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评价学术论文的指标包括哪些要素

发布时间:2024-08-30 05:21:07

评价学术论文的指标包括哪些要素

在各种基于内容的学术评价方法中,最典型的评价模式是学术综述,这是学术评价的最好方法。某一学科里的专家将近期这个领域里的研究情况作一总结,分析出某一时期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显而易见,这本身也是一种学术研究。学术综述之所以是最好的评价方法,其原因有两条:一是,写综述的学者本身就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者,甚至是领先的研究者,他们对所讨论的研究课题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具有比较敏锐的学术洞察力。二是,学术综述是基于研究内容的评估,遵循的是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和研究范式,可以比较准确地描述出该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由此可以比较准确地对学术研究成果作出评价。另外,学术综述的目的是回顾学术研究本身的发展历程,描述学术研究的现状和预期未来的发展方向,从目的上讲,学术综述的评价目的比较学术化,比较单纯,这样就使得学术综述更加客观,并确保综述的价值中立。所以,学术综述是一种比较好的学术评价方式。 相关关系是指学术研究成果与其他研究成果的相关关系, 这个参数描述了该项研究成果对其他研究成果的影响,即描述了这项成果的影响力。我们知道,学术研究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脑袋一拍的事情,而是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地延伸发展起来的,正如牛顿所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任何学术研究都离不开别人的研究成果,但是,一个学术研究成果却不一定能够成为别人进一步探索的基础。其原因主要是:1) 该项研究成果缺乏新颖性,不是一个前沿性的研究成果,自然不能成为进一步探索的出发点。2) 该项成果缺乏启发性,不能引起其他学者的关注和进一步研究的兴趣。3) 该项成果有游离于学术界的研究兴趣之外,或者说,该项成果不被学术界认为是值得研究的。4) 该项研究成果游离于学术界的研究范式之外,比如很多民间科学家的研究。5) 该项研究成果是无意义的和无价值的。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学术研究成果和其他研究成果有密切的相关关系,那么至少可以说,这样成果是为学术界认可的。研究成果的相关性指标主要是通过研究论文的引文特征表征出来的。我们知道,一个符合学术规范的研究论文总有引文部分来指示该论文和其他论文的逻辑关系,这是现代学术研究的基本范式。通过引文关系我们可以清楚地描绘出一个研究成果的相关性脉络:两个基本面和两个维度。两个基本面第一,该研究成果与以前的研究成果的相关性,表现为该成果引证先前的相关研究成果,即引用率指标。一个研究成果如果没有引文,其学术性会引起非常大的争议,进一步而言,如果一个研究成果引证的是相关研究非主流的研究成果,而没有印证主流研究成果,那么这个研究成果的价值也是可疑惑的。所以,我看论文首先看引文,如果该论文的引文的质量不高,我自然会怀疑该作者是否认真研读过相关领域里的重要论文,进而怀疑该论文的质量。第二,该研究成果与以后的研究成果的相关性,表现为该成果被别的成果引证的情况, 即为被引率指标。一般说来,被别的成果引用得越多,说明这个成果可能具有越强的新颖性,启发性,越能说明该项成果能够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一个学者,如果其研究成果被别人广泛引用,那么可以认为这个学者对学术的发展有比较大的贡献。当然如果一个研究成果完全是错的,其被引率也会很高,比如时下一本《道德经浅释》被广泛批评,并不说明该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是说明该成果具有很高的荒谬性。所以,被引率往往要和内容评价结合在一起,才能客观地描述出研究成果的价值。两个维度第一是历时性维度。历时性维度有两个时间方向:前向性和后向性。前向性是指该项成果和以前已完成的研究成果的相关性。任何学术研究都如牛顿所说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所以,一个学术成果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的相关关系,显然可以作为判断该成果价值的依据。我们可以通过该成果的前向时间维度,来评估该项研究是不是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还是重复别人已有的成果。研究成果的前向历时性可以通过该成果的论文中的引文表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这项成果引证他人的研究成果的情况来判断这项成果的新颖性,可以判断这项成果是否站在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上继续探索,可以判断该作者是否做了全面的文献综述。后向性是指该成果对以后的研究是否具有参考价值。 我们知道,学术成果是有生命周期的,学术生命周期主要是指该项研究成果对以后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参考价值的时间长度,也就是说,该成果发表后多少时间内,能够持续地对后续的研究产生影响。一些成果的生命周期长些,甚至长至百年;一些的短些,可能发表出来就结束了。学术成果的生命周期造就了学术相关性评价的理论基础之一。学术成果生命的最好度量是通过引文实现的,举例说来,一篇论文发表后的5年内被其他论文持续大量引证,以后逐渐减少,直到没有,这一个时间周期就表征了该学术成果的生命周期,也时描述该成果语其他成果相关性历时性特征的重要依据。学术成果的生命周期是非常容易定量估算的,但是怎样估算,据我了解目前还没有很好的估算公式,我们图书馆界研究这个问题具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不妨试着研究一下。特别是叶鹰教授搞的抽象图书馆学是不是能在这方面找到应用价值?猜想一下。第二是共时性纬度,这个维度表征了该成果和同时期的研究成果的相关性,这个维度同样由来个时间方向,前向性和后向性。共时性可以通过该研究成果最近的引证别人的论文和别人引用该成果的引文来表征出来,例如,该成果最新的一篇引文是半年前的成果,发表后第一篇被引的论文发表于半年后,那么其共时性特征前向性是半年,后向性也是半年。显然,共时性维度是表征研究成果新颖性和重要性的重要描述指标。

衡量一篇优秀论文的基本标准是什么作为一篇优秀的论文,一定要具备三点,创新性,规范性,学术性一:创新性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一篇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选题,内容,研究手段等等等的创新,只有那些有创新的的论文才能引人注目,老生常谈的问题总是会被人们所忽视,根本不会引起人的共鸣,不会提起人的兴趣,所以,对于一篇好的论文而言,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二:规范性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写论文也一样,同样有着其固有的规范,那些天马行空的论文从来都不会被认为是优秀的,只有循着该有的规范而写的论文,才有可能进入人们的视线,为人所注意。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无规范不成论文,最基本的文章写作都有一定的规范,更不要说是那些学术性的论文了,在这些论文中的规范性要远远的严格于那些文章。因此,作为一篇优秀的论文,规范性是其首要的标准。三:学术性学术性是学术论文的特点,也是学术论文的生命和价值所在。开展学术研究,写作学论文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从而促进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这就决定了学术论文必须具有科学性。所谓学术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推理合乎逻辑,学术论文要做到科学性,首先是研究态度的科学性,这就是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要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严密的方法开展学术研究。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就必须从大量的材料出发,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而不能先有结论,再找材料去论证。从事实验研究,就应对课题进行系统的多方面的实验,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则,具备这三点并不能说明一定是一篇优秀的论文,作为优秀的论文还有很多的要素需要写作者去发掘,因此,还需要学生努力地,用心地去对待写论文这件事。

优秀论文的标准  一是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的创新是答辩委员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因为论文研究存在的价值是你的研究比前人又进了一步,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的劳动,固步自封。创新又可以继续细分为理论创新、研究视角创新、增加解释变量等方面,不同阶段对学生论文创新性的标准有所不同,本、硕、博三个阶段对毕业论文的创新性逐级增加,其中博士生阶段基本要求有重大理论创新的。  二是论文的实用性。除了论文的创新性,如果所学领域属于社会科学范畴,那么老师答辩是还会问你,你的论文对解决了什么现实问题呀?论文实用性之所以重要:一方面因为社科的写作逻辑一般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论文只有创新性而没有实用性,那么你可能陷入了为创新而创新的困境之中;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论文没有解决什么问题,那么在研究建议部分应该如何提出建议呢?老师会说,你的研究结论和研究建议完全是两张皮!  三是论文的流畅性。一方面指论文写作逻辑的流畅。研究的每一个步骤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有的毕业生研究步骤前后不连贯是极其不好的现象;另一方面是论文行文下笔的流畅。要求语句通顺,无病句!   四是论据的丰富性。在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要对已有研究成果做系统性回顾,包括国内和国外两个部分,有的同学因为英文比较差,也就忽视英文文献的总要性,但是老师们最关注的恰恰就是外文文献部分,你却没有!  五是论文的规范性。一方面,论文的规范性是按照一定规范,对论文进行排版,可以算是对论文的最低要求了!另一方面是不违反毕业生论文管理办法,不出现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   六是论文的查重率低。论文查重率高就会被认定为抄袭或剽窃别人,所以一定要对查重率高的部分进行修改。很多时候查重率偏高都是由于引用不当。这就需要大家正确使用引用了,将引用的文献以及作者等都精准的写出来,这样有助于保证文献不会出现重复率太高的情况。一般同的学历,对论文的查重率有不同的要求,总之学历越高,论文查重率的要求越高。

学术论文的四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述的过程、结论。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扩展资料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2、论辩型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3、综述型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论文评价指标包括哪些要素

评价文献综述的主要指标有:1、文献引用规范性引用的规范性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引用文献的内容(也称“引文”)的标注规范性,一个是引用文献的来源(也称参考文献)的标注规范性。一般学校都会在研究生网站发布“论文撰写规范”或者“论文撰写指南”来为大家提供指导。虽然规范很枯燥,但是我们写的是“学术”论文,大家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来。2、文献可靠性我们是用文献作为证据证明用的,为了使自己的证明有说服力,证据就一定要可靠。我们一般看文献的来源,也就是发表文献的地方。一般认为,你所在专业领域内的优秀期刊,是最可靠的来源。目前期刊是否优秀,主要是看期刊被收录的数据库类型(如SCI、EI、CSCD、北大核心等等),以及该期刊在同类专业期刊里的影响因子排位(如中科院分区、汤森路透分区等等)。3、文献相关性引用的文献会集中出现在论文的三个地方: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说(与论文研究背景和目标相关)、实现问题和实现假说(与论文研究内容相关)、观察/实验结论(与论文研究结论相关)。文献相关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所引用的文献是与这三个地方的内容相关的。二,所引用的文献被放在了对应的地方。4、论证力度在写作论文的时候,要把文献看作证据,为证明而使用。这样想才能组织好文献综述的内部逻辑。例如在选题那里,我们就要用文献证明选题“新”、研究问题“有价值”、假说“可接受”。这种证明的过程就是论证。而要想说服评审专家,你就要提供强的论证。只有论证是强的,同时你提供的文献是可靠和相关的,那么你的结论在很大程度上才会是正确的。5、专业权威的论文。如果他们在论文中提到过这种实验方法适用于你的研究,那么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你采用该实验方法的可行性。这种论证被称为“诉诸权威的论证”。

今天这个题目,如果由一个研究比我做得更好的人来讲可能更有好处。但是现在来讲这样题目的人太少了,所以我愿意来把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也非常感谢大家来听我的讲座。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现实·理论·证据》,这三个词摆放的位置基本上概括了今天晚上所有要讲的东西。如果你们听完之后明白了我为什么这样摆放三个词的位置,我想你们就听明白我所讲的意思了。我这样安排今天要说的内容:首先简单讲一下关于如何做研究;然后具体讲写论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穿插一些例子。 一、如何做研究选 题(topic) ▶做研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选题。我们首先要区分选题和问题的差异。经常会有学生来问我怎样做一个研究,我就问他想要研究什么问题?同学就会列出一些关键词,比如教育、农业等等。这些关键词严格说来不是你要研究的问题。关键词只是你研究的话题(topic),距离你研究的具体问题(question)还非常远。走完了topic到question的距离,你才迈出了研究的第一步,可以真正地开始一项研究了。选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你对什么感兴趣。如果对一个问题不感兴趣,你很难做出出色的研究。曾有一个硕士生跟我说,“陆老师,您有很多想法,随便给我一个我来做。”我对他说,我没有办法帮你,在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之前,你是做不好的。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对某些问题感兴趣。有的时候你会有这样的体验,看到一篇文章时有激动的感觉,有时则不会,这就是兴趣的差别。一个人的兴趣与他的积累、阅读和个人经历都有关系。 来的路上王永钦老师跟我讲了一句话,我非常赞同:“大爱才能有大智慧。”怎么理解这句话?你在做一项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去论证自己的研究是重要的。怎么去论证研究的问题的重要性?就是这个问题的研究能改进人类社会、能为人类带来福利。接着问下去,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那就要看我们能不能超越个人的喜乐、得失去关注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这就是兴趣的来源。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应该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好的研究的起点是好的问题,这是成功的一大半。从这个意义上讲,做人和做学问是一致的。如果你不去关注对社会大众重要的问题,你十有八九做不成出色的学问;如果每天都想着争名夺利,就做不成出色的研究,因为你关注的问题对大多数人不重要。 第二,你要对这个问题有所理解,去选取你觉得重要的方面。数学不能告诉你什么是重要的,什么重要取决于你自己的理解。确定研究的方向后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关注更小的方面。比如在涉及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里,如果你觉得土地问题是最关键的,你已经往前走了一步。再接下来,你又认为关注“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后,怎样使他们失去土地而获得社会保障”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如果你从三农问题出发,缩小到土地问题,再缩小到“如何用土地换保障”的时候,你已经从topic过渡到question了。 我举这个例子是特别想说明,中国的很多问题是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无法告诉你的。比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居民失去土地,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国家都有社会保障体制的背景下发生的。所以中国不可能像西方的圈地运动一样,圈走农民的土地,把农民往城里赶就不管了。从国家的现代化和政治文明来讲,都不可能这样做了。这就牵涉到“土地换社会保障”的问题。那么土地如何作价?农民拥有的土地权力是什么权力?价格制定好后,多少钱是现金支付,多少钱放到社会保障体系里?现成的经济学理论没有告诉我们。美国和西欧在历史上走过这个阶段时,这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是社会、政治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理论去思考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第三,你关心的问题为什么重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理论上的重要和实践上的重要。最好的研究是两者兼有。我不能排除有些杰出的文章,是在理论上重要而实践上不重要,或者实践上重要但理论上不重要的研究,特别是经济学里那些在方法论上有开创性工作的研究,往往有学术和理论的价值,而没有直接的社会实践意义。 以上三方面,在你做一个研究或写一篇论文时需要一一加以说明。我们很多同学把做研究理解为构建一个数学或计量模型,非常不重视“写”。你把数学的工作完成了,计量工作完成了,我要提醒你,可能你的研究工作只完成了百分之三十,至多百分之三十。因为你还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重要。 现在的社会科学分工,特别是经济学的分工,是非常非常细的。所以你拿到一百篇文章你可能对九十九篇的内容根本不了解,那么这剩下的九十九篇你看哪些呢?我们在平时看文章时先看摘要,它会告诉你他研究了些什么东西,做出了什么贡献,然后再看引言(introduction),比较详细地回答前面的问题。最后看结论,看这个研究得到什么有创见的内容。最后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理论和实证的模型。如果你的摘要和引言写得不好,别人看到五百字的时候,就不看你的文章了。如果你不重视这些,你的研究可能就产生不了它应该有的社会价值,所以一定要重视,甚至可能需要70%的时间来写引言。

个人感觉,应该有诚信度(即论文有没有抄袭)、研究成果展示情况、以及相关数据图表的完善程度等吧。

学术论文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哪些要素

论文评判基本上都要看论文的三个方面:创新性、规范性、学术性。创新型指论文所论述内容必须要新颖,不能拿以前已经论证过的内容来论证;规范性指论文格式要规范,不能结构混乱;学术性则指的是内容要严谨科学,不能没有实践空谈结论,而且要有科学依据。

学术论文的质量通常由两个量化的指标。第一,是该论文发表时所在期刊的影响影子(IF),影响因子越高,期刊质量越高,继而论文质量越被认可;第二,是该论文发表后被引用数量(Number of citations),被引次数越多,表明论文接受度越高。

一、观点要新鲜,具体而言,一要明确,二要有新意。二、结构要规范,论文结构虽无定律,但开篇往往从现象入手,或从政策规章入文,从中引出观点;或分析问题,导出自己理念。三、论述要有力,既然是论文,用到的言语一般带有论述性而非描述性,也不是简单的陈述问题、罗列现象,往往是书面语言而非口头语言,论述还需具有论辩性。四、材料要适用,材料使用不只是拥有相关的素材即可,而是要能有力支撑自己的观点。运用到文章中的材料要经过筛选组合,不是简单堆砌。如引用材料,要善用注释,不要照搬照抄。材料要用经典,不要信手拈来、随意性强。

在各种基于内容的学术评价方法中,最典型的评价模式是学术综述,这是学术评价的最好方法。某一学科里的专家将近期这个领域里的研究情况作一总结,分析出某一时期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显而易见,这本身也是一种学术研究。学术综述之所以是最好的评价方法,其原因有两条:一是,写综述的学者本身就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者,甚至是领先的研究者,他们对所讨论的研究课题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具有比较敏锐的学术洞察力。二是,学术综述是基于研究内容的评估,遵循的是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和研究范式,可以比较准确地描述出该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由此可以比较准确地对学术研究成果作出评价。另外,学术综述的目的是回顾学术研究本身的发展历程,描述学术研究的现状和预期未来的发展方向,从目的上讲,学术综述的评价目的比较学术化,比较单纯,这样就使得学术综述更加客观,并确保综述的价值中立。所以,学术综述是一种比较好的学术评价方式。 相关关系是指学术研究成果与其他研究成果的相关关系, 这个参数描述了该项研究成果对其他研究成果的影响,即描述了这项成果的影响力。我们知道,学术研究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脑袋一拍的事情,而是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地延伸发展起来的,正如牛顿所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任何学术研究都离不开别人的研究成果,但是,一个学术研究成果却不一定能够成为别人进一步探索的基础。其原因主要是:1) 该项研究成果缺乏新颖性,不是一个前沿性的研究成果,自然不能成为进一步探索的出发点。2) 该项成果缺乏启发性,不能引起其他学者的关注和进一步研究的兴趣。3) 该项成果有游离于学术界的研究兴趣之外,或者说,该项成果不被学术界认为是值得研究的。4) 该项研究成果游离于学术界的研究范式之外,比如很多民间科学家的研究。5) 该项研究成果是无意义的和无价值的。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学术研究成果和其他研究成果有密切的相关关系,那么至少可以说,这样成果是为学术界认可的。研究成果的相关性指标主要是通过研究论文的引文特征表征出来的。我们知道,一个符合学术规范的研究论文总有引文部分来指示该论文和其他论文的逻辑关系,这是现代学术研究的基本范式。通过引文关系我们可以清楚地描绘出一个研究成果的相关性脉络:两个基本面和两个维度。两个基本面第一,该研究成果与以前的研究成果的相关性,表现为该成果引证先前的相关研究成果,即引用率指标。一个研究成果如果没有引文,其学术性会引起非常大的争议,进一步而言,如果一个研究成果引证的是相关研究非主流的研究成果,而没有印证主流研究成果,那么这个研究成果的价值也是可疑惑的。所以,我看论文首先看引文,如果该论文的引文的质量不高,我自然会怀疑该作者是否认真研读过相关领域里的重要论文,进而怀疑该论文的质量。第二,该研究成果与以后的研究成果的相关性,表现为该成果被别的成果引证的情况, 即为被引率指标。一般说来,被别的成果引用得越多,说明这个成果可能具有越强的新颖性,启发性,越能说明该项成果能够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一个学者,如果其研究成果被别人广泛引用,那么可以认为这个学者对学术的发展有比较大的贡献。当然如果一个研究成果完全是错的,其被引率也会很高,比如时下一本《道德经浅释》被广泛批评,并不说明该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是说明该成果具有很高的荒谬性。所以,被引率往往要和内容评价结合在一起,才能客观地描述出研究成果的价值。两个维度第一是历时性维度。历时性维度有两个时间方向:前向性和后向性。前向性是指该项成果和以前已完成的研究成果的相关性。任何学术研究都如牛顿所说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所以,一个学术成果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的相关关系,显然可以作为判断该成果价值的依据。我们可以通过该成果的前向时间维度,来评估该项研究是不是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还是重复别人已有的成果。研究成果的前向历时性可以通过该成果的论文中的引文表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这项成果引证他人的研究成果的情况来判断这项成果的新颖性,可以判断这项成果是否站在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上继续探索,可以判断该作者是否做了全面的文献综述。后向性是指该成果对以后的研究是否具有参考价值。 我们知道,学术成果是有生命周期的,学术生命周期主要是指该项研究成果对以后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参考价值的时间长度,也就是说,该成果发表后多少时间内,能够持续地对后续的研究产生影响。一些成果的生命周期长些,甚至长至百年;一些的短些,可能发表出来就结束了。学术成果的生命周期造就了学术相关性评价的理论基础之一。学术成果生命的最好度量是通过引文实现的,举例说来,一篇论文发表后的5年内被其他论文持续大量引证,以后逐渐减少,直到没有,这一个时间周期就表征了该学术成果的生命周期,也时描述该成果语其他成果相关性历时性特征的重要依据。学术成果的生命周期是非常容易定量估算的,但是怎样估算,据我了解目前还没有很好的估算公式,我们图书馆界研究这个问题具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不妨试着研究一下。特别是叶鹰教授搞的抽象图书馆学是不是能在这方面找到应用价值?猜想一下。第二是共时性纬度,这个维度表征了该成果和同时期的研究成果的相关性,这个维度同样由来个时间方向,前向性和后向性。共时性可以通过该研究成果最近的引证别人的论文和别人引用该成果的引文来表征出来,例如,该成果最新的一篇引文是半年前的成果,发表后第一篇被引的论文发表于半年后,那么其共时性特征前向性是半年,后向性也是半年。显然,共时性维度是表征研究成果新颖性和重要性的重要描述指标。

评价学术论文的指标包括哪些

评价文献综述的主要指标有:1、文献引用规范性引用的规范性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引用文献的内容(也称“引文”)的标注规范性,一个是引用文献的来源(也称参考文献)的标注规范性。一般学校都会在研究生网站发布“论文撰写规范”或者“论文撰写指南”来为大家提供指导。虽然规范很枯燥,但是我们写的是“学术”论文,大家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来。2、文献可靠性我们是用文献作为证据证明用的,为了使自己的证明有说服力,证据就一定要可靠。我们一般看文献的来源,也就是发表文献的地方。一般认为,你所在专业领域内的优秀期刊,是最可靠的来源。目前期刊是否优秀,主要是看期刊被收录的数据库类型(如SCI、EI、CSCD、北大核心等等),以及该期刊在同类专业期刊里的影响因子排位(如中科院分区、汤森路透分区等等)。3、文献相关性引用的文献会集中出现在论文的三个地方: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说(与论文研究背景和目标相关)、实现问题和实现假说(与论文研究内容相关)、观察/实验结论(与论文研究结论相关)。文献相关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所引用的文献是与这三个地方的内容相关的。二,所引用的文献被放在了对应的地方。4、论证力度在写作论文的时候,要把文献看作证据,为证明而使用。这样想才能组织好文献综述的内部逻辑。例如在选题那里,我们就要用文献证明选题“新”、研究问题“有价值”、假说“可接受”。这种证明的过程就是论证。而要想说服评审专家,你就要提供强的论证。只有论证是强的,同时你提供的文献是可靠和相关的,那么你的结论在很大程度上才会是正确的。5、专业权威的论文。如果他们在论文中提到过这种实验方法适用于你的研究,那么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你采用该实验方法的可行性。这种论证被称为“诉诸权威的论证”。

论文选题是否合适。原则上只要和所学专业相关的方向都可以,但热门的、实践价值强的选题会比较受导师青睐。此外,选题应当与本身的专业水平相符合,题目范围不能过大或者过小。建议选择与导师研究方向类型的题目,或者自己比较擅长方向的题目。如果选题与专业差别较大,或者与别人重复,文章价值就大大缩水。论文结构是否合理。硕士论文写作中一般采取“总—分—总”的结构,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在实际写作中,为了论证需要,还需要把论点进行拆分,分别论述。这很容易出现文章结构散乱、论据不充分的问题。在写作上我们要注意,每一个分论点不一定是和完整主旨完全符合,但一定是为总论文服务的。只有结构合理、逻辑清晰的论文才是高质量的。创新点。创新点是衡量硕士论文价值的重要因素,如果一篇硕士论文创新点很明显且具有价值,只要其他不分不出现太大问题,基本都能过关。硕士论文要求必须有创新点,但创新点不是要求在理论上或者研究上的巨大突破,只要使新的观点、新的看法、新的角度,都可以是硕士论文中的创新点。硕士论文中的创新,其实是要求毕业生要有自己的观点或者全新看法,只要是前人没做过的,或者对前人研究有新看法的都可以用,然后再用所学知识进行论文,并不是在专业领域的开创。那么硕士论文写作时该如何寻找创新点呢?①重新整理过去的文档,有可能从整理当中获得灵感,或是从文档回顾中整理出头绪;②细心观察可以看到事情的反面,考虑到事情的另一角度也可以激发想象力,研究对比的客体也可以找出不同面向,更加了解要研究的主体;③利用微观与宏观的角度看事情,可以知道事情的脉络与细节;④用比较的方式可以有许多线索。

那么,论文文章怎么评价呢?看中国期刊库的说法。  1、文体。  在文章这个要素当中首先一个间题是“文体”,即所要评审的论文是否合乎硕士、博士论文的文体。这里需要对文体稍加说明。什么是文体?文章的文体,又称文章的体别、体裁,一般说来,指对文章所作的分类。  文章,因所采标准不同,有各种分类。比如第一类记叙,专写客观事物;第二类论辩,着重于是非的判别;第三类抒情,偏于感情的抒发。  论辩文体与其他文体如记叙文体、抒情文体的区别在“论”,即论述、论证、论说,因此通常简称论文。论文以是否具有学术性为标准进行划分,分为学术论文与非学术论文。  非学术论文即一般报刊杂志上的论文,例如社论、评论、短论。  学术论文,再分为一般学术论文和研究性学术论文。一般学术论文指学术刊物上的学术论文,研究性学术论文指长篇专题研究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这是以研究性作为划分标准对学术论文文体的再划分。  2、文字。  学术研究所要求的“文字”当然首先是:准确、流畅,符合语法、文法。别的文体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不能用,或者一般不能用。例如抒情、描写、夸张、比喻、拟人等等。科学家在讲解什么是“相对论”时,说:你如果和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呆在一起,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两个小时过去了,总觉得还不到半小时。反之,让你和一位又老又难看的老头或老太婆呆在一起,恐怕半小时你也奈不着,心里尽埋怨,时钟是不是停了。感觉上真是度日如年。这就是相对论。这就是比喻。但爱因斯坦研究、证明相对论,能够这样吗?社会科学研究也是如此。  文采。  学术研究论文,往往缺乏文采,读来枯燥无味,引不起阅读的兴趣。有人会说,学术研究论文,既然不能使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就难以避免枯燥呆板。但是,学术研究论文也确有不枯燥呆板而具有文采的。  4、文气。  究竟什么是文气?一篇文章,句子的构成,或长或短,或张或弛,彼此并不一律,因此读起来的感觉,及读出来的声音,就有高低、强弱、缓急,产生抑扬顿挫,这就是文气。由于标点是传达说话的语气的,因此往往决定文章的气势。大抵用“句号”则声音由高而低,文气也就由扬转抑;用“疑问号”、“感叹号”则。尾音上升,文气也就由抑转扬。  须注意的要点是:  第一,标点符号错杂运用。一篇文章,不应当全用句号,也不可能全用疑问号、感叹号,错杂运用,使文章抑扬有度,形成文气的跌宕。  第二,句子长短变化。“文气”也与句子的长短有关。大抵句短则气势紧凑、急促,句长则气势迁缓、松弛。有了长短变化,就形成文气跌宕,有抑扬、急徐、张弛的变化,有节奏感、有气势、有气魄。注意了这些要点,文章就会有“文采”,避免了枯燥呆板,就是好文章。

评价论文的指标体系包括哪些要素

指标体系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教育价值的细化一、综合指标体系分:核心指标和特殊指标两部分二、核心指标共分三个层次: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即具体指标项;1、 一级指标:教育特性;技术特性;媒体特性;支持材料;2、 二级指标:(1)、教育特性:教学内容正确性;教学内容适用性;教学目标;教学过程(2)、技术特性:运行可靠性;技术易用性;操作方便性;(3)、媒体特性:版面设计;信息呈现;(4)、支持材料:完备性;规范性3、 三级子表:(1) 教育特性a.教学内容正确性(a)内容正确,无科学性错误;(b)语言、文字和符号规范,无语法、拼写、标点及使用性错误;(c)内容的表述符合统一的标准;(d)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适用性(a)内容适用于使用者;(b)内容的深度、广度合理;(c)教学资料典型;(e)内容的表述充分、易于理解;教学目标(a)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a)内容组织结构合理;(b)内容能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和学习理论;(c)教学帮助信息清楚明白,易于理解(d)软件的内容能够方便地检索和查询;(e)能够方便地将许可内容打印输出(2) 技术特性运行可靠性(a)软件运行可靠、稳定;(b 对运行环境要求合理(c 软件具有良好的容错能力技术易用性(a)易于安装和装卸;(b)易启动,响应速度快;(c)软件运行无其它技术上的特殊要求操作方便性(a) 操作简便,不需要使用者具有较多的计算机技能;(b) 操作在整个软件中具有规范性和一致性;(c) 可随时调用帮助信息且不影响系统的工作;(d) 能够随机进入与退出相关界面;(e) 提示或出错信息友好、清晰、完整、易于理解;(3) 媒体特性版面设计(a)版面设计简洁、美观;(b 整体风格协调、统一;(c颜色搭配观感舒适信息呈现(a) 内容重点突出,文字易于阅读,字型适当;(b) 具有清晰的导航策略;(c) 信息组织结构符合人的联想;(d) 不滥用图形图象及动画(4)支持材料完备性(a) 提供使用说明、操作指南;(b)提供了安装、运行软件的详细说明(c) 说明了软件适用对象及所需能力水平规范性(a)材料文字表述易于理解且有效(b) 印刷材料清晰可读(c) 印刷文字无语法、拼写、标点及使用性错误

一、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一)评价指标选取本次工作主要根据《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技术要求(二)》和《地下水功能评价与方法推广应用教材》,并结合疏勒河流域平原区盆地水文地质和环境条件,选取和建立了疏勒河流域平原区盆地地下水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疏勒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恢复、利用等特点,本次评价未考虑与地下水资源功能有关的地下水储存资源方面的指标“储存资源占有率”、“补储更新率”和“可用储量模数”。其余与地下水资源功能有关指标全部选取。疏勒河流域平原区与地下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基本都存在,如泉水衰减、湖沼萎缩、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土地盐渍化等,因此生态功能评价方面,选取了地下水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全部指标。疏勒河流域地下水开采历史较短、规模较小,由此造成的地面沉降很小,开采承压水也没有引起咸水下移问题,地下水的地质环境功能不明显,本次评价中没有考虑此类问题。在地下水系统衰变中,由于疏勒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地表水资源调配而引起了地下水系统的强烈时空变化,因此,全部选用了地下水系统衰变方面的指标。(二)评价指标体系依据上述分析,首先确定本次功能评价要素指标,然后根据层次关系和群组关系,组成评价属性指标和功能准则层,在此基础上构成地下水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表7-1),该体系是一个由驱动因子群、状态因子群和响应因子群组成的“驱动力-状态-响应”(DSR)体系。评价体系由1个系统目标层、3个功能准则层,9个属性指标层和25项要素指标层4级层次结构组成。表7-1 疏勒河流域盆地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等级划分续表体系第一层为系统目标层,只有1个要素——系统综合功能。第二层为功能准则层,包括3个要素: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第三层为属性指标层,包括9个要素。其中资源占有性、资源再生性、资源调节性和资源可用性为资源功能的支撑要素;景观环境维持性、水环境关联性、植被环境维持性和土地环境关联性为生态功能的支撑要素;地下水系统衰变性为地质环境功能的支撑要素。第四层为要素指标层,主要用来描述第三层各属性指标,共选取了25个要素指标,其中,以区外补给占有率、区内补给资源占有率和可利用资源占有率描述资源占有性;以补给可用率、补采平衡率和降水补给率描述资源再生性;以水位变差补给比、水位变差开采比和水位变差降水比描述资源调节性;以可采资源模数、资源质量指数和资源开采程度描述资源可用性;以湖沼环境与地下水关联度和景变指数与地下水关联度描述景观环境维持性;以水环境矿化与地下水关联度和氮磷指变与地下水关联度描述水环境维持性;以草场变化与地下水关联度、天然植被变化与地下水关联度和绿洲变化与地下水关联度描述植被环境维持性;以土地沙化与地下水关联度、土地盐渍化与地下水关联度和土地质量与地下水关联度描述土地环境关联性;以地下水质量与水位关联度、泉变化与地下水关联度和地下水补给变率与水位变差比描述地下水系统衰变性。(三)评价标准地下水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系统(层)综合评价分级标准、功能(层)综合评价分级标准和属性(层)状况评价分级。系统(总目标层)与功能(层)综合评价分级标准均划分为5级,属性(层)状况评价分级标准亦划分为5级,其评价级别指数值阈及状况分级情况如表7-2。表7-2 地下水功能评价分级标准续表二、评价方法(一)地下水功能评价分区及单元划分根据地下水系统划分基础及项目工作区范围,确定本次功能评价范围为疏勒河流域玉门-踏实盆地、安西-敦煌盆地和花海盆地。根据流域中游和下游各盆地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以及地下水埋深状况等,各盆地又划分为入渗补给带、径流储存带和蒸发排泄带。共划分了9个地下水功能评价分区(图7-1)。图7-1 疏勒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功能评价分区图1区为安西-敦煌盆地地下水主要排泄区,为冲湖积平原区与北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区,该区含水介质颗粒较细,富水性较差,地下水补给量小,水位埋深1~5m,北山山前局部大于5m;2区处于安西-敦煌盆地中部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前部与湖积平原之间的过渡带,含水介质颗粒较粗,富水性较好,水位埋深1~30m;3区为安西-敦煌盆地的疏勒河干三角洲、党河洪积扇中上部和卡拉塔什塔格山前冲洪积坡,干三角洲区局部为多层结构,其他为单一结构潜水区,含水介质颗粒粗大,补给条件良好,富水性好,地下水位埋深5~50m,局部大于50m;4区为玉门-踏实盆地下游地下水浅埋区,属多层结构区,含水介质颗粒较细,富水性较差,地下水补给量小,水位埋深1~5m;5区处于玉门-踏实盆地榆林、昌马洪积扇前缘细土平原区,为主要泉水溢出带及工农业生产区,含水介质颗粒较粗,富水性较好,水位埋深1~30m;6区为玉门-踏实盆地南部的榆林、昌马洪积扇中上部,为单一结构潜水区,含水介质颗粒粗大,补给条件良好,富水性好,地下水位埋深30~150m,昌马洪积扇中上部大于150m。7区属花海盆地北部地下水浅埋区,为多层结构区,含水介质颗粒较细,富水性较差,地下水补给量小,水位埋深1~5m;8区处于花海盆地中部细土平原区,为主要工农业生产区,含水介质颗粒较粗,富水性较好,水位埋深1~20m;9区为花海盆地南部的石油河洪积扇和宽滩山前冲洪积坡,为单一结构潜水区,含水介质颗粒粗大,补给条件良好,富水性好,地下水位埋深20~50m,局部大于50m。在此基础上,进行基本评价单元的剖分。在MapGIS中按5×5km2进行了单元剖分,共得到有效计算单元10621个。根据以上分区和单元剖分结果,通过Map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各单元中心点的坐标及所在分区的区号,并按GFS软件要求建立分区及剖分信息输入数据文件。(二)指标数据指标数据是指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中第四层各指标在剖分单元中的数据信息。资源功能类指标数据资源功能类指标主要涉及数据包括:补给资源模数、可采资源模数、降水量、开采量、水位变差和资源质量。各类资源模数直接采用本次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最新成果,在MapGIS中形成面属性文件。对于降水量和水位变差,根据降水量等直线图和地下水位埋深小于5m的区域及水位变差等值线图,形成相应的面属性文件。开采量数据是以各灌区内村为单位进行调查统计,根据各灌区的开采量及其面积计算出开采模数,然后形成MapGIS面属性文件。对于资源质量指数,直接采用本次评价的五级分类成果,由好到差分别赋予1~0之间的数值,其中,Ⅰ级水赋值80,Ⅱ级水赋值60,Ⅲ级水赋值50,Ⅳ级水赋值30,并形成MapGIS面属性文件。利用以上各类面属性文件,通过Map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分别提取各剖分单元相应指标数据。获得各单元各类指标的数据后,按《技术要求》给出的公式计算各单元的相应指标,然后采用极值法进行归一化处理,并按GFS软件的输入要求形成文本文件。根据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该类数据文件共有12个。生态功能类指标数据疏勒河流域平原生态环境状况依赖于浅层地下水埋藏状况。地下水水位埋深过大,易引起湖泊湿地萎缩、泉水衰减、植被退化和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地下水水位过浅,易造成土地盐渍化。生态功能类指标,均采用专家打分法直接给出不同区带的指标数值。具体做法是,根据不同时期的遥感解译资料和相应时期的地下水位变差,通过各生态类指标与地下水位的关系,由不同专家根据不同区带的特点给出相应的分值(0~1之间),其中,分值愈靠近1表示植被与地下水的关系愈密切,分值愈靠近0,表示植被与地下水的关系愈不明显。最后综合不同专家意见,取相应区带的平均值作为该区带相应指标的数值。疏勒河流域平原区湖沼环境主要指各盆地下游地下水位浅埋区的湖泊、水塘和湿地分布较集中区等;景变指数是指各盆地洪积扇前缘泉水溢出带或独特景观泉域分布区(如月牙泉)。评价区湖泊和湿地均与地下水关系密切,专家打分结果为:在湖泊和湿地分布区指标值为6~9,其他地区依据地下水径流与湖沼、景观变化的联系强弱打分为1~3。在MapGIS中将专家打分结果形成面属性文件,通过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各单元相应的指标数据,并按GFS软件的输入要求形成文本文件。平原区水环境矿化主要指水位浅埋区的湖泊、水塘和湿地分布区内由于地下径流强弱及地下水位引起的含盐量变化;氮磷指变主要是指湖泊、湿地区与相邻农业耕种区化肥农药应用及地下水位变化而起的作用。评价区湖泊、湿地区地下水矿化与水位变化密切,专家打分结果为:在湖泊和湿地分布区指标值为6~75,其他地区为2。在MapGIS中将专家打分结果形成面属性文件,通过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各单元相应的指标数据,并按GFS软件的输入要求形成文本文件。疏勒河流域平原区植被包括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大类。其中,自然植被有小片树林、灌丛、草地、耐旱草丛等;人工植被主要分布于灌区内的种植树林及草地等。西北干旱区降水补给极少,地表植被受地下水水位的制约而呈现随水位埋深的增大而植被也有规律地变化。水位小于3m,以草地、灌丛为主,长势良好,覆盖率高;水位3~5m,以灌丛、小树林,如红柳、梭梭、胡杨为主,长势较好,覆盖率较高;水位5~8m,以梭梭、骆驼刺等耐旱植物为主,长势一般,甚至很差,覆盖率低;水位大于8m,基本无自然植被。在昌马、榆林洪积扇带、党河洪积扇、卡拉塔什塔格山前洪积坡、石油河洪积扇、宽滩山山前洪积坡及戈壁区,地下水位埋深大(大于10m),零星的旱生地表植被靠降水与洪水维持,与地下水位没有关系,因此,在该带赋值为0;平原区其他地带的天然植被与草场的生存状态均与地下水位关系密切,根据不同地下水位埋深及植被生长情况赋值,由差到好赋值结果为4~9,人工绿洲主要为农业灌溉区,人工植被与地下水的关系相对较弱,按植被对地下水的依靠程度和水位埋深来赋值,赋值结果为1~8。根据以上规律进行赋值,在MapGIS中形成面属性文件,通过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各单元相应的指标数据,并按GFS软件的输入要求形成文本文件。土地环境与地下水关联性中,土地沙化与地下水关联度按地下水对防止沙化的作用大小及各区带沙化情况来赋值;土地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地下水位埋深浅,排水不畅地区,按水位埋深及盐渍化程度分别以轻度盐渍区、中度盐渍区和重度盐渍区来赋值;土地质量与地下水关联度主要以沙漠、戈壁、土漠、荒滩、盐碱地、沼泽、湿地、草地、耕地等类别及地下水水位状况来赋值。土地沙化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影响,根据疏勒河流域具体情况,专家给出的沙化与地下水关联度为0~7。非沙化区赋值为1,流域西部的库姆塔格沙漠南部与卡拉塔什塔格山前沙漠地下水埋深大(大于10m),该区沙化的发展与地下水关系极小,因此,赋值为1;库姆塔格沙漠北部,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大部分地带为3~5m,地下水对防止沙化具有一定作用,因此,赋值为4,各盆地中部沙化区根据沙化程度和地下水为埋深情况进行赋值,以沙化程度赋值4~7。地下水位埋深浅是土地盐渍化产生的最直接原因,因此,专家给出的盐渍化区与地下水关联度值为2~9。而各盆地南部地下水位埋深大的戈壁、中部土漠不存在土地盐渍化问题,赋值为0;各灌区及其周边地下水水位埋深较浅区,是轻度盐渍化区,视不同情况分别赋值2~6;其他盐渍土分布区,则根据盐渍化程度和地下水位埋深情况进行赋值,其中,灌区内水位埋深浅区的盐渍化区,如黄花农场、桥子、双塔、西湖灌区的土地盐渍化区赋值为6~8,其他疏勒河、北石河下尾闾湖区重度盐渍化区赋值为80~90。土地质量赋值主要依据土地类别及地下水水位状况,专家赋值为1~9,南部戈壁、沙漠区赋值1,中部荒滩、土漠、部分耕地赋值4~75,北部地下水埋深浅区土地质量与地下水关联度密切区赋值75~9。根据以上专家赋值结果分别形成MapGIS面属性文件,通过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各单元相应的指标数据,并按GFS软件的输入要求形成相应的文本文件。地质环境功能类指标数据据前述原因,地质环境功能评价只考虑地下水系统衰变性。地下水质量与水位关联度以地下水TDS来表示,水位浅埋区地下水径流缓慢,蒸发强烈,TDS高,反之水位深埋区TDS低。地下水质量需根据TDS大小与地下水位埋深综合来赋值。泉水流量大小与泉域地下水位高低密切相关,同时,与泉域上游地下水位关联性较强,与下游则弱。根据本次资源评价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各区带地下水的补给量与地下水位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是地下水系统衰变重要表现。地下水质量与水位关联度赋值1~6,评价区内南部(上游)TDS低,水位深,专家赋值1~2,中下游赋值4~6。泉水流量与泉域区地下水位关联度高,专家赋值75~85,如昌马、党河洪积扇前缘泉水溢出带,月牙泉泉水补给带等;泉水溢出带上游是地下水的重要补给区,其水位变化对泉流量大小影响较强,专家赋值为6~7,如昌马、榆林、党河、石油河等洪积扇区;其余下游区则影响比较弱,专家赋值0~3。补给变率是根据不同时期地下水补给量的变化率与地下水位变差之比,并形成评价区各区带的MapGIS面属性文件。根据以上专家赋值与评价结果分别形成MapGIS面属性文件,通过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各单元相应的指标数据,并将补给变率评价结果采用极值法归一化处理,按GFS软件的输入要求形成相应的文本文件。(三)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中求解各指标权重的主要方法。它运用两两指标比较准则,采用1~9级评判标度来描述各因子的重要性,如表7-3所示。具体做法为,按照疏勒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功能评价层次结构和功能评价分区,由项目组专家根据各下层要素对相应上层要素的相对重要性,逐层逐分区打分,然后对各专家打分结果取平均值作为评价最终采用的分值建立判断矩阵,共建立判断矩阵117个,并按GFS软件输入要求形成判断矩阵文件。表7-3 层次分析定权法的判断矩阵标度分级及其意义(四)功能评价运行GFS软件,将各类数据文件输入程序,通过软件计算,得到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指数,然后按照《技术要求》中各指标的分级原则,在MapGIS中采用Kring插值法绘制了地下水功能评价成果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