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论文考研人数

发布时间:2024-08-29 08:43:41

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论文考研人数

如图:2017年至今,每一年报考的人数上升速度突然激增,尤其是2019年,这一年增加的报考人数52万,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每一年上涨的人数在30万人以上。而2021年报考的人数是377万,比2020年上升了36万,在经历了2019年和2020年上升50万人以上的快速增长期之后,我们基本可以判断,报考人数上升的势头维持在30万人左右,这应该是当前和未来的趋势。2022年考研注意从近12年考研数据的变化来看,2022年报考人数虽然超过了420万,但是招录的人数也会同步大幅度增加。既然招生人数增加的幅度跟上来了,招录比的变化不会大,考试和录取上岸的难度也不会增加。尤其是报考2022年的研究生,考生还有一个较好的消息,部分211高校和985高校也宣布扩招,增加录取的指标还不少。而在前几年,这一类名校硕士研究生扩招的力度并不大。

你好,你可以登录学校的官网查看一下,或者打电话问问教育局的

计划录取350人。根据2022年2月份人大发布的本年度研究生招生计划可以知道,2022年人大应用统计系研究生计划录取人数为350人。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大,创建于1937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统计预测与决策论文预测某省人口数量

看男女比例 人口增长率和老年化程度

A、现有人口数量只能表示某地区现有人口数量,A错误;B、现在的性别比例影响某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B错误;C、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C错误;D、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D正确.故选:D.

根据综合增长法,计算公式为:Qn=Qo×(1+K)^n+P其中:Qn——规划期末村庄总人口Qo——村庄现状总人口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5‰)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n——规划年限这个公式是通用的人口预测公式,规划的手法,虽然人口预测是很重要的一环,但是怎么自圆其说才是最重要的,一般的手法都是做完规划,看需要多少人口才能满足,然后再来预算人口,主要技巧就是在这个机械增长这个指标,这里要说2个概念,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常驻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及外来人口,外来人口有务工的,旅游的,只要停留半年以上的都算常住人口。反正规划人口上比较虚,主要是怎么自圆其说,比如,最后做出来的总图,满足指标最高是5万人(居住用地120㎡/人),而自然增长的人口算出只有4万人,剩下的1万人就只能去找产业、旅游等等去增加机械增长人口,这个就需要你再文本说明立面自圆其说,能说明白就可以。

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可以选领域很窄的,也可以选很热的话题,比如,大数据和经济的关系,和人的关系,大数据安全问题,统计这一类的问题有很多可以写,关键是统计的内容要进行一定的调研。

统计学问题我来明确的

***统计方法的应用

统计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不少学生在写作统计学论文时,都困在了选题这一步,其实就统计学而言,可供作为论文题目的热词有很多,如:企业管理、实证研究、统计估计、统计分析、计算机应用、支持向量机、数学模型、GIS、多元分析、统计报表等等,学术堂精选了20个优质“统计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药品检验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及其应用  2、应用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分析  3、浅谈统计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4、统计学在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5、论应用统计学PDTR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水产生物统计学课程中学生统计思维能力与应用意识的培养研究  7、地质统计学在某铜矿床资源量估算中的应用熊  8、基于地质统计学的采空区储量估算  9、密井网条件下地质统计学岩性反演在河道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10、地质统计学在稀土矿储量计算研究应用  11、地质统计学在矿床品位估算中的应用研究  12、地质统计学在细脉型矿体模拟中的应用:以新疆梅岭-红石铜矿为例  13、地质统计学地震反演技术在溱潼南华地区薄砂层的预测应用  14、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组深度域地质统计学反演  15、基于DMine软件下地质统计学在矿山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设计论文选题

可以选领域很窄的,也可以选很热的话题,比如,大数据和经济的关系,和人的关系,大数据安全问题,统计这一类的问题有很多可以写,关键是统计的内容要进行一定的调研。

统计学问题我来明确的

1、高技术产业产值影响因素的研究  2、关于和谐社会统计指标的初步研究  3、CCA研究我国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对经济的影响  4、基于单因素序列相关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5、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中国FDI统计分析  6、基于排队论在杭州公交站点停车位的优化及实证分析  7、基于统计方法的股票投资价值分析  8、某某市2019年工业发展状况的统计分析  9、近30年31省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的统计分析  10、近30年31省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统计分析  11、近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  12、林业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美联储量化  13、MMC排队模型在收费站排队系统中的应用  14、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  15、城市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统计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不少学生在写作统计学论文时,都困在了选题这一步,其实就统计学而言,可供作为论文题目的热词有很多,如:企业管理、实证研究、统计估计、统计分析、计算机应用、支持向量机、数学模型、GIS、多元分析、统计报表等等,学术堂精选了20个优质“统计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药品检验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及其应用  2、应用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分析  3、浅谈统计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4、统计学在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5、论应用统计学PDTR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水产生物统计学课程中学生统计思维能力与应用意识的培养研究  7、地质统计学在某铜矿床资源量估算中的应用熊  8、基于地质统计学的采空区储量估算  9、密井网条件下地质统计学岩性反演在河道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10、地质统计学在稀土矿储量计算研究应用  11、地质统计学在矿床品位估算中的应用研究  12、地质统计学在细脉型矿体模拟中的应用:以新疆梅岭-红石铜矿为例  13、地质统计学地震反演技术在溱潼南华地区薄砂层的预测应用  14、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组深度域地质统计学反演  15、基于DMine软件下地质统计学在矿山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统计预测与决策论文人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1448万人。截至2006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1041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9%,比上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 。  全国纳入派出所计算机管理常住人口已达8亿多人  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这一天也成为“中国13亿人口日”。这个小公民为男性,体重3,660克,身长52公分;  2005 年1月,北京市公安机关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北京实际居住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目前已达到1524.4万人。截至2006年末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达到1581万人。截至2006年末,北京市的户籍人口为1197.6万人。北京市流动人口突破510万  河南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截至2005年底全省人口约为9700万。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007年8月14日公布的临时数字显示,2007年年中的香港人口为692.17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0.9%。%26gt;%26gt; 香港人口30年后将达857万  澳门特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2007年8月24日公布,截至2007年6月30日,澳门居住人口估计为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约7万人  根据台湾统计部门的统计,到2006年9月底,台湾总人口为2284万,较去年同期增加9.4万,其中65岁以上老人增至226万,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人  2005年11月9日,中国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说,中国目前城镇人口约5.4亿,占总人口41.8%;  截至2006年4月1日,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  2008年中国人口:1322462330人  2008年2月16日下午4:27:40  这是现在最准确的数字  今年出生的人数:2068313  2008年2月16日下午4:29:00    其他回答 按时间排序 按投票数排序  2007年调查结果  中国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1999年底,在中国大陆上居住着125909万人(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中国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为130人,且分布很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超过400人;中部地区每平方公里为200多人;而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大陆人口为54167万人。由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以及对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缺乏经验,致使人口迅速增长,到1969年已达80671万人。从70年代初开始,中国政府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还会对居民的就业、住房、交通、医疗等方面造成极大困难;如果不能有效地遏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土地、森林和水资源等构成的巨大压力,那么未来几十年后的生态和环境恶化将不可避免,这无疑危及人民起码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于是,中国政府根据国家大、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以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这一政策实施后,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11336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7%。  --------------------------------------中国人口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始终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坚持不懈地在全国范围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政府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将人口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努力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专题座谈会,统筹考虑,协调部署,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法律、倡导、经济、行政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和解决人口问题,把发展经济、开展计划生育、普及教育、提高健康水平、消除贫困、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妇女地位、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等紧密结合起来。  2003年,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综合协调,更加科学地制定和实施人口发展规划。  2004年初,中国政府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学者,正式启动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已经提出了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本强国的人口发展战略思路,为科学制定国家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来看,中国人口的现状如下:  一、人口数量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00年11月1日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大陆31个省、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8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人,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228万人。  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表明,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3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  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  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7亿和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  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  二、人口素质  中国政府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平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2004年的8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1500/10万下降到2004年的51/10万,婴儿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004年的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建国初期的250-300‰下降到2004年的4‰。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减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每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约100万例。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治艾滋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据估计,截至2003年12月,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84万,2004年疫情处于从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  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2004年,中国普及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6%,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01年(其中男性5年,女性51年),比1990年提高了75年;人口粗文盲率(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降少到33%,比1990年时下降了55个百分点。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大学以上占42%、高中占59%、初中占93%、小学占44%,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受小学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  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年)。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004年,城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43年,乡村为7年;城镇文盲率为91%,乡村为71%。  三、人口结构  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在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129988万人中,0-14岁人口为27947万人,占总人口的50%,15-64岁人口为92184万人,占92%;65岁及以上人口为9857万人,占58%。上述数据表明:  第一,当前中国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未来一、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2亿多。  并且,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据预测,2016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1亿,2020年仍高达10亿左右。这对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7%以上,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据预测,到2020年,65岁老年人口将达64亿,占总人口比重1%,80岁以上老人达2200万。  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从人口性别结构看,2004年末男性人口66976万人,占5%,女性人口63012万人,占5%,总人口性别比为106左右。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为117,2003年为119,少数省份高达130。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倡导男女平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四、人口分布  从城乡分布来看,2004年末全国城镇人口达到54283万人,占总人口的76%,乡村人口为75705万人,占24%。  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  2004年,中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4亿。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按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测算,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左右的人口。  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  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面对复杂的人口问题,中国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人口政策与方案,用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73个百分点)。  所以目前还是青壮年占的比例高.但中国的老龄化趋势未来会趋向严重.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  全国老龄办于2月23日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这是全国老龄办首次发布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报告。《报告》分三部分介绍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压力,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报告》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37%。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78%。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报告》提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六个主要特征。综观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可以概括为四点主要结论:第一,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第二,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第三,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第四,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必将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压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压力巨大;在建立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的为老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加快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增加为老服务设施,健全为老服务网络的压力巨大;在处理代际关系方面,解决庞大老年人群和劳动年龄人群利益冲突的压力巨大;在协调城乡和谐发展方面,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和老少边穷地区老龄问题的压力巨大。同时,中国政府和社会还必须付出巨大成本来调整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管理体制等,以适应人口年龄结构的巨大变化。 《报告》强调,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在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以后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特别是2030-2050年间人口老龄化高峰的严峻挑战。目前,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物质、制度等各种准备严重滞后,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短短25年,要全方位地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准备,时间十分紧迫。 《报告》最后建议,要把老龄社会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重要国情认真对待,树立老龄意识,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挑战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在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要切实从老龄社会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把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列入未来中国的发展战略之一。

统计学(statistics)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做出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随着数字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多地希望能够从大量的数据中总结出一些经验规律从来为后面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统计学专业不是仅仅像其表面的文字表示,只是统计数字,而是包含了调查、收集、分析、预测等。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主干课程数学分析、几何代数、数学实验,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与泛函、概率论、数理统计,抽样调查,随机过程,多元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分析及统计软件、回归分析,可靠性数学,实验设计与质量控制,计量经济学,经济预测与决策,金融数学,证券投资的统计分析,数值分析,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分析与软件设计。就业方向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流向有三大部分:政府部门(统计局等),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部门,市场调查公司、咨询公司、各公司的市场研究部门,工业企业的质量检测部门等企业事业单位。

解读不一样的高考志愿填报,欢迎关注陈晟老师课堂,陈晟老师课堂专注解决在高考志愿填报中高校如何选,专业哪些实力比较强,志愿如何排序,通过为孩子测评解读适合的专业、大学,为考生报考大学保驾护航。

统计学类专业包括统计学、应用统计学。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统计学类 71200统计学 71201应用统计学 71202 统计学类专业介绍 一、统计学专业业务培养目标:统计学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业务培养要求: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干学科:统计学。主要课程:数学基础课(分析、代数、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基础、应用随机过程、实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参数统计、统计预测与决策、风险管理等,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学年论文、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或经济学学士 二、应用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具有深厚,掌握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能熟练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定量分析;能够在公共事业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统计信息开发与咨询工作,或在科研机构与教育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主要课程设置:概率论、数理统计、统计学导论、应用随机过程、贝叶斯统计推断、应用回归分析、非参数统计、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精算学、抽样技术、生物统计、医药统计、现代人口分析方法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