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论文在物理评论D发表什么水平

发布时间:2024-07-05 19:29:56

论文在物理评论D发表什么水平

内并认美办杂志容易内认收录主本杂志没其收录

物理评论快报高水平。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物理评论快报"的评审和编辑非常严格,多数文章需要通过严格的同行评审,确保发表的论文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质量,物理评论快报是物理学界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期刊之一,被普遍认为是物理学研究的顶级期刊之一。

论文的等级给大家整理了下,大概分为以下六级,仅供参考!第一级别(T类):特种刊物论文。是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这是殿堂级别的刊物。发表的成果都是对各个专业有突出贡献的研究成果。每年全球的发行量也是特别少,含金量极高,新浪微博的期刊论文发表指导小畅编辑劝你就目前别考虑了。第二级别(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是指被SSCI、A&HCI、CSSCI以及全国权威性专业期刊收录的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这是目前高校师生以及研究院所普遍认可的具有代表性的顶尖期刊。第三级别(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是指其他被CSSCI收录的期刊,以及ISSHP收录的论文。它的论文水平含金量比A类低,但是也是代表着各个专业内重要的研究性论文。第四级别(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是指没有被CSSCI收录但是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论文。同样,在学科内有重要的影响,被高校师生普遍认可和投稿的期刊。无论你是专科、本科还是硕博,都是可以考虑的。第五级别(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是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这一级别的论文,就有点水了,但是非常适合刚刚跨入研究领域的学生投稿。同样,这类文章在毕业、深造、评职称,都是得到认可的。第六级别(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第六级别,新浪微博的期刊论文发表指导小畅编辑是不建议大家去投稿,主要是因为无论是毕业还是评职称,国内都是不认可的。当然,你发表的刊物级别越高,就代表着你的论文级别越高,也就是说你的论文水平越高。最后,祝大家都能通过毕业之家平台,顺利毕业!

论文在物理评论D发表

由于宇宙中的能量远远超出人类的认知,我们已知晓的物质能量是低于宇宙中的实际能量的,因此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将其归类于暗物质与暗能量。

暗物质与“直”雷电的关系

近日,多伦多大学和俄亥俄州凯斯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物理评论D》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说,在速度极快的穿过大气层时,将产生一条“电离等离子体的直通道”,这块暗物质称为“宏观”。这能够导致雷电变成一条直线,从而使其具有鲜明的特色。

“宏观暗物质是一大类的替代候选粒子暗物质,这种候选物质将转移能量主要通过弹性散射形式展现。如果足够大的宏观暗物穿过大气会产生离子化等离子体的直通道,”

“如果它的横截面为σx 6 10-9 cm2,则在有利于雷电的大气条件下(例如暴雷),等离子通道将足以用单个引出线引发雷击。”相比之下,他们指出普通的闪电是由“数百个或数千个几米长的引线串在一起”组成的。

“直”雷电的宏观诱发条件必须足够直

该推测根据2020年7月6日发生在美国的一起雷暴天:即便两个闪电架设在了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但雷暴期间的雷电,击中在纽约市曼哈顿区天际线前的哈德逊河上。

此外,风切变或磁流体动力不稳定状态下,也不会改变明显刚性的宏观雷电外观。他们说:“唯一有照片记录的直形雷电盒可能不够直,无法被宏观诱发。”

根据NASA的说法,闪电是在带电的雷暴云中发出的,这些云散发出能量,将所谓的“雷击”驱赶到电荷相反的地方:如地面或另一片云中。

通常人们会将暗物质与暗能量混淆,但二者并不相同,而且目前对暗物质的了解仅能局限于知道它不是什么,这是通过所有科学家们的排除法得出的结论。

暗物质在宇宙中的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有相关机构表示,暗物质不是以人类可见的恒星和行星的形式存在。它也不是以称为重子的正常粒子物质的乌云形式存在,既不是反物质,也不是银河系大小的黑洞。

在美国宇航局科学网站的一篇文章中显示:“通过将宇宙组成的理论模型与一组宇宙学观测数据相结合,科学家们得出了我们上面描述的宇宙组成,即约68%的暗能量、约27%的暗物质、约5%的正常物质。”。

多伦多大学的研究生纳撒尼尔·斯塔克曼告诉《史密森学会杂志》:“由于这些宏粒子的速度非常快,它们实际上不受风的影响——因此这些离子通道非常直,可以直接穿过地球大气层。”。

斯塔克曼和他的团队认为,一个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的宏粒子会释放出能量,从而产生一个离子直通道,而一场电风暴可能会充当该通道的角色。

不过眼见为实,科学家们还没有亲眼目睹这种情况。据悉,在2015年津巴布韦曾出现的一个晴天霹雳很接近,但还不是差了一些。

斯塔克曼和研究人员希望继续使用流星照相机网络进行他们的搜索,检查木星上的电风暴,并指示人们检查宏暗物质可能留下痕迹的地方,比如花岗岩台面等。

几十年来,物理学家们一直认为,目前描述粒子物理学的最佳理论——“标准模型”——不足以解释宇宙的运行方式。在寻找标准模型(BSM)之外的物理学的过程中,被称为中微子的难以捉摸的粒子可能会为我们指明方向。

中微子有时被称为“幽灵粒子”,因为它们很少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几乎可以穿过任何物体。然而,当它们穿过物质时,它们可能会“减速”,这取决于中微子的类型(或“味道”),这就是所谓的“物质效应”。

在许多BSM模型中,中微子与物质有额外的相互作用,这是由于新的、迄今为止未知的自然力量。不同的中微子口味可能会受到这些相互作用的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产生的物质效应的强度取决于中微子穿过的物质的密度。如果研究人员观察到可以解释为“非标准相互作用”(NSI)的物质效应,它可能指向新的物理学。

冰立方中微子观测站(IceCube Neutrino Observatory)是一组嵌入南极冰层的传感器,用来探测和研究来自外太空的中微子。但在IceCube的中心是一个更密集的传感器子集,称为DeepCore;该区域对地球大气中形成的能量较低的中微子非常敏感,这些中微子可能会受到非标准物质效应的更强烈影响。在今天发表在《物理评论D》上的一篇论文中,冰立方合作小组讨论了一项分析,在该分析中,他们检查了DeepCore三年的数据,以确定大气中微子是否与物质有额外的相互作用。该分析对所有用于描述NSI的参数进行了限制,这是对早期仅局限于IceCube最敏感的NSI体系的分析的改进。

新物理学的宝贵大使

“大气中微子是测试中微子是否具有NSI的伟大探测器,因为它们直接穿过地球,包括它的物质密度非常高的中心,”德国美因茨大学的研究生、该出版物的领导者Elisa Lohfink说。物质密度的变化直接改变了中微子的振荡模式——中微子改变它们的味道或“振荡”的方式——因此哪一种味道的中微子会到达南极探测器。冰立方DeepCore对这些物质效应非常敏感,因为它每年都能探测到大量的大气中微子。

在美因茨大学研究生托马斯·艾哈特的分析中,研究人员观察了中微子的振荡模式,从四面八方来到DeepCore并确定它们是否匹配标准模型的期望或显示效果从任何五个有效的参数测量多少一个中微子味道相互作用比标准模型。然后,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测试振荡模式与不同自伤情境的匹配程度来限制有效的自伤参数。

首先,Ehrhardt和他的合作者一次检查一个有效参数,得出上图所示的结果。完全自由自伤分别进行调查。由于分析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任何特定的基础模型,研究人员能够限制自伤,而不依赖于一个模型的正确性。

研究人员能够对这五个可能的自伤参数分别设定灵敏度上限,其灵敏度至少可以与世界上的综合极限相媲美,勒芬克称这一成就是“前所未有的”。研究人员说,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冰立方可以探测到同时符合所有参数的模型。美因茨大学(University of Mainz)教授塞巴斯蒂安•Böser表示:“据我们所知,世界上没有其他实验可以通过单一的测量实现这一点。”“我们可以为中微子领域的新物理模型设定一个前所未有的范围。”这一结果是对IceCube之前分析的一个参数的重大改进。

研究人员希望其余的中微子团体也能注意到这些结果,并将它们纳入到整体适应中。Lohfink和她的合作者已经在进行后续分析,使用更大的数据样本——8年的数据而不是3年的数据——敏感度高得多。他们希望不久能有一个更好的限度。

Böser表示:“从长远来看,IceCube升级将真正改变这类分析的 游戏 规则。”“升级不仅能提供更好的校准,减少系统不确定性的影响,而且还能让我们更好地解决中微子振荡,因此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与标准模型的潜在偏差。”我真的很兴奋!”

发表物理prd论文是什么水平

一流水平。PhysicsReviewLetters(PRL)发表的论文具有高质量、高水平的特点,它的影响因子也一直维持在物理学期刊前列,是物理学、天文学等领域高水平、重要的学术期刊之一。PhysicsReviewLetters文章涵盖了从基础物理学领域到应用物理学领域的诸多分支,包括高能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光学与光子学、天体物理学、气体物理学、生物物理学、物理化学等等。

物理评论快报高水平。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物理评论快报"的评审和编辑非常严格,多数文章需要通过严格的同行评审,确保发表的论文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质量,物理评论快报是物理学界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期刊之一,被普遍认为是物理学研究的顶级期刊之一。

大学物理发表论文什么水平

《大学物理》属于物理类核心期刊,以下是杂志简介,希望有所帮助:

《大学物理》是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以高校物理教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刊物,刊登与高校物理各学科教学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教学研究成果及进展报导,实验物理技术与实验方法、计算物理、基础物理教学现代化等内容的研讨文章,以及物理学前沿综述、专论等。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我国物理类核心期刊。

博士发表一篇prl那是相当厉害了。

可以说所有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都是在PRL上发表论文。

CCF推荐分类:PR是B类;PRL是C类。一般,PR在行业里还是比较认可的。博士毕业,还是要发几篇像PR这样的期刊。

期刊性质:PR和PRL是一个Publisher,区别是PRL原本的意图是发表短少精炼、周期短的论文,而PR是复杂长篇、周期长的论文或文章。但逐渐的PR也开始发表短文章。

在PRL上发表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者有史蒂芬·温伯格、阿瑟·伦纳德·肖洛、基普·索恩等。

1979年因弱电统一理论,史蒂芬·温伯格与格拉肖和萨拉姆分享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67年11月20日,史蒂芬·温伯格在物理评论快报(PRL)上发表的一篇标志性的论文:《轻子模型》(A Model of Leptons),为高能粒子物理学在20世纪后半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1年,阿瑟·伦纳德·肖洛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主要学术领域是激光的研究。肖洛曾放弃没有奖学金的工程学改学物理学专业,在哥伦比亚大学与Townes教授一起工作,在1958年与Townes教授一起写了一篇关于激光的论文在PRL上发表。

物理学报发表论文什么水平

物理学报》:发展与成就《物理学报》是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创刊于1933年,原名“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创刊初期用英、法、德三国文字发表论文。这是中国出版的第一份物理类综合性学术期刊,1953年易为现名的中文期刊。《物理学报》首任主编为我国第一代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与丁燮林,随后担任主编的有吴大猷、王竹溪和黄祖洽,现任主编是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副主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乃彦院士。70余年的变迁,《物理学报》从初创到成长、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国现代物理学崛起与发展的梗概和脉络。现在,《物理学报》已成为目前中国历史最悠久、在国内外发行量最大、影响面最广的物理类学术期刊,赢得了国内外物理学界的普遍认同和信誉,受到包括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内的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中国权威性的物理刊物”,奠定了它在中国科技期刊中的重要地位。由中国科技信息所统计, 2003年《物理学报》被SCI-CD,SCI-E,EI-P,CA,INSPEC,JICST,AJ和MR等检索系统收录。根据SCI数据库统计,2003年《物理学报》的影响因子为1.130,总被引频次为2410次。特别是该统计显示,在本学科国际同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位于中上水平,在68种国际上综合性物理类期刊中,《物理学报》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位居第23和第28。其中,本刊的总被引频次居中国物理类期刊第1位、中国科技期刊第1位,影响因子为中国物理类期刊第2位。这几年来,本刊继续以提高质量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主线,在办刊理念、学术品位、编辑质量、出版发行与宣传,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特别是进一步提高期刊学术水准,《物理学报》面向国际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以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为依托,跟踪热点课题加强组织和征集优秀稿件,进一步提高学术论文的创新性、导向性和权威性。主要刊登由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组成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基础研究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一批最新科研进展或取得科技成果的优秀论文。其中,在2004年《物理学报》刊登的论文中,基金资助论文比例为87.5%。这表明《物理学报》吸收前沿科学和高质量学术论文的能力在不断增强,提高了期刊自身的整体学术水平。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物理学报》被引相对较多的论文,其学术内容按国际物理学分类来看,主要涉及混沌系统的理论和模型、量子光学、流体力学、量子论、离散系统的经典力学、黑洞、点阵理论和统计学、介观体系和量子干涉、表面电子态、聚合物、薄膜与低维结构、光电效应、固体团簇结构与碳纳米管及纳米结构材料、超导电性、分子运动论、辐射的发射与吸收及散射、自旋电子学、磁熵变材料等研究领域,其中反映了当今物理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新的方向。目前,对国内外发行和交换约1700份,光盘发行量约为600多个平台。2003年《物理学报》在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期刊网站中论文下载为3080篇次;在清华同方数据中,本刊2003年web下载3.58余万篇次,印刷版总被引频次2845次,其web扩散系数为12.61倍,在物理类期刊中,下载论文篇次居第1位。该统计显示,《物理学报》2003年即年指标17.2715,web影响因子14.4813。本刊2003年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均居物理类期刊第1位。并在2001-2003年中,《物理学报》平均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均居物理类期刊第1位。近几年来,《物理学报》先后获得第一、二、三届国家期刊奖,2001、2002、2003年度百种杰出期刊奖,以及中国科学院特别奖、一等奖等多项重要奖项。2003年10月《物理学报》创刊70周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周光召题词祝贺:“格物唯实,推理求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的题词为:“格物致知、勇创一流”。题词的著名科学家还有彭桓武、黄昆、杨振宁、李政道、冯端、陈佳洱、李荫远、黄祖洽、白春礼、王乃彦、赵忠贤、杨国桢、李方华、梁敬魁等。《物理学报》主管部门与主办单位及一些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也以各种方式表示祝贺。这些都表明《物理学报》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得到物理界及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其中除杨振宁教授上述对《物理学报》的评价外,我国著名超导专家赵忠贤院士指出:“《物理学报》是我国少数几个具有权威发性的高层次刊物之一,刊载的论文大多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成果,审稿制度严格,对论文质量严格把关,编辑出版严谨细致认真”。“《物理学报》是我国物理学界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著名学术期刊,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刊物之一,一直受到国际物理学界专家的注目和好评。《物理学报》创刊71年来为繁荣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院士称:《物理学报》是我国物理学界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著名学术刊物,所登的许多论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编辑出版质量高,是我国少数几个具有权威性的高层次刊物之一,受到国际物理学界专家的注目和好评。当今,科技期刊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可以看到,面对我国入世后激烈的挑战,中国期刊的使命更加艰巨。时代呼唤期刊工作者与科学家、出版社和信息系统团结起来相互支持合作,在我国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组织的协调下,共同营造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优良环境,为创办国际一流的学术刊物作出积极贡献,让中国科技期刊加快融入国际学术交流。《半导体学报》简介 《半导体学报》是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它报道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科学技术和相关科学技术领域内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内容包括半导体超晶格和微结构物理,半导体材料物理,包括量子点和量子线等材料在内的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生长及性质测试,半导体器件物理,新型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的CAD设计和研制,新工艺,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和光电集成,与半导体器件相关的薄膜生长工艺,性质和应用等等。本刊与物理类期刊和电子类期刊不同,是以半导体和相关材料为中心的,从物理,材料,器件到应用的,从研究到技术开发的,跨越物理和信息两个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半导体学报》发表中、英文稿件。《半导体学报》被世界四大检索系统(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半导体学报》1980年创刊。现为月刊,每期190页左右,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均有英文目次,每篇中文论文均有英文摘要。《半导体学报》主编为王守武院士。国内定价为35元。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半导体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的师生。国内读者可直接到全国各地邮局订阅。

SCIE收录、EI收录刊期: 半月ISSN: 1000-3290数据库收录: SCI-E,中文核心期刊英文期刊名: Acta Physica Sinica | Acta Phys Sin简介: 重点刊登凝聚态物理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原创性、创新性研究成果;研究快讯须含有首创性成果。 《物理学报》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33年,原名《中国物理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创刊初期用英、法、德三国文字发表论文,1953年易为现名。《物理学报》被SCI-CD,SCI-E,Scopus,CA,INSPEC,EI,JICST,AJ和MR等检索系统收录。根据SCI数据库统计,2013年《物理学报》的影响因子为0.845,总被引频次为8589次,其被引频次连续11年居中国物理类期刊之首。

这些都是检索系统,一个收录很多论文的数据库。 SCI主要偏重理论性研究。 SSCI是社会科学期刊数据库。 EI偏工程应用。 CSCD和核心期刊都是中国的数据库。 ISTP是会议论文数据库,以上都是期刊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