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医学论文作者署名规则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4-08-29 06:30:28

医学论文作者署名规则是什么意思

论文写作署名的意义: (1)标明论文的责任人,文责自负。 (2)医学论文是医学科技成 的总结和记录,是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和创造智慧的结品,也是作者对医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并以此获得社会的尊重汞1承认的客观指标,是应得的荣誉,也是论文排版权归作者的一个声。 (3)作者署名便于编辑、读者与作者联系,沟通信息,互相探讨,共同提高。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 编排过程中应做更改:作 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 2 论文写作作者应具衍下列条件: (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 (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 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 (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

署名还这么多要求啊!学习了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医学论文的标题之下需列出作者及单位名称、地址和邮政编码,体现文责自负的要求,说明成果的归属,也为论文发表后读者咨询、商榷及索取有关资料提供保证。1.作者署名的原则① 只有做出较大贡献者才能署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规定:“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选定科研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做出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只有参加完成论文全过程中的主要工作或参加实验研究并做出贡献的才能署名;只对论文做出一般贡献者不能署名。② 循名责实的原则:署名名应该循名责实,不能只图其名,而不符其实,一定要名实相符。不直接参加课题或所做工作较少的人、自己做出贡献不大,在论文上署名名,就很难避免因图个人虚名而具有不惜侵占他人劳动成果之嫌。③ 文责自负的原则:凡对论文内容不能负责,不能解释的人就不能在论文上署名。这样才能保证论文的质量,并使论文更好地为读者服务。2.作者署名的具体规定:① 严肃认真,署真名、全名。② 个人署名是基本形式,以单位(地址)署名的极少。③ 署名排序不争名次,不照顾关系,无劳不挂名。④ 作者署名位于标题的下方居中,标明作者所在单位。作者单位要署全称,单位所在城市和邮编写在单位名称后的括号内,以方便读者在需要时与作者联系。送往国外期刊发表的论文还要增加国名。国外期刊一般还要求署名上作者的现在和永久地址。4.作者署名时应注意的问题① 正确区分个人作者和多作者署名的关系:凡在个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的论文代号根据个人搜集的资料和积累的经验撰写而成的论文,应单独一人署名;但避免以个人的名义发表集体研究成果,更不能发表别人的研究成果。由多人(多单位)合作的研究成果是否撰写发表,应共同协商决定,不能单方面擅自撰文发表。这样的论文可由多作者共同署名。在论文上署的作者必须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多作者的排列顺序一般以第一作者为论文的主要撰写者,对论文负主要责任,其他按所做工作的多少和贡献大小排列,不能以职位高低和资历的长短排列。研究生毕业论文发表时,第一作者应为研究生本人,导师应放在其后,作为通迅作者。译文、文摘的署名应写在文末的右下角,用圆括号括起来,译者与校对者之间空一格。② 署名不宜过多:论文署名一般不超过6人,其余参加者或提供资料者的单位和人员及指导者、协作作者、审阅者均可列入致谢之中,排在论文末或首页下角,不应混淆作者和致谢对象。凡署名的作者或致谢者均应征得本人的同意。

署名作者是那些对论文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 一般实验的实施者和执笔者为第一作者。 一般实验的设计者(指导者)等(如导师或科研团队(课题)的领队)可为通讯作者。 到了毕业的季节了,许多研究生在忙于写论文。我想谈点个人对于发表学术论文时的署名问题的看法。 论文的署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署名一则是分享成果的荣誉,二则是一种责任。往往涉及到名利的事情处理不好是很容易产生误会、误解或矛盾的。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署名问题,实际操作起来有些时候也是很难的。 我们知道,当今的科学研究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时代了,大的科研项目如脑的研究、人类基因组学、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等,需要科学家之间、学术团体之间、国内外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这样一篇论文的署名人数也越来越多,一些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论文的署名人数有几十人甚至几百人已经不是新鲜事情了。那么署名如何排序呢? 署名原则:以实验生物学为例。作为论文署名的人员应该是在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等全过程中做出了实质性(或主要)贡献的人。按照惯例,一般作为实验的实施者,又是论文的执笔者,自然应该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如研究生、博士后、一些年轻学者等。导师或者项目(课题、实验)的设计者,对论文的主体主要负责的人一般作为通讯作者,列在排名的最后一位。联系出国做博士后人都知道往往论文作者的最后一位往往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第一和最后一位作者之间的作者排序可以根据对论文的实际贡献大小进行。论文的作者应该做到能够对论文的细节和主要结论熟悉并同意发表,并能够回答读者等对论文的相关问题和质疑。由于有些时候,对一篇论文的贡献大小是很难定量化的,所以最好是在实验开始前,就讨论好论文作者的署名顺序。如果能早些讲清楚署名的原则和相关安排,以后就不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对于一些重要的论文,有多个作者做出的贡献是等价的,可以作为联合第一作者处理,但是作为联合通讯作者的比较少见。那些对实验过程做出了贡献 (如实验员、动物饲养员等)但没有达到作为作者的程度、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提供一般性帮助(如协助查阅文献、分析数据)时,在论文中必须进行致谢。 有些特殊情况也是需要考虑的,如有些提供了某项研究的重要学术思想和设计思路的;有些提供了实验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有些提供了研究中必须的重要实验设备;等等类似情况,如果当事者(方)提出要作为论文作者署名,是可以考虑的。当然有些是在实验开始前就已经讨论决定了的,就没有这些麻烦了。 作者的责任:必须强调的是在论文上署名的作者除了分享成果的荣誉外,重要的是要对论文成果的真实性等方面负有责任。如果在论文中没有特别的分工说明,发表的论文的一旦出现了问题,如出现数据不实、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时,所有作者都要承担相关责任。 现在有些刊物在发表前让作者签名,说明阅读过并同意发表论文中的数据和结论,有些刊物是规定通讯作者可以代表所有作者。还有些刊物要求明确说明每个作者的责任和贡献,如谁收集的数据;谁设计的实验,谁实施的实验;谁参与讨论,谁进行数据分析;谁执笔等。前些日子Nature 上刊登诺贝尔奖得主Linda BBuck 和共同作者发表的声明,撤销了他们2001 年发表在Nature 上的一篇论文,声明中说:"他们发现2001 年的论文数据和原始数据间有矛盾。" 文章注明了每个作者的贡献,原文是这样的:Author Contributions(作者贡献):LBBand LFH,conceived the project(获得项目),LFHand J- PMprepared gene-targeting constructs to generate the mice(准备所必须的实验材料),SSained ZZin gene-targeting techniques(负责技术培训),ZZprepared and analysed the mice and provided all figures and data for the paper(实施实验、获得数据、提供数据和图表),and LBBand ZZwrote the paper(执笔写作)Correspondence and requests for materials should be addressed to LBB(通讯作者是Linda BBuck)。 不规范署名:现阶段在国内也确实存在着论文署名不规范问题,有些是属于不知道规矩,有些则是其他原因: 随便挂名;不管对论文有无贡献,只要是一个实验室的,一个研究集体的成员,每个成员几乎在每篇论文上都署名。这样可以增加每个人员发表论文的数量。 领导挂名:有时候有些研究人员为了"巴结"某些领导或掌握资源的官员,在某些论文上署上领导的大名。也有些时候是相关领导暗示或主动要求挂名。 名人被借"光"挂名:有时候有些学者为了论文审稿或发表顺利,没有征求当事人的同意,就强行将一些学问高的学者(如院士等)的名字挂上(有些可能是自己的导师等)。 为了职称晋升而挂名;有些人为了评职称急需,而在没有任何贡献的论文上挂名。 强求挂名;有些项目负责人或实验室领导强求在实验室的所有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6、为了某种目的而收买挂名;如学校评估、博士点申请等急需高质量的论文,利用金钱收买,在论文上署名。 为了毕业和学位而挂名:有些学生为了满足单位的获得学位的要求,急于毕业获得学位,在自己没有贡献的文章上挂名。 提醒导师和研究生需要注意的事情:由于某些利益目的(如考核等),有些研究生将自己硕士期间的工作,以读博士学位的单位名义发表;或者署上自己的博士导师的名字;或者论文中没有自己硕士导师的名字等等,这是非常错误的,每位导师和研究生都必须严肃对待这些事情。首先论文(成果)的产权归原单位(获得项目支持的单位)。硕士生要尊重自己导师的劳动,不能太"势力眼"。同理,博士生毕业后,博士期间的所有数据都必须以原单位的名义发表,博士生导师应该作为作者之一(如果导师负责的话,一般应该是通讯作者),原单位必须是第一产权单位。 "客座研究生"问题:现在由于扩招,有些导师没有科研经费,没有课题。研究生自己四处寻找能够提供实验条件和经费支持的导师,这些学生被称为"客座研究生"。不可思议的是学生的原单位明文规定,这些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必须是第一作者,署名是第一单位,才能申请获得学校的学位。实在难以理解,既不提供研究经费,又没有提供研究思想、实验条件,等等,等着享受成果,还有这种要求?不知道怎么会出台这样的政策?哪些教授们也就同意了?不考虑学校的声誉和影响? "多栖教授"问题:当今一篇论文挂很多单位的多问题,一则是由于兼职的、 "两栖"的教授学者太多;再则是由于现实的利益关系。看看某些所谓我国"独立创新"的高质量论文,实则是在国外的实验室做的结果,由于自己在国内某个单位兼职(讲座教授之类的),这位学者的名字上会有两个甚至多个单位。还有一些学者纯粹是为了增加论文数量,在与自己的专业毫无关系的论文上挂名。国内的"多栖教授"的论文署名情况也是这样的。 作为研究生还应该明白的一点是成果的归属问题:如果你从事的研究课题项目、学术思想和实验总体设计都是导师或者实验室负责人完成(或负责完成的),不管这个成果有多大多重要,即使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成果应该归属于这个实验室,属于你的导师或项目负责人。当然,研究生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埋没的。 应该承认,我们国家很多事情都在改进之中,有些规范正在建立之中。以前有些事情确实属于不知道(不知者不为过),有些则是由于利益驱动所致,如绩效考核时,有些单位规定署名靠前的作者,赋分值高,通讯作者也按照排名顺序赋分。这样就出现了有些通讯作者署名在中间或靠前的位置上。这些现象前几年很普遍,现在还存在,但已经逐渐少多了。只要大家明白了相关规矩,相关政策逐渐完善合理,自然就会走上正规了。但是那些领导随便决定作者顺序、导师可以随意将论文的第一作者赠送给某人的做法是严重违反学术规范的。

论文作者署名规则是什么意思

署名本身是一件很严肃的、科学性很强的事,医学论文署名一定要用真名,并写明工作单位和邮政编码,以便联系和供读者咨询。体创作应在文末署上执笔人或整理者的姓名,以明责任,便于查考。署名不可过多,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参加全部或部分主要工作,或参加本文章撰写,对文章内容负责并能进行答辨的人。但由于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也同样冲击着科学技术界,作者的署名也无例外的出现了一些问题:①署名过多;②署名过乱;③带名;④挂名。论文第一作者必须对全文负责,不能无原则的乱署名,尤其不能将与本文章无关的人员署上。决不能以署名做为替人晋升创造条件的手段。

第一作者是文章功劳最大的那个人发表时谁名字放在前面谁就是第一作者合作作者就是放在后面的那个名字通讯作者就是留联系方式的那个作者

署名作者是那些对论文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 一般实验的实施者和执笔者为第一作者。 一般实验的设计者(指导者)等(如导师或科研团队(课题)的领队)可为通讯作者。 到了毕业的季节了,许多研究生在忙于写论文。我想谈点个人对于发表学术论文时的署名问题的看法。 论文的署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署名一则是分享成果的荣誉,二则是一种责任。往往涉及到名利的事情处理不好是很容易产生误会、误解或矛盾的。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署名问题,实际操作起来有些时候也是很难的。 我们知道,当今的科学研究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时代了,大的科研项目如脑的研究、人类基因组学、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等,需要科学家之间、学术团体之间、国内外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这样一篇论文的署名人数也越来越多,一些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论文的署名人数有几十人甚至几百人已经不是新鲜事情了。那么署名如何排序呢? 署名原则:以实验生物学为例。作为论文署名的人员应该是在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等全过程中做出了实质性(或主要)贡献的人。按照惯例,一般作为实验的实施者,又是论文的执笔者,自然应该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如研究生、博士后、一些年轻学者等。导师或者项目(课题、实验)的设计者,对论文的主体主要负责的人一般作为通讯作者,列在排名的最后一位。联系出国做博士后人都知道往往论文作者的最后一位往往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第一和最后一位作者之间的作者排序可以根据对论文的实际贡献大小进行。论文的作者应该做到能够对论文的细节和主要结论熟悉并同意发表,并能够回答读者等对论文的相关问题和质疑。由于有些时候,对一篇论文的贡献大小是很难定量化的,所以最好是在实验开始前,就讨论好论文作者的署名顺序。如果能早些讲清楚署名的原则和相关安排,以后就不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对于一些重要的论文,有多个作者做出的贡献是等价的,可以作为联合第一作者处理,但是作为联合通讯作者的比较少见。那些对实验过程做出了贡献 (如实验员、动物饲养员等)但没有达到作为作者的程度、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提供一般性帮助(如协助查阅文献、分析数据)时,在论文中必须进行致谢。 有些特殊情况也是需要考虑的,如有些提供了某项研究的重要学术思想和设计思路的;有些提供了实验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有些提供了研究中必须的重要实验设备;等等类似情况,如果当事者(方)提出要作为论文作者署名,是可以考虑的。当然有些是在实验开始前就已经讨论决定了的,就没有这些麻烦了。 作者的责任:必须强调的是在论文上署名的作者除了分享成果的荣誉外,重要的是要对论文成果的真实性等方面负有责任。如果在论文中没有特别的分工说明,发表的论文的一旦出现了问题,如出现数据不实、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时,所有作者都要承担相关责任。 现在有些刊物在发表前让作者签名,说明阅读过并同意发表论文中的数据和结论,有些刊物是规定通讯作者可以代表所有作者。还有些刊物要求明确说明每个作者的责任和贡献,如谁收集的数据;谁设计的实验,谁实施的实验;谁参与讨论,谁进行数据分析;谁执笔等。前些日子Nature 上刊登诺贝尔奖得主Linda BBuck 和共同作者发表的声明,撤销了他们2001 年发表在Nature 上的一篇论文,声明中说:"他们发现2001 年的论文数据和原始数据间有矛盾。" 文章注明了每个作者的贡献,原文是这样的:Author Contributions(作者贡献):LBBand LFH,conceived the project(获得项目),LFHand J- PMprepared gene-targeting constructs to generate the mice(准备所必须的实验材料),SSained ZZin gene-targeting techniques(负责技术培训),ZZprepared and analysed the mice and provided all figures and data for the paper(实施实验、获得数据、提供数据和图表),and LBBand ZZwrote the paper(执笔写作)Correspondence and requests for materials should be addressed to LBB(通讯作者是Linda BBuck)。 不规范署名:现阶段在国内也确实存在着论文署名不规范问题,有些是属于不知道规矩,有些则是其他原因: 随便挂名;不管对论文有无贡献,只要是一个实验室的,一个研究集体的成员,每个成员几乎在每篇论文上都署名。这样可以增加每个人员发表论文的数量。 领导挂名:有时候有些研究人员为了"巴结"某些领导或掌握资源的官员,在某些论文上署上领导的大名。也有些时候是相关领导暗示或主动要求挂名。 名人被借"光"挂名:有时候有些学者为了论文审稿或发表顺利,没有征求当事人的同意,就强行将一些学问高的学者(如院士等)的名字挂上(有些可能是自己的导师等)。 为了职称晋升而挂名;有些人为了评职称急需,而在没有任何贡献的论文上挂名。 强求挂名;有些项目负责人或实验室领导强求在实验室的所有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6、为了某种目的而收买挂名;如学校评估、博士点申请等急需高质量的论文,利用金钱收买,在论文上署名。 为了毕业和学位而挂名:有些学生为了满足单位的获得学位的要求,急于毕业获得学位,在自己没有贡献的文章上挂名。 提醒导师和研究生需要注意的事情:由于某些利益目的(如考核等),有些研究生将自己硕士期间的工作,以读博士学位的单位名义发表;或者署上自己的博士导师的名字;或者论文中没有自己硕士导师的名字等等,这是非常错误的,每位导师和研究生都必须严肃对待这些事情。首先论文(成果)的产权归原单位(获得项目支持的单位)。硕士生要尊重自己导师的劳动,不能太"势力眼"。同理,博士生毕业后,博士期间的所有数据都必须以原单位的名义发表,博士生导师应该作为作者之一(如果导师负责的话,一般应该是通讯作者),原单位必须是第一产权单位。 "客座研究生"问题:现在由于扩招,有些导师没有科研经费,没有课题。研究生自己四处寻找能够提供实验条件和经费支持的导师,这些学生被称为"客座研究生"。不可思议的是学生的原单位明文规定,这些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必须是第一作者,署名是第一单位,才能申请获得学校的学位。实在难以理解,既不提供研究经费,又没有提供研究思想、实验条件,等等,等着享受成果,还有这种要求?不知道怎么会出台这样的政策?哪些教授们也就同意了?不考虑学校的声誉和影响? "多栖教授"问题:当今一篇论文挂很多单位的多问题,一则是由于兼职的、 "两栖"的教授学者太多;再则是由于现实的利益关系。看看某些所谓我国"独立创新"的高质量论文,实则是在国外的实验室做的结果,由于自己在国内某个单位兼职(讲座教授之类的),这位学者的名字上会有两个甚至多个单位。还有一些学者纯粹是为了增加论文数量,在与自己的专业毫无关系的论文上挂名。国内的"多栖教授"的论文署名情况也是这样的。 作为研究生还应该明白的一点是成果的归属问题:如果你从事的研究课题项目、学术思想和实验总体设计都是导师或者实验室负责人完成(或负责完成的),不管这个成果有多大多重要,即使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成果应该归属于这个实验室,属于你的导师或项目负责人。当然,研究生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埋没的。 应该承认,我们国家很多事情都在改进之中,有些规范正在建立之中。以前有些事情确实属于不知道(不知者不为过),有些则是由于利益驱动所致,如绩效考核时,有些单位规定署名靠前的作者,赋分值高,通讯作者也按照排名顺序赋分。这样就出现了有些通讯作者署名在中间或靠前的位置上。这些现象前几年很普遍,现在还存在,但已经逐渐少多了。只要大家明白了相关规矩,相关政策逐渐完善合理,自然就会走上正规了。但是那些领导随便决定作者顺序、导师可以随意将论文的第一作者赠送给某人的做法是严重违反学术规范的。

署名原则:以实验生物学为例。作为论文署名的人员应该是在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等全过程中做出了实质性(或主要)贡献的人。按照惯例,一般作为实验的实施者,又是论文的执笔者,自然应该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如研究生、博士后、一些年轻学者等。导师或者项目(课题、实验)的设计者,对论文的主体主要负责的人一般作为通讯作者,列在排名的最后一位。联系出国做博士后人都知道往往论文作者的最后一位往往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第一和最后一位作者之间的作者排序可以根据对论文的实际贡献大小进行。论文的作者应该做到能够对论文的细节和主要结论熟悉并同意发表,并能够回答读者等对论文的相关问题和质疑。由于有些时候,对一篇论文的贡献大小是很难定量化的,所以最好是在实验开始前,就讨论好论文作者的署名顺序。如果能早些讲清楚署名的原则和相关安排,以后就不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扩展资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术论文

医学论文作者署名规则是什么

署名原则:以实验生物学为例。作为论文署名的人员应该是在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等全过程中做出了实质性(或主要)贡献的人。按照惯例,一般作为实验的实施者,又是论文的执笔者,自然应该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如研究生、博士后、一些年轻学者等。导师或者项目(课题、实验)的设计者,对论文的主体主要负责的人一般作为通讯作者,列在排名的最后一位。联系出国做博士后人都知道往往论文作者的最后一位往往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第一和最后一位作者之间的作者排序可以根据对论文的实际贡献大小进行。论文的作者应该做到能够对论文的细节和主要结论熟悉并同意发表,并能够回答读者等对论文的相关问题和质疑。由于有些时候,对一篇论文的贡献大小是很难定量化的,所以最好是在实验开始前,就讨论好论文作者的署名顺序。如果能早些讲清楚署名的原则和相关安排,以后就不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扩展资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术论文

把主要参与的人最好都写上,别人作者可以在文章的末尾,鸣谢下。

这就是要看你的单位是不是有什么要求,其次就是期刊是不是有什么要求。

科研界的”名“为什么这么重要?现代的科学研究中,往往是多学科融合,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有限,需要相互合作。所以,当把科研成果写成论文的时候,会署上多个作者的名字。科学界重“名”,因此,在论文署名时,是非常慎重的环节,需要做到明察秋毫、百无一漏,把对论文有直接贡献的研究人员都列在作者中。这是科研界的潜规则。如果一个科研人员对论文成果做了贡献,但没有被列在作者署名中,很容易关系破裂,后果很严重。署名的顺序一般代表了不同作者对成果的贡献程度。一作是成果的最大贡献者,往往是研究的主要执行人与论文的撰写人,可以看作整个研究的灵魂人物。现在很多学校规定,研究生必须有一作的SCI文章,才能毕业拿学位。有时二作的贡献也可以与一作并列。如果特别注明二作与一作对论文有同等贡献的话,也可以提升二作的地位。但这就像打补丁,总不如原生态来得自然。署名灌水严重。现如今,署名送人情太常见了,一些人把作者署名当成了礼物,送领导,送配偶,送男女朋友,送师兄弟。即使对研究完全没有贡献的人,也仍被列为作者。虚名浮云,举手之劳,而又让人铭记自己,何乐而不为呢?也正是因为这样,现在国内学术界往往只认一作是最大贡献者,学生毕业或科研人员评职称、评奖,都以一作为准。其它的顺序就很鸡肋了,虽然也意味着做出了贡献,但学术界普遍只看一作。通讯作者之名。SCI文章署名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是通讯作者,在作者名字后标一个*。通讯作者是指给期刊投稿的人,往往是实验室的负责人。例如:一作是博士生,而通讯作者是他的博士生导师。对于通讯作者来说,排名第几并不重要,即使放在最后,也仍然可以显示出自己的权威地位。毕竟,通讯作者往往是领导研究团队的人,是研究生们口中的“老板”。申请项目或科技评奖时,文章的通讯作者也算主要贡献,与一作效果相同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实际上如果从知识产权上来说,研究成果算是通讯作者的。论文作者署名规则:论文作者署名顺序应按对论文所作贡献大小排序于文题下,作者之下提行注明作者单位全称(包括科室)和邮政编码;若是多科室、多单位合作课题,则在姓名右上角标出序号,再在姓名下方提行序号写明各单位名称、邮政编码。排序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进行更改。署名作者是对论文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所有署名作者都要对论文负责。

英文论文作者署名规则是什么意思

署名作者是那些对论文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 一般实验的实施者和执笔者为第一作者。 一般实验的设计者(指导者)等(如导师或科研团队(课题)的领队)可为通讯作者。 到了毕业的季节了,许多研究生在忙于写论文。我想谈点个人对于发表学术论文时的署名问题的看法。 论文的署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署名一则是分享成果的荣誉,二则是一种责任。往往涉及到名利的事情处理不好是很容易产生误会、误解或矛盾的。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署名问题,实际操作起来有些时候也是很难的。 我们知道,当今的科学研究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时代了,大的科研项目如脑的研究、人类基因组学、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等,需要科学家之间、学术团体之间、国内外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这样一篇论文的署名人数也越来越多,一些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论文的署名人数有几十人甚至几百人已经不是新鲜事情了。那么署名如何排序呢? 署名原则:以实验生物学为例。作为论文署名的人员应该是在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等全过程中做出了实质性(或主要)贡献的人。按照惯例,一般作为实验的实施者,又是论文的执笔者,自然应该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如研究生、博士后、一些年轻学者等。导师或者项目(课题、实验)的设计者,对论文的主体主要负责的人一般作为通讯作者,列在排名的最后一位。联系出国做博士后人都知道往往论文作者的最后一位往往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第一和最后一位作者之间的作者排序可以根据对论文的实际贡献大小进行。论文的作者应该做到能够对论文的细节和主要结论熟悉并同意发表,并能够回答读者等对论文的相关问题和质疑。由于有些时候,对一篇论文的贡献大小是很难定量化的,所以最好是在实验开始前,就讨论好论文作者的署名顺序。如果能早些讲清楚署名的原则和相关安排,以后就不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对于一些重要的论文,有多个作者做出的贡献是等价的,可以作为联合第一作者处理,但是作为联合通讯作者的比较少见。那些对实验过程做出了贡献 (如实验员、动物饲养员等)但没有达到作为作者的程度、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提供一般性帮助(如协助查阅文献、分析数据)时,在论文中必须进行致谢。 有些特殊情况也是需要考虑的,如有些提供了某项研究的重要学术思想和设计思路的;有些提供了实验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有些提供了研究中必须的重要实验设备;等等类似情况,如果当事者(方)提出要作为论文作者署名,是可以考虑的。当然有些是在实验开始前就已经讨论决定了的,就没有这些麻烦了。 作者的责任:必须强调的是在论文上署名的作者除了分享成果的荣誉外,重要的是要对论文成果的真实性等方面负有责任。如果在论文中没有特别的分工说明,发表的论文的一旦出现了问题,如出现数据不实、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时,所有作者都要承担相关责任。 现在有些刊物在发表前让作者签名,说明阅读过并同意发表论文中的数据和结论,有些刊物是规定通讯作者可以代表所有作者。还有些刊物要求明确说明每个作者的责任和贡献,如谁收集的数据;谁设计的实验,谁实施的实验;谁参与讨论,谁进行数据分析;谁执笔等。前些日子Nature 上刊登诺贝尔奖得主Linda BBuck 和共同作者发表的声明,撤销了他们2001 年发表在Nature 上的一篇论文,声明中说:"他们发现2001 年的论文数据和原始数据间有矛盾。" 文章注明了每个作者的贡献,原文是这样的:Author Contributions(作者贡献):LBBand LFH,conceived the project(获得项目),LFHand J- PMprepared gene-targeting constructs to generate the mice(准备所必须的实验材料),SSained ZZin gene-targeting techniques(负责技术培训),ZZprepared and analysed the mice and provided all figures and data for the paper(实施实验、获得数据、提供数据和图表),and LBBand ZZwrote the paper(执笔写作)Correspondence and requests for materials should be addressed to LBB(通讯作者是Linda BBuck)。 不规范署名:现阶段在国内也确实存在着论文署名不规范问题,有些是属于不知道规矩,有些则是其他原因: 随便挂名;不管对论文有无贡献,只要是一个实验室的,一个研究集体的成员,每个成员几乎在每篇论文上都署名。这样可以增加每个人员发表论文的数量。 领导挂名:有时候有些研究人员为了"巴结"某些领导或掌握资源的官员,在某些论文上署上领导的大名。也有些时候是相关领导暗示或主动要求挂名。 名人被借"光"挂名:有时候有些学者为了论文审稿或发表顺利,没有征求当事人的同意,就强行将一些学问高的学者(如院士等)的名字挂上(有些可能是自己的导师等)。 为了职称晋升而挂名;有些人为了评职称急需,而在没有任何贡献的论文上挂名。 强求挂名;有些项目负责人或实验室领导强求在实验室的所有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6、为了某种目的而收买挂名;如学校评估、博士点申请等急需高质量的论文,利用金钱收买,在论文上署名。 为了毕业和学位而挂名:有些学生为了满足单位的获得学位的要求,急于毕业获得学位,在自己没有贡献的文章上挂名。 提醒导师和研究生需要注意的事情:由于某些利益目的(如考核等),有些研究生将自己硕士期间的工作,以读博士学位的单位名义发表;或者署上自己的博士导师的名字;或者论文中没有自己硕士导师的名字等等,这是非常错误的,每位导师和研究生都必须严肃对待这些事情。首先论文(成果)的产权归原单位(获得项目支持的单位)。硕士生要尊重自己导师的劳动,不能太"势力眼"。同理,博士生毕业后,博士期间的所有数据都必须以原单位的名义发表,博士生导师应该作为作者之一(如果导师负责的话,一般应该是通讯作者),原单位必须是第一产权单位。 "客座研究生"问题:现在由于扩招,有些导师没有科研经费,没有课题。研究生自己四处寻找能够提供实验条件和经费支持的导师,这些学生被称为"客座研究生"。不可思议的是学生的原单位明文规定,这些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必须是第一作者,署名是第一单位,才能申请获得学校的学位。实在难以理解,既不提供研究经费,又没有提供研究思想、实验条件,等等,等着享受成果,还有这种要求?不知道怎么会出台这样的政策?哪些教授们也就同意了?不考虑学校的声誉和影响? "多栖教授"问题:当今一篇论文挂很多单位的多问题,一则是由于兼职的、 "两栖"的教授学者太多;再则是由于现实的利益关系。看看某些所谓我国"独立创新"的高质量论文,实则是在国外的实验室做的结果,由于自己在国内某个单位兼职(讲座教授之类的),这位学者的名字上会有两个甚至多个单位。还有一些学者纯粹是为了增加论文数量,在与自己的专业毫无关系的论文上挂名。国内的"多栖教授"的论文署名情况也是这样的。 作为研究生还应该明白的一点是成果的归属问题:如果你从事的研究课题项目、学术思想和实验总体设计都是导师或者实验室负责人完成(或负责完成的),不管这个成果有多大多重要,即使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成果应该归属于这个实验室,属于你的导师或项目负责人。当然,研究生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埋没的。 应该承认,我们国家很多事情都在改进之中,有些规范正在建立之中。以前有些事情确实属于不知道(不知者不为过),有些则是由于利益驱动所致,如绩效考核时,有些单位规定署名靠前的作者,赋分值高,通讯作者也按照排名顺序赋分。这样就出现了有些通讯作者署名在中间或靠前的位置上。这些现象前几年很普遍,现在还存在,但已经逐渐少多了。只要大家明白了相关规矩,相关政策逐渐完善合理,自然就会走上正规了。但是那些领导随便决定作者顺序、导师可以随意将论文的第一作者赠送给某人的做法是严重违反学术规范的。

英文引用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如下: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扩展资料: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科研界的”名“为什么这么重要?现代的科学研究中,往往是多学科融合,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有限,需要相互合作。所以,当把科研成果写成论文的时候,会署上多个作者的名字。科学界重“名”,因此,在论文署名时,是非常慎重的环节,需要做到明察秋毫、百无一漏,把对论文有直接贡献的研究人员都列在作者中。这是科研界的潜规则。如果一个科研人员对论文成果做了贡献,但没有被列在作者署名中,很容易关系破裂,后果很严重。署名的顺序一般代表了不同作者对成果的贡献程度。一作是成果的最大贡献者,往往是研究的主要执行人与论文的撰写人,可以看作整个研究的灵魂人物。现在很多学校规定,研究生必须有一作的SCI文章,才能毕业拿学位。有时二作的贡献也可以与一作并列。如果特别注明二作与一作对论文有同等贡献的话,也可以提升二作的地位。但这就像打补丁,总不如原生态来得自然。署名灌水严重。现如今,署名送人情太常见了,一些人把作者署名当成了礼物,送领导,送配偶,送男女朋友,送师兄弟。即使对研究完全没有贡献的人,也仍被列为作者。虚名浮云,举手之劳,而又让人铭记自己,何乐而不为呢?也正是因为这样,现在国内学术界往往只认一作是最大贡献者,学生毕业或科研人员评职称、评奖,都以一作为准。其它的顺序就很鸡肋了,虽然也意味着做出了贡献,但学术界普遍只看一作。通讯作者之名。SCI文章署名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是通讯作者,在作者名字后标一个*。通讯作者是指给期刊投稿的人,往往是实验室的负责人。例如:一作是博士生,而通讯作者是他的博士生导师。对于通讯作者来说,排名第几并不重要,即使放在最后,也仍然可以显示出自己的权威地位。毕竟,通讯作者往往是领导研究团队的人,是研究生们口中的“老板”。申请项目或科技评奖时,文章的通讯作者也算主要贡献,与一作效果相同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实际上如果从知识产权上来说,研究成果算是通讯作者的。论文作者署名规则:论文作者署名顺序应按对论文所作贡献大小排序于文题下,作者之下提行注明作者单位全称(包括科室)和邮政编码;若是多科室、多单位合作课题,则在姓名右上角标出序号,再在姓名下方提行序号写明各单位名称、邮政编码。排序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进行更改。署名作者是对论文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所有署名作者都要对论文负责。

论文作者英文署名规则是什么意思

一般实词(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等)首字母大写,虚词(介词、冠词、连词、感叹词)首字母小写 标题第一个单词、最后一个单词无论词性首字母应该大写超过5个字母的虚词,如between、without、alongside、underneath等应该大写如果是重要提示性标题,或者是专有名称标题,可以全部字母都用大写,但这种用法应慎重附:英文:标题 内容提要关键词参考文献 英文题名(标题)  1) 题名的结构 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 noun phrase )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例如: Discussion About the Envy of Children an the Aged (儿童与老人之妒论略), Principles to Follow in Enrolling Tal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高校人才引进应遵循的原则)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题名一般不应是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况且陈述句不够精练和醒目,重点也不易突出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可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例如: Ca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be Realized Without Petroleum? (农业机械化能离开石油吗 ? )2) 题名的字数 题名不应过长总的原则是,题名应确切、简练、醒目,在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内容的前提下,题名词数越少越好,一般不宜超过 10 个实词 专家建议不要超过 15 个字,根据人的记忆特点,最好不超过 12 个字,否则不易记忆,最大限度一般不超过 20 个字 外文题名3) 中英文题名的一致性 同一篇论文,其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4) 题名中的大小写 题名字母的大小写有以下三种格式 A 全部字母大写例如: DISCUSSION ABOUT THE ENVY OF CHIDREN AND THE AGED B 每个词的首字母大写,但三个或四个字母以下的冠词、连词、介词全部小写例如: From Go-back-to-history to Non-history ---- A Criticism of New Historicism C 题名第一个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均小写例如: Topographic inversion of interval velocities .一般采用 B 格式 作者与作者单位的英译  1) 作者中国人名按汉语拼音拼写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 后,中间为空格, 例如: Li Ping (李平) Li Xiaoping (李小平)2) 单位单位名称要写全(由小到大)例如: N 152, Xingan West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地名的拼写方法是:第一个字的头字母大写,后面的字紧跟在后面小写,例如: Beijing, Nanhai 英文摘要  原则上讲,中文摘要编写的注意事项都适用于英文摘要,摘要的内容主要是 ① 点明主题,解析文章的目的或意图; ② 介绍主要内容,使读者迅速了解文章或书籍的概貌; ③ 提出结论或建议,以供读者参考但是,英语有其自己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最主要的是中译英时往往造成所占篇幅较长,同样内容的一段文字,若用英文来描述,其占用的篇幅可能比中文多一倍因此,撰写英文摘要更应注意简洁明了,力争用最短的篇幅提供最主要的信息中英文摘要的一致性主要是指内容方面的一致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两个摘要的内容差不多就行,因此在英文摘要中随意删去中文摘要的重点内容,或随意增补中文摘要所未提及的内容,这样很容易造成文摘重心转移,甚至偏离主题二是认为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硬性对译,对中文摘要中的每一个字都不敢遗漏,这往往使英文摘要用词累赘、重复,显得拖沓、冗长英文摘要应严格、全面的表达中文摘要的内容,不能随意增删,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字也不能改动,具体撰写方式应遵循英文语法修辞规则,符合英文专业术语规范,并照顾到英文的表达习惯选择适当的时态和语态,是使摘要符合英文语法修辞规则的前提通常情况下,摘要中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都不是通篇一律的,而应根据具体内容而有所变化,否则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乱但这种变化又并非无章可循,其中存在着如下一些规律:1) 英文摘要的时态 英文摘要时态的运用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和其他复合时态基本不用A 一般现在时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讨论等例如: This study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undertaken) to , The result shows (reveals) that , It is found that , The conclusions are ,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涉及到公认事实、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等,也要用一般现在时B 一般过去时用于叙述过去某一时刻(时段)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实验、观察、调查等过程)例如: The technique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were applied to study women customers' demand for cosmetics in January and August, 需要指出的是,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的发现、现象,往往是尚不能确认为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的,而只是当时如何如何;所描述的研究过程也明显带有过去时间的痕迹C 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完成时少用,但不是不用现在完成时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过去完成时可用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以前已经完成的事情,或在一个过去事情完成之前就已完成的另一过去行为例如: Concrete has been studied for many Man has not yet learned to store the solar 2) 英文摘要的语态 采用何种语态,既要考虑摘要的特点,又要满足表达的需要一篇摘要很短,尽量不要随便混用,更不要在一个句子里混用在多数情况下采用被动语态采用被动语态的情况主要有:说明事实经过时,某件事是谁做的,无须一一证明;为强调动作承受者;有些情况必须用强调的事物做主语,例如: In this case, a greater accuracy in measuring distance might be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表达作者或有关专家的观点时,又常使用主动语态,其优点是鲜明有力而且有时摘要中谓语动词采用主动语态有助于文字清晰、简洁及表达有力例如: The autho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issue culture of poplar 比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issue culture of poplar are introduced systematically 语感要强3) 英文摘要的人称 摘要的首句多用第三人称 This paper 等开头,或采用更简洁的被动语态,一般不用第一人称4 )遣词造句 掌握一定的遣词造句技巧,简单、准确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减少读者的误解A 用词力求简单,在表达同样意思时,尽量用短词代替长词,以常用词代替生僻词但是当描述方法、步骤时,应该用狭义词代替广义词例如,英文中有不少动词 do, run, get, take 等,虽简单常用,但其意义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用这类词来描述研究过程,读者难免产生误解,甚至会不知所云,这就要求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意义相对明确的词诸如 perform, achieve 等,以便于读者理解B 造句尽量使用短句,长句容易造成语义不清;但要避免单调和重复一是熟悉英文摘要的常用句型:尽管英文的句型种类繁多,丰富多彩,但摘要的常用句型却很有限,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规律,大体可归纳为( 1 )表示研究目的,常用在摘要之首 In order toThis paper describe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 2 )表示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The curative effect/function] of certain drug was observed/studied ( 3 )表示研究的结果: The result showed/It proved/The authors found that ( 4 )表示结论、观点或建议: The authors suggest/conclude/consider that 二是尽量采用 -ing 分词和 -ed 分词作定语,少用关系代词 which , who 等引导的定语从句由于摘要的时态多采用一般过去时,使用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不但会使句式变得复杂,而且容易造成时态混乱(因为定语和它所修饰的主语、宾语之间有时存在一定的 时间差,而过去完成时、过去将来时等往往难以准确判定采用 -ing 分词和 -ed 分词作定语,在简化语句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时态判定的失误5) 注意事项 在英文摘要的写作过程中应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 A 冠词主要是定冠词 the 易被漏用 the 用于表示整个群体、分类、时间、地名以外的独一无二的事物、形容词最高级等较易掌握,用于特指时常被漏用这里有个原则,即当我们用 the 时,听者或读者已经确知我们所指的是什么例如: The author designed a new The machine is operated with solar 由于现在缩略语越来越多,要注意区分 a 和 an ,如 an X B 数词避免用阿拉伯数字作首词,如: Three hundred samples are collected 中的 Three hundred 不要写成 C 单复数一些名词单复数形式不易辨认,从而造成谓语形式出错总之,多看英文文献,积累经验,摸索规律,提高英文写作水平,才能写好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常见句型

一般实词(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等)首字母大写,虚词(介词、冠词、连词、感叹词)首字母小写 标题第一个单词、最后一个单词无论词性首字母应该大写超过5个字母的虚词,如between、without、alongside、underneath等应该大写

其实引用文献书写作者的名字规则是很简单的,通常我们只需要写出第一作者的姓(last name)就可以了。比如以下的例句:Hiemer et (2015) observed that th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 YAP abnormally accumulated in the nucleus in pre-malignant oral tissues 大多数文章都有多名作者,所以要在第一作者的姓之后加et , 表示其他作者的名字没有列上。这里的“et ”可以写成斜体,也可以不加标点,所以会有下面四种写法: “et ” “et al” “et ” “et al”。选择哪种写法首先要看小伙伴们准备投稿的目标期刊在这方面有没有规定,如果有的话就按照期刊的要求来写;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可以任选一种,但要注意的是一篇文章的前后要保持一致,通篇只能用一种写法,不要在中间换来换去。另外要注意不要用etc来代替et ,因为etc一般用来罗列事物,而et al用来代表作者;当然如果只有一个作者,就不需要et al了。如果小伙伴们引用的文献有两个作者,普遍接受的写法是两个作者的姓都要写上:Smith and Zhang (2008) reported… 三个或更多作者的时候,除非期刊关于列出几个作者有特别规定,否则只需要写出第一作者 + et 从上面的例句我们还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引用文献时提到了作者的名字,还要加上发表的年份,不论文献的格式排版如何。中国的留学生在这方面容易出现的一个错误是用全名,尤其是在提到中国作者的名字时。当我们用中文写论文时,这种写法是普遍能接受的,但是我们要记住用英文写论文的时候只要写出姓就可以了。另一个常见错误是姓和名混淆,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英文里名在前,姓在后,这和中文的习惯相反。比如John Smith,John是名,Smith是姓,但是有时也会写成”Smith, John”,这样中间有个逗号,那就变成前面是姓,后面是名了。所以当我们查阅文献的时候,如果看到的是文献的全文,且作者名字是完全显示出来的,那么一般就是名在前姓在后了;如果我们在数据库,比如Pubmed里检索到摘要,这种情况下通常姓是全拼出来的,而名字只剩下缩写(Smith J)。其实,引用文献不一定要提到作者的名字。如果每句话都加上作者的名字,那势必会影响到文章阅读的流畅性,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这样既节省了字数,又不用担心写错作者的名字,反而是更值得推荐的做法。因此,只要我们正确引用了文献,作者的名字就不一定非要出现在论文中。关于写作英国论文引用文献时书写作者的名字是非常简单的,只要遵循了上面的这些规则就很容易的能够进行写作了,同学们在平时的留学生活中如有遇到类似于此类的英国论文写作小问题,如无法及时的解决可以咨询一些国内较为知名的留学服务网站,例如:51Due、留学府都是非常不错的留学服务网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突出主题原则及修辞策略。标题是论文重要的信息浓缩点,是读者最先获取的直接信息,通常需要体现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主要论点。因此,论文标题的写作,应当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反映文章主题,而且还要便于索引,利于论文广泛流通。  为了体现主题,论文英文标题在修辞策略上通常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信息传递,要充分反映论文的创新内容,重要的内容尽量前置,同时准确使用题名的结构要素来完整表达学术论文主题,常见的结构类型是由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组成的标题;二是表达方式,应多用名词、名词词组、动名词来表达,且文字安排应结构合理、选词准确、详略得当,重要的词放在文题的起始。  二、准确规范原则及修辞策略。措辞准确、表达客观、逻辑严密、行文简洁、词义明确、含义固定是科研学术论文所共有的文体特征。而学术论文英文标题除了具备以上特征外,还有大量的专业词汇、术语以及特定的词汇结构体系、语法规则和语篇结构。因此,写作学术论文标题在语言表达上要合乎规范标准,翻译成英文标题时,要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忠实地传达原文的内容,保持原文的风格。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格式要求规范。标题译文可采用首字母大写,其余的用小写(首字母缩略词全大写,专有名词的首字母大写);也可采用标题首字母大写,其余实词首字母大写,虚词小写(4个字母以上的介词或连词的首字母大写);排列时可根据具体学术期刊的规范分别采用居中排与左对齐的方式;书名应用斜体表示。  其次,选词应强调专业化,这就需要作者熟知本专业的英语术语,选择专业词汇,避免使用通俗语是科研工作者治学严谨的表现。同时科技英语用词强调词义单一、准确,忌用多义词,所以应当根据科技英语的这一修辞特点,在英译时应用词义明确单一的词来代替词义较多的词。  此外,用词也要准确,不使用非标准化的缩略语,所使用的缩略词语、代号、符号、公式等都应是公认的。由于在英语中有相当数量的动词、名词、形容词都有其固定的介词搭配,例如,逻辑动宾关系的名词性组合是学术论文英文标题的常见形式,所以在使用此类词语时应当要多加注意,以避免出现错误。  三、简明有效原则及修辞策略。好的标题应是高度概括、言简意赅、便于检索。在完整、准确地概括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用尽量少的文字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不可夸大其词,以偏概全,也不可缩小研究范围,以偏代全。做到简明有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信息处理上,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述尽可能多的信息;二是在选词用语上,文题力求语言精炼,主题词突出。  学术论文的英语标题通常可以用短语形式来表达,这样的结构言简意赅,内部组织严密,而且可以把更多的信息融于一体,使彼此的逻辑关系更明确,表达更细密,有利于达到交际目的。英语标题常见的短语结构有:名词+动词不定式、名词或名词短语+过去分词、现在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结构、名词或名词短语+介词短语、以动词形式开始的短语结构等。  四、得体原则及修辞策略。一个修辞行为的有效性,还取决于它是否合乎语体的规范,是否符合言语交际环境的规定,是否符合社会交往的礼仪,是否符合文化的习俗,是否符合双方的审美倾向。科技论文的行文要符合科技文体的特点,保持文体的严肃性,是为得体。学术论文英语标题的写作要与中文标题内容协调一致,包括风格的一致,语言表达应符合英语习惯。  英文标题的写作虽然可以不拘一格,但应突出主题,服从英语的表达习惯,避免使用中式的英语表达形式。例如,汉语论文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一般用破折号,而英文的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通常用冒号表示。名词化结构较多地使用抽象名词表达动作和状态,这也是英语表达和汉语表达上的主要差别之一。  总之,标题在论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的标题应能准确地概括论文的内容,提纲挈领、点明主题、吸引读者、便于检索。要写好英文标题,作者不仅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还要掌握专业英语知识,熟悉本专业英语文体的写作特点,熟记常用的句式结构及英语习惯表达方法,在正确理解论文主旨的基础上,力求重点突出,行文准确、规范、简洁、得体。  (以上内容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