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经济学论文发表香港

发布时间:2024-07-03 16:25:10

经济学论文发表香港

研究领域: 宏观经济运行、经济发展模式及制度变迁的跨国比较以及大国发展战略 教育经历: 原籍安徽凤阳,生于北京,湖南、江西农村长大。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至1986年为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HⅡD)访问学者。1992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艾里克·马斯金(Eric Maskin)、安德烈·史莱法(Andrei Shleifer)及雅诺什·科尔奈(Janos Kornai),专攻比较经济制度、经济理论、公司金融 主要兼职: (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美国密西根大学威廉戴维森研究所(The William Davidson Institute)研究员;国际《经济学通报》(Economics Bulletin),中国《经济研究》 ,香港《中国评论》(The China Review)等学术杂志的编委;国际比较经济研究会执行理事;南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曾兼任世界银行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研究项目顾问(1989),国际《比较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编委(2000-03),中国留美经济学会(CES)会长 (2001-02)。曾任教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经济系及香港科技大学,担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国家研究员。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顾问委员,“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议程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央电视台特邀评论员等职务。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世界银行顾问。 工作履历: 1989年,曾兼任世界银行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研究项目顾问。1992年至1999年任美国安娜堡密西根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1999年至2004年受聘为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副教授。2002年3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2010年3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新一届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组成人员。增补李稻葵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2010年3月30日下午,央行召开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李稻葵和周其仁、夏斌三位成为新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2011年9月挂职任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挂职至2012年12月)。2012年3月,不再担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职务。2017年8月,李稻葵不再担任书院院长职务。2018年3月,任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委员。2018年4月,任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 学术论文: 在《美国经济评论》《欧洲经济评论》《比较经济学》《兰德经济学》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九十年代中在国际上发表了转型经济中模糊产权理论(ambiguous property rights in transition),解释转型经济中新企业的进入。之后与其它合作者提出了增量民营化理论(privatize at the margin),讨论国有企业的改制问题。 主要荣誉: 200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同年,被华尔街通讯社评为中国十大经济学家。2007年被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提名为全球青年领导人。2018年12月,入选“中国改革开放海归40年40人”榜单。 主讲课程: 转轨经济学、公司金融、国际经济学、中国经济长期关注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致力于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炼相关的现代经济学理论。

全中国有多少能够发表经济学论文的刊物?数百种,甚至上千种?反正是多如牛毛。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各地的社科院、许多大学的经济学院、一些国家机关、金融机构等等都有自己的刊物,这还不算也刊登理论文章的报纸。应该说,中国的经济学和经济学期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1)综合性的期刊太多,专业性的期刊太少。在国外,除了为数不多的几本综合性经济学期刊之外,具有国际性声誉的主要是各种专业性期刊,比如金融有《金融学》杂志,比较经济学有《比较经济学》杂志等。国内的各个经济学期刊并没有明确的专业分工,内容重叠,使得读者想要了解一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往往无从入手。(2)对刊物的评价缺乏科学标准。或是根据国家有关行政单位的评比,这使得学术期刊的评级缺乏学术界公认的科学标准。学术期刊多而质量参差不齐,对于研究人员和学生发表论文来说,既是一件好事一个聪明的研究生随随便便挑几份刊物,登数十篇论文,根本就不是件难事。说它是坏事,是因为发表论文如此容易,会很容易地毁掉刚出道的学子,让他们觉得科学研究原来是这样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所以,我的建议是青年学子们在投稿的时候一定要确立自己的目标,就是不满足于在平庸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而一定要登上好的经济学刊物的“大雅之堂”。 1. 选题选题应该能够解释关系较多人利益的现实活动,如用激励理论研究中国农业问题。2. 内容内容的好坏主要取决于:(1)用同行通用的规范经济学方法分析问题;(2)语言清晰准确表达要表达的意思;(3)模型对现实的解释能力 1. 基础理论,包括理论综述、现实意义。例如:具体钻研某一特定领域。2. 模型,包括假设、界定函数式、求解均衡解、模型的推广。例如:《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3. 实证分析,例如:《计量经济学》。

经济学论文发表香港论文

1,选题.2,相关文章.3,找个牛X老师.(很重要)一般说发论文都是要给出版社钱的,看你自己的能量了.

<<中国期刊网》或者《中国知网》都是不错的网络学术平台,同时两个网站上也有很多好的学术论文建议你可以去看一下

全中国有多少能够发表经济学论文的刊物?数百种,甚至上千种?反正是多如牛毛。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各地的社科院、许多大学的经济学院、一些国家机关、金融机构等等都有自己的刊物,这还不算也刊登理论文章的报纸。应该说,中国的经济学和经济学期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1)综合性的期刊太多,专业性的期刊太少。在国外,除了为数不多的几本综合性经济学期刊之外,具有国际性声誉的主要是各种专业性期刊,比如金融有《金融学》杂志,比较经济学有《比较经济学》杂志等。国内的各个经济学期刊并没有明确的专业分工,内容重叠,使得读者想要了解一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往往无从入手。(2)对刊物的评价缺乏科学标准。或是根据国家有关行政单位的评比,这使得学术期刊的评级缺乏学术界公认的科学标准。学术期刊多而质量参差不齐,对于研究人员和学生发表论文来说,既是一件好事一个聪明的研究生随随便便挑几份刊物,登数十篇论文,根本就不是件难事。说它是坏事,是因为发表论文如此容易,会很容易地毁掉刚出道的学子,让他们觉得科学研究原来是这样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所以,我的建议是青年学子们在投稿的时候一定要确立自己的目标,就是不满足于在平庸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而一定要登上好的经济学刊物的“大雅之堂”。 1. 选题选题应该能够解释关系较多人利益的现实活动,如用激励理论研究中国农业问题。2. 内容内容的好坏主要取决于:(1)用同行通用的规范经济学方法分析问题;(2)语言清晰准确表达要表达的意思;(3)模型对现实的解释能力 1. 基础理论,包括理论综述、现实意义。例如:具体钻研某一特定领域。2. 模型,包括假设、界定函数式、求解均衡解、模型的推广。例如:《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3. 实证分析,例如:《计量经济学》。

经济学普刊,2月份前发表,时间还算充足,有需要见下方。

香港台湾经济学期刊投稿

发表论文很简单。途径也很多。若抱着对学术负责的心态那就好好学习,自己做;想混文凭的话,那可以花钱在某些期刊杂志上发表,也可以找我帮助你

每一个期刊投稿要求都不一样,发表就是直接投稿啊,满足了条件交个版面费即可

(1)本刊为中文期刊,稿件主体内容应以中文写作。(2)作者如未向编辑部作特别声明,所投稿件应该是作者自己完成的原创性作品,且与该稿件内容无实质差别的稿件(包括其外文翻译稿件)未曾在其他报纸、期刊等上发表。若作者存在以下行为之一,编辑部将视作者存在拟一稿多发行为:① 作者未经本编辑部同意,以在本刊发表为目的,将与自己的已被其他报纸、期刊等发表的作品的内容无实质差别的稿件(包括其中外文翻译稿件)寄送给本编辑部;② 作者在稿件寄送给本编辑部后但未被本刊发表或通知即将发表前,与该稿件内容无实质差别的稿件(包括其外文翻译稿件)被其他报纸、期刊等发表或通知即将发表,且作者未即时向本编辑部说明该稿件的相关情况;③ 作者未经本编辑部同意,在稿件被本刊发表或通知即将发表后,以发表为目的,将与该稿件内容无实质差别的稿件(包括其中外文翻译稿件)寄送给其他报纸、期刊等的编辑部;④ 在稿件被本刊发表或通知即将发表后,与该稿件内容无实质差别的稿件(包括其中外文翻译稿件)也被其他报纸、期刊等通知发表,且作者未即时向本编辑部及其他编辑部完整说明该稿件的相关情况。对于存在拟一稿多发行为的作者,一经发现,本刊将在十年内不发表其作品。(3)对于他人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外文文献,请作者注意正常“引用”与不正当“抄袭”的界限。引用,请务必详细注明出处。不注明出处的抄袭行为,一旦发现,我们会迅速在本刊上公开谴责,并永不录用该作者的稿件。(4)内容提要应包含以下内容:论文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得出的基本结论,所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所提出的主要政策建议等。(5)希望作者在寄出稿件之前认真检查文字、公式和图表等,尽最大可能减少笔误。实际上,文字质量亦是评审稿件的重要标准之一。很难相信行文零乱、笔误百出的作者是严谨负责的学者。请遵循本刊的写作规范,特别要注意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以及文后参考文献的列举格式。遵守规范可以减少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作者和编辑的工作效率,并可能缩短稿件的发表时间。(6)凡投稿,无论本刊采用与否,概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自投稿后一个半月开始,作者可在《经济研究》网站查询稿件的受理情况。(7)为了规范稿件处理和加快合格稿件发表速度,投稿者请一律寄编辑部收,不要寄给编辑部工作人员个人,也不要寄给主编。稿件中切勿夹带现金等物品,以免丢失。

香港文学期刊投稿经验

小网站没前途啊

其实既然已经在起点发表了,就用不着再和别的网站签约了。毕竟现在起点是大陆最火的小说原创网站,而且起点上很多小说也确实出了实体书,管理、信誉都是不错的。

1. 提供基本材料:

系统蒐集香港文学资料,为读者提供基本研究资料,作为研究的起点。

2. 资料范围广泛:报纸、期刊、书籍、研讨会论文、单张、书信、档案档案、文献文物等。

3. 分类入档,方便读者触类旁通:读者并可因应研究之不同需要,参考其他相关的档案,掌握更多资料。如研究戴望舒的读者,除参考「人物档案〔戴望舒〕」,亦可旁及「报纸〔星岛日报.星座〕」。

4. 辅以社会文化资料:除香港文学资料外,亦旁及香港社会与文化资料,以期反映香港文化生态。

5. 有关香港文学档案的详情,请参阅卢玮銮教授:〈造砖者言——香港文学资料蒐集及整理报告〉(《香港文学》2005年6月号)。

如果你对你的作品有极度自信的话,去起点吧。如果一般般吧,还是去其他网站混吧,起点不好混。。。大神太多。。而且不太重视新人

香港大学论文发表

香港大学 博士申请需要以下条件:

1、语言条件:提供托福成绩(机考80分以上)、雅思成绩(达到6分以上)或是GRE的成绩。

2、学术要求:获得正规大学颁授荣誉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历)学士学位证,有相关论文发表到相关权威文献上,需要申请者具备丰富的研究经历。

3、提供个人成绩单、个人简历、个人陈述、硕士导师的推荐信、研究计划、所获学术奖项及专业资格的证明文件。

补充材料:

一、香港大学研究生申请需要以下条件:

1、专业要求:需要申请者一等学士学位,均分85分。

2、英语要求:托福成绩需要在80分以上,写作部分不低于25分;或者是雅思成绩在6分以上,单项不低于5.5分。

3、院校背景:申请人的院校背景和专业,以及对于申请大学专业的匹配度也是申请要点。

4、材料写作:专业的文书处理和指导,申请时间点的把握,整个流程的监控,也是申请成功的保证。

5、其他材料:申请人如果可以提供一份正式实习证明,做过义工或者获得过专业方面的奖项对于申请OFFER也会有帮助。

二、香港大学研究生申请一般需要以下材料:

1、本科成绩单:中英文各一份,并须经过学校公证。

2、英文水平证明:一般应具有托福成绩。

3、GRE成绩。

4、申请表格:一般来说,只要发一个电子邮件给招生办公室或者系里,对方便会寄来有关表格。

5、研究计划:要求申请者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方案并对此有较好的掌握。

6、推荐信。

论文发表的话,可以找我们的。省级,国家级,核心(明年四五月份了),注意安排时间。联系方式在我的用户资料中。

6月30日,香港大学给中国大陆上万名考生中的三千人发出了面试通知,这是去年的两倍。由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一流大学”的品牌价值出现流失,许多大陆的优秀学生开始转投香港大学等香港的高校。 据《财经时报》报道说,发生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香港的大学频频从世界各地聘到优秀师资,并以丰厚的奖学金吸引着众多优秀考生。而作为百年的北大、清华,他们“一流大学”的声誉遭到多方质疑。 丰厚的奖学金 据《中国教育在线》报导,毕业于四川成都石室中学的李卿曦是今年第一个高考新闻人物。据说高考还没发榜她就被内地四所高校相中,但最后还是选择了赴香港攻读计算机专业。香港科技大学以三十九万港元的奖学金成功拉拢到这名成都才女,而2005年北京高考“状元”陈秀野也拒绝了清华而就读香港科技大学。 连名不见经传的香港城市大学,也因去年许诺给十七个省市的高考状元提供全额奖学金,还将被清华退回的海南高考状元李洋招至门下,从而赢得今年内地考生蜂拥而至。 作为回应,北大负责人认为,北大、清华的品牌是无价的,不可能采取香港科技大学那种赤**的金钱攻势。但在考生这个环节,却有民间的定价,广州东莞某镇的政府对考生提出的奖励是考上清华、北大奖励五十万元。 分析人士指出,香港大学目前正在内地扩大其品牌,以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到香港。这对北大清华构成了威胁。 毕业生抢手 香港大学学生事务总监黄依倩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指出:今年内地申请香港大学的学生是10,134,港大会选取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参加面试,然后录取300人左右。今年申请哈佛的比例大概是18:1,而港大是30:1。 黄依倩说,对于内地的学生来讲,四十万元的费用可能有点高,但香港大学有几十种不同的奖学金,不单奖励学习优秀的,还有奖励体育,鼓励做社会工作的。港大培养的是领袖型人才,而内地的大学比较注重基础,把每个人当科学家来培养,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科学家的。 港大的三年课程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内地考生则在来港前在北大或清华培训一年。港大的医学法律文凭是得到国际认可。许多家长还发现,上港大相当于拿了两个学位:一个是专业学位,一个是英语学位。 前不久港大发布的“2005年度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显示,该校99%的毕业生就业或升学,平均月薪14,000多港元,月薪达74,000多港元,该校2006年应届毕业生已知的聘书多来自国际投资银行、管理顾问公司及跨国企业。 《财经时报》采访发现,已经是六月底了,清华还有70%的本科生没找到单位,而不少北大本科生所找到的工作每月工资不到2000元。有的因所学的东西不适用而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 北大清华沦为中国二流学校? 《财经时报》还表示,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北大、清华作为一流大学的日子屈指可数。”除了上述的考生资源争夺战和香港大学的品牌战略攻势,北大清华自身的品牌价值也在流失中,因为北大清华品牌影响的人文精神与师资力量正在削弱。 北大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北大现有在校生三万多人,超负荷的结果是学生质量和教学质量都在下降,“这几届学生素质确实要差了很多”。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更是坦率地说:“无论是经济学论文发表数量,还是师资力量,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香港,都要优于北大、清华。” 一年前,油画家陈丹青辞职事件让清华美院这个名气不大的美术学院“蜚声中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象群认为:“清华集中了很多人才,但学术氛围不够,清华现有的管理模式是“表格+开会”;各种各样的表格和各种各样务虚会,很像一个官方的管理体系,而不像一个有集体学术氛围的大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也承认,“100多年来一直是北大精神象征的北大人文学科,现在已经不是国内的了。” 菲尔兹奖得主、华人数学大师丘成桐曾批评说,中国的大学惟利是图,许多大学老师只懂得讨论第三流的问题,有些老师根本没有尽到教好学生的本分。 25岁就成为史丹福大学数学系教授的丘成桐,还对中国大学的人才选拔机制提出了质疑。比如目前清华大学留校的必须是博士生,而那些可能是几十年不遇的优秀人才,就因为他是硕士生而不能留校。 虽然外界的批评较多,但北京大学品牌研究中心主任王齐国认为,北大、清华不会受到冲击,依然会保持中国一流大学的品牌形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