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pnas期刊投稿模板

发布时间:2024-07-05 09:16:25

pnas期刊投稿模板

作者只要按照正规论文格式:即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语、参考文献写好就可以了。用word即可,不需要pdf格式也不需要分栏等。这些工作会有专门的编辑负责,你排好也没有用。你只需将文章用word一行行、一段段写好就可以了。投稿最重要的一是选对杂志,即必须是正规期刊、省级以上。二是选对渠道,同一个杂志渠道不同收费也不一样。很多作者自己投稿不是选的杂志不能用就是发的费用比别人高。如有需要我可以帮你们荐稿到正规期刊。

PNAS的稿源有三类(Track I,II,III)。细心的读者会发现PNAS文章在作者通讯地址的下方都会有一行以“Communicated by...”、“Edited by...”或“Contributed by...”字样开头的文字。这是区分三类稿件的最直接方式。其中“Communicated by XXX”属于第一类稿件(Track I),这类文章通常是由作者交与一个美国科学院院士(含外籍院士)交流,然后该院士再向PNAS推荐发表,这个XXX就是院士的大名。在推荐之前,该院士需要请两位论文相关研究领域内的专家进行审稿,并像所有的编辑部编辑一样处理审稿人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包括将审稿意见反馈给作者和将作者的回复、辩驳以及修改稿再返回给审稿人。按PNAS规定是不能将审稿人的身份透漏给作者的,但我们知道这通常是很难做到的。审稿结束之后院士必须将通过的稿件以及所有审稿人与作者之间联系的记录一起作为推荐材料交到编辑部,最终接收与否由编辑部决定。相比较与Nature、Science,国内还是有不少好的研究结果会发在PNAS上的,其中大都是生物类的文章,谈家桢老先生作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就曾经推荐过不少国内的文章。此类文章每位院士每年最多只能推荐2篇。第二种途径是大家所熟知的自由投稿方式,但与其它杂志还是略有不同的。投稿时作者需要推荐3个编委,3个NAS院士和5个审稿人。杂志社收到稿件后,先由编委阅读并定性稿件是否属于前10%文章,这一关大约会有2/3的文章直接不送审而被拒掉。然后编辑部会给挑剩下的1/3文章指定一个NAS院士作为member-editor,这个院士也有决定文章是否值得送审的权利,通过之后就会找审稿人评审。接下来程序跟其它大多数杂志雷同,这一关会再拒掉一半,剩下的1/2,也就是整个Track II途径稿件的1/6会被幸运录用。这个院士editor是何许人只有等到文章被接收并发表才会为作者所知晓。据PNAS网站说该类投稿占所有稿件的80%左右,但录用却只占40%。第三类稿源属院士自己署名的文章(Contributed by)。此类稿件与Track I的不同之处在于院士直接作为作者之一邀请2位审稿人给与评审意见并作修改,最后所有记录一并交于编委,并由编辑部决定录用与否。每位院士此类文章不得超过4篇/年。从上面的介绍看来PNAS沿用了早期学术论文发表的一些策略,即一些大牛尤其是诺奖获得者享有发表文章的优先权,不仅如此,其拥有的学术权威和声望也可以让其推荐的文章分量加重,从而获得发表的机会。以这些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学识和眼力,他们投稿或推荐的文章应该算是上乘之作。但也不尽然。一些学术界前辈的学术成就确实让人高山仰止,我们不盲目反对权威,但历史告诉我们绝对权威的存在不是什么好事。依我阅读文献的经历,PNAS文章看的多了,反而对PNAS越来越不感冒了,因为我发现我的研究领域内发表在该刊上的很多院士的文章往往并不特别突出,至少在我看来并没有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甚至是滥竽充数。说到这一点,我想跟PNAS这种特殊的稿件处理策略或许不无联系。院士可以通过Track I和II投稿和处理审稿,这之间难免会出现猫腻。虽然PNAS对此两种途径审稿人的选择有要求,但不难想象院士们自己找审稿人还会给自己惹麻烦吗?熟人是必须的,熟人不添麻烦也是必须的,除了来点’a’改成’an’式的小意见,自然是溢美之词,尽数奉上,嗯嗯哈哈,一团和气。这样一来文章自然达不到水平,与Trakc II文章相去甚远了。情况大体就是这么个情况。大多数院士会选择用满自己的4次投稿机会和2次推荐机会,这些文章是不是都被接收了呢?用上面提到的几个数据做个简单的计算吧:PNAS每期文章数大约在80-100篇,以100篇记,Track II接收文章数应该是40篇左右,接受率为1/6,那么投稿数是240,这个数占总投稿数的80%,那么总投稿数为300,Track I和II投稿数和为60篇(20%), 这正好是文章总数与Track II接收数的差值,也就是说院士们的文章100%悉数被接收,即使被拒也是六十分之一二。100%有时候就是绝对的代名词,美国人眼里院士的地位和绝对权威可见一斑。有人开玩笑说PNAS是Passed over by Nature And Science 或Papers Not Accepted in Science,不知道是赞还是骂。

pnas期刊投稿

作者只要按照正规论文格式:即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语、参考文献写好就可以了。用word即可,不需要pdf格式也不需要分栏等。这些工作会有专门的编辑负责,你排好也没有用。你只需将文章用word一行行、一段段写好就可以了。投稿最重要的一是选对杂志,即必须是正规期刊、省级以上。二是选对渠道,同一个杂志渠道不同收费也不一样。很多作者自己投稿不是选的杂志不能用就是发的费用比别人高。如有需要我可以帮你们荐稿到正规期刊。

Pnas投稿需求是:涵盖科学各领域,包括物理学、社会科学、生物学等,所有文章皆需“能让科研大众读者理解”。

PNAS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刊,亦是公认的世界四大名刊(Cell,Nature,Science,PNAS)之一,百年经典期刊。

自1914年创刊至今,PNAS提供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

PNAS发表标准:

PNAS发表“前沿研究”以及“具有特殊科研重要性”的论文。

PNAS发表的论文需归属于下列类别其中之一,研究报告、信函 (letter)、前辅页 (front matter)、评述文章 (commentary)、前瞻性文章 (perspective) 和研讨会文章,其中前两项仅接受由编辑部邀请的投稿。

PNAS论文审稿流程:

每一篇投稿都会指派给编辑部31个分支或期刊定义的领域中的成员,如果稿件通过初步审查,会再交给另一位编辑成员,负责寻找专家审稿人并评估审稿建议,最后的决策在编辑部成员手上。

PNAS良好发表实践:

PNAS有相当快速的审稿周期大约 40 天就可以出结果,论文接收至见刊约为一个月,自投稿到发表(包含印刷版)期间不到六个月。

PNAS的文章可在发表六个月后免费获取,许多其他不同类型的内容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开放。

期刊投稿模板是tex模板

邮箱格式是:登录名@主机名.域名。以QQ邮箱为例,QQ邮箱的格式为:qq号@qq.com。使用QQ邮箱投稿的操作方法参考如下:

1、打开QQ邮箱官网。

2、输入QQ账号密码进行登录。

3、在QQ邮箱主界面,点击左上角的写信。

4、在写信界面输入收件人的邮箱,以及填写好主题和正文后点击发送即可。

1,点击邮箱,进入邮箱首页。

2,点击左上角的“写信”这一项内容,进入到写信模式中。

3,将要投稿的文章先放在TXT格式中,清除文章的空格和乱码等,再复制粘贴到发送电子邮件的正文中去。根据电子邮件上的编辑模板。

4,在正文中填写自己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在邮件“收件人”中填写编辑的额投稿邮箱,在主题中填写主题。一定要按照编辑的而要求填写。例如,有的杂志社要求填写身份证号码,以便发放稿费时用到,则必须要填写。注意联系方式和正文最好不用一个字体,方便编辑审稿。

5,点击电子邮箱文件上方或者下方的“发送”,看到提示“邮件已发送”,表明你的投稿已经成功。

针对当前大多数学术期刊对科技论文的普遍要求,介绍论文的主要排版格式如下。这些格式也是建立论文文档模板的基本样式参数。论文标题:黑体(中文)或Times New Roman(英文),小2号(18磅),居中,1.5倍行距,前后段落间距都是12磅,首行缩进0字符。一级小标题:黑体(中文)或Times New Roman(英文),小4号(12磅),左对齐,行距17磅,段落间距为段前,行、段后0.5行,首行缩进0字符。二级小标题:黑体(中文)或Times New Roman(英文),5号(10.5磅),左对齐,行距17磅,段落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首行缩进0字符。三级小标题:宋体(中文)或Times New Roman(英文),5号(10.5磅),左对齐,行距17磅,段落间距为段前0.25行、段后0行,首行缩进0字符。正文:宋体(中文)或Times New Roman(英文),5号(10.5磅),两端对齐,行距17磅,段落间距为段前0行、段后0行,首行缩进2字符,字距可加宽0.3磅左右。作者:宋体(中文)或Times New Roman(英文),小4号(12磅),居中,行距17磅,段落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首行缩进0字符,字距加宽0.3磅左右。作者单位:宋体(中文)或Times New Roman(英文),小5号(9磅),居中,行距17磅,段落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首行缩进0字符。字距加宽0.3磅左右。摘要:宋体(中文)或Times New Roman(英文),小5号(9磅),两端对齐,行距15磅,段落间距为段前0.25行、段后0.5行,首行缩进0字符,字距加宽0.3磅左右。参考文献:宋体(中文)或Times New Roman(英文),6号(7.5磅),两端对齐,行距15磅,段落间距为段前0.25行、段后0.5行,首行缩进0字符,自动编号。表题、图题:黑体(中文)或Times New Roman(英文),小5号(9磅),居中,行距15磅,段落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25行,首行缩进0字符,字距加宽0.3磅左右。以上是论文中常用项目的格式,各期刊的排版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作为投稿,做到上述要求已经足够了。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参考上述要求先建立文档模板,然后应用此模板及其中的样式、格式,来编辑和排版自己的论文。在为段落设置字体或定制样式字体时,不能简单地只在工具栏的字体框内选择一个字体,而应当在格式菜单中点击“字体”选项,并在字体设置框中同时选择合适的中文字体和西文字体,此时还可以同时设置“字形”、“字号”、“字符间距”等属性。用这种专业设置的方式,可以同时满足中文和西文的要求。

文章标题 作者名称,单位全称,**省**市,邮政编码 摘 要:************ 关键词:************ 正文 一、1.2.3.******* 二、1.2.3.******* 三、1.2.3.******* 参考文献 1. 2. 3. 通信地址:××省××市××区或县××路××号+单位名称,邮政编码,收件人,联系电话。 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省市县),学历,职称,研究方向,从事的工作

pnas期刊官网投稿

PNAS的稿源有三类(Track I,II,III)。细心的读者会发现PNAS文章在作者通讯地址的下方都会有一行以“Communicated by...”、“Edited by...”或“Contributed by...”字样开头的文字。这是区分三类稿件的最直接方式。其中“Communicated by XXX”属于第一类稿件(Track I),这类文章通常是由作者交与一个美国科学院院士(含外籍院士)交流,然后该院士再向PNAS推荐发表,这个XXX就是院士的大名。在推荐之前,该院士需要请两位论文相关研究领域内的专家进行审稿,并像所有的编辑部编辑一样处理审稿人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包括将审稿意见反馈给作者和将作者的回复、辩驳以及修改稿再返回给审稿人。按PNAS规定是不能将审稿人的身份透漏给作者的,但我们知道这通常是很难做到的。审稿结束之后院士必须将通过的稿件以及所有审稿人与作者之间联系的记录一起作为推荐材料交到编辑部,最终接收与否由编辑部决定。相比较与Nature、Science,国内还是有不少好的研究结果会发在PNAS上的,其中大都是生物类的文章,谈家桢老先生作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就曾经推荐过不少国内的文章。此类文章每位院士每年最多只能推荐2篇。第二种途径是大家所熟知的自由投稿方式,但与其它杂志还是略有不同的。投稿时作者需要推荐3个编委,3个NAS院士和5个审稿人。杂志社收到稿件后,先由编委阅读并定性稿件是否属于前10%文章,这一关大约会有2/3的文章直接不送审而被拒掉。然后编辑部会给挑剩下的1/3文章指定一个NAS院士作为member-editor,这个院士也有决定文章是否值得送审的权利,通过之后就会找审稿人评审。接下来程序跟其它大多数杂志雷同,这一关会再拒掉一半,剩下的1/2,也就是整个Track II途径稿件的1/6会被幸运录用。这个院士editor是何许人只有等到文章被接收并发表才会为作者所知晓。据PNAS网站说该类投稿占所有稿件的80%左右,但录用却只占40%。第三类稿源属院士自己署名的文章(Contributed by)。此类稿件与Track I的不同之处在于院士直接作为作者之一邀请2位审稿人给与评审意见并作修改,最后所有记录一并交于编委,并由编辑部决定录用与否。每位院士此类文章不得超过4篇/年。从上面的介绍看来PNAS沿用了早期学术论文发表的一些策略,即一些大牛尤其是诺奖获得者享有发表文章的优先权,不仅如此,其拥有的学术权威和声望也可以让其推荐的文章分量加重,从而获得发表的机会。以这些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学识和眼力,他们投稿或推荐的文章应该算是上乘之作。但也不尽然。一些学术界前辈的学术成就确实让人高山仰止,我们不盲目反对权威,但历史告诉我们绝对权威的存在不是什么好事。依我阅读文献的经历,PNAS文章看的多了,反而对PNAS越来越不感冒了,因为我发现我的研究领域内发表在该刊上的很多院士的文章往往并不特别突出,至少在我看来并没有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甚至是滥竽充数。说到这一点,我想跟PNAS这种特殊的稿件处理策略或许不无联系。院士可以通过Track I和II投稿和处理审稿,这之间难免会出现猫腻。虽然PNAS对此两种途径审稿人的选择有要求,但不难想象院士们自己找审稿人还会给自己惹麻烦吗?熟人是必须的,熟人不添麻烦也是必须的,除了来点’a’改成’an’式的小意见,自然是溢美之词,尽数奉上,嗯嗯哈哈,一团和气。这样一来文章自然达不到水平,与Trakc II文章相去甚远了。情况大体就是这么个情况。大多数院士会选择用满自己的4次投稿机会和2次推荐机会,这些文章是不是都被接收了呢?用上面提到的几个数据做个简单的计算吧:PNAS每期文章数大约在80-100篇,以100篇记,Track II接收文章数应该是40篇左右,接受率为1/6,那么投稿数是240,这个数占总投稿数的80%,那么总投稿数为300,Track I和II投稿数和为60篇(20%), 这正好是文章总数与Track II接收数的差值,也就是说院士们的文章100%悉数被接收,即使被拒也是六十分之一二。100%有时候就是绝对的代名词,美国人眼里院士的地位和绝对权威可见一斑。有人开玩笑说PNAS是Passed over by Nature And Science 或Papers Not Accepted in Science,不知道是赞还是骂。

有可能是延迟回复或者投稿没有通过。一般pnas投稿20天左右就会有反馈信息给到你,而投稿30天状态没更新要不就是网络状态不好,对方接收延迟,或者投稿失败,对方未收到,如果都不是,就可能是单纯的没有通过投稿。

可以免费下到最新的电子版

PNAS期刊投稿指南

Pnas投稿需求是:涵盖科学各领域,包括物理学、社会科学、生物学等,所有文章皆需“能让科研大众读者理解”。

PNAS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刊,亦是公认的世界四大名刊(Cell,Nature,Science,PNAS)之一,百年经典期刊。

自1914年创刊至今,PNAS提供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

PNAS发表标准:

PNAS发表“前沿研究”以及“具有特殊科研重要性”的论文。

PNAS发表的论文需归属于下列类别其中之一,研究报告、信函 (letter)、前辅页 (front matter)、评述文章 (commentary)、前瞻性文章 (perspective) 和研讨会文章,其中前两项仅接受由编辑部邀请的投稿。

PNAS论文审稿流程:

每一篇投稿都会指派给编辑部31个分支或期刊定义的领域中的成员,如果稿件通过初步审查,会再交给另一位编辑成员,负责寻找专家审稿人并评估审稿建议,最后的决策在编辑部成员手上。

PNAS良好发表实践:

PNAS有相当快速的审稿周期大约 40 天就可以出结果,论文接收至见刊约为一个月,自投稿到发表(包含印刷版)期间不到六个月。

PNAS的文章可在发表六个月后免费获取,许多其他不同类型的内容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开放。

word. PDF 不便于编辑。因为编辑需要进行排版(假设发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