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音乐美学论文该朝哪些方向写比较好

发布时间:2024-08-30 14:58:23

音乐美学论文该朝哪些方向写比较好

音乐理论与常识外国音乐的主要流派  西欧音乐在古希腊时曾一度兴盛,但到中世纪,音乐被教会和封建统治阶级所垄断,成为他们宣传宗教、麻痹人民、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专业作品大多是教堂用的圣咏曲。  到十六、十七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器乐曲、歌剧相继出现,音乐才开始进入剧场,转向市民。到十八世纪,音乐逐渐摆脱宗教的束缚,作曲家受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作品逐渐着重人性的体现和人民生活的反映,创作技法也日趋丰富和精深,遂开始西欧古典音乐黄金时代。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达,乐器也逐步改进和完善,广大群众成为演出的对象,加上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音乐艺术获得很大发展。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的今天,短短二、三百年间,对世界音乐具有深远影响的大音乐家辈出,闻名世界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名著)也大量产生。在创作思想和音乐风格的先后变化方面,则形成不同的流派。  主要有古典乐派"(十八世纪),浪漫乐派(十九世纪),民族乐派(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起至今的现代乐派(包括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印象乐派与二十世纪的表现主义、原始主义、新古典主义、十二音体系、序列音乐、具体育乐等形形色色的流派)。  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基本上分属于各个不同的流派,但也有兼具不同流派的特点或先后进行不伺流派音乐的创作的。即便是同属于一个流派的作曲家,他们的作品也是各有其民族特点和个人音乐风格特色的。  (一)古典乐派  出现于十八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  主要作曲家有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及歌剧作曲家格鲁格等人。他们受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其音乐创作力图摆脱教会和封建宫廷的束缚,倾向自由、民主和人造主义。作品着重体现新兴的市民阶层的精神面貌。  创作方法讲究乐曲的结构严谨、形式完美、昔响和谐与逻辑严密。曲风大都淳朴、严肃、稳重,崇尚理性,而对情感的表现较含蓄内在,器乐曲多是无标题音乐。赋格曲、奏鸣曲式、交响曲、室内乐以及歌剧等体裁和曲式均于此时期奠定了完美的基础。  其中巴赫主要进行复调音乐写作;亨德尔用主调与复调;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则着重主调音乐的写作,其中贝多芬更着重主观激情的表现,重视器乐的标题性,他是古典乐派向浪漫乐派发展的先驱。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二)浪漫乐派  “浪漫”(Romance)二字是译音,它源于中古时期描写神话、英雄与美人的文艺作品。十八世纪德国文学常以此为题材。到十八世纪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封建君主复辟,音乐家对现实不满,又找不到明确的出路,精神苦闷,于是在文学的影响下,十九世纪的作曲家也走向浪漫主义。作品倾向于以古代传说和神话、幻想故事为题材,或着重于生活现象的描绘、个人生活感受的细致体现。音乐着重感情的抒发和心理的刻划,而不象古典主义着重理性。他们认为文艺有共性,廊以提倡诗歌、戏剧与音乐的结合和音乐的标题性,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意,而对曲式结构则较灵活。  浪漫乐派音乐家们,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创造了很多秤体裁形式,如:无言歌、夜曲、叙事曲、小品套曲,音乐会序曲、交响诗、抒情歌曲、声乐套曲等。他们在创作手法方面则重视民族、民间音调的运用,音乐节奏比之古典主义更加复杂而细致,和声手法更加丰富,管弦乐队的编制及配器法到柏辽兹、瓦格纳手中更加发展。  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前期有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歌剧作曲家韦伯、罗西尼、威尔第等人;同时期和中期的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等人,俄国的柴可夫斯基也属浪漫乐派;在近、现代(十九世纪末一二十世纪)的现代乐派中,还有马勒、理查•施特劳斯、拉赫玛尼诺夫等人,他们可以说是浪漫乐派的最后几个代表人物。浪漫乐派著名的作曲家还有去诺、比才、约翰•施特劳斯、圣-桑等人。  (三)民族乐派  十九世纪中叶,东欧、北欧和俄罗斯作曲家在吸取西欧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经验的同时,着重民族音乐的建立和发展。他们努力创作既具有本国民族音乐特色,又能表现本民族的性格、愿望和生活的音乐作品。这些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主要有俄罗斯的格林卡与,“强力集团”(以发展俄罗斯民族音乐为主旨的作曲家集团,包括有:巴技基列夫、居伊、鲍罗丁、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穆索尔斯基等五人)及捷克的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挪威的格里格5芬兰的西贝柳斯等。波兰的肖邦和匈牙利的李斯特则兼属浪漫乐派与民族乐派。  (四)现代乐派  “现代乐派”这个名称是十九世纪未到现在的音乐艺术的各种流派的总称。其中除了仍有继承古典--浪漫音乐传统进行创作(包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曲家外,专业创作出现许多反浪漫主义的新流派。“xx主义”、“xx音乐”,名目繁多,总的趋向是从多调性走向无调性,以至否定乐音和音阶,只用自然音响,完全脱离古典的美学传统。如果将它们按出现和流派的先后分类,可以分为历史的三个时期。现将各时期的主要流派和各流派的代表作曲家罗列如下,以便了解二十世纪欧美音乐概况:  1.从十九世纪末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可称"近代音乐"时期)  (1)晚期浪漫主义。主要作家有:理查•施特劳斯(德)、马勒(奥)、拉赫玛尼诺夫(俄)。  (2)印象主义(主张用音乐描绘从外界得来的瞬息印象,重视和声色彩)。主要作家有:德彪西(法)、拉威尔(法)、杜卡(法)、雷斯庇基(意)。  (3)表现主义(主张用音乐表现人们内心的下意识冲动或欲望、幻觉、梦魇等)。主要作家有:勋伯格(奥)、贝尔格(奥)、威勃恩(奥)、巴尔托克(匈),斯克里亚宾(俄)。(勋伯格与威勃恩又是无调性音乐的创始人,他们与贝尔格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  2.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可称"新音乐"时期)  (1)原始主义(重视民间音乐,追求原始性的神秘色彩和野蛮风格,而和声则是现 代的)。主要作家有:巴尔托克(匈)、斯特拉文斯基(俄)。  (2)新即物主义(强调“音乐即音乐”,,可以用音乐表现客观事物,但反对用音乐表现主观思想的感情)。主要作家有:米约(法)、兴德米特(德)。  (3)新古典主义(反对着重感情表现的浪漫主义,主张回到右典主义,着重音乐自身的形式美,乐曲结构简朴、内容清晰,和声与复调很新颖,音乐富于客观性)。主要作家有:斯特拉文斯基(俄)、兴德米特(德)。  (4)六人团(法国青年革新派、反印象主义和反浪漫主义)。作家有:萨蒂(法)、奥涅格(法)、米约(法)、弗朗克(法)、奥里克(法)、泰勒费(法)。  (5)十二音主义(又名“十二音体系”,十二个音同等重要。无所谓“调式”、“调性”和“主音”,十二个音任意先后排列,但不得重复。再次出现时,有严格的顺序原则。其和声用音也依此序列原则,无所谓"三和弦")。作家有:勋伯格(奥)、贝尔格(奥)。  (6)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基本继承古典音乐传统而加创新,主张用音乐反映社会主义)。主要作家有:普罗耳菲耶夫(苏)、肖斯塔科维奇(苏)。  3.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先锋派音乐”)  (1)序列音乐(序列主义,除十二个音序列化外,,乐曲的节奏力度等也序列化)。主要作家有:梅西安(法)、布列(法)、诺诺(意),施托克豪森(德)、斯特拉文斯基(俄)。  (2)偶然音乐(“不确定音乐”、“机会音乐”)。主要作曲家有:约翰•凯奇(美)、布朗(美)、施托克豪森(德)。  (3)具体音乐(初期的电子音乐)。主要作家有:谢飞尔(法)、布列兹(美)、贝里奥(意)。  (4)电子音乐。主要作家有:艾默特(德),施托克豪森(德),瓦列斯(美)、约翰-凯奇(美)。  (5)磁带音乐。作家有:贝里奥(意)。  (6)图谱音乐(反序列主义)。  (7)电子计算机音乐。主要作家有:希勒(美)、布列兹(美)、施托克豪森(德)。  音乐小常识,不能不知道  1、什么是音乐? 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说法很多。笔者认为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而非视觉或其它什么感觉的艺术。把乐音(有时也适当使用噪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这种艺术就叫音乐。  2、 什么叫噪音?什么叫乐音? 声带、琴弦、木头板、马达等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播进入我们的耳朵,就使我们听到了声音。声音有噪音和乐音之分:振动无规律的声音,如木头板声、马达声等,叫噪音;振动有规律,如人声带发出的歌声,由琴弦发出的琴音等,叫乐音。音乐中所用的音主要是乐音。  3、什么叫音高? 乐音听起来有的高,有的低,这就叫音高。音高是由发音物体振动频率的高低决定的,频率高声音就高,频率低声音就低。比如女人唱歌时声带振动频率高,男人唱歌时声带振动频率低,所以男声比女声低。  4、音乐中所用的乐音范围有多大? 音乐中所用乐音的范围从每秒种振动16次的最低音到每秒钟振动4186次的最高音,大约97个。现代最大的钢琴可以奏出其中的88个音,是乐音范围最大的乐器。人唱歌时因受生理限制,所能唱出的乐音仅是乐音范围中的一小部份。  5、什么叫音名?什么叫唱名? 不同音高的乐音,是用C D E F G A G 来表示的,这七个拉丁字母就是乐音的音名,它们一般依次唱成DO RE MI FA SOL LA SI,即唱成简谱的1 2 3 4 5 6 7 ,相当于汉字“多来米发梭拉西”的读音。DO、RE、MI 是唱曲时乐音的发音,所以叫唱名。  6、什么叫音列?音列是如何分组的? 把上面所说的90几个高低不同的乐音按顺序排列起来,构成一个序列,这个序列就叫音列。音名只有七个,而音列中的音却大大超过这个数量,如何把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区别开来呢?方法就是分组。人们把音列中的音划分成几个组。把音列中处在中央位置的一组(即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中由中央C开始,向上的七个音)叫小字一组,把比小字一组高一倍、高两倍、高三倍的音分别叫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乐音中当然有比小字一组低的音,它们的分组是:比小字一组低一倍的叫小字组,低两倍的叫大字组,低三倍的叫大字一组,低四倍的叫大字二组。这样一来,音列中的分组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大字二组 大字一组 大字组 小字组 小字一组 小字二组 小字三组 小字四组  乐音的范围音乐术语叫做音域。人声的音域大约是:女声由小字组的f到小字二组的a,男声由大字组的F到小组一组的a。那么,你的音域有多宽呢?有机会时无妨在钢琴上试一试。从你能唱出来的最低的那个音起,到最高的那个音止,这个范围就是你的音域。  7、 哪一个音是标准音? 国际上规定小字一组的a音每秒振动440次,这个音就是标准音。由于音列的各音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例如比某一音高一倍的音(又叫高一个八度),其频率一定比某音高一倍,比它低一倍的音(又叫低一个八度),其频率一定比某音低一倍,所以规定了标准音的音高,也就等于规定了其它各音的音高。有了这个标准,人们在制造乐器时,在奏乐、唱歌时,定音就有了根据。  8、什么叫全音?什么叫半音? 把C D E F G A B 这一组音的距离分成十二个等分,每一个等分叫一个“半音”。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有两个“半音”的 ,就叫“全音” 。在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上,C-D,D-E,F-G,G-A,A-B,两音之间隔着一个黑键,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全音;E-F,B-C,两音之间没有黑键相隔,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半音。  9、什么叫自然音?什么叫变化音? 通俗地说,我们唱歌的时候,那些唱成1 2 3 4 5 6 7 的音,叫自然音;那些在它们的左上角加上#号(如#4、#1)或者b号(如b7、b3)的,叫变化音。#叫升记号,表示把音在原来的基础上升高半音;b叫降记号,表示把音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低半音。  10、什么叫音阶? 把C、D、E、F、G、A、B 等各音中的某一个音作为中心,由它开始由低至高(或由高到低)按顺序排列起来,这个音的序列由于象梯子一样,逐级向上或向下,所以叫音阶。下面的两个序列都是音阶,前者是大音阶,后者是自然小音阶:  c d e f g a b c a b c d e f g a  11、什么叫记谱法? 一首曲子一般都包含高低、长短、强弱等要素。把这些要素用各种记号、符号记录在纸面上的方法叫记谱法。古今中外使用过和正在使用中的记谱法是有很多的。拿我国来说,古今使用过的记谱法就有多种。据说早在战国时代,卫灵公手下的音乐师叫师涓的,就能用某种记谱方法记谱了。据文字记载,我国隋唐时期就产生了工尺谱、减字谱(古琴用),宋代又又产生了俗字谱。工尺谱几经沿变,至今仍有民间艺人使用。不过近、现代在我国使用比较普遍的是简谱和五线谱,尤其以使用简谱的人最多。从世界范围来看,使用最普遍的是五线谱。  12、什么是简谱? 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都认识它。这种记谱法的是法国的修道士苏埃蒂1665年提出来的。后来,将它加以改进和积极推广的竟然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卢梭。由于这种记谱法不方便于记录多声部的、复杂的音乐,在欧洲几乎从未普及过。1882年前后,美国人梅森到日本讲学时把它传入日本,19世纪曾有一度在日本学校通用过,不过后来他们也不用了。清朝末年,简谱通过留日学生传入我国。1904年,沈心工先生编写的“学校唱歌法”一书出版,曾风行一时,从此简谱便在我国普及开来。笔者认为,简谱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记录方法,在我国普及和推广音乐方面曾经而且仍在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过由于它记谱有不少局限,而且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又都不用它,我们应当创造条件推广、普及五线谱,以利于提高音乐水平及与世界各国进行音乐文化交流。  13、什么是五线谱? 五线谱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记谱法,在目前的记谱法中,五线谱相比较而言最为严密、准确、科学。它用五条平行横线记录声音的高低,用空心(或实心)椭圆或在它一侧加竖线(有的还在竖线的一端加“尾巴”)的图形作音符,表示音的长短(实例请见本站登载的曲谱)具有立体感,便于记录多声部音乐。它17世纪末正式传入我国,在清朝康熙年间宫廷编撰的“律吕正义续编”中,对它有详细介绍,可见传入我国之久。1930年,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将梅兰芳唱的戏曲用五线谱记录下来,出版了“梅兰芳歌曲谱”,该书是我国第一部记录戏曲音乐的专集。 有些人认为五线谱比简谱难学。有这种观念是容易理解的。其实主要原因并非五线谱难,而是改变从小养成的读谱习惯难。你从小接触的乐谱都是简谱,已经习惯于简谱那一套,现在要改当然难了。如果从幼儿园开始就用五线谱,小学、中学音乐教科书也一律如此,平常所见的谱都是五线的,旷日持久,就习惯成自然了。现在有不少孩子三、四岁就开始学钢琴(学钢琴就非用五线谱不可了),由浅到深,由简到繁,读谱练琴齐头并进,所以不少孩子年纪虽小,视读线谱的能力却比许多成年人强得多。什么道理?熟能生巧嘛!  14、什么是小夜曲? 文章有各种体裁,如记叙文、议论文、诗歌、散文等,都是文章的体裁。音乐也有各种体裁,如小夜曲、摇篮曲、奏鸣曲、圆舞曲、小步舞曲、波尔卡、玛祖卡都是音乐的体裁。 小夜曲是音乐体裁的一种,是用于向心爱的人表达情意的歌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流传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最初,小夜曲由青年男子夜晚对着情人的窗口歌唱,倾诉爱情,旋律优美、委婉、缠绵,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形式也有所发展。“中外著名歌曲”中登载的舒柏特、托西尼作曲的小夜曲,都在世界上流传甚广。  15、什么叫波尔卡? “波尔卡”这个标题不是起概括和提示音乐内容的作用,而是表明它的体裁属于一种男女对舞用的舞曲。起源于捷克民间,曾经风行全欧,西洋不少著名作曲家都用过这种体裁写过音乐作品。它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  16、什么叫玛祖卡? 也是属于男女对舞用的舞曲。起源于波兰,也曾在欧洲风行一时。它与波尔卡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为二拍子,而它却是三拍子。一般三拍子的曲子重音是落在小节的第一拍,而玛祖卡却常落在第二或第三拍。比如“浅易琴谱”中所登的汤姆生《玛祖卡》,多数小节的重音就是如此。玛祖卡所表达的情绪一般都活泼热烈,演奏时需掌握这个特点。  17、什么叫小步舞曲? “浅易琴谱”里已登了两首由巴赫作曲的小步舞曲,其实巴赫写这种体裁的作品并不止两首,而且许多古典音乐大师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也都写过以“小步舞曲”命名的作品。 小步舞曲起源于欧洲的宫庭,曾在法国宫庭流行一时。它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速度缓慢,从容典雅,颇具贵族的风格。  18、什么叫圆舞曲? 圆舞曲又名华尔滋,也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起源于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蹈。起初流行于维也纳的舞会上,十九世纪风行欧洲。以斯特劳斯的佳作《蓝色多瑙河》最为著名。它有快步和慢步两种。与同样也是三拍子的玛祖卡不同,它的重音一般都落在小节的第一拍上。也与同样是三拍子的小步舞曲不同。圆舞曲的特点是节奏鲜明,旋律流畅,不象小步舞曲那么温文尔雅。不过必须明确,音乐不是数理,不是逻辑,这种区别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并非是绝对的。  不知是不是你需要的资料呢 你自己也在“文发网”或者(59168)上找相关的资料 祝你顺利

从音乐风格,演奏技巧,情景设定,自我感受等方面答一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祝你成功!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物学或心理学有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索音乐:  音乐有助于治疗各种身体、精神和心理障碍。  音乐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如记忆、注意力和集中力。  性格特征与音乐偏好之间的关系。 2、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开始,音乐文化就是其发展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对音乐史或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感兴趣,可以研究:  音乐时代及其对公众观点的影响。  音乐潮流对公众行为的影响。3、技术对音乐创作、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如果技术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选择下列主题: 数字录音技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歌手。  视频剪辑:视觉图像与声音。

可以鉴赏比较喜欢的具体音乐,从背景,感受,影响等方面写,有话讲不会撞文

音乐美学论文该朝哪些方向写好

从音乐风格,演奏技巧,情景设定,自我感受等方面答一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祝你成功!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  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  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  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  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  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  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  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  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  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  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  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  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  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  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  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  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  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1、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2、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3、音乐意义存在方式并及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的形而上学研宄4、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5、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6、音乐心理视角下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7、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8、隋唐宫廷音乐表演研究9、卡拉斯的薇奥列塔10、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11、论打击乐与电子音乐的结合12、基于元理论的音乐表演艺术组织战略管理研究13、19-20世纪中叶捷克音乐的社会学研究14、内地音乐资源对澳门当代音乐的影响15、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以上十五个音乐专业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提供

音乐美学论文该朝哪些方向写

找我你就找对人了我就是学这个一块的,加我百度好友吧,肯定让你多一个好朋友

你是学什么的? 声乐?键盘?还是理论?舞蹈? 一般情况毕业论文就是要针对你所学的内容进行论述 你可以写一个作曲家或者作词家 可以写一部作品 可以写学习音乐的窍门等等等等 好多好多 我毕业的时候写的是一一部作品中的一个人物艺术形象分析 普契尼的《图兰朵》中的柳儿的艺术形象分析 还有什么可以再补充问 要写一部音乐作品 最好是能找一部你唱过的或者演奏过的 那样你的切身体会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我当初写柳儿就差点被评委难住 因为我是男生。。 另外 你可以开始先介绍下该作品的作者以及作品的创作历程 然后再系统的 有条理的分析一下你写的这部作品 不管是艺术价值方面还是表现手法方面或者其他什么方面 都要讲的头头是道 才能得到评委认可

九五年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材出版以来,全国高中普遍开设了音乐欣赏课。对欣赏教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化, 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逐步提高。这里,我们就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有无抽象思维的必要 音乐欣赏是否需要给抽象思维留有位置?对这个问题,有些中学音乐教师的认识是不确切或不明确的。他 们通常把学生失去欣赏音乐的兴趣归咎于用抽象思维的方式思考音乐,认为欣赏音乐只是感性体验的事,中学 生年龄段不适宜讲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应突出直观性。他们讲述音乐喜欢从标题着眼,把想象中的视觉形象 描绘得有声有色,或者讲一个天花乱坠的故事,让学生按图索骥。有位教师讲解门德尔松的《春之歌》,精确 到指明第一小节第二拍第三个16分音符升Fa处冰雪开始融化。另一位教师不无自信地宣称,《梁祝》的每一小 节他都能讲得出故事。一些老师喜欢这样提问学生:“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于是,在语文、数学等课上 表现得思维老到的高中生,不无幼稚地答道:“我听出了河流”,或者“一片树叶掉在水中激起了涟漪”。这 让人想起拉法格在《思想的起源》中讲到的原始人,他们没有硬、软、热等抽象概念,只能用石头、月亮、太 阳这类具象的客体来比拟。然而,从《沃尔塔瓦河》中听出河流和从《水中倒影》中听出水中倒映的物体,就 象杜夫海纳所指出的,从德彪西的《大海》中听出波涛,这种对音乐的理解与不懂音乐的音盲的理解并无差异 ,而与音乐审美力却相去甚远。(注: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下册第398页,96文化艺术版。) 苏联教育学专家、心理学家赞科夫认为,现代心理科学并没有为“儿童思维要具体”的结论提供任何根据 。他并不否定直观在小学生思维中的巨大作用,但他认为不能把直观形象的表象看作是学龄初期儿童思维的主 导成分。相反,他指出只有抽象和概括方面的进步,才能首先表明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里所发生的变化。(注 :李玢:《世界教育改革走向》第124页,97中国社会科学版。 )小学生尚且需要克服思维中固有的片面性, 高中生为何就该在音乐学科中轻视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呢? 诚然,形象思维是音乐欣赏的重要思维方式,人们欣赏音乐时往往不很明确但却敏锐地感到音乐形象中有 某种东西、某种意义打动和吸引自己,这是一种美感的直觉能力。但这不等于说音乐欣赏只需要单一的思维方 式。思维科学告诉我们,抽象与形象两种思维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结合为用的,扬长避短,各显其能。其生 理依据是人类左右脑半球之间有两亿条排列得很规则的神经纤维,每秒钟之内可以在两半球之间往返传输四十 亿个神经冲动,共同完成思维活动。(注:新科丛书《关于思维科学》第114—115页,86上海人民版。) 美国作曲家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把音乐欣赏分为共时性的三个阶段,在其中第三阶段即“纯 音乐的阶段”里,听赏者“必须更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尤其重要的是,为了追随作曲家的 思路,必须懂得一些音乐曲式的原理。”(注: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第10—11页,84人民音乐版。)科 普兰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想的聆听者是同时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的,他一方面品评音乐,一方 面欣赏音乐……因为作曲家为了谱写自己的乐曲,也必须进出于自己的乐曲,时而为它所陶醉,时而又能对它 进行冷静的批评。”(注: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第10—11页,84人民音乐版。)在《怎样欣赏音乐》一 书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篇幅是在讲述音乐的表现手段。 各门艺术都有其形式结构方面的要求,音乐作为一种抽象艺术在这方面最为突出和严格。对音乐形式因素 方面的思索评价当然是逻辑思维。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形式因素并不仅仅是感性材料,而是经过 理性的组合后成为审美体验的载体,这种载体可以是形象的,也可以是非形象的。自律性的音乐更具抽象性, 但比那种负担着表象效能的他律性音乐在诉诸人的感受性方面毫不示弱,甚至更直接、更强烈、更深刻。斯特 拉文斯基甚至指出,在音乐理解中,只存在着对“手段”的理解,而无有他哉!(注:蒋一民:《音乐美学》 第173页,91人民版。)这种观点是否失之偏颇姑且不论,至少它强调了音乐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审美教育实 践与经验告诉我们,一个能用概念性的音乐术语正确描述音乐的结构逻辑的学生,比只会随心所欲地用具象的 客体比拟音乐的学生,在对音乐表现手段的关注上要更投入,因而对音乐的理解有更多“音乐的”凭附。在审 美观照的活动中,他们往往可以超越音响的客观实在和表面形象,把握住充溢着生命的音乐内涵的独特传达方 式,感受到充分反映出艺术家创作个性的审美体验。这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珠联璧合的境界,不正是音乐欣 赏教学所追求的吗? 如何看待审美的主观性 俗话说,趣味无争辩。一位中学音乐教师在黑板上抄了一个公式:审美逻辑=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 姆雷特。另一位老师给中学生听各种管弦乐器演奏的音乐后让他们描述音色感受,结果如其文章所写:“由于 听觉上的差别,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主观评定’。”这一切似乎告诉了我们,审美感受是纯主观的,欣赏音乐 本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认识到审美个性的存在,这丝毫没错。问题在于,如果音乐欣赏中根本不存在 审美评价的客观标准,唯个人对个别音乐作品的体验为是,那么,音乐欣赏教学岂非在浪费时间? 音乐作为审美对象,并不是一种清晰可辨的物体,也不像理论文章中的概念、范畴那样具有逻辑的严格规 定性,它往往是多义的、朦胧的。因此,它可以召唤接受者在欣赏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但是,审美主体在欣赏过程中的创造作用不应被无限夸大。 英国音乐理论家戴里克·柯克在《音乐语言》一书中谈到音乐文本的客观性质,他认为音乐形象有不确定 的一面,也有确定的一面。谁要是把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解释成一首“骂人的诙谐曲”或一首

告诉你扣号是1135开头的,中间是452,结尾是139。就等你去体验了。他们能帮你写的。~~~~~

音乐美学论文该朝哪些方向写呢

九五年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材出版以来,全国高中普遍开设了音乐欣赏课。对欣赏教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化, 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逐步提高。这里,我们就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有无抽象思维的必要 音乐欣赏是否需要给抽象思维留有位置?对这个问题,有些中学音乐教师的认识是不确切或不明确的。他 们通常把学生失去欣赏音乐的兴趣归咎于用抽象思维的方式思考音乐,认为欣赏音乐只是感性体验的事,中学 生年龄段不适宜讲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应突出直观性。他们讲述音乐喜欢从标题着眼,把想象中的视觉形象 描绘得有声有色,或者讲一个天花乱坠的故事,让学生按图索骥。有位教师讲解门德尔松的《春之歌》,精确 到指明第一小节第二拍第三个16分音符升Fa处冰雪开始融化。另一位教师不无自信地宣称,《梁祝》的每一小 节他都能讲得出故事。一些老师喜欢这样提问学生:“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于是,在语文、数学等课上 表现得思维老到的高中生,不无幼稚地答道:“我听出了河流”,或者“一片树叶掉在水中激起了涟漪”。这 让人想起拉法格在《思想的起源》中讲到的原始人,他们没有硬、软、热等抽象概念,只能用石头、月亮、太 阳这类具象的客体来比拟。然而,从《沃尔塔瓦河》中听出河流和从《水中倒影》中听出水中倒映的物体,就 象杜夫海纳所指出的,从德彪西的《大海》中听出波涛,这种对音乐的理解与不懂音乐的音盲的理解并无差异 ,而与音乐审美力却相去甚远。(注: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下册第398页,96文化艺术版。) 苏联教育学专家、心理学家赞科夫认为,现代心理科学并没有为“儿童思维要具体”的结论提供任何根据 。他并不否定直观在小学生思维中的巨大作用,但他认为不能把直观形象的表象看作是学龄初期儿童思维的主 导成分。相反,他指出只有抽象和概括方面的进步,才能首先表明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里所发生的变化。(注 :李玢:《世界教育改革走向》第124页,97中国社会科学版。 )小学生尚且需要克服思维中固有的片面性, 高中生为何就该在音乐学科中轻视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呢? 诚然,形象思维是音乐欣赏的重要思维方式,人们欣赏音乐时往往不很明确但却敏锐地感到音乐形象中有 某种东西、某种意义打动和吸引自己,这是一种美感的直觉能力。但这不等于说音乐欣赏只需要单一的思维方 式。思维科学告诉我们,抽象与形象两种思维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结合为用的,扬长避短,各显其能。其生 理依据是人类左右脑半球之间有两亿条排列得很规则的神经纤维,每秒钟之内可以在两半球之间往返传输四十 亿个神经冲动,共同完成思维活动。(注:新科丛书《关于思维科学》第114—115页,86上海人民版。) 美国作曲家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把音乐欣赏分为共时性的三个阶段,在其中第三阶段即“纯 音乐的阶段”里,听赏者“必须更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尤其重要的是,为了追随作曲家的 思路,必须懂得一些音乐曲式的原理。”(注: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第10—11页,84人民音乐版。)科 普兰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想的聆听者是同时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的,他一方面品评音乐,一方 面欣赏音乐……因为作曲家为了谱写自己的乐曲,也必须进出于自己的乐曲,时而为它所陶醉,时而又能对它 进行冷静的批评。”(注: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第10—11页,84人民音乐版。)在《怎样欣赏音乐》一 书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篇幅是在讲述音乐的表现手段。 各门艺术都有其形式结构方面的要求,音乐作为一种抽象艺术在这方面最为突出和严格。对音乐形式因素 方面的思索评价当然是逻辑思维。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形式因素并不仅仅是感性材料,而是经过 理性的组合后成为审美体验的载体,这种载体可以是形象的,也可以是非形象的。自律性的音乐更具抽象性, 但比那种负担着表象效能的他律性音乐在诉诸人的感受性方面毫不示弱,甚至更直接、更强烈、更深刻。斯特 拉文斯基甚至指出,在音乐理解中,只存在着对“手段”的理解,而无有他哉!(注:蒋一民:《音乐美学》 第173页,91人民版。)这种观点是否失之偏颇姑且不论,至少它强调了音乐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审美教育实 践与经验告诉我们,一个能用概念性的音乐术语正确描述音乐的结构逻辑的学生,比只会随心所欲地用具象的 客体比拟音乐的学生,在对音乐表现手段的关注上要更投入,因而对音乐的理解有更多“音乐的”凭附。在审 美观照的活动中,他们往往可以超越音响的客观实在和表面形象,把握住充溢着生命的音乐内涵的独特传达方 式,感受到充分反映出艺术家创作个性的审美体验。这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珠联璧合的境界,不正是音乐欣 赏教学所追求的吗? 如何看待审美的主观性 俗话说,趣味无争辩。一位中学音乐教师在黑板上抄了一个公式:审美逻辑=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 姆雷特。另一位老师给中学生听各种管弦乐器演奏的音乐后让他们描述音色感受,结果如其文章所写:“由于 听觉上的差别,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主观评定’。”这一切似乎告诉了我们,审美感受是纯主观的,欣赏音乐 本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认识到审美个性的存在,这丝毫没错。问题在于,如果音乐欣赏中根本不存在 审美评价的客观标准,唯个人对个别音乐作品的体验为是,那么,音乐欣赏教学岂非在浪费时间? 音乐作为审美对象,并不是一种清晰可辨的物体,也不像理论文章中的概念、范畴那样具有逻辑的严格规 定性,它往往是多义的、朦胧的。因此,它可以召唤接受者在欣赏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但是,审美主体在欣赏过程中的创造作用不应被无限夸大。 英国音乐理论家戴里克·柯克在《音乐语言》一书中谈到音乐文本的客观性质,他认为音乐形象有不确定 的一面,也有确定的一面。谁要是把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解释成一首“骂人的诙谐曲”或一首

告诉你扣号是1135开头的,中间是452,结尾是139。就等你去体验了。他们能帮你写的。~~~~~

音乐理论与常识外国音乐的主要流派  西欧音乐在古希腊时曾一度兴盛,但到中世纪,音乐被教会和封建统治阶级所垄断,成为他们宣传宗教、麻痹人民、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专业作品大多是教堂用的圣咏曲。  到十六、十七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器乐曲、歌剧相继出现,音乐才开始进入剧场,转向市民。到十八世纪,音乐逐渐摆脱宗教的束缚,作曲家受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作品逐渐着重人性的体现和人民生活的反映,创作技法也日趋丰富和精深,遂开始西欧古典音乐黄金时代。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达,乐器也逐步改进和完善,广大群众成为演出的对象,加上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音乐艺术获得很大发展。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的今天,短短二、三百年间,对世界音乐具有深远影响的大音乐家辈出,闻名世界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名著)也大量产生。在创作思想和音乐风格的先后变化方面,则形成不同的流派。  主要有古典乐派"(十八世纪),浪漫乐派(十九世纪),民族乐派(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起至今的现代乐派(包括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印象乐派与二十世纪的表现主义、原始主义、新古典主义、十二音体系、序列音乐、具体育乐等形形色色的流派)。  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基本上分属于各个不同的流派,但也有兼具不同流派的特点或先后进行不伺流派音乐的创作的。即便是同属于一个流派的作曲家,他们的作品也是各有其民族特点和个人音乐风格特色的。  (一)古典乐派  出现于十八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  主要作曲家有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及歌剧作曲家格鲁格等人。他们受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其音乐创作力图摆脱教会和封建宫廷的束缚,倾向自由、民主和人造主义。作品着重体现新兴的市民阶层的精神面貌。  创作方法讲究乐曲的结构严谨、形式完美、昔响和谐与逻辑严密。曲风大都淳朴、严肃、稳重,崇尚理性,而对情感的表现较含蓄内在,器乐曲多是无标题音乐。赋格曲、奏鸣曲式、交响曲、室内乐以及歌剧等体裁和曲式均于此时期奠定了完美的基础。  其中巴赫主要进行复调音乐写作;亨德尔用主调与复调;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则着重主调音乐的写作,其中贝多芬更着重主观激情的表现,重视器乐的标题性,他是古典乐派向浪漫乐派发展的先驱。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二)浪漫乐派  “浪漫”(Romance)二字是译音,它源于中古时期描写神话、英雄与美人的文艺作品。十八世纪德国文学常以此为题材。到十八世纪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封建君主复辟,音乐家对现实不满,又找不到明确的出路,精神苦闷,于是在文学的影响下,十九世纪的作曲家也走向浪漫主义。作品倾向于以古代传说和神话、幻想故事为题材,或着重于生活现象的描绘、个人生活感受的细致体现。音乐着重感情的抒发和心理的刻划,而不象古典主义着重理性。他们认为文艺有共性,廊以提倡诗歌、戏剧与音乐的结合和音乐的标题性,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意,而对曲式结构则较灵活。  浪漫乐派音乐家们,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创造了很多秤体裁形式,如:无言歌、夜曲、叙事曲、小品套曲,音乐会序曲、交响诗、抒情歌曲、声乐套曲等。他们在创作手法方面则重视民族、民间音调的运用,音乐节奏比之古典主义更加复杂而细致,和声手法更加丰富,管弦乐队的编制及配器法到柏辽兹、瓦格纳手中更加发展。  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前期有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歌剧作曲家韦伯、罗西尼、威尔第等人;同时期和中期的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等人,俄国的柴可夫斯基也属浪漫乐派;在近、现代(十九世纪末一二十世纪)的现代乐派中,还有马勒、理查•施特劳斯、拉赫玛尼诺夫等人,他们可以说是浪漫乐派的最后几个代表人物。浪漫乐派著名的作曲家还有去诺、比才、约翰•施特劳斯、圣-桑等人。  (三)民族乐派  十九世纪中叶,东欧、北欧和俄罗斯作曲家在吸取西欧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经验的同时,着重民族音乐的建立和发展。他们努力创作既具有本国民族音乐特色,又能表现本民族的性格、愿望和生活的音乐作品。这些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主要有俄罗斯的格林卡与,“强力集团”(以发展俄罗斯民族音乐为主旨的作曲家集团,包括有:巴技基列夫、居伊、鲍罗丁、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穆索尔斯基等五人)及捷克的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挪威的格里格5芬兰的西贝柳斯等。波兰的肖邦和匈牙利的李斯特则兼属浪漫乐派与民族乐派。  (四)现代乐派  “现代乐派”这个名称是十九世纪未到现在的音乐艺术的各种流派的总称。其中除了仍有继承古典--浪漫音乐传统进行创作(包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曲家外,专业创作出现许多反浪漫主义的新流派。“xx主义”、“xx音乐”,名目繁多,总的趋向是从多调性走向无调性,以至否定乐音和音阶,只用自然音响,完全脱离古典的美学传统。如果将它们按出现和流派的先后分类,可以分为历史的三个时期。现将各时期的主要流派和各流派的代表作曲家罗列如下,以便了解二十世纪欧美音乐概况:  1.从十九世纪末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可称"近代音乐"时期)  (1)晚期浪漫主义。主要作家有:理查•施特劳斯(德)、马勒(奥)、拉赫玛尼诺夫(俄)。  (2)印象主义(主张用音乐描绘从外界得来的瞬息印象,重视和声色彩)。主要作家有:德彪西(法)、拉威尔(法)、杜卡(法)、雷斯庇基(意)。  (3)表现主义(主张用音乐表现人们内心的下意识冲动或欲望、幻觉、梦魇等)。主要作家有:勋伯格(奥)、贝尔格(奥)、威勃恩(奥)、巴尔托克(匈),斯克里亚宾(俄)。(勋伯格与威勃恩又是无调性音乐的创始人,他们与贝尔格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  2.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可称"新音乐"时期)  (1)原始主义(重视民间音乐,追求原始性的神秘色彩和野蛮风格,而和声则是现 代的)。主要作家有:巴尔托克(匈)、斯特拉文斯基(俄)。  (2)新即物主义(强调“音乐即音乐”,,可以用音乐表现客观事物,但反对用音乐表现主观思想的感情)。主要作家有:米约(法)、兴德米特(德)。  (3)新古典主义(反对着重感情表现的浪漫主义,主张回到右典主义,着重音乐自身的形式美,乐曲结构简朴、内容清晰,和声与复调很新颖,音乐富于客观性)。主要作家有:斯特拉文斯基(俄)、兴德米特(德)。  (4)六人团(法国青年革新派、反印象主义和反浪漫主义)。作家有:萨蒂(法)、奥涅格(法)、米约(法)、弗朗克(法)、奥里克(法)、泰勒费(法)。  (5)十二音主义(又名“十二音体系”,十二个音同等重要。无所谓“调式”、“调性”和“主音”,十二个音任意先后排列,但不得重复。再次出现时,有严格的顺序原则。其和声用音也依此序列原则,无所谓"三和弦")。作家有:勋伯格(奥)、贝尔格(奥)。  (6)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基本继承古典音乐传统而加创新,主张用音乐反映社会主义)。主要作家有:普罗耳菲耶夫(苏)、肖斯塔科维奇(苏)。  3.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先锋派音乐”)  (1)序列音乐(序列主义,除十二个音序列化外,,乐曲的节奏力度等也序列化)。主要作家有:梅西安(法)、布列(法)、诺诺(意),施托克豪森(德)、斯特拉文斯基(俄)。  (2)偶然音乐(“不确定音乐”、“机会音乐”)。主要作曲家有:约翰•凯奇(美)、布朗(美)、施托克豪森(德)。  (3)具体音乐(初期的电子音乐)。主要作家有:谢飞尔(法)、布列兹(美)、贝里奥(意)。  (4)电子音乐。主要作家有:艾默特(德),施托克豪森(德),瓦列斯(美)、约翰-凯奇(美)。  (5)磁带音乐。作家有:贝里奥(意)。  (6)图谱音乐(反序列主义)。  (7)电子计算机音乐。主要作家有:希勒(美)、布列兹(美)、施托克豪森(德)。  音乐小常识,不能不知道  1、什么是音乐? 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说法很多。笔者认为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而非视觉或其它什么感觉的艺术。把乐音(有时也适当使用噪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这种艺术就叫音乐。  2、 什么叫噪音?什么叫乐音? 声带、琴弦、木头板、马达等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播进入我们的耳朵,就使我们听到了声音。声音有噪音和乐音之分:振动无规律的声音,如木头板声、马达声等,叫噪音;振动有规律,如人声带发出的歌声,由琴弦发出的琴音等,叫乐音。音乐中所用的音主要是乐音。  3、什么叫音高? 乐音听起来有的高,有的低,这就叫音高。音高是由发音物体振动频率的高低决定的,频率高声音就高,频率低声音就低。比如女人唱歌时声带振动频率高,男人唱歌时声带振动频率低,所以男声比女声低。  4、音乐中所用的乐音范围有多大? 音乐中所用乐音的范围从每秒种振动16次的最低音到每秒钟振动4186次的最高音,大约97个。现代最大的钢琴可以奏出其中的88个音,是乐音范围最大的乐器。人唱歌时因受生理限制,所能唱出的乐音仅是乐音范围中的一小部份。  5、什么叫音名?什么叫唱名? 不同音高的乐音,是用C D E F G A G 来表示的,这七个拉丁字母就是乐音的音名,它们一般依次唱成DO RE MI FA SOL LA SI,即唱成简谱的1 2 3 4 5 6 7 ,相当于汉字“多来米发梭拉西”的读音。DO、RE、MI 是唱曲时乐音的发音,所以叫唱名。  6、什么叫音列?音列是如何分组的? 把上面所说的90几个高低不同的乐音按顺序排列起来,构成一个序列,这个序列就叫音列。音名只有七个,而音列中的音却大大超过这个数量,如何把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区别开来呢?方法就是分组。人们把音列中的音划分成几个组。把音列中处在中央位置的一组(即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中由中央C开始,向上的七个音)叫小字一组,把比小字一组高一倍、高两倍、高三倍的音分别叫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乐音中当然有比小字一组低的音,它们的分组是:比小字一组低一倍的叫小字组,低两倍的叫大字组,低三倍的叫大字一组,低四倍的叫大字二组。这样一来,音列中的分组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大字二组 大字一组 大字组 小字组 小字一组 小字二组 小字三组 小字四组  乐音的范围音乐术语叫做音域。人声的音域大约是:女声由小字组的f到小字二组的a,男声由大字组的F到小组一组的a。那么,你的音域有多宽呢?有机会时无妨在钢琴上试一试。从你能唱出来的最低的那个音起,到最高的那个音止,这个范围就是你的音域。  7、 哪一个音是标准音? 国际上规定小字一组的a音每秒振动440次,这个音就是标准音。由于音列的各音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例如比某一音高一倍的音(又叫高一个八度),其频率一定比某音高一倍,比它低一倍的音(又叫低一个八度),其频率一定比某音低一倍,所以规定了标准音的音高,也就等于规定了其它各音的音高。有了这个标准,人们在制造乐器时,在奏乐、唱歌时,定音就有了根据。  8、什么叫全音?什么叫半音? 把C D E F G A B 这一组音的距离分成十二个等分,每一个等分叫一个“半音”。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有两个“半音”的 ,就叫“全音” 。在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上,C-D,D-E,F-G,G-A,A-B,两音之间隔着一个黑键,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全音;E-F,B-C,两音之间没有黑键相隔,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半音。  9、什么叫自然音?什么叫变化音? 通俗地说,我们唱歌的时候,那些唱成1 2 3 4 5 6 7 的音,叫自然音;那些在它们的左上角加上#号(如#4、#1)或者b号(如b7、b3)的,叫变化音。#叫升记号,表示把音在原来的基础上升高半音;b叫降记号,表示把音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低半音。  10、什么叫音阶? 把C、D、E、F、G、A、B 等各音中的某一个音作为中心,由它开始由低至高(或由高到低)按顺序排列起来,这个音的序列由于象梯子一样,逐级向上或向下,所以叫音阶。下面的两个序列都是音阶,前者是大音阶,后者是自然小音阶:  c d e f g a b c a b c d e f g a  11、什么叫记谱法? 一首曲子一般都包含高低、长短、强弱等要素。把这些要素用各种记号、符号记录在纸面上的方法叫记谱法。古今中外使用过和正在使用中的记谱法是有很多的。拿我国来说,古今使用过的记谱法就有多种。据说早在战国时代,卫灵公手下的音乐师叫师涓的,就能用某种记谱方法记谱了。据文字记载,我国隋唐时期就产生了工尺谱、减字谱(古琴用),宋代又又产生了俗字谱。工尺谱几经沿变,至今仍有民间艺人使用。不过近、现代在我国使用比较普遍的是简谱和五线谱,尤其以使用简谱的人最多。从世界范围来看,使用最普遍的是五线谱。  12、什么是简谱? 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都认识它。这种记谱法的是法国的修道士苏埃蒂1665年提出来的。后来,将它加以改进和积极推广的竟然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卢梭。由于这种记谱法不方便于记录多声部的、复杂的音乐,在欧洲几乎从未普及过。1882年前后,美国人梅森到日本讲学时把它传入日本,19世纪曾有一度在日本学校通用过,不过后来他们也不用了。清朝末年,简谱通过留日学生传入我国。1904年,沈心工先生编写的“学校唱歌法”一书出版,曾风行一时,从此简谱便在我国普及开来。笔者认为,简谱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记录方法,在我国普及和推广音乐方面曾经而且仍在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过由于它记谱有不少局限,而且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又都不用它,我们应当创造条件推广、普及五线谱,以利于提高音乐水平及与世界各国进行音乐文化交流。  13、什么是五线谱? 五线谱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记谱法,在目前的记谱法中,五线谱相比较而言最为严密、准确、科学。它用五条平行横线记录声音的高低,用空心(或实心)椭圆或在它一侧加竖线(有的还在竖线的一端加“尾巴”)的图形作音符,表示音的长短(实例请见本站登载的曲谱)具有立体感,便于记录多声部音乐。它17世纪末正式传入我国,在清朝康熙年间宫廷编撰的“律吕正义续编”中,对它有详细介绍,可见传入我国之久。1930年,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将梅兰芳唱的戏曲用五线谱记录下来,出版了“梅兰芳歌曲谱”,该书是我国第一部记录戏曲音乐的专集。 有些人认为五线谱比简谱难学。有这种观念是容易理解的。其实主要原因并非五线谱难,而是改变从小养成的读谱习惯难。你从小接触的乐谱都是简谱,已经习惯于简谱那一套,现在要改当然难了。如果从幼儿园开始就用五线谱,小学、中学音乐教科书也一律如此,平常所见的谱都是五线的,旷日持久,就习惯成自然了。现在有不少孩子三、四岁就开始学钢琴(学钢琴就非用五线谱不可了),由浅到深,由简到繁,读谱练琴齐头并进,所以不少孩子年纪虽小,视读线谱的能力却比许多成年人强得多。什么道理?熟能生巧嘛!  14、什么是小夜曲? 文章有各种体裁,如记叙文、议论文、诗歌、散文等,都是文章的体裁。音乐也有各种体裁,如小夜曲、摇篮曲、奏鸣曲、圆舞曲、小步舞曲、波尔卡、玛祖卡都是音乐的体裁。 小夜曲是音乐体裁的一种,是用于向心爱的人表达情意的歌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流传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最初,小夜曲由青年男子夜晚对着情人的窗口歌唱,倾诉爱情,旋律优美、委婉、缠绵,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形式也有所发展。“中外著名歌曲”中登载的舒柏特、托西尼作曲的小夜曲,都在世界上流传甚广。  15、什么叫波尔卡? “波尔卡”这个标题不是起概括和提示音乐内容的作用,而是表明它的体裁属于一种男女对舞用的舞曲。起源于捷克民间,曾经风行全欧,西洋不少著名作曲家都用过这种体裁写过音乐作品。它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  16、什么叫玛祖卡? 也是属于男女对舞用的舞曲。起源于波兰,也曾在欧洲风行一时。它与波尔卡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为二拍子,而它却是三拍子。一般三拍子的曲子重音是落在小节的第一拍,而玛祖卡却常落在第二或第三拍。比如“浅易琴谱”中所登的汤姆生《玛祖卡》,多数小节的重音就是如此。玛祖卡所表达的情绪一般都活泼热烈,演奏时需掌握这个特点。  17、什么叫小步舞曲? “浅易琴谱”里已登了两首由巴赫作曲的小步舞曲,其实巴赫写这种体裁的作品并不止两首,而且许多古典音乐大师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也都写过以“小步舞曲”命名的作品。 小步舞曲起源于欧洲的宫庭,曾在法国宫庭流行一时。它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速度缓慢,从容典雅,颇具贵族的风格。  18、什么叫圆舞曲? 圆舞曲又名华尔滋,也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起源于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蹈。起初流行于维也纳的舞会上,十九世纪风行欧洲。以斯特劳斯的佳作《蓝色多瑙河》最为著名。它有快步和慢步两种。与同样也是三拍子的玛祖卡不同,它的重音一般都落在小节的第一拍上。也与同样是三拍子的小步舞曲不同。圆舞曲的特点是节奏鲜明,旋律流畅,不象小步舞曲那么温文尔雅。不过必须明确,音乐不是数理,不是逻辑,这种区别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并非是绝对的。  不知是不是你需要的资料呢 你自己也在“文发网”或者(59168)上找相关的资料 祝你顺利

音乐论文研究方向怎么写比较好

1、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2、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3、音乐意义存在方式并及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的形而上学研宄4、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5、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6、音乐心理视角下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7、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8、隋唐宫廷音乐表演研究9、卡拉斯的薇奥列塔10、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11、论打击乐与电子音乐的结合12、基于元理论的音乐表演艺术组织战略管理研究13、19-20世纪中叶捷克音乐的社会学研究14、内地音乐资源对澳门当代音乐的影响15、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以上十五个音乐专业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提供

《试谈国剧京剧的艺术魅力》《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浅谈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物学或心理学有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索音乐:  音乐有助于治疗各种身体、精神和心理障碍。  音乐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如记忆、注意力和集中力。  性格特征与音乐偏好之间的关系。 2、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开始,音乐文化就是其发展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对音乐史或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感兴趣,可以研究:  音乐时代及其对公众观点的影响。  音乐潮流对公众行为的影响。3、技术对音乐创作、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如果技术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选择下列主题: 数字录音技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歌手。  视频剪辑:视觉图像与声音。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  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  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  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  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  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  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  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  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  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  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  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  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  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  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  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  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  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