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昆虫毒理学投稿期刊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02 20:05:15

昆虫毒理学投稿期刊有哪些

关于公布广西大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的通知(西大学位字〔2012〕54号)校属各单位:为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我校学科建设与发展,各博士点学科重新修订了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并经校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九次工作会议(2012年6月15日)审议通过。现将《广西大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2012年6月15日修订)》予以公布。附件:广西大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2012年6月15日修订)广 西 大 学 二○一二年七月十二日广西大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2012年6月15日修订)1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从就读到提出申请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需与学位论文有关,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第一),且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1.国外权威经济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篇:要求在国外高级别经济学类期刊(影响因子居前10位、影响因子均大于1)发表论文1篇,这些刊物包括: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影响因子3);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影响因子2.8);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MIT Press,影响因子2.5);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Elsevier,影响因子2.0);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Blackwell Publishing,影响因子1.8);American Economic Review(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影响因子1.7);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Elsevier,影响因子1.4);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Academic Press for the Society for Economic Dynamics,影响因子1.3);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影响因子1.2)。2.国内相关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篇:要求在国内经济学权威刊物《经济研究》或人文社科类权威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1篇。3.国内外较高级别经济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篇:可在国内CSSCI目录中经济类期刊前20%(除权威期刊《经济研究》外)的期刊,包括《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经济科学》、《中国农村经济》、《国际经济评论》、《中国农村观察》、《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国际金融研究》、《财贸经济》、《南开经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在列入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学位申请人每篇论文发表当年最新版SSCI目录为准)。4.按以下规定发表学术论文3篇:在列入C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前20%(除权威期刊《经济研究》外)的期刊,包括《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经济科学》、《中国农村经济》、《国际经济评论》、《中国农村观察》、《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国际金融研究》、《财贸经济》、《南开经济研究》或在列入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加上其他列入C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学位申请人每篇论文发表当年最新版SSCI或CSSCI目录为准)。5.按以下规定发表学术论文4篇:在列入C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加上列入CSSCI目录的其它相关期刊(含CSSCI目录分类中的管理学,统计学,综合性社会科学,人文、经济地理,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学位申请人每篇论文发表当年最新版CSSCI目录为准)。1.所列5项要求须满足其中1项。在国内外出版的各种增刊(或专刊)和论文集发表的论文不予认定;2. 与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发表的科研成果,若以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作为第一署名单位,广西大学作为第二署名单位的,可视同于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3.论文的研究写作要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论文发表必须与导师共同署名,但学位申请人至少要有1篇论文是第一作者(申请人不是第一作者的论文,导师必须是第一作者、申请人必须是第二作者)。4.学位申请人只有达到了本学科科研成果的要求后,方可申请博士毕业及进入博士论文答辩阶段。5.所列第5点中的“其它相关期刊”包含《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但发表多篇时只认定1篇。6.从公布之日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2生物学(一级学科)1.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本领域国际权威刊物(期刊最新SCI影响因子等于或大于2.0)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 论文1篇;2. 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本领域SCI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2篇;3. 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本领域SCI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并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国内本领域核心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2)署名第一(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或部门审定的植物(作物、经济林)新品种权1项;3)获省部级科技奖项1项(一等奖排名前3,二等奖排名前2,导师必须是核心成员,内容与博士学位论文有关)。1.以上条件须满足其中1项,且科研成果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或“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如是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 “广西大学”为第一或第二署名单位;2.从2012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3生态学(一级学科)1.在本领域国际权威刊物(SCI影响因子等于或大于2.0)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 论文1篇。2.在本领域SCI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2篇。3.在本领域SCI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及在国内本领域一级学报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4.在国内本领域一级学报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2篇,并至少获得1项发明专利授权或获得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含省部级)或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1.以上条件须满足其中1项,论文、科研成果、授权专利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且要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2.从公布之日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4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基本条件:(1)至少在与本一级学科相关的SCI 1区及2区(以投稿当年为准)的专业期刊上或重点认定SCI收录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见附录A)。(2)获得一项与研究方向相关并投入工业应用的发明专利。(3)在国内顶级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见附录B,不含增刊)。(4)在SCI收录期刊发表一篇论文(见附录C)。(5)在指定EI收录期刊发表一篇论文(见附录D)。(6)至少发表一篇被三大索引收录的英文论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方可申请学位:1.满足上述基本条件(1)或(2);2.满足上述基本条件(3),并满足基本条件(5)和(6);3.满足上述基本条件(4),并满足基本条件(5)。1.论文必须以广西大学(业务关系及科研项目、成果管理关系均在广西大学,如“广西大学”、“广西电力系统最优化与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名义、研究生为第一(或第二)作者署名发表。2.研究生以广西大学的名义以第一作者或者以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必须是其指导教师)发表的论文或获得的发明专利予以确认,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博士生在攻读硕士期间正式发表的论文或发明专利不计入其博士生学习阶段的论文或专利。3.所有博士生(包括在职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联合培养)在读期间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其署名单位必须是广西大学。在职培养博士生在读期间,如有与广西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并且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将作为其学位论文的组成部分,对博士生本人,在获奖、鉴定或发明专利成果的署名单位时可不作硬性要求,但广西大学作为合作方必须在科研成果中有所体现,也应当作为署名单位之一。凡不符合上述要求体现的成果,在学位申请时将一律不予考虑,仅作为参考。4. 博士生学术论文统计,一律以正式发表或收到录用通知为准。5.从公布之日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5土木工程(一级学科)1.在本学科领域SCI收录的期刊发表论文1篇,同时在国内本领域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2.在本学科指定国内顶级杂志发表论文1篇,同时在国内本领域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3.在本学科领域EI收录的期刊发表论文2篇。4.获得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1项,同时在国内本领域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说明:以上各项只需符合1项,其中:[1]SCI收录的期刊论文、EI收录的期刊论文不含增刊、国际会议、学校学报发表的论文;[2]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最新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为准;[3]学科指定国内顶级杂志目录: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力学学报、岩土工程学报、水利学报、中国公路学报、建筑学报、机械工程学报;[4]除满足以上条件之一外,另要求发表1篇外文论文(可为国际会议发表的论文);[5]所有论文均是已发表或已被正式录用的论文; [6]论文、科研成果、授权专利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必须有导师署名,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或协助导师为第一),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广西大学”。从2012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6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1、指标要求:在本一级学科及相关领域SCI或EI源期刊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3篇,其中必须有1篇SCI源期刊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 的论文。未达到要求者,原则上不准申请学位论文答辩。2、成果折算:(1)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或协助导师为第一)的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等同于1篇EI论文。(2)高水平论文,即SCI二区以上的期刊论文1篇等同于3篇被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论文,SCI三区期刊论文1篇等同于2篇被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论文。从2012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7作物学(一级学科)1.申请人在影响因子1.5以上(含1.5)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2.申请人在影响因子1.5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或申请人分别在影响因子1.5以下的SCI刊物和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各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3.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以及至少获1项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4.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以及至少有1个与学位论文有关的通过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审定的作物品种或获1项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水稻科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分子植物、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林业科学、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多样性、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水土保持学报、作物学报、遗传学报、棉花学报、园艺学报、果树学报、中草药、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微生物学报、病毒学报、菌物学报、昆虫学报、应用昆虫学报、农药学学报。1.以上4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授权专利、科研成果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西大学” 第一署名单位。凡学位论文未达到以上要求者,一律不准举行学位论文答辩。2.本规定从2012级开始执行。2008-2011级按照“西大学位字[2008]16号”文执行。2007级之前(含2007级)按照“西大学位字[2007]71号”文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8兽医学(一级学科)1.在影响因子2.0以上(含2.0)或本学科SCI二区以上(含二区)的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含录用)。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2.在影响因子2.0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3.在影响因子2.0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的,还需在国内本领域核心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1.以上3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西大学” 为第一署名单位。2.从2012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9制糖工程(二级学科)1. SCI或EI收录≥2篇(英文,含已被正式录用的论文,非会议论文);2. SCI或EI收录≥1篇(含录用),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1篇(项);3. SCI或EI收录≥0篇,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2篇(项)。(说明: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分别为经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或经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主持鉴定、验收的科研成果或授权专利或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排序:前二名)1.以上3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科研成果、授权专利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必须有导师署名,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或协助导师为第一),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广西大学”。2.从2012级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10植物病理学(二级学科)1.申请人在影响因子1.5以上(含1.5)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2.申请人在影响因子1.5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或申请人分别在影响因子1.5以下的SCI刊物和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各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3.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以及至少获1项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4.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以及至少有1个与学位论文有关的通过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审定的作物品种或获1项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水稻科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分子植物、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林业科学、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多样性、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作物学报、遗传学报、园艺学报、果树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微生物学报、病毒学报、菌物学报、昆虫学报、应用昆虫学报、农药学学报。1.以上4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授权专利、科研成果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西大学” 第一署名单位。凡学位论文未达到以上要求者,一律不准举行学位论文答辩。2.本规定从2012级开始执行。2008-2011级按照“西大学位字[2008]16号”文执行。2007级之前(含2007级)按照“西大学位字[2007]71号”文执行。11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二级学科)1.在影响因子2.0以上(含2.0)或本学科SCI二区以上(含二区)的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含录用)。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2.在影响因子2.0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3.在影响因子2.0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的,还需在国内本领域核心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1.以上3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2.从2012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说明:发表的科研成果(包括论文、专著、获奖、发明专利等)需与学位论文有关,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第一),且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与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发表的科研成果,若以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作为第一署名单位,广西大学作为第二署名单位的,可视同于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申请学位时予以认定;在《广西大学学报》发表的论文,可作为国内核心期刊在申请学位时予以认定,但发表多篇时只认定1篇;在各增刊发表的论文不予认定。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发表论文期刊目录附录A 与本一级学科相关的SCI 1区及2区(以当年认定为准)的专业期刊或重点认定SCI期刊:(一)电气工程类1. Proceedings of the IEEE(SCI:1区,IF=5.151)2.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SCI:2区,IF=2.355)3.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SCI:3区,IF=1.425)4. 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 (SCI:3区,IF=0.722)5. 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3区,IF=1.152)6.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SCI:3区,IF=0.872)7.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SCI:3区,IF=0.816)8.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SCI:3区,IF=1.202)9. Applied Energy(2区,IF=3.915)10. Solar Energy(2区,IF=2.172)11. Progress in Photovoltaics(1区,IF=6.07)(二)应用数学类1.Mathematical Programming(SCI:1区,IF=1.970)2.SIAM Journal on Optimization (SCI:2区,IF=2.091)3.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SCI:2区,IF=2.159)附录B 国内顶级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计算机学报、数学学报、机械工程学报附录C SCI收录期刊:(一) 电气工程类1.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3区,IF=1.235)2. 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3区,IF=1.562)3. 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3区,IF=2.328)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 Energy Systems(3区,IF=2.212)5. European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Power(4区,IF=0.450)6. Electric Power Components and Systems(4区,IF=0.577)7. Journal of Power Electronics(4区,IF=0.779)8. Power(4区,IF=0.133)9.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3区,IF=1.072)1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Energy(4区,IF=0.744)11.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3区,IF=0.902)12. Electrical Engineering(4区,IF=0.368)13.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Japan(4区,IF=0.165)14. Electromagnetics(4区,IF=0.844)15. Advanced Powder Technology(4区,IF=0.840)16.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Fundamental Theory And Application(3区,IF=1.580)17.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Analog An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3区,IF=1.334)18.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4区,IF=1.712)19. Energy Sources20. Energy Journal(3区,IF=1.402)21.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3区,IF=1.767)22. Powder Technology(3区,IF=1.887)23. IET Circuits Devices & Systems (4区,IF=0.495)24. 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3区,IF=1.283)25. IET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 (3区,IF=1.11)26. IEEE Electrical Insulation M

如果就办学水平、专业实力而言,华南农业大学的实力最强的专业毫无疑问就是农科类专业,其中又以农学、兽医、植物保护这三个专业实力最强。曾经在华南农业大学工作过的中科院院士之中,一半以上是属于植物保护专业之中的“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 而农科类专业的周边专业之中,则以农林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这两个专业水平最高。这两个专业分别是华南农业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工程学院的龙头专业,集中了这两个学院的大部分高级教研人员和科研力量。除了农林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之外,属于农科类周边专业的专业还有生态学、木材科学与工程等,都是华农水平较高的专业。 但从近10年的高考招生经验之中可以知道,凡是华农的优秀本科专业,在招生时都是绝对的大冷门专业。而一些与农业无关的专业,如经济管理学院的“经济管理大类专业”、英语专业、法学专业等,虽然本身不是华农的强项,但却异常热门,每年的招生都相当火爆,录取分数线更加是高得惊人。这个也是华农的非农专业自2000年以来快速扩招的原因之一。 至于从就业角度而言,华农本科毕业生之中就业较好、待遇较高的仍然是传统的文理科专业,如:会计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等。至于经常被学校与媒体吹嘘的农科类专业,反而有点言过其实。电视台经常报道的华农某农科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回家乡务农创业,用学到的高新农业知识发展家乡农业,其实只是万中无一的特例,根本不具普遍性,而是正府与媒体联手吹嘘的产物。华农真正就业好的本科专业,始终是金融、会计、计算机等这些社会上的那些需求量大的热门专业。 就像华农会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一般来说在大四下学期毕业之前,多数都可以在广州市本地的大企业之中,找到对口的会计工作岗位。转正后的工资,在扣除医保社保公积金之后,一般都有3500左右,对于一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毕业生来说,算是不错的了。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药学系是华南地区农药学人才培养中心和生物农药研发基地,是我 国植物性农药研发人才的摇篮。全系现有教职工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中级职称4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2人。学科带头 人徐汉虹教授为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珠江学者。 农药学系依托实验室是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昆虫生态毒理农业部重点开放实 验室、华南植物性农药研究中心和华南农业大学农药工程与安全评价中心,依托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 昆虫学和广东省重点学科-农药学,是国家农药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植物源农药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单位,广东省农药标准委员会主任单位和广东省 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是农药学、昆虫学和生物制药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是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农药学系具有悠久的历史。1939年,我国著名昆虫学家、昆虫毒理学家赵善欢院士留美归国 后,开始系统研究植物性农药,经过三代人60多年的努力,在植物性农药的研发上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沉淀,其影响贯穿我国植物性农药发展史 。1952年,赵善欢院士创建华南农学院杀虫剂研究室,在我国率先开设《植物化学保护》课程。1962年,开设了《昆虫毒理学》和《昆虫生理 学》等课程。1980年8月,经农业部批准成立昆虫毒理研究室。受农业部委托,举办2期全国高等院校化保师资培训班,举办多期农药培训班, 学员800余人,为全国农林院校培养了大批师资力量,为植物化学保护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2001年,在原植物化学保护教 研室的基础上,经批准正式成立农药学系。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药学系拥有3000m2的教学科研用房,拥有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实验室、农药残留检测 室、昆虫生理生化实验室、细胞培养与生测室、植物化学实验室、昆虫毒理实验室、农药生物化学实验室、农药安全评价实验室、农药合成室 、生物技术实验室、昆虫电生理实验室、高效液相色谱实验室、气相与气质联用实验室、流式细胞仪分析室、天平室、分光光度计室、显微镜 室、植物性农药中试车间等功能性实验室,建有面积近2公顷种植206种杀虫植物标本园,试验研究用网室200m2、养虫室80 m2,种植供试作物的耕地约2000m2,资料室1个(100m2),会议室1个(30座),学术报告厅2个(80座和40座) 。 拥有价值约2400万元的仪器设备,拥有Bruke600兆核磁共振仪、气-质联用仪、流式细胞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 色谱仪、制备液相色谱仪、电生理仪、电化学分析系统、FPLC蛋白质纯化系统、红外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超临界流体萃取仪、双回流二 次蒸馏水器、分子蒸馏仪、荧光显微镜、体视镜、冻干机、光照培养箱、低温冰箱、大容量高速冷冻离心机、叶面积测定仪、Potter喷雾塔等 仪器设备。具备充分的生物试验材料,拥有主要作物、蔬菜的常规病害的病原菌,如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 等,常年饲养小菜蛾、亚洲玉米螟、斜纹夜蛾、敌菜夜蛾、家蝇和致倦库蚊等重要农业害虫和卫生害虫,常年培育松材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 已建立了成熟完善的斜纹夜蛾和粉纹夜蛾的离体细胞培养体系。 经过多年的研究,农药学系在昆虫毒理学、昆虫生理学、植物化学保护、植物性农药、光活化杀虫 剂、害虫综合防治、农药加工与配制、农药残留检测与污染治理、农药生物技术等方面和领域均取得了突出成绩,尤其是在赵善欢院士开创的 植物性杀虫剂研究领域中,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优势。本系先后对我国900余种植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筛选,首次发现50多种植物的杀虫活性 、20多种植物的杀线虫活性和10余种植物的杀螨活性,对印楝、鱼藤、非洲山毛豆、黄杜鹃、紫背金盘、羊角扭、万寿菊、鳢肠、孔雀 草、黄缨菊、观音坐莲、微红新月蕨等60多种植物中的农药活性成分进行了跟踪分离和结构鉴定,系统研究了鱼藤酮、印楝素、三联噻吩、闹 羊花素、羊角扭甙、黄缨菊素等30多种活性成分的生物活性、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研制出绿晶、全敌、欧美德、异羊角扭甙、椰甲清、闹羊 花素等10多种商品化农药,其中印楝素、异羊角扭甙和闹羊花素为国内首次登记,杀虫剂产品由30多家企业转化生产销售并出口,成为我国绿 色食品生产和无公害农业生产的推荐使用农药。 建立了我国最大农药活性植物标本园,引种国内外农药活性植物200多种。首次将印楝成功引种到我国,在云南、四 川和海南等地种植印楝100万亩,将非洲山毛豆引种到广东,成为鱼藤酮的新资源,形成了特色产业链。印楝已成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绿色屏 障,使不毛之地变成了绿色聚宝盆,印楝的成功引种被认为是我国继橡胶树引种后的又一创举,成为四川省政府督办的一号工程,云南省21世 纪支柱性产业、海南省建设生态省的主要项目。 在研究昆虫与植物关系的基础上,开辟了光活化农药研究领域。系统调查筛选了我国光活化杀虫植物 ,分离鉴定出系列光活化杀虫成分,并研究其杀虫活性和作用机理,通过制备纳米微胶囊剂,成功将光活化农药用于农田系统。这些开创性研 究奠定了我国光活化农药的研究基础,使光活化农药的概念在国内农药界广为接受,并引发了国内许多单位相继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 首次提出“导向农药”的新概念,建立了“导向农药”研究理论体系,引领农药向智能化、靶向化方向发展。 2000年以来,获省部级奖励40多项。在植物性农药的研究上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科技进步一等奖、首届全国发明 创业奖、广东省首届优秀发明专利金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 步二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励20多项。杀虫剂产品“椰甲清淋溶性粉剂”先后获得广东省优秀发明专利金奖、教育部科 技进步二等奖、第十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发明奖和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等奖励。学科带头人徐汉虹教授先后获得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 者、丁颖科技奖、广东省劳动模范、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等奖励或称号。胡美英教授先后获得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丁颖科 技奖、广东省南粤建功立业女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奖励和称号。 从1997年以来,先后承担国际课题8项,“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多项,省部级课题5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申请专利90余项,其中35项获得授权,出版教材和专著 16部,主编了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教学统编教材《植物化学保护学》(第一、二、三和四版)和《生物农药》,《杀虫植物及植物性杀虫剂》和 《光活化农药》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杀虫植物及植物性杀虫剂》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研究生教育统一推荐用书。 农药学系系主任为徐汉虹教授,党支部书记为曾鑫年教授,副主任为杨晓云副教授。学科带头人和教授委员会主任为徐汉虹教授。 教职员工有:徐汉虹,曾鑫年,胡美英,万树青,杨晓云,廖美德,钟国华,张志祥,周利娟,黄继光,翁群芳,胡琼波,刘承兰,田永清,江定心,罗建军,刘新清,黄翠玲,陈菊胡美英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兴宁市人,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参加农业部在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全国植物化学保护进修班学习。1982-198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校进修研究生的主要课程,成绩优秀。 1988年2月-7月考入农业部在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出国人员英语培训班学习,获结业证书。1988年至1990年在美国犹他大学合作科研,进行黄杜鹃、青蒿、印楝等杀虫植物对农业害虫的作用研究,以生物活性跟踪法对黄杜鹃等杀虫植物进行了系统的抽提、分离和结构鉴定工作。曾任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植物保护系副主任,现任农药学系主任、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副主任、昆虫毒理研究室副主任、广东省经济科技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四害防治学会药械组组长。曾先后多次荣获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建功立业女能手、国家和广东省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优秀指导老师、广州市“三八”红旗手、校教书育人优秀教师、校优秀党员、校“九五”科技研究先进工作者、校研究生优秀导师等荣誉,她所培养的博士研究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先后主持国家和省级课题30多项,获得奖励9项。其中国际合作课题有"荔枝蒂蛀虫辐照检疫处理研究"、"柑桔锈螨辐照检疫处理研究",该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课题有"闹羊花素-Ⅲ杀虫机理及构效关系的研究"、“闹羊花素对昆虫产卵忌避化学感受蛋白研究”等四项,并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省部级课题有"杀虫植物黄杜鹃的毒理及应用研究"、“果蔬农药残留高效降解酶分离纯化及其工程菌构建”等,主持的“稻瘿蚊综合防治新技术”获广东省农业推广一等奖和全国农牧渔业部丰收三等奖;作为主要参加人研究的"川楝素杀虫乳油的研究"获1995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羊角扭甙植物性杀虫剂的研究"获1997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印楝素杀虫剂的研究"1997年通过部级成果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专利金奖。发表论文160多篇,包括“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J. Appl. Entomol.” 、“ J. Nat. Prod.” 、“Entomology Sinica”、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武汉植物学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植物保护、昆虫知识等著名杂志,参编教材4部。在教学上,主讲研究生的农药学、昆虫生理学、植物性杀虫剂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昆虫毒理学、农药剂型与加工制备和本科生的植物化学保护、昆虫毒理学、昆虫学专业英语等课程。多年来共培养研究生63名,其中博士生16名,硕士47名。

昆虫毒理学投稿期刊

人类为了生存和繁衍,在与外界各种有毒物质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毒物、认识毒物,直到研究毒物为人类所用,大约经历了了五千年的漫长历史,到20世纪发展形成了现代毒理学。由此可见,现代毒理学整个发展过程即是人类起源和文明史的发展过程。古人对毒物和中毒过程的认识在原始社会人们以采集、狩猎、捕捞等生产方式为生,获取食物的过程中,常误食有毒的动植物而引起中毒。我国古书籍《淮南子》的《修务训》篇中载有“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经过长期实践,古人通过对许多动植物、矿物的外形和颜色、味道等学会辨认毒物和非毒物,用文字加以记载。《周礼·天宫》称胆矾、丹砂、雄黄、紫石和磁石为“五毒”。古人还把毒物作为他们狩猎、战争和谋杀的工具,如公元前4世纪古罗马把毒物作为杀人工具,直到公元前82年,Sulla颁布法律,禁止用毒物为杀人工具。有关毒物的各种词汇,正是在古人实践过程中,逐渐创造和衍生出来的。如英文“toxic”这个词原来自希腊文“toxon”词意是弓箭,并由此派生出“toxicology”(毒理学),此期间在古埃及和西方的书籍中部有对毒物和中毒的记载。在和疾病作斗争中,人们逐步积累了利用天然产物治疗疾病的经验。我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神农本草经》收载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共计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古人认为:上品“多服、久服不伤人”;中品“无毒、有毒斟酌为宜”;下品“多毒,不可久服”。说明古人已认识到药物具有毒副作用,并且知道毒副作用与服药疗程及剂量的关系。隋朝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对病因学有独特的见解。宋代宋慈著《洗免集录》提到因服毒(自杀或他杀)致死,较早地提出了如何进行毒物鉴定的方法,他被认为是法医学的鼻祖。明朝李时珍修《本草纲目》,历时20年,三易其稿而成书,是对我国及国际影响较大的巨著。近代毒理学的萌发和发展1.萌发代毒理学的研究始于16世纪,其背景是西欧开始进人资本主义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批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经过长期的科学实践,已认识到应摆脱只凭经验和直观来认识事物,要通过实验观察事物的规律性和本质。最值得介绍的是一位瑞士科学家Paracelsus(1493~1541)最先奠定毒理学的实验基础,开始萌发了近代毒理学的幼芽,摆脱了直观和经验研究的模式,尝试用实验研究、分析对比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观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Paracelsus也是一名著名的医学家。他有一句名言“What is there that is poison? All substances are poisons, there is none which is not a poison .The right dose differentiates a poison and a remedy.”译成中文就是“所有的物质都是毒物,没有一样没有毒,只有正确的剂量才能使药物不成为毒物”。明确指出,化学物质的剂量和它的毒性关系,是毒理学的中心问题。在此期间他与其他学者共同研究职业性铅中毒、汞中毒、煤烟和烟垢的毒性危害等,并提出了职业毒理学、法医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的早期概念,为近代毒理学的起源奠定了基础。2.发展19世纪毒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西班牙籍学者Orfila(1787~1853)首先提出的。19世纪初正是欧洲工业革命的初期,许多工人在工厂、矿山从事繁重的手工业生产,劳动环境恶劣又缺乏防护,曾出现过多次严重急性中毒事件,如陶瓷工人发生铅中毒,多数采矿工人发生汞中毒、磷中毒,矿工多数息有矽肺,甲醛中毒也屡见不鲜,为了适应当时的需要,许多学者围绕各种职业接触的化学物质开展大量实验研究工作,使实验毒理学获得迅速发展。Magendie(1783~1855)、Orfila(1787~1853)、Lewin(1854~1929)等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毒理学研究,为药理学、实验治疗学和职业毒理学奠定了基础,其中Orfila做出巨大的贡献,他曾在法国用几千条狗做实验,多次反复地观察到有毒物质与生物机体发生毒效应之间存在着“剂量-效应(反应)关系”,并建立了生物的组织和体液中鉴定毒物的化学分析方法,为法医学和犯罪学开辟了用尸检材料和化学分析方法作为中毒的法律证据,促进了法医学和犯罪学的发展。1815 Orfila出版了第一本毒理学专著“Traite de loxicoloie(法语)”,并提出毒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期还有很多学者进行实验研究,如著名的法国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1813~1878)研究一氧化碳和箭毒的毒性作用及性质,直到19世纪末德国科学家出版了许多有关实验方法及描述多种毒物的专著,促进了近代毒理学的成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近代毒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现代毒理学的形成及其特点20世纪是毒理学大发展的时期,也是生命科学倔起和迅速发展的时代。可以说现代毒理学的发展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生命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又推动了现代毒理学的迅速发展。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揭开了生命的奥秘。遗传密码的破译,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确立,重组DNA技术的建立等,推动着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和技术全面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同时也渗透到了现代毒理学中,所以在凹世纪四年代后,现代毒理学的分支学科如雨后春笋,蓬勃地发展起来。我国现已成立专业委员会的现代毒理学分支学科有30余个,学术交流十分活跃,分子毒理学、遗传毒理学在建立和应用分子终点的新方法后,对预测致癌性化学物质开辟了新的前景。现代毒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在近代毒理学的基础上,又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完善当今的边缘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现代毒理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20世纪印年代后发展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特点(1)按学科领域分类 工业毒理学、环境毒理学、食品毒理学、军事毒理学、药物毒理学、临床毒理学、法医毒理学、分析毒理学、兽医毒理学、饲料毒理学、管理毒理学、昆虫毒理学、动物毒理学、植物毒理学、放射毒理学、毒理学史毒理学。(2)按靶器官分类 肝脏毒理学、肾脏毒理学、肺脏毒理学、血液毒理学、眼毒理学、神经与精神毒理学、行为毒理学、免疫毒理学、生殖发育毒理学、皮肤毒理学c(3)按机制研究分类 生化毒理学、分子毒理学、膜毒理学、细胞毒理学、遗传毒理学、受体毒理学、量子毒理学。(4)按化学物质分类 金属毒理学、农药毒理学、有机溶剂毒理学、高分子化合物毒理学、材料毒理学。以上众多的毒理学的分支学科,既在毒理学的领域之内形成交叉,又与生命学科领域的相关学科交叉,使毒理学研究的范围扩大。可以预计将来还要出现新的分支学科。2.学术队伍不断壮大,国际间学术交流频繁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立毒理学会的国家(1960),又是第一份专业性杂志“Toxicnlogy and pharmacoiogy”发行的国家(1958),这是现代毒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标志着现代毒理学的成熟,而且也促进了毒理学的飞跃发展。此后,国际毒理学会及各国毒理学会陆续成立,学术会议及国际间联系频繁。论文逐年增多,世界各国平均每年召开毒理学学术会议10次以上,创办的专业性杂志超过70种,每年出版的学术专著20。25种,大型国际毒理学会议1977~2001年共开过9届会议,已出版了9本论文集。自从1907年化学文摘问世以来,至1991年初共收集有关毒物的毒性及毒理学文摘量67959篇,其中1991年只一年就收集丁12584篇,是20世纪韧10年累计(1907~1916)276篇的46倍。第一届美国毒理学学会只有会员20人,经过40年的发展,现今已有会员4000余人。国际毒理学联盟(IUTOX)自1977年成立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当时只有国家和地区毒理学会成员13个,现今已增加到43个,拥有来自37个国家及地区的毒理学家2000余名做为IUTOX的主要成员:继美国成立毒理学会1960年之后,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欧共体、日本、波兰、俄罗斯等先后成立了毒理学会。我国毒理学会是在20世纪80年代正值卫生毒理学大发展时期应运而生的。此时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的毒理学专业处队伍,有会员100余名,多数分布在预防医学科研单位,当时称为“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专业委员会”。1993年12月9日中国大毒理学会正式成立,同期陆续成立了16个二级专业委员会,发展会员300余名。截止2001年9月注册会员已有1100余名,现有二级专业委员会及地方毒理学会30余个。1997年中国毒理学会已加入国际毒理学联盟及亚洲毒理学会。1995年旅居美国的华人毒理学家为报效祖国,成立了中国旅美毒理学家协会,积极开展与国内毒理学界联系,进行学术交流,在国内举办过“现代毒理学及其应用讲习班”,并出版了《现代毒理学及其应用》生命科学专著。德国已建立了对毒理学工作者毕业后教育模式,是教育界与毒理学界相结合的产物,提供了涵盖毒理学全部学科范畴的最好教育,受教育者可得到毒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系统理论培训,并获得德国实验与临床药理学和毒理学协会(DGPT)颁发的“毒理学专家”证书。德国的这一举措受到世界各国毒理学界的重视。2001年在第9届国际毒理学联盟大会上,各国专家同意成立毒理学家国际认定机构。考虑到未来国际间的合作,国家应为新一代毒理学家的教育和认定确立标准。我国已经跨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门槛,毒理学界国际间合作与学术交流极为频繁,结合本国国情,拟订适合中国实施的认定程序,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毒理学家作出贡献。3.研究机构不断地完善,研究的项目更加前沿各国政府、大学和企业建立了各种毒理学研究机构,如美国较著名的国家或军方从事毒理学研究机构有国家肿瘤研究所,美国毒理学规划组织由7个国家级研究单位组成,其中国家环境与健康科学研究所为组成单位,负责审批每年由国家拨款、资助或契约方式资助的课题,1980年立题9900个,资助金额达4亿美元,到1992年每年增加到8亿美元.1998年美国毒理学会及美国国立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NBEHS)计划完成一项重大课题“环境基因组研究”,国家投资6000万美元,研究的目的是寻找对化学损伤易感的基因。他们计划从各主要民族中选出1000人,就每个人基因组中的200个以上关锭基因进行测序,然后详细研究这加多个基因各自的功能,并对受检人群进行健康调查,研究这些关键基因与受检人群中各种高发疾病间的关系。这项工作十分艰巨复杂,耗资惊人,可是一旦成功,将会攻克人类各种难以治愈的疾病,实现人类世代梦寐以求的夙愿。世界上著名的大型企业,如英国帝国化学公司、美国杜邦公司、道氏公司等都设立毒理学研究所或研究室。每年投资巨额资金,进行毒理学研究及危险度评价,仅美国就有这种独立的研究单位数百家,估计全世界可达到上干家,他们具备优良的科学设备及集中一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对毒理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4.“毒理基因组学”的发展引导现代毒理学跨人新时代在20世纪中,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竞争及人类生活的需要,人们对大自然采取了过度的开采利用,工业发展迅速,导致大量有害因素(物理、化学、生物)释放到人类生存环境中,危害到人类健康。环境因子与机体交互作用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毒理学界迎来了新的挑战,即研究机体对环境中有害因子易感性机制和对其进行鉴定及评价,特别是对个体遗传易感性差异进行准确判断,是当前毒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毒理学所研究的对象与人类生存环境、生产活动、生活方式关系极为密切,所以,毒理学在生命科学中的特有作用将在21世纪的人类社会生活和健康事业中得到充分展示,生命科学领域快速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以人类基因计划(HGP)的实施以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又给毒理学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21世纪的毒理学发展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著名的毒理学家Terhard Zhinden在1992年第6届国际毒理学大会上指出,实验毒理学研究划分为3个时代:①发现时代:从上个世纪延续到21世纪初,其发展高峰期是20世纪80年代;②生物机制探索时代: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高峰期在20世纪90年代,并将在21世纪继续延伸下去;③个体表达时代: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进人发展高峰时期。个体表达的主要内涵是强调受环境因子暴露个体的遗传背景的重要性。这个时代的毒理学家将鉴定出大量的特征性遗传表达标志,并揭示出决定暴露个体毒性反应的影响因素。通过一系列高科技手段来实现,人们更为关注环境因子与机体交互作用在毒理学反应和人类环境暴露相关疾病(如肿瘤)中的重要性。毒理学家Kenneth olden博士在2001年澳大利亚里斯本举行的第9届国际毒理学大会上,他做了一个精辟的论述“遗传装弹药、环境扣板极”。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实施,引出了毒理基因组学,从而赋予了毒理学新的发展机遇,使毒理学家更能面对21世纪的挑战.迎来毒理学发展的新时代。

我也想问这个问题,似乎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反正不论是我一个人还是旁边有人,我都是直接受害对象,我从去年开是用“宝宝金水”,被蚊子叮完,喷一下,止痒的。

蚊子对颜色和气味很敏感,爱出汗的人、穿深颜色衣服的人最容易被蚊子叮咬,再就是每个人身上由于辐射热的传导,水分的散发,气味都有不同,所以蚊子就会偏爱某些人的气味了,你就是属于这种人,夏天出门喷些花露水、勤洗澡、穿浅色衣服、睡眠使用蚊帐都是可取的办法。【美丽心情】团队,真诚为你解惑,满意请采纳哦。

众所周知,蚊子是依靠辨别气味来寻觅猎物、求偶寻欢的。雌蚊身上发出的一种独特的外激素可将一公里之外的雄蚊吸引到身边来。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处于排卵期的女性也对蚊子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蚊子对排卵期女性的兴趣不在于她们的血液是否香甜,而在于她们血液中几近饱和的脂肪。除了对排卵期的女性情有独钟外,蚊子还会对那些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较高的人(无分男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蚊子喜欢在黄昏时分的沼泽地里猎食,因为这样的温度和湿度是它繁衍种族最理想的条件。据德国科学家研究证明,蚊子能够在一公里之外嗅到猎物的气味,尤其是处于排卵期的女性最受蚊子的“关照”。这说明,倍受蚊子钟爱的是饱含脂肪的血液,而不是人们以前一贯认为的“甜蜜”的血液(葡萄糖含量高的血液)。德国一家杂志刊登的美国昆虫学家杰利-巴特勒的研究结果还显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较高的人也最招蚊子。但遗憾的是,科学家们目前尚不能解释蚊子是怎样嗅出人体内胆固醇含量的高低的。 此外,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正是这类特能招蚊子的人还经常会对蚊子的咬伤产生过敏反应,也就是说他们身上被蚊子咬过的地方经常充血或发生奇痒。然而,科学家们目前在对抗蚊子的袭扰方面还没研究出一套新的有效的措施,所以他们的建议也就只能是劝你别裸露着身子以及服用一些驱蚊药物来预防这种纠缠不休的“吸血鬼”。 蚊子最喜欢叮的是A型,其次是AB型。 O,B型的咬的要比较少. 其次,蚊子还非常喜欢叮黑色衣服。穿黑色衣服最招蚊子 ! 不同种类的蚊子的“口味”不一样.比如传播疟疾的中华按蚊就嗜吸B型血。从实验结果来看,B型血的人最容易受到中华按蚊的袭击,其次是A型血。而传播黄热病和登革热的埃及伊蚊则喜欢叮咬O型血者。 4月10日中央2 台为您服务栏目讲了一个办法: 吃维生素B1, 如果去野外要提前3-4天吃. 她说人感觉不出来, 虫子可受不了那味, 据说特有效. 你试试. 蚊子喜欢什么?最爱进攻怎样的人类?关于蚊子的喜好,人类有过种种猜测———血型的差异?皮肤的颜色?体味的区别?饮食的不同?虽然各种说法至今没有得到有力的验证,但也自有道理所在。 1:出汗多。汗液中含有大量氨基酸、乳酸及氨类化合物,蚊子对此非常敏感,一旦嗅到这些物质的气味就食欲大开。 2:O型血。话说O型血有些甜味,蚊子一旦尝到了甜头便会集群而来,穷追猛打。 3:皮肤嫩。皮肤太好有时也不是件什么好事,又白有嫩的皮肤以为只有你喜欢,人蚊子也很喜欢。轻轻一刺就能享受到美味,蚊子也想多做这种不费力的好事儿。 4、奶味。宝宝容易成为蚊子进攻的对象,原因有两个:一是宝宝没有挡驾的能力,对于蚊子来说,危险性不大。第二:宝宝身上有又香又浓的奶味,蚊子是闻香而来。 5、喘气粗。肺活量大的人呼吸自然深长,呼出的二氧化碳较多,蚊子嗅到后群集而来。 6.穿黑衣。衣着颜色深,对蚊子无反光作用,易受蚊子叮咬。 7.常化妆。美国科学家曾利用嗅觉仪器对3900多种物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发现,许多种类的发胶、护手霜、洗面奶等化妆品对蚊子的诱惑力非同寻常。大多数化妆品都含有硬脂酸(脂肪酸的一种),所以化妆的人比不化妆的更受蚊子“青睐”。 8.爱酒肉。实验发现,人们在饮酒、吃了牛羊肉之后,也会变得易受蚊子的叮咬。 9、脚臭。美国科学家发现,雌蚊子身上有一种特殊的嗅觉受体,能对人体散发出来的气味产生感应。如果是有浓烈脚臭的人,自然成为了蚊子饥饿雌蚊子的攻击对象。 10、孕妇。科学的研究总是给人特别的发现,一项美国的医学研究显示,孕妇特别招蚊子,她们遭蚊子叮的机会比其他女性高一倍。 11、情侣。恋爱中的人是否将甜蜜漫溢到了空中,我们不知道。但欧洲的科学家把实验者关在布满蚊子的房间里,实验进行了多次,结果就是:每次都是处在热恋中的人身上挨叮咬的次数比单身者多。 研究发现,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汗液里的乳酸以及香水、发油和除臭剂等散发出的芳香气味,都受蚊子“青睐”。据当地媒体报道,美国农业部化学专家乌尔里克·伯尼尔等人正在进行一项研究,了解人体皮肤表面1000多种化学物质中哪些物质“吸引”蚊子,以便开发出有效的灭蚊剂。 在佛罗里达州的盖恩斯维尔实验室,伯尼尔发现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汗液里的乳酸以及香水、发油和除臭剂等散发出的芳香气味都招惹蚊子,而且穿黑色衣服也招蚊子。另外,伯尼尔还发现,人体皮肤表面一些化学物质是蚊子讨厌的,但伯尼尔没有详细说明是什么物质。由于每个人身体散发出的体味不同,蚊子叮人因人而异。另外,蚊子本身也有自己的“喜恶”。伯尼尔等人目前正在对此进行研究。 有些人认为食用酿啤酒用的酵母、大蒜或维生素B12可以不招蚊子咬,但研究人员说,这些土方法其实没多大用。伯尼尔指出,具体吃什么才能不招蚊子叮,还需要进行专门研究。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净防止蚊子滋生,才是防止蚊咬的关键。 公蚊子不吸血,只吸食植物的汁液,所以它们一般不进屋。只有秋后天气冷了才会跑进室内避寒。吸血的都是母蚊子,吸血是为了增加营养繁殖后代,吸饱了就找有水的地方产卵去了。 它们一般5月开始出动,至8月中下旬达到活动高峰。秋天气候变冷温度降到10摄氏度以下时,它们就会停止繁殖,不食不动进入冬眠,直到第二年春天激醒后又出来。它们最喜欢的温度是30摄氏度左右,太高了也受不了。它们的生存繁殖环境必须有水,因此地面积水、臭水沟、下水道、人们扔掉的易拉罐、矿泉水瓶等都是它们的理想家园。 科学家研究表明,蚊子叮人是有选择的,能为蚊子带来丰富胆固醇和维生素B的人最受蚊子青睐。蚊子利用气味从人群中发现最适合它们“胃口”的对象。胆固醇和维生素B这两种物质是蚊子等令人讨厌的昆虫生存所必需、而它们自己又不能产生的营养。 蚊子具有很强的嗅觉能力。当人类呼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气味时,这些气味会在空气中扩散,而这些气味好比是开饭的铃声,告诉蚊子一顿美餐就在眼前。蚊子跟踪它的目标时,总是随着人呼出的气味曲折前进直到接触到目标为止,然后就落到皮肤上耐心寻找“突破口”,最后才把“针管”直接插入皮肤里吸血8-10秒钟。 大多数化妆品中都含有硬脂酸(脂肪酸的一种),所以化妆的人比不化妆的人更受蚊子“欢迎”。至于一个人的胆固醇水平,倒不会左右蚊子的判断力,除非有足够胆固醇贮存在离表皮很近的地方。当然也有一些气味是蚊子所讨厌的,如月桂叶、柠檬草油、香茅、大蒜和香叶醇的气味。 另有一项研究显示,孕妇遭蚊咬的机会比未怀孕的女性高出1倍。研究人员认为:妇女在怀孕期间所呼出的气体含有多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因而成为疟蚊的叮咬目标。此外,孕妇体温较高,出汗也多,是皮肤细菌滋生的良好基地。这两个原因使孕妇比其他妇女更易惹蚊子“光顾”。 其中以“血型说”的流行指数颇高。就此问题采访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主任徐汉虹教授时,A型血的记者被研究室饲养的实验用蚊子大肆围攻,一个小时内就收获了八九个大“红包”,而一旁O型血的徐教授却毫发无损。这似乎印证了“血型说”“性别说”的结论。 然而,徐教授指出,蚊子爱叮什么人与血型、性别、性感并无直接联系,而主要看人体向蚊子发“信号”的能力强弱与否,强烈的“信号”通过空气传播,能够引导它便捷地找到食物。 穿深色斜纹牛仔裤易挨咬 对蚊子来说,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汗液都是引导它找到猎物的有效信息。它寻找目标主要依靠嗅觉器官,也就是头上一对角,来感知空气中传来的人体 “信息”,并循迹而去。别小看身长不过一厘米的蚊子,它的搜索能力很强,搜索的最远距离可达60公里。在此范围内,“信号”越强的目标,自然也越容易被它们锁定。 二氧化碳排得多的人,由于周围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较高,在蚊子的视野中所呈现的“图像”比较清晰,便于蚊子进行定向追踪。因此,在一个群体中,肺活量大的人、胖人、呼吸沉重的人更容易被蚊子叮咬,孕妇因新陈代谢活跃,呼出的二氧化碳也较高。 人体排出的汗液在空气中挥发,也能向蚊子发出“信号”。通常汗量多、易出汗的人受蚊子攻击的机会更大,这足以解释为何我们常在运动后,发现身上神不知鬼不觉地多出了几个大“红包”。蚊子爱叮咬皮肤粗糙、毛孔粗大的人,通常是因为这类人往往汗腺发达或者排出的汗液等分泌物较多。因此,有时男人比女人、青年比老人更招蚊子。 有人发现,女性在月经期间或者妊娠期间格外“招”蚊子,认为这可能和性激素分泌水平高有关,以此得出“蚊子喜欢叮性感的人”。徐教授指出,这其实是因为上述阶段的女性内分泌发生改变,新陈代谢加快,排汗量往往更多,对蚊子的刺激和引导更强。出于同样的道理,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也容易“招”蚊子。 一项数据表明,孕妇临产前,呼气量比没有怀孕的女性大21%,呼出的潮湿气体与二氧化碳对蚊子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此外,和没有怀孕的女性相比,孕妇的腹部温度要高0.7倍,而体温越高,皮肤表面的挥发性物质就越多。 穿衣打扮不当,会招来蚊子。原来,蚊子怕光但又不喜欢光线太暗,最喜欢在弱光环境下吸血。白天,当人们穿着深色衣服时,反射的光线较暗,恰恰投其所好。另外,蚊子喜欢叮咬体温较高的人,而深色衣服的吸热能力强。几种因素相加,自然使得深色衣服的诱蚊指数大涨。人们常认为黑色衣服最招蚊子,而据徐教授介绍,其实身着深色斜纹牛仔裤反而最容易被蚊子叮咬。

昆虫毒理学投稿期刊推荐

最新国内医学期刊影响因子序号 期刊名称 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预防医学、卫生学类 1、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172 1.237 2、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829 1.228 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875 0.904 4、 中华传染病杂志 953 0.903 5、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968 0.891 6、 中国消毒学杂志 438 0.738 7、 中国艾滋病性病 569 0.680 8、 营养学报 773 0.632 9、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531 0.543 10、环境与健康杂志 562 0.490 11、卫生研究 751 0.465 12、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681 0.456 13、中国防痨杂志 473 0.414 14、中国卫生统计 293 0.393 15、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64 0.391 16、中国职业医学 386 0.341 17、中国学校卫生 852 0.312 18、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95 0.310 19、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421 0.297 20、中国公共卫生 1662 0.296 20、环境与职业医学 251 0.296 22、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421 0.291 23、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333 0.280 24、华南预防医学 230 0.236 25、疾病控制杂志 249 0.222 26、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317 0.217 27、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351 0.210 28、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87 0.190 29、热带医学杂志 107 0.178 30、实用预防医学 442 0.158 31、现代预防医学 411 0.142 32、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35 0.131 33、职业与健康 337 0.048 基础、医学综合类 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5 1.556 2、 中华病理学杂志 1425 1.171 3、 中华医学杂志 3792 1.091 4、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634 0.998 5、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690 0.997 6、 中华麻醉学杂志 1487 0.918 7、 生理学报 697 0.851 8、 高血压杂志 689 0.701 9、 免疫学杂志 544 0.683 10、中华血液学杂志 1452 0.676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994 0.656 1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768 0.629 13、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644 0.617 14、CHINESE MEDICAL JOURNAL 1501 0.592 15、中国计划免疫 455 0.587 16、中华男科学杂志 526 0.586 17、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621 0.541 18、医学研究生学报 569 0.539 19、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661 0.515 2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658 0.489 21、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573 0.478 22、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901 0.476 23、解放军医学杂志 1023 0.474 24、解剖学报 586 0.455 25、重庆医学 968 0.436 26、诊断病理学杂志 411 0.395 27、基础医学与临床 485 0.387 28、生理科学进展 443 0.378 29、中国医学伦理学 405 0.371 30、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85 0.368 31、中国免疫学杂志 718 0.356 32、中国急救医学 943 0.352 33、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741 0.350 34、医学与哲学 563 0.350 35、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754 0.345 36、中国男科学杂志 263 0.340 37、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49 0.325 38、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616 0.322 39、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394 0.311 40、医用生物力学 131 0.308 41、医疗设备信息 364 0.303 42、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192 0.286 42、微循环学杂志 248 0.286 44、解剖学研究 148 0.282 45、现代免疫学 469 0.276 46、中国医师杂志 544 0.275 4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362 0.269 48、毒理学杂志 295 0.268 49、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5 0.266 50、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26 0.260 51、江苏医药 508 0.260 52、解剖科学进展 190 0.259 5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436 0.245 54、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8 0.237 55、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81 0.233 56、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82 0.225 56、中国医刊 299 0.225 58、北京医学 282 0.223 59、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26 0.219 6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77 0.211 61、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124 0.205 62、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44 0.192 63、解剖学杂志 425 0.190 64、上海医学 597 0.180 65、医疗卫生装备 224 0.170 66、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70 0.166 67、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194 0.151 68、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35 0.149 69、广东医学 697 0.140 70、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2 0.137 71、天津医药 359 0.132 72、华西医学 331 0.130 73、现代医学 135 0.119 74、医师进修杂志 380 0.118 75、山东医药 587 0.109 76、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70 0.097 77、四川医学 376 0.082 78、河北中医药学报 49 0.078 79、西南国防医药 109 0.069 80、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35 0.059 医科大学学报 1、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957 0.744 2、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359 0.595 3、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047 0.511 4、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591 0.506 5、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132 0.488 6、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788 0.455 7、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443 0.431 8、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481 0.395 9、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1477 0.381 10、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452 0.362 11、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190 0.328 1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550 0.312 13、新乡医学院学报 340 0.296 14、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 513 0.293 15、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547 0.268 16、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575 0.262 17、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92 0.256 18、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383 0.255 19、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424 0.247 20、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72 0.243 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450 0.235 22、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30 0.228 23、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38 0.222 24、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06 0.205 25、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491 0.183 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426 0.179 27、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44 0.160 28、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15 0.157 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67 0.152 30、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121 0.147 31、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168 0.147 32、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197 0.138 33、蚌埠医学院学报 251 0.134 34、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52 0.133 35、温州医学院学报 176 0.126 36、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27 0.103 37、昆明医学院学报 139 0.100 38、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414 0.094 38、江西医学院学报 172 0.094 40、徐州医学院学报 202 0.086 41、贵阳医学院学报 185 0.085 42、广州医学院学报 128 0.070 药学类 1、 中国药理学通报 1897 0.895 2、 中国药房 1123 0.784 3、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1350 0.733 4、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87 0.729 5、 药学学报 2351 0.670 6、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94 0.584 7、 中国药学杂志 1910 0.557 8、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924 0.540 9、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358 0.510 10、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815 0.503 11、中国抗生素杂志 592 0.440 12、药物分析杂志 1081 0.409 1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568 0.408 14、中国海洋药物 467 0.398 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504 0.357 16、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425 0.339 1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176 0.321 18、药物生物技术 254 0.317 19、中国药师 364 0.308 20、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66 0.297 21、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399 0.295 22、中国新药杂志 936 0.290 23、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444 0.275 24、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310 0.273 24、华西药学杂志 511 0.273 26、药学服务与研究 115 0.237 27、医药导报 448 0.205 28、解放军药学学报 270 0.204 29、中国基层医药 497 0.201 30、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423 0.187 31、药学实践杂志 238 0.134 32、广东药学院学报 221 0.126 33、山西医药杂志 185 0.045 临床医学类 1、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3045 1.368 2、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1566 1.054 3、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307 0.831 4、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582 0.783 5、 中华皮肤科杂志 1370 0.719 6、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874 0.715 7、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343 0.694 8、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651 0.689 9、 中国输血杂志 607 0.600 10、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37 0.588 11、中国误诊学杂志 2042 0.587 12、临床骨科杂志 477 0.489 13、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738 0.486 13、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18 0.486 15、中国循环杂志 606 0.480 16、临床皮肤科杂志 1082 0.479 17、临床麻醉学杂志 996 0.475 18、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048 0.457 19、中国全科医学 1219 0.420 20、临床检验杂志 655 0.414 21、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607 0.411 22、检验医学 497 0.390 2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643 0.382 24、中国微循环 311 0.349 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485 0.349 26、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327 0.338 27、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126 0.336 28、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72 0.262 29、循证医学 52 0.256 29、临床肝胆病杂志 419 0.256 31、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399 0.254 32、中国综合临床 585 0.241 33、血栓与止血学 84 0.215 34、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56 0.201 35、临床心电学杂志 111 0.190 36、中国临床医学 356 0.174 37、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61 0.159 38、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131 0.147 39、中国实验诊断学 205 0.133 40、实用医学杂志 672 0.121 41、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144 0.112 41、医学临床研究 269 0.112 43、临床输血与检验 86 0.104 44、临床肾脏病杂志 43 0.097 45、临床急诊杂志 30 0.038 康复医学类型 1、 中国康复 420 0.706 2、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801 0.674 3、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881 0.596 4、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671 0.554 5、 中国临床康复 3929 0.531 6、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799 0.524 7、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539 0.443 8、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672 0.355 9、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22 0.322 10、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71 0.252 11、中国老年学杂志 624 0.248 12、实用老年医学 207 0.171 13、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53 0.077 妇、儿科医学类 1、 中华儿科杂志 2909 1.347 2、 中华妇产科杂志 2719 1.121 3、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827 0.874 4、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353 0.716 5、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890 0.691 6、 实用妇产科杂志 1091 0.579 7、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401 0.567 8、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649 0.453 9、 临床儿科杂志 767 0.439 10、现代妇产科进展 331 0.425 11、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695 0.374 12、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385 0.370 13、生殖与避孕 317 0.340 14、新生儿科杂志 327 0.297 15、小儿急救医学 295 0.282 16、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763

深圳市图书馆有

这个要到科技部情报研究所的网站去下载即可。百度一下“爱思医学信息网”,这个站也有。

昆虫毒理学投稿期刊要求

毒理学是冷门专业吗?算是冷门专业。下面是具体信息,来看看吧!

算是冷门专业,报考学生比较少,开设专业的学校也比较好,就业面不是很广,需要很出色的能力水平或者继续深造才能找到合适的好工作

毒理学(toxicology)是一门研究外源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有害作用的应用学科。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科学,也是对毒性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科学。是预测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为确定安全限值和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分类

从研究内容上可分为:描述性毒理学、机制性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也有称为法规毒理学)三部分。

从依照标准学科划分可分为:法医毒理学、临床毒理学、管理毒理学或法规毒理学、研究毒理学等。

从应用毒理学可分为:食品毒理学、工业毒理学、农药毒理学、军事毒理学、放射毒理学、环境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等分支。

从研究对象可分为:昆虫毒理学、兽医毒理学、人体毒理学和植物毒理学。

从研究领域可分为:药物毒理学、环境毒理学、食品毒理学、工业毒理学、临床毒理学、法医毒理学、分析毒理学、军事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等。

从研究的靶器官或系统可分为:器官毒理学、肝脏毒理学、肾脏毒理学、眼毒理学、耳毒理学、神经毒理学、生殖毒理学、免疫毒理学等。

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科学,也是对毒性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科学。毒理学与药理学密切相关,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基础理论和实验手段的独立学科,并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毒理学分支。 目前公认的毒理学定义是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危害的科学。毒理学按照其研究目的及所研究的化学物质特性和用途可分为工业毒理学、军事毒理学、环境毒理学、药物毒理学、法医毒理学和放射毒理学等。毒理学是研究外源性化学物及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有机体的有害作用及其作用机理,预测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为确定安全限值和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由于毒理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保护生物体的健康或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因此从学科性质上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贯穿了预防为主的思想。由于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广泛,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而生物体包括人、动物、植物,因此毒理学与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学有联系;与工业、农业、经济有联系;与法医学、临床医学、生态学及环境保护有联系;可以说,它与地球上生命的整个未来有联系。因而,毒理学在临床医学、药学、环境保护、动物学、优生优育、职业劳动保护和食品卫生等领域中均有广泛用途。也因此毒理学的分类非常复杂,可从不同角度分类,并不完全一致。从研究内容上可分为:描述性毒理学、机制性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也有称为法规毒理学)三部分。从依照标准学科划分可分为: 法医毒理学、临床毒理学、管理毒理学或法规毒理学、研究毒理学等。 从应用毒理学可分为:食品毒理学、工业毒理学、农药毒理学、军事毒理学、放射毒理学、环境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等分支。从研究对象可分为:昆虫毒理学、兽医毒理学、人体毒理学和植物毒理学从研究领域可分为:药物毒理学、环境毒理学、食品毒理学、工业毒理学、临床毒理学、法医毒理学、分析毒理学、军事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等, 从研究的靶器官或系统可分为:肝脏毒理学、肾脏毒理学、神经毒理学、生殖毒理学、免疫毒理学、皮肤毒理学、血液毒理学等,从机制研究可分为:细胞毒理学、遗传毒理学、膜毒理学、生化毒理学、分子毒理学从毒物作用时相或过程可分为:毒代动力学和毒效动力学。

昆虫毒理学投稿期刊多少钱

北大中文核心医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如下:

1.中国老年学

2.实用医学

3.中国实用护理

4.山东医药

5.重庆医学

一般都是省级的比较多,你要用于评职呢 还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