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催化剂的投稿期刊

发布时间:2024-06-30 23:53:19

催化剂的投稿期刊

根据领域来划分,儿科领域方面,中国学者比较喜欢期刊是BMC PEDIATR;口腔方面是ARCH ORAL BIOL。

牛人帮你解读催化方面的杂志(对大家投稿很有帮助)lichao5263我对Topics in Catalysis和Catalysis Today杂志感兴趣。现在我已经在Topics in Catalysis实现零的突破,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在Catalysis Today上发表文章。这两本杂志发表会议专辑、祝寿专辑和专题文集。也就是说参加某些会议,比如北美催化学会、美国化学会、国际均相-多相催化关系会议等,有可能有会议论文可以发。一般,有名人物的邀请报告大会报告发表在Topics in Catalysis、Catalysis Today杂志上,其它百余篇口头报告和墙报发表在Studies in SurfaceScience and Catalysis上,甚至没有地方发表。能轮到发表是好事情,但是这些专辑的缺点是发表前的等待时间非常久,至少一两年。因为只要有一个人投稿比较慢,别人都得等他。所以很多人选择写那种“自由体”文章,即用点已经发表的旧数据,用点没有发表过的不能独立成文的废数据,用点以后即将发表的新数据“凑”成一篇文章。论档次么,个人感觉Topics in Catalysis比Catalysis Today更好一点,因为前者选择文章更精,是个贵族杂志,很多有名的人都在上面发文章,而且档次不高的学术会议也包不到Topics in Catalysis发表会议论文专辑。Topics in Catalysis上各种类型的文章都有的。有的象典型的科研论文,有的象Accounts,有的是“自由体”文章。和发表在Applied Catalysis上的文章相比,Topics in Catalysis上的文章更具有自由度,更加随便一点。有的文章虽然报道了部分新的数据,但是连实验部分也没有的:原来,新的实验是塞到小综述里面,作为小综述来讲的。有的文章实验结果部分和发表在其它催化杂志上的结果部分没有多少区别,只是在Introduction部分讲了很多背景知识,用了一些时髦的卡通图说明大气环境污染的途径,说明这一个领域发表文章数目的柱状图,这显然是把开会时秀的图也用上了。这在其它严肃催化杂志上是不可以的。还有的文章要么纯粹讲催化剂量子化学结构模型,要么用某种单一的仪器进行表征,要么综述文献,要么单一地讲沸石分子筛的合成,连活性曲线也没有的。而Catalysis Today上很多文章介绍最新实验的居多。但有的专辑比较偏,比如介绍反应器的文章,介绍等离子体在催化中应用的文章。Catalysis Letters虽然名字叫“催化快报”,但是其实文章长度的自由度比较大,从3页到15页都有的。一般要求6页,但是我也看到有的文章看起来象是被Journal of Catalysis退稿了才发表在Catalysis Letters。个人感觉Catalysis Letters发表的文章良琇不齐,有的差的文章只相当于催化学报上文章的水平。大部分文章具有一定新颖性,但是做实验并不全面。好比说有的文章就只有动力学曲线,有的有机催化的文章只用表告诉读者什么反应多少产率,有的文章催化剂表征也没有的。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更适合发表报道新催化剂用于和工业生产有关的反应,如费-托合成、加氢脱硫水气变换、蒸气重整、烷基化。一个目前正在热起来的方向为固体催化剂的有机催化,如精细化学品的选择氧化、手性催化等。大体上,如果作者能在文章中说最近某化学公司公开了某反应的流程,但是对催化剂配方没有详细报道,本文详细研究这个反应,这样就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有时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还报道改性的中孔分子筛和复合氧化物的催化。仔细阅读了2007年1月27日的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发现里面的文章很多上是没有专门的讨论部分的。大体上,典型的文风是这样的:报道一个有工业应用价值反应的新催化剂,测试了不同条件下催化剂的效果,运用各种仪器进行表征,并进行初步解释。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和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具有同质性,区别是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更多发表均相催化、金属有机催化.鼓励的方向是离子液催化、超临界催化、emulsion催化。这里面发表的多相催化的文章和在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上发表的文章没有非常大的区别,细微的差别就是如果反应是别人不感兴趣的探针反应,如异丙苯裂解、异丙醇脱水,更适合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固载型的均相催化剂的催化也适合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如果只是报道催化剂合成,没有报道反应活性的文章不适合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现在做光催化非常热门,很多文章泛滥,投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投不中的光催化文章可以考虑送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总体感觉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比较朴素,发表普通的文章。最近一年该编辑部修改了办刊方向,更加强调机理研究,不欢迎纯粹催化剂制备和表征(而没有详细反应)的文章,想必投稿更困难,每期发表的稿件也少了很多。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主要发表环境催化,如汽车尾气催化、臭氧分解、氯化有机物催化燃烧、污染水的湿氧化、光催化、加氢脱氯等。Catalysis Communications我从来没有投过。要求是最多只能引35篇文献,图不能超过5章,没有Supporting Information。Journal of Catalysis是催化类最好的杂志,也是名流经常出没的杂志。浏览每一期杂志,发现上面经常出没的都是一些大头,比如Iglesia、Lercher、Baiker、De Vos、Jacobs、Corma、Niemantsverdriet、Davis、Li等人。一般无名小辈发表文章非常困难。不过最近该杂志也有不少中国人名字在那里出没。通过阅读一些最新文献,发现现在Journal of Catalysis固然保持一种工作非常细致的传统,一个新的动向是更加强调新颖性。比如有的材料工作者用材料学的方法合成出各种形状的CeO2,测其催化活性;有的材料工作者用材料方法把金属颗粒包在沸石“胶囊”里面达到特定的催化目的;有的催化工作者用emulsion介质做手性催化;有的催化工作者研究了金催化剂的别人从来没有报道过的有机催化反应,拓宽了金催化剂的应用;有的催化工作者说金块也有催化活性的,打破了以前的成见。以上这些就是创新性。这些文章的数据未必很多,但是具有创新性,也一样能发表。并且这类文章比较general,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大众口味,有点向JACS的长文章的风格靠拢。可以说,大概有些Journal of Catalysis研究简报的文章就是投Angew Chemie投不中才发Journal of Catalysis研究简报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否则审稿人就要说你可以投Catalysis Letters的。至于长文章,光催化效果好,只有几条活性曲线,是投不中那个杂志的。一般,要刻苦工作一年才能出篇Journal of Catalysis长文章。

中国学者都喜欢在Oncotarget、TUMOR BIOLOGY、Medicine、IJCEM等期刊上发表文章,大多都是外国期刊!

请问题主,我也是投的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的minireview,送审40多天了还没有消息,请问你当时审稿周期有多长

催化剂投稿期刊

sci期刊是专门收录sci论文的书籍,是由南京大学引入并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它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是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它有4个基本要求:Clear、Complete、Correct、Concise,所以说是十分严格的。

热度比较高的比如在神经学上的FRONT NEUROSCI-SWITZ,它在2019年发文数量373篇,很多中国学者愿意在其投稿。这本杂志是属于医学行业,“神经科学学”子行业的不明级别杂志。这本杂志审稿速度平均1.5月,成功率对半开。而在2018年,热度较高的是FRONT Neurol,很多中国学者喜欢投稿。在眼科上,2019年最受中国学者欢迎的眼科学杂志是INVEST OPHTH VIS SCI,但是登上杂志的命中率只有35%,几率很小。

儿科领域2019年收录中国学者文章最多的期刊是BMC PEDIATR,登上该杂志的投稿命中率为50.0% ,但审核时期相对较长,平均4.5月。但如果比较所占比重的话,中国学者发文占比最高的期刊为PEDIATR PULM,占比高达47.73%,虽然数量上比不过BMC PEDIATR。 HUM REPROD、FERTIL STERIL、REPROD SCI是妇产科领域2019年在中国学者中热度最高的期刊前三名,但中国学者发文占比最高的期刊为AM J OBSTE、GYNECOL 。

从数量和占比,可以看出中国人实力不容小看。

牛人帮你解读催化方面的杂志(对大家投稿很有帮助)lichao5263我对Topics in Catalysis和Catalysis Today杂志感兴趣。现在我已经在Topics in Catalysis实现零的突破,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在Catalysis Today上发表文章。这两本杂志发表会议专辑、祝寿专辑和专题文集。也就是说参加某些会议,比如北美催化学会、美国化学会、国际均相-多相催化关系会议等,有可能有会议论文可以发。一般,有名人物的邀请报告大会报告发表在Topics in Catalysis、Catalysis Today杂志上,其它百余篇口头报告和墙报发表在Studies in SurfaceScience and Catalysis上,甚至没有地方发表。能轮到发表是好事情,但是这些专辑的缺点是发表前的等待时间非常久,至少一两年。因为只要有一个人投稿比较慢,别人都得等他。所以很多人选择写那种“自由体”文章,即用点已经发表的旧数据,用点没有发表过的不能独立成文的废数据,用点以后即将发表的新数据“凑”成一篇文章。论档次么,个人感觉Topics in Catalysis比Catalysis Today更好一点,因为前者选择文章更精,是个贵族杂志,很多有名的人都在上面发文章,而且档次不高的学术会议也包不到Topics in Catalysis发表会议论文专辑。Topics in Catalysis上各种类型的文章都有的。有的象典型的科研论文,有的象Accounts,有的是“自由体”文章。和发表在Applied Catalysis上的文章相比,Topics in Catalysis上的文章更具有自由度,更加随便一点。有的文章虽然报道了部分新的数据,但是连实验部分也没有的:原来,新的实验是塞到小综述里面,作为小综述来讲的。有的文章实验结果部分和发表在其它催化杂志上的结果部分没有多少区别,只是在Introduction部分讲了很多背景知识,用了一些时髦的卡通图说明大气环境污染的途径,说明这一个领域发表文章数目的柱状图,这显然是把开会时秀的图也用上了。这在其它严肃催化杂志上是不可以的。还有的文章要么纯粹讲催化剂量子化学结构模型,要么用某种单一的仪器进行表征,要么综述文献,要么单一地讲沸石分子筛的合成,连活性曲线也没有的。而Catalysis Today上很多文章介绍最新实验的居多。但有的专辑比较偏,比如介绍反应器的文章,介绍等离子体在催化中应用的文章。Catalysis Letters虽然名字叫“催化快报”,但是其实文章长度的自由度比较大,从3页到15页都有的。一般要求6页,但是我也看到有的文章看起来象是被Journal of Catalysis退稿了才发表在Catalysis Letters。个人感觉Catalysis Letters发表的文章良琇不齐,有的差的文章只相当于催化学报上文章的水平。大部分文章具有一定新颖性,但是做实验并不全面。好比说有的文章就只有动力学曲线,有的有机催化的文章只用表告诉读者什么反应多少产率,有的文章催化剂表征也没有的。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更适合发表报道新催化剂用于和工业生产有关的反应,如费-托合成、加氢脱硫水气变换、蒸气重整、烷基化。一个目前正在热起来的方向为固体催化剂的有机催化,如精细化学品的选择氧化、手性催化等。大体上,如果作者能在文章中说最近某化学公司公开了某反应的流程,但是对催化剂配方没有详细报道,本文详细研究这个反应,这样就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有时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还报道改性的中孔分子筛和复合氧化物的催化。仔细阅读了2007年1月27日的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发现里面的文章很多上是没有专门的讨论部分的。大体上,典型的文风是这样的:报道一个有工业应用价值反应的新催化剂,测试了不同条件下催化剂的效果,运用各种仪器进行表征,并进行初步解释。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和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具有同质性,区别是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更多发表均相催化、金属有机催化.鼓励的方向是离子液催化、超临界催化、emulsion催化。这里面发表的多相催化的文章和在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上发表的文章没有非常大的区别,细微的差别就是如果反应是别人不感兴趣的探针反应,如异丙苯裂解、异丙醇脱水,更适合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固载型的均相催化剂的催化也适合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如果只是报道催化剂合成,没有报道反应活性的文章不适合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现在做光催化非常热门,很多文章泛滥,投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投不中的光催化文章可以考虑送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总体感觉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比较朴素,发表普通的文章。最近一年该编辑部修改了办刊方向,更加强调机理研究,不欢迎纯粹催化剂制备和表征(而没有详细反应)的文章,想必投稿更困难,每期发表的稿件也少了很多。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主要发表环境催化,如汽车尾气催化、臭氧分解、氯化有机物催化燃烧、污染水的湿氧化、光催化、加氢脱氯等。Catalysis Communications我从来没有投过。要求是最多只能引35篇文献,图不能超过5章,没有Supporting Information。Journal of Catalysis是催化类最好的杂志,也是名流经常出没的杂志。浏览每一期杂志,发现上面经常出没的都是一些大头,比如Iglesia、Lercher、Baiker、De Vos、Jacobs、Corma、Niemantsverdriet、Davis、Li等人。一般无名小辈发表文章非常困难。不过最近该杂志也有不少中国人名字在那里出没。通过阅读一些最新文献,发现现在Journal of Catalysis固然保持一种工作非常细致的传统,一个新的动向是更加强调新颖性。比如有的材料工作者用材料学的方法合成出各种形状的CeO2,测其催化活性;有的材料工作者用材料方法把金属颗粒包在沸石“胶囊”里面达到特定的催化目的;有的催化工作者用emulsion介质做手性催化;有的催化工作者研究了金催化剂的别人从来没有报道过的有机催化反应,拓宽了金催化剂的应用;有的催化工作者说金块也有催化活性的,打破了以前的成见。以上这些就是创新性。这些文章的数据未必很多,但是具有创新性,也一样能发表。并且这类文章比较general,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大众口味,有点向JACS的长文章的风格靠拢。可以说,大概有些Journal of Catalysis研究简报的文章就是投Angew Chemie投不中才发Journal of Catalysis研究简报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否则审稿人就要说你可以投Catalysis Letters的。至于长文章,光催化效果好,只有几条活性曲线,是投不中那个杂志的。一般,要刻苦工作一年才能出篇Journal of Catalysis长文章。

根据领域来划分,儿科领域方面,中国学者比较喜欢期刊是BMC PEDIATR;口腔方面是ARCH ORAL BIOL。

1.分子催化

内容侧重于配位催化、酶催化、光肋催化、催化过程中的立体化学问题、催化反应机理与动力学、催化剂表面态的研究及量子化学在催化学科中的应用等。 《分子催化》工业催化过程中均相催化剂、固载化的均相催化剂、固...

2.催化学报

《催化学报》(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 《催化学报》主要报道能源、环境、有机化工、新材料、多相催化、均相催化、生物催化、光催化、电催化、表面化学、催化动力...

3.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主要报道我国化工、石化、炼油、生物工程、医药、环保、新能源等方面催化新技术、新工艺,催化剂和工业助剂的研制,催化剂性能的测试与表征,催化反应器的开发,催化剂新成果、新产品的应用技术等。...

4.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化学反应动力学、催化剂及催化反应工程、反应工程技术及其分析、反应装置中的传递过程、流态化及多相流反应工程、聚合反应工程、生化反应工程、反应过程和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及仿真、工业反应装置结构特性的研究、反...

电催化剂投稿期刊

1.分子催化内容侧重于配位催化、酶催化、光肋催化、催化过程中的立体化学问题、催化反应机理与动力学、催化剂表面态的研究及量子化学在催化学科中的应用等。 《分子催化》工业催化过程中均相催化剂、固载化的均相催化剂、固...主管主办:中国科学院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快捷分类:科技化学 工程科技I出版发行:甘肃 双月刊 A4期刊刊号:1001-3555, 62-1039/O6创刊时间:1987年 影响因子 2.209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2.催化学报《催化学报》(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 《催化学报》主要报道能源、环境、有机化工、新材料、多相催化、均相催化、生物催化、光催化、电催化、表面化学、催化动力...主管主办:中国科学院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快捷分类:工业化学 工程科技I出版发行:辽宁 月刊 A4期刊刊号:0253-9837, 21-1195/O6创刊时间:1980 影响因子 1.303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3.工业催化《工业催化》主要报道我国化工、石化、炼油、生物工程、医药、环保、新能源等方面催化新技术、新工艺,催化剂和工业助剂的研制,催化剂性能的测试与表征,催化反应器的开发,催化剂新成果、新产品的应用技术等。...主管主办: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西北化工研究院快捷分类:化工有机化工 工程科技I出版发行:陕西 月刊 A4期刊刊号:1008-1143, 61-1233/TQ创刊时间:1992 影响因子 0.185审稿时间:3-6个月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4.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化学反应动力学、催化剂及催化反应工程、反应工程技术及其分析、反应装置中的传递过程、流态化及多相流反应工程、聚合反应工程、生化反应工程、反应过程和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及仿真、工业反应装置结构特性的研究、反...主管主办:中石化集团公司 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快捷分类:化工有机化工 工程科技I出版发行:浙江 双月刊 A4期刊刊号:1001-7631, 33-1087/TQ创刊时间:1985 影响因子 0.266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个人简介: Edward H. Sargent,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副校长、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是多伦多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他是加拿大纳米技术领域的首席科学家,是胶体量子点光探测领域的开拓者,也是量子点PN结太阳能电池的发明者和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并通过所领导团队的努力,每年都在刷新纪录。迄今为止,已在Nature和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团队已经发表超过300篇论文,论文被引用超过20000次,H因子72。

团队合照

接下来,我列举了Edward H. Sargent教授近期发表在Nature/Science系列期刊的工作!希望借此机会向大佬学习一下!

通过将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为化学原料,如乙烯,可同时达到二氧化碳减排和生产可再生能源的目的,目前,Cu是CO2RR的主要电催化剂。然而,迄今为止所达到的能源效率和生产率(目前的密度)仍然低于以工业生产乙烯所需的值。

鉴于此,卡内基梅隆大学的Zachary Ulissi、多伦多大学的Edward H. Sargent等人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合主动机器学习来识别,描述了Cu-Al电催化剂能有效地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乙烯,具有迄今为止所报道的最高的法拉第效率。与纯铜相比,在电流密度为400mA/cm2下Cu-Al电催化剂的法拉第效率超过了80%,以及在150mA/cm2下,在其阴极乙烯的能量转换效率则达到了~55%。理论计算表明,铜铝合金具有多个活性位点、表面定向和最佳CO结合能,有利于高效的、高选择性地还原CO2。

此外,原位X射线吸收光谱表明,铜和铝能够形成良好的铜配位环境,从而增强C-C二聚作用。这些发现说明了计算和机器学习在指导多金属系统的实验 探索 方面的价值,这些系统超越了传统的单金属电催化剂的局限性。

Accelerated discovery of CO2 electrocatalysts using active machine learning,

电解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CO2RR)可用于绿色生产乙醇,然而,该反应的法拉第效率目前仍然不高,特别是在总电流密度超过10mA cm−2下。

鉴于此,多伦多大学的Edward H. Sargent团队报道了一类催化剂,其产乙醇的法拉第效率高达52.1%,阴极能量转化效率为31%。作者发现通过抑制中间体HOCCH*的脱氧作用,可以降低乙烯的选择性,促进乙醇生产。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由于封闭的N-C层具有很强的供电子能力,在Cu表面涂覆一层氮掺杂碳(N-C)可以促进C-C耦合,抑制HOCCH*中碳氧键的断裂,从而提高CO2RR中乙醇的选择性。

Efficient electrically powered CO2-to-ethanol via suppression of deoxygenation,

堆叠具有较小带隙的太阳能电池形成双结膜,为克服单结光伏电池的Shockley-Queisser极限提供了可能。随着溶液处理钙钛矿的快速发展,有望将钙钛矿的单结效率提高>20%。然而,这一工艺仍未实现与行业相关的纹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进行整体集成。

来自多伦多大学的Edward H. Sargent 和阿卜杜拉国王 科技 大学的Stefaan De Wolf团队,报道了将溶液处理的微米级钙钛矿顶部电池与完全纹理化的硅异质结底部电池相结合,进行集成双叠层电池的方法。为解决微米级钙钛矿中电荷收集的难点,作者将硅锥体底部的耗尽宽度提高了三倍。此外,通过在钙钛矿表面固定一种自限型钝化剂(1-丁硫醇),增加了扩散长度且进一步抑制了相偏析。这些多方位的结构改善,使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的整体效率达到了25.7%。在85°C下进行400小时的热稳定性测试,以及在40°C、在最大功率点下工作400小时后,发现其性能衰减可忽略不计。

Efficient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solution-processed perovskite on textured crystalline silicon,

在这里,作者首先讨论了四类分子强化策略:①分子加成修饰的多相催化剂、②有机金属络合物催化剂、③网状催化剂和④无金属聚合物催化剂。作者介绍了目前在分子策略方面的挑战,并描述了电催化CO2RR产多碳产品的前景。这些策略为电催化CO2RR提供了潜在的途径,以解决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挑战,进一步发展CO2RR。

Molecular enhancement of heterogeneous CO2 reduction,

目前通过优化钙钛矿的组成经过组合优化,在最先进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通常含有六种成分(AxByC1−x−yPbXzY3−z)。关于每个组成部分的精确作用仍然存在许多不清晰,如何正确理解和掌握钙钛矿材料中不同组分对晶体结构、性能的影响关系,对于制备新型的高性能钙钛矿材料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鉴于此,多伦多大学的Edward H. Sargent与麻省理工学院的William A. Tisdale等人利用瞬态光致发光显微镜(TPLM),并结合理论计算,探究了钙钛矿材料中组分—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单晶钙钛矿材料内部载流子的扩散率与结构组成无关;而对于多晶钙钛矿,不同的成分对载体扩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CsMAFA型钙钛矿相比,不含MA的CsFA型钙钛矿载流子扩散率要低一个数量级。

元素组成研究表明,CsFA颗粒呈级配组成。在垂直载流子输运和表面电位研究中可以看到,CsFA型钙钛矿由于其非均匀结晶,从而引起晶粒的元素分布不一致,形成了不利于载流子扩散的“壳核结构”。而掺入MA可以有效改善颗粒成分的均匀性,在CsMAFA薄膜中产生了高的扩散系数。

Multi-cation perovskites prevent carrier reflection from grain surfaces, /10.1038/s41563-019-0602-2

电解二氧化碳还原(CO2RR)转化为有价值的燃料和原料,为这类温室气体的利用提供了一条有吸引力的途径。然而,在这类电解装置内,往往是由有限的气体通过液体电解质扩散到催化剂的表面,电解效率仍然不高。

鉴于此,多伦多大学的David Sinton和Edward H. Sargent等人提出了一种催化剂:离聚物本体异质结结构(CIBH),可用于分离气体、以及离子和电子的传输。CIBH由金属和具有疏水和亲水功能的超细离子层组成,可将气体和离子的输运范围从数十纳米扩展到微米级。采用这种设计策略,作者实现了在7 M KOH电解液中,以铜为催化剂进行电还原CO2,在阴极法拉第效率为45%下,产乙烯的偏电流密度高达1.3A cm-2。

CO2 electrolysis to multicarbon products at activities greater than 1 A cm−2,

手性材料在推动生物标记、手性分析和检测、对映异构体选择性分离、偏振相关光子学和光电子学应用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维半导体的区域选择性磁化可以实现室温下的各向异性磁性,以及自旋极化——这是自旋电子学和量子计算技术所必需的特性。

鉴于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唐智勇研究员课题组、多伦多大学Edward Sargent教授团队等人利用局域磁场调控电偶极矩与磁偶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类新型手性无机纳米材料。

利用这一策略,作者将具有不同晶格、化学成分和磁性能的材料,即一个磁性成分(Fe3O4)和一系列半导体纳米棒结合在一起,在特定的位置吸收紫外线和可见光谱。由此产生的异质纳米棒表现出由特定位置磁场诱导的光学活性。本文提出的区域选择性磁化策略为设计手性和自旋电子学的光学活性纳米材料提供了一条途径。

Regioselective magnetization in semiconducting nanorods,

电催化CO2还原反应(CO2RR)为温室气体的利用、化学燃料的生产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碳中性的方法。然而,从CO2RR高选择性地生产C2产品(例如乙烯)仍然是一个挑战。

鉴于此,多伦多大学Edward H. Sargent教授、加州理工学院Theodor Agapie教授、Jonas C. Peters教授等人提出了一种分子调控策略,用有机分子使电催化剂表面功能化,用于稳定反应中间产物,使CO2RR高选择性地产乙烯。

通过电化学、操作/原位光谱和计算研究,研究了通过芳基吡啶的电二聚作用衍生的分子库对Cu的影响。结果发现,粘附分子提高了CO中间体的稳定性,有利于进一步还原成乙烯。在中性介质的液流电池中,在偏电流密度为230 mA cm-2下,电催化CO2RR产乙烯的法拉第效率高达72%。

Molecular tuning of CO2-to-ethylene conversion,

本网讯 近日,我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杨平平博士与湘潭大学谢轶羲副教授、费俊杰教授合作,以共同通讯作者在权威学术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Pd12Ag1 nanoalloy on dendritic CNFs catalyst for boosting formic acid oxidation”的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李玉红。该论文首次报道了采用一锅法制备树枝状碳纳米纤维(CNFs)负载Pd12Ag1纳米合金的催化剂 (Pd12Ag1/CNFs)。其对甲酸的催化活性为2825.0 mA mgPd-1, 7200 s后的耐久性能为70.6 mA mgPd-1, 分别是商用Pd/C的5.25倍和10.87倍。 另外该催化剂电催化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功于适当的Ag掺杂,改变了Pd原子周围的电子态,形成了新的活性位点(Pd-Pd和Pd-Ag); 另一方面,CNFs特殊的结构和粗糙的表面暴露了更多的活性位点促进了甲酸的脱氢过程。 此外,本研究工作利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 模拟加载在无缺陷石墨烯(DG)和单空位缺陷石墨烯(SVG)表面的Pd13、Ag13和Pd12Ag1簇,以确定不同碳材料和掺杂金属在原子水平上对整体催化剂的影响。《APPLIED SURFACE SCIENCE》为化学领域重要期刊,2022年中科院期刊分区中被定为化学类SCI一区Top期刊,这是杨博士以通讯作者身份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又一研究成果。

电催化剂能投稿的期刊

国内的有几本国际上不太了解。目前只能做国内。

前数据仅供参考ACS CATALYSIS 7.572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C: Reviews 10.360Catalysis Reviews 7.500Advanced Synthesis and Catalysis 6.048Journal of Catalysis 6.002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5.625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3.903Advances in Catalysis 3.667Catalysis Today 3.407Catalysis Communications 2.986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 2.947Topic in Catalysis 2.624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A: Chemistry 2.421Catalysis Letters 2.242

牛人帮你解读催化方面的杂志(对大家投稿很有帮助)lichao5263我对Topics in Catalysis和Catalysis Today杂志感兴趣。现在我已经在Topics in Catalysis实现零的突破,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在Catalysis Today上发表文章。这两本杂志发表会议专辑、祝寿专辑和专题文集。也就是说参加某些会议,比如北美催化学会、美国化学会、国际均相-多相催化关系会议等,有可能有会议论文可以发。一般,有名人物的邀请报告大会报告发表在Topics in Catalysis、Catalysis Today杂志上,其它百余篇口头报告和墙报发表在Studies in SurfaceScience and Catalysis上,甚至没有地方发表。能轮到发表是好事情,但是这些专辑的缺点是发表前的等待时间非常久,至少一两年。因为只要有一个人投稿比较慢,别人都得等他。所以很多人选择写那种“自由体”文章,即用点已经发表的旧数据,用点没有发表过的不能独立成文的废数据,用点以后即将发表的新数据“凑”成一篇文章。论档次么,个人感觉Topics in Catalysis比Catalysis Today更好一点,因为前者选择文章更精,是个贵族杂志,很多有名的人都在上面发文章,而且档次不高的学术会议也包不到Topics in Catalysis发表会议论文专辑。Topics in Catalysis上各种类型的文章都有的。有的象典型的科研论文,有的象Accounts,有的是“自由体”文章。和发表在Applied Catalysis上的文章相比,Topics in Catalysis上的文章更具有自由度,更加随便一点。有的文章虽然报道了部分新的数据,但是连实验部分也没有的:原来,新的实验是塞到小综述里面,作为小综述来讲的。有的文章实验结果部分和发表在其它催化杂志上的结果部分没有多少区别,只是在Introduction部分讲了很多背景知识,用了一些时髦的卡通图说明大气环境污染的途径,说明这一个领域发表文章数目的柱状图,这显然是把开会时秀的图也用上了。这在其它严肃催化杂志上是不可以的。还有的文章要么纯粹讲催化剂量子化学结构模型,要么用某种单一的仪器进行表征,要么综述文献,要么单一地讲沸石分子筛的合成,连活性曲线也没有的。而Catalysis Today上很多文章介绍最新实验的居多。但有的专辑比较偏,比如介绍反应器的文章,介绍等离子体在催化中应用的文章。Catalysis Letters虽然名字叫“催化快报”,但是其实文章长度的自由度比较大,从3页到15页都有的。一般要求6页,但是我也看到有的文章看起来象是被Journal of Catalysis退稿了才发表在Catalysis Letters。个人感觉Catalysis Letters发表的文章良琇不齐,有的差的文章只相当于催化学报上文章的水平。大部分文章具有一定新颖性,但是做实验并不全面。好比说有的文章就只有动力学曲线,有的有机催化的文章只用表告诉读者什么反应多少产率,有的文章催化剂表征也没有的。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更适合发表报道新催化剂用于和工业生产有关的反应,如费-托合成、加氢脱硫水气变换、蒸气重整、烷基化。一个目前正在热起来的方向为固体催化剂的有机催化,如精细化学品的选择氧化、手性催化等。大体上,如果作者能在文章中说最近某化学公司公开了某反应的流程,但是对催化剂配方没有详细报道,本文详细研究这个反应,这样就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有时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还报道改性的中孔分子筛和复合氧化物的催化。仔细阅读了2007年1月27日的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发现里面的文章很多上是没有专门的讨论部分的。大体上,典型的文风是这样的:报道一个有工业应用价值反应的新催化剂,测试了不同条件下催化剂的效果,运用各种仪器进行表征,并进行初步解释。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和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具有同质性,区别是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更多发表均相催化、金属有机催化.鼓励的方向是离子液催化、超临界催化、emulsion催化。这里面发表的多相催化的文章和在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上发表的文章没有非常大的区别,细微的差别就是如果反应是别人不感兴趣的探针反应,如异丙苯裂解、异丙醇脱水,更适合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固载型的均相催化剂的催化也适合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如果只是报道催化剂合成,没有报道反应活性的文章不适合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现在做光催化非常热门,很多文章泛滥,投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投不中的光催化文章可以考虑送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总体感觉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比较朴素,发表普通的文章。最近一年该编辑部修改了办刊方向,更加强调机理研究,不欢迎纯粹催化剂制备和表征(而没有详细反应)的文章,想必投稿更困难,每期发表的稿件也少了很多。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主要发表环境催化,如汽车尾气催化、臭氧分解、氯化有机物催化燃烧、污染水的湿氧化、光催化、加氢脱氯等。Catalysis Communications我从来没有投过。要求是最多只能引35篇文献,图不能超过5章,没有Supporting Information。Journal of Catalysis是催化类最好的杂志,也是名流经常出没的杂志。浏览每一期杂志,发现上面经常出没的都是一些大头,比如Iglesia、Lercher、Baiker、De Vos、Jacobs、Corma、Niemantsverdriet、Davis、Li等人。一般无名小辈发表文章非常困难。不过最近该杂志也有不少中国人名字在那里出没。通过阅读一些最新文献,发现现在Journal of Catalysis固然保持一种工作非常细致的传统,一个新的动向是更加强调新颖性。比如有的材料工作者用材料学的方法合成出各种形状的CeO2,测其催化活性;有的材料工作者用材料方法把金属颗粒包在沸石“胶囊”里面达到特定的催化目的;有的催化工作者用emulsion介质做手性催化;有的催化工作者研究了金催化剂的别人从来没有报道过的有机催化反应,拓宽了金催化剂的应用;有的催化工作者说金块也有催化活性的,打破了以前的成见。以上这些就是创新性。这些文章的数据未必很多,但是具有创新性,也一样能发表。并且这类文章比较general,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大众口味,有点向JACS的长文章的风格靠拢。可以说,大概有些Journal of Catalysis研究简报的文章就是投Angew Chemie投不中才发Journal of Catalysis研究简报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否则审稿人就要说你可以投Catalysis Letters的。至于长文章,光催化效果好,只有几条活性曲线,是投不中那个杂志的。一般,要刻苦工作一年才能出篇Journal of Catalysis长文章。

前段间问类似问题专门搞催化 属 J catal.牌吧概两三前 ACS Catal新杂志今底或者明 IF我听说杂志跟J Catal 拼另外比较泛泛JACS, Angew Chemie.两都牛杂志IF高惜专属催化我觉更侧重机反应涉及催化内容

纳米催化剂投稿期刊

水杨酸生产废水是典型的高盐、含酚且难生物降解的强酸性有毒有机工业废水,其pH值为2、含盐量高达2.5%、含酚高、B/C仅为0.07,不适宜采用常规的生物法处理,而物理法的处理成本又很高,因此基本采用化学氧化法中的Fenton法来处理该废水。针对传统Fenton工艺中存在的产泥量大的问题,可通过对纳米Fe3O4颗粒的制备和表面改性,在基于新型磁纳米催化剂的Fe3O4-H2O2类Fenton体系中,通过该类Fenton体系对水杨酸生产废水的处理效能,优化工艺的运行参数,是为该废水可行的处理方法。首先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纳米Fe3O4,用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和2,3-二巯基丁二酸(DMSA)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共合成5种催化剂,分别为:1#Fe3O4、2#Fe3O4-TMAH(1mL)、3#Fe3O4-TMAH(2mL)、4#Fe3O4-DMSA和5#Fe3O4-TMAH-DMSA。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约为30nm,并在20~80nm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粒度分布,改性后的纳米Fe3O4表面有甲基、巯基、羧基包覆,颗粒的分散性提高。利用纳米Fe3O4-H2O2类Fenton体系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探讨。12±2℃时,催化剂投量为0.8mmol/L、H2O2浓度为2.0mmol/L、pH为4.5、反应180min后,COD去除率最高可达72%,挥发酚去除率接近100%。在催化剂稳定性方面的回用性最好。与传统Fenton法相比,该类Fenton体系在降低铁泥产量方面有较好的改善,反应结束后,磁纳米Fe3O4在外磁场作用下可快速分离回收,并且催化剂可以重复利用。该类Fenton体系对水杨酸生产废水的处理效能,并优化反应器的工艺运行参数。15±2℃时,催化剂投量为2.0mmol/L、H2O2浓度为7.0mmol/L、pH为5.0、反应120min后,水杨酸生产废水的处理效果达到最佳,出水COD值为34~42mg/L,挥发酚值为0.21~0.43mg/L;使用TMAH和DMSA对纳米Fe3O4进行表面改性能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综合考虑最佳催化剂。20±2℃时,调节进水pH为5.0、停留时间60min,将H2O2混合在进水中连续投加且浓度在7.0mmol/L附近,催化剂维持在1.0~2.0mmol/L,连续运行反应器后,出水COD值在40~50mg/L左右,挥发酚值在0.2mg/L附近波动,色度为2~4倍,调节pH后能稳定达标排放。应用纳米Fe3O4-H2O2类Fenton体系处理实际的工业废水,并且连续运行反应器使催化剂循环使用,是技术的创新。该类Fenton体系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Fenton法在铁泥产生量方面的不足。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 是一个涵盖环境科学和纳米技术的领域,它旨在解决环境问题,并创造更可持续的未来。该领域融合了纳米技术和环境科学的优势,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首先,纳米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创建更有效、更高效的环境监测设备和污染治理方法。例如,通过使用纳米材料制造出更小、更灵敏的传感器,可以更准确地监测环境中微小的污染物,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其次,由于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它们也可以成为环境修复和污染防治的重要工具。例如,利用纳米颗粒可以快速清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同时,对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和吸附也是可能的。这些纳米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升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另外,环境科学和纳米技术的结合还可以为清洁能源和可持续能源的开发带来新的突破。比如,使用纳米材料制造出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和氢气生产催化剂,可以将清洁能源利用率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综上所述,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 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它将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环境和未来提供重要支持。

Environmentalscience:nano是一款非常有用的纳米科学应用程序,可用于模拟各种环境化学反应和过程,如氧化,还原和光化学反应等。 它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技术,可以查询和显示详细的化学反应机理和能量变化,以及产生的物种。 该软件还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功能,如吸附模拟和解析,纳米结构预测和设计等。 确保学生和专业人士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纳米科学的原理和应用,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环境挑战。

一、研究背景

纳米级结构材料简称为 纳米材料 ,广义上是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超精细颗粒材料的总称。根据2011年10月18日欧盟委员会通过的定义,纳米材料是一种由基本颗粒组成的粉状、团块状的天然或人工材料,这一基本粒的一个或多个维度尺寸在1纳米至100纳米之间,并且这一基本颗粒的总数量在整个材料的所有颗粒总数中占50%以上。

在各种纳米技术中,纳米材料的稳定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异质金属纳米催化剂,以满足能源和环境要求。由热和/或化学诱导烧结将较小的金属纳米颗粒(NPs)转化为较大的NPs而导致的不稳定性严重降低了生产率,延迟了高活性纳米催化剂从实验室到工厂的转化,并且需要工厂停工以进行催化剂更换或再生,从而导致较大的资本成本。合理设计具有足够耐热性和操作寿命的纳米催化剂,除了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之外,即使对于一般的纳米科学领域也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科学价值。

金属纳米粒子的烧结通过金属原子和/或金属-反应物络合物的形成和扩散[奥斯特瓦尔德熟化OR和/或通过载体上的粒子迁移和聚结(PMC)进行(图1A)。为了减轻烧结,已经使用了物理方法,例如空间限制和几何屏蔽,其包括将纳米粒子结合到1D管状或3D微/中孔材料中,以及在纳米粒子上完全/部分封装具有微通道的低反应性薄膜。这些方法的代价是堵塞活性位点和阻碍反应物的运输。化学上,金属-载体相互作用(MSI)的改变用于稳定NPs和控制烧结动力学,然而,这是载体组成和表面取向/缺陷、界面结构、晶格失配、混合/合金相形成、电荷重排和反应条件的复杂函数。 这一事实导致烧结动力学和基础MSI之间的巨大差距,并对载体的筛选和/或优化提出挑战,从而需要昂贵的试错实验。为了弥补这一差距,确定相应的MSI描述符和确定烧结动力学的控制规则以及开发设计理论来设计超稳定纳米催化剂的金属-载体界面是至关重要的。

二、研究成果

负载纳米催化剂的稳定性对于应对环境和能源挑战至关重要,需要基础理论来缓解反复试验和加速实验室到工厂的转化。为解决这一世界难题,近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微雪教授和胡素磊博士 报道了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Sabatier原理,用于稳定金属纳米催化剂防止烧结,基于使用来自1252个能量学数据的标度关系的323个金属-载体对的动力学模拟。太强的相互作用会触发奥斯特瓦尔德成熟,而太弱的相互作用会刺激粒子迁移和聚结。载体的高通量筛选使纳米催化剂的烧结阻力在均匀载体上达到Tammann塔曼温度,在异能载体上远远超过该温度。第一性原理神经网络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实验证实了这一理论,为超稳定纳米催化剂的设计铺平了道路。 相关研究工作以 “Sabatier principle of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for design of ultrastable metal nanocatalysts” 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 《Science》 上。

这里介绍一下作者,李微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武汉大学本科毕业,1998年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博士毕业;1999-2004年在德国马普协会Fritz Haber研究所、丹麦Aarhus大学从事博士研究。2004-2015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2015年至今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李微雪教授先后获得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催化青年奖,“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研究方向为理论与计算催化,近期主要围绕催化材料的晶相调控、纳米催化材料的表界面效应、以及纳米催化的稳定性展开系统理论研究。

(图为李微雪教授与胡素磊博士讨论分子动力学模拟中遇到的问题)

三、图文速递

图1. 能量学的烧结机理和标度关系

图2. 作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函数的NPs稳定性的火山曲线

作者对323个金属-载体对的程序升温OR和PMC进行了动力学模拟分析,金属-载体对的初始平均直径相同,典型的为3.0 0.3 nm。研究表明,发现PMC的模拟Ton随SmEadh的绝对值线性增加(图2A),相反,OR的模拟Ton随Ebs的绝对值呈现线性下降的趋势(图2B)。因为OR和PMC都对烧结过程有贡献,所以整体烧结的有效Ton由Ton较低的较快者决定。考虑到OR和PMC速率对MSI的反依赖性以及Eadh和Ebs之间标度关系的约束,可以看到有效Ton的火山型关系(图2C)。

图3.支持金纳米粒子的火山曲线和分子动力学模拟

图4.超越火山曲线双功能载体的设计和高通量筛选

四、结论与展望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报道了一个关于负载金属纳米粒子抗烧结稳定性的Sabatier原理,该原理基于粒子粘附能和原子与载体结合能之间的线性标度关系,两个MSI描述符对应于OR和PMC过程。利用1252个能量学数据对10种过渡金属和91种载体(共323对金属-载体)进行了烧结动力学模拟,揭示了烧结动力学对多孔硅的普遍火山依赖性。研究发现,在均质支撑上对应于最高稳定性的最佳金属-载体相互作用(MSI)既不应该太强也不应该太弱。MSI太强会引发快速OR,而MSI太弱会刺激PMC效应,两者都严重恶化了稳定性。对于具有最佳MSI至NPs的载体,烧结开始温度约为典型NPs的本体金属熔化温度Tm的一半(~3 nm),这由长期报道的经验Tammann温度证实。所揭示的Sabatier原理使得异质含能载体的高通量筛选能够打破标度关系,并使所支持的纳米粒子的耐烧结性大大超过Tammann塔曼温度。基于第一性原理神经网络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现有实验证实的理论为超稳定纳米催化剂的设计铺平了道路。

五、文献

文献链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