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东至吴晓伍教师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2:12:22

东至吴晓伍教师发表论文

东至二中,坐落在安徽省池州市尧城东路,创办于1972年,初为东方红中学(即东至一中)分部,1974年2月招收初一新生198名,8月17日与东方红中学脱钩正式建校,始名东至县第二中学。初建时,学校一无图书、二无仪器,仅有两幢简陋的平房和一个小操场,教学条件差。1977年春,招收高中一年级新生,建成完全中学体制。同年恢复校长制,陶德甫、朱云从担任正、副校长。年底恢复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东至二中选拔4名高一学生参加高考,黄新平、孙益福2人被破格录取。在安徽省高中化学竞赛中,东至二中获奖人数占池州地区获奖总数一半,学生赵晶晶获全省一等奖。1978年4月,确定东至二中为县重点中学,一个月后,池州行署确定其为地区重点中学。1979年,首届高中(二年制)毕业生93人参加高考,录取21人,录取率为22.5%,居池州地区所有完全中学之首。1981年,高中部在全县招收4个重点班,学生180名,恢复三年制。同年秋,安庆地区化学教研会在东至二中举行,二中特级教师徐长春和青年教师宋河海为教研会开设了高中化学公开教学课;高二学生叶怀玉、范秀琴、吴先友等参加全国25省、市中学生数学竞赛,分别获得二、三等奖。1982年高二(1)班团支部被评为安庆地区先进团支部。1983年,教师徐长春、崔静安、吴晓伍、沙兆康等就化学、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教学问题撰写的专题论文,在安庆地区各科教研会上进行交流;吴晓伍的《开发智力,发展能力,改进实验教学》论文获省级论文证书;高二学生童翔获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次年高考中,应届考生童翔成绩冒尖,语文成绩获全省第一。其应考作文被选入《安徽省1984年高考作文选》。1985年,中央讲师团(国家广播电视部)两名成员进驻二中,协助教学,并帮学校团委编印综合知识期刊《春笋》,建设“小百灵”广播站,组织文娱晚会,举办老山前线英模报告会。从1986年开始,东至二中改革办学形式,一方面组织教师赴湖北省黄梅一中、安徽师范大学附中、合肥一中等校观摩教学,吸取先进教学经验,接受新的信息;一方面热情接待省内外兄弟学校的来访,通过公开教学和座谈,切磋教学艺术。在全国第三届中学生物理竞赛分区选拔赛中,刘昭军、杨林武、汪长安等9名学生分别获安徽赛区一、二、三等奖。1987年,东至二中青年教师胡捷华、查小宝和檀杰松等在安庆地区中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中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在1987年高考中,应届考生的成绩卓著,理科122名考生,录取95人,录取率77.8%,其中60人被全国重点院校录取,占理科录取数的63%;文科35名考生,录取27人,录取率77%,其中13人录取重点高校,占文科录取数的48%。理科考生许朝阳化学成绩100分,全省第一;文科考生袁先尧地理成绩98分,为全省最高分。1987年8月,在二中召开的安庆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二中代表队获地区重点中学团体总分第二名,并获精神文明奖。东至二中建校13年,为国家培养2293名初中毕业生,1731名高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中有1252人考入高等院校(含高中专),其中有449人考入重点高校。有的已成为高级人才。1979届毕业生金发明在联邦德国攻读博士学位。东至二中教师的辛勤劳动受到社会的尊重、政府的表彰,有的被评为省、地、县先进教师,有的被推选担任县人大常委、副主任、县政协常委、副主席,教师王绪志1983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班主任,全国“三八”红旗手;1987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东至教育史增添了光彩。东至二中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从1974年元月到1987年,国家累计投资200万元,社会各界赞助60万元。学校占地62亩,兴建教学楼、实验楼、礼堂、宿舍,总建筑面积达12500平方米,改善了教学条件,改变了校容校貌。东至二中经过全校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连年获得省、地、县各级政府的表彰。1986年被评为安庆地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安徽省绿化先进单位,1987年被评为安庆地区四化建设先进集体和东至县文明单位。东至二中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1975年开始办厂,生产一千伏安以下各种小型控制变压器,到1979年,先后生产各种型号的控制变压器1469台,价值3700元。1980年转产民用红灯711型收音机电源变压器和小型稳压电源。1982年改产可控变压器,由电器厂转为教学仪器厂。1984年,又开设小型商店。到1987年底,东至二中有24个教学班,学生1619人。其中高中16个班,有学生966人;初中8个班,学生653人。正式教职员118人,其中有中学高级教师14名,中学一级教师37名,中学二级教师50名,三级教师9名。2007年9月,位于梅城的二中新校区正式启用。新校区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总投资8千余万元,是一座集教学、运动、生活、景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化的校园。2009年高考的结束后,二中老校区高中已全部分离至新校区,新区在校高中生达到3600人。老区改为二中初中部,相关人、财、物按义务教育相关政策单独核算与管理。

吴晓群发表的论文

[1]Junchan Zhao, Qin Li, Jun-An Lu and Zhong-Ping Jiang,Topology Identification of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 CHAOS ,2010,20(2):023119-7[2]Chen Chen,Jun-an Lu,Xiaoqun Wu,Complex networks constructed from irrational number sequences,Physica A , 389 (2010):2654-2662[3]赵军产,陆君安,吴晓群,一般复杂动力网络的优化牵制控制,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2010,40(6) : 821-830; Junchan Zhao, Jun-An Lu, and XiaoQun Wu, Pinning control of general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 with optimization,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F: Information Sciences,2010, Vol. 53 No. 4: 813–822[4] Hui Liu , Juan Chen, Jun-an Lu, Ming Cao,Generalized synchronization in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 via adaptive couplings ,Physica A ,2010,389 :1759-1770(被PHYSICA A 评为25篇最热门的论文之一Physica A - TOP25 Hottest Articles[5]Hui Liu, Jun-an Lu, and Jinhu Lu , David John Hill,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of Uncertain General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 with Time Delay,Automatica-REGULAR PAPERS, 2009,45:1799-1807[6] Liang Chen, Jinhu Lü, Jun-an Lu, David John Hill, Local asymptotic coherence of time-varying discrete ecological networks, Automatica, 2009, 45:546-552[7] Juan Chen, Jun-an Lu, Xiaoqun Wu, and Wei Xing Zheng,generalized synchronization of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 via impulsive control, Chaos,2009(19): 043119[8]Liang Chen, Jun-an Lu, and Chi K. Tse, Synchronization: An Obstacle to Identification ofNetwork Topology,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I: EXPRESS BRIEFSI,2009, 56( 4):310-314[9] Junchan Zhao, Jun-an Lu, and Qunjiao Zhang, Pinning a Complex Delayed Dynamical Network to a Homogenous Trajectory,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I: EXPRESS BRIEFS, 2009,56(6):514-518[10] Jin Zhou, Wenwu Yu, Xiumin Li, Michael Small, and Jun-an Lu,Identifying the Topology of a Coupled FitzHugh–Nagumo Neurobiological Network via a Pinning Mechanism,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2009,20(10):1679-1684[11] XiuPing Han, Jun-an Lu and XiaoQun Wu, SYNCHRONIZATION OF IMPULSIVELY COUPLED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2008, 18 (5): 1539-1549[12] J. Zhou, X. K. Xu, J. Zhang, J. F. Sun, M. Small and J. A. Lu, GENERATING AN ASSORTATIVE NETWORK WITH A GIVEN DEGREE DISTRIBU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2008,18(11 ):3495-3502[13] Zhou Jin , Lu Jun-an, Lü Jinhu , Pinning adaptive synchronization of a general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 ,Automatica , 2008, 44: 996 – 1003[14]Michael Small,Xiaoke Xu, Jin Zhou,Jie Zhang,Junfeng Sun and Jun-an Lu,Scale-free networks which are highly assortative but not small world,PHYSICAL REVIEW E , 2008, 77:066112[15]Jin Zhou , Xiaoqun Wu , Wenwu Yu , Michael Small , and Jun-an Lu,Pinning synchronization of delayed neural networks,Chaos, 2008,18:043111[16]Qunjiao Zhang, Jun-an Lu, Jinhu Lü, and Chi K. Tse,Adaptive Feedback Synchronization of a General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 with Delayed Nodes,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I: EXPRESS BRIEFS, 2008, 55( 2):183-187[17] Qunjiao Zhang, Jun-an Lu, and Jinhu Lü,Synchronization of a General Delayed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 via Adaptive Feedback,Proceedings of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pril 6-8, 2008,Sanya, China, pp.1818-1822,获IEEE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 [18]Qunjiao Zhang, Jun-an Lu,Full state hybrid lag projective synchronization in chaotic (hyperchaotic) systems,Physics Letters A, 2008, 372 :1416–1421[19]Hongwu Tang, Liang Chen1, Jun-an Lu, Chi K. Tse, Adaptive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two complex networks withnonidentical topological structures , Physica A ,2008,387(22): 5623-5630[20]Liang Chen, Jun-an Lu, CLUSTER SYNCHRONIZATION IN A COMPLEXDYNAMICAL NETWORK WITH TWO NONIDENTICAL CLUSTERS,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 , 2008, 21:20–33[21]Xiuping Han, Jun-an Lu, Guanrong Chen, Nonlinear Integral Synchronization of Ring Networks,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 2008, 55:808–818[22]Zhou Jin , Lu Jun-an,Topology indentification of weighted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 Physica A,2007, 386: 481–491[23]Wu XQ, Wong SC, Tse CK, Lu JA, Bifurcation behavior of SPICE simulations of switching converter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erroneous results,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07,22 (5): 1743-1752 [24]韩秀萍, 陆君安,从环状网络到链状网络同步能力的变化, 《中国科学E辑: 信息科学》2007第37卷第 6期748-756;Han Xiu-ping,Lu Jun-an,The changes on synchronizing ability of coupled networks from ring networks to chain networks,Science in China Series F: Information Sciences,2007,50(4): 615-624[25]Chen Liang and Lu Jun-an, Synchronization of Complex Network with Drivingly Coupled Scheme, Chinese Physics Letters,2007, 24 (7): 1853-1856[26]Jin Zhou, Jun-an Lu, Jinhu Lü, Adaptive Synchronization of An Uncertain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2006,51(4):652-656[27]Xiaoqun Wu, Chi Kong Tse, Octavian Dranga, Jun-an Lu, Fast-scale instability of single-stage power-factor-correction power supplies,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Regular papers, 2006,53(1):204-213[28]Aimin Chen, Jun-an Lu, Jinhu Lü, Simin Yu, Generating hyperchaotic Lü attractor via state feedback control, Physica A, 2006,364: 103-110[29]Li Damei, Lu Jun-an, Wu Xiaoqun, Chen Guanrong, Estimating the Global Basin of Attraction and Positively Invariant Set for the Lorenz System and a Unified Chaotic System,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2006, 323(2): 844-853[30]Li Damei, Lu Jun-an, Wu Xiaoqun, Chen Guanrong, Estimating the Bounds for the Lorenz Family of Chaotic Systems , 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 2005, 23: 529-534.[31]Lu Jun-an,Wu Xiaoqun, Han Xiuping, Lü Jinhu, Adaptive feedback synchronization of a unified chaotic system, Physics Letters A, 2004,329: 327-333[32]C.M.Zhao,S.M.Lo,JA Lu,Z.Fang,A simulation approach for ranking of fire safety attributes of existing buildings, Fire Safety Journal ,2004, 39: 557-579.[33]Lu Jun-an, Lü Jinhu , Xie Jin,Chen Guan Rong,On Reconstruction of The Lorenz and Chen Systems With Noisy Observations, 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 2003, 46(8-9) :1427-1434 .[34]Fang Z, Lo SM, Lu Jun-a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wd density and movement velocity, Fire Safety Journal ,2003,38(3): 271-283.[35] Lu Jun-an, Wu Xiao Qun, Lü Jinhu ,Synchronization of a unified system and the application in secure communication, Physics Letters A,2002,305: 365-370[36] Longkun Tang, Jun-An Lu, JinhuLü and Xiaoqun Wu,Bifurcation Analysis of Synchronized Regions in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 with Coupling Dela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2014, 24(1): 1450011[37] Jun-An Lu, Yong Zhang, Juan Chen2 and Jinhu Lü, Scalability analysis of thesynchronizability for ring or chain networks with dense clusters, Journal of Statistical Mechanics: Theory and Experiment, 2014,3:1-17[38]Longkun Tang, Jun-an Lu, Projective Lag Synchronization of Chaotic Systems withParameter Mismatch, Applied Mathematics &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3, 1:121-125[39] Longkun Tang ,Jun-an Lu, XiaoqunWu ,Jinhu Lü, Impact of node dynamics parameters on topology identification of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 Nonlinear Dynamics,2013,s11071-013-0854-3[40] Tao He, Xiliang Lu, Xiaoqun Wu,Jun-an Lu, Wei Xing Zheng, Optimization-based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of dynamical Networks, Physica A 392 (2013) 1038–1049[41] Juan Chen, Jun-an Lu, Xiaofei Lu, Xiaoqun Wu, Guanrong Chen,Spectral coarse graining of complex clustered networks,Commun Nonlinear Sci Numer Simulat 18 (2013) 3036–3045[42] 陈娟, 陆君安, 周进. 复杂网络同步态与孤立节点解的关系.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2): 2111-2120[43] Di Ning,XiaoqunWu, Jun-an Lu and Hui Feng, Generalized Outer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Complex Networks with Unknown Parameters, Abstract and Applied Analysis,Volume 2013, Article ID 802859[44]Juan Chen, Jun-an Lu, Choujun Zhan, and Guanrong Chen,Laplacian Spectra and Synchronization Processes on Complex Networks,Part I Basic Theory and Properties,Handbook of Optimization in Complex Network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My T. Thai · Panos M. Pardalos Editors,Springer Optim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VOLUME 57,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LLC 2012,81-113[45]J. Zhou, X. Q. Wu, W. W. Yu, M. Small, and J. A. Lu,Flocking of Multi-agent Dynamical Systems Based on Pseudo-leader Mechanism, 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s, , 2012 ,61(1):. 195-202[46]Longkun Tang, Jun-an Lu, and Guanrong Chen,Synchronizability of Small-world Networks Generated from Ring Networks with Equal-Distance Edge Additions,CHAOS 22, 023121 (2012)[47]Xiong Wang, Juan Chen, Jun-an Lu and Guanrong Chen,A simple yet complex one-parameter family of generalized Lorenz-like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2012,22(5) :1250116[48]Longkun Tang,Jun-an Lu,Jinhu Lu and Xinghuo Yu,Bifurcation analysis of synchronized regions in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2012, 22(11) :1250282[49] Juan Chen, Hui Liu,Jun-an Lu,Qunjiao Zhang, Projective and lag synchronization of a novel hyperchaotic system via impulsive control, Commun Nonlinear Sci Numer Simulat 16 (2011) 2033–2040[50]Qunjiao Zhang and Jun’an Lu,Exponentially adaptive synchronization of an uncertain delayed dynamical network,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2011,24(2): 207-217[51]Juan Chen, Jun-an Lu and Xiaoqun Wu,Bidirectionally coupled synchronization of the generalized Lorenz systems,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2011, 24(3):433-448[52]Zhao Jun-Chan, Zhang Qun-Jiao andLu Jun-An,Persistent excitation in adaptive parameter identication of uncertain chaotic system,Chin. Phys. B, 2011,20(5): 050507[53]Xiaoqun Wu, Changsong Zhou, Guanrong Chen, andJun-an Lu, Detecting the topologies of complex networks with stochastic perturbations, 2011,Chaos ,21, 043129[54]Qunjiao Zhang , Jun-an Lu , Junchan Zhao,Impulsive synchronization of general continuous and discrete-time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 Commun Nonlinear Sci Numer Simulat ,2010,15:1063–1070[55] Xiuping Han,Jun-an Lu,Impulsive control induced effects on dynamics of single and coupled ODE systems,Nonlinear Dyn ,2010, 59: 101–111

玛丽·居里(波兰),居里夫人就不用说了,其他的有: 希帕蒂娅是历史记载最早的著名的古罗马女科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 卡罗琳·赫舍尔 (1750年-1848年)出生在德国汉诺威,发现了8颗彗星及星云的伟大天文学家 埃达·洛夫莱斯伯爵夫人(1815年-1852年) 美国国防部用的她名字命名Ada计算机程序语言,以纪念这位150年前帮助英国发明家查理·巴贝奇研制出后来被认为历史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女科学家。 埃达·拜伦1815年出生在英国伦敦,她首先为计算拟定了“算法”,然后拟定了“程序设计流程图”,这也被后人认定为“第一个计算机程序”。 伊雷娜·约里奥-居里 (1897年-1956年)和她的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发现新的人造放射性元素而双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利斯·迈特纳,奥地利物理学家,发现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核裂变。但是,诺贝尔奖却只授给了她的合作者奥托·哈恩。 多萝西·克罗福特·霍奇金(1910年-1994年) 英国生物化学家。1955年用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维生素B12、青霉素和它的化合物的复杂分子结构,获1964年诺贝尔化学奖。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1902年-1992年) 发现自发移动的遗传基因,1983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才产生了巨大影响。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 (1920年-1958年) 美国植物学家。发现活动遗传基因,即遗传基因可移动性,从而获1983年诺贝尔生物和医学奖。 乔斯琳·贝尔-伯内尔 (1943年-)在排除信号来自于天外星球后,猜测可能出自一个巨大而特殊的星体,这个星体被称为脉冲星 格蒂·科里:美国生物化学家。用组织提取液和纯化酶完成了从糖到乳酸的完整代谢过程,在1947年与其丈夫同获诺贝尔生物学奖和医学奖。 玛丽亚·戈波尔特·梅耶:美国物理学家。在1949年提出关于原子核结构的壳后模型理论而获得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罗沙琳·雅罗: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在研究中把免疫学、同位系学、数学、物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制出具有高灵敏性的放射免疫试验方法,与其合作者同获1977年诺贝尔生物学与医学奖。 丽莎·蓝道尔 出生于1962年,现年45岁美国哈佛大学理论物理学家 ,2007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100名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被公认为当今全球最权威的额外维度物理学家 何怡贞(1910~2008)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第一位女物理博士、著名物理学家2005年度获李薰成就奖,是李薰奖中最高荣誉,在国际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有重大影响、为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和金属所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吴健雄(1912-1997)她对物理学的杰出贡献,赢得全世界的赞誉 ,“世界物理女王”、“中国的居里夫人”。以实验验证了“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和“β衰变中矢量流守恒定律”。1990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 何泽慧女核物理学家1914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苏州。1945年在德国皇家学院从云室中首先发现正负电子几乎全部交换能量的弹性碰撞现象;1946年底,在法国约里奥—居里实验室与钱三强及另外两名法国研究生发现了核裂变的三分裂现象;还首先观察到四分裂现象;1947年初,与钱三强正式发表论文,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巨大轰动,当时许多媒体称他们为“中国的居里夫妇”;1948年回国,研制出我国自制的分别对质子或电子灵敏的核乳胶,还在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研究、固体径迹探测技术、空间科学、宇宙射线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10.阿达·洛芙莱斯(1815 - 1852年)英国著名数学家阿达·洛芙莱斯,被珍视为“第一位给计算机写程序的人”,计算机程序先驱者,为计算程序拟定“算法”,这是世界上首个算法,她的文章激发了艾伦·图灵对现代计算机的研究,美国国防部开发的编程语言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9.多萝西·霍奇金(1910 - 1994年)多萝西·霍奇金是化学界的重要人物,也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三位女性。这位英国生物化学家是X光晶体学领域的先驱,能够找到并确认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其中包括青霉素、胰岛素和维生素B12。8.芭芭拉·麦克林托克(1902 - 1992年)芭芭拉·麦克林托克是遗传学上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她以玉米遗传学的研究成果推动和促进了细胞遗传学这一遗传学分支学科的建立,首个做出玉米遗传图谱的人,真正使她名垂科学史册的却是她在玉米中对可移动基因——转座基因(俗称“跳跃基因”)的研究,在1983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7.玛丽亚·戈珀特-梅耶(1906 - 1972年)女性德裔美国物理学家,是核物理学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发展了解释原子核结构的数学模型,她还在二战期间参与了曼哈顿计划,196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第二位女性。美国物理协会奖设立玛丽亚·戈珀特-梅耶奖,纪念这位科学家。6.罗莎琳德·富兰克林(1920 - 1958)英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与晶体学家,专注于DNA、病毒、煤炭与石墨等物质的结构,制作了DNA的x射线衍射图,帮助沃森和克里克找到了DNA的双螺旋模型,此后她也领导了关于烟草花叶病毒与小儿麻痹病毒的研究,之后因支气管肺炎及卵巢癌逝世,只活了38岁。5.格特鲁德B·埃利昂(1918 - 1998年)美国著名的药理学,198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但她分享了成果,开发了一种用于治疗艾滋病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Z,还开发了治疗疟疾、白血病和疱疹的药物。4.伊伦·约里奥-居里(1897 - 1956年)著名的玛丽·居里的女儿,伊伦·约里奥-居里也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她跟随父母的脚步,进行放射性研究。她在193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为她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她和她的丈夫弗雷德里克也把硼变成了放射性氮,把铝变成了磷,镁变成了硅。3.利塞·迈特纳(1878 - 1968)利塞·迈特纳出生在奥地利,发现了核裂变,直到后来的原子弹发明,尽管她并不知道其研究很可怕,当纳粹起来后,不得不逃到瑞典,尽管她被拒绝获得诺贝尔奖,科学界对她的成果还是不能否认。2.珍·古道尔(1934)著名的黑猩猩专家,她二十多岁时前往非洲的原始森林,观察黑猩猩,记录它们的生活方式,生活在野外长达几十年,曾获得了联合国所颁发的马丁·路德·金反暴力奖,是联合国和平使者。1.居里夫人(1867 - 1934年)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考虑到著名的女科学家,没有其他的女科学家的研成果能够超越她,两度获得诺贝尔奖,这是全球唯一一位女性,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开创放射性理论。在190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于1911年,她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死于白血病,享年66岁。还有,我们中国的屠呦呦

美育教师队伍发表论文

美育即审美 教育 ,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篇一 《探讨幼儿教育中的美育问题》 【摘 要】美育即审美教育,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当前对美育还存在着不够重视,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在正确解读美育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幼儿美育,提升幼儿美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育;素质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审美活动,即通过认识周围事物和艺术之美,以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美育具有德育、智育、体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人和社会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幼儿阶段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最初阶段,这时期的教育对以后人生有着重要影响。人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水平、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与幼儿阶段的教育有密切关系。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除了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外,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所说:“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融,使这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因此,要使幼儿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美育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要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绝不可忽略美育的重要作用.这是由幼儿身心特点和美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很早就能够表现出对美的感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四个月的婴儿,有的已喜听钢琴的声音,一岁的婴儿爱看颜色鲜艳的衣服;两岁多的幼儿已有他们喜爱和不喜爱的颜色;五岁的 儿童 能欣赏落日和晚霞。所以幼儿美感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起点,也是美育的始基。 1.美育能促进智育、德育等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美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感。在美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能逐渐正确地分辨出善恶美丑,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自觉地抑制和抛弃丑,去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追求和创造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美育能够促进幼儿的 智力开发 。美育对智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 想象力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比如学生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如画的景色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想象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是怎么来的,鱼儿为什么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在天空飞?总之,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美育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 美育是一种侧重于感性而又能够促进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教育。这使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世界的多元性也决定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美育不仅从感性出发而且能使感性得到升华,它使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欲望通过审美获得熏陶和理智的滋养,潜移默化地形成感性和理性意识的交融与和谐,从而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幼儿美育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幼儿美育在促进智育、德育协调发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1.忽视美育的重要性 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和思想的恶劣影响,加之“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教育观念的盛行,幼儿教育的单纯知识化现象也开始流行。不少幼儿园过分偏重于对儿童科学知识的灌输,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其他方面尤其是对幼儿的美育。 2.错误理解美育的内涵 美育涵盖内容宽泛包括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因此,对幼儿的美育自然不能只侧重一点或某一方面,当前部分学校或教师错误地认为美育就是教教孩子画画,这种对美育片面的理解很容易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伤害。 三、幼儿美育的实施策略 根据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幼儿美育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进幼儿美育。 1.在游戏中实施美育 幼儿普遍存在着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组织孩子参加具体、形象、生动、愉快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美的教育。如安排孩子当“演员”或者让孩子组织小游戏,老师参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感受美。 2.在教学中实施美育 在教学活动要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如,春天来了,就让孩子到室外去观看花儿的美丽,春风的轻抚,使幼儿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绘画课上让儿童把看到的花儿按自己的印象画下来,并讲讲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不但丰富了语言,而且对自然之美有了进一步感受。通过让幼儿观察、画画、交流等活动,让他们感受美、理解美。 3.在生活中实施美育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 经验 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花草,不乱写乱画,讲究卫生等,这些能使他们感受到什么是行为美。教育孩子要学着自己穿衣服,午睡时衣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使幼儿知道这就是仪表美.要保持环境卫生,每天吃完水果,果皮要放在塑料口袋里,培养幼儿不乱扔果皮等杂物的好习惯。老师要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美化环境,见到别人有困难要尽力给予帮助.教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可以用“小红花”的形式加以赞扬、鼓励,从而培养幼儿具有美的心灵。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在对孩子实施美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美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和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在平时的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美育,并能用自己整洁端庄的仪表、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形象的语言、整齐美观的板书、高尚伟大的人格去影响孩子。 总之,幼儿美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提高幼儿美育的水平。 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篇二 《浅议幼儿教育中的美育问题》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当前对美育还存在着不够重视,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在正确解读美育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幼儿美育,提升幼儿美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育素质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审美活动,即通过认识周围事物和艺术之美,以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美育具有德育、智育、体育无法替代的作用。[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人和社会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幼儿阶段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最初阶段,这时期的教育对以后人生有着重要影响。人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水平、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与幼儿阶段的教育有密切关系。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除了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外,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所说:“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融,使这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2]因此,要使幼儿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美育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要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绝不可忽略美育的重要作用.这是由幼儿身心特点和美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很早就能够表现出对美的感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四个月的婴儿,有的已喜听钢琴的声音,一岁的婴儿爱看颜色鲜艳的衣服;两岁多的幼儿已有他们喜爱和不喜爱的颜色;五岁的儿童能欣赏落日和晚霞。所以幼儿美感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起点,也是美育的始基。[3] 1.美育能促进智育、德育等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美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感。在美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能逐渐正确地分辨出善恶美丑,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自觉地抑制和抛弃丑,去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追求和创造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美育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美育对智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比如学生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如画的景色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想象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是怎么来的,鱼儿为什么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在天空飞?总之,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美育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 美育是一种侧重于感性而又能够促进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教育。这使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4]世界的多元性也决定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美育不仅从感性出发而且能使感性得到升华,它使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欲望通过审美获得熏陶和理智的滋养,潜移默化地形成感性和理性意识的交融与和谐,从而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幼儿美育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幼儿美育在促进智育、德育协调发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1.忽视美育的重要性 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和思想的恶劣影响,加之“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教育观念的盛行,幼儿教育的单纯知识化现象也开始流行。不少幼儿园过分偏重于对儿童科学知识的灌输,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其他方面尤其是对幼儿的美育。 2.错误理解美育的内涵 美育涵盖内容宽泛包括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因此,对幼儿的美育自然不能只侧重一点或某一方面,当前部分学校或教师错误地认为美育就是教教孩子画画,这种对美育片面的理解很容易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伤害。 三、幼儿美育的实施策略 根据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幼儿美育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进幼儿美育。 1.在游戏中实施美育 幼儿普遍存在着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组织孩子参加具体、形象、生动、愉快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美的教育。如安排孩子当“演员”或者让孩子组织小游戏,老师参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感受美。 2.在教学中实施美育 在教学活动要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如,春天来了,就让孩子到室外去观看花儿的美丽,春风的轻抚,使幼儿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绘画课上让儿童把看到的花儿按自己的印象画下来,并讲讲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不但丰富了语言,而且对自然之美有了进一步感受。通过让幼儿观察、画画、交流等活动,让他们感受美、理解美。 3.在生活中实施美育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5]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花草,不乱写乱画,讲究卫生等,这些能使他们感受到什么是行为美。教育孩子要学着自己穿衣服,午睡时衣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使幼儿知道这就是仪表美.要保持环境卫生,每天吃完水果,果皮要放在塑料口袋里,培养幼儿不乱扔果皮等杂物的好习惯。老师要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美化环境,见到别人有困难要尽力给予帮助.教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可以用“小红花”的形式加以赞扬、鼓励,从而培养幼儿具有美的心灵。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6]因此,在对孩子实施美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美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和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在平时的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美育,并能用自己整洁端庄的仪表、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形象的语言、整齐美观的板书、高尚伟大的人格去影响孩子。 总之,幼儿美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提高幼儿美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稚琳,幼儿美育浅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58-60. [2]王习明,论学校美育的功能[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121-123 [3]陈科美.再谈幼儿美育[J],教育科学,1989年第1期,36-37. [4]顾颉,论美育的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10期,9-11. [5][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篇三 《试论幼儿美育实施的途径》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它将人的社会性同生理性融合在心理中。美育功能对每一个学前儿童在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上所发挥着独特作用。因此,如何对幼儿实施美育,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者在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美育;审美;幼儿园;教师 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在呵护儿童童心的同时,也在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连贯性的美育可以使个体在成年之后仍然保持怡然活泼的童心,并使其创造力得到持续的发展。 幼儿美育主要以艺术教育为基础,以幼儿园生活与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引导幼儿置身于和谐的、愉悦的、自主的、创造性的情境中,让幼儿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探索和创造的魅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幼儿美育具备让幼儿认识深化、情感净化、道德感化和智能开发等很多功能,是幼儿自我发展与完善的重要途径。幼儿美育就是根据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利用美的事物的具体、鲜明的形象,发展幼儿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幼儿园美育任务就是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幼儿园和家庭要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日常生活、艺术教育、社会活动等教育资源,多 渠道 、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一、艺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 艺术是人类审美实践的集中体现,艺术美直观、鲜明、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最容易引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陶冶幼儿的情感,带给幼儿充分和完美的美的享受,对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有重大意义。幼儿的艺术教育主要有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文学欣赏,而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特定的作用。艺术教育通过 唱歌 、舞蹈、绘画和语言等多彩的活动,发展幼儿的艺术能力,开发幼儿大脑,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的情感。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通过音乐节奏、 音乐欣赏 和歌舞技能来培养幼儿音乐的感受能力,并辅以感受美的 方法 。例如:在演唱歌曲《鲁冰花》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关于歌曲的图片或者观看歌曲的舞动视频,让孩子感受旋律的美好,产生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学会表达对妈妈深深的爱。 (二)美术教育则以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幼儿美术教育包括绘画、剪纸、玩具制作、 泥塑 等活动。教师通过让孩子亲手设计、制作美术作品,从而锻炼视觉,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并且幼儿在对绘画作品的鉴赏活动中,能够提高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教师切忌脱离艺术自身的感染而对幼儿进行呆板的模仿和单纯的技术练习。 (三)文学以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塑造人物或事件,幼儿文学作品如童话、 故事 、儿歌等具有生动的语言和艺术形象。幼儿通过听、看、说等方式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增长文学知识,培养理解和欣赏文学的能力,丰富其内心世界。例如:在老师让幼儿欣赏文学作品时,积极引导幼儿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然后去体会作品的艺术形象,用一些优美的词语去描述,在结束时,教师用幼儿能明白的话语 总结 该作品的“中心思想”,来引发幼儿的思考,让孩子们在诗一样的童话中体会真善美,净化和滋润幼儿的心灵,对幼儿的健康成长给予正确引导。 二、把美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中 日常生活为幼儿进行美育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凯洛夫说过:“在儿童美育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无知无觉。”幼儿最初的美感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所以幼儿的美育应贯穿在幼儿的整个生活中。 (一)家庭是幼儿美育启蒙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幼儿家庭美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在家庭布置上,注重朴素美观,干净整洁,为幼儿提供一个陶冶幼小心灵的生活空间,让孩子体会到形式美;在家庭氛围上,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给孩子一种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在生活态度上,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家长对生活的态度和做事态度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道德观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幼儿园作为补充 家庭教育 不足的机构,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也要把美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首先,注意幼儿园环境的布置,室外尽可能栽培美丽的花卉和树木,并且使有足够大的安全的玩耍空间,室内布置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图画,以及孩子自己设计的各种作品,从而为幼儿创设充分显示自己创造能力的机会,让孩子们时时刻刻感受校园之美,实施对幼儿无声的美育。其次,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教师通过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幼儿在与老师、同伴交往中体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最后,在各式各样的游戏中充实幼儿的生活,活跃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在大自然和社会中拓宽美育的空间 幼儿美育不应只局限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大自然和社会为幼儿美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大自然之美是幼儿美育的重要途径。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也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感受自然与社会带来的美好。 (一)自然界包括动植物和自然现象。大自然为幼儿提供的审美对象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是最真实的内容,这些形象生动的美非常容易被幼儿理解与感知。因此教师应好好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可以通过散步、参观或郊游等一些户外活动,深切感受空中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花间的蝴蝶,让他们更多地呼吸新鲜的空气,领略鸟语花香的迷人景色,增强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对美的丰富感受性,从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二)社会环境包括个人、家庭、集社、市场等。社会是美育的大课堂,美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认识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在社会中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例如:参观各种建筑、商品和艺术品,感受物质文明之美;听一听先进的人物和 事迹 ,了解英雄模范,感受精神文明之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幼儿的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这些都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美的种子。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呀,美无处不在,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应该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幼儿,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以提高未来社会的人才素质。 参考文献 [1]梅俊宇:《浅析学前儿童美育培养途径》,青年文学家,2010年 [2]冉祥华:《美育.童心.创造力》,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 猜你喜欢: 1. 幼儿美育教育论文 2. 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 3. 学校美育教育论文 4. 幼儿美育探究论文

美术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一 《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全面推广,这种理念为美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阐述基础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 方法 。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的一些列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性;研究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 故事 。故事里让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同一堂美术课上画一束鲜花,中国学生的画法标准,花的种类和颜色与真花无异;而美国学生则抛弃了传统鲜花的画法,花的颜色虽然与实际不同,但极富 想象力 ,而且极富美感。这则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学生美术学习时的困境――缺乏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中永不过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在积极愉快和自觉氛围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样学生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出创新的美感,而不是如同拍照般精确。 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的体现---“美术家(艺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 美术家是美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如果说“创造性”是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美术”作品的核心价值,那么美术家创造作品便是充满“神奇”之魅的灵感喷薄并将之物化的这一过程。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术作品便是美术家伸出“上帝之手”,将人类的审美情感物化为可视、可居、可游的图像世界。 当下有一种观念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不是培养美术家或画家的教学。这一观念的误区在于混淆了美术家或画家作为职业分类与精神气息的之间本应有的区分。如果说美术家或画家仅仅作为一种技能性的职业,那么这种观念自有其合理之处,毕竟每个人的心志取向和职业定位有更为丰富与更为多元的自由选择,但紧接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作为普修性质的美术课?还要配备“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来实施开展美术教学? 所以美术家或画家更应该是作为精神气息的载体,而创造性便是这一精神气息的核心内容。即使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实践的教学之实质便是使学生像美术家或画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是人本身就具有但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现实处境中逐渐被淡忘、忽略、屏蔽的能力,美术教学便是撞击这份屏蔽、唤醒这份遗忘,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 “美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更多体现在美术实践教学这一模块中,即通过绘画研习、雕塑创作、工艺品制作等等技能性实践活动,实现审美创造性的物化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此处仅以绘画为例,绘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再现眼睛中所见到的“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塑造具象或抽象的物事,感受、体悟点、线、面与色彩通过“神奇”的艺术组合成具有审美意蕴的形体,并通过这一并不同于所谓现实世界的形体,揭示、把握人类审美思维与审美情感的奥秘。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力与想象力最终只能沦为空谈。而不诉诸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技术训练,也只是无法成为美术创作的机械描摹。 四、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 不是一门课程,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所以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阵地,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条件也就义不容辞。 1.创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备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若没有“自由”又何来创意呢?而人的创意必须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能。专家提供的求异思维、聚合思维、 逆向思维 等多种 思维方式 都是以“心里自由”为前提的。所以要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要尊重不同寻常的看法,尊重不同寻常的想象,所以教师的美术素质与开放心灵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开发是有益的。 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产生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深入作品的内涵。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在这个方面来体现。二是作品创作前的想象,就是构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想法的价值,将学生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就给予肯定,并通过技术的传授帮助他们实现想法,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创新思维能力与造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这个其中。 2.提供便利的可利用的实践场所 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是相联系的。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形象的过程,美术教育中这种思维与创造的关系尤为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创造建设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拿中学美术为例,中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等,每一门类的创作都离不开技巧与材料,需要适当的场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实践的场所,提供物质条件。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实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把科技融入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提供便利。 3.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是每个学生都热爱美术,美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但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力。 个体的因素包括 文化 修养、思维的方式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学生知识面的大小,兴趣广泛的程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文化的修养,广泛的文化基础可以开启联想与智慧。专业素质是指对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创新最终得以实现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势与潜力,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让有美术创造潜力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提高,让美术方面不具特殊潜力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与美术素质。 4.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促发求知的主动性 鼓励机制可以成为创造力产生的外动力。当学校为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时,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学习的动力。现代诺贝尔奖的设立同样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造力的开发。各类的美术作品比赛,也鼓励了一部分人的信心与学习主动性。 五、改善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方法 1.所谓美术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摆脱模式化的事物,发现自然的神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合理的利用美术书籍、教材或者其他美术参考书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把这部分知识利用起来给学生展示,拓宽他们的思路;另外,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要及时修正,确保学生审美观的正确发展。 2.要实现美术创造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们才有能力去学习美术,去欣赏美术中的精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材是将理论与实践隐含的合成一条学习的主线,把许多理论学习与绘画实践整合成为一个体系,这虽然在提高美术课堂中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氛围,但是这可能会出现美术教学中出现忽视理论基础的情况。忽视理论学习的美术教学是不符合美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绘画及欣赏能力也不会提高,依然没有达到教育学生审美才能的目的。因此,提高美术创造性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设计出多样的学习形式,逐步完善教学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全国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贯思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有一颗渴望发现的心,学生渴望成功。因此,摈弃那些束缚学生创造性的东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 教学方法 和创新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美术素养的提高极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田立永.对美术教学的探索和思考.科技博览,2010,(22) [2]王芬.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4):101 [3]杨文虎.艺术思维和创作的发生[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25.105 [4]宋晓亮.新视野下的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2012,(3):107 [5]毕伟民.试论美术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268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二 《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高中美术教育尤为突出。在现阶段,美术深入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高中美术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感觉。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引入了创造性教育,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的科学内涵,从而具体阐述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造性教育作用 在现阶段,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美术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加入创造性教育元素,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1.1 美术教学模式陈旧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诸多高校忽略美术教育,诸多教师关注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讲究美术学理论以及教学理论的传授,以教学成绩为最终教学目的,教学模式缺少创新意识,教师与学生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没有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缺少兴趣以及热情。 1.2 美术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校通常偏向于智力于文化知识教育,忽视美育与道德教育,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等资源,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程度,没有重视美术课程的创新。在这种传统理念的作用下,美术课程可有可无,甚至没有被纳入期末考核项目中,不利于提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主性以及能动性。同时,美术理论基础知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认知框架。除此之外,在高考中,美术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因而学生也忽视了美术的学习,学生缺乏美术创造性思维。 1.3 美术教学目的模糊 高考制度强调分数的高低,统考决定着学生的未来,为了配合制度的发展,诸多高校对高考上线率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设置了色彩以及 素描 等专业课程,但是缺乏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基于文化生渴望获取文化知识方面的前要求下,美术欣赏课程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潜能的发挥。长此以往,在这种教学目的模糊的背景下,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重视文化,忽略美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2.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在创造性教育中,教师导入自主性与竞争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满足新课标要求,在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体感悟,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助于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 山水画 赏析时,教师要透视山水画特色,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发掘山水画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进而感受艺术之美。 2.2 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条件,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在,积极提倡民主意识,充分发挥组织与引导作用,用情感感化学生,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探索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现代 人物画 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变革现状,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发展阶段的状况,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结合中 国画 变革特点,开展优秀作品赏析活动,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2.3 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受传统教育的束缚,讲堂作为教师为学生传播知识的场所,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角度去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与发展。因此,将创造性教育理念融入美术教学体系中,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导入师生互动模式,有助于让学生与教师在交流中探索事物。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漆器、玉器以及织绣工艺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了解传统工艺美术,加深对织绣、漆器基本知识与工艺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其创作方法。 2.4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不断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基于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有助于为学生的自我创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采取合理方式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维与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例如在介绍 清明 上河图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古画、光盘,教师以张贴挂图或者播放光盘为导入,学生能够展开想象,了解风俗人情、桥梁建筑以及道路交通,学习绘画造型与简单技术操作方式。当学生了解以及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开展野外写生活动,参观各类画展活动以及书画比赛,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技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空间。 综上所述,创造性教育对高中美术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阶段,要遵循学生的需求规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案,积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模式,让学生养成勤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以及创造能力,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柳建平.议课改中高中美术创造性教学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0(02) [2]吴燕.勿把“手段”当“目的”―从艺术教育三维课程开发的角度谈高考美术教学[J].美术大观,2013(10) [3]戴少宏.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内容与美术作业设计[J].美术大观,2013(09) [4]姚磊.中职新疆班学生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09)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三 《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升当代学生审美观的必要性 中国史学家陈寅格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期曾提出过“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思想。”这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对于独立、自由的渴望,也是中华民族一直倡导的人文精神。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不再只是单纯地专业知识的提高,还要求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作为社会一份子应该具备的。让学生学会认识美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审美理念看待世界,培养更加适合现代中国社会的审美观念是当务之急。 二、高校教学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虽然一直贯穿始终,但是通过各阶段教学中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比重的比较,不难发现,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美术课程占着很大的比重,但是到了高中、大学,很多学生都忽略了它的真正价值,包括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美术教育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绘画技巧,认识不到美学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人文修养、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导致了同学基本都不能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和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这也是美术教育在大学阶段的一个困境[1]。 三、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观的应用策略 (一)汲取优秀的 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思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中西方的思想文化也开始产生了碰撞、交融,人们的价值观也趋于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文化瑰宝、道德品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遗失,许多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加青睐于西方,不够本土化,甚至有一些都不够现实,这种现状下就要求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及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给学生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感、价值和魅力,培养好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让学生的审美理念更适合中国社会的需求。 (二)搭建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平台,拓宽学生的审美 渠道 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与教育初级阶段的中小学教育相比有所不同,中小学教育只要求学生的认知和模仿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最基础的对生活中美的感受,而大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审美理念,多层次的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大学美术教育过程中,不应只是单纯地绘画,而应该更多地整合信息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作品了解美学的应用,从美术作品中体会各种文化背景下社会思想、人文理念、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表达方式,感受中西文化的异同、不同作品的优劣、个人的鲜明特点,为加强学生的领悟能力提供更多的背景、丰富的材料、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学生感受美术知识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感知美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人文艺术修养。 (三)由美术课堂的教学辐射到日常生活的感知 目前大学美术教学的方式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述和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来传授基本的美术技法和美术欣赏情趣,虽然这种教育方式是当前相对匮乏的资源背景条件下较为合理、较为实际的教学方式,这种美术课程也给予了学生了解美、认识美的基础,了解了美术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美的知识是不能只用课堂上的时间就能学全的。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结果的评价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审美理念的不同,对比优秀的艺术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除了在课堂上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外,还应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美的实际体验,如野外写生、户外旅游、实地考察、自主设计等,充分利用展览馆、博物馆、标志性建筑、工艺品市场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美术与现实世界的有效结合方式,美术对于社会、人文、政治、历史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3]。 现在的中国社会在教育、艺术、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美的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它不仅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且提高了人们的自身修养,带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而学生审美观念的提升就需要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不要只注重对学生画技的考评,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同时老师要注重自身的品德文化修养,因为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品德素质、价值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学生也要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感受、交流体会美的意义,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4]。 四、 总结 立足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美术教育现状,家长、教师、社会都应转变对美学知识的偏见,改变思想理念,老师应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从中汲取优秀成分,同时参考西方艺术文化,形成对比,体会美学对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并且从美术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拓展到多种资源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多感受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提升审美观念,学会用美的眼睛,美的心态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发表论文王晓东

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500 余篇,主编/合编了10 余部学术著作。专著《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dvanced Techniques for Signal Reception》于2003年由Prentice Hall出版公司出版。王晓东教授获得1999年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CARREER奖,2001年IEEE通信协会和信息论协会联合最佳论文奖,2011年IEEE通信学会杰出论文奖。王晓东教授曾任IEEE Trans. Communications/Signal Processing/Information Theory 等国际核心期刊编委。由于在信号处理和通信领域的杰出学术贡献,王晓东教授当选IEEE Fellow,并被评为ISI 高他引率作者(ISI Highly-cit ed Author)。

[1] X. Wang, An Algorithm for the Nonlinear 0-1 Programm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Chinese Journal of Numerical Mathematics and Applications, Vol.10, No.2, 1988, Allerton Press Inc. USA (in English EI).[2] X. Wang, An Inverse Interpolation Method for Finding the Extreme Points of a Function and Its Convergence Rate, Chinese Journal of Numerical Mathematics and Applications, Vol.12, No.3, 1990, Allerton Press Inc. USA (in English EI).[3] X. Wang, On the Complexity of the Extreme Points Decision Probl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Vol.40,No.10,1991,North-Holland (in English SCI).[4] X. Wang, The Tri-chromatic Trees ,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Beijing, 1994 (in English).[5] X. Wang, A New Algorithm for the Closest Pair Problem,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AD/CG, Wuhan,1995 (in English).[6] X. Wang, Solving the General Divide-and-Conquer Recurrences,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Beijing, 1995 (in English).[7] X. Wang and Q. Fu, The Epsilon-Net Algorithm for the Closest Pair Problem in , Chinese Journal of Numerical Mathematics and Applications, Vol.18, No.2, 1996, Allerton Press Inc. USA (in English EI).[8] X. Wang and Q. Fu, A Frame for Solving General Divide-and-Conquer Recurrenc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Vol.59,No.1,1996,North-Holland (in English SCI).[9] X. Wang , Q. Fu and X. Chen, Embedding Analysis on Lower Bounds,Chinese Journal of Advanced Software Research, Vol.11, No.4, 1997, Allerton Press Inc. USA (in English EI).[10] C. Liu, G. Chen and X. Wang, A Multi-Agent Based Image Understanding System Scheme,Proceedings of 7th Joint International Computer Conference , Nov. 2000, Shantou , China (in English).[11] G. Chen, D. Zhang and X. Wang, The Applications of Genetic Algorithms for Optimal Design of the Computer Communication Networks,Proceedings of 7th Joint International Computer Conference , Nov. 2000, Shantou , China (in English).[12] X. Wang, An Improved Heap Sort Algorithm,Proceedings of 7th Joint International Computer Conference , Nov. 2000, Shantou , China (in English).[13] X. Wang, A New Variant of HEAPSORT with nlogn-n Comparisons, Proc. of the 10th Joint International Computer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04.11 (in English)[14] X. Wang and Y. Wu, An Improved HEAPSORT Algorithm with Comparisons in the Worst Case,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2(6): 898-903, Nov. 2007. SCI[15] X. Wang and Y. Wu, A Linear Time Algorithm for Coding and Decoding Prufer Codes, Submitted 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 North-Holland.[16] X. Wang and Y. Wu, A Linear Time Algorithm for Coding and Decoding Neville Codes, Submitted 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 North-Holland.

东北师大曲晓范发表的论文

同学,你好!历史学院位于东北师大本部校区,长春市南关区人民大街和自由大路交汇处,靠近市中心。

如果你是男生,你考这个专业还可以。如果是女生,别报考这个专业了,就业很难的。参考书你可以到去看看,就是东北师范大学主页上的“研究生教育”一项,然后再找”硕士生“一项,在看具体的,就能看到。我帮你复制了一下,如下:2009 年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按招生学院(所)查询: 101 教育科学学院102 政法学院103 经济学院104 文学院105 历史文化学院106 外国语学院107 音乐学院108 美术学院109 商学院110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121 数学与统计学院122 物理学院123 化学学院124 生命科学学院125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126 体育学院127 计算机学院128 传媒科学学院202 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203 世界中古史研究所204 日本研究所205 古籍整理研究所207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208 农村教育研究所209 亚洲文明研究院217 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218 留学生教育学院219 自然博物馆 按招生专业查询: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60101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60102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60103 历史地理学060105 专门史060106 中国古代史060107 中国近现代史060108 世界史060121 ★东北民族民俗学120203 旅游管理 历史文化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科是国家首批“211工程” 重点建设项目单位,“地域文明重点问题”获“十五?211工程”立项,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世界史),博士后流动站,又是国家文科基地及世界文明史重点科研基地。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世界史以及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招收博士研究生,有硕士点9个(学科教学论、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历史地理、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旅游管理学、东北民族民俗学),有教授3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8人,副教授15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47人。近5年来,历史学科教师主持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子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74项,出版学术专著和其他各类著述(含编著、教材、译著和教学参考资料等)110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美国研究》、《日本学刊》等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397篇,其中有许多文章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大复印报刊》部分或全文转载,这些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重要影响。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与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创价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北岭分校,英国伦敦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加拿大埃尔伯塔大学、香港大学等学校历史系建立了较密切的学术交流关系。 联系人:石伟红 联系电话:85099418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 注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3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 01中学历史课程与教材分析 周巩固董小川 02中学历史教学 曲晓范高嵩 060101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3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④--无 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 01史学理论及西方史学史 周巩固 02史学理论及中国史学史 董铁松武少民 060102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4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④--无 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 01文化遗产研究 孙力楠傅佳欣 02东北民族考古 03自然博物馆研究 李迎化敬向红 060103 历史地理学 2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④--无 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 01历史人文地理 韩宾娜 02城市历史地理 03旅游文化 王德忠董小川曲晓范 060105 专门史 6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④--无 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 01东北亚国际关系史 邓峰 02东北地方史 高乐才 03东亚思想史 韩东育 04日本史 周颂伦 05近现代中日关系史 徐绍清 060106 中国古代史 8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④--无 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 01先秦史 谢乃和 02秦汉史 王彦辉 03魏晋南北朝史 04唐宋金元史 王德忠 05明清史 赵轶峰罗冬阳刘晓东赵克生 060107 中国近现代史 6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④--无 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 01中国近代史 曲晓范胡赤军权赤秀 02中国现代史 刘景岚 03中国近代文化史 程舒伟 060108 世界史 10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④--无 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 01世界上古史 宫秀华周巩固 02世界中古史 王晋新徐家玲 03世界近代史 董小川 04世界现代史 于群李晔张杨 05美国史 梁茂信孙群郎高嵩 060121 ★东北民族民俗学 6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④--无 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 01东北民俗音乐文化史 金士友 02东北民族史 刁书仁 03东北民俗史 康学伟 120203 旅游管理 2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23旅游学综合 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 01旅游教育 周巩固 02旅游经济 刘力瑧 参 考 书 目若对参考书目有不清楚之处请向各招生院(所)询问专业名称 适用范围 参考书目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课程与教学论 复试 《历史课程与教育学论》 聂幼犁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年 复试 《历史教学的新视野》 刘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复试 《中国史学史纲要》 宋衍申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年 复试 《中国文献学》 张舜微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 复试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陈高华、陈智超 北京出版社 1983年 复试 《西方史学史》 张广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 复试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 何兆武、陈启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复试 《中国古代史》 赵毅赵轶峰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复试 《中国考古学》 安金槐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年 复试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王宏钧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复试 《普通生物学》 陈阅增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 复试 《进化生物学》 彭奕欣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年 复试 《中国史学史纲要》 宋衍申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年 复试 《史籍举要》 紫德赓 北京出版社 2002年 复试 《西方史学史》 张广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 复试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 何兆武、陈启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 历史地理学 复试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邹逸麟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年 复试 《中国历史地理》 韩宾娜、王兆明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 复试 《中国旅游文化》 赵荣光、夏太生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年 专门史 复试 《世界史》 吴于廑、齐世荣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复试 《世界史纲》 马世力等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 复试 《中国古代史》 赵毅、赵轶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复试 《中国近代史》 李侃 中华书局 1999年 复试 《中国现代史》 王桧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复试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复试 《甲午战争史》 戚其章 人民出版社 1990年 复试 《古代的中国与日本》 汪向荣 三联书店 1989年 《西方史学史》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 中国古代史 复试 《中国古代史》 赵毅、赵轶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复试 《中国古代史》 詹子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中国近现代史 复试 《中国近代史》 李侃 中华书局 1999年 复试 《中国现代史》 王桧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复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王桧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复试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年 复试 《剑桥中华晚清史》 费正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 复试 《剑桥中华民国史》 费正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2、98 世界史 复试 《世界史》 吴于廑、齐世荣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复试 《世界史纲》 马世力等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 复试 《日本史》 吴廷璆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4年 复试 《美国通史》(六卷本) 刘绪贻、杨生茂 人民出版社 2002年 ★东北民族民俗学 复试 《中国东北通史》 薛虹主编 吉林文化出版社 1991年 复试 《民俗学概论》 钟敬文主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年 复试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 张碧波等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年 旅游管理 初试 《旅游学概论》 李天元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初试 《旅游经济学》 林南枝、陶汉军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初试 《管理学》 周三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复试 《旅游规划与开发》 马勇 科学出版社 2003年

东北师大历史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姓名 性别 职称 职务 系别 于群 男 教授 校图书馆馆长兼网络信息中心主任 世界史系 王晋新 男 教授 历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委员会成员等职 世界史系 邓峰 男 副教授 世界史系 孙群郎 男 教授 教师 世界史系 李晔 女 教授 世界史系 周巩固 男 教授 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史学理论研究所所长 世界史系 周颂伦 男 教授 世界史系 宫秀华 女 教授 世界史系 徐家玲 女 教授 院部门工会主席 世界史系 高嵩 女 副教授 世界史系 梁茂信 男 教授 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美国研究所所长 世界史系 董小川 男 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工会副主席,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系系主任,党支部书记 世界史系 王德忠 男 教授 中国契丹女真及辽金史研究会和吉林省历史学会理事 中国史系 旅游管理系 王彦辉 男 教授 中国史系 吕永华 男 副教授 中国史系 孙力楠 女 副教授 中国史系 刘厚生 男 教授 中国史系 刘晓东 男 教授 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 中国史系 刘景岚 女 副教授 中国史系 曲晓范 男 教授 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系主任 权赫秀 男 教授 中国史系 武少民 男 副教授 中国史系 罗冬阳 男 教授 中国史系 赵玉田 男 副教授 教法函授部主任 中国史系 胡赤军 男 副教授 世界史系 高乐才 男 教授 中国史系 韩东育 男 教授 东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院长 其他 韩宾娜 女 教授 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管理系系主任 中国史系 旅游管理系 程舒伟 男 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党总支书记 中国史系 詹子庆 男 教授 中国史系 张晓华 女 教授 世界中古史研究所 旅游管理系 李小白 女 副教授 世界中古史研究所 王恒伟 男 副教授 世界中古史研究所 朱寰 男 教授 世界中古史研究所 吴宇虹 男 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所长,历史文化学院古典文明系系主任 古典文明系 张强 男 教授 古典学教研室主任 古典文明系 郭丹彤 女 教授 古典文明系 李晓东 男 副教授 古典文明系 赵轶峰 男 教授 中国史系 谢乃和 男 副教授 中国史系 赵克生 男 教授 中国史系 刁书仁 男 教授 中国史系 傅佳欣 男 教授 民族民俗博物馆副馆长 中国史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