震动频率在20-20000Hz时,作用于人的耳鼓膜而产生的感觉称为声音。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流体(液体和气体)的振动。声音的传媒介质有空气。水和固体,它们分别称为空气声、水声和固体声等。噪声监测主要讨论空气声。 人类是生活在一个声音的环境中,通过声音进行交谈、表达思想感情以及开展各种活动。但有些声音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震耳欲聋的机器声,呼啸而过的飞机声等。这些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所不需要的声音叫噪声,从物理现象判断,一切无规律的或随机的声信号叫噪声;噪声的判断还与人们的主观感觉和心理因素有关,即一切不希望存在的干扰声都叫噪声,例如,在某些时候,某些情绪条件下音乐也可能是噪声。 环境噪声的来源有四种:一是交通噪声,包括汽车、火车和飞机等所产生的噪声;二是工厂噪声,如鼓风机、汽轮机,织布机和冲床等所产生的噪声;三是建筑施工噪声,像打桩机、挖土机和混凝土搅拌机等发出的声音;四是社会生活噪声,例如,高音喇叭,收录机等发出的过强声音。 噪声叠加和相减 (一)噪声的叠加两个以上独立声源作用于某一点,产生噪声的叠加。声能量是可以代数相加的,设两个声源的声功率分别为W1和W2,那么总声功率W总 = W1+ W2。而两个声源在某点的声强为I1 和I2 时,叠加后的总声强 总 = I1 + I2 。但声压不能直接相加。由于 I1 =P1^2/ρc I2 = P2^2/ρc故 P总^2 = P1^2 + P2^2又 (P1/ P0)^2= 10^(Lp1/10) (P2 / P0)^2 = 10^(Lp2/10)故总声压级: LP =10 lg[(P1^2 + P2^2)/ P0^2] =10 lg[10^(Lp1/10)+10^(Lp2/10)] 如LP1=LP2,即两个声源的声压级相等,则总声压级: LP = LP1+ 10lg2 ≈ LP1 + 3(dB) 也就是说,作用于某一点的两个声源声压级相等,其合成的总声压级比一个声源的声压级增加3dB。当声压级不相等时,按上式计算较麻烦。可以利用书上图7-1查曲线值来计算。方法是:设LP1 > LP2 ,以 LP1 - LP2值按图查得ΔLP ,则总声压级 LP总 = LP1 + ΔLP 。 (二) 噪声的相减 噪声测量中经常碰到如何扣除背景噪声问题,这就是噪声相减问题。通常是指噪声源的声级比背景噪声高,但由于后者的存在使测量读数增高,需要减去背景噪声。图7-2为背景噪声修正曲线。 例:为测定某车间中一台机器的噪声大小,从声级计上测得声级为104dB,当机器停止工作,测得背景噪声为100dB,求该机器噪声的实际大小。解: 设有背景噪声时测得的噪声为LP ,背景噪声为LP1,机器实际噪声级为LP2由题意可知 LP - LP1 =4dB 从图7-2中可查得ΔLP = 2dB,因此该机器的实际噪声声级为: LP2 = LP -ΔLP = 104dB-2dB = 8dB 如何控制噪音 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如摩托车上的消音器、城区禁止鸣笛等; 阻断噪声的传播,如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等;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如工厂的工人带防噪声耳罩等。编辑本段十、声音的发生、频率、波长和声速 频率:声源在一秒中内振动的次数,记作f。单位为Hz。 周期:声源振动一次所经历的时间,记作T,单位为s。T=1/f。 波长:沿声波传播方向,振动一个周期所传播的距离,或在波形上相位相同的相邻两点间距离,记为 声音频率λ,单位为m。 声速:声波每秒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记作c,单位为m/s。声速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在空气中,声速(c)和温度(t)的关系可简写为:c = 4+607t常温下,声速约为345m/s。 频率f、波长λ和声速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c = λf当物体在空气中振动,使周围空气发生疏、密交替变化并向外传递,且这种振动频率在20-20000Hz之间,人耳可以感觉,称为可听声,简称声音,噪声监测的就是这个范围内的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它们作用到人的听觉器官时不引起声音的感觉,所以不能听到。编辑本段十一、分贝、声功率、声强和声压1、 分贝 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声音,若以声压值表示,由于变化范围非常大,可以达六个数量级以上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只是声波通过固体或液体、气体传播形成的运动。声波振动内耳的听小骨,这些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它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内耳采用的原理与麦克风捕获声波或扬声器的发音一样,它是移动的机械部分与气压波之间的关系。自然,在声波音调低、移动缓慢并足够大时,我们实际上可以“感觉”到气压波振动身体。因此我们用混合的身体部分觉察到声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