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关于端午节的论文3000字高中

发布时间:2024-08-28 03:59:10

关于端午节的论文3000字高中

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传说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等等

端午节过后的深思 端午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人周处[风土记]之中,在这一天中,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 但就是这么一个有着浓重传统气息的中国节日,也在文化侵略的大浪朝中成为了牺牲品自从上世纪末开始,日本、韩国等,就开始对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进行了文化的侵略,大肆的在中国新一代青少年的之中放映他们的动画与连续剧,通过电视来腐化新一代的国人的心身与精神,在这种情况小小的韩国已不满足这种侵略的效果与速度了,于是在巴黎时间2005年11月24日韩国与中国就谁是所有端午节的资格发生了争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端午节的原产地中国竟没有拿到是本国的非物质遗产的资格 在这次事情的背后反映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中国人不注重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重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反而感觉外国的东西好,这种崇洋媚外的风气在青少年中十分的重,平时一说话就是国外的什么动画上地什么人物的什么事迹,这让人心里十分不是滋味,难道中国的就不好么?我不反对国外的东西,国外的东西是十分的吸引人,有些十分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但是我们也不能照单全收,我们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糠的去看,有选择的去看我认为像什么日本的[蜡笔小新]与[死亡笔记]这些就不是我们该看的,再像国的什么爱情肥皂剧,这种我们青少年就应该少看,而像[冰河世纪]、[怪物史莱克]、[哈利波特]、[魔戒]等这些看看就无所谓了,因为这不是文化的入侵,而像我所认为的不能看的,我就认为他多多少少的有一些文化入侵的因素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节终于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妈妈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来,洗好粽子叶,准备开始包粽子我从来没包过粽子,于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不会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妈妈说:“行,包粽子挺好学的,但是刚开始包很困难,你得耐心点儿首先,将两片竹叶叠起来,折叠成漏斗形状注意,卷的时候要尽量地紧,否则煮的时候会漏米”我跟着妈妈做,把粽子叶叠成一个漏斗“然后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满如果喜欢吃红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两颗小红枣”“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点水,然后将余下的粽子叶盖在漏斗的大口上,现在粽子变成了一个三角锥形,再用剩下的粽子叶把粽子裹紧最后用绳子或马兰叶把粽子绑紧”这一步非常关键,说着简单,做起来难小小的粽子叶很“调皮”,就是不听我的话,“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紧时,里头总是有米漏出来,气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妈妈的指导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尽管形状看起来不是很美观,但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个了下一步,开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齐地摆在锅里,把锅帘压在粽子上面,再往锅帘上放一盆水最后把水顺着锅边倒进去,大火煮40分钟,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到了端午节这天早上,妈妈给我系上了五彩线,还嘱咐我不要随便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节后第一场雨时才能扔掉妈妈还告诉我了五彩线的来历,它象征着五色龙,可以降伏鬼怪,带走一切疾病我们还在门口插上艾草,挂上纸葫芦,家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早上忙完这些以后,今天的主角——粽子,终于登场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软又黏,好吃极了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我想起了快乐五月初五,又到端午时,今之端午,天不大热,柔绵阳光洒大地,风儿凉爽扣心门……端午是欢腾的节日,巍巍中华,举杯共饮,盛迎节日,家家户户飘粽香,大街小巷的老人小孩都欢天喜地,热闹非凡……还是孩儿之时,就热切期盼端午莅临,因为在这伟大的日子里,不仅有香飘飘的米粽,还可以穿新裙子,一展美丽风姿;还有好多好吃的水果,新鲜的李子、艳滴的桃子、红彤彤的杨梅、白嫩嫩的梨瓜、甘甜的大西瓜……哇,琳琅满目,让我们贪滴欲揽……今日,家中早早就要插上艾旗,还要备有雄黄酒洒,吃鸡鸭鱼肉,好不丰盛啊!更重要的还有呀,每年的今日,县里都会举办一次盛大龙舟赛,是呀,端午,端午,又怎会缺少龙舟赛呢?我们地属赣南老区,传统风俗,客家风情,让人目不暇接、举不胜举……其中端午赛龙舟就是赣南一大风景,毫不逊色于除夕燃竹、元宵花灯、中秋赏月!龙舟赛早早就有备而来,县里周边的几个村是主要的队伍,队员则是从各村精选出的强壮男儿,他们从四月初就开始训练了,且那时经济还不是很发达,他们会舞着龙头、敲着鼓、打着锣来到各家各户前募捐,我们一群小孩总爱凑热闹,跟着龙头一起欢呼,去各家串门……大家也非常热情,你五块,我六块的慷慨出资,人们也非常欢迎龙头来到家中摆舞,因为,龙头,会给家中带来喜庆,带来好运,带来吉祥……我们是花园村是条白龙,具有悠久的胜战历史了,因为都勤劳汉组成的强壮阵容,从80年代来,他的头上都占满了光环,多数的第一,都被他强力所夺,自然,我们作为村里的一员,更是兴致高涨,意趣勃勃,一个劲的为村里的白龙加油……在岸上,天真活泼的孩子,全然不顾烈日当头,更不会在意什么矜持,拿着粽子、嚼着冰棍为自己的队伍呐喊,甚是兴奋……还时不时,总爱挤在人群堆里,一边吃凉粉,一边与同伴大笑,风趣高谈呀!更精彩的还有,赛完之后,有漂亮的抢鸭战役,战士们,放下行装,一头扎进滚滚河水中,去抢那活蹦乱跑的水鸭子,人、鸭、水,嬉戏成群,战斗一起,多漂亮的景观呀!让我们迷恋不知归路……多隆重的端午呀,多快乐的节日啊,让我们的童年丰富多彩,可惜,近几年,县里都没举办了,许久,也没看见那精彩的龙舟赛了;而且,节日的氛围也大不如从前了,也许是生活好过些的缘故吧,超市的粽子各种各样,家家户户也很少包了;人们也不再向以前一样,一大早就抢购鸭子了;超市中更琳琅、更丰富的新水果也早已取代了那些李呀、桃呀……呵呵,回望端午,让我们快乐!可今之端午,怎就没那种热情了呢?吹着凉爽的夏风,感觉异常平静……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我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然后你自己加点感受,修改一下,结合实际自己的感受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端午节有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仡佬等民族地区。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瓜、黄鱼、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这天无论北方南方,都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关于端午节还有许多儿歌,这些儿歌活泼、生动,令人们十分喜爱。这些儿歌也给端午节增添了许多欢乐的情趣。端午节能看龙舟,能吃好吃的粽子,我真喜欢端午节啊!

关于端午节的论文3000字

4447545747947245705285274457765675624976157642974674279471274721672467217612671267127612674167216721672167216721672162761276127216721575467517849187988184741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

我印象中的端午节 我生在离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个小村里,我那里属于丘陵地带,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们那里的端午节一定要喝雄黄酒(在头一年将中药雄黄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节就可以用喝),小孩还要在额头擦一点雄黄酒.同时在当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鸭蛋,记得小时候每年我们都要吃2个,因为我家条件不好,平时是很少有机会吃到蛋的,那时的我挺喜欢过这节,因为不光可以吃鸭蛋,还要吃粽子,虽然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看到过我妈包粽子,但是我们姐弟俩却从来没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来的. 记得我家刚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于家里的储蓄全用完了,还欠了不少债,父母只好从节约上出发,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过节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结果邻居家的大妈专给我们姐弟俩送来几个,从那以后我对粽子和鸭蛋总是百吃不大厌,甚至到了现在,我都爱吃这两样食品,条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购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苏州一个朋友结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为她们那里有一种习惯,结婚时要吃粽子. 还有一次,那是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外地读书,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里买了几个粽子和鸭蛋,同时请我同学吃,她们还笑我说,那有这样过生日的人呀,太对不起自己了,同时也说我小气,不请她们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却不能吃到粽子,虽然有太多好吃的东西,以及礼物,但是,从内心来说我还是想吃个粽子.可是没有会请我吃,所以我昨晚专门去买了粽子,做为自己送给自己的生日早餐. 学生作文:儿时的端午节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端午节纪念屈原作文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后为蚊龙所困,世人 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桔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看来,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诸说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伟大,诗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节介绍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15回答者: 一只猪哼哼 - 经理 五级 5-27 18:14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我家的端午节》600字作文 端午节作文怎么写? 跪求一篇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作文 今年的端午节作文选 更多关于600字端午作文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端午节 作文 其他回答 共 4 条rter 回答者: SXY1999SH - 初入江湖 二级 5-27 18:01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我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

关于端午节的论文3000字内容

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传说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等等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我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然后你自己加点感受,修改一下,结合实际自己的感受

我印象中的端午节 我生在离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个小村里,我那里属于丘陵地带,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们那里的端午节一定要喝雄黄酒(在头一年将中药雄黄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节就可以用喝),小孩还要在额头擦一点雄黄酒.同时在当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鸭蛋,记得小时候每年我们都要吃2个,因为我家条件不好,平时是很少有机会吃到蛋的,那时的我挺喜欢过这节,因为不光可以吃鸭蛋,还要吃粽子,虽然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看到过我妈包粽子,但是我们姐弟俩却从来没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来的. 记得我家刚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于家里的储蓄全用完了,还欠了不少债,父母只好从节约上出发,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过节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结果邻居家的大妈专给我们姐弟俩送来几个,从那以后我对粽子和鸭蛋总是百吃不大厌,甚至到了现在,我都爱吃这两样食品,条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购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苏州一个朋友结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为她们那里有一种习惯,结婚时要吃粽子. 还有一次,那是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外地读书,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里买了几个粽子和鸭蛋,同时请我同学吃,她们还笑我说,那有这样过生日的人呀,太对不起自己了,同时也说我小气,不请她们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却不能吃到粽子,虽然有太多好吃的东西,以及礼物,但是,从内心来说我还是想吃个粽子.可是没有会请我吃,所以我昨晚专门去买了粽子,做为自己送给自己的生日早餐. 学生作文:儿时的端午节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端午节纪念屈原作文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后为蚊龙所困,世人 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桔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看来,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诸说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伟大,诗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节介绍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15回答者: 一只猪哼哼 - 经理 五级 5-27 18:14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我家的端午节》600字作文 端午节作文怎么写? 跪求一篇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作文 今年的端午节作文选 更多关于600字端午作文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端午节 作文 其他回答 共 4 条rter 回答者: SXY1999SH - 初入江湖 二级 5-27 18:01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我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 今年我正好在家,妈妈就叫我来一起包粽子,“包粽子”这对我可算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呀!抓二挠腮不知如何是好,怎么办,怎么办,这是一向自信的我犯了难。妈妈在一旁笑道:“哈,平时的自信到哪去了?”哎…… 之前妈用猪肉切成5公分条,用酱油、米酒、味精浸泡一夜;糯米用浸过肉的酱汁加盐拌匀,停置10分钟后再拌到均匀为止;粽叶2张背背相对,由叶蒂1/4处折成一直角匙状,取约2匙米铺在叶匙内,肉条直放其中,再铺2匙米盖满肉条,托叶匙的手要保持开头,配合另一手的动作;将粽叶剩余部分由米末处折盖上去在折处把两边的角折好。粽身由托叶的手全部握住,中一手将盖叶部分捏合折下;用草绳将折叶处绕紧扎好,再绕扎整个粽身;粽子全部包好后放在大锅中,放入冷水用大火煮滚后改用中小火续煮4小时,熄火焖1小时这样美味的粽子就做好了。 我还听爸爸说过粽子的来历: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三闾大夫,眼见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却无法挽救,他日夜忧愁,最终投汩罗江而亡。楚国民众知道后十分忧伤,驾船奋力营救,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把屈原的身体吃掉,他们就在江上划着龙舟、敲锣打鼓,希望能将鱼虾赶跑;还用粽叶包米饭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给鱼虾吃,希望屈原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年年岁岁,这个习俗便流传下来,这就是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的由来。 哎……原来包粽子还有这么多学问那,看来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的文章。今天是端午节,春光明媚,在别人高高兴兴庆祝端午;在别人怀着悲伤的心情纪念屈原的时候,我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庆祝,去纪念。全中国都为这一节日踏上了各自的路途,而我们也不会例外。 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了小河九龙的黄山。在九龙庙里,有种很阴森的感觉,里面空荡荡的,只有几位住在寺里的人,他们护着庙,守护着这个传说。在房屋的周围总会看到那些有爱心的人的名字,他们捐的钱或多或少,只要他们献出自己的爱心就行。贵在付出,不求数量。在屋里,我们看到的只有佛祖们,他们个个神采飞扬,见到他们,心里就会有种欲望,那就是买只香拜拜。其实每进一间屋子,自己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有时我会控制自己,保持这庙的宁静。我们在这拍了照留做纪念。 唉!说来惭愧,身为小河人,竟不知有这么美丽的景观,要不是这次活动,我恐怕一辈子也看不到这么壮观的风景。我们绕着黄山转起来了,原来黄山这么大,突然,我们的视线集中到了一起,哇,好美的风景线啊!在这个角度看山脚下,真是一览众山小。不转不知道,一转吓一跳,那山脚下的房屋整整齐齐排列着,庄稼也别具一格,还有那河水,碧清碧清,有几位大小孩在河里嬉戏,想象的出他们应该玩的不亦乐乎。这样一个别有风味的景色当然不能错过,留下作纪念这个是必须的。 每年清明,九龙是人山人海,有的拜佛,有的爬黄山,把整个九龙围得水泄不通,就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也不会少一个,因为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古老的传说:曾经唐太宗在此数龙,可他数来数去永远只数到九条龙,他偏偏把自己是条龙给忘了,因此这里被称为“九龙” 要说历史悠久,那还是青城那边的银杏树,听说那里本有两棵银杏树,有一棵非常大,需要五个大人手拉手才能围一圈,可惜在不久前被雷劈成两半了。另外一棵现在已有八十几年了,长的那么高大,它的存在伴随着洪福寺的存在,洪福寺在明朝就有了,现在的是重新改造了。虽然未能进去,但我能感受得到它里面的风气。 这次活动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他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气氛中得到放松,让自己变成一只小鸟,自由的飞翔。 感谢学校,感谢老师组织这次活动,在放松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了解了世界的美好,万物得由每个人去珍惜,去爱护。

端午节论文3000字

端午节作文600字(篇1)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妈妈。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我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虽然我妈妈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我每当吃粽子时,总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说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妈妈包粽子有什么“秘决”,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我爱吃粽子,爱过端午节,爱享受节日的气氛! 端午节作文600字(篇2)“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端午节作文600字(篇3)今天是端午节了,已经习惯了在早上看新闻的我,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视,今天新闻节目上的互动话题就是"端午节",主持人也是微笑着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在家乡里过端午节时候的事情说到端午节,其实自己并不怎么熟悉,而且我总觉得北方对这种节日好象并不象中秋节那样隆重,反而是南方比较重视一些,也会举办一些活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么说来,这个节日反而是多了一些怀旧的色彩,这么多的传统节日中,好象端午节是唯一的一个纪念古人的节日?看来,中国人确实是对古人很是尊重,或许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吧早上,下起了雨,好象今天全国很多地方都是有雨,雨水很舒服,尽管没有带任何的雨具,想想难得在这种天气里感受到这么清凉的空气,不禁抬头深呼吸了几下,真是舒服,雨天的空气就是最纯净的,手机上早上收到了朋友发来的祝愿,也为自己的心情上添加了一抹美丽,今天一出门就是这种温馨,想想一天都是美好的心情吧印象中,以前是写过很多关于雨天的文章,很喜欢雨天的感觉,雨水轻轻飘落下来,仅仅打湿了自己的头发,反而体会到了一种春风的感觉今天在一个朋友的博客中看到了一幅漫画,雨天中的风景,看到这个时候,第一的印象就是一个安静的心情,因为在雨天中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欣赏到风景的,雨天中的风景需要自己用心去感受,不仅要去接受这雨水中的朦胧还要接受这雨水中的泥泞,而这些一旦进退到自己的视线中成为了风景时,就会忘记所有的泥泞,就好象是端午节的粽子一样,想想,都已经好象闻到了扑面的香味了端午节的雨水中,祝愿每一个人都温暖 端午节作文600字(篇4)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我们中国民间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相传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着名爱国诗人屈原。我们老家过端午节的时候,家家都在门的两旁挂上艾草和菖蒲,用来避邪,小孩子胸前还要挂上染红的咸鸭蛋,戴上用彩色丝线缝制成各种形状的香囊,以求吉祥。过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南方各地共有习俗,只不过粽子的做法,各地都不相同,有的地方用芭蕉叶包粽子,有的地方用荷叶包粽子,江浙这边有些地方用芦苇叶包粽子,而大多数地方都是用一种专门可以用来包粽子的竹叶,这种竹叶除用来包粽子,以前还用来做斗笠和渔舟上的雨篷。粽子的形状也有差异,有些地方做成长方形,像个小枕头,大多数地方都是做成四棱形。我太婆说过,做成四棱形是喻指古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灵,护佑屈原大夫平安。包粽子除了用上等圆糯米,里面的馅也是不一样的,有枣泥的、豆沙的、咸蛋黄的、肉馅的……我们家包粽子是用肉馅加花生米做的,十分好吃。每逢端午节,家家还要把屋子打扫干净,洒上雄黄水,防止毒虫兹生。我听爷爷说,过端午节还要喝雄黄酒。因为爷爷曾经看到过一条资料,说喝雄黄酒对人体有害,所以,我们家不再喝雄黄酒了。过端午节那天,我国南方各地还要举行赛龙舟活动。我们老家江西抚州的风俗是每年农历五月初八,都要在抚河举行一次临近乡村的龙舟大赛,冠、亚军还要颁发奖状和证书,同时还有一些物质奖励呢。赛龙舟可有意思了,每条船上除了20人左右的桨手和一个舵手外,我们老家龙舟的船头上还要放一面大鼓,船尾放一面大锣,用锣鼓指挥桨手们行动一致,鼓声,锣声“嘭”落桨。因此,划龙舟比赛时,河面上锣鼓喧天,加上两岸观众的呐喊声,真可称得上热闹非凡。我们抚州市临川区的河西乡女子龙舟队,还在国际比赛中得过冠军呢!

星期天,我看到奶奶在团箕里拨弄壳是黑黑的豆子。我问奶奶这是什么豆,奶奶告诉我说是蚕豆。奶奶还说:端午节快到了,按风俗,大人、小孩要喝雄黄酒吃炒蚕豆,可以避邪的。  我瞪着两只眼睛茫然地看着奶奶,奶奶似乎明白了什么,慢悠悠地给我讲述有关端午节的一些知识: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是开端的意思。每个月有三个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所谓“端午”就是头一个五的意思。  端午节有一个特别的意义,它是民间一年一度的全民“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里要洒扫庭院、悬艾草、挂菖蒲、饮雄黄酒,用以驱虫菌,除害病。这其实也是民间一种自觉的防疫防病措施和良好习惯。这些活动反映了我们民族预防疾病,讲究卫生的优良传统。这些与日常卫生保健有关的习俗,也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不过,我从课外书上看到过,知道端午节的最大意义是屈原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传说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的楚国大臣,由于敌国实施反间计,朝中的奸臣又对他进行无耻的诽谤,使屈原遭到国君的冷落并被放逐。但是,屈原的爱国之情并没有因此而受影响,反而变得更加激烈,当他听到国家沦亡之时,愤怒而无奈的屈原投江自杀了。  千百年来,中华人民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纪念屈原。我认为,屈原的忧国忧民、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国家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他深深地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深深地感动着我。作为一个中学生的我,最起码,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振兴中华,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节早就过去了。。。。

关于端午节的论文3000字怎么写

端午节作文600字(篇1)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妈妈。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我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虽然我妈妈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我每当吃粽子时,总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说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妈妈包粽子有什么“秘决”,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我爱吃粽子,爱过端午节,爱享受节日的气氛! 端午节作文600字(篇2)“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端午节作文600字(篇3)今天是端午节了,已经习惯了在早上看新闻的我,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视,今天新闻节目上的互动话题就是"端午节",主持人也是微笑着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在家乡里过端午节时候的事情说到端午节,其实自己并不怎么熟悉,而且我总觉得北方对这种节日好象并不象中秋节那样隆重,反而是南方比较重视一些,也会举办一些活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么说来,这个节日反而是多了一些怀旧的色彩,这么多的传统节日中,好象端午节是唯一的一个纪念古人的节日?看来,中国人确实是对古人很是尊重,或许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吧早上,下起了雨,好象今天全国很多地方都是有雨,雨水很舒服,尽管没有带任何的雨具,想想难得在这种天气里感受到这么清凉的空气,不禁抬头深呼吸了几下,真是舒服,雨天的空气就是最纯净的,手机上早上收到了朋友发来的祝愿,也为自己的心情上添加了一抹美丽,今天一出门就是这种温馨,想想一天都是美好的心情吧印象中,以前是写过很多关于雨天的文章,很喜欢雨天的感觉,雨水轻轻飘落下来,仅仅打湿了自己的头发,反而体会到了一种春风的感觉今天在一个朋友的博客中看到了一幅漫画,雨天中的风景,看到这个时候,第一的印象就是一个安静的心情,因为在雨天中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欣赏到风景的,雨天中的风景需要自己用心去感受,不仅要去接受这雨水中的朦胧还要接受这雨水中的泥泞,而这些一旦进退到自己的视线中成为了风景时,就会忘记所有的泥泞,就好象是端午节的粽子一样,想想,都已经好象闻到了扑面的香味了端午节的雨水中,祝愿每一个人都温暖 端午节作文600字(篇4)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我们中国民间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相传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着名爱国诗人屈原。我们老家过端午节的时候,家家都在门的两旁挂上艾草和菖蒲,用来避邪,小孩子胸前还要挂上染红的咸鸭蛋,戴上用彩色丝线缝制成各种形状的香囊,以求吉祥。过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南方各地共有习俗,只不过粽子的做法,各地都不相同,有的地方用芭蕉叶包粽子,有的地方用荷叶包粽子,江浙这边有些地方用芦苇叶包粽子,而大多数地方都是用一种专门可以用来包粽子的竹叶,这种竹叶除用来包粽子,以前还用来做斗笠和渔舟上的雨篷。粽子的形状也有差异,有些地方做成长方形,像个小枕头,大多数地方都是做成四棱形。我太婆说过,做成四棱形是喻指古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灵,护佑屈原大夫平安。包粽子除了用上等圆糯米,里面的馅也是不一样的,有枣泥的、豆沙的、咸蛋黄的、肉馅的……我们家包粽子是用肉馅加花生米做的,十分好吃。每逢端午节,家家还要把屋子打扫干净,洒上雄黄水,防止毒虫兹生。我听爷爷说,过端午节还要喝雄黄酒。因为爷爷曾经看到过一条资料,说喝雄黄酒对人体有害,所以,我们家不再喝雄黄酒了。过端午节那天,我国南方各地还要举行赛龙舟活动。我们老家江西抚州的风俗是每年农历五月初八,都要在抚河举行一次临近乡村的龙舟大赛,冠、亚军还要颁发奖状和证书,同时还有一些物质奖励呢。赛龙舟可有意思了,每条船上除了20人左右的桨手和一个舵手外,我们老家龙舟的船头上还要放一面大鼓,船尾放一面大锣,用锣鼓指挥桨手们行动一致,鼓声,锣声“嘭”落桨。因此,划龙舟比赛时,河面上锣鼓喧天,加上两岸观众的呐喊声,真可称得上热闹非凡。我们抚州市临川区的河西乡女子龙舟队,还在国际比赛中得过冠军呢!

端午节的作文范文600字(通用42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作文 篇1      今天是端午节,太阳公公露出了久违的笑脸。一大早,我们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爸爸说:“儿子,你知道屈原是谁吗?”我说:“我只知道他是一位诗人。”爸爸说:“屈原是中国古代楚国的大夫,是个忠臣,可惜被奸臣陷害,流放到乡野。为了表明自己对楚国的忠心,屈原就跳到大江里以死抗争。老百姓们很爱戴、敬重屈原,怕江里的大鱼把屈原吃了,就包了许许多多的粽子,投到江里喂鱼,希望大鱼的嘴巴给黏住,这样,它们就吃不了屈原了。”我听得入了迷,感叹地说:“原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这么来的呀!”      这些天,天气特别闷热,我脖子上长了不少痱子,又痛又痒,难受死了,我正在挠呀挠,看到妈妈端来一大盆药水,放到洗澡间。热腾腾的药水散发着草药的香味,好闻极了!我高兴地蹦起来,说:“妈妈,这是我的洗澡水吗?我要洗药水澡。”妈妈笑眯眯地说:“没错,这个就是给你洗澡的药水哦,外婆说过,它不仅能怯痱、还能除百病、避邪呢!”我赶紧脱下衣服,跳进大水盆里。哇!真舒服呀,感觉药水正在对痱子们进行攻击,痱子们很快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我好奇的问:“妈妈,这是什么药呀?好神奇。”妈妈说:“这是由艾草、石菖蒲、鱼腥草、柚子叶混合煮成的草药,是可以清凉解毒的。”我说:“怪不得这么舒服呢。”洗完了澡,还要穿上新衣服,再挂上一个草药香包,我顿时感觉清爽极了。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常常用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等形式来庆祝。有一句民谚:“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我一开门就看到了妈妈插在门上方的艾草,我悄悄地问爸爸:“这些东西真的能避邪吗?”爸爸“诡秘”地笑着说:“这些东西当然不能避邪,这只是人们对屈原的怀念和纪念而已,也表达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虽然端午节有一些迷信的说法,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这一天,感觉太有趣了。 端午节的作文 篇2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听老辈讲,端午节的来历是这样的。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爱国功臣,叫做屈原。屈原不仅是重臣,还是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诗人。当时,七国鼎立,数秦国最强,数秦国野心最大,要一统天下。当时楚国国君制国无道,防御不行,很容易被打败,自然成了首选。这一点,才思敏捷的屈原早察觉到了,便上书楚王,希望国君加强防御,不让秦国的阴谋得逞,楚国国君不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认为屈原瞧不起自己制国,把屈原调到汨罗去,屈原很伤心,很委屈,自己好言相劝国君加强防御,国君不但不听取意见,还当成恶意。终于,屈原忍不住了,在6月22日跳江自尽了。水火无情,屈原一下子被滔滔江水吞没了,百姓知道屈原是个好官,于是下江开船,纷纷抢救屈原,可这怎么捞的到?当时人们说水里有蛟龙,会吃了屈原的尸体,蛟龙吃饱了不吃尸体了。以后,百姓把屈原自尽的日子叫端午节,每年的这一天,人们要包粽子,划龙船,祭奠屈原。端午节是这样来的。      记得小时侯,端午节,我随父母去外婆家,当时外婆家这里端午节比较昌盛,几乎每年要划龙船。今年不例外。      当时,我家大舅舅身强力壮,参加了划龙船比赛。      天下着小雨,我吃着黄澄澄香喷喷的糯米粽子,坐在老爸肩上,放眼一看,才知道我们夹在人群里。这大大小小成千上万把五颜六色的雨伞,成了一道奇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时,我才知道,观众是有多少,――数不清;并把大江两岸围了个水泄不通。      江上,远远的只见八条三丈多长一米宽的龙舟,停在江中,每条龙船上各有十八人,一人在龙头擂鼓指挥,一人在船尾掌舵,中间十六人,分列龙舟两侧。每条龙舟是一个独立团队,每个团队着装整齐,队员个个生龙活虎。比赛开始了,八条龙舟,象离弦之箭,队员们跟着鼓点的节奏,挥舞着船浆,喊着整齐雄壮号子,“一二、一二、一二”龙舟越来越快,八条龙舟齐头并进,争先恐后,象八条鲛龙争夺东海明珠。一转眼,一条黄龙飞跃过终点,比赛结束。所有观众一齐鼓掌。比赛真精彩呀!      我爱划龙舟,我爱端午节! 端午节的作文 篇3      “儿子,儿子。吃粽子了。” “来了,来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猜对了,今天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有吃粽子、吃蚕豆、插艾叶、洒端阳水、洗端阳澡和喝雄黄酒的风俗,部分地区还有赛龙舟的活动。 端午节前一天的下午,各家各户要在门窗上插艾叶和菖蒲。知道为什么要插艾叶吗?因为到端午节的时候,正是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把艾叶插在门窗上,利用其挥发的芳香气味洁净空气,驱赶蚊蝇,驱瘟除邪,以达到防病目的。 端午节除了插艾叶,还要吃粽子。关于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这一天,我妈妈从超市里买来了各种各样美味的粽子。有鲜肉板栗味的、原味的、八宝的、蜜枣的当妈妈把粽子从电饭煲里拿出来,放在我的盘子里时。我闻到了一股清香。      我剥开粽子的叶,吃了一口。感觉糯米和各种各样的豆在我的口中跳舞,口感好极了。吃这粽子,就像来到了竹林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望着蔚蓝的天空、绿油油的草地。 吃饭时,大人还会用雄黄掺在小孩子的额头上写个“王”字,为的是驱魔辟邪,还可以防虫叮蛇咬。 洒端阳水也是端阳节的一种风俗,把艾叶、菖蒲、柏树枝等有芳香的植物放进水桶里。在外面露天放一夜。第二天,用艾叶和菖蒲蘸一点端阳水,在房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洒上。洒完之后,在水里放几个鸡蛋或者鸭蛋,然后把水烧开,等水凉后,用这些端阳水洗澡,洗澡时,把在端阳水里煮过的鸡蛋或鸭蛋在全身滚来滚去,奶奶说洗过端阳澡,夏天就不会长痱子了。因为端阳水有驱邪、杀菌的作用。 在有些地方,端午节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那就是赛龙舟。几个参赛选手拿着长长的浆,坐在雕琢精致的龙舟上。两只手有节奏地左划右划。而旁边的观众则为参赛选手呐喊助威。而参赛选手驾驭着自己的龙舟,征服风浪、迎难而上。 这就是我们家乡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作文 篇4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然而作为中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端午节毫无疑问就是其中最有“热”感的节日。作为进入盛夏前的一个节气,端午节显然就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日子,在城市,端午节的三天假日,可能会让很多人思考出去找个阴凉的地方散一下心,而在农村,端午节确就是一个忙碌的节日,因为在中国蕴含丰富的农耕文化之中,端午节代表着夏收秋种。在过去的北方,每年过端午正就是新麦下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期盼这个日子的到来,因为能够吃到新麦做的各种食品。而在过去的南方,端午节却就是另外一种粮食水稻收获的季节,新打下来的水稻碾成了大米,过节的前一天正好能够包成粽子,然后美美吃上一顿。      此刻,南北差异已经没有那么大,端午节吃粽子,这就是全中国人民的一大传统习俗。中国人端午节吃粽子的历史由来已久,传说就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开始流传的,那一天人们互相送粽子作为对屈原的纪念。      粽子还就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据说,早在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可就是在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晋朝人周处《岳阳风土记》之中就记载道:“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在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之后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向到这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中国的南北差异也还就是存在的。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然后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今年,你准备吃啥粽子呢? 端午节的作文 篇5      关于端午节有一个传说,公园前340年,爱国诗人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人们,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向汨罗江撒糯米祭奠屈原,后来人们怕祭奠的东西被蛟龙偷吃了,于是人们用艾叶将米包好,用五彩绳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就有了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南方有赛龙舟的习俗,北方则在早晨踏青,采集艾蒿,挂在门上或是用来洗脚,为了纪念他来祈求健康平安。      端午节的早晨,我和家人决定到西山去踏青,早晨的空气特别的清新,一走进西山发现人山人海,形成一个大型的集市,街道的两旁摆满了端午节的节日用品,琳琅满目,有五颜六色的葫芦,各式各样的香囊,五色彩绳都是象征着吉祥的愿望,我们按照端午节的习俗,在山道的两旁采集艾草,传说将艾草插在门上能辟邪。当我们继续往山上登高的时候看到了耸立参天的古老松树,看到树神,它的年龄已经有五百多岁了,我想大概在明代就有这棵树了,很难想象这棵百年老树怎样经历了风霜雪雨的洗礼,依然存活到现在,默默地祝福人们。我在山间小道上奔跑着,这时候发现了一种天然植物,我好奇地低头仔细观察着,它长着宽宽的绿叶,白白的根茎,细细闻闻还有股淡淡的葱香味,经过仔细辨认后觉得它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可以食用的野韭菜,我们就在山坡上寻找起来,不一会就采集了很多把它收拾干净后用野草捆好拿在手里,今天收获很大,我还准备回家就用这些野菜和鸡蛋炒熟食用,这样我的早餐就多了一道美味菜肴。      看到时间不早了,下山回家,又在道旁购买了几个五彩葫芦,系在艾草上,插在门上庆祝端午节日,今年的端午节让我了解到地道的民间风俗。 端午节的作文 篇6      多少次的期盼,多少次的守望,在这粽香飘香的季节,我们以随同那屈原的带领下,一起走进端午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端午清晨,人们纷纷踏出家门,到各自计划的目的地进发,这便是端午人们的一个习俗:踏青。路上人山人海,向远望去,一片沸腾的海洋。出行的人们,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折一些树枝,再买一个葫芦,挂在自己的家门上。这,变成了端午的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走进端午节,踏青游玩,折下树枝,憧憬希望。      “四更堤外笙歌散,博得人称假虎丘。”端午,赛龙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河溪两边人山人海,锁呐声,腰鼓声,鼓号声,大鼓声,汇成一片,响彻长空。随着一声枪响,两条龙舟犹如离弦的箭飞向目标。湖水飞溅着,人们的心情也随之飞溅,呐喊加油声络绎不绝,一浪赛过一浪。      走进端午节,龙舟越过,团结一心,齐心协力。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碧绿的粽叶将糯米包裹其中,略带着些微微的清香。我也动起手来,开始包粽子,将对屈原那深深的敬意凝住其中,仿佛屈原当时那英俊潇洒的面孔已浮现在我的眼前,随之咕咚一身,带着无限的悲愤,投入江中。百姓们纷纷包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会吃掉他的身体。从此,每逢端午佳节,各家都会包粽子,空气中粽香不曾散去。      走进端午节,粽香怡人,祭奠屈原,铭记先烈。      走进端午节,领略传统文化别样的内涵,感受传统节日迷人的魅力,萦绕心头的是缠缠的暖意,挥之不去的是绵绵的情意。 端午节的作文 篇7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这首儿歌,我就想起了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起来要回到战国时期的楚国。当时楚国有一位士大夫叫屈原,他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他主张授贤任能,章明法度,但遭到了小人的嫉妒诋毁,被楚王革职流放。后来,秦国挥兵南下,攻破了楚国的国都。屈原听到消息,悲愤欲绝,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于是他在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国人怀念屈原,担心鱼虾吃掉屈原遗体,就把米饭包起来,投到江里,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把五月初五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也成“诗人节”。人们在这一天不仅包粽子,还举行龙舟比赛。这一抚慰忠灵的习俗世代相传,直到今天。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无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每年的端午节,奶奶都会包各种各样的粽子。我最喜欢吃肉馅的粽子,每次我都能一口气吃三个。再过两个星期今年的端午节就要到了,奶奶说今年要包更多的粽子,送给我的小伙伴吃,好期待啊!端午节,你快快来吧! 端午节的作文 篇8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期待过端午节。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米,这种甜也不腻;米中融入枣或豆沙的香甜,也别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笑我只“大脸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      外婆会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动步子于床前,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囊。那时外婆还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会有五六个外婆做的香包。这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似乎没有重样儿的。外婆那时手还很巧,会做很多种图样。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绝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我那时的最好饰品。犹如天花乱坠。小姨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跑去妈妈面前玩。      现在物人非,我穿过金色的童年,慢慢长大,表弟已经七岁,外婆也去世很久。我们家端午节的习俗只剩下“吃粽子”。没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长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时心里却十分空洞,越临近端午,越如此。      怀念我亲爱的饰物――外婆充满爱意的香包。 端午节的作文 篇9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端五节、端阳节、午日节、女儿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各具风韵。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前后是春夏交替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于驱蚊蝇,净化空气。      端午节也是爱国节。      春秋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告诉皇帝要加以防范,以防被秦国所灭。昏庸的皇帝不同意。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中怀抱大石投江自尽。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并以呐喊旗鼓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尊敬和怀念。      而今天,在端午节的这个日子里,我看着妈妈在包粽子,心血来潮,也想尝试。我学着妈妈的样子,首先把叶片和糯米洗干净,加一点盐和生抽搅拌均匀,用两张大小不一的竹片叠在一起,折成一个漏斗型。可万万没想到,我的漏斗有两三个洞,米一直不停地往下掉。妈妈见状,在旁悉心教导我。我开始做得很顺利,可到后来我的糯米又放多了,叶片怎么也压不住。妈妈语重心长地教导我:‘’舀一勺米放在漏斗里,不要太多了。‘’我按照妈妈所说的做,果不其然,一个结实的粽子就做好了,最后用绳子捆紧。看着那有模有样的粽子,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心中的兴奋之情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端午节是传统节日,浸润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化遗产,体现着一种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端午节的每一种延续下来的纪念活动,无不是寄托古代人民的美好情感与心愿。      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要肩负起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做好准备!我们也要向屈原学习,做一个爱国的少先队员。 端午节的作文 篇10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与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中,与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中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中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中“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中,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中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星期天,我看到奶奶在团箕里拨弄壳是黑黑的豆子。我问奶奶这是什么豆,奶奶告诉我说是蚕豆。奶奶还说:端午节快到了,按风俗,大人、小孩要喝雄黄酒吃炒蚕豆,可以避邪的。  我瞪着两只眼睛茫然地看着奶奶,奶奶似乎明白了什么,慢悠悠地给我讲述有关端午节的一些知识: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是开端的意思。每个月有三个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所谓“端午”就是头一个五的意思。  端午节有一个特别的意义,它是民间一年一度的全民“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里要洒扫庭院、悬艾草、挂菖蒲、饮雄黄酒,用以驱虫菌,除害病。这其实也是民间一种自觉的防疫防病措施和良好习惯。这些活动反映了我们民族预防疾病,讲究卫生的优良传统。这些与日常卫生保健有关的习俗,也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不过,我从课外书上看到过,知道端午节的最大意义是屈原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传说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的楚国大臣,由于敌国实施反间计,朝中的奸臣又对他进行无耻的诽谤,使屈原遭到国君的冷落并被放逐。但是,屈原的爱国之情并没有因此而受影响,反而变得更加激烈,当他听到国家沦亡之时,愤怒而无奈的屈原投江自杀了。  千百年来,中华人民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纪念屈原。我认为,屈原的忧国忧民、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国家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他深深地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深深地感动着我。作为一个中学生的我,最起码,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振兴中华,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