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论文选题意义

发布时间:2024-07-09 02:42:46

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论文选题意义

军事理论课是大学生必修的一堂重要的课程,它给予我们大学生不仅仅是多少点的学分,一个绩点的评介,更是一种人格素养的提升,知识体系的完备,国防意识的强化,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养成。它对于我们大学生一生的操守必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军事教学,既是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积极探索。几年来,我们在抓好普通高校大学生军训教学工作上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实践中也引发了不少思考。一、必须以新型人民战争的高度来重新审视搞好大学生军训教学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现代战争虽然是高科技战争,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仍然还是人,是高科技武装起来的人。纵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于其说是美军用尖端武器装备战胜了对手,倒不如说是美军用占绝对优势的尖端人才战胜了对手,正是那些用现代知识和先进理念武装起来的士兵,那些藏在高科技武器后边的高智能士兵,打败了图有牺牲精神而无科技素质的士兵。中国大学生从来都有着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每当国家需要的时候,大学生们都会站在时代的前列,挺身而出,用青春热血保卫国家的和平安全。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他们中蕴藏着巨大的人才资源,和平时期抓好对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和教育,进一步强化他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品质,提高他们操作高科技装备的能力,一旦发生战争,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就是极为可观的战略后备人才,能够确保我们战胜任何最强大的对手。即便是和平时期,充分挖掘和用好大学生这个人才宝库,

一、可以通过军事理论,认识当前军事国防论的重要性二、可以通过相关军事知识和军事理论的讨论,明白国家的战略是要靠军事战备来支持三、可以通过对军事理论的探讨,让我们这些人可以更明白经济贸易和军事理论的互动关系四、军事理论也可以让我们对世界和环境有一种新的认识和感触。

木有问题 ,来吧我来原创给你

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论文选题

网上有很多,自己看看,参考一下,写出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

建议你上网找一下选择一下你想要的

A 如何破解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安全困境”?一、我国面临怎样的安全形势 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是我国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当前,我国不仅依然面临着政治、军事、外交等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而且面临着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严重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存在,东海、南海等周边又存在着一些复杂而敏感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互动增强,是我国安全问题的时代特点。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境内外人员和信息流动日益增多、加快,一些国内问题处理不当就可能演变为国际问题,一些国际问题传导到国内也可能诱发社会稳定问题,维护国家安全的复杂性增大。 随着时代进步国家利益不断拓展,我国加快发展中出现不容忽视的新安全问题。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 能源和其他一些重要战略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上升。我国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保护与利用、海上通道安全、太空安全与信息安全、海外重要资源产地安全,以及海外同胞和华人财产生命安全等面临的威胁,已经十分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二、在当前形势下应当如何运用军事力量维护国家利益 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迫切要求我军加快发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具备多样化军事能力。为了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就必须密切关注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切实把我军的职能任务搞清楚,把军队发挥作用的方式及行动样式搞清楚,把军事力量建设的要求搞清楚,切实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可以说,国家利益像一根红线贯穿在我军职能使命之中,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扩展到哪里,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就应该延伸到哪里。 军事力量运用的方式多样化。面对不同的安全威胁,需要着眼国家总体战略目标,采取灵活快速、合法必要的军事行动,确保有效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我军职能作用的发挥,既可以通过特定的作战行动,也可以通过非战争军事行动或准军事行动;既可以采取威慑、防御、进攻等传统军事行动样式,也可以采取国际维和、军事合作、军事宣示、人道救援、反恐斗争等新的军事行动样式。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但军事手段始终处于核心和支柱地位。同时,在我军能力建设上,凸显了应对危机、遏制战争的新特点。 部队战斗力建设的要求多样化。各部队在战斗力建设上,应当按照所面对的战略方向、结合所担负的战略任务、立足自身的现有条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当前,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我军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应确立在复杂情况下有效捍卫祖国统一的战斗力标准,以此指导、推进和衡量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还要把解决现实威胁与应对未来挑战结合起来,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把军事斗争准备放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构想中来运筹,确立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部队的战斗力建设标准,确立军兵种部队和各种武器装备的发展战略,以军事斗争准备实践检验军事变革成效,以军事变革成果提高军事斗争准备质量,不断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引向深入。 善于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发展全局观察分析安全形势、思考处理军事问题。军事服从政治,军事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当今时代,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法律等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战略层面上的相关性、整体性日益增强。我们分析判断形势、指导军事工作、指挥军事行动,不仅要从军事上考虑问题,更要注重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利益全局出发,看工作筹划指导是否符合国家发展大局的要求,是否符合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拓宽国家安全视野和军事战略视野,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确保军事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推动军队建设整体发展。发展新型军事能力,核心是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抓住发展重点,统筹发展全局,通过局部跃升促进整体发展。当前,要紧紧抓住制约战斗力增长的深层次矛盾和瓶颈性问题,积极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军事管理创新,使作战指挥体系、作战力量构成、武器装备发展、部队管理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大兴军事训练热潮,围绕军事斗争准备,注意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强针对性训练,积极稳妥地推进一体化训练,努力推动我军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 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利益、履行国际义务的坚强后盾。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军事上从来都坚持自卫的立场,一贯慎重使用武力。 面对新的国家安全形势,我们要把慎战与善战、自卫与反击、军事力量的战争运用与非战争运用紧密结合起来,突出维护战略机遇期的主动性、应对危机的灵活性和战略指导的预见性,积极拓展战略运筹空间。既要关注战争的筹划和实施,做好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充分准备,又要注重预防危机,通过有效运用军事手段,努力慑止危机,及时化解危机,有效控制危机,以适度的军事斗争行动达成战略目的。B 联系实际论述大学生军训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进行军训和军事理论学习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防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校的国防教育是通过集中军事训练,上军事理论课和分层次的多种形式国防教育,以及课程之外的国防知识演讲、竞赛、军事夏令营等军体活动来体现的,无论在德育,还是在智育、体育等方面,都为大学生成才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它不仅有助于良好道德的形成,而且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体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起到了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快,特别是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他们充满对大学的好奇和渴望,大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和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的国防教育有着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军事课程之内接受系统国防教育,充分发挥着国防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基本军事技能训练能磨练意志品质,并提高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使他们长期处于脑力劳动状态,再加上各种主客观因素,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脆弱,视力下降,身体素质差等问题。而高校的军事训练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集中训练的特点是,严格、紧张、统一、有序。这对于刚刚走出家门的大学生来说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军事训练很好的培养了他们顽强拼搏和集体主义协作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为他们的大学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安全出发,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国防上,大学生通过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和知识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从而极大的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可以增强勇于向困难挑战,勇攀科学高峰的意识。 普通高校的军事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灵活。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基本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及要求制作教学课件,形象生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最新最快最先进信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课外国防教育活动灵活多样,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保证国防教育在高校具有稳定和长效功能。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开展以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和课外多层次多样式国防教育活动,是按照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搞好高校国防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仅仅靠军队院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地方院校来培养。青年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作为后备兵员的储备,对改善现代军队兵员文化、科学技术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所以,军事课在普通院校开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C 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跨越式发展道路   新世纪的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在国际局势总体缓和局部动荡,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困难同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促进发展,是摆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历史性课题。十六大报告对此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为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也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要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确保全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工作的首位,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要进一步完善党委制度、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民主集中制度、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支部建在连上等一系列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文明正在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受其影响,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军事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我们要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以加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创新战争与战略理论,探讨着眼于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作战理论,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全面提高我军战斗力。我们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新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以此为统揽,在全面提高我军战斗力上下工夫。在军事斗争准备基点上,要由工业时代战争条件向信息时代战争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跨越;要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争夺质量优势,在军队建设上由人力密集型和数量规模型向科技密集型和质量效能型转变;坚持以人才为本,重点抓好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位置,深入开展科技练兵;加强军队院校建设和改革,全面提高军队的科学技术素质;要以结构调整和完善政策制度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军编制体制改革,使之与信息化战争需要相适应。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落实这一方针,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要在这个大局下思考和谋划国防和军队的发展,使国防投入、军队数量与规模控制在国力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军队要继续把支持和参加国家改革和建设事业作为服从大局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民造福、为国兴利。二是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达到确保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要求。同时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当成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形成全民办国防的格局。三是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要两头兼顾、协调一致。国防建设要充分考虑经济建设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资源的利用率。国家在进行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国防和军队的需求,做到既促进经济发展又增强国防能力,达到富国强兵的辩证统一。

谈世界军事形势必须谈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和怎么与美国相处。 美国并不反对中国发展,但它希望中国最好就在国内发展,也就是说在不大量使用国际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美国人只允许你在自己家里找吃的。如此这般,等中国发展起来了,中国也就把自己的资源吃光了。但美国也不愿让中国彻底垮掉。如果中国彻底解体,日本、印度、俄国都起来了,亚洲大陆力量均势打破了,那将是世界的灾难,届时美国还得费力填补力量真空。 那么美国人到底想干什么呢?美国人想瘫痪中国:让中国处于半死不活,既发展又不能健康发展的状态。 因此可见,美国容纳中国发展的限度是中国绝对不能对它的海上利益形成挑战,同时还要中国有力量帮它牵制住其他亚洲大国的崛起,防止亚洲地区出现一个绝对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从地缘力量对比看,美国接受中国崛起的最后底线,是中国更像现代欧洲而不像中世纪和近代欧洲。中世纪的欧洲是混乱和血腥的,近代的欧洲是压迫美国的,现代欧洲是分而不散的,其国家组织形式使其既不能形成对美国的挑战,又能牵制住俄国再次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中美飞机相撞事件及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的行动再三表明,在中美矛盾中,中国的安全边界与领土边界接近重合,这本身就是极危险的。确切地说,如果将中国台湾地区的主权安全也考虑在内的话,中国东部安全边界若不能扩展到太平洋中部即东经150度,中国就没有可持续的安全保障;如果中国安全边界不能扩展到台湾东部即东经125度海区,那么中国就不能保障在台湾地区的中国主权安全。中国的西部安全边界若不能扩展到中亚富油区,中国就不能保障未来经济发展必需的石油和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马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根链条的强度实际上是由其最薄弱环节的强度决定的。”中美撞机事件就发生在中国经济发展重心的边缘,阿富汗战争又发生在中国石油进口的关键地区,而这两个地区都是我国安全链条中较为薄弱的环节。2001年6月21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美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上说:“作出军事调整的最安全和最佳的时刻是你独占鳌头的时候,而最危险的时刻是等到一个富于创新的竞争对手来临并找到方法来打击你的时候。”现在美国确已独占鳌头,而中国正在崛起之中,因此,中国在往最好处努力时,不能不做最坏的准备,尤其是军事准备。 有人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惟一超强的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两国实力悬殊,难以较量,中国顺着美国一些,成为它的朋友,这样可以降低安全风险。 请记住:在美国人的国际政治词典中,“朋友”的含义,永远只能是打不败的对手。看看目前的八国集团(不包括俄罗斯),其中大多数都是打进去的,而不是仅仅凭市场拥有量和平地挤入的。从中国未来大战略考虑,中国永远也不需要彻底打败美国的力量,只需要在全球范围,至少在其主权范围内拥有有效的自卫的力量。但从美国的角度看,中国只有成为美国人打不败的对手,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朋友。因为“辩证法是历史逻辑的精髓,而国家利益则是历史逻辑发生的起点。没有实力的朋友最后为有实力的朋友所抛弃,而有实力的对手却成了朋友,这似乎是霸权政治的行为规律”。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之所以跟毛泽东打交道,使中美关系正常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看到中国是一个不可屈服的对手,美国在与当代中国的较量中,如果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无法战胜的对手,中美关系反倒会好转。而历来顺从美国的如吴庭艳、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等最后都成了牺牲品。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就是像有些人主张的那样“顺着美国走”,但我们马上就会发现这种想法完全是痴人说梦,不切实际。最根本的一点,中国怎么可能接受美国的底线呢?很明白,美国的底线不仅是让中国放弃台湾、南沙,而且还有西藏,甚至还不止这些。这样的中国还叫中国吗? 在外交这副天鹅绒的手套里要藏有铁掌。中国只有脊梁强硬,和平的机会才会更多;只有做好准备,才有可能争取到和平。对一个国家而言,在国际斗争中至少应有可以还手的军事实力。历史经验表明,在军事安全领域让步的国家是绝无出路的。 为什么要有战争的准备,因为中国要争取到自身的发展权。 国家安全的最高目标是保卫国家主权,而保卫国家主权的最高表现则是保卫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由此推理,“国家安全”不同于“公共安全”,就不应当是一个涉及社会个体安全的概念,而应当是一个只涉及国家及国家主权安危的概念;“国家安全”也不仅仅是国家主权中自保权存在的一种状态,它更是国民集体要求保卫自身生存和发展安全权利即自保权的合理延伸。 以往中国人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更多地侧重于国家的生存安全。在这种认识中,本国的安全与世界的安全是相对分离的。而美国人不是这样,美国人为什么在世界各地到处插手,因为美国人对国家安全的考虑,是从世界的范围来看问题的;对地缘战略的制定,美国人的视角是如何控制海洋及海上关键岛屿;对国家经济、政治战略的制定,美国人的视角是如何控制世界市场及能源资源关键地区;美国国内问题的解决,更多地也是从国际问题的解决入手的。由此,只要采用市场经济体制,不管其国体如何,它们必然要从世界的角度考虑其固有的发展权的问题。中国新世纪的国家安全应当主要是一个以维护中国发展权为核心的世界性的概念;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关注,应当从传统的维护本土安全,转变为维护已走向世界的中国政治和经济利益安全;中国的发展利益走到哪里,中国的安全观及其实现手段就应辐射到哪里。 这样做并不意味着中国要与其他国家“争霸世界”,中国不存在对其他国家发展的垄断权,只谋求自身发展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权,从经济的角度看,主要是一国在世界范围的自由贸易不受侵害的权利。而赢得这种权利的关键是自由利用世界贸易必需的交通线,特别是海上交通线的权利。中国既然选择了市场经济,那它就必然要拥有自由贸易及对自由贸易加以保护、特别是军事保护的权利。 中国“不称霸”的外交政策不应被理解为放弃中国主权中固有的必然要走向世界的发展权,而应被理解为中国在争取和捍卫自己所拥有的必将融入世界的发展权的同时(这个发展权只能是世界范围的发展权),不仅不排斥而且还要与其他国家平等地享有各自的发展权。反对霸权主义与保卫平等的发展权,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概念。对中国,乃至对所有南方国家而言,不反霸则不能求发展,求发展必然要反霸。但是,“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反霸,至少要有与霸权不至过于悬殊的力量,尤其是军事力量。在这一点上,今天的许多人过于相信“国际法”的作用。然而“在当今世界上,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法律的合理与否不取决于力量,但其有效性要由后者赋予”。用强力保卫自己应有的海外平等自由发展的权利,而不是动辄以“制裁”的方式剥夺他国的这种权利,这正是中国既要崛起又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界线所在。 美国不希望中国垮掉也不希望中国强大,只想瘫痪中国。瘫痪意味着中国重蹈鸦片战争时的覆辙,成为一个任人宰割的中等国家,那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中国要充分做好战争的准备。 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两个极具战略意义的动作 第一件事是解放军进军西藏。印度是1947年独立的,当时中国国共两党正在进行大决战。试想当时正是中国军事无力西顾的时候,如果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提前14年,也就是说在1948年发生,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胜利后再与入侵者谈判,谈下来也很难是今天这个样子。 第二件事是,毛泽东决定抗美援朝。美国出兵朝鲜,实际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在向苏联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叫板。在这场较量中,世界各国都在观望它的结果,并由此决定各自的对华政策走向。结果中国打赢了,连斯大林都对新中国刮目相看,中苏很快结盟。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耀眼风采的背后,是中国打败当时不可一世的美国的军事胜利。尼克松说得对,“只有在战场上夺取更大胜利,才能在谈判桌上赢得更多的东西”。 历史容不得政治家在关键时期有半点犹豫,而毛泽东的这两个动作是对其后中国国家安全具有基石意义的大事。 从历史和现状来看,国际社会并没有给中国留下其他选择的余地,而只留下了通过强力崛起为大国这样一种选择。要打就要做好有限战争与大规模战争的两种准备。有限战争赢了,更好;没赢,就打大规模战争,一定要为中国赢得发展权。 在目前这种政治格局中,台湾问题及其解决方式和时机就与美国的亚太战略变化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美国并不希望台湾真“独立”,作为一个海权国家,美国更关心对海上通道的控制权,而台湾的作用就是既不让中国大陆出海又要阻止日本南下。与此同时,美国也不想背台湾包袱,它希望中国把台湾管着,但又不能由中国大陆控制。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台湾问题的解决出现如下变数:当美日矛盾大于中美矛盾从而中国对美国的战略价值大于日本时,美国就会在必要时把台湾当作弃牌还给中国,以获取中美稳固的关系。而台湾一旦失去大国的庇护,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基础,这时统一台湾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在未来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和统一祖国的道路上,最终将与中国国家战略利益发生直接矛盾的既不主要是咋咋乎乎的美国,也不是气势汹汹的俄罗斯,而是唯唯喏喏的日本。俄罗斯尽管极富扩张性,但元气大伤,与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产生大的利害冲突。而日本人从来都是只做不说,或先做后说—— 这与美国人的特点正好相反。日本自明治强盛以来,一直就没有放弃他们的大东亚战略。1927年日本政府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会上提出著名的田中奏折称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日中这种利益关系完全是由其扩张性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动力及其天然被大国钳锁起来的地缘条件决定的。目前中美争执中,日本实际上采取低调纵容,同时又讨好中国的态度,其目的是让中国与美国发生冲突,自己届时坐收渔利。 只要中国政府抓住中美关系这个主要矛盾,保持冷静,在把中美间在意识形态的斗争坚持在“有理、有利、有节”的范围内的同时,迅速加强军事自卫能力,才能赢得主动。至于目前发生在台湾的有碍于祖国统一,乃至“台独”的言行,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保持“善战不言兵”的威慑姿态就够了。要记住戈尔巴乔夫在处理苏联一些加盟共和国独立问题上的教训,要像俄罗斯处理车臣问题一样在关键时刻抛开西方无休止的喋喋议论,用果断的方式解决中国台湾问题。

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论文选题方向

Lz 您是BJTU?

A 如何破解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安全困境”?一、我国面临怎样的安全形势 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是我国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当前,我国不仅依然面临着政治、军事、外交等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而且面临着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严重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存在,东海、南海等周边又存在着一些复杂而敏感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互动增强,是我国安全问题的时代特点。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境内外人员和信息流动日益增多、加快,一些国内问题处理不当就可能演变为国际问题,一些国际问题传导到国内也可能诱发社会稳定问题,维护国家安全的复杂性增大。 随着时代进步国家利益不断拓展,我国加快发展中出现不容忽视的新安全问题。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 能源和其他一些重要战略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上升。我国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保护与利用、海上通道安全、太空安全与信息安全、海外重要资源产地安全,以及海外同胞和华人财产生命安全等面临的威胁,已经十分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二、在当前形势下应当如何运用军事力量维护国家利益 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迫切要求我军加快发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具备多样化军事能力。为了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就必须密切关注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切实把我军的职能任务搞清楚,把军队发挥作用的方式及行动样式搞清楚,把军事力量建设的要求搞清楚,切实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可以说,国家利益像一根红线贯穿在我军职能使命之中,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扩展到哪里,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就应该延伸到哪里。 军事力量运用的方式多样化。面对不同的安全威胁,需要着眼国家总体战略目标,采取灵活快速、合法必要的军事行动,确保有效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我军职能作用的发挥,既可以通过特定的作战行动,也可以通过非战争军事行动或准军事行动;既可以采取威慑、防御、进攻等传统军事行动样式,也可以采取国际维和、军事合作、军事宣示、人道救援、反恐斗争等新的军事行动样式。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但军事手段始终处于核心和支柱地位。同时,在我军能力建设上,凸显了应对危机、遏制战争的新特点。 部队战斗力建设的要求多样化。各部队在战斗力建设上,应当按照所面对的战略方向、结合所担负的战略任务、立足自身的现有条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当前,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我军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应确立在复杂情况下有效捍卫祖国统一的战斗力标准,以此指导、推进和衡量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还要把解决现实威胁与应对未来挑战结合起来,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把军事斗争准备放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构想中来运筹,确立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部队的战斗力建设标准,确立军兵种部队和各种武器装备的发展战略,以军事斗争准备实践检验军事变革成效,以军事变革成果提高军事斗争准备质量,不断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引向深入。 善于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发展全局观察分析安全形势、思考处理军事问题。军事服从政治,军事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当今时代,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法律等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战略层面上的相关性、整体性日益增强。我们分析判断形势、指导军事工作、指挥军事行动,不仅要从军事上考虑问题,更要注重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利益全局出发,看工作筹划指导是否符合国家发展大局的要求,是否符合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拓宽国家安全视野和军事战略视野,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确保军事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推动军队建设整体发展。发展新型军事能力,核心是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抓住发展重点,统筹发展全局,通过局部跃升促进整体发展。当前,要紧紧抓住制约战斗力增长的深层次矛盾和瓶颈性问题,积极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军事管理创新,使作战指挥体系、作战力量构成、武器装备发展、部队管理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大兴军事训练热潮,围绕军事斗争准备,注意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强针对性训练,积极稳妥地推进一体化训练,努力推动我军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 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利益、履行国际义务的坚强后盾。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军事上从来都坚持自卫的立场,一贯慎重使用武力。 面对新的国家安全形势,我们要把慎战与善战、自卫与反击、军事力量的战争运用与非战争运用紧密结合起来,突出维护战略机遇期的主动性、应对危机的灵活性和战略指导的预见性,积极拓展战略运筹空间。既要关注战争的筹划和实施,做好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充分准备,又要注重预防危机,通过有效运用军事手段,努力慑止危机,及时化解危机,有效控制危机,以适度的军事斗争行动达成战略目的。B 联系实际论述大学生军训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进行军训和军事理论学习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防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校的国防教育是通过集中军事训练,上军事理论课和分层次的多种形式国防教育,以及课程之外的国防知识演讲、竞赛、军事夏令营等军体活动来体现的,无论在德育,还是在智育、体育等方面,都为大学生成才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它不仅有助于良好道德的形成,而且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体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起到了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快,特别是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他们充满对大学的好奇和渴望,大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和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的国防教育有着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军事课程之内接受系统国防教育,充分发挥着国防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基本军事技能训练能磨练意志品质,并提高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使他们长期处于脑力劳动状态,再加上各种主客观因素,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脆弱,视力下降,身体素质差等问题。而高校的军事训练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集中训练的特点是,严格、紧张、统一、有序。这对于刚刚走出家门的大学生来说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军事训练很好的培养了他们顽强拼搏和集体主义协作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为他们的大学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安全出发,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国防上,大学生通过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和知识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从而极大的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可以增强勇于向困难挑战,勇攀科学高峰的意识。 普通高校的军事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灵活。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基本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及要求制作教学课件,形象生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最新最快最先进信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课外国防教育活动灵活多样,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保证国防教育在高校具有稳定和长效功能。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开展以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和课外多层次多样式国防教育活动,是按照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搞好高校国防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仅仅靠军队院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地方院校来培养。青年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作为后备兵员的储备,对改善现代军队兵员文化、科学技术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所以,军事课在普通院校开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C 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跨越式发展道路   新世纪的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在国际局势总体缓和局部动荡,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困难同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促进发展,是摆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历史性课题。十六大报告对此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为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也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要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确保全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工作的首位,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要进一步完善党委制度、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民主集中制度、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支部建在连上等一系列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文明正在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受其影响,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军事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我们要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以加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创新战争与战略理论,探讨着眼于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作战理论,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全面提高我军战斗力。我们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新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以此为统揽,在全面提高我军战斗力上下工夫。在军事斗争准备基点上,要由工业时代战争条件向信息时代战争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跨越;要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争夺质量优势,在军队建设上由人力密集型和数量规模型向科技密集型和质量效能型转变;坚持以人才为本,重点抓好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位置,深入开展科技练兵;加强军队院校建设和改革,全面提高军队的科学技术素质;要以结构调整和完善政策制度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军编制体制改革,使之与信息化战争需要相适应。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落实这一方针,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要在这个大局下思考和谋划国防和军队的发展,使国防投入、军队数量与规模控制在国力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军队要继续把支持和参加国家改革和建设事业作为服从大局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民造福、为国兴利。二是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达到确保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要求。同时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当成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形成全民办国防的格局。三是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要两头兼顾、协调一致。国防建设要充分考虑经济建设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资源的利用率。国家在进行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国防和军队的需求,做到既促进经济发展又增强国防能力,达到富国强兵的辩证统一。

因此,我认为我们学习军事课教程很有必要。在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融入国家现代化战略全局,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所以,大学生需要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总体来看,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保持了总体缓和。和平与冲突、发展与动荡、缓和与紧张交织互动的基本态势,呈现出国际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民族文化多元化、军事变革信息化的强劲势头。世界经济中心加速由西方向东方转移,亚太地区成为全球地缘战略角逐的焦点。这些历史性变化和调整,给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和地区安全形势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又形成新的挑战。既然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就要像太白笔下那样“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我交的论文里的一段,供你可以。。。。题目就可以随便写写就好了呀。

BJTU的把兄弟。。。。

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论文题目

兄弟,你胆儿也太大了吧,这都敢贴

A 如何破解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安全困境”?一、我国面临怎样的安全形势 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是我国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当前,我国不仅依然面临着政治、军事、外交等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而且面临着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严重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存在,东海、南海等周边又存在着一些复杂而敏感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互动增强,是我国安全问题的时代特点。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境内外人员和信息流动日益增多、加快,一些国内问题处理不当就可能演变为国际问题,一些国际问题传导到国内也可能诱发社会稳定问题,维护国家安全的复杂性增大。 随着时代进步国家利益不断拓展,我国加快发展中出现不容忽视的新安全问题。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 能源和其他一些重要战略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上升。我国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保护与利用、海上通道安全、太空安全与信息安全、海外重要资源产地安全,以及海外同胞和华人财产生命安全等面临的威胁,已经十分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二、在当前形势下应当如何运用军事力量维护国家利益 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迫切要求我军加快发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具备多样化军事能力。为了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就必须密切关注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切实把我军的职能任务搞清楚,把军队发挥作用的方式及行动样式搞清楚,把军事力量建设的要求搞清楚,切实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可以说,国家利益像一根红线贯穿在我军职能使命之中,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扩展到哪里,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就应该延伸到哪里。 军事力量运用的方式多样化。面对不同的安全威胁,需要着眼国家总体战略目标,采取灵活快速、合法必要的军事行动,确保有效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我军职能作用的发挥,既可以通过特定的作战行动,也可以通过非战争军事行动或准军事行动;既可以采取威慑、防御、进攻等传统军事行动样式,也可以采取国际维和、军事合作、军事宣示、人道救援、反恐斗争等新的军事行动样式。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但军事手段始终处于核心和支柱地位。同时,在我军能力建设上,凸显了应对危机、遏制战争的新特点。 部队战斗力建设的要求多样化。各部队在战斗力建设上,应当按照所面对的战略方向、结合所担负的战略任务、立足自身的现有条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当前,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我军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应确立在复杂情况下有效捍卫祖国统一的战斗力标准,以此指导、推进和衡量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还要把解决现实威胁与应对未来挑战结合起来,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把军事斗争准备放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构想中来运筹,确立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部队的战斗力建设标准,确立军兵种部队和各种武器装备的发展战略,以军事斗争准备实践检验军事变革成效,以军事变革成果提高军事斗争准备质量,不断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引向深入。 善于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发展全局观察分析安全形势、思考处理军事问题。军事服从政治,军事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当今时代,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法律等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战略层面上的相关性、整体性日益增强。我们分析判断形势、指导军事工作、指挥军事行动,不仅要从军事上考虑问题,更要注重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利益全局出发,看工作筹划指导是否符合国家发展大局的要求,是否符合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拓宽国家安全视野和军事战略视野,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确保军事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推动军队建设整体发展。发展新型军事能力,核心是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抓住发展重点,统筹发展全局,通过局部跃升促进整体发展。当前,要紧紧抓住制约战斗力增长的深层次矛盾和瓶颈性问题,积极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军事管理创新,使作战指挥体系、作战力量构成、武器装备发展、部队管理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大兴军事训练热潮,围绕军事斗争准备,注意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强针对性训练,积极稳妥地推进一体化训练,努力推动我军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 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利益、履行国际义务的坚强后盾。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军事上从来都坚持自卫的立场,一贯慎重使用武力。 面对新的国家安全形势,我们要把慎战与善战、自卫与反击、军事力量的战争运用与非战争运用紧密结合起来,突出维护战略机遇期的主动性、应对危机的灵活性和战略指导的预见性,积极拓展战略运筹空间。既要关注战争的筹划和实施,做好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充分准备,又要注重预防危机,通过有效运用军事手段,努力慑止危机,及时化解危机,有效控制危机,以适度的军事斗争行动达成战略目的。B 联系实际论述大学生军训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进行军训和军事理论学习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防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校的国防教育是通过集中军事训练,上军事理论课和分层次的多种形式国防教育,以及课程之外的国防知识演讲、竞赛、军事夏令营等军体活动来体现的,无论在德育,还是在智育、体育等方面,都为大学生成才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它不仅有助于良好道德的形成,而且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体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起到了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快,特别是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他们充满对大学的好奇和渴望,大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和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的国防教育有着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军事课程之内接受系统国防教育,充分发挥着国防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基本军事技能训练能磨练意志品质,并提高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使他们长期处于脑力劳动状态,再加上各种主客观因素,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脆弱,视力下降,身体素质差等问题。而高校的军事训练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集中训练的特点是,严格、紧张、统一、有序。这对于刚刚走出家门的大学生来说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军事训练很好的培养了他们顽强拼搏和集体主义协作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为他们的大学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安全出发,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国防上,大学生通过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和知识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从而极大的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可以增强勇于向困难挑战,勇攀科学高峰的意识。 普通高校的军事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灵活。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基本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及要求制作教学课件,形象生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最新最快最先进信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课外国防教育活动灵活多样,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保证国防教育在高校具有稳定和长效功能。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开展以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和课外多层次多样式国防教育活动,是按照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搞好高校国防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仅仅靠军队院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地方院校来培养。青年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作为后备兵员的储备,对改善现代军队兵员文化、科学技术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所以,军事课在普通院校开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C 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跨越式发展道路   新世纪的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在国际局势总体缓和局部动荡,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困难同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促进发展,是摆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历史性课题。十六大报告对此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为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也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要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确保全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工作的首位,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要进一步完善党委制度、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民主集中制度、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支部建在连上等一系列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文明正在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受其影响,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军事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我们要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以加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创新战争与战略理论,探讨着眼于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作战理论,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全面提高我军战斗力。我们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新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以此为统揽,在全面提高我军战斗力上下工夫。在军事斗争准备基点上,要由工业时代战争条件向信息时代战争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跨越;要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争夺质量优势,在军队建设上由人力密集型和数量规模型向科技密集型和质量效能型转变;坚持以人才为本,重点抓好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位置,深入开展科技练兵;加强军队院校建设和改革,全面提高军队的科学技术素质;要以结构调整和完善政策制度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军编制体制改革,使之与信息化战争需要相适应。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落实这一方针,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要在这个大局下思考和谋划国防和军队的发展,使国防投入、军队数量与规模控制在国力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军队要继续把支持和参加国家改革和建设事业作为服从大局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民造福、为国兴利。二是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达到确保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要求。同时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当成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形成全民办国防的格局。三是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要两头兼顾、协调一致。国防建设要充分考虑经济建设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资源的利用率。国家在进行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国防和军队的需求,做到既促进经济发展又增强国防能力,达到富国强兵的辩证统一。

对比较熟悉军事的人来说,这四个题目的难易度基本一致,只是侧重点不同,如果从涉及知识点和资料搜索的角度来说,3和4很好写,其中3已经被写烂了,你写了得分估计也不会很高,而4可以联系到近期的金融危机,如果写好有得高分的可能;如果你有一定的作文功底又还没忘光的话,2也很好写,只不过需要一些例子和通篇的议论(套话空话就可以了);1的题目太大太空,如果把握不好很可能费力不讨好,不建议选取。

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论文选题怎么写

建议楼主可以在 远航毕业论文网 去找些资料!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 ●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摘自《政府在市场经济中 如何定位》一文的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四、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范文我没有,不过我有点材料,看看你能不能用到周边安全环境这里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人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国防战略的首要依据。 一、我国周边概况和海洋国土观念 (一)周边概况 我国地处亚洲东方,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美国等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旧中国在长期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下,国弱民贫。从元末明初起,帝国主义先后对我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20余次,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前后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5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仅1842年、1860年、1895年、1901年,列强四次侵华战争,清政府就割让国土160余万平方公里,赔款7.1亿两白银。由于外敌人侵,至今我国边界仍遗留很多历史问题,陆地疆界尚有2600公里还没最后划定,隶属我国的海洋国土还有100余万平方公里存在重大争议。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遭掠夺的严酷事实依然摆在我们面前。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上有所发展的同时,国防拨款明显增加,纷纷制定国防发展新战略,武装力量悄然崛起,有的已向世界军事强国迈进,必然对我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二)海洋国土观念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和 6500多个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经济专属区,共计300余万平方公里。辽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守护我们的海洋国土,开发利用我们的海洋资源是历史赋于我们的神圣职责和权力。1996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视察祖国沿海地区时,明确提出我国人民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我国人民对于祖祖辈辈用汗水和生命开垦和保卫的每一寸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识非常强烈。而对海洋和海洋权益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对海洋国土的丢失和海洋资源被掠夺,缺少应有的“疼痛感”,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反差相当明显。 海权是国家的一种综合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门户,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新中国成立之前100多年我国被侵略和掠夺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海权唇亡而齿寒,国家无安宁可言;海洋及海洋国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与我们中华民族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在海洋经济时代,谁拥有海洋,谁能在海洋开发中占有优势,谁就能在世界上取得更多的利益、更大的生存权力。事实上当今世界为争夺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早已将目光投向海洋,海洋上的经济争夺,军事斗争已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要别人的一寸土地、一滴海水,但也决不容许他人侵占我国的滴水、寸土!这就要求我们全国人民强化海洋国土意识,抓住机遇,发展经济,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捍卫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斗争中,掌握主动权,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上解决与有关国家的争端

BJTU的把兄弟。。。。

回答 列大纲列出整篇论文大纲,可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论文大纲罗列清楚,这样的论文的写作思路就会更加清晰明了。题目题目是需要尽可能的反映论文重心内容,利用简明的词语,有逻辑的组合而成。一个好的题名,常会使文章增添色彩。引发读者兴趣,如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等。因此,在定题目时应考虑用言简意赅的20字以内的词语组合为宜。避免:1)题目大、内容少和题目小、内容多。这主要是没有把握好文题关系对于前一种,或根据内容重新给题,或根据题目充实内容;对于后一种,应把握好与题目无多大关系的略写或不写。2)随意设置副标题。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设副标题,仅在靠正标题无法完全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时加设。同时要注意避免副标题大于主标题。3)连用同义、近义词。如“××分析研究”或“××研究探讨”。“分析、研究、探讨”为近义词,题名中保留其一即可。4)拔高文章层次。有的文章只是一般的论述分析,谈不上研究,但作者往往喜欢用“研究”二字作为题目,这就很不恰当地拔高了文章的层次,因此“研究”一词应当恰到好处。摘要摘要是论文的必要部分,它的详略程度取决于文献内容。摘要包括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可根据文摘类型有所侧重。通常中文文摘以不超过400字为宜。外文文摘不超过250个实词,摘要中要用第三人称,不要使用“本人”“作者”“我们”等作为摘要陈述的主语。正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在绪论引出问题后正文中加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部分是作者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和创造性的集中表现。对作者的逻辑能力要求较高,注意不要逻辑混乱。结论论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展示其结论。结论应该是非常经典的三个组块:总结本研究;指出不足,讨论原因;展望日后的改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主要是格式和来源,格式要规范,来源要“靠谱”。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空格,多且都要分中英文、全(半)角,有时写到最后自己也搞不清,打印机给你打出来,错一个空格都非常明显。所以,在这里我建议大家,最后修改格式时,一定要打印出来。格式有误,直接展现了你的论文写作态度,给导师的印象很不好。 提问 军事理论论文都可以写什么内容啊 回答 围绕军事技术与国家发展的联系,进行阐述,举一些实际性的例子来证明论点。就从军事写啦,写作战方法,或理论经济学视角解读军事技术与军事理论的博弈发展摘要:哲学视角下军事技术与军事理论的关系,如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经济学视角下军事技术与军事理论的关系,如同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军事技术与军事理论的螺旋向前发展如同商品需求与商品供给的博弈竞争,需求拉动供给,供给又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军事技术与军事理论的竞争发展又与一国经济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关键词:经济与视角;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博弈军事技术与军事理论的关系,如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在人类战争实践的不同历史时期,二者的发展并不平衡。人类战争实践既需要军事技术,也需要军事理论,军事技术是手段,军事理论是指南,缺乏军事理论指导的军事技术发展只能是无的放矢,缺乏军事技术支撑的军事理论研究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的发展又和一国经济基础有着密切关系。一、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内涵以及经济学视角下二者发展关系解析军事理论通常也指军事思想是指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军事技术是物化技术与观念技术的结合。按照从古至今的军事技术发展,依据其不同的能量传递或转换关系,可明显区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机械能→化学能→核能。从横向关系看,军事技术体系是一种壳层结构,由外至内为生活装备技术、运输通信技术、军事工程技术、武器技术,军事技术的核心部分是武器技术。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说:“战争达到目标,即达到政治目的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战争是唯一的手段,因此一切要服从用武器解决问题这个法则。”[1]战争不仅需要军事技术的支撑,还需要军事理论的支撑,研究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关系很有现实意义。二、经济学视角下军事技术与军事理论在博弈中发展(一)军事理论发展的需求创造军事技术的供给军事理论发展对军事技术产生需求时,各种资源就会流入军事技术部门促进其发展,生产军事技术消费品以满足需求。这是先进的军事理论对军事科技有牵引和拉动并且刺激其发展的作用。有需求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利润。马克思说过:“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 更多1条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