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中外文学论文主题推荐书目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8 07:56:15

中外文学论文主题推荐书目怎么写

论俄罗斯文学中“多余人”的人物形象 在19世纪俄国文坛上,曾出现了一条“辉煌灿烂”的“多余人画廊”。在这画廊中耸立着许多具有一定“文化”高度的典型。他们是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等。在这些人的灵魂深处一半蕴藉着先进的民主革命意识,闪烁着为祖国进步而奋斗的思想光芒,迸发着积极寻求真理和人生崇高目标的火花;而另一半则被西方利己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消极思想所侵蚀,他们在情感与理智的悖逆中,形成了二重矛盾的性格和复杂的生命形态:个性意识的觉醒,使他们萌发去寻找精神解放的途径,而自身性格软弱的钳制,又使他们找不到新生活的定位,徘徊、孤独、苦闷。他们既不满俄国社会现状,愤世嫉俗,但又不愿站在人民一边,精神上无所寄托。他们一面觉得在鄙俗的上流社会无以容身,但又对上流社会以外的生活同样感到索然无味。因而到头来尽管不甘心沉沦却又无力超出社会的束缚与羁绊。他们只能是否定和怀疑的精灵,是一群生活理想的“迷惘者”,努力寻求自我实现,终因不能在生活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变成了“多余人”。关于“多余人”这个概念早在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第八章的一种译稿中就出现了,写到奥涅金时有这样的两句:有人远在他们之外,像多余的东西茕茕孑立。后来俄国评论家赫尔岑给“多余人”下定义说“他们充满高贵的愿望,但羽翼折断,眼睛看到哪里就奔到哪里:他们想隐遁起来,避开生活,这是多余的,没有益处的人。” 文学反映青年的生活已形成诸多传统的主题,“多余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同创世英雄、寻梦者和毁灭者等类型相比,“多余人”题材更具绵延性、复杂性和普及性。 一、 近现代研究“多余人”形象现状一瞥回眸我国对“多余人”形象的研究,首先是从俄国“多余人”形象入手,进而对世界文学之中与俄国“多余人”相类似的典型进行探讨,从狭义到广义的比较研究中萌生出一个新命题,即“多余人之世界性文学现象”。(1)对俄国“多余人”的认识我国对俄国“多余人”的认识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研究,我国评论界几乎一直囿于“多余人”是俄国文学“特产”的认识阶段,普遍惯性地使用这个定型的结论。而各个历史时期对这一形象的认识都基于时代所需,是一种“感性”的理解。在动乱前,我们对俄国文学的介绍、翻译和研究倾向是“以我所需”、“急我所用”、“拿来天火”给苦难的大众为我们解决燃眉之急的现实斗争服务。这是个“全面肯定”的时期,我们对“多余人”身上的觉醒和抗争的积极方面,给予了最充分的关注,却有意无意地疏忽了他们身上的消极方面。进入极左时期,对俄国文学的研究进入冰冻,“多余人”真正变得多余,并销声匿迹。总体上,这个阶段我们对“多余人”形象的认识基本上处于一个分散的初级认识阶段,对“多余人”也多是从介绍的角度进行普及性传播。第二阶段是20世纪末的20年至今,这一阶段进入理性化思考。一大批对“多余人”问题的研究论文逐渐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新的开拓,主要归纳为下面几个方面:其一,对读者熟悉的非“多余人”典型重新审视,发现了“新”的“多余人”。不满足于已有定论,勇于开拓发现。有文章指出“达吉雅娜与奥涅金一样,只有觉醒,没有真正的反抗”,认为达吉雅娜也具有“多余人”的色彩。其二,对于那些原本公认的“多余人”形象或提出质疑或重新评价。其三,从整体上对俄国“多余人”产生、发展情况、进步意义等重要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在刘亚丁的专著《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纲》一书中提出俄国“多余人”产生实际上“是外来文化撞击古老俄国的结果,外来文化第一批接受者是青年贵族,他们无法停息被撞击后的震荡。”同时这个高峰时期俄国“多余人”的影响,也唤起了我国一代青年的觉醒和一代作家的创作。(2)“多余人”现象的初步联网以俄国“多余人”为稳固的经线,我们打破国界,在“多余人”研究中出现横向“联网”。评论家首先把视线投向了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零余者”和“孤独者”。如《屠格涅夫和郁达夫的“多余人”比较研究》、《论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孤独者”》。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贾宝玉和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贾宝玉与奥涅金之比较》等。其次,评论者在日本和法国文学中找到了俄国“多余人”的兄弟。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中的光源氏形象,被认定为世界文学画廊里一个典型的悲剧性的“多余人”。有的论述了日俄“多余人”的相似之处后,还从价值观、伦理、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等方面阐释了日俄“多余人”的差异。另有把法国的“世纪儿” 和“孤独者”联系起来,启示我们追溯中法文学的姻缘。对于中日“多余人”之异同也有专文进行了论述。以日本“私小说”为切入点,阐述了对中国“零余者”的影响。(3)一个新命题的萌生——“多余人之世界性文学现象” 对于世界近200年间的“多余人”现象,沿着二百多年的不断的发展历史轨迹,得出了“多余人的演化”轨迹。从18世纪末维特的出现为起点,其后是19世纪初“世纪儿”的“世纪症”蔓延,几乎与此同时“拜伦式英雄”和哈洛尔德震动欧洲;到了19世纪20至50年代,俄国的“多余人”以强大的阵容和整齐的队伍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逃遁者”面世,中国的“孤独者”、“零余者”便接踵而至。而到了20世纪中期,美国的“反映雄”虽然姗姗来迟,却与法国的“局外人”、英国的“愤怒青年”和德国的“新维特”,互相呼应,携手问世,构成了当代“多余人”联网。这一联网真正实现了歌德最早提出的“世界文学的梦想。从“世界文学”发展的总体态势和各国文学的自身的实际来重新审视“多余人”现象,就不是孤立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共同发展。经全方位普查和多角度扫描,评论界定质定量地给世界“多余人”现象得出一个纵横交叉的历史发展模式,得出这样一个简略的图示:(美国) “反英雄” (20世纪中) (中国) “孤独者” (20世纪初) (日本) “逃遁者” (20世纪初) (俄国) “多余人” (19世纪前叶) (英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愤怒青年” “拜伦式” “维特热” “世纪儿” “局外人” (20世纪中) (19世纪初) (18世纪末) (19世纪初) (20世纪中) (德国) “新维特” (20世纪中) 本图示基本表示出世界各国文学在相同和不同历史阶段,出现的相近“多余人”类型的各自姓氏代号。每个代号的专用名称几乎都包含着一个群体系列。同时图示中的国际性的排列组合,克服了本土文学的自足性和排他性,反映出互相交融、理解和创造的新局面。 二、“多余人“形象研究之我见(1)“多余人”的特征 “多余人”是多棱多角多面的立体,身上混杂着复合的色彩,反映了复杂的人生。他们是思想上的“报晓的先觉者”,行动上则是“贫乏的残疾者”。他们是属于精神世界中最鲜活和最忧郁的“精神贵族”。用一句话概括,“多余人”的心理特征是,意识和意志的不相协调。意识上的“巨人”和意志上的“矮子”,这也是“多余人”大起大落的精神历程和悲剧。他们有勇气从厌恶的环境中拔了旧根,却找不到适宜的土壤扎新根,成了“无根浮萍”、“身外客”、“局外人”、“逃遁者”、“隐身人”。(2)国度“多余人”典型的分析 ①自省和探索——俄国“多余人” 俄国“多余人”的精神探索,具有东方人的忧患意识和民族的整体特征,在民族兴亡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这使俄国“多余人”闪耀着某种灵光,格外动人,而且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或许这也是俄国“多余人”在文学家笔下获得不朽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俄国“多余人”是从俄国的旧文化和欧洲新文化撞击融合的血肉土地上产生出来的。这是“多余人”产生的一般性回答。俄国盛产“多余人”特别是从贵族阶级中不断地裂变处“多余人”,与俄国贵族阶级所处的特殊历史地位有着密切关系。另外,在这些反映传统主题的杰作里,我们明显地看出文学家本人的精神和心理与他所塑造的主人公的亲缘关系。因此,这些“传统主题”中的贵族青年形象在一定意义上是作家的精神的再生儿。 ②东方隐士——日本“逃遁者” 无论是二叶亭四迷《浮云》的主人公内海文山,还是夏目漱石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日本式“多余人”形象,都表现出“隐士”的特点。他们是“内向的”,拘谨、沉重、迟缓,远没有欧洲和俄国“多余人”那种无所顾忌的洒脱、豁达和冒险精神,但它们具有更强的忍耐力和承受力。首先是旧思想的强大和根深蒂固,羁绊着“多余人”新思潮的萌发;其次,东亚文化儒释道的精神和日本民族传统的打“和”精神对他们“隐士”精神的造成有着密切的制约作用。日本“逃遁者”是东方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批“多余人”形象,它为年轻而短暂的日本近代文学开拓了现实主义道路。同时也为中国“零余者”的诞生不断吹来了春风。 ③最具社会和民族责任感——中国“零余者” 从郁达夫笔下的自叙的“沉沦者”到鲁迅笔下的孤独的魏连殳,从丁玲笔下的沙菲到巴金《爱情三部曲》中的周如水,从老舍笔下的祁瑞宣到钱钟书《围城》中的方鸿渐,中国“零余者”蜂拥而来。古老的封建王国在不可避免的社会大变革中,开始整个民族的蜕变,走向现代化社会的历史性转变轨道,是中国“零余者”大批萌生的文化背景。同时,20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速,成为了中国“零余者”的催生剂。“五四”时期中国觉醒的知识青年,与近代西方意识的接轨决定了中国“零余者”精神含量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决定了中国“零余者”思考的浓缩性和情感的强烈尖锐度。(3)“多余人”形象的巨大魅力首先来自形象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社会内涵,这是由“多余人”的崇高的悲剧性格所决定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一个社会人都一定处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某个点上,而对于“多余人”来说,他们恰恰处于社会关系网络的最敏感点上,因而他们的性格悲剧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而且较之一般性像,他们更集中、更深刻地反映着社会关系两极的对立和冲突,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社会关系两极尖锐对立和激烈冲突的产物。 其次,“多余人”都具有性格缺陷,因而形成其悲剧的性格特征。在灵与肉、理智与感情的冲突中往往陷于强烈的内省和忏悔意识。从而产生一种深刻的“内源性”忧郁症。在这种复杂的性格中,才真正体现人物性格真实的美,同时产生复杂的美学效应,使读者获得悲与喜交融、崇高与滑稽相混杂的复杂深刻的审美感受。这就是多余人形象具有强大感染力的美学原因。阅读“多余人”,走进他们的世界,你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瞬间发现“自我”,产生共鸣,带来思索。 参考书目: 1、《“多余人”论纲——一种世界性文学现象探讨》,张伟著,东方出版社,1998年 2、《比较文学基本原理》,方汉文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 3、《东西方跨世纪作家比较研究》,张承举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 4、《《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译林出版社,1996年

回答 1、通常好书推荐,一般都会以推荐卡的形式存在,包括以下要点:【原作名】、【书名】、【副标题】、【出版社】、【作者】、【译者】、【推荐指数】、【经典语句】、【推荐理由】。2、其次是文章形式推荐。写出一本好书的推荐作文,首先就要知道一般的大纲,然后根据书的思想中心与你自己的理解将内容完全表达出来就好了,再一总结。(1)文章主要是写出什么;(2)为什么要写;(3)文章如何,怎么样。

名著:《瓦尔登湖》(美·梭罗)推荐理由:梭罗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天才,但在中国,他被遗忘了很长一段时间。《瓦尔登湖》经常在书架上坐很长时间。这本书被认为塑造了美国人的性格,在20世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那个不耐烦的少年,看了一眼,以为这是一本野外生存手册。直到岁月已经抚平了棱角,然后静下心来读她,才有了一种深刻的顿悟感。书中对生活态度的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值得深思。不想多说了。只有静下心来,进入梭罗的世界,才能得到终身的教诲。扩展资料:尽管梭罗的文字大量援引西方名言、典故,让人似懂非懂,但是,不时出现的闪光之处昭示着梭罗的人生智慧。梭罗作为爱默生后美国又一思想家,他的智慧是只有短短几百年历史的美国无法抹去的精神源泉。梭罗排斥没有目的、盲目的工作。认为文明人需要高于物的追求,不能直到死亡降临方才得以解脱。但是,这样的作品是无法被最广大的人认同的,浮躁的社会无法静下心仔细体悟这安然、恬静的思想。所以,只属于少数人。

对于文学类图书的推荐书目,我觉得可以参考获得过茅盾文学奖或鲁迅文学奖的图书就可以了。方法很简单,登录出版物数据中心服务平台(PDC平台)官网,在它的“专题数据”栏目里,选中“鲁迅文学奖”或“茅盾文学奖”,就可以看到相关图书了。

中外文学论文主题推荐书目

《The Kite Runner》《The Famished Road》读原著有味道,这两部是我刚完,后者很有感觉。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儒林外史》、《聊斋志异》、《西游记》、《三国志》、《水浒传》、《红楼梦》、《牡丹亭》、《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名人传》、《傅雷家书》、《格列佛游记》、《简·爱》《格林童话精选》 、《安徒生童话精选》 、《伊索寓言精选》、 《克雷洛夫寓言精选》、《朝花夕抬》、《呼啸山庄》、《茶花女》、《镜花缘》、《封神演义》、《官场现形记》、《东周列国志》

中国文学部分: 《论语通译》 《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全伟》 《红楼梦》 《呐喊》 《子夜》 《家》 《骆驼祥子》 《围城》 《朝花夕拾》 《繁星、春水》 《女神》 《雷雨》 《谈美书简》 外国文学部分: 《匹克威克外传》 《鲁浜孙飘流记》 《格列佛游记》 《欧叶妮格朗台》 《巴黎圣母院》 《唐吉诃德》 《童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老人与海》 《歌德谈话录》 《哈姆莱特》 《普希金诗选》 《泰戈尔诗选》

中: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平凡的世界、儒林外史、围城、隋唐演义、子夜、白鹿原、聊斋志异、资治通鉴、封神演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三侠五义、孙子兵法、周易、四书五经、喻世明言外:飘、哈姆雷特、基督山伯爵、茶花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呼啸山庄、悲惨世界、教父、牛虻、卡门、鲁滨逊漂流记、麦田的守望者、简爱、安娜卡列妮娜、奥德赛、羊脂球、苔丝、十日谈、百年孤独、父与子、包法利夫人、名利场、远大前程、老人与海、欧也妮 葛朗台

中外文学论文主题推荐书目是什么

把《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当中提到的好作品全部读一遍!

神秘岛,里面有很多有用的知识

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呼啸山庄大卫·科波菲尔红与黑悲惨世界安娜·卡列尼娜约翰·克里斯托夫

国内的《平凡的世界》《红楼梦》《人生》《儒林外史》《沉重的翅膀》《抉择》国外的《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我的大学》《悲惨世界》《海底两万里》以上皆为经典,涉及面广,有代表性,很值得看!

中外文学论文主题推荐书目有哪些

把《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当中提到的好作品全部读一遍!

《云中记》作者: 阿来汶川地震,对于我们已经渐行渐远,对于灾后重建的当事人,又是怎样的感受呢?作家阿来用他的新作《云中记》再次让我们窥见震后人们的伤痛一角。《云中记》描述了一个岷江边上山中的古老村落——云中村,这个村子也许是虚构的,也许是众多村子的集合,但我相信这个村子是真实存在过的。云中村在地震中被摧毁,村民死伤过半,震后重建时发现村子位于滑坡带上,于是村庄被废弃,村民都搬迁到移民村。村里的祭师阿巴为了安抚亡灵,三年后回到云中村,和村子一起滑入岷江。他用颂歌的方式书写了一个陨灭的故事,希望让这些文字放射出人性温暖的光芒。正如他本人所言:“我愿意写出生命所经历的磨难、罪过、悲苦,但我更愿意写出经历过这一切后,人性的温暖和闪光。”《唯有大海不悲伤》作者: 邱华栋邱华栋的小说,每每让人想到鲁迅说过的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他是一个在写作上不断四面出击、寻求多变的作家。就像“练家子”出身的他偶尔展露身手的时候,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个招式会怎么出。《唯有大海不悲伤》是邱华栋的最新小说集,收录了三部中篇小说。它们分别讲述了“如何潜水、抓鳄鱼和攀登雪峰”的故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与此同时,它们又代表了作者的文学新思索,寻找当代人古老而别样的精神出路,展现了一种走向高山大海的生态写作。阳刚雄浑之气,地理意义的探险,人文意义的回归,生死情义的罗曼蒂克与扶弱抑强的勇气正义,邱华栋的全新小说集《唯有大海不悲伤》,彰显出浪漫主义文学的迷人气质。往阳光风雨下走,往无穷的诗与远方走,邱华栋在自己的文学图景中,完成了灵感和构思一次又一次的釉变。《我的寻根记》作者: 白先勇 著 / 刘俊 编选文学不以大小分优劣。我借用王国维讲杜甫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这两个都好。因为人生的几个大题目都一样,就是生老病死,谁也逃不掉。其实人生最大的就是这个,可能外界的转变大起大落,但生老病死的定律,是注定的,谁也抵挡不了。——白先勇白先勇先生亲自审定篇目,官宣版白先勇小说散文精选集。《我的寻根记》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白先勇经典作品集,怀抱着一份对文学、对故园的眷念,展示着白先勇个人色彩的文学、艺术轨迹和生命历程。文分三辑:第一辑小说,共8篇,收入《玉卿嫂》、《寂寞的十七岁》与《谪仙怨》等,以及获郁达夫文学奖的最新作品《SilentNight》,篇篇皆是精品;第二辑散文,共9篇,收入《树犹如此》、《明星咖啡馆》与《第六只手指》等,满眼是乡愁与亲情;第三辑评论,共6篇,包括《与奚淞对谈三章》与《大观红楼》等,集结了近年来演讲、访谈、文论,可一窥文学大师的文学观与个人体验,也相当全面地呈现了白先勇这些年的文学活动。

季羡林、杨周翰、李赋宁等14位教授在1986年的《中外文学书目答目》中推荐的“中外文学阅读书目”共有268 种,其中包括中国古典文学部分 107 种,中国现代、当代文学部分 35 种,文学理论部分 25 种,西方文学部分54 种,东方文学部分 20 种,俄苏文学部分 27 种。 《中外文学书目答目》季羡林等14位教授,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内容丰富,建议你去图书馆借阅比较好。中国古典文学部分 1 白居易诗选 顾学颉、周汝昌 2 长生殿 洪升3 楚辞选 马茂元注4 春秋左传读本 王伯祥5 东周列国志 冯梦龙 蔡元放 6 杜甫诗选 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7 杜牧诗选 缪钺 8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沃尧著 张友鹤校注 9 范大成诗选 周汝昌 10 古神话选释 袁珂选11 古诗十九首初探 马茂元著12 关汉卿戏曲选 (元) 关汉卿著 13 官场现形记 李宝嘉 14 国语选 傅庚生 15 韩愈文选 童第德16 韩子浅解 梁启雄 17 汉书选 顾廷龙、王煦华 18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19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中凡20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编 21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堮 22 红楼梦 曹雪芹 23 话本选 吴晓玲 24 黄庭坚诗选 潘伯鹰 25 稼轩词编年笺注 邓广铭 26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夏承焘 27 近代诗选 28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龙榆生 29 镜花缘 李汝珍 30 康有为诗文选 康有为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选31 老残游记 刘鹗著 陈翔鹤校 戴鸿森注 32 乐府诗选 余冠英 33 李白诗选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34 李贺诗选 叶葱奇 35 李清照诗词选注 刘忆萱 36 李商隐诗选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组 37 历代诗歌选 季镇淮、冯钟芸等 38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39 辽金元诗选 章荑荪 40 聊斋志异选 蒲松龄著 张友鹤选41 柳亚子诗选 柳亚子著 徐文烈 42 柳宗元诗文选 贝远辰 43 龙川词校笺 夏承焘 44 陆游诗选 游国恩、李易 45 论语译注 杨伯峻 46 孟子译注 杨伯峻 47 明代散文选注 刘世德 48 明清传奇选 赵景深 胡忌 49 明清文言小说选 薛洪绩 50 明人杂剧选 周贻白 51 牡丹亭 汤显祖 52 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 53 孽海花 曾朴 54 欧阳修诗选 施培毅 54 欧阳修诗选 施培毅 55 欧阳修文选 杜维沫、陈新56 琵琶记 高明著 钱南57 清代散文选注 王荣初 蔡一58 人境庐诗草笺注 黄遵宪著 钱59 儒林外史 吴敬梓 60 三曹诗选 余冠英 61 三国演义 罗贯中 62 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 63 史记选 司马迁 64 水浒传 施耐庵 65 水浒后传 陈忱 66 说岳全传 钱彩 金丰 67 宋词选 胡运翼 68 宋诗选注 钱钟书 69 宋文选 70 苏轼词选 陈迩冬 71 苏轼诗选 陈迩冬 72 隋唐演义 褚人获 73 唐代散文选注 张撝之 74 唐诗三百首详析 喻守真 75 唐诗选 马茂元 76 唐诗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77 唐宋传奇选 张友鹤 78 唐宋词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 79 桃花扇 (清)孔尚任 80 陶渊明集 逯钦立 81 晚清小说史 阿英 82 汪笑侬戏曲集 汪笑侬 83 王维诗选 陈贻焮 84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组 85 文天祥诗选 黄兰坡 86 西厢记 王实甫 87 西游记 吴承恩 88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 89 辛亥革命烈士诗文选 萧平编 吴小如注 90 严复诗文选 严复著 周振甫选注 91 杨万里选集 周汝昌 92 吟风阁杂剧 杨潮观注 胡士莹校注 93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 94 元好问诗选 郝树候 95 元明清诗文选 米治国 96 元散曲选注 王季思 97 元杂剧选注 王季思等 98 战国策选讲 刘亿萱 99 中国古代寓言选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 100 中国古典短篇小说 上海文艺出版社 101 中国历代文选 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102 中国文学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 103 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 104 中国戏曲通史 张庚 郭汉城 105 中国小说史 北京大学中文系 106 庄子浅注 曹础基 好像就这些了。。。。

对于文学类图书的推荐书目,我觉得可以参考获得过茅盾文学奖或鲁迅文学奖的图书就可以了。方法很简单,登录出版物数据中心服务平台(PDC平台)官网,在它的“专题数据”栏目里,选中“鲁迅文学奖”或“茅盾文学奖”,就可以看到相关图书了。

中外文学论文主题推荐怎么写

我建议可以写文学史的编写问题,比如以一部文学史为例,写写它的编写体例。或者写这部文学史的特点与不足的地方。还可以写一部文学史与其他的文学史的比较。

关键在于学生的态度,一个老师带的学生会良莠不齐,不是谁都聪明、有悟性,但是如果态度端正,积极认真,即使论文写得不够好,也能平稳过渡。反之则难。中规中矩是基本的要求,没有硬伤,结构相对完整。下面说的写比较的论文,这个我不赞同,因为本科阶段的学生其实科研的训练基本没有,能把一点小问题讲清楚就可以了,不能要求他对比作者作品或意识流派,那论文就大了。切记要“宜小不宜大”,就讲一个小方面能讲清楚就是不错的了。所谓创新那更是奢望,能把别人写的消化了用自己的话说明白就不错,论题越小越好。我带了6年毕业论文了,去年有一个没过的,主要是输在态度上。百般联系都不理你,请同学通知就说忙,找工作,其实大家都是一样的。最后交终稿的时候才露面,东拼西凑了一篇,字体背景都不一样,快毕业了,起码的做人是要学会的,被抓是必然的。一般抓了没过的第二次会补答辩,这个看各个学校的具体规定了。写完的论文不要丢,想办法发表,这个对以后工作很有用,比较长的就拆分成几篇发系列。希望能帮到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