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中国地理省份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7 05:28:50

中国地理省份论文发表

我的家乡——山东 山东简称“鲁”或“齐鲁”。东临海洋,西靠大陆。水平地形分为半岛和大陆两部分。东部的山东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庙岛群岛屹立在渤海海峡,是渤海与黄海的分界处,扼海峡咽喉,成为拱卫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门户。 山东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部是起伏和缓、谷宽坡缓的波状丘陵,为鲁东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为鲁西北平原区。鲁中南山地丘陵南,京杭大运河以东,是全省地势最高、山地面积最广的地区。主峰在千米以上的泰、鲁、沂、蒙诸山构成全区的脊背。鲁东丘陵区位于沭河、潍河谷地以东,三面环海。除海拔700米以上的崂山、昆嵛山、艾山等少数山峰耸立在丘陵地之上。 山东的文明史可以上溯到5000多年前,是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山东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丁公村“龙山陶书”,发掘出了中国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拥有中国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这里还是陶瓷和丝绸的发源地之一。山东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对中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文化的支柱,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仍然是中外军界和商界推崇的经典。 山东省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山川风光秀丽,构成了独特的旅游风景线。境内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点约493处,古建筑、古遗址1.3万多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9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构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山东旅游独特的风格。 山东旅游把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基本形成了济南、泰安、曲阜延伸到邹城的“山水圣人”旅游区;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一体的海滨风光旅游区;以潍坊市区为中心,以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俗旅游区;以淄博齐国故城、殉马坑、蒲松龄故居为主体的齐文化旅游区;以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自然风貌为主体的东营黄河口旅游区;以水浒故事为主线;以梁山、阳古为重点的“水浒”旅游线。

中国知网。。。那里面可以发表吧~!!

我的家乡——山东 山东简称“鲁”或“齐鲁”。东临海洋,西靠大陆。水平地形分为半岛和大陆两部分。东部的山东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庙岛群岛屹立在渤海海峡,是渤海与黄海的分界处,扼海峡咽喉,成为拱卫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门户。 山东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部是起伏和缓、谷宽坡缓的波状丘陵,为鲁东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为鲁西北平原区。鲁中南山地丘陵南,京杭大运河以东,是全省地势最高、山地面积最广的地区。主峰在千米以上的泰、鲁、沂、蒙诸山构成全区的脊背。鲁东丘陵区位于沭河、潍河谷地以东,三面环海。除海拔700米以上的崂山、昆嵛山、艾山等少数山峰耸立在丘陵地之上。 山东的文明史可以上溯到5000多年前,是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山东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丁公村“龙山陶书”,发掘出了中国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拥有中国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这里还是陶瓷和丝绸的发源地之一。山东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对中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文化的支柱,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仍然是中外军界和商界推崇的经典。 山东省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山川风光秀丽,构成了独特的旅游风景线。境内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点约493处,古建筑、古遗址1.3万多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9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构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山东旅游独特的风格。 山东旅游把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基本形成了济南、泰安、曲阜延伸到邹城的“山水圣人”旅游区;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一体的海滨风光旅游区;以潍坊市区为中心,以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俗旅游区;以淄博齐国故城、殉马坑、蒲松龄故居为主体的齐文化旅游区;以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自然风貌为主体的东营黄河口旅游区;以水浒故事为主线;以梁山、阳古为重点的“水浒”旅游线。 简称:鲁 省会:济南 位置:山东省是我国10个沿海省市之一,地处黄河下游,大致介于北纬34°22′52〃至38°15′02〃,东经114°19′53〃至122°43′之间。 面积:全省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 人口:全省人口共8000多万。 行政区划分:山东省现辖17个市地,139个县、市、区。其中地级市15个、地区2个、县级市33个、市辖区45个、县61个。 景观:泰山、曲阜、烟台、威海、蓬莱、青岛。 济南,百泉汇集,以“泉城”美誉蜚声海内外。境内的长清灵岩寺和历城四门塔,历史悠久,文化价值极高。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故里,儒家学说的发祥地,孔庙,孔府,孔林规模宏大,文物荟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泰山,作为中国“五岳之首”,雄伟壮丽的风光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象征着中华之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山东的海岸线上,分布着风光绮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烟台,威海,日照。青岛被誉为“黄海明珠”,前海风光独具魅力,崂山为道教胜地,古迹众多。“鱼果之乡”烟台,“人间仙境”蓬莱阁,“海滨花园”威海,景色秀丽,气候宜人,是理想的旅游,疗养,度假胜地。 山东中部,民俗风情丰富多彩,“世界风筝都”潍坊的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石家庄民俗旅游等卓有特色。以古老齐文化著称的古齐国都城淄博,拥有齐国故城遗址,东周殉马坑,齐长城遗址等古迹。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山东汇入渤海,黄河入海口自然风光壮丽奇特,令人叹为观止。而梁山水泊遗址,菏泽的牡丹,聊城的光岳楼,铁塔,德州的苏禄王墓,枣庄万亩石榴,微山湖山湖十万亩荷花以及古运河游等也都各具特色。

中国各省份论文发表数量

我觉得这是作为中国人值得自豪的,这说明我们的科技科学领域在进步,在向前看,至少不再落后,也说明经过努力,我们的科学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江苏著名高校比较多,再加上江苏经济比较发达,在教育上的投入比较大,重教育的氛围比较浓厚。

广东教师不愿意研究教学撰写论文其实他们是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一心为教育事业奋斗,不计个人得失。比那些整天发表那些抄袭或盗用人家观点的所为砖家强得多了。广东人务实,每年有很多外省教师投奔广东就是很少见到广东老师到外省任教,这就是事实。

江苏高中学的东西确实甩其他某些省份一些,但是也没到不能望其项背的程度,不要太有优越感,真正江苏的考生自己什么水平难道心理没点逼数嘛?进了大学都是同一个起跑线,也许开学时候高数英语啥的觉得比较简单,但是一个学期学下来,考第一的,不见得都是江苏的啊,江苏的教育好,大多是因为高考难度全国第一吧,但是难度全国第一,和全国那么多高考的又个毛关系,还是省内竞争,不是全国竞争。

个人感觉教育好还是建立在经济基础良好这个大根本上。首先广东总体上重视教育的程度远不及江浙;其次广东贫富差距不是大能描述的;最后(苏南我就不讲了)我游历过金华,丽水下面的小县城,对比广东珠三角以外的一些城市。作为一个游客,最直观呈现在我眼前的城市容貌广东城市规划实在是太差了。

历史上广东的广州是全国开埠最早的通商口岸,做生意是广东人最看重的经营谋生手段。读书相对来说不是最看重的。

所以近代以来,广东省的人读书风气相对来说没有江苏和山东厉害。孔子出生在山东,所以唯有读书高在山东以及周边的江苏,河南比较厉害。

还有广东受改革开放风气影响较早,商品经济发达,年轻人出路较多,没必要死读书,可以出国留学,学做经商,所以所谓的苦读,下死本辅导在广东不是很多,就是比较富裕的广州,深圳也不会觉得考不上大学就没出路。

既然动力不足,所以广东读书算正常,没那么内卷,我觉得挺好的。

根据统计数据,在2022年,中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8.4万篇,美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1.6万篇,英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3.1万篇,德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2.7万篇,澳大利亚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7万篇,法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6万篇,日本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3万篇,韩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0万篇,加拿大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0.8万篇,意大利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0.6万篇。

中国国家地理论文发表

上他的官网看看

问题一:杂志主页是什么意思 首先说明一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并没有对期刊的行政级别进行划分,一般都是各大院校对学术论文发表的期刊根据主管主办单位进行级别的分类。 由国家部级单位主管或主办的期刊为国家一级期刊;由国家学会或协会等主管或主办的期刊为国家二级期刊。 以上两类刊统称为国家级期刊。 例如: 《中华医学杂志》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该刊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医药卫生类领军刊、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核心期刊、该刊英文版更是SCI,期刊的质量毋庸置疑,但是该刊若按级别划分则为国家二级期刊(由此可见期刊的级别与期刊的质量没有关系)。 省级期刊与国家级期刊的分类一样:省厅主管或主办为省一级期刊;省协会或学会等主管或主办为省二级期刊,这两类期刊统称省级期刊。 如有其他问题请继续追问。 问题二:《读者》杂志的官方网站是什么? 读者没有官方网站,以前有,现在关闭了 《意林》yilin/ 《青年文摘》qnwz/index 问题三:《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的主页是什么? 网站地址:watergasheat/index.asp 不是很好找的吗? 如果你真的写得很实用或有创新,那不中也难 审稿期在建筑类核心期刊排行榜上排第八,见zhidao.baidu/question/46509580 问题四:cell杂志官网是什么? cell/ 问题五:Sci期刊主页里FEB代表什么意思 SCI 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其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创刊于1961年,它是根据现代情报学家加菲尔德(Engene Garfield) 1953年提出的引文思想而创立的。时至今日加菲尔德仍是SCI主编之一。SCI是由 ISI(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nc.)美国科学情报所出版。现为双月刊。ISI除了出版SCI外,还有联机型据 SCISEARCH。ISTP(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也由其出版。 SCI是一部国际性的检索刊物,包括有: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所选用的刊物来源于94个类、40多个国家、5O多种文字,这些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一定数量的中国刊物。 SCI选择期刊比较科学,它运用引文数据分析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考虑了期刊的学术价值,在选用的 3400余种期刊里包含了国际上较为重要的期刊。它所择取的80万条论文,可以说是集各学科之精萃。因而,它成为国际公认的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准的代表性工具。并将其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的多寡,看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及其科技实力指标一。SCI检索系统历来成为世界学术界密切注视的中心,争相角逐的焦点,世界公认的文献统计源。 然而SCI就其本身而言,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科技人员获取最需要的文献信息。这也是编辑该部索引的主要意图。 SCI最大的优点是引文功能,在这里读者能很快地了解到某一作者的某篇论文是否被他人引用过,通过引文次数可以了解某一学科的发展过程。另外,使用SCI还可以了解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如:有没有关于某一课题的评论看某一理论有没有被证实,某方面的工作有没有被扩展,某一方法有没有被改善,某一提法是否成立,某一概念是否具有创新性等等。因此SCI也具有反映科技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功能。 SCI的这些优点对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立项以及在具体的课题研究时及时了解国际动态都有很大帮助。 SCI选取论文情况 SCI论文润色选取期刊、论文标准较其他刊物严格,已成为公认事实。SCI每年收录我国科技论文不等,究其原因相当复杂,有语言、政治、经济、科技发展规律本身的原因,也有其严格执行选刊和论文选取标准的原因。SCI每年都要充实和调整使用刊物种数。 经有关部门调查指出,SCI选刊依据主要有三方面:编辑质量、引文指标和专家评审,其中引文指标最为客观。经统计1995年 SCI收录我国6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即期刊论文被引用的比率)都不足0.4,平均不足0.2 3,而同年SCI收录的3 4 0 0多种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约为1左右,其中影响因子最高者达到48.9,可见我国期刊的引文指标距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之大,这恐怕是影响我国期刊入选 SCI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现实如何提高投稿入选率,我们觉得应从两方面引起注意:一、力争向国外投稿。SCI选刊情况虽在不断变化,但它仍有自己的核心圈刊物。据1996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发表的年度研究报告显示,1996年SCI收录我国论文期刊种数虽减少,但排位却由15升至14名。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我国论文进入SCISEARCH的期刊数量增多了。从进入SCI核心圈的8200篇论文看,有 91%是发表在国外期刊上,只有9%发表在国内期刊上。据专家分析,几年内国内......>> 问题六:Nature 和Science 杂志的官方网站是什么?免费的吗? nature/nchina/index sciencemag/current.dtl资料应该有免费有收费的,如果你具体查的话,还是找找你的大学倒是比较好。 问题七:花火杂志的官网是什么? s-merry/花火所属的魅丽文化 问题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网址是什么? 中国国家地理新官网: dili360 中国国家地理老官网: g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一本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外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较为出名的一本有关地理的杂志。 现任杂志社社长为李栓科(1997年至今)总编辑为单之蔷。 问题九:socool杂志官网是什么 vgame/index/index.asp 问题十:请问cell press包含多少种期刊,主页中的trends journal是什么意思 20分 Cell Press 的期刊是生物医学方面最为权威的学术期刊。通过Cell Press 网站或ScienceDirect,您可以服务其出版的14种期刊网络版,迅速地获得最新的科研成果。15种期刊名称及简介如下(可以通过主页的滚动图片菜单查看,或者cell press 简介): Cell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Biophysical Journal Cell Host & Microbe Cell Metaboli *** Cell Reports Cell Stem Cell Molecular Cell Neuron Immunity Current Biology Structure Developmental Cell Cancer Cell Chemistry & Biology 期刊简介如下: Cell 三十年来,Cell 始终关注生物学方面最前沿的第一手学术资料,在出版业中树立起行业典范。从未有其它刊物能如Cell 一般长期为用户带来大批高质量的学术文章。文章质量高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门类榜首 Immunity 全面介绍免疫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出版学术论文和评论,超越狭义上的免疫学概念,将外延扩展至与其相关,或与有机体免疫系统相互影响的所有系统中。 Cancer Cell 致力于将新型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基础和临床癌症群体,促进两者间的沟通交流。在癌症研究领域,Cancer Cell已成为出版前沿学术论文的权威刊物。 Structure 作为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原创研究、深入探讨或结构调研信息方面的权威论坛,Structure总能提供最丰富的资料,让读者及时掌握其研究领域的最新资讯。 Current Biology 涵盖整个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紧扣主题,以独特的视角将权威的学术论文与深入分析结合起来。跨学科分析、快速敏锐的评论,Current Biology 无疑是寻求出版、阅读生物学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之人士的首选。 Neuron 关注分子、细胞和发展神经生理学方面的学术成果,同时Neuron 也致力于系统研究(包括视觉、听觉、运行和边缘系统)、神经成像、学习、记忆、行为和附加认知学习等方面的科技动态。 Developmental Cell 全面介绍细胞生物学和发展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知识。主要出版各种评论资料及核心研究成果。 Molecular Cell 创建于1997 年,作为Cell配套刊物的Molecular Cell在分子分析学领域独占鳌头。其研究主题涵盖从基础结构到人类病理基础等诸多方面。 Chemistry & Biology 创建时即以连系化学合成学和生物调研学为已任,现已成为本方面最具影响力的刊物。致力于出版最为优秀的学术成果,尤其适用于从事蛋白质阶段前沿研究的研究者。 trends journal也是其旗下的网络期刊,影响因子也大都在10左右,这是Cell Press从2007年开始出版的Trends (趋势)期刊。 如有疑问请追问,解决问题还望采纳。...>>

首先,到中国国家地理官网: ,进行用户注册。然后在首页点击“投稿”注意事项:1投在这里的稿件,是向中国国家地理网投稿!我们审核通过并录用后,将呈现在您的个人专栏里,也可能将推荐到中国国家地理网的相关页面及中国国家地理新媒体各平台上(微信、微博、手机报等),会注明来源和作者,但不支付稿费。2对于投稿,我们若要对标题、内容、说明等进行编辑和修改,将会与您取得联系,并且征得您的同意和认可。所以请在下面留下姓名、电话、QQ等联系方式,便于中国国家地理网能在第一时间联系到您,和您沟通稿件情况。投稿稿件一般会在10天内完成收录,并通知且认证该稿件作者。对于没有被中国国家地理网收录的稿件,我们不一一通知作者。3如果中国国家地理旗下三本纸刊《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和《博物》对您的选题感兴趣,相关编辑人员会主动联系您。4我们会定期对部分优秀稿件予以奖励(分500元、300元、200元/篇三档),并会不时对优秀作者提供各种赞助奖品。需要说明的是,能获得奖励的投稿毕竟是少部分。5没有体裁限制,但要求原创,抄袭、转载、软文一律绕道。我们不排斥一稿多投,但更欢迎独家首发稿件。6如果需要就文章、图片等被忽略、被编删事宜需要与中国国家地理网编辑直接交流,邮件: 或致电:-209/230。

的前雾灯请问

中国地理威胁论文发表

加上俄罗斯 我们最终的敌人!

中国知网。。。那里面可以发表吧~!!

中国面对的威胁太多了.要写一千字太容易了.不过我用手机就不能帮你了.建议你关注中国周边与美国走得很近的国家.

你是指中国知网吗?那厉害

中国国家地理论文发表时间

1950年1月发首刊,当时叫《地理知识》2000年10月7日,《地理知识》杂志更名,出版第一本名叫《中国国家地理》的杂志

一、《中国国家地理》简介《中国国家地理》是一本关于地理的期刊,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另外,该刊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 现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为李栓科(1997年至今),执行总编为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于2003年荣获第七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称号。[编辑本段]二、《中国国家地理》发展史《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创刊于1950年,当时整本杂志祗有8页,一年后增至16页。当时的内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国地理、自然地理、地图及地理调查法、地理教学、地理资料等。 1954年,《地理知识》因发表披露中国国内的工业地理文章,被中国官方认为是“泄密”而遭受重创。但不久后影响消失,该杂志的内容继续扩充,至1957年时增至48页,发行量达到了2万册。 中国大陆的一些科学杂志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打击,《地理知识》也不例外,在此期间,《地理知识》发行很不稳定,时断时续,该情况在文革结束后才有所改善。 1998年,该杂志全面改版,页数增至84页,翌年增至100页。 2000年10月,《地理知识》杂志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随后亦在台湾、香港等地推出繁体字版乃至在日本推出日文版。 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增至148页,并推出青少年版《博物》。 2005年10月,在其创刊55周年之际,推出550页的“选美中国”特刊,出版量达到55万册的历史新高。该特刊深受消费者的好评,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乃至出现了部分地区的书报亭出现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情况。 2008年3月,《中华遗产》正式成为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品牌下的一员。 2009年1月,杂志价格提升至20元,页码加到176页[编辑本段]三、《中国国家地理》发展思路1929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梅纳德·威廉斯在给主编的信中说:“最痛快的事情莫过于能够通过照片和文字,带领125万国家地理学会的会员一起登上高山,俯瞰世界……”这段话,成了《国家地理》杂志所有记者为之骄傲的工作理由。 如今在中国,《中国国家地理》的记者们也带着类似的激情跋涉于祖国的名山大川。2006年10月号杂志以“318国道——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为主打,其主办者称发行量突破100万册。 在杂志社社长李栓科看来,这是他们在互联网时代的夹缝中,杂志发展再一次强力突围。内容为王李栓科是在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新大院的办公室内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其办公室靠着经营部门,编辑部则在另一栋楼办公。“编辑部和经营部门是完全独立的,还是那句老话,内容为王。我们很少就一个内容去进行营销,而是内容自身的价值决定了我们的销售。”李栓科说。 “景观大道”专辑带来的成功,印证了李栓科的话。而用编辑们的话来说,为了这个计划中的发行量,整个9月,他们就跟上了发条一样。 说及“景观大道”的策划,李栓科介绍:“我们希望找到能代表我国辽阔国土、壮丽山河的象征物,而寻找的结果是,发现大致沿着北纬30度线延伸的长达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是最佳选择。”而为了这个发现,杂志社不但派出了专门的考察队,还邀请了众多著名的作家、学者,分头探访。 “对于一本杂志来讲,最重要的是编辑部,包括背后的专家支持。如果没有打不烂、揉不碎的编辑部,市场运营就是缺少根基的。”李栓科表示。 伴随着内容的提升,是发行量和广告价格的增长。 这一路走来,不能不提及去年杂志创刊55周年之际,持续一年之久的“中国最美的地方”的评选与报道。“其影响力远超我们的预想。”回顾那段经历,李栓科仍然很感慨。 据介绍,杂志社首先组织了一个专家协会组、一个媒体组。专家协会组负责制定详尽的评选标准,跟媒体的合作则是希望在每一个省市都进行评选,“比如广东的一些媒体,组织当地的专家合作,并调动读者参与评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科学的真实杂志在近几年获得高速成长,李栓科理解的原因是,“和天时地利人和有关”,“改革开放使国力增强,中国人对未知世界有发现的欲望,同时对已知世界也有再发现的愿望。《中国国家地理》就定位于此——讲述社会难点、热点、疑点地理故事,并对科学上的新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报道。” 据了解,《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从1950年创刊开始,一直是以传播基本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己任,这一定位在当时来说是合理的,也曾有过鼎盛时期。但从1982年开始,在读者市场分化以后,《地理知识》与其他老牌纸媒一样,面临相同的命运转变。 1998年,《地理知识》变身为《中国国家地理》。在改版后的几年时间里,杂志发行量上升了十多倍。2001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繁体版在中国台湾创刊,2002年日文版也正式上市。 李栓科说:“我们的选题,就是要向读者传递真正的科学知识。比如沙尘暴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其实很多媒体是在妖魔化沙尘暴。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沙尘暴还能减轻酸雨的危害。这是因为沙尘暴里面的气溶胶物质颗粒,中和了酸雨当中的绝大部分东西。” “另外像全球变暖,正是因为有了沙尘暴的作用,从而大大减缓了全球变暖的步伐。对于沙尘暴来讲,靠植树造林来解决更是一个谎话。因为沙尘暴是在高空的,靠大气层输送,带到很远的地方。” “而这些也就是我们要做和能做的事,以科学的态度去解读热点问题。把这些内容做好了,发行和广告自然就很轻松了。”李栓科告诉记者,“最关键还是内容,独家视角的内容才是王。我们80%的精力、物力和财力,都是用在编辑部。”以颠覆常识来吸引公众目光能否被公众认可和接受是决定传媒存亡兴衰的关键,而这又要以获得关注为前提。 《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是创刊于1950年的《地理知识》,1997年月发行量约为1万册。1998年大幅度改版,2000年改现名,2006年以来期平均发行量稳定在100万册以上。根据该刊总编李栓科先生提供的官方解释,这是因为他们始终践行了“内容为王”的原则,是内容自身的价值决定了销售。 这一思路还大有进一步具体和深化的可能和必要。任何内容都要经过被关注、认知和解读,其内在价值才能被受众所认识和接受。而受众会注意什么又受到他们既有认识的影响。媒体传递的内容如果既可以归属到他们所熟悉的领域,同时又能提供新的信息,就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 受众的既有认识是诸多观念的有机结合,各种各样的常识是他们构建自己观念世界的基本骨架。其实常识原本就是既为公众普遍知晓,又被他们视为理所当然的观念。所谓重构常识也就是用新的观念来替代既有观念的常识地位。由于常识在公众知识的体系架构中具有这样的独特地位,使得对它的重构尝试必然会同时遇到双重境遇:在引来关注的同时也会遭来质疑。重构必然意味着要有所颠覆,而公开地试图对既有常识加以颠覆,本身就足以引来公众的关注。 对于《中国国家地理》而言,以颠覆常识来吸引公众目光是它的常规战术。例如在它隆重举荐的“中国十大最美名山”中,不仅五岳有四座落选,而且高居榜首的是此前名头并不是特别响亮的南迦巴瓦峰。再如,2003年出刊的四川专号明确表示峨嵋青城并非是典型的蜀山;它们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当期销量明显上升。

1950年1月首刊,叫《地理知识》。1998年全新改版标题已有《中国国家地理》名,也叫《地理知识》。2000年10月7日,《地理知识》杂志更名,出版第一本名叫《中国国家地理》的杂志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1950年1月创刊每月7日出版”中国国家地理网上面看到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