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有关中国航天的议论文题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07 11:08:32

有关中国航天的议论文题目有哪些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航天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全新的突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翻开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新篇。此次神舟九号一飞冲天,肩负着中国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着自己的太空梦。神舟九号是我国首个宇宙实验项目的组成部分。实现航天手动对接,航天员进入天空一号工作,也是在宇宙世界探索体验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次的三位航天员分别是,46岁的景海鹏,43岁的刘旺,还有一位女航天员:34岁的刘洋。这是我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女航天员。也是我国航天史上又一重大的突破。从2003年神舟五号的发射,到神六、神七,又到嫦娥一号、天宫一号,再到今天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可以说几年来的变化与技术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中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我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也许在2020年前后,中国将在宇宙建造国际空间站。我们中国人可以在太空任何一个星球行走,也许在太空漫步,如履平地,轻而易举。在中国航天事业一个又一个的突破中,祝福我们祖国的明天越来越强大。

航天梦,中国梦,怎么样

神舟一号 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二号 北京时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神舟二号”飞船1月10日1时零分发射升空后,所进入的是距地球表面高度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340公里的椭圆轨道。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发射的“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 神舟四号飞船总长约4米,最大直径8米,总质量7794公斤。在推进舱和轨道舱的II、IV象限各安装一个太阳电池翼,推进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48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17米。轨道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24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4米。神舟四号飞船配置有13个分系统及供配电与电缆网。结构与机构分系统保证飞船的构型,并为航天员提供生活的结构空间。 神舟五号 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1~4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神舟七号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天宫一号”在太空中孤独地等待新“主人”的到来,但它却早早就为“主人”们准备好了一切家当。航天员太空训练的器材、各类服装鞋袜、睡袋、诊疗箱以及大量航天医学实验设备等都已布置妥当,内部环境也很舒适。此次航天员的太空停留时间比以往要长,他们要在“天宫一号”生活13天,以往在“神舟”飞船里最多是生活5天。而“天宫一号”的生命保障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能提供60天的生活工作环境,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生活60天,3个人可以生活20天。与以往不同的是,“神舟九号”任务中,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节奏比较接近地球。以前飞行天数短,任务安排得相对紧密,航天员的作息节奏和地面上不一样。但随着飞行时间延长,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节奏会越来越趋向于地面。否则航天员生活节奏、工作节律被打乱,会感觉到不舒服,地面的支持团队也不能长期维持这种节奏。在10天左右的组合体生活期间,航天员工作、生活和地面基本同步,吃饭也是早中晚一日三餐,8点钟之前吃饭、打扫卫生,然后天地通话、医学检查,把一天的工作计划和地面协调好之后就开始干活。航天员按北京时间休息,晚上要锻炼身体,睡前把完成的计划和感受传回地面。为保证睡眠,有专门的设计确保航天员抗“昼夜交替”干扰,可以把窗帘拉上,睡觉灯光也是可调的。“天宫一号”的有效活动空间是15立方米,包括两个睡眠区,一个仪表显示区,一个空间科学实验区,一个在轨锻炼区。为了保证航天员有充足的睡眠和旺盛的精力,睡眠区设计了两个“房间”,以保证航天员在太空里也能睡上单间。三名航天员在太空的时候,不能一起睡觉,总要留下一个人值班,因此两个“单间”足够保证同时有两个人休息。他们还有3个睡袋,每人都有自己的“被子”。此外,“天宫一号”里还有一个专门的“密室”,在这个密室里航天员和家人说悄悄话,旁人无法“偷听”。不过,航天员的餐厅并不是在“天宫一号”里,而是在“神舟九号”的轨道舱内。“神舟九号”在天上停留的时间较长,所以航天食品更加丰富。在“神舟七号”时,航天员已经可以吃到醋、辣椒之类的调味品了,而“神舟九号”“厨房”里可储藏至少80种食品,航天员每天能吃到不同种类的饭菜。在“神舟九号”飞船里,还有一位神秘“乘客”,那就是海尔集团研发的航天冰箱,它不是用来存储食物的,而是要完成保存医学试剂的使命,为飞船返回后航天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样本支持。

读幼儿园时,我常喜欢跟着父母一起看《西游记》,每当看到孙悟空凭借腾云驾雾的本领,在人间与仙境之间来去自如,我会羡慕不已。常常幻想自己能长出一对翅膀,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因此我夜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晚上,我常梦见自己脚一蹬,就飞到仙境吃仙桃,飞到月宫去玩耍。这对于年幼时的我来说,又香又甜的梦。我常手舞足蹈地把这个美梦告诉爸爸妈妈,他们总是说:“傻孩子,你想多了,你没有翅膀,怎么能飞上天呢?那时,我多么渴望长出一对大翅膀呀!”上小学了,老师跟我们讲关于人类上天的故事,又勾起了我的飞天梦。老师的讲解使我明白了:人类在我父母还没出生前就突现了上天的梦想,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东方1号飞船,花了1小时48分的时间绕地球飞行1圈后安全返回,完成了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任务,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苏联和美国的宇航员不仅完成太空行走的任务,而且登上月球,并成功建立了国际空间站。这些钩起了我育时的飞天梦。我的飞天梦变成了航天梦,我多么想到月球上去漫步,看看月球上是否有月宫,宫中是否有美丽的嫦娥仙子和活泼机灵的小玉兔。谈及航天,我想说:我们的国家在航天技术方面也是不甘落后的。航天技术虽然起步晚,但进步很快,“神州七号”就是中国的国力一个很好的体现。2008年,“神州七号”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叔叔绕地球46圈后,于9月28日安全返回,实现了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以本国研制的太空飞行器把本国宇航员成功送入太空的国家,我看到那激动人心的出舱镜头,心里是多么自豪!这一刻,我多想成为一名宇航员,坐着自制的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想着想着,我迷迷糊糊地入睡了,在梦里,我乘着“勇敢飞天号”在地球穿梭,美丽的地球表面上那蓝色的海洋,绿色的大地,也看到了寸草不生的沙漠。当我正陶醉在美丽的景色之中,我就接到了指挥部的出舱命令,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出的舱外,去完成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登月。任务有两项,一是带着两类种子到月球上培育,一类是植物种子,另一类是粮食种子。如果培育成功,它们将使地球上茫茫的沙漠变成绿洲,荒凉的戈壁变成良田,处于饥饿的人们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第二项任务是:在月球上发射一颗能预报地球上自然灾害的卫星,使可怕的海啸不再吞食人类的生命,使四川省汶川县的地震惨景不再重演。我欣然地接受任务并在月球上工作了半年多,成功地完成了指挥部交代的任务后,总部命令我返回地球,着陆时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小朋友送我鲜花,老师和同学向我招手,爸爸、妈妈也高兴地站在我身旁,我沉浸在无比自豪和幸福中。突然,妈妈把我叫醒了,人虽然醒了,但脑子里全是那充满神奇的航天梦,我把梦告诉了妈妈,还跟妈妈说:“如果这梦竟能成为现实,那该多好呀!”,妈妈说:“孩子,只要你有决心,从现在开始准备,妈妈相信总有一天,你的梦会成真。”妈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中国的航天技术在不断发展,不是为了和他人竞争,而是在一步步地进行自己的宇宙探索,更好地为人类作贡献,接下来还要实现登月和建立空间站等目标呢!”,我好奇地问妈妈:“建立空间站有什么作用呢?”“这是一个提供给科学家、宇航员做科学试验的场所,现在人类已登上月球,正瞄准火星呢!”妈妈说。听着妈妈说的话,我若有所思:从现在起,我要坚持锻炼身体,努力学习,为长大后成为一名中国航天员作准备。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自己会与同行一起在空间站里共同合作,探索宇宙奥秘,飞到更遥远的星球,实现我的航天梦。

有关中国航天的议论文标题有哪些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航天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全新的突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翻开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新篇。此次神舟九号一飞冲天,肩负着中国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着自己的太空梦。神舟九号是我国首个宇宙实验项目的组成部分。实现航天手动对接,航天员进入天空一号工作,也是在宇宙世界探索体验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次的三位航天员分别是,46岁的景海鹏,43岁的刘旺,还有一位女航天员:34岁的刘洋。这是我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女航天员。也是我国航天史上又一重大的突破。从2003年神舟五号的发射,到神六、神七,又到嫦娥一号、天宫一号,再到今天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可以说几年来的变化与技术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中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我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也许在2020年前后,中国将在宇宙建造国际空间站。我们中国人可以在太空任何一个星球行走,也许在太空漫步,如履平地,轻而易举。在中国航天事业一个又一个的突破中,祝福我们祖国的明天越来越强大。

关于航天梦的题目有如下:1、《弘扬航天精神, 拥抱星辰大海》2、《弘扬航天精神,拥抱碧空大海》3、《弘扬航天精神,拥抱北斗卫星》4、《世界航天日,重温这些航天高光时刻》5、《探索浩瀚宇宙梦想的远航、创新的跋涉》6、《航天精神一以贯之、历久弥新》7、《千年天问,一朝梦圆 》8、《我的航天梦 》

中国航天,我骄傲,我自豪! 邓小平曾经说过:“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做有影响力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标志。”邓小平的一番言论,说明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不过,只有付出过之后,才能得到回报。钱学森等人怀着对祖国未来强大的希望的希望,呕心沥血的工作着,在完全自主独立的情况下,完成了外国人看起来中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我国航天史上立下了第一个里程碑—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自钱学森等人之后,我国的人民靠着一股永不服输的执着劲,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之后不断地改进着卫星与火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巨大成就!我骄傲,我自豪! 载人卫星计划实施的7年时间里每天数着日历倒计时过日子的航天人中,许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对很多人来讲,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奢望。正在驾驶隆隆天车挺进太空的中国航天人,必须为一个民族的理想去争分夺秒!看着这些劳累的工作者,我的心中悠然产生了一种敬意,为了他们,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我骄傲,我自豪! 在2008年9月5日21点10分4秒988毫秒,浩荡的戈壁滩上还是处在寒冷的深夜的时候。沙漠深处传来“轰”的一声巨响,一颗橘黄色的火球托着在寒风中闪闪发光的银龙从茫茫的戈壁滩上腾空而起,直指苍穹。那巨大的火球照亮了整个戈壁滩。烈焰渐渐变紫,银龙在这火光的反衬下变成了一条金龙,上面的四个大字跃然在人们的眼前——神州七号。那满载着希望的金龙,载着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飞上了茫茫的太空。这时,飞船的发射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传来了一阵阵的欢呼,因为飞船已经在发射后583秒后成功箭船分离,在预定的高度内以预定的速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宇航员翟志刚完成了舱外活动这一新的科学难题,翻开了我国航天史的 新的一页。 在我国伟大的航天事业的背后,是什么呢?那是我们十几亿人民团结在一起的心;是我们老祖先留下来的希望;是我国国富民强的标志。作为一名中国人,我骄傲,我自豪!

中国航天的议论文题目有哪些

读幼儿园时,我常喜欢跟着父母一起看《西游记》,每当看到孙悟空凭借腾云驾雾的本领,在人间与仙境之间来去自如,我会羡慕不已。常常幻想自己能长出一对翅膀,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因此我夜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晚上,我常梦见自己脚一蹬,就飞到仙境吃仙桃,飞到月宫去玩耍。这对于年幼时的我来说,又香又甜的梦。我常手舞足蹈地把这个美梦告诉爸爸妈妈,他们总是说:“傻孩子,你想多了,你没有翅膀,怎么能飞上天呢?那时,我多么渴望长出一对大翅膀呀!”上小学了,老师跟我们讲关于人类上天的故事,又勾起了我的飞天梦。老师的讲解使我明白了:人类在我父母还没出生前就突现了上天的梦想,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东方1号飞船,花了1小时48分的时间绕地球飞行1圈后安全返回,完成了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任务,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苏联和美国的宇航员不仅完成太空行走的任务,而且登上月球,并成功建立了国际空间站。这些钩起了我育时的飞天梦。我的飞天梦变成了航天梦,我多么想到月球上去漫步,看看月球上是否有月宫,宫中是否有美丽的嫦娥仙子和活泼机灵的小玉兔。谈及航天,我想说:我们的国家在航天技术方面也是不甘落后的。航天技术虽然起步晚,但进步很快,“神州七号”就是中国的国力一个很好的体现。2008年,“神州七号”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叔叔绕地球46圈后,于9月28日安全返回,实现了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以本国研制的太空飞行器把本国宇航员成功送入太空的国家,我看到那激动人心的出舱镜头,心里是多么自豪!这一刻,我多想成为一名宇航员,坐着自制的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想着想着,我迷迷糊糊地入睡了,在梦里,我乘着“勇敢飞天号”在地球穿梭,美丽的地球表面上那蓝色的海洋,绿色的大地,也看到了寸草不生的沙漠。当我正陶醉在美丽的景色之中,我就接到了指挥部的出舱命令,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出的舱外,去完成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登月。任务有两项,一是带着两类种子到月球上培育,一类是植物种子,另一类是粮食种子。如果培育成功,它们将使地球上茫茫的沙漠变成绿洲,荒凉的戈壁变成良田,处于饥饿的人们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第二项任务是:在月球上发射一颗能预报地球上自然灾害的卫星,使可怕的海啸不再吞食人类的生命,使四川省汶川县的地震惨景不再重演。我欣然地接受任务并在月球上工作了半年多,成功地完成了指挥部交代的任务后,总部命令我返回地球,着陆时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小朋友送我鲜花,老师和同学向我招手,爸爸、妈妈也高兴地站在我身旁,我沉浸在无比自豪和幸福中。突然,妈妈把我叫醒了,人虽然醒了,但脑子里全是那充满神奇的航天梦,我把梦告诉了妈妈,还跟妈妈说:“如果这梦竟能成为现实,那该多好呀!”,妈妈说:“孩子,只要你有决心,从现在开始准备,妈妈相信总有一天,你的梦会成真。”妈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中国的航天技术在不断发展,不是为了和他人竞争,而是在一步步地进行自己的宇宙探索,更好地为人类作贡献,接下来还要实现登月和建立空间站等目标呢!”,我好奇地问妈妈:“建立空间站有什么作用呢?”“这是一个提供给科学家、宇航员做科学试验的场所,现在人类已登上月球,正瞄准火星呢!”妈妈说。听着妈妈说的话,我若有所思:从现在起,我要坚持锻炼身体,努力学习,为长大后成为一名中国航天员作准备。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自己会与同行一起在空间站里共同合作,探索宇宙奥秘,飞到更遥远的星球,实现我的航天梦。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远平坦的。每个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要在挫折和困难中奋起。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公馆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 团结就是力量,是治国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试想,一个集体,如果内部不团结,还出现分歧的话,那这个集体会强大吗?不止这样,一些有图搞破坏的人,在这个时候大力进攻,那损失更是不堪设想。 科学与人文并举。从小,这一句老话就不断地在我们的耳边回响: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但是,真正落实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认为,只要学会做人和文化知识就可以了,不用在学什么科学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一个强大的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身为祖国的“花朵”的我们,不但要做到科学与人文并举,还要做到规范与个性共存! 艰苦的条件锤炼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中国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之梦,不辞劳苦,日晒雨淋,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付出巨大的牺牲。严酷的挑战铸就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在学习上多下苦工,好好学习。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缩,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有的同学,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点的挫折,就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觉得世界上什么都不是好的。于是,就自寻短见,恨离人世。要知道,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这美丽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无可改变的事实。就像航天人员要在严峻的环境中训练一样,那严峻的环境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只有改变自己,去攻破这个难关。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挫折而放弃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环境中、在艰苦中、在困难中成长,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学习上也是如此。学习靠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刻苦。读书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钻研,这才是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的表现。 团结奋斗培育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奉贤的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广大航天工作者不论前方后方,不计名利得失,履行职责,坚守岗位,形成了强大合力。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大集体中,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保护集体,就应该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贤,团结一心,共创辉煌。“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进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可以排除万难,勇往向前,达到目标。大至世界全人类、国家,小至班集体、家庭,都要团结。有的同学不顾集体利益,一心只为自己。例如他在拌种来回走动,看见一张桌子跌在地上,他不但不把桌子弄好,而且还残忍地踢上一两脚,是桌子雪上加伤。又例如是拔河,内部不团结,那肯定是全军覆没。 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象征。身为21世纪的接班人的我们,必须要学好科学,热爱科学,使用科学。科学与人文都需要我们同时高高地举起。一个规范的学生,更是祖国的需求,是未来成就大事的人。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更始一句警惕学生的话句。 (如果你觉得字数太多,可以适当的删改)

中国航天,我骄傲,我自豪! 邓小平曾经说过:“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做有影响力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标志。”邓小平的一番言论,说明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不过,只有付出过之后,才能得到回报。钱学森等人怀着对祖国未来强大的希望的希望,呕心沥血的工作着,在完全自主独立的情况下,完成了外国人看起来中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我国航天史上立下了第一个里程碑—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自钱学森等人之后,我国的人民靠着一股永不服输的执着劲,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之后不断地改进着卫星与火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巨大成就!我骄傲,我自豪! 载人卫星计划实施的7年时间里每天数着日历倒计时过日子的航天人中,许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对很多人来讲,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奢望。正在驾驶隆隆天车挺进太空的中国航天人,必须为一个民族的理想去争分夺秒!看着这些劳累的工作者,我的心中悠然产生了一种敬意,为了他们,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我骄傲,我自豪! 在2008年9月5日21点10分4秒988毫秒,浩荡的戈壁滩上还是处在寒冷的深夜的时候。沙漠深处传来“轰”的一声巨响,一颗橘黄色的火球托着在寒风中闪闪发光的银龙从茫茫的戈壁滩上腾空而起,直指苍穹。那巨大的火球照亮了整个戈壁滩。烈焰渐渐变紫,银龙在这火光的反衬下变成了一条金龙,上面的四个大字跃然在人们的眼前——神州七号。那满载着希望的金龙,载着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飞上了茫茫的太空。这时,飞船的发射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传来了一阵阵的欢呼,因为飞船已经在发射后583秒后成功箭船分离,在预定的高度内以预定的速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宇航员翟志刚完成了舱外活动这一新的科学难题,翻开了我国航天史的 新的一页。 在我国伟大的航天事业的背后,是什么呢?那是我们十几亿人民团结在一起的心;是我们老祖先留下来的希望;是我国国富民强的标志。作为一名中国人,我骄傲,我自豪!

关于中国航天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航天科技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和综合性高科技群体,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国防力量的重要标志。  中国航天事业已整整走过了43年的历程。43年来,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技术落后到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从研制导弹开始  同世界其它航天大国一样,我国的航天事业也是从研制导弹开始的。  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周恩来总理组织制定了包括火箭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56年2月,刚从海外归来的钱学森博士提出发展导弹技术的建议。在他的主持下,由30多名专家和1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组成了一支科研队伍,在简陋而又艰苦的高峰。  1956年10月8日,在聂荣臻元帅的直接领导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建立。我国科技人员和工人开始利用苏联的援助,通过仿制学习自行设计的本领。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  1962年3月21日,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首次发射失败。然而,航天技术发展道路上这第一次重大挫折却并未使科技人员气馁。  1964年6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它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此后,我国刚刚起步的航天事业捷报频传:1966年,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1970年中程和中远程导弹相继完成飞行试验;1971年远程导弹飞行试验基本成功。这一切为我国地地战略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80年代以来,我国远程战略导弹全程试验和水下潜艇发射固体战略导弹相继成功,表明中国已经掌握了有效的核反击能力,提高了国防现代化水平。同时,各种战术导弹研制也获得重大进展。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5年,在我国地地导弹取得一定发展的基础上,开始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起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了卫星从太空传回地面的《东方红》清晰的乐曲声,表明卫星上天后实现了“抓得住、测得准、看得见、听得着”的要求。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航天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l975年11月26日至29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轨道上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表明我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这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掌握卫星回收技术。迄今我国共成功地发射17颗返回式卫星,其中有16颗均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  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两颗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先后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成功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  43年来,我国共成功发射40颗不同类型的国产人造卫星,包括科学试验、国土普查、通信广播、气象观测等多种应用卫星,获得的遥感资料对国土普查、土地测量、地震预报、矿产资源勘探、农林水利开发、铁路航道选址、海洋研究、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长征火箭”万里长征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迈出了长征系列火箭“长征”路上的第一步。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支载火箭发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  1975年,我国开始研制新型“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其中,研制火箭第三级的液氢液氧发动机成为“长征三号”的关键。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通信广播和电视传输效果良好。与此同时,我国开展了使用觉规燃料的“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的研制。  1990年4月7日,我国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美制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成功,使我国以无可争辩的实力跻身于国际商务发射市场。  1992年8月14日和1994年8月28日,“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先后把两颗美制“澳星”发射入轨。由于征服了火箭捆绑技术的难题,使得火箭的推力更大。  “长征三号乙”是中国目前长征系列火箭中最先进、推力最大的火箭。无论其高度,还是其运载能力,都跃入世界巨型火箭的行列。它在1996年2月15日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时,首飞出师不利,使中国对外发射陷入了困境。  1997年8月20日“长三乙”火箭成功地把亚洲目前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菲律宾的马部海卫星托举到预先设定的轨道上。这次发射,对于启动中国沉寂了一年半的对外发射服务市场具有起死回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个月后,10月17日,“长三乙”火箭将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发射升空。  1998年3月26日,“长二丙改”火箭将铱星通信风的51号和61号两颗卫星安然送入远地点高度为628升米的轨道,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第50次发射告捷。  1998年7月18日,“长三乙”火箭再展雄风,又将法国宇航公司为主承制的鑫诺一号通信卫星成功地送上预定轨道。  至此,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为国际用户成功地完成了20次发射和5次搭载任务,把24颗国外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占据了7%和9%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丙改、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捆、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和长征四号9种型号的运载火箭。  1970年7月1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后不久,科学家就上报了关于发展载人航天的报告。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  当时的人们,给中国规划中的宇宙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因素,1972年,“714工程”被迫暂停。  [ 转自铁血社区 ]  “863计划”  1986年3月3日,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四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呈报了一份《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中央很快就批准了这个建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  航天技术是“863计划”七大领域中的第二领域。“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长二捆”  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号E即“长二捆”火箭顺利升空。“长二捆”就是承担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前身。  “921工程”  [ 转自铁血社区 ]  1992年9月21日,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航天员选拔  1995年10月,我国决定从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中选拔首批预备航天员。  不久,12名预备航天员从数千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连同2名航天员教练员,组成中国首批航天员的队伍。  1997年底,经中央军委批准,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成立。1998年1月5日,14人到齐。这一天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生日。  神舟一号  [ 转自铁血社区 ]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将初样产品直接当成正样产品使用,在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三号  [ 转自铁血社区 ]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  神舟四号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  神舟五号  [ 转自铁血社区 ]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神舟六号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  [ 转自铁血社区 ]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航天梦,中国梦,怎么样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 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 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 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 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 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 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于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 间计划。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 、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1年 3月3日发射成功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 ,正常工作了多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 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 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 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 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至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 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 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已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 况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 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 ,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 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 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 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 10月15日到16日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高科技领域继 “两弹一星”之后又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 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有关中国航天的议论文题目

1、《弘扬航天精神 拥抱星辰大海》2、《弘扬航天精神,拥抱碧空大海》3、《弘扬航天精神,拥抱北斗卫星》4、《世界航天日,重温这些航天高光时刻》5、《探索浩瀚宇宙梦想的远航、创新的跋涉》6、《航天精神一以贯之、历久弥新》7、《千年天问,一朝梦圆 》8、《我的航天梦 》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我们党和人民创造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今天,载人航天精神又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增添了一笔新的宝贵财富。这笔精神财富荣耀神州,弥足珍贵,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载人航天精神的思想内涵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意志和杰出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 不辞辛劳、艰苦创业———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中国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戈壁、浩瀚海洋,洒下几代航天工作者辛勤的汗水,留下几代航天工作者奋斗的足迹。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梦想,栉风沐雨,不辞辛劳,克服了无数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以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创造了中华民族科技进步的奇迹。 一往无前、勇攀高峰———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科技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广大航天人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不因遇到挫折而气馁,不因取得成功而懈怠,表现了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义无反顾的战斗精神。科研人员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进攻,航天员一次次向生理和心理极限发起冲击,表现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自主创新、求真务实———特别能攻关的精神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进展,靠的正是自主创新的勇气、智慧和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艰苦创业、奋力攻关的基础上,始终坚持高起点发展,瞄准当今航天科技发展前沿,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自主创新,突破和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重大进展。中国的载人航天走的是一条与世界上任何航天大国都不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投入少、效益高的道路。速度与效益,需要极高标准的工作质量。“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分秒不差”……这些看似极端的口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航天人严谨求实的作风。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突破,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作为一项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包括了飞船、火箭、测控通信等七大系统,涉及力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自动控制、微电子等众多领域。投入研制、试验和协调配合的单位多达3000多个。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又一次空前迸发。无论科研人员还是保障人员,无论火箭、飞船的研制者,还是发射场、着陆场的建设者,情系载人航天事业的千军万马用齿轮咬合般的协作精神,汇聚成了助推神舟飞天的强大力量。 载人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 时代需要榜样,时代呼唤英雄。先进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引领时代的方向,他们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来人,他们的事迹是一个时代为祖国乃至全人类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展现出的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最强音。 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埋头苦干,艰苦创业。 今天,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人迷失了方向,在他们眼中,人生的目标就是金钱。而航天员们的成功,则从正面向社会昭示:人生价值的实现,靠的是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意志,离开正确的事业发展方向,单纯以金钱作为追求的目标,只会走入歧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艰苦奋斗,反腐倡廉,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需要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的载人航天精神。 大力弘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艰险,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当前的社会主义改革进入了一个攻坚阶段,我们将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挑战,此时更应该大力弘扬特别能战斗的载人航天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懈登攀。 大力弘扬特别能攻关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上,刻苦钻研,严细慎实,不懈探索,勇于创新。 对于即将执行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中国来说,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且为我们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重要经验,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方针,牢牢掌握尖端技术发展的主动权。 大力弘扬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团结一心,共创伟业。 团结就是力量,协作凝聚希望。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和军事水平的竞争,更是民族精神力量的竞争。我们应当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共同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勇于奉献、不怕牺牲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同样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保证。 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一代代航天人艰苦奋进的动人业绩和英雄精神,正成为我们民族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给我们民族带来的最大收获。

神舟一号 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二号 北京时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神舟二号”飞船1月10日1时零分发射升空后,所进入的是距地球表面高度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340公里的椭圆轨道。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发射的“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 神舟四号飞船总长约4米,最大直径8米,总质量7794公斤。在推进舱和轨道舱的II、IV象限各安装一个太阳电池翼,推进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48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17米。轨道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24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4米。神舟四号飞船配置有13个分系统及供配电与电缆网。结构与机构分系统保证飞船的构型,并为航天员提供生活的结构空间。 神舟五号 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1~4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神舟七号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天宫一号”在太空中孤独地等待新“主人”的到来,但它却早早就为“主人”们准备好了一切家当。航天员太空训练的器材、各类服装鞋袜、睡袋、诊疗箱以及大量航天医学实验设备等都已布置妥当,内部环境也很舒适。此次航天员的太空停留时间比以往要长,他们要在“天宫一号”生活13天,以往在“神舟”飞船里最多是生活5天。而“天宫一号”的生命保障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能提供60天的生活工作环境,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生活60天,3个人可以生活20天。与以往不同的是,“神舟九号”任务中,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节奏比较接近地球。以前飞行天数短,任务安排得相对紧密,航天员的作息节奏和地面上不一样。但随着飞行时间延长,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节奏会越来越趋向于地面。否则航天员生活节奏、工作节律被打乱,会感觉到不舒服,地面的支持团队也不能长期维持这种节奏。在10天左右的组合体生活期间,航天员工作、生活和地面基本同步,吃饭也是早中晚一日三餐,8点钟之前吃饭、打扫卫生,然后天地通话、医学检查,把一天的工作计划和地面协调好之后就开始干活。航天员按北京时间休息,晚上要锻炼身体,睡前把完成的计划和感受传回地面。为保证睡眠,有专门的设计确保航天员抗“昼夜交替”干扰,可以把窗帘拉上,睡觉灯光也是可调的。“天宫一号”的有效活动空间是15立方米,包括两个睡眠区,一个仪表显示区,一个空间科学实验区,一个在轨锻炼区。为了保证航天员有充足的睡眠和旺盛的精力,睡眠区设计了两个“房间”,以保证航天员在太空里也能睡上单间。三名航天员在太空的时候,不能一起睡觉,总要留下一个人值班,因此两个“单间”足够保证同时有两个人休息。他们还有3个睡袋,每人都有自己的“被子”。此外,“天宫一号”里还有一个专门的“密室”,在这个密室里航天员和家人说悄悄话,旁人无法“偷听”。不过,航天员的餐厅并不是在“天宫一号”里,而是在“神舟九号”的轨道舱内。“神舟九号”在天上停留的时间较长,所以航天食品更加丰富。在“神舟七号”时,航天员已经可以吃到醋、辣椒之类的调味品了,而“神舟九号”“厨房”里可储藏至少80种食品,航天员每天能吃到不同种类的饭菜。在“神舟九号”飞船里,还有一位神秘“乘客”,那就是海尔集团研发的航天冰箱,它不是用来存储食物的,而是要完成保存医学试剂的使命,为飞船返回后航天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样本支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