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发表论文十八篇

发布时间:2024-07-01 18:06:26

发表论文十八篇

分享生活

在英国,华罗庚参加了一个有名的数论学家的小组。这个小组包括英国数学家哈罗尔德·达凡波特、哈代、李特伍德,德国数学家埃斯特曼和汉斯·海尔勃洛嗯。华罗庚在剑桥大学的工作大部分是研究堆垒素数论。堆类素数论涉及到把整数分解成某些别的整数的和。华林问题是这个学科中最透彻的研究过的一个问题,其中特殊的数是 K 次幂。问题是这样的:对于给定的 K ,要求最小的整数 S ,称为 G ( K ),方程是: n=x1+x2+……+xs 对每个正态数 n 都是可解的。 1909 年,在华林之后一百年,希尔伯特证明了:对每一个 k ,这样的最小值 g ( k )当然是存在的。但是它的证明与其说是构造性的,毋宁说是归纳性的,所以就不必给出 g ( k )明确的上界。自希尔伯特之后许多著名的数学家都致力于计算 g ( k )的工作。例如已经知道 g ( 2 ) =4 ,就是说每一个整数能够表示为四个整数的平方和或者九个整整数的立方和,并且这四、九的个数不能太小。对于所有的 k ,要找出 g ( k )的明确表达的试图尚未成功。尽管相信,对于所有的正整数 k ,除掉有限的几个外,有 g ( k ) =ak+A-a ,此处 A 是不超过( 3/2k ) 的最大整数。因为相对小的整数有时可以由特殊的表示,它包含在某些更广泛的基本结果中。 g ( k )定义为方程( 1 )对于全体充分大的 n ,可解的最小整数 s 。在计算或估计 g ( k )方面已经作了许多努力,知道 g ( 2 ) =4 , 4<=g ( 3 ) <=g(4)=16, 达凡波特在 1942 年证明了 :g(5)<=25,g(6)<=36, 但对于 k>=s ,没有找出 g(k) 明确的值。歌德巴赫问题就是和华林问题密切联系的一个著名难题。其中 k=1,s=2 或 3,x 要求是素数。歌德巴赫问题可表达为: “ 规定任意偶数 h ,能否找到素数 x1 和 x2 ,使 n=x1+x2” ,对于 s=3 ,则为 “ 给定任意技术 n ,能否找到素 数 x1 、 x2 、 x3 ,是 n=x1+x2+x3 ? ” 华罗庚在华林问题和歌德巴赫问题上的研究结果将他欧洲同事的工作包罗殆尽。在二十年代,哈代和李特伍德公布了一系列的论文,他们用新的解析方法解决华林问题,并指出 g ( k ) =O ( n+1 ),对于方程( 1 )要求 x1>=O;……x3>=O 的整数解的个数 (rs(n)), 他们也得到一个渐近的公式。他们将 rk , s ( n )表示为 k , s 和 n 的函数。为 n→ 无穷时,加上一项( n-1+s/k ),但是他们的结果仅仅是对 s 大的知识有效的。华罗庚在华林问题最好的成果,按照海尔勃洛恩德看法是证明了哈代 -- 利特伍德公式对于所有 s>=2+1 成立。这就是华氏定理。华罗庚的这一成果,至今仍是逻辑地引导到估计 g ( k )一把有力的钥匙。达凡波特这样写道 : 华罗庚关于三角积分 (2) 的 “ 最有效 ” 的界,是他能够导出 G ( 5 )和 G ( 6 )的严格不等式。在达凡波特之前,对前一种情况的最强估计 G ( 5 ), <28 是属于华罗庚 1939 年的成果。 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中,华罗庚就 “ 华林问题 ” 、 “ 他利问题 ” , “ 奇数的歌德巴赫问题 ” 写了十八篇论文, 先后发表在英、苏、印度、法、德等国的杂志上。其中包括 “ 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 ” 这篇有名的论文。 按其成就,已经越过了每一条院士的要求,但在剑桥他从未正式申请过学位。

李桂华,女,汉族,副教授,图书馆学硕导,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1972年6月生于新疆塔城市额敏县,1990年入读四川大学图书情报系图书馆学专业,1994年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公共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师。1999年于四川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专业在职攻读硕士,2002年获管理学硕士学位。李桂华一直从事信息服务与信息用户领域研究,曾发表相关领域专业学术论文十八篇,其中三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并参编著作五部。

李东辉事迹李东辉同志是民盟辽宁医学院基层委员会组委,民盟辽宁医学院支部主委,辽宁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生。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李东辉同志就以做一个道德高尚的公民,做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做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为自己奋斗和追求的目标。作为一个有着二十年教龄的教师,他时刻不忘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时刻不忘老主任那“要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听得明白,要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听得解渴”的谆谆教导,每次上课前都认真备课,同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把化学与医学学科相交叉的前沿介绍给学生们,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兴趣及求知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书的同时,李东辉同志不忘记育人,现在的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惯,以我为中心,没有坚定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李老师利用不同的机会、场合,与学生们谈心、座谈,教导同学们要甘心情愿乐于奉献,要热爱我们的学校,热爱我们的班级;循循善诱同学们要学会关心别人,关心你的同学,甚至包括素不相识需要帮助的路人。告诫同学们时刻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孝敬父母,若是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将会是被整个社会所唾弃的人。他始终认为既然家长将孩子交给学校、交给了老师,那么做老师就应该肩负起传授知识与高尚做人的双重责任。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李东辉同志科研工作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他先后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八篇,并且有多篇文章被国际权威杂志的SCI、EI收录,他完成的论文几乎都被美国的化学文摘收录。受到了包括台湾及国外的学者关注,纷纷来信索取资料、交流、咨询。先后著书四部,其中二部为主编,二部为副主编。在进行基础研究的同时,李东辉同志时刻不忘应尽的社会责任,为生产实践解决技术问题。在国内的镀硬铬领域中,其所用的添加剂一度被著名的大公司——美国的安美特公司控制,尽管其产品性能十分优异,但其价格也出奇的高,美国人从中获取了高额的利润,凭着不服输的劲头,李东辉同志带领教研室的几位老师,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历时二年多的时间终于研制出新型镀硬铬的添加剂,其性能指标完全达到安美特产品的性能指标,甚至有的项目还超过了国外的产品,现在已经在生产中应用,成为该领域中较为先进的技术之一。经过李东辉和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他们已经完成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三项,其中一项已经通过鉴定,另二项待鉴定,还有另外一项正在进行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化学教研室的科研力量以前比较薄弱,为此李东辉同志给青年教师通过指定学习文献资料,做学术报告,手把手的教他们操作技巧等,循序渐进地使青年教师长内功,他把多年来摸索出来的实验方法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在他和教研室另外二位主任以及每个青年教师自身努力的共同作用下,如今的化学教研室每位教师都有能力在国家级期刊上独立发表论文,科研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各级组织的领导下,在领导及同志们的关怀下,当年的毛头小子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一个对社会、对集体有高度责任感的有一定学术造诣的学者,相信他会在今后的岁月中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表十八篇论文

分享生活

在英国,华罗庚参加了一个有名的数论学家的小组。这个小组包括英国数学家哈罗尔德·达凡波特、哈代、李特伍德,德国数学家埃斯特曼和汉斯·海尔勃洛嗯。华罗庚在剑桥大学的工作大部分是研究堆垒素数论。堆类素数论涉及到把整数分解成某些别的整数的和。华林问题是这个学科中最透彻的研究过的一个问题,其中特殊的数是 K 次幂。问题是这样的:对于给定的 K ,要求最小的整数 S ,称为 G ( K ),方程是: n=x1+x2+……+xs 对每个正态数 n 都是可解的。 1909 年,在华林之后一百年,希尔伯特证明了:对每一个 k ,这样的最小值 g ( k )当然是存在的。但是它的证明与其说是构造性的,毋宁说是归纳性的,所以就不必给出 g ( k )明确的上界。自希尔伯特之后许多著名的数学家都致力于计算 g ( k )的工作。例如已经知道 g ( 2 ) =4 ,就是说每一个整数能够表示为四个整数的平方和或者九个整整数的立方和,并且这四、九的个数不能太小。对于所有的 k ,要找出 g ( k )的明确表达的试图尚未成功。尽管相信,对于所有的正整数 k ,除掉有限的几个外,有 g ( k ) =ak+A-a ,此处 A 是不超过( 3/2k ) 的最大整数。因为相对小的整数有时可以由特殊的表示,它包含在某些更广泛的基本结果中。 g ( k )定义为方程( 1 )对于全体充分大的 n ,可解的最小整数 s 。在计算或估计 g ( k )方面已经作了许多努力,知道 g ( 2 ) =4 , 4<=g ( 3 ) <=g(4)=16, 达凡波特在 1942 年证明了 :g(5)<=25,g(6)<=36, 但对于 k>=s ,没有找出 g(k) 明确的值。歌德巴赫问题就是和华林问题密切联系的一个著名难题。其中 k=1,s=2 或 3,x 要求是素数。歌德巴赫问题可表达为: “ 规定任意偶数 h ,能否找到素数 x1 和 x2 ,使 n=x1+x2” ,对于 s=3 ,则为 “ 给定任意技术 n ,能否找到素 数 x1 、 x2 、 x3 ,是 n=x1+x2+x3 ? ” 华罗庚在华林问题和歌德巴赫问题上的研究结果将他欧洲同事的工作包罗殆尽。在二十年代,哈代和李特伍德公布了一系列的论文,他们用新的解析方法解决华林问题,并指出 g ( k ) =O ( n+1 ),对于方程( 1 )要求 x1>=O;……x3>=O 的整数解的个数 (rs(n)), 他们也得到一个渐近的公式。他们将 rk , s ( n )表示为 k , s 和 n 的函数。为 n→ 无穷时,加上一项( n-1+s/k ),但是他们的结果仅仅是对 s 大的知识有效的。华罗庚在华林问题最好的成果,按照海尔勃洛恩德看法是证明了哈代 -- 利特伍德公式对于所有 s>=2+1 成立。这就是华氏定理。华罗庚的这一成果,至今仍是逻辑地引导到估计 g ( k )一把有力的钥匙。达凡波特这样写道 : 华罗庚关于三角积分 (2) 的 “ 最有效 ” 的界,是他能够导出 G ( 5 )和 G ( 6 )的严格不等式。在达凡波特之前,对前一种情况的最强估计 G ( 5 ), <28 是属于华罗庚 1939 年的成果。 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中,华罗庚就 “ 华林问题 ” 、 “ 他利问题 ” , “ 奇数的歌德巴赫问题 ” 写了十八篇论文, 先后发表在英、苏、印度、法、德等国的杂志上。其中包括 “ 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 ” 这篇有名的论文。 按其成就,已经越过了每一条院士的要求,但在剑桥他从未正式申请过学位。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卓越数学家。为了培养青年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我发表论文十八篇

工资固定且没有考核标准,工人们努力工作,马永顺的伐树方法写进教科书

体育教研室是一个团结,勤恳,踏实而又默默无闻的集体,共有9位教师组成,均达到本科学历及以上,其中高级讲师2名,中级讲师3名,承担着全校30多个班级体育课的教学任务,此外,还承担了学校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校运动会的组织工作。钟华老师多年来从事一线教学,获得若干殊荣,同时,以身示范,多次给新教师做教师职业的“启蒙导师”,为新教师尽快熟悉业务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作了大量的工作。张春波、叶援进、丁曰明等多年来在早操和课外活动时间承担了校田径、篮球、健美操等训练队的教练工作,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战绩。另有老师从事校武术队的训练,为校园文化增添了色彩。教研室除从事体育及相关课程外,还积极进行理论学习和专业教学研究,发表论文多篇,李克峰老师还承担了相关的课题工作。体育教研室在教学之余,有四位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新的教学形势下,体育教研室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学校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理专部现有教师11人,其中高级讲师4人,讲师4人,助理讲师3人,全部达到大学本科学历。其中2人取得了教育硕士学位,5人取得了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进修班结业证书。承担着全校近50个教学班的数学、趣味数学、小学数学教法、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数论、空间解析几何等多个科目的教学任务。在这支以青年教师为主的队伍中,通过新老教师结对子的形式,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教学业务和师范教育的特点。在专部主任梁小易的带领下,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工作认真,教学基本功扎实,注意教育理论的学习,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在全校率先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人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2人被评为校教学能手。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教科研工作,参与了市级重点课题:《山东省五年制师范学校统编教材(试用本)》基础数学部分课程实施现状分析和校级重点课题:关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研究。多人多次在省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 济南师范自然教研室是由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科11位专职教师组成。其中高级讲师6人,讲师3人,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8人,2人获市百佳教师称号,形成了新老教师配合默契,知识结构科学互补,科研氛围浓郁的团结、敬业、合作、进取的集体。近年来,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多次被评为校先进教研室,并获校突出贡献奖,2000年获济南市巾帼建功示范岗称号,2008年获济南市建功立业标兵岗荣誉称号。特别在教学研究中,他们重视理论学习,勇于教学改革,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有十一人次获全国论文评比一等奖,五人次全国二等奖,十四人次省一等奖,多人次市级一等奖。并有十八篇论文在全国及省级书刊上发表。他们追求教学理念的新颖,教学方法的灵活,教学手段的先进,教学基本功的过硬。在讲课、说课、录像课的评比中,两人次获全国一等奖,一人二等奖,六人省级一等奖,多人市级一等奖。并有十人次获全国、省课件评比一、二等奖。另有四人参加了山东省师范教材的编写工作。他们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科技及标本制作、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十四位教师都曾获得过全国、省及济南市优秀辅导教师称号。特别是学生的物理科技制作,在2001年全国中师物理学具评比中,囊括了全部三个一等奖,受到与会专家一致好评。他们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结对子、引路子、压担子等手段,进行新老教师的传、帮、带,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被领导老师们认可。班主任工作成绩显著,有多人多次获市、校先进班主任称号。在教学、教研、学生管理等方面为学校做出了突出贡献。 与济南师范的百年风流百年沧桑相比,外专部更多的是青春洋溢和活力四射,平均年龄27岁。随着师范教育改革的进程和社会发展的深化,外专部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自1992年济南师范开设英语课到1994年英语教研室成立以来,我们与时俱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李辅弼老师(原教研室主任现已调任校图书信息资料中心主任)一人到三五人到现有成员13人。几年来,外专部全体成员牢记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的校训,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和其他科学文化知识,深谙为师之道,不敢掉以轻心,唯恐误人子弟,精益求精,永无止境,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能。专部主任徐志华老师为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班毕业,高级职称,校骨干教师,出席第一届师范英语年会并获论文一等奖;张美华老师于山师研究生班毕业;杜展展、宋见波、钱德娟、赵勐岗等老师均为重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几年以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帮助下,我们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宗旨,严谨治学、呕心沥血,努力开创了我校师范英语教学的新局面,不仅为培养合格小学教师开设英语必修课,而且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办了英语特长班、英语专业班,老师们的周工作量都在20节以上。精读、泛读、听力、口语等课程合理设置,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具有远见卓识的校领导还在01级就开设了两个英语专业班,以更好地适应济南市小学对英语教师新的需求。我们还长期深入小学研究小学并承担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省级课题研究。我们在做好教书、授业的同时,还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多名老师长期担任班主任,默默奉献,身体力行地做到了润物细无声。为我校的德育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展望新的世纪,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精湛的技艺、倾心的付出为百年老校绘出靓丽风采!

钱学森感念三位哲人 这篇文章原刊于台湾《传记文学》2003年6月(第七十六卷 第六期),不知真假。一九九九年九月十八日下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召开大会,表彰研制“二弹一星”作出突超贡献的二十三位科技专家。钱学森代表受奖人致答谢词及感言如下:今天受奖者大都是七十岁以上的第一代科学家,在座者有第二代梯队及第三代梯队,我们第一代梯队对国防科技发展的成就交出了一张成绩单,算是对国家的期望有了一点交代。在此我要特别告诉大家,有三位先贤前辈是我们这一代人感恩与怀念,由于他们三位的远大眼光,以及培育人才的宽宏胸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才有今日的开花结果丰硕的成就呈显在国人面前。第一位先贤是俞大维先生,他是以学者(哈佛大学数理逻辑博士及德国柏林大学弹道学专家)身分受邀从政,于一九三三年初担任国府时代军政部兵工署署长,主管全国军火武器之研发与生产制造。俞氏上任后,深感中日大战,一触即发,迫在眉睫,不可避免,即从德国、瑞典及捷克等国购买武器,弹药、枪炮材料,引进有关科技,大力整顿金陵、汉阳,巩县及上海等各大兵工厂之生产方法,革除陋习,并有独到的创见与建树,其重点如下述:第一点,他深知工业的发展,要在科技研究发展方向扎根,所以在九一八东北事件后、抗战军兴之前,即成立许多研究发展机构,如理化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弹道研究所、精密工具研究所、光学研究所、炮兵技术处、航空兵器研究所及军用车辆研究所等,并高薪聘请德国弹道学权威克朗兹(Cranz)博士来华教导并协助工作相当时日,同时在国内延揽理化方面专才随克朗兹工作,他培育了许多兵器与弹道方面的人才。第二点,他深知军品的品质,关系到整体的战力,必须提升制造能力,建立军品规格与检验制度,于是在各兵工厂设立工具、样板工厂,加强制造能力与产品精度;由各研究机构,会同兵工署技术幕僚,订定各项军品的规格及机械产品的图样法规,并建立产品验收制度,再由验收零件成品,进而作配装半成品检验,再进而建立整套品控制度。第三点,他深知工业管理经济效率的重要性,而督导工业,掌握效率的重点在成本会计制度的建立,兵工署首先推行军火弹药生产的成本会计制度,全国各生产工厂及大企业多纷纷仿效,在当年重庆大后方蔚为风气,对我国工业水准的提升有深远的影响和助力。当年留学欧、美及日本等国的理工学人专家,国内各大学出身之理工科人才以参加国防科技研发及武器弹药生产工作为报国之志,并引以为荣!一九三七年中日大战爆发,俞氏奉命将全国二十多个兵工厂迁移到大后方,抗战八年期间,国军作战所需轻兵器和弹药不曾短缺;而兵工厂也培育了大批兵器与弹道方面的人才。例如在场的受奖人任新民、屠守锷、姚桐斌、孙家栋,黄纬禄,以及未受奖的火箭专家徐兰如、沈正功及谢光选等人均曾在俞大维领导下的兵工厂及相关的研究机构打下了坚实的兵器设计与制造本领。在我国导弹研发领域中,我钱学森不过是理论上及精神上领导者(Theory and Spirit Leader),而在硬体设计、工艺、实际生产制造(Hardware, Design, Technology, Practice Production, and Manufacture)等方面都是任新民、徐兰如及谢光选这一批出身兵工厂的人,所领导的一群技术工人们的集体杰作成果。俞大维主持兵工厂业务长达十四年之久,有“兵工之父”的美誉。他是我国近代国防科技发展史上第一位大力开拓、耕耘、播种,灌溉、施肥的始祖园丁,我们不能忘记他。第二位先贤是吴大猷先生,一九三三年吴大猷得到密西根大学物理博士学位,一九三四年七月吴氏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教,年仅二十七岁,是最年轻的教授,亦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三位物理博士,他任教北大后,有感研究设备不足,自美购得 Rowland 光栅、石英水银灯、氦辐射灯及德国制 Steinheil 光谱仪,进行原子分子光谱实验及电路瞬流理论实验,使北大首次进入研究与实验规模,经过三年努力,发表了十八篇论文,刊在国内及英、美期刊上,为我国国际科学地位打开大门。以后,他培育的学生有几位陆续获得英美博士学位;到了一九四○年他任教西南联大时,已是名教授了。吴大猷续在西南联大教了八年物理系相关课程,虽在很艰困的环境中,吴氏培植了不少杰出的人才,如马仕俊、郭永怀、朱光亚、马大猷、卢福春、薛琴舫、李荫远、黄昆、张桐生,杨振宁、李政道、张守廉及黄授书等,而杨振宁和李政道于一九五七年获诺贝尔物理奖,最受瞩目。今日受奖者朱光亚及郭永怀均是吴氏及门弟于。更有一段历史故事要告诉大家,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美国投下第一枚原子弹炸日本广岛、八月九日投下第二枚原子弹炸日本长崎,因为杀伤力惊人,日本无条件向盟军投降了。国府蒋先生立即召见近代物理学名教授吴大猷垂询我国有无能力制造原子弹?吴氏即坦诚直言应即早培育人才着手。当局即令军政部部长陈诚和次长俞大维(仍兼兵工署长)计划培植国防科技人才,并指定吴氏负责选拔科学人才出国进修深造,以兵工署制造经费支应留学费用,计有入选共五人:李政道(物理)、朱光亚(物理)、王瑞铣(化学)、唐敖庆(化学),孙本旺(数学)。并由吴大猷领队,于一九四六年六月即起程赴美考察,五人分赴各名校攻读。他们几位学成后,对于原子弹的研发均有杰出的贡献:中国能成为核子大国,吴大猷的教学之功不可埋没,所以他在海峡两岸都受到极大的尊敬,有“中国物理学之父”的美誉,我们也不会忘记他。第三位先贤是翁文灏先生,他于三○年代自比利时获得地质学博士学位后不久,亦以学者身分受邀担任经济部长,在他任内成立“资源开发委员会”,并兼该会主任委员,网罗了全国各界专家、精英为国家资源开发,运用、扩建、生产等投下了很多心力,今日受奖人中之钱骥、姚桐斌、于敏、杨嘉墀,王大珩、王希季等人均曾在资委会所属单位工作过而孕育成长,学到了不少本领功夫。我国近年来的石化工业、矿冶工程,造船、水利,桥梁、土木、建筑,农业改良,养殖业改良、环保工程等基础工程的建设,均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成就,这些成就皆是我们出身资委会的第一代科学家及工程师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翁文灏无为而治的学者风范常令我们第一代人所怀念,资委会也培育了不少人才为国所用,他有“资委会的大家长、龙头”的美誉,他领导资委会十余年,我们也不会忘记他。

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本科第十八支部书记 赖保添在过去的一年中,本人一直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积极思考,力求在工作、学习上有进步,在党性修养上有提高,在党员模范作用上有发挥,现将先进事迹总结如下:一、加强理论学习,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理论学习,首先在思想上加以重视,而最为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在过去的四年中,我主动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继续深入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组织支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切实地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同时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坚定了立场,坚定了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08年10月,通过支部会议选举,我被选为本科第十八支部书记。当选书记给了我更大的责任和义务。这时刻提醒着我注意,我是一名学生基层党组织书记,什么是一个党员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更促进了我的进步。我经常作自我批评,发现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理论学习过于死板,不能灵活运用;工作中不够谨慎,细心。不过我会尽我所能予以改正的,同时还请上级组织给与指导和帮助。加强理论学习仍将是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项主要的内容。不断加强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二、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做好先锋队。大一开始就一直当学生干部,两年来,担任了测控071班班长、本科第十八支部组织委员、书记等职务。从班干部,到党员干部,这是一个飞跃,也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份责任,更多的义务。自担任支部书记以来,工作认真负责,以诚对待,得到支部成员的认可。组织了“参观军事博物馆汶川地震”等多项党日活动,组织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学习。还积极组织策划了开展了以“把青春豪情与汗水欢笑洒在京郊农村大地上”为主题的“红色1+1”活动,与密云县上庄子村党支部成功共建。大学两年的学生干部生活,给我很大的收获。我学到了如何处理学习与工作两者之间的矛盾,学会了如何组织各类的活动,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赢得工作上的一些伙伴的友谊,这都将影响我的一生。三、学习刻苦,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在不断追求思想进步的同时,我时刻记得自己还是一名学生,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只有精通自身的业务,才能在群众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此我努力学习好各门学科,不断地改善学习方法,希望在有限的学生生涯中更多地学到点东西,为将来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作准备。获得了2007-2008年度学习优秀三等奖学金。此外,在学校和班级,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并做好组织协助工作,努力锻炼自己的能力。四、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相对来说环境比较宽松,可也不能生活作息无规律。我深刻地感到,一个好习惯一生受益。注意将工作、学习、娱乐、休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学习以外的时间合理的利用起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在生活中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耐劳、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勤劳简朴的生活,时刻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两年的组织生活里,我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政治思想觉悟和个人综合素质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积极完成党的任务,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缺点、错误。最后,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要发挥带头作用,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注意生活中的细节继承发扬好习惯,坚决摒弃坏习惯。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衡量自己,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向周围同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发表过论文十八篇

23岁就职华为;

27岁获环球洲际小姐大赛中国特区赛区十佳;

28岁赴西藏支教;

34岁成为中山大学博士;

同年接到入伍通知书迈入军旅生涯;

这是什么开挂的人生?

这就是中国第一位女实习舰长,韦慧晓,她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女博士。

日前,她的金句燃爆热搜,收获500万+的点赞!

<span data-mce-type="bookmark" ></span>

视频来源:人民日报抖音号

视频中,她提及曾有人让她放弃读研,给她一份年薪百万的工作,她的回答是:

我当时对这就完全没有兴趣……有两种价值观:一种价值观呢,是戴着非常昂贵的手表,好显示出来自己身价百倍,另一种价值观是我这种价值观,一块不贵的手表,因为我戴过了,所以身价百倍。

这段视频来自5月4日播出的CCTV1《开讲啦》节目。而早在2016年,中国青年报就报导过韦慧晓的故事。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她的人生之路充满了跨越和精彩。

人生,八千里路云和月

韦慧晓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壮家妹,从小在百色长大。这个普普通通的女孩这一路走来却是异常的漫长。

她本科在南京大学读大气科学 。

毕业后进入华为公司从事行政工作 。知名大公司、高薪白领、光鲜亮丽…这是一份令旁人生羡的好工作。但她放弃了,非要跨专业考研去攻读并不热门的地球科学。

硕士和博士在中山大学读地球科学 。硕博期间,她并不把自己局限于书本与实验室,而是勇敢地走出象牙塔。当然,这期间少不了艰辛与挫折。

2005年8月~2006年7月 ,作为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她在西藏林芝县中学支教。上课、批改作业,因为对学生的责任感,她无怨无悔。爱心给了她责任,她无怨无悔地把这责任变成了自己的习惯。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2006年 ,韦慧晓到西藏地勘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当志愿者,成为大队首个到阿里、那曲地区考察的女队员。一路上,她在无人区多次遭遇陷车危险,趟过齐胸深的激流时险些被卷走,在矿区考察时差点跌落陡崖……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博士阶段 ,她成立过一个爱心抗癌志愿者联盟,救助患重病的大学生。坚持了多年过后,她不得不承认,由于骨干流失等原因,这个项目目前停滞不前。

2007年6月 ,父亲因病去世,韦慧晓在西藏做志愿者,病榻上的父亲没等到见她最后一面。 第二年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三天,母亲也去世了,她请假回去料理完后事,便匆匆赶回水立方的志愿者岗位。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韦慧晓在自己博客里是这么形容这段经历的:「 八千里路云和月 」

读博士,源自热爱和坚持

当年高考,从小热爱自然的韦慧晓填报的第一志愿就是 地球科学 ,招生的老师不理解这个分数足以上清华的小学霸为啥选这么个冷门学科,便出于「好意」帮她改成了气象学。

也许是源自内心的那一团火吧 。

韦慧晓放弃了华为优厚的待遇,跨专业考研去攻读并不热门的地球科学,她也成功了。

攻读研究生期间,地球科学系有个老系主任,搞了一辈子地质研究,一些项目经费不多、不够热门,难度很大,但对国家有用,他到去世前都在推动。

2008年,参加一个寻访冠军人物的采访活动时,韦慧晓把老系主任选为了自己心中的冠军,并以榜样的精神自勉:

「 如果有些事情本来应该有人做,但目前没有人做,我愿意去做! 」

硕博期间,韦慧晓并没有荒废学术,我查阅知网,20 篇论文赫然在目,不乏知名SCI。

论文截图,图片来源:杂志官网截图

很羡慕能坚持最初梦想的人 。

投笔从戎,鸣起人生新航程的汽笛

汉有班超投笔从戎,名扬西域;

诗中木兰巾帼英姿,替父从军。

在韦慧晓身上,我看到了两位人物的风姿。

年少时,她曾笃定「 有三个职业将来一定不干 」: 教师 、 医生 和 军人 。因为,教师重复劳动很辛苦,医生「要面对解剖很吓人」,军人则要流血牺牲。

「 人的自我认知往往是需要过程的。 」

时间和际遇改变了一切。在西藏林芝支教,韦慧晓喜欢上了教书育人的成就感。而入伍前5次参加军训的经历,则让她内心不知不觉间开始向往那一抹迷彩。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她查阅政策得知,博士毕业入伍已是自己最后的机会。

她制订了扎实的体能训练计划, 从2009年下半年起 ,每天跑四五公里。从2010下半年起,她又把数量翻了一倍,每天跑10公里左右。

2011年下半年 ,韦慧晓依据自己意愿,陆续向军队相关部门寄送了自荐材料。有的回复没有适合的女军人指挥岗位,有的建议她再等上半年。

就在向海军寄出自荐材料的第3天,她接到了来自海军机关的电话。半个月后,海军派人到中山大学对她进行了考察。

「 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而且也必将是我此生最值得自豪的历程。 」她写道。

2012年1月 ,韦慧晓如愿穿上藏青色的作训服,戴上了「一道杠」的学员领章。然后,她被分配到了航母部队,参与辽宁舰接舰工作。

入伍之初,她和新调入的干部一起集训。跟大部分比自己小了约10岁,但至少都有两年军龄的战友相比,她发现自己对部队、对海军的了解「少得可怜」。

不熟悉带来的不适应在所难免,她积极调整心态努力克服。但她不得不承认,驾驭舰艇的知识和技能是她更难跨越的门槛。

但优秀的人,永远都会去严格要求自己,不允许自己落后。

在辽宁舰,35岁的她会和十八九岁的女兵抢著擦地板、保养设备,熟悉舰艇上的每一项工作。

在郑州舰,夜间巡查的舰值日员常常看到,韦慧晓的舱室凌晨1点还透著灯光——她还在加班学习。到了第二天早上6点25分,当起床铃音响起,女兵达瓦卓拉一走下舷梯又会看到,韦慧晓已经站在码头,等着她们出操了。

有规矩就要执行,有标准就要达到。

2015年4月 ,韦慧晓担任长春舰实习副舰长。随后她利用1年零8个月的时间,顺利通过了副舰长独立操纵和岗位合格考核。

2016年3月 ,韦慧晓成为海军首位女副舰长。

2017年9月 ,因表现优异,韦慧晓被任命为郑州舰实习舰长。同年,她还当选十九大代表。

从实习舰长到舰长,韦慧晓仅有一步之遥,即几个月后的舰长全训考核。对此,她说自己非常有信心,并希望拿到的分数能够超过100分。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与二战名将巴顿同一天生日的韦慧晓发现,自己越来越接近人们对「天蝎座」的描述: 个性强悍而不妥协,喜爱纪律,并能恪遵不误 。

韦慧晓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既可能实现个人目标,也可能激励更多年轻人追寻自己的梦想。

「 如果你愿意相信,并把它作为目标不断努力靠拢,你就一定能够做到,而你做到了,可以让更多的人相信。 」

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奋力靠拢目标的你,一定也为高质量的实验成果而努力吧~

来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知网 封面来源:站酷海洛Plus Photo byrawpixelfromPexels Water photo created by bearfotos Vintage photo created by tirachard

李东辉事迹李东辉同志是民盟辽宁医学院基层委员会组委,民盟辽宁医学院支部主委,辽宁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生。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李东辉同志就以做一个道德高尚的公民,做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做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为自己奋斗和追求的目标。作为一个有着二十年教龄的教师,他时刻不忘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时刻不忘老主任那“要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听得明白,要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听得解渴”的谆谆教导,每次上课前都认真备课,同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把化学与医学学科相交叉的前沿介绍给学生们,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兴趣及求知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书的同时,李东辉同志不忘记育人,现在的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惯,以我为中心,没有坚定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李老师利用不同的机会、场合,与学生们谈心、座谈,教导同学们要甘心情愿乐于奉献,要热爱我们的学校,热爱我们的班级;循循善诱同学们要学会关心别人,关心你的同学,甚至包括素不相识需要帮助的路人。告诫同学们时刻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孝敬父母,若是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将会是被整个社会所唾弃的人。他始终认为既然家长将孩子交给学校、交给了老师,那么做老师就应该肩负起传授知识与高尚做人的双重责任。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李东辉同志科研工作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他先后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八篇,并且有多篇文章被国际权威杂志的SCI、EI收录,他完成的论文几乎都被美国的化学文摘收录。受到了包括台湾及国外的学者关注,纷纷来信索取资料、交流、咨询。先后著书四部,其中二部为主编,二部为副主编。在进行基础研究的同时,李东辉同志时刻不忘应尽的社会责任,为生产实践解决技术问题。在国内的镀硬铬领域中,其所用的添加剂一度被著名的大公司——美国的安美特公司控制,尽管其产品性能十分优异,但其价格也出奇的高,美国人从中获取了高额的利润,凭着不服输的劲头,李东辉同志带领教研室的几位老师,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历时二年多的时间终于研制出新型镀硬铬的添加剂,其性能指标完全达到安美特产品的性能指标,甚至有的项目还超过了国外的产品,现在已经在生产中应用,成为该领域中较为先进的技术之一。经过李东辉和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他们已经完成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三项,其中一项已经通过鉴定,另二项待鉴定,还有另外一项正在进行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化学教研室的科研力量以前比较薄弱,为此李东辉同志给青年教师通过指定学习文献资料,做学术报告,手把手的教他们操作技巧等,循序渐进地使青年教师长内功,他把多年来摸索出来的实验方法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在他和教研室另外二位主任以及每个青年教师自身努力的共同作用下,如今的化学教研室每位教师都有能力在国家级期刊上独立发表论文,科研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各级组织的领导下,在领导及同志们的关怀下,当年的毛头小子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一个对社会、对集体有高度责任感的有一定学术造诣的学者,相信他会在今后的岁月中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年发表八十几篇论文

一年发表100篇论文不算抄袭。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一年发表100篇论文不算抄袭。这100篇论文都是完全由作者自己原创的,并没有任何不当行为,显然不会涉及抄袭。

一年能发多少篇论文,这真的和领域有直接关系。这里的领域不是生物,化学,计算机这种大方向,而是具体到研究领域。就拿我熟悉的计算机来说,计算机也是分为好多方向的,比方安全,系统,AI,软工,人机交互,网络等等,具体可参考CCF列表。按照CCF列表,文章也分为ABC和其他。在这几个领域中,AI相对容易很多,系统就比较难。拿我熟悉的几个领域来说,1篇系统 1.5篇安全 2篇软工 4篇AI。1A 2B 4C(基于个人经验,如有异议,你说的对)。所以一篇系统的顶刊顶会,可能工作量选大于10篇AI的C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