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德语研究生论文发表期刊

发布时间:2024-07-06 14:01:10

德语研究生论文发表期刊

有要求。1、选择德国留学论文符合的期刊。德国留学论文发表期刊众多,其中较为权威的是sci、ssci、ei和SCOPUS等,作者可根据自身专业领域选择论文方向的期刊。2、毕业论文语言为德语。撰写论文要用德国语言。语言是留学的基础,也是很多留学高校的基础,相关留学院校会通过语言看到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考上外上外 德语语言文学 情况上外MA德语言文学专业是学硕,所属学院是上外德语系。始建于1956年,于1979年设立德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学科。1999年与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合作办学,成功开设“德语与经济学专业”。上外德语专业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19位中国专业教师,其中有教授5人(其中4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8人,讲师6人。所有教师均具有长期或较长时期在海外留学或访学的经历,此外还聘有外教若干名。►院系及专业 德语系:050202 德语语言文学►招生对象1、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学历2、同等学力本科结业生(且需在国家一级中文核心学术期刊(CSSCI)上发表两篇及以上与报考专业相近或相关的学术论文,复试还须加试两门课)3、高职高专学历学生(须毕业2年以上,且需在国家一级中文核心学术期刊(CSSCI)上发表两篇及以上与报考专业相近或相关的学术论文。且复试须加试两门课)►培养目标MA的语语言文学专业是学硕,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侧重语言学方向的理论研究。强调专业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知识结构完善、专业理论水平要求高、国际视野开阔。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科研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教学研究的工作。特别是将来如果想进高校和出版机构,建议选择学硕。►研究方向德语文学、德语语言学、德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和德语文化研究四个研究方向。►主要课程德语文学研究概论、现代德语小说、现代德语诗歌、德语作品分析与讨论、德语语言学研究、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现代德语语法学、德语修辞学、翻译理论与技巧、结构翻译学、德国文化与历史、德国史学导论、中德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法等。►费用 学费:2.4万3年 全日制住宿费:800-1200元/年►初试科目——德语语言文学1、政治2、二外(250 英语二外、251 俄语二外、252 法语二外、254 日语二外、255 西语二外、256 德语二外、257 意语二外、258 葡语二外、259 朝语二外)任选一门3、德语综合(语法、词汇、文学)4、德汉互译

Hallo 同学你好,不知你是bakk还是mag毕业的论文,因此只能泛泛而论希望对你有用。一般情况下如果要写论文的话,一般是先找一个你感兴趣的方向(Forschungsinteresse),比如你想写教学方面的还是理论研究方向的。然后按照你的richtung寻找能用的到的相关理论,也就是你的theorien方面,如果按照你论文80也的规模计算,我觉得你找30-35页的理论比较靠铺。找theorien的同时你要开始揣摩你的forschungsfragen或者hypothesen。这个比较重要,你论文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ff是否好写。这里要重视的是你的ff和你的Forschungsmethode要衔接(qualitativ/quantitativ!!)确定好你的Forschungsfragen之后就可以开始做你的empirische teil了。不同方法有不同的研究方式,我想如果在德国你们肯定是学了的吧?比如你如果做问卷调查,问卷的编写就很重要,严格的导师也许还让你用spss做数据分析。如果你是内容分析,那么katagorien就非常重要。做后就是验证你的FF或者Hypothesen,这个不难,总结性的写一些就好啦,然后nachwort不用考虑,2页就能搞定的!还要提醒你的是德语区很重视Zitat和literaturverzeichnis,无论你用德式还是美式,都要做到准确无误。希望以上可以帮助到你吧! alles guteps 不好意思懒的改输入法,名词没有大写 呵 。。。。。。。。。。。。。。。。。。。。。。。。。。。。。。。。其实大体上本科和研究生的没什么结构上的区别 研究生的理论可能会多一些吧(从我的专业角度看如此,我是学传统文科专业的)个人意见你做inhaltsanalyse比较容易,自己一个人就能搞定,最多用spss在分析下数据。做befragung也可以,不用操什么心,得出来的结果绝对客观,至少这方面漏洞少。实在没有主意的,先把你们fachbibliothek最近两三年毕业的研究生论文翻出来浏览一下,或许会有启发。ps,很羡慕你啊 论文80页就好。教授给我的标准是min.120页,据说还是sog.“auslandervorteil”,一般本国人是min。140页。

德语人文研究期刊

哪些大学外语专业好,主要有两个判断标准,一是师资力量,二是学术研究水平。前者重教,后者重研。

最好的专业当然在外语类院校中。很多综合类院校虽然也有少量语种,主要是英语、日语,但都没有外语类院校语种齐全,师资力量强大。

北京外国语大学当排第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该校近20年来发展迅速,该校语种齐全,有72种外国语课程 。很多小语种是别的学校没有的,如缅甸语、阿非利卡语、马其顿语、普什图语、阿姆哈拉语、梵语巴利语等。教师师资力量强,知名专家数不胜数,重要研究机构有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国家语委科研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中心;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中东欧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教育部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欧洲语种群和亚非语种群;学校有全国最大的外语类书籍、音像和电子产品出版基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学术类期刊在全国遥遥领先,学术期刊“外语教育与研究”是双核心期刊。此外还有《外国文学》、《国际论坛》三种全国核心刊物,出版《国际汉学》、《国际汉语教育》、《中国俄语教学》、《德语人文研究》、《英语学习》、《俄语学习》、《法语学习》、《中国外语教育》等刊物。每年都和很多(主要是英美澳)国家的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互派留学生。学生毕业不愁就业,主要就业在外交部,新华社等以及外资部门,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出国留学。是985,211高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排第二,老牌的外语类院校,仅次于北外,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25个语言类专业和13个非语言类专业;有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有三个双核心期刊。重要研究机构主要有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大连外国语大学排第三,后起之秀,师资也很强,有10个外语语种、七大学科门类,“外语与外语研究”是双核心期刊。

广州外语外贸大学排第四,前身是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1995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两校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10月,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划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3个外语语种。著名专家有桂诗春、王初明等。是向联合国提供高端翻译人才的全球19所大学之一、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创始单位之一、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现代外语”是双核心期刊。

西安外国语大学第五。是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的普通高校。‘外语教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是双核心期刊。《外语教学》、《人文地理》杂志入选2010—2016年度CSSCI来源期刊。

北京外国语大学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在三环路两侧分设东、西两个校区,是教育部直属、首批 “211工程”高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东院校门更新,北外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前身是 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后发展为延安外国语学校,建校始隶属于党中央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1959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80年后直属教育部领导,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获批开设 101种外国语言,欧洲语种群和亚非语种群是目前我国覆盖面最大的非通用语建设基地,是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文、法、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按照时间先后,学校开设语种包括俄语、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波兰语、捷克语、罗马尼亚语、日语、阿拉伯语、柬埔寨语、老挝语、僧伽罗语、马来语、瑞典语、葡萄牙语、匈牙利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斯瓦希里语、缅甸语、印尼语、意大利语、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豪萨语、越南语、泰语、土耳其语、朝鲜语、斯洛伐克语、芬兰语、乌克兰语、荷兰语、挪威语、冰岛语、丹麦语、希腊语、菲律宾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希伯来语、波斯语、斯洛文尼亚语、爱沙尼亚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爱尔兰语、马耳他语、孟加拉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拉丁语、祖鲁语、吉尔吉斯语、普什图语、梵语、巴利语、阿姆哈拉语、尼泊尔语、索马里语、泰米尔语、土库曼语、加泰罗尼亚语、约鲁巴语、蒙古语、亚美尼亚语、马达加斯加语、格鲁吉亚语、阿塞拜疆语、阿非利卡语、马其顿语、塔吉克语、茨瓦纳语、恩得贝莱语、科摩罗语、克里奥尔语、绍纳语、提格雷尼亚语、白俄罗斯语、毛利语、汤加语、萨摩亚语、库尔德语、比斯拉马语、达里语、德顿语、迪维希语、斐济语、库克群岛毛利语、隆迪语、卢森堡语、卢旺达语、纽埃语、皮金语、切瓦语、塞苏陀语、桑戈语、塔玛齐格特语、爪哇语、旁遮普语。学校秉承延安精神,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目前已开齐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方用语。,北外现有 33个教学科研单位,近年来,学校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成立国际研究生院,陆续成立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等众多特色研究机构;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北外学院、国际组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在原亚非学院基础上,扩建为亚洲学院、非洲学院。学校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国家语委科研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中东欧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以及37个教育部备案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国-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法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学校编辑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国际论坛》《国际汉学》四种CSSCI来源刊物,一种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出版《中国俄语教学》《中国应用语言学(英文)》《国际汉语教育》《英语学习》《欧亚人文研究》《德语人文研究》《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区域与全球发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等刊物。学校有全国最大的外语类书籍、音像和电子产品出版基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外开设本科专业 121个,其中44个专业是全国唯一专业点。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11个(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教育学、世界史),专业硕士点8个(金融、国际商务、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法律、会计、工商管理硕士),涵盖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六大学科门类。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评级为A+,位居全国榜首。2018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学校语言学、现代语言2门学科再次进入全球前100强,居国内同类院校之首。学校本科在校生5600人,研究生(硕士、博士)3100人,留学生1600人。,北外注重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 1200余人,另有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教师近200人。学校拥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百万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四个一批”人才、青年“长江学者”等高水平师资。教师中超过90%拥有海外学习经历。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北外坚持高端引领、整体推进的国际化办学思路,与世界上 91个国家和地区的313所高校和学术机构开展交流,与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匈牙利罗兰大学、波兰雅盖隆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学校承办了23所海外孔子学院,位于亚、欧、美18个国家,居国内高校之首,包括德国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比利时布鲁塞尔孔子学院、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罗马大学孔子学院、波兰克拉科夫孔子学院、比利时列日孔子学院、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保加利亚索非亚孔子学院、捷克帕拉茨基大学孔子学院、德国慕尼黑孔子学院、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阿联酋扎耶德大学孔子学院、英国伦敦孔子学院、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孔子学院、德国哥廷根大学学术孔子学院、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孔子学院、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孔子学院、法国ESCP欧洲高等商学院商务孔子学院和美国夏威夷玛利诺学校孔子课堂。,北外图书馆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近 145万余册,中外文电子图书222万余册,中外文报刊1123种,中外文数据库97个,形成了以语言、文学、文化为主要资料的馆藏特色。近年来,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政治、法律、外交、经济、新闻和管理等方面的文献逐渐形成藏书体系。学校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形成“开放、互联、智能、创新、融合”的信息化构架,开发以多语种网站、数字北外、数据中心软件平台等为代表的多项标志性成果。其中,多语种网站项目于2015年启动,支持50种外国语言。2018年获批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高校。,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北京外国语大学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形成了 “外、特、精、通”的办学理念和“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成为培养外交、翻译、教育、经贸、新闻、法律、金融等涉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一批批从北外走出的毕业生,遍布世界各国、全国各地,活跃于各行各业,建功立业、成就卓著,成为精英翘楚、社会栋梁。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校友中,先后出任驻外大使的就有400多人,出任参赞2000余人,学校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当前,北外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秉承传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促进学校平稳较快发展,致力于培养国家亟需,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复语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建设步伐。

北京外国语大学不是985工程大学,但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中国211工程的重点大学院校。 北京市一共有八所985大学,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不是985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虽然不是985工程大学,但是该校的实力却完全不输985工程大学。作为一所语言类的大学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具有全国最领先的水平,在全国语言类大学院校排行榜中,北京外国语大学位于顶尖行列。北京外国语大学有“共和国外交官摇篮”之称,是中国首批次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中国重点大学院校之一,历年录取分数线至少也要高出一本线一百分左右,部分重点专业分数线高达660分以上。其中北京外国语大学最好的王牌专业有西班牙语专业、阿拉伯语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英语专业、法语专业、德语专业、新闻学专业以及金融学专业等。

开题报告:研究课题:20年代的德语文学汉译活动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兼及研究现状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卫茂平先生曾作过一本《德国文学汉译史考辨——晚清与民国时期》,2004年由上海外教社出版,笔者偶然在图书馆读到,这是课题的缘起。导言中提及:学界近20年来对于中国翻译文学史的讨论及成果虽蔚为可观,然关于单个语种史料详尽的却鲜有所见(英语日语方面兴许乐观些,其余小语种的状况则堪忧)。这也成了卫先生作此书的因由。但同时卫先生亦在后记中表示了遗憾:其书的资料来源基本局限于上海的主要图书馆,且受制于我国目前图书馆体制和书目编制水平的局限,所以不免有些遗漏,有时或也难免有失准确,尤其是散布在各地报纸上的译文和评论,查询起来颇有难度。同年四川外语学院的莫光华教授在《外国文学研究》第一期刊文《中德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指出 “在比较文学的视野里,就整体水平而言,特别是与当前国内其它外语语种文学翻译研究的火热场面相比,德语文学翻译的理论研究简直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德汉译介学研究的缺位,与中德翻译文学史的梳理不足,恐怕也是忧戚相关的。另社科院外文所的叶隽先生又为卫先生的书在《中华读书报》上专做过《德语文学汉译史的意义》一文:“正如有论者指出的,晚清以来两大背景,必须关注,纵向是“传统赓续”,横向是“西学东渐”,而西学东渐一个重要的过滤器与输入口,是“翻译”,不将这一因素高度重视,是很难深入理解“现代中国”形成与建构的历程的。所以,就这个意义来说,清理近代以来的汉译史,极为必要。”叶隽先生作此评论文章的初衷显然是为了借此书的出版引起学界对于德语文学汉译史的关注和深入研究,可惜这一努力似乎响应者寥寥。卫先生的书出版之后,关于德语文学汉译史就鲜有见到什么专著出现,只偶有一些熟悉的名字一两篇短小的文章零星见诸报端。于是2006年在《早期中国德语文学学科史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叶隽先生又旧事重提:“中国德语文学学科史的研究,到现在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大量的史实湮没,需要有人仔细搜集、精心考辨、拂去尘埃,还原历史的面目。”而这一块缺失目前不知是尚在研究中还是再度被搁置起来了。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在这种情境下我们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尝试将卫先生的研究细化并且竭尽所能地深入一些下去?全面的细化与深入或许就笔者现在的学术水平以及曦源项目的时间节点出发是不现实的,但做一个时段限于十年间的德语文学汉译情况研究也许还是具备一定程度上的可行性的。并且作为德语语言文学系的学生,我们也很期待能通过在这项项目中的实践,为中国德语文学学科史的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而我们在此基础上选择了20年代这个被卫先生称为德语文学汉译“高潮的到来”的十年,亦不是未经慎重考虑的。据卫茂平先生在书中的统计,20年代全国共出版德语文学汉译作品58部,其中53部出版地为上海。如果光从出版数量上而言,无论是接下来战争文学勃兴的30年代,甚而是出版事业因时局的缘故遭受重创的40年代,都比20年代要更庞大些。但20年代这个十年间的翻译活动别与后来译介的重要性,在于许多在德语本土语境意义非凡的作者,或是被引介到现代汉语语境后在中国产生过或者仍然在产生着巨大影响的作者,在这个时期首次被译成汉语或作品最初被大量翻译。这种特殊性为许多我们所提出的问题的价值加了筹码。这些作者中仅我们耳熟能详的就包括歌德,格林兄弟(当时也有译作格列姆或格尔木等),海涅,尼采,施笃姆(时有译为斯托尔姆,施托谟等),莱辛(时译莱森),茨威格等。还有一些初次汉译昙花一现后就在民国译坛甚而当今中国就再也杳无声迹了的名字。当时的翻译者是怎样的身份?出于何种心态引介特定的某位作家?选择作品又是以怎样的标准?引介后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和该作者在当时的德语语境或世界范围的影响是否相称,与其对当下中国影响力相比如何?悄无声息的冷遇或者极力的推崇,种种的遭际中又隐含着怎样的意味?报刊的德语汉译书评对这些作者在汉语语境的接受史产生了何种作用?德语语言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当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工具书的出现,德语教科书,学科术语形成的情况,或者这个学科究竟是形成了没有?)对德语文学汉译影响如何?与此同时,20年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亦是风声鹤唳的十年。国人的团结救亡在这个十年走向高潮:中共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建立、五卅运动爆发、国民革命的开始与失败。而在此之前,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在学者们多年的努力之后也已卓有成效。那么德中关系在这十年翻译史上是否起到某种导向性作用?哪些作品是由德语直接翻译过来的?哪些是经由日语或英语转译之作?对德语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的译介的情况分别如何?这种种的问题都是我们在着手研究时所需要反复斟酌考虑的。三.课题创新点及难点就创新点而言,在上面论述本课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时其实已经涉及,此处不再赘述,聊以一句话简要概括之:德语文学的汉译史这一领域目前为止学界涉足者寥寥,应该说是一块很有开垦价值的沃土。但这样一个选题对我们而言不得不说是颇费力气的一个任务。首先,要把这个课题做得有价值做得符合学术规范将涉及到许多历史专业的基础知识,比如史料的鉴别,史学研究方法,基本的史学理论。这对就读于复旦德语系的学生是有些不利的。虽然二人高考时选的都是历史一科,但对于严格意义上的历史研究毕竟还是几乎全然陌生的。所幸的是出于个人兴趣的缘故,我们在大学两年里修读过许多历史系的专业课程,比如吴晓群老师的“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金寿福老师的“史学原典导读”(旧约),邹振环老师的“史学原典导读”(中国历史文选),韩升老师“东亚文明的历史进程”,许多历史系老师共同开课的“中国古典文化”,同时也听了不少史学相关讲座,专业素养的不足通过这些课程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弥补。而章清老师的“中国现代学科的形成”可以说是直接启发我们定下这个课题方向的诱因。其实定下这个课题时便是抱着做一个跨学科研究的想法的。这个研究关系到的学科素养可能的确偏重了历史学甚而偏离了本身的专业,就研究方法而言与自己两年来的德国语言学习基础不太相关,本专业带来的语言能力起着几乎纯粹工具性的作用。但是这个研究的结果不出意外的话应当说无论是从中国的德语文学学科史或者中德文学关系角度来看都是颇有些意义的。而在研究这样一个课题时语言也成为我们二人相较与以历史为本科的同学的一大优势。另外原始文献的查找也是一大问题。卫茂平先生在《德语文学汉译史考辨(晚清和民国时期)》中亦头疼于资料查找的困难性,并且很率直地说“因为害怕旅途的困顿和查阅的繁难,一开始就未抱遍访全国主要图书馆的奢望”。不过我们相信这一点总还是人力可以克服的,毕竟是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我们会利用假期的时间尽量多跑跑课题相关的全国主要大学的图书馆资料室和相关城市的图书馆。而且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总还是可以挖掘出一点点新的文献史料的。并且卫先生在《考辨》附录里列出了“德语文学汉译及评论书目”、“汉译德语文学作品合集书目”、“德语文学史论、评论书目”;出版时间,出版社,译者历历在目,为我们史料的查找和考证已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所以尽管困难,我们还是相信在卫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搜集原始文献是具备可行性的。叶隽先生的《中国文化里所具有的“世界精神”——德国文学里的中国图景及其思想史意义》谈到:从求真角度而言,历史学之强调“史实考辨”,其意义在重视一种知识学意义上的渐进积累,因为徒称义理,是站不住脚的。但真正的史家往往不以此为贵,反而说:“学问文章,聪明才辨,不足以持世;所以持世者,存乎识也。”其实任何的学术研究应当都是如此,在翻阅过大量的前人研究和原始材料后,如果能从新颖的角度入手,整合梳理并且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才是整个研究的最大的价值所在,却也是最大的难点所在,但有没有这个悟性,却不是我们敢于妄言的了。四.课题预期成果:发现一些新史料,较为详细完备地梳理这10年间的德汉翻译史料文献,尽量解决以上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结题论文。五.参考文献:现代学术视野中的留德学人 同济大学出版社 叶隽同济•德意志文化丛书 另一种西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叶隽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丛书中国对德国文学影响史述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卫茂平德语文学汉译史考辨(晚清和民国时期)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卫茂平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宁夏人民出版社 卫茂平,马佳欣,郑霞 中德文学关系研究文集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卫茂平,(德)屈尔曼主编施笃姆诗意小说选 江苏人民出版社 杨武能译歌德与中国 三联书店 杨武能中德文学研究 辽宁教育出版社 陈铨 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3卷6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图书馆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史料索引集(1840——1919) 上海书店出版社 魏绍昌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集 上海书店 施蛰存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上,下) 天津人民出版社 唐沅等中国翻译词典 湖北教育出版社 林煌天等民国时期总书目•外国文学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

德国研究生发表论文

博士需要,但至于什么学术水平要看教授

这个不大清楚。

master没啥条件,只要过语言,有学位就可以申请,当然成绩不能太差。Doktor就不太清楚了,这个要看老板。

德国耶拿大学硕士毕业论文1个月有结果.

盲审相对来说比较难,这是由学校统一往出送,多送到外省,隐去姓名和导师姓名,你不知道你的论文被送到哪里,那边老师也不知道这论文来自哪里是谁的学生,所以盲审相对比较客观,大约需一个半月左右。外审多是由院系自己往出送,虽然也是隐去学生姓名和导师姓名的,但多送到省内关系较好的兄弟院校,所以相对来说没有盲审那么严的,这个大约需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左右吧。毕业论文写作技巧第一条,先要围绕着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也就是说,当你的论题已经确定以后,第一,围绕着立论去占有材料,多多益善的去看。有的论题是来自老师已经拟订好的题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自己确立论题的,先积累材料,再有论点。一旦立论确立了以后,再回过头来去占有材料。在占有材料方面跟我《基础写作》里讲的有相通的地方。第一要占有材料,占有研究对象的真实的材料。比如你要研究某个作家,某个阶段的几部作品,就将这几部作品拿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进一步来确定自己的论点。如果你的论文是报告类的,不是纯理论性的,用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总结的形式来写论文的,那么你的调查材料、实验材料也要占有。第二,要对研究对象的外延材料占有。比如你要研究的是作家作品的话,那么你就要对作家写作的背景材料,包括政治经济背景、文艺思潮背景等。还有作家谈自己创作的材料,还有他人已经研究过的材料等。有了这些材料,你就可以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使自己在研究当中尽量公允,不带偏见。所以,充分占有材料,也就使你的论据更充分。这样你将来的论证就会更加深广。第三,在有材料的基础上要选择材料。决不能只要有材料就统统拉进来。这是你们写论文常出现的问题。比如让你写一万字,你可能写到五六万字。象刚才那个学生一样,写出六万字,太丰富了。把握不住自己的时候,可以让老师来帮助你,告诉你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多占有材料总比没有材料写不出来要好,因为删总是好删的。在材料多的情况下,你就选更好的材料。2 、选择论文的类型。第二项准备工作就是选择论文的类型。毕业论文的类型一是学术性论文,二是报告性论文。应用性比较少的科目来说比较容易做成学术型论文,比如对作家、作品的研究,对诗派的研究。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比如教学领域、新闻领域、治疗科学和实验等,论文一般写成调查性的或总结性的,我将它概括为报告型论文。杂志上发表的3000来字的论文,一般就是报告型的论文。报告型的论文主要是总结经验。不管是总结也好,报告也好,总之,最后是要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比如说,《新教材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会》有这样几条规律:综合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综合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综合性学习以课外学习为主,能加强课内外的结合,强化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学习能强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体验和认识,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他的这几个体会是努力地从理论上探讨,说明它的意义。

小学德语教学研究期刊投稿

专著及编著(主编)1. 孔德明(专著):《篇章句法--对篇章主题连接和连词连接的研究》联邦德国维尔茨堡 Koenigshausen & Neumann 出版社1993年。2. 孔德明(主编):《篇章语言学研究论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3. 孔德明/华宗德(主编):《日耳曼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年。译著:1. 孔德明:《小不点和安东》山东明天出版社 1999年。2. 孔德明:《宠物旅馆》江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2年。3. 孔德明/印芝虹:(主编和校对)《人生借鉴》(5册丛书)中华书局2005年。教材:1. 倪仁福/孔德明/司徒玉秀:《德语写作教程》第三册,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 倪仁福/孔德明/司徒玉秀:《德语写作教程》(教师手册)第三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3. 纪达夫/孔德明:系列阅读教材《走进德国》历史文化分册,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4. 孔德明等:《德语专业四级考试真题与解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年。 论文:1. 孔德明:对句子连接性的探讨。刊于《中国日耳曼语学学者在德国的新研究》联邦德国法兰克夫 Peter Lang 出版社1991年,第10至24页。 2. 孔德明:专业语篇中的语义接应。In: Deutsch als Fach- und Fremdsprache in Ost- und Zentralasien。刊于《东亚德语教学研究》联邦德国 Groos 出版社1996年。3. 孔德明:篇章语言学在写作课上的应用。In: Deutsch in und fuer Asien。刊于《亚州德语教学研究》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4. 孔德明:德语语篇构词初探。《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5. 孔德明:德语常用语篇连接词语。《江苏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二期。6. 孔德明/刘鸿绅:篇章语言学研究中的认知影响。《国外外语教学》1997年第3期。7. 孔德明:篇章语言学概述。刊于《篇章语言学研究论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8. 孔德明:Strukturund Funktion der Textrahmen in Wirtschaftskommentaren. 刊于《文学之路-中德语言文学文化研究》(I)张玉书/ W. Woesler 主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9. 谭艳萍/孔德明:汉德报刊新闻标题比较。 刊于《中德跨文化交际论丛》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 孔德明:战后德国儿童文学之父凯斯特纳。《当代外国文学》2000/3。11. 孔德明:《朗读者》-一个残酷的爱情故事。《文艺报》2000.6.27。12. 孔德明:发挥综合型大学的优势,努力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中国德语教学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年。13. 孔德明:Metapher–Vonrhetorischer Stifigur zum kognitiven Konzept.刊于《文学之路-中德语言文学文化研究》(II)张玉书/ W.Woesler 主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年。14. 孔德明:从认知看经济语篇中的隐喻概念,《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15. 孔德明:隐喻概念与认知基础,刊于《日耳曼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年。16. 孔德明:Konnektorenin Pressetexten.《Fachsprachenlinguistik, Fachsprachen­didaktik und interkulturelleKommunikation》德国Peter Lang出版社 2003年。(第115-130页)17. 孔德明:Metaphorik– Ein kognitives Konzept. 《Medien und Rhetorik》德国 INDICIUMVerlag, 2003年。(第215-226页)18. 孔德明:KonzeptuelleMetaphern in Wirtschaftskommentaren. In: Neues Jahrhundert, neueHerausforderungen – Germanistik im Zeitalter der Globalisierung (AsiatischeGermanistientagung Beijing 2002)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第455-466页)19. 孔德明:Bestandaufnahmeder Prüfung für Germanistik-Grundstudium in China。 In: Protokolle desFremdsprachenunterrichts.Bericht aus China. 德国 Marnurg Tectum 出版社2005年。(第19-27页)20. 孔德明/王露杨:跨文化的语篇对比分析。《德意志文化研究》殷桐生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第73-75页)21. 孔德明:Schreibenim Deutschunterricht und der interkulturelle Aspekt. 《跨文化研究论坛》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366-377)22. 孔德明:DieHochschulen mit dem Fach Germanistik.(中国高校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In:Die deutsche Sprache in China. Studium und Verwendung in Geschichteund Gegenwart. Hrsg. Ammon, U./Zhu Jianhua. Indicium 200723. 王露杨/孔德明(2007):德汉广告口号的分析比较。《中德跨文化交际新论》朱建华/顾士渊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首先要看你论文是什么课题。我当初的论文选的是文学方面的,就是分析一篇作品,写感受。要分析作品的话,你就要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作品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作者,包括基本概况,创作这篇作品的背景等。之后写对这个作品的分析。

SCD (科学引文数据库)是《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独立研发、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国内引文数据库,自从发布以来,不对外开放,只有购买雅学资讯网系统的高校才能进入。关于 2020年SCD期刊目录(文学) ,如下。

俄语学习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符号与传媒

新文学史料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中国应用语言学:英文版

世界文学

三峡论坛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人民文学

世界文化

百家评论

外国语言与文化

国际汉语学报

中学生英语

中国典籍与文化

德语人文研究

国际汉学

世界文学评论

古典文学知识

疯狂英语:理论版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安徽文学:下半月

法语学习

南开语言学刊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满语研究

英语世界

芒种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花城

可以考上外上外 德语语言文学 情况上外MA德语言文学专业是学硕,所属学院是上外德语系。始建于1956年,于1979年设立德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学科。1999年与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合作办学,成功开设“德语与经济学专业”。上外德语专业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19位中国专业教师,其中有教授5人(其中4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8人,讲师6人。所有教师均具有长期或较长时期在海外留学或访学的经历,此外还聘有外教若干名。►院系及专业 德语系:050202 德语语言文学►招生对象1、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学历2、同等学力本科结业生(且需在国家一级中文核心学术期刊(CSSCI)上发表两篇及以上与报考专业相近或相关的学术论文,复试还须加试两门课)3、高职高专学历学生(须毕业2年以上,且需在国家一级中文核心学术期刊(CSSCI)上发表两篇及以上与报考专业相近或相关的学术论文。且复试须加试两门课)►培养目标MA的语语言文学专业是学硕,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侧重语言学方向的理论研究。强调专业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知识结构完善、专业理论水平要求高、国际视野开阔。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科研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教学研究的工作。特别是将来如果想进高校和出版机构,建议选择学硕。►研究方向德语文学、德语语言学、德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和德语文化研究四个研究方向。►主要课程德语文学研究概论、现代德语小说、现代德语诗歌、德语作品分析与讨论、德语语言学研究、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现代德语语法学、德语修辞学、翻译理论与技巧、结构翻译学、德国文化与历史、德国史学导论、中德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法等。►费用 学费:2.4万3年 全日制住宿费:800-1200元/年►初试科目——德语语言文学1、政治2、二外(250 英语二外、251 俄语二外、252 法语二外、254 日语二外、255 西语二外、256 德语二外、257 意语二外、258 葡语二外、259 朝语二外)任选一门3、德语综合(语法、词汇、文学)4、德汉互译

德国研究生无论文发表

必须得发论文,所有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必须得有论文发表。

德国高校对论文的体例要求不尽相同,每一个系和每一个系的要求也不同。一般来说,硕士论文需要书写60-100页,从报名到交稿一般有4-6个月的时间。体例包括:✦ 使用脚注✦ 统一引用规则✦ 正确进行文献参考✦ 页码标注统一、完整✦ 精确、清晰的文风✦ 使用专业术语搜索文献好的论文需要文献搜索作为基础。写作开始之前,详细的文献搜索一定是必要的。当然,你应该在本科阶段就学会了选择性阅读和搜索文献的基本要领,所以如果你为硕士论文寻找相关文献、杂志等就不是太困难了。

你可以申请一下,你的优势就是在那些项目上,把你的项目材料准备准备,尤其是你做的工作准备准备,让你的项目负责人和赞助商方面给你出个材料,证明也好,推荐也好,你的导师中,挑个有名气的,给你出份材料,你没有论文,只是没发表过,你也准备准备,以策万全。然后呢,不要盲信中介,他们是企业,你自己来挑选你的学校和专业,找你心仪的导师,直接跟对方联系,EMAIL也好,信函也好,电话也好,总之要跟导师联系上,手续上的事只是其次,你的学历比较高,一般发达国家都很欢迎的,等老师那解决了,学校联系好了,手续上的事都好解决的。注意你的材料,申请的材料一定要够厚,够分量!

一般来说,硕士论文需要书写60-100页,从报名到交稿一般有4-6个月的时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