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下册

发布时间:2024-07-08 14:52:15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下册

数学小论文一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2数学是什么 什么是数学?有人说:“数学,不就是数的学问吗?” 这样的说法可不对。因为数学不光研究“数”,也研究“形”,大家都很熟悉的三角形、正方形,也都是数学研究的对象。 历史上,关于什么是数学的说法更是五花八门。有人说,数学就是关联;也有人说,数学就是逻辑,“逻辑是数学的青年时代,数学是逻辑的壮年时代。” 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学呢? 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通过深刻分析数学的起源和本质,精辟地作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论断。恩格斯指出:“数学是数量的科学”,“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根据恩格斯的观点,较确切的说法就是: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纯粹数学,一类叫应用 数学。

我有一个喜欢捡瓶子的奶奶。院子里经常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废瓶。我经常把瓶子到处乱扔。奶奶看见了,说:“这些瓶子的作用可大了 !我从小没上过学,就是靠这些瓶子学会算术的!”我一点都不相信。 奶奶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不信我们比比!”我说:“好的!”我还比不过你吗?我在班上数学还不赖的。我赶紧叫爸爸来做裁判。爸爸拿了十几个瓶子,放在地上说:“小塑料瓶是5分,易拉罐1毛,大塑料瓶2毛。”比赛开始了,我一个一个地加了起来。“1毛,2毛,2毛5,……,我算出来了,是3元5角。”我很得意地朝奶奶笑笑。谁知爸爸给了我张纸条,上面写着“5”。我这才明白奶奶早就算好了。我不服气地问奶奶:“你怎么这么快呀?”奶奶说:“你看,如果你先把它们分一下,小瓶一类,易拉罐一类,大瓶一类,不就快了吗?”“对呀,老师教我们数小棒时,把小棒10个一捆,不是和数瓶子一个道理吗?”“奶奶,我来帮你算算你一共收了多少钱的瓶子?”“好呀!我的孙女会帮我做事了。”我先将它们分类,然后十个一算,不到十分钟,我就算好了。我高兴极了。爸爸笑着对我说:“青青真棒!”我也笑着对奶奶、爸爸说:“我发现数学真得很有用,我要好好学数学!”

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课堂  摘要: 一年级学生刚踏入小学门槛,学习时间、方式和要求的骤变使他们处于不适应状态,从而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观,对学习缺乏主动和持久的耐性,表现在课堂上为被动,不专心等,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设计并实践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是重要和有趣的,知道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本文从培养一年级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习兴趣和教给学生发言的方法和要求三方面,结合自己的实践,阐述了如何激发一年级小朋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这个问题。   关键词:学习观 学习兴趣 发言 主动参与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发挥了催化作用。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不仅应该担负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任务,更应该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是一门反映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它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在小学阶段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启蒙阶段的小学数学,仍然是抽象的、概括的。一年级小朋友的抽象思维还很稚嫩,而且大部分小朋友学习数学还依赖教师、家长,不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普遍存在着学习目的性不强,学习兴趣比较淡薄,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对学好数学缺乏信心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程度。   二、主要概念和理论依据   (一)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认为:在活动中,人是主体,起着决定的作用。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学生的心理需求   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小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便会产生一种内驱力,就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并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研究的欲望。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你好: 孩子是要从小培养的,但您也不能要求的过高,孩子虽然小但是他和大人一样,我们去和他沟通,看看孩子的长处去发展,不足的地方就会有好转的。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论文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去看看!

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课堂  摘要: 一年级学生刚踏入小学门槛,学习时间、方式和要求的骤变使他们处于不适应状态,从而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观,对学习缺乏主动和持久的耐性,表现在课堂上为被动,不专心等,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设计并实践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是重要和有趣的,知道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本文从培养一年级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习兴趣和教给学生发言的方法和要求三方面,结合自己的实践,阐述了如何激发一年级小朋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这个问题。   关键词:学习观 学习兴趣 发言 主动参与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发挥了催化作用。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不仅应该担负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任务,更应该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是一门反映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它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在小学阶段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启蒙阶段的小学数学,仍然是抽象的、概括的。一年级小朋友的抽象思维还很稚嫩,而且大部分小朋友学习数学还依赖教师、家长,不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普遍存在着学习目的性不强,学习兴趣比较淡薄,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对学好数学缺乏信心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程度。   二、主要概念和理论依据   (一)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认为:在活动中,人是主体,起着决定的作用。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学生的心理需求   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小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便会产生一种内驱力,就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并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研究的欲望。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问题,去发现问题,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贴近实际,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教学“百分率”这一内容,我没有把书上的发芽率、成活率等例题搬到课堂上直接向学生讲解,而是课前先让学生进行一项社会调查,调查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百分数,是怎样用的?学生搜集到大量资料:及格率、优秀率、出勤率、工厂产品的合格率、种子的发芽率……并深入到社会中去询问这些百分率在实际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的。上课了,面对搜集到的众多资料,学生享受着自己调查的乐趣,此时,我及时导入新课,把主动探究的“球”抛给了学生,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信息和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当数学与儿童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我把本来很枯燥的百分率这一内容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主动探索,开发学生的创新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点燃这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十分重要。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度增强开放性,启动学生思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的和个性的东西。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尝试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愉快,多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使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创新天性得到开发和培育,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如教学计算23-7时,我不直接暗示算法,而是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看哪个小组方法多,让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主动去探索多种个性化的算法,结果,学生提出的计算方法让我惊叹不已,有的摆小棒,有的借助计算器,有的列竖式,有的用各种口算:10-7=3 13+3=16,13-7=6 10+6=16;还有的同学用做减想加的方法16+7=23,所以23-7=16,更有一种奇特的算法让我当时愣住了,他说先算7-3=4,然后20-4=16,虽然得数相等,但按常规思维难以理解,我当时没有发表意见,而是让他说算理,没想到他竟说得有理有据:23减7,个位3个1减7个1,差4个1不够减,就从20里减去4就是16,说得多好呀!这就是教师尊重学生,在给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的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学生主动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多方位的分析、多角度的联想、多层次的猜测、多方面的实验,用不同的解题策略改变问题情境,开拓解题思路。教师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走出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题材,编制成有意义的练习题,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问题。如学生学习了统计图后,突如其来的“非典”,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便布置了“非典中的数学问题”课题研究,要求学生每天关注我市的“非典”疫情,将收集来的数据绘制成太原市“非典”疫情统计图,把分析结果写成一份研究报告。复课后作业汇报时:一张张颜色鲜明、画图规范的不同形状的统计图让人惊喜,一份份融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题研究报告更出乎我的意料。有的提出了切断传染链的有效措施;有的指出了我市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有的列举了日常生活中人们随地吐痰、乱倒垃圾等十大恶习;有的就日本为什么没有发现“非典”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发出了“告别陋习、增强体质”的倡议;还有的看到医护人员为了病人忘了危险,穿着多层防护服忘我工作,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决定长大后当科学家、当医生。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在搜集、整理、统计、分析的活动中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应用和实际价值,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同时从中还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一些时事信息,增长见识,让学生从小关心国家大事,从小有获取新闻信息的意识,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对教材进行再创造,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和生动有趣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真正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课堂  摘要: 一年级学生刚踏入小学门槛,学习时间、方式和要求的骤变使他们处于不适应状态,从而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观,对学习缺乏主动和持久的耐性,表现在课堂上为被动,不专心等,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设计并实践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是重要和有趣的,知道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本文从培养一年级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习兴趣和教给学生发言的方法和要求三方面,结合自己的实践,阐述了如何激发一年级小朋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这个问题。   关键词:学习观 学习兴趣 发言 主动参与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发挥了催化作用。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不仅应该担负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任务,更应该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是一门反映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它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在小学阶段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启蒙阶段的小学数学,仍然是抽象的、概括的。一年级小朋友的抽象思维还很稚嫩,而且大部分小朋友学习数学还依赖教师、家长,不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普遍存在着学习目的性不强,学习兴趣比较淡薄,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对学好数学缺乏信心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程度。   二、主要概念和理论依据   (一)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认为:在活动中,人是主体,起着决定的作用。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学生的心理需求   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小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便会产生一种内驱力,就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并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研究的欲望。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我有一个喜欢捡瓶子的奶奶。院子里经常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废瓶。我经常把瓶子到处乱扔。奶奶看见了,说:“这些瓶子的作用可大了 !我从小没上过学,就是靠这些瓶子学会算术的!”我一点都不相信。 奶奶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不信我们比比!”我说:“好的!”我还比不过你吗?我在班上数学还不赖的。我赶紧叫爸爸来做裁判。爸爸拿了十几个瓶子,放在地上说:“小塑料瓶是5分,易拉罐1毛,大塑料瓶2毛。”比赛开始了,我一个一个地加了起来。“1毛,2毛,2毛5,……,我算出来了,是3元5角。”我很得意地朝奶奶笑笑。谁知爸爸给了我张纸条,上面写着“5”。我这才明白奶奶早就算好了。我不服气地问奶奶:“你怎么这么快呀?”奶奶说:“你看,如果你先把它们分一下,小瓶一类,易拉罐一类,大瓶一类,不就快了吗?”“对呀,老师教我们数小棒时,把小棒10个一捆,不是和数瓶子一个道理吗?”“奶奶,我来帮你算算你一共收了多少钱的瓶子?”“好呀!我的孙女会帮我做事了。”我先将它们分类,然后十个一算,不到十分钟,我就算好了。我高兴极了。爸爸笑着对我说:“青青真棒!”我也笑着对奶奶、爸爸说:“我发现数学真得很有用,我要好好学数学!”

我家住在丹徒新区的永安新城小区,小区里可美啦!吃过晚饭,我和妈妈到小区里散步,发现院子里有很多好玩好看的东西。楼下,有3个健身器材,再往前走,就是一个儿童乐园,在那里面,有1个滑梯还有4个木马,我以前常常在这里玩。在靠近楼前的地方有2个大花池,里面开满了鲜花,真漂亮呀!花池的旁边是1个平台,上平台需要上2个台阶。这个平台就象一个小舞台一样。平台上有6个休息椅,每个休息椅有两个座位,我2个2个数2、4、6、8、10、12,一共12个座位,夏天的晚上我们常常来这里乘凉。平台的下面有3个路灯,路灯是白玉兰花形状的,路灯上有5个大“玉兰花”,我5个5个数5、10、15,一共有15朵“玉兰花”,晚上的时候找的院子里可亮啦!看来呀,真和老师说的一样,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数学!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下册

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课堂  摘要: 一年级学生刚踏入小学门槛,学习时间、方式和要求的骤变使他们处于不适应状态,从而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观,对学习缺乏主动和持久的耐性,表现在课堂上为被动,不专心等,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设计并实践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是重要和有趣的,知道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本文从培养一年级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习兴趣和教给学生发言的方法和要求三方面,结合自己的实践,阐述了如何激发一年级小朋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这个问题。   关键词:学习观 学习兴趣 发言 主动参与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发挥了催化作用。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不仅应该担负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任务,更应该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是一门反映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它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在小学阶段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启蒙阶段的小学数学,仍然是抽象的、概括的。一年级小朋友的抽象思维还很稚嫩,而且大部分小朋友学习数学还依赖教师、家长,不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普遍存在着学习目的性不强,学习兴趣比较淡薄,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对学好数学缺乏信心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程度。   二、主要概念和理论依据   (一)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认为:在活动中,人是主体,起着决定的作用。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学生的心理需求   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小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便会产生一种内驱力,就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并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研究的欲望。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我有一个喜欢捡瓶子的奶奶。院子里经常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废瓶。我经常把瓶子到处乱扔。奶奶看见了,说:“这些瓶子的作用可大了 !我从小没上过学,就是靠这些瓶子学会算术的!”我一点都不相信。 奶奶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不信我们比比!”我说:“好的!”我还比不过你吗?我在班上数学还不赖的。我赶紧叫爸爸来做裁判。爸爸拿了十几个瓶子,放在地上说:“小塑料瓶是5分,易拉罐1毛,大塑料瓶2毛。”比赛开始了,我一个一个地加了起来。“1毛,2毛,2毛5,……,我算出来了,是3元5角。”我很得意地朝奶奶笑笑。谁知爸爸给了我张纸条,上面写着“5”。我这才明白奶奶早就算好了。我不服气地问奶奶:“你怎么这么快呀?”奶奶说:“你看,如果你先把它们分一下,小瓶一类,易拉罐一类,大瓶一类,不就快了吗?”“对呀,老师教我们数小棒时,把小棒10个一捆,不是和数瓶子一个道理吗?”“奶奶,我来帮你算算你一共收了多少钱的瓶子?”“好呀!我的孙女会帮我做事了。”我先将它们分类,然后十个一算,不到十分钟,我就算好了。我高兴极了。爸爸笑着对我说:“青青真棒!”我也笑着对奶奶、爸爸说:“我发现数学真得很有用,我要好好学数学!”

我家住在丹徒新区的永安新城小区,小区里可美啦!吃过晚饭,我和妈妈到小区里散步,发现院子里有很多好玩好看的东西。楼下,有3个健身器材,再往前走,就是一个儿童乐园,在那里面,有1个滑梯还有4个木马,我以前常常在这里玩。在靠近楼前的地方有2个大花池,里面开满了鲜花,真漂亮呀!花池的旁边是1个平台,上平台需要上2个台阶。这个平台就象一个小舞台一样。平台上有6个休息椅,每个休息椅有两个座位,我2个2个数2、4、6、8、10、12,一共12个座位,夏天的晚上我们常常来这里乘凉。平台的下面有3个路灯,路灯是白玉兰花形状的,路灯上有5个大“玉兰花”,我5个5个数5、10、15,一共有15朵“玉兰花”,晚上的时候找的院子里可亮啦!看来呀,真和老师说的一样,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数学!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到专门的教育论坛找去吧,这里没人帮你写论文的

dmo j l wo

有一天我和爷爷一起去商场上买东西,走到超市里,发现你买一把面条送一把面条,原来的话就是五块钱一把面条,但是现在呢两包合起来是七块钱,剩下自由发挥

拜托。不打给我要求、和文章标题让我怎么写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