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大连理工发表的sci论文数量

发布时间:2024-07-03 18:44:24

大连理工发表的sci论文数量

计算机系在大工并非强势学科,不过却是大工就业比较好的专业之一,属于电信学院。大连软件产业发达,软件公司众多,可以在读研时出去实习,很有条件。我在电信学院的另外一个系,计算机系的复试线每年都差不太多,三百二三十分左右,如果你可以考到370分以上,就有希望拿到二等奖学金名额(相当于公费),大工的复试还算公平,外校考过来的也很多;你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初试的几门课复习好,其他的联系导师之类到时候成绩出来也不晚;只要初试成绩高,复试一般都能过,除非你真的很差。下边几个专业方向:0812 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有:并行/分布式处理,网格计算,分布式环境下的软件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协议的安全与优化,移动计算,工业控制与自动化,实时嵌入式系统等。近3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973”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省部级重大项目及军工项目、多项国际合作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项3项,通过鉴定且被评价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际领先成果3项,专著1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2篇,被EI收录25篇。指导教师:王希诚*、谭国真*、郭禾、马洪连、仲崇权、李英壮、王占杰、江荣安、孙效里、吴迪注: 标“*”者为博士生导师。专业: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是指由计算机科学理论和研究、开发计算机软件所涉及的理论、方法、技术所构成的学科,是信息科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本硕士点现有兼职院士1人,教授5人,副教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软件工程与应用、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组合数学及优化、计算复杂性、信息安全、生物信息学。 近3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项目和预研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省部级重大项目及军工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项3项。发表专著1部,论文200余篇,被SCI、EI收录45篇。指导教师:高庆狮**、杨元生*、王秀坤*、迟忠先*、谭国真*、王兴元、孟宪福、孟军、王树义、王希诚*注: 标“**”者为院士;标“*”者为博士生导师。专业: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着重研究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所涉及的原理、方法与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关键研究领域之一。 本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辽宁省重点学科。 本硕士点现有兼职院士1人,教授13人,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翻译、网格计算及应用、嵌入式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安全、多媒体数据库应用技术、 CAE技术及工程软件应用、计算机图形学及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图像处理技术。 本硕士点承担国家“863”高技术项目、“973”项目和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共30余项,横向课题多项。近三年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 近三年来,出版全国高技术重点专著1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150篇,被SC I、EI收录48篇。 指导教师:高庆狮**、迟忠先*、王秀坤*、刘日升、钱昆明、谭国真*、林鸿飞、马洪连、郭禾、周东清、王占杰、唐达、黄德根、牛纪桢、吴迪、孙效里、江荣安、滕弘飞*、顾元宪*、王延章*、丁克诠*、程春田*、江崇礼、李英壮、金玉玲、冯林、关振群。注:标“**”者为院士;标“*”者为博士生导师祝你好运!

我同学也考的是大连理工,不过是机械专业,他刚开始英语不好,后来去新东方考研找马凡老师学了一阵,提分挺快的,最后考上了

我看好的是西电和成都电子科大,这两个学校觉得还可以。我们可以交流一下

本科生住的可好了,都是新楼硬件没的说,完全不用担心能动学院那楼建的很帅!能源与动力学院设有热能与动力工程和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2个本科专业,下设动力机械及自动化、叶轮机械及自动化、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五个专业方向;有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能源与环境工程6个硕士点及6个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院下设动力工程系和能源工程系;设有内燃机工程研究所、叶轮流体机械研究所、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学院下设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燃机实验室(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和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并设能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包括国家经贸委大连中国节能教育中心、大连理工大学新能源与节能研究中心、大连理工大学船用柴油机测试中心(中国船级社授权)、大连市交通事故研究中心、辽宁省内燃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辽宁省工业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沈阳鼓风机厂国家级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分中心、大连冰山集团国家级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分中心制冷技术部)。 全院有教职工75人,其中兼职院士1人,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23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3人。目前,在校本科生754人,硕士研究生220人,博士研究生46人,博士后9人。学院目前承担国“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部委、辽宁省科研项目数十项,横向项目上百项,年均科研经费千万元以上。近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400百余篇。 “九五”和“十五”期间,学院得到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一期及二期工程的支持,实验室仪器设备得到较大幅度的更新,能源与动力馆(8000㎡)及内燃机实验室与办公大楼的全面改装,使教学科研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目前学校正在规划建设新的能源与动力大楼(2.5万㎡),届时教学科研环境将得到更大的改善。 多年来,能源与动力学院始终坚持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将人才培养作为首要工作,在不断强化教师队伍、优化课程体系的同时,深入进行教学模式、方法的改革、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目前,学院以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作为根本使命,全面推进以“基于通识教育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为特征的培养模式;大力推行研究型教学模式,根据专业特点不断加大参与式教学的比例,注重学生的创新教育;同时注重外向型人才的培养,提倡教学与国际的接轨,双语教学课程的比重稳步加大;毕业生的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赞誉,近几年的供需比保持在1:15的水平,一次就业率在98%以上,毕业生就业面较宽,可在国防、航天、航空、舰船、机车、汽车、核电、热电、制冷及空调、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与动力及能源相关的领域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从事设计、制造、教学、科研开发和管理工作;约80%以上的毕业生在北京、上海、大连、青岛、南京、杭州、宁波、无锡、深圳、珠海、广州、哈尔滨、沈阳、长春等省会城市或计划单列市工作。 能源与动力学院非常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与日本、英国、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关系,并且与英国拉夫堡大学联合办学培养本科生。新生入学一年后,如果外语达到规定的要求,家庭经济条件许可并自愿出国学习者,经选拔获得签证后,从第三学年开始到英国拉夫堡大学学习工程学士学位课程,成绩合格者获得英国拉夫堡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另外完成大连理工大学四年学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经申请选拔可以到英国拉夫堡大学继续进行1年的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可获得英国拉夫堡大学的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想要课程清单留个邮箱吧,有好几个文件呢,往这上弄太麻烦

大连理工发表SCI论文奖励

在双非大学一篇中科院一区的SCI论文可奖励3-5万元,而在985高校同样期刊的一篇论文也许只奖励1万元。部分冲刺“ESI 1%或1‰”学科的专业,对于论文还有额外30%的奖励提升,引用则是一次50元。

硕士生、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老师的科研奖励不同,得看学校是否有相应政策。但是,研究生发放高水平的论文后,可以评选高一层级的学业奖学金。同时,可申报学校各类奖学金,比如985高校的校长拔尖奖学金博士生特等是9.6万元/年。

论文种类

专题型

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论辩型

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综述型

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综合型

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怕是没得直接的奖励啊,sci在评奖的时候,优势很大,如果是本科发表,那无疑是很了不起的,在保研,评国奖很有优势,研究生的话,评国奖基本上也是行的

桂林理工大学发表sci论文数量

桂林理工大学挺好。以下是桂林理工大学的简介: 桂林理工大学诞生于1956年11月,原名桂林工学院,于2009年3月26日正式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1700多亩,有屏风、雁山、南宁三个校区。现设17个二级学院。有59个本科专业,3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个工程硕士授予领域,6个学科列于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多人。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管、文、经、法、农7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学校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立项建设工程研究中心。4个广西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4个广西重点学科,3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这些优势品牌学科专业及科技创新平台,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绿化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安全文明学校”、“文明小区”、“绿色大学”,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学校拥有专任教师1100多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70多人,18名教授被国内重点院校聘为博士生导师。拥有全国优秀教师、优秀骨干教师4人,国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教育部优秀教师资助计划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八桂学者”4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2人,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4个,广西高校教学名师5人、广西优秀专家和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9人,省部级“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13人,省部级学科、学术带头人22人,广西高校杰出科技人才2人。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门国家级本科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广西高校优秀教学团队,23门广西本科精品课程,3个广西精品专业、重点专业,16个广西优质专业,5个广西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学校教师共发表论文5000多篇,64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先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800多项,获专利授权100余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诸多奖项。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可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入校就读。同时,还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由英国皇家宝石协会设在该校的FGA考点的考试通过率连续5年名列世界各考点第一。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中,连续七届比赛总分位列广西高校第一,连续七届获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并连续被确定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广西唯一发起单位。2009年,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地址:广西桂林市建干路12号 邮编:541004 电话: 图文传真: 网址: Add: 12#Jian Gan Rd.Guilin Guangxi Tel: 86-773-5896079 Fax: 86-773-5892796 web site:

答:

还可以,请看

1998年获武汉工业大学复合材料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在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1999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4月破格晋升为教授, 同年7月成为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3年12月至2005年10月在德国亚琛工大(RWTH)、尤利西研究中心进行客座研究。2005年9月成为桂林理工大学有色金属与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讲座教授。担任了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Diffraction Data,缩写ICDD)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协会青工委委员,美国化学会(ACS)与美国陶瓷学会会员。入选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为“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分室主任。方亮教授长期从事新型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探索工作,在复合氧化物电、磁功能材料系统中设计与合成了类钙钛矿结构与六方磁铅石结构新化合物200个,均被ICDD授予了PDF卡(如47-521~47-525,50-1877~50-1884, 51-1863~51-1882,52-1860~1879,54-97~114),开展了新型微波介电陶瓷、无铅铁电与压电材料、铁电-铁磁材料等探索工作。作为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及青年基金项目与面上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留学回国基金项目与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美国国际衍射数据中心资助项目、国防军工重点项目等近20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已授权6项,作为主要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SCI已收录80余篇, SCI引用超240次,其中3篇论文被ISI评为2000年来本领域引用率最高的1%以内高引频论文;受邀成为Inorganic Chemistry,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J. American Ceramics Society,Materials Letters,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等材料与化学领域主流国际期刊以及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化学物理学报,无机材料学报、结构化学、应用化学学报等国内重要期刊的审稿人。

大连理工大学论文发表

2011年度,学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1项,经费15919.9万元,与2010年同期比较,获批项目数增长5.9%,经费更是大幅度增长,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比2010年同期增长64.4%。该校获批的项目中,面上项目147项,经费8548.4万元;青年基金102项,经费2509万元;重点项目15项,经费3334.5万元;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1项,经费600万元;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经费200万元;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1项,经费400万元;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经费280万元;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经费20万元;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1项,经费20万元;主任基金1项,经费8万元。获得资助总经费位居全国第17位。 2012年,学校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268项,经费19392.6万元。其中,面上类项目148项,经费11294.6万元;青年基金87项,经费2117万元;重点项目8项,经费2391万元;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2项,经费600万元;重大国际合作项目4项,经费1080万元;合作重点项目4项,经费380万元。滕斌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的“海洋环境灾害作用与结构安全防护”国家创新研究群体获得延续资助,经费600万元。 2012年度,学校被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收录文献1891篇,其中论文1875篇,相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0.5%,在全国高校排名中列第15位,该校SCI论文增长速度在科技论文影响较高的前20所高校中位列第二;被工程索引核心部分(Ei)收录论文1880篇,在全国高校列第7位。根据SCI统计,该校2007-2011年被收录的论文在2012年度被引用2342篇、8019次,在全国高校列第17位;该校2003-2012年国际论文累计被引用9593篇,累计被引72182次,在全国高校列第15位,较上年度位次上升。2012年度该校共有607篇论文被评为 “表现不俗的论文”,在全国高校排名第14位,“表现不俗”是指SCI收录论文发表后的影响超过其所在学科论文被引用次数的世界均值。 2001年-2014年5月,学校共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38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346项。2012年-2014年5月,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 馆藏资源 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约有299.2余万册。形成以理工科为主,兼顾社科、管理等学科文献的多类型、多语种、多载体的馆藏体系。 具体包括: 外文现刊 139种中文图书累计 217万册中文现刊 1358种外文图书累计 52.2万册中外文报纸 88种合订期刊 27.6万余册中外文电子图书 173万册中外文电子期 58452种该校博、硕论文 44552篇中外文数据库 275个平台 110个信息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官网2014年7月信息 学术期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创刊于1950年,是由大连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类学术性双月刊。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曾荣获首届中国期刊奖提名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优秀期刊一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会精品期刊和优秀期刊、辽宁省新闻出版局一级期刊等。被多家国内外检索工具收录为源刊,并和国外几十家大学图书馆进行刊物交换。 《计算力学学报》,原名《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是国家科技部批准、教育部主管、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国力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性期刊,1984年2月创刊,1997年更名为《计算力学学报》。作为中国计算力学领域的代表刊物,主要刊登计算力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设有多种栏目:学术论文、综合评述、工程应用、研究简报、程序设计和程序绍、短文、专题讲座、学术动态、问题讨论等。是中国力学类核心期刊、中国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论文摘要被《中国力学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首批入编期刊,由《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的双效期刊,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全刊收录,是德国《数学文摘》收录期刊,美国《应用力学评论》、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2002—2012)的核心期刊,美国《数学评论》、《剑桥科学文摘》的来源期刊。 此外学校还有数学研究及应用(英文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热科学与技术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等学术期刊。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毕业论文不一定必须上知网,但是确实要求毕业生把论文成果发表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或者把论文成果发表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上,来满足学校硕士毕业论文发表的要求。如果发表的论文成果不是由知网发表的,那么可以认为不是必须上知网。

大连理工大学发表的早期论文

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会计学科的研究成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首先,该学科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其中一些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如《会计研究》、《会计与经济》、《会计评论》等,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次,该学科的教师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此外,该学科的教师还参与了多项国际会计学术会议,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总之,大连理工大学会计学科的研究成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现有教师10人。所长为王兴元博士、副教授,副所长为江荣安副教授。成员有副教授3人:张永举、孙效里、吴迪(博士);讲师3人:张绍武、张振峰、王化丰;助教2人:赵铭伟(在读博士)、孙媛媛。研究所的主要研究内容为非线性算法分析及应用研究、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完全。目前,非线性算法分析、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完全的研究及促使其实用化已成为建设信息的高速公路和社会信息化的关键,而非线性信息处理方法学、网络重组和密码学的研究则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瓶颈。基于非线性混沌与分形理论,我研究所对多媒体信息(如生物医学信号、图形、图像等)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与计算,先后完成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且其中部分工作在2001年被收入《辽宁省科技基金10年发展成就》,并于2002年9月25日在《科学时报》的科技新闻版上被重点介绍。近5年来,我研究所先后在《电子工业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Engng.Applic.Artif.Intell》、《Fractals》、《Chinese science bullentin》、《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物理学报》、《数学物理学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计算物理》、《计算机研究所与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25篇)。

发表期刊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5篇。1. 高强, 郭杏林, 扬海天. 遗传算法求解粘弹性反问题.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40(6): 664-668, 2000. 2. Yang HaiTian, Gao Qiang, Guo XingLin, Wu ChengWei. A new algorithm of time stepping in the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Communications in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17(9): 579-611, 2001. 3. Yang HaiTian, Gao Qiang, Guo XingLin, Wu RuiFeng. A new algorithm of time stepping in dynamic viscoelastic problem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22(6): 650-657, 2001. 4. Yang HaiTian, Gao Qiang. A precise time stepping scheme to solve hyperbolic and parabolic heat transfer problems with radiative boundary conditio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39(7): 571-577, 2003. 5. 林家浩, 高强, 钟万勰. 分层岩层介质中平稳随机地震波传播的精细解法. 岩土力学, 24(5): 677-681, 2003. 6. 钟万勰, 林家浩, 高强. 分层介质中非平稳随机波的精细求解.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1(1): 2-8, 2003. 7. Gao Qiang, Zhong WanXie, Howson W P. A precise method for solving wave propagation problems in layered anisotropic media. Wave Motion, 40(3): 191-207, 2004. 8. Zhong WanXie, Lin JiaHao, Gao Qiang. The precise computation for wave propagation in stratifie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60(1): 11-25, 2004. 9. Zhong WanXie, Wu ZhiGang, Gao Qiang, Leung A Y T, Williams F W. Modal synthesis method for norm computation of H-infinity decentralized control systems I.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25(2): 123-134, 2004. 10. Zhong WanXie, Wu ZhiGang, Gao Qiang, Leung A Y T, Williams F W. Modal synthesis method for norm computation of H-infinity decentralized control systems II.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25(2): 135-143, 2004. 11. 薛齐文, 杨海天, 高强. 一种时域精细算法求解二维双曲热传导问题.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 12(3): 225-232, 2004. 12. 吴志刚, 高强. Hamilton系统特征值问题的摄动方法及其应用. 振动工程学报, 17(1): 7-10, 2004. 13. 吴志刚, 高强. 特征值摄动法估计区间系统的最小H-Infinity范数. 力学学报, 36(6): 1-5, 2004. 14. 钟万勰, 吴志刚, 高强. 广义卡尔曼-布西滤波算法识别系统参数.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1): 1-7, 2004. 15. Gao Qiang, Lin JiaHao. Stationary random waves propagation in 3D viscoelastic stratified solid.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26(6): 785-796, 2005. 16. Wu ZhiGang, Gao Qiang. Eigenvalues estimation for interval Hamiltonian system in H-infinity robust filte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1(1): 84-96, 2005. 17. 吴志刚, 高强. 参数摄动H-Infinity滤波系统的最优性能指标计算. 计算力学学报, 22(2): 165-169, 2005. 18. 钟万勰, 高强. WKBJ近似保辛吗?. 计算力学学报, 22(1): 1-7, 2005. 19. Gao Qiang, Lin JiaHao, Zhong WanXie, Howson W P, Williams F W. A precise numerical method for Rayleigh waves in a stratified half spa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67(6): 771-786, 2006. 20. Gao Qiang, Lin JiaHao, Zhong WanXie, Howson W P, Williams F W. Random wave propagation in a viscoelastic layered half spa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43(21): 6453-6471, 2006. 21. Gao Qiang, Howson W P, Watson A, Lin JiaHao. Propagation of non-uniformly modulated evolutionary random waves in stratified viscoelastic soli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4(2): 213-225, 2006. 22. Lu Feng, Gao Qiang, Lin JiaHao, Williams F W. Non-stationary random ground vibration due to loads moving along a railway track.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98(1-2): 30-42, 2006. 23. Gao Qiang, Lin JiaHao, Zhong WanXie, Williams F W. Propagation Non-stationary Random Waves in Viscoelastic Stratified Solids.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33(8): 444-453, 2006. 24. Zhang HongWu, Gao Qiang, Zhong WanXie. Variational principle and mechanical computation for energy bands of periodic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Multiscale 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 4(1): 3-18, 2006. 25. 钟万勰, 高强. 约束动力系统的分析结构力学积分.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4(3): 193-200, 2006. 26. 赵潇, 杨海天, 高强. 时域自适应精细算法求解对流热传导问题. 计算物理, 23(4): 451-456, 2006. 27. 钟万勰, 高强. 时间-空间混和有限元.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5(1): 1-7, 2007. 28. 高强, 钟万勰, 林家浩. 分层介质中Love波的扩展W-W算法. 固体力学学报, 28(2): 132-136, 2007. 29. 隋永枫, 高强, 钟万勰. 线性哈密顿系统的本征摄动法. 应用力学学报, 24(1): 1-5, 2007. 30. Wu ZhiGang, Gao Qiang. Eigenvalue problems of linear Hamiltonian systems arising from H-infinity filtering.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304(3-5): 450-465, 2007. 31. Gao Qiang, Lin JiaHao, Zhong WanXie, Howson W P, Williams F W. Propagation of partially coherent non-stationary random waves in viscoelastic layered half-space.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8(4): 305-320, 2008. 32. Gao Qiang, Lin JiaHao, Zhong WanXie, Howson W P, Williams F W. Isotropic layered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excited by stationary random wav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46(3-4): 455-463, 2009. 33. 高强, 钟万勰. Hamilton系统的保辛-守恒积分算法.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7(3): 193-199, 2009. 34. 高强, 谭述君, 张洪武, 钟万勰. 基于对偶变量变分原理和两端动量独立变量的保辛方法.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7(2): 97-103, 2009. 35. Peng HaiJun, Gao Qiang(通讯作者), Wu ZhiGang, Zhong WanXie. Symplectic multi-level method for solving nonlinear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31(10): 1251-1260, 2010. 36. 高强, 谭述君, 张洪武, 林家浩, 钟万勰. 基于对偶变量变分原理和两端位移独立变量的保辛方法. 计算力学学报, 27(5): 745-751, 2010. 37. 高强, 彭海军, 吴志刚, 钟万勰. 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最优控制问题的保辛求解方法.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8(1): 1-7, 2010. 38. 高强, 钟万勰. 有限元、变分原理与辛数学的推广.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8(4): 289-296, 2010. 39. 谭述君, 高强, 钟万勰. Duhamel项的精细积分方法在非线性微分方程数值求解中的应用. 计算力学学报, 27(5): 752-758, 2010. 40. 彭海军, 高强. 线性非齐次常微分方程两端边值问题精细积分法.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50(4): 475-480, 2010. 41. 姚伟岸, 杨海天, 高强. 平面粘弹性问题的辛求解方法. 计算力学学报, 27(1): 14-20, 2010. 42. 彭海军, 高强(通讯作者), 吴志刚, 钟万勰. 非线性轨迹优化问题的保辛自适应求解方法. 应用力学学报, 27(4): 732-739, 2010. 43. 彭海军, 高强(通讯作者), 张洪武, 吴志刚, 钟万勰. 输入受限LQ控制的参变量变分原理和算法. 力学学报, 43(3): 488-495, 2011. 44. Peng Hai Jun, Gao Qiang(通讯作者), Wu ZhiGang, Zhong WanXie. Symplectic adaptive algorithm for solving nonlinear two-point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in astrodynamics. Celestial Mechanics and Dynamical Astronomy, 110(4): 319-342, 2011. 45. Zhang HongWu, Zhang Liang, Gao Qiang. An efficient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mechanical analysis of bimodular structures based on parametric variational principle.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89(23-24): 2352-2360, 2011. 46. 高强, 张腾, 钟万勰. 一维离散结构能带结构与表面态的辛分析方法. 固体力学学报, 32(4): 372-381, 2011. 47. 高强, 吴锋, 张洪武, 林家浩, 钟万勰. 大规模动力系统改进的快速精细积分方法. 计算力学学报, 28(4): 493-498, 2011. 48. 彭海军, 高强(通讯作者), 吴志刚, 钟万勰. 求解最优控制问题的混合变量变分方法及其航天控制应用. 自动化学报, 37(10): 1248-1255, 2011. 49. 高强, 姚伟岸, 吴锋, 张洪武, 林家浩, 钟万勰. 周期结构动力响应的高效数值方法. 力学学报, 43(6): 1181-1185, 2011. 50. Zhao Xiao, Yang HaiTian, Gao Qiang. A Temporally-Piecewise Adaptive Algorithm to Solve Transient Convection-Diffusion Heat Transfer Problems.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 74(2): 139-159, 2011. 51. Gao Qiang, Wu Feng, Zhang HongWu, Zhong WanXie, Howson W P, Williams F W. Exact solutions for dynamic response of a periodic spring and mass structure.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331(5): 1183-1190, 2012. 52. Gao Qiang, Tan ShuJun, Zhang HongWu, Zhong WanXie. Symplectic algorithm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least action and generating func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89(4): 438-508, 2012. 53. Gao Qiang, Wu Feng, Zhang HongWu, Zhong WanXie, Howson W P, Williams F W. A Fast Precise Integration Method for Structural Dynamic Problem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43(1): 1-13, 2012. 54. Peng HaiJun, Gao Qiang(通讯作者), Wu ZhiGang, Zhong WanXie. Symplectic Algorithms for Solving Two-Point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AIAA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35(2): 653-659, 2012. 55. Zhang Jian, Gao Qiang(通讯作者), Tan ShuJun, Zhong WanXie. A precise integration method for solving coupled vehicle-track dynamics with nonlinear wheel-rail contact.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331(21): 4763-4773, 2012. 56. Zhang HongWu, Zhang Liang, Gao Qiang. Numerical method for dynamic analysis of two-dimensional bimodular structures. AIAA Journal, 50(9): 1933-1942, 2012. 57. 张洪武, 张亮, 高强. 拉压模量不同材料的参变量变分原理和有限元方法. 工程力学, 29(8): 22-27, 2012. 58. 高强, 钟万勰. 非完整约束动力系统的离散积分方法.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10(3): 193-196, 2012. 59. 隋永枫, 高强, 钟万勰. 陀螺系统时间有限元方法. 振动与冲击, 31(13): 95-98, 2012. 60. Gao Qiang, Yao WeiAn, Wu Feng, Zhang HongWu, Lin JiaHao, Zhong WanXie, Howson W P, Williams F W. An Efficient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One-dimensional Periodic Structures and Periodic Structures with Defects.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52(3): 525-534, 2013. 61. Gao Qiang, Tan ShuJun, Zhong WanXie, Zhang HongWu. Improved precise integration method for differential Riccati equati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34(1): 1-14, 2013. 62. Peng HaiJun, Gao Qiang(通讯作者), Wu ZhiGang, Zhong WanXie. Efficient Sparse Approach for Solving Receding-Horizon Control Problems. AIAA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36(6): 1864-1872, 2013. 63. Wu Feng, Gao Qiang(通讯作者), Zhong WanXie. A fast precise integration method for hyperbolic heat conduction problem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34(1): 1-14, 2013. 64. Peng HaiJun, Gao Qiang, Wu ZhiGang. Optimal Guidance based on Receding Horizon Control for Low-Thrust Transfer to Libration Point Orbits.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51(11): 2093-2111, 2013. 65. Zhang Liang, Gao Qiang, Zhang HongWu. An efficient algorithm for mechanical analysis of bimodular truss and tensegrity struc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70(0): 57-68, 2013. 66. 高强, 张洪武, 张亮, 钟万勰. 拉压刚度不同桁架的动力参变量变分原理和保辛算法. 振动与冲击, 32(4): 179-184, 2013. 67. 朱宝, 高强, 钟万勰. 三维时间-空间混和有限元. 计算力学学报, 30(3): 331-335, 2013. 68. 高强, 彭海军, 张洪武, 钟万勰. 基于哈密顿动力系统新变分原理的保辛算法之一:变分原理和算法构造. 计算力学学报, 30(4): 461-467, 2013. 69. 高强, 彭海军, 张洪武, 钟万勰. 基于哈密顿动力系统新变分原理的保辛算法之二:算法保辛性质证明. 计算力学学报, 30(4): 468-472, 2013. 70. 高强, 彭海军, 张洪武, 钟万勰. 基于哈密顿动力系统新变分原理的保辛算法之三:数值算例. 计算力学学报, 30(4): 473-478, 2013. 71. 钟万勰, 高强. 传递辛矩阵群收敛于辛Lie群. 应用数学和力学, 34(6): 547-551, 2013. 72. 吴锋, 高强, 钟万勰. 有限长周期结构的密集特征值. 应用数学和力学, 34(11): 1119-1129, 2013. 73. 吴锋, 徐小明, 高强(通讯作者), 钟万勰. 基于辛理论的铁木辛柯梁波散射分析. 应用数学和力学, 34(12): 1225-1235, 2013. 74. Peng HaiJun, Gao Qiang(通讯作者), Wu ZhiGang, Zhong WanXie. Fas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for Large-Scale Dynamics Systems. Shock and Vibration, 2014(ID 508954): 1-13, 2014. 75. Wu Feng, Gao Qiang(通讯作者), Xu XiaoMing, Zhong WanXie. Expectation-based approach for one-dimensional randomly disordered phononic crystals. Physics Letters A, online. 76. Yu Bo, Yao WeiAn, Gao XiaoWei, Gao Qiang. A combined approach of RIBEM and precise time integration algorithm for solving transient heat conduction problems. Numerical Heat Transfer Part B, 65: 155-173, 2014. 77. Yu Bo, Yao WeiAn, Gao Qiang(通讯作者). A precise integration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for solving transient heat conduction problems with variable thermal conductivity. Numerical Heat Transfer Part B, 45: 472-493, 2014. 78. 彭海军, 高强, 吴志刚. 最优轨迹规划方法及其平动点航天器编队均衡耗能重构应用. 计算力学学报, 31(1): 18-24, 2014. 79. 毛翎, 姚伟岸, 高强, 钟万勰. 空间各向异性弹性问题的八节点理性单元. 计算力学学报, 31(1): 31-36, 2014. 80. Zhang Liang, Gao Qiang, Zhang HongWu. Large displacement analysis of 2-D bimodular structures based on co-rotational approach and parametric variational princip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接受. 81. Peng HaiJun, Gao Qiang(通讯作者), Zhang HongWu, Wu ZhiGang, Zhong WanXie. Parametric Variational Solution of LQ Optimal Control Problems with Control Inequality Constraint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接受. 82. 毛翎, 姚伟岸, 高强, 钟万勰. 空间各向异性弹性问题的二十节点理性单元. 应用数学和力学, 接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