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有人威胁发表自己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23:06:27

有人威胁发表自己的论文

这个没有办法的,毕竟文章发表之前是没有版权归属问题的,他先发表,自然是属于他的了。建议你可以把文章大致观点改一下再发表!

只要初始数据在手里,谁发告他就是了

南京的女子花钱发论文了一万多,还遭到了威胁,这件事告诉我们,一定要选择正规网站发表论文,并且要有一定的法律文学常识。

首先,论文是有一些网站著名的,比如b站,比如知乎,可以随意发表的,并且是免费的,只要你的论文是愿意发表在你想要存在的那一种日志里,你就可以随意发表,并且可以获得很多的粉丝流量。

你的论文是想让你顺利毕业的,你可以发在当地的新闻报纸里,比如那些南京出名的报刊里。

所以你还在大学,还在依靠论文作为一种日常的陪伴方式,那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大学文化不是浪费在你的一无所知里,而是要学会与社会接触在你能够运营智慧的各种网站或者是各种博学报刊。

一定不要相信那些拿钱消费的论文组织,要从未知的现实里变成聪明伶俐的学者,让自己论文永远都有权力发表在你想要表达的背景里。

你要学会你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并且要学会与老师之间的相处,比如你发表论文,可以通过老师来发表的,并且也可以通过你的同窗好友来为你的论文找到一个好的发表方向。

独自一个人面对现实的问题,哪怕在面对现实的问题的时候,也要学会问一问别人,了解不了解这些权威网站,一般权威网站都是有点评的,不会人的,真的有在网站人的,你是可以举报的。

你要明白,发表论文是非常简单的,只要你敢于尝试投第一种自信的学识,你就永远都会被这家报刊录取,或者是被这家网站收购。

论文应该出现的方向应该就是你要成全自己现实人生的陪伴方式,所以一定要选择对的场所。

一定要记住发表论文找自己的导师寻求帮助,千万不要一意孤行。

在这件事情当中告诉我们一定要注意网络诈。现在有很多层出不穷的网络诈方式,遇到之后一定要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最早人工智能威胁论文发表

1、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2、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伟大的科学家霍金曾对人类的未来做出了10大预言。其中有一个预言就是人工智能将代替人类。他表示担忧人工智能的崛起。人工智能崛起后,虽然对人类有帮助,但他更多是担心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智能之外,人类会失去对它的最终控制权,从而导致人类文明的终结。 据英国《卫报》报道,人工智能GPT-3给人类写了一篇论文。题目是The Guardian:A robot wrote this entire article. Are you scared yet, human?这篇论文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利亚姆·波尔(Liam Porr)给GPT-3提示写的。 利亚姆的要求是写一篇500字专栏文章,内容是关于“人类为什么无须害怕人工智能。”面对这样的论文要示, GPT-3首先表达的是:我不是人,我是人工智能。然后是告诉人类无需担心许多人类智能对人类的威胁。连霍金生前对人类的警告它都知道,对此它在文章中说:人工智不会消灭人类,相信我。” 就这样,GPT-3出色地按要求写完了这篇论文。 GPT-3是著名的人工智能科研公司 OpenAI 发明的人工智能。它不只会写文章,还会写代码,秒收集各种信息,与人类聊天等,所以业界对GPT-3的评价很高,称GPT-3成精了!国外一名专业工程师甚至认为,GPT-3 有望在10年内,通过图灵测试。这项测试主要是测试机器是否具备人类智能。所谓的人类智能,就是测试一下它是否具有人类才有的“人格“”灵魂“”智力“等超越性的东西。 也有专业人业预测,根据GPT-3的思维能力,以及与人类的沟通能力来看,GPT-3在五年内有望取代心理医生。人工智能这样发展下去真的安全吗?提到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人们对此的看法只要有正反两大方面。正面看法是: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发明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是正面的。它就像一种被赋予高 科技 的工具。时代的变化,总会出现一些新的先进的东西,而这些新的东西将取代之前的落后的旧东西。就如 汽车 代替马车,手机通讯取代手写信件,机器代替人工劳作等。 历史 的车轮在前时,虽然当一件新的东西出现之前,仍然有一部分人无法很快地接受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最终会开始慢慢地适当它,习惯它,最后依赖它。而且持下面看法的人还相信,人工智能是人类发明出来,它只是一种技术,一种 科技 ,它再聪明也无法像人类那样,有欲望,有意识。它能做的一切都是按照人类的命令下实现的。所以人工智能竟然能帮助人类提高效率,做一些人类不想做,或不能做的事,那为什么不继续开发它的作用呢。 而持反面看法的人则认为: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帮助和作用确实不可容视,但人工智能的存在对人类来讲还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为人工智能的开发都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开发基础上的。任何一个发明都不能保证它的绝对安全性,和可控性。在这方面人类无法保证,电脑也无法保证万无一失。 而且,随着人工智能更多的知识和数据的摄入,它会慢慢的变得越来越聪慧,越来越了解人类。没人能保证未来人工智能不会产生自主意识和私欲。一旦人类对其失去了控制,那么它很可能会重改自己的程序,人类毕竟是肉体之身,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而人工智能,如果人类无法控制它的程序,那么它就是无生命,到时后果将相当严重。就算人类能很好地控制和保证这方面,也无法保证一些人可能会利用人工智能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另外也有部分人担心,未来人工智能涉及的行业会更多,如此一来,它的出现会让很多人失业。所以人工智能它对人类来讲,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至于人工智能未来会对人类起到怎样的影响,拭目以待吧!

【1950-1956年是人工智能的诞生年】图灵测试1950Dartmouth 会议1956(1956年夏季,以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为首的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年轻科学家在一起聚会,共同研究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它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1956-1974 年是人工智能的黄金年】第一个人工智能程序LT逻辑理论家1958(西蒙和纽维尔)LISP编程语言1958(约翰麦卡锡)用于机器翻译的语义网1960(马斯特曼和剑桥大学同事)模式识别-第一个机器学习论文发表(1963)Dendral 专家系统1965基于规则的Mycin医学诊断程序1974【1974-1980年是人工智能第一个冬天】人工智能:综合调查1973(来特希尔)项目失败,列强削减科研经费【1980-1987年是人工智能繁荣期】

近年来,一些悲观的媒体与专家开始担忧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将会对人类自身的生存产生威胁,甚至连理论物理学家、《时间简史》的作者霍金都曾公开告诫大众:“完全人工智能的研发意味着人类的末日”。特斯拉与Space X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与霍金有大致相似的担忧。马斯克说:我们必须非常小心人工智能。如果必须预测我们面临的最大现实威胁,恐怕就是人工智能。”那么问题来了,人工智能究竟会否对人类产生威胁? 李开复博士在《人工智能》一书中提到了三种不同层级的人工智能来回答这个问题。 弱人工智能(Weak AI) 也称限制领域人工智能(Narrow AI)或应用型人工智能(Applied AI),指的是专注于且只能解决特定领域问题的人工智能。毫无疑问,今天我们看到的所有人工智能算法和应用都属于弱人工智能的范畴 Alpha Go是弱人工智能的一个最好实例。Alpha Go在围棋领域超越了人类最顶尖选手,笑傲江湖。但Alpha Go的能力也仅止于围棋(或类似的博弈领域),下棋时,如果没有人类的帮助(还记得Alpha Go与李世石比赛时,帮机器摆棋的黄士杰博士吗?),Alpha Go连从棋盒里拿出棋子并置于棋盘之上的能力都没有,更别提下棋前向对手行礼、下棋后一起复盘等围棋礼仪 了。 一般而言,限于弱人工智能在功能上的局限性, 人们更愿意将弱人工智能看成是人类的工具,而不会将弱人工智能视为威胁 。也就是说,弱人工智能在总体上只是一种技术工具,如果说弱人工智能存在风险,那也和人类已大规模使用的其他技术没有本质的不同。只要严格控制,严密监管,人类完全可以像使用其他工具那样,放心地使用今天的所有AI技术。 强人工智能 又称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或完全人工智能(Full AI),指的是可以胜任人类所有工作的人工智能。 人可以做什么,强人工智能就可以做什么。这种定义过于宽泛,缺乏一个量化的标准来评估什么样的计算机程序才是强人工智能。为此,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建议。最为流行、被广为接受的标准是 图灵测试。 ( 图灵测试(The Turing test)由艾伦·麦席森·图灵发明,指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 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有超过30%的测试者不能确定出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图灵测试一词来源于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的先驱阿兰·麦席森·图灵写于1950年的一篇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其中30%是图灵对2000年时的机器思考能力的一个预测,目前我们已远远落后于这个预测。) 但即便是图灵测试本身,也只是关注于计算机的行为和人类行为之间,从观察者角度而言的不可区分性,并没有提及计算机到底需要具备哪些具体的特质或能力,才能实现这种不可区分性。 一般认为,一个可以称得上强人工智能的程序,大概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存在不确定因素时进行推理,使用策略,解决问题,制定决策的能力; 2)知识表示的能力,包括常识性知识的表示能力; 3)规划能力; 4)学习能力; 5)使用自然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6)将上述能力整合起来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 基于上面几种能力的描述,我们大概可以想象,一个具备强人工智能的计算机程序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特征。一旦实现了符合这一描述的强人工智能,那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所有人类工作都可以由人工智能来取代。从乐观主义的角度讲,人类到时就可以坐享其成,让机器人为我们服务,每部机器人也许可以一对一地替换每个人类个体的具体工作,人类则获得完全意义上的自由,只负责享乐,不再需要劳动。 强人工智能的定义里,存在一个关键的争议性问题: 强人工智能是否有必要具备人类的“意识”(Consciousness) 。有些研究者认为,只有具备人类意识的人工智能才可以叫强人工智能。另一些研究者则说,强人工智能只需要具备胜任人类所有工作的能力就可以了,未必需要人类的意识。 一旦牵涉“意识”,强人工智能的定义和评估标准就会变得异常复杂。而人们对于强人工智能的担忧也主要来源于此。不难设想, 一旦强人工智能程序具备人类的意识,那我们就必然需要像对待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那样对待一台机器。 那时,人与机器的关系就绝非工具使用者与工具本身这么简单。拥有意识的机器会不会甘愿为人类服务?机器会不会因为某种共同诉求而联合起来站在人类的对立面?一旦拥有意识的强人工智能得以实现,这些问题将直接成为人类面临的现实挑战。 三、超人工智能(Superintelligence) 假设计算机程序通过不断发展,可以比世界上最聪明、最有天赋的人类还聪明,那么,由此产生的人工智能系统就可以被称为超人工智能。 牛津大学哲学家、未来学家尼克·波斯特洛姆(Nick Bostrom)在他的《超级智能》一书中,将超人工智能定义为 “在科学创造力、智慧和社交能力等每一方面都比最强的人类大脑聪明很多的智能” 。显然,对今天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想象场景。 与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相比,超人工智能的定义最为模糊,因为没人知道,超越人类最高水平的智慧到底会表现为何种能力。如果说对于强人工智能,我们还存在从技术角度进行探讨的可能性的话,那么,对于超人工智能,今天的人类大多就只能从哲学或科幻的角度加以解析了。 首先,我们不知道强于人类的智慧形式将是怎样的一种存在。现在去谈论超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不仅仅是为时过早,而是根本不存在可以清晰界定的讨论对象。 其次,我们没有方法,也没有经验去预测超人工智能到底是一种不现实的幻想,还是一种在未来(不管这个未来是一百年还是一千年、一万年)必然会降临的结局。事实上,我们根本无法准确推断,到底计算机程序有没有能力达到这一目标。 显然,如果公众对人工智能会不会挑战、威胁人类有担忧的话, 公众心目中所担心的那个人工智能,基本上属于这里所说的“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 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的未来?它们会像Alpha Go那样,以远超我们预料的速度降临世间吗? 那么究竟什么到什么时候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才能被制造出来?是有前提的,前提是人类科技总是以加速度形式跃进的基础上的。一种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特定的科技如人工智能,在一定时间的加速发展后,会遇到某些难以逾越的技术瓶颈。 有关计算机芯片性能的摩尔定律(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每隔18到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就是一个技术发展遭遇瓶颈的很好例子。计算机芯片的处理速度,曾在1975年到2012年的数十年间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却在2013年前后显著放缓。2015年,连提出摩尔定律的高登·摩尔(Gordon Moore)本人都说:“我猜我可以看见摩尔定律会在大约10年内失效,但这并不是一件令人吃惊的事。” 正如原本受摩尔定律左右的芯片性能发展已遭遇技术瓶颈那样,人工智能在从弱人工智能发展到强人工智能的道路上,未必就是一帆风顺的。 从技术角度说,弱人工智能与强人工智能之间的鸿沟可能远比我们目前所能想象的要大得多。而且,最重要的是,由于基础科学(如物理学和生物学)尚缺乏对人类智慧和意识的精确描述,从弱人工智能发展到强人工智能,其间有很大概率存在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技术难题。今天,学者们对超人工智能何时到来的问题众说纷纭。悲观者认为技术加速发展的趋势无法改变,超越人类智能的机器将在不远的将来得以实现,那时的人类将面临生死存亡的重大考验。而乐观主义者则更愿意相信,人工智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都只是人类的工具,很难突破超人工智能的门槛。 上述论调只是站在不同角度的猜测,科技的发展究竟以怎样的速度发展、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何时能够诞生,还是让我们稍安勿躁拭目以待。

有人发表了自己的论文

看到同学的情分上你可以找她谈谈,她要是不改正的话,你可以告诉老师或是起诉她

是谁先发表的呀,如果你之前已经发过了他才套用的那你举报他就好了,如果人家先发表了那没辙了

1、此行为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人身权当中的发表权和财产权当中的署名权。2、我国著作权采取自动取得原则,即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人为著作权人,著作权主体包括未成年人,因为作品是其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括未成年人,因为作品是其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3、(1)发表权。发表权是指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所谓公之于众是指作品完成后,以复制、表演、播放、展览、朗诵、发行、摄制或者改编、翻译等方式使作品在一定数量不特定人的范围内公开。作品仅在与作品有特定关系的人之间为征询意见而传阅等,不属于发表。发表权具体内容包括:对作品发表时间、发表形式以及发表地点等等的决定权。制、表演、播放、展览、朗诵、发行、摄制或者改编、翻译等方式使作品在一定数量不特定人的范围内公开。作品仅在与作品有特定关系的人之间为征询意见而传阅等,不属于发表。发表权具体内容包括:对作品发表时间、发表形式以及发表地点等等的决定权。(2)署名权。署名,是指作者为表明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行为。署名可有多种形式,既可以署作者的姓名,也可以署作者的笔名,或者作者自愿不署名。作者的署名权是指作者在作品上署上自己名字以表示作者身份的权利。反之,对一部作品来说,通过署名即可对作者的身份给予确认。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非法人单位为作者。因此,作品的署名对确认著作权的主体具有重要意义。 姓名,也可以署作者的笔名,或者作者自愿不署名。作者的署名权是指作者在作品上署上自己名字以表示作者身份的权利。反之,对一部作品来说,通过署名即可对作者的身份给予确认。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非法人单位为作者。因此,作品的署名对确认著作权的主体具有重要意义。 4、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向法院提起诉讼。

直接报警求助,你只能在友情和权益选一个。

威胁拼多多论文发表有用吗

假的。1、因为拼多多这个平台是假的。2、拼多多是以欺的方式对消费者的。3.所以在拼多多找人写论文是假的。

当然可以投诉。可以通过拼多多知识产权发起对应的专利侵权投诉,常规处理周期为10-12个工作日,如存在卖家申诉或者专利辩证需要补充材料的情况,则为15-17个工作日完结。首先,我们要备案自己的专利资质,专利资质包括:专利证书,专利评估报告,专利授权证明,专利授权生产企业身份证明,专利授权生产企业出具的生产声明函,我方专利实际所生产产品的六视图,以及对应的备案声明函。提供以上文件之后,即可在拼多多平台进行专利的备案了。常规的专利有: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发明专利,对应的专利需要对应的证书来证明权利关系。

威胁拼多多论文发表

?答:第一步,立即联系拼多多客服,建议向拼多多投诉;第二步,联系作者本人,索要论文或赔偿;第三步,向有关部门报案,及时处理账户中遭受财产损失的问题;第四步,联系消费者保护部门投诉,追究责任。

“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会翻车?”。

拼多多美国上市不满四年,市值超2000亿美元,其创始人身家曾一度超越马云,成为中国首富。在这市值猛涨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拼多多一直在亏损,直到2020第三季度才实现首次单季扭亏为盈。到此,也许会有人疑问, 拼多多一直在亏损,为什么市值却在不断增长?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拼多多的GMV(网上的成交金额8402亿)、活跃用户(5.63亿)在不断快速增长,投资者看好其未来发展。

投资者看好未来发展是一回事,但如果一家公司一直亏损没有盈利,其管理者来自资本的压力无疑将是巨大的,因为资本是逐利的。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保持持续占有的市场份额,在短时间取得耀眼成绩,相比发展多年,已经相对成熟完善的淘宝、、天猫、京东等老牌电商,拼多多势必需要加倍投入,不管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强制“疯狂”加班,超越996工作模式,结果导向,不择手段的执行,那么出现问题就是必然了。

事件一:员工猝死

2020年12月29日凌晨1:30,拼多多公司女员工张某与同事一起走路回家的路上突然捂腹,晕厥倒地猝死。面对网络舆论的质疑,拼多多知乎“高傲”地回应: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 社会 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们都可以。

此回应一出,网络舆论瞬间炸锅,原来拼多多的拼,果然是用命来拼的拼,大致意思总结起来就两条:其一,大家都是成年人,加班是自己选的;其二,猝死是个 社会 问题,拼多多不背锅!

22岁,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换来拼多多站在资本最高点对底层人民的一句嘲讽:“底层人民,谁不是用命换钱!”?

那这是否可以理解成,你的意思就是,人家22岁,花季的小姑娘,发生这样的事只能算活该?作为底层人民,活该用命换钱?

不知拼多多哪里来的底气,如此漠视生命。面对舆论一边倒的批评,拼多多马上甩锅知乎回应不是官方发布的,这是谣言,请大家不要相信。结果被知乎打脸,证明是拼多多官方账号发布。

在铁一般的事实下,拼多多不得已承认,接着转折又来,“临时工”上场了,拼多多回应是供应商使用拼多多官方账号发布回应,与拼多多无关。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在此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拼多多认为这种“拿命换钱”的现象是时代的本质,可以看到拼多多的冷漠无情以及不断地推卸责任。

事件二:员工自杀

1月9日,拼多多一员工在长沙家中跳楼自杀。拼多多方面表示,对员工不幸离世表示深切哀悼,同时正等待当地有关部门对事发原因的最终调查结果。在此期间,公司将全力配合谭某林离世的善后工作,同时公司将立即在内网OA系统开通心理及特殊紧急事项咨询通道,安排专人为员工提供咨询服务。

从拼多多的通报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拼多多员工的工作压力是相对比较大的,已经影响到身心 健康 ,甚至可能严重到危及生命,事件的背后,是什么在逼迫年轻人至死方休?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事件三:“莫名其妙”理由辞退员工

近日,拼多多员工王某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同事被抬上救护车的照片,并配以针对拼多多的言论,此后被拼多多以违反公司纪律制度为由辞退。1 月 12 日,王某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自己的言论确实有些过激,但是并不后悔发布照片,目的是希望引起全 社会 对职工权益的重视。

1 月 11 日晚间,王某在 B 站发布视频透露,因为看到同事被抬上救护车,并将相关信息发布至脉脉上,他在 30 分钟内 “被赶出公司”。

对此,拼多多回应称,公司根据王 * 所发帖的某匿名社区公开页面外显 ID(JgD+STsWV2E),查询到其既往匿名发帖内容充斥不良 “极端言论”,诸如:“想要 死”,“把 的骨灰扬了”等。

公司人力资源部研判该员工上述言论严重违反员工手册,且有可能其极端情绪会对其他同事造成不可知威胁,决定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王某表示,1 月 8 日,他在脉脉上匿名发了一条消息,导致他 “在 30 分钟内从被通知到被赶出公司”。对于救护车事件,该名 up 主表示,他是 “在上班路上看到这辆救护车从身边驶过”,在进门时,他看到 “一名男同事被一左一右两名员工架着,还有两位女同事陪同,上了这辆救护车。我们一进一出,擦肩而过。” 他表示,“透过可以看到救护车的玻璃,他拍了一张照片,发到了脉脉,并配上文字‘第二位拼多多猛士倒下了’。”该条爆料在短时间内上了热搜。随后他被公司 HR 及主管约谈、强制离职。

在此,我们看到是 拼多多“迫不及待”的清理不和谐声音,遮掩对公司不利的事情 。虽然该员工言论过激,但其希望唤醒全 社会 对员工权益的重视,值得我们肯定。

事件四:远程删用户照片

1月12日,一则“网友称拼多多App远程删除照片”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网友爆料称拼多多远程删除用户手机照片。据该网友介绍,事情起因是其保存了 拼多多某活动涉嫌欺诈消费者的证据 ,在向客服理论后,所用vivo手机弹出消息“检测到拼多多已删除照片或视频”。

随后该网友咨询了vivo官方客服,对方表示:如果允许打开对应的权限,该软件就可以获取对应的信息。

拼多多客服回应该网友称:“不会随便删除用户信息,会向上级反馈。”随后客服经理致电该网友称:“目前技术排查下来,从技术痕迹看很难解释,因此我们并未删除。咱们朝前看,给您补贴30元无门槛优惠券”。

网友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侵犯客户隐私,如果拼多多App系统能够随意删除任何照片,那岂不是相册内的个人信息都将被暴露。

“远程删除用户相册照片,还被手机系统当场抓包?”这件事迅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之后拼多多就此事做出回应,表示删除的照片是用户编辑之前的原图,系统保存的是美化后的图片,并表示之后会对产品进行改进,把两张图片都进行保留。同时将联系vivo及其他手机厂商,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基础上共同协商优化该体验。

据了解,这次爆料的网友是被拼多多邀请参加返现活动的用户,称邀请一个新用户就可以获得一个100元的红包。但是该网友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后,却发现返给自己的是随机红包。为此,该用户联系客服,称App发布的活动描述与实际不符,要求官方给予解释。

客服称会给用户反馈,后续有结果会告知用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该用户发现手机的截图被拼多多删除了。

目前“拼多多远程删除用户照片”一事还在互联网上热议,虽未有最终定论,但是事件凸显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一旦App获取用户手机的存储权限,该App就有能力获取你的手机公共存储区的数据,包括你的相机照片、截图、录屏文件、录音等文件。

如果经查实,拼多多真的删除了用户的个人信息,那么,该行为就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也必将会受到一定的惩罚。希望相关部门尽快进行调查,查明事件真相,给大众一个交代。

事件五:黑客天才疑拒绝违法被开除

原阿里集团安全研究实验室总监云舒发微博称,某安全团队老大在5年即将到期,可以拿取股票时,突然被开除,而被开除的原因是「不愿做黑客攻击」。

某安全团队老大何许人也?此人是Flanker,提及Flanker可以说在黑客圈如雷贯耳。15岁上浙大、22岁获世界冠军,顶级黑客,前腾讯·科恩实验室高级研究员,世界顶级黑客大赛Pwn2Own Mobile 和 PC 双料冠军,后加入了某知名美股上市公司担任安全总监,负责公司整体安全。

2020年12月22日,Flanker发微博称离职:

如果说Flanker事件属实,既然能让员工做黑客攻击,这是要做什么违法违规的事情?员工权益还抵赖不给,这样的公司也是刷新我们的认知底线了。

事件六:前员工发布《我在拼多多的三年》

1月12日,一位毕业于浙大,前拼多多的信息安全工程师在浙江大学cc98论坛和个人博客发表了《我在拼多多的三年》。

作者原描述:「本文目的是【希望学弟学妹们千万不要去拼多多】,从一个底层员工的视角,记录一下拼多多这家公司三年以来的 整体变化,本文不涉及技术机密,只讨论行政制度、文化氛围、办公体验等,记录个人主观意愿,离职后于家中编 写,记录一下经历,存在主观印象,部分内容已做马赛克处理。 」 各行各业的大家看完有何感想 ?

各位读者对原文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知乎查看,绝对让人“大吃一惊”,只能说这公司太“伟大”了

在这篇文章里,网友评论见识到了剥削的最高境界:

初级段位的剥削,是剥夺员工个人生活、社交、 娱乐 的自由;

中级段位的剥削,是让员工没有时间学习、成长、提升自己,无法做一些对自己人生的长远发展有实质性改变的事情,永远被定格在底层;

高级段位的剥削,是剥夺员工吃饭、睡觉、上厕所等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整日昏昏沉沉、神情恍惚、情绪低落;

剥削界的东方不败,是除了以上行为以外,还剥夺员工的生存权、言论权、行动自由、隐私,基本类似于监狱,比监狱更厉害的是,还会打着企业文化的幌子来洗脑。

拼多多这样的氛围估计会让所有看到此文的人,都感觉有点意外,能感受得到员工对于这种唯我独尊的强势压迫的无力感。能够这么理直气壮地进行剥削,拼多多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一般的公司里,除非是个傻子员工,否则不会出了门就爆公司的料,因为公司口碑好、赚钱了,员工日子才会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有归属感的公司,员工都是很有自豪感的,说起自己的东家,拍着胸脯恨不能拍肿了,甚至看不上竞争对手的员工。

那种(前)员工迫不及待地对外吐槽、爆黑幕的公司,我觉得员工的这一行为,其实是在以一己之力向 社会 发出微弱的呼喊、在释放一种“求救”的信号,在以身犯险警醒众人。

也许最终还是无济于事,并不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没有人来保障打工人的利益,但至少努力过了。

事件七:拼多多退出春晚红包

1月15日,有消息称,目前拼多多内部已暂停春晚红包项目,不再担任2021年春晚独家红包互动合作伙伴。拼多多本打算通过春晚红包活动影响力力推其支付业务,今年重点投入的社区团购项目“多多买菜”原本也在此次春晚红包项目的宣传计划之中。这是央视第一次撤换春晚合作伙伴,拼多多在公众舆论场负面的形象,直接影响了公司的业务进展。

对于央视撤换春晚合作伙伴,我们觉得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一个陷于负面形象的公司,就应该好好修炼“内功”,而不是取于民,却伤于民。

总结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以上如此多的事件,拼多多可谓是今年“热搜”中的王者,可惜都是“负面”形象,问题多多,拼多多难道要“努力”变成名副其实的这“拼多多”?

其实很多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太多人拼命得来的结果。虽然都是打工人,企业也需要更关心员工的身体,才能有可持续发展。

回看拼多多这几年的发展历程,凭借其“团购+低价”策略以及对微信平台社交属性的运用,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成长为电商巨头。拼多多的火爆从砍一刀开始,凭借好友砍一刀免费拿产品,让拼多多的用户实现了快速增长并吸引了巨大的流量。

用户的口碑和认可度就是公司生存的根本,用户可以捧起一家公司,也可以让其从高位摔下。如果后续拼多多不作出改进,继续我行我素,这必然会引起用户的不满,其口碑和认可度也会慢慢下降,那么用户流失将会是可预见的结果。

所以希望拼多多能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尽快给用户和员工一个满意的回应,不要再让人们失望了。

假的。1、因为拼多多这个平台是假的。2、拼多多是以欺的方式对消费者的。3.所以在拼多多找人写论文是假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