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陶瓷鉴赏论文800字开头的诗句

发布时间:2024-07-08 15:11:57

陶瓷鉴赏论文800字开头的诗句

一、有,如下:1、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唐·杜甫)2、“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秋日三首》(宋·秦观)意思是:碾好的月团用茶碗泡着,喝完后,让孩子背诵楚辞。3、“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 何似诸仙琼蕊浆。”——《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皎然)二、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

以下都是: 送许屯田诗宋·彭汝砺浮梁巧烧瓷, 颜色比琼玖。因官射利疾, 从喜君独不。父老争叹息, 从事古未有。咏景德镇兀然亭明·缪宗周陶舍重重倚岸开, 舟帆日日蔽江来;工人莫献天机巧, 此器能输郡国材。赠昊十九明·李日华为觅丹砂到市廛, 松声云影自壶天;凭君点出琉霞盏, 去泛兰亭九曲泉。赠昊十九明·樊玉衡宣窑簿甚永窑厚, 天下知名昊十九;更有小诗清动人, 匡庐山下重回首。白玉金边素瓷胎清·弘历(乾隆皇帝)白玉金边素瓷胎, 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 静中见动青山来。题宣德宝石红釉碗清·弘历(乾隆皇帝)雨过脚云婪屋垂, 夕阳孤婺照飞时;泥澄铁镞丹砂染, 此碗陶成色肖之。咏宣窑霁红瓶清·弘历(乾隆皇帝)晕如雨后霁霞红, 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 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 比画翻嗤更是空。年窑墨注歌清·查俭堂国朝陶瓷美无匹, 尔来年窑称第一。不让汝定官歌均, 何况永乐之坯宣德质?戏紫蘅中丞清·许谨斋宣成陶器夸前朝, 收藏价比璆琳高。元精融冶三百载, 迩来杰出推郎窑。郎窑本以中丞名, 中丞嗜古衡览精。网罗法物供品藻, 三千年内纷纵横。范金合土陶最古, 虞夏商周谁复数。约略官均定汝柴, 零落人间搜出土。中丞嗜古得遗意, 政治余闲呈艺可。雨过天青红琢玉, 贡之廊庙光鸿钧。景德镇神游美·郎菲罗偶作飞鸟来此地, 景德镇上望无余。俯看全境如焚火, 三千炉灶一齐熏。充满天际如浓雾, 喷烟不断转如轮。苍黄光彩凝画笔, 朵朵化去作红云。重临镇厂感赋志事清·唐英重来古镇匪夷想, 粤海浑如觉梦乡。山面水心无改换, 人情物态有存亡。依然商贾千方集, 仍见陶烟五色长。童叟道旁争识认, 须眉虽老未颓唐。丁峁仲冬返洵阳,留别珠山陶署清·唐英廿载须眉江上翁, 渔滨栖息故乡同。马鞍山碧里村雨, 鸭尾船轻昌水风。鬼儡丰神箫鼓外, 报酬事业榷陶中。霜清使节洵阳道, 枫意如春万树红。窑民行清·沈嘉徴景德产佳瓷, 产瓷不产手;工匠来八方, 器成天下走。陶业活多人, 业不与时偶;富户利生财, 穷工身鍸口。食指万家烟, 中外贾客薮;坯房蚁蛭多, 陶火烛牛斗。都会罕比雄, 浮色抵一拇。昌江杂咏(选二首)清·凌汝锦重重水碓夹江开, 未雨殷传数里雷;舂得泥稠米更凿, 祈船未到镇船回。百种佳瓷不胜挑, 霁红霁翠比琼瑶;故家盆盎无奇品, 不羡哥窑与定窑。浮梁竹枝词(选一首)清·郑风仪碓厂和云舂绿野, 贾船带雨泊乌蓬;夜阑惊起还乡梦, 窑火通明两岸红。陶阳竹枝词(选九首)郑廷桂蚁蛭蜂巢巷曲斜, 坯工日夜画青花;而今尽是都鄱籍, 本地窑帮有几家。坯房挑得白釉去, 匣厂装将黄土来;上下纷争中渡口, 柴船才拢槎船开。码头柴槎各分堆, 伙计收筹记数来;窑位客行催要紧, 先后三日一回开。巧样瓷名尚脱胎, 金边细彩暗炉开;寿溪不是侬家卖, 昨日新窑试照来。青窑烧出好龙缸, 夸示同行新老帮;陶庆陶成齐上会, 酬神包日唱单腔。九域瓷商上镇来, 牙行花色照单开;要知至宝通洋外, 国使安南答贡回。轻灵手巧补油灰, 估得明堆又暗堆;好约提篮小伙伴, 黄家洲上走洲来。鹅颈滩头水一湾, 驳船禾秆积如山;瓷件茭成船载去, 愿郎迟去莫迟还。五月节迎师主会, 六月还拜风火仙;龙缸曾读唐公记, 成器成人总靠天。追赠昊十九清·朱琰丹泉兄弟知名久, 甄土新裁总后尘;独有琉盏在江上, 壶中高隐得诗人。陶歌(选三十五首)清·龚鉽江南雄镇记陶阳, 绝妙花瓷动四方;廿里长街半窑户, 赢他随路唤都昌。武德年称假玉瓷, 即今真玉未为奇;寻常工作经千指, 物力艰难那得知。方方窨子滤澄泥, 古语儿童莫坏坯;炼到极稠捶极熟, 一归模范即佳瓷。几家圆器上车盘, 到手坯成宛转看;坯堞循环随两指, 都留长柄不雕镘。出手坯成板上铺, 新坯未削等泥涂;钧陶自古宗良匠, 怪得呈材要楷模。坯乾不裂更须车, 刀销圆光不少差;此是修身正心事, 一毫欠阙损光华。画坯上釉蘸兼吹, 一体匀圆糁絮宜;只有青花先画料, 出新花样总逢时。青花浓淡出好端, 画上磁坯画面宽;识得卫风歌尚絅, 乃知罩釉里同看。白釉青花一火成, 花从釉里吐分明;可参造物先天妙, 无极由来太极生。看他吹釉似吹箫, 小管蒙纱蘸不浇;坯上周遮无渗漏, 此中元气要人调。青料惟夸韭菜边, 成窑描写淡弥鲜;正嘉偏尚浓花色, 最好穿珠八宝莲。如椽大笔用羊豪, 颠旭能书莫漫操;看他含釉如含墨, 一样临池起雪涛。官古人家釉果多, 含成胎质镜相磨;非如饭器酥研甲, 果釉多将灰水和。浇釉看来似易皱, 一般团转总均匀;倘留棕眼兼鱼子, 却使微瘢玷美人。滩过鹅颈是官庄, 沿岸人家不种桑;手搏砂泥烧匣钵, 笑他盘子满桑郎。匣钵由来格不同, 一般层叠着砂工;更多平匣排清器, 遥望馒头正出笼。匣钵烧皱破不妨, 倩他薄篾尽箍藏;一经红火同镔铁, 格物谁能理工详。魏氏家传大结窑, 曾经苦役应前朝;可知事业辛勤得, 一样儿孙胜珥貂。满窑昼夜火冲天, 火眼金睛看碧烟;生熟总将时候审, 此中丹诀要亲传。窑火如龙水似云, 火头全仗水头分;羡他妙手频挥拨, 气满红炉萃晓氛。开封火窨尚炎炎, 抢掇红窑手似钳;莫笑近前热炙手, 霁威不似相公严。窑边排橙检茅瓷, 器正声清出匣时,最喜官商成一片, 未夸出钵与催诗。白胎烧就彩虹来, 五色成窑画作开;各样霁花与人物, 龙眠从此向瓶垒。明炉重为彩红加, 釉料全凭火色华;我爱鸡缸比鸡子, 珍珠无类玉无瑕。大器难成比践形, 自非折挫总伶俜。要知先立功夫在, 不止炉中火候青。龙缸有供自前朝, 风火名仙为殉窑;博得一身烟共碧, 至今有气总凌霄。市上今传釉里红, 唐窑独著百年中;暗然淡简温而理, 都识先生尚古风。雕作从来枉作劳, 更嗤桃核刻牛毛;圣朝器服惟坚朴, 又使矜奇到若曹。釉如密水亦如浆, 船载人挑上釉行;记得盖冈元献宅, 十分龙脉九分伤。年年七月中元节, 几处坯房议事来;每到停工总生事, 好官调护要重开。王家洲上多茅器, 买卖偏多倔强人;比拟携篮走洲客, 只能消假不消真。昨日曾经试照回, 窑中生熟费疑猜;凭他一片零坯块, 验得圆融百圾来。坯工多事问坯头, 首领稽查口类周;三月有钱称发市, 年终栈满惰工愁。云门院里读残碑, 静夜闲庭品素瓷;记得新平行部日, 鲁公诗酒建中时。坯工并日作营生, 午饭应迟到二更;三五成群抨肉饭, 怪他夜市禁非情。民谣清·佚名坯房佬 ,坯房佬,捣泥做坯双手搅,弯腰驼背受压榨,死了不如一颗草。装坯开了禁, 乡下得了信,丢掉田不作, 漏夜赶上镇;三吊二百钱, 买根压肩棍。正月机房教子, 二月张生起程,三月山伯访友, 四月四九问路,五月群英聚会, 六月夜晃白袍, 七月徐庶荐葛, 八月五瞎子算命, 冬月魁星点斗, 腊月海螺丝打瓜精。题《珠山八友雅集图》王大凡道义相交信有因, 珠山结社志图新;翎毛山水梅兼竹, 花卉鱼虫兽与人;画法惟宗南北派, 作风不让东西邻;聊将此幅留鸿爪, 只当吾侪自写真。游景德镇谢觉哉配料调色细且精, 塑形绘影艺超群;方知日用寻常品, 曾费劳工无限心。风格"四如"传古代, 车轮载誉越重瀛;瓷都跃进今方始, 量质都须加倍成。初到景德镇董必武昌南自昔号瓷都, 中外驰名誉允孚。青白釉传色泽美, 方圆形似器容珠;艺精雕塑神如活, 绘胜描摹采欲敷;技术革新求实用, 共同跃进是前途。瓷都田汉陶冶新平肇汉唐, 宋明瓷夺宝珠光;千年传统垂如缕, 正待人民好发扬。吾觉窑工斗志雄, 新瓷今已握天工;鲜明艳似美人霁, 热烈真如火焰红。海外珠窑著令名, 一花一鸟发心声;瓷风岂为庸夫定, 今日光明自北京。春播归来夕照斜, 坡头着意种桑麻;艺人珍重生花笔, 先为农民后及他。赠刘、曾两先生(二首)田汉赠刘雨岺先生南枝如雪馥雄关, 又在先生笔底看;何止珠山留劲腕, 早传春色满人间。赠曾龙升先生禹鼎凌烟笔意殊, 曾家绝艺蜚瓷都;于今有鬼犹多事, 喜得钟馗试剑图。题与艺术瓷厂郭沫若中华向号瓷之国, 瓷业高峰是此都;宋代以来传信誉, 神州而外有均输。贵逾珍宝明逾镜, 画比荆关字比苏。技术革新精益进, 前驱不断再前驱。题与陶瓷馆郭沫若后来居上数东洋, 夺取万邦瓷市场;年进美金七千万, 数逾赤县十番强。花纹形式求新颖, 供应需求费数量;国际水平应超越, 发扬光烈陈堂堂。西江月别瓷都郭沫若发展光辉传统,齐心创造高峰,调查研究不容松,经济、美观、适用。内为人民服务,外争贸易阜通。红旗高举万方红,别矣瓷都珍重。 景德镇陶歌之一~十五江南雄镇记陶阳 绝妙花瓷动四方 廿里长街半窑户 赢他随路唤都昌 离镇五里观音阁下 有江南雄镇坊 窑业多都昌县人 武德年称假玉瓷 即今真玉未为奇 寻常工作经千指 物力艰难那得知 陶有窑 有户 有工 有彩工 有作 有家 有花式凡皆数十行人 在山石骨出山泥 水碓舂成自上溪 要是高庄称好不 不船连载任分携 唐观察英字隽公图说 所谓取土皆采石制鍊 方方窨子滤澄泥 古语儿童莫坏坯 炼到极稠捶极熟 一归模范即佳瓷 说所谓炼泥 必以马尾细箩及绢袋一再澄过调泑亦然 几家园器上车盘 到手坯成宛转看 柸堞循环随两指 都留长柄不雕镘 说所谓做坯 浑园之器必用轮车 随手拉成不差毫黍 出手坯成板上铺 新坯未削等泥涂 钧院陶自古宗良匠 怪得呈材要楷模 说所谓修模 凡圆器先有一模方能画一大抵一尺之坯经烧只七八寸 坯乾不裂更须车 刀削园光不少差 此是修身正心事 一毫欠阙损光华 坯拉成后必俟阴乾 用模子印拍 再镟削 乃使泥坯周正匀结 画坯上泑蘸兼吹 一体匀圆糁絮宜 只有青花先画料 出新花样总逢时 青花磁器先从坯上画料 画毕上泑 小器蘸 大件吹 总曰荡泑 青花浓淡出毫端 画上磁坯面面宽 织得卫风歌尚絅 乃知罩泑理同看 水调青料画上乾坯须罩泑 不则入火飞散 白泑青花一火成 花从泑裹吐分明 可系造物先天妙 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白泑 入火始明 看他吹泑似吹箫 小管蒙纱蘸不浇 坯上周遮无糁漏 此中元气要人调 荡泑方器用笔搨 圆器则蘸 圆琢大件用竹筒蒙沙吹之 画坯罩泑事完全 乾定仍车碗足弦 盖线交他图记手 总题宣德大明年 坯先有柄 长三寸便於画料吹泑工毕镟去 盖线挖足落唉另归一工 挖足仍须刷泑齐 又看车脚露胎泥 好承渣饼安渣钵 出货从君便取携 皮脚有泑即沾不得脱去泑 露泥垫以渣饼便於出匣也 青料惟夸韭菜边 成窑描写淡弥鲜 正嘉偏尚浓花色 最好穿珠八宝莲 正嘉器青花甚浓 用顶高青料名韭菜边 痀瘘自古善承蜩 瘸拐癃孰肯招 却与坯房供乳料 尽推王政到熙朝 乳料用矮橙 料钵上安瓷槌 乳之疾瞽 老幼多资生焉-- 景德镇陶瓷诗词送许屯田诗宋·彭汝砺浮梁巧烧瓷, 颜色比琼玖。因官射利疾, 从喜君独不。父老争叹息, 从事古未有。咏景德镇兀然亭明·缪宗周陶舍重重倚岸开, 舟帆日日蔽江来;工人莫献天机巧, 此器能输郡国材。赠昊十九明·李日华为觅丹砂到市廛, 松声云影自壶天;凭君点出琉霞盏, 去泛兰亭九曲泉。赠昊十九明·樊玉衡宣窑簿甚永窑厚, 天下知名昊十九;更有小诗清动人, 匡庐山下重回首。白玉金边素瓷胎清·弘历(乾隆皇帝)白玉金边素瓷胎, 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 静中见动青山来。题宣德宝石红釉碗清·弘历(乾隆皇帝)雨过脚云婪屋垂, 夕阳孤婺照飞时;泥澄铁镞丹砂染, 此碗陶成色肖之。咏宣窑霁红瓶清·弘历(乾隆皇帝)晕如雨后霁霞红, 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 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 比画翻嗤更是空。年窑墨注歌清·查俭堂国朝陶瓷美无匹, 尔来年窑称第一。 不让汝定官歌均, 何况永乐之坯宣德质?戏紫蘅中丞清·许谨斋宣成陶器夸前朝, 收藏价比璆琳高。元精融冶三百载, 迩来杰出推郎窑。郎窑本以中丞名, 中丞嗜古衡览精。网罗法物供品藻, 三千年内纷纵横。范金合土陶最古, 虞夏商周谁复数。约略官均定汝柴, 零落人间搜出土。中丞嗜古得遗意, 政治余闲呈艺可。雨过天青红琢玉, 贡之廊庙光鸿钧。景德镇神游美·郎菲罗偶作飞鸟来此地, 景德镇上望无余。俯看全境如焚火, 三千炉灶一齐熏。充满天际如浓雾, 喷烟不断转如轮。苍黄光彩凝画笔, 朵朵化去作红云。重临镇厂感赋志事清·唐英重来古镇匪夷想, 粤海浑如觉梦乡。山面水心无改换, 人情物态有存亡。依然商贾千方集, 仍见陶烟五色长。童叟道旁争识认, 须眉虽老未颓唐。丁峁仲冬返洵阳,留别珠山陶署清·唐英廿载须眉江上翁, 渔滨栖息故乡同。马鞍山碧里村雨, 鸭尾船轻昌水风。鬼儡丰神箫鼓外, 报酬事业榷陶中。霜清使节洵阳道, 枫意如春万树红。窑民行清·沈嘉徴景德产佳瓷, 产瓷不产手;工匠来八方, 器成天下走。陶业活多人, 业不与时偶;富户利生财, 穷工身鍸口。食指万家烟, 中外贾客薮;坯房蚁蛭多, 陶火烛牛斗。都会罕比雄, 浮色抵一拇。昌江杂咏(选二首)清·凌汝锦重重水碓夹江开, 未雨殷传数里雷;舂得泥稠米更凿, 祈船未到镇船回。百种佳瓷不胜挑, 霁红霁翠比琼瑶;故家盆盎无奇品, 不羡哥窑与定窑。浮梁竹枝词(选一首)清·郑风仪碓厂和云舂绿野, 贾船带雨泊乌蓬;夜阑惊起还乡梦, 窑火通明两岸红。陶阳竹枝词(选九首)郑廷桂蚁蛭蜂巢巷曲斜, 坯工日夜画青花;而今尽是都鄱籍, 本地窑帮有几家。坯房挑得白釉去, 匣厂装将黄土来;上下纷争中渡口, 柴船才拢槎船开。码头柴槎各分堆, 伙计收筹记数来;窑位客行催要紧, 先后三日一回开。巧样瓷名尚脱胎, 金边细彩暗炉开;寿溪不是侬家卖, 昨日新窑试照来。青窑烧出好龙缸, 夸示同行新老帮;陶庆陶成齐上会, 酬神包日唱单腔。九域瓷商上镇来, 牙行花色照单开;要知至宝通洋外, 国使安南答贡回。轻灵手巧补油灰, 估得明堆又暗堆;好约提篮小伙伴, 黄家洲上走洲来。鹅颈滩头水一湾, 驳船禾秆积如山;瓷件茭成船载去, 愿郎迟去莫迟还。五月节迎师主会, 六月还拜风火仙;龙缸曾读唐公记, 成器成人总靠天。追赠昊十九清·朱琰丹泉兄弟知名久, 甄土新裁总后尘;独有琉盏在江上, 壶中高隐得诗人

概说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喜爱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鉴定的人却为数不多。因为,古陶瓷鉴定是一门综合的技术,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例如,要鉴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有所了解,才能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识甚至重量等方面入手,作出准确的判断。对初学者来说,如能潜心钻研,循序渐进,掌握一些古陶瓷的鉴别方法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观胎辨釉 根据各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例如,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又如,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这种釉釉色莹润,施釉较薄,青中闪着淡淡的蓝色。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这一特征,是其它瓷器中所没有的。明代宣德年间,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乐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此外,这一时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极坚密。一件器皿施两种釉,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的最大特点。掌握好各朝陶瓷瓷胎、色釉的主要特点,是我们鉴别古陶瓷的年代和窑口的可靠的依据。 观察造型 从各朝代陶瓷的造型去判断 陶瓷鉴定,造型是一个重要依据。它有明显的时代性,直接反映出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饭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皿,一般人对它也许注意不多。其实,它的造型也是不断地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唐代的饭碗,一般是深腹,直口,实平足,胎厚,体重。明代的碗,口外撇,腹深而丰满,圈足较高,给人以古拙稳重之感。入清以后,特别是康熙时期,碗口外撇,但弧度没有明代大,腹深但显得瘦小,圈足开始变矮。到雍正以后,其圈足最下处,一改明代的平齐而向圆形(俗称“泥鳅背”)演变。又如,我们常见的口小、肩丰、圈足的梅瓶,它也随着不同时代而变化。宋代的梅瓶造型是小撇口,短颈,肩特别丰,身体修长,圈足,给人以古朴秀美之感。到元代,则改宋代时的小撇口为板唇口,短颈加高,从直统式小颈改为喇叭状,下身加粗,体形变大。到了明代早期,其口又改为卷唇口,肩丰而斜,下身略胖,改变了宋代的秀长身形,向平稳实用发展,这是梅瓶造型最美的时期。发展到清代雍正时的梅瓶,它以明代早期为式样,但其口往往略高于明代,和颈相接处象欠一定弧度似的,没有明代早期那么好看。这时期的梅瓶,虽然丰肩,但肩的上部不是忽平就是下斜,下身又有所加粗,造型呆板,失去线条美。到清代后期,其造型更加呆板,更加粗糙,艺术欣赏价值也就更差了。笔筒是文房四宝之一。顺治年间的笔筒体形高,平底无釉,胎厚体重。到康熙年间,体形略为降低,这时笔筒胎壁适中,底中央有一小圈下凹,涂白釉,凹圈外平坦,向外施一圈白釉,向内边的一圈则无釉。这种底形看上去似一玉壁型,所以,人们称之为:“壁足“。但到了雍正、乾隆以后笔筒变得胎体略宽,胎壁也略薄,其底也由“平底”、“壁足”改为“圈足”。不同的造型,打着鲜明的时代的印记。因此,认识、熟记各个时代器物的造型,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拿起一把“鸡头壶”,我们应该知道这种壶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产物。说起“宫式碗”,则应该知道是明正德年间产品的一种造型。如果是“观音尊”、“棒槌瓶”、“花觚”、 “太白缸”、“柳叶瓶”等等,这些都应是清代康熙时期生产的器物。所以说,型制对古陶瓷鉴定是非常重要的 辨别款识 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别 款识也叫年款,是在一件瓷器的器皿底中央、器皿心里,身的中部或口缘等部位,书写上某某皇帝的年号,如“大明成化年制”等字样,以表示年记。这种年款,有一部分是专为宫廷烧制的,叫“官窑”款;有一部分是民间烧制的,叫“民窑”款。除了记年款,还有殿名款(如体和殿)、堂名款(如中和堂,这是康熙皇帝在圆明园居住过的殿堂)、齐名款、轩名款、赞誉款、吉祥款、陶工款、供养款、干支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花样款(如白兔、双鱼、折枝花朵等),等等。这些都称为款识,是表示某个朝代生产的器物。款识的识别,是古陶瓷鉴定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已知陶瓷上最早的款识,应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商、周青铜器上铭纹和徽号已经盛行,但在陶器上有官方款的,可以肯定是在陕西咸阳出土的一件秦代陶器上的“王”字。前些时候,广州中山五路发掘一处秦汉遗址,曾发现有带“官”字的陶片;在三元里一个西汉初年墓中,也发现有“居室”款。瓷器的款记一般都以官方有关。五代至北宋初,北方白瓷中常有“官”、“新官”的刻款;在宋代的瓷器中,也见有“大观”、“政和”等带国号的款;在元代,景德镇的瓷器中常有“枢府”、“太禧”款识的。这些都是和官方用瓷有关的记年款。明代开国至清代末,有500多年,换了27个皇帝。这个时期的瓷器,普遍书写皇帝的年号。对于这些年号,我们在鉴定时,可以从中找出其规律性和特殊性。明清的款识最多,但伪款也特别多。所以,在鉴定时要多作比较,要注意每个朝代的字体、风格、每一笔划的特征,这样,才能准确的判断出真伪。明清的记年款有一定的规律性。绝大部分的记年款,都写上国号和皇帝的年号。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仅有“隆庆”一朝写“年造”而不写“年制”。明代最早写款从永乐开始,但它的款识也仅写“永乐年制”四字篆书。“大明永乐年制”、“永乐年制”从未有楷书款,若有则是假款。从明宣德至清康熙的年号款,都是六字楷书款。但雍正一朝楷、篆书款同时使用,有六字款、四字款(即“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乾隆时款识,篆书盛行,楷书渐少。嘉庆、道光两朝以篆书款为主。但由咸丰至宣统三年,这四朝又恢复了楷书写款,篆书款已不使用了。这是明清款识的规律性。例如,同治时的写款应是楷书,而我们鉴定时发现一件同治瓷器的写款是篆书,那就应该对这件作品的真伪多打几个问号了。鉴定古陶瓷,除了注意它的各朝写款的规律、风格和特征外,还要注意各朝写款的颜色。不同朝代使用的颜料不同,其呈色也就不一样。以青花料为例,明代至清代初期的青花款,在放大镜下可见其色下沉,周围有细小的均匀的小气泡,清代后期的仿制品则没有这种特征。上述这些是大家鉴定瓷器必须注意的。

景德镇陶歌之一~十五江南雄镇记陶阳 绝妙花瓷动四方 廿里长街半窑户 赢他随路唤都昌 离镇五里观音阁下 有江南雄镇坊 窑业多都昌县人 武德年称假玉瓷 即今真玉未为奇 寻常工作经千指 物力艰难那得知 陶有窑 有户 有工 有彩工 有作 有家 有花式凡皆数十行人 在山石骨出山泥 水碓舂成自上溪 要是高庄称好不 不船连载任分携 唐观察英字隽公图说 所谓取土皆采石制鍊 方方窨子滤澄泥 古语儿童莫坏坯 炼到极稠捶极熟 一归模范即佳瓷 说所谓炼泥 必以马尾细箩及绢袋一再澄过调泑亦然 几家园器上车盘 到手坯成宛转看 柸堞循环随两指 都留长柄不雕镘 说所谓做坯 浑园之器必用轮车 随手拉成不差毫黍 出手坯成板上铺 新坯未削等泥涂 钧院陶自古宗良匠 怪得呈材要楷模 说所谓修模 凡圆器先有一模方能画一大抵一尺之坯经烧只七八寸 坯乾不裂更须车 刀削园光不少差 此是修身正心事 一毫欠阙损光华 坯拉成后必俟阴乾 用模子印拍 再镟削 乃使泥坯周正匀结 画坯上泑蘸兼吹 一体匀圆糁絮宜 只有青花先画料 出新花样总逢时 青花磁器先从坯上画料 画毕上泑 小器蘸 大件吹 总曰荡泑 青花浓淡出毫端 画上磁坯面面宽 织得卫风歌尚絅 乃知罩泑理同看 水调青料画上乾坯须罩泑 不则入火飞散 白泑青花一火成 花从泑裹吐分明 可系造物先天妙 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白泑 入火始明 看他吹泑似吹箫 小管蒙纱蘸不浇 坯上周遮无糁漏 此中元气要人调 荡泑方器用笔搨 圆器则蘸 圆琢大件用竹筒蒙沙吹之 画坯罩泑事完全 乾定仍车碗足弦 盖线交他图记手 总题宣德大明年 坯先有柄 长三寸便於画料吹泑工毕镟去 盖线挖足落唉另归一工 挖足仍须刷泑齐 又看车脚露胎泥 好承渣饼安渣钵 出货从君便取携 皮脚有泑即沾不得脱去泑 露泥垫以渣饼便於出匣也 青料惟夸韭菜边 成窑描写淡弥鲜 正嘉偏尚浓花色 最好穿珠八宝莲 正嘉器青花甚浓 用顶高青料名韭菜边 痀瘘自古善承蜩 瘸拐癃孰肯招 却与坯房供乳料 尽推王政到熙朝 乳料用矮橙 料钵上安瓷槌 乳之疾瞽 老幼多资生焉- - - - - -

陶瓷鉴赏论文800字开头

概说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喜爱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鉴定的人却为数不多。因为,古陶瓷鉴定是一门综合的技术,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例如,要鉴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有所了解,才能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识甚至重量等方面入手,作出准确的判断。对初学者来说,如能潜心钻研,循序渐进,掌握一些古陶瓷的鉴别方法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观胎辨釉 根据各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例如,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又如,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这种釉釉色莹润,施釉较薄,青中闪着淡淡的蓝色。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这一特征,是其它瓷器中所没有的。明代宣德年间,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乐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此外,这一时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极坚密。一件器皿施两种釉,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的最大特点。掌握好各朝陶瓷瓷胎、色釉的主要特点,是我们鉴别古陶瓷的年代和窑口的可靠的依据。 观察造型 从各朝代陶瓷的造型去判断 陶瓷鉴定,造型是一个重要依据。它有明显的时代性,直接反映出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饭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皿,一般人对它也许注意不多。其实,它的造型也是不断地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唐代的饭碗,一般是深腹,直口,实平足,胎厚,体重。明代的碗,口外撇,腹深而丰满,圈足较高,给人以古拙稳重之感。入清以后,特别是康熙时期,碗口外撇,但弧度没有明代大,腹深但显得瘦小,圈足开始变矮。到雍正以后,其圈足最下处,一改明代的平齐而向圆形(俗称“泥鳅背”)演变。又如,我们常见的口小、肩丰、圈足的梅瓶,它也随着不同时代而变化。宋代的梅瓶造型是小撇口,短颈,肩特别丰,身体修长,圈足,给人以古朴秀美之感。到元代,则改宋代时的小撇口为板唇口,短颈加高,从直统式小颈改为喇叭状,下身加粗,体形变大。到了明代早期,其口又改为卷唇口,肩丰而斜,下身略胖,改变了宋代的秀长身形,向平稳实用发展,这是梅瓶造型最美的时期。发展到清代雍正时的梅瓶,它以明代早期为式样,但其口往往略高于明代,和颈相接处象欠一定弧度似的,没有明代早期那么好看。这时期的梅瓶,虽然丰肩,但肩的上部不是忽平就是下斜,下身又有所加粗,造型呆板,失去线条美。到清代后期,其造型更加呆板,更加粗糙,艺术欣赏价值也就更差了。笔筒是文房四宝之一。顺治年间的笔筒体形高,平底无釉,胎厚体重。到康熙年间,体形略为降低,这时笔筒胎壁适中,底中央有一小圈下凹,涂白釉,凹圈外平坦,向外施一圈白釉,向内边的一圈则无釉。这种底形看上去似一玉壁型,所以,人们称之为:“壁足“。但到了雍正、乾隆以后笔筒变得胎体略宽,胎壁也略薄,其底也由“平底”、“壁足”改为“圈足”。不同的造型,打着鲜明的时代的印记。因此,认识、熟记各个时代器物的造型,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拿起一把“鸡头壶”,我们应该知道这种壶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产物。说起“宫式碗”,则应该知道是明正德年间产品的一种造型。如果是“观音尊”、“棒槌瓶”、“花觚”、 “太白缸”、“柳叶瓶”等等,这些都应是清代康熙时期生产的器物。所以说,型制对古陶瓷鉴定是非常重要的 辨别款识 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别 款识也叫年款,是在一件瓷器的器皿底中央、器皿心里,身的中部或口缘等部位,书写上某某皇帝的年号,如“大明成化年制”等字样,以表示年记。这种年款,有一部分是专为宫廷烧制的,叫“官窑”款;有一部分是民间烧制的,叫“民窑”款。除了记年款,还有殿名款(如体和殿)、堂名款(如中和堂,这是康熙皇帝在圆明园居住过的殿堂)、齐名款、轩名款、赞誉款、吉祥款、陶工款、供养款、干支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花样款(如白兔、双鱼、折枝花朵等),等等。这些都称为款识,是表示某个朝代生产的器物。款识的识别,是古陶瓷鉴定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已知陶瓷上最早的款识,应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商、周青铜器上铭纹和徽号已经盛行,但在陶器上有官方款的,可以肯定是在陕西咸阳出土的一件秦代陶器上的“王”字。前些时候,广州中山五路发掘一处秦汉遗址,曾发现有带“官”字的陶片;在三元里一个西汉初年墓中,也发现有“居室”款。瓷器的款记一般都以官方有关。五代至北宋初,北方白瓷中常有“官”、“新官”的刻款;在宋代的瓷器中,也见有“大观”、“政和”等带国号的款;在元代,景德镇的瓷器中常有“枢府”、“太禧”款识的。这些都是和官方用瓷有关的记年款。明代开国至清代末,有500多年,换了27个皇帝。这个时期的瓷器,普遍书写皇帝的年号。对于这些年号,我们在鉴定时,可以从中找出其规律性和特殊性。明清的款识最多,但伪款也特别多。所以,在鉴定时要多作比较,要注意每个朝代的字体、风格、每一笔划的特征,这样,才能准确的判断出真伪。明清的记年款有一定的规律性。绝大部分的记年款,都写上国号和皇帝的年号。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仅有“隆庆”一朝写“年造”而不写“年制”。明代最早写款从永乐开始,但它的款识也仅写“永乐年制”四字篆书。“大明永乐年制”、“永乐年制”从未有楷书款,若有则是假款。从明宣德至清康熙的年号款,都是六字楷书款。但雍正一朝楷、篆书款同时使用,有六字款、四字款(即“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乾隆时款识,篆书盛行,楷书渐少。嘉庆、道光两朝以篆书款为主。但由咸丰至宣统三年,这四朝又恢复了楷书写款,篆书款已不使用了。这是明清款识的规律性。例如,同治时的写款应是楷书,而我们鉴定时发现一件同治瓷器的写款是篆书,那就应该对这件作品的真伪多打几个问号了。鉴定古陶瓷,除了注意它的各朝写款的规律、风格和特征外,还要注意各朝写款的颜色。不同朝代使用的颜料不同,其呈色也就不一样。以青花料为例,明代至清代初期的青花款,在放大镜下可见其色下沉,周围有细小的均匀的小气泡,清代后期的仿制品则没有这种特征。上述这些是大家鉴定瓷器必须注意的。

陶瓷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它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首先是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然后是秦汉时期的陶瓷文化,随后是隋唐时期的陶瓷文化,隋的朝代虽然短,但是在陶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花烧制,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贴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然后就是唐朝的陶瓷文化,唐代是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元朝时期的陶瓷文化,瓷业较宋代衰弱,然而这个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流行,白瓷成为瓷器主流,釉色白里泛青,带动了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取得很高的成就。到了明代,又进入了另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以白瓷为主的是青花和五彩瓷,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制瓷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宫廷督陶官的管理,皇帝的爱好和提倡,使得清初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卓著,是悠久中国陶瓷史上的最光耀灿烂时期。   从上述陶瓷在各个时期上看,它是辉煌的、璀璨的。美来自于生活,制陶者正是表现了生活的态度,有寓意地间接表达了人的思想和感情,或直接描绘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和风貌。   当然,现在陶瓷的鉴赏方法有很多,根据各朝代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   又如,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这种釉釉色莹润,施釉较薄,青中闪着淡淡的蓝色。   再如,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釉。这是宋代龙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与高级翡翠媲美。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其色近似梅树中生长着的“梅子”。   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景德镇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这一特征,是其它瓷器中所没有的。   明代宣德年间,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乐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   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此外,这一时期的同一件瓷器,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极坚密。一件器皿施两种釉,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的最大特点。掌握好各朝陶瓷瓷胎、色釉的主要特点,是我们鉴别古陶瓷的年代和窑口的可靠依据。然后从各朝代陶瓷的纹饰去判断,鉴赏陶瓷,除了看其器皿的胎骨和釉色之外,纹饰的鉴赏也很重要。瓷器上的纹饰就像一个人的衣冠,它有明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我们鉴赏古陶瓷时千万不要忽视它。   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繁多,但按类别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和装饰四大类。纹饰本身有它的时代性,它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例如,明代中期、正德年间,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在社会广泛兴起,所以,瓷器上出现了八仙、八宝图、真武大帝、仙人朝圣图等图案。又如,清代康熙皇帝吸取明亡的教训,对“尚武”和“习文”极为重视。所以,在瓷器图案中,“尚武”方面有各样的刀马人物和清装射猎图等出现;在“习文”方面,在瓷器上大量书写诗词,以文字作为图案装饰。   作纹饰鉴赏时,对不同时代要掌握其不同纹制手法。例如我们最常见的云纹,元、明、清就有不同的“朵云”,只要细心研究,不难发现,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绘制方法。   元代朵云纹,其写法基本可分为两种。第一种,身绘成如意头状,多不对称,边大边小,其尾前段肥大,后半段细长,整个造型活像一条大头小蝌蚪在游动着。第二种,也绘一个不对称如意头为身,拖一长尾,尾的前段长出两个小头,其尾活像萌芽的种子根部,其如意头下的两个小头,又似两片小叶托着一朵盛开之花。但到明代宣德年间的朵云,又有变化,虽然也是绘如意头为身,但身上的飘带增多了;有的云头下飘出一带,有的在云头左、右两边和尾部各飘出一条云带,有的还在前者的绘法上在云头部再长出一带;所绘如意头丰满肥壮,飘带瘦长,变化多样。明代中期,成化年间的如意云,飘带较长,是如意云头长度的两倍,尾部的飘带又有增加突出的小小云块,和前期一条带状有所变化,云头又似露齿的兽面。再就是从各朝代陶瓷的造型去判断,陶瓷鉴赏,造型是一个重要依据。它有明显的时代性,直接反映出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   饭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皿,一般人对它也许注意不多。其实,它的造型也是不断地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唐代的饭碗,一般是深腹、直口、实平足、胎厚、体重。明代的碗,口外撇、腹深而丰满、圈足较高,给人以古拙稳重之感。入清以后,特别是康熙时期,碗口外撇,但弧度没有明代大,腹深但显得瘦小,圈足开始变矮。到雍正以后,其圈足最下处,一改明代的平齐而向圆形(俗称“泥鳅背”)演变。   还有我们常见的口小、肩丰、圈足的梅瓶,它也随着不同时代而变化。宋代的梅瓶造型是小撇口,短颈,肩特别丰,身体修长,圈足,给人以古朴秀美之感。到元代,则改宋代时的小撇口为板唇口,短颈加高,从直统式小颈改为喇叭状,下身加粗,体形变大。到了明代早期,其口又改为卷唇口,肩丰而斜,下身略胖,改变了宋代的修长身形,向平稳实用发展,这是梅瓶造型最美的时期。发展到清代雍正时的梅瓶,它以明代早期为式样,但其口往往略高于明代,和颈相接处像欠一定弧度似的,没有明代早期那么好看。这时期的梅瓶,虽然丰肩,但肩的上部不是忽平就是下斜,下身又有所加粗,造型呆板,失去线条美。到清代后期,其造型更加呆板,更加粗糙,艺术欣赏价值也就更差了。   笔筒是文房四宝之一。顺治年间的笔筒体形高,平底无釉,胎厚体重。到康熙年间,体形略为降低,这时笔筒胎壁适中,底中央有一小圈下凹,涂白釉,凹圈外平坦,向外施一圈白釉,向内边的一圈则无釉。这种底形看上去似一玉壁型,所以,人们称之为:“壁足”。但到了雍正、乾隆以后笔筒变得胎体略宽,胎壁也略薄,其底也由“平底”、“壁足”改为“圈足”。   不同的造型,打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因此,认识、熟记各个时代器物的造型,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拿起一把“鸡头壶”,我们应该知道这种壶是三国、晋朝、南北朝的产物。说起“宫式碗”,则应该知道是明正德年间产品的一种造型。如果是“观音尊”、“棒槌瓶”、“花觚”、“太白缸”、“柳叶瓶”等等,这些都应是清代康熙时期生产的器物。所以说,型制对古陶瓷鉴赏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喜爱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鉴赏的人却为数不多。因为,古陶瓷鉴赏是一门综合的技术,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例如,要鉴赏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有所了解,才能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识甚至重量等方面入手,作出准确的判断。对初学者来说,如能潜心钻研,循序渐进,掌握一些古陶瓷的鉴别方法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着眼于陶瓷的辉煌发展史,国人,我们可以坚信它的前景是乐观的。对于陶瓷文化,我们要尊重,在此基础上施以保护。相信陶瓷,相信中国,相信人民的艺术。

陶瓷材料论文800字开头的诗句

一、有,如下:1、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唐·杜甫)2、“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秋日三首》(宋·秦观)意思是:碾好的月团用茶碗泡着,喝完后,让孩子背诵楚辞。3、“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 何似诸仙琼蕊浆。”——《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皎然)二、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

1、你,是一段历史的传奇,中华民族的智慧在你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犹记周杰伦轻唱的《青花瓷》,曲中悠扬的调韵,富有诗意的歌调也诠释了你迷人的风姿。“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是的,一笔笔的勾勒与描绘,就让这素白的瓷器有了鲜活的生命!2、景德镇为青花瓷名镇。许久许久,我都觉得景德镇很神秘又有传奇色彩,不禁心生向往。一件件青花瓷瓷器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工艺珍宝,并诉说着中华民族所拥有的非凡智慧。中国的英文名是China,而青花瓷的英语也是china!诚然,青花瓷是中国骄傲的向世界递出的明信片!我欣赏这世上独有的青花瓷,不仅欣赏它的美,也欣赏着它那若隐若现的飘逸和浓厚的文化底韵。3、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4、一个线条圆润蜿蜒的团龙纹提梁壶放在面前,久久看去,静穆的气息便贯穿了全身。瓷的冰滑坚定的品质随着那成熟美艳的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5、也许与青花瓷的相遇也需要一种缘分。当你见到它时,立刻会被它所震撼,所吸引,所痴迷。一刹那间,那种相见恨晚,似曾相识的情绪会使你深深爱上她。而它的魅力,岂是你的眼睛所能全览的啊!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吹散了恩恩怨怨,沉淀了儿女情长,忘却了悲欢离合,淹没了金戈铁马。推翻了一世又一世的王朝,改变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生。而青花瓷上仍旧春光明媚,香飘四野,花开不败。这就是青花瓷的永恒魅力!

-- 景德镇陶瓷诗词送许屯田诗宋·彭汝砺浮梁巧烧瓷, 颜色比琼玖。因官射利疾, 从喜君独不。父老争叹息, 从事古未有。咏景德镇兀然亭明·缪宗周陶舍重重倚岸开, 舟帆日日蔽江来;工人莫献天机巧, 此器能输郡国材。赠昊十九明·李日华为觅丹砂到市廛, 松声云影自壶天;凭君点出琉霞盏, 去泛兰亭九曲泉。赠昊十九明·樊玉衡宣窑簿甚永窑厚, 天下知名昊十九;更有小诗清动人, 匡庐山下重回首。白玉金边素瓷胎清·弘历(乾隆皇帝)白玉金边素瓷胎, 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 静中见动青山来。题宣德宝石红釉碗清·弘历(乾隆皇帝)雨过脚云婪屋垂, 夕阳孤婺照飞时;泥澄铁镞丹砂染, 此碗陶成色肖之。咏宣窑霁红瓶清·弘历(乾隆皇帝)晕如雨后霁霞红, 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 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 比画翻嗤更是空。年窑墨注歌清·查俭堂国朝陶瓷美无匹, 尔来年窑称第一。 不让汝定官歌均, 何况永乐之坯宣德质?戏紫蘅中丞清·许谨斋宣成陶器夸前朝, 收藏价比璆琳高。元精融冶三百载, 迩来杰出推郎窑。郎窑本以中丞名, 中丞嗜古衡览精。网罗法物供品藻, 三千年内纷纵横。范金合土陶最古, 虞夏商周谁复数。约略官均定汝柴, 零落人间搜出土。中丞嗜古得遗意, 政治余闲呈艺可。雨过天青红琢玉, 贡之廊庙光鸿钧。景德镇神游美·郎菲罗偶作飞鸟来此地, 景德镇上望无余。俯看全境如焚火, 三千炉灶一齐熏。充满天际如浓雾, 喷烟不断转如轮。苍黄光彩凝画笔, 朵朵化去作红云。重临镇厂感赋志事清·唐英重来古镇匪夷想, 粤海浑如觉梦乡。山面水心无改换, 人情物态有存亡。依然商贾千方集, 仍见陶烟五色长。童叟道旁争识认, 须眉虽老未颓唐。丁峁仲冬返洵阳,留别珠山陶署清·唐英廿载须眉江上翁, 渔滨栖息故乡同。马鞍山碧里村雨, 鸭尾船轻昌水风。鬼儡丰神箫鼓外, 报酬事业榷陶中。霜清使节洵阳道, 枫意如春万树红。窑民行清·沈嘉徴景德产佳瓷, 产瓷不产手;工匠来八方, 器成天下走。陶业活多人, 业不与时偶;富户利生财, 穷工身鍸口。食指万家烟, 中外贾客薮;坯房蚁蛭多, 陶火烛牛斗。都会罕比雄, 浮色抵一拇。昌江杂咏(选二首)清·凌汝锦重重水碓夹江开, 未雨殷传数里雷;舂得泥稠米更凿, 祈船未到镇船回。百种佳瓷不胜挑, 霁红霁翠比琼瑶;故家盆盎无奇品, 不羡哥窑与定窑。浮梁竹枝词(选一首)清·郑风仪碓厂和云舂绿野, 贾船带雨泊乌蓬;夜阑惊起还乡梦, 窑火通明两岸红。陶阳竹枝词(选九首)郑廷桂蚁蛭蜂巢巷曲斜, 坯工日夜画青花;而今尽是都鄱籍, 本地窑帮有几家。坯房挑得白釉去, 匣厂装将黄土来;上下纷争中渡口, 柴船才拢槎船开。码头柴槎各分堆, 伙计收筹记数来;窑位客行催要紧, 先后三日一回开。巧样瓷名尚脱胎, 金边细彩暗炉开;寿溪不是侬家卖, 昨日新窑试照来。青窑烧出好龙缸, 夸示同行新老帮;陶庆陶成齐上会, 酬神包日唱单腔。九域瓷商上镇来, 牙行花色照单开;要知至宝通洋外, 国使安南答贡回。轻灵手巧补油灰, 估得明堆又暗堆;好约提篮小伙伴, 黄家洲上走洲来。鹅颈滩头水一湾, 驳船禾秆积如山;瓷件茭成船载去, 愿郎迟去莫迟还。五月节迎师主会, 六月还拜风火仙;龙缸曾读唐公记, 成器成人总靠天。追赠昊十九清·朱琰丹泉兄弟知名久, 甄土新裁总后尘;独有琉盏在江上, 壶中高隐得诗人

陶器行赠陈鸣远汪文柏(季青)荆溪陶器古所无, 问谁作者时与徐。泥沙入手经抟埴, 光色便与寻常殊。后来多众工, 摹仿皆雷同。陈生一出发巧思, 远与二子相争雄。茶具方圆新制作, 石泉槐火尘松风。我初不识生, 阿髯尺素来相通。赠我双卮颇殊状, 宛似红梅岭头放。平生嗜酒兼好奇, 以此饮之神益王。倾银注玉徒纷纷, 断木岂意青黄文。厂盒宣炉留款识, 香奁药碗生氤氲。吁嗟乎人间珠玉安足取, 岂知羡溪头一丸土。君不见轮扁当年老斫轮, 又不见梓庆削炉如有神。古者技巧能几人, 陈生陈兮绝伦。送许屯田诗宋·彭汝砺浮梁巧烧瓷, 颜色比琼玖。因官射利疾, 从喜君独不。父老争叹息, 从事古未有。咏景德镇兀然亭明·缪宗周陶舍重重倚岸开, 舟帆日日蔽江来;工人莫献天机巧, 此器能输郡国材。赠昊十九明·李日华为觅丹砂到市廛, 松声云影自壶天;凭君点出琉霞盏, 去泛兰亭九曲泉。赠昊十九明·樊玉衡宣窑簿甚永窑厚, 天下知名昊十九;更有小诗清动人, 匡庐山下重回首。白玉金边素瓷胎清·弘历(乾隆皇帝)白玉金边素瓷胎, 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 静中见动青山来。题宣德宝石红釉碗清·弘历(乾隆皇帝)雨过脚云婪屋垂, 夕阳孤婺照飞时;泥澄铁镞丹砂染, 此碗陶成色肖之。咏宣窑霁红瓶清·弘历(乾隆皇帝)晕如雨后霁霞红, 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 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 比画翻嗤更是空。年窑墨注歌清·查俭堂国朝陶瓷美无匹, 尔来年窑称第一。不让汝定官歌均, 何况永乐之坯宣德质?戏紫蘅中丞清·许谨斋宣成陶器夸前朝, 收藏价比璆琳高。元精融冶三百载, 迩来杰出推郎窑。郎窑本以中丞名, 中丞嗜古衡览精。网罗法物供品藻, 三千年内纷纵横。范金合土陶最古, 虞夏商周谁复数。约略官均定汝柴, 零落人间搜出土。中丞嗜古得遗意, 政治余闲呈艺可。雨过天青红琢玉, 贡之廊庙光鸿钧。景德镇神游美·郎菲罗偶作飞鸟来此地, 景德镇上望无余。俯看全境如焚火, 三千炉灶一齐熏。充满天际如浓雾, 喷烟不断转如轮。苍黄光彩凝画笔, 朵朵化去作红云。重临镇厂感赋志事清·唐英重来古镇匪夷想, 粤海浑如觉梦乡。山面水心无改换, 人情物态有存亡。依然商贾千方集, 仍见陶烟五色长。童叟道旁争识认, 须眉虽老未颓唐。丁峁仲冬返洵阳,留别珠山陶署清·唐英廿载须眉江上翁, 渔滨栖息故乡同。马鞍山碧里村雨, 鸭尾船轻昌水风。鬼儡丰神箫鼓外, 报酬事业榷陶中。霜清使节洵阳道, 枫意如春万树红。窑民行清·沈嘉徴景德产佳瓷, 产瓷不产手;工匠来八方, 器成天下走。陶业活多人, 业不与时偶;富户利生财, 穷工身鍸口。食指万家烟, 中外贾客薮;坯房蚁蛭多, 陶火烛牛斗。都会罕比雄, 浮色抵一拇。昌江杂咏(选二首)清·凌汝锦重重水碓夹江开, 未雨殷传数里雷;舂得泥稠米更凿, 祈船未到镇船回。百种佳瓷不胜挑, 霁红霁翠比琼瑶;故家盆盎无奇品, 不羡哥窑与定窑。浮梁竹枝词(选一首)清·郑风仪碓厂和云舂绿野, 贾船带雨泊乌蓬;夜阑惊起还乡梦, 窑火通明两岸红。陶阳竹枝词(选九首)郑廷桂蚁蛭蜂巢巷曲斜, 坯工日夜画青花;而今尽是都鄱籍, 本地窑帮有几家。坯房挑得白釉去, 匣厂装将黄土来;上下纷争中渡口, 柴船才拢槎船开。码头柴槎各分堆, 伙计收筹记数来;窑位客行催要紧, 先后三日一回开。巧样瓷名尚脱胎, 金边细彩暗炉开;寿溪不是侬家卖, 昨日新窑试照来。青窑烧出好龙缸, 夸示同行新老帮;陶庆陶成齐上会, 酬神包日唱单腔。九域瓷商上镇来, 牙行花色照单开;要知至宝通洋外, 国使安南答贡回,诗句《关于陶瓷的诗句_有关陶瓷的诗句》轻灵手巧补油灰, 估得明堆又暗堆;好约提篮小伙伴, 黄家洲上走洲来。鹅颈滩头水一湾, 驳船禾秆积如山;瓷件茭成船载去, 愿郎迟去莫迟还。五月节迎师主会, 六月还拜风火仙;龙缸曾读唐公记, 成器成人总靠天。追赠昊十九清·朱琰丹泉兄弟知名久, 甄土新裁总后尘;独有琉盏在江上, 壶中高隐得诗人。

陶瓷鉴赏论文800字开头标题

推荐下面的论文网,希望你会找到相关题材的论文:) 优秀论文杂志,以科技类为主。 综合类 学生大论文中心 大论文中心: 教育论文: -/asp 学位论文: 无忧论文网: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论文库: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论文中国 : 新浪论文网分类:_dir/jy/lw/ 中国论文联盟: 论文资料网: 学术论文 论文资料网: 论文下载中心: 毕业论文网: 无忧论文网 论文下载中心 很多分类的。 论文帝国 有分类 。。。

陶瓷鉴赏论文800字开头怎么写

鉴定古陶瓷的四个基本要求或基本任务,即:辨真伪、断时代、定窑口、评价值,这就是鉴定的内容。即按古陶瓷研究,鉴定界若干年中相沿成习的一些规定,较为详细地介绍一此有关事项。辨真伪这里我们从真、伪品的比较,伪品作假手法等方面来提高辩别真伪的能力。 要辨出真伪,只知道真的特征显然是不够的,还得知道伪品的特征、规律,才能明辨是非,正所谓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常见仿古陶瓷品种。众所周知,社会上出现仿古陶瓷(即古代某些陶器瓷的假品、伪品),不外乎两种原因:  一、是对某些古陶瓷的爱慕,因真品太少或不易得到而仿造,这主要是封建帝王如此。如雍正帝酷爱宋代名窑瓷器,内府所藏尚不满足其把玩需要,便常将宫藏宋瓷真品交御窑厂仿造。这种情况历代都有,只是仿得多少不同,仿品质量优劣有差异而已。  二、就是为了盈利。自元明以至于近现代,许多人雅好古名窑瓷器,不惜重金刻意搜求。真品便价值日高,且供不应求。于是一些好利之徒,便集名匠高手作仿造,或名家自行仿造。  仿古作伪之风最为盛行时乃清末民国年间,主要是西方列强侵略我国,多次大规模掠夺我国文物包括大批陶瓷器而去,西洋人东洋人便知我国古陶瓷精美绝伦,无限爱慕,便来中国大肆购买,或托中国人代买。这一时期古代名窑瓷器价格更是十分高昂,日本人特别偏爱之龙泉窑青瓷,英、美人喜爱之宋代均窑瓷,法国酷爱之明清官窑彩瓷,尤其价高抢手,一件往往万金难买。于是许多古玩行人,制瓷高手投其所好,大批仿制名窑官窑瓷器向洋人们销售。此时仿古瓷大为盛行的另一原因是军阀混战,政局不稳,北洋军阀政府变更频繁。当一系军阀执政,便有一批新权贵产生,他们在北京及各大都会购买府弟,布置居室厅堂,都需要购买大批古玩字画以示文雅富有。民初政权几多更迭,权贵一批又一批,造就一个久盛不衰的古玩市场,大批仿古瓷也就应运而生了。应帝王喜好和市场需要而生的仿古作伪瓷器,主要是宋元明清的各大名窑、官窑器,愈是有名的窑,仿品愈多见。愈是市场需求大的名窑瓷,如前述英、美人偏爱之均瓷,日人喜爱之龙泉窑瓷,法国人酷爱之明清官窑彩瓷,仿得愈多。常见仿古作伪的陶瓷品种有:唐三彩、耀州窑、定窑、均窑、龙泉窑、宋元景德镇青白瓷、元、明青花、明、清官窑彩瓷(主要是斗彩、珐琅彩、粉彩)、康、雍、乾青化、吉州窑褐瓷、宋建窑黑瓷、明德化白瓷等。  仿古作伪陶瓷的一般特征:这就是鉴定工作中的"彼",因此十分重要。以下介绍的是古陶瓷鉴定家们经几代人百来年实践、研究、分析、比较才归纳出的经验,很科学,应高度重视。  ①胎体不是过重就是过轻,这是因为仿制品与真品所用胎料不同,也不可能相同。现代造假古陶瓷者,用计算机等最新科技手段分析作伪对象的胎、釉成份、配方,及模拟古器的烧成窑炉气氛,乃至仿造古代窑炉等,所仿古器在胎、釉手感、外观上几可乱真,不易辨真伪,但鉴定者可从真、伪品的其他方面去突破,主要是不同时代的人的社会文化因素在器物上的反映。  ②胎质、釉质一般过细。仿制古器时的社会生产力、生产手段,等等,均比被仿物生产时进步,而仿造者又惟恐做得不精不细不真,胎釉料加工时多充分利用当代之生产技术条件,故往往在精细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③造型失去古物风格。这是最要害的一点。众所周知,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的人们的哲学、美学、科技等社会文化差异是巨大的,无法重合的,即古希腊哲人所说的至理名言;人们不能进入同一条河流。因此,仿古作品无论怎样精心研究被仿对象,着意模仿古器造型特点,仍必然打上仿造者的时代烙印,给辨伪者留下蛛丝马迹。这点似乎有点玄妙,待我们后面列举几个鉴定实例就明朗了。  ④轮廓线条生硬。这亦是鉴定作伪品的~个重要突破口。因为仿品是"仿",任何高手制作时均在头脑中有一个兰本,其制作受该兰本制约,不能随意,只能尽心尽意去"依葫芦画瓢。"显而易见,在仿品上的各部位的轮廓,其线条是小心翼翼做出来的,必然显得生硬呆板,远不及真品的流畅自然。这是一切仿品之共性,是仿品"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特征。  ⑤无使用后的光滑感。陶瓷真品大都经历较长时间的使用把玩,器表均留有自然的、不太强也不太弱的,适度的光滑感。(只有清朝宫廷的"库货"除外:清代官窑年年烧造大批瓷器运进皇宫,保存于库房中,有部分从未动用过,这种"库货"有的虽也有近三百年历史,却无使用特征,是"老的新器"。)仿古作伪瓷器,生产出来的时间不长,经手把玩少,当然没有上述古瓷的光滑感。有的仿古作伪瓷虽经人工作旧(作旧方法我们下面要详讲),但其光滑陈旧感又不太自然,露人为痕迹。  ⑥与上一点相联系的是仿品釉面光泽一般太强(有些人称此种现象叫"火刺"),不细腻,比较粗松。白釉太白,白中泛兰而不是泛青。⑦造型方面,纹饰方面的有些特征太强烈、过份看上去极不自然。这是因为要仿得象,仿得真,仿造作伪者大多研究掌握了被仿真品的许多特征,历代好些作伪者,均是研究、生产制作陶瓷的专家、内行。但因要想蒙骗世人,特别怕被行家识破,所以仿造时便仔细做出若干特征来,不太高明的仿造者甚至有意突出某些特征,这便形成了一般仿品的此种现象,倒为鉴定者留下鉴定依据。  ⑧彩太鲜,比如白彩太白,红彩大红,绿彩大绿成墨绿色,等等,没有真品的时代特色,真品彩色的意蕴。  ⑨仿品纹饰的绘画不自然,笔力拘谨,线条不流畅,有些拙劣的仿品纹饰粗糙。仿品因其要仿,当然对纹饰图案要刻意描摸,必然十分小心谨慎,所画的纹饰也就拘谨生硬,很不自然了。当然,历来有不少绘画高手参与仿制,由于他们水平高,对真品绘画能心领神会,得其真谛,仿的画也极为形似,但终究不能完全表达出真品艺术的韵味来,不能神似。  ⑩款识书法无力,字体做作不舒展自然,有些连边圈边框都明显不规整,线条粗细不匀。因为书法同绘画一样极具个性,要仿别人书法者,难免不露仿者的艺术个性来。  以上所述这种种仿品特征,在某件具体器物上,不大可能同时都鲜明表现出来。但只要我们知道这个道理,鉴定时用心观摩,抓住了一点两点,也就有了突破口,能顺利进行了。  我们讲的假陶瓷器的特征中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仿古作伪瓷釉面、彩色等往往现新象,不旧,这较易被人识破。于是,聪明的仿造者也总结出一些作旧的方法来,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又增加了鉴定的难度。  古陶瓷鉴定工作者针对仿造者的作旧方式,也总结出一些识破机关的方法来,举例如下:  青花器去光:仿造者先用氯氟酸轻擦器表,再用烟灰(最好是烤烟灰)涂擦,新瓷表面的光泽就会大大减弱,并现出久用瓷器所特有的烟黄色痕迹来。鉴定时如对此有怀疑,可用少许肥皂水或汽油轻擦,即可去掉,识破伪装。有些新仿古瓷,为了卖个好价,还将其作得象是**物的样子,称为作土锈,其方法是:  一、在老土中掺蛋白,涂拍于新器之上,时间稍久即可在器表生成一些土锈班痕;  二、用古墓中的泥土再适当参入一些铅粉,涂于器表,红700℃左右炉中烧烤,即可能现泥黄色斑点。这两种方法所作出锈均粘附牢固,不易去掉。不过这种斑痕太新、太过,形成不自然,仔细观察比较即可识破。  三、作金丝铁线:釉的开片乃胎釉不能配合,烧成时冷却过程中膨胀系数不同而形成,或无开片器物经久远年代后釉面发生变化而成。一般仿制者难以掌握烧成开片釉的技术,便用假的开片手段:在仿制瓷器已经烧成,开炉时,趁器物温度还很高,用含盐的水往器身浇洒,便可生成开片釉。待器物冷却后,先用墨染粗片纹,便成铁线,再用茶水染细片,即成金丝。此种金丝铁线器,用水冲洗,便现原形。  四、过去仿古作伪瓷器不全是新烧,有将旧瓷加彩加款者(彩瓷比白瓷价高,有款比无款价高),此种作伪方法名日坯新彩。  除此而外,作伪方法还有种种:复窑、提彩、脱釉、补釉、补缺、旧胎到填花、新物旧款、旧物新款、套口、撞底、磨底磨口、去耳、"去流、除柄、补彩、补画等等。凡此种种,作伪虽然巧妙,终有不可掩饰的痕迹,若仔细揣摩,认真观察,不轻易下结论,终会去伪存真的。

陶瓷是中国古老的一种文化的传承。在原始的时代,那么中国就基本上有一些比较简陋的淘器了。那个时候就可以用这些淘气。装一些水用来喝。虽然做的比较简陋,但是已经有一定的雏形了。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奴隶社会,时候,淘器已经做的是非常好的了,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了。尤其是到封建社会以后,陶瓷的发展就是更加发达了。那时候中国已经拥有了几大出名的陶瓷窑炉,官窑,汝窑等等。并且这些窑治的陶瓷制品到现在是非常出名的,并且价值是非常高的。并且陶瓷的本身装饰也是非常多的,他通过上又彩绘等等,能够把各种美丽的景色,新人物的心情或者说是一些故事的发展情节。一些自然界的花鸟虫鱼都可以栩栩如生的表现在整个陶瓷器上面。让人看起来非常的赏心悦目。目前淘气有艺术陶瓷,还有工业陶瓷。并且技术都是非常完善的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