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杨冲冲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01:23:52

杨冲冲发表的论文

你好,当地的医疗情况我不清楚,可以咨询一下当地的政府机构或是媒体

呵呵,我还不是专业的啊!

李冲发表的论文

英语教学法毕业论文不难的,主要是题目要创新。当时也是在莫文网上看到很多,有人帮忙快多了正确处理英语教学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我国英语教学法的发展及其语言学基础探究论初中英语教学法的传统性与时尚性基于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的“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新形式浅析英语教学法及其发展趋势关于“英语教学法”课程建设的思考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法教材出版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论“中学英语教学法”师资队伍建设英语教学法课程与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在高师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中的运用探析高校师范英语教学法课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互动式英语教学法在英语课堂的应用英语教学法的主要学派浅析英语教学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参与式教学法在高师院校《英语教学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浅议英语教学法英语教学法的应用性阐释“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学改革研究——基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地方本科院校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改革探索——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实践高师“英语教学法”教材和教法改革的思考英语教学法立体化教材编写模式探究英语教学法综述优先出版情境模拟在英语教学法课堂的运用浅谈传统英语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学法》教学改革建议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英语教学法课程多维教学模式的构建英语教学法课程的问题与改进策略英语教学法的历史转变及促进因素分析

亲你好,海洋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在线发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召儒副教授、周朦教授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 Spatial Variation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Controlled by River Plume Dynamics Over the Lower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Shelf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s ”。文章提出包含冲淡水锋面动力过程在内的一系列中小尺度过程是调控长江口及邻近陆架海域浮游植物量变化和藻华爆发的关键机制,为我们重新审视河口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示。文章在线发表后浏览量已达595次。文章发表于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3.661。动力过程是调控河口和近海区域浮游植物量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以往研究多是基于大面站调查结果,强调浊度和光限制的变化、地形诱导的上升流和黑潮次表层水入侵等中-大尺度过程对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和藻华发生的主导作用。本研究于2017年7月首次在长江口海域利用集成多传感器的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图1),获取了从河口到陆架海域的物理及生态要素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断面(图2),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小尺度上的冲淡水锋面过程对长江口海域藻华爆发的控制作用,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锋面对物质的辐聚效应、真光层深度的变化及冲淡水扩散状态变化对浮游植物停留时间的延长等。该航次由张召儒副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周朦教授参与航次并担任技术指导,航次参与人员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及周朦教授团队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吴莹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同济大学许惠平教授团队。图1. 项目团队于2017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开展的海上调查航次,该航次综合利用了近海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表层水走航系统、漂流浮标、站位采样等多种观测方式。图2. 长江口南槽至陆架海域断面水文、层结频率、有色溶解有机物、浊度、光合有效辐射、叶绿素浓度、营养盐和表层溶解氧等参数的高时空分辨率分布特征。文章指出,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量空间变化受多重尺度动力过程的影响,其中冲淡水锋面过程对藻华的爆发起到决定性作用。初级生产力的出现起源于长江冲淡水主锋面所致的垂向层结及其对泥沙悬浮的抑制和对光照条件的改善,营养盐最大水平梯度发生在该区域,但其浓度的迅速下降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的混合所致。长江口藻华发生于冲淡水主锋面的露头位置(称之为表锋面),漂流浮标结果(图3)显示该位置存在显著的物质辐聚效应,是导致浮游植物汇聚和藻华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辐聚导致下降流的产生,进一步增加了真光层的深度;此外,锋面外海一侧存在波动信号,伴随了冲淡水运动由超临界状态向亚临界状态的转变,增加了冲淡水及其携带的浮游植物在表锋面附近的停留时间,为藻华的发生进一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图4)。图3. 航次中在长江口北港外侧释放的5个表层漂流浮标在124°E以西的漂流轨迹与速度。图(A)和(C)揭示了冲淡水表锋面附近流动状态的改变及其物质辐聚效应。图4. 多重尺度物理过程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及相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调控作用与机理。本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张召儒,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周朦教授和张召儒副教授,合作者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张瑞峰副研究员、Walker Smith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国森和江山博士。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口冲淡水的对流、扩散和物质转换综合过程”(41530960)资助,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周朦教授为该项目负责人,参加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张召儒,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2014年至今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研究领域包括近海动力学、极地海洋-海冰动力学和海洋物理-生态耦合过程,目前已经在Progress in Oceanography, JGR-Oceans, Climate Dynamics,Ocean Modelling和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8篇。担任海洋学领域知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责任编委,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期刊AGU Advances总编遴选委员会委员和Ocean Sciences Meeting主席遴选委员会委员。

论文发表的冲突

论文发表后,会破坏专利新颖性。所以必须在论文发表之前申请专利。但,对多数科研项目而言,从够数据资料写论文到够申请专利还需要很多工作。时间不够,论文发表也不能随便拖延。

如果论文是对所申请专利的阐述,那么论文应该在专利申请下来之后再发表。因为如果先发表论文。论文发表后,会破坏专利新颖性。专利申请就会被驳回

祖冲之发表的论文

《缀术》,唐朝国学曾经将此书定为数学课本。

353是一个人他想加三位数等于500?看见了一个147哦~是你哦~

祖冲之是圆周率的祖先,他将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汇集成一部著作,名为《缀术》,唐朝国学曾经将此书定为数学课本。

1、丘成桐(Shing—tung Yau) 丘成桐博士为国际著名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2年由于他在几何方面的杰出工作,获得了菲尔茨奖(被称之为数学的诺贝尔奖)。1994年,获得了瑞典皇家学员颁发的国际上著名的克雷福德奖 (Clifford)。1997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 丘成桐博士在科研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就,赢得了许多荣誉。更为可贵的是,他十分关注中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并将其同自己的科研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多年来,一直运用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和活动能力,协同各方面力量,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工作。 2、祖冲之 法国巴黎的「发现宫」科学博物馆中友祖冲之的大名与他所发现的圆周率值并列。他曾经算出月球绕地球一周为时27.21223日,与现代公认的27.21222日,在那个时代能有那麼伟大的成就,实在让人佩服,难怪西方科学家把月球上许多「火山口」中的一个命名为「祖冲之」。 而即使在社会主义共产国家「老大哥」苏俄,在莫斯科国立大学礼堂廊壁上,用彩色大理石镶嵌的世界各国著名的科学家肖像中,也有中国的祖冲之和李时珍,祖氏有那麼杰出的表现,我们不能不对他稍有认识。 3、陶哲轩 1975年7月15日,陶哲轩出生在澳大利亚阿得雷德,是家中的长子。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数学系的华裔数学家,澳洲惟一荣获数学最高荣誉“菲尔茨奖”的澳籍华人数学教授,继1982年的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其于199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UCLA,24岁时便被UCLA聘为正教授。 4 欧拉 欧拉(Leonhard Euler 公元1707-1783年) 1707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尔(Basel)城,13岁就进巴塞尔大学读书,得到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导。 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据统计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写下了886本书籍和论文,其中分析、代数、数论占40%,几何占18%,物理和力学占28%,天文学占11%,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等占3%,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四十七年。19世纪伟大数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年)曾说:"研究欧拉的著作永远是了解数学的最好方法。" 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并且不幸右眼失明了,这时他才28岁。1741年欧拉应普鲁士彼德烈大帝的邀请,到柏林担任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直到1766年,后来在沙皇喀德林二世的诚恳敦聘下重回彼得堡,不料没有多久,左眼视力衰退,最后完全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灾殃及欧拉住宅,带病而失明的64岁的欧拉被围困在大火中,虽然他被别人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但他的书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为灰烬了。 沉重的打击,仍然没有使欧拉倒下,他发誓要把损失夺回来。在他完全失明之前,还能朦胧地看见东西,他抓紧这最后的时刻,在一块大黑板上疾书他发现的公式,然后口述其内容,由他的学生特别是大儿子A·欧拉(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笔录。欧拉完全失明以后,仍然以惊人的毅力与黑暗搏斗,凭着记忆和心算进行研究,直到逝世,竟达17年之久。 欧拉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是罕见的,他能够复述年青时代笔记的内容,心算并不限于简单的运算,高等数学一样可以用心算去完成。 欧拉的风格是很高的,拉格朗从19岁起和欧拉通信,讨论等周问题的一般解法,这引起变分法的诞生。等周问题是欧拉多年来苦心考虑的问题,拉格朗日的解法,博得欧拉的热烈赞扬,欧拉充沛的精力保持到最后一刻,1783年9月18日下午,欧拉为了庆祝他计算气球上升定律的成功,请朋友们吃饭,那时天王星刚发现不久,欧拉写出了计算天王星轨道的要领,还和他的孙子逗笑,喝完茶后,突然疾病发作,烟斗从手中落下,口里喃喃地说:"我死了",欧拉终于"停止了生命和计算"。

许渊冲发表的论文

百岁翻译家许渊冲逝世

百岁翻译家许渊冲逝世,1921年,许渊冲出生于江西南昌;17岁时,他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2010年,许渊冲获得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4年后,他获得“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这是国际翻译界的最高奖项之一。

中新网客户端6月17日电(记者 应妮)记者从许渊冲先生家人处获悉,著名翻译家许渊冲17日早逝世,享年100岁。

许渊冲

澎湃新闻记者从许渊冲先生友人处获悉,我国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先生6月17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许渊冲,1921年4月18日生于江西南昌,193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1948年,他到巴黎大学留学,期间热情学习马克思主义,探讨救国救民的道路,认识到报效祖国才是真正的出路。1983年起许渊冲进入北大工作,任教授。2010年,许渊冲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8月他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尤擅中国古诗英译,并探索出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提出翻译“优化论”,用“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这十个字加以概括,以“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三化论(深化、等化、浅化)”“三之论(知之、好之、乐之)”总结翻译的理论与方法。许渊冲治学勤勉,耄耋高龄仍笔耕不辍,累计发表各类作品一百余部,翻译的著作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皆是国内外译界的典范。

1921年4月18日出生于江西南昌,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的许渊冲,择一事,终一生,致力于中英、中法文学翻译,希望让全世界都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许渊冲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一百多部,他将中国的《论语》《诗经》《楚辞》《西厢记》等翻译成英文、法文,还将西方名著如《包法利夫人》《红与黑》《约翰·克里斯托夫》等译成中文。他的中译英作品《楚辞》,被美国学者誉为“英美文学领域的一座高峰”。《西厢记》被英国出版界评价为“可以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媲美”。

2010年,许渊冲获得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93岁的他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得主。

他将自己的翻译人生总结为“知之、好之、乐之”,就是说,好的译文,不仅要让读者“知之”,就是知道原文说了什么,也要让读者“好之”,就是喜欢,觉得美;最后还要让读者“乐之”,就是从中得到阅读的乐趣。

翻译家许渊冲最近一次公开谈起“接班人”是2021年4月,他的百岁生日前夕。

6月17日上午8时许,翻译家、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在京逝世,享年100岁。

许渊冲的一名学生向新京报表示,许老是 “安详地去世”。

儿子在国外,2018年妻子照君去世后,许渊冲独自一人生活在北大畅春园的小房子里。学生说,许老家里没有很亲近的亲人了,日常生活都由保姆照顾。

1921年,许渊冲出生于江西南昌;17岁时,他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2010年,许渊冲获得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4年后,他获得“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这是国际翻译界的最高奖项之一,许渊冲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94岁时,他开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翻完14本后,他不翻了,“(莎士比亚的)每一本书不会都喜欢的,的确有些也不好。”许渊冲最新的翻译作品是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伊人倩影》(《The Portrait of a Woman》),此后,他开始写自传《百年梦》。

如今,《百年梦》永远不会有机会再写完了。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寻找接班人是他经常提起的话题。在他的百岁生日前夕,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去采访,问他有什么生日愿望,他转而问对方:“你在哪里念的外文?”记者觉得诧异,反问他:“您想让我当您的接班人啊?”许渊冲用自己招牌的大嗓门回应称:“只要有可能,你别小看,我也没想到我会成今天的。”

记者说自己40岁了:“现在还能来得及当翻译啊?”老人摆摆手,笑眯眯地继续说道:“我60岁了才开始,你只要现在开始,没有来不及的……将来就看你们了,我认为可以的,我可以超过前人,后人可以超过我。”

百岁老人

许渊冲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百岁生日会。

4月18日,在北京大学博雅酒店的会客厅里,许渊冲坐在沙发上睡着了。接连几天的大风过后,许渊冲在卡其色的西服套装内穿了一件同色系的薄款羽绒服,保暖又体面,这是老人家的讲究。

许渊冲半个身子仰靠在沙发上,脑袋微微地向上仰着,眼睛紧闭,发出轻微的呼声。不大的会客厅里,三三两两站着前来参加生日宴会的宾客们,有北大的老师,也有从上海、洛阳等地赶来的学生们。宾客们进门后不自觉地压低了讲话的声音,偶尔侧头看看打盹的老人,生怕吵醒了他。

实际上,100岁的许渊冲已经很难听清别人讲话了。和人聊天前,他总是一边大声地告诉对方:“我听不到,你大点声”,一边伸手指指自己的耳朵。年轻时,许渊冲嗓门就大,加上脾气火爆,得了个外号叫“许大炮”。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见许渊冲的场景:“许老师嗓音洪亮如钟,说话语速极快,气势如虹、气壮山河,他的气场之大,我几乎没有插嘴的机会”。

现在听力衰退,担心别人听不见,许渊冲讲话的声音更大了。

临近下午3点,许渊冲醒了,他缓慢地抬起头,看了看周围的人。宾客们被请出门外,几分钟后,许渊冲坐上了轮椅,被学生推着走向宴会厅。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为他送上了生日礼物:一副写着“愿持山作寿,常与鹤同侪”的书法作品和一束鲜花。

大部分时间,许渊冲都静静地坐在台下。当播完一段以韩宁翻译的《将进酒》为主要内容做成的视频后,许渊冲接过俞敏洪递过来的话筒,给出了自己的评价:“翻得不错”。

台上分享的是他的学生,台下坐着的,也是他的学生,许多已经退休了。许渊冲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简称信息工程大学)当过20年老师;1983年,许渊冲调往北大任教,直至1991年退休;1999年起,他又在清华大学开设了“中国古代诗歌翻译与赏析”课程。

许渊冲的学生太多了。在北大举行生日会的前两天,他不同时期的学生们已经给他过了两次生日了。学生们从上海、洛阳、郑州等地赶来,把老师请到离家不远的湘菜馆里吃饭。

学生王裕康还记得,吃饭时,许渊冲兴致起来,在饭桌上和同学们说起了翻译。“大家都知道他主张翻译要讲‘意、形、音’三美,但吃饭的时候,他又提到三美要根据情况表达,不要拘泥于每篇文章一定要实现三美,要看具体的场合和作品。”

和人聊天,许渊冲的话题总是离不开翻译,在北大生日会现场亦是如此。在20分钟的发言里,许渊冲的讲话从对“道”的翻译开始:“ ‘道可道,非常道’,他们(外国人)把‘道’翻译成‘DAO’,中国人也不懂。什么叫‘道’?这很简单,‘道’是道理。英文来说,可以翻译成truth,所以‘道可道’(可以翻译成)truth can be known,真理是可以被知道的。”

结束时,他又语重心长地说,“诗句里面不知道多少翻译错误。这种翻译拿出去怎么能让外国了解中国?……在座的诸位,这就是你们的重要任务之一,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使世界文化更加光辉灿烂。”

多年来,担任过大学英语、英汉翻译、英语语法、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泛读、英语科技翻译等课程的教学,在包括《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在内的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本人的专业方向倾向于翻译理论与实践,曾在第十一届中国韩素音翻译大赛中获翻译优秀奖。在2000年北京大学举办的许渊冲教授翻译理论与实践成就国际研讨会上所提交的论文《“竞赛论”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忠实 — 与中国翻译2000年第6期“忠实是译者的天职”一文作者商榷》一文的写作中,曾幸得许渊冲教授亲笔写来书信指点和鼓励。2006年和2009年更是承蒙北大周学艺教授相邀参编由他主编的《当代英汉美英报刊词典》和《美英报刊文章阅读(精选本,第四版)》等书,受益匪浅。以下为部分论文的标题:《Generation X究竟怎么译为好?》,中国翻译,2001年第5期《好莱坞一新片为何名为 “Swordfish”?》,大学英语,2002年第4期《谈 “What’s Life”译文中的知识性问题及表达》,上海科技翻译,2002年第1期《“竞赛论”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忠实 — 与中国翻译2000年第6期“忠实是译者的天职”一文作者商榷》,中国翻译/国际文化出版社,2001年出版《夏济安在和原文竞赛》,现代情报,2002年第8期《如何翻译Swallow One’s Own Lies?》,上海翻译,2005年第1期《Pride and Prejudice中的Opening Line何意何译?》,教与学研究,2005年第10期《Radar Screen的翻译之研究》,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怎么会是“乡土词新解”?》,科技促进发展,2007年第2期参编《当代英汉英美报刊辞典》,2007年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本の振り込め诈欺种种》,日语知识,2008年底一期《美英报刊文章阅读(精选本,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书号是ISBN978-7-301-17462-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