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渭南师范学院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名单

发布时间:2024-07-18 03:07:12

渭南师范学院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名单

1、薛 红: 2002年7月,西北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孙秀全教授。硕士学位论文:两种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的广义非线性等幂次与不等幂次高次压缩特性研究,西北大学,2002年3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薛红现为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教授,校学术带头人;西安理工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 2、韩小卫: 第Ⅰ种强度不等的非对称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的等幂次与不等幂次Y压缩和H压缩特性研究,西北大学,2002年3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韩小卫现为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教授,校学术带头人,渭南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 3、万慧军: 2003年7月,西北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胡晓云教授。硕士学位论文:新型三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的广义非线性等幂次与不等幂次高次压缩特性研究,西北大学,2003年3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万慧军现为江西省井冈山学院副教授,校学术带头人。 4、胡艳芳: 2003年7月,西北大学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三态及四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的广义非线性高次压缩特性研究,西北大学,2003年3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胡艳芳现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担任光学期刊联合编辑部编辑。 5、雷小丽: 2004年7月,西北大学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光场强度和振幅的空间分布对多模泛函叠加态高次压缩特性的影响,西北大学,2004年5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雷小丽现在西安邮电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讲师职称。 6、魏世秀: 2004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侯洵院士、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具有空间高斯分布的两态多模叠加态光场的压缩特性研究,西安交通大学,2004年5月。 魏世秀现在西安邮电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讲师职称。 7、王云江: 2006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容错量子计算的应用与压缩态量子光场的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1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王云江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8、权志华: 2006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利用Raman相互作用实现腔场和原子未知量子态的隐形传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1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权志华现在上海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9、邱建文: 2006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单、双模光场——运动原子系统的量子场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1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邱建文现在郑州某高校工作。 10、党纪源: 2007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原子——腔场相互作用系统中未知量子态远程传送的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1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党纪源现在航空部西安第618研究所工作。 11、于 磊: 2007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非经典光场与原子相互作用系统的量子场熵演化特性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1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于磊现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作。 12、宋海军: 2007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纳米含源量子电路中电荷和电流的量子涨落特性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1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宋海军现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职称为工程师。 13、林惠春: 2007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光场——原子相互作用系统中原子态的量子纠缠特性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1月;该论文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林惠春现在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工作。 14、韩占锁: 2008年7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原子——腔场系统中多个量子比特的量子隐形传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5月。 韩占锁现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西安205所)工作。 15、王丰收: 2008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原子——腔场相互作用系统的量子纠缠与纠缠交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1月。 王丰收现在深圳华为公司西安研究所工作。 16、种洪涛: 2009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非经典光场——两原子系统的熵演化及熵压缩特性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1月。 种洪涛现在西安某公司工作。 17、张信华: 2009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导师:杨志勇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原子——腔场系统中任意N-qubit未知原子态的远程传送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1月;该论文已经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特等奖。 张信华已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在《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

1、所授课程主要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哲学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2、发表文章:先后发表《浅谈当代美国的公民道德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非理性主义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首都师范大学学报》(7)、《新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浅析》,《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分析》、《社科纵横》,(5 )等十余篇文章。3、科研立项:独立主持学院重点科研立项1项、参与学院重点科研立项1项、参与陕西省教育厅科研立项1项,参与省社科办科研立项1项。4、精品课程:分别为我院精品课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的主讲教师之一。5、所获奖励:2009年被评为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09年在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三等奖、2009年度被评为院优秀教师。

梁燕玲,女,1971年生,陕西渭南人。教育学博士,教授。1992年毕业于渭南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1994年就读于厦门大学高教所,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3年至2007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4年3月至9月赴日本国立广岛大学大学教育研究开发中心任客座研究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员、陕西省高等教育管理学会会员、陕西省高教学会会员。梁燕玲教授长期从事教育学理论教学和研究,主讲了《教育概论》、《教育管理学》、《教育评价》等多门课程,善于利用开阔的学术视野,营造轻松的教学情境,并能通过学术对话,启迪学生思维,提升文化境界,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她曾参加过《新编普通教育学》等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先后完成多项省级、院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其中,《大学双语教学理论及教学模式研究》获得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经典著作导读》双语课程的设计实施填补了我院课程改革的一项空白。梁燕玲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组织及文化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了《生态体验与校园文化研究》、《中国现代大学组织文化研究》、《民办普通高校组织文化研究》等国家级、院级研究课题,提出了“制度、符号、人格化”之高等教育组织文化研究框架和“文化诉求与组织生命力”的高等教育组织文化研究议题,得到学界认可。先后主持、参加部级、省级、院级重点学术研究课题十余项,已完成结题五项;获得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近五年来,先后在《高等教育研究》、《现代大学教育》、《大学论集》等国内外公开学术刊物发表及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3篇,外文2篇。

汉江师范学院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名单

分别为王秀红老师和李涛博士,这两位老师指导的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学位论文。

汉江师范学院挺不错的;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非常雄厚;具体介绍如下:汉江师范学院,其前身可追溯至创立于1904年的郧阳府师范学堂,文脉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的郧山书院。学校1975年开始设立大专班,1977年为华中师范学院郧阳分院,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郧阳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3月22日,教育部致函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同意原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汉江师范学院。截至2020年5月,有十堰、丹江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1094亩。有11个学院,30个本科专业,15个专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4900多人。  面向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师资力量截至2016年12月,专任教师640人,兼职教师170人,其中高级职称220余人,研究生220余人,“双师型”教师286人;全国优秀教师和湖北名师各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4人。聘有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0余位知名学者、博导为客座教授,聘请有7名外籍专家常年在校任教。

河北北方学院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名单

主管校级领导:牛春雨牛春雨:男,汉族,河北怀安人,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张家口医学院,1999年获河北医科大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浙江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历任河北北方学院科研处副处长、高教研究所所长、科研处处长兼微循环研究所所长。现任河北北方学院副院长。 获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北省第八届青年科技奖、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张家口市拔尖人才等称号。担任中国微循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等学术兼职。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多项。研究生部主任:张丹参张丹参,女,汉族,九三学社成员,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研究生部主任兼药学系主任。中国药理学会理事,全国精神神经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药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编辑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评审专家;河北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药学会理事,张家口市药学会理事长;河北省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学位与培养办公室主任:黄尚峰招生与就业办公室主任:武欣

河北北方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知名的专家学者,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成果丰富、治学严谨、学术水平高的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组建以导师为主的跨学科指导小组,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对拓宽学生知识面、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指导小组成员即有本校相关学科的资深教授,也有解放军301医院、空军总医院等其他单位的专家学者,指导小组既能做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又能体现优势互补,能赋予研究生新的观点、新的思路。目前,除校本部与第一临床医学院外,我校共建有7个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医药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251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261医院。2010年,我校将继续加大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力度。

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承担《蔬菜保护地栽培学》、《蔬菜栽培学》、《特种蔬菜栽培》、《设施栽培学》、《园艺专业英语》和《设施园艺学》等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任务。主持的项目“坝上半干旱区无害型蔬菜结构和降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获2011年度河北省山区创业二等奖(第一);主持的项目“高寒区甜瓜引种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水平达国内领先(第一);主研的项目“高寒区彩椒与番茄棚室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09年度河北省山区创业三等奖(第二);主研的项目“冀西北坝上农田降水资源化与水土保育技术体系”获2011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四);主研的项目“冀西北农牧交错区水土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技术体系”,获2006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五)。2003-2012年期间主持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主持张家口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3项,主持校级课题2项,主持河北省和张家口市农开办科技推广项目6项。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课题1项,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市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工作中,积极参与社会化服务活动,曾到张家口坝上地区四县、宣化区、高新区、宣化县等地为农民讲授设施蔬菜栽培技术,并进行实地指导;积极参加校团委组织的“双志愿”服务活动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已指导35名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为学生提供各种试验条件,让他们参与到科研工作来,提高他们实践动手能力,已带领学生发表论文6篇。2011年指导4名本科学生参加“挑战杯” 2011“动感地带”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二等奖。2012年指导1名大学生参加“挑战杯”2012“动感地带”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被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学联联合授予三等奖。现为《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特邀编委,《湖北农业科学》杂志正式编委。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4部。2009年获“张家口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0年获“张家口市第二批优秀人才”荣誉称号。2010年被民进张家口市委员会评为“爱岗敬业先进个人”。2006年、2010年获“河北北方学院科研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9年获河北北方学院“2009届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论文”荣誉称号。2011年被张家口市农委、张家口市委统战部和张家口市科技局联合授予“市校农业科技项目对接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1年被河北北方学院授予“大学生课外活动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名单

刘厚俊, 2011, 南京大学先进工作者, 南京大学 刘厚俊, 2010, 南京大学教学奖, 南京大学 刘厚俊, 2009,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教育部 刘厚俊, 2008,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江苏省教育厅 刘厚俊, 2007, 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 宝钢教育基金会 刘厚俊, 2007, 南京大学名师, 南京大学 刘厚俊, 2006, 第七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二等奖, 教育部 刘厚俊王全胜万可涂志玲薛士权 , 2005,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专业实验室建设-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育部 刘厚俊王全胜万可涂志玲薛士权 , 2005,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专业实验室建设-教学成果一等奖, 江苏省教育厅 刘厚俊王全胜万可涂志玲薛士权 , 2005,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专业实验室建设-教学成果一等奖, 南京大学 刘厚俊, 2003, 江苏省研究生优秀课程, 江苏省教委 刘厚俊, 1997, “南京大学教学标兵”称号, 南京大学 刘厚俊, 2006,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老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刘厚俊, 2005, 江苏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江苏省政府 刘厚俊, 2003, 江苏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江苏省政府 刘厚俊, 2002, 江苏省优秀学会工作者, 江苏省社科联刘厚俊, 1999, “红杉树”园丁奖银奖, 江苏省政府 刘厚俊, 1997, 江苏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江苏省政府 刘厚俊, 1993, 政府特殊津贴, 国务院 刘厚俊, 1991, 江苏省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江苏省政府

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49年7月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祖籍江苏洪泽。197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1980-1982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经济系专攻经济学。曾任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经济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现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外国经济学会会长等职。还曾担任英国《亚洲商业和管理》(Asian Business & Management)杂志的编辑。在校内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国际经济学、中西方贸易研究、西方经济学等10余门课程。个人代表著作有《国际贸易新发展》、《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中西方贸易》等,另外还作为主编或主要作者与人合作出版《世贸组织与中国》、《世纪经纬》等10余本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要获奖有: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老师、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南京大学教学标兵、南京大学优秀党员(获南京大学“七、一”奖章)、南京大学先进工作者、江苏省“红杉树银奖”等。主编的《世贸组织与中国》一书被《中国图书报》评为2000年全国经济类10大优秀畅销书的第六位。

黄厦千任职时间(1944-1948)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大学西迁至重庆沙坪坝。1939年黄厦千自美返国,受娉来中大执教,先后讲授气象观测、天气预报、高空探测、航空气象等课程。涂长望任职时间(1949-1950)气象学家。早年留学英国。回国后创建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并在重庆参与发起成立“九三学社”。建国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军委气象局局长、中央气象局局长。朱炳海任职时间(1950-1958)教授,出生于1908年2月,1927-1931就读于于中央大学地学系,毕业后在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5年,1936年受娉中央大学地理系,解放后,南京大学建立,担任气象系主任。主要著作:《天气谚语》、《气象学词典》等。徐尔灏任职时间(1958-1970)1948年自英返国,受聘来中大气象学系任副教授,先后开设动力气象学、气象统计等课。黄士松任职时间(1977-1983)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早期师从涂长望,曾任中国气象学会名誉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纬大气环流及东亚季风环流、灾害性天气气候成因。陆渝蓉任职时间(1983-1984)南京大学教授,曾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南大校友总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减灾和防灾、大气能量平衡和水循环。主要著作有:《地球水环境学》、《气候学》。伍荣生任职时间(1984-1993)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教育部大气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国际动力气象委员会中尺度工作组主席。1956年南京大学气象系毕业。倪允琪任职时间(1993-1997)曾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973“暴雨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气候动力学和天气动力学的研究工作,在国内是该学科的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蒋维楣任职时间(1997-1998,副主任,主持工作),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空气污染模拟与大气环境研究。主要代表著作有:《空气污染预测与防治基础》、《空气污染气象学教程》、《边界层气象学基础》。谈哲敏任职时间(1998-2006)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尺度动力学和数值模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杨修群任职时间(2006—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灾害性天气气候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等。 王家梅 1955-1958白 玲 1958-1961张淑珍1961-1964姚鹤年 1964-1973谢家极 1973-1983李可位 1983-1991严伯平 1991-1993王晓如 1993-2011潘益农 2011-

安徽科技学院优秀毕业论文及指导教师名单

安徽科技学院不错,师资力量雄厚,下面是安徽科技学院各方面的情况:1、师资力量学校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40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889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1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5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2、学校环境学校有凤阳校区和蚌埠龙湖校区,学校占地面积近200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亿元,现有5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26个专业群实验中心(室)和7个学科平台。3、学校所获荣誉安徽科技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安徽科技学院对外交流情况学校大力实施“国(境)外合作办学工程”,精心组织优秀大学生留学游学计划。先后与美国、韩国、英国、俄罗斯和台湾地区等26所高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拥有3个国家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省级中外合作办学校际交流项目。先后有255人赴美、韩攻读本科双学位,94名毕业生出国攻读硕士学位。以上内容参考 安徽科技学院-学校简介

安徽科技学院始建于1950年,1965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现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省级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全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及中美、中韩“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单位。60年的栉风沐雨,一代代安科人潜心耕耘、励志践行,薪火相继、砥砺奋进,学校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已累计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等专门人才5万余名。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安徽省较早举办本科教育的高等学[更多安徽科技学院信息点击查看]  与安徽科技学院最好的专业相关的文章还有

安徽科技学院2021年录取分数线如下:1、2021年安徽科技学院在河北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01分、录取位次为86253位;2、安徽科技学院在山西省低录取分数线为442分,录取位次为72727位。安徽科技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50年,1965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历经安徽农学院凤阳分院、皖北农学院、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等变迁,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徽科技学院。70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一代代安科人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学校事业长足发展。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17226人,已累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10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招生,是指高校通过国家教育考试或者国家认可的入学方式选拔录取本科、专科学生的活动。高校、高级中等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高中)、招生考试机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招生工作人员、考生等,在高校招生工作过程中,违反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高等教育招生管理规定的行为认定及处理,适用本办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