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论文发表后被拖稿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4-07-03 07:10:15

论文发表后被拖稿怎么办

论文答辩时答辩稿是你提交给答辩老师评审看的稿。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还可能会提出一些关于论文的修改意见或建议,答辩结束后,你还需要根据导师的修改意见修改论文。修改完成后,还需要装订打印或者上传给学校备案这才算最终稿,所以你可以放心改。我平日里没时间都是找北京译顶可以帮忙的,价格不高

一定要有备稿。前期要做判断,评估该稿件难度和该作者正常可行的完稿时间。和作者约定一个远早于实际截稿日期的约定交稿时间。前期和作者共同确定方向、进度,评估存在的不确定因素

期刊论文发表退稿后怎么处理?虽然论文投稿被退稿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但自己实际遇到就很难受了。当我们遇到退稿时,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总结的两点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端正心态。 我国期刊虽然数量挺大,但实际上,投稿量更加庞大,而每期的版面就那么多,编辑部当然是择优录用,但对于投稿人来说,投稿难度就增加了。在那么多稿件中,肯定有稿件是被退稿的。如果退稿降临到自己头上,请以正常心态对待,因为,退稿的是大多数嘛,只有少数能被选中。端正心态修改论文再投或者另投他刊就是了,好论文总有投中的时候,要锲而不舍。 二、退稿原因。 退稿的原因就很多了。每个人的论文存在的问题都不一样,被退稿的原因也就不一样。我大致划分了一下退稿原因,总结如下: 1、论文质量不达标。 文章内容空洞,没有新意,缺乏实践与经验,与他人的文章立意重复率较高,文章存在的错误太多等等,总之就是文章质量不行。如果有修改价值,编辑部通常会给修改意见,你可以修改后再发给编辑部,还有可能被录用。如果文章实在太垃圾,编辑部就直接退稿啥也不说了,那你就得考虑文章是否有再投的价值了,是不是应该重新写一篇。 2、论文研究方向与期刊不符。 论文的主旨跟期刊的办刊宗旨不符,相去太远,比如你写的是小学教育论文,发表到中学教育期刊上,那结果肯定是被退稿了。建议作者提前找好对应的期刊,不要盲目投稿。 3、论文涉及敏感话题,期刊不敢轻易录用。 5、审稿出现错误。 这也是有可能存在的,编辑由于对专业知识的欠缺,或者专家个人的偏颇,给你判了退稿,这时候一定要跟编辑部据理力争,自己正确就一定要坚持。编辑和专家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尤其是涉及未知领域,向编辑部委婉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被认可,即可顺利进入下一步审稿流程了。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专家对未知领域的论文判定还是比较谨慎的。 6、论文数据有问题。 数据不全或者数据存在缺陷被退稿,这样的论文不妨先放一放,等数据准备充分了再修改论文投稿即可。 7、论文创新性重要性不够。 可能是所投的期刊等级较高,要求较高,那可以修改一下论文,改投影响力低些的期刊即可。 8、论文表述不清楚混乱。 这种情况常常是因为作者写作功底不够造成的。可能作者的实验、结论都没有问题,但表述的颠三倒四,让人不能一目了然看明白,或者表述的概念不清楚,这样的文章自己修改起来比较难,毕竟水平在那,你可以找导师、师兄师姐或者专业的论文机构帮助重新整理写作一下论文。 9、没有按时足额缴纳版面费。 很多人根本不理解版面费是什么,纳闷投稿为什么作者没有稿费反而还要交钱。这是因为现在大多数期刊都自负盈亏,学术期刊销量难以支持运营,只能向作者征收版面费了。如果没有按时缴纳版面费,还是会面临退稿局面的。

“拖稿是广大画手写手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顾名思义,就是拖欠稿子。当然如果说当下拖稿是一种趋势那么这个趋势是稳定并且势不可挡的,更是有画手高呼“没有拖过稿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等。”

为什么有人经常拖稿呢?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一、不会跟自己的劣根性作斗争,所以拖稿。

二、真的没有灵感,写不出东西,只能拖。

国产写手之风息神泪就是一闪亮亮的例子。其曾说过“我看见佛祖在九天之上,于圣光包围中对我说:‘拖稿吧’”。可见拖稿现象在广大写手画手中也是一种不可缺也不可泯灭的艺术。除此之外还有天蚕土豆。人称“拖豆” 更新极其慢时常断更,堪称起点第一拖神。国内漫画家周洪滨因其速度非常磨蹭,经常拖稿开天窗,又被称作“周蘑菇”。国内作家杨治(江南)因其挖坑无数,形如土豆坑坑洼洼,又被称作“豆公”。国内作家夜咏星,文笔极好,可惜更新速度让人蛋裂,旧书《无限英灵》在换了两次续章后‘重启’,而新书《斗神武装》平均更新时间三至四天,还经常断更。国外细川智荣子。

日本拖稿界的开山始祖,骨灰级的拖稿天后。高屋良树日本漫画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拖稿大师,虽然一生只画《强殖装甲凯普》一部作品,却自打出道便以拖稿而闻名于世,作品何时更新更是全凭其心情而定。美内铃惠的《玻璃假面》亦由於漫画出刊的速度如此之慢,期间甚至一度传出作者已经去世的谣言。佐藤霄吉的《学园默示录》虽然此漫从各方面都无法同上述几部相提并论,可唯独在拖稿这一点上却绝对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才出了25话便休刊1年,好不容易复刊了,又是不定期连载。

所以无论是写手还是画家,几乎都经历过拖稿,但是总得来说,我觉得,大部分人拖稿是想精益求精,我在电视看过很多作家或者画家,画不出一副让自己满意的画就会狂抓头发,烦乱不已,大部分人写东西画东西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且追求超越,

论文发表后被拖稿了怎么办

常见的退稿原因�与退稿后处理�退稿是指作者向科技期刊编辑部的正式投稿没有被该编辑部雹纳。退稿的方式按期刊稿约约定的方式进行,一般有稿件全文退还、部分退还(退文不退图)、不退还等形式,用邮局寄送或电子邮件返还等。无论何种形式,一般均应以收到编辑部的正式退稿信函或说明为准。从编辑部角度来讲,退稿的多少是衡量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客观指标之一。退稿率高,表明该期刊稿源丰富,稿件选择余地较大。通常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退稿率在70%~90%;中等水平期刊退稿率在40%~70%;退稿率在20%~40%的期刊其质量难以保证;而期刊退稿率低于20%,提示该刊稿源枯竭。一般知名度较高的医学科技期刊的退稿率约50%~80%。作者在投稿前可以从稿件的刊出周期大致推测该刊的稿源情况,一般稿源丰富的期刊投中的几率相对较低,作者应对自己的稿件情况有一客观正确的评价,然后再选择适当的期刊投稿。�第一节 主要退稿原因与改进措施�退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编辑工作中对退稿的原因分析发现依次为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等设计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不符合该 刊报道范围;重要的资料、数据缺乏,退修后仍不能补充;撰写表达太差,不符合发表的基本要求;与该刊近期报道计划冲突;编辑部稿件积压,短期内不能发表。但从医学论文写作角度看,上述退稿原因中,科研设计和撰写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有些能够通过修改得以完善;而另外一部分退稿原因中有些则可能通过改进投稿技巧避免或弥补。�一、科研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选题或科研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其中少部分问题可以在修改时说明或完善,但更多的问题在研究工作开始时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其结果是“先天缺陷”,文章出来后不可能弥补。1.设计方案不明确。其研究是应用随机对照试验还是非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或一般性回顾研究或一般性前瞻研究,设计方案文中完全没有交待,表明作者对设计方案以及不同方案的论证强度差异不清楚,影响了文章的说服力。正确的做法是在确定选题后就设计采用什么最佳方案来完成和落实选题,并按照选定的设计方案要求进行研究工作。撰稿时在文章的方法段交待清楚是根据什么方案进行的研究,并在统计方法的选择、结果的表述等方面做到与之相适应。�2.没有研究对象的选择、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观察对象的可信度差;一些动物选择不恰当,本身的组织结构与所研究疾病的组织基础之间差异较大,没有相似性或可比性。观察对象都不可靠,其干预结果的可信度自然受到影响。其实从文章中看,不少作者对观察对象是有一定的选择依据的,但就是没有明确交待。正确的做法是所有观察对象,包括实验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均应在方法中明确交待其纳入和排除标准,最好是引用权威文献或学界公认的“金标准”。如果没有现存的“金标准”,是研究者自行确定的观察标准,也应交待其观察纳入和排除的具体依据,以表明观察对象选择的合理性或便于其他读者重复。�3.不知如何确定样本量且样本量偏小;对随机分组的真正含义不了解。不同研究设计对样本量的大小要求是不同的,在研究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并且在文中交待清楚样本量大小的确定依据。一些文章中写有“随机”分组,但不写明随机方法;对一些不可能重复的回顾性材料进行分析,也说是随机分组,如何“随机”、如何分组却不交待,表明作者对随机的概念不清。正确做法是明确设计方案,并按不同设计方案对样本量的需求进行计算,然后按规范的随机方法进行分组。有蝈研究设计方案本身就不可能“随机”,所以不要不分情况套用“随机”一词,否则反而影响了文章的可信度。�4.分组后两组不做均衡性检验。不论是以患者为研究对象还是动物实验研究,不做或很少做组间的均衡性检验很普遍,或者只是文字叙述两组有可比性,但两组非处理因素分布不均衡,这对结果的可信度有很大影响,其论文的价值和评审自然受到影响。好的论文应有随机分组后的均衡性检验,即将两组‘或多组,的非处理因素的数据列表,做统计学检验,要求P>0.05,两组(或多组)才有可比性。�5.对研究结果不作统计学处理或统计学处理错误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论文的材料方法中不介绍统计学方法,而在结果中出现P值。统计方法选择不当或分析错误比较常见,因为这一问题比较复杂最好是在设计研究方案或处理研究结果时请统计学方面的专业人员帮同助。如果涉及的统计学方面问题较多,论文撰写后最好是请统计学专业人员帮忙评阅。�6.对照组设计不合理或无对照组。论文中用的什么对照方法,一定要明确。选择对照一定要起到与试验组比较的作用,无对照的研究论文只能算作叙述性研究,其论证强度很低。�7.盲法应用极少。对受试者或观察者主观因素可能影响其观测指标的研究不用盲法设计,以至于研究的疗效等结果不可信、科学性差这也是在科研设计时就应注意的问题。�8.极少论文涉及到研究中易发生的错误及其控制。一项研究中,往往会发生各种偏倚,在设计中要事先估计,并考虑如何控制偏倚,如防治性研究中的沾染与干扰,病因研究中的混杂、偏倚等对研究结果的可信度的影响。�9.对远期疗效研究不够。疗效研究中观察时间太短,不足以说明治疗效果或不能全面体现其疗效确切可靠。

完全可以。一稿多投的定义是同时投给多家。你既然收到了明确的退稿信,就说明这家不会采纳你的稿子了,就可以自行处理,再另投他家。只是不能在还没给你明确答复前,投多家,那样如果都过了你给哪家呢?这就浪费了其他N家编辑的劳动成果了……是这个意思……

期刊论文发表退稿后怎么处理?虽然论文投稿被退稿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但自己实际遇到就很难受了。当我们遇到退稿时,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总结的两点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端正心态。 我国期刊虽然数量挺大,但实际上,投稿量更加庞大,而每期的版面就那么多,编辑部当然是择优录用,但对于投稿人来说,投稿难度就增加了。在那么多稿件中,肯定有稿件是被退稿的。如果退稿降临到自己头上,请以正常心态对待,因为,退稿的是大多数嘛,只有少数能被选中。端正心态修改论文再投或者另投他刊就是了,好论文总有投中的时候,要锲而不舍。 二、退稿原因。 退稿的原因就很多了。每个人的论文存在的问题都不一样,被退稿的原因也就不一样。我大致划分了一下退稿原因,总结如下: 1、论文质量不达标。 文章内容空洞,没有新意,缺乏实践与经验,与他人的文章立意重复率较高,文章存在的错误太多等等,总之就是文章质量不行。如果有修改价值,编辑部通常会给修改意见,你可以修改后再发给编辑部,还有可能被录用。如果文章实在太垃圾,编辑部就直接退稿啥也不说了,那你就得考虑文章是否有再投的价值了,是不是应该重新写一篇。 2、论文研究方向与期刊不符。 论文的主旨跟期刊的办刊宗旨不符,相去太远,比如你写的是小学教育论文,发表到中学教育期刊上,那结果肯定是被退稿了。建议作者提前找好对应的期刊,不要盲目投稿。 3、论文涉及敏感话题,期刊不敢轻易录用。 5、审稿出现错误。 这也是有可能存在的,编辑由于对专业知识的欠缺,或者专家个人的偏颇,给你判了退稿,这时候一定要跟编辑部据理力争,自己正确就一定要坚持。编辑和专家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尤其是涉及未知领域,向编辑部委婉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被认可,即可顺利进入下一步审稿流程了。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专家对未知领域的论文判定还是比较谨慎的。 6、论文数据有问题。 数据不全或者数据存在缺陷被退稿,这样的论文不妨先放一放,等数据准备充分了再修改论文投稿即可。 7、论文创新性重要性不够。 可能是所投的期刊等级较高,要求较高,那可以修改一下论文,改投影响力低些的期刊即可。 8、论文表述不清楚混乱。 这种情况常常是因为作者写作功底不够造成的。可能作者的实验、结论都没有问题,但表述的颠三倒四,让人不能一目了然看明白,或者表述的概念不清楚,这样的文章自己修改起来比较难,毕竟水平在那,你可以找导师、师兄师姐或者专业的论文机构帮助重新整理写作一下论文。 9、没有按时足额缴纳版面费。 很多人根本不理解版面费是什么,纳闷投稿为什么作者没有稿费反而还要交钱。这是因为现在大多数期刊都自负盈亏,学术期刊销量难以支持运营,只能向作者征收版面费了。如果没有按时缴纳版面费,还是会面临退稿局面的。

论文答辩时答辩稿是你提交给答辩老师评审看的稿。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还可能会提出一些关于论文的修改意见或建议,答辩结束后,你还需要根据导师的修改意见修改论文。修改完成后,还需要装订打印或者上传给学校备案这才算最终稿,所以你可以放心改。我平日里没时间都是找北京译顶可以帮忙的,价格不高

论文发表后被拖稿

都首发了,一般不会再退稿了,除非之后你得论文被查出来抄袭或者别的什么问题才有可能退稿。论文,古典文学中意为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现多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基本要求题名要求1. 题名规范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2.命题方式3. 撰写 英文题名的注意事项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 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 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作者要求1.作者署名的规范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示例:王军1,张红2,刘力1(1.××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 100875 2.××教育学院物理系,北京100011)翻译作者及其单位名称的注意 事项①翻译单位名称不要采取缩写,要由小到大写全,并附地址和邮政编码,确保联系方便。②翻译单位名称要采用该单位统一的译法。③作者姓名按汉语拼音拼写,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字,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

经常听到有同学或师兄说投出去的论文,少则半年,多则一年的拖稿情况,每个期刊网站上都写明了两个月就能有结果,但实际上还是存在拖稿严重的情况。这造就了写文章能不能发表,全凭运气好不好,期刊能及时处理的稿件,反馈信息及时,也便于更改后发表。但是拖稿严重的,可能过了大半年,最后收稿还好说,如果过了那么长时间给拒稿了,投稿人再另投他刊,可能还是同样的情况。由于论文审稿期间很多信息不透明,就有点像买彩票的意思,投稿人的稿件一经投出,便只能祈福了。加上很多投稿人并非行业专家,关系网不多,使得稿件排队被插队的情况也很严重。同时这个问题也导致期刊社目中无人,以为投稿人全都得对他们点头哈腰,对于提供的投稿咨询服务,态度实在不敢恭维。再说审稿人,很多稿件其实用不着审那么长时间,好的期刊审稿人都是行业精英,他们对于稿件,浏览几遍就知道水平如何了,可为何总是拖稿呢?其实,很多审稿人并没有自己审稿,而是把稿件交给下面的硕士或博士代为审稿,这样一来,这些人的经验学识尚且不谈,存在有“老板不催,我就不交”的情况,这也是拖稿的一部分原因。 2月份投了一篇EI,到现在网站依然显示审稿人外审状态,而到现在离外审的截止日期早就过去2个多月了,不光如此,我发现网站上的信息根本就是滞后很多的。通过网站上提供的给编辑发邮件的入口,我写了很多封邮件,可是根本没有人回复我,我怀疑根本没有人在看邮件。打电话过去,一句话“过了日期系统自动会催的”,就挂电话了,这什么意思?很多人说我别这么大惊小怪的,拖稿拖个半年是很正常的。Why?是因为被拖习惯了就麻木了?任由别人处置了?看起来我们这些投稿人并没有什么权利或者渠道可以跟编辑沟通,似乎是国内整个现状都是如此,制度不全。另外,审稿期那么长,倒是给出一些确实高水平的文章出来倒也罢了,也可以换得个严谨的美名,但是偏偏国内大多数期刊发表的中文文章水平真的不怎么样,甚至拿到手上阅读发现很多错误的情况,不光是错别字那么简单,有些实验方法和数据根本就是捏造的,滥竽充数而已。就这样的态度还这么长的审稿期,如果理由是编辑每天都很忙,处理不过来的话,那我想说谁不忙?本职工作都做不好,拿忙来当借口?实在是不可理喻。

论文发表后被拖稿了

常见的退稿原因�与退稿后处理�退稿是指作者向科技期刊编辑部的正式投稿没有被该编辑部雹纳。退稿的方式按期刊稿约约定的方式进行,一般有稿件全文退还、部分退还(退文不退图)、不退还等形式,用邮局寄送或电子邮件返还等。无论何种形式,一般均应以收到编辑部的正式退稿信函或说明为准。从编辑部角度来讲,退稿的多少是衡量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客观指标之一。退稿率高,表明该期刊稿源丰富,稿件选择余地较大。通常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退稿率在70%~90%;中等水平期刊退稿率在40%~70%;退稿率在20%~40%的期刊其质量难以保证;而期刊退稿率低于20%,提示该刊稿源枯竭。一般知名度较高的医学科技期刊的退稿率约50%~80%。作者在投稿前可以从稿件的刊出周期大致推测该刊的稿源情况,一般稿源丰富的期刊投中的几率相对较低,作者应对自己的稿件情况有一客观正确的评价,然后再选择适当的期刊投稿。�第一节 主要退稿原因与改进措施�退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编辑工作中对退稿的原因分析发现依次为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等设计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不符合该 刊报道范围;重要的资料、数据缺乏,退修后仍不能补充;撰写表达太差,不符合发表的基本要求;与该刊近期报道计划冲突;编辑部稿件积压,短期内不能发表。但从医学论文写作角度看,上述退稿原因中,科研设计和撰写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有些能够通过修改得以完善;而另外一部分退稿原因中有些则可能通过改进投稿技巧避免或弥补。�一、科研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选题或科研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其中少部分问题可以在修改时说明或完善,但更多的问题在研究工作开始时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其结果是“先天缺陷”,文章出来后不可能弥补。1.设计方案不明确。其研究是应用随机对照试验还是非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或一般性回顾研究或一般性前瞻研究,设计方案文中完全没有交待,表明作者对设计方案以及不同方案的论证强度差异不清楚,影响了文章的说服力。正确的做法是在确定选题后就设计采用什么最佳方案来完成和落实选题,并按照选定的设计方案要求进行研究工作。撰稿时在文章的方法段交待清楚是根据什么方案进行的研究,并在统计方法的选择、结果的表述等方面做到与之相适应。�2.没有研究对象的选择、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观察对象的可信度差;一些动物选择不恰当,本身的组织结构与所研究疾病的组织基础之间差异较大,没有相似性或可比性。观察对象都不可靠,其干预结果的可信度自然受到影响。其实从文章中看,不少作者对观察对象是有一定的选择依据的,但就是没有明确交待。正确的做法是所有观察对象,包括实验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均应在方法中明确交待其纳入和排除标准,最好是引用权威文献或学界公认的“金标准”。如果没有现存的“金标准”,是研究者自行确定的观察标准,也应交待其观察纳入和排除的具体依据,以表明观察对象选择的合理性或便于其他读者重复。�3.不知如何确定样本量且样本量偏小;对随机分组的真正含义不了解。不同研究设计对样本量的大小要求是不同的,在研究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并且在文中交待清楚样本量大小的确定依据。一些文章中写有“随机”分组,但不写明随机方法;对一些不可能重复的回顾性材料进行分析,也说是随机分组,如何“随机”、如何分组却不交待,表明作者对随机的概念不清。正确做法是明确设计方案,并按不同设计方案对样本量的需求进行计算,然后按规范的随机方法进行分组。有蝈研究设计方案本身就不可能“随机”,所以不要不分情况套用“随机”一词,否则反而影响了文章的可信度。�4.分组后两组不做均衡性检验。不论是以患者为研究对象还是动物实验研究,不做或很少做组间的均衡性检验很普遍,或者只是文字叙述两组有可比性,但两组非处理因素分布不均衡,这对结果的可信度有很大影响,其论文的价值和评审自然受到影响。好的论文应有随机分组后的均衡性检验,即将两组‘或多组,的非处理因素的数据列表,做统计学检验,要求P>0.05,两组(或多组)才有可比性。�5.对研究结果不作统计学处理或统计学处理错误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论文的材料方法中不介绍统计学方法,而在结果中出现P值。统计方法选择不当或分析错误比较常见,因为这一问题比较复杂最好是在设计研究方案或处理研究结果时请统计学方面的专业人员帮同助。如果涉及的统计学方面问题较多,论文撰写后最好是请统计学专业人员帮忙评阅。�6.对照组设计不合理或无对照组。论文中用的什么对照方法,一定要明确。选择对照一定要起到与试验组比较的作用,无对照的研究论文只能算作叙述性研究,其论证强度很低。�7.盲法应用极少。对受试者或观察者主观因素可能影响其观测指标的研究不用盲法设计,以至于研究的疗效等结果不可信、科学性差这也是在科研设计时就应注意的问题。�8.极少论文涉及到研究中易发生的错误及其控制。一项研究中,往往会发生各种偏倚,在设计中要事先估计,并考虑如何控制偏倚,如防治性研究中的沾染与干扰,病因研究中的混杂、偏倚等对研究结果的可信度的影响。�9.对远期疗效研究不够。疗效研究中观察时间太短,不足以说明治疗效果或不能全面体现其疗效确切可靠。

经常听到有同学或师兄说投出去的论文,少则半年,多则一年的拖稿情况,每个期刊网站上都写明了两个月就能有结果,但实际上还是存在拖稿严重的情况。这造就了写文章能不能发表,全凭运气好不好,期刊能及时处理的稿件,反馈信息及时,也便于更改后发表。但是拖稿严重的,可能过了大半年,最后收稿还好说,如果过了那么长时间给拒稿了,投稿人再另投他刊,可能还是同样的情况。由于论文审稿期间很多信息不透明,就有点像买彩票的意思,投稿人的稿件一经投出,便只能祈福了。加上很多投稿人并非行业专家,关系网不多,使得稿件排队被插队的情况也很严重。同时这个问题也导致期刊社目中无人,以为投稿人全都得对他们点头哈腰,对于提供的投稿咨询服务,态度实在不敢恭维。再说审稿人,很多稿件其实用不着审那么长时间,好的期刊审稿人都是行业精英,他们对于稿件,浏览几遍就知道水平如何了,可为何总是拖稿呢?其实,很多审稿人并没有自己审稿,而是把稿件交给下面的硕士或博士代为审稿,这样一来,这些人的经验学识尚且不谈,存在有“老板不催,我就不交”的情况,这也是拖稿的一部分原因。 2月份投了一篇EI,到现在网站依然显示审稿人外审状态,而到现在离外审的截止日期早就过去2个多月了,不光如此,我发现网站上的信息根本就是滞后很多的。通过网站上提供的给编辑发邮件的入口,我写了很多封邮件,可是根本没有人回复我,我怀疑根本没有人在看邮件。打电话过去,一句话“过了日期系统自动会催的”,就挂电话了,这什么意思?很多人说我别这么大惊小怪的,拖稿拖个半年是很正常的。Why?是因为被拖习惯了就麻木了?任由别人处置了?看起来我们这些投稿人并没有什么权利或者渠道可以跟编辑沟通,似乎是国内整个现状都是如此,制度不全。另外,审稿期那么长,倒是给出一些确实高水平的文章出来倒也罢了,也可以换得个严谨的美名,但是偏偏国内大多数期刊发表的中文文章水平真的不怎么样,甚至拿到手上阅读发现很多错误的情况,不光是错别字那么简单,有些实验方法和数据根本就是捏造的,滥竽充数而已。就这样的态度还这么长的审稿期,如果理由是编辑每天都很忙,处理不过来的话,那我想说谁不忙?本职工作都做不好,拿忙来当借口?实在是不可理喻。

论文答辩时答辩稿是你提交给答辩老师评审看的稿。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还可能会提出一些关于论文的修改意见或建议,答辩结束后,你还需要根据导师的修改意见修改论文。修改完成后,还需要装订打印或者上传给学校备案这才算最终稿,所以你可以放心改。我平日里没时间都是找北京译顶可以帮忙的,价格不高

拖延发表论文怎么办

你去消费者协会问问,下次他们打电话来,记得录音。不过,我觉得你可以先做好最好的打算,然后,到武汉大学的各种服务中心问问,记住,态度不卑不亢,不能让人欺负了,别害怕,不是你的错,要有底气,抱抱你,加油!还有,能够自己写论文,很厉害!么么哒!

如何克服拖延症 摆脱拖延症的10个小窍门1. 时刻提醒。将你提工作报告或论文的最终期限或约会日期写下来,可以时刻提醒自己。对于特别重要的事情,用荧光笔重点标注一下。2. 将工作安排在一天当中效率最高的时候。3. 给自己设个最后期限。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那些看似不可能按时完成的任务,往往在最后一刻都能完成。4. 将工作分出轻重缓急,重要的马上就做。当一大堆工作都摊在你面前时,你就不知道该从何做起了。5. 每天早上至少完成一件你最不想做的工作,其余工作你就会在轻松的心态下完成。6. 劳逸结合。7. 将庞杂的工作分成一部分一部分地去做。8. 避免工作被打断。集中精力可以使你在很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9. 计划不要变来变去。一旦你给自己制定了计划,就严格遵循它。不要为了使计划更完美,而中途添加新的内容。10. 当你按时完成工作时,给自己一个奖励。

生理因素:对于一部分人而言,拖延和他们的抑郁倾向和注意力缺陷症(ADD/ADHD)有关。建议怀疑自己有这类问题的人到靠谱的心理诊所/医院精神科就医。明确诊断,对症下药。拖延还经常被和缺乏自控力联系起来。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自控力和人的前额皮质有关。略去那些复杂的科学理论和心理学实验,几个需要了解的要点是:意志力本身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在某些事上消耗后,会影响在其他事情上的意志力),但可以经由锻炼而提高“容量”;充足的能量会让前额皮质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了控制拖延,需要保证精力,保证营养,把容易拖的事情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时段,开始工作之前先补充糖分。平时最好有充足的睡眠(平均>7小时)和日常锻炼(每天三十分钟,每周四次以上)。冥想也是一个可以从生理上改善意志力,集中注意力的办法。每天练习冥想相当于精神上的锻炼。最简单的冥想就是在一个无干扰的环境中闭目静坐,放慢呼吸速度,不去刻意思考。时间可以从5分钟到20分钟。关于冥想深入进去有许多学问,在这里不探讨。心理原因:拖延的心理因素在很多人身上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 童年时期接触什么样的认知并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因此不应把拖延症完全看作是自己的错。但是,认清源头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为了挖掘那些埋藏得很深,过去很少质疑的错误认知。如“自责内疚可以促使自己行动”,事实上很多时候自责内疚反而增大压力,使拖延状态恶化。如“如果再拖我就完蛋了”,事实上事情不是非黑即白,非成功即失败。一个人在某些领域的“失败”并不能否定整个人的价值。如果略去“童年血泪史”,仅仅看拖延症当下的表现,可以把拖延的心理成因归纳为:低期望(即缺乏自信)、低价值感(即认为要做的事意义不大)、高冲动(即追求即时的满足和回报)。(据《拖延心理学2》)。我曾在一个以战拖为主题的QQ群内进行调查(一套书上的自测题), 绝大多数成员都属于冲动型拖延,很可能和天生特质(进化心理学中的“猎人”?)和成长道路上的各种反馈有关。但是与他们进一步的接触发现,拖延者低期望和低价值感可能已经根深蒂固 ,以至于其本人都没意识到自己“低”得不正常。或者平常并没体会到低期望和低价值感,但在拖延的时候这两种特征就凸显出来,让人无法爬出拖延的泥潭。寻找应对方法的时候,要注意这些盲区。“完美主义拖延”也可以纳入这个体系——想要把事情做完美,准备工作做完美,其实是认为“不完美即失败”(低价值感)、“不完美就说明我不够优秀”(低期望),不屑于一开始的试错(低价值感),不愿面对未知的失败可能(高冲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拖延者需要长期的自我反省和认知调整。以上这些易酿成拖延的下意识心理活动,需要及时被发现和纠正。最有效果的,可能是“找到自己真心想做的事”。然后通过不断地取得小的进步来增加自信。至少,为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增添意义,及时肯定自己的努力(哪怕仅仅是发现自己的前期努力是无用功)。还有一个技巧是把任务“游戏化”,给予自己及时的奖励(奖励内容最好是可控的,比如一顿美餐;不要成为另一个消磨时间的黑洞),把“高冲动”这个缺陷转化成动力来源。(更详细的方法,可以参考Self-Discipline in 10 Days)外界因素既有直接的诱因,他人的影响,也有宏观的社会因素。直接诱因包括任务的性质本身,典型的如科学研究、论文,回报遥远,不确定性大。可以采用“番茄工作法”把任务化成可掌控的小块来处理。也包括周围环境的诱惑,如手机上网等。可以采取一些技巧加以控制(学会时间管理方法、限制上网、或者干脆转换环境——去图书馆等地方学习)。此外,压力对于拖延者的作用是饮鸩止渴。有时可以让拖延者在恐惧失败中行动——引发焦虑,下次有任务时因为焦虑联想而更加拖延。更有时让拖延者逃避任务,沉湎娱乐,草率完工甚至永远无法完工。学会放松,可能初看起来是愈加拖延的借口,但是如果你是真正从心态上放松 ,而不是用逃避、做无意义的准备工作等手段来放松,拖延反而有机会得到改善。实在无法通过认知调整来放松的,也可以试试冥想,或者最简单的深呼吸。他人的影响其实还是通过拖延者本人的认知起作用,但是心理不够强大的人很容易被长期以来的权威和所信赖的对象所左右。比如父母试图用批评使孩子进步;导师对错误和失败的容忍度低;伴侣/亲友对拖延症有误解。对待这个问题,我觉得最好的态度还是——不争论。大部分人会认为你是在找借口,贴标签;少部分会支持你,但是他们帮助你的方式可能适得其反。最好多到积极向上的战拖社区里面寻找有共同语言,有拖延症知识的同伴,获取客观的反馈;或者至少用日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心理(不是自我批判!)。最后,社会压力和单一的价值取向也在助长浮躁的心态,不利于心理调整。事实上,拖延者的行为本身也在反作用于社会,以至于现在很多大事都是最后一刻赶工的结果??但是这个可能不是拖延者可以影响到的范畴,所以就不多说了。「如何应对?」也是四句话:熬过诱惑点,提醒诱惑状态,存储自弃点,制造懊悔点。熬过诱惑点:堵:隔离诱惑源;疏:培养对正事的乐趣,降低诱惑程度。(没做到,嗯。)提醒诱惑状态:陷入诱惑状态是会忘记时间的,所以设置一个闹钟,半个小时来一次震动,提醒自己检查是否处于诱惑状态。存储自弃点:自弃点的出现就意味着当前的诱惑已经太强大了,比如看到一个吸引人的回答,特别想看完。我能想出的办法就是把这个点记录在纸上,存储下来,留到空闲时继续进行。制造懊悔点:之前已经设好了半小时一次的闹钟,就可以利用这个提醒的时间来审视自己的进度,痛定思痛,迫使自己每半个小时进入一次懊悔状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