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我国货币发展趋势论文目录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23 14:07:46

我国货币发展趋势论文目录怎么写

1、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明显不足。去年以来,我国的消费品市场虽处于平稳增长态势,但是今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的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却下降了9个百分点。按以往的经验,每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走势均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状况。近年来,消费品市场所能呈现出的平稳增长态势,其中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的因素主要还是由政府政策性作用所至,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性作用仍不明显。如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工资的增加拉动了消费的较大增长;费改税在农村试点的扩大缓解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幅的下滑;住房、汽车和教育等个人消费信贷的持续增加带动了消费品市场的增长。由于这些政策性因素的主导作用,才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增长。若排除这些政策性不可比因素,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将会面临着后劲不足的危机。当前,城市下岗、失业人数的增加和低保缺口的增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住房、医疗、教育等各项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已在明显减弱。 2、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据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对我国600种主要商品的供求情况分析预测,今年上半年我国供过于求的商品达到3%,比去年下半年扩大了5个多百分点;供需平衡的商品只有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这种供给总量相对过剩的问题表面上表现为全国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走低的趋势,但实质是受到我国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等由现在的工业化初中期向中后期转变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矛盾;知识结构与就业需求的矛盾;要素、资源状况与产业结构和布局的矛盾;重复建设、区域封锁与市场规则的矛盾等等。由于这种供给过剩的一系列矛盾的存在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逐步加大,将使未来几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前几年放慢,失业人数继续增加。因此,供给过剩的压力在未来两三年内仍会存在。 3、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缺乏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拉动,并且主要依赖于政府增发国债和由国债投资而带动的贷款所拉动,社会投资增长相对缓慢。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增速高于上年同期8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6%,增速高于上年同期2个百分点。其中,2001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这些状况一方面说明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增长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增长对政府政策性投资的依赖过大,社会投资明显不足。据统计,2001年城乡集体、个体、农户等其他投资同比仅增长了3%,比国有及其他投资低5个百分点,城乡集体、个体、农户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7个百分点,如果经济增长过渡依赖政府政策性投资而脱离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旦将来国债投资下降,民间投资若未能及时启动,我国经济增长将后劲不足,难以形成高质量持续增长的态势。今年,尽管一些有利于民间投资的“利好”消息已经在酝酿和实施中,但真正落到实处还需一个过程,社会投资不足的矛盾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 4、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去年以来,我国价格走低的迹象越发明显,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目前价格走低的具体表现:居民消费价格从去年第四个季度开始走低,到今年1月已连续3个月下跌,为近两年来的首次;工业品出厂价格于2001年4月开始再次下降,之后降幅逐月加大,今年1—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降幅加大,同比平均下降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001年比上年下降8%,2002年1—2月降幅进一步加大,同比下降5%,已连续9个月下降;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2001年同比下降了2%,2002年下降幅度明显加大,1—2月同比分别下降8%和6%;房屋销售价格虽在2001年增长了2%,但全年的价格走势前高后低、逐季下降,特别是第四季度增速回落明显,预计今年我国的商品房价格增速将不会有大幅度上扬;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在2001年虽同比增长了4%,但涨幅比上年却低7个百分点,今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开始下滑,2月比1月下降了3%,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我国加入WTO后,全球性生产过剩、价格下行的影响通过多种渠道传导到我国。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上升的态势。因此,预计我国在短期内价格走低的趋势不会改变。 5、金融贷款总量增速下降,资金供应渠道不畅的问题突出。从去年开始,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的增速已呈下降趋势,今年贷款增幅继续下降,1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上年同期的增幅下降了8%,其中工业短期贷款额少增了67亿元,导致短期贷款当月减少。此现状说明工业贷款资金供应渠道不畅的问题已更加突出。此外,还有几种金融现象应引起注意:一是现金净投放量增幅下降。从去年开始,我国现金流通量的增幅已呈现出同比逐月下降的趋势,今年1月,M0出现了几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同比增幅为-7%;今年1季度,M0同比增长2%,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个百分点。根据一般经济规律,在管制利率条件下,经济体系中的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变动趋势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是否适应的主要标志。目前,现金净投放量增幅的下降,可以说明商品和劳务市场的萧条。二是M1的增速慢于M2。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出现了M1的增速慢于M2的趋势。2001年底,M1的增速为7%,M2的增速为4%。今年,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大,1季度M1的增速为1%,M2的增速为4%。按一般经济学原理,在正常情况下,如果M1增长率在较长的时期中始终慢于M2增长率,则说明经济的增长势头开始放缓。 6、就业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的就业矛盾已到了十分严峻的程度。对下岗、失业、待业、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大量的待就业大军,政府部门、经济学家们不仅对各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不一有不同的看法,同时对就业的主要矛盾是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的观点也不尽一致。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是总量问题,全国的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劳动力需求。近几年,为缓解下岗、失业人员的压力,我国政府在增加就业岗位、加大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方面尽管下了很大的力气,但就业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从中可反映出我国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某些体制性的弊端,如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问题、任用干部的标准问题、经济结构问题、产业结构问题、所有制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投资结构问题、教育结构问题等等。这些诸多问题如得不到缓解,或者导致失业问题的加剧,不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良性运行,而且可能引发政治问题。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尽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上述问题,但同时也存在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是国际资本目前正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去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已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投资额增幅为4%。另一方面我国市场需求空间大、机会多。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扩大需求的机遇,从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方向、增加就业、促进出口等方面入手,加大政策调整力度,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我是钱 我是一张百元大钞。我不记得我是从哪里出来的,但我有很多兄弟姐妹,五十元、二十元、一元几角几分的都是。主人总是把我们放在一起,但每次都把我放在最下面。我上面的50元,虽然他们的面值只是我的一半,但却已是饱经风霜,浑身上下都脏脏的,我努力想离他们远点儿——我是新钱。不久,我听见一个50元说话了:“唉,老兄,你听说了吗?现在很多人造假,假币到处都是,而且大部分是一百元的——说不定咱们这里就有!”“是吗?”一个20元接道:“我听主人说,假币都是些新钱!”我听了吓了一跳,我不会是假币吧?几天后,我到了一家小卖店,接触的人多了,常听到人们说这样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我很高兴人类给我们这么高的评价,当然了,前提是我不是假币。后来,这家店主买了一台怪模怪样的机器,我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就问上面的50元。他不悄地撇撇嘴说:“哼,看你面值挺大的,连这玩艺都不知道啊,是验钞机,能验出咱们是真币还是假币。”我听了心里不免有些紧张。果不其然,当晚主人就开始验钞,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吱——”,当我和其它钱币经过验钞机时,机器尖叫了起来,我心一紧,难道我不敢想下去了。店主又把我们分成了几摞,最后单独对我进行检验时,又“吱”地响了——我是假币!当我慢慢从被主人从验钞机里抽出来时,发觉所有的钱币都眼盯着我,一个1元钱喊出来:“哟,看不出来啊,他还是个私生子!”我登时羞愧满面,心想这回主人该把我扔了吧。可主人满不在乎地把我塞进抽屉,并且第二天就把我交给了一位出租车司机,司机又把我转给衔边的烟亭主,就这样,我总是很快被花掉,最后几经展转我来到了一位工人家里,但不久我就被发现是假币。只听他哀叹一声:“天啊,这是那个丧心病狂的啊”我难受极了,觉得他似乎是在骂我。于是,当晚我便混入了一堆废纸,被扔进碎纸机。在碎纸机启动前,我反复叮嘱我自己:下辈子一定要做个真正的百元大钞!金钱使我们失去了什么在人们眼中,金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东西,有了它,我们想买什么买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只要不违法),但是,我们在得到了金钱的同时,往往也会失去一些东西。金钱使我们失去了同情心。在“希望工程”捐助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没钱人”掏出自己省吃俭用的钱,而越来越多富得流油的人却一毛不拔。难道他们都不知道有那么多孩子上不起学吗?肯定知道。但是他们却一毛不拔,是金钱覆盖了他们本应充满同情的心灵,是金钱阻塞了他们流淌同情的血液的血管,是金钱挡住了他们同情别人的道路。金钱使我们失去了良知。纵观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史,每一场战争,每一次侵略不都是为了那些银子?当对金钱的欲望已充斥我们的大脑,那么人类本应有的良知就会被泯灭,人类原始的天性就会丧失,人类社会原本起来的道德就会被推翻,而成为一切向“钱”看的标准。金钱使我们失去了生活这把杠杆的支点。当社会的价值取向标准已经以金钱为中心时,父母不再会关心孩子考试的分数,人们不再会在乎友谊的价值,而只会考虑这个朋友能不能给我带来利益。金钱使我们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处世原则,每个人都一切以“钱“至上,行贿,受贿,抢劫,偷盗……人类因钱犯下的罪行不可计数。当有些人都在腰间套着一个孔方兄,渴望它是一个游泳圈,保佑自己不在生活的海洋中溺水而死,这种人一定最先被生活的巨浪吞没,因为金钱已使他失去了最后的人求生本能。所以,不要让金钱夺去你原本比金钱重要得多的东西,记住,学会游泳比游泳圈有用。

我国货币发展趋势论文目录表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了我国货币在发展中的几次重大演变。   【关键词】货币 发展 演变      一、我国货币发展的阶段      古代货币发展史   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指的是从先秦到鸦片战争前期货币的发展史。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在这一期间,我们大致将货币的发展分为先秦钱币、秦汉钱币、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代钱币、辽金西夏、元明清阶段,货币的发展由最早的贝币到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以及北宋纸币“交子”的出现等等。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所以此时中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近代货币发展史   在此期间,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民国时期,人民政权革命三个阶段。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发行了筹饷券,南京临时政府发行了军事用票和军用钞票,这些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钟金币、银元、铜元、镍币等货币。人民政权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组织,发行了银铜纸布等货币,这些统称为人民政权货币,这些币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稳定金融,推进革命形式的发展,扩大任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公共,乃至中国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当代货币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当代货币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六个时期。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发行了四套人民币,同时还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等;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后,还诞生了香港货币和澳门货币。在建国之初,人民金融业经历了通货膨胀的洗礼,通过“三平”政策,有效的抑止了10余年来的通货膨胀;从58年至76年,人民金融事业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大跃进”时期,人民金融受浮夸和盲目发展的驱使;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它为把国民经济推上协调发展的轨道做出了贡献;在十年动乱中,它也保守破坏和摧残,曾有两次转轨,又两次受挫而被压制下去。粉碎“四人帮”后,金融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      二、中国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的重大演变      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关于中国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 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1、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6%,位居世界第二。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增长到89亿,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到4%,已建成5G基站8万个,5G终端连接数据超过2亿。我国庞大的数字经济规模和较高的互联网普及率,以及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为研发和推广数字人民币创造了有利条件。 2、重要的是,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成为催生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驱动力。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培育和壮大发展新动能,全方位提升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亟需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不失时机地推出数字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人民币的诞生是顺应技术进步和时代潮流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打造我国数字经济新优势,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竞相着手推出数字货币的大趋势中掌握先机。 3、目前,我国数字人民币布局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早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就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开始对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进行专项研究。2016年,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完成法定数字货币第一代原型系统搭建。2020年5月初,央行发行数字货币进入试点阶段,截至2020年8月底,数字人民币在全国共落地试点场景6700多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此外,数字人民币也将在明年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测试。 4、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其具备货币的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贮藏等基本功能,与实物人民币一样是法定货币,以国家信用为支撑,具有法偿性。考虑到我国国情以及居民的支付习惯、年龄结构、安全性需求等因素,实物人民币将不会消失,数字人民币将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并存,而且两者都是央行对公众的负债,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经济价值。 与一般电子支付工具相比,数字人民币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两者虽都是一种方便公众的支付工具,但数字人民币更加便捷,可以实现双离线支付,即便网络信号不佳的情形下也能完成支付交易。数字人民币的优势还在于它是国家法定货币,以国家信用为支撑,是安全等级最高的资产。5、此外,数字人民币具有可控匿名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上述数字人民币的优势是一般电子支付工具所不具备的。可以说,数字人民币和一般电子支付都可应用于日常支付,但两者不是竞争和取代关系,数字人民币是借鉴电子支付技术和经验,为公众提供一种新的通用支付方式,以提升金融普惠水平为宗旨,对现有支付体系形成了有益补充。所以,与和实物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样,数字人民币也将和一般电子支付工具长期并存。 6、当前,我国数字人民币的探索走在了世界前列,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尚处在试点测试阶段,距离真正落地还需一定时间。数字人民币相关的法律框架和制度体系建设、金融基础设施与运营技术路线的统筹协调、基于数字人民币的金融新业态发展、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数字人民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等,都是下一阶段数字人民币发展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数字人民币是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助推器,在网络技术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推动下,在中国不断提升的经济实力支撑下,数字人民币的未来大有可期。

本文核心数据:外汇储备货币量、外汇市场成交量、境外贷款及债券比例1、美元仍占主导地位,美元资产外汇储备占比降至低点在全球各国外汇储备方面,尽管国际货币体系在过去60年间发生了重大结构性转变,但美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截至2021年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各国外汇储备中的货币量达到69912亿美元,比重达56%,其次是欧元和日元,货币量分别为24157亿美元和6921亿美元,占比分别为19%、6%。从外汇储备货币构成的长期变化趋势来看,自欧元1999年诞生至2016年人民币加入SDR,美元资产在央行储备中所占比例从2%下降到4%;至2021年一季度,进一步下降至4%,降幅约6个百分点。长期来看,美元资产的外汇储备占比逐渐下降,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其他货币外汇储备占比日益上涨。注:内环为2016年第四季度数据,外环为2021年第一季度数据。2、全球外汇市场成交量持续攀升,人民币跻身全球十大外汇交易货币在外汇市场交易方面,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显示,1986年以来,全球外汇市场成交量呈现波动攀升趋势,2001年起成交量增速明显提升,至2019年成交量达3万亿美元。从货币类型来看,美元占全球外汇市场成交量的88%,处于主导地位,其次是欧元和日元。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也位列全球十大外汇交易货币。注:国际清算银行(BIS) 每三年发布一次成交量数据。3、美元的国际投融资货币功能持续增强,欧元追随其后货币的国际化程度越高,其在本国境外以本币标价的贷款及债券规模则越大。数据显示,2010-2019年,美元、欧元在境外对非银行借款人的贷款及债券余额不断增长,且美元境外贷款及债券与境内贷款及债券的比例也不断增长,反映了美元作为国际投融资货币的功能持续增强。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数字货币发展研究报告》。

我国货币发展趋势论文目录最新

以中国历史为例,说说货币发展的趋势文史日更05月18日现在人们的经济生活离不开货币,即便你使用支付宝、微信,其背后也是货币。但货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演变。货币的第一大特点就是其稀有性。货币本身存在,不需要有现实的使用价值,只需要它能够作为一个衡量单位就可以,比如我国古代最早的货币——贝壳以及全球普遍通用的黄金。在稀有这一方面之外,货币还应该具有便于分割,标准化,便于交换。在这一方面来说,黄金基本上是可以满足要求的,因为它质地柔软,便于切割。可是他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他并不标准。货币发展到这一阶段,对于标准化的要求导致了最早的铜币的出现,我国汉代铸造的五铢钱,就是这一阶段最有代表性的货币。五铢钱中的五铢是一个重量单位,实际上就是五铢重量的铜。当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交换日渐频繁,沉重的铜币逐渐不适合发展,需要相应的纸币就应用而生。中国最早的纸币是四川的交子,他是一个民间发行的信用货币,他的出现方便了四川地区商人们长途泛用,不用携带数10斤或者上百斤的铜钱。可是凡是信用货币都牵扯到一个信用问题,纸币的发行最早是民间商人自发发行的纸币,他有一定的保险金,所以信誉上还是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可是后来政府看到有利可图,就将发行纸币的权利收归到了,政府政府滥发纸币,导致纸币信用破产,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明朝。大明宝钞几乎成为掠夺百姓财富的一种手段。人类的货币的发展趋势理应是由实物货币向纸币过度,因为实物货币的切割流通十分不方便,而纸币弥补了这一不足。可是偏偏在中国明朝这种现象出现了反动,也就是逐渐有纸币,又开始变为实物货币,也就是白银。白银在中国成为流通货币并不是政府的行为,而是在政府指定信用破产的情况下,民间老百姓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自发的使用白银成为流通货币。白银作为流通货币,直到国民党实行币制改革发行法币,这种反常的现象才最终结束。

为什么这么多问论文的啊,在百度里面搜索一下啊,感觉那个“毕业论文E网”还不错

我国货币政策发展趋势论文目录

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个是非常明显的。

为什么这么多问论文的啊,在百度里面搜索一下啊,感觉那个“毕业论文E网”还不错

公开市场业务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4年3月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规模逐步扩大。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业银行。这些交易商可以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工具与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其中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一般而言,票据贴现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  贴现是指客户(持票人)将没有到期的票据出卖给贴现银行,以便提前取得现款。一般工商企业向银行办理的票据贴现就属于这一种。  转贴现是指银行以贴现购得的没有到期的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转贴现一般是商业银行间相互拆借资金的一种方式;  再贴现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人民银行的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一种信用业务,是中央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而运用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  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我国货币发展趋势论文题目怎么写

1、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明显不足。去年以来,我国的消费品市场虽处于平稳增长态势,但是今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的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却下降了9个百分点。按以往的经验,每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走势均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状况。近年来,消费品市场所能呈现出的平稳增长态势,其中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的因素主要还是由政府政策性作用所至,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性作用仍不明显。如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工资的增加拉动了消费的较大增长;费改税在农村试点的扩大缓解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幅的下滑;住房、汽车和教育等个人消费信贷的持续增加带动了消费品市场的增长。由于这些政策性因素的主导作用,才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增长。若排除这些政策性不可比因素,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将会面临着后劲不足的危机。当前,城市下岗、失业人数的增加和低保缺口的增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住房、医疗、教育等各项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已在明显减弱。 2、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据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对我国600种主要商品的供求情况分析预测,今年上半年我国供过于求的商品达到3%,比去年下半年扩大了5个多百分点;供需平衡的商品只有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这种供给总量相对过剩的问题表面上表现为全国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走低的趋势,但实质是受到我国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等由现在的工业化初中期向中后期转变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矛盾;知识结构与就业需求的矛盾;要素、资源状况与产业结构和布局的矛盾;重复建设、区域封锁与市场规则的矛盾等等。由于这种供给过剩的一系列矛盾的存在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逐步加大,将使未来几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前几年放慢,失业人数继续增加。因此,供给过剩的压力在未来两三年内仍会存在。 3、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缺乏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拉动,并且主要依赖于政府增发国债和由国债投资而带动的贷款所拉动,社会投资增长相对缓慢。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增速高于上年同期8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6%,增速高于上年同期2个百分点。其中,2001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这些状况一方面说明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增长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增长对政府政策性投资的依赖过大,社会投资明显不足。据统计,2001年城乡集体、个体、农户等其他投资同比仅增长了3%,比国有及其他投资低5个百分点,城乡集体、个体、农户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7个百分点,如果经济增长过渡依赖政府政策性投资而脱离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旦将来国债投资下降,民间投资若未能及时启动,我国经济增长将后劲不足,难以形成高质量持续增长的态势。今年,尽管一些有利于民间投资的“利好”消息已经在酝酿和实施中,但真正落到实处还需一个过程,社会投资不足的矛盾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 4、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去年以来,我国价格走低的迹象越发明显,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目前价格走低的具体表现:居民消费价格从去年第四个季度开始走低,到今年1月已连续3个月下跌,为近两年来的首次;工业品出厂价格于2001年4月开始再次下降,之后降幅逐月加大,今年1—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降幅加大,同比平均下降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001年比上年下降8%,2002年1—2月降幅进一步加大,同比下降5%,已连续9个月下降;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2001年同比下降了2%,2002年下降幅度明显加大,1—2月同比分别下降8%和6%;房屋销售价格虽在2001年增长了2%,但全年的价格走势前高后低、逐季下降,特别是第四季度增速回落明显,预计今年我国的商品房价格增速将不会有大幅度上扬;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在2001年虽同比增长了4%,但涨幅比上年却低7个百分点,今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开始下滑,2月比1月下降了3%,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我国加入WTO后,全球性生产过剩、价格下行的影响通过多种渠道传导到我国。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上升的态势。因此,预计我国在短期内价格走低的趋势不会改变。 5、金融贷款总量增速下降,资金供应渠道不畅的问题突出。从去年开始,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的增速已呈下降趋势,今年贷款增幅继续下降,1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上年同期的增幅下降了8%,其中工业短期贷款额少增了67亿元,导致短期贷款当月减少。此现状说明工业贷款资金供应渠道不畅的问题已更加突出。此外,还有几种金融现象应引起注意:一是现金净投放量增幅下降。从去年开始,我国现金流通量的增幅已呈现出同比逐月下降的趋势,今年1月,M0出现了几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同比增幅为-7%;今年1季度,M0同比增长2%,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个百分点。根据一般经济规律,在管制利率条件下,经济体系中的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变动趋势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是否适应的主要标志。目前,现金净投放量增幅的下降,可以说明商品和劳务市场的萧条。二是M1的增速慢于M2。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出现了M1的增速慢于M2的趋势。2001年底,M1的增速为7%,M2的增速为4%。今年,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大,1季度M1的增速为1%,M2的增速为4%。按一般经济学原理,在正常情况下,如果M1增长率在较长的时期中始终慢于M2增长率,则说明经济的增长势头开始放缓。 6、就业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的就业矛盾已到了十分严峻的程度。对下岗、失业、待业、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大量的待就业大军,政府部门、经济学家们不仅对各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不一有不同的看法,同时对就业的主要矛盾是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的观点也不尽一致。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是总量问题,全国的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劳动力需求。近几年,为缓解下岗、失业人员的压力,我国政府在增加就业岗位、加大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方面尽管下了很大的力气,但就业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从中可反映出我国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某些体制性的弊端,如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问题、任用干部的标准问题、经济结构问题、产业结构问题、所有制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投资结构问题、教育结构问题等等。这些诸多问题如得不到缓解,或者导致失业问题的加剧,不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良性运行,而且可能引发政治问题。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尽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上述问题,但同时也存在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是国际资本目前正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去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已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投资额增幅为4%。另一方面我国市场需求空间大、机会多。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扩大需求的机遇,从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方向、增加就业、促进出口等方面入手,加大政策调整力度,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都是比较好写的,如下:一、国际金融问题1、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2、金融危机传染与发展中国家的防御3、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危机的成因与风险防范4、我国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及危机管理5、货币危机预警机制6、亚洲(欧洲)区域金融合作7、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传导机制8、国际金融并购及影响9、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10、国际金融的协调与合作二、宏观金融调控问题1、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2、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3、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4、利率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5、货币供应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6、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7、再贴现政策的作用与宏观金融调控8、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9、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改革10、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指标的选择三、货币政策比较问题1、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2、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3、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4、中国与美国(或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区别5、通货膨胀机制与通货紧缩的机制6、通货紧缩的根源:有效需求不足7、增加有效需求的途径初探8、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效果、效率分析9、银行流动性过剩及风险控制10、开放经济下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分析四、我国的利率政策问题研究1、利率结构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2、利率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3、储蓄和投资的利率弹性研究4、试论储蓄存款的利率弹性5、央行利率政策调整对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6、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优化7、提高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效果8、现阶段我国利率政策的有效性9、我国利率政策的经济运行效果分析10、论通货膨胀压力下的利率政策选择五、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1、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2、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与利率市场化3、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4、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前提5、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骤6、我国利率市场化应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7、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8、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9、利率市场化后企业投融资策略的调整10、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六、政策性银行问题研究1、我国设置政策性银行的理论依据2、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3、政策性银行如何配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4、我国政策性银行外部关系的协调5、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有效监管的实施6、构建政策性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7、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路径的比较分析8、农业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贷款问题9、政策性银行外部约束机制10、政策性银行与我国产业政策的配合七、货币市场问题1、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完善措施2、货币市场机制分析3、论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4、论票据市场的功能和作用5、证券回购市场的交易分析6、国库券市场的投资分析7、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运作及其特征8、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承兑票据市场的关系分析9、论大额存单市场10、大额可转让定期价值分析八、资本市场问题1、试论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功能2、投资银行组织模式比较与选择3、证券经纪业务与证券经纪人制度4、企业并购的风险及防范5、国内外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案例分析6、试论二级市场的基本功能7、二板市场的特点、功能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8、公司在二板市场上市的标准、组织实现及主承销商保荐制度9、开放式基金融资研究10、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退出模式研究九、银行不良资产研究1、转化或清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2、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3、资产证券化在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时的可行性4、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债转股的必要性和设想5、论债转股的理论和政策问题6、资产管理公司转型问题7、债转股的风险与时机分析8、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利弊9、债转股在不良资产处理中的效果分析10、如何杜绝不良资产的再生十、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1、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2、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3、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4、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5、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机制6、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生成机理7、我国的网络金融风险及防范8、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和金融安全9、金融监管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10、金融监管模式选择十一、分业经营与全能经营1、分业经营体制下的银证、银保合作2、国际金融界混业经营的潮流3、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研究4、混业经营的风险分析5、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中国金融业的选择6、分业经营与金融控股公司7、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安全性分析8、我国分业经营体制下银证合作分析9、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监管制度的完善10、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风险与监管对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