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应县木塔修复论文发表在哪

发布时间:2024-06-29 21:15:20

应县木塔修复论文发表在哪

因为倾斜持续增加,说明木塔没有处于稳定状态,而对严重倾斜的柱子如果不采取针对性的加固、防护措施的话,局部可能会失稳,甚至出现局部或整体垮塌的现象。

应县木塔建塔950周年大庆2006年9月5日9时50分应县将举办木塔建塔950周年大庆,这是应县“推进五大创业工程,实现全面振兴目标”的又一大举措,也是旅游业和佛教界一大盛事,此举将对应县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应县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应县木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它作为一个文化载体,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作为一个旅游产品,凝聚着强大的品牌效能;它作为一种经济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应县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将于9月举办规模盛大的木塔建设950周年庆典活动,他们以“爱护千年国宝,传承塔乡文明,建设和谐应县”为主题,举办这次活动。届时举行隆重热烈的开幕式、闭幕式,举办一场高水平、大规模的文艺晚会,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调演活动,举办高水平的书画展、大型佛事法会、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会、木塔文物展、民俗风情展等,将邀请国家级文艺演出单位到会助兴千年不倒翁——应县木塔北宋末年,辽宋边境十分紧张。辽国多次想用兵征服中原,宋朝将士每次都拼死抵抗。辽宋双方一次次地交锋,相持了很久。北宋朝廷的态度也是很不明朗的,主战派和主和派争论不休,轻信的皇帝宋真宗一会觉得这派有理,一会又觉得那派有理,经常改变主意;而辽国却是对中原虎视眈眈,志在必得。如此几番之后,辽军终于战胜了宋军,长驱直入,进逼澶渊城下,宋朝大乱,主和派劝真宗割地赔款,迁都南方,主战派代表丞相寇准却准备“逼”皇帝亲征,鼓舞将士一举收复失地。真宗心里实在害怕,寇准一面避开主和派单独劝说皇帝,一面暗暗作好行动安排,一旦皇帝作出决定,立刻安排车马、侍卫并大加宣传,决不迟疑。也不知谈了多久,真宗终于同意了亲征,寇准松了口气,宋朝终于有救了,大家紧张地忙碌起来。他也是冒性命之危劝驾的,万一皇帝真有个三长两短,也绝不是那么好交代的,事实上,皇帝亲征比起坐守朝廷来危险性又大了多少倍呢。真宗来到前线上,并且到了双方火拼的澶渊城下,将士们得知都非常感动,他们誓死保卫国家,保卫皇上,形势一下起了变化。宋军很快地退了辽兵,正待乘胜追击,真宗却不许了。原来他也并不想战,只是辽国贪得无厌,一定要让他连一隅江山也不保,他才动了气,加之寇准不停地劝说,他才亲征来到这里。而此时,辽军败退,正是讲和的好时候,条件也好谈,自己也可以早些回宫过安逸的日子。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于是,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真宗临走之前,察看了边界的地势地形,当他看辽国边境应州有一座雄伟高大的古塔时,便下诏要求在北宋与应州地位遥遥相对的定州,修筑一座超过对方的高塔,以观察敌方军情。宋朝的能工巧匠们日夜苦干,终于将塔修至当时工程技术的极限高度,约84米。登高望远,料敌效果十分显著,而塔名也直截了当地被命为“料敌塔”。于是,在蓝天白云的北方大漠之中,便巍然挺立起两座高塔,一木一石,遥遥相对,显得格外瑰丽壮观。那么,激怒并启发宋真宗的应州的木塔,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塔呢?原来这座木塔,叫“佛宫寺释迦塔”,因它位于山西应县,又称应县木塔。它建于辽清宁二年,距今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因全塔没有一钉一铆,全部用纵横交错的主柱、木环、深架、斜撑与斗扶相互搭连,因而它是现存最古老高大的纯木结构的塔,堪称世界一绝。塔高67米,外观五层,加之每层又有暗层,实为九层,修建在一个4米余的石彻高台上,底层平面呈八角形,直径达30米。第一层,门开南面,室内空间设计颇具匠心。内外柱间,是朝拜礼佛的通廊,中心佛堂上,有高约十米的释迦坐像,四周墙壁上绘有如来、金刚、天王及弟子,尤以飞天最为精美,每当饶钹空鸣,佛香氤氲,室内氛围顿时肃穆而神玄。自第二层以上,八面凌空,塔内塔外景色连通。塔内佛像形态各异,有的塑四方佛面向东南西北各方,有的释迦居中,八大菩萨分坐八方。塔内并无暗层,因而十分宽敞高大。塔外均有回廊和扶栏,远望恒岳、桑干尽收眼底。据说最多一次曾有几千人同时登塔眺览。令人叫绝的是,在近十个世纪的沧桑岁月里,木塔曾历经多次强烈地震和战乱,仍岿然不动。据载,元朝曾大震7日,近年邢台、唐山、内蒙及林格尔地震均涉及于此,于它都无丝毫的损害。1921年,冯阎军阀混战,木塔中弹两百余发,两根立柱折断,仍安然无恙。应县木塔,巍峨壮观又不失端庄秀丽,连同它传奇般的经历,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和辉煌成就。

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修缮工程实施时间:1953年至1955年项目主持人:余鸣谦;参加人员:李良姣、李全庆、梁超、何凤兰、姜怀英、汪德庆、李竹君、贾瑞广。山西永乐宫建筑群搬迁保护工程实施时间:1958年至1964年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杜仙洲、金荣、王仲杰、刘世厚、陈长林、李惠岩、吕俊岭、张中义、陈继宗、王真、梁超、赵仲华、贾瑞广、张智、崔淑贞、秦秀云、王德庆、律鸿年、姜怀英、何云祥、黎辉、张思信等。北京十三陵昭陵保护维修、复建工程实施时间:1985年至1992年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孔祥珍、梁超、崔兆忠、张之平、杨新、贾克俭、袁毓杰、闫明、何流以及北京市文物局的同志。山西云冈石窟保护工程实施时间:1974至1998年项目主持人:余鸣谦;参加人员:姜怀英、贾瑞广、蔡润、李哲元及云冈石窟解廷藩等。北京大学红楼维修加固工程实施时间:1977年至1979年项目主持人:罗哲文;结构设计人:崔兆忠;设备设计人:白丽娟;参加人员:傅连兴、陶宗震、杨玉柱、李建勋、张思信等。天津蓟县独乐寺修缮工程实施时间:1997年至1998年项目主持人:余鸣谦、杨新;参加人员:崔兆忠、孔祥珍、袁毓杰、顾军。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大修工程实施时间:1977年至1980年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孔祥珍、梁超、李全庆、孔德垿、李良姣、李竹君、杨玉柱等。河北承德普宁寺大乘阁落架大修工程实施时间:1963年至1999年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李全庆、李方岚、孔祥珍等。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88年至1990年项目主持人:孔祥珍。参加人员:袁毓杰。河北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维修加固工程实施时间:1995年至2001年项目主持人:崔兆忠;审核人:罗哲文;参加人员:贾克俭、张立方、孙刚、甄文宜、鲍雷、程俊峰等。吉林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地保护规划与工程实施时间:2002年至2003年项目主持人:付清远;参加人员:李宏松、顾军、陈超平、葛川、王金华、刘忠平等。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宝塔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92年项目主持人:崔兆忠;审核人:罗哲文;参加人员:贾克俭。山西善化寺大殿、山门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93年至1998年。项目主持人:李竹君。福建泉州洛阳桥修复工程实施时间:1993年至1996年。项目主持人:杨玉柱;参加人员:许言。河南登封少林寺初祖庵大殿修缮工程勘测、设计实施时间:1981年至1982年项目主持人:梁超;参加人员:杨新、孙致云等。宁夏拜寺口双塔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86年项目主持人:崔兆忠,参加人员:贾克俭、袁毓杰、闫明、孙燕英等。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勘测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78年至1981年项目主持人:姜怀英;参加人员:杨玉柱、贾瑞广、李竹君、梁超、孔祥珍等。青海塔尔寺建筑群一期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92年至1996年项目负责人:姜怀英;参加人员:杨招君、刘江、顾军、李宏松、王金华。广州西汉南越王墓维修加固工程实施时间:1988年至1990年项目负责人:蔡润、王志良。柬埔寨吴哥古迹周萨神庙保护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98年至2006年项目主持人:姜怀英;参加人员:顾军、刘江、王磊、李宏松、胡源、乔梁。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项目实施时间:1994年至2003年项目主持人:李宏松;参加人员:王金华、陈超平、胡源、鲁民、何流等。香港志莲净苑仿唐木构寺庙建筑群复建设计实施时间:1994 年至1996年项目主持人:张之平、张同生;参加人员:杨新、袁毓杰、莫涛、闫明、颜华、孔祥珍、李竹君、宋森才、梁超、杨烈、崔兆忠。北京恭王府府邸保护维修工程设计实施时间:2004年至2005年项目主持人:杨新;子项负责人:丁燕、袁毓杰、闫明;参加人员:张秋艳、永昕群、查群、杨招君等。湖南岳阳楼基础滑坡治理实施时间:1992年至1995年项目负责人:李竹君;基础抗滑工程设计:冯丽娟。青海塔尔寺大金瓦殿维修保护工程设计实施时间:2001年至2002年项目主持人:杨新;参加人员:章忠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设计研究院负责地质及基础勘察。西藏布达拉宫维修保护工程第一期保护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89年至1994年工程主持人:姜怀英;参加人员:贾瑞广、袁毓杰、陈超平、许言、莫涛。第二期保护维修工程实施时间:2002年至2007年工程主持人:张之平;参加人员:颜华、袁毓杰、莫涛、闫明、杨招君、杨新、刘忠平等。新疆伊犁昭苏圣佑庙维修工程勘测、设计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5年项目主持人:丁燕;参加人员:永昕群、闫明、颜华、陈超平。福建泉州德济门遗址保护工程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4年项目主持人:查群;参加人员:付清远、王志良。天安门城楼、城台保护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97年至2003项目负责人:张之平故宫中和殿区古建筑群保护维修工程实施时间:2003年项目主持人:张之平;参加人员:丁燕、肖东、闫明、颜华、袁毓杰。甘肃天水伏羲庙文物保护工程设计实施时间:2002年8月项目主持人:沈阳;参加人员:肖东等。 宁夏西夏陵保护规划实施时间:1999年至2000年项目负责人及文本编写人:付清远;审定人:王景慧、黄克忠;参加人:高洪莉、赵中枢、张文奇。新疆吐鲁番地区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实施时间:2001年至2002年项目主持人:付清远;参加人员:黄克忠、高洪莉。湖南里耶古城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实施时间:2004年至2006年项目负责人:沈阳;参加人员:王金华。内蒙古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规划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7年项目负责人:王金华;参加人员:付清远。内蒙古大窑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4年项目负责及编写人:冯丽娟;顾问:张森水;审定人:付清远,参加人员:葛川、汪英华。黑龙江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保护规划实施时间:2001年至2002年规划编制主持人:付清远;参加人:陶刚、高洪莉。 1.国家科技支撑课题铁质文物综合保护技术研究实施时间:2006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马清林空间信息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课题负责人:孟宪民2.国家级其他项目清代建筑世家样式雷族谱校释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崔勇濒危馆藏壁画抢救工程-馆藏壁画保护综合研究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马清林、郭宏南方地区贴金彩绘石刻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以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保护为例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詹长法、王金华木结构文物建筑变形现状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以应县木塔现状信息采集为例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侯卫东文化遗产灾害风险评估及防灾体系建设—不可移动文物地震风险评估初步研究实施时间:2009年课题负责人:侯卫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珍贵古籍及文物资料抢救保护实施时间:2009年课题负责人:赫俊红新疆出土文献的保护与研究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刘绍刚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项目二期(茶胶寺)实施时间:2005年至2014年课题负责人:侯卫东3.国家文物局课题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第一阶段要求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课题负责人:侯卫东碳酸盐石质文物劣化定量分析与评价系统研究实施时间:2006年至2008年课题负责人:李宏松文化遗产资源特性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于 冰新疆且末古国出土玻璃的科学分析与综合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成倩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1年课题负责人:刘爱河可移动文物标准体系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高峰4.国家文物局委托课题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代码编制规则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李战崎成立国际标准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的可行性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范佳翎馆藏铁质文物保护技术手册实施时间:2009年课题负责人:马清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体系建设预研究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张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技术与工艺科学化问题研究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梁宏刚古建筑木构稳定性分析与安全性评定预研究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课题负责人:王林安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保存状况研究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课题负责人:王金华古代发明创造数字展示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课题负责人:张谨5.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按主要研究领域分类)5.1岩石类(含石窟类)课题(1)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金箔的破坏状况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田兴玲(2)安岳石窟圆觉洞地质条件及病害研究实施时间:2007.12-2008.12课题负责人:王金华(3)河南龙门石窟潜溪寺石窟岩体构造特征及渗水机理研究实施时间:2008.8-2010.6课题负责人:张兵峰5.2广西花山岩画保护工程相关课题(1)岩画渗水病害热红外成像探测及机理研究实施时间:2007.9-2009.9课题负责人:吴育华(2)三维激光扫描和GIS技术在野外大型岩画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实施时间:2008.5-2009.11课题负责人:黄玉琴(3)石灰岩质文物裂缝注浆材料及工艺研究实施时间:2008.8-2010.8课题负责人:周 霄(4)广西花山岩画颜料脱落及褪色病害保护修复技术研究实施时间:2008.8-2010.8课题负责人:孙延忠(5)花山岩画环境监测方法与指标研究实施时间:2009.7-2011.7课题负责人:刘意鸥(6)天然水硬石灰在岩土文物与遗址加固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实施时间:2010.2-2010.12课题负责人:李 黎5.3木构建筑类课题(1) 应县木塔斗栱静动力荷载下力学性能研究实施时间:2008.8-2009.8课题负责人:王林安(2)木结构文物建筑变形现状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以应县木塔现状信息采集为例(二期工程)实施时间:2009.7-2011.7课题负责人:颜 华(3)应县木塔二层明层倾斜变形及其对整体结构安全影响研究实施时间:2010.6-2011.12课题负责人:王林安(4)古建筑木材横纹承压增强加固技术研究实施时间:2007.7-2008.7课题负责人:王林安(5)辽代木构建筑大木结构研究实施时间:2008.3-2010.3课题负责人:温玉清(6)木结构建筑不完全落架维修方法研究—以奉国寺大雄殿为例实施时间:2009.7-2011.7课题负责人:王雪莹5.4大运河相关课题(1)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导则及实施方案研究实施时间:2007.7-2008.7课题负责人:李宏松(2)大运河淮安段遗产本体调查方法研究实施时间:2008.8-2009.8课题负责人:于 冰(3)大运河扬州段水利遗产真实性研究实施时间:2010.6-2011.12课题负责人:崔 明(4)大运河遗产可持续发展利用研究—以淮扬区段和南运河为例实施时间:2010.6-2011.12课题负责人:赵 夏5.5土遗址类课题(1)南越王宫署土遗址保护材料研究实施时间:2009.7-2011.7课题负责人:王云峰(2)北方地区非露天条件下既有土遗址加固材料保护效果评估研究实施时间:2010.6-2011.125.6高句丽壁画保护工程相关课题(1)高句丽墓葬壁画制作材料分析与病害原因研究-以麻线安子沟等四座墓为例实施时间:2009.8-2010.12课题负责人:成 倩(2)高句丽墓葬壁画微生物的检测研究-以麻线安子沟等四座墓为例实施时间:2009.8-2010.12课题负责人:葛琴雅(3)高句丽墓葬岩土结构前期调查与评价研究实施时间:2009.9-2010.12课题负责人:葛 川5.7金属类课题(1)室外铁质文物保护材料长期有效性评价研究实施时间:2008.8-2011.8课题负责人:沈大娲(2)沧州铁狮子加固方案支撑节点部位应力状况研究实施时间:2009.7-2010.7课题负责人:永昕群(3)高度矿化青铜器腐蚀特征与成因初步研究实施时间:2007.7-2008.7课题负责人:张治国(4)浙江瓯海出土西周时期青铜器腐蚀与土壤环境关系研究实施时间:2009.7-2011.7课题负责人:马菁毓5.8其他研究领域课题(1)柬埔寨吴哥古迹茶胶寺建筑保护修复史研究实施时间:2010.6-2011.12课题负责人:温玉清(2)海洋出水陶瓷、金属和木质文物保护前期研究实施时间:2009.7-2011.12课题负责人:李乃胜(3)南海诸岛文物考古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及初步研究实施时间:2010.6-2011.12课题负责人:范伊然(4)天津近现代工业遗产评价与保护体系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王晶(5)国保单位申报标准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刘文艳(6)意大利文化遗产登录制度与我国国保单位评审制度对比研究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王乐乐 科研期刊:《出土文献研究》《文物科技研究》《中国文物科学研究》工程与科技保护专著:《西藏布达拉宫修缮工程报告》《周萨神庙(世界遗产柬埔寨吴哥古迹)》《大足石刻保护》《中国古代建筑——蓟县独乐寺》《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卷1-4)》《天衣有缝-纺织品保护修复论文集》《中国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基础工作类专著:《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地方志书目》《新中国出土墓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译著:《艺术品中的铜和青铜腐蚀产物、颜料、保护》《国外文物保护科技编译参考》《国外文物保护机构介绍》《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艺术品中的铜和青铜:腐蚀产物,颜料,保护》文物保护研究论著:《内庭圆明园内工诸作现行则例》《壬寅消夏录》《文物保护科技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科技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地方志书目》《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国文物科学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孤本、善本出版:《新中国出土墓志》《银雀山汉墓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张家山汉墓竹简》《吐鲁番出土文书》《敦煌悬泉月令诏条》《尹湾汉墓简牍》《敦煌吐鲁番天文历法研究》《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教育培训主要出版物:全国文物古建研究所所长培训班讲义;“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卷一、卷二;中意合作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东亚纸质文物保护——第一届东亚纸张保护学会研讨会论文集;文物修复理论——中文版;“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卷三、卷四;天衣有缝——中国古代纺织品保护修复论文集。 出版物:2010年4月,首届“紫禁城杯”(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结果揭晓,我院《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艺术品中的铜和青铜:腐蚀产物,颜料,保护》两部图书从全国164种入围图书中脱颖而出,分别评为“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奖和“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最佳译著”奖。《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获2002年国家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睡虎地秦墓竹简》——获首届全国古籍图书一等奖《吐鲁番出土文书》——1999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第二届古籍整理图书评奖一等奖同年获得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颁发的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图书评奖一等奖同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三等奖1997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2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评奖一等奖《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获得江苏古籍图书二等奖工程项目:北京大学红楼维修加固工程——获得1981—1982年度文化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天津蓟县独乐寺修缮工程——获得国家文物局2004年文物保护科技进步二等奖。风化石质文物的渗透加固——1992年4月获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三等奖香港志莲净苑仿唐木构寺庙建筑群复建设计——获得2002年优质工程奖第一名获得2000年香港十大优秀建筑奖获得美国建筑学会亚洲惟一大奖(1998年)敦煌莫高窟起甲壁画修复技术——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7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山东临沂金雀山帛画揭裱技术——获得文化部1985—1986年科技成果三等奖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竹、木、漆器脱水修复技术——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集体奖。吉林集安长川一号高句丽墓壁画保护——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集体奖出土彩绘陶俑的保护处理方法—北周李贤墓彩绘陶俑保护方法的研究——获1985—1986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奖四等奖北周李贤墓壁画的揭取和修复新技术——获1985—1986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奖四等奖AC—I型防紫外线胶片的研制与应用——获1985—1986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山西朔州的国宝级的应县木塔结构发生了变形、扭曲。因为民国时期私自修建让塔体更严重变形,让修缮工作难上加难。并且现在科技水平和保护理念的差异,让修缮工作停滞不前。应县木塔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木制结构的佛塔,经历过岁月的变迁和战争以及不当的维修,已经开始扭曲变形。

应县木塔是世界级的建筑珍宝,它是文物保护当中的重要保护对象。它创建于辽朝,经历过风雨的侵蚀和战火,塔体已经严重的变形,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应县当人私自修建,拆除了木塔中的夹泥墙,并改成了透风的格扇门,让木塔的结构发生了更严重的变形。

到了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国家文物局派专家前来进行抢救加固,但仍然没有防止木塔继续变形的后果。但是在这次修缮的过程里面,却出现了技术上的失误,将支顶的搁置弄错了,虽然后来加了许多的补救措施,但是仍未改变结果。关于如何修缮,到现在各路专家都没有研究出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根据文物保护法有关规程规定,文物保护的工作属于地方政府负责。木塔所建在应县,但是应县的经济不足以进行修缮。有专家建议在塔附近重新修一个1:1的木塔,为以后维修提供经验和培育人才;并且还打算兴建建筑博物馆,来保存木塔所替换下来的零件,为辽代的宝贵文物有一个收藏的场所。但是这两种建议都受到了资金的限制。

应县木塔从辽代创建以来至今,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地震的摧残和战乱,以及维修不当等等原因,已经成为现在这样扭曲变形的面貌。因为对文物保护的不够重视、加上修缮能力和研究能力不充分等等原因让修缮工作难上加难。对于全世界这么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瑰宝,绝不能以观望的态度处置,应该尽快的想出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应县木塔修复论文发表

山西朔州的国宝级的应县木塔结构发生了变形、扭曲。因为民国时期私自修建让塔体更严重变形,让修缮工作难上加难。并且现在科技水平和保护理念的差异,让修缮工作停滞不前。应县木塔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木制结构的佛塔,经历过岁月的变迁和战争以及不当的维修,已经开始扭曲变形。

应县木塔是世界级的建筑珍宝,它是文物保护当中的重要保护对象。它创建于辽朝,经历过风雨的侵蚀和战火,塔体已经严重的变形,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应县当人私自修建,拆除了木塔中的夹泥墙,并改成了透风的格扇门,让木塔的结构发生了更严重的变形。

到了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国家文物局派专家前来进行抢救加固,但仍然没有防止木塔继续变形的后果。但是在这次修缮的过程里面,却出现了技术上的失误,将支顶的搁置弄错了,虽然后来加了许多的补救措施,但是仍未改变结果。关于如何修缮,到现在各路专家都没有研究出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根据文物保护法有关规程规定,文物保护的工作属于地方政府负责。木塔所建在应县,但是应县的经济不足以进行修缮。有专家建议在塔附近重新修一个1:1的木塔,为以后维修提供经验和培育人才;并且还打算兴建建筑博物馆,来保存木塔所替换下来的零件,为辽代的宝贵文物有一个收藏的场所。但是这两种建议都受到了资金的限制。

应县木塔从辽代创建以来至今,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地震的摧残和战乱,以及维修不当等等原因,已经成为现在这样扭曲变形的面貌。因为对文物保护的不够重视、加上修缮能力和研究能力不充分等等原因让修缮工作难上加难。对于全世界这么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瑰宝,绝不能以观望的态度处置,应该尽快的想出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应县木塔千年不倒,一次错误的改造让它变了危楼,修复难度太高无人能担当,此时的应县木塔 旅游 价值就更高了! 耗时140年,2600吨木材,3000方木料,10万块木构件,几代能工巧匠,像搭积木盖起来的25层楼高的千年木塔。它是中国目前尚存年代最久、体积最大最高的木塔,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世界吉斯尼认证的世界最高木塔。 它通身没有一根铁钉,完全靠木材构件搭建起来的,它历经千年风雨战火仍然屹立不倒。这就是辽代建造的:应县释伽塔。 由于三十年代的一次修缮中,无知的专家们把木塔各层的夹泥墙拆除了,换上了木格窗棂。看上去确实漂亮了,但等于抽了木塔的筋,从此木塔倾斜的速度逐年加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拿出一套可行的修缮方案。我们相信肯定会有鲁班一样的能人把木塔“扶正”。 游览这样一座千年宝贝需要提前了解一些内容,游览时才知道要看什么,不至于走马观花只拍了几张照片。跟着驴姐姐来看看应县木塔的 旅游 价值,那来了到底要看什么?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一般是自驾或跟团游,是大同 旅游 线路中必有的一个景点,跟团游给游客的时间大约是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对于普通游客这个时间也足够了,但对于喜欢 历史 喜欢古建想细细品味这座千年木塔的,最好是自由行。 门票是48元,有的人说只能在一楼看一下,二楼以上都不让上,门票有点贵。我告诉你,就是站在这座木塔下面仰视一圈就足以震撼到你的心灵。 建议请景区的讲解员,如果遇到其他团队有讲解员的你跟在后面蹭听一下也行,我经常这么干,哈哈。 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是辽清宁二年,当时辽与金、宋同时期。应县是辽宋边界,家喻户晓的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周边几十公里处。辽建此塔,一是供奉佛牙舍利的宗教信仰,二是向他国秀实力,还有重要的一项是军事作用。由于工程浩大,整整用了140年才建造完成,全部增修完毕已经到了金代明昌四年。 (详情点开蓝色字就可看到: 应县木塔的前世今生 ) 这座木制山门建于清代,三楼四柱悬山顶。木牌坊阴阳两面均嵌有长2米,宽0.5米蓝框白底黑字横匾,正面为“浮图宝刹”,背面为“千仞玲珑”,为康熙六年(公元1667)应州知州傅登荣所书。 进入佛宫寺,当地人叫这里“塔寺”,这是塔寺的入口。 来到院里,这座千年宝塔就矗立在你眼前,绝对值得你围着它仰视无数圈!不仅是高大雄伟壮观令你折服,那几百朵宛如莲花般的“斗拱”让你爱不够,还有塔上悬挂着的数十幅匾额,上至帝王将相下到书法名流的墨宝,每一个都会让你流连忘返。 塔上共有48面匾额,其中“释迦塔”为金代遗物,长2.65米,宽1.7米。“天下奇观”是明武宗为庆祝应州之捷,登塔宴赏功臣,并书写了这四个大字。 “峻极神工”四字是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明成祖率军出师宣化,打鞑靼瓦剌后回京途中来到应州,留下了对木塔的赞美。此匾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五月重装。 因木塔倾斜严重,为了保护木塔现在任何游客都不能上塔!!!底层是可以进入参观的。底层的正门不大,还略显有点小,门上“万古观瞻”匾额是清乾隆六十一年时任应州知州的章弘所书。 一尊巨大的坐佛是本师释伽牟尼,佛像高11米,这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高大的室内泥塑。佛像体态丰盈端庄慈祥,衣纹流畅彩饰华丽,保持着辽代的风格。与其他地方的佛像有个细节上的不同,佛像上有胡须。 据说是以当时辽国皇帝的形象塑像的,这样的事情也很常见,云冈石窟的五尊佛像也是北魏的五位皇帝,洛阳龙门石窟其中一尊是武则天的形象。将帝王形象融入佛像中的好处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 细心的人还能发现大佛左手有修补的痕迹,目前这个手印是“接引印”,据考证大佛原来的手印是“与愿印”,“接引印”一般是西方阿弥陀佛的手印。 当地人说特殊年代时的那些人想把佛像推倒但没成功,就把佛像砸了两个洞,装藏的珍贵文物及史料被掏出来烧了好多,木塔的建筑修补图也毁于其中。以至于现在对于修缮木塔无从下手。 (坊间传言领头破坏的是一位 体育 老师后来得了重症) 在底楼还可以看到精美的壁画,虽然用玻璃墙保护起来了,也能看到古人在壁画艺术上的成就。 底层墙壁依柱叠砌,前后各一门,东西六面墙壁折成八字形与木塔外形一致。每面墙上都有佛像及菩萨。佛像与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的辽代泥塑相似。南北门道两侧画四天王像,各持法器保持一方。殿内光线昏暗,为了保护壁画也不允许拍摄,这些照片选自免费正版图库。 寺院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这也是一个特点。从木塔底层出来北面是佛宫寺的主殿,这是一座清代的四合院。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等。、 应县木塔就是萧太后为了供奉两颗佛牙舍利而建造的,这两颗佛牙舍利之前没有记录在史册里,所以人们都不知道。一九六六年,在木塔日常维护时发现了一批珍贵文物,如金、银、琉璃、水晶、砗磲、赤珠、琥珀等佛教“七珍八宝”,而最有价值的当属这二颗佛教圣物――佛牙舍利。 (但民间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小偷撬开一尊佛像肚子偷出很多宝贝,没来得及拿走临时藏在了一佛像下面,后被游客登塔时发现上交管理部门)。 不管是怎么出世的,佛牙舍利完好无损。当时的人们也不认得是什么,上报之后来了一批专家鉴定了这批文物,确定了是两颗佛牙舍利。 现在供奉在木塔下面的侧殿里,这个要单独购买门票,因为是国宝所以进入的游客也是有数量限制的,运气不好还不一定能赶上。我有幸进入殿内瞻仰礼拜了舍利。 塔寺内有一块“天外来客”的陨石,这个还有一个传说呢,清光绪年间落在了距县城8公里的曹娘村西南桑干河畔。1954年才移到塔寺里。 传说和佛陀斗法的魔王推了这颗星石想要砸毁木塔,眼看就要落到塔上时,佛陀手指一弹,把这颗星石(陨石)弹到了离木塔8公里之外。 塔寺内的石碑保存得还算比较多, 历史 上有记录的修缮有十几次,基本上都会立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慢慢欣赏。 铁鼎是明天顺八年(1464年)所铸的,高0.56米,直径0.67米。 铁狮子是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所铸的,在这里默默地守护了快500年了。 八边形的铁幢也是明代遗物,于万历七年(1579年)所铸,高0.93米,周边宽1.1米。 每一件都是历经数百年风雨的珍贵文物,不管世间如何变迁,这些石头铁器见证了发生在这里的每个故事,所有解不开的迷它们最清楚,只是不会告诉我们罢了。 钟鼓楼皆为明代建筑,铁钟于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所铸,重1650公斤。鼓重装于1999年。 如果你不着急走,找一个地方坐下来,静静地看着木塔,黄昏时燕子回巢,一群一群地就在你头上盘旋。一阵阵风儿吹过,塔上的风铃发生清脆悠远的铃声。燕子飞舞的声音与铃声交织在空中,犹如天籁梵音,让人不由得沉浸在无忧无虑的极乐世界中…… 总觉得看得不过瘾,很想知道木塔的 二层以上 是什么样子?塔里有哪些东西?还能疑惑木建结构都怕虫蛀,为什么应县木塔千年之久却 没有虫蛀 呢?方圆数十里就木塔最高,为什么 不怕雷击呢 ? 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下期为大家揭晓 ,并为大家展示塔里珍贵的塑像及内部结构。敬请期待。 看完了重点游览点走出塔寺有一个小广场,有 旅游 纪念品和古董摊,有收藏经验的也可以看看能否捡个漏,我是不懂只是看看罢了。 走出广场有一条“凉粉街”,应县凉粉的特点:软、顽、筋,总之是好吃,我每到应县必上二女凉粉店吃上几碗才算过瘾。大家也记得品尝品尝。 好了,宏伟壮观的千年宝塔应县释伽塔我们就游览到此了,希望你有时间一定要亲临这里一趟,带上这份攻略,保证你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马文·特拉亨伯格(Marvin Trachtenberg)是纽约大学艺术学院的伊迪丝·克兹米勒(Edith Kitzmiller)美术教授,自1967年始他就在那里教书。他曾就读于耶鲁大学和美术学院。作为一位声望卓著的建筑史学者,特拉亨伯格教授在这一领域中已是著作等身。特别应该提到的是他的著作《佛罗伦萨大教堂的钟楼:吉奥托塔》(The Campanile of Cathedral,“Giotto's Towet”,1972年),这本书被建筑史学会授予了艾丽思·戴维斯·希提克柯奖(Alice Davis Hitchcock Prize),这个奖项是1972年至1973年间由一位美国学者专为杰出的建筑学著作而设立的。最近的时候,他的著作《视觉的支配:初期现代时期佛罗伦萨的城市、艺术与权力》(Dominion of the Eye;Urbanism,Art,and Power in Early Modern Florence,1997年)获得了两个奖项:一个是联合艺术学院(College An Association)的查尔斯·鲁弗斯·莫尔奖(CharlesRufus Morey Award);另外一个是再一次获得了艾丽思·戴维斯·希提克柯奖。他的“在文脉中的艺术”(An inContext)系列丛书中的著作《自由女神雕像》(Statue of Liberty)于1976年出版。特拉亨伯格教授还是诸多奖学金项目的获得者,诸如:为在意大利进行学习与研究的国家级人文学者高级奖学金(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Humanities Senior Fellowships,1974-1975年);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哈佛大学中心提供的关于佛罗伦萨的伊·塔提别墅(Villa I Tatti)的研究基金,(1974-1976年);古根海姆奖学金(Guggenheim Fellowship,1985-1986年);以及最近的格雷厄姆基金奖学金(Graham Foundation Fellowship,2000-2001年)。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摄影家,他的许多摄影作品可以从其著作以及其他出版物中找到。他最近正在为两本书而忙碌,一本是关于帕齐礼拜堂(Pazzi Chapel)原创作者的研究,另外一本是关于建筑学与时代之间的关系的。伊莎贝尔·海曼(Isabelle Hyman)是纽约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的美术教授。她在瓦萨学院(Vassa College)获得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在纽约大学美术学院获艺术史硕士与博士学位。海曼教授是文艺复兴建筑与艺术方面的专家,也是建筑史与马赛尔·勃鲁尔(Marcel Breuer)建筑研究方面的专家。她是《建筑师马赛尔·勃鲁尔:事业与建筑作品》(2001年)和《十五世纪佛罗伦萨研究:帕拉佐·美第奇与圣洛伦佐教堂》(1977年)的作者,她是“透视艺术家系列丛书”(1974年)《透视图与伯鲁乃列斯基》一书的编撰者并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文章与评论。她曾获得古根海姆奖学金(1988年)和为美术领域的前沿研究颁发的格雷厄姆基金奖学金(1988年)。1991年她是威廉姆学院的罗伯特·斯特林·克拉克访问教授。海曼教授还一直是建筑史学家学会董事会和艺术协会学院董事会的成员,也是艺术协会学院学术性专论系列丛书的主编。她最近正忙于15世纪后期佛罗伦萨建筑方面的研究。王贵祥,生于1950年,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同时担任中国文物学会古建园林分会副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先后师从莫宗江与吴焕加两位教授,于1981年获王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王学博士学位。并于1989年与2001年先后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建筑系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做访问学者与高级访问学者。王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在中国古代建筑史方面,特别是在唐宋大木作建筑比例,唐宋时代重要建筑(如隋洛阳乾阳殿、唐总章二年诏定明堂、唐洛阳乾元殿、武则天明堂、元上都宫城正殿大安阁等重要建筑)的复原研究和中国古代建筑基址规模研究、明代建城运动研究,及10-15世纪佛教建筑研究等方面,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先后主持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项目,并主持了应县木塔、北京故宫弘义阁、清西陵昌陵、五台山塔院寺、嵩山嵩岳庙、华山西岳庙、陵川崇安寺等数十项重要古代建筑的测绘王作,及武当山南岩宫、武当山王虚宫等文物古建筑的修复工作。因为有先后留学英国与美国的经历,王教授对西方建筑历史与理论有浓厚的兴趣与深入的了解,曾著有《东西方的建筑空间——传统中国与中世纪西方建筑的文化阐释》、《中国古代建筑基址规模研究》、《老会馆》、《北京天坛》等专著。并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大量西方建筑理论与历史方面重要的甚至经典性著作,其主要译著有《建筑论——阿尔伯蒂建筑十书》、《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建筑理论(上)——建筑学与哲学的范畴史》、《建筑理论(下)——勒·柯布西耶的遗产》、《文艺复兴建筑》、《建筑文化》等。此外,王教授还承担了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的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领域纯学术性定期文集《中国建筑史论汇刊》主编工作,目前已经出版四辑。青锋,青锋博士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得建筑学学士与硕士学位,随后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建筑系留学,2009年他以题为“功利主义、改革与建筑”的论文获得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之后,他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在王贵祥教授的指导下从事西方现当代建筑理论的研究,同时担任本科建筑设计课指导教师。青锋博士的研究集中在西方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评论、理论与设计教学结合等领域。他的研究强调结合西方人文思想分析相关建筑理论与现象,尤其侧重于以伦理思想为核心的理论剖析。近年来他已经在一系列国际会议与期刊中发表论文十余篇,并参与多项西方历史与理论经典著作的编译工作。周玉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曾出版过《菲拉雷特建筑论集》、《欧洲建筑:1750-1890年》、《可持续性建筑》、《紧缩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建筑师技术设计指南——采暖·降温·照明》、《建筑诗学——设计理论》、《学校建筑设计指南》、《当代建筑的理论和宣言》、《城市公园设计》、《法国园林》、《史诗空间》、《考克斯建筑师事务所》、《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等专著、译著十余部,主持、指导、参与规划、设计项目十余项。包志禹,2000-2003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硕士,导师王贵祥教授,2003-2004年,《建筑学报》编辑,2004-2010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导师王贵祥教授,2010年起,杭州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因为倾斜持续增加,说明木塔没有处于稳定状态,而对严重倾斜的柱子如果不采取针对性的加固、防护措施的话,局部可能会失稳,甚至出现局部或整体垮塌的现象。

应县木塔修复论文发表时间

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修缮工程实施时间:1953年至1955年项目主持人:余鸣谦;参加人员:李良姣、李全庆、梁超、何凤兰、姜怀英、汪德庆、李竹君、贾瑞广。山西永乐宫建筑群搬迁保护工程实施时间:1958年至1964年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杜仙洲、金荣、王仲杰、刘世厚、陈长林、李惠岩、吕俊岭、张中义、陈继宗、王真、梁超、赵仲华、贾瑞广、张智、崔淑贞、秦秀云、王德庆、律鸿年、姜怀英、何云祥、黎辉、张思信等。北京十三陵昭陵保护维修、复建工程实施时间:1985年至1992年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孔祥珍、梁超、崔兆忠、张之平、杨新、贾克俭、袁毓杰、闫明、何流以及北京市文物局的同志。山西云冈石窟保护工程实施时间:1974至1998年项目主持人:余鸣谦;参加人员:姜怀英、贾瑞广、蔡润、李哲元及云冈石窟解廷藩等。北京大学红楼维修加固工程实施时间:1977年至1979年项目主持人:罗哲文;结构设计人:崔兆忠;设备设计人:白丽娟;参加人员:傅连兴、陶宗震、杨玉柱、李建勋、张思信等。天津蓟县独乐寺修缮工程实施时间:1997年至1998年项目主持人:余鸣谦、杨新;参加人员:崔兆忠、孔祥珍、袁毓杰、顾军。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大修工程实施时间:1977年至1980年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孔祥珍、梁超、李全庆、孔德垿、李良姣、李竹君、杨玉柱等。河北承德普宁寺大乘阁落架大修工程实施时间:1963年至1999年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李全庆、李方岚、孔祥珍等。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88年至1990年项目主持人:孔祥珍。参加人员:袁毓杰。河北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维修加固工程实施时间:1995年至2001年项目主持人:崔兆忠;审核人:罗哲文;参加人员:贾克俭、张立方、孙刚、甄文宜、鲍雷、程俊峰等。吉林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地保护规划与工程实施时间:2002年至2003年项目主持人:付清远;参加人员:李宏松、顾军、陈超平、葛川、王金华、刘忠平等。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宝塔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92年项目主持人:崔兆忠;审核人:罗哲文;参加人员:贾克俭。山西善化寺大殿、山门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93年至1998年。项目主持人:李竹君。福建泉州洛阳桥修复工程实施时间:1993年至1996年。项目主持人:杨玉柱;参加人员:许言。河南登封少林寺初祖庵大殿修缮工程勘测、设计实施时间:1981年至1982年项目主持人:梁超;参加人员:杨新、孙致云等。宁夏拜寺口双塔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86年项目主持人:崔兆忠,参加人员:贾克俭、袁毓杰、闫明、孙燕英等。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勘测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78年至1981年项目主持人:姜怀英;参加人员:杨玉柱、贾瑞广、李竹君、梁超、孔祥珍等。青海塔尔寺建筑群一期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92年至1996年项目负责人:姜怀英;参加人员:杨招君、刘江、顾军、李宏松、王金华。广州西汉南越王墓维修加固工程实施时间:1988年至1990年项目负责人:蔡润、王志良。柬埔寨吴哥古迹周萨神庙保护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98年至2006年项目主持人:姜怀英;参加人员:顾军、刘江、王磊、李宏松、胡源、乔梁。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项目实施时间:1994年至2003年项目主持人:李宏松;参加人员:王金华、陈超平、胡源、鲁民、何流等。香港志莲净苑仿唐木构寺庙建筑群复建设计实施时间:1994 年至1996年项目主持人:张之平、张同生;参加人员:杨新、袁毓杰、莫涛、闫明、颜华、孔祥珍、李竹君、宋森才、梁超、杨烈、崔兆忠。北京恭王府府邸保护维修工程设计实施时间:2004年至2005年项目主持人:杨新;子项负责人:丁燕、袁毓杰、闫明;参加人员:张秋艳、永昕群、查群、杨招君等。湖南岳阳楼基础滑坡治理实施时间:1992年至1995年项目负责人:李竹君;基础抗滑工程设计:冯丽娟。青海塔尔寺大金瓦殿维修保护工程设计实施时间:2001年至2002年项目主持人:杨新;参加人员:章忠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设计研究院负责地质及基础勘察。西藏布达拉宫维修保护工程第一期保护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89年至1994年工程主持人:姜怀英;参加人员:贾瑞广、袁毓杰、陈超平、许言、莫涛。第二期保护维修工程实施时间:2002年至2007年工程主持人:张之平;参加人员:颜华、袁毓杰、莫涛、闫明、杨招君、杨新、刘忠平等。新疆伊犁昭苏圣佑庙维修工程勘测、设计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5年项目主持人:丁燕;参加人员:永昕群、闫明、颜华、陈超平。福建泉州德济门遗址保护工程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4年项目主持人:查群;参加人员:付清远、王志良。天安门城楼、城台保护维修工程实施时间:1997年至2003项目负责人:张之平故宫中和殿区古建筑群保护维修工程实施时间:2003年项目主持人:张之平;参加人员:丁燕、肖东、闫明、颜华、袁毓杰。甘肃天水伏羲庙文物保护工程设计实施时间:2002年8月项目主持人:沈阳;参加人员:肖东等。 宁夏西夏陵保护规划实施时间:1999年至2000年项目负责人及文本编写人:付清远;审定人:王景慧、黄克忠;参加人:高洪莉、赵中枢、张文奇。新疆吐鲁番地区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实施时间:2001年至2002年项目主持人:付清远;参加人员:黄克忠、高洪莉。湖南里耶古城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实施时间:2004年至2006年项目负责人:沈阳;参加人员:王金华。内蒙古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规划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7年项目负责人:王金华;参加人员:付清远。内蒙古大窑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4年项目负责及编写人:冯丽娟;顾问:张森水;审定人:付清远,参加人员:葛川、汪英华。黑龙江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保护规划实施时间:2001年至2002年规划编制主持人:付清远;参加人:陶刚、高洪莉。 1.国家科技支撑课题铁质文物综合保护技术研究实施时间:2006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马清林空间信息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课题负责人:孟宪民2.国家级其他项目清代建筑世家样式雷族谱校释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崔勇濒危馆藏壁画抢救工程-馆藏壁画保护综合研究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马清林、郭宏南方地区贴金彩绘石刻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以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保护为例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詹长法、王金华木结构文物建筑变形现状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以应县木塔现状信息采集为例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侯卫东文化遗产灾害风险评估及防灾体系建设—不可移动文物地震风险评估初步研究实施时间:2009年课题负责人:侯卫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珍贵古籍及文物资料抢救保护实施时间:2009年课题负责人:赫俊红新疆出土文献的保护与研究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刘绍刚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项目二期(茶胶寺)实施时间:2005年至2014年课题负责人:侯卫东3.国家文物局课题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第一阶段要求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课题负责人:侯卫东碳酸盐石质文物劣化定量分析与评价系统研究实施时间:2006年至2008年课题负责人:李宏松文化遗产资源特性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于 冰新疆且末古国出土玻璃的科学分析与综合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成倩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1年课题负责人:刘爱河可移动文物标准体系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高峰4.国家文物局委托课题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代码编制规则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李战崎成立国际标准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的可行性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范佳翎馆藏铁质文物保护技术手册实施时间:2009年课题负责人:马清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体系建设预研究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张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技术与工艺科学化问题研究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梁宏刚古建筑木构稳定性分析与安全性评定预研究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课题负责人:王林安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保存状况研究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课题负责人:王金华古代发明创造数字展示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课题负责人:张谨5.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按主要研究领域分类)5.1岩石类(含石窟类)课题(1)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金箔的破坏状况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田兴玲(2)安岳石窟圆觉洞地质条件及病害研究实施时间:2007.12-2008.12课题负责人:王金华(3)河南龙门石窟潜溪寺石窟岩体构造特征及渗水机理研究实施时间:2008.8-2010.6课题负责人:张兵峰5.2广西花山岩画保护工程相关课题(1)岩画渗水病害热红外成像探测及机理研究实施时间:2007.9-2009.9课题负责人:吴育华(2)三维激光扫描和GIS技术在野外大型岩画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实施时间:2008.5-2009.11课题负责人:黄玉琴(3)石灰岩质文物裂缝注浆材料及工艺研究实施时间:2008.8-2010.8课题负责人:周 霄(4)广西花山岩画颜料脱落及褪色病害保护修复技术研究实施时间:2008.8-2010.8课题负责人:孙延忠(5)花山岩画环境监测方法与指标研究实施时间:2009.7-2011.7课题负责人:刘意鸥(6)天然水硬石灰在岩土文物与遗址加固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实施时间:2010.2-2010.12课题负责人:李 黎5.3木构建筑类课题(1) 应县木塔斗栱静动力荷载下力学性能研究实施时间:2008.8-2009.8课题负责人:王林安(2)木结构文物建筑变形现状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以应县木塔现状信息采集为例(二期工程)实施时间:2009.7-2011.7课题负责人:颜 华(3)应县木塔二层明层倾斜变形及其对整体结构安全影响研究实施时间:2010.6-2011.12课题负责人:王林安(4)古建筑木材横纹承压增强加固技术研究实施时间:2007.7-2008.7课题负责人:王林安(5)辽代木构建筑大木结构研究实施时间:2008.3-2010.3课题负责人:温玉清(6)木结构建筑不完全落架维修方法研究—以奉国寺大雄殿为例实施时间:2009.7-2011.7课题负责人:王雪莹5.4大运河相关课题(1)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导则及实施方案研究实施时间:2007.7-2008.7课题负责人:李宏松(2)大运河淮安段遗产本体调查方法研究实施时间:2008.8-2009.8课题负责人:于 冰(3)大运河扬州段水利遗产真实性研究实施时间:2010.6-2011.12课题负责人:崔 明(4)大运河遗产可持续发展利用研究—以淮扬区段和南运河为例实施时间:2010.6-2011.12课题负责人:赵 夏5.5土遗址类课题(1)南越王宫署土遗址保护材料研究实施时间:2009.7-2011.7课题负责人:王云峰(2)北方地区非露天条件下既有土遗址加固材料保护效果评估研究实施时间:2010.6-2011.125.6高句丽壁画保护工程相关课题(1)高句丽墓葬壁画制作材料分析与病害原因研究-以麻线安子沟等四座墓为例实施时间:2009.8-2010.12课题负责人:成 倩(2)高句丽墓葬壁画微生物的检测研究-以麻线安子沟等四座墓为例实施时间:2009.8-2010.12课题负责人:葛琴雅(3)高句丽墓葬岩土结构前期调查与评价研究实施时间:2009.9-2010.12课题负责人:葛 川5.7金属类课题(1)室外铁质文物保护材料长期有效性评价研究实施时间:2008.8-2011.8课题负责人:沈大娲(2)沧州铁狮子加固方案支撑节点部位应力状况研究实施时间:2009.7-2010.7课题负责人:永昕群(3)高度矿化青铜器腐蚀特征与成因初步研究实施时间:2007.7-2008.7课题负责人:张治国(4)浙江瓯海出土西周时期青铜器腐蚀与土壤环境关系研究实施时间:2009.7-2011.7课题负责人:马菁毓5.8其他研究领域课题(1)柬埔寨吴哥古迹茶胶寺建筑保护修复史研究实施时间:2010.6-2011.12课题负责人:温玉清(2)海洋出水陶瓷、金属和木质文物保护前期研究实施时间:2009.7-2011.12课题负责人:李乃胜(3)南海诸岛文物考古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及初步研究实施时间:2010.6-2011.12课题负责人:范伊然(4)天津近现代工业遗产评价与保护体系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王晶(5)国保单位申报标准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课题负责人:刘文艳(6)意大利文化遗产登录制度与我国国保单位评审制度对比研究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课题负责人:王乐乐 科研期刊:《出土文献研究》《文物科技研究》《中国文物科学研究》工程与科技保护专著:《西藏布达拉宫修缮工程报告》《周萨神庙(世界遗产柬埔寨吴哥古迹)》《大足石刻保护》《中国古代建筑——蓟县独乐寺》《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卷1-4)》《天衣有缝-纺织品保护修复论文集》《中国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基础工作类专著:《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地方志书目》《新中国出土墓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译著:《艺术品中的铜和青铜腐蚀产物、颜料、保护》《国外文物保护科技编译参考》《国外文物保护机构介绍》《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艺术品中的铜和青铜:腐蚀产物,颜料,保护》文物保护研究论著:《内庭圆明园内工诸作现行则例》《壬寅消夏录》《文物保护科技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科技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地方志书目》《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国文物科学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孤本、善本出版:《新中国出土墓志》《银雀山汉墓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张家山汉墓竹简》《吐鲁番出土文书》《敦煌悬泉月令诏条》《尹湾汉墓简牍》《敦煌吐鲁番天文历法研究》《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教育培训主要出版物:全国文物古建研究所所长培训班讲义;“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卷一、卷二;中意合作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东亚纸质文物保护——第一届东亚纸张保护学会研讨会论文集;文物修复理论——中文版;“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卷三、卷四;天衣有缝——中国古代纺织品保护修复论文集。 出版物:2010年4月,首届“紫禁城杯”(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结果揭晓,我院《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艺术品中的铜和青铜:腐蚀产物,颜料,保护》两部图书从全国164种入围图书中脱颖而出,分别评为“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奖和“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最佳译著”奖。《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获2002年国家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睡虎地秦墓竹简》——获首届全国古籍图书一等奖《吐鲁番出土文书》——1999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第二届古籍整理图书评奖一等奖同年获得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颁发的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图书评奖一等奖同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三等奖1997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2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评奖一等奖《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获得江苏古籍图书二等奖工程项目:北京大学红楼维修加固工程——获得1981—1982年度文化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天津蓟县独乐寺修缮工程——获得国家文物局2004年文物保护科技进步二等奖。风化石质文物的渗透加固——1992年4月获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三等奖香港志莲净苑仿唐木构寺庙建筑群复建设计——获得2002年优质工程奖第一名获得2000年香港十大优秀建筑奖获得美国建筑学会亚洲惟一大奖(1998年)敦煌莫高窟起甲壁画修复技术——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7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山东临沂金雀山帛画揭裱技术——获得文化部1985—1986年科技成果三等奖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竹、木、漆器脱水修复技术——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集体奖。吉林集安长川一号高句丽墓壁画保护——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集体奖出土彩绘陶俑的保护处理方法—北周李贤墓彩绘陶俑保护方法的研究——获1985—1986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奖四等奖北周李贤墓壁画的揭取和修复新技术——获1985—1986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奖四等奖AC—I型防紫外线胶片的研制与应用——获1985—1986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应县木塔建塔950周年大庆2006年9月5日9时50分应县将举办木塔建塔950周年大庆,这是应县“推进五大创业工程,实现全面振兴目标”的又一大举措,也是旅游业和佛教界一大盛事,此举将对应县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应县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应县木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它作为一个文化载体,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作为一个旅游产品,凝聚着强大的品牌效能;它作为一种经济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应县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将于9月举办规模盛大的木塔建设950周年庆典活动,他们以“爱护千年国宝,传承塔乡文明,建设和谐应县”为主题,举办这次活动。届时举行隆重热烈的开幕式、闭幕式,举办一场高水平、大规模的文艺晚会,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调演活动,举办高水平的书画展、大型佛事法会、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会、木塔文物展、民俗风情展等,将邀请国家级文艺演出单位到会助兴千年不倒翁——应县木塔北宋末年,辽宋边境十分紧张。辽国多次想用兵征服中原,宋朝将士每次都拼死抵抗。辽宋双方一次次地交锋,相持了很久。北宋朝廷的态度也是很不明朗的,主战派和主和派争论不休,轻信的皇帝宋真宗一会觉得这派有理,一会又觉得那派有理,经常改变主意;而辽国却是对中原虎视眈眈,志在必得。如此几番之后,辽军终于战胜了宋军,长驱直入,进逼澶渊城下,宋朝大乱,主和派劝真宗割地赔款,迁都南方,主战派代表丞相寇准却准备“逼”皇帝亲征,鼓舞将士一举收复失地。真宗心里实在害怕,寇准一面避开主和派单独劝说皇帝,一面暗暗作好行动安排,一旦皇帝作出决定,立刻安排车马、侍卫并大加宣传,决不迟疑。也不知谈了多久,真宗终于同意了亲征,寇准松了口气,宋朝终于有救了,大家紧张地忙碌起来。他也是冒性命之危劝驾的,万一皇帝真有个三长两短,也绝不是那么好交代的,事实上,皇帝亲征比起坐守朝廷来危险性又大了多少倍呢。真宗来到前线上,并且到了双方火拼的澶渊城下,将士们得知都非常感动,他们誓死保卫国家,保卫皇上,形势一下起了变化。宋军很快地退了辽兵,正待乘胜追击,真宗却不许了。原来他也并不想战,只是辽国贪得无厌,一定要让他连一隅江山也不保,他才动了气,加之寇准不停地劝说,他才亲征来到这里。而此时,辽军败退,正是讲和的好时候,条件也好谈,自己也可以早些回宫过安逸的日子。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于是,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真宗临走之前,察看了边界的地势地形,当他看辽国边境应州有一座雄伟高大的古塔时,便下诏要求在北宋与应州地位遥遥相对的定州,修筑一座超过对方的高塔,以观察敌方军情。宋朝的能工巧匠们日夜苦干,终于将塔修至当时工程技术的极限高度,约84米。登高望远,料敌效果十分显著,而塔名也直截了当地被命为“料敌塔”。于是,在蓝天白云的北方大漠之中,便巍然挺立起两座高塔,一木一石,遥遥相对,显得格外瑰丽壮观。那么,激怒并启发宋真宗的应州的木塔,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塔呢?原来这座木塔,叫“佛宫寺释迦塔”,因它位于山西应县,又称应县木塔。它建于辽清宁二年,距今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因全塔没有一钉一铆,全部用纵横交错的主柱、木环、深架、斜撑与斗扶相互搭连,因而它是现存最古老高大的纯木结构的塔,堪称世界一绝。塔高67米,外观五层,加之每层又有暗层,实为九层,修建在一个4米余的石彻高台上,底层平面呈八角形,直径达30米。第一层,门开南面,室内空间设计颇具匠心。内外柱间,是朝拜礼佛的通廊,中心佛堂上,有高约十米的释迦坐像,四周墙壁上绘有如来、金刚、天王及弟子,尤以飞天最为精美,每当饶钹空鸣,佛香氤氲,室内氛围顿时肃穆而神玄。自第二层以上,八面凌空,塔内塔外景色连通。塔内佛像形态各异,有的塑四方佛面向东南西北各方,有的释迦居中,八大菩萨分坐八方。塔内并无暗层,因而十分宽敞高大。塔外均有回廊和扶栏,远望恒岳、桑干尽收眼底。据说最多一次曾有几千人同时登塔眺览。令人叫绝的是,在近十个世纪的沧桑岁月里,木塔曾历经多次强烈地震和战乱,仍岿然不动。据载,元朝曾大震7日,近年邢台、唐山、内蒙及林格尔地震均涉及于此,于它都无丝毫的损害。1921年,冯阎军阀混战,木塔中弹两百余发,两根立柱折断,仍安然无恙。应县木塔,巍峨壮观又不失端庄秀丽,连同它传奇般的经历,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和辉煌成就。

金塔县玉米论文发表

四川农业大学大四学生马良就被班上的同学称作“24K纯金学霸”。将会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联合中心。

看下他的履历吧!大学三年,45门必修课程中,35门在90分及以上,30门获得了专业第一名,其中,最高分高等数学拿到了99分,最低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高达82分。还主持参与了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二项校内科研项目,发表论文收录于CSCD核心期刊,获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省级一等奖……

这两天,他已经准备前往北京大学提前进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了,在此之前,他拿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直博生资格,将被北大和清华联合培养。

高“研”值被北大清华相中

知道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是多高大上的地方吗?

它是我国生命科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不再按照传统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着重考察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准备和能力。学生进去之后,由北大、清华多个院系的老师提供教学资源,还可以在两校的多个院系轮转,师生双向选择。这种两所中国最顶尖高校的联合培养模式,你说洋气不?

这几天,刚刚过完21岁生日的马良就要奔赴北京,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去了解导师研究方向,选择导师。要知道,他可以在北大、清华的教授中选择3个导师,跟每个导师学习两个月,轮完之后在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导师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瞬间觉得这种培养模式也太安逸了对不对?

不过,看到这样的培养模式,你就可以知道,它的选拔有多严苛。今年6月份,马良提交了申请材料,凭借学院专业第一的学业成绩和科研成果,获得了面试资格,面试时老师不仅需要考察科研能力,还考察翻译英文文献的能力……

想知道马良凭什么会被录取吗?看下他的经历,或许就会有答案。

高分专业户35门课90分以上

翻开马良的成绩单,你会被上面的高分震惊到。

大学三年,45门必修课程中,35门在90分及以上,30门获得了专业第一名,其中,最高分高等数学拿到了99分,连最低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高达82分。每年考试都在祈祷着及格的你们,求一下自己的心理阴影面积吧!

马良出生在四川南部县的一个山村中,因家中发生重大变故,从小跟着外公外婆长大,自小成绩都不错,或许是因为高考过于紧张,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最后被四川农业大学农学(本硕连读)专业录取。“我自己是农村人,对农村是有感情的。”马良说,农村的年轻劳动力都出去打工,村子里还是传统的种植模式,靠这些活下去都很困难。当时,马良就希望自己学下农学知识,将来回村子里搞些养殖业、种植业什么的,改变一下农村的生存环境。

因此,进校之后,在专业的学习上,他也从来没有懈怠,早上7点出寝室,晚上11点回寝室,中间不是教室、图书馆,就是实验室,“其实大学里,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要抄袭,好好地完成,考试的时候好好准备,成绩就一定不会太差。”大学3年,马良上课一直坐在前排,保持跟老师互动。这是他高分的秘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那99%的汗水炼成了“24K纯金学霸”。

实验室检测700多个小麦样品

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标兵、国家励志奖学金,计算一下马良在大学3年所拿到的奖学金,可高达3万5千多元。而他也是靠着这些奖学金,和亲戚的一些支持,完成了大学学习。

为了进一步深造,马良还特别重视自己科研能力的培养。大一时,他就加入到学校小麦研究所祁鹏飞老师的课题组中,跟学长学姐们一起做小麦品质的检测工作。实验室收集了不同地区、不同的小麦品种样本多达700多个,他需要把这些样品测容重、千粒重,磨成粉末,测面筋参数、沉淀值,这些数据对小麦的育种非常有作用。

除此之外,大二的时候,马良参与到了学校王强教授指导的一个国家级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当中,他需要养玉米苗,养出相应的菌,在一定的时间让菌去侵染玉米,定期取样,检测玉米基因抗药性的变化。最终发表学术论文《玉米萜类植保素代谢关键酶基因对小斑病侵染的防御响应分析》,并被CSCD核心期刊收录。

“在面试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时,老师也会问你关于你科研项目的问题。因为是自己做的,所以回答还挺顺利的,这对我面试成功也有很大帮助。”马良说。

消灭每个不认识的英语词汇

跟着导师做项目,导师会经常发下来一些经典英文文献,让学生翻译,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当一些同学忽略了这些任务或者只是马虎完成的时候,马良通常是选择通篇精细地翻译。“我英文不是很好,正好也趁机可以多多学习一下。”英文文献中有成百上千的专业词汇,甚至有许多连电子词典都未收录,查也查不到,他就只能一个个的做好标记,拿着问导师或者问师兄师姐,详细地了解清楚。除此之外,他还会自己找一些最新的文献来阅读,一方面提升英文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自己了解最前沿的科研。

而这个技能也让他在面试的时候收获颇多。北大的面试官考核一篇英文文献,要求通读完文献并翻译,当他刚刚翻译完题目,面试官便叫停了。马良以为自己的翻译达不到要求,第一句便让老师无可忍耐,没想到面试官却笑着说,从题目的翻译便能看出他的文献阅读能力很强,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拿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联合中心的offer,赴北京攻读博士学位,马良说,自己还是会选择植物学、化学等与农学相关的专业,改变农村的梦想也不会改变。

(1) Comparison of eight models for reconstructing multi-satellite sensor time-series NDVI data sets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 China,Remote Sensing,2014,通讯作者 (2) Classifying cropped area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 in China using multi-temporal NDVI data,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2014,通讯作者 (3) Validation of the MODIS NDVI Products in Different Land-use Types Using in Situ Measurements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IEEE GRSL,2014,通讯作者 (4) 基于遥感和Penman-Monteith模型的内陆河流域不同生态系统蒸散发估算,生态学报,2014,第2作者 (5) 冻融过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遥感技术与应用,2014,第2作者 (6)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imultaneous estimation methodsand temperature decencies on parameter inversion of photosynthesis models,Photosynthetica,2014,第2作者 (7) 时间序列遥感数据重建方法比较研究进展,遥感技术与应用,2014,第2作者 (8) Crop Leaf Area Index Observations with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nd Its Potential for Validating Remote Sensing Products,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2014,第5作者 (9) Long-term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agricultural land transi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ety Systems Science,2013,第3作者 (10) Heihe Watershed Allied Telemetry Experimental Research (HiWATER): Scientific Objectives and Experimental Design,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2013,第5作者 (11) Validation of MODIS GPP product at ten flux sites in norther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3,第2作者 (12)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e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ologies in bibliometrics,Earth Science Informatics,2013,通讯作者 (13) Seasonal Variation of Vegetation Productivity over an Alpine Meadow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hina: Modelling the Interactions of Vegetation Productivity, Phenology, and the Soil Freeze-Thaw Process,Ecological Research,2013,第2作者 (14) 遥感GPP模型在高寒草甸的应用比较,遥感学报,2012,第2作者 (15) A revised surface resistance parameterisation for estimating latent heat flux from remotely sensed dat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Geoinformation,2012,第4作者 (16) Vegetation Primary Production Estimation at Maize and Alpine Meadow over the Heihe River Bas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Geoinformation,2012,第2作者 (17) AVHRR、VEGETATION和MODIS时间系列遥感数据产品现状与应用研究进展,Development Status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the time series remote sensing data products Based on AVHRR, VEGETATION and MODIS,遥感技术与应用,2012,第1作者 (18)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ic factors and NDVI 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1,第2作者 (19) Validation of MODIS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products using ground measurements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 China ,Proceedings of SPIE,2011,第2作者 (20) Scaling from instantaneous remote-sensing-based latent heat flux to daytime integrated value with the help of SiB2, Proceedings of SPIE,2011,第2作者 (21) GPP estimation over Heihe River Basin, China,Proceedings of SPIE,2011,第2作者 (22) MODIS地表温度产品的验证研究—以黑河流域为例,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第2作者 (23) A LUT-based approach to estimate surface solar irradiance by combining MODIS and MTSAT data,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2011,第2作者 (24) Research trend analysis of study areas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based on the spatial information mining from scientific literatures,Proceedings of SPIE,2011,第2作者 (25) 黑河流域NDVI周期性分析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第2作者 (26) Veroustraete Frank. Comparison and conversion of AVHRR GIMMS and SPOT VEGETATION NDVI data 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第2作者 (27)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与产品生成,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第2作者 (28) 时序NDVI数据集重建综合方法研究,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第2作者 (29) Groundwater response to leakage of surface water through a thick vadose zone in the middle reaches area of Heihe River Basin, in China,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2010,第2作者 (30)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WATER 试验地面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第1作者 (31) 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森林水文和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地球科学进展,2009,第1作者 (32) 张掖市水利工程现状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第1作者 (33) The change of land cover and land use and its impact factors in upriver key regions of the Yellow Riv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09,第3作者 (34) Wetland resource investigation of the north suburban of the Zhangye City Based on the Airborne CCD images,Proceedings of SPIE,2009,第1作者 (35) 动态全球植被模型的研究进展,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第2作者 (36) Watershed Allied Telemetry Experimental Research,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2009,第4作者 (37) Assimilation of soil moisture in LPJ-DGVM, Proceedings of SPIE,2009,第2作者 (38) Spatial information mining and visualization from Qinghai Tibet Plateaus literature based on GIS,Proceedings of SPIE,2009,第2作者 (39) 基于遥感的湖泊水域动态变化监测研究进展,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第2作者 (40) 遥感技术在毒草识别中的研究进展,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第2作者 (41) 基于数码照片的狼毒盖度估算,地球科学进展,2009,第2作者 (42) 基于LPJ模型的制种玉米碳水通量模拟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9,第2作者 (43) 基于不同郁闭度的青海云杉冠层截留特征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9,第2作者 (44) 1973-2006年新疆若羌湖泊群遥感动态监测研究,冰川冻土,2008,第1作者 (45) Study on the oasis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 northwestern China by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GIS: a case study of Jinta oasis,Environmental Geology,2008,第3作者 (46) 基于GIMMS AVHRR NDVI数据的中国寒旱区植被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遥感学报,2008,第2作者 (47) 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科学目标与试验方案,地球科学进展,2008,第2作者 (48) Change in area of the Ebinur Lake during the 1998 – 2005 perio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07,第1作者 (49) A distance variable to simulate the urban population,Proceedings of SPIE,2007,第2作者 (50)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the greening trend in northwest China during 1982-2003,Proceedings of SPIE,2007,第1作者 (51) 基于遥感与GIS的甘肃省公路工程困难指数计算,中国公路学报,2007,第1作者 (52) Validating the MODIS LAI Product by Scaling up LAI Measurements at a VALERI Alpine Meadow Site, China,Proceedings of SPIE ,2007,第1作者 (53) 基于SPOT VEGETATION数据的中国西北植被覆盖变化分析,中国沙漠,2006,第2作者 (54) 1982-2003年中国西北地区植被动态变化格局分析,遥感技术与应用,2006,第2作者 (55) GIS在甘肃省公路自然区划研究中的应用,遥感技术与应用,2006,第1作者 (56) 基于遥感的植被年际变化及其与气候关系研究进展,遥感学报,2006,第1作者 (57)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vegetation cover in the Chinese Heihe River Basin and its relation to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06,第1作者 (58) Reconstructing Pathfinder AVHRR Land NDVI time-series data for the Northwest of China,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2006,第1作者 (59) 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nd-measured LAI and vegetation indices in an alpine meadow, north-west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05,第4作者 (60) A classification of forest and grassland in the Gansu Province of China using integrated SPOT VEGETATION, topographical and meteorological data,Proceedings of SPIE,2004,第1作者 (61) 基于遥感和GIS的干旱区绿洲景观破碎化分析-以金塔绿洲为例,中国沙漠,2004,第2作者 (62) 基于遥感与GIS的黄土丘陵生态监测系统研究-以定西地区四县为例,中国沙漠,2003,第1作者 (63) 基于RS与GIS方法的干旱区绿洲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以金塔绿洲为例,中国沙漠,2003,第1作者 (64) Ecological evaluation and planning of loess hilly semi-arid region – A case study on Dingxi Prefecture, China,Proceedings of SPIE,2003,第2作者 (65) Quantifying Landscape Pattern and Human impacts on Oases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Proceedings of SPIE,2003,第2作者 (66) n Approach to Extract Oasis’s Corridor Information in Arid Region from LandSat ETM Images- A Case of Gaotai Oasis, China,IGARSS03,2003,第1作者 (67) 过去21a中国西北植被覆盖动态监测与模拟研究,冰川冻土 ,2003,第1作者 (68) Quantifying land use and land use change of loess hilly semi-arid region – A case of Dingxi County, China,Proceedings of SPIE,2003,第1作者 (69) Monitoring of Land Cover Changes in Northwest China During the Past Decade using AVHRR data,Proceedings of SPIE ,2003,第1作者 (70) 干旱区农业绿洲景观格局研究,农村生态环境,2003,第2作者 (71) Study on the oasis corridor landscape in the and regions based on RS and GIS methods - application of Jinta Oasis, 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3,第1作者 (72) 定西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分析,水土保持通报,2002,第2作者 (73) VR-GIS技术在数字流域飞行模拟中的应用,遥感技术与应用,2002,第2作者 (74) 青藏铁路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冰川冻土,2002,第1作者 (75) 全国冰川编目数据库元数据标准及应用研究,地理学报,2002,第1作者 (76) 利用NOAA_CHAIN监测近10a来中国西北土地覆盖的变化,冰川冻土,2002,第1作者 (77) 黑河流域TM/ETM+影像数字镶嵌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冰川冻土,2002,第1作者 (78)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SRM融雪径流模型在Alps山区流域的应用,冰川冻土,2001,第2作者 (79) 中国冰冻圈网络数据库设计,冰川冻土,2000,第1作者

塔里木大学发表论文

塔里木大学学校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发扬南泥湾优良传统和抗大作风,形成了“艰苦创业、民族团结求真务实、励志图强”的校风和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为内涵的胡杨精神,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为主,农、理、工、文、管、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校园面积2570亩,校舍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教职工968人,其中专任教师570人,教授、副教授17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96人,各类学生1万多人。图书馆藏书84万册,另有电子图书17万种,各类期刊1500多种,校园局域网与中国教育科研网联接。编辑出版的《塔里木大学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编辑本段]发展现状 到目前为止,学校已有土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林学、园林、农业资源与环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法学、工商管理、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草业科学、动植物检疫、汉语言、应用化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等29个本科专业及34个专科专业。 [编辑本段]雄厚实力 我校现有在校普通本专科生近万人,教职工968名 ,专任教师570名,教授、副教授178名,校园面积2570亩,学校拥有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学术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20多名。学校图书馆藏书84万余册,另有17种电子图书。编辑出版了《塔里木大学学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十五”以来,学校出版的著作和教材52部,取得自治区教学成果奖5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79项,获得科研成果32项,发表论文近1799篇。学校还承担着科技扶贫项目,先后选派科技副县长、副团长,投入科技服务和扶贫的人员达5000余人次。 [编辑本段]风雨历程 塔里木大学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在风雨中不断壮大,为新疆兵团和地方培养了2万多名各类专业人才。据调查,这些毕业生当中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各条战线的管理和业务骨干,不少毕业生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和各种奖励、荣誉称号,还有一部分人取得了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国内的硕士、博士学位。因为毕业生质朴、能吃苦、动手能力强,受到社会的欢迎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塔里木大学经过近五十年的努力奋斗,发扬南泥湾精神和抗大作风,弘扬兵团精神,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育人,形成了“艰苦创业、民族团结、求真务实、励志图强”的校风。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农为主,地域特色鲜明,农、理、工、文、管、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塔里木大学能保研。塔里木大学的学生成绩足够优秀,拿过一些大奖,在一些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可以保送一些211或985学校

塔里木大学整体还是不错的,学校的专业建设比较全面,但校园环境相对差一些,下面是塔里木大学的各方面具体介绍:

1、学校简介:

塔里木大学,简称“塔大”,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原为农业部直属高校,现隶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央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高校、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2、师资力量:

学校共有专任教师736 人,外聘教师139 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79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9%。其中正高职称114 人,副高职称365 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731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5.3%。

3、教学建设:

学校建成4门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17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实验中心、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学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大赛、创业大赛、周培源力学竞赛、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均获大奖。

塔里木大学的科研成就:

学校承担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项目400多项,其中973前期预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120多项,取得各级科研成果10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30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0余部。

学校科研人员培育的新品种“新梨七号”等科技成果已经在省内外推广,“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研究”、“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研究”、“胡杨生态研究”、“长绒棉品种培育及高产优质理论与技术研究”和“西域文化研究”等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课题已取得进展并获得多项成果。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塔里木大学

塔里木大学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的省部共建地方重点院校,园艺、农学、生物技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都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不错,但是地处偏僻,在阿拉尔,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比较差一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