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论文题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8-27 11:09:08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论文题目有哪些

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1产业资本回流诱发我国产业空心化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政府为了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出台了很对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从而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资金困难的问题,是我国搭上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快车,抓住了发展机遇。这期间大量美国企业来华投资设厂,我国制造业企业也抓住了这一机遇,带动了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但是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加深了我国对外资的依赖。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战略是为美国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美国政府的许多税收政策已对返回美国的制造公司给予了许多优惠,包括苹果,通用电气和福特汽车。随着跨国制造公司的回归,外资流入该国制造业的数量减少了,这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制造业的出口水平,而且还可能影响到我国的资本流动。导致国内资本减少,从而导致实际利率上升。作为竞争优势,它还将挤出低成本的住宅房地产行业。工业公司将不得不转移到国外利率较低的地区,另一方面,资本也将流向资本回报率较高的地区和行业。随着制造业资本的稳定流出和利率的稳定上升,企业的利润率越来越弱,制造业的资本流入也就越来越快。这可能会导致“产业空心化”的风险,并最终削弱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外国投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2008年之前和之后。2008年之前,我国主要集中在吸引外国投资上,因此外国投资的份额并不高。2003年,外国投资仅产生23亿美元,外国投资总额为5亿美元。但是,直接生产中的直接生产占中国外国投资总额的86%,所占比例很高,此后此比例一直很低,少于20%。随着时间的推移,在2008年以后我国对外总投资高达1亿美元,是2003年的近20倍。在大量的外资流出后,我国的制造业比重正处于下降的状态,在2016年中国制造业占经济比重峰值达到45%后开始出现颓势,在2019年已经下降至17%。反观美国在制造业回归之后,2019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为35%,而我国只有21%。美国的“再工业化”在拉拢回归国内的制造业商,吸引外资流入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蚕食着中国制造业的支柱和遏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2加速技术创新发展,拉大中美技术差距 美国生产计划的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达到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高峰,并专注于制造业的发展。结果,美国政府在新领域的投资增加了,例如新能源,新材料和技术,重点是培养技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以支持集群发展的复杂方面。 美国的高级人才和技术创新,并确保其在全球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一方面,美国将进一步扩大与我国当前技术的技术差距,加深我国对美国技术产业的依赖。另一方面,它将为我国创造先进的技术壁垒。加强对技术先进产品和技术要求苛刻的运输和出口的控制,减少该技术对废水对中国加工业的影响,并减缓中国的技术进步。同时,为了解决中美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美国可以利用其技术优势来增加低端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鼓励中国制造业公司继续效仿和吸收其制造技术降低成本。随着美国新一轮技术创新取得革命性成果,中国制造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更大的技术和工业壁垒,进一步降低我国的制造业优势。3美国制造业保护主义抑制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作为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政府势必会大力发展国内制造业,利用商业外交扩大产品的需求市场。美国长期以来一直面临巨额财政赤字。如果实施出口补贴以提高其出口的竞争优势,无疑将出现财政赤字。基于美国的世界经济概念,保护性措施已成为改善与提高出口竞争力的最佳方法。奥巴马早在2009年就签署了7,870亿美元的ARRA,然后在“购买美国商品的规定”中加入了明显的贸易保护色彩。美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一方面,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产品在美国面临更大的贸易壁垒。它可以使用关税,技术壁垒和其他措施来增加中国公司的出口成本并降低产品竞争力。中国市场的产品销售和利润下降,运营效率低下的中国出口公司将面临破产。另一方面,他们经常利用倾销,统一,337研究和贸易保护来经常向中国制造业出口商品。贸易研究严重恶化了中国和美国的商业环境。在2009年至2018年期间,美国对中国提起了165起诉讼,几乎是“重新工业化”调查数量的两倍。有关行业不仅限于钢铁和工程等传统领域,还涵盖了光伏和电信等技术先进的行业。通过频繁的贸易摩擦,美国让中国制造业企业厌倦了处理各种贸易摩擦,它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扩大市场,挤压中国商品的国际出口空间,从而产生负面影响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降低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4美元贬值政策进一步降低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最终,产品市场将出现跨境竞争,产品价格通常是产品竞争的关键,这就是汇率对国际贸易非常重要的原因。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或被低估,它将为其产品出口做出贡献。为了减少中国和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美国将不可避免地使用弱势的美元来支持本地制造业公司的出口。同时,美元贬值将导致人民币真正升值,而人民币的增长将进一步阻碍我国的出口。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通过向市场投入大量资本,降低资本成本,支持商业投资以及向家庭消费放贷以刺激经济复苏,推出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对于我国而言,人民币奖将降低我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目前,中国的出口贸易仍以加工贸易为特征。它利用价格作为竞争优势,并在汇率变化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中美之间的工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使用美元升值人民币将进一步削弱我国制成品对美国的竞争优势,并可能扰乱两国之间的长期分工。这可能会进一步缩小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主要利益。5促使中国制造业加快出口结构升级,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推出了一项生产计划,该计划为制造业创造了竞争优势,并加快了新一轮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总体战略是在先进技术和高附加值生产领域中与开发系统竞争,革命是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重点发展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医疗服务,环境保护,海洋和航天技术等。制造业的回归不仅是传统工业的复兴和回归,而且是基于高科技和新兴技术(例如数字制造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中国一直将“劳动力成本优势”视为最大的“比较优势”,并大力发展了许多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例如纺织和服装。我们忽略了传统的高科技产业和其他新兴产业,尤其是生物和未来的主导产业已在全球范围内被确认和培育,这导致我国的出口商品成为“比较优势陷阱”:出口过于集中于低技术含量的商品。具有比较优势的明显产品和高科技产品相对薄弱。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已恢复正常,资源和环境制约因素增加,劳动力成本等因素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长急剧下降。专注于扩展内容和资源规模的全面开发模型是不可持续的。面对美国制造业的重新崛起以及一场新技术革命的“双边危机”,这场技术革命太独特并且依赖于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中国制造业的当务之急是适应,出口和升级其出口结构并改善其质量和效率5提升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对策建议1从出口角度提升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1出口市场的开拓与丰富 首先是稳定和扩展欧盟,美国,中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市场。这种市场通常非常经济,具有强大的购买力,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市场。第二,寻找新的出口市场,例如非洲,东盟和拉丁美洲,以扩大业务范围。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价格低,与这些市场的消费量相符,因此在出口方面具有优势。第三是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根据中国的自由贸易网站,中国已经签署了13个自由贸易区。这些自由贸易区在贸易和投资方面比世界贸易组织(WTO)更有利,并大大加强了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近年来,中国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区数量逐渐增加。中国将加强全球经济市场的拓展,开辟新的贸易路线,消除在出口国过度集中的风险。2 出口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一是加强42个制造业的出口,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是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2025年中国制造”倡议是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届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第一步:奋斗十年,努力成为一个伟大的制造业国家。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水平将达到制造业实力领域的平均水平,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已大大提高,优势产业可以引导全球创新,实现全面工业化的目标。第三步:到2049年,稳定中国的制造业实力,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领导者。同时出口规模的稳定增长,优化出口结构,改变中国的出口增长方式,并侧重于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出口增长包括独立品牌、独立知识产权和独立上市,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引导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二是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自主出口,继续利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支持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第三,逐步取消加工贸易密集型能源密集型产业,在污染和资源密集型的,同时取消或减少税收减免、求生出口关税和出口控制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污染和资源密集型的监护;第四,同意原则、消除和输出“支持”,改善产品指导目录,目录和目录工业加工、贸易准入标准提高贸易和MAC的处理加工产品开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吸引跨国公司的高科技生产工艺转移和中国研发中心为提高研发和创新能力企业独立的处理贸易和贸易促进逐步转换,从OEM加工到OEM设计和创建独立品牌。为了实现制造业的目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美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加强总体设计,促进创新能力建设,制定相应政策,完成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化,达到制造状态。3 出口摩擦的预警与处理 作为对美国制造业回归造成的贸易摩擦的回应。对于从中国进口的制成品,政府应建立出口预警机制,主要包括对本国和出口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市场状况进行检验。改变对关键市场或产品的分析,组织相关出口部门研究贸易壁垒的主要问题和趋势,加强对出口产品的敏感预警,及时发布信息,指导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提高企业应对贸易冲突的能力与此同时,制造业出口商必须了解美国有关贸易保护主义的相关政策,有效利用国际经济规则,积极应对争端。商业救济调查案件,如复杂的“反证据”案件,诉讼响应过程是困难的,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公司应该雇佣在处理商业纠纷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律师。此外,律师必须密切关注事件的发展,告知公司应对过程,并解释每个阶段的各种预防措施和提前准备。如果有必要,他们也可以寻求政府的帮助。2从人力资本利用角度提升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1 促进人力资本利用中国制造业商协会的作用 中国制造商协会是由世界先进制造企业自愿设立的国际商会。这是一个非盈利组织。建立组织的目的是敦促中国制造业接洽世界先进制造业,促进制造业经历一向科技创新,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和现代化,完成工业文明和建立一个可持续生产系统。制造业就业重回中国制造企业有显著的影响,中国的制造企业可以发挥协会作用,桥中间链接:一方面,中国制造企业协会可以添加广告显示屏制造企业,具体位置、领域、申请条件和其他条件在自己的网站。为了满足人才招聘的条件,中国制造商协会的官方网站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找到工作,促进业务增长。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协会也可以在中国各地举办专门的制造业人才招聘会,以满足制造业企业和失业或失业的制造业人才的招聘和就业需求。2 人力资本的培养与利用第一,积极推动教育体制创新,改变就业理念,教育部长袁桂仁在2016年两会期间表示,政府应推动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过渡。中国高等教育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人才短缺。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是不合理的。通过转型,我们创造出更符合实体经济发展、更能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和技术人才。主要是鼓励、指导和监督地方高校的转型。要适应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从理论人员培训转向技术人员培训。第二,提高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提供实习平台。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关键时期,要积极推进“人才创新促进计划”,重点建设一批领导者和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团队。鼓励企业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生产、教学和科研工作,利用人力资源、大学和科研院所和科技资源直接提供技术支持企业发展和培养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 3 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创新企业还可以通过实施激励措施来增加就业机会。制造企业可以根据其业务目标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评估可能与员工的工资和福利有关。企业可以奖励合格的员工,以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招聘员工时,企业可以明确员工有培训机会,重视员工培训。因为定期的员工培训可以为员工提供大量与工作内容相关的经验,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帮助企业吸引优秀、高质量的员工。与此同时,它还实施了一项人类激励政策。制造企业在招聘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感受,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做好工作。同时,企业必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够在正确的环境中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例如,谷歌公司。它是为员工提供良好工作环境的知名公司之一。公司配备了“隔音空间胶囊”,员工疲劳时可以好好休息。同时,它还配有滑梯,供员工下班后娱乐,也可用于消防疏散。同时,台球和电子娱乐和游戏设施可在大多数办公区域,给予员工适当的劳逸结合。

我是才毕业的国贸专业的。。。我写的是浅析江苏省对外经济的思路和对策

宏观类: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资本跨国流动的现状与前景,中国资本如何走出去,中国对外FDI(或者外国对中国的FDI)的现状与未来,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分析,香港(或者台湾)市场吸引力下降的原因分析,中非合作的利与弊,人民币海外流通现状与前景,欧盟第五次东扩的利与弊,论土耳其加入欧盟,俄罗斯经济复苏的原因分析,论世界经济进入转轨时期,中国巨额外汇的利与弊,论外资转移定价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应如何应对欧美的反倾销(或者技术垄断,或者贸易管制等等),中小型企业对外贸易现状与前景等等。微观类:中移动的对外投资策略的研究,论微软近期在华反盗版策略的影响(番茄花园,“黑屏”等),联想近期跨国并购的利弊分析等等。(提供了一些题材,希望能令你满意。同时写论文时建议使用双标题,因为双标题比较容易引起老师的兴趣)。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论文题目有哪些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好写的国际经济学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电子商务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研究  2、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3、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4、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  5、共赢性博弈论  6、东亚经济一体化主导问题研究  7、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  8、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  9、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0、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一个“适当论”的视角

自己想吧 不要投机取巧

1:长沙风蓬岭二号汉代王室古墓等20座历代古墓先后被盗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在湖南的涉案人员最多、涉案范围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盗墓案件。昨日,长沙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过7个多月的缜密侦查,震惊全国的“12•29”古墓葬被盗掘系列案件告破!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明确表示,整顿国内进口铁矿石贸易的市场秩序,严格实行进口铁矿石的代理制,由铁矿石供需双方确定的价格要作为今年全国进口铁矿石的统一价格。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高调落幕后,原本定于七月下旬召开的中美日首次三边政策对话到昨天为止依然没有召开的消息,延期已成定局。日本媒体昨天则报道,据多名中美相关人士透露,首次中美日三边对话可能将被暂时搁置,原因是中方认为此事会“刺激朝鲜”,不适合在该时间段对话。 德国卫生部发言人25日说,卫生部长乌拉•施密特在西班牙度假时,其黑色奔驰座驾不慎被盗。因此她被指涉嫌公车私用,招致公众热议。 印度卫生部长阿扎德告诉印度国会2006年11月印度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人数还只有2253人。而今年五月份,这个数字已经蹿升至52973人。 眼见着亚洲的空间竞赛逐步升级,韩国方面再也坐不住了,他们准备在本国南部海岸线附近一个岛上的发射台发射韩国第一枚携带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该火箭上将会搭载一颗科学试验卫星,如果发射成功,韩国将成为一个有能力独立发射卫星进入太空的国家。 当地时间7月21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如期宣布解散众议院并于8月30日举行大选。两党之争正式开始。 闹得沸沸扬扬的哈佛黑人教授被捕事件正式告一段落。据美国媒体7月31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30日晚再次展现高超的公关技巧,邀请这起风波的两名当事人到白宫一起喝啤酒,为他们充当和事佬,副总统拜登也中途加入。 湖人官方网站发表声明,宣布球队正式放弃中国球员孙悦。湖人队在和奥多姆达成协议之后,球队人员达成预期人数,孙悦不得不面对被裁的局面。 中广网北京7月31日消息 近日,中国4名留学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黄金海岸遭3名不明身份的当地人殴打,造成一名留学生面部骨折,其余三名留学年生受轻伤。 房价能不能降下来?尽管政府会采取各种降温的政策,但是即使造成交易量的萎缩,房价也不会有超过10%的降幅;除非政府大幅度的削减地价和税费,2010年依旧是无房族失望的一年。因此租房成为更多年轻人的首选。 世界经济能走出危机的阴影吗?2010年的世界经济会慢慢走出“金融海啸”的阴影,但是复苏缓慢。像迪拜这样的“奇迹”,不会起死回生。 水、电、气、油、运费还会再涨价吗?这些由于都是垄断行业和资源紧缺型供应产品,2010年定是涨价年,年内至少小幅涨,除非国家出手干预。 股市能不能到回到6000点?不能,但有望突破4000点在5000点以下徘徊。 上海世博会能不能像奥运会一样轰动全球,如愿挣钱?开幕第一周会很红火,效果不亚于2008奥运会,但是此后观众的数量达不到预计的乐观数量,亏损是不可避免的,就看怎么算帐了。长远的观光效应可能会超过奥运会。 就业形势会不会好转?虽然就业形势好于2009年,但是出口贸易复苏缓慢,扩招后的600多万应届的大学毕业生还要面对竞争更激烈的就业困境。今年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将主要在三线城市。一、二线城市吸纳农村人口的速度较前几年会明显下降。 社保管理能够实现全国联网吗?至多在长三角、珠三角的试点区域得以实现。不联网会导致跨省灵活就业的农民工损失加大。 教育部能不能推出新政解决小学择校的难题?不可能。至多在几个二线城市推行试点。 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军是南美队还是欧洲队?依旧是欧洲队。很可怜又很臭的中国队今年仍然深陷赌球风波,会被边缘化,被遗弃。 医疗制度的改革能够启动吗?新的医疗制度改革年内应该在部分地区继续以试点形式启动,但要根本改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还言之过早。各级财政补贴困难,医疗运行体系和价值规律完全没有理顺。21海南办特区20周 22:海南生态文明建设23:国际旅游岛建设24:农恳改革25博螯亚洲论坛26:教育扶贫移民工程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论文题目有哪些

1、 中小企业集群现象研究2、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3、 广东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4、 发展经济学理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应用5、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6、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功能定位7、 泛珠三角有关问题研究8、 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9、 中小企业发展与就业促进10、珠三角城镇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1、企业集群与城镇化研究12、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研究13、论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14、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建议15、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分析及预测16、广东城镇居民消费趋势预测与对策17、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变化研究18、科技进步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贡献率分析19、经济增长点问题研究20、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21、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22、政府宏观调控问题研究23、对公用事业规制的研究24、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研究25、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6、论经济增长方式27、论中国的经济增长28、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29、新经济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30、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史研究31、新自由主义意识与经济全球化32、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经济发展33、制度与经济增长34、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35、虚拟经济研究36、我国的收入分配演变研究37、广东、香港、台湾三地经济发展状况对比38、广州支柱产业选择分析39、广东劳动力市场问题研究40、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分析41、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42、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机制研究4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44、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契约关系分析45、相对优势原则与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46、腐败的经济学分析47、国民精神素质与经济增长48、李斯特的经济发展思想及对我国的借鉴49、转轨时期的经济思想研究50、相关行业的经济学分析

试析经济全球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 经济全球化及其时代特征  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概念最早由哪位学者使用,是什么含义上使用的,目前无法考证。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由Theodre·Levitt在1985年的《市场全球化》一文中首次提出[1]。它是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人才等经济因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整个经济空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逐步迈向一体化的过程和现象。但全球化一步入学术殿堂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90年代以来,频频出现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及人类学诸研究领域中。学术界对一个概念或问题作多视角的探讨,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均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把握。但我们不应该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原本约定俗成的概念内涵扩大化。把远古已在进行或目前可望不可及的遥远的梦想如全球政治一体化、全球文化一体化以及全球性问题等通通囊括到全球化之中,似嫌牵强,又难以把握。窃以为“全球化”从提出的最初本意、从其核心内容来看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亦即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优化配置和重组,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融为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进程和现象。正如在1990年第一次完整提出“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S·Ostry)提出的: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从而实现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和市场经济在世界各国不断扩展而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还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继续发展,且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生产经营的全球化  美国学者D·F·西蒙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产业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经营的全球化。而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流通活动的跨国公司又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和主体力量。经济全球化突出地表现在跨国公司的急剧扩张上,1994年来,世界性的企业并购浪潮规模不断扩大,一度震惊世界的波音——麦道公司合并、奔驰——克莱斯勒公司合并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合并等消息很快被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兼并事件所淹没。1999年初美国沃达丰公司以560亿美元吞并美国空中通讯公司,9个月后,这家新公司又被美国大西洋贝尔电子公司收购。美国家用产品公司与沃特兰伯特公司宣布了总值709亿美元的合并计划,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药企业。加拿大阿尔坎铝公司、法国佩西纳公司和瑞士铝隆察集团合并成了全球最大的制铝公司,年销售量216亿美元。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界微波通讯公司宣布以近13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第三大电话公司斯普林特公司。年底,英国沃达丰空中通讯公司以1480亿美元收购了德国曼内斯曼公司。企业的兼并额从1996年的14万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5万亿美元,1999年更达4万亿美元。企业的跨国兼并极大地优化了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实现了规模效应;使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8年全世界已有6万个跨国公司母公司和60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而1980年,全世界跨国公司仅5万家,境外机构仅5万个)[3]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70%、2/3的世界贸易、80%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使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程度越来越高,形成了统一的国际生产体系。一项最终产品,它的零部件制造、它的不同生产阶段,可以同时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进行,从而可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劳动力、原材料等不同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生产和经营的全球化还表现为产业分工的全球化,产业分工从一国以传统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分工发展成为范围广泛的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从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从单一产品的分工发展到产品型号、产品零部件和产品工艺流程的分工,并形成世界性的产业分工网络,每一生产环节都成为世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格链中的一分子。  在生产经营的全球化中,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过去20年来,国际直接产业投资一直保持大幅度增长,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从1983年到1995年,每年平均增长2%,大约是国际贸易年增长率的一倍。199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4600亿美元,是1970年的10倍。到2000年,国际产业直接投资总额为11000亿美元,比上年又增长了14%,其中80%以上流入发达国家[4]。同时国际证券业投资迅速发展,1993年流动金额为8185亿美元,1994年则达到9524亿美元,1995年增加到12584亿美元[4]。通过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而促成的全球生产和销售的联合,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新的趋势。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始终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力量。有资料表明,最大的1%的跨国公司拥有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0%,按资产排列的世界100家最大跨国公司控制了约1/3的世界对外直接投资[5]。    贸易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另一重要表现是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中一个古老的现象,它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年来国际贸易年均增长速度比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度高出一倍以上。1990-1995年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为6%,同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1998年,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额为54148亿美元,按现价计算比1950年增长了100倍。此外,在1950年还可忽略不计的服务贸易,到1998年已增至13263亿美元。1998年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占该年GDP总额288622亿美元的4%,这意味着世界各国每年平均有近1/4的GDP不经过国际贸易便无法实现[6]。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从没有今天这样紧密。同时,国际贸易货物品种也日趋多样化。在世界贸易中占出口1%以上的货物从过去的11种增加到现在的20多种。在发展中国家出口货物中,占出口中1%以上的货物种类从过去的6种增加到现在的20种。国际经济的发展使世界贸易格局和贸易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电子商务(EC)、电子贸易撮合(ETM)、电子资金转帐(ETF)等电子化贸易手段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1994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协定实现了贸易自由化。1995年正式启动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法人地位对成员国进行严格的法律约束。标志着全球贸易体制基本形成。可以预见,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继续推进,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将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更大规模地流动。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复习训练题   什么是时代?列宁提出的划分时代的依据是什么?  答:所谓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发展阶段。它包含时空内容和阶级内容。从时间上说,它不是指世界历史发展的某个短暂时期,而是指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从空间上说,它不是以个别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为依据,而是以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为依据;在阶级社会里有阶级内容。  列宁认为,划分时代要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要弄清楚“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等。”而确定哪个阶级是时代的中心必须不以力量强弱、不以新兴阶级的孤立活动、不以新兴阶级的暂时挫折所左右。   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答:①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人民的反战意识空前增强;②战后科技进步引发的世界经济国际化,制约了战争的发生;③战争与军事武器的异化,成为避免战争的重要因素;④利用战争来实现发动战争的目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减弱;⑤发展在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⑥解决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只能靠和平和发展。   什么是国际社会行为主体?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是指具有一定行为能力和自身的特殊利益,并能够独立参与国际竞争的政治实体。  其主要特征为:①行为能力;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③具有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手段;④具有确定的组织形式。   国家主权的涵义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主权是指国家所固有的在国内的最高权力和国际上的独立主权。其基本特征是不可分割性、不可让与性和排它性。   何谓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包括哪三个方面?  答:国家利益就是满足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国家利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安全利益,包括维护本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人民生存、不受外来势力的控制、侵略等方面;二是国家的经济利益,包括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繁荣等方面。它要求一个国家对内对本国资源的主权、发展国民经济的独立自主权,对外与其它国家能够进行平等互利的经济交往;三是国家的政治利益,主要指一个国家在与其它国家发生交往过程中,交往和联系的程度对国家利益产生巨大影响,从而产生一个国家的政治利益。   何谓国家力量?正确估量国家力量的方法有哪些?  答:国家力量是指国家拥有的实力以及影响其它国际社会行为主体的能力。国家力量既包括具体的、可统计的因素,也包括抽象的、只能分析的因素。前者是物质因素,后者是精神因素,物质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精神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制度、国家内聚力、国民意识、政府效率、战略决策水平、外交影响等。  正确估量国家力量的方法:①从定性、定量相结合上去估量国家力量;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国家力量;③要正确把握国家力量的度。   何谓国家对外政策?国家对外政策与对内政策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国家对外政策,是一个国家在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对外活动中,根据其政治路线和战略方针,并结合具体情况,为维护本国利益而制订的行为准则。国家对外政策的根本要求是履行国家的对外职能。国家对外政策是由其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一个国家的内政是它外交的基础,外交是其内政的延续;对内政策是对外政策的依据;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需要。   什么是国际组织?其共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国际组织是一些国家为了特定的目的,以条约建立的常设性国际机构。  共同的基本特征是:①国际组织的建立、组织原则及其活动必须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其宗旨必须是促进各个不同领域的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②国际组织是国家之间的组织,不是国家之上的组织和超国家的机构;③成员国在法律上一律平等;④以条约为基础建立;⑤有特定的目的和职能范围。   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是什么?  答: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等。原则:各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与联合国宗旨不符的其它方法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联合国不得干涉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管辖的事件。   什么叫国际秩序?当今世界有哪两类国际新秩序构想?  答:国际秩序就是指在世界格局的基础上国际关系运行的机制和原则。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发达国家提出的主张按西方的制度和价值观由少数强国主宰世界。如美国提出的世界新秩序构想是:以美国为领导,联合西方其他发达国家,按照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理想,最终建立从西方到东方,从北方到南方的国际新秩序。另一类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建立一个“公正、合理、平等”的世界新秩序。基本内涵是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尊重他们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治制度,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等等。   什么是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是什么?  答:世界经济是指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结成的一种既有联系又有矛盾的统一的经济体系。  特点:①世界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进一步发展;②改革和调整成为世界性浪潮;③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愈加显著。  趋势: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一体化进程加快;②亚太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最有前途的地区;③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相互依存整合的历史进程。主要特征是:①世界经济体系迅速扩大,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②国际分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生产活动全球化;③金融和投资活动全球化;④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在量和质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⑤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与人才的国际性流动迅速扩大。   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是什么?  答:这种影响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①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安全观”,经济安全成为各国安全的核心与基础;②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间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相互依存和互动关系;③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和平与发展相互促进;④经济全球化使跨国公司和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增强;⑤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提供了机遇。   什么是国际政治格局?研究国际政治格局的方法有哪些?  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活跃于国际舞台上的各种重要的政治力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态势。  研究国际政治格局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其次要运用系统研究的方法;再次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何谓雅尔塔体制?其主要内容、结果及影响如何?  答:雅尔塔体制是战争发展的后期,苏美英三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以及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开会进行商讨,这几次会议分别是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三国首脑通过对战后安排达成了协议,后来它就被称为“雅尔塔体制”。  其主要内容是:对德处置问题;苏联与西部邻国领土划分的问题;远东问题;关于国际组织和国际秩序问题。  结果及其影响:“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反映了二战期间形成的国际力量的对比状况,其结果:美苏在欧洲、部分地在亚洲划分了战后的势力范围;为联合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某些协议损害了有关国家的主权和利益。雅尔塔体制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战后欧洲稳定、世界和平的局面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又具有美、苏、英三国根据各自实力和利益争夺胜利果实的性质,表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它无视和侵犯了中国等国家的主权,导致战后美、苏两霸的崛起和对抗,对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及主要特点。  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从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战略到杜鲁门的遏制战略。《北大西洋公约》、《美日安全条约》、《美、新、澳条约》的签署,标志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欧洲9国共产党、工人情报局的建立、经互会成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华沙条约签订,标志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主要特点:①两大阵营分别是以美苏两大国为其首领;②两大阵营的成员均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对立和斗争作为其重要的政治基础;③两大阵营的斗争以“冷战”为主要形式。   两极格局的持续演变及终结过程是怎样的?  持续与演变:①第三世界崛起;②两大阵营内部发生矛盾与摩擦;③美苏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  终结与标志:两极格局以苏联解体而告终结,其标志性事件是:①东欧剧变;②海湾战争;③“8·19”事件。   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如何?  冷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是一种多元化格局,有的学者称之为“一超四强”或“一超多强”格局,新格局呈现如下特点:①“一超”与“多强”矛盾错综复杂:美欧矛盾增加、美日摩擦不断、中美关系一波三折。②各大国相互制约因素增多。③各大国相互协调和合作的能力有所增强。   简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及其原因。  答:战后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实力最雄厚的国家。这一点可以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农业生产率、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来得到证明。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①科学技术对美国经济起了推动作用;②进行大规模固定资本投资;③鼓励消费、扩大市场;④依靠廉价的原材料和燃料;⑤提高剩余价值率。   为什么说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衰退时期?  美国经济存在的问题:①在科技实力方面,美国已经丧失了它在高科技领域无可争辩的优势;②美国在金融实力方面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它由一个最大债权国变为债务国,克林顿时期这方面的状况曾有所改变,但现在又成问题。③在市场控制能力方面,美国制成品所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下降。   简述美国全球战略和霸权地位的兴衰。  ①霸权地位的确立:罗斯福的“世界蓝图”,杜鲁门的“遏制战略”;艾森豪威尔的“解放战略”。②霸权地位衰落:肯尼迪的“和平战略”;约翰逊时期美国霸权地位进一步衰落,尼克松主义的出现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象征;③“后霸权时代”:里根的调整,提出以实力求和平的对外总战略;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克林顿的对外防务战略构想,小布什的“参与与扩展”战略。   “民主和平论“的基本论点是什么?试对其进行评析。  ①现代化的民主国家不会发生战争。从民主政治自身性质出发和从历史经验事实出发进行论证。②转型中的民主化国家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大。从理论和历史经验两方面进行论证。③“民主国家”与“非民主国家”之间不能避免战争的发生,从所谓“民主规范”以及不得使和平、民主受到威胁两方面进行论证。  “民主和平论”者的结论:从长期看,民主化一旦成熟,它将有助于和平;而从短期看,民主化的进程却酝酿着战争的风险。因此,他们建议:①帮助民主化国家建立中央权威以遏制潜在敌对的政治联盟;②当民主化国家上层人物受到军队威胁时,给予其安全保护;③在民主化国家中创立一个自由的、竞争的和多元化的思想市场。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外原因是什么?  内因:①在高速积累的基础上,大规模更新和扩大生产设备;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培养本国科技力量;③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④国内政局相对稳定,政府采取了正确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  外因:①日本得到美国大力扶植;②日本有美国军事保护,军费开支极少;③美国在侵朝、侵越战争中的军需订货对日本经济的刺激;④日本没有付出战争赔款。⑤日本利用了亚、非、拉国家的廉价原料。   日本经济发展的脆弱性及其对策是什么?  日本经济的脆弱性:①自然资源贫乏,主要工业原料、燃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②农业是薄弱环节;③国内市场狭小,主要产品依赖海外市场;④一定程度的泡沫经济成分。  面对这种脆弱性,日本政府也采取了措施,试图改变上述弱点,虽也取得了成效,但其未来的发展道路仍然艰难而漫长。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准备、原因、途径、影响因素是怎样的?  准备:5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日本就开始谋求成为政治大国。1972年,田中明确表示“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81年铃木宣称日本进行“第三次远航”,中曾根一上台就打出争取政治大国的旗帜,使用了“国际国家”一词,海部俊树则要求日本“积极参与建立新秩序的国际努力”。  原因:①经济实力增长,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地位;②需要政治大国的地位保护经济长期稳定发展;③谋求成为政治大国也是日本自身安全的需要;④日本认为当今世界,它走向政治大国的时机已经成熟。  途径:50年代,由小伙计到争取做西方国家的平等一员;60年代,探索成为亚太地区盟主的可能性;80年代,多方出击,为成为政治大国不遗余力;90年代以来,日本更是咄咄逼人,为成为政治大国,摆出了不达目的,绝不罢手的态势。  影响因素:日本是一个小国,资源贫乏,先天不足;日本难以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会;美日、美欧矛盾、摩擦不可能完全解决;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作用有限;日本在世界上形象不佳。   战后西欧经济复兴及其原因是什么?  “二战”时期,西欧各国经济遭受重创,但是很快即恢复,到1950年,西欧主要国家经济都基本上恢复到战前水平。1950-1960年,是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率达到5%,1961-1976年是持续高涨阶段,经济增长率达到8%。从70年代初,西欧与美日并列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三大中心之一。  内因:①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和强大的工业基础;②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③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使其起到了对生产的某种程度的促进作用;④西欧联合代替了长期的战乱。  外因:①得到美国的大力援助;②得到大量廉价的原材料、燃料、劳动力和广大的市场;③西欧得到美国的核保护,军费开支减少。   西欧联合自强的必要性是什么?  ①只有联合,才能取长补短,发展、振兴各国经济;②只有联合才能防止近代西欧各国相互残杀的悲剧重演;③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摆脱美国的控制。   西欧经济面临的困难、长处与不足是什么?  从整体上看,西欧经济在美日欧三大支柱中,困难最为严重。衰退、失业、出口萎缩、政府财政赤字都是其显著表现。面对这些困难,西欧各国踏上了结构性调整的道路,并取得一定成效。  西欧经济发展的长处:实力雄厚;工业技术发达;战略地位重要。短处:能源、原料短缺;依赖国外市场;受美国经济影响较大;军事上需借重美国。   欧共体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如何扩展?  欧共体建立于1967年,在1951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1957年签订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联营条约》基础上合并而成。欧共体的组织机构有:部长理事会、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  欧共体最初的成员国是法、德、意、比、荷、卢六国,现已扩大到19国。这是从成员国数目上体现出来的扩展;另一方面欧共体还试图实行政治、经济、防务的一体化。在这些方面主要有以下做法:  ①将欧洲政治联盟作为长远的战略目标,同时加强欧洲人的“欧洲意识”;②成立欧洲科技共同体,加强科技合作;③推动西欧各国的防务联合。   独联体如何形成的?其主要的组织结构如何、面临的问题和走向如何?  当苏各加盟共和国和联盟中央就签署新联盟条约进行讨价还价的初始阶段,俄联邦议会主席叶利钦便于1990年9月初与其它8个共和国单独聚会,商讨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后抛开联盟中央的共和国间的会晤日益频繁。8·19事件后,乌克兰于91年12月初宣布独立,促成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的明斯克会晤和随后的阿拉本图会晤,宣告苏联最终解体和“独联体”形成。  基本原则,同国际法规定的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原则基本类似。  组织机构:元首理事会、政府首脑理事会、隶属于国家元首理事会的国防部长理事会。机构所在地为明斯克,俄语为其工作语言。  面临的问题:一是俄罗斯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矛盾,二是俄罗斯的内部矛盾。  走向:三种不同方向。短期内解体;作为一种松散的邦联性结构,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演变为以俄罗斯为核心的新联盟。最有可能的是第二条路,似已得到证实。   我国建国以来外交政策发展的几个阶段是怎样的?  第一阶段:从全国解放到50年代中期。外交政策的“一边倒”。这一时期,我国的外交活动主要有:1、同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同美国展开了三条战线的斗争;3、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开始中美大使级谈判。  第二阶段: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直至文化大革命初期。外交政策称为“两个拳头打人”。1、同印度的冲突;2、中美冲突;3、中苏冲突。这一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错误估计国际形势;四面树敌;夸大自己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当然在具体的外交活动中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第三阶段:从60年代末、70年代初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一条线,一大片”,一条线指建立反苏统一战线,一大片指围绕线上的一大片亚非国家。这一外交政策具有主观意志论色彩。这一阶段,中国外交取得了很大胜利:1、1971年10月,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2、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3、“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的提出;4、同日本、西欧等国发展友好关系;5、中美关系正常化。  第四阶段:从80年代末到现在,执行和平自主外交政策的时期。  1985年6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两个变化:一是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发展新看法;二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放弃一条线,坚持大三角关系。  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决不当头,韬光养晦,善于守拙,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  十六大提出“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过去,提起国家安全,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以军队守卫国家的领土,保卫本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即军事安全。然而在信息时代,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不再是单指军事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等诸多方面。因此,对于国家安全的变化,应该予以足够的关注和充分的认识。 国家安全向经济领域扩展 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国家安全向经济领域扩展,也使安全领域各个方面的关系更加密切和复杂。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金融动荡,很可能会蔓延到政治、军事领域,牵动军事安全。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虽然遵守的是市场经济规则,但由于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传统、历史、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和经济起点等诸方面存在的差别,会引起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受益不均,从而产生矛盾和摩擦。一旦产生矛盾和摩擦,西方发达国家就会依仗其在经济、科技、国际联盟和组织等方面的优势,强迫不发达国家接受不公平的条件。经济是民族生存的基本需要,是国家生存的命脉,是政治和社会稳定的保证,是国防安全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应当更加重视经济安全问题。 虚拟的国家安全疆界 因特网的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问题。网络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的广泛接触,这既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条件,也为敌对国家的信息入侵提供了几乎不设防的“边境”。在因特网时代,国家安全的疆界已从物理疆界扩展到虚拟疆界,这种疆界不是以传统的地缘、领土、领空、领海来划分,而是以带有政治影响力的信息辐射空间来划分。日益增多的网络安全事件,给各国军事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带来了巨大威胁。有人统计,现在世界上已有2000多万人具有网络攻击的潜力,“黑客”运用的软件工具已达1000多种。信息安全已经对国家整体安全形成了巨大影响。 国家安全的助推器 在农业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10%,工业经济时代后期达到40%,发达国家当前已达到60%。有人预计,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将达到80%以上。现代科学技术是国家安全的助推器。高科技竞争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也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 文化入侵不可小视 信息技术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更便捷的条件,但也导致了文化入侵。目前,电影、电视、音乐、书籍、电脑软件等大众文化产品,已取代水果、工业制品而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物资,美国的文化入侵遍布世界各地。文化交融本无可厚非,但美国有些人却把“文化大棒”看作是推行美国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他们认为,美国要维持世界领导地位,仅靠经济和军事力量远远不够,还必须大规模地实施文化输出,通过文化和思想方面的感染力吸引别国,劝说他人仿效美国人的行为或使他们同意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对于美国的文化入侵,一些欧美国家十分担心。法国文化部的官员惊呼:“ 不断高涨的美国通俗文化浪潮正在吞噬法兰西。”因此,法国政府规定,电视台所播放的节目40%必须是国产节目。独立的民族意识形态,是国家安全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失去这个支柱,国家安全的大厦必然倾倒。因此,文化安全是信息时代国家安全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应确立的两个观念 一是必须确立“综合安全观”。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是由军事、政治、经济、科技、信息、文化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军事以外的其他因素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作用上升,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基本因素。因此,在考察国家安全的状况,分析国家安全形势,制定国家安全方针和策略时,应该从更大的范围、更多的领域、更宏观的层面上去考虑,充分注意到军事以外的其他因素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并重视从军事以外的其他领域强化国家安全。 二是确立“重点安全观”。信息时代,虽然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比过去更多了,军事以外的因素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也更大了,但必须看到,军事因素仍然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和最重要的因素。经济、科技、文化、信息等力量,只有转化为军事力量,才能成为国防实力,在此之前只是一种国防潜力。因此,在确立“综合安全观”的同时,还必须确立“重点安全观”,高度重视从军事安全角度来思考国家安全问题。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应当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贸易战略,引起了广大发展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与研究。一些经济学家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些贸易战略理论,成为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战略的依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进口替代战略理论和出口导向战略理论,这两种战略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起飞阶段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与运用,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经济的飞跃,从而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因此,通过对这两种战略理论的比较研究,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和教训,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1 进口替代战略1.1 进口替代战略的提出进口替代是指用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来替代从国外进口的工业制成品,这一战略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据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之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农、矿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而发达国家生产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升,不平等贸易关系日益突出。为了克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因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一些原来依靠进口的货物的生产以供国内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从而实现进口替代。进口替代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建立和发展一批最终消费品工业,如食品、服装、家电制造业以及相关的纺织、皮革、木材工业等,以求用国内生产的消费品替代进口品,当国内生产的消费品能够替代进口商品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就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个阶段,进口替代由消费品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如机器制造、石油加工、钢铁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日趋成熟,为全面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1.2 进口替代战略实施的限制条件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需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关税保护,即对最终消费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对生产最终消费品所需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征收低关税或免征关税。第二,进口配额,即限制各类商品的进口数量,以减少非必需品的进口,并保证国家扶植的工业企业能够得到进口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降低它们的生产成本。第三,使本国货币升值,以降低进口商品的成本,减轻外汇不足的压力。其中关税和配额是进口替代战略中最重要的保护措施。实施进口替代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族工业中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加强了发展中国家独立发展经济的能力,能够减少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一些专门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力也培养出来了,政府部门从中也获得了管理经济的经验和知识,因此许多拉美、南亚、中欧国家选择了进口替代战略,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发展目标。但是这一战略对刺激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有限的,因为它并不能完全消除对外的依赖性,它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它只是改变了进口商品的结构,从成品进口改为进口国内不具备的原料、技术专利、机器设备、中间产品与资本等。当发展中国家用高关税保护民族工业时,发达国家也用各种措施破坏或打破关税保护,抵制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替代,所以进口替代战略常常出现无能为力的状态,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许多缺陷。一些学者在研究中认为,进口替代战略的核心问题是它违背了比较利益原则。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口替代战略受到许多学者的批评。1970年,利特尔等人考察了巴西、印度、墨西哥、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工业化发展经验后认为,进口替代战略严重降低了经济效率、抑制出口、加剧失业、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因此,实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国家和地区就开始转向更加开放的贸易战略,特别是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及我国的台湾地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进口替代工业化过渡后,采取了不遗余力的出口导向战略。2 出口导向战略2.1 出口导向战略的含义及内容出口导向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有了一定程度后采取的战略,这些国家的经济一般具有的经济特征是二元经济,即一部分是传统的、落后的经济,而另一部分却具有现代化的经济特征。它们以本地廉价的劳动力与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相结合,发展出口产品的生产,从而加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出口导向战略一般也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如食品、服装、纺织品、一般家电制造业等,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以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的出口,致力于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如机械电子、石化等行业。此后,极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始着手建立知识和信息密集型等高科技产业,力图在高科技产业产品的世界出口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2.2 出口导向战略并非尽善尽美这一战略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利用在本国的比较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并根据比较优势的变化而及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过程。在第一个阶段,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本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通过扩大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来增加外汇收入,带动经济的增长,增加就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将上升,劳动力优势逐渐丧失,此时应当及时调整产业政策,鼓励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这一战略的实施也需要一定的措施:一是对出口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低息贷款、增加补贴等;二是对出口企业需从国外进口的资本品、中间产品和技术专利等实行减免税、放宽进口配额;三是使本国货币贬值以降低本国出口商品以外币计算的价格,增加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施这一战略可以通过保持较高的出口增长率来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使一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圈中。由于国际竞争压力对国内企业形成了有效的激励,促使国内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经济管理、开发新技术、培训员工,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近20年来,几乎所有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出口占GDP比重不断上升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亚洲“四小龙”、东盟等。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出口导向战略的完美无缺,通过对我国的台湾地区和韩国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增长与出口的关系比较,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出口企业的生产效率并没有表现出随着积累出口量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出口导向战略也非尽善尽美。(1)出口导向战略受到国际市场的极大限制。国际市场对劳动密集型工业品的需求有限,随着更多的发展中国家采取外向型贸易战略,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扩张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2)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使一国经济开放度大大提高,国内经济容易受到外部经济冲击的影响,如汇率、利率、贸易条件、债务条件的变动和国际游资的袭击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市场体系不够发达,监督和管理制度也不健全,缺乏抵御外部经济冲击的能力,一旦危机发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3)出口导向战略也需要实行一些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实施的同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扭曲市场价格体系,降低资源配置效率。3 结语通过对这两种贸易发展战略的比较,我们可以认为,这两种战略各有优缺点,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今后,各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关键取决于选择一种适合本国国情的贸易战略,并根据国际环境和世界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本国经济。“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陶文钊研究员二十五日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称,这场战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美国单边主义倾向战后可能进一步发展。伊拉克战争与一九九一年海湾战争不同,是美国绕开联合国发起的战争,美国起先想给单边主义披上一层联合国授权的外衣,未果之下公然抛开联合国发起战争。这意味着冷战结束以后,延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国际政治中的均势被打破,美国一超独大,其单边主义势必更加发展。 ——伊拉克战争在国际关系中制造了一个不良的先例,可能导致国际关系中武力的滥用。美国二00二年《国家安全报告》中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美国违背大多数国家意志、绕开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无疑是这一战略的第一次实践。 ——伊拉克战争导致美欧关系出现裂痕。安理会的多数成员国包括美国在欧洲的盟国法、德等强烈反对美国战前提出的新决议案,这是美国决策者始料未及的。美欧裂痕的出现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新因素,双方之间的矛盾会闹到什么地步,还有待观察。 ——美国和伊斯兰国家的关系会出现微妙变化。伊斯兰国家对此次伊拉克战争的态度极其复杂,但多数国家反对这场战争,他们担心,如果美国这次从外部更迭一个主权国家政权获得成功,以后对别的阿拉伯国家会不会照此办理。美国对伊斯兰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很不满,要把伊拉克作为改造伊斯兰世界的第一步。战后,美国与伊斯兰国家关系因此会出现一些变化,美从外部要求伊斯兰国家实行民主化的压力也会增大。 ——伊拉克战争严重损害到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威信。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安理会负有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此次美国绕开联合国对伊动武,是对联合国威信的一个损害。这场战争对于联合国今后如何在国际政治中发挥作用、如何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陶文钊指出,从战前到开战至今的全球反应上不难看出,“美国的单边主义在发展,国际社会对单边主义的制约也在发展”。这位专家表示,虽然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格局会产生上述五大影响,但它不会根本改变国际政治现在的“一超多强”基本格局,也不会改变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1、 中小企业集群现象研究2、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3、 广东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4、 发展经济学理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应用5、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6、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功能定位7、 泛珠三角有关问题研究8、 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9、 中小企业发展与就业促进10、珠三角城镇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1、企业集群与城镇化研究12、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研究13、论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14、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建议15、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分析及预测16、广东城镇居民消费趋势预测与对策17、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变化研究18、科技进步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贡献率分析19、经济增长点问题研究20、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21、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22、政府宏观调控问题研究23、对公用事业规制的研究24、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研究25、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6、论经济增长方式27、论中国的经济增长28、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29、新经济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30、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史研究31、新自由主义意识与经济全球化32、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经济发展33、制度与经济增长34、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35、虚拟经济研究36、我国的收入分配演变研究37、广东、香港、台湾三地经济发展状况对比38、广州支柱产业选择分析39、广东劳动力市场问题研究40、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分析41、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42、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机制研究4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44、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契约关系分析45、相对优势原则与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46、腐败的经济学分析47、国民精神素质与经济增长48、李斯特的经济发展思想及对我国的借鉴49、转轨时期的经济思想研究50、相关行业的经济学分析

写本次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各国刺激经济恢复举措的评论。

1、关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 2、浅析中东问题现状3、中国的外部困难和新领导集体面对的挑战4、中国大陆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5、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6、态环境政治与当代国际关系7、美印军事合作及其制约因素

据学术堂了解,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下面分享十五个关于国际经济学论文的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电子商务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研究  2、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3、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4、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  5、共赢性博弈论  6、东亚经济一体化主导问题研究  7、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  8、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  9、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0、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一个“适当论”的视角  11、日本海外资源战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2、IMF援助效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3、1997-1999国际金融危机传播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  14、国际私法法经济学分析评述  15、美元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探析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论文题目

08年中东形势分析  2008年,中东地区仍是"多事之秋",依然被世人所关注,只不过火药味有所减弱。而且,由于北京奥运会、俄格冲突和美国金融危机吸引了世界主要目光,中东热点显得不象往年那样光芒四射。总体上讲,2008年的中东局势相对稳定,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权威有所下降。展望未来,三大热点充满变数。  总体形势相对稳定  一、伊拉克安全形势略有改善。据美国军方和伊拉克官方公布的数字,伊拉克暴力袭击事件已由去年同期的每周1200多次减少到目前的每周200多次,同比下降了80%;今年10月份平民和美军死亡人数也分别减少到238人和13人,为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的单月最低水平。  西方分析家认为,伊拉克暴力事件所以会减少,除了美国增兵显示了一定效果外,还有其他原因。首先,是"基地"组织在伊拉克民众中越来越不得人心。近两年来,伊一些逊尼派组织不仅不再支持"基地"组织,甚至还同美军一起打击他们。其次,"基地"组织部分力量从伊拉克转移到阿富汗,从而使伊境内发生暴力事件的几率大大降低。第三,美军的行动相对集中并减少,驻扎也集零为整,自然也减少了遭遇袭击的危险。第四,伊主要反美武装萨德尔麾下的"迈赫迪军"单方面停火。第五,伊拉克国防军数量增加,战斗力有所增强。  但是,伊拉克安全形势并没有根本好转,首都巴格达、北方石油重镇基尔库克等地恶性爆炸事件仍时有发生。正如美国驻伊美军最高司令官所说,伊拉克的安全形势依然是"脆弱的"和"可逆的"。  二、巴以和谈的重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巴以对峙的强度。虽然安纳波利斯中东和会确立的目标未能实现,但搁置了8年之久的巴以和谈终于得以恢复,并保持了继续进行的势头。  其实,一年内和谈取得突破并签署内容广泛的和平协议,本来就是布什急于在卸任前取得外交政绩的一厢情愿。边界划分、耶路撒冷地位、巴难民回归、犹太人定居点前途和水资源分配等最终地位问题,都是目前巴以和谈难以逾越的障碍。不过,令美国人对实现巴以和平的目标感到悲观的现实原因,还是以巴政坛的风云突变。尤其是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被迫辞职、前进党新主席利夫尼组阁失败、以色列提前大选,使重启的巴以和谈基本陷于停顿,至少要维持到明年2月大选的看守内阁,没有权威就巴以问题作出重大决定。正如美国国务卿赖斯所说,以色列政局现状"限制了政府达成协议的能力"。  巴勒斯坦政坛的现状,也是阻碍巴以和平协议达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去年6月形成的割据局面,使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事实上已经成为半个巴勒斯坦"总统"。最近,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选举阿巴斯为巴国总统,遭到哈马斯等巴激进组织的断然拒绝。哈马斯的掣肘,已经并将继续大大牵制阿巴斯的和谈努力。此外,哈马斯被排除在巴以和平进程之外,又大大削弱了和谈成果的权威性。正如一位阿拉伯国家中东问题专家所说,即使阿巴斯同以色列达成协议,也会因无法执行而失去意义。  三、以色列同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在埃及的斡旋下,以色列同哈马斯等加沙地带巴武装派别于今年6月19日达成了为期半年的停火协议。停火形势虽然脆弱,但前4个月双方基本遵守了各自的承诺,巴武装派别发射火箭弹和以军"定点清除"的次数均明显减少。这对缓解加沙紧张局势起了一定作用。  不过,进入11月以来,停火协议出现岌岌可危的局面。4日至5日,以军对加沙地带发动军事行动,打死11名巴武装人员;巴武装人员也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60余枚火箭弹。此后,以色列关闭了加沙的货物运输通道,加沙局势趋紧。11月23日,加沙地带的巴武装派别举行会议,同意继续遵守停火协议,以换取以色列开放加沙地带的货物口岸。然而,就在5天后,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又向以色列南部地区以军基地发射迫击炮弹,造成8名以军士兵受伤。事件发生后,以色列副防长维尔纳伊宣称,以军"接近于"在加沙地带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加沙局势的时紧时松,当在预料之中。  四、伊朗核问题虚惊一场,但未酿成军事冲突。今年5、6月间,在伊朗核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把伊朗核计划视为致命威胁的以色列,坚持要对伊朗核设施实行外科手术式打击,并为此作好了战争准备;布什也一再扬言"一切选择都摆在桌面上"。以色列媒体也不断炒作说,美以对伊朗动武在所难免。然而,布什始终没有首肯以色列的动武要求,致使以色列迟迟未能得手。一度十分紧张的伊核形势让全世界虚惊一场。相反,这一年美伊关系还发生了戏剧性变化:美国助理国务卿伯恩斯同伊朗代表一起出席日内瓦伊核问题伊欧会谈;美国篮球协会邀请伊朗国家篮球队赴美备战北京奥运会;美国政府宣布将在德黑兰设立办事处。  2006年12月以来,安理会先后就伊核问题作出3个决议,不断对伊朗加大施压力度,试图迫其弃核。但是,伊朗始终没有放弃铀浓缩。在美国的推动下,伊核问题6国今年5月又提出一个复谈方案,对伊朗软硬兼施。就在伊朗迟迟未予答复的情况下,美欧峰会6月9日通过对伊朗新的制裁措施。不过,伊朗对这一切并未为之所动。11月13日,伊核问题6国代表再次在巴黎开会,讨论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又是无果而终。西方国家主张加大制裁,中俄则表示反对。  五、叙利亚和以色列在土耳其调解下开始的间接谈判取得一定进展,为未来的直接会谈做好了铺垫。  六、叙利亚和黎巴嫩正式建交。叙黎摈弃60多年的恩怨,今年10月14日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实现双赢选择。  七、土耳其打击库尔德工人党武装,没有引发土耳其和伊拉克的边界冲突,也未酿成库尔德斯坦独立问题死灰复燃。  美国权威有所下降  随着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动摇,布什政府在中东地区的权威也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在伊驻军协议难产,二是布什钦定的年内签署巴以和平协议的"时间表"泡汤。  经过8个多月的讨价还价,美伊终于敲定了美在伊驻军协议,并于11月27日勉强获伊国民议会批准,从而使布什免遭联合国授权结束、美军非法驻伊的尴尬局面。2003年10月,在美国的推动下,安理会通过1511号决议,授权组建一支由美国主导的驻伊多国部队。布什政府急于在12月31日联合国授权结束之前,同伊签署一项双边协议,以使美国继续在伊驻军合法化。作为伊拉克的"占领者",美国想在伊继续驻军,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况且,伊安全形势尚未根本好转,暂时还需美军"帮忙"。然而,为了签署这项协议,原计划3月初开始、7月底结束的美伊谈判,一直拖到11月底才勉强达成一致。而且,这项规定美军驻扎3年的协议虽已签署并经伊议会批准,但议会同时决定明年7月对该协议进行全民公决。在美国人看来一个十分简单的双边协议,却如此大费周折,并在撤军"时间表"、美国人治外法权和美军单方面采取军事行动的权限等重大问题上,布什政府还不得不作出一定让步。尤其是就协议进行全民公决,曾经是布什坚决反对的,因为这对勉强达成的美伊协议来说,显然凶多吉少。这一切无疑让过去一呼百应的美国,在全世界面前大丢颜面。  巴以和平协议不能如期签署,则是另一让布什政府脸上无光的事情。2007年11月,由布什亲自主持召开的安纳波利斯中东问题国际会议上,以巴领导人承诺重启搁置多年的巴以和谈,并力争在2008年底前达成一项内容广泛的和平协议。但是,一年时间即将过去,巴以和谈迄今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赖斯最近在以色列访问时十分不情愿地说,原定今年年底以前达成巴以和平协议的目标,"不大可能"实现。这是一直对重启的巴以和谈踌躇满志的美国领导人,第一次对和谈前景表示悲观。上月底,布什和奥尔默特在华盛顿进行双方卸任前最后一次正式会晤后发表谈话时,均未再提年内签署巴以和平协议的话题。布什钦定的"时间表",已经无法兑现。  三大热点充满变数  展望2009年,随着美国政府的更迭,中东三大热点的发展趋势充满变数。首先,伊拉克问题将主要围绕美国撤军和安全形势变化而发展。当选总统奥巴马从布什手中接过伊拉克的烂摊子后,肯定会在撤军问题上有所动作,但16个月完全撤军的承诺不可能完全兑现。美军染指中东,是美国多年的梦想;长期驻军伊拉克,更是美国的既定方针。美国迄今为伊战耗费的4200多条人命和6000多亿美元,不会付诸流水。美在伊驻军协议虽可保证今后3年美国驻军的合法性,但随着美军的继续留驻和部分撤出、伊拉克年初地方选举和就美伊协议全民公决的举行,"基地"组织和反政府武装的活动会有所抬头,争权夺利的民族和教派斗争会进一步加剧,伊总体安全形势短期内可能会出现逆转。全民公决否决美伊协议的可能性很大,美伊关系存在新的变数。  其次,巴以和谈可能继续,但短期内谈不出结果。新一年和谈能否取得进展,取决于以巴政坛的变化。一方面,如果以色列相对温和的前进党或工党在2月的大选中获胜并组阁,则会对和谈有利;但如果内塔尼亚胡卷土重来,巴以和谈可能会遇到新的麻烦,甚至可能被重新搁置。另一方面,如果巴内部阵线在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的调解下实现民族和解,则对和谈有利;否则,和谈将很难取得突破。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认为,巴以和平进程不能排除哈马斯。在巴以和平进程中,美国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调解人作用。但是,任何美国总统都不可能改变偏袒以色列的立场,奥巴马也不可能作到"一碗水端平"。所以,在解决巴以问题上不能对奥巴马期望过高。  再次,伊朗核问题将成奥巴马最头疼的难题之一。奥巴马主张对伊朗采取"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但也明确表示"伊朗拥核不能接受"。而伊朗也多次声称不会放弃核计划。因此,以美伊为核心的国际博弈会继续下去,伊核问题短期内和平解决和军事解决的可能性都不大。然而,随着总统换届,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可能会有进一步变化。奥巴马直接接触伊朗领导人的主张、伊朗改革派哈塔米或者温和派拉夫桑贾尼在明年大选中或重新上台,都是美伊关系令人期待的积极因素。  08年经济形势分析  首先是第一个方面,那么国际经济形势的初步分析,那么基本的概括的观点,受美国次贷危机,美元贬值,国际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不断攀升等主要因素的影响,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明显下降,世界通货膨胀将明显上升,世界贸易率将明显回落。主要反应世界经济的三个主要指标来概括一下2008年世界经济的情况。那么这张图表,我们大家可以看到,有关国家组织和预测机构都曾经对世界经济增长率做出预测,那么最新的预测结果是这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6%,比2007年回落1个百分点,那么英国经济学家智库也预测世界经济增长率在6%,回落1个百分点左右,预测比较低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1的增长,那么英国公司预测得稍微高一点,是9的增长,初步判断是回落1个百分点左右。那么我们再看一些大的发达经济体的情况,美国的情况是这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是08年经济增长率是5%,将回落7个百分点,亚洲开发银行认为回落7个百分点,英国经济学家智库认为回落4个百分点,总的来看,美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将会回落1个多百分点。那么欧元区呢,各家的预测结果是在4到7之间,回落大概1个百分点左右。日本呢,各家的预测比较接近,3到5之间。这三个经济体梯次回落,回落最多的是美国,其次是欧元区,再次是日本。  那么08年发展中国家经济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但受发达国家经济减速的影响,增速会减缓,08年发展中国家增长7,那么这些新兴的经济大国也都是回落的。亚洲开发银行曾经预测,08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是6,回落1个百分点,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大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会出现回落,中国进出口增幅会出现回落,继而影响经济增长率,印度经济增长更主要是内需,经济增长率回落幅度较少,中国经济增长10%,印度经济增长8%,分别比07年回落9和1个百分点。亚太经社理事会最近公布,亚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在07年达到近10年以来的最快,08年将会有所回落,07年这个地区的增长是8,08年是7,但是和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表现得仍然是比较突出,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印度这两个国家的快速增长。08年中国经济将增长7,印度增长9%,俄罗斯也保持较快的增长,是5%。那么这是世界经济增长率,总的来说还是,各大经济体呈现明显回落的趋势。  第二个方面是世界通货膨胀率,将出现明显的上涨趋势,那么受国家石油和食贫价格高涨,一季度全世界的CPI上升,世界银行统计从一月的9上升到三月的1,美国的在4%以上,欧元区从2上升到6,英国2上升到5,发展中国家从6上升到4,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上涨十分明显,印度、巴西、墨西哥的消费也稳步上升。08年通胀的形势比较严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通胀率均会上升。第三点是世界贸易增长率,将明显地回落。4月17号,世贸组织发表报告指出,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美元相对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持续走低,国际收入不平衡,不断高涨的国际油价与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08年世界贸易发展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挑战,世界贸易增长率将出现大幅度回落,今年世界贸易增长率将从去年的5%下降到5%,下滑已经成为定居。那么4月9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08年世界经济展望春季报告认为,世界贸易环境的恶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预计发达国家08年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将分别增长1和5,比上年回落1和3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将分别增长8和1,回落1和8个百分点。第四点是国家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首先是对外需的影响,有关全世界,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回落,将导致影响。对投资的影响,会导致我国出口增速放缓,降低我国出口行业的投资需求,对就业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回落导致我们出口增幅放缓,会影响出口行业的就业。对价格的影响,世界通货膨胀率明显上涨,加大了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提高了进口成本。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产生的间接性影响不可低谷,我们股市因全球金融危机在大幅波动中走低。美国贬值造成国际投机资本大量进入,不仅触及我们金融体系的危险,而且造成外汇储备美元收益的影响。对我国宏观调控的影响,国际诸多复杂因素,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调控中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  第二个方面是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首先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就是雨雪灾害的影响。  那么我们在对08年国内经济形势做一个总的判断,我们是从需求的角度来判断,首先是从消费需求角度判断,那么一是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比较快,那么07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2,比上年加快85个百分点,这个超过了GDP的增长,是近些年少有的状态。那么这个农村居民人均的增长,会刺激需求的增长。第二个就是根据党的十七大的部署,从1月1号起,国家提高了城市和农村的低保水平,将拉动消费需求。二是奥运将带动居民的住宿、餐饮等领域的消费。四是灾害增加了政府在救灾方面的支出。现在还有一个新的情况是地震灾害,财政的损失是非常大的,但是流量,对GDP的影响很可能在投资上,会在消费上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那么从投资需求的角度看,既有刺激需求增长的因素,也有抑制需求增长的因素。刺激的因素,比如政府换届,将带动投资的增长。二是新开工项目较多,三是灾后重建,包括电力等基础设施的重建,房屋等基础设施的重建,将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抑制的因素一个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及相关的土地政策、环保政策将抑制增加,二是世界经济增幅减缓,会降低我国出口行业的投资需求。那么从出口需求角度看,一是全世界,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明显回落,将导致我国出口增速进一步回落,二是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将抑制出口的增长。那么一季度我国出口增长4,比去年回落了4个百分点,进口提高了10个百分点,顺差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那么初步分析,概括起来,08年消费需求增长有可能保持或者略高于07年的水平,投资需求有可能略低于07年的水平,出口需求的增长有可能低于07年的水平,那么整个的经济增长率可以略低于07年的水平。

1:长沙风蓬岭二号汉代王室古墓等20座历代古墓先后被盗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在湖南的涉案人员最多、涉案范围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盗墓案件。昨日,长沙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过7个多月的缜密侦查,震惊全国的“12•29”古墓葬被盗掘系列案件告破!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明确表示,整顿国内进口铁矿石贸易的市场秩序,严格实行进口铁矿石的代理制,由铁矿石供需双方确定的价格要作为今年全国进口铁矿石的统一价格。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高调落幕后,原本定于七月下旬召开的中美日首次三边政策对话到昨天为止依然没有召开的消息,延期已成定局。日本媒体昨天则报道,据多名中美相关人士透露,首次中美日三边对话可能将被暂时搁置,原因是中方认为此事会“刺激朝鲜”,不适合在该时间段对话。 德国卫生部发言人25日说,卫生部长乌拉•施密特在西班牙度假时,其黑色奔驰座驾不慎被盗。因此她被指涉嫌公车私用,招致公众热议。 印度卫生部长阿扎德告诉印度国会2006年11月印度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人数还只有2253人。而今年五月份,这个数字已经蹿升至52973人。 眼见着亚洲的空间竞赛逐步升级,韩国方面再也坐不住了,他们准备在本国南部海岸线附近一个岛上的发射台发射韩国第一枚携带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该火箭上将会搭载一颗科学试验卫星,如果发射成功,韩国将成为一个有能力独立发射卫星进入太空的国家。 当地时间7月21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如期宣布解散众议院并于8月30日举行大选。两党之争正式开始。 闹得沸沸扬扬的哈佛黑人教授被捕事件正式告一段落。据美国媒体7月31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30日晚再次展现高超的公关技巧,邀请这起风波的两名当事人到白宫一起喝啤酒,为他们充当和事佬,副总统拜登也中途加入。 湖人官方网站发表声明,宣布球队正式放弃中国球员孙悦。湖人队在和奥多姆达成协议之后,球队人员达成预期人数,孙悦不得不面对被裁的局面。 中广网北京7月31日消息 近日,中国4名留学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黄金海岸遭3名不明身份的当地人殴打,造成一名留学生面部骨折,其余三名留学年生受轻伤。 房价能不能降下来?尽管政府会采取各种降温的政策,但是即使造成交易量的萎缩,房价也不会有超过10%的降幅;除非政府大幅度的削减地价和税费,2010年依旧是无房族失望的一年。因此租房成为更多年轻人的首选。 世界经济能走出危机的阴影吗?2010年的世界经济会慢慢走出“金融海啸”的阴影,但是复苏缓慢。像迪拜这样的“奇迹”,不会起死回生。 水、电、气、油、运费还会再涨价吗?这些由于都是垄断行业和资源紧缺型供应产品,2010年定是涨价年,年内至少小幅涨,除非国家出手干预。 股市能不能到回到6000点?不能,但有望突破4000点在5000点以下徘徊。 上海世博会能不能像奥运会一样轰动全球,如愿挣钱?开幕第一周会很红火,效果不亚于2008奥运会,但是此后观众的数量达不到预计的乐观数量,亏损是不可避免的,就看怎么算帐了。长远的观光效应可能会超过奥运会。 就业形势会不会好转?虽然就业形势好于2009年,但是出口贸易复苏缓慢,扩招后的600多万应届的大学毕业生还要面对竞争更激烈的就业困境。今年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将主要在三线城市。一、二线城市吸纳农村人口的速度较前几年会明显下降。 社保管理能够实现全国联网吗?至多在长三角、珠三角的试点区域得以实现。不联网会导致跨省灵活就业的农民工损失加大。 教育部能不能推出新政解决小学择校的难题?不可能。至多在几个二线城市推行试点。 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军是南美队还是欧洲队?依旧是欧洲队。很可怜又很臭的中国队今年仍然深陷赌球风波,会被边缘化,被遗弃。 医疗制度的改革能够启动吗?新的医疗制度改革年内应该在部分地区继续以试点形式启动,但要根本改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还言之过早。各级财政补贴困难,医疗运行体系和价值规律完全没有理顺。21海南办特区20周 22:海南生态文明建设23:国际旅游岛建设24:农恳改革25博螯亚洲论坛26:教育扶贫移民工程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好写的国际经济学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电子商务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研究  2、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3、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4、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  5、共赢性博弈论  6、东亚经济一体化主导问题研究  7、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  8、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  9、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0、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一个“适当论”的视角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