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百科

农业现代化的论文选题题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07 06:37:11

农业现代化的论文选题题目有哪些

学术堂收集了一部分关于农业问题的论文题目,大家可以参考:  科技社团信息化发展策略及政策建议--以中国农学会信息化建设为例  氮肥种类及用量对旱地玉米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  秸秆深埋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腐植酸增效复混肥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两种产量水平下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氮钾和有机肥在生姜上的肥效研究  猪场肥水施用对玉米-小麦农田氨排放、氮素利用与表观平衡的影响  不同肥料对土壤物理特性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长期施肥对山东潮土磷盈亏及农学阈值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减量施肥条件下生物炭与耕作方式对玉米氮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万方上的中国科技投资杂志里面有农村经济,农业发展方向的论文,可以浏览一下最近几期的杂志,吸收借鉴一下,把握一下目前最新的动态。

下列这些方面不知道对不对 祝你成功1.掌握当代发展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包括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人类学及发展管理等范畴在内的综合的分析方法;3.具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农村区域、社区分析、规划、计划实施、监测和评价等方面的技能;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当代发展学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5.熟悉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我说你这位阶级兄弟姐妹,关系劳苦民众的论文你就想花200点搞来?你太没诚意了,太敷衍我们农民兄弟了吧,你这样的就该下回乡,刨回地,运回粮,卖回菜。

农业现代化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

下列这些方面不知道对不对 祝你成功1.掌握当代发展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包括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人类学及发展管理等范畴在内的综合的分析方法;3.具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农村区域、社区分析、规划、计划实施、监测和评价等方面的技能;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当代发展学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5.熟悉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现代农业的含义、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以及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农业人才情况,提出了从统筹协调管理体制,制定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依托高校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吸引相关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建立并运作好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人才服务于农业农村等六方面,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支撑体系。引言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建设将作为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过程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发展现代农业,意味着给农业注入更多的现代理念和方式,更多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的素质、效率和竞争力。 1 福建省农业发展与农业农村人才的现状 1 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简单地概括,我省农业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①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水果、茶叶和食用菌占了相当的比重,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我省以发展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100多个,参与农户达30多万户。②闽台农业合作深入拓展。近年来,我省闽台农业合作进一步扩大,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扩大到福建全省。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全省累计批办农业台资项目近2000个,引进台湾农业良种2500个,先进与实用技术800多项。③农村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较快。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销售收人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带动了40%以上的农户发展生产。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6000多个。④外向型农业持续增长。福建近年来积极利用对台优势和对外优势,着力在闽台农业合作、培育特色产业和优势品种、推广订单农业、引进涉农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外向型农业逐渐成形。⑤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产业化水平不高;产和销结合不紧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加工企业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落后行业指导和服务滞后。 2 我省农村农业人才的现状 2006年末,福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18万人,农村从业人员6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0%。全省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07万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71万个。农村劳动力呈现以下的分布特点:①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术人员偏少。2006年末,全省农业从业人员87万人。按年龄分,20岁以下占0%,21-30岁占9%,31-40岁占4%,41-50岁占4%,51岁以上占2%;按文化程度分,文盲占5%,小学占6%,初中占4%,高中占1%,大专及以上占4%。农村从业人员将近60%在41岁以上,小学学历占了6%。农业技术人员24万人,占农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②年青并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业转移速度加快。2006年,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48万人。外出从业劳动力中,20岁及以下占2%;21-30岁占4%;31-40岁占3%;41-50岁占5%;50岁以上占7%。文盲占0%;小学文化程度占5%;初中文化程度占1%;高中文化程度占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③农村劳动力集中在农作物种植业,而加工、营销等直接为农业服务的人才欠缺。2006年末,全省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07万户,其中以农作物种植业经营户达到18万户,占6%。 2 发展现代农业及其人才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根据福建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人才现状,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农村人才建设,构建农村人才体系。 1 统筹与协调管理体制,制定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把农村成人教育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对农村成人教育进行整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全方位铺开、全领域推进、各层次相互衔接、各类别相互沟通的农村教育体系;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有效整合、利用农村中小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农业教育院校等的教师、校舍资源,健全和充实农村成人教育管理机构,建设好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创建与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型多功能的农村成人教育示范基地。 2 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引进农村师资队伍人才与利用高等农业院校师资力量结合的办法,完善农村农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等农业教育横跨高等教育和农业,具有很强的行业性和发展的特殊性,担负着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双重使命,是农业智力的依托和培养基地。他们可以为农村成人教育培养、培训专业师资队伍,也可以送培下乡,成为农村成人教育的特聘兼职教师。 3 依托高校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就我省而言,可以充分发挥福建农林大学农科、工科等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基础良好,教学经验丰富等优势条件,结合福建省地域特点、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以及海峡西岸建设特点,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村适用技术人才和现代农业管理人才。 4 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吸引相关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科技特派员制度由福建省南平市首创,“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是这一制度的高度概括。它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实践,是城市反哺农村、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生动体现,是政府公共资源应用于农村的重大措施。 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地的福建省,自1999年开始逐步推广这一制度。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管理体制上,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各方合力推动;在工作部署上,围绕“三农”需要,全面综合服务;在工作方法上,注重力量整合,健全科技队伍;在激励机制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机制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服务农村农业中,取得显著成效,并日渐成为促使农民增收的催化剂,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我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引起了国际机构和组织的极大关注,科技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中德合作项目办公室(GTZ)日本国际办力事业团(JICA)等国际机构和组织进行了有效沟通与合作,为利用国外资源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福建也可发挥自己的优势,争取更多的海外资金参与科技特派员项目开发。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完善和延伸,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机制的创新实践和持续发展,落实和提高科技特派员相应的待遇,鼓励科技特派员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服务,取得合法报酬,以吸引更多的农业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 5 建立并运作好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集中建立我省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形成松散形的人才管理模式,掌握全省农业人才分布情况,根据农业技术问题,随时查找相应的农业专家为农村农民提供服务,使人才的使用处于流动的状态,提高人才利用效率,避免了人才资源浪费。 农业专家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应包括专家的主要研究领域、技术专长以及研究成果,专家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和学术报告,专家承担及已完成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专家最新研究动态等。农业专家数据库是动态的,其建设内容随着各专家学者每项研究成果的获得以及论文的发表进行不断更新,从专家数据库中,可以随时了解各专家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农村农业服务。 6 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人才服务于农业农村。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其他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知识人才积聚在城市,城市人才挤过独木桥,就业竞争空前激烈,人才浪费空前严重。城市人才相对过剩与乡村人才极度紧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政府部门可根据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人才需求,人才政策向农业农村倾斜,人才培养发展重心放在农业农村,人才配置农业农村倾斜,建立人才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导向机制。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发展为多下乡、长驻乡,扎根农村,扎实服务,帮助农村培训科技队伍,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和科技人员现场服务。着力营造乡镇村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解决好乡村人才的待遇、职称、工作条件等问题。参考文献:[1]张祥明新农村建设中福建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08(11)-17-[2]郑诚乐林义章林碧英吴少华郝志龙创建福建地域特色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思考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2)-91-[3]福建省科技厅农业科技处科技特派员创业助农富——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巡礼中国农村科技-2009(2)-56-[4]孔祥智李圣军科技特派员:产生背景、运行特征和对策建议——福建省南平市案例分析新疆农垦经济-2008(5)-16-[5]福建:科技特派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农村科技-2008(8)-74-[6]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科技教研部课题组福建省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中国科技论坛-2007(10)-117-[7]桂秀梅河北农业大学重点学科专家数据库的建设研究兰台世界:下半月-2008(11)-18-

1。高效农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2。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农业定位思考3。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农业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些我过农村水利建设的调研(水库和河道建设方面的)几千字应该可以写出来

学术堂收集了一部分关于农业问题的论文题目,大家可以参考:  科技社团信息化发展策略及政策建议--以中国农学会信息化建设为例  氮肥种类及用量对旱地玉米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  秸秆深埋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腐植酸增效复混肥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两种产量水平下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氮钾和有机肥在生姜上的肥效研究  猪场肥水施用对玉米-小麦农田氨排放、氮素利用与表观平衡的影响  不同肥料对土壤物理特性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长期施肥对山东潮土磷盈亏及农学阈值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减量施肥条件下生物炭与耕作方式对玉米氮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农业农村现代化论文题目有哪些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现代农业的含义、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以及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农业人才情况,提出了从统筹协调管理体制,制定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依托高校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吸引相关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建立并运作好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人才服务于农业农村等六方面,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支撑体系。引言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建设将作为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过程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发展现代农业,意味着给农业注入更多的现代理念和方式,更多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的素质、效率和竞争力。 1 福建省农业发展与农业农村人才的现状 1 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简单地概括,我省农业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①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水果、茶叶和食用菌占了相当的比重,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我省以发展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100多个,参与农户达30多万户。②闽台农业合作深入拓展。近年来,我省闽台农业合作进一步扩大,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扩大到福建全省。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全省累计批办农业台资项目近2000个,引进台湾农业良种2500个,先进与实用技术800多项。③农村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较快。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销售收人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带动了40%以上的农户发展生产。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6000多个。④外向型农业持续增长。福建近年来积极利用对台优势和对外优势,着力在闽台农业合作、培育特色产业和优势品种、推广订单农业、引进涉农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外向型农业逐渐成形。⑤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产业化水平不高;产和销结合不紧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加工企业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落后行业指导和服务滞后。 2 我省农村农业人才的现状 2006年末,福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18万人,农村从业人员6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0%。全省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07万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71万个。农村劳动力呈现以下的分布特点:①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术人员偏少。2006年末,全省农业从业人员87万人。按年龄分,20岁以下占0%,21-30岁占9%,31-40岁占4%,41-50岁占4%,51岁以上占2%;按文化程度分,文盲占5%,小学占6%,初中占4%,高中占1%,大专及以上占4%。农村从业人员将近60%在41岁以上,小学学历占了6%。农业技术人员24万人,占农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②年青并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业转移速度加快。2006年,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48万人。外出从业劳动力中,20岁及以下占2%;21-30岁占4%;31-40岁占3%;41-50岁占5%;50岁以上占7%。文盲占0%;小学文化程度占5%;初中文化程度占1%;高中文化程度占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③农村劳动力集中在农作物种植业,而加工、营销等直接为农业服务的人才欠缺。2006年末,全省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07万户,其中以农作物种植业经营户达到18万户,占6%。 2 发展现代农业及其人才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根据福建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人才现状,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农村人才建设,构建农村人才体系。 1 统筹与协调管理体制,制定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把农村成人教育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对农村成人教育进行整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全方位铺开、全领域推进、各层次相互衔接、各类别相互沟通的农村教育体系;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有效整合、利用农村中小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农业教育院校等的教师、校舍资源,健全和充实农村成人教育管理机构,建设好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创建与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型多功能的农村成人教育示范基地。 2 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引进农村师资队伍人才与利用高等农业院校师资力量结合的办法,完善农村农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等农业教育横跨高等教育和农业,具有很强的行业性和发展的特殊性,担负着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双重使命,是农业智力的依托和培养基地。他们可以为农村成人教育培养、培训专业师资队伍,也可以送培下乡,成为农村成人教育的特聘兼职教师。 3 依托高校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就我省而言,可以充分发挥福建农林大学农科、工科等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基础良好,教学经验丰富等优势条件,结合福建省地域特点、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以及海峡西岸建设特点,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村适用技术人才和现代农业管理人才。 4 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吸引相关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科技特派员制度由福建省南平市首创,“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是这一制度的高度概括。它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实践,是城市反哺农村、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生动体现,是政府公共资源应用于农村的重大措施。 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地的福建省,自1999年开始逐步推广这一制度。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管理体制上,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各方合力推动;在工作部署上,围绕“三农”需要,全面综合服务;在工作方法上,注重力量整合,健全科技队伍;在激励机制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机制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服务农村农业中,取得显著成效,并日渐成为促使农民增收的催化剂,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我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引起了国际机构和组织的极大关注,科技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中德合作项目办公室(GTZ)日本国际办力事业团(JICA)等国际机构和组织进行了有效沟通与合作,为利用国外资源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福建也可发挥自己的优势,争取更多的海外资金参与科技特派员项目开发。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完善和延伸,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机制的创新实践和持续发展,落实和提高科技特派员相应的待遇,鼓励科技特派员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服务,取得合法报酬,以吸引更多的农业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 5 建立并运作好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集中建立我省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形成松散形的人才管理模式,掌握全省农业人才分布情况,根据农业技术问题,随时查找相应的农业专家为农村农民提供服务,使人才的使用处于流动的状态,提高人才利用效率,避免了人才资源浪费。 农业专家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应包括专家的主要研究领域、技术专长以及研究成果,专家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和学术报告,专家承担及已完成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专家最新研究动态等。农业专家数据库是动态的,其建设内容随着各专家学者每项研究成果的获得以及论文的发表进行不断更新,从专家数据库中,可以随时了解各专家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农村农业服务。 6 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人才服务于农业农村。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其他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知识人才积聚在城市,城市人才挤过独木桥,就业竞争空前激烈,人才浪费空前严重。城市人才相对过剩与乡村人才极度紧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政府部门可根据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人才需求,人才政策向农业农村倾斜,人才培养发展重心放在农业农村,人才配置农业农村倾斜,建立人才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导向机制。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发展为多下乡、长驻乡,扎根农村,扎实服务,帮助农村培训科技队伍,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和科技人员现场服务。着力营造乡镇村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解决好乡村人才的待遇、职称、工作条件等问题。参考文献:[1]张祥明新农村建设中福建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08(11)-17-[2]郑诚乐林义章林碧英吴少华郝志龙创建福建地域特色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思考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2)-91-[3]福建省科技厅农业科技处科技特派员创业助农富——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巡礼中国农村科技-2009(2)-56-[4]孔祥智李圣军科技特派员:产生背景、运行特征和对策建议——福建省南平市案例分析新疆农垦经济-2008(5)-16-[5]福建:科技特派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农村科技-2008(8)-74-[6]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科技教研部课题组福建省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中国科技论坛-2007(10)-117-[7]桂秀梅河北农业大学重点学科专家数据库的建设研究兰台世界:下半月-2008(11)-18-

些我过农村水利建设的调研(水库和河道建设方面的)几千字应该可以写出来

学术堂收集了一部分关于农业问题的论文题目,大家可以参考:  科技社团信息化发展策略及政策建议--以中国农学会信息化建设为例  氮肥种类及用量对旱地玉米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  秸秆深埋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腐植酸增效复混肥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两种产量水平下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氮钾和有机肥在生姜上的肥效研究  猪场肥水施用对玉米-小麦农田氨排放、氮素利用与表观平衡的影响  不同肥料对土壤物理特性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长期施肥对山东潮土磷盈亏及农学阈值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减量施肥条件下生物炭与耕作方式对玉米氮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议论文题目有哪些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

我有二个自己选: 一:一般认为,世界范围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是从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演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启动的。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各国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基础不同,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上也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如美国、加拿大等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它们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凭借发达的现代工业优势,大力发展农用机械取代人力和畜力,通过扩大单位农场种植面积和经营规模,提高农产品的总产量。二是如日本、荷兰等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它们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把科技进步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三是如法国、德国等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的国家,它们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既重视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又重视科学技术推广应用。 今日国内聚焦 世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史表明,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非常注重立足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唯有从实际出发才是取得成功的正确选择。 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我国也并不是一个新提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们就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但对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其基本内涵是什么等问题的认识,却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综合国内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可以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作如下概括: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这样来理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第一,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科技贡献率低20~30个百分点。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适度集中土地和强化组织管理等来提高农业效益。第二,现代农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我国农户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均较低,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第三,以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我国有2.5亿左右农户,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结构、行为相似,要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衔接非常困难,因此,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社举办多种形式的龙头企业,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利润。第四,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如果吃饭问题解决不好,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将难以持续进行。因此,必须把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 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总的思路和措施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在具体工作中,尤其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使耕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二:发展中国家在获取政治独立以后,普遍都走上了寻求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在这一进程中,“工业化就是一切”,农业的发展几乎处于一种被忽视状态,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了“重工抑农”、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倾向,导致了原本就很落后的农业更加落后。农业的停滞和落后从根本上制约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实现。正如国外有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间经济上的糟糕处境是和农业政策的失误分不开的。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整体发展对农业的要求,农业发展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实际的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开始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内容,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的紧密互动开始成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探讨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业发展战略的转变,以及农业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是落后的农业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时,基本上都深受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关于“惟工业沦”、“惟资本论”、“惟计划论”的影响,或深受前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思想的影响,没能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重工业,轻农业,使得原本就很落后的农业更加落后,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统一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从生产力方面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普遍缓慢,这一方面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均可耕地面积。据考察,人均可耕地面积比较多的地方,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一般比较高。例如,在亚洲的菲律宾,每一男性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可耕地面积是6公顷,农业劳动生产率达9%;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每一男性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的可耕地面积达2公顷,农业劳动生产率可达5%;而在拉丁美洲的阿根廷,每一男性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的可耕地面积达到了5公顷,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就达到了4%,可见,可耕地面积的多少成了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一个因素。另一方面,因为现代化农业在农业部门中所占的比例过小,落后的传统农业在农业部门中占据了支配地位。在发展中国家,落后的传统农业表现为劳动力充裕、资本短缺、生产规模狭小、技术落后、农民的文化和技术水平低下,加之交通运输不发达、邮电通讯短缺、文化教育落后、信息交流闭塞等,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缓慢,落后的传统农业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从生产关系方面来看,发展中国家农业中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主要地位。虽然拉丁美洲国家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成熟程度与其他地区比起来相对高一些,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也相对高一些,但是,从亚洲、非洲大多数国家的农业发展状况来看,封建、半封建的生产关系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大量存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农业的生产经营形式单一化,农业充其量也仅仅表现为一种生存农业。工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虽然对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冲击力,但是,广大农民的商品经济意识很不强烈,他们把满足个人和家庭的生活需要作为农业发展的首要目的,把商品生产放在从属地位。发展中国家农业中存在的落后的生产关系,必然会限制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影响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阻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经济始终处于不发达状态。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方面来看,低下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造成了单一的、畸形的农业生产结构。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农业生产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性和变化趋势,反过来,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也会进一步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低下,使得农业生产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较弱,使得农业生产利用自然资源、配置自然资源的能力较差,加上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演化的历史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往往处于一种不合理的状态。有的国家只生产一两种或少数几种经济作物支撑农业的发展;有的国家农业生产中几乎没有副业或不发展农业加工业,这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统一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实际上提出了农业发展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变革农业生产关系,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等问题。在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低下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决定了农业生产关系的落后;反过来,生产关系也反作用于生产力,落后的农业生产关系会制约农业劳动生产串的提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关健在于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它会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合理配置方面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为在农业生产结构中,粮食生产的增长可以为农业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畜牧业的发展可以在充分利用种植业的副产品的同时为种植业提供肥料和畜力,林业的发展可以为农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渔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可以在统筹安排、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各业之间相互利用农业的剩余,提高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利用串÷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先进的农业生产关系的建立。 二、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的转变 由于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农业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同,因而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经历了一个由最初实行的辅助型发展战略向农业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转变过程。辅助型发展战略向农业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转变,实际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对农业问题的认识,对农业与工业关系问题的认识,已走出了历史的误区,而把农业真正看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把农业发展真正看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30余年里,发展中国家由于急于发挥工业主导作用,不重视农业发展,基本上采用了农业辅助工业发展的战略即农业辅助型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使得经济建设中有限的资金大多被投入到工业,而农业投入明显不足,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鼓励也不够,农业生产处于停滞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了粮食短缺。中东地区的一些阿拉伯国家,实施了农业辅助型发展战略,由原来号称的“世界粮仓”变成了世界农产品的头号买主;亚洲的印度、非洲的马里也因为实施了农业辅助型发展战略而发生了粮食危机。 显然,农业辅助型发展战略是根据“工业是主导,农业服从工业”的理论而制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许多西方的发展经济学家都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是经济发展中能够起能动作用的主导部门,农业则是应该被削弱的部门,农业的作用只是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和剩余农产品,以此来推动工业的发展,推进现代化的进程。采用了以这一理论为依据的农业辅助型发展战略,农业的发展必然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和剩余农产品为视角。因此,围绕这一发展战略所进行的土地制度的改革、生物技术的推广、农业机械化的推行、农业劳动力素质的培训,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即为了支持工业的发展,同时配之以这一发展战略实施的农产品低价收购政策,在资本积累方面导致了农业部门的资金流向工业部门。正是制定和实施农业辅助型发展战略的这一出发点,造成了发展中国家人均粮食生产增长率和农业生产增长率的低下。在20世纪的整个6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粮食生产增长率只有1%,人均农业生产增长率则为零。农业发展的缓慢甚至停滞,减缓了工业发展的速度,工业部门安置农业中产生的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从而造成大量的失业,这是不言而喻的。农业辅助型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未能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而且连其支持工业发展的初衷也未实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开始重新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农业与工业的关系,重新探寻发展农业的道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新的农业发展战略,这就是以实现农业的商品化和工业化为目标,以农业的发展既具有支持工业发展的手段价值也具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内在价值为内容的农业工业化发展战略。这一经济发展战略首先实施于泰国,随后在其他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得到实施。 泰国在历史上曾是著名的“东南亚粮仓”、国际主要的大米出口国之一,农业一直是占优势地位的产业。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经济发展中农业发展战略的严重失误,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赶超新兴工业国,仿效亚洲四小龙,实施了举债发展重化工业的发展战略,导致了债务负担沉重、财政发生危机、经济局势严峻的状况。在严重的失误面前,泰国政府及有关机构重新评价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把农产品资源的加工出口提到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从而形成了以“新兴农业工业化国家”为目标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的着眼点就是把农业的发展看做工业化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促进工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加强自身的发展。这一发展过程是通过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 农业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要求政府改变过去那种低价收购农产品的政策,要求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强调政府按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合理收购农产品,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 从农业辅助型发展战略向农业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转变,是发展中国家在寻求现代化发展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深刻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社会进步的基本趋势。 但是,应该看到,农业工业化发展战略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特定阶段实施的发展战略。这个特定阶段就是工业化发展的初期和中期,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则是这一发展战略的重点。因此,实施农业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应该是工业化发展处于初期或中期的国家,而且也应该是农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三、发展中国家农业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从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农业工业化发展战略的特点在于:通过土地关系的变革加大农业的投入,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等,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在技术、文化等方面的素质,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发展农村经济。 (一)变革土地所有制和农业经营方式是实施农业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封建的、落后的土地所有制和农业经营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占居统治地位。这些封建的、落后的土地所有制和农业经营方式主要有庄园制、租佃制、种植园制等。普遍存在于拉丁美洲国家的庄园制表现为:庄园既是庄园主的财产,也是一种企业,管家进行庄园的管理活动,工人、移民、小农提供农业劳动,实行粗放式耕作和经营。普遍遭存在于亚洲国家的租佃制亦即地主佃农制,它的特点在于土地归地主所有,土地被分割成小块租给佃农,佃农向地主交纳地租,实行集约式耕作和经营。普遍存在于亚、非、拉各国特别是热带国家的种植园制,是一种殖民主义者掠夺殖民地国家农业资源的农业经营方式。在所有制形式上,土地归外国资本所有;在经营方式上,采取企业式的大规模经营;在劳动方式上,雇用农业工人承担农业劳动;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上,土地耕作实行高度集约化。 由于上述三种形式的土地所有制和农业经营方式都具有和土地的占有相联系以及对收入分配进行垄断韵共同特点,因而发展中国家在实行土地改革中对土地占有制度和租捆制度进行了改革。政府根据土改法令从地主手中征收法定持有最高限额以外的土地,然后将这些土地有偿或无偿地分配给少地或无地农民,促进土地所有权的再分配和转移。政府颁布法令减少地租,保障租佃权,以保护佃农的生产利益。对于种植园制,当殖民地国家取得政治上的独立以后,一般都将其变革为国营农场或国营种植园。土地所有制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为实现农村收入分配的平等化,为激发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为实施农业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实施农业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依靠技术的革新和进步,而技术的革新和进步又主要依靠农业的机械化、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的提高。对于资本短缺、劳动力充足、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农业机械化的推行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例如:这些国家解决不了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增加单位产量中的物质资本的问题,也解决不了农业机械化的实行会带来的失业问题等。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提高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不失为一条进行技术革新和进步的主要途径。

发展中国家开展的“绿色革命”就是从生物技术方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串的一场革命。“绿色革命代表了以技术变革替代制度变革、以科学进步替代社会进步的一种努力。与土地改革不同,绿色革命鼓励第三世界国家集中力量采用和迅速推广稻谷和小麦等粮食作物的高产品种。”它作为一场生物技术方面的革命,并非像发达国家那样是由农业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变化引起的,在发展中国家则是迫于强大的压力,即人口膨胀和农业停滞的压力而发生的。在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膨胀和农业的停滞使得通过扩大耕地面积以增加产出的方式失去了效力,因而以高产品种为核心,并辅以水利、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和其他现代农业投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墨西哥小麦”、“菲律宾水稻”的育成,曾使这两个国家摆脱了粮食危机,使墨西哥由原来的小麦净进口国变为自给有余,使菲律宾也成为中等数量大米出口国。它们的经验在发展中国家的迅速推广,使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高产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在播种、育苗、栽种、除草、施肥、灌溉、排涝、杀虫、收割、脱粒、储藏、运输等劳动投入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所使用的化肥、农药等方面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迫使发展中国家的化肥开始向浓缩化、复合化、长效化、液态化方向发展,可见,生物技术的革命同时也是化学技术的革命。“绿色革命”在发展中国家的开展,尽管也存在着诸如加剧了个人收入分配的不均、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产品、质量的低劣等问题,但是,它作为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出路这一点却是世界公认的。 近年来,在“绿色革命”之后,发展中国家正在形成一场“生物革命”。“生物革命”不同于“绿色革命”。“绿色革命利用传统作物培育技术在有利的农业地区提高了有限作物的产量,而生物革命可能适用于各种门类和不同农业生态系统的作物与动物。在这种意义上说,生物革命建立在绿色革命基础之上并扩大了绿色革命。”生物革命是通过四种途径来影响农业的,即(1)用遗传的方法控制和培育作物;(2)工业化栽培;(3)胚胎学的动物运用与遗传工程产品;(4)用遗传方法控制微生物来生产或取代农产品。因此,与绿色革命相比,生物革命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潜在地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政府对农业提供各种支持和扶植政策是推动农业工业化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方面

农业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要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下大力气,而且还要依靠政府对农业提供各种支持和扶植政策。因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包括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的革命,没有政府政策的扶持是很难实现的,政府政策的作用就在于调动增加投入的积极性和研究、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的积极性。 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农业所采取的支持和扶植政策采看,所涉及的面是很广泛的,包括农产品价格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等。发展中国家在“惟工业化”时期,政府在价格政策方面采取了降低农产品价格、提高工业品价格的做法;在投资政策方面采取了资本积累集中于大型工业项目建设、忽视农业投资的做法;在税收政策方面采取了征收高额土地税和农产品出口税的做法;在信贷政策方面,政府对农村和农民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够,所有这些都损害了农民和农业的利益,损害了农业基本建设和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的发展,从而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政府改变以前的做法,在价格、投资、税收、信贷等政策的制定上,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业的发展前途。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迈出了改革的步伐,调整了农产品价格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等,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扶持作用,为农业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前提。 自己选,(*^__^*) 嘻嘻!

展望2009 回首2008,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有甜蜜,有苦涩,有沉闷,有兴奋,有激烈的争辩,更有深情的寄予……那生活的点点滴滴,伴随着稚气的欢笑、伤心的泪水。新的一年要到了,于是,我把2008珍藏进梦想的希冀里。让我们一起来展望2009吧! 初中的生活如花,是花儿的动感和色彩实现了拥抱希望的梦想;是花儿的张扬和灵动成就了放飞美丽的追求;又是花儿的纯洁无瑕表达了藏在心中的稚气。初中生活的美是花儿在绽放,色彩斑斓又不失一丝静谧;初中生活的美是耀眼夺目的启明星,宁静,高远,闪烁着艰苦卓绝的蜕变。 我深知我们的学习会更加忙碌,但我们有勇气去接受更加严峻的挑战!让我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语文中体会文字的美丽,在数学中领悟数字的奥妙,在英语中感受异国风情,在政治中收获人生的真谛,在劳技中验证生活的快乐……不要在省略号的长河中徘徊,不要在顿号的小客栈中沾沾自喜,不要在逗号里倒下,学海只有无穷的问号等着我们去探究,去学习,切记,不要轻易画上句号。 初中生活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是一首隽水的诗,是一段深邃感人的创业历程,这里是快乐的源泉,年轻的校园总涌动着快乐的身影,童真和歌声总飘扬着美好的旋律,青春的容颜总开放着动人的笑靥。 我们要像花儿一样,尽情绽放,不悔错过阳光的照耀,不惧暴风雨的突然袭击。 初中生活可以无所谓而来,但不可以无所谓而去。追赶属于自己的朝阳,做一个勇往直前的强者。初中生活是无限美好的。甘洒一路汗水,争得青春无悔,愿 “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 ,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 ,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那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唱的越来越响。 ••••• 比尔盖茨与我 我不知道如何评价比尔盖茨,幸好股神巴菲特帮我做了个评价:如果盖茨卖的不是软件而是汉堡,他也会成为世界汉堡大王。 我来讲一个比尔盖茨小时候的故事吧。小盖茨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常常陷入沉思,小小的文字和巨大的书本,里面蕴藏着多么神奇和魔幻般的一个世界啊!我想他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他的善于思考和刻苦学习,正因如此造就了一个电脑奇才。 当我们遇到了困难,应该有不服输的勇气,跌倒爬起,重新去做;但不能只是这样,还应该及时总结教训,使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这样才能走向成功。总之,盖茨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的意志可以发挥无限力量,可以把梦想变为现实。要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信心,要坚信成败并非命中注定而是全靠自己努力,更要坚信自己能战胜一切困难。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冬天,也没有永远的失败;在艰难和不幸的日子里,要保持斗志、信心和忍耐。 奇迹是人创造的,比尔盖茨就是这样一个创造奇迹的人。他曾说过“与其做一株绿洲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中的橡树,因为小草毫无个性,而橡树昂首天穹。。我要向他学习,不断发现自我,挑战自我,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成功之花,人们只惊异它现实的时艳,却不知道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汗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哲学家萨特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二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个高尚的信仰——良好的道德。我们国家的人民却往往缺失了这些最重要的:礼仪,道德,正直,诚信,人文精神……我们应该避免这些不足,胡锦涛爷爷不也提出了 “八荣八耻”来勉励我们,让我们有好的道德观念和思想。八荣八耻像一面镜子,照耀着每个公民的一举一动,让每个公民分清荣辱,树立崭新的社会风气;它是光辉的,又是朴素的;它是崇高的,又是平凡的;它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更是我们今后求学之路上的的启明星。八荣八耻也代表了时代的进步,代表了人们的道德观,它是中国不断进步的诠释。下面就是几件有道德的事。 一天傍晚,我和妹妹去买菜,路过菜市场,在一位进城卖菜的老农那里买了1块多钱的蘑菇。妹妹给了他5元钱后,老人找回了零钱。回到家,我在收拾钱包时,发现刚才老人找钱的时候错把10元钱当1元找给了我们。妹妹高兴地说:“买了1块钱的菜,不但没花钱,还赚了几块。” 可是喜悦过后,我和妹妹不禁陷入了沉思:这钱到底是退还是不退?如果退了,有些人可能会说我们是十足的傻瓜,到手的钱还要送回去;如果不退,想想那老人在烈日下守了一下午,挣点钱也确实不容易。想起农民辛苦种菜的不易,想起烈日下老农那佝偻的身躯,心中掠过一丝伤楚,又或是怜悯,于是,我们决定把钱退回去。第二天上学途中,我们又遇到了那位卖菜的老农,花白的头发,瘦削的身躯,纯朴的笑容,我走过去说:“爷爷,昨天买您菜的时候,您把10块钱当 1块找给我了,今天我给您送回多找的钱。”老人愣了一下,当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时,竟向我们鞠起躬来,老人激动得连声说:“谢谢!谢谢!”随即他又向着买菜和过路的人感慨地说:“现在这样的好人不多了,真好!” 或许路人还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只是莫名其妙地看看我们,又看看老农。我和妹妹走远了,依稀还听到老人给路人说:“现在这样的好人真是少了……”我还回了多找的钱,感觉心里轻松了很多,因为我的良心经受住了考验。我跟妹妹说,别说几元钱,就是100元、1000元钱,我们都不会为之所动,因为有两个字最值钱,那就是“道德”。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出租车司机徐国平捡到乘客方女士丢失的新手机,通知方女士,方女士没有时间去拿,他就让妻子送到方女士的家中。一位普普通通的出租车司机作出了一般人所不能做的举动,这种拾金不昧的良好品质是令人震撼的,让人折服! 作为一个中华子孙,道德更是我们应尽的责任。随着我们中国的富强,人民的素质也应该越来越有提高!在古时候,孔子则是道德优质的代表,他不贪图受利,一心一人民,民族效力。李世民终世以德为政,从不暴力迫害,以江山社稷,人民平安为己任。孔融4岁让梨,尊敬兄长,礼貌待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司马光砸缸,救得伙伴,他的善良,机智,令人佩服!前不久,我国四川发生了8级地震,一时间,整个中国都响应了,捐钱的捐钱,捐物的捐物,这也不是体验出我们中国人的道德和团结吗?如果大家都是不道德的人,还有那么多人去当支援者,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吗?在往前去想,发生在春节期间的那次雪灾,不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团结战胜了灾难吗?其实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我们不需要做这些大事,我们先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拥挤的公车上,我们让一让座位;在红灯面前,我们停一停脚步;在道路两旁,我们弯腰捡起一片废纸;在家里,我们替父母分担一些烦恼。这都是道德表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到的话,那么,中国也就会变的更美好。中华上下五千年以来,道德一直是我们华夏儿女的宝藏。如果我们一直做到人人都是道德好公民的话,我相信社会治安就会更加好。自然是道,规律是德;无心是道,圣心是德;净欲是道,善欲是德。道德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我们的人生需要道德,有了道德生命不再空虚;有了道德,人生更加完美;有了道德,命运将对你刮目相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