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计量经济学相关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6 03:04:14

计量经济学相关论文发表

给你一篇我刚写的 呵呵 仅供参考 (需要的话给你电子版 QQ:309735313)关于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 (我的姓名等信息就省略了啊 呵呵)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我国1978年以来的统计数字建立了可以通过各种检验的城镇居民储蓄率的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情况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得出各种主要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数量的影响程度,并针对我国城镇居民存款储蓄现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居民储蓄存款 实证分析 主要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 1978年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居民储蓄也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始终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长这一经济现象引起国内理论界的广泛关注。这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有着有利的一面,但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所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分流储蓄,但是居民储蓄依然持续增加。由于居民的储蓄存款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行为,影响着货币的供给量,进而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效果,因此,对我国居民存款储蓄问题的深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助于帮助大家认清现状,做出合理的决策。虽然我们作为本科阶段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和透彻,但对此问题的探索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了解国情,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文献综述 我国有很多学者建立了许多的储蓄模型来分析各因素对居民储蓄的影响程度,但分析结论的差异很大。整理以前的研究成果,一个社会的储蓄总量受很多因数的影响,根据经典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储蓄水平主要受收入因数、利息率、物价水平、收入分配等因数的影响: 1.收入因数 收入是决定储蓄的重要因数,收入的变化会直接决定着储蓄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正方向的变化关系,即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储蓄量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储蓄量减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户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余下的全部实际现金收入。 2.利息率 传统经济学认为,在收入即定的条件下,较高的利息率会使储蓄增加。在本文中,我们选用的利息率是根据当年变动月份加权平均后的一年期储蓄存款加权利率。 3.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会导致居民户的消费倾向的改变,从而也就会改变居民户的储蓄倾向。本文用通货膨胀率来考察物价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 4.收入分配 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越高,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越高,社会的储蓄倾向就会越低。在国际上,衡量收入分配平均状况最常用的指数是基尼系数。 三、变量的选取及分析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时期,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因而,要分析各种因素对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国情。1998年后,中国经济运行进入了一种新的体制约束状态,出现了明显的供给过剩,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与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投资、消费膨胀的内在动力明显不足;同时,由于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市场体制的控制力还有限,从而不能形成一种有效地传导机制。市场化的改革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心理行为带来了很大影响,银行开始考虑贷款风险,投资者开始考虑投资回报,而消费者也开始考虑最佳的消费时机和预期收入。这说明,我们的微观经济层面已生长出一种内在的约束机制,然而社会各个方面对这些积极的因素还很不适应,微观主体内在约束机制较强与宏观经济市场传导机制不畅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投资行为受阻、消费行为审慎和储蓄持续稳定增长。当前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居民对社会经济形势的预期、可选择的投资渠道、信贷消费的发展、利率因素的影响、"假性"存款的影响、消费领域的信用等级、高收入阶层消费状况、就业形势压力、体制改革、居民收入水平等。 由于我现在的时间和能力有限,只能综合考虑,选取一部分变量进行研究,而且为了方便查找数据,只建立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模型进行研究。本文选用当年的收入增长率来考察收入因数对储蓄率的影响。用城镇居民的储蓄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另外还选取了中国1979年到2002年的各年的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一年期储蓄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作为解释变量。 四、数据及处理 本文模型数据样本为从1979-2002年。 年份 城镇居民储蓄率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 一年期储蓄利率 通货膨胀率 城镇居民基尼系数 1979 0.06368087 0.264869934 3.78 0.02 0.16 1980 0.08740586 0.220385089 5.04 0.059804 0.15 1981 0.07093626 0.104176446 5.4 0.024052 0.15 1982 0.08105586 0.139165412 5.67 0.01897 0.15 1983 0.09963501 0.093723563 5.76 0.015071 0.16 1984 0.13025584 0.245357008 5.76 0.027948 0.19 1985 0.15161502 0.184241122 6.72 0.08836 0.19 1986 0.17454542 0.280700971 7.2 0.060109 0.2 1987 0.2175453 0.167515864 7.2 0.072901 0.23 1988 0.17862152 0.219728929 7.68 0.185312 0.23 1989 0.2721202 0.199827095 11.12 0.177765 0.23 1990 0.32760614 0.123579703 9.92 0.021141 0.24 1991 0.31032443 0.163667824 7.92 0.028888 0.25 1992 0.3016907 0.228819425 7.56 0.053814 0.27 1993 0.3199061 0.311233327 9.26 0.131883 0.3 1994 0.42486435 0.397210898 10.98 0.216948 0.28 1995 0.44898036 0.261076104 10.98 0.147969 0.28 1996 0.40903477 0.198208003 9.21 0.060938 0.29 1997 0.30935015 0.127739779 7.17 0.007941 0.3 1998 0.25777978 0.108852141 5.02 -0.026 0.295 1999 0.21234608 0.134557035 2.89 -0.02993 0.3 2000 0.1239205 0.125688358 2.25 -0.01501 0.32 2001 0.24155306 0.14364071 2.25 -0.0079 0.33 2002 0.29897822 0.173106495 2.03 -0.01308 0.319 数据来源:各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注:Y代表城镇居民储蓄率 X1代表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 X2代表一年期储蓄利率 X3代表通货膨胀率 X4代表城镇居民基尼系数 五、模型及处理 基于以上数据,建立的模型是: Y=β1+β2X1+β3X2+β4X3+β5X4+u β1度量了截距项,它表示在没有收入的时候人们也要花钱消费,储蓄率为负。 β2度量了当城镇个人可支配收入率变动1%时,储蓄增长率的变动。 β3度量了当利率变动一个单位,其实也就是1%时,储蓄的增量的变动。 β4度量了当通货膨胀率变动一个单位,储蓄增量的变动。 β5度量了基尼系数对储蓄率的影响。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变量。 u是随机误差项。 对Y做回归 利用eviews最小二乘估计结果如下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0.264646 0.045525 -5.813154 0.0000 X1 0.317426 0.175678 1.806864 0.0875 X2 0.024054 0.003688 6.523093 0.0000 X3 0.024476 0.205508 0.119099 0.9065 X4 1.127523 0.149318 7.551127 0.0000 R-squared 0.897971 Mean dependent var 0.234065 Adjusted R-squared 0.875298 S.D. dependent var 0.116109 S.E. of regression 0.041002 Akaike info criterion -3.360748 Sum squared resid 0.030260 Schwarz criterion -3.113901 Log likelihood 43.64860 F-statistic 39.60525 Durbin-Watson stat 1.541473 Prob(F-statistic) 0.000000 根据以上结果,初步得出的模型为 Y=-0.264646+0.317426X1+0.024054X2 +0.024476X3+1.127523X4. 1.经济意义的检验 该模型可以通过初步的经济意义的检验,系数的符号符合经济理论。 2.统计检验 从表中可以看出,显然通货膨胀率的系数通不过T检验,R2=0.897971, 2值为0.875298,模型的拟合情况较好。F检验的值为39.60525,整个模型对储蓄率的增长影响是显著的。 3.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从F值可知此模型整体显著,但是分析各个变量后发现X1和X3不显著,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运用消除多重共线性的逐步回归方法我们可以得到要放弃X3 这个变量,重新做回归分析得到: Y=β1+β2X1+β3X2+β5X4+u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0.271487 0.041322 -6.570056 0.0000 X1 0.314787 0.113799 2.766177 0.0119 X2 0.024487 0.003178 7.704986 0.0000 X4 1.145280 0.137886 8.305987 0.0000 R-squared 0.897094 Mean dependent var 0.229740 Adjusted R-squared 0.881658 S.D. dependent var 0.115517 S.E. of regression 0.039739 Akaike info criterion -3.461967 Sum squared resid 0.031583 Schwarz criterion -3.265624 Log likelihood 45.54360 F-statistic 58.11739 Durbin-Watson stat 1.556309 Prob(F-statistic) 0.000000 从新模型的整体效果来看,R值和F值都很好,而且各个变量的t统计量也表明各个变量对储蓄率的增长都有显著影响。 因此模型可设为Y= -0.271487+0.314787X1+0.024487X2+1.145280X4 4.异方差性检验 对新模型进行异方差性的检验,运用white检验,得到如下结果: 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F-statistic 2.669433 Probability 0.054505 Obs*R-squared 11.50596 Probability 0.073942 Obs*R-squared的计算结果是11.50596,,由于选用的没有交叉乘积项的方式,所以自由度为7,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查表得 (7)=12.59〉11.50596,所以接受原假设,即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5.自相关性的检验 从上表可知DW值为1.556309,且样本容量n=24,有三个解释变量的条件下,给定显著性水平 =0.01,查D-W表得,d =0.882,d =1.407,这时有d

计量经济学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对我国经济学的定量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中国经济学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计量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量经济学论文 范文 一:多媒体教学计量经济学论文

一、研究框架:教学的次优原理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次优理论分析

本研究的目标定位为:以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背景,研究针对非计量经济学理论专业学生的教学目的及其规律,最终在教学内容比重和 方法 上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的思路遵循经济理论中的“次优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从方法论上进行整理,重点在于区分计量经济学逻辑框架中的原理部分和应用部分,并主要以例证的方式论证理论应用和理论原理的发展采取专业化与分工形式更具有效率;第二部分将采用实证方法分析非计量经济理论专业研究人员应用计量经济学进行分析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论知识,调查具备计量分析能力学生和研究人员相关知识获得的方式;第三部分在前面两部分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基于“次优”思路,对现行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提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学思路。研究的主要观点是:当“最优”的某些条件不具备时,其他条件同样必须按照“次优”标准取值,而不能继续采取“最优”结果所要求的标准,否则效率会更差。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次优原理

当学生不可能在一定的学时内完全掌握基本原理并熟练应用时,应该以应用能力为基本目标,对以数学推导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原理做语言介绍。换个角度讲就是将计量分析能力获取的真正方式(即模仿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学中,使其更有效率。

二、实证分析: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关于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的设定

通常会有理论和应用之争。任何一门学科,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在充分理解原理的来龙去脉基础上熟练运用并进行发展。但是,理论的证明和发展往往需要坚实的理论根基,研究者个体需要很长时间的专门训练。在现代科学高度分工化的背景下,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有着明确的分工。计量经济学更是如此,对于本科经济学专业学生来讲,其学科基础结构以及学时有限,不可能进行大量的理论学习。因此,应该以熟练的应用为首要目标。尽管从逻辑结构来看,现代科学理论都是在基本原理正确的情况下才可以正常使用,即原理是应用的基础,但从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来看,熟练的认知和运用对于学习和掌握一套理论工具的原理更有帮助,反过来却更为困难一些。因此,在本科阶段,经济学专业学生应该在操作层次上掌握计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在思想层次上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及优劣排序

就逻辑结构而言,计量经济学课程可以分为基本方法、软件应用、经济学原理、数理统计原理等基本部分。为了达到按照次优原理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对上述学习和教学当中的内容进行选择和排序。计量经济分析对计算工具的依赖性很强,在某种程度上,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发展都依赖于计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计算机的产生与升级,使得计量经济分析基本上采取各种专业软件完成,比如AMOS,AUTOBOX,DATADESK,SPSS,EVIEWS,MATLAB,GAUSS,STATVIEW等。因此,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和学习必须依赖其中一种软件进行。国内大部分教科书都以EVIEWS作为演示逻辑过程的软件,其界面操作是教学过程必须包括的内容。但是,利用软件操作的计量经济分析过程的基本框架是建立在计量经济分析基本方法之上的。无论是经典还是现代计量经济学,基本的计算步骤都包括回归方法、统计检验、计量检验及修正四部分。因此,基本方法的教学应该是首要的内容,依据它进行软件的应用,一方面练习基本步骤,另一方面掌握分析的基本技能。计量经济学不是统计学,因此上述两方面的纯技术内容需要在经济学原理的规定下实施。任何参数都要符合经济学原理和常识。与此同时,经济学原理的学习可以通过其他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参数的经济学意义可以通过很短时间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因此,经济原理需要放在前面两项内容之后,学生可以在更高层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进行学习。数理统计原理是整个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性“技术基础”,进行复杂计量经济分析以及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必须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在本科阶段,没有必要进行全面严格的数理统计知识训练。计量经济学现行教学方式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上述内容没有做出恰当的选择和排序,而是按照尽量满足“最优条件”的方式,对于数理统计原理过于强调,往往放在教学最重要的位置。结果在每一个阶段学生都不能掌握基本的内容,往往是重复学习基本方法、软件应用等,效果很差。因此,对于上述内容必须按照“次优原理”做出排序,并在不同阶段选择教学重点。基本的排序应该是,首先是基本方法,务必使学生能熟记(例如各种条件、参数范围等),其次是软件的应用,接下来依次是经济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原理。本科阶段一定要解决基本方法和软件的使用问题,避免重复学习。

(三) 教学方法 和其他经管类课程类似

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分为理论讲授、实验和课程论文三个部分。理论讲授应该着重解决分析方法的问题,以介绍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分析的数理统计原理;实验对应软件的应用,通过大量的软件操作和结果分析,使学生对于实际的分析步骤能够熟练进行;课程论文则对应经济学原理部分,通过对实际经济现象的数量分析,训练学生针对具体经济现象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具有对计量结果进行经济学解释的能力。课程阶段的时间有限,应该以学生掌握工具使用为目标,至于其经济学内涵以及分析技巧,应该放在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研究计划之中安排。因此,课程阶段内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前两者为主,课程论文方式可以放在学年论文和 毕业 论文(设计)阶段实施。

(四)教学手段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使得多媒体和案例教学已经成为目前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手段。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当中,应该更有针对性地使内容与教学手段对应。计量经济学中存在不少数学推导,例题演示,讲解时需要大量的数据及其处理的演示。如果采取原始的黑板书写,则必然浪费课堂时间,因而多媒体教学应该在计量经济学中大力推广。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由于省略了实际的操作过程,尽管有利于教师提高逻辑推进速度,但也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强度和负担,导致学生无法及时理解教学内容,减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印象。因此,多媒体教学更适宜介绍性的内容,比如上述数理统计原理等。案例教学被很多学者作为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的首要任务是分析手段的掌握,而不是分析技巧的培养。因此,案例教学的中心应该放在分析过程,而不是建模和经济分析阶段———尽管这两者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效果突出。

三、结论

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普遍较差,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计量经济学知识体系庞大和学时有限之间的矛盾。根据“次优原理”,应该在内容和目标上做出恰当的定位和选择。基本的分析方法(步骤)和软件操作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和内容,本科阶段必须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否则就会导致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层次课程都必须重复操作的训练。至于经济学原理,应该作为综合训练部分在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之中进行。而作为计量经济学科学基础的数理统计原理,应该是复杂计量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中解决的问题,对于此层次课程来讲,适宜采用语言或演示方式进行介绍性教学。

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二:多媒体计量经济学论文

一、研究框架:教学的次优原理

(一)次优原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

构成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框架的经济哲学基础。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西方微观经济学理论给出了“看不见的手”原理的形式化证明:以利己行为动机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将会导致(帕累托意义下的)最优———第一福利经济学定理。然而,现实经济中更普遍的情况是,经济环境与完全竞争的经济模型完全不一样。此时,结果还会是帕累托最优吗?1950年代之前,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执行微观经济政策尽可能弥补现实经济和完全竞争模型的假设条件之间的差距,因而能使经济达到或接近于帕累托最优状态。195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次优理论”(TheoryofSecondBest)证明,在不能全部满足完全竞争模型所要求的假设条件的情况下,即使微观经济政策成功地弥补了现实和假设条件之间的差异,政策的执行也不能保证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1956年,经济学家李普西(R.G.Lipsey)和兰卡斯特(K.Lancaster) 总结 前人的理论分析,创立了次优理论。简单地说,次优理论包含的内容是:“如果在一般均衡体系中存在着某些情况,使得帕累托最优的某个条件遭到破坏,那么即使 其它 所有帕累托最优条件得到满足,结果也未见得是令人满意的,换句话说,假设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一系列条件中有某些条件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帕累托最优状态只有在清除了所有这些得不到满足的条件之后才能达到。”次优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来说明。曲线PP表示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曲线Ⅰ、Ⅱ表示社会无差异曲线。如果经济是完全经济市场,则福利最大化均衡点在E点。假定经济系统中存在一个约束条件(由直线AB表示),使得经济难以达到直线AB右上方的商品组合,最优点E也无法取得。因此,社会最优化问题是在AB线的约束下争取(由无差异曲线表示的)福利最大化。显然,约束条件下最优点在F点,即无差异曲线Ⅰ代表的效用水平。从最初均衡点E点满足的条件程度来看,A、B两点都优于F———前两点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生产是有效的。但是,点F明显地比技术上有效的点A与B更优。这显然否定了这样的论点,即如果帕累托最优的所有条件不能全部满足,则满足某一部分就是最好的政策。次优理论的一般意义可以用英国经济学家米德(J.E.Meade)所讲的一个比喻来说明。设想一个人,他想登上群山的最高点。在朝着最高点行进的途中,他将不得不先爬上一些较低的山峰,然后再下山。因此,下面的说法并不正确,即为了达到最高点,这个人应该始终向山上爬。再者,由于最高的那座山被不同高度的群山环绕着,因此,当他爬到一座山后,很可能要攀登的是另一座较低的山。所以,任何朝着最高点移动,一定都会把这个人带到更高的位置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最优均衡结果的条件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那么结果和最优之间的差距并非与条件满足的程度成反比关系。因此,如果最优条件得不到满足,那么最优化问题将是不同于原来的另一个问题,需要重新求解,而不是原来问题的“简化”。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次优理论分析

本研究的目标定位为:以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背景,研究针对非计量经济学理论专业学生的教学目的及其规律,最终在教学内容比重和方法上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的思路遵循经济理论中的“次优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从方法论上进行整理,重点在于区分计量经济学逻辑框架中的原理部分和应用部分,并主要以例证的方式论证理论应用和理论原理的发展采取专业化与分工形式更具有效率;第二部分将采用实证方法分析非计量经济理论专业研究人员应用计量经济学进行分析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论知识,调查具备计量分析能力学生和研究人员相关知识获得的方式;第三部分在前面两部分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基于“次优”思路,对现行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提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学思路。研究的主要观点是:当“最优”的某些条件不具备时,其他条件同样必须按照“次优”标准取值,而不能继续采取“最优”结果所要求的标准,否则效率会更差。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三)计量经济学教学次优原理

当学生不可能在一定的学时内完全掌握基本原理并熟练应用时,应该以应用能力为基本目标,对以数学推导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原理做语言介绍。换个角度讲就是将计量分析能力获取的真正方式(即模仿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学中,使其更有效率。

二、实证分析: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关于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的设定

通常会有理论和应用之争。任何一门学科,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在充分理解原理的来龙去脉基础上熟练运用并进行发展。但是,理论的证明和发展往往需要坚实的理论根基,研究者个体需要很长时间的专门训练。在现代科学高度分工化的背景下,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有着明确的分工。计量经济学更是如此,对于本科经济学专业学生来讲,其学科基础结构以及学时有限,不可能进行大量的理论学习。因此,应该以熟练的应用为首要目标。尽管从逻辑结构来看,现代科学理论都是在基本原理正确的情况下才可以正常使用,即原理是应用的基础,但从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来看,熟练的认知和运用对于学习和掌握一套理论工具的原理更有帮助,反过来却更为困难一些。因此,在本科阶段,经济学专业学生应该在操作层次上掌握计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在思想层次上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及优劣排序就逻辑结构而言

计量经济学课程可以分为基本方法、软件应用、经济学原理、数理统计原理等基本部分。为了达到按照次优原理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对上述学习和教学当中的内容进行选择和排序。计量经济分析对计算工具的依赖性很强,在某种程度上,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发展都依赖于计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计算机的产生与升级,使得计量经济分析基本上采取各种专业软件完成,比如AMOS,AUTOBOX,DATADESK,SPSS,EVIEWS,MATLAB,GAUSS,STATVIEW等。因此,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和学习必须依赖其中一种软件进行。国内大部分教科书都以EVIEWS作为演示逻辑过程的软件,其界面操作是教学过程必须包括的内容。但是,利用软件操作的计量经济分析过程的基本框架是建立在计量经济分析基本方法之上的。无论是经典还是现代计量经济学,基本的计算步骤都包括回归方法、统计检验、计量检验及修正四部分。因此,基本方法的教学应该是首要的内容,依据它进行软件的应用,一方面练习基本步骤,另一方面掌握分析的基本技能。计量经济学不是统计学,因此上述两方面的纯技术内容需要在经济学原理的规定下实施。任何参数都要符合经济学原理和常识。与此同时,经济学原理的学习可以通过其他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参数的经济学意义可以通过很短时间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因此,经济原理需要放在前面两项内容之后,学生可以在更高层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进行学习。数理统计原理是整个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性“技术基础”,进行复杂计量经济分析以及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必须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在本科阶段,没有必要进行全面严格的数理统计知识训练。计量经济学现行教学方式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上述内容没有做出恰当的选择和排序,而是按照尽量满足“最优条件”的方式,对于数理统计原理过于强调,往往放在教学最重要的位置。结果在每一个阶段学生都不能掌握基本的内容,往往是重复学习基本方法、软件应用等,效果很差。因此,对于上述内容必须按照“次优原理”做出排序,并在不同阶段选择教学重点。基本的排序应该是,首先是基本方法,务必使学生能熟记(例如各种条件、参数范围等),其次是软件的应用,接下来依次是经济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原理。本科阶段一定要解决基本方法和软件的使用问题,避免重复学习。

(三)教学方法和其他经管类课程类似

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分为理论讲授、实验和课程论文三个部分。理论讲授应该着重解决分析方法的问题,以介绍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分析的数理统计原理;实验对应软件的应用,通过大量的软件操作和结果分析,使学生对于实际的分析步骤能够熟练进行;课程论文则对应经济学原理部分,通过对实际经济现象的数量分析,训练学生针对具体经济现象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具有对计量结果进行经济学解释的能力。课程阶段的时间有限,应该以学生掌握工具使用为目标,至于其经济学内涵以及分析技巧,应该放在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研究计划之中安排。因此,课程阶段内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前两者为主,课程论文方式可以放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阶段实施。

(四)教学手段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使得多媒体和案例教学已经成为目前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手段。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当中,应该更有针对性地使内容与教学手段对应。计量经济学中存在不少数学推导,例题演示,讲解时需要大量的数据及其处理的演示。如果采取原始的黑板书写,则必然浪费课堂时间,因而多媒体教学应该在计量经济学中大力推广。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由于省略了实际的操作过程,尽管有利于教师提高逻辑推进速度,但也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强度和负担,导致学生无法及时理解教学内容,减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印象。因此,多媒体教学更适宜介绍性的内容,比如上述数理统计原理等。案例教学被很多学者作为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的首要任务是分析手段的掌握,而不是分析技巧的培养。因此,案例教学的中心应该放在分析过程,而不是建模和经济分析阶段———尽管这两者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效果突出。

三、结论

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普遍较差,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计量经济学知识体系庞大和学时有限之间的矛盾。根据“次优原理”,应该在内容和目标上做出恰当的定位和选择。基本的分析方法(步骤)和软件操作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和内容,本科阶段必须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否则就会导致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层次课程都必须重复操作的训练。至于经济学原理,应该作为综合训练部分在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之中进行。而作为计量经济学科学基础的数理统计原理,应该是复杂计量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中解决的问题,对于此层次课程来讲,适宜采用语言或演示方式进行介绍性教学。

经济论文发表相关

经济研究期刊论文投稿要求

经济研究杂志

《经济研究》杂志,《经济研究》期刊杂志论文投稿要求?《经济研究》是一本入列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综合经济理论刊物,创办于1955年。

经济研究论文投稿要求

1.经济研究编辑部目前只受理寄送来的纸面稿件(一式两份)。若所投稿件被编辑部决定进入匿名审稿流程,工作人员将及时与作者联系发送相关电子文本的事宜。

2.论文投稿稿件内容上请遵循以下要求:

(1)所投稿件应是作者自己完成的、以中文写作的原创性作品,且与该稿件内容无实质差别的作品(包括其外文翻译作品,以下统称“相仿稿件”)未曾被其他报纸、期刊等公开发表或通知即将公开发表(以下统称“已发表”,应本编辑部特别邀请的除外)。请作者自觉避免出现“一稿多发”的情形。若作者未经本编辑部同意,以在本刊发表为目的,存在以下行为之一,编辑部将视作者存在拟一稿多发行为:

① 作者将自己的已发表的相仿稿件寄送给本编辑部;

② 在稿件寄送给编辑部后至被编辑部通知即将发表前,作者的相仿稿件已发表,但作者未即时向编辑部说明该稿件的相关情况;

③ 您所投稿的经济研究论文在稿件被编辑部通知即将发表后,作者以公开发表为目的,将相仿稿件寄送给其他报纸、期刊等的编辑部;

④ 在稿件被编辑部通知即将发表后,作者的相仿稿件也被其他报纸、期刊等通知即将发表,但作者未即时向编辑部及其他编辑部完整说明该稿件的相关情况。

对于存在拟一稿多发行为的作者,一经发现,《经济研究》期刊将在十年内不发表其作品。

(2)《经济研究》期刊论文发表实行匿名审稿制度。请作者将自己的'姓名(为防止身份冒用,请旁附每位作者的亲笔签名)、署名单位、通信地址(编辑部按此地址向作者寄送实体邮件)、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Email、投稿查询密码、所受资助、致谢等信息全部列于与正文内容无关的首页。所列信息请务必清晰、完整、准确;如发生变更,请及时通知编辑部。正文内容中请隐去所有相关方面的信息。查询密码须是四位数字,由投稿人自行设定并在首页右上方注明(格式如“查询密码:####”)。未注明查询密码或所列信息不符合匿名审稿要求的稿件,编辑部可不作投稿登记。

(3)每篇稿件的署名作者不得超过五位;每位作者的署名单位不得超过两个;每篇稿件的署名作者(包括署名通讯作者、署名顺序等)及署名单位不得变更,除非变更前后该稿件的全部相关署名作者向编辑部提供有亲笔签名的书面变更声明。

(4)请作者自觉注意正常引用已有研究成果(无论是否已发表,特别是外文文献)的原则,并保证研究的依据、过程及结果的真实性。《经济研究》期刊已发表的稿件,若被发现存在故意抄袭或造假等学术不端情况,《经济研究》期刊将撤消该稿件,并不再发表其作者的稿件。

(5)《经济研究》期刊论文要求正文中同时以中英文完整列出标题、内容提要、关键词。其中,关键词3—5个;中文内容提要300字左右;英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之后请另附JEL分类号。内容提要应包含以下内容: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方法、结论、政策建议以及关键的贡献等。精彩的内容提要有助于他人准确、快捷、完整地了解本研究的全部精髓,请作者精心斟酌。

3.请作者遵循《经济研究》期刊的写作规范。文法质量亦是《经济研究》期刊稿件评审的重要标准之一。遵守写作规范可以减少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作者和编辑的工作效率,压缩稿件全处理流程的时间。

4.《经济研究》期刊编辑部收到的各稿件,无论《经济研究》期刊发表与否,恕不返回给作者。请作者做好相关备份工作。

5.《经济研究》期刊论文为了规范和加速稿件处理,要求稿件一律寄编辑部收,稿件中切勿夹带与稿件无关的物品,以免丢失。

1、高级经济师评审一般要求申报人在公开出版发行的期刊上发表专业著作或论文,方可参加评审。2、评审一般需要发表1-4篇论文,各省对论文发表的要求有细微的差别,一般来说文章字数在2000~5000 字左右,需发表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或在有国际统一刊号(ISSN)或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经济专业论文。

如果选定了目标刊物,看看发表指南就知道怎么发了,如果不知道去哪儿发,可以找早发表网。

计量经济学发表论文

计量经济学论文可以研究的问题有多种,期中比较简单的就是根据数据,建立方程,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主要运用的工具就是计量经济学的初等知识和Eviews软件,思路、要求和注意事项我觉得这么说对你的帮助不大,所以给你一篇我的论文做参考,也许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觉得看的不是很明白的话,可以再留言给我,我把什么思路等告诉你。计量经济学期末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大中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姓 名:学 号:班 级: ()级统计学系()班指导教师:时 间:(上面是论文封皮)23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其影响因素的分析(题目)一、 经济理论背景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投资、出口、消费形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这已为各界所取得共识。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这架“马车”能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二、 有关人均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①、居民未来支出预期上升,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居民的被动储蓄直接导致购买力的巨大分流, 从而减弱对消费品的即期需求,严重地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进而导致有效需求的不足,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的乏力。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教育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集中出台,原有的体制被打破,而新的体制尚未建立健全,因此目前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教育体制对居民个人支出的压力较大,而且基本上都是硬性支出,支出的不确定性也很大,导致居民目前对未来支出预期的上升。②、商品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从消费结构上看,我国消费品市场已发生了新的根本性变化:居民低层次消费已近饱和,而更高水平的消费又未达到。改革开放20多年来,城乡居民经过了一个中档耐用消费品的普及阶段后,目前老百姓的收入消费还不足以形成一个新的、以高档产品为内容的主导性消费热点,如轿车、住房等还远不能纳入大多数人的消费主流,居民现有的购买力不能形成推动主导消费品升级的动力。③、物价总水平持续在低水平运行,通货紧缩的压力较大,不利于消费的增长加入WTO之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和进口规模的扩大,国外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冲击将进一步加大,国际价格紧缩对国内价格变化将产生负面影响。物价的持续下降,不利于居民的消费增长。因为从居民的消费心理上看,买涨不买降是居民购物的习惯心理。由于居民对物价有进一步下降的预期,因此往往推迟消费,不利于居民消费的增长。另外,从统计上分析,由于物价的下降,名义消费增长往往低于实际消费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消费增长幅度的提高。④、我国现阶段没有形成大的消费热点,难以带动消费的快速增长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住房消费、居民汽车消费、通信及电子产品的消费、节假日消费及旅游消费等一些消费亮点,可以促进消费的稳定增长,但始终未能形成大的消费热点,因此不能带动消费的高速增长。三、 相关数据收集相关数据均来源于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23个大中城市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表格)地区 平均每户就业人口(人) 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人) 平均每人实际月收入(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人均消费支出(元)北京 1.6 1.8 1865.1 1633.2 1187.9天津 1.4 2.0 2010.6 1889.8 939.8石家庄 1.4 2.0 1061.3 1010.0 722.9太原 1.3 2.2 1256.9 1159.9 789.5呼和浩特 1.5 1.9 1354.2 1279.8 772.7沈阳 1.3 2.1 1148.5 1048.7 812.1大连 1.6 1.8 1269.8 1133.1 946.5长春 1.8 1.7 1156.1 1016.1 690.2哈尔滨 1.4 2.0 992.8 942.5 727.4上海 1.6 1.9 1884.0 1686.1 1505.3南京 1.4 2.0 1536.4 1394.0 920.6杭州 1.5 1.9 1695.0 1464.9 1264.2宁波 1.5 1.8 1759.4 1543.2 1271.4合肥 1.6 1.8 1042.5 950.1 686.9福州 1.7 1.9 1172.5 1059.4 942.8厦门 1.5 1.9 1631.7 1394.3 998.7南昌 1.4 1.8 1405.0 1321.1 665.4济南 1.7 1.7 1491.3 1356.8 1071.4青岛 1.6 1.8 1495.6 1378.5 1020.7郑州 1.4 2.1 1012.2 954.2 750.3武汉 1.5 2.0 1052.5 972.2 853.1长沙 1.4 2.1 1256.9 1148.9 986.8广州 1.7 1.8 1898.6 1591.1 1215.1四、 模型的建立根据数据,我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一般模型为:其中:——人均消费支出——常数项——回归方程的参数——平均每户就业人口数——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口数——平均每人实际月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随即误差项五、实验过程(一)回归模型参数估计根据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首先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OLS估计,得样本回归方程。利用Eviews输出结果如下: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1/07 Time: 16:08Sample: 1 23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1682.180 1311.506 -1.282633 0.2159X1 564.3490 395.2332 1.427889 0.1704X2 569.1209 379.7866 1.498528 0.1513X3 1.552510 0.629371 2.466766 0.0239X4 -1.180652 0.742107 -1.590947 0.1290R-squared 0.721234 Mean dependent var 945.2913Adjusted R-squared 0.659286 S.D. dependent var 224.1711S.E. of regression 130.8502 Akaike info criterion 12.77564Sum squared resid 308191.9 Schwarz criterion 13.02249Log likelihood -141.9199 F-statistic 11.64259Durbin-Watson stat 2.047936 Prob(F-statistic) 0.000076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关于Eviews输出结果可以得到参数的估计值为: , , , ,从而初步得到的回归方程为:Se= (1311.506) (395.2332) (379.7866) (0.629371) (0.742107)T= (-1.282633) (1.427889) (1.498528) (2.466766) (-1.590947)F=11.64259 df=18模型检验:由于在 的水平下,解释变量 、 、 的检验的P值都大于0.05,所以变量不显著,说明模型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等问题,进而对模型进行修正。(二)处理多重共线性我们采用逐步回归法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和处理:X1: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1/07 Time: 16:28Sample: 1 23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153.8238 518.6688 0.296574 0.7697X1 523.0964 341.4840 1.531833 0.1405R-squared 0.100508 Mean dependent var 945.2913Adjusted R-squared 0.057675 S.D. dependent var 224.1711S.E. of regression 217.6105 Akaike info criterion 13.68623Sum squared resid 994441.2 Schwarz criterion 13.78497Log likelihood -155.3917 F-statistic 2.346511Durbin-Watson stat 1.770750 Prob(F-statistic) 0.140491X2: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1/07 Time: 16:29Sample: 1 23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1756.641 667.2658 2.632596 0.0156X2 -424.1146 347.9597 -1.218861 0.2364R-squared 0.066070 Mean dependent var 945.2913Adjusted R-squared 0.021597 S.D. dependent var 224.1711S.E. of regression 221.7371 Akaike info criterion 13.72380Sum squared resid 1032515. Schwarz criterion 13.82254Log likelihood -155.8237 F-statistic 1.485623Durbin-Watson stat 1.887292 Prob(F-statistic) 0.236412X3: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1/07 Time: 16:29Sample: 1 23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182.8827 137.8342 1.326831 0.1988X3 0.540400 0.095343 5.667960 0.0000R-squared 0.604712 Mean dependent var 945.2913Adjusted R-squared 0.585888 S.D. dependent var 224.1711S.E. of regression 144.2575 Akaike info criterion 12.86402Sum squared resid 437014.5 Schwarz criterion 12.96276Log likelihood -145.9362 F-statistic 32.12577Durbin-Watson stat 2.064743 Prob(F-statistic) 0.000013X4: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1/07 Time: 16:30Sample: 1 23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184.7094 161.8178 1.141465 0.2665X4 0.596476 0.124231 4.801338 0.0001R-squared 0.523300 Mean dependent var 945.2913Adjusted R-squared 0.500600 S.D. dependent var 224.1711S.E. of regression 158.4178 Akaike info criterion 13.05129Sum squared resid 527020.1 Schwarz criterion 13.15003Log likelihood -148.0898 F-statistic 23.05284Durbin-Watson stat 2.037087 Prob(F-statistic) 0.000096由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 的调整的判定系数最大,因此首先把 引入调整的方程中,然后在分别引入变量 、 、 进行OLS得:X1、X3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1/07 Time: 16:32Sample: 1 23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222.8991 345.9081 -0.644388 0.5266X1 289.8101 227.2070 1.275533 0.2167X3 0.517213 0.095693 5.404899 0.0000R-squared 0.634449 Mean dependent var 945.2913Adjusted R-squared 0.597894 S.D. dependent var 224.1711S.E. of regression 142.1510 Akaike info criterion 12.87276Sum squared resid 404138.2 Schwarz criterion 13.02087Log likelihood -145.0368 F-statistic 17.35596Durbin-Watson stat 2.032110 Prob(F-statistic) 0.000043X2、X3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1/07 Time: 16:33Sample: 1 23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239.5536 531.1435 0.451015 0.6568X2 -27.00981 244.0392 -0.110678 0.9130X3 0.536856 0.102783 5.223221 0.0000R-squared 0.604954 Mean dependent var 945.2913Adjusted R-squared 0.565449 S.D. dependent var 224.1711S.E. of regression 147.7747 Akaike info criterion 12.95036Sum squared resid 436747.0 Schwarz criterion 13.09847Log likelihood -145.9292 F-statistic 15.31348Durbin-Watson stat 2.063247 Prob(F-statistic) 0.000093X3、X4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1/07 Time: 16:34Sample: 1 23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331.7015 142.5882 2.326290 0.0306X3 1.766892 0.553402 3.192782 0.0046X4 -1.473721 0.656624 -2.244390 0.0363R-squared 0.684240 Mean dependent var 945.2913Adjusted R-squared 0.652664 S.D. dependent var 224.1711S.E. of regression 132.1157 Akaike info criterion 12.72634Sum squared resid 349091.0 Schwarz criterion 12.87445Log likelihood -143.3529 F-statistic 21.66965Durbin-Watson stat 2.111635 Prob(F-statistic) 0.000010由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引入X4时方程的调整判定系数最大,且解释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再分别引入X1、X2进行分析。X1、X3、X4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1/07 Time: 16:37Sample: 1 23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193.6693 403.8464 0.479562 0.6370X1 89.29944 243.6512 0.366505 0.7180X3 1.652622 0.646003 2.558228 0.0192X4 -1.345001 0.757634 -1.775265 0.0919R-squared 0.686457 Mean dependent var 945.2913Adjusted R-squared 0.636950 S.D. dependent var 224.1711S.E. of regression 135.0712 Akaike info criterion 12.80625Sum squared resid 346640.3 Schwarz criterion 13.00373Log likelihood -143.2719 F-statistic 13.86591Durbin-Watson stat 2.082104 Prob(F-statistic) 0.000050X2、X3、X4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1/07 Time: 16:38Sample: 1 23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62.60939 489.2088 0.127981 0.8995X2 134.1557 232.9303 0.575948 0.5714X3 1.886588 0.600027 3.144175 0.0053X4 -1.596394 0.701018 -2.277251 0.0345R-squared 0.689658 Mean dependent var 945.2913Adjusted R-squared 0.640657 S.D. dependent var 224.1711S.E. of regression 134.3798 Akaike info criterion 12.79599Sum squared resid 343100.8 Schwarz criterion 12.99347Log likelihood -143.1539 F-statistic 14.07429Durbin-Watson stat 2.143110 Prob(F-statistic) 0.000046由输出结果可以看出,在 的水平下,解释变量 、 的检验的P值都大于0.05,解释变量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模型中只能引入X3、X4两个变量。则调整后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Se= (142.5882) (0.553402) (0.656624)T= (2.326290) (3.192782) (-2.244390)F=21.66965 df=20(三).异方差性的检验对模型 进行怀特检验: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F-statistic 1.071659 Probability 0.399378Obs*R-squared 4.423847 Probability 0.351673Test Equation:Dependent Variable: RESID^2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1/07 Time: 16:53Sample: 1 23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34247.50 128527.9 0.266460 0.7929X3 247.9623 628.1924 0.394723 0.6977X3^2 -0.071268 0.187278 -0.380548 0.7080X4 -333.6779 714.3390 -0.467114 0.6460X4^2 0.121138 0.229933 0.526841 0.6047R-squared 0.192341 Mean dependent var 15177.87Adjusted R-squared 0.012861 S.D. dependent var 23242.54S.E. of regression 23092.59 Akaike info criterion 23.12207Sum squared resid 9.60E+09 Schwarz criterion 23.36892Log likelihood -260.9038 F-statistic 1.071659Durbin-Watson stat 1.968939 Prob(F-statistic) 0.399378由检验结果可知, ,由White检验知,在 时,查 分布表,得临界值 (20)=30.1435,因为 < (5)= 30.1435,所以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四).自相关的检验由模型的输出结果可知,估计结果都比较满意,无论是回归方程检验,还是参数显著性检验的检验概率,都显著小于0.05,D-W值为2.111635,显著性水平 =0.05下查Durbin-Watson表,其中n=23,解释变量的个数为2,得到下限临界值 ,上限临界值 , =1.543

计量经济学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对我国经济学的定量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中国经济学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计量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量经济学论文 范文 一:多媒体教学计量经济学论文

一、研究框架:教学的次优原理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次优理论分析

本研究的目标定位为:以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背景,研究针对非计量经济学理论专业学生的教学目的及其规律,最终在教学内容比重和 方法 上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的思路遵循经济理论中的“次优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从方法论上进行整理,重点在于区分计量经济学逻辑框架中的原理部分和应用部分,并主要以例证的方式论证理论应用和理论原理的发展采取专业化与分工形式更具有效率;第二部分将采用实证方法分析非计量经济理论专业研究人员应用计量经济学进行分析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论知识,调查具备计量分析能力学生和研究人员相关知识获得的方式;第三部分在前面两部分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基于“次优”思路,对现行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提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学思路。研究的主要观点是:当“最优”的某些条件不具备时,其他条件同样必须按照“次优”标准取值,而不能继续采取“最优”结果所要求的标准,否则效率会更差。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次优原理

当学生不可能在一定的学时内完全掌握基本原理并熟练应用时,应该以应用能力为基本目标,对以数学推导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原理做语言介绍。换个角度讲就是将计量分析能力获取的真正方式(即模仿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学中,使其更有效率。

二、实证分析: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关于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的设定

通常会有理论和应用之争。任何一门学科,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在充分理解原理的来龙去脉基础上熟练运用并进行发展。但是,理论的证明和发展往往需要坚实的理论根基,研究者个体需要很长时间的专门训练。在现代科学高度分工化的背景下,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有着明确的分工。计量经济学更是如此,对于本科经济学专业学生来讲,其学科基础结构以及学时有限,不可能进行大量的理论学习。因此,应该以熟练的应用为首要目标。尽管从逻辑结构来看,现代科学理论都是在基本原理正确的情况下才可以正常使用,即原理是应用的基础,但从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来看,熟练的认知和运用对于学习和掌握一套理论工具的原理更有帮助,反过来却更为困难一些。因此,在本科阶段,经济学专业学生应该在操作层次上掌握计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在思想层次上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及优劣排序

就逻辑结构而言,计量经济学课程可以分为基本方法、软件应用、经济学原理、数理统计原理等基本部分。为了达到按照次优原理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对上述学习和教学当中的内容进行选择和排序。计量经济分析对计算工具的依赖性很强,在某种程度上,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发展都依赖于计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计算机的产生与升级,使得计量经济分析基本上采取各种专业软件完成,比如AMOS,AUTOBOX,DATADESK,SPSS,EVIEWS,MATLAB,GAUSS,STATVIEW等。因此,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和学习必须依赖其中一种软件进行。国内大部分教科书都以EVIEWS作为演示逻辑过程的软件,其界面操作是教学过程必须包括的内容。但是,利用软件操作的计量经济分析过程的基本框架是建立在计量经济分析基本方法之上的。无论是经典还是现代计量经济学,基本的计算步骤都包括回归方法、统计检验、计量检验及修正四部分。因此,基本方法的教学应该是首要的内容,依据它进行软件的应用,一方面练习基本步骤,另一方面掌握分析的基本技能。计量经济学不是统计学,因此上述两方面的纯技术内容需要在经济学原理的规定下实施。任何参数都要符合经济学原理和常识。与此同时,经济学原理的学习可以通过其他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参数的经济学意义可以通过很短时间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因此,经济原理需要放在前面两项内容之后,学生可以在更高层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进行学习。数理统计原理是整个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性“技术基础”,进行复杂计量经济分析以及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必须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在本科阶段,没有必要进行全面严格的数理统计知识训练。计量经济学现行教学方式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上述内容没有做出恰当的选择和排序,而是按照尽量满足“最优条件”的方式,对于数理统计原理过于强调,往往放在教学最重要的位置。结果在每一个阶段学生都不能掌握基本的内容,往往是重复学习基本方法、软件应用等,效果很差。因此,对于上述内容必须按照“次优原理”做出排序,并在不同阶段选择教学重点。基本的排序应该是,首先是基本方法,务必使学生能熟记(例如各种条件、参数范围等),其次是软件的应用,接下来依次是经济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原理。本科阶段一定要解决基本方法和软件的使用问题,避免重复学习。

(三) 教学方法 和其他经管类课程类似

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分为理论讲授、实验和课程论文三个部分。理论讲授应该着重解决分析方法的问题,以介绍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分析的数理统计原理;实验对应软件的应用,通过大量的软件操作和结果分析,使学生对于实际的分析步骤能够熟练进行;课程论文则对应经济学原理部分,通过对实际经济现象的数量分析,训练学生针对具体经济现象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具有对计量结果进行经济学解释的能力。课程阶段的时间有限,应该以学生掌握工具使用为目标,至于其经济学内涵以及分析技巧,应该放在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研究计划之中安排。因此,课程阶段内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前两者为主,课程论文方式可以放在学年论文和 毕业 论文(设计)阶段实施。

(四)教学手段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使得多媒体和案例教学已经成为目前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手段。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当中,应该更有针对性地使内容与教学手段对应。计量经济学中存在不少数学推导,例题演示,讲解时需要大量的数据及其处理的演示。如果采取原始的黑板书写,则必然浪费课堂时间,因而多媒体教学应该在计量经济学中大力推广。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由于省略了实际的操作过程,尽管有利于教师提高逻辑推进速度,但也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强度和负担,导致学生无法及时理解教学内容,减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印象。因此,多媒体教学更适宜介绍性的内容,比如上述数理统计原理等。案例教学被很多学者作为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的首要任务是分析手段的掌握,而不是分析技巧的培养。因此,案例教学的中心应该放在分析过程,而不是建模和经济分析阶段———尽管这两者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效果突出。

三、结论

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普遍较差,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计量经济学知识体系庞大和学时有限之间的矛盾。根据“次优原理”,应该在内容和目标上做出恰当的定位和选择。基本的分析方法(步骤)和软件操作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和内容,本科阶段必须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否则就会导致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层次课程都必须重复操作的训练。至于经济学原理,应该作为综合训练部分在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之中进行。而作为计量经济学科学基础的数理统计原理,应该是复杂计量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中解决的问题,对于此层次课程来讲,适宜采用语言或演示方式进行介绍性教学。

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二:多媒体计量经济学论文

一、研究框架:教学的次优原理

(一)次优原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

构成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框架的经济哲学基础。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西方微观经济学理论给出了“看不见的手”原理的形式化证明:以利己行为动机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将会导致(帕累托意义下的)最优———第一福利经济学定理。然而,现实经济中更普遍的情况是,经济环境与完全竞争的经济模型完全不一样。此时,结果还会是帕累托最优吗?1950年代之前,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执行微观经济政策尽可能弥补现实经济和完全竞争模型的假设条件之间的差距,因而能使经济达到或接近于帕累托最优状态。195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次优理论”(TheoryofSecondBest)证明,在不能全部满足完全竞争模型所要求的假设条件的情况下,即使微观经济政策成功地弥补了现实和假设条件之间的差异,政策的执行也不能保证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1956年,经济学家李普西(R.G.Lipsey)和兰卡斯特(K.Lancaster) 总结 前人的理论分析,创立了次优理论。简单地说,次优理论包含的内容是:“如果在一般均衡体系中存在着某些情况,使得帕累托最优的某个条件遭到破坏,那么即使 其它 所有帕累托最优条件得到满足,结果也未见得是令人满意的,换句话说,假设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一系列条件中有某些条件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帕累托最优状态只有在清除了所有这些得不到满足的条件之后才能达到。”次优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来说明。曲线PP表示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曲线Ⅰ、Ⅱ表示社会无差异曲线。如果经济是完全经济市场,则福利最大化均衡点在E点。假定经济系统中存在一个约束条件(由直线AB表示),使得经济难以达到直线AB右上方的商品组合,最优点E也无法取得。因此,社会最优化问题是在AB线的约束下争取(由无差异曲线表示的)福利最大化。显然,约束条件下最优点在F点,即无差异曲线Ⅰ代表的效用水平。从最初均衡点E点满足的条件程度来看,A、B两点都优于F———前两点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生产是有效的。但是,点F明显地比技术上有效的点A与B更优。这显然否定了这样的论点,即如果帕累托最优的所有条件不能全部满足,则满足某一部分就是最好的政策。次优理论的一般意义可以用英国经济学家米德(J.E.Meade)所讲的一个比喻来说明。设想一个人,他想登上群山的最高点。在朝着最高点行进的途中,他将不得不先爬上一些较低的山峰,然后再下山。因此,下面的说法并不正确,即为了达到最高点,这个人应该始终向山上爬。再者,由于最高的那座山被不同高度的群山环绕着,因此,当他爬到一座山后,很可能要攀登的是另一座较低的山。所以,任何朝着最高点移动,一定都会把这个人带到更高的位置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最优均衡结果的条件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那么结果和最优之间的差距并非与条件满足的程度成反比关系。因此,如果最优条件得不到满足,那么最优化问题将是不同于原来的另一个问题,需要重新求解,而不是原来问题的“简化”。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次优理论分析

本研究的目标定位为:以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背景,研究针对非计量经济学理论专业学生的教学目的及其规律,最终在教学内容比重和方法上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的思路遵循经济理论中的“次优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从方法论上进行整理,重点在于区分计量经济学逻辑框架中的原理部分和应用部分,并主要以例证的方式论证理论应用和理论原理的发展采取专业化与分工形式更具有效率;第二部分将采用实证方法分析非计量经济理论专业研究人员应用计量经济学进行分析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论知识,调查具备计量分析能力学生和研究人员相关知识获得的方式;第三部分在前面两部分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基于“次优”思路,对现行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提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学思路。研究的主要观点是:当“最优”的某些条件不具备时,其他条件同样必须按照“次优”标准取值,而不能继续采取“最优”结果所要求的标准,否则效率会更差。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三)计量经济学教学次优原理

当学生不可能在一定的学时内完全掌握基本原理并熟练应用时,应该以应用能力为基本目标,对以数学推导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原理做语言介绍。换个角度讲就是将计量分析能力获取的真正方式(即模仿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学中,使其更有效率。

二、实证分析: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关于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的设定

通常会有理论和应用之争。任何一门学科,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在充分理解原理的来龙去脉基础上熟练运用并进行发展。但是,理论的证明和发展往往需要坚实的理论根基,研究者个体需要很长时间的专门训练。在现代科学高度分工化的背景下,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有着明确的分工。计量经济学更是如此,对于本科经济学专业学生来讲,其学科基础结构以及学时有限,不可能进行大量的理论学习。因此,应该以熟练的应用为首要目标。尽管从逻辑结构来看,现代科学理论都是在基本原理正确的情况下才可以正常使用,即原理是应用的基础,但从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来看,熟练的认知和运用对于学习和掌握一套理论工具的原理更有帮助,反过来却更为困难一些。因此,在本科阶段,经济学专业学生应该在操作层次上掌握计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在思想层次上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及优劣排序就逻辑结构而言

计量经济学课程可以分为基本方法、软件应用、经济学原理、数理统计原理等基本部分。为了达到按照次优原理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对上述学习和教学当中的内容进行选择和排序。计量经济分析对计算工具的依赖性很强,在某种程度上,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发展都依赖于计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计算机的产生与升级,使得计量经济分析基本上采取各种专业软件完成,比如AMOS,AUTOBOX,DATADESK,SPSS,EVIEWS,MATLAB,GAUSS,STATVIEW等。因此,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和学习必须依赖其中一种软件进行。国内大部分教科书都以EVIEWS作为演示逻辑过程的软件,其界面操作是教学过程必须包括的内容。但是,利用软件操作的计量经济分析过程的基本框架是建立在计量经济分析基本方法之上的。无论是经典还是现代计量经济学,基本的计算步骤都包括回归方法、统计检验、计量检验及修正四部分。因此,基本方法的教学应该是首要的内容,依据它进行软件的应用,一方面练习基本步骤,另一方面掌握分析的基本技能。计量经济学不是统计学,因此上述两方面的纯技术内容需要在经济学原理的规定下实施。任何参数都要符合经济学原理和常识。与此同时,经济学原理的学习可以通过其他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参数的经济学意义可以通过很短时间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因此,经济原理需要放在前面两项内容之后,学生可以在更高层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进行学习。数理统计原理是整个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性“技术基础”,进行复杂计量经济分析以及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必须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在本科阶段,没有必要进行全面严格的数理统计知识训练。计量经济学现行教学方式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上述内容没有做出恰当的选择和排序,而是按照尽量满足“最优条件”的方式,对于数理统计原理过于强调,往往放在教学最重要的位置。结果在每一个阶段学生都不能掌握基本的内容,往往是重复学习基本方法、软件应用等,效果很差。因此,对于上述内容必须按照“次优原理”做出排序,并在不同阶段选择教学重点。基本的排序应该是,首先是基本方法,务必使学生能熟记(例如各种条件、参数范围等),其次是软件的应用,接下来依次是经济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原理。本科阶段一定要解决基本方法和软件的使用问题,避免重复学习。

(三)教学方法和其他经管类课程类似

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分为理论讲授、实验和课程论文三个部分。理论讲授应该着重解决分析方法的问题,以介绍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分析的数理统计原理;实验对应软件的应用,通过大量的软件操作和结果分析,使学生对于实际的分析步骤能够熟练进行;课程论文则对应经济学原理部分,通过对实际经济现象的数量分析,训练学生针对具体经济现象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具有对计量结果进行经济学解释的能力。课程阶段的时间有限,应该以学生掌握工具使用为目标,至于其经济学内涵以及分析技巧,应该放在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研究计划之中安排。因此,课程阶段内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前两者为主,课程论文方式可以放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阶段实施。

(四)教学手段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使得多媒体和案例教学已经成为目前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手段。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当中,应该更有针对性地使内容与教学手段对应。计量经济学中存在不少数学推导,例题演示,讲解时需要大量的数据及其处理的演示。如果采取原始的黑板书写,则必然浪费课堂时间,因而多媒体教学应该在计量经济学中大力推广。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由于省略了实际的操作过程,尽管有利于教师提高逻辑推进速度,但也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强度和负担,导致学生无法及时理解教学内容,减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印象。因此,多媒体教学更适宜介绍性的内容,比如上述数理统计原理等。案例教学被很多学者作为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的首要任务是分析手段的掌握,而不是分析技巧的培养。因此,案例教学的中心应该放在分析过程,而不是建模和经济分析阶段———尽管这两者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效果突出。

三、结论

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普遍较差,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计量经济学知识体系庞大和学时有限之间的矛盾。根据“次优原理”,应该在内容和目标上做出恰当的定位和选择。基本的分析方法(步骤)和软件操作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和内容,本科阶段必须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否则就会导致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层次课程都必须重复操作的训练。至于经济学原理,应该作为综合训练部分在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之中进行。而作为计量经济学科学基础的数理统计原理,应该是复杂计量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中解决的问题,对于此层次课程来讲,适宜采用语言或演示方式进行介绍性教学。

计量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界越来越被关注,其 方法 与工具也在实证研究中被广泛的应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供大家参考。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篇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计量经济学论文》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传统的教学流程是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完成知识传递,然后通过课外作业促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翻转课堂则是对传统教学流程的颠倒安排,它将知识传授过程由课堂移到课外,让学生借助观看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课件或利用网络资源等自主、协作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成为教师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讨论探究问题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的地方。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发生根本改变,教师由教学“主导者”和“控制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则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自主或协作去探究和构建知识,实现个性化学习。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通过提供教学视频、课件、文本等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上课前通过自主、协作学习,完成知识的传授,然后在课堂上通过答疑解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垄断,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主动去探究和构建知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技术发展推动 教育 变革的产物,被誉为预见未来的教育。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与传统教学有本质的不同。翻转课堂要想取得预期成效,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首先,翻转课堂把知识的学习过程放在课外,由学习者自主学习或协作探究去完成,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其次,由于翻转课堂把知识的学习过程放在课外,所以需要有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系统来支持,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自主、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再次,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教学视频、课件的制作以及各种系统工具的操作和应用,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准备 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将课程按知识块划分成若干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开发制作教学视频、课件、案例等模块化学习资源,简单的知识点一般准备课件或电子文本即可,重点或难点内容则有必要增加准备教师讲解的音视频,以便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同时,准备好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所需的软硬件环境。课前学习设计在教学资源准备就绪之后,开始进行课前学习设计。在课前学习阶段,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资源,设置学习活动,并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或网络开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或协作探究,完成课前的学习活动和要求。在这个阶段,教师不急于解答学生的疑惑,要设计相应的单元知识测试和交流反馈方式,检验和了解学生的知识学习掌握情况。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对课前学生的知识学习掌握情况的了解和反馈,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如集中讲授、答疑解惑、讨论探究、小组任务、实验实践、个性化辅导等,对课前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和梳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课堂教学设计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效的交流探讨是翻转课堂取得成功的关键。课后评价设计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反馈,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的有效结合。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学生的个人讲述汇报、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活动,师生一起对学习过程和收获进行交流和评价。教师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的难易程度、独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小组学习中的个人表现、小组学习成果展示、平时的测验以及期末考试等情况。 三计量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基于上述翻转课堂的教学理论,以计量经济学课程为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翻转课堂可行性分析学校具有Moodle网络学习的平台,可在上面建设网络课程,用于课前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和交流,Moodle平台教学功能完善,可跟踪学生的自学情况,方便教师跟踪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利用CamtasiaStudio工具制作微课件,备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协助教师制作微视频课件,设有助教协助教师日常维护网络课程;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完善,校园实现无线局线网全覆盖,学生基本拥有 笔记本 、智能手机等联网终端设备;本次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准备教学资源,创建网络学习环境在Moodle平台上建设计量经济学网络课程,课程资源包含电子课件、教案、微教学视频、推荐的专题学习文档和网站等类型的素材。将教学资源分为基础和扩展两个等级,为不同能力和需求的学生准备。其中,微教学视频的制作是教学资源准备中的核心内容。根据每节课的课堂目标,为学生精心准备1~3个微视频,每一个微视频只介绍一个知识点或者呈现一个案例。利用CamtasiaStudio来进行微视频的录制与后期制作,画面清晰且操作简单。制作完成后,将视频和其他电子资源上传到Moodle平台的网络课程中,供学生网上观看学习。设计和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班级人数为48人,将学生分为八个小组,要求学生课前通过网络课程自主、协作学习和探究。每小组设有小组长,负责 总结 和反馈本小组的学习情况。教师将教学资源发布给学生后,也将课前学习要求明确告知学生,并在学生自学完毕后设计适量的测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利用Moodle平台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状态。学生则根据教师的要求,学习教师准备好的教学资源,完成各项学习活动和任务。学生通过自学或协作完成知识的学习,并小组交流讨论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由小组长将问题汇总后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集中解答学生的疑惑或共同探究问题,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可采取多种 教学方法 来促进学生将知识内化。 1)合作探究 由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或任务,由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和学习伙伴讨论交流,探究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发表自己的观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个性化指导 个性化指导是教师为各个小组解答疑惑的过程。每一个小组在自主协作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所以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问题采取个性化指导,为每个小组解答疑惑,实现因材施教。 3)总结点拨 由每个小组的代表总结本次课程学习的收获及碰到的疑难点,之后教师针对各个小组出现的问题将重点问题和知识集中讲解,对本教学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习评价是课程的最后环节,教师从学生个人、各个小组以及整体的角度,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整体评价,重视评价的多元性和公平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以及协作精神的培养,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本门课程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学习过程中的个人表现、小组表现和成绩、个人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期末考试等。 四结语 翻转课堂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日趋成熟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教学模式,其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在国内外多所学校的实践中取得极大成功。为此,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强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和应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篇二:《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论文》 一课程改革的主要 措施 (1)充分利用校院两级提供的资源 鼓励与支持课程组成员进修学习,拓展研究视野、提升教学能力。 (2)学习与借鉴国内外高校优秀教学 经验 与成果 课程组一方面注重跟踪学科的发展,结合《计量经济学》国际国内的最新科研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跟踪国外、国家与省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获取有益的经验与方法。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课程的考试分为两部分:实验和课程论文。实验的考核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熟练掌握计量软件EVIEWS的应用,能够熟练进行建模求解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检验,进一步为科学研究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而课程论文的考核主要是增强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 二《计量经济学》具体授课内容的改革方案 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课程组要反复研讨并通过与学生的反馈交流,精心设计符合我校研究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适应和符合培养经济管理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教学实践方面,课程组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案例,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特别是课程论文、课程实习等),注重培养学生在科研中应用本课程中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能力。在教学载体方面,课程组要做到全部教学资源上网共享,实现课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障碍教学。由于我校管理类专业研究生需要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而非侧重在研究计量方法本身,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课程教学应当理论与应用并重,融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为一体。考虑到本学科的研究生大部分在本科没有系统学过本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大多数研究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程的体系,反复精选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符合本专业教学的实际要求。本课程以经典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为主,适当概要性地介绍“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的新发展与动态。课程特别注重基本思想、经济背景、基本方法和实际应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研究和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的经济和管理问题。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型经济与管理人才的需要。《计量经济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显著成效。《计量经济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由案例分析、实验教学与课程论文三部分组成。 (1)案例教学 为了引导学生体验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实际应用,基本上每节课都结合案例进行讲解。通过实际经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了解理论方法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并结合案例分析介绍EViews软件的使用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计量经济理论方法更加贴近经济管理实际,而且是从实际需要出发去学习计算机软件,比单纯讲授软件本身更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以通用的Eviews软件为载体,为配合《计量经济学》课堂教学专门设计的辅助性教学环节。设计思想和目的是完成课堂讲授内容的计算机软件的实现,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评价课堂所学的内容。具体做法是在工商管理实验室进行专门的上机实验教学,并要求学生课外另外安排不低于10小时的上机实践。上机实验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每个学生结合自己选定的作业和设计的模型,熟悉EViews软件的使用方法各个部分的具 体操 作。实践证明,经过8学时及以上的训练,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计量经济分析的EViews软件操作,都具有了用计量经济软件作实证性经济分析的初步能力。 (3)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是要求研究生结合本专业所学基础理论和自身的研究兴趣,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工具,解决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并形成8000字左右的课程论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了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以后,受到计量经济分析的实际训练,对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方式有更深刻体会,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其科研能力。通过实践性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享受到了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实际问题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建模能力。一方面可以参加相关的建模竞赛,更可以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撰写科研论文进行发表,这几年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论文能够充分说明这一点。 三《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方案 该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上机实验相结合、模型计算与问题分析相结合的授课模式,使学生探究、协作的学习过程中达到学好《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目的。具体而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精讲、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将课程教学延伸到实践环节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采用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形式灵活,效果良好。例如,对一些理论性很强的难点内容,如总体回归函数、总体回归模型概念的联系和区别,t检验法、P值对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的联系与区别,回归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时会出现的理论后果和实际后果,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模型识别的阶条件和秩条件,采用精讲教学形式。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重点内容,如经济计量学的研究程序,运用包含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分析结构稳定性,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的各种诊断方法和补救措施,间接最小二乘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采用案例教学形式。对一些容易混淆难以理解的内容,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不同点,对数线性模型、半对数模型、线性对数模型的设定和参数含义,采用对比、讨论教学形式。对有些难点内容,如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模型识别的阶条件和秩条件,采用精讲、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讲授《计量经济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时空限制,节省了时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 (2)实验教学 安排1/4的时间,开展实验教学,保证了教学效果。教学方式从传统的“灌输式”转变为精讲、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内容方面,适当减少死记硬背式的题目,增加案例分析等实际应用型的考题;题型设计多样化;增加题目覆盖的专业面。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篇三:《计量经济学本科教学问题》 摘 要:针对我国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计量经济学教材、教学和统计软件应用等问题的分析,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方法,以利今后的教学。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统计软件;案例教学 1998年,《计量经济学》首次被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为高等学校经济类本科专业的八门公共核心课程之一。时间已经经历了八个年头,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计量经济学教材,在这些教材编写中,基本上都是针对 财经 院校统计专业的学生而编写的,过多强调统计学知识的讲解,没有很好适应针对本科所有经济类专业的通用的教材,不利于非统计专业的经济类学生学习。对于非统计专业的经济类学生而言,这些教材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点和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高校《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本文将针对《计量经济学》教材的选用给出一些具体建议,并对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一、当前《计量经济学》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体系较为过时和陈旧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尤其是近二十年来计量经济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并且已经迅速应用到宏微观经济学各个分支了。而当前国内的许多这方面的教材几乎都忽略了近二十年的最新研究成果,这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2.缺乏应用性强的与现实经济情况相结合的具体案例 进行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掌握大量基础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会用所学的知识对现实经济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但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在教学中大量引用与现实经济情况有关的案例分析,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切身认识到计量经济学在现实中的应用。既能容易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学会定量分析现实经济现象。 3.计量经济分析软件相对滞后 学习计量经济学必须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因此选用一个好的统计软件对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教学中大多数选用的软件是TSP、SHAZAM等软件,该软件是用DOS命令的方式进行操作的,不利于初学者的学习。目前,国外比较流行的 统计分析软件主要有EVIEWS、STATA等,这些统计软件都采用菜单式操作方式,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使用。 二、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基于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势在必行,这一改革将有助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增强。 首先,积极选用国外最新教材,尽可能与国际一流大学所用教材接轨。目前国外的一流大学所用的教材都非常新,基本涵盖了近几十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这一点是国内一些教材所不能比的。达达莫尔・N・古亚拉提所写的《经济计量学精要》一书堪称计量经济学的经典入门教材,该书既有数学、统计学的知识回顾,又有计量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同时也包含了计量经济学近几十年的最新研究成果。无疑非常适合我国经济类本科生学习。 其次,在教学中要多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计量经济学分为计量经济学方法与计量经济学模型两部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虽然有少量的实践环节,但在上机实验时,学生的实验作业大多是教师所给的或者是书本中的例题与习题,显然不符合计量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新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做基本练习及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从自己所处的现实经济中寻找问题,收集经济指标的数据资料,自己上机做模型分析,教师在其中主要起观察、引导作用,指出学生所做分析的问题所在,在校正问题的基础上,多挖掘学生所分析内容中闪光的一面,鼓励学生加强实践。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所学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来分析现实经济中的问题,原因是当初学习时没能做较多的与现实问题相关的作业。这一教学实践环节的加强,有助于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灵活掌握。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应该有相应的较大改革。过去,由于受教学设备条件的制约,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方式主要以传统的板书介绍为主。现在,随着计算机设备的普及,以及学校多媒体设备的购置,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进行教学,自然就应该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与之相对应。 达达莫尔・N・古亚拉提所写的《经济计量学精要》一书给出了大量宏、微观经济实例,学生可以十分轻松地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并了解到计量经济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另外在教学中,老师也可以结合课程指导对我国的经济现实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 最后,在教学中要多加强教师的培训,尤其是要多加强应用统计软件的培训。目前我国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大多数选用的软件是TSP、SHAZAN等软件,而国外一些大学早已运用EVIEWS、STATA和MINITAB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教学。一些老师嫌麻烦或对新软件不太懂而不愿意采用这些软件,这将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因此加强教师对统计软件应用的培训就成为非常非常紧迫的事情了。运用这些计量统计软件很容易对达达莫尔・N・古亚拉提所写的《计量经济学精要》一书的大量案例进行检验和验证,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基本流露年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对大量经济现象的分析和解释,同时也可以对我国的经济成就进行分析和理解,增强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 郭惠英.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1):46-47. [2] 胡朝霞.计量经济学本科教材:问题与改革[J].统计教育,2004(2):30-31. [3] 达达莫尔.N.古亚拉提.张涛等译.计量经济学精要.[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 猜你喜欢: 1. 关于经济发展的论文 2. 2000字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 3. 浅谈财政专业毕业论文 4. 本科计量经济学论文 5. 有关经济学教学毕业论文范文 6. 统计学教学专业论文范文

计量经济学论文发表

希望以上网站内容能帮到你

计量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界越来越被关注,其 方法 与工具也在实证研究中被广泛的应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供大家参考。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篇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计量经济学论文》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传统的教学流程是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完成知识传递,然后通过课外作业促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翻转课堂则是对传统教学流程的颠倒安排,它将知识传授过程由课堂移到课外,让学生借助观看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课件或利用网络资源等自主、协作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成为教师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讨论探究问题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的地方。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发生根本改变,教师由教学“主导者”和“控制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则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自主或协作去探究和构建知识,实现个性化学习。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通过提供教学视频、课件、文本等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上课前通过自主、协作学习,完成知识的传授,然后在课堂上通过答疑解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垄断,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主动去探究和构建知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技术发展推动 教育 变革的产物,被誉为预见未来的教育。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与传统教学有本质的不同。翻转课堂要想取得预期成效,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首先,翻转课堂把知识的学习过程放在课外,由学习者自主学习或协作探究去完成,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其次,由于翻转课堂把知识的学习过程放在课外,所以需要有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系统来支持,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自主、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再次,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教学视频、课件的制作以及各种系统工具的操作和应用,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准备 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将课程按知识块划分成若干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开发制作教学视频、课件、案例等模块化学习资源,简单的知识点一般准备课件或电子文本即可,重点或难点内容则有必要增加准备教师讲解的音视频,以便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同时,准备好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所需的软硬件环境。课前学习设计在教学资源准备就绪之后,开始进行课前学习设计。在课前学习阶段,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资源,设置学习活动,并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或网络开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或协作探究,完成课前的学习活动和要求。在这个阶段,教师不急于解答学生的疑惑,要设计相应的单元知识测试和交流反馈方式,检验和了解学生的知识学习掌握情况。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对课前学生的知识学习掌握情况的了解和反馈,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如集中讲授、答疑解惑、讨论探究、小组任务、实验实践、个性化辅导等,对课前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和梳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课堂教学设计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效的交流探讨是翻转课堂取得成功的关键。课后评价设计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反馈,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的有效结合。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学生的个人讲述汇报、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活动,师生一起对学习过程和收获进行交流和评价。教师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的难易程度、独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小组学习中的个人表现、小组学习成果展示、平时的测验以及期末考试等情况。 三计量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基于上述翻转课堂的教学理论,以计量经济学课程为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翻转课堂可行性分析学校具有Moodle网络学习的平台,可在上面建设网络课程,用于课前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和交流,Moodle平台教学功能完善,可跟踪学生的自学情况,方便教师跟踪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利用CamtasiaStudio工具制作微课件,备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协助教师制作微视频课件,设有助教协助教师日常维护网络课程;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完善,校园实现无线局线网全覆盖,学生基本拥有 笔记本 、智能手机等联网终端设备;本次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准备教学资源,创建网络学习环境在Moodle平台上建设计量经济学网络课程,课程资源包含电子课件、教案、微教学视频、推荐的专题学习文档和网站等类型的素材。将教学资源分为基础和扩展两个等级,为不同能力和需求的学生准备。其中,微教学视频的制作是教学资源准备中的核心内容。根据每节课的课堂目标,为学生精心准备1~3个微视频,每一个微视频只介绍一个知识点或者呈现一个案例。利用CamtasiaStudio来进行微视频的录制与后期制作,画面清晰且操作简单。制作完成后,将视频和其他电子资源上传到Moodle平台的网络课程中,供学生网上观看学习。设计和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班级人数为48人,将学生分为八个小组,要求学生课前通过网络课程自主、协作学习和探究。每小组设有小组长,负责 总结 和反馈本小组的学习情况。教师将教学资源发布给学生后,也将课前学习要求明确告知学生,并在学生自学完毕后设计适量的测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利用Moodle平台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状态。学生则根据教师的要求,学习教师准备好的教学资源,完成各项学习活动和任务。学生通过自学或协作完成知识的学习,并小组交流讨论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由小组长将问题汇总后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集中解答学生的疑惑或共同探究问题,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可采取多种 教学方法 来促进学生将知识内化。 1)合作探究 由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或任务,由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和学习伙伴讨论交流,探究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发表自己的观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个性化指导 个性化指导是教师为各个小组解答疑惑的过程。每一个小组在自主协作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所以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问题采取个性化指导,为每个小组解答疑惑,实现因材施教。 3)总结点拨 由每个小组的代表总结本次课程学习的收获及碰到的疑难点,之后教师针对各个小组出现的问题将重点问题和知识集中讲解,对本教学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习评价是课程的最后环节,教师从学生个人、各个小组以及整体的角度,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整体评价,重视评价的多元性和公平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以及协作精神的培养,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本门课程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学习过程中的个人表现、小组表现和成绩、个人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期末考试等。 四结语 翻转课堂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日趋成熟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教学模式,其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在国内外多所学校的实践中取得极大成功。为此,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强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和应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篇二:《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论文》 一课程改革的主要 措施 (1)充分利用校院两级提供的资源 鼓励与支持课程组成员进修学习,拓展研究视野、提升教学能力。 (2)学习与借鉴国内外高校优秀教学 经验 与成果 课程组一方面注重跟踪学科的发展,结合《计量经济学》国际国内的最新科研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跟踪国外、国家与省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获取有益的经验与方法。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课程的考试分为两部分:实验和课程论文。实验的考核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熟练掌握计量软件EVIEWS的应用,能够熟练进行建模求解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检验,进一步为科学研究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而课程论文的考核主要是增强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 二《计量经济学》具体授课内容的改革方案 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课程组要反复研讨并通过与学生的反馈交流,精心设计符合我校研究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适应和符合培养经济管理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教学实践方面,课程组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案例,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特别是课程论文、课程实习等),注重培养学生在科研中应用本课程中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能力。在教学载体方面,课程组要做到全部教学资源上网共享,实现课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障碍教学。由于我校管理类专业研究生需要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而非侧重在研究计量方法本身,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课程教学应当理论与应用并重,融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为一体。考虑到本学科的研究生大部分在本科没有系统学过本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大多数研究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程的体系,反复精选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符合本专业教学的实际要求。本课程以经典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为主,适当概要性地介绍“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的新发展与动态。课程特别注重基本思想、经济背景、基本方法和实际应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研究和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的经济和管理问题。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型经济与管理人才的需要。《计量经济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显著成效。《计量经济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由案例分析、实验教学与课程论文三部分组成。 (1)案例教学 为了引导学生体验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实际应用,基本上每节课都结合案例进行讲解。通过实际经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了解理论方法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并结合案例分析介绍EViews软件的使用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计量经济理论方法更加贴近经济管理实际,而且是从实际需要出发去学习计算机软件,比单纯讲授软件本身更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以通用的Eviews软件为载体,为配合《计量经济学》课堂教学专门设计的辅助性教学环节。设计思想和目的是完成课堂讲授内容的计算机软件的实现,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评价课堂所学的内容。具体做法是在工商管理实验室进行专门的上机实验教学,并要求学生课外另外安排不低于10小时的上机实践。上机实验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每个学生结合自己选定的作业和设计的模型,熟悉EViews软件的使用方法各个部分的具 体操 作。实践证明,经过8学时及以上的训练,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计量经济分析的EViews软件操作,都具有了用计量经济软件作实证性经济分析的初步能力。 (3)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是要求研究生结合本专业所学基础理论和自身的研究兴趣,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工具,解决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并形成8000字左右的课程论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了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以后,受到计量经济分析的实际训练,对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方式有更深刻体会,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其科研能力。通过实践性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享受到了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实际问题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建模能力。一方面可以参加相关的建模竞赛,更可以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撰写科研论文进行发表,这几年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论文能够充分说明这一点。 三《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方案 该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上机实验相结合、模型计算与问题分析相结合的授课模式,使学生探究、协作的学习过程中达到学好《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目的。具体而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精讲、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将课程教学延伸到实践环节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采用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形式灵活,效果良好。例如,对一些理论性很强的难点内容,如总体回归函数、总体回归模型概念的联系和区别,t检验法、P值对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的联系与区别,回归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时会出现的理论后果和实际后果,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模型识别的阶条件和秩条件,采用精讲教学形式。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重点内容,如经济计量学的研究程序,运用包含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分析结构稳定性,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的各种诊断方法和补救措施,间接最小二乘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采用案例教学形式。对一些容易混淆难以理解的内容,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不同点,对数线性模型、半对数模型、线性对数模型的设定和参数含义,采用对比、讨论教学形式。对有些难点内容,如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模型识别的阶条件和秩条件,采用精讲、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讲授《计量经济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时空限制,节省了时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 (2)实验教学 安排1/4的时间,开展实验教学,保证了教学效果。教学方式从传统的“灌输式”转变为精讲、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内容方面,适当减少死记硬背式的题目,增加案例分析等实际应用型的考题;题型设计多样化;增加题目覆盖的专业面。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篇三:《计量经济学本科教学问题》 摘 要:针对我国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计量经济学教材、教学和统计软件应用等问题的分析,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方法,以利今后的教学。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统计软件;案例教学 1998年,《计量经济学》首次被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为高等学校经济类本科专业的八门公共核心课程之一。时间已经经历了八个年头,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计量经济学教材,在这些教材编写中,基本上都是针对 财经 院校统计专业的学生而编写的,过多强调统计学知识的讲解,没有很好适应针对本科所有经济类专业的通用的教材,不利于非统计专业的经济类学生学习。对于非统计专业的经济类学生而言,这些教材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点和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高校《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本文将针对《计量经济学》教材的选用给出一些具体建议,并对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一、当前《计量经济学》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体系较为过时和陈旧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尤其是近二十年来计量经济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并且已经迅速应用到宏微观经济学各个分支了。而当前国内的许多这方面的教材几乎都忽略了近二十年的最新研究成果,这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2.缺乏应用性强的与现实经济情况相结合的具体案例 进行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掌握大量基础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会用所学的知识对现实经济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但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在教学中大量引用与现实经济情况有关的案例分析,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切身认识到计量经济学在现实中的应用。既能容易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学会定量分析现实经济现象。 3.计量经济分析软件相对滞后 学习计量经济学必须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因此选用一个好的统计软件对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教学中大多数选用的软件是TSP、SHAZAM等软件,该软件是用DOS命令的方式进行操作的,不利于初学者的学习。目前,国外比较流行的 统计分析软件主要有EVIEWS、STATA等,这些统计软件都采用菜单式操作方式,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使用。 二、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基于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势在必行,这一改革将有助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增强。 首先,积极选用国外最新教材,尽可能与国际一流大学所用教材接轨。目前国外的一流大学所用的教材都非常新,基本涵盖了近几十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这一点是国内一些教材所不能比的。达达莫尔・N・古亚拉提所写的《经济计量学精要》一书堪称计量经济学的经典入门教材,该书既有数学、统计学的知识回顾,又有计量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同时也包含了计量经济学近几十年的最新研究成果。无疑非常适合我国经济类本科生学习。 其次,在教学中要多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计量经济学分为计量经济学方法与计量经济学模型两部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虽然有少量的实践环节,但在上机实验时,学生的实验作业大多是教师所给的或者是书本中的例题与习题,显然不符合计量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新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做基本练习及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从自己所处的现实经济中寻找问题,收集经济指标的数据资料,自己上机做模型分析,教师在其中主要起观察、引导作用,指出学生所做分析的问题所在,在校正问题的基础上,多挖掘学生所分析内容中闪光的一面,鼓励学生加强实践。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所学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来分析现实经济中的问题,原因是当初学习时没能做较多的与现实问题相关的作业。这一教学实践环节的加强,有助于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灵活掌握。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应该有相应的较大改革。过去,由于受教学设备条件的制约,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方式主要以传统的板书介绍为主。现在,随着计算机设备的普及,以及学校多媒体设备的购置,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进行教学,自然就应该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与之相对应。 达达莫尔・N・古亚拉提所写的《经济计量学精要》一书给出了大量宏、微观经济实例,学生可以十分轻松地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并了解到计量经济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另外在教学中,老师也可以结合课程指导对我国的经济现实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 最后,在教学中要多加强教师的培训,尤其是要多加强应用统计软件的培训。目前我国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大多数选用的软件是TSP、SHAZAN等软件,而国外一些大学早已运用EVIEWS、STATA和MINITAB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教学。一些老师嫌麻烦或对新软件不太懂而不愿意采用这些软件,这将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因此加强教师对统计软件应用的培训就成为非常非常紧迫的事情了。运用这些计量统计软件很容易对达达莫尔・N・古亚拉提所写的《计量经济学精要》一书的大量案例进行检验和验证,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基本流露年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对大量经济现象的分析和解释,同时也可以对我国的经济成就进行分析和理解,增强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 郭惠英.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1):46-47. [2] 胡朝霞.计量经济学本科教材:问题与改革[J].统计教育,2004(2):30-31. [3] 达达莫尔.N.古亚拉提.张涛等译.计量经济学精要.[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 猜你喜欢: 1. 关于经济发展的论文 2. 2000字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 3. 浅谈财政专业毕业论文 4. 本科计量经济学论文 5. 有关经济学教学毕业论文范文 6. 统计学教学专业论文范文

关于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 (我的姓名等信息就省略了啊 呵呵)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我国1978年以来的统计数字建立了可以通过各种检验的城镇居民储蓄率的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情况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得出各种主要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数量的影响程度,并针对我国城镇居民存款储蓄现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居民储蓄存款 实证分析 主要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 1978年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居民储蓄也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始终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长这一经济现象引起国内理论界的广泛关注。这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有着有利的一面,但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所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分流储蓄,但是居民储蓄依然持续增加。由于居民的储蓄存款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行为,影响着货币的供给量,进而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效果,因此,对我国居民存款储蓄问题的深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助于帮助大家认清现状,做出合理的决策。虽然我们作为本科阶段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和透彻,但对此问题的探索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了解国情,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文献综述 我国有很多学者建立了许多的储蓄模型来分析各因素对居民储蓄的影响程度,但分析结论的差异很大。整理以前的研究成果,一个社会的储蓄总量受很多因数的影响,根据经典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储蓄水平主要受收入因数、利息率、物价水平、收入分配等因数的影响: 1.收入因数 收入是决定储蓄的重要因数,收入的变化会直接决定着储蓄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正方向的变化关系,即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储蓄量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储蓄量减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户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余下的全部实际现金收入。 2.利息率 传统经济学认为,在收入即定的条件下,较高的利息率会使储蓄增加。在本文中,我们选用的利息率是根据当年变动月份加权平均后的一年期储蓄存款加权利率。 3.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会导致居民户的消费倾向的改变,从而也就会改变居民户的储蓄倾向。本文用通货膨胀率来考察物价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 4.收入分配 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越高,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越高,社会的储蓄倾向就会越低。在国际上,衡量收入分配平均状况最常用的指数是基尼系数。 三、变量的选取及分析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时期,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因而,要分析各种因素对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国情。1998年后,中国经济运行进入了一种新的体制约束状态,出现了明显的供给过剩,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与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投资、消费膨胀的内在动力明显不足;同时,由于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市场体制的控制力还有限,从而不能形成一种有效地传导机制。市场化的改革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心理行为带来了很大影响,银行开始考虑贷款风险,投资者开始考虑投资回报,而消费者也开始考虑最佳的消费时机和预期收入。这说明,我们的微观经济层面已生长出一种内在的约束机制,然而社会各个方面对这些积极的因素还很不适应,微观主体内在约束机制较强与宏观经济市场传导机制不畅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投资行为受阻、消费行为审慎和储蓄持续稳定增长。当前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居民对社会经济形势的预期、可选择的投资渠道、信贷消费的发展、利率因素的影响、"假性"存款的影响、消费领域的信用等级、高收入阶层消费状况、就业形势压力、体制改革、居民收入水平等。 由于我现在的时间和能力有限,只能综合考虑,选取一部分变量进行研究,而且为了方便查找数据,只建立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模型进行研究。本文选用当年的收入增长率来考察收入因数对储蓄率的影响。用城镇居民的储蓄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另外还选取了中国1979年到2002年的各年的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一年期储蓄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作为解释变量。 四、数据及处理 本文模型数据样本为从1979-2002年。 年份 城镇居民储蓄率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 一年期储蓄利率 通货膨胀率 城镇居民基尼系数 1979 0.06368087 0.264869934 3.78 0.02 0.16 1980 0.08740586 0.220385089 5.04 0.059804 0.15 1981 0.07093626 0.104176446 5.4 0.024052 0.15 1982 0.08105586 0.139165412 5.67 0.01897 0.15 1983 0.09963501 0.093723563 5.76 0.015071 0.16 1984 0.13025584 0.245357008 5.76 0.027948 0.19 1985 0.15161502 0.184241122 6.72 0.08836 0.19 1986 0.17454542 0.280700971 7.2 0.060109 0.2 1987 0.2175453 0.167515864 7.2 0.072901 0.23 1988 0.17862152 0.219728929 7.68 0.185312 0.23 1989 0.2721202 0.199827095 11.12 0.177765 0.23 1990 0.32760614 0.123579703 9.92 0.021141 0.24 1991 0.31032443 0.163667824 7.92 0.028888 0.25 1992 0.3016907 0.228819425 7.56 0.053814 0.27 1993 0.3199061 0.311233327 9.26 0.131883 0.3 1994 0.42486435 0.397210898 10.98 0.216948 0.28 1995 0.44898036 0.261076104 10.98 0.147969 0.28 1996 0.40903477 0.198208003 9.21 0.060938 0.29 1997 0.30935015 0.127739779 7.17 0.007941 0.3 1998 0.25777978 0.108852141 5.02 -0.026 0.295 1999 0.21234608 0.134557035 2.89 -0.02993 0.3 2000 0.1239205 0.125688358 2.25 -0.01501 0.32 2001 0.24155306 0.14364071 2.25 -0.0079 0.33 2002 0.29897822 0.173106495 2.03 -0.01308 0.319 数据来源:各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注:Y代表城镇居民储蓄率 X1代表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 X2代表一年期储蓄利率 X3代表通货膨胀率 X4代表城镇居民基尼系数 五、模型及处理 基于以上数据,建立的模型是: Y=β1+β2X1+β3X2+β4X3+β5X4+u β1度量了截距项,它表示在没有收入的时候人们也要花钱消费,储蓄率为负。 β2度量了当城镇个人可支配收入率变动1%时,储蓄增长率的变动。 β3度量了当利率变动一个单位,其实也就是1%时,储蓄的增量的变动。 β4度量了当通货膨胀率变动一个单位,储蓄增量的变动。 β5度量了基尼系数对储蓄率的影响。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变量。 u是随机误差项。 对Y做回归 利用eviews最小二乘估计结果如下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0.264646 0.045525 -5.813154 0.0000 X1 0.317426 0.175678 1.806864 0.0875 X2 0.024054 0.003688 6.523093 0.0000 X3 0.024476 0.205508 0.119099 0.9065 X4 1.127523 0.149318 7.551127 0.0000 R-squared 0.897971 Mean dependent var 0.234065 Adjusted R-squared 0.875298 S.D. dependent var 0.116109 S.E. of regression 0.041002 Akaike info criterion -3.360748 Sum squared resid 0.030260 Schwarz criterion -3.113901 Log likelihood 43.64860 F-statistic 39.60525 Durbin-Watson stat 1.541473 Prob(F-statistic) 0.000000 根据以上结果,初步得出的模型为 Y=-0.264646+0.317426X1+0.024054X2 +0.024476X3+1.127523X4. 1.经济意义的检验 该模型可以通过初步的经济意义的检验,系数的符号符合经济理论。 2.统计检验 从表中可以看出,显然通货膨胀率的系数通不过T检验,R2=0.897971, 2值为0.875298,模型的拟合情况较好。F检验的值为39.60525,整个模型对储蓄率的增长影响是显著的。 3.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从F值可知此模型整体显著,但是分析各个变量后发现X1和X3不显著,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运用消除多重共线性的逐步回归方法我们可以得到要放弃X3 这个变量,重新做回归分析得到: Y=β1+β2X1+β3X2+β5X4+u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0.271487 0.041322 -6.570056 0.0000 X1 0.314787 0.113799 2.766177 0.0119 X2 0.024487 0.003178 7.704986 0.0000 X4 1.145280 0.137886 8.305987 0.0000 R-squared 0.897094 Mean dependent var 0.229740 Adjusted R-squared 0.881658 S.D. dependent var 0.115517 S.E. of regression 0.039739 Akaike info criterion -3.461967 Sum squared resid 0.031583 Schwarz criterion -3.265624 Log likelihood 45.54360 F-statistic 58.11739 Durbin-Watson stat 1.556309 Prob(F-statistic) 0.000000 从新模型的整体效果来看,R值和F值都很好,而且各个变量的t统计量也表明各个变量对储蓄率的增长都有显著影响。 因此模型可设为Y= -0.271487+0.314787X1+0.024487X2+1.145280X4 4.异方差性检验 对新模型进行异方差性的检验,运用white检验,得到如下结果: 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F-statistic 2.669433 Probability 0.054505 Obs*R-squared 11.50596 Probability 0.073942 Obs*R-squared的计算结果是11.50596,,由于选用的没有交叉乘积项的方式,所以自由度为7,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查表得 (7)=12.59〉11.50596,所以接受原假设,即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5.自相关性的检验 从上表可知DW值为1.556309,且样本容量n=24,有三个解释变量的条件下,给定显著性水平 =0.01,查D-W表得,d =0.882,d =1.407,这时有d

经济论文发表相关文献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方式向集约型方式转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历史任务,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经济学术论文文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篇一 信用类经济资本管理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在经济资本管理框架下,本文以某商业银行二级分行为对象,运用案例分析的 方法 对如何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进行实证分析,特别是对银行的重点业务―信贷进行贷款组合经济资本收益率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经济资本管理的建议,力求将该方法真正应用于实践,切实提高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经济资本管理 信用风险 应用 信用类经济资本管理存在问题与实证分析 本文以某商业银行二级分行为例进行分析: (一)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经济资本占用居高不下,大量吞噬银行经营绩效。通过笔者实地调查,该行贷款非违约类经济资本占用57724万元,同期贷款额度76.6亿元;表外类经济资本占用1792万元,同期表外资产14.62亿元;违约资产占用1265万元,同期违约资产0.57亿元。前5个月银行平均经济资本占用57064万元,比年初的50197万元增加6867万元,增幅13.5%,而同期银行贷款仅增加3.35亿元,增幅4.6%。上半年,因经济资本占用增加带来银行经济增加值净减少755万元,绩效工资减少113万元。 2.信用等级评定不连续,导致经济资本占用大量增加。该行评级覆盖率平均为83%,有近13亿元资产处于未评级状态,未评级客户原为AA级的系统默认为BBB级,无效经济资本占用提高61%,全年多增加经济资本7000万元,减少经济增加值770万元,影响绩效工资116万元。 3.客户结构不合理,抵押类贷款占比低,付出较大经济资本。该行客户结构中,电力、纺织、机构客户贷款占比较大,这类客户在评级系统中违约概率较高,其经济资本占用要高于平均资本占用约15%。抵押类贷款占比低,风险暴露金额大,造成债项违约损失率高,经济资本占用相应增加。同时,风险资产占比高、经济资本占用少的贴现、表外业务资产等占比低。 4.在信贷营销时考虑经济资本占用的意识淡薄。经济资本在贷款定价方面的应用没有引起客户经理等相关人员重视,贷款营销考虑产品定价基本原理的少,价格谈判具有盲目性,对剔除各项贷款成本之后的毛利润率不敏感。部分贷款收益甚至不能有效覆盖贷款风险成本、资本成本。造成资本与风险不能够匹配。经营意识不能紧密结合进而有效提高资产质量、客户结构调整、基础管理及风险管理水平提升等,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以资本为基础的风险防范体系。 (二)经济资本占用分析 1.信贷产品的经济资本占用分析。由表1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初步得出与银行信贷资产业务相关的主要结论:第一,在贷款定价时必须充分考虑信贷产品的资本占用成本,产品设计及营销尽量向客户提供低成本率信贷产品。第二,要改变固定资产贷款、外国政府转贷款发放就有收益的思路,因为以上两品种贷款大部分执行基础利率,如果扣除资金成本、信用风险溢价、税费,再减去远高于平均成本的资本占用率,最后的毛利率所剩无几,有的贷款甚至亏本。第三,个人类贷款住房类与非住房类差别较大,最高达22个基点。第四,表外业务并非没有成本,只是占用较低。以承兑汇票为例可以看出,其成本接近该项业务所产生的手续费收入的一半。第五,客户经理必须熟悉产品经济资本占用成本率及其他成本费用率,以在客户谈判的过程中指导贷款定价,力戒盲目定价行为。 2.信用等级对经济资本占用影响分析。本文以保证类流动资金贷款为例,说明某借款客户信用等级与经济资本占用关系。如表2所示,不同的客户等级,占用的资源和创造的效益也不相同。如某个AA级客户,目前经济资本占用为804万元;如果该客户是AAA级信用等级,其所占用的经济资本就减少到512万元,是AA级的65%,相应地经济增加值将会增加32.1万元;反之,如果客户信用等级为A级,则其所占用的经济资本就增加到1033万元,是AA级的1.28倍,相应地经济增加值将会减少25.2万元。 3.担保方式对经济资本影响分析。借款客户采用担保方式不同决定了客户的风险暴露程度,进而需要不同的经济资本来抵补非预期损失。从表3来看,质押方式为收费类帐户,其经济资本占用与抵押类基本相同,比完全保证类贷款节约经济资本13.4万元。可见,信贷资金投向不同的客户和产品,经济资本的占用是不同的,带来的效益也不相同。因此,要充分发挥信贷审批在执行和传导全行统一风险偏好的关键作用,统一区域内行业、产品的审批标准,实施“有保有压”的经营策略,引导贷款投向优质行业、优质客户和重点区域,加大对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和个人贷款业务的营销拓展力度,适时退出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和问题客户的信贷工作,积极主动地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经济资本管理模式下贷款组合经济资本收益率分析 经济增加值(EVA)计算模型为: EVA=人民币贷款余额×[(贷款利率-内部资金利率-信用风险溢价-费用率-贷款利率×营业税及附加税率)×(1-应缴所得税率)-资本成本率],其中资本成本率=经济资本占用率×经济资本回报率。 在公式中,要注意到:第一,贷款利率是变动的,对客户的谈判溢价能力越高,EVA越大。但它不是决定性因素,仅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子。第二,内部资金利率由总行提供, 1年期贷款转移价格为4.71%。贴现贷款转移价格4.07%。第三,信用风险溢价即贷款减值准备率,由总行提供,借款客户分类级次不同,信用风险溢价率也不同,正常类公司贷款减值准备比率为0.99%,关注贷款比率 5.55%。由于减值准备是特殊性资产,随着贷款的回收,准备金会随之回拨,只要贷款被正常回收,那么它等同于过渡性成本。但是,它仍然会直接影响当期利润。第四,费用率取决于客户开发和维护及银行内部管理效率,银行平均约0.6%。第五,根据本文前部分分析可知,资本成本率是可变的,它决定于客户评级、担保方式、信贷品种、债项违约以及基础数据准确率等。 下面举例说明,考虑经济资本变动因素的贷款定价原理: (一)AAA级和AA级客户贷款的效益测算 在担保方式为保证的情况下,对于AAA级客户,执行基准利率,如果不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则贷款毛利润大都在0.95%左右;执行下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也在0.4%左右;对于AA级客户,如果执行基准利率,贷款毛利润大多也可保持在1%以上。总体看,AA级及以上客户各期限档次贷款毛利润贡献均较为可观。在担保方式为抵押的情况下,执行基准利率,如果不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则贷款毛利润大都在1%左右;执行下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也在0.5%左右。 (二)A级客户贷款的效益测算 在担保方式为保证的情况下,对于A级客户,执行基准利率,如果不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则贷款毛利润大都在0.72%左右;执行下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在0.19%左右,基本保本;执行上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在1.25%左右。如果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那么即使执行10%的上浮利率,贷款毛利率也仅为0.1%左右。所以,对于此类客户利率上浮应不得低于20%,否则高风险贷款不会带来相应回报。在担保方式为抵押的情况下,对于A级客户,执行基准利率,如果不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则贷款毛利润大都在0.82%左右;执行下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在0.29%左右;执行上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在1.35%左右。如果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那么即使执行10%的上浮利率,贷款毛利率仅为0.3%左右。所以,对于此类客户利率上浮应不得低于15%,否则高风险贷款不会带来相应经济回报。 通过比较发现,在同一担保方式下,因其经济资本占用不同,AA级及以上客户收益率比A级客户要高0.2%左右。所以,对于A级客户在不考虑其风险成本的情况下,应给予更高的贷款利率溢价,用来抵补经济资本所带来的成本损失。 优化信用类经济资本管理的建议 (一)树立经济资本节约意识并用先进理念指导信贷营销管理工作 在营销和管理过程中应努力调整风险资产的结构,压缩高风险资产所占比例,节约经济资本。要熟悉和掌握不同信贷产品资本成本率,便于在营销和风险管理过程中,根据客户的信贷需求,合理向客户推荐成本率低的信贷产品。要积极营销中间业务,改善收益的多 渠道 方式。经济资本预先定量后,尽量在低风险市场和低风险产品(主要是中间业务产品)中良好地运作,使银行以较低成本创高收益。 (二)科学选择行业与客户以降低经济资本占用水平 严格遵照总行文件规定,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应时刻遵循总行的风险偏好,及时掌握国家各部委和总行公布的行业宏观调控政策,及时避免限制行业的准入,并根据政策的调整及时对存量客户压缩退出。但好的行业里也存在不好的客户,而限制行业里也有优良客户,关键是从中选择符合该行信贷条件的优良客户进行营销,要充分利用收集到的各种正确信息,熟练运用内部评级系统(IRBS),及时通过系统程序操作,分析和判断初始评级(R1)和系统评级(R2)、风险限额、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等重要指标。在当前信贷规模严格控制、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市行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基层行营销优质客户,把营销重点放在利率或综合收益率上浮幅度较大的信用等级为AA级(含)以上的客户,以及能获取高额综合收益率的A级(含)以下客户,提高带来丰厚回报的优良信贷客户占比。 (三)制订不同信贷产品组合方案并提高综合定价能力 客户营销与拓展固然重要,而营销成果核算更为重要,产品和客户营销的重点应该是能够给银行带来高额利润回报的,而非高信用低收益客户或产品。在积极营销好行业的客户时,应在全面了解客户信贷需求的情况下,综合考虑为客户制订信贷产品需求组合优化方案,在充分考虑资金成本、风险成本的情况下,按照不同产品风险,本着风险与收益平衡或收益大于风险的基本要求,采取灵活定价模式。 (四)夯实信贷管理基础并提高客户评级覆盖率 业务部门要高度重视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加强与审批部门沟通联系,及时做好评级到期客户的评级,避免因客户信用等级不连续造成经济资本占用的无谓增加;经办人员对于在评级、计量中出现的问题,应尽早处理,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做到夯实基础,提升银行经济资本计量水平;加强基础数据管理,保障基础数据质量,确保风险计量结果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解冉.经济资本配置在商业银行的实践应用[J].经济视角(下),2008(4) 2.佘运九,严力群.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价值创造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8(10) 3.刘建德.经济资本―风险和价值管理的核心[J].国际金融研究,2004(8) 4.王伟, 邓学衷.经济资本: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工具[J].华东经济管理,2007(4)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篇二 “自然”与人类经济形态的变迁 摘要:从自然中心主义(自然经济)、人类中心主义(工业经济)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经济),人类对“自然”内涵的不同解读进而到采用不同的经济手段对待自然,反映了人类不同的经济活动乃至生存状态的变迁。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胸怀去体悟自然的神秘、奥妙和无限性,尝试“道法自然”,理应成为现代人类解决自己经济发展困境的优先价值取向和现实行为选择。 关键词:“自然” 人类经济形态 非人类中心主义 目前,学界关于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从经济(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以及精神(人与其自身)三个角度展开的。本文拟从人类经济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基本上已经进入现代(工业经济社会)并且在某些地方后现代(生态经济社会)已初露端倪的时空背景中,以不同生存状态下人们对“自然”内涵不同解读进而到采用不同的经济手段对待自然为轴线,进一步去挖掘老子“道法自然”生存智慧中的积极因素在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经济(生态)和精种两大危机(尤其是前者)中的现代价值。 一 老子天道自然、人道无为的“道法自然”思想无疑是整个中国传统哲学之精髓“天人合一”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足道家生态经济伦理思想的逻辑起点和思维基础,同时也是道家处理经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在中国思想史上,老子可能是第一个对“自然”概念进行哲学思考的人。在“道法自然”中,“自然”不但是天、地、人的终极价值和最高存在状态,而且也是“道”的根本特性。如果从“自然”即“让自身的自己而然”的意义上理解,“自然”就是一种不同于“人为”而又高于“人为”的天然状态。这一点和约翰?密尔在《自然》一文中的观点相似。密尔认为,“自然”一词的一种含义是“未受到人类干预按其本来应是样子所足的事物”,这就足天然的、自生的、自在的、符合本性的自然。按照三国魏王弼说法,自然是宇宙万物在没有人为干扰时的本来面貌,是一种无须用语言也无法用语言言说的存在状态或天然本性。“自然”既存在于天地万物之内(“地”、“天”“法自然”),又存在于并展现在人的行为、欲望和感觉之中(“人”“法自然”)。从无生命的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到有思想、有意识的人的七情六欲、生老病死,只要是“未受到人类干预按其本来应是样子所是”,莫不如此。 也许正是有了这种“自然中心主义”的思维基因,人类历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都是在一种自己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度过的。不管人类是否都意识到了道家的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特别是“有所不为”之最高境界的“道法自然”思想,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毫无例外,为了生存,他们就“有所为”,积极地去认识改造自然。毕竟,人类能力的现实发展是历史的,是在内外尺度的博弈中逐步提高的。人类此时在处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时,更多地也许是无奈地体现出一种“有所不为”,一种顺其“自然”, 一种道法“自然”。也正因为如此,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整体上说是和谐的。当然,以“自然中心主义”为思想基础的“自然经济”中的“自然”,还只是一个朴素而原始的概念。 二 从 文化 渊源上讲,发韧于欧洲的现代工业经济生产模式,是以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为基础、以对人类知识理性和主体性的强调为核心的,它用理性化的社会建制(包括市场经济体制甚至民主法制等)协调着具有不同才能世俗化的人们为发展工商业而效力,其间所表现出的“世俗趣味的高涨、工具理性的蔓延和个性表现的放纵”至今仍方兴未艾。当初这种多少带有点西方中心主义(更多地是人类中心主义)特色的文化之火一日在欧洲燃烧,便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席卷世界各地,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而世界 其它 地方(尤其是那些具有深厚自然经济传统的民族)的人们(已经习惯田园牧歌式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苦苦挣扎的阵痛后,如今却也正兴奋地品尝着现代工商业所带求的甜果,乃至于他们对祖上留下的本来弥足珍贵的遗产也似乎有点满不在乎。 与东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交相感应“天人合一”价值观不同,在西方经济、文化传统中,尽管在占希腊时期曾经把人与自然作为一个有机体过,但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天人相分以及人对自然的主导的。不管是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目的论还是____的神学目的论等,都是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上,把自然仅仅作为一种为人而存在的工具。尤其是到了近现代,人与自然的对立空前激化,而人的主体性却被大大张扬。笛卡儿首先确立了人是作为一种精神性主体而存在的,康德又提出“人为自然界立法”,黑格尔则把自然界视为人绝对精神的外化,而尼采更是表明,人是可以取代上帝的全知全能和至善至美的。从此,作为主体的人成为科学知识、政治价值和道德法则的最终依据,从此,作为人类生活方式基础的工业经济的成长与壮大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 然而,正是基于这种主客二分并带有宰制性色彩的现代理念,以物质主义、经济主义和消费丰义为特征的现代工商业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生态危机,今天却逐渐成了曾经欣喜若狂的现代人眼前挥之不去的乌云,尤其是在那些渴求加快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譬如中国);而信奉“上帝死了”的现代人募然发现自己,怎么也走不出失去终极关怀后虚无主义精种危机的阴霾。尤其是前者,即生态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类不得不去严重关注和认真解决的问题。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已经开始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对自己本来所引以为豪的工业发展模式,开始进行全面而深刻的 反思 ,并试图找出产生这一问题的真正根源。 在美国,历史学家林?怀特最先探讨了生态危机产生的历史根源,他认为,西方社会片面地去发展工商业经济而破坏自然的态度起源于____。社会学家芒克雷弗则认为,基督____义只是对人类去采用何种方式发展经济的一种误导,即是基督____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因为按照人类中心主义的逻辑,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无休止地掠夺地球资源,发展工业,因为自然没有内在价值。而形成于20世纪中叶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生态伦理学,则主张把伦理道德关怀对象的范围从人类共同体扩展到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去尊重每个生命生存的权利。循着这种思路,人类所能发展的也只能是生态经济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追求仁智会通的东方智慧被纳入西方学者新的诠释系统。他们逐渐认识到,如果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古朴、神秘而又深刻的东方智慧不仅有“过去时”(自然经济)的美感和魅力,而且有“现在时”(工业经济)乃至“将来时”(生态经济)的启示意义。爱因斯坦、普利高津等人都以浓厚的求知欲研习东方的《易经》、《老子》和佛经,希冀从中发现治疗现代社会工业病的精神启示。作为中国“愿住民”、与儒释共同构成中华文化智慧之源的道家道教,在奠定其理论基础的《老子》一书中所阐释的“道法自然”的生态经济思想尤为西方学者所肯定和重视。 总之,从西方到东方,从现代到后现代,从自然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从自然经济、工业经济到生态经济,人类对“自然”内涵的不同解读进而到采用不同的经济手段对待自然,反映了人类不同的经济生活乃至生存状态的变迁。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胸怀去体悟自然的神秘、奥妙和无限性,尝试“道法自然”,走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之路,理应成为现代人类解决自己经济发展困境的优先价值取向和现实行为选择。看了“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的人还看: 1. 经济学术论文 2. 会计学术论文文献 3. 会计学术论文文献综述 4. 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5. 大学关于经济方面的论文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大全,欢迎阅读与收藏。

[1]陈凌.应丽芬.代际传承:家族企业继任管理和创新〔J〕.管理世界.2003 ( 6): 89-9

[2]伯纳德‘萨拉尼着.陈新平、王瑞泽、陈宝明、周宗华译.税收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43-144.

[3]彼德·德鲁克.大变革时代的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版.

[4]陈凌.信息特征、交易成本和家族式组织〔J〕.经济研究.1998(7):27-33.

[5]Alan.S.BIinder. Toward an Economic Theor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C〕.Cambridge, MA: MITPress, 1974,123:137-139.

[6]Adam.Smith. The Wealth of Nations ( 1776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6(reprint): 391.

[7]Barro Bobert.Are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 〔 J〕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1974,82(6):1095-1117.

[8]Carsrud,A.L.Meanderings of a resurrected psychologist or lessons learned in creating a program〔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1994,19(1):39-48.

[9]Douglas. Holtz-Eakin, David Joulfaian & Harvey.S.Rosen. The Carnegie Conjecture:SomeEmpirical Evidenc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108):413-435.

[10]Dan.Miller. the Economics of the Estate Tax〔R〕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Study,December1998.

[11]Galio.M.A&Sveeii.J. Internationalizing the family business:facilitating and restraining factorsCJlFamily Business Review,1991,4(2):181-190.

[12]James.B.Davie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Inheritance and Other Factors on EconomicInequality〔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31982,Vol.97,No.3:495.

[13]Lansberg.I.S.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in family finns:the problem of institutional overlap〔J〕.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83,summer:39-46.

[1]黄承明. 中小型商业银行对账管理系统功能架构剖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01)

[2] 祝光波. 商业银行对账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09(09)

[3] 宗欣露. 基于.NET的信用联社对账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 软件导刊. 2009(11)

[4] 闫俊伢、安俊秀.J2EE技术体系的探讨与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7)

[5] 田娟; 徐钊.基于J2EE的MVC设计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0,(10)

[6]Grady.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with MVC Model[M].Beijing:China Maehine Press,2003

[7] 陈洁琴、黄仁勇、黄洪.基于Struts+SPring+Hibemate架构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8月,第23卷(第4期).415-419

[8] 仝茂琴.基于J2EE的银行对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0

[9] W.L.Tung.A Novel Neural Fuzzy Based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Predicting Bank Failures[J].NeuralNetworks, 2004. (17): 567~587.

[10] Junxing Xiong,Haining Tu,Jiansheng Liu,Jinping Zhao.Study and development on parts atla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J2EE[J],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Service System (CSSS),2011

[11] 侯少林.J2EE轻量级架构的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0

[12] 杨明根, 郑明秀, 廖浩德. Struts+Spring+Hibernate 架构及开发方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6(3): 42-58

[13] ] 张克新、王义学.基于J2EE框架和Web应用的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201,(07)

[14]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2

[15]Arora, R.; Goel, S.The 22nd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pproach for Teaching Development of Scalable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09. 2009.(17): 105 - 112

[16] 张春明,晁玉忠. 对账管理系统架构设计的研究[J]. 软件. 2012(11)

[17] 项镇. 对账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及应用价值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12(31)

[18] 余迪. 新形势下银行对账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J]. 金融经济. 2012(18)

[19] 郝进义. 数据库设计规范及设计技巧研究[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12)

[20] 胡援成,张文君. 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银行对账风险[J]. 财经论丛. 2012(03)

[21] 翟立福. 工商银行X市分行房地产项目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22-23

[22] 胡勇. 浦发银行大连分行房地产对账客户选择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13 [23] 白益臣. 基于MVC模式的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山东大学 2012

[24] Secure authent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ubiquitous healthcare middleware Mangal Sain; Kumar, P.;Hoon Jae Lee; Advanc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ACT), 2011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ation Year: 2011 , Page(s): 173 - 178

[25] 程祥.Struts、Hibemate和spring的轻型J2EE架构的研究[J].电脑编程技术与维护.2007(04).

[26] 李涛,张波,黄志宏,曾明.Struts框架的扩展应用与分析[J].电脑学习,2007,(3),120-128.

[27] 布奇,兰宝,雅各布.UML用户指南(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316-333.

[28]CHEN Lingrong, S.Ghosh.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 Hierarchical[J]. Distributed,Dynamic Inventory Management Scheme Simulation. 1997, 68(6): 340-362

[29]P. Brebner, J. Gosper. J2EE infrastructure scalability and throughput estimation[J].. ACM SIGMETRIC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view, 2003, 31(3): 23-45

[30]李文浩, 王海洋. 基于 J2EE 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04): 12-18

[31]Y.Nagata. Niching Method for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Problem and Application to JSP.[J]. 2006 IEEE Congres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2006: 35-42

[32]]张海阳、祝永志.STRUTS+HIBERNATE+SPRING整合技术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3月,第5卷(第9期)

[33] 蔡世波. 基于J2EE架构的校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浙江工业大学 20133-36

[34] 方奇超.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学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电子科技大学 2011 40-42

[35] 郑行双. 基于MVC的Android与Web双模式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大连理工大学 201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