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法律经济学论文读书笔记大全汇总

发布时间:2024-09-05 10:11:34

法律经济学论文读书笔记大全汇总

浅谈合同法关于合同订立规定的意义 八十年代,是我国合同立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先后出台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及一系列与之配套的实施条例、细则等,合同立法取得可喜的成就。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上述三部合同法立法指导思想偏于保守,调整范围显得狭窄,结构布局不尽合理,内容相对陈旧,带有深刻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顺应“依法治国”的历史潮流,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今年三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标志着我国合同立法已经成熟和基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本文仅就现行合同法关于合同订立的规定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 比较原有的三部合同法,现行合同法关于合同订立的规定更为详尽和明确。具体地说,一是条款完备。《经济合同法》关于合同订立的规定为13条,其中原则规定仅4条,关于单类合同订立的规定占去9条;《涉外经济合同法》关于合同订立的条款为9条;《经济技术合同法》涉及合同订立的条款为7条。三部分合同法关于合同订立的规定不仅条款少且内容简单、粗糙。而现行合同法关于合同订立的条款在总则中就用了一个专章共35条,在分则中还对单类合同的订立有具体的规定,较之前三个法规更为完备和细致。二是结构合理、科学、规范。原三部合同法有的将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条文合为一个章节;有的则总则分则不分笼而统之;有的名为合同订立专章,实际内容又夹杂涉及合同效力的条款;有的干脆在同一条款中既涉及订立又涉及变更,显得支离破碎,杂乱无章。现行合同法在结构上分为总则和分则两大部分,既在总则中对合同订立中共性的、普遍的规则作了原则的、基础的规定,又在分则中对15类合同的订立作了具体的要求。体现了原则与具体的有机结合,既有指导性,又有可行性,较为科学、合理、规范。三是规定明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七十年代的计划经济到八十年代末的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直至九十年代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历史过程。诞生于八十年代的三部合同法,在当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尚不具备对一些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的条件,因而它们只能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法律,需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补充、修改、调整和完善,在合同订立中的规定同样如此。如九三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根据改革形势的发展对《经济合同法》作了修改,在订立合同主体的规定中增加了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与农村承包户。这种规定,仍然是不确定的。现行合同法是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在积累和总结了合同立法经验的前提下出台的,因而这部法律无论是在基本原则还是具体问题的规定上都是十分明确的。和前三部合同法相比,现行合同法在合同订立的主体资格、形式、主要条款、订约的程序及一些重大问题的规定上,都明确得多,详尽得多。四是步骤具体。原三部合同法对一般合同订立的步骤如出一辙地简单规定,只要双方当事人依法就主要条款协商一致或是就合同条款以书面形式达成协议并签字或签名盖章后即成立。对合同成立之前双方如何经协商达成合意的步骤没有任何规定,以致对在订约过程中产生的纠纷无法可依,不能妥善解决,不能不说是合同立法上的一大空白和缺憾。现行合同法填补了这一空白,将要约和承诺这两个订约中的重要步骤纳入了合同法,并对没有按规定或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合同或形式要件欠缺但均已实际履行和接受等特殊情况在订约规定中用条文加以调整,就使合同订立步骤环环相扣,有法可依。 (二) 现行合同法在合同订立上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将要约和承诺这两个重要步骤用法条规定为订立合同的基本方式。根据现行合同法的规定,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方称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称受要约人。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而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现行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并用21个条款对此作了详细的规定。这一变化的意义在于: 一把习惯性程序变为法定程序。众所周知,合同一般都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只有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才能成立,也就是说订立合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论以何种方式订立协议都必须经过要约和承诺这两个阶段,以要约开始,承诺生效即告合同成立。长期以来,尽管我国没有一部民事法规对这两个过程作过规定,但它们已成为人们在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遵循的习惯性程序。可以说,凡有协议的产生,就有这两个必经阶段。现行合同法把这一习惯性程序变为法定程序,纳入法律调整范围,标志着我国合同立法的健全和完善,必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秩地发展。 二细化了订立合同的程序。现行合同法对要约和承诺这两个过程中的多个环节作了十分详细的规定。如:如何进行要约,要约在何情况下生效,如何取消和撤销要约及撤销要约的限制条件,要约消灭的法定情况,承诺的表示方式及期限,承诺的生效时间及产生的法律后果,如何撤回承诺及对要约内容变更后的法律后果,合同成立的条件及其成立地点的规定等等。这些规定,大大细化了合同成立前的各个环节,对指导订约,避免和处理纠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界定了合同订立中的一些基本界限。现行合同法对一些看似简单在实践中却容易混淆的界限作了明确的规定。如要约与要约邀请。从现行合同法明确规定的要约的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要约的特征是所为意思表示内容具体确定;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而对要约邀请的规定则明确了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这两条明确规定,使我们分清了两者最本质的区别:一是要约的内容具体确定,这里指的内容应该是未来合同的主要条款。而要约邀请从形式看也似有订合同的表示,但其没有具体内容或者只有部分内容。如一般的商业广告,或没有价格,或没有详细品种、规格、质量、数量、履行时间、地点等等,因而它只能是要约邀请而不是要约;反之,如果广告内容具备了订约的主要条件,即为要约。二是要约是向相对人发出的且相对人一般为特定的人,特殊情况下才为不特定的人。如书报片订广告,标明定价,汇款地点、时间、方法,凡是看到广告的人按约汇款到指定地点,即为合同成立。要约邀请则是向不特定的相对人发出。三是要约是以缔约为目的,要约邀请则是引诱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为目的。四是要约具有两个阶段的拘束力,其一是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后,要约人不得撤回和随意撤销;受要约人在要约到达后即取得了依其承诺而成立合同的法律地位,但受要约人不得将这种地位作为继承的标的,也不得随意转让。其二是要约经受要约人承诺,即告合同成立,要约人即不得反悔和否定,否则就要承受毁约的不履行责任。而要约邀请没有前述约束力,其因为是向不特定人发出的,一般情况下可以撤回。相对人对要约邀请的承诺实际上是一种要约,它并不产生合同成立的法律后果。又如,现行合同法体现了充分尊重要约人意志和利益的意思自治原则,规定要约可以撤回和撤销。这两种行为意思表示虽均旨在使要约作废,且都是发生在承诺生效之前,但两者又因时间不同而有所区别,条文明确规定要约生效之前可以撤回,而要约撤销则是在要约生效之后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的行为。这就将两者区别开来了。此外,现行合同法对承诺与新要约也从时间和内容上作了明确的界定。 四增加了先合同义务和责任的规定。合同从订立到履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始于订立,终于履行,如约履行,合同关系即告结束。订约双方当事人在这个过程中应当依法享有和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理所当然也要承担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义务而产生的责任。我国合同立法以往对合同义务和责任的规定是不完善的,原三部合同法对合同义务和责任的规定侧重于给付义务和违约责任,关于先合同义务和缔约过失责任也仅限于造成合同无效的责任。笔者认为,从法律上讲,在订约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自要约生效开始到合同成立之前就负有先合同义务,这种义务建立在诚实信用的基础上,表现为缔约过程中相互协助、照顾、通知、保护和诚实信用等。如一方违反上述义务,造成合同无效、不成立或被撤销,致使另一方受到损失,就应当承担相应的缔约过失责任,如擅自撤回要约的责任;未尽通知等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时的责任;合同不成立时的责任;合同无效时的责任;合同被变更或撤销时的责任等等,造成上述缔约过失责任就应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现行合同法在合同订立的规定中增加了缔约过失责任的条款,虽然这些规定仍显得简单和过于原则,但毕竟有了规定,为进一步完善打下了基础。 (三) 现行合同法在规定合同订立时的另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增加了格式条款和内容。所谓格式条款,按照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格式条款是由一方当事人事先确定,实践中多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一方制订并提出,且制订格式条款的一方往往在经济上占有绝对的优势,这种优势使其可能将预定的合同条款强加于对方,从而排除了双方就条款进行协商的可能性。 格式条款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最常见的是水电、交通、通讯等公用事业部门与消费者之间所订合同中的一些条款。由于格式条款具有事先设定性、一方垄断性及排斥协商性等特点,因而它除了具有节省订约时间、事先分配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等优点之外,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可能利用其优越的经济地位,事先制定于已有利而于对方当事人不利的条款,从而损害对方利益的弊端同样不容忽视。在现实生活中,当消费者面对已事先设定、往往于已不利于却又无法进行协商的格式条款时,常常会陷入要么无条件接受条款要么放弃这类民事活动的两难境地。无条件接受条款,就意味着可能损害自身的利益,而放弃民事活动又违背消费者的真实意愿。由于原有的三部合同法均未规定有关格式条款的内容,因而不但使法院在处理格式条款争议案件时找不到明确的法律依据,而且对公平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极为不利。 现行合同法专门用了三个条款较为详细地规定了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有关内容及限制条件,既解决了长期存在的采用格式条款订约无法可依的问题,同时也使现行合同法所确立的公平等基本原则在合同订立环节得到具体的落实和有效的体现,这对保障交易安全,维护国家、社会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确定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上体现了公平原则。现行合同法规定了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在设定权利义务时所应遵循的公平原则和基本要求,如规定对设定的免责条款应采取合理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并按对方要求对该条款进行解释,在设定合同风险分担、争议合同法院管辖地等条款时,应体现公平原则,维护合同正义等等。为正确设定格式条款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提供了法律依据。其次在确定所订格式条款的效力上体现了公平原则。现行合同法除了从正面规定了采用格式条款订约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外,明确规定了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以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格式条款无效。规定了造成对方人身伤害及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规定了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及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从而防止了格式条款适用上的随意性和可能产生的弊端,保护了国家、集体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三在对争议格式条款的解释上体现了公平原则。由于格式条款由一方提供,事先未经双方协商,故双方因种种原因产生争议是难以避免的。现行合同法规定了对争议格式条款的解释采用不利于提供条款方的原则和非格式条款优于格式条款的原则,是符合公平原则的。鉴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通常占有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因而如果法律不明确规定争议的解释采用不利于提供条款方原则的话,就可能使对方当事人(消费者)陷于更加不利的境地,无助于平衡双方的权利义务。另一方面,在兼有格式和非格式条款的合同中,采用非格式条款优于格式条款的解释原则,同样体现了公平原则。很明显,由于非格式条款经过了订约双方当事人的协商一致,因而更能体现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与合意,在发生理解争议时,这一解释原则的采用无疑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格式条款的弊端,从而维护双方当事人,特别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经济学读书笔记现代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在西方国家发展到当代的产物。我国作为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有着非常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增进对西方国家的了解和研究,加强同西方国家的交往,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在西方,经济学是基础学科,不了解西方经济学,就难以看懂西方经济国家的经济报刊文章,也无从把握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因为西方的经济学著作和报刊文章都是按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写成的,西方经济政策的制订也是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依据的。同时,在目前的国际经济机构中,西方经济学也是通用的经济语言和工具。具备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是参加国际经济机构的必备条件。现在,我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必须了解、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及理论依据,知道他们的经济运行机理,懂得他们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法,研究他们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和机构。真正做到知已知彼,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 其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它的运行机理和发展规律如何,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有新的理论来解释、回答和阐述。而西方经济学则可以为我们提供参与和借鉴。虽然西方经济学从本质来说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但西方经济学有具有实用性特征,它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的,它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主要是为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服务的。可以这样说,西方经济学实际上是关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比如说,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价格理论、成本和收益理论、市场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理论、货币理论、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理论等。这些理论实际上都是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它可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再次,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吸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份的基础上,在同形形色色的庸俗经济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资本论》问世一百多年来,一直遭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责难和攻击。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些重要人物也总是拿他们的各种理论来对抗和抵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我们要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必须了解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知已知彼,百战不贻(修改:殆)。同时,经济在发展,时代在前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要不断向前发展。在新的形式下,面对新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只有在合理地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果中才能不断发展

国富论  亚当斯密《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一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同侧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他采用了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及经济思想理论的分析视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由于《国富论》蕴涵了诸多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分析方法,并提出了经济学原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政策实施意义,本文仅对自身感兴趣或自认为有特别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部分理论进行表述和评点。为避免打破原书的逻辑思维结构和思想脉络,本文以《国富论》(谢祖钧、孟晋、盛之译,国富论----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所列章节目录为序作以择要。  (1)斯密认为,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必须随每一个国家的收入和资本的增加而增长。而没有后者的增加,就不可能有前者的增长。而收入和资本的增长就是国家财富的增长。没有国家财富的增长,也就不可能有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第一篇,第八章,P56)在那个以农业为主导的时代,资本的增加引起社会资本总量的增加这一过程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劳动生产率得以不断提高,使得整个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在整体上大为增加。然而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这种国家财富增长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甚至还有减小的趋势。同时,在我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在国民经济持续高涨的同时(这里仅从数字可以说明,至于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和可靠度则另当别论,但还是能够得出经济快速发展的结论的,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尽管有劳动力需求的大量增加,但国内的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失业人数逐年增加。当然,这其中有人口的增长快于经济的增量、劳动力素质与就业岗位不匹配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至少也说明斯密的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到诸多的外生变量,需作进一步的改进,以使其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  (2)斯密认为,资本在农村的利率总要比城市的高,这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规模不经济、借贷成本高、资金市场供不应求等因素引起的。(第一篇,第九章)资本在农业方面虽然对社会贡献最大(现在已不能绝对地说是最大,用比较大的说法也许更合适),但利润比较小,因此对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总是不能得到满足。因此,也就出现了农村发展的两难:问题:一方面是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缺口趋于扩大,一方面却是各种金融机构不愿意在农村从事放贷业务。以斯密的思维,可以通过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限制来发展农村业务,通过围绕时常利率进行自由浮动的适度高利率来弥补各种借贷成本,最后通过竞争者对市场的争夺逐渐回归到利率的正常水平,这不失为当前解决建设新农村资金筹集困难的有效途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利率的适度高的水平,不然可能会因为高的利率带来新的高风险,就适得其反了。另外,也可通过引导和规范而不是限制和取缔各种非正规民间金融、加大政府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来解决农村市场的金融抑制。  (3)斯密认为,当一个人的资财,只能维持他几天或几个星期的生活时,他会很少考虑从这笔资材中获取收入。他会尽可能地节约消费,希望依靠自身的劳动,能获得一些收入来增补这笔资财。他的资财完全来自他的劳动收入。各国的穷苦劳动者大多过的这种生活。(第二篇,第一章,P187)斯密通过分析资财的额度和可支配期限将其界定为生产性和生活性支出两部分,又将生活性支出按来源和用途细划为三种类型。这样,使我们对收入的认识逐步深化,更利于支配和使用不同类型的资财,为后来人们树立了理财观念和收支计划提供了依据。  (4)斯密认为,一个为了消费而借贷的人很快就会破产,而借钱给他的人通常也会后悔自己的愚蠢。因此,为了这样一个目的不论是借款还是贷款不管什么场合高利盘剥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双方均将不利。(第二篇,第四章,P233)既然借贷的人多为穷人,放贷的人会提高利率(如高利贷)来弥补这部分风险,但利率提高的同时又增加了还贷的风险。这样就存在了一个悖论:不管是借贷者还是放贷者,双方都存在利益的流失和各种风险,高利贷却依然能够生存下来。我认为原因是高利贷的存在包含了诸多不正当的经济和社会行为,比如洗黑钱、黑势力介入、借款者被迫从事违法犯罪现象等。  由于当前我主要涉足的领域是农村的金融问题,所以对《国富论》中与此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拜读和分析。第一篇和第二篇做了有选择的精读,第三篇是概要地阅读,第四篇和第五篇仅作大致浏览,尽管殖民地部分斯密做了最为详尽和精彩的论述,然而限于时间和篇幅,在此一一略过。上面的一些认识和观点纯属我个人的意见,希望老师和学者能够点出其中理解偏颇和谬误之处,以期更好地理解这本经济学的典范巨著。

法律经济学论文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今天,我们上阅读课的时候,在阅览室里看了一些有关法律的书,我深有感触。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相应的规定。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按规则去做。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目的是为了公民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权利与自由,同时也对破坏和妨碍他人权利与自由的人也起惩治作用。在法制社会里,每个人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法律。作为一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遵守法纪。如果我们不小心违反触犯了法律,应该勇于承担责任按照规定进行补救,千万不要耍小聪明,结果反而会害了自己。我们不但要遵守有明文规定的法纪,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还要警惕那些有可能导致违法的不良诱惑。21世纪是网络时代,电脑、多媒体、光纤通讯,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迅速。上网,也要遵守网络的法纪。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是为了学习,提高学习成绩,掌握网络技术。互联网有很多功能可培养少年儿童,不能沉溺于网上游戏与聊天。如果毫无节制,染上了瘾,过量过度,就会适得其反,给身心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危害。在各种不良的书刊和网络侵蚀面前,我们一定要明辨是非,抵制诱惑。这里有几句赠言送给大家: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利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所以,我们要用法维权!!!

先发一篇给你!看你用不用的上!我有很多这样的!论文`  未经过法院确认的离婚协议是否生效  案例:  赵某(女)与李某(男)于2001年2月自愿登记结婚,2002年12月生一子李某某。2009年后,因家庭琐事双方经常争吵,后经双方自愿协商达成了一个离婚协议:一、赵某与李某离婚;二、婚生子李某某由赵某抚养,抚养费赵某和李某每月各负担300元;三、双方的夫妻共同财产40000元,赵某与李某各享有20000元。双方在离婚协议上签名并捺手印。此后,双方按协议各自履行约定义务。李某在2010年7月经人介绍认识一个对象,并自愿去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民政部门告知李某,其与赵某尚未离婚不能办理结婚登记。问,赵某和李某订立的离婚协议是否生效?  分析:  要掌握离婚协议的效力,应当明确我国离婚的程序是什么?  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第三十二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由此可见,在我国离婚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协议登记离婚,即在双方自愿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另一种则是诉讼离婚,即男女双方无法就离婚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一方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判决准许双方离婚或者调解双方离婚。凡是未经过这两个其中之一程序的离婚,均是无效的离婚。  离婚协议,就是夫妻之间在协议离婚的情况下所达成的有关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方面的协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并经审判人员审核后,双方当事人同意该调解协议经双方签名或者捺印生效的,该调解协议自双方签名或者捺印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该条第二款规定,调解协议符合前款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另行制作民事调解书。  如果是未经上述程序确认的离婚协议有下列法律后果:1、离婚协议,没有经司法或法院认可,没有法律效力;2、协议不生效,双方的婚姻关系依然存在;3、如果只凭夫妻间的协议,再去登记结婚,将构成重婚罪。4、离婚协议在真正的离婚诉讼中,可以作为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  经过人民法院确认的离婚协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调解协议生效后一方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持民事调解书申请强制执行。  荔浦县人民法院 田文峰

浅谈合同法关于合同订立规定的意义 八十年代,是我国合同立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先后出台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及一系列与之配套的实施条例、细则等,合同立法取得可喜的成就。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上述三部合同法立法指导思想偏于保守,调整范围显得狭窄,结构布局不尽合理,内容相对陈旧,带有深刻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顺应“依法治国”的历史潮流,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今年三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标志着我国合同立法已经成熟和基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本文仅就现行合同法关于合同订立的规定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 比较原有的三部合同法,现行合同法关于合同订立的规定更为详尽和明确。具体地说,一是条款完备。《经济合同法》关于合同订立的规定为13条,其中原则规定仅4条,关于单类合同订立的规定占去9条;《涉外经济合同法》关于合同订立的条款为9条;《经济技术合同法》涉及合同订立的条款为7条。三部分合同法关于合同订立的规定不仅条款少且内容简单、粗糙。而现行合同法关于合同订立的条款在总则中就用了一个专章共35条,在分则中还对单类合同的订立有具体的规定,较之前三个法规更为完备和细致。二是结构合理、科学、规范。原三部合同法有的将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条文合为一个章节;有的则总则分则不分笼而统之;有的名为合同订立专章,实际内容又夹杂涉及合同效力的条款;有的干脆在同一条款中既涉及订立又涉及变更,显得支离破碎,杂乱无章。现行合同法在结构上分为总则和分则两大部分,既在总则中对合同订立中共性的、普遍的规则作了原则的、基础的规定,又在分则中对15类合同的订立作了具体的要求。体现了原则与具体的有机结合,既有指导性,又有可行性,较为科学、合理、规范。三是规定明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七十年代的计划经济到八十年代末的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直至九十年代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历史过程。诞生于八十年代的三部合同法,在当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尚不具备对一些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的条件,因而它们只能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法律,需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补充、修改、调整和完善,在合同订立中的规定同样如此。如九三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根据改革形势的发展对《经济合同法》作了修改,在订立合同主体的规定中增加了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与农村承包户。这种规定,仍然是不确定的。现行合同法是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在积累和总结了合同立法经验的前提下出台的,因而这部法律无论是在基本原则还是具体问题的规定上都是十分明确的。和前三部合同法相比,现行合同法在合同订立的主体资格、形式、主要条款、订约的程序及一些重大问题的规定上,都明确得多,详尽得多。四是步骤具体。原三部合同法对一般合同订立的步骤如出一辙地简单规定,只要双方当事人依法就主要条款协商一致或是就合同条款以书面形式达成协议并签字或签名盖章后即成立。对合同成立之前双方如何经协商达成合意的步骤没有任何规定,以致对在订约过程中产生的纠纷无法可依,不能妥善解决,不能不说是合同立法上的一大空白和缺憾。现行合同法填补了这一空白,将要约和承诺这两个订约中的重要步骤纳入了合同法,并对没有按规定或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合同或形式要件欠缺但均已实际履行和接受等特殊情况在订约规定中用条文加以调整,就使合同订立步骤环环相扣,有法可依。 (二) 现行合同法在合同订立上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将要约和承诺这两个重要步骤用法条规定为订立合同的基本方式。根据现行合同法的规定,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方称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称受要约人。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而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现行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并用21个条款对此作了详细的规定。这一变化的意义在于: 一把习惯性程序变为法定程序。众所周知,合同一般都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只有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才能成立,也就是说订立合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论以何种方式订立协议都必须经过要约和承诺这两个阶段,以要约开始,承诺生效即告合同成立。长期以来,尽管我国没有一部民事法规对这两个过程作过规定,但它们已成为人们在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遵循的习惯性程序。可以说,凡有协议的产生,就有这两个必经阶段。现行合同法把这一习惯性程序变为法定程序,纳入法律调整范围,标志着我国合同立法的健全和完善,必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秩地发展。 二细化了订立合同的程序。现行合同法对要约和承诺这两个过程中的多个环节作了十分详细的规定。如:如何进行要约,要约在何情况下生效,如何取消和撤销要约及撤销要约的限制条件,要约消灭的法定情况,承诺的表示方式及期限,承诺的生效时间及产生的法律后果,如何撤回承诺及对要约内容变更后的法律后果,合同成立的条件及其成立地点的规定等等。这些规定,大大细化了合同成立前的各个环节,对指导订约,避免和处理纠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界定了合同订立中的一些基本界限。现行合同法对一些看似简单在实践中却容易混淆的界限作了明确的规定。如要约与要约邀请。从现行合同法明确规定的要约的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要约的特征是所为意思表示内容具体确定;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而对要约邀请的规定则明确了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这两条明确规定,使我们分清了两者最本质的区别:一是要约的内容具体确定,这里指的内容应该是未来合同的主要条款。而要约邀请从形式看也似有订合同的表示,但其没有具体内容或者只有部分内容。如一般的商业广告,或没有价格,或没有详细品种、规格、质量、数量、履行时间、地点等等,因而它只能是要约邀请而不是要约;反之,如果广告内容具备了订约的主要条件,即为要约。二是要约是向相对人发出的且相对人一般为特定的人,特殊情况下才为不特定的人。如书报片订广告,标明定价,汇款地点、时间、方法,凡是看到广告的人按约汇款到指定地点,即为合同成立。要约邀请则是向不特定的相对人发出。三是要约是以缔约为目的,要约邀请则是引诱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为目的。四是要约具有两个阶段的拘束力,其一是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后,要约人不得撤回和随意撤销;受要约人在要约到达后即取得了依其承诺而成立合同的法律地位,但受要约人不得将这种地位作为继承的标的,也不得随意转让。其二是要约经受要约人承诺,即告合同成立,要约人即不得反悔和否定,否则就要承受毁约的不履行责任。而要约邀请没有前述约束力,其因为是向不特定人发出的,一般情况下可以撤回。相对人对要约邀请的承诺实际上是一种要约,它并不产生合同成立的法律后果。又如,现行合同法体现了充分尊重要约人意志和利益的意思自治原则,规定要约可以撤回和撤销。这两种行为意思表示虽均旨在使要约作废,且都是发生在承诺生效之前,但两者又因时间不同而有所区别,条文明确规定要约生效之前可以撤回,而要约撤销则是在要约生效之后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的行为。这就将两者区别开来了。此外,现行合同法对承诺与新要约也从时间和内容上作了明确的界定。 四增加了先合同义务和责任的规定。合同从订立到履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始于订立,终于履行,如约履行,合同关系即告结束。订约双方当事人在这个过程中应当依法享有和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理所当然也要承担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义务而产生的责任。我国合同立法以往对合同义务和责任的规定是不完善的,原三部合同法对合同义务和责任的规定侧重于给付义务和违约责任,关于先合同义务和缔约过失责任也仅限于造成合同无效的责任。笔者认为,从法律上讲,在订约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自要约生效开始到合同成立之前就负有先合同义务,这种义务建立在诚实信用的基础上,表现为缔约过程中相互协助、照顾、通知、保护和诚实信用等。如一方违反上述义务,造成合同无效、不成立或被撤销,致使另一方受到损失,就应当承担相应的缔约过失责任,如擅自撤回要约的责任;未尽通知等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时的责任;合同不成立时的责任;合同无效时的责任;合同被变更或撤销时的责任等等,造成上述缔约过失责任就应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现行合同法在合同订立的规定中增加了缔约过失责任的条款,虽然这些规定仍显得简单和过于原则,但毕竟有了规定,为进一步完善打下了基础。 (三) 现行合同法在规定合同订立时的另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增加了格式条款和内容。所谓格式条款,按照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格式条款是由一方当事人事先确定,实践中多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一方制订并提出,且制订格式条款的一方往往在经济上占有绝对的优势,这种优势使其可能将预定的合同条款强加于对方,从而排除了双方就条款进行协商的可能性。 格式条款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最常见的是水电、交通、通讯等公用事业部门与消费者之间所订合同中的一些条款。由于格式条款具有事先设定性、一方垄断性及排斥协商性等特点,因而它除了具有节省订约时间、事先分配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等优点之外,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可能利用其优越的经济地位,事先制定于已有利而于对方当事人不利的条款,从而损害对方利益的弊端同样不容忽视。在现实生活中,当消费者面对已事先设定、往往于已不利于却又无法进行协商的格式条款时,常常会陷入要么无条件接受条款要么放弃这类民事活动的两难境地。无条件接受条款,就意味着可能损害自身的利益,而放弃民事活动又违背消费者的真实意愿。由于原有的三部合同法均未规定有关格式条款的内容,因而不但使法院在处理格式条款争议案件时找不到明确的法律依据,而且对公平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极为不利。 现行合同法专门用了三个条款较为详细地规定了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有关内容及限制条件,既解决了长期存在的采用格式条款订约无法可依的问题,同时也使现行合同法所确立的公平等基本原则在合同订立环节得到具体的落实和有效的体现,这对保障交易安全,维护国家、社会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确定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上体现了公平原则。现行合同法规定了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在设定权利义务时所应遵循的公平原则和基本要求,如规定对设定的免责条款应采取合理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并按对方要求对该条款进行解释,在设定合同风险分担、争议合同法院管辖地等条款时,应体现公平原则,维护合同正义等等。为正确设定格式条款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提供了法律依据。其次在确定所订格式条款的效力上体现了公平原则。现行合同法除了从正面规定了采用格式条款订约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外,明确规定了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以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格式条款无效。规定了造成对方人身伤害及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规定了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及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从而防止了格式条款适用上的随意性和可能产生的弊端,保护了国家、集体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三在对争议格式条款的解释上体现了公平原则。由于格式条款由一方提供,事先未经双方协商,故双方因种种原因产生争议是难以避免的。现行合同法规定了对争议格式条款的解释采用不利于提供条款方的原则和非格式条款优于格式条款的原则,是符合公平原则的。鉴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通常占有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因而如果法律不明确规定争议的解释采用不利于提供条款方原则的话,就可能使对方当事人(消费者)陷于更加不利的境地,无助于平衡双方的权利义务。另一方面,在兼有格式和非格式条款的合同中,采用非格式条款优于格式条款的解释原则,同样体现了公平原则。很明显,由于非格式条款经过了订约双方当事人的协商一致,因而更能体现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与合意,在发生理解争议时,这一解释原则的采用无疑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格式条款的弊端,从而维护双方当事人,特别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经济学论文阅读笔记汇总

只有时间知道爱有多伟大 从前有一个小岛,上面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种情感。 一天,情感们得知小岛快要下沉了,于是,大家都准备船只,离开小岛。只有爱留了下来,她想坚持到最后一刻。 过了几天,小岛真的要下沉了,爱想请人帮忙。 这时,富裕乘着一艘大船经过。爱说:“富裕,你能带我走吗?”富裕答道:“不,我的船上有许多金银财宝,没有你的位置。” 爱看见虚荣在一艘华丽小船上,“虚荣,帮帮我吧!”“我帮不了你。你全身都湿透了,会弄坏我这漂亮的小船。” 悲哀过来了,爱向她求助:“悲哀,让我跟你走吧!”“哦……爱,我实在太悲哀了,想自己一个人呆一会儿!”悲哀答道。 快乐走过爱的身边,但是她太快乐了,竟然没有听见爱在叫她! 突然,一个声音传来:“过来,爱,我带你走。” 这是一位长者。爱大喜过望,竟忘了问他的名字。登上陆地以后,长者独自走开了。 爱对长者感恩不尽,问另一位长者知识:“帮我的那个人是谁?” “他是时间。”知识老人答道。“时间?”爱问道:“为什么时间要帮我?” 知识老人笑道:“因为只有时间才能理解爱有多伟大。” 个人很喜欢的一篇文章。。。。

原点读书笔记—《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斯蒂格利茨 07 国民经济管理 王方君 新凯恩斯主义的回归 ---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干预( the return of new-keynesian ---Market Economy needs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摘要】自由市场和政府干预,一直是西方经济学永恒的话题。斯蒂格利茨作为新凯恩斯主 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对此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一书中, 作者从市场失灵 的普遍性出发提出了政府干预的普遍性, 并对此进行了论证; 同时作者承认了政府失灵的存 在, 但是他认为政府失灵是可以消除的, 并对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些原则以减少和 消除政府失灵。 【正文】 一直以来我们学习的都是西方传统经济学,是一种多重假设,高度抽象,高度简化的理 论经济学。的确,众多假设使得经济学的问题得以简化,让我们更好地抛开其他影响因素可 以专心讨论经济学的精髓。但是,经济学最终是要用于实际的,传统经济学的假设(完全信 息,完备市场,完全竞争)与现实的差距束缚了它适用的范围,正是这一点成就了斯蒂格利 茨—这个因对“不对称信息市场的分析”研究中做出的巨大贡献而于 2001 年荣膺诺贝尔经 济学奖的经济学家。 他是将不对称信息和不完备市场作为讨论的前提, 能够使经济学贴近真 实社会、理论贴合实际的一位经济大家。这就是为什么我选择了读他—斯蒂格利茨。 这本书的译者在著作出版九年后的 98 年将它呈现在了中国读者的面前,这看似巧合, 其实别有深意--九年后的中国式面临经济转型的中国,尤其是在金融风暴冲击的背景下,亚 洲各国纷纷调整各自的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经济学再次成为经济学的热点话题。 九年后的今 天我们又遇到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政府应该干预吗?各国的经济政策都给予了肯定的回 答。 但到底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 履行哪些职责?斯蒂格利茨早在二十年之前就给出了回 答,虽然说 20 年,足够使得理论和现实都产生很大的变化,但斯蒂格利茨的经典理论仍然 值得我们重读, 或许我们能让他的理论和新的现实擦出新的火花。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众多著 作中选择了它--《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 。 正如本书前言中所说,国家干预和自由市场的关系式经济学的永恒话题(500 多年前, 民主国家的建立商业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向工业资本主义转变, 要求自由放任, 标志是 1776 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统治了 100 多年—20 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诞生了凯恩斯的 经济干预主义,一直统治到 20 世纪 70 年代—70 年代初西方经济危机和滞涨的出现,凯恩 斯主义受到挑战,百家争鸣-) ,但是多数的论述都是基于传统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假设。本书 的上篇—政府的经济角色, 斯蒂格利茨从政府的特征出发论述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 以及在 经济中担当的角色,其特点在于斯蒂格利茨在论述中引入了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的因 素, 可以说书上篇的观点是斯蒂格利茨政府干预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书的下篇是七位经 济学家对上篇中斯蒂格利茨观点的评论, 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并且七位经济学家选 取的角度都有所不同,难以判断谁是谁非,我们只能有选择的借鉴吸收。所以下面仅仅是我 对本书上篇—政府的经济角色的论述脉络和主要思想的把握, 有误解和疏漏之处还请老师指 1 学号 2007200952 原点读书笔记—《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斯蒂格利茨 07 国民经济管理 王方君 正。 根据我的归纳, 作者是按照这样一条线索对政府的经济角色进行论述的, 我将它分为五 个部分: 第一部分, 作者阐述了政府经济角色的历史背景, 这个部分作者对比了传统经济学和作 者本人对政府经济作用的看法。这个部分是下面具体论述的引子; 第二部分, 作者主要阐述了政府作为一个经济组织的两个显著特征—拥有全社会成员和 强制力,作者的整个理论都是以这两个显著特征为基础的; 第三部分, 作者并没有直接论述作者的经济作用, 而是先对传统观点关于公共部门和私 人部门的四大谬见进行了批驳,基于此引出下面作者的分析; 第四部分是作者观点的核心部分, 这个部分作者分析了政府经济行为的利弊, 作者首先 阐述了自己的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的普遍性, 而市场失灵界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 因此 政府活动也应该具有普遍性; 在此基础上引出了他的政府行为理论, 论述了政府干预的手段 以及政府纠正市场失灵的四大优势; 作者的论述并没有就此结束, 斯蒂格利茨并没有否认政 府的一些缺点,这就构成了它理论的第三大块—公共失灵理论; 在理论分析的最后的部分, 作者又补述了自己对政府特性的见解, 并对前五个部分做了 总结,得到了有关政府经济政策的总原则。 前面我们提到,斯蒂格利茨是一个注重实际的经济学家,所以在理论分析结束以后,他 继续通过两个事例论证了他总结的这些原则,兼顾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 很明显,斯蒂格利茨是一位凯恩斯主义者,也是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代表人之一,作为 凯恩斯主义的回归者, 一方面需要对古典经济学错误的根源加以指正, 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凯 恩斯理论中引起争议的部分加以完善。 个人觉得本书中对于传统经济理论的批驳主要是在市 场失灵理论部分,尤其是突出了市场失灵的普遍性,从而说明了政府干预应该有广泛性。而 对于凯恩斯理论的完善主要在于承认了公共失灵的存在, 并且提出了再存在公共失灵的情况 下政府经济政策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 这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的主要收获, 下面就这两点谈 谈我的体会。 传统的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市场竞争可以在大多数条件下达到帕累托最优, 市场机制只会 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失灵—外部性、垄断、收入分配和公共品的提供,因此传统的市场失灵理 论将政府干预的范围限制在上述的范围之内。 但是这是建立在福利经济学的的两个基本定理 之上的, 福利经济学的两大基本定理又是建立在三个基本假设之上的, 那么如果这三个基本 假设存在问题,传统的市场失灵理论就是错误的。斯蒂格利茨正是从此入手的,他指出福利 经济学的三个假设—完全信息、完备市场、完全竞争都缺乏现实性,并且以较复杂的数学模 型证明,当市场不完备、信息不完全、竞争不完全时,市场机制不会自己达到帕累托最优①, 斯蒂格利茨以此来说明现实中由于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竞争、不完备市场的普遍存在,市场 失灵也是普遍存在的, 这就大大扩大了政府干预的范围—政府干预应该遍布各个经济部门和 领域,而不再仅仅是制定法律、再分配、提供公共物品等了。 斯蒂格利茨的市场失灵理论指出了市场失灵是普遍的, 政府干预也应该是全面地。 传统 经济学又认为政府本身也存在失灵问题, 斯蒂格利茨并没有对此予以否认, 他认为公共失灵 确实是存在的, 但是他指出, 政府失灵并不比市场失灵更加糟糕, 它是可以被缓解和消除的, 只要政府政策制定符合一定的原则,可以带来帕累托改进。 斯蒂格利茨从原因和表现形式等方面论证了政府失灵, 但他认为低效率现象并非政府部 门才会出现, 私营部门中同样存在类似的低效率现象, 并且斯蒂格利茨通过自己的实证研究 表明,无论是统计书记还是具体事例都不能证明政府比私营部门效率更低。尽管如此,斯蒂 格利茨仍然承认了政府部门因为缺乏竞争,没有破产威胁,承担社会目标,过分追求公平和 ① 这就是格林沃德—斯蒂格利茨定理,并没有在本书中给出证明 2 学号 2007200952 原点读书笔记—《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斯蒂格利茨 07 国民经济管理 王方君 限制职权范围等而严重缺乏效率;不过这些问题不是政府本身固有的,可以通过引入竞争, 硬化预算约束等途径来消除。所以,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政府生来就比市场缺乏效率,不仅如 此, 斯蒂格利茨还认为由于政府的两个显著特征—拥有社会全体人员和强制性使它能做许多 市场不能做的事情,他归纳了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方面的四个优势—征税权、禁止权、处罚 权和节省交易费用。 最后斯蒂格利茨指出了政府纠正市场失灵的措施, 或者说政府制定经济 政策时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 一、 政府无论是实施垄断权还是授予垄断权都应慎重—因为对于自然垄断使得存在自然 性进入障碍, 政府没有必要用独有的特权去加强这一点—厂商进入导致的成本比潜在和实际 竞争多带来的收益相比少得多; 二、如果可能的话,政府应鼓励在公共部门中开展竞争 三、若有可能,政府的经济功能应该分散—分散化有利于发挥社区里的竞争作用,确保 公共物品得到有效地利用。斯蒂格利茨认为分散化和竞争带来了效率,革新和适应性,并由 此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竞争和分散化也会造成一些不公平, 但在他看来竞争和分散化的增大 所带来的收益会大大超过由于公平的轻微下降而造成的损益。 以上就是我对《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的主要的心得和体会。 3 学号 2007200952 第十五章:2007《中级会计实务》学习笔记(所得税)三、所得税费用 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以后,利润表中应 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两者之和,即: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不包括企业合并和 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所得税影响。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 和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所得税费用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相关阅读 所得税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及帐务处理 1811 递延所得税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 延所得税资产。 二、本科目应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 算。 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及税 款抵减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 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其账面余额 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等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 应有余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 同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于购买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 产,借记本科目,贷记“商誉”等科目。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 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科目。 (二)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 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原已确 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中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 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 资产。 2901 递延所得税负债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 得税负债。 二、本科目可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项目进行明细核 算。 三、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 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有余额大于其账面余额 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 用”科目,贷记本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 有余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 税负债,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本 科目。 (二)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 基础不同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应于购买日确认递延所 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商誉,借记“商誉”等科目,贷记本科 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 税负债。 6801 所得税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 所得税费用。 二、本科目可按“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 用”进行明细核算。 三、所得税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 期应交所得税,借记本科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贷记“应 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 (二)资产负债表日,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 大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借记“递延所得 税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 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 小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 录。 企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比照上述原则调 整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及有关科目。 四、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今天我的主要任务是翻看公司以前的帐目, 今天我的主要任务是翻看公司以前的帐目,因为之前我们做的都是与凭证 有关的事情,所以今天林姐拿出来的都是账簿。我知道,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 有关的事情,所以今天林姐拿出来的都是账簿。我知道,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 可以如实、正确地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但是凭证的数量太多, 可以如实、正确地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但是凭证的数量太多,信息 也比较分散而且缺乏系统性, 也比较分散而且缺乏系统性,所以会计账簿的设置可以使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全面、系统、连续地进行,还可以通过设置会计账簿,记载储存会计信息、 全面、系统、连续地进行,还可以通过设置会计账簿,记载储存会计信息、分 类汇总会计信息、检查校正会计信息以及编报输出会计信息。设置和等级账簿, 类汇总会计信息、检查校正会计信息以及编报输出会计信息。设置和等级账簿, 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 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在会计核算 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凭证:收款凭证、 如:三大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的科目如何在网上进行输 入和保存,登记凭证的增加、删除和修改, 入和保存,登记凭证的增加、删除和修改,如何将已经录入的凭证从网上调出 来并察看其相关内容等等。 来并察看其相关内容等等。 公司主要涉及到的会计科目有应收帐款、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公司主要涉及到的会计科目有应收帐款、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付款、固定资产、原材料、应付帐款、应付工资、短期借款、 其他应付款、固定资产、原材料、应付帐款、应付工资、短期借款、应付福利 应交税金、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 费、应交税金、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实收 资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所得税等。 资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所得税等。 我一直都觉得很奇怪, 我一直都觉得很奇怪,公司登记的好多账款都直接记入其它应收款和其他 应付款,而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却基本没有见到,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呢 应付款,而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却基本没有见到,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呢?我后 来好好的仔细想想,觉得可能是因为公司的业务少,科目简单, 来好好的仔细想想,觉得可能是因为公司的业务少,科目简单,就将这两种账 户合二为一,虽然是这样想过,但还不是很明白, 户合二为一,虽然是这样想过,但还不是很明白,会计工作本来就存在很多差 异,根据会计本人的个人喜好,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偏差吧! 根据会计本人的个人喜好,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偏差吧! 林姐还告诉我会计工作有其自己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 林姐还告诉我会计工作有其自己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 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 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如:凭证、明细账、日记账、 凭证、明细账、日记账、 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 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 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 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 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 个程序、 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的法 律法规、制度为前提、为基础。 律法规、制度为前提、为基础。 今天林姐拿出了公司的支票,我看到上面还没有任何字迹, 今天林姐拿出了公司的支票,我看到上面还没有任何字迹,她告诉我这就 是银行支票,拿着这个可以直接到银行兑换现金,她还说支票和其他票据一样, 是银行支票,拿着这个可以直接到银行兑换现金,她还说支票和其他票据一样, 出票日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为了防止变造票据的出票日期, 出票日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为了防止变造票据的出票日期,还有一些具体的 写法。以前虽然也学过,但当时没有真实的票据 写法。以前虽然也学过, 摆在眼前, 摆在眼前, 还 真是不容易记住。不过这次我确定我记住了,而且还记得很牢, 真是不容易记住。不过这次我确定我记住了,而且还记得很牢,想要在忘了也 很难的。现在我就能举例今天所学的, 支票上就应该写成: 很难的。现在我就能举例今天所学的,今天是 3 月 19 号,支票上就应该写成: 贰零零柒年零叁月壹拾玖日。这样应该不会错了吧? 贰零零柒年零叁月壹拾玖日。这样应该不会错了吧? 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熟知每项业务要 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怎么和银行打交道以外还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酷暑, 怎么和银行打交道以外还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酷暑,谁不 想呆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纳就要每隔一两天就往银行跑, 想呆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纳就要每隔一两天就往银行跑,那就不是件容 易的事了。路途遥远自不必说,仅仅来回的折腾也就够终生受用的了。 易的事了。路途遥远自不必说,仅仅来回的折腾也就够终生受用的了。除了跑 银行出纳还负责日常的现金库,日常现金的保管与开支, 银行出纳还负责日常的现金库,日常现金的保管与开支,以及开支票和操作税 控机。 控机。 在公司的这个网站上,每个财会人员都只有一定的权限, 在公司的这个网站上,每个财会人员都只有一定的权限,她还向我演示了 出纳进入软件程序所规定的权限内容,我一看才知道, 出纳进入软件程序所规定的权限内容,我一看才知道,出纳人员只有签字和察 看凭证的权限。这和林姐以会计身份进入软件程序是上面所列的权限有很大的 看凭证的权限。这和林姐以会计身份进入软件程序是上面所列的权限有很大的 不同,因为会计可以填制凭证,修改凭证等当然也可以查看, 不同,因为会计可以填制凭证,修改凭证等当然也可以查看,只是没有签字这 一项,另外还有很多出纳没有的权限。 一项,另外还有很多出纳没有的权限。 今天我的主要任务是翻看公司以前的帐目, 今天我的主要任务是翻看公司以前的帐目,因为之前我们做的都是与凭证 有关的事情,所以今天林姐拿出来的都是账簿。我知道,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 有关的事情,所以今天林姐拿出来的都是账簿。我知道,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 可以如实、正确地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但是凭证的数量太多, 可以如实、正确地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但是凭证的数量太多,信息 也比较分散而且缺乏系统性, 也比较分散而且缺乏系统性,所以会计账簿的设置可以使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全面、系统、连续地进行,还可以通过设置会计账簿,记载储存会计信息、 全面、系统、连续地进行,还可以通过设置会计账簿,记载储存会计信息、分 类汇总会计信息、检查校正会计信息以及编报输出会计信息。设置和等级账簿, 类汇总会计信息、检查校正会计信息以及编报输出会计信息。设置和等级账簿, 出会计信息 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 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在会计核算 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我看账查账。林姐这样跟我说,凭证虽然容易做,但是很容易出错, 今天我看账查账。林姐这样跟我说,凭证虽然容易做,但是很容易出错, 就算是那些做了十几年的会计师,做了不审核,也是会有错误的, 就算是那些做了十几年的会计师,做了不审核,也是会有错误的,所以做会计 一定要认真细心,不能太过于相信自己,稍微掉以轻心就会出错。 一定要认真细心,不能太过于相信自己,稍微掉以轻心就会出错。听完这些之 后,我觉得真得挺有理的。 我觉得真得挺有理的。 快下班时和林姐聊了一会儿有关实习的事情, 快下班时和林姐聊了一会儿有关实习的事情,不少人都在会计师事务所实 习过一段时间,有些人自认为学到很多东西,也有些人觉得浪费时间的, 习过一段时间,有些人自认为学到很多东西,也有些人觉得浪费时间的,其实 不光是实习,学习、上班等许多方面的事情都有两面性 方面的事情都有两面性, 不光是实习,学习、上班等许多方面的事情都有两面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 解,其实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如何把握! 其实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如何把握!

经济学读书笔记 现代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在西方国家发展到当代的产物。我国作为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有着非常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增进对西方国家的了解和研究,加强同西方国家的交往,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在西方,经济学是基础学科,不了解西方经济学,就难以看懂西方经济国家的经济报刊文章,也无从把握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因为西方的经济学著作和报刊文章都是按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写成的,西方经济政策的制订也是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依据的。同时,在目前的国际经济机构中,西方经济学也是通用的经济语言和工具。具备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是参加国际经济机构的必备条件。现在,我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必须了解、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及理论依据,知道他们的经济运行机理,懂得他们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法,研究他们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和机构。真正做到知已知彼,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 其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它的运行机理和发展规律如何,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有新的理论来解释、回答和阐述。而西方经济学则可以为我们提供参与和借鉴。虽然西方经济学从本质来说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但西方经济学有具有实用性特征,它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的,它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主要是为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服务的。可以这样说,西方经济学实际上是关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比如说,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价格理论、成本和收益理论、市场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理论、货币理论、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理论等。这些理论实际上都是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它可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再次,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吸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份的基础上,在同形形色色的庸俗经济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资本论》问世一百多年来,一直遭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责难和攻击。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些重要人物也总是拿他们的各种理论来对抗和抵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我们要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必须了解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知已知彼,百战不贻(修改:殆)。同时,经济在发展,时代在前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要不断向前发展。在新的形式下,面对新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只有在合理地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果中才能不断发展。

经济学论文阅读笔记汇总版

西方就业理论演进剖析 就业这一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西方经济学家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就业理论。西方经济学家对就业问题的长期研究和探索,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就业理论。如古典经济学派的就业理论,凯恩斯的充分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就业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工资粘性就业理论等。 (一)古典学派的就业理论 萨伊定律是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的基石,其基本内涵是供给创造需求。该学派经济学家代表人物有马歇尔、庇古等,他们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出发,认为市场上产品价格和货币工资可以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自发调整。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相互作用决定实际工资和就业水平,供求平衡时的就业量就是充分就业水平。进而认为,只要不存在工资刚性,工资率可以自由伸缩,市场机制能自由的发挥调节作用,可使一切可供使用的劳动力资源都被用于生产,劳动力市场总能达到就业均衡,长期持续的非自然失业不可能存在,存在的只是自愿失业和短期性摩擦性失业。 他们认为,解决失业问题的办法是消除货币工资的刚性,使货币工资能够随市场的需求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古典学派将自由竞争作为前提条件,主张市场调节平衡就业,否定了失业问题的普遍性。但换个角度理解失业的产生仍然是有可能的,失业问题正是竞争不充分所导致的结果,要解决失业问题首先就应该解决劳动力市场竞争的不充分问题。 (二)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凯恩斯就业理论是以有效需求原则为核心,认为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失业之所以持续不断,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一般情况均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即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不足,由此造成较多的社会失业,即不充分就业。凯恩斯主义的促进就业理论实际上主张降低工资,即在不降低名义工资的情况下,降低实际工资。但前提是扩大总需求,因为总需求的扩大,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工人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相对减少。为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认为,必须摒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依靠国家干预,提出需求管理政策,从而达到促进生产,增加就业的目的。 (三)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就业理论 20世纪60年代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相继陷入“滞胀”的困境,凯恩斯理论失灵了。因而以托宾、杜生贝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经济学家提出“结构性失业问题”,力图用市场结构的变化来解释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发症,认为是微观市场的不完全性和结构变化引起滞胀。得出结构性失业是因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结构失调,结构性失业的存在必然引起失业与工作空位并存。由于强大的工会力量使工资易涨不易跌,所以尽管社会上存在着失业,但货币工资却不下降,而只要存在工作空位,货币工资就会迅速上升。于是,失业与工作空位并存就转化为失业与货币工资上涨并存,进而转化为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并发症。该理论主张从就业内容或就业结构角度来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如政府要指导收入政策,即政府要采取措施限制工资和物价的上升,以缓和通胀;注重完善劳动力市场,缓和因劳工市场技术结构变化造成的失业;适当修改完善失业补助金制度,激励失业者就业。 (四)新凯恩斯主义的工资粘性就业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理论主要包括名义工资粘性和实际工资粘性两方面。名义工资粘性是由于长期劳动合同的存在和交错调整工资所致,工资通常是由于工会与企业通过谈判订立的合同而固定下来的。在合同有效期限内工资不能随市场供求行情而调整。即使没有工会组织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因受有合同的企业粘性工资的影响,工资也不会轻易变动。隐性合同理论认为,雇员与雇主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之间会形成某种稳定收入的非正式契约,从而使工资具有粘性。隐性合同导致失业的原因是由于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厂商和工人因信息有限,决定了均衡合同出现无效率的非充分就业,因而通常会解除工人。效率工资论则说明了雇主会主动付给员工高工资,以提高雇员的生产积极性,提高跳槽和偷懒的机会成本同时吸引有能力及高技术人才。内部人——外部人理论则指出,内部人由于受到劳动转换成本的保护,在工资决定上有着重要的讨价还价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优势和地位。致使工资调整主要取决于在职人员而不是失业者,于是,便可能出现非自愿性失业。因而解决失业问题政府就要干预工资合同,要减少工资粘性,增加工资弹性,使工资能够适时适度灵活调整。 (五)反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反古典”学派主张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借鉴日本的经济模式及行政主导性的市场经济模式。在就业问题上,强调在保证企业自由用人和求职者自主择业的前提下,在保持企业活力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国家对市场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同时建立稳定就业,劳动力流动平缓、劳资合同和工资差距较小的劳动力模式。

可以根据需要啊,看你具体有多少本书啊?看你要写两万字,大概一本书要找至少500多字了,估计你得找差不多20本书左右吧!

原点读书笔记—《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斯蒂格利茨 07 国民经济管理 王方君 新凯恩斯主义的回归 ---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干预( the return of new-keynesian ---Market Economy needs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摘要】自由市场和政府干预,一直是西方经济学永恒的话题。斯蒂格利茨作为新凯恩斯主 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对此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一书中, 作者从市场失灵 的普遍性出发提出了政府干预的普遍性, 并对此进行了论证; 同时作者承认了政府失灵的存 在, 但是他认为政府失灵是可以消除的, 并对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些原则以减少和 消除政府失灵。 【正文】 一直以来我们学习的都是西方传统经济学,是一种多重假设,高度抽象,高度简化的理 论经济学。的确,众多假设使得经济学的问题得以简化,让我们更好地抛开其他影响因素可 以专心讨论经济学的精髓。但是,经济学最终是要用于实际的,传统经济学的假设(完全信 息,完备市场,完全竞争)与现实的差距束缚了它适用的范围,正是这一点成就了斯蒂格利 茨—这个因对“不对称信息市场的分析”研究中做出的巨大贡献而于 2001 年荣膺诺贝尔经 济学奖的经济学家。 他是将不对称信息和不完备市场作为讨论的前提, 能够使经济学贴近真 实社会、理论贴合实际的一位经济大家。这就是为什么我选择了读他—斯蒂格利茨。 这本书的译者在著作出版九年后的 98 年将它呈现在了中国读者的面前,这看似巧合, 其实别有深意--九年后的中国式面临经济转型的中国,尤其是在金融风暴冲击的背景下,亚 洲各国纷纷调整各自的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经济学再次成为经济学的热点话题。 九年后的今 天我们又遇到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政府应该干预吗?各国的经济政策都给予了肯定的回 答。 但到底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 履行哪些职责?斯蒂格利茨早在二十年之前就给出了回 答,虽然说 20 年,足够使得理论和现实都产生很大的变化,但斯蒂格利茨的经典理论仍然 值得我们重读, 或许我们能让他的理论和新的现实擦出新的火花。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众多著 作中选择了它--《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 。 正如本书前言中所说,国家干预和自由市场的关系式经济学的永恒话题(500 多年前, 民主国家的建立商业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向工业资本主义转变, 要求自由放任, 标志是 1776 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统治了 100 多年—20 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诞生了凯恩斯的 经济干预主义,一直统治到 20 世纪 70 年代—70 年代初西方经济危机和滞涨的出现,凯恩 斯主义受到挑战,百家争鸣-) ,但是多数的论述都是基于传统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假设。本书 的上篇—政府的经济角色, 斯蒂格利茨从政府的特征出发论述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 以及在 经济中担当的角色,其特点在于斯蒂格利茨在论述中引入了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的因 素, 可以说书上篇的观点是斯蒂格利茨政府干预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书的下篇是七位经 济学家对上篇中斯蒂格利茨观点的评论, 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并且七位经济学家选 取的角度都有所不同,难以判断谁是谁非,我们只能有选择的借鉴吸收。所以下面仅仅是我 对本书上篇—政府的经济角色的论述脉络和主要思想的把握, 有误解和疏漏之处还请老师指 1 学号 2007200952 原点读书笔记—《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斯蒂格利茨 07 国民经济管理 王方君 正。 根据我的归纳, 作者是按照这样一条线索对政府的经济角色进行论述的, 我将它分为五 个部分: 第一部分, 作者阐述了政府经济角色的历史背景, 这个部分作者对比了传统经济学和作 者本人对政府经济作用的看法。这个部分是下面具体论述的引子; 第二部分, 作者主要阐述了政府作为一个经济组织的两个显著特征—拥有全社会成员和 强制力,作者的整个理论都是以这两个显著特征为基础的; 第三部分, 作者并没有直接论述作者的经济作用, 而是先对传统观点关于公共部门和私 人部门的四大谬见进行了批驳,基于此引出下面作者的分析; 第四部分是作者观点的核心部分, 这个部分作者分析了政府经济行为的利弊, 作者首先 阐述了自己的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的普遍性, 而市场失灵界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 因此 政府活动也应该具有普遍性; 在此基础上引出了他的政府行为理论, 论述了政府干预的手段 以及政府纠正市场失灵的四大优势; 作者的论述并没有就此结束, 斯蒂格利茨并没有否认政 府的一些缺点,这就构成了它理论的第三大块—公共失灵理论; 在理论分析的最后的部分, 作者又补述了自己对政府特性的见解, 并对前五个部分做了 总结,得到了有关政府经济政策的总原则。 前面我们提到,斯蒂格利茨是一个注重实际的经济学家,所以在理论分析结束以后,他 继续通过两个事例论证了他总结的这些原则,兼顾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 很明显,斯蒂格利茨是一位凯恩斯主义者,也是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代表人之一,作为 凯恩斯主义的回归者, 一方面需要对古典经济学错误的根源加以指正, 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凯 恩斯理论中引起争议的部分加以完善。 个人觉得本书中对于传统经济理论的批驳主要是在市 场失灵理论部分,尤其是突出了市场失灵的普遍性,从而说明了政府干预应该有广泛性。而 对于凯恩斯理论的完善主要在于承认了公共失灵的存在, 并且提出了再存在公共失灵的情况 下政府经济政策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 这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的主要收获, 下面就这两点谈 谈我的体会。 传统的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市场竞争可以在大多数条件下达到帕累托最优, 市场机制只会 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失灵—外部性、垄断、收入分配和公共品的提供,因此传统的市场失灵理 论将政府干预的范围限制在上述的范围之内。 但是这是建立在福利经济学的的两个基本定理 之上的, 福利经济学的两大基本定理又是建立在三个基本假设之上的, 那么如果这三个基本 假设存在问题,传统的市场失灵理论就是错误的。斯蒂格利茨正是从此入手的,他指出福利 经济学的三个假设—完全信息、完备市场、完全竞争都缺乏现实性,并且以较复杂的数学模 型证明,当市场不完备、信息不完全、竞争不完全时,市场机制不会自己达到帕累托最优①, 斯蒂格利茨以此来说明现实中由于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竞争、不完备市场的普遍存在,市场 失灵也是普遍存在的, 这就大大扩大了政府干预的范围—政府干预应该遍布各个经济部门和 领域,而不再仅仅是制定法律、再分配、提供公共物品等了。 斯蒂格利茨的市场失灵理论指出了市场失灵是普遍的, 政府干预也应该是全面地。 传统 经济学又认为政府本身也存在失灵问题, 斯蒂格利茨并没有对此予以否认, 他认为公共失灵 确实是存在的, 但是他指出, 政府失灵并不比市场失灵更加糟糕, 它是可以被缓解和消除的, 只要政府政策制定符合一定的原则,可以带来帕累托改进。 斯蒂格利茨从原因和表现形式等方面论证了政府失灵, 但他认为低效率现象并非政府部 门才会出现, 私营部门中同样存在类似的低效率现象, 并且斯蒂格利茨通过自己的实证研究 表明,无论是统计书记还是具体事例都不能证明政府比私营部门效率更低。尽管如此,斯蒂 格利茨仍然承认了政府部门因为缺乏竞争,没有破产威胁,承担社会目标,过分追求公平和 ① 这就是格林沃德—斯蒂格利茨定理,并没有在本书中给出证明 2 学号 2007200952 原点读书笔记—《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斯蒂格利茨 07 国民经济管理 王方君 限制职权范围等而严重缺乏效率;不过这些问题不是政府本身固有的,可以通过引入竞争, 硬化预算约束等途径来消除。所以,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政府生来就比市场缺乏效率,不仅如 此, 斯蒂格利茨还认为由于政府的两个显著特征—拥有社会全体人员和强制性使它能做许多 市场不能做的事情,他归纳了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方面的四个优势—征税权、禁止权、处罚 权和节省交易费用。 最后斯蒂格利茨指出了政府纠正市场失灵的措施, 或者说政府制定经济 政策时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 一、 政府无论是实施垄断权还是授予垄断权都应慎重—因为对于自然垄断使得存在自然 性进入障碍, 政府没有必要用独有的特权去加强这一点—厂商进入导致的成本比潜在和实际 竞争多带来的收益相比少得多; 二、如果可能的话,政府应鼓励在公共部门中开展竞争 三、若有可能,政府的经济功能应该分散—分散化有利于发挥社区里的竞争作用,确保 公共物品得到有效地利用。斯蒂格利茨认为分散化和竞争带来了效率,革新和适应性,并由 此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竞争和分散化也会造成一些不公平, 但在他看来竞争和分散化的增大 所带来的收益会大大超过由于公平的轻微下降而造成的损益。 以上就是我对《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的主要的心得和体会。 3 学号 2007200952 第十五章:2007《中级会计实务》学习笔记(所得税)三、所得税费用 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以后,利润表中应 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两者之和,即: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不包括企业合并和 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所得税影响。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 和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所得税费用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相关阅读 所得税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及帐务处理 1811 递延所得税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 延所得税资产。 二、本科目应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 算。 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及税 款抵减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 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其账面余额 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等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 应有余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 同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于购买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 产,借记本科目,贷记“商誉”等科目。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 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科目。 (二)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 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原已确 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中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 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 资产。 2901 递延所得税负债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 得税负债。 二、本科目可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项目进行明细核 算。 三、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 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有余额大于其账面余额 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 用”科目,贷记本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 有余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 税负债,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本 科目。 (二)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 基础不同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应于购买日确认递延所 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商誉,借记“商誉”等科目,贷记本科 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 税负债。 6801 所得税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 所得税费用。 二、本科目可按“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 用”进行明细核算。 三、所得税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 期应交所得税,借记本科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贷记“应 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 (二)资产负债表日,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 大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借记“递延所得 税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 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 小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 录。 企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比照上述原则调 整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及有关科目。 四、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今天我的主要任务是翻看公司以前的帐目, 今天我的主要任务是翻看公司以前的帐目,因为之前我们做的都是与凭证 有关的事情,所以今天林姐拿出来的都是账簿。我知道,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 有关的事情,所以今天林姐拿出来的都是账簿。我知道,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 可以如实、正确地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但是凭证的数量太多, 可以如实、正确地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但是凭证的数量太多,信息 也比较分散而且缺乏系统性, 也比较分散而且缺乏系统性,所以会计账簿的设置可以使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全面、系统、连续地进行,还可以通过设置会计账簿,记载储存会计信息、 全面、系统、连续地进行,还可以通过设置会计账簿,记载储存会计信息、分 类汇总会计信息、检查校正会计信息以及编报输出会计信息。设置和等级账簿, 类汇总会计信息、检查校正会计信息以及编报输出会计信息。设置和等级账簿, 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 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在会计核算 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凭证:收款凭证、 如:三大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的科目如何在网上进行输 入和保存,登记凭证的增加、删除和修改, 入和保存,登记凭证的增加、删除和修改,如何将已经录入的凭证从网上调出 来并察看其相关内容等等。 来并察看其相关内容等等。 公司主要涉及到的会计科目有应收帐款、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公司主要涉及到的会计科目有应收帐款、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付款、固定资产、原材料、应付帐款、应付工资、短期借款、 其他应付款、固定资产、原材料、应付帐款、应付工资、短期借款、应付福利 应交税金、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 费、应交税金、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实收 资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所得税等。 资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所得税等。 我一直都觉得很奇怪, 我一直都觉得很奇怪,公司登记的好多账款都直接记入其它应收款和其他 应付款,而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却基本没有见到,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呢 应付款,而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却基本没有见到,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呢?我后 来好好的仔细想想,觉得可能是因为公司的业务少,科目简单, 来好好的仔细想想,觉得可能是因为公司的业务少,科目简单,就将这两种账 户合二为一,虽然是这样想过,但还不是很明白, 户合二为一,虽然是这样想过,但还不是很明白,会计工作本来就存在很多差 异,根据会计本人的个人喜好,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偏差吧! 根据会计本人的个人喜好,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偏差吧! 林姐还告诉我会计工作有其自己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 林姐还告诉我会计工作有其自己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 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 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如:凭证、明细账、日记账、 凭证、明细账、日记账、 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 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 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 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 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 个程序、 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的法 律法规、制度为前提、为基础。 律法规、制度为前提、为基础。 今天林姐拿出了公司的支票,我看到上面还没有任何字迹, 今天林姐拿出了公司的支票,我看到上面还没有任何字迹,她告诉我这就 是银行支票,拿着这个可以直接到银行兑换现金,她还说支票和其他票据一样, 是银行支票,拿着这个可以直接到银行兑换现金,她还说支票和其他票据一样, 出票日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为了防止变造票据的出票日期, 出票日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为了防止变造票据的出票日期,还有一些具体的 写法。以前虽然也学过,但当时没有真实的票据 写法。以前虽然也学过, 摆在眼前, 摆在眼前, 还 真是不容易记住。不过这次我确定我记住了,而且还记得很牢, 真是不容易记住。不过这次我确定我记住了,而且还记得很牢,想要在忘了也 很难的。现在我就能举例今天所学的, 支票上就应该写成: 很难的。现在我就能举例今天所学的,今天是 3 月 19 号,支票上就应该写成: 贰零零柒年零叁月壹拾玖日。这样应该不会错了吧? 贰零零柒年零叁月壹拾玖日。这样应该不会错了吧? 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熟知每项业务要 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怎么和银行打交道以外还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酷暑, 怎么和银行打交道以外还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酷暑,谁不 想呆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纳就要每隔一两天就往银行跑, 想呆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纳就要每隔一两天就往银行跑,那就不是件容 易的事了。路途遥远自不必说,仅仅来回的折腾也就够终生受用的了。 易的事了。路途遥远自不必说,仅仅来回的折腾也就够终生受用的了。除了跑 银行出纳还负责日常的现金库,日常现金的保管与开支, 银行出纳还负责日常的现金库,日常现金的保管与开支,以及开支票和操作税 控机。 控机。 在公司的这个网站上,每个财会人员都只有一定的权限, 在公司的这个网站上,每个财会人员都只有一定的权限,她还向我演示了 出纳进入软件程序所规定的权限内容,我一看才知道, 出纳进入软件程序所规定的权限内容,我一看才知道,出纳人员只有签字和察 看凭证的权限。这和林姐以会计身份进入软件程序是上面所列的权限有很大的 看凭证的权限。这和林姐以会计身份进入软件程序是上面所列的权限有很大的 不同,因为会计可以填制凭证,修改凭证等当然也可以查看, 不同,因为会计可以填制凭证,修改凭证等当然也可以查看,只是没有签字这 一项,另外还有很多出纳没有的权限。 一项,另外还有很多出纳没有的权限。 今天我的主要任务是翻看公司以前的帐目, 今天我的主要任务是翻看公司以前的帐目,因为之前我们做的都是与凭证 有关的事情,所以今天林姐拿出来的都是账簿。我知道,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 有关的事情,所以今天林姐拿出来的都是账簿。我知道,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 可以如实、正确地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但是凭证的数量太多, 可以如实、正确地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但是凭证的数量太多,信息 也比较分散而且缺乏系统性, 也比较分散而且缺乏系统性,所以会计账簿的设置可以使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全面、系统、连续地进行,还可以通过设置会计账簿,记载储存会计信息、 全面、系统、连续地进行,还可以通过设置会计账簿,记载储存会计信息、分 类汇总会计信息、检查校正会计信息以及编报输出会计信息。设置和等级账簿, 类汇总会计信息、检查校正会计信息以及编报输出会计信息。设置和等级账簿, 出会计信息 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 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在会计核算 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我看账查账。林姐这样跟我说,凭证虽然容易做,但是很容易出错, 今天我看账查账。林姐这样跟我说,凭证虽然容易做,但是很容易出错, 就算是那些做了十几年的会计师,做了不审核,也是会有错误的, 就算是那些做了十几年的会计师,做了不审核,也是会有错误的,所以做会计 一定要认真细心,不能太过于相信自己,稍微掉以轻心就会出错。 一定要认真细心,不能太过于相信自己,稍微掉以轻心就会出错。听完这些之 后,我觉得真得挺有理的。 我觉得真得挺有理的。 快下班时和林姐聊了一会儿有关实习的事情, 快下班时和林姐聊了一会儿有关实习的事情,不少人都在会计师事务所实 习过一段时间,有些人自认为学到很多东西,也有些人觉得浪费时间的, 习过一段时间,有些人自认为学到很多东西,也有些人觉得浪费时间的,其实 不光是实习,学习、上班等许多方面的事情都有两面性 方面的事情都有两面性, 不光是实习,学习、上班等许多方面的事情都有两面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 解,其实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如何把握! 其实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如何把握!

经济学论文阅读笔记汇总表

《经济学演义》读后感暑期期间大体翻了翻张世贤的新作《经济学演义》,这是我看到过讲的最白话的经济学书。虽然有些原理看不太明白但是也略知个一二三他把曹操、袁绍、孙权以及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弥衡击鼓骂曹等脍炙人口的三国人物和情节,嫁接天想(联想)、彩虹(长虹)、乐哈哈(娃哈哈)、德嘉(嘉德)拍卖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市场经济主角,从而引出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这种写作方式令人耳目一新。读之后我不禁 感慨:“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其他的教科书,不能像《经济学演义》这么写呢?”前些年,美国有一部风靡一时的电影-《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在这部电影里,卡通人物和“大活人”同时出演。你说它是什么电影呢?是卡通片还是传统的电影?似乎很难界定。但这种拍摄手法的效果特别好,观众很喜欢,于是,从那时起,卡通穿插真人成了一种很时尚的电影拍摄手法。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在创新产生之前,人们认为旧的东西乃是天经地义;一旦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人们会发现:新东西是如此简单和美丽。这种“嫁接式”的创新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同我们所学的专业工业设计很简单的例子过去的时候都任为轿车是越大气越规整越传统越受人们的欢迎但自从HRV/SUV/CRV/MPV等类似轿车又胜似轿车的"创新"车型出现后观点的确大大改观看一下马路上的汽车的造型样式便可知创新的重要性再比如,我听过某相声演员郭东临与冯巩所播的天气预报,也挺生动新颖的。当他绘声绘色地说到:“呜……,从西伯利亚刮过来一股,寒流!”的时候,那效果就是比四平八稳的天气预报播音员要来得好。这似乎又与工业设计有些关系,的确又深深的体会到什么是创意无限和创意的巨大作用,我以前在高中上政治经济学课的时候,当遇到那些味同嚼蜡的单元时,也曾经异想天开:要是用漫画或者寓言来讲述经济学的道理,那该多好啊!后来,还真的见过一些不错的读物。比如,记得看过张五常的《卖桔者言》。用大马哈鱼的例子,来说明企业生存的定理。可惜,大部分教科书以及经济学的文章著述,都习惯于“端着”。这似乎是为了印证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一个普遍的误区是:谁要是把科学弄得让群众喜闻乐见一点儿,谁让通往科学的道路稍微能够走得顺一点,谁就不能称之为科学。我们现在学的经济学、或者叫西方经济学(宏观和微观),其理论框架早在100年前甚至更早,就已经搭建完成了。后来的发展和创新,也是在原有的脉络上做出一些延展。因此,现在再来讲西方经济学,基本的工作就是介绍和诠释已有的理论成果而非做出什么新贡献。既然这样,何不把诠释的工作做得更人性化一点呢?在这方面,张世贤老师就做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他自己是经济学博士,按照小人之心(比如我自己)来度君子之腹,越把经济学弄得高深莫测,才越能显得经济学博士的不一般,张老师显然不这么想。他用幽默的文笔、巧妙的比喻来告诉读者:经济学其实就是那么回事,并不神秘,而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非常实用的理论。值得一提的是,张世贤老师的《经济学演义》,用了大量的三国的典故,这就使这本科普性质的读物,增加了很强的趣味性。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可能是中国传播最广的文学作品了。即使是贩夫走卒,也都津津乐道。所以,张老师选择三国演义作为虚拟人物和事件的来源,可谓独具匠心。使人们读起来更加产生“无厘头”式的幽默效果,也就拉近了经济学理论和普罗大众的距离。比如,同样是阐述定理,张五常用的例子是北美哈德逊河的大马哈鱼来说明,而张世贤老师则拿司马懿和诸葛亮共用汉江来“说事儿”,后者无疑离我们中国的读者更近。如果你想轻松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建议你读张世贤老师的这本《经济学演义》。你大可不必正襟危坐、煞有介事,只需在茶余饭后想起来时随手翻阅,就可以教会你很多有用的知识,使你产生很多感悟。其实经济与其它学科及工业设计也是相通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其中的关键点,使它们联系起来,对自己将是受益匪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