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关于货币银行学的论文题目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9 05:08:28

关于货币银行学的论文题目怎么写

关于人民币是否被低估问题的判断人民币低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论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学习货币银行学感受  能够选修货币银行学这门课程我倍感荣幸,首先,对讲课的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通过四位老师的谆谆教导,我对《货币银行学》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了它在整个金融课程体系中的统帅作用,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基础模块和选择模块,以便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完善教学内容。  李老师从多个角度分析介绍了本课程的建设情况、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以及教学形式的选择安排,也引发了我对高水平课堂教学的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水平的呢?在我们目前的教学中难免存在这两种情况:有些老师自身水平很高,教授内容规范化,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但往往不是很受学生的喜爱;另一种教师打破框架,教学形式新颖多样,尺度宽泛,但又会与传统的教育背景相冲突。在当今的教育体制背景下,课堂教学仍然是我们教学的主战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黑板加粉笔加一张嘴的讲授仍占据着主流,对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是一大难题。对于大多数的学生而言,他们对"预习"的理解,就仅局限于记住几个概念、几个定理、几道例题的解法。通过"预习",他们似乎掌握了这一节课的知识。然而,他们失去了课堂上研究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所运用的学科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百折不回的磨练!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上要有跳跃的思维,思考如何对教材进行重构,突出知识的主干,大量删减可以不由教师讲而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感悟的内容。也就是备课到底该做"加法",还是"减法"的问题。  另外要切实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强调教师在更多地了解学生个体知识结构和需求后设计出最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课堂交流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监督者和评估者。他们不仅仅能够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帮助纠正错误,而且能够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教师不只是“授人以鱼”,而且还要“教人以渔”。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  科学研究已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特瑞拉在说明人类记忆与感官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看到和听到的50%,交谈时自己所说的70%。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对开发智力、加强记忆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当然,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不能走死胡同,我们要看到,先进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从根本上是不能取代教师地位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技术,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地美观、新奇而忽略其实用性。  因此,我更认同一种新的观念: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以教师和学生都作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交往。  贾老师在为我们解构某些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时,采用了罗列图表、勾画知识树的形式为我们梳理了相关的知识点,这个方式对我启发很大,经过贾老师的梳理,逻辑主线和相互关系一目了然,在今后的讲解与复习中可以加以运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另外,让我触动比较大的就是李老师谈到了他们整个团队的默契配合,这让我看到了教师之间的沟通很重要。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才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本次的培训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除了能够聆听和分享几位主讲教师的宝贵经验外,还可以和省内以及省外各相关院校的教师齐聚一堂,坦诚交流和互动,我收获颇丰,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讲好这门课程!!

关于货币银行学的论文题目

学习货币银行学感受  能够选修货币银行学这门课程我倍感荣幸,首先,对讲课的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通过四位老师的谆谆教导,我对《货币银行学》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了它在整个金融课程体系中的统帅作用,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基础模块和选择模块,以便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完善教学内容。  李老师从多个角度分析介绍了本课程的建设情况、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以及教学形式的选择安排,也引发了我对高水平课堂教学的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水平的呢?在我们目前的教学中难免存在这两种情况:有些老师自身水平很高,教授内容规范化,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但往往不是很受学生的喜爱;另一种教师打破框架,教学形式新颖多样,尺度宽泛,但又会与传统的教育背景相冲突。在当今的教育体制背景下,课堂教学仍然是我们教学的主战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黑板加粉笔加一张嘴的讲授仍占据着主流,对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是一大难题。对于大多数的学生而言,他们对"预习"的理解,就仅局限于记住几个概念、几个定理、几道例题的解法。通过"预习",他们似乎掌握了这一节课的知识。然而,他们失去了课堂上研究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所运用的学科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百折不回的磨练!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上要有跳跃的思维,思考如何对教材进行重构,突出知识的主干,大量删减可以不由教师讲而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感悟的内容。也就是备课到底该做"加法",还是"减法"的问题。  另外要切实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强调教师在更多地了解学生个体知识结构和需求后设计出最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课堂交流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监督者和评估者。他们不仅仅能够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帮助纠正错误,而且能够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教师不只是“授人以鱼”,而且还要“教人以渔”。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  科学研究已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特瑞拉在说明人类记忆与感官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看到和听到的50%,交谈时自己所说的70%。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对开发智力、加强记忆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当然,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不能走死胡同,我们要看到,先进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从根本上是不能取代教师地位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技术,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地美观、新奇而忽略其实用性。  因此,我更认同一种新的观念: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以教师和学生都作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交往。  贾老师在为我们解构某些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时,采用了罗列图表、勾画知识树的形式为我们梳理了相关的知识点,这个方式对我启发很大,经过贾老师的梳理,逻辑主线和相互关系一目了然,在今后的讲解与复习中可以加以运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另外,让我触动比较大的就是李老师谈到了他们整个团队的默契配合,这让我看到了教师之间的沟通很重要。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才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本次的培训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除了能够聆听和分享几位主讲教师的宝贵经验外,还可以和省内以及省外各相关院校的教师齐聚一堂,坦诚交流和互动,我收获颇丰,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讲好这门课程!!

关于人民币是否被低估问题的判断人民币低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核心提示:一、选书原则(1)能在厦门大学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和郑振龙《金融工程学》上找到概念的和理论论述的部分,坚持用这两本书。如果要博弈的话,今明两年厦门大学的资料值得关注。(2)除此之外关注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的资料。 (2)全国高校基本上使用这本书作为本科教材,其中上海财经大学所有经济专 一、选书原则 (1)能在厦门大学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和郑振龙《金融工程学》上找到概念的和理论论述的部分,坚持用这两本书。如果要博弈的话,今明两年厦门大学的资料值得关注。 (2)除此之外关注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的资料。 二、西方经济学部分 1.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尽管这本书我觉得不好), 理由:(1)感觉的大纲的目录和这本书的目录相对比较吻合。 (2)全国高校基本上使用这本书作为本科教材,其中上海财经大学所有经济专业(除了金融专业)都统考西方经济学,们制定的就是这本书。注意上海财经大学也是联考单位。 2.上海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历年试题 理由:上海财经大学是联考单位,如果是上海财经大学负责西方经济学部分的话,可能出现惯性。 3.《习题》复旦大学,尹伯承 这本书内的有些东西超了点纲,但是由于复旦大学也是联考单位,我们也把列为重点关注的书目中。 第—部分 利率机制 一、金融学的基本内涵 二、利率的基本种类与基本计算 三、利率水平的决定 四、利率的结构 参考:1.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第二版) 第6章 利率机制(一、利率概述;二、利率水平的决定;三、利率的结构) 第二部分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 一、金融市场概述 二、各个主要市场其主要工具 三、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参:1.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第二版) 第1章 金融市场概论 第2章 货币市场 第3章 资本市场 第4章 外汇市场 第5章 衍生市场 备注:以上完全够用,但是可以去看如同《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之类的专业杂志。关注下今年一年来我国各金融市场上的改革,比如资本市场中的中小企业板块的设立,要有了解。这样在论述题时,角度多,信息量大,有深度,这样高分也就来了。 第三部分 主要微观金融理论 一、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三、套利定价模型(APT) 四、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 五、效率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 六、资本结构理论 参照:1. 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第二版) 第1章 风险机制 第2章 风险资产定价 第3章 效率市场假说 2. 郑振龙《金融工程》 第6章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 备注:资本结构理论部分还没有找到,等待中!或者去看看高等教育出版社,刘红忠《投资学》里有没有。大部分财务管理的教材中也有介绍。我没有这方面的书,有朋友发现,请告知。 第四部分 投资分析与投资管理 一、 股票价值分析 二、债券价值分析 三、远期和期货价值分析 四、互换价值分析 五、期权价值分析 六、投资管理和投资业绩评估 参照:1.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第二版) 第10章 债券价值分析 第11章 普通股价值分析 第14章 投资管理 2.郑振龙《金融工程》 第3章 远期和期货的定价 第4章 互换的定价 第5章 期权市场及其交易策略 第五部分 金融中介 一、金融中介概述 二、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三、其他金融机构 参照:1.上海人民出版社 易纲、海闻主编的《货币银行学》 第5章 金融体系概述 第6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 第9章中央银行 备注:这部分主要去找找《货币银行学》,这个推荐不是最佳的! 第六部分 金融创新、金融工程、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一、金融创新 二、金融工程 三、金融风险 四、金融监管与巴塞尔协议 参照:1.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第二版) 第7章 风险机制 3. 郑振龙《金融工程》 第1章 金融工程概论 备注:“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与巴塞尔协议”在《货币银行学》中有介绍,但是不一定很全、新、深。最好还参照下专业杂志。在复习时候是这些写这方面的论文。 第七部分 货币金融理论 一、货币的起源和发展 二、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层次的划分 三、货币制度 四、信用与金融工具 五、货币需求和其他货币理论 六、货币供给理论 七、国际金融理论 八、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理论——“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第1~4问题参照复旦大学出版社,胡庆康《货币银行学》 第5~6问题参照上海人民出版社 易纲、海闻主编的《货币银行学》 第7问题参照高等教育出版社或者复旦大学出版社,姜伯克《国际金融学》 第8问题待续中,可以看看相关的专著和论文。 第八部分 中央银行与货币金融政策 —、中央银行 二、货币政策(参见“经济学原理”的第十四部分) 三、国际金融政策与国际金融制度 四、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货币金融政策(参见“经济学原理’’的第十五部分) 这部分很多与上面有重叠。 第3问题可参照高等教育出版社或者复旦大学出版社,姜伯克《国际金融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修网上有,你找找看!

关于货币银行学的论文

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其利与弊 摘要:近年来人们币汇率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舆论呼声特别高。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这加快了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进程。它有利有弊,但是利多于弊。 关键词:汇率;人民币升值;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顶住压力保持人民币不贬值,被世界各国称赞。2003年,我国面临着同样巨大甚至更难抵御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这次不同的是,先是日本财务相在七国财长会议上提出类似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那样的文件,要求人民币升值。随后美国财政部长斯诺也表示人民币应该升值。而由于美元走低,欧洲和东亚一些国家担心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冲击,也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行列。国际上出现了一股强大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势力。 二、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首先从经济学上讲,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第一,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已近10年没有进行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二,90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就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 第三,在近几年,国际收支失衡的背景下,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而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所以就使得本币(人民币)定价过低,从而使人民币升值就有很大压力。 第四,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 其次从国际政治分析,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一些西方国家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背后还另有原因。他们简单地将人民币币值水平与其本国制造业的衰退联系在一起,试图强迫人民币升值。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人民币汇率过低。有人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恢复在1美元兑2元人民币左右的历史水平。二是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入世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三是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 再次从国内经济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来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内部影响因素有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状况、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状况、经济增长状况和利率水平。人民币升值与国家缓解目前“经济过热”的顾虑相一致的。因为在固定汇率下,升值压力会被转化为通涨压力,即外汇占款导致货币供给量上升,带来通涨压力。扩大人民币浮动范围会缓解升值压力向通涨压力的转换,即人民币升值会对国内价格形成向下的压力。 三、人民币适度升值的有利影响 (一)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从宏观国民经济结构角度看,人民币升值从长期来看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严重不匹配,出口产品居于前列的纺织品、农产品和机电产品附加值较低,人民币升值会降低这些行业的价格竞争优势。短期来看纺织品、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有利于我国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解决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这些行业的畸形发展并不利于我国提高综合国力,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 人民币升值在客观上可以长期促进我国通过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业优化我国经济结构。当货币升值后,资本就会寻找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进行投资,使这些产业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改革,增加其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扩大内需,有助于我国形成稳定的经济增长趋势 在世界市场上,我国产品价廉物美。一旦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造成一定的伤害。但是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一些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会被挤出市场,从而改善我国出口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我国企业长期以低价格占领国际市场的做法,实际是自相杀价竞争的结果。人民币升值后,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降低采购生产资料的价格或提高管理方式来压缩生产成本。而压缩生产成本的空间并不大,因此,企业必须从自身管理经营入手,提高生产率和科技含量,提高质量,以增强竞争能力。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体制的改革要求出口企业不断地开发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也包括进行外汇远期买卖,在国内融资时借贷美元等运用金融手段的风险规避。这有助于企业养成随时关注国际动态,及时防范汇率所带来的风险,从而为企业进一步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奠定良好基础。 (四)平衡、缓解各国的贸易矛盾,为以后进行深层次的贸易往来打下坚实而良好的基础 随着此次对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改革调整,我国的出口产品在生产成本和国际价格上必然被迫提升,人民币升值虽然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巨大的差额问题,但也会间接起到缓解与美国、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国在低价反倾销上的贸易摩擦。 四、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 (一)不利于出口和引进外资 原来10亿美元能从我国买到的商品,人民币升值后,买相同质量和数量的商品,外国进口商就要多付出几百万美元甚至更多才买得到了。外商在投资前肯定需要权衡得失。 (二)可能加剧我国的资本外流 人民币升值,会使原来需10亿美元在境外所能完成的投资,升值后会少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就能完成了,因此必然会加速资本外流。 (三)使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可能 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一。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参与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然而,一旦人民币升值,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即面临缩水的可能。 五、总结 人民币的升值是把双刃剑,它对我国进出口、对外引资、外债偿还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政府应该制定出合理的实施方案和应对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

金融学课程论文选题参考 1.如何构建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监控体系 2.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改造 3.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若干问题 4.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5.试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6.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7.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8.试论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与流通问题 9.试论创业板企业信息披露行为 10.浅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11.宏观经济运行与股市发展 12.论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1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治理 14.开放式基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方向 1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16.我国利用外资前景展望 17.试论我国外债的适度规模 18.试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手段的运用与完善 19.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选择 20.当代西方金融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21.银行信贷管理和搞活国有企业 22.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责任管理 23.新世纪,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4.利率对股市的影响 25.浅析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 26.浅谈加入WTO后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7.浅析利率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28.试论公开市场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29.试论B股在中国股票市场的作用 30.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论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危害  (一)通货紧缩的成因  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货币紧缩  弗里德曼和舒瓦茨认为,美国1920--1921年出现的严重的通货紧缩完全是货币紧缩的结果。当然,货币紧缩往往是货币政策从紧的结果。不少学者认为,把货币政策目标定为零通货膨胀是非常危险的。  资产泡沫破灭  多种结构性因素  全球的生产能力过剩和供给过剩,促使综合物价长期下跌。  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未带来利率的相应降低,而只是引起人们手持现金增加的现象叫“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将不起作用。货币供应量增加既然对利率没有影响,也就无法改变投资和消费,增加总需求。  流动性陷阱的出现,使过量的现金转化为公众的手持现金或银行储备,并未使利率降低,不能刺激投资与消费增加,从而使经济萧条更趋严重。  (二)通货紧缩的危害  加速经济衰退  通货紧缩导致的经济衰退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物价的持续、普遍下跌使得企业产品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这将严重打击生产者的积极性,使生产者减少生产甚至停产,结果社会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二是物价的持续、普遍下跌使实际利率升高,这将有利于债权人而损害债务人的利益。而社会上的债务人大多是生产者和投资者,债务负担的加重无疑会影响他们的生产与投资活动,从而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三是物价下跌引起的企业利润减少和生产积极性降低,将使失业率上升,实际就业率低于充分就业率,实际经济增长低于自然增长。  导致社会财富缩水  分配负面效应显现  可能引发银行危机  通货紧缩有利于债权人而有损于债务人。  三、通货紧缩的治理及我国的实践  (一)通货紧缩的治理  除少数经济学家相信经济的自我恢复能力外,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通过赤字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货币主义者建议采用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手段振兴经济。许多国家都采取了适合本国的治理措施。  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  (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应量,压低利率,以刺激投资与消费;(2)赤字财政政策,即政府要用举债的办法发展经济,扩大有效需求。不过,凯恩斯认为应以财政政策为主,以货币政策为辅。其理由是货币政策有局限性,存在流动性陷阱。  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和货币政策最重要的经济思想,提出以稳定货币,反对通货膨胀为中心的政策主张。  其一,认为货币数量是经济中唯一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变量,货币政策是一切经济政策中唯一重要的法宝;  其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果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配合,就只能产生“排挤效应”,不可能产生“乘数效应”。  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措施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两种方法。  当然,增加财政支出只是弥补总需求缺口的临时性应急措施:  (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多种方式,如扩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加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适当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的重点是:一是以间接调控为主;二是调控货币总量与调节货币层次相结合;三是在需求管理的同时兼顾供给管理;四是寻找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结合点。  (3)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要治理通货紧缩,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就产业结构的调整来说,主要是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4)推进金融制度建设  第一,建立并完善银行内部风险防范机制。  第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第三,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范围,加大信贷资金的投入。  (5)其它措施  除了以上措施外,对工资和物价的管制政策也是治理通货紧缩的手段之一。此外,通过对股票市场的干预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股票市场呈现牛市走势,则有利于形成乐观的未来预期,同时股票价格的上升使居民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上升,产生财富增加效应,也有利于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二)我国的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治理通货紧缩的稳健货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下调利率  大幅下调了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准备金存款利率下调,限制了商业银行在资产运用上减少贷款资产,增加中央银行储备资产的“套利”行为;再贷款利率下调有利于中央银行吐出基础货币,商业银行降低融资成本。  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  增加基础货币供应  通过收购外汇,增加基础货币投放。  运用再贷款,增加基础货币供应。  取消贷款限额控制  加大再贴现力度  发展公开市场业务  活跃货币市场  启动消费者信用控制和不动产信用控制工具  加强“窗口指导”  货币政策紧密配合财政政策  意义:稳健”的货币政策或货币政策的常态又是什么呢?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非常时期的货币政策为非常态的货币政策(即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24个月的货币政策)。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没有出现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只是外贸出口受到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更可能是上一年人民币过度升值所导致的结果),采取比美国更强有力的财政救市政策(即4万亿元的财政投入),以及货币政策由“从紧”突然转变为“适度宽松”,即在非常时期采取了非常的货币政策。银行存贷利率全面下调、信贷规模放松、按揭贷款利率优惠等。在这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下,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12月的14个月里,仅银行信贷增长就近11万亿元;在2010年的前10个月银行信贷新增达69015亿元,两年银行贷款新增近18万亿元,接近1998年-2007年10年信贷增长的总和(为207936亿元)。从而使得2009年及2010年前10个月M2和M1增长分别达到7%、4%和3%、1%,达到了1998年以来的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  二是1998年-2007年(如果更细分些是1999年-2006年)的10年中基本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1984年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执行时间最长的货币政策取向或常态的货币政策。我认为,引导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实际上就是向这个时期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转变。在这个时期新增银行信贷为207936亿元(其中1998年-2002年为67069亿元;2003年-2007年为140867亿元,两个时期信贷增长速度有比较大差异),年均增长2万亿元左右,仅为非常时期的2009年-2010年的九分之二。2009年以来,M2增长一直保持在17%以上,最高时达到7%,并持续一年(2009年3月-2010年2月)保持在25%以上。  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到,非常时期的货币政策特点是货币发行过多、流动性泛滥,尽管这种货币政策在危机时期对保持经济增长起到不小的作用,但是这种货币政策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不调整,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而“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要保证银行体系向市场流动性释放适度(如M2增长维持在15%水平),要保证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商品及服务交易量之比在一个合适的水平,弱化系统性风险积累的条件。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核心就是让非常时期的货币政策回归到常态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意味着实施了近两年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开始步入常态管理,也意味着中国经济走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困境之后,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变,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来寻找新的、持久的经济增长动力。也就是说,政府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向为中国经济重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它也是控制物价水平再上涨、有效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遏制资产价格快速上升(尤其是挤出房地产泡沫)的有效工具。  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中国经济不仅走出经济复苏的困境,也开始步入快速增长上行轨道,而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资产价格泡沫过大(主要是房地产泡沫)及通胀压力过大。当前过大的房地产泡沫不仅扭曲了整个市场资源有效配置及收入分配关系,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而且正在积累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造成了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协调,而货币政策的重大转向则是挤出房地产泡沫最为有效的主要手段,就是要让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回归常态及理性。  对于泛滥的流动性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中央政府在年初就看到问题所在,并希望信贷政策调整来遏制房地产泡沫。但是,在货币政策没有转向的情况下,不仅这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惯性影响无法改变,而且也给各商业银行过度使用(或过度放款)这个体系提供政策上的依据,从而使得各商业银行都在竞争性突破对其信贷规模扩张的限制。因此,货币政策转向就是要改变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无限信贷扩张的局面。  当然,稳健的货币政策也不是货币政策全面收紧,而且管理层可针对性地在不同的条件及环境下灵活使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既要挤出房地产市场泡沫、保证物价稳定、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也要提供经济增长相应的融资条件与环境。如果把稳健的货币政策仅仅理解为货币政策收紧是片面的。  总之,“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要让非常时期的非常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并非是银行信贷的全面收紧,并让信贷增长回归到一个正常的增长水平(如1998年-2007年)。既要管理好泛滥流动性、挤出房地产泡沫及稳定物价,也要以信贷促经济增长,及以信贷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及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包括了有效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要加快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包括汇率制度)及利率市场化的步伐,通过有效的价格机制及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这样才能加强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及风险管理、弱化系统性风险的累积、保持金融体系稳定、挤出房地产的泡沫,并让物价水平回归到正常水平。  希望能给你帮助

关于货币银行学的论文主题怎么写

论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金融学课程论文选题参考 1.如何构建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监控体系 2.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改造 3.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若干问题 4.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5.试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6.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7.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8.试论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与流通问题 9.试论创业板企业信息披露行为 10.浅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11.宏观经济运行与股市发展 12.论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1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治理 14.开放式基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方向 1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16.我国利用外资前景展望 17.试论我国外债的适度规模 18.试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手段的运用与完善 19.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选择 20.当代西方金融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21.银行信贷管理和搞活国有企业 22.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责任管理 23.新世纪,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4.利率对股市的影响 25.浅析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 26.浅谈加入WTO后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7.浅析利率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28.试论公开市场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29.试论B股在中国股票市场的作用 30.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货币战争电子货币信贷体系金融监管体系等等

关于人民币是否被低估问题的判断人民币低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关于货币银行学的论文选题

新颖的金融货币银行学我懂我知道怎么做

论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一名词解释 信用货币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格雷欣法则 无限法偿 有限法偿 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偏好 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金融衍生工具 单一银行制 分支行制 银行控股公司制 货币乘数 单一中央银行制 复合中央银行制 准中央银行制 二简答:1、请简述格雷欣法则2、请简述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有哪些。3、请简述流动性偏好理论。4、请简述现代信用有那些形式。5、请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6、请简述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演变过程。 7、请简述证券一级市场的特点以及与二级市场的关系。8、请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 9、请简述可贷资金理论。 10、请简述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金融学课程论文选题参考 1.如何构建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监控体系 2.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改造 3.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若干问题 4.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5.试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6.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7.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8.试论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与流通问题 9.试论创业板企业信息披露行为 10.浅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11.宏观经济运行与股市发展 12.论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1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治理 14.开放式基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方向 1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16.我国利用外资前景展望 17.试论我国外债的适度规模 18.试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手段的运用与完善 19.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选择 20.当代西方金融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21.银行信贷管理和搞活国有企业 22.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责任管理 23.新世纪,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4.利率对股市的影响 25.浅析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 26.浅谈加入WTO后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7.浅析利率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28.试论公开市场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29.试论B股在中国股票市场的作用 30.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金融学课程论文选题参考 1.如何构建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监控体系 2.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改造 3.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若干问题 4.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5.试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6.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7.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8.试论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与流通问题 9.试论创业板企业信息披露行为 10.浅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11.宏观经济运行与股市发展 12.论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1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治理 14.开放式基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方向 1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16.我国利用外资前景展望 17.试论我国外债的适度规模 18.试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手段的运用与完善 19.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选择 20.当代西方金融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21.银行信贷管理和搞活国有企业 22.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责任管理 23.新世纪,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4.利率对股市的影响 25.浅析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 26.浅谈加入WTO后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7.浅析利率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28.试论公开市场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29.试论B股在中国股票市场的作用 30.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金融学课程论文选题参考 1.如何构建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监控体系 2.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改造 3.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若干问题 4.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5.试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6.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7.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8.试论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与流通问题 9.试论创业板企业信息披露行为 10.浅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11.宏观经济运行与股市发展 12.论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1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治理 14.开放式基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方向 15.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16.我国利用外资前景展望 17.试论我国外债的适度规模 18.试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手段的运用与完善 19.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选择 20.当代西方金融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21.银行信贷管理和搞活国有企业 22.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责任管理 23.新世纪,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4.利率对股市的影响 25.浅析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 26.浅谈加入WTO后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7.浅析利率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28.试论公开市场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29.试论B股在中国股票市场的作用 30.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