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李正发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21:49:53

李正发发表的论文

编者按

可能很多同学都听说过“吃黑巧克力有益 健康 ”这么一件事儿。不管你是不是信了,当你走进超市、想要买点巧克力、但又觉得罪恶的时候,手总会伸向黑巧,安慰自己说“黑巧是 健康 的!”

(然后咕咚一大块,600大卡的热量以及好几十克的糖,就这么进了你的肚子。)

但是这个巧克力相关的研究背后,是很有问题的。同样的,许多科学研究的背后,都不仅仅是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还有钱从哪里来、谁赞助的、通过什么方式干涉了研究等等,都是重大问题。科学的“客观”并不是天然存在的,而需要纳入多种多样的 社会 背景与力量博弈,综合地去考察。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 Conflict of Interest(利益相关,简称 COI)。

图 | pixabay

黑巧克力对身体有 健康 效果吗?

有。 但是,这个“有” ,你得长个心眼儿。

跟黑巧克力相关的研究,指向最多的研究者之一,是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University Hospital Zurich)的心血管专家Thomas Lüscher。

2006、2007年和2011年,他以一作的身份,分别发表了三篇和黑巧克力相关的文章。文章分别揭示黑巧克力对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组织有益、能够改善“吸烟人群的凝血状况”;对心脏病人的冠状动脉有好处;改善心脏病人的心血管状态,等等。2007年,他还在《循环》(Circulation)期刊上与别人共同发表了一个研究综述,总结黑巧克力对心血管疾病的益处。

但是仔细看他所发表文章的最后,在conflict of interest(COI)一栏中,清楚地写明, 这些研究和文章,是拿了玛氏(MARS)和雀巢(Nestle)赞助的……

Lüscher教授在瑞士医学界非常有名望,倒不是因为他学术能力有多强(当然,学术能力肯定还是有不少的),而是他特别、特别、特别能拉工业界的赞助。出身瑞士的雀巢公司和他的私人关系非常之好,2011年发表的那篇论文,拿的是一份unrestricted grant,什么意思呢,就是Lüscher教授从雀巢那儿拿了一笔钱,雀巢大手一挥说你干啥都行,甚至没有指定某个研究项目!

Thomas Lüscher | UZH.ch

除了赞助具体的研究之外, 雀巢在欧洲排名前列的洛桑理工(EPFL)赞助了两个全职教授的职位, 分别从事心血管和神经发展学的研究,而且,雀巢高管对这两个教授的指派有否决权。 玛氏赞助了哈佛大学医学院一个叫Norman Hollenberg的教授, 这个教授也做了很多跟巧克力有关的研究——不过并不是黑巧,而是可可提取物中的黄烷醇(flavanol)。他和团队的研究表明,黄烷醇能够降血压,以及改善情绪。所以,媒体在报道中便会广泛提及,吃巧克力能让人快乐、推荐大家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吃巧克力。(但是话说回来,吃什么甜的不能让人快乐啊?)

玛氏在全球占据了可可生产的上游,他们一直希望能够把黄烷醇当做药品来使用。如果能够证实黄烷醇的医疗效果,那么卖巧克力的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卖药的供应商——制药产业有多赚钱你们是知道的)。所以,玛氏非常急切地想要出研究结果,且被医疗领域所承认。可惜,关于黄烷醇的研究,目前的进展还没有那么乐观,甚至还没有进入到制药的那一环。但是,巧克力的好处,已经被媒体炒了N轮了……

美国媒体Vox前一阵查了玛氏赞助的研究,发现几乎全部都是巧克力和可可相关的研究,其中98%都表明了巧克力和可可的正面作用。 考克兰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一个专门做元分析(metanalysis)的期刊,分析了目前发表的巧克力相关的研究,发现有巧克力厂商赞助的研究, 结果中的正面效果明显强于独立研究,其中确实有可能存在偏倚。

图 | pixabay

那么你可能想问了,是不是拿了钱收了赞助,这个科学研究就是假的了呢?

并不尽然,拿赞助并不等于学术作假。这些论文经过了同行评议,也有客观的数据支撑(虽然数据质量怎样还两说), 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客观现实。 我们不能否定“在某种条件下的某种物质能够对某一个群体产生某种特定的好处”。

但比客观现实本身更关键的是,这些巧克力相关的研究,起到的是一个 “议程设置” 的作用 。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吃的,你偏偏研究巧克力啊?黄烷醇不说了,甚至有一些研究干脆直接在 paper 里写到“给被试提供xx牌的xxx巧克力”,这……就很微妙了?

金主给钱了,那么研究者可能会挑更有利于金主的项目进行实验,或者选取更容易出成果的某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发表出来让自己和金主都满意的研究结果。

这里的问题就很大了。要知道,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有相当多的限制条件,在某某人群、在某某条件、怎么吃、吃啥,然后在各种各样的控制条件影响下得出一个谨慎乐观的结论。吃黑巧克力,可能对某种非常特殊的情况有某种非常有局限性的好处。

但这个研究本身并不是针对“吃巧克力”这种普遍的动作。

对一个普通人来讲,不管那些微量的好处到底怎样,巧克力里含的大量的糖和脂肪,都会导致更多严重的问题。这反而在铺天盖地的“好处”报道里,被人忽略了。

然而这肯定不是金主爸爸的本意,金主爸爸想的,自然是这个研究发表之后,媒体会涌进来争相报道,毕竟只要把巧克力三个字放在题目里,就会有人来看了,看了就会有人去买了,金主爸爸的目的就达成了……

图 | pixabay

这个情况在食品行业真的十分严重,其它行业也不能幸免。核桃大农场赞助了坚果对心血管的好处的研究;可口可乐赞助的研究表明比起糖来说锻炼更重要;讲皮肤和雾霾之间关系的研究是欧莱雅赞助的;等等……

这在工业领域相关的研究中其实非常普遍。毕竟,科学家也是要恰饭的。光靠政府、大学以及非盈利机构的赞助,许多科学研究都没有办法进行下去。所以,拿工业界的钱并不是错; 而拿了工业界的钱,研究人员也必须在发表的论文最后,列出利益相关(conflict of interest),作为这篇论文的重要参考。这也是学术界的普遍规范。

所以,敲黑板——科学研究并不能完全独立于它的 社会 条件而存在。当我们看一篇paper、乃至读一个科学新闻的时候,多长个心眼,看一眼conflict of interest,如果有的话就要警觉了: 倒不是说这些研究不可信,而是你要知道它为什么会出现、它有哪些限制条件,以及别的相关研究里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长个心眼,不要被带跑了。

图 | knowyourmeme

(爱吃巧克力的作者表示)其实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达到可以独立阅读论文的水平。毕竟,一篇专业领域的论文,需要非常多的背景知识支撑;绝大部分人知道的“科学”,都是通过媒体得知的。

那些除了起个酷炫的标题以外啥都不懂的,真的不要再侮辱科学二字了。

另外,吃巧克力、喝可乐,偶尔肥宅快乐一下也没啥,不然生活还有啥盼头。Lindt的桔子口味黑巧了解一下?

参考来源

[1]

[2]

[3]

[4]

作者:李子李子短信

一个AI

反正你们吃巧克力不过就是馋,什么时候考虑过 健康 呢……

如有需要请联系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果壳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些啥玩意儿的果壳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分析与个人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各界对高校教师寄予厚望,使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感到超出其承受范围的压力。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是外因和内因决定的,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论文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职业压力 对策

压力是我们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心理与生理上的综合感受。塞利博士(HansSelye)认为,压力是种认知,认为某种情况超出个人能力所能应付的范围。教师的职业压力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使教师个体受到威胁的压力源长期、持续地作用于教师而使教师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过程。有研究表明,教师中感受到压力较大和压力很大的共占72.5%[1]。高校青年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处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第一线,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和行政性任务,在教学中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片刻不得松懈,不能有差错。所以,许多教师感觉压力很大,以至于身心疲惫,大大影响了身体健康,甚至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不乏有英年早逝的先例,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巨大损失。高校青年教师更是职业压力的高发人群。就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的来源进行分析,进一步就如何适应教师职业压力、获得快乐,从教师个人角度提出应对策略,以抛砖引玉。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外因

1.社会对高校教师期望值过高

高校教师一直被认为是工作在象牙塔中的精英,是为人师表的楷模,是学识渊博、有教养的人,是人格完美、无所不能的人。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社会各界对教师寄予过高的期望,尤其是高校教师,使得高校教师深感压力巨大,但忽略了他们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且社会总希望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看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迟滞性,对学生的影响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凸显出来。于是在此之前,人们会高频率地看到各种社会舆论、报刊对教师能力的质疑,对教师责任感的指责,对教师德性的拷问,这一切使得高校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

2.高校把社会压力转嫁给教师

当前社会急功近利的趋势十分严重,社会要求学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优秀人才,一旦未能如愿,就可能抱怨、指责,高校深感压力,只能将压力分解消化,转嫁到教师身上。而且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平民化,教学资源相对不足,高校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不断加重。然而高校教学体制改革不断变化和深入,一方面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大量搞科研,申请课题、发表论文。

这种超常的工作负荷使高校教师不堪重负,产生极度疲劳和心力交瘁,长期处于过高压力的状态。据有研究者对613名高校教师的压力调查显示,90.3%的高校教师工作一天之后感到疲劳[2]。另外,高校教师由于工作负荷量过重,竞争日趋激烈,人际交往时间较短,使得人际交往障碍增多,有效沟通减少,人际关系紧张。剑桥大学的基里亚科等人指出“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恶劣态度”和“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导致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3]。在这种人际交往紧张状态中,缺少家人关心、学校支持、社会理解,极易产生过大的职业压力。

二、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内因

1.教师的能力素质过低

考克斯等人研究调查指出“事业没有发展”、“常常感到压力”等与教师的能力素质差有关。教师备课、授课经验不足,组织能力不强,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等,极易导致工作不顺心,难以承担教学任务。

2.教师自身过高的期望

教师能力素质过低也是教师的职业压力来源。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只是造成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的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而个人因素正是这个内因,主要包括高校教师的自我期望值、能力素质和感受力强度。

3.教师抗压能力过低

教师个人感受力的强度不同,所感知到的职业压力也不同。高校教师作为一名独立的个体,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样对压力的感受也是因人而异。在同等的压力状态下,对有些人来说是适度压力,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却是过度压力。感受性过强的教师容易感到职业压力过大,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对自我要求过高,容易产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至于信心不足,进而悲观失望产生压力感。

三、教师职业压力的个人对策

1.教师职业的三个境界

孔子说,学习有三个境界,“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仿效这种说法,教学也有三个境界,即知“为人师”;好“为人师”;乐“为人师”,知“教(为人师)”者不如好教(为人师)者,好教者不如乐教者。

何谓知“教”,其基本条件是在具备专业知识,掌握了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何谓好“教”,其基本条件是了解教书育人中蕴藏着巨大的社会意义,及教师职业的高尚性,甘守清贫,苦中寻乐。何谓乐“教”,不仅知“教”,而且好“教”,并能从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获快乐。这太难了,如何才能做到?

2.怎样做到三个境界

知“为人师”是把教育教学当做一种职业,是平常说的职业境界,是从业的基本条件,从业者需要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除了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学习教育学,了解传授知识的基本规律,因为要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所以还要掌握心理学基本原理,以完成教与学的互动过程。除了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之外,教师需要多方面的技能,如“三笔字”。目前的大学教学中,由于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新进的老师普遍学历很高,大多是博士,他们制作PPT课件的能力不错,而传统的教师技能则有较大的欠缺,有的老师不要说粉笔字,就是钢笔字都比较差,更不要说毛笔字了,其实这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当前老师在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能放弃传统的教学技能。

知“为人师”更多是掌握做教师知识与技能,是把教师职业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行业,在其工作中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因此,教师个人的知识、情感、人格等可能会在学生中有放大的效应,桃李满天下是最好的褒奖,误人子弟则是高悬的警钟。 做教师仅有知识理论是不够的,更是一个实践活动,而且面对的永远是个性多样、充满活力的学生,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比掌握知识更具体,更丰富多彩,也更有挑战性。如果照搬书本知识,就会在实践中碰壁。所以,即使知为人师是第一境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掌握知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直接、间接途径获得,而理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即“知”易“为”难。如果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可能比较勉强,甚至不喜欢,也可能不太适合从事这种职业,因此,感到学生难教,教学太累。

好“为人师”是把教育教学当做一种事业,就是平常说的把职业当做事业来经营,这是一种颇受推崇的境界。即所谓做一行,爱一行;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凡的业绩,职业变成事业。在教学活动中,觉得自己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感到光荣自豪,是感到教育教学的意义而产生的快乐,未必能体会到教学中的乐趣。

“好”首先是一种态度,爱好或热爱,虽然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但无论什么事情,在行动中保持热爱,就不单单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往往在初为人师时,满腔热情,继而热情逐步平淡,最终不感兴趣,甚至厌烦,也就是爱好容易坚持难,“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所以贵在坚持。教师的日常是很平凡的、周而复始,没有什么新鲜刺激的'事,很容易使人提不起精神,产生职业倦怠感。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好为人师。而真正作到好为人师,必须做到或者向乐为人师努力。乐“为人师”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并享受快乐。

首先,享受学习之乐。教学中获得快乐,包括教的快乐,学的快乐,二者相互影响,教学相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学生有学习的快乐,教师自己要善于学习,并获得学习的乐趣。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所以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水平,而终生学习也不容易坚持,必须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成为一个“乐知者”。“朝闻道,夕死可也”,孔子学音乐,“三月不识肉味”。作为教师,学高为师,学习是应用之义,是必须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然后把这种方法和乐趣传授给学生,是获得乐为人师的第一步。

其次,教学过程之乐,“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怎样把看似重复的课堂教学,变得时时更新,生机盎然;教学本身非苦非乐,关键在于创造性地传授知识,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智慧。

第三,从教学的成就中获得快乐,这是从结果体会快乐,教学的成就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进步、成长。如果学生能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进步,他们会感到快乐,这种快乐将会反馈、传染给老师,从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境界。可能更多的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最后,应用积极心理学培养乐观心态。尽管教师职业是高尚的,意义是重大的,但教学活动不可能都是让人满意的,都会给人直接带来快乐的,所以要培养乐观的心态。积极心理学家塞里格曼(MartinE.P.Seligman)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据此将把人格分为“乐观型解释风格”和“悲观型解释风格”,前者认为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是特定性的情景事件、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而且这种失败和挫折只限于此时此地,而后者与之相反,会把失败和挫折归咎于自身的原因,并认为这种失败和挫折是长期的、永久的,会影响到自己所做的其他的事情,因而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更容易形成压抑。培养乐观心态的意义在于如何面对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不尽人意之处,如甘守清贫,甘于寂寞,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知足长乐。

参考文献:

[1]米术斌,王芳,张雷.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

[2]陈丽.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应对[J].新校园:理论版,2011,(2).

[3]汪泳,魏玉璞.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7,(2).

李正胜发表的医学论文

医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如下:

根据我国医疗环境和医学与业教育的特点,通过引导医学生对职业的认同,加强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促迚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紧密联系时代特点和社会要求,丌断改善工作方式方法,使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上学学习的意义如下:

1、学习可以让我们得到财富。学习可以让我们赚到更多的钱,因为你有了别人没有的知识。知识是可以变成财富的。不同的职业因为所需要的知识水平不同,得到的钱也会有一定的差别。你的知识会以钱的形式回报给你的。

2、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气质。我们形容某个人有气质的时候经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有知识的人会自带一种文人气质,这一点可以从他的言行举止,一举一动等地方看到。所以,学习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的气质,提高我们的修养。

3、学习可以让我们思想深邃。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多思考,多动脑,不仅能让我们变得聪明,也能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深邃。思想是改变世界的,同样也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思想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事物。

4、学习可以让我们开拓眼界。学习可以让我们知道我们之前不知道的东西,为我们打开一扇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知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但确实又真实存在的东西,就像宇宙一样,学了之后发现天空比我们想的要宽广太多。

5、学习可以提高个人价值。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能力的过程。也可以提高自我的价值。自我价值的体现,就是看你能影响多少的人。你学习的知识越多,影响的人也就越多,也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一个人人生的价值就是个人价值的体现。

6、学习能让我们内心得到平静。学习读书,思考探索,都能让我闷得内心平静许多。平静下来的我们才能更好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大境界,大气魄。内心平静,才能在面对一切苦难时游刃有余,不卑不亢。

7、学习可以改变我们看事物的角度。学习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世界。学习是和比我们有能力的人交流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它们的看法,然后在它们的指导下,改变原本看事物的角度,从另一个角度,从本质来看问题。

如何提高医学生的法律素养论文如下:

(1) 开设法律有关课程,传播法律知识,指导大学生法律观念的形成。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一个人的法制观念需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中逐渐形成,高校教育应当把提高大学生的法制观念作为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的组成部分,重视不并积极提高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2) 强化案例教学,以分析案例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法制观念。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时事案例,如:胡长清受贿案,远华特大走私案等等。

(3) 丰富法制教育活动的形式。突破课堂,将法制法律渗透到大学生的校园活动中,如举行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趣味问答,模拟法庭,组织学生观看诸如《今日说法》这类的法制节目等等。

(4) 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当前由于经历过高考压力,面临着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一般的大学生都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很多案例表明,大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往往与大学生不健康的心理有关,所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5) 以法制的观念来管理学校,重制度,重程序,重平等,重自由。一个良好的制度氛围对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概念是至关重要的。言传不如身教。高校以法律概念来管理学校,实行制度管理、依法治校,在提高大学生法律观念的同时,也使得校园文化更为清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正畸李翔发表论文

[1]王春晖. 商务英语缩略语的构成方式与翻译技巧[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3). \x0d\x0a[2]卫娜. 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技巧[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5). \x0d\x0a[3]崔卫. 商务英语合同的语言特色及翻译技巧[J]. 中国商贸,2010,(12). \x0d\x0a[4]黄欢.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x0d\x0a[5]王琰. 商务英语翻译中定语从句的译法[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x0d\x0a[6]黄以平. 商务英语的用词特点及汉译技巧[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1). \x0d\x0a[7]刘连芳,王春晖. 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及对策[J]. 长沙大学学报,2010,(1). \x0d\x0a[8]刘艳芳. 商务英语被动句的汉译[J]. 科技信息,2010,(30). \x0d\x0a[9]谭美云. 商务英语定语从句的理解和翻译技巧[J]. 海外英语,2011,(7). \x0d\x0a[10]贾静. 商务英语翻译:翻译技巧与文化交流的综合体[D].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2010. \x0d\x0a[11]洪碧芬. 浅谈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x0d\x0a[12]张丽丽. 浅谈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2). \x0d\x0a[13]罗瑜珍,黄彩燕. 商务英语合同汉译技巧初探[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x0d\x0a[14]张志峰. 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7). \x0d\x0a[15]刘敏. 基于语言分析的商务英语翻译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x0d\x0a[16]张翼飞. 商务英语合同的词汇特点及翻译技巧[J]. 中国商贸,2011,(21). \x0d\x0a[17]岑莉. 论国际商务英语中法律文献的翻译[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 \x0d\x0a[18]应林忠. 电子商务英语的翻译[D].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2007. \x0d\x0a[19]王欣. 商务英语中以谓语动词为中心的基本句型的翻译[J]. 辽宁财专学报,2003,(6). \x0d\x0a[20]余姿. 商务英语词语的汉译技巧[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x0d\x0a[21]余兰. 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S2). \x0d\x0a[22]钟晓菁. 商务英语中的翻译策略[J]. 中国商贸,2010,(20). \x0d\x0a[23]王红云. 浅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及其对译员的要求[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12). \x0d\x0a[24]吴静霓. 商务英语介词IN的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0,(1). \x0d\x0a[25]彭漪,于鑫. 商务英语中条件关系的表达及其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10,(2). \x0d\x0a[26]梁志坚. 商务英语中refer及其派生词的用法与翻译[J]. 莆田学院学报,2007,(3). \x0d\x0a[27]梁志坚. 商务英语Cover及其派生词的用法与汉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5,(3). \x0d\x0a[28]汤丹. 商务英语情态的功能特点及其翻译[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2). \x0d\x0a[29]顾维勇. 析几种商务英语翻译教材及其译例[J]. 上海翻译,2007,(1). \x0d\x0a[30]朱恺,黄建平. 浅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0). \x0d\x0a[31]夏泳. 试论国际贸易合同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 企业经济,2010,(5). \x0d\x0a[32]段梦敏. 现代商务英语翻译策略[J]. 中国科技翻译,2005,(3). \x0d\x0a[33]李翔. 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J]. 企业导报,2010,(10). \x0d\x0a[34]顾秀梅. 从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谈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技巧[J]. 广西轻工业,2009,(4). \x0d\x0a[35]赵维佳. 文化交流视野下的商务英语翻译[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x0d\x0a[36]刘波. 对外贸易中商务英语信函翻译技巧[J]. 山东纺织经济,2009,(5). \x0d\x0a[37]马峥. 商务英语函电的换序译法[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0). \x0d\x0a[38]张静. 论商务英语函电的特点与翻译[J]. 现代商贸工业,2010,(9). \x0d\x0a[39]刘南. 谈谈商务英语句子的汉译技巧[J]. 中国包装工业,2002,(6). \x0d\x0a[40]孙圣勇. 翻译的实用主义研究原型——以商务英语为例[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12). \x0d\x0a[41]姚兰. 浅论翻译技巧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8). \x0d\x0a[42]付小平,胡小刚. 商务英语函电的特点与翻译技巧[J]. 中国商贸,2010,(10). \x0d\x0a[43]陈青. 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J]. 商场现代化,2007,(12). \x0d\x0a[44]张晓明.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科技资讯,2010,(13). \x0d\x0a[45]张文英,齐丹媛. 商务语篇英汉照应衔接手段的对比及翻译技巧[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6). \x0d\x0a[46]李新元. 商务英语合同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5). \x0d\x0a[47]刘东媛. 商务英语信函的特点及翻译[J]. 中国商贸,2009,(7). \x0d\x0a[48]熊国萍,杨玉芹. 论商务英语信函的用词特点及其翻译技巧[J]. 商场现代化,2009,(32). \x0d\x0a[49]刘文义. 商务谈判中翻译技巧的运用[J]. 黑龙江史志,2007,(5).

1999年本科考入东北大学材料学院,2002年7月公派赴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Queen Mary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材料系攻读材料工程硕士学位。2005年9月,获得英国Furlong基金会的全额博士奖学金,进入伦敦学院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的静电雾化成型研究工作;2009年4月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作为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资助的Research Fellow继续在UCL从事生物医用材料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2010年9月起,进入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从事生物医用材料方面研究。多年来,李翔博士一直从事基于静电雾化(EHD)成型技术的微纳米结构生物医用材料的制备、机理探索和性能调控。曾在J. Royal. Society. Interface.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得国际专利1项。相关学术兼职包括ACTA Biomaterialia等期刊审稿人、英国生物材料学会会员、新加坡材料学会会员及欧洲生物材料学会会员。

李红的发表的论文

1. 卢薇娜,李红,郑芬萍,黄虹,阮昱. 尿白蛋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下降得影响因素 中华内科杂志 49:24-27, 20102. 黄虹,李红,郑芬萍,卢薇娜,董雪红,阮昱. 老年与非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中华医学杂志 90:?,20103. 郑芬萍,王舟,李红,贾程芳,张楠,袁红娣. 不同糖调节者血糖波动与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89:3-7,20094. 何斐,李红,李皖生,董雪红. MUC1黏蛋白及-连锁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中华医学杂志 89:393-399,20095. 董凤芹,李红,吴芳,姚航平. 核心蛋白聚糖II过表达对肾组织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表达的影响 中华医学杂志 88:3444-3447,20086. 朱锋,李红,吴芳,羊正纲. Decorin基因转染抑制高糖培养的大鼠肾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mRNA表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3:1791-1795,20077. 叶迅,李红,张晋红,赵晓霞. 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细胞表型转化的探讨 中国理生理杂志 23:1645-1647,20078. 张敏,李红,张哲. 早发2型糖尿病临床特征和慢性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 86:2547-2550,20069. 陈三妹,李红,王芳, 陈筱菲,李旭升,陈国荣. 银杏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2:1654-1656,2006

① 负责的三峡大学科研课题“肝癌TACE疗效与碘油无水乙醇用量的相关性研究”(编号:Y98026)获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证书号EK000381,同时,获宜昌市2001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② 负责的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影响腰椎间盘切除术疗效相关因素的研究”(编号:2000B14022),2005年已被宜昌市科技局组织的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证书号EK050393;③负责的湖北省教育厅2005年重点科研项目“减少TACE化疗药剂量对术后肝纤维化及疗效的对照研究”(编号:B200513003)正在研究之中;④宜昌市科技发展计划重点攻关课题科“不同栓塞剂介入性治疗子宫肌瘤的前瞻性研究”(编号:A04303-6)为第一负责人;⑤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6篇,其中发表于《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国骨伤》、《临床放射学杂志》等权威、核心期刊8篇。在临床医疗方面:从事医学影像专业医疗和教学工作20年,具有较高的普通X线、B超、CT、MRI的影像诊断水平,尤其在介入诊疗技术方面,有10年的临床工作经验;能熟练开展各种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介入诊疗技术,1996年率先在我市开展肿瘤化疗栓塞、腰(颈)椎间盘切吸、输卵管再通术等介入治疗,特别是在腰(颈)椎间盘切吸治疗,食道、胆道和气道狭窄的支架放置等介入技术方面,在本地区具有领先地位。

发表的论文李巍

现受聘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授,承担本科与研究生教学。出版专著《李巍画集》、《中国写意花鸟画技法》等,撰写论文《周易与中国画》、《美在<易>中》等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内主要学术刊物和国际易学研讨会论文专辑。曾获1957年全国第一次青年美展文化部二等奖、加拿大“枫叶杯”特别优秀奖、吉林省政府最高文艺奖――长白山文艺作品奖、20世纪艺术金奖等。《白宫村》获全国第一届青年美展文化部二等奖,《松鼠》被皇陵博物馆收藏,《李巍画集》、《中国写意花鸟画技法》、《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名家教学画稿——写意花鸟》出版。2008年十四幅作品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

《制度之战:战略竞争时代的中美关系》(李巍)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制度之战:战略竞争时代的中美关系

作者:李巍

豆瓣评分:7.3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

内容简介:

自1840年以来,中国首次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也首次成为国际体系游戏规则的重要书写者之一。理解作为新兴崛起国的中国和作为守成霸权国的美国之间的战略关系的内涵,是理解21世纪国际秩序的基本前提。中美关系正在加速走向一种战略竞争的基本态势,这是一种在深度相互依赖状态下的合作与竞争共存的关系形态,其中两国围绕对国际制度的塑造和控制所展开的国际制度竞争作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一种全新的形态,正在成为中美战略关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制度之战”也因此取代“枪炮之战”成为支配未来国际秩序演进的根本力量。

本书站在西方主流的结构现实主义和自由制度主义的学术大厦之上,通过折中主义的取舍,提出现实制度主义这一新的理论框架,来解释中美新型战略关系的形成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国际制度现象和其对未来国际秩序再建所产生的影响。作者认为,在新型中美战略关系的引导下,国际体系正在从“丛林世界”走向“规则世界”,中美国际制度竞争有可能为国际社会构建一个基于规则体系和伙伴网络的新秩序。本书为理解当下正在演进中的国际体系性质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视角,也希望能为理解国际政治基本逻辑的延续与变迁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简介:

李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和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担任《外交评论》、《国际政治科学》和《国际展望》期刊编委。主要研究兴趣: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外交、美国国际经济政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在康奈尔大学担任访问学者。著有《制衡美元:政治领导与货币崛起》(2015年)、《制度变迁与美国国际经济政策》(2010年),合著有《国会政治与美国对华经贸决策》(2008年),译著有《货币与强制:国际货币权力的政治经济学》(2013年),合译有《人民币的崛起:全球货币新体系的兴起》(201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代亚太》等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目前从事“在传承与超越之间:中国国际关系代际学术史”的研究项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