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天气与气候小论文25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8-28 10:48:51

天气与气候小论文250字怎么写

天气跟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新年伊始,反常天气纷现世界各地,凸显出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南极上空臭氧空洞逐年扩大、北极熊无法冬眠、纽约冬季气温摄氏22度、海平面逐年上升等,类似报道在各大媒体上层出不穷。科学家甚至预测,受厄尔尼诺现象及温室效应的影响,2010年将可能超过1998年而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 那么,是什么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我们怎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事实 二氧化碳能让阳光顺利穿过大气层,并且防止地表的热量散失。在冰河世纪末期,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只有180ppm,因此那个时代天寒地冻;此后大地回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到280ppm;但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其浓度已经升至380ppm,而且越来越高。在有记录以来的20个最热的年份里,19个发生在1980年以后。 对地球变暖感应最敏感的是南北两极,那里的冰川和冰盖正在不停地融化。英国南极考察站不久前发表的近30年气象数据研究报告表明,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是地球平均变暖速度的3倍。2002年以来,南极冰川融化导致世界海洋水平面每年大约上升4毫米。北极的情况更糟,格陵兰岛冰川流失的速度在最近5年中加快了一倍。据估计,如果整个格陵兰冰盖融化,全球洋面将升高7米。如果整个南极冰盖都融化,那将更可怕,届时全球洋面将升高65米。 “地球变暖”这个概念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多少有些模糊。不过,对于居住在北极圈附近的因纽特人来说,气候变暖已经切实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 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月2日发布了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梗概。这份报告认为,在过去50年中,“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用词中,“很可能”表示可能性至少在90%以上,这是这个委员会成立以来,首次使用这样严重的措辞形容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关联。而2001年发布的上一次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使用的词语仅是“可能”,“可能”表示66%的可能性。 报告梗概说,从1750年开始,全球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化亚氮的含量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目前已经远远超出工业革命前的水平。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所致,而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增加主要缘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国际地球观测组织联合主席郑国光表示,公布的这份梗概综合了全世界科学家6年多来的科学研究成果,与2001年发表的第三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相比,增加了科学性,减少了不确定性。他以预测海平面升高幅度为例说,在起草第三份评估报告时,科学界的依据仅有几项实验,而此次的依据是11个国家采用14种气候评估模式进行的58项实验。此外,对全球气温升高幅度的预测浮动范围也明显缩小,这表明科学界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水平大大提高。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多重灾难 科学家近年来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还不能全面预测全球变暖给地球带来的多种变化,但人类对全球变暖的负面影响已经有了很深入的认识。 一是水供需矛盾加剧。全球变暖导致降水变化,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明显。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今年年初曾指出,如果地球平均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 二是天灾威胁加重。热带风暴和飓风的次数和强度都可能增加。 三是岛国命运堪忧。地球两极冰雪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众多岛屿将被淹没,一些岛国可能不复存在,岛上及沿海居民生活受到威胁。 四是夏天热浪频仍。有关报告显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北美地区受热浪侵袭的次数将增加3至8倍,世界其他地方与北美情况类似。 五是生物链被打乱。由于气候变化,不少动物开始向南部或北部迁移,生物物种活动范围的变化将导致迁入地和迁出地生物链出现混乱,从而对农林业和渔业产生不利影响。 六是传染疾病肆虐。由于全球变暖,许多通过昆虫、食物和水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范围将扩大,并对贫困地区的人口造成显著影响。 七是经济发展蒙上阴影。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球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比50年代多5倍,因此造成的年均经济损失从60年代的40亿美元飙升至90年代的290亿美元。 虽然全球气候变暖也可能对少数地区有益,但综合评价其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类未来生活的巨大威胁。 适应与减缓工作应同时进行 面对人们关于“减少二氧化碳可以减缓气候变暖的趋势,但在减缓的同时,能恢复回过去的样子;全球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是不是可逆的”问题,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副主任徐影表示,从目前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可逆的。为了以后不再增加这种影响,我们现在要采取一些措施。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存活的时间是200年,即使我们现在就减,或者一点不增加二氧化碳的话,它对我们的影响还会持续200年。 她同时表示,气候变暖造成的损失,目前已是现实,在减缓影响的同时,应该怎么去适应它,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新问题。面对目前极端事件频繁发生的现状,要建立一些预警系统,像现在的天气预报、沙尘暴的预警系统等。我们要提前知道怎么预防,才能将损失控制到最小

俗话说“风调雨顺”。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导致了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靠夏季风输送,因而季风的强弱进退,必然会对全年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

天气与气候小论文250字

新年伊始,反常天气纷现世界各地,凸显出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南极上空臭氧空洞逐年扩大、北极熊无法冬眠、纽约冬季气温摄氏22度、海平面逐年上升等,类似报道在各大媒体上层出不穷。科学家甚至预测,受厄尔尼诺现象及温室效应的影响,2010年将可能超过1998年而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 那么,是什么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我们怎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事实 二氧化碳能让阳光顺利穿过大气层,并且防止地表的热量散失。在冰河世纪末期,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只有180ppm,因此那个时代天寒地冻;此后大地回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到280ppm;但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其浓度已经升至380ppm,而且越来越高。在有记录以来的20个最热的年份里,19个发生在1980年以后。 对地球变暖感应最敏感的是南北两极,那里的冰川和冰盖正在不停地融化。英国南极考察站不久前发表的近30年气象数据研究报告表明,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是地球平均变暖速度的3倍。2002年以来,南极冰川融化导致世界海洋水平面每年大约上升4毫米。北极的情况更糟,格陵兰岛冰川流失的速度在最近5年中加快了一倍。据估计,如果整个格陵兰冰盖融化,全球洋面将升高7米。如果整个南极冰盖都融化,那将更可怕,届时全球洋面将升高65米。 “地球变暖”这个概念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多少有些模糊。不过,对于居住在北极圈附近的因纽特人来说,气候变暖已经切实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 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月2日发布了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梗概。这份报告认为,在过去50年中,“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用词中,“很可能”表示可能性至少在90%以上,这是这个委员会成立以来,首次使用这样严重的措辞形容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关联。而2001年发布的上一次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使用的词语仅是“可能”,“可能”表示66%的可能性。 报告梗概说,从1750年开始,全球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化亚氮的含量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目前已经远远超出工业革命前的水平。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所致,而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增加主要缘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国际地球观测组织联合主席郑国光表示,公布的这份梗概综合了全世界科学家6年多来的科学研究成果,与2001年发表的第三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相比,增加了科学性,减少了不确定性。他以预测海平面升高幅度为例说,在起草第三份评估报告时,科学界的依据仅有几项实验,而此次的依据是11个国家采用14种气候评估模式进行的58项实验。此外,对全球气温升高幅度的预测浮动范围也明显缩小,这表明科学界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水平大大提高。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多重灾难 科学家近年来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还不能全面预测全球变暖给地球带来的多种变化,但人类对全球变暖的负面影响已经有了很深入的认识。 一是水供需矛盾加剧。全球变暖导致降水变化,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明显。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今年年初曾指出,如果地球平均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 二是天灾威胁加重。热带风暴和飓风的次数和强度都可能增加。 三是岛国命运堪忧。地球两极冰雪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众多岛屿将被淹没,一些岛国可能不复存在,岛上及沿海居民生活受到威胁。 四是夏天热浪频仍。有关报告显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北美地区受热浪侵袭的次数将增加3至8倍,世界其他地方与北美情况类似。 五是生物链被打乱。由于气候变化,不少动物开始向南部或北部迁移,生物物种活动范围的变化将导致迁入地和迁出地生物链出现混乱,从而对农林业和渔业产生不利影响。 六是传染疾病肆虐。由于全球变暖,许多通过昆虫、食物和水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范围将扩大,并对贫困地区的人口造成显著影响。 七是经济发展蒙上阴影。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球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比50年代多5倍,因此造成的年均经济损失从60年代的40亿美元飙升至90年代的290亿美元。 虽然全球气候变暖也可能对少数地区有益,但综合评价其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类未来生活的巨大威胁。 适应与减缓工作应同时进行 面对人们关于“减少二氧化碳可以减缓气候变暖的趋势,但在减缓的同时,能恢复回过去的样子;全球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是不是可逆的”问题,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副主任徐影表示,从目前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可逆的。为了以后不再增加这种影响,我们现在要采取一些措施。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存活的时间是200年,即使我们现在就减,或者一点不增加二氧化碳的话,它对我们的影响还会持续200年。 她同时表示,气候变暖造成的损失,目前已是现实,在减缓影响的同时,应该怎么去适应它,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新问题。面对目前极端事件频繁发生的现状,要建立一些预警系统,像现在的天气预报、沙尘暴的预警系统等。我们要提前知道怎么预防,才能将损失控制到最小

研究我国天气和气候不能不考虑西风全球性的西风环流,对我国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领土大部份在中纬地区,在中纬西风活动的范围,虽南郜有郜份地区在低纬,但由于中纬西风的南移,加上青藏高原的作用,其影响范围向南扩大,在低纬的华南地区亦深受其影响。虽然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强大季风,在亚欧大陆东岸严重地破坯了行星风系,因而在我国东部地区西风环流面目全非,形成了典型的季风环流,但季风的影响,只限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此线以西、以北的地区夏季风都无法到达,春风不渡玉门关,西部的辽阔地区均为夏季风无法到达的非季风区,这一重要的事实,我国古代就早己知道。然而总使在东部季风区,季风虽然极其强大,在极大程度上主宰着东部的天气和气候,可西风的影响亦还是无处不见,而且有时还表现得非常明显和突出。我们可从多年来,中央气象台播出的气象卫星云图中看到,中亚、西亚乃至北非、地中海一带的云系,都总是向东移动,由西面进入我国。又从卫星云图中也不难看出,冷锋、温带气旋等常见的重要天气系统,它们也是由西面向东由欧洲、西伯利亚、中亚等地东移进入我国的。为什么呢?西风环流!这就是西风活动所致。西风在大西洋从亚欧大陆西岸登陆,浩浩东进,在东进过程中与北面来的东风交绥,形成锋面、气旋,或在前进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西风本身产生波动,形成高空长波槽或短波槽,这些高空槽进一步发展形成锋面和气旋。这些天气系统,在形成和演变过程中,都带着其活动产生的云系一起,随西风东进。于是就构成了这一幅复杂的天气云图。这些东进的天气系统或云系,在簋风的推动下,进入我国后都进入我国东部海洋,只因受西伯利亚冷高压的作用,往往向东南偏转,其入海的路径有所不同而已。如果我们注意系统地观察中央气象台播出的我国天气图,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从新疆西面山口进入我国的冷锋、气旋,其路径往往是由新疆进入到西北后在不同的季节或不同时间,其入海的位置可由华南、华东、华北或东北分别进入南海、东海、黄海,由东北进入朝鲜半岛入进入日本海。仔细分析其路径之所以如此变化,一方面故然是与西伯利亚冷高压及北太平洋夏威副高力量的消长有关,另一方面,西风的作用也不能勿视,在西有的推动下,都总是东移入海,东移这个大方向始终不变。西风的活动不但与锋面和气旋关系密切,而且也对台风的活动路径产生影响,据气象观测资料,在西风东进活动中,如果其形成的高纬长波槽与中纬长波槽相叠加,产生同槽“共振”,或长波槽替换,使长波槽后退,都会使台风西行或北转,使其活动路径向西、向北移动。此外,浩浩荡荡的西风,由于季节性的南移,受青藏高原的阻挡,分成南北两支,其南支由印度、孟加拉湾、缅甸等南亚、东南亚地区进入我国,其活动边界可向南推至20°N,活跃在20°——30°N之间,它的活动严重地影响着云贵、华南乃至江南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活动时间大约于每年10月中、下旬到次年6月。除盛夏外,无不见其踪迹,其中又尤以冬、春为最。它在东移活动过程中,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也往往产生波动,形成高空短波槽,这些低压槽产生于印度——缅甸一带,常由孟加拉湾进入我国,对我国云贵高原及桂、粤、湘、赣等江南地区带来降水或阴雨天气。如果它们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形成的冷锋重叠,就会使所经地区形成阴冷天气。冬、春两季,这种低压槽往往连连产生,连续东移,使所经地区长时间产生阴雨,如果与北方冷空气南下形成的静止锋叠加,南方地区就会出现长时间的阴冷天气,若是在水稻的春播和春插期间,这就会引起水稻烂秧,这就是农家所说的“烂秧天气”。这一南支西风的活动,既可以引导北方冷空气南下,又可引导南方的暖湿空气北上,从而引起更复杂的天气变化。如:冬、春季节,由于低压槽的活动,就可引导西南暖流的北上,其影响可及云贵、两广、长江中、下游乃至河南等地。此间暖流滑行于冷空气之上,就使这些地方产生阴雨天气。若西南暖流在昆明和贵阳之间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绥,就可以形成准静止锋(这就是著名的“昆明准静止锋”),冬季昆明温暖如春,贵阳则阴冷多雨,也就是因此所至。四川盆地的冬雨,亦以此无不密切相关。南支西风从高原南侧通过后,也可以与从高原北侧通过的西风(北支西风)于高原东面会合,形成锋面或低涡(西南低涡),这些锋面和低涡,往往向东南移动,影响我国华南地区。给这些地区带来天气变化。浩荡东进的西风,还可越过青藏高原,直至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它翻越高原时,也产生波动,形成低压槽——高原槽或青藏槽,我们在中央气象台播放的天气卫星云图上,看到青藏高原上空由西向东飘移的云系,往往就是这种高空槽活动形成的云系。这种高空槽可以在高原之西形成,也可形成于高原之上空。在它东移过程中不断发展,主要影响高原本身、四川盆地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它移经上述地区时,往往带来较大的降水,若有冷空气南下,其雨区还会向东南方向移动,给江南广大地区带来降水,也往往会在江南一带形成阴雨天气。高原槽的活动,也会引导暖空气北上,此时若有暖空气北上,还会给高原地区带来暴风雪天气。从上述可见,西风对我国大陆天气和气候的影响,真是无处不见,无时不在。影响我国天气最主要的天气系统——锋面与气旋的活动无不与其直接或间接相关。各地许多气候特点的形成——我国南方冬春季节的阴雨天气、云贵高原的“昆明准静止锋”、昆明的四季如春、贵州冬季的阴冷多雨天气、四川盆地冬季的夜雨……等与西风的活动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研究我国的气候,决不能忽视西风。我们研究我国的天气和气候,一定要在研究季风的同时,对西风的活动及其与季风之间的微妙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这样对我国各地的天气变化规律和气候情况才可能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准确的掌握,对这些气象、气候资源,才可能在经济设中对其更有效的开发利用。

天气与气候小论文怎么写

暴雨与湿证的生物气象学研究   摘要: 从生物气象学角度对暴雨及湿证之间的关系作了研究,认为暴雨致病总属湿邪,而又多挟风、寒、热等邪。暴雨致病从清湿、浊湿两条途径侵袭人体,清湿多挟气机不畅;浊湿多伴血行不畅。对于暴雨所致之湿证的防治方法也进行了探讨。   Abstract:Torrential rain and damp syndrome were reviewed from the biometeorological 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diseases resulted from torrential rain were caused by dampness,and always accompanied with wind,cold and Torrential rain resulted in disease by the way of clear dampness and turbid Clear dampness caused stagnation of Turbid dampness caused stagnation of Prophylactic therapeutic measures of damp syndrome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Torrential rain Dampness Damp syndrome   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工作与生活。暴雨又是一种致病因素,但其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尤其是与湿证的生物气象学研究报道不多。笔者对有关暴雨与湿证的生物气象学研究探讨如下:   1 生物气象学与气象病   自古以来,人们就注意到天气和气候能影响人的健康。但只是在近几十年来才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并逐渐形成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生物气象学[1]。据国际生物气象学会的定义:生物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以及地球外的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给予植物、动物、人类即生物体的一般理化因素的规律或不规律、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科学。即使是健康人,由于天气、气候和季节的变化,其精神和身体也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气候变化大的时候就会引起疾病,甚至可使原有病情加重乃至死亡。因此,把与气象有密切关系的症候群叫气象病。近年,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大气污染已经引起了一些疾病,这种人为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疾病可称为广义的气象病[2]。   2 暴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暴雨前后一般都有风向、风力、气温、空气湿度、气压等的变化,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甚至诱发或引起某些疾病。多数病毒和革兰氏阴性细菌随湿度的增高而数量增加,而革兰氏阳性细菌和流感病毒则随湿度和风速的减低而数量增加[1][3]。在蚊子可以全年繁衍及活动的热带,雨量对其个体数的增减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泰国北部秦吗地区脑炎患者月发生率和平均气温及雨量关系的调查表明,脑炎患者约半数是日本脑炎,但其高峰不在气温最高的4月,而在降雨量最多的7、8月(注:日 本脑炎病毒以保毒小型赤家蚊为媒介传染)。而在日本等温带,夏季里媒介蚊的个体数急剧上升,日本脑炎发生率也达到最高峰[4]。   在我国,有学者证实,气象因素与小儿肺炎发病密切相关,气温、相对湿度与肺炎发病率呈负相关,气压与肺炎发病率呈正相关。在炎热多雨的夏秋季,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可感染为肺炎[5]。   不同的气象环境条件下给予的药物也可产生不同的作用。如毛地黄在暴风雨且有气压急骤下降的情况下使用其毒性增高,在平静的高气压条件下使用其毒性减低[1]。   3 关于湿证的研究   湿邪为病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其治疗又非常棘手。有云“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湿邪“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温热之邪之一凉即退,故难速已。”[6]   1 病因   湿之为病,所感不同,有从外得者,如居处潮湿、冒雨涉水、汗出沾衣等;有从内得者,如恣饮酒浆乳酪,过食瓜果生冷,致伤脾败胃而生[6]。内湿与外湿相互关联,有内湿者易受外湿侵袭而为病;感受外湿,日久不去,亦易使脾胃失运,酿成内湿。外湿的内涵,姜春华曾说:“湿就是空气中含水量增多。”[7]湿本身是一种正常气候变化的构成要素,只有当湿气过盛,侵入人体造成疾病时,就成为湿邪。而与风、寒、暑、燥、火不同的是,湿邪在天地间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雾、露、雨、雪、霜、水、冰以及蒸腾于空气中的湿热之气等[8]。   2 病机   湿有天地之分,自天而降之湿,即清湿,包括雾、露、霜、雪、雨及蒸腾于天地间的湿热之气,其性轻散,中病易入气分,走上焦,中营卫,或内舍脏气(困脾);在地之湿,即浊湿,包括水、泉、冰、泥,其性重着,中病易入血分,走下焦,留滞于皮肉、筋骨、血脉[8]。   湿邪致病繁杂,善于变易。湿为弥漫性水气,形无定体,上下中外,无处不到。犯上则头重项强;停中则痞满呕恶;流下则足胫浮肿;阻于脉络则气滞血瘀;聚于关节则骨骱烦痛不利;客于肌肤则寒热疼痛;散于孔窍则流浊不通;著于脏腑则气化受阻……。因而诸多病证,不是因湿而病,就是因病而生湿,为泻、为痹、为疸、为疟、为淋、为瘀……,其莫不与湿相关。况且湿能伤脾,脾土一亏,百病丛生[6]。   3 诊疗   湿邪致病广泛,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常见症状有:困重乏力,倦怠少动,精神萎靡,苔腻,脉濡等。现代医学中许多疾病与湿邪有关,如:病毒性疾病与中医湿证的临床表现相似[9];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无论是其病程中的哪一阶段都与湿邪有关,湿邪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湿邪内蕴是肾炎的基本病理变化[10];慢性肾炎的基本病理为“湿热久羁,阻滞三焦”,[11]与湿邪密切相关。而这些疾病大都病程较长,缠绵难愈。   祛湿之法,因病位不同,治亦有别。病在上焦者,宜辛香宣透,芳香化浊,常用藿香、佩兰、白芷等。湿阻中焦者,宜以燥湿,湿重于热者,用半夏、苍术、草果等苦温燥湿;热重于湿者,宜黄芩、黄连、栀子之类苦寒清热燥湿。湿在下焦者,宜滑石、木通、茯苓之类淡渗利湿。而湿常困脾,故治重在中焦,临床常配健脾益气之茯苓、薏苡仁及醒胃消导之砂仁、麦芽等[12]。又湿邪致病多有阻遏气机,郁困清阳,气郁愈深,湿愈难解。因此,治疗湿证除运用祛湿诸法外,必须配合宣开、宣通等宣展气机之法,借助脏腑组织器官的气机活动,促使湿闭得开,湿郁得解,给湿邪以外泄之机。这样,才能尽快驱邪外出,提高疗效,缩短病程[13]。   4 护理   祛湿棘手,失度则伏,其来也渐去也缓,隐伏体内,难以速去,缓图有望[6],故湿证护理非常重要。其护理宜避免重受湿邪,居处环境不宜潮湿,防冒雨涉水,防汗出淋漓,衣服需穿吸湿性强的柔软装,衣服湿后需及时更换干净、干燥,饮食防过饮酒浆乳酪,勿过食生冷瓜果等等。如护理得当,则可有效地配合治疗。   4 暴雨与湿邪的关系   唐以前,“雨”被认为是一种致病因素。如公元前514年,秦国医和就提出“阴、阳、风、雨、晦、明”为六种致病因素;《素问*调经论》提出风、雨 、寒、暑为致病因素。直到唐代王冰补运气七篇,才提出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气”,太过则为致病因素,称“六淫”。[14]可见,“雨”邪已归纳入其它邪气中,而根据湿邪的病因研究,雨邪属于湿邪。暴雨较微雨、小雨、大雨等量大、危害性大,对人体影响也更大,故而,暴雨属湿邪,湿邪包括暴雨。暴雨降时可作为“清湿”伤气分,走上焦;既降则又可为在地之湿,为“浊湿”,走下焦,易入血分。暴雨因其发生前后大都有风力、风向、温度等的变化,故其致病多兼挟风、寒等邪。   5 人工气象室研究   为了方便研究,美国的Hollander制作了精密的人工气象室进行实验,即制作了温度、湿度、气压、气流和离子浓度五个可随意变化的气象条件,称之为Climatron房间。创造了在外面操纵而住在里面的风湿病患者并不知道的气象条件,观察此种条件对风湿症状的影响。结果,当气压下降而湿度上升时,患者症状立即加重,如单纯是气压下降或湿度上升,症状几乎没有变化。虽然气象条件变化时可导致恶化,但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即使条件恶化,症状也不太受影响。此结果与风湿病患者经常主诉的气象前锋经过时症状加重是一致的,特别是雨前疼痛加重、雨后减轻这一事实在科学上是有根据的。[15]   综上所述,天气和气候变化能够影响人的健康,而暴雨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体产生很大影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种气象刺激亦可表现不同的反应,产生不同的结果。湿证作为一种常见证候、难治证,与暴雨又有密切关系,我们就可通过多种手段对之进行治疗,如随气象和季节变化,进行相应的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精神疗法、康复等[16]。已病者可起到治疗作用,从各途径防止病情进展,未病者亦可起到预防保健的效果。 [NextPage]

俗话说“风调雨顺”。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导致了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靠夏季风输送,因而季风的强弱进退,必然会对全年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

新年伊始,反常天气纷现世界各地,凸显出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南极上空臭氧空洞逐年扩大、北极熊无法冬眠、纽约冬季气温摄氏22度、海平面逐年上升等,类似报道在各大媒体上层出不穷。科学家甚至预测,受厄尔尼诺现象及温室效应的影响,2010年将可能超过1998年而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 那么,是什么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我们怎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事实 二氧化碳能让阳光顺利穿过大气层,并且防止地表的热量散失。在冰河世纪末期,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只有180ppm,因此那个时代天寒地冻;此后大地回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到280ppm;但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其浓度已经升至380ppm,而且越来越高。在有记录以来的20个最热的年份里,19个发生在1980年以后。 对地球变暖感应最敏感的是南北两极,那里的冰川和冰盖正在不停地融化。英国南极考察站不久前发表的近30年气象数据研究报告表明,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是地球平均变暖速度的3倍。2002年以来,南极冰川融化导致世界海洋水平面每年大约上升4毫米。北极的情况更糟,格陵兰岛冰川流失的速度在最近5年中加快了一倍。据估计,如果整个格陵兰冰盖融化,全球洋面将升高7米。如果整个南极冰盖都融化,那将更可怕,届时全球洋面将升高65米。 “地球变暖”这个概念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多少有些模糊。不过,对于居住在北极圈附近的因纽特人来说,气候变暖已经切实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 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月2日发布了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梗概。这份报告认为,在过去50年中,“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用词中,“很可能”表示可能性至少在90%以上,这是这个委员会成立以来,首次使用这样严重的措辞形容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关联。而2001年发布的上一次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使用的词语仅是“可能”,“可能”表示66%的可能性。 报告梗概说,从1750年开始,全球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化亚氮的含量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目前已经远远超出工业革命前的水平。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所致,而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增加主要缘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国际地球观测组织联合主席郑国光表示,公布的这份梗概综合了全世界科学家6年多来的科学研究成果,与2001年发表的第三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相比,增加了科学性,减少了不确定性。他以预测海平面升高幅度为例说,在起草第三份评估报告时,科学界的依据仅有几项实验,而此次的依据是11个国家采用14种气候评估模式进行的58项实验。此外,对全球气温升高幅度的预测浮动范围也明显缩小,这表明科学界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水平大大提高。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多重灾难 科学家近年来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还不能全面预测全球变暖给地球带来的多种变化,但人类对全球变暖的负面影响已经有了很深入的认识。 一是水供需矛盾加剧。全球变暖导致降水变化,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明显。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今年年初曾指出,如果地球平均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 二是天灾威胁加重。热带风暴和飓风的次数和强度都可能增加。 三是岛国命运堪忧。地球两极冰雪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众多岛屿将被淹没,一些岛国可能不复存在,岛上及沿海居民生活受到威胁。 四是夏天热浪频仍。有关报告显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北美地区受热浪侵袭的次数将增加3至8倍,世界其他地方与北美情况类似。 五是生物链被打乱。由于气候变化,不少动物开始向南部或北部迁移,生物物种活动范围的变化将导致迁入地和迁出地生物链出现混乱,从而对农林业和渔业产生不利影响。 六是传染疾病肆虐。由于全球变暖,许多通过昆虫、食物和水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范围将扩大,并对贫困地区的人口造成显著影响。 七是经济发展蒙上阴影。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球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比50年代多5倍,因此造成的年均经济损失从60年代的40亿美元飙升至90年代的290亿美元。 虽然全球气候变暖也可能对少数地区有益,但综合评价其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类未来生活的巨大威胁。 适应与减缓工作应同时进行 面对人们关于“减少二氧化碳可以减缓气候变暖的趋势,但在减缓的同时,能恢复回过去的样子;全球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是不是可逆的”问题,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副主任徐影表示,从目前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可逆的。为了以后不再增加这种影响,我们现在要采取一些措施。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存活的时间是200年,即使我们现在就减,或者一点不增加二氧化碳的话,它对我们的影响还会持续200年。 她同时表示,气候变暖造成的损失,目前已是现实,在减缓影响的同时,应该怎么去适应它,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新问题。面对目前极端事件频繁发生的现状,要建立一些预警系统,像现在的天气预报、沙尘暴的预警系统等。我们要提前知道怎么预防,才能将损失控制到最小

天气与气候小论文100字怎么写

天气跟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驳论文往往破中有立,边破边立,即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批驳错误论点的方法有三种: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但归根结底是为了驳论点。 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感到不知从何驳起,无从下笔。其实,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1、列现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本文适宜高中课文,鲁迅先生的名篇《拿来主义》为例,对驳论文的这一特征予以探析。列现象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列举。事例选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们;罗列的丰富性,以求引起读者共鸣;修辞的多样性,以求彰显行文文采,增强气势。例: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俗话说“风调雨顺”。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导致了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靠夏季风输送,因而季风的强弱进退,必然会对全年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

天气与气候小论文150字怎么写

天气跟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应该可以啊,科技的范围很广的,你看下《气候变化研究快报》中的文章呀

俗话说“风调雨顺”。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导致了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靠夏季风输送,因而季风的强弱进退,必然会对全年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都有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