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郭沫若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20:40:28

郭沫若发表论文

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 新中阳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在这期间,郭沫若写了许多迎合时代的文字,因此受到后人诟病,理论专著《李白与杜甫》一书更是令人齿冷。因此郭沫若其人在中国文化界成为人格方面的反面例证。 著作书目: 《女神》(诗集)1921,泰东 《三叶集》(散文集) 与宗白华、田汉合著,1920,亚东 《星空》(诗集)1923,泰东 《聂莹》(剧本)1925,光华 《文艺论集》(论文集)1925,光华 《塔》(小说、戏剧集)1926、商务 《落叶》(小说、戏剧集)1929,创造社 《三个叛逆的女性》(戏剧集)1926,光华 《西洋美术史》(理论)1926,商务 《橄榄》(小说、散文集)1926,创造社 《瓶》(诗集)1927,创造社 《前茅》(诗集)1928,创造社 《恢复》(诗集)1928,创造社 《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创造社 《我的幼年》(自传)1929、光华 《漂流三部曲》(小说、戏剧集)1929,新兴书店 《山中杂记及其他》(小说、戏剧集) 1929,新兴书店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 1931,仙岛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光华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3931,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现代 《沫若书信集》 1933,泰东 《豕谛》(历史小说) 1936,不二书店 《北伐途次》(散文) lQ37,潮锋出版社 《甘愿做炮灰》(剧集)1938.北新 《战声》(诗集)1938、战士出版社 《创造十年续编》(回忆录)1938,北新 《羽书集》(散文、论文集)1941,香港盂厦书店 《屈原》(剧本)1942,重庆文林出版社 《蒲剑集》(散文、论文集)1942,重庆文学书店 《棠棣之花》(剧本)1942,作家书屋 《虎符》(剧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论文)1943,群益 《今昔集》(论文集)1943,东方书社 《孔雀胆》(剧本)1943。群益 《南冠草》(剧本)1944,群益 《青铜时代》(史论)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学说述林》(论文)1945,福建永安东南出版社 《十批判书》(史论)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苏联纪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苏 联五十天》,1949,大连新中国书店 《归去来》(散文集)1946,北新 《筑》(剧本) t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时代》(自传)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传)1947、海燕 《盲肠炎》(杂文集)1947,群益 《今昔浦剑》(散文、杂文集)1947,海燕 《历史人物》(史论)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黄》(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地下的笑声》(小说集) 1947,海燕 《创作的道路》(理论)1947,文光 《抱箭集》(小说、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诗集)1948,群益 《雨后集》(诗集)1951,开明 《海涛》(散文集)1951,新文艺 《奴隶制时代》(史论)1952,新文艺 《沫若文集》(1—17卷)1957一1993,人文 《雄鸡集》(诗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传)1959,百花 《蔡文姬》(剧本)1959,文物 《潮汐集》(诗集)1959,作家 《骆驼集》(诗集)1959,人文 《沫若全集》(文学编 l—5卷) 1982一1987,人文 翻译书目: 《菌梦湖》(小说)德国 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 歌德著、1922,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 河上肇著,1924,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 雪莱著, 1926,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 歌德著,1928,创造社 《沫若译诗集》 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创造社 《石炭王》(小说)美国 辛克莱著, 1928,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 卡尔.马克思著,1921,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群益 郭沫若(1892~1978) 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在中小学期间,广泛阅读了中外文学作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14年初到日本学医,接触到泰戈尔、海涅、歌德、斯宾诺莎等人的著作,倾向于泛神论思想。由于五四运动的冲击,郭沫若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情,从事文学活动,于1919年开始发表新诗和小说。1920年出版了与田汉、宗白华通信合集《三叶集》。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同年夏,与成仿吾、郁达夫等发起组织创造社。1923年大学毕业后弃医回国到上海,编辑《创造周报》等刊物。1924年,通过翻译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较系统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1926年任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文科学长。7月随军参加北伐战争,此后又参加了南昌起义,1929年初参与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其间写有《漂流三部曲》等小说和《小品六章》等散文,作品中充满主观抒情的个性色彩。还出版有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并写有历史剧、历史小说、文学论文等作品。1928年起,郭沫若流亡日本达10年,其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古文字学,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成绩卓著,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只身潜回祖国,筹办《救亡日报》,出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有关抗战文化宣传工作。其间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这些剧作借古喻今,紧密配合了现实的斗争。1944年,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抗战胜利后,在生命不断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坚持反对独裁和内战。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曾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以主要精力从事政治社会活动和文化的组织领导工作以及世界和平、对外友好与交流等事业。同时,继续进行文艺创作,著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骆驼集》,文艺论著《读(随园诗话)札记》,《李白与杜甫》等。郭沫若一生写下了诗歌、散文、小说、历史剧、传记文学、评论等大量著作,另有许多史论、考古论文和译作,对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著作结集为《沫若文集》17卷本(1957~1963),新编《郭沫若全集》分文学(20卷)、历史、考古三编, 1982年起陆续出版发行。许多作品已被译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种文字

《十批判书》讲述了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以后,专制政体被推翻了,这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历史进步。在文化学术方面,儒学独尊的局面也相对地被打破了,因而学术思想呈现了相当活泼的景象。同时西方学术思想不断涌进,人们的思路也比较开阔,于是哲学、人文科学方面思想相对自由。

当时国势危急,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于中国虎视眈眈,一再挑衅,更引起了学者的爱国保国的忧患意识。有些学者不能参加政治活动,于是走上了学术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专心学术,因而做出了一些学术成果。

当时许多学者继承了清代朴学的作风,考据比较精审,析事论理,才求准确。也有些学者对于宋明理学有较多的了解,对于深邃的义理有较深的体会。

自清末以来,西学东渐,西方学术传入中国,受到重视,许多学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西方的治学方法,致力于中西学术的会通与融合,因而达到了学术研究的较高水平。

辛亥革命至一九四九年,史称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是充满了内忧外患的时期,但是当时的学术界确实出现了很多有一定价值的学术著作。民国时期的学术著作,有许多已买不到了,而实际上确有一定的参考消息价值。

扩展资料

40年代,郭沫若发表了《十批判书》,更是系统地表达了肯定孔子思想的观点:“孔子是由奴隶社会变成封建社会的那个上行阶级中的先驱者”,“孔子的立场是顺乎时代的潮流,同情人民解放的”。

郭沫若的《十批判书》猛烈鞭挞秦始皇焚书坑儒,对秦实施郡县制评价也不高,还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奴隶制的回光返照”。另外,这本书还赞扬孔子进步,“代表人民利益”。

当时,他提出这些见解,一方面出于他原有的学术信念,同时也是有意用秦始皇来影射蒋介石,批评蒋介石的独裁政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批判书

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郭沫若(1892年~1978年),男,汉族,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1958年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郭沫若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郭沫若本人真实照片(10张)郭沫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58年5月,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加速培养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急需的专门人才,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联合部分著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建议。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的支持,以及中央书记处会议的批准。同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国务院任命郭沫若兼任校长。此后,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长达20年,显示出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领导下,科学院贯彻“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实施科研与教育一体化政策,充分发挥科学院各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备优良的优势,全力支持科大建设;确立了教学与科研、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倡导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建立了培养新兴、边缘、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教育体制,形成了开明开放、兼容不同学派的民主学术氛围,这些都在中国科大以后的办学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大于建校30周年之际,在东区校园树立郭沫若铜像。生平郭沫若(1892年-1978年),原名开贞,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乐山沙湾镇,祖先原居福建省宁化县龙上下里七都,即今福建省宁化县石壁镇。郭沫若少年时上过私塾,14岁以前对先秦学术和文化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先在岗山第六高等学校读书,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代表作诗集《女神》(1921年出版)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并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 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大革命失败后,拒绝蒋介石的殷切拉拢,写下《试看今日之蒋介石》的讨蒋檄文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郭沫若、卫聚贤考古中合影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 1928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高渐离》六部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以及杂文《甲申三百年祭》(该书后被定为中共整风学习文件)。 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 1948年当选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但他拒绝了这个头衔。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所著《奴隶制时代》等书,提出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期在春秋、战国之际的见解。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郭沫若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郭沫若(中)与周恩来(右)郭沫若的重要著作还有《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轰动;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著作结集为《沫若文集》17卷本(1957~1963),新编《郭沫若全集》分文学(20卷)、历史、考古三编, 1982年起陆续出版发行。许多作品已被译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种文字。其中《天上的街市》和《静夜》被选入七年级人教版课本。《雷电颂》被选入八年级课本。 郭沫若相关图注文化界评价郭沫若曾以歌德自况并被文化界广泛认可,如周扬曾对郭沫若说“你是歌德,但你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沙叶新则引用恩格斯对歌德的评价指出郭沫若作为伟大天才和凡庸公民的两面。相对于专业的研究者对于他的极度推崇,一般的社会民众中间也存在对于郭沫若因为不了解,对他性格和心理的误读以及对这位天才型人物的苛求而产生的轻视,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等一些严肃的研究学者将这种“学院派”中间和社会民众间对郭沫若截然相反的态度称之为“两极阅读”。甲骨文字学成就卜辞通纂郭沫若是甲骨学四堂之一:鼎堂。著作如《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青铜时代》《十批判书》 《奴隶制时代》等。 在中国上古史和考古学领域中,甲骨学“四堂”的名气无人不晓。唐兰先生对四堂的评价是: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罗振玉)导夫先路,观堂(王国维)继以考史,彦堂(董作宾)区其时代,鼎堂(郭沫若)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这四堂基本上代表了1949年之前甲骨学研究的历程与成绩,他们的学术贡献及地位亦在伯仲之间,难以权衡出个高低轻重。但若从甲骨学学科理论与体系建设这一角度而论,董作宾先生出力尤多。如果没有他在科学发掘甲骨文与断代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甲骨学这一崭新的学科或许不会如此迅速地从金石学古老的母体中脱胎出来。近读《甲骨学五十年》(以下简称《五十年》),此种感触尤深。编辑本段笔名的来历与含义郭沫若的母亲杜邀贞说她怀孕时,曾梦见一只小豹子突然咬着她左手的虎口,所以给郭沫若起的乳名叫“文豹”。他在家排行第八,母亲称呼他为“八儿”。郭沫若四岁半上私塾。家里给他起学名叫郭开贞,号尚武。“郭沫若”是他常用的笔名;为什么取名“沫若”呢?他家乡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有两大河流,大渡河(古称沫水)以及流入大渡河的雅河(古称若水)。汉朝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有关“沫若”一句,指的就是大渡河与雅河的汇流。郭开贞于1919年9月11日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早期诗作时首次用“沫若”笔名,随着《女神》诗集的出版,“郭沫若”为人们所熟悉。 郭沫若一生使用过的名、号、别名与笔名多达五十余个。计有:郭开贞、尚武、文豹、八儿、汾阳主人、竹君主人、定甫、沫若、夏社、郭沫若、沫、爱牟、郭鼎堂、鼎堂、高浩然、麦克昂、吴诚、林守仁、杜顽庶、杜荃、杜衎、坎人、易坎人、石沱、石沱生、李季、阿和乃古登志、蒙其外史、王假维、郭爱牟、蒙其生、蒙侄、谷人、高汝鸿、郭石沱、佐藤和夫、安娜、鼎、杨伯勉、杜衍、白圭、戎马书生、牛何之、羊易之、丁汝成、龙子、克拉克、江耦、有孤、藤子丈夫、佐藤贞吉、郭麦弱、高鸣以及和夫人于立群合撰文章所用的于硕等。 郭沫若几个主要笔名的含意是:麦克昂:“麦克”是英文maker(作者)的音译,“昂”者我也,麦克昂就是“作者是我”的意思。南昌起义失败后,1928年1月他在《创造月刊》一卷八期上发表文艺论文《英雄树》时,第一次启用这一笔名。 杜衎(kàn):郭沫若母亲姓杜,性格衎直(即刚直),取此名以纪念其母。郭沫若在留亡期间思念老母,1929年他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有关论文,署用此名。 杜顽庶:郭沫若母亲是侧室,自己是“庶出”。他发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等重要史学研究著作,署名“杜顽庶”,纪念母亲。 坎人、易坎人:郭沫若少年时得过重症伤寒,留下听觉半聋的后遗症。《易经》上的坎卦,说其“于人也为聋”,坎人、易坎人即为聋子之意。郭沫若从1928年起翻译美国作家辛克莱的《石炭王》《屠场》《煤油》等书,用的都是易坎人的笔名。 鼎、鼎堂、郭鼎堂: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说文解字》上说,“古文以贞为鼎。”贞、鼎两字通用。鼎而附之以堂取其音为“丁当”,取其义“鼎当”。1931年郭沫若在《东方杂志》上发表《毛公 郭沫若(右)与陈毅元帅(中)鼎之年代》,即署名鼎堂。 石沱、石沱生、郭石沱:与鼎有关,周代末期的鼎铭中称鼎为石沱,这是鼎的别名。1934年,商务印书馆的郭沫若译作《生命之科学》,即署名石沱。 郭沫若笔名、化名很多,有“郭鼎堂”“麦克昂”“羊易之”“杨伯勉”“白圭”等,而用得最多的是“郭沫若”这个笔名。因为他家乡四川乐山的两条水,一条是沫水(即大渡河),另一条是若水,他少年时饮二水长大,所以他后来发表新诗时,就用了“沫若”这一笔名。编辑本段中科大主要创建者之一郭沫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黄浦江口》 《女神》(诗集)1921年,泰东 《瓶》(诗集)1927年,创造社 《前茅》(诗集)1928年,创造社 《恢复》(诗集)1928年,创造社 《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年,创造社 《我的幼年》(自传)1929年、光华 《漂流三部曲》(小说、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 《山中杂记及其他》(小说、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年,光华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1931年,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年,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年,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年,现代 《沫若书信集》1933年,泰东 《豕谛》(历史小说)1936年,不二书店 《北伐途次》(散文)1937,潮锋出版社 《甘愿做炮灰》(剧集)1938.北新 《战声》(诗集)1938、战士出版社 《创造十年续编》(回忆录)1938,北新 《羽书集》(散文、论文集)1941,香港盂厦书店 《屈原》(剧本)1942,重庆文林出版社 《蒲剑集》(散文、论文集)1942,重庆文学书店 《棠棣之花》(剧本)1942,作家书屋 《虎符》(剧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论文)1943,群益 《今昔集》(论文集)1943,东方书社 《孔雀胆》(剧本)1943。群益 《南冠草》(剧本)1944,群益 《青铜时代》(史论)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学说述林》(论文)1945,福建永安东南出版社 《十批判书》(史论)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苏联纪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苏联五十天》,1949,大连新中国书店 《归去来》(散文集)1946,北新《筑》(剧本)1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时代》(自传)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传)1947、海燕 《盲肠炎》(杂文集)1947,群益 《今昔浦剑》(散文、杂文集)1947,海燕 《历史人物》(史论)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黄》(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地下的笑声》(小说集)1947,海燕 《创作的道路》(理论)1947,文光 《抱箭集》(小说、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诗集)1948,群益 《雨后集》(诗集)1951,开明 《海涛》(散文集)1951,新文艺 《奴隶制时代》(史论)1952,新文艺 《沫若文集》(1—17卷)1957一1993,人文 《雄鸡集》(诗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传)1959,百花 《蔡文姬》(剧本)1959,文物 《潮汐集》(诗集)1959,作家 《骆驼集》(诗集)1959,人文 《武则天》1962,中国戏剧 《李白与杜甫》1972,人民 《郭沫若全集》四川人民 1982一1987编辑本段书法成就行草见长韵味无穷

哪些论文由郭沫若发表

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 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 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 等外 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 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 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 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 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 《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 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 他 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 诗歌等。 新中阳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 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 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 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 《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郭沫若生平大事年表: 1892年 11月16日 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学名开贞。 1897年春入家塾读书。习读《诗经》、《唐诗三百首》,喜欢王维、孟浩然、李白。 1901年家塾采用上海编印的新式教科书授课。 1905年 春 长兄郭开文赴日留学,有意偕从同行,父母未准。 1906年 春 入乐山县高等小学。第一学期成绩名列第一,因受年长同学忌妒,被降为第 三名。 1907年 春 因反对教师专制,被学校开除,经斡旋返校。 夏升入乐山县中学堂,大量阅读林琴南的译述小说。 1908年 秋 患伤寒并发中耳炎,听力受损。病中读先秦诸子等古籍,偏爱《庄子》。 1909年 秋 因参加罢课,请求校方与当地政府交出惩办打伤同学的肇事者,被学校开除。 1910年 春 进省城成都,插入四川官立高等分设中学堂。冬 参加成都学界要求早开国会的罢课风潮,任班级代表,又受开除处分,因故 未实行 1911年 冬 清帝退位。回乡组织民团响应辛亥革命。 1912年,2月受父母之命与张琼华结婚,5日后即离家返成都。 1913年春 考入成都四川官立高等学堂理科,未学。 夏,被天津军医学校录取,未就学。年底 得长兄资助,决定东渡日本留学。 1914年1月抵东京。秋 ,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与郁达夫同学。 1915年 秋 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与成仿吾同学。阅读泰戈尔、屠格涅夫、歌德、海涅 等人作品,与斯宾诺莎思想接近。 1916年 夏 与东京圣路加医院护士佐藤富子相识。 冬,与佐藤富子在冈山结婚。开始新诗写作。 1917年 试译泰戈尔诗集,因无法出版而中止。 1918年 参加留日学生罢课,抵制签订"二十一条"。夏 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 与留日同学张资平酝酿出版文学刊物。 1919年夏 与留日同学响应"五四"运动,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作小说《牧羊哀话》。诗作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震动中国诗坛。 1920年 与田汉、宗白华的通信辑为《三叶集》出版。译歌德《浮士德》第一部,因译稿被老鼠咬毁未能出版。 1921年 休学半年。往返于上海、日本之间筹备出版文学刊物。 6月 文学团体创造社在东京成立。第一部诗集《女神》问世。 1922年 《创造》季刊五一节创刊。译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1923年 春 自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随即回国从事文学活动,编辑出版创造社刊物。 译尼采《查拉图斯屈拉钞》前半部。 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出版。 1924年春 赴日本,在福冈翻译河上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屠格涅夫长篇小说 《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系统了解,从此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冬 归国调查江苏、浙江军阀战祸。作《水平线下》。 1925年 在上海结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目睹五卅惨案实况,作二幕剧《聂耳》。《文学论集》出版。译爱尔兰约翰沁孤戏曲集。发表组诗《瓶》。 1926年3月 与郁达夫等赴广州,任广东大学文学院学长,实行文科改革。结识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创造社出版部成立。 7月 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1927年 3月 在南昌朱德住处作《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痛斥蒋介石叛变革命。被蒋介 石政府通缉。8月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起义部队总政治部主任。竟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冬 潜回上海从事文艺活动。重译《浮士德》第一部。因患斑疹伤寒,错过乘船转移到苏联去的机会。 1928年2月 为躲避国民党政府缉捕,得内山完造帮助离沪,化名旅日,定居千叶县市市, 行动受警方监视。通览东京东汉文库先秦史籍,研究中国古代史。译美国作家辛克莱长篇小说《石炭王》。 1929年 作自传《我的幼年》、《反正前后》。译辛克莱长篇小说《屠场》。译德国米海里斯《美术考古发现史》。 1930年 论证中国古代存在奴隶制社会形态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出版。译辛克莱长篇小说《煤油》。 1931年 作《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译俄国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英国威尔士《生命之科学》等。 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生命之科学》等译稿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被焚。作《金文丛考》、《创造十年》。 1933年作《卜辞通篡》、《金文余释之余》、《古代铭刻汇考》等。1934年 作《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先秦天道观之演进》、《屈原研究》。再译《生命之科学》。辑译《日本短篇小说集》。 1936年作历史小品数篇,辑为《豕碲》。译日本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译德国席勒《华伦斯太》。 1937年作《殷契粹编》、《创造十年续编》。7月 抗日战争爆发。只身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组织文化宣传队、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劳军。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战文化工作。 1938年1月 与于立群结合,同由广州赴武汉,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当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0月 武汉失守,经长沙、桂林撤至重庆。 1939年《石鼓文研究》出版。 1940年4月 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延光四年汉墓。9月 辞去三厅厅长职务,抗议国民党政府强行改组政治部。11月 国民党当局被迫同意组成文化工作委员会,任主任。 1941年11月 周恩来、于右任、冯玉祥等发起纪念郭沫若创作生活25周年及50寿辰。编《五十年简谱》。改写《棠棣棣之花》。 1942年作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译歌德《赫曼与窦绿苔》。创办群益出版社,主编学术刊物《中原》。 1943年 作历史剧《南冠草》。研究先秦诸子。 1944年春,作《甲申三百年祭》, 被中共中央定为整风学习文件 1945年草拟《文化界时局进言》,呼吁民主政治。文化工作委员会遂被国民党政府解散。《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出版。 夏 离重庆抵上海。赴南京参加国共和谈。《历史人物》出版。 1947年 译歌德《浮士德》第二部。编《少年时代》、《革命春秋》、《天地玄黄》等。冬 迁抵香港。 1948年作《抗战回忆录》(后改名《洪波曲》)。年末 为出席新政协会议,赴东北解放区。 1949年 3月 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布拉格会议。 建国前夕 当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950年 3月 当选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长。 5月 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成立,任主任。 8月 率中国代表团访问朝鲜。11月 出席在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1年 2月 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1月 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12月 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海涛集》出版。 1952年 2月 《奴隶制时代》出版,确定奴隶制社会下限在春秋、战国之交。 任中央考古训练班主任。 获匈牙利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3月 出席在奥斯陆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执行局会议。 7月 出席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10月 与宋庆龄、彭真等发起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 11月 出席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1953年 作《屈原赋今译》。3月 随周恩来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吊唁斯大林、哥特瓦尔德。5月 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委会。6月 出席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获波兰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名誉院士称号。 1954年作《管子集校》。 5月 出席在柏林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6月 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缓和国际局势会议。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5年 1月 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 4月 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6月 出席在赫尔辛基召开的争取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冬 率中国科学代表团访问日本,作《访日杂咏》等。 1956年 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副主任、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主任。 1957年 17卷本《沫若文集》开始出版。6月 出席在科伦坡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 郭沫若于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管子·侈靡篇》。管子是活动于公元前七世纪的政治家,《管子》一书是后人托名之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一说西汉初年),距今也有2200年以上。该文主张大量消费以促生产,大量兴工以利就业。主张要使实用的东西贱,无用的东西贵。比如人没有粟米就不能生存,没有工作就不能获得粟米,这米和工作是很实用的,要使之贱。贱,就容易到手。比如“贱事业”是说使工作容易到手。珠玉和礼乐是无用的,寒不能衣,饥不能食,可使之高贵,用来促进消费。为强调奢侈,甚至说,鸡蛋要绘彩然后煮,木柴要雕花然后烧。甚至主张厚葬。坟坑巨大,穷人有活干。墓表堂皇,雕工有事干。棺椁大,木匠生意兴旺。殉衣多,刺绣女工繁忙。如此使“富者靡之,贫者为之”,穷人就会有事干而有饭吃。由于重农抑商已经出现,作者认为农固然重要,但有工事百业,无土地者才有出路。有人消耗谷物,农业才发展。如果商不兴,消费不旺,生产就发达不起来。所以要农工商并重,重商倒反而是重农所必要的手段。作者又认为,上层统治者不能奢侈,如果“无度而用,则危本”。这似乎从秦朝迅速灭亡得到警策。始皇筑骊山陵是极尽奢侈,调动了很多人来做工事的。郭沫若先生认为,作者“主要是替最上层的统治者划策”,主张“上层要有法度,中层要尽量使它消耗,下层才能安稳”。从文章中还能读出,作者坚信:大力促进消费,可使国家富强。富强就是力量,力量若比邻邦大十倍百倍,可不战而胜。《<侈靡篇>的研究》,初次发表于《历史研究》1954年第3期。是郭沫若对《管子·侈靡篇》一文的研究结果,作者首先从版本学、文字学角度对该文的真伪问题进行考证,再从经济角度阐述了该文的思想价值,以及该思想对现实政治和经济的作用。其实总的宗旨也就一句话:拉动内需。这篇奇文历来被漠视,沉默了两千多年。郭老在距今四十多年前解读出来,知之者仍然很少。我想,必是中国文化中有强有力的东西在抵制它罢。人类到底在被什么驱赶由《侈靡篇》我想到了西方近代的崛起以至发达,通过大量消费、高消费来刺激生产,岂不是显著特征吗?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郭沫若出生在一个中等地主兼商人的家庭。早年留学日本,先学医,后从文。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发表新诗《女神》等,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26年任广东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1941年皖南事变后,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胆》等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生闰委员会委员、中日友好协会名淮会长等职。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所著《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震动。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

《女神》(诗集)1921年,泰东 《瓶》(诗集)1927年,创造社 《前茅》(诗集)1928年,创造社 《恢复》(诗集)1928年,创造社 《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年,创造社 《我的幼年》(自传)1929年、光华 《漂流三部曲》(小说、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 《山中杂记及其他》(小说、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年,光华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3931年,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年,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年,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年,现代 《沫若书信集》1933年,泰东 《豕谛》(历史小说)1936年,不二书店 《北伐途次》(散文)1937,潮锋出版社 《甘愿做炮灰》(剧集)1938.北新 《战声》(诗集)1938、战士出版社 《创造十年续编》(回忆录)1938,北新 《羽书集》(散文、论文集)1941,香港盂厦书店 《屈原》(剧本)1942,重庆文林出版社 《蒲剑集》(散文、论文集)1942,重庆文学书店 《棠棣之花》(剧本)1942,作家书屋 《虎符》(剧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论文)1943,群益 《今昔集》(论文集)1943,东方书社 《孔雀胆》(剧本)1943。群益 《南冠草》(剧本)1944,群益 《青铜时代》(史论)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学说述林》(论文)1945,福建永安东南出版社 《十批判书》(史论)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苏联纪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苏联五十天》,1949,大连新中国书店 《归去来》(散文集)1946,北新《筑》(剧本)1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时代》(自传)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传)1947、海燕 《盲肠炎》(杂文集)1947,群益 《今昔浦剑》(散文、杂文集)1947,海燕 《历史人物》(史论)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黄》(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地下的笑声》(小说集)1947,海燕 《创作的道路》(理论)1947,文光 《抱箭集》(小说、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诗集)1948,群益 《雨后集》(诗集)1951,开明 《海涛》(散文集)1951,新文艺 《奴隶制时代》(史论)1952,新文艺 《沫若文集》(1—17卷)1957一1993,人文 《雄鸡集》(诗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传)1959,百花 《蔡文姬》(剧本)1959,文物 《潮汐集》(诗集)1959,作家 《骆驼集》(诗集)1959,人文 《武则天》1962,中国戏剧 《李白与杜甫》1972,人民 《沫若全集》(文学编l—5卷)1982一1987,人文翻译书目: 《菌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创造社《沫若译诗集》 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创造社《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21,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群益希望能帮到你

郭沫若发表了一篇论文

此文作于20世纪20年代,背景是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产生了一定冲突。 文中郭沫若先生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马克思来到中国并走进文庙与孔子对话的场景,暗示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古代主要是儒家大同理想社会有大义相通。 郭沫若在五四时代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他在那个时代,不主张激烈反孔,反而提倡孔子与马克思的会通,这是很有意义的。文中所说,与今天的提法自然不一定都能相合,但其文化态度,的确值得今人琢磨思考。

拓展资料

《马克思进文庙》,郭沫若作品,2015年考研政治题材料。

在文章中,郭沫若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一个马克思走进文庙与孔子对话的场景。

郭沫若在1925年12月16日出版、1月1日再版的《洪水》第一卷第七号上发表《马克思进文庙》。

文章选段:十月十五日丁祭过后的第二天,孔子和他的得意门生颜回子路子贡三位在上海的文庙里吃着冷猪头肉的时候,有四位年轻的大班抬了一乘朱红漆的四轿,一直闯进庙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克思进文庙

《管子·侈靡篇》。管子是活动于公元前七世纪的政治家,《管子》一书是后人托名之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一说西汉初年),距今也有2200年以上。该文主张大量消费以促生产,大量兴工以利就业。主张要使实用的东西贱,无用的东西贵。比如人没有粟米就不能生存,没有工作就不能获得粟米,这米和工作是很实用的,要使之贱。贱,就容易到手。比如“贱事业”是说使工作容易到手。珠玉和礼乐是无用的,寒不能衣,饥不能食,可使之高贵,用来促进消费。为强调奢侈,甚至说,鸡蛋要绘彩然后煮,木柴要雕花然后烧。甚至主张厚葬。坟坑巨大,穷人有活干。墓表堂皇,雕工有事干。棺椁大,木匠生意兴旺。殉衣多,刺绣女工繁忙。如此使“富者靡之,贫者为之”,穷人就会有事干而有饭吃。由于重农抑商已经出现,作者认为农固然重要,但有工事百业,无土地者才有出路。有人消耗谷物,农业才发展。如果商不兴,消费不旺,生产就发达不起来。所以要农工商并重,重商倒反而是重农所必要的手段。作者又认为,上层统治者不能奢侈,如果“无度而用,则危本”。这似乎从秦朝迅速灭亡得到警策。始皇筑骊山陵是极尽奢侈,调动了很多人来做工事的。郭沫若先生认为,作者“主要是替最上层的统治者划策”,主张“上层要有法度,中层要尽量使它消耗,下层才能安稳”。从文章中还能读出,作者坚信:大力促进消费,可使国家富强。富强就是力量,力量若比邻邦大十倍百倍,可不战而胜。《<侈靡篇>的研究》,初次发表于《历史研究》1954年第3期。是郭沫若对《管子·侈靡篇》一文的研究结果,作者首先从版本学、文字学角度对该文的真伪问题进行考证,再从经济角度阐述了该文的思想价值,以及该思想对现实政治和经济的作用。其实总的宗旨也就一句话:拉动内需。这篇奇文历来被漠视,沉默了两千多年。郭老在距今四十多年前解读出来,知之者仍然很少。我想,必是中国文化中有强有力的东西在抵制它罢。人类到底在被什么驱赶由《侈靡篇》我想到了西方近代的崛起以至发达,通过大量消费、高消费来刺激生产,岂不是显著特征吗?

创造社——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太阳社—— 太阳社是现代文学团体。1927年秋成立于上海。发起人为蒋光慈、钱杏□(阿英)、孟超、杨□人等(1)文化立场之差异: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要求文学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面向工农大众,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对五四以后的文学和鲁迅等作家,却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意识代表进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起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太阳社的主要成员大都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从实际斗争中转移到上海从事文化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有相似的斗争经历和共同的思想基础,在文学主张与创作上,也有某些共同的倾向:积极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反映工农大众的生活与斗争。如蒋光慈的《短裤党》等所谓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所以,所谓的“差异”主要是创造社前期提倡的“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文学主张。到大革命后,两者都由于受到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左倾思潮的影响,对五四以后的文学和鲁迅等作家,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意识代表进行偏激的批判。打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大旗,走上“唯我独革,唯我独左”的道路。(2)产生原因:创造社是由留日的知识分子在1921年就建立的。当时在“五四”精神的鼓舞下,反对封建主义,追求“个性解放”符合了中国知识分子精神需求。——所以创造社在当时能同茅盾的“文学研究会”,鲁迅的“语丝社”等一起并肩战斗。太阳社是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1927年成立的文学社团。由于共产党的失败,他们从实际斗争中转移到上海从事文化活动,他们有相似的斗争经历和共同的思想基础,在文学主张与创作上,也有某些共同的倾向:积极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反映工农大众的生活与斗争。——所以“他们又难免在激情中夹杂着偏激的情绪”。后期,创造社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随后,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势,(郭沫若出走日本,田汉等回到书斋)。然后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遂发展而为后期创造社。这样后期创造社同太阳社有了同一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有了“无产阶级文学”的实践(这都来自苏联),为了“掌握无产阶级的话语权”,两者在对“封建余孽”鲁迅进行恶劣的“批判”的阶级路线上,联合起来了。(3)太阳社于1929年底自动宣告解散,1930年春全部成员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创造社于1929年为国民党政府封闭,部份成员加入“左联”。

郭沫若写这篇文章是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下。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的和文化的条件。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1、《马克思进文庙》是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洪水》第一卷第七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文中郭先生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马克思来到中国并走进文庙与孔子对话的场景,暗示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古代主要是儒家大同理想社会有大义相通。郭先生在五四时代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但他在那个时代,就不主张激烈反孔,反而提倡孔子与马克思的会通,这很有意义。

2、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克思进文庙、百度百科-郭沫若

郭沫若发表了哪些论文

郭沫若,(1892~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在中小学期间,广泛阅读了中外文学作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14年初到日本学医,接触到泰戈尔、海涅、歌德、斯宾诺莎等人的著作,倾向于泛神论思想。由于五四运动的冲击,郭沫若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情,从事文学活动,于1919年开始发表新诗和小说。1920年出版了与田汉、宗白华通信合集《三叶集》。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同年夏,与成仿吾、郁达夫等发起组织创造社。1923年大学毕业后弃医回国到上海,编辑《创造周报》等刊物。1924年,通过翻译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较系统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1926年任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文科学长。7月随军参加北伐战争,此后又参加了南昌起义,1929年初参与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其间写有《漂流三部曲》等小说和《小品六章》等散文,作品中充满主观抒情的个性色彩。还出版有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并写有历史剧、历史小说、文学论文等作品。1928年起,郭沫若流亡日本达10年,其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古文字学,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成绩卓著,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只身潜回祖国,筹办《救亡日报》,出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有关抗战文化宣传工作。其间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这些剧作借古喻今,紧密配合了现实的斗争。1944年,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抗战胜利后,在生命不断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坚持反对独裁和内战。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曾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以主要精力从事政治社会活动和文化的组织领导工作以及世界和平、对外友好与交流等事业。同时,继续进行文艺创作,著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骆驼集》,文艺论著《读(随园诗话)札记》,《李白与杜甫》等。郭沫若一生写下了诗歌、散文、小说、历史剧、传记文学、评论等大量著作,另有许多史论、考古论文和译作,对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著作结集为《沫若文集》17卷本(1957~1963),新编《郭沫若全集》分文学(20卷)、历史、考古三编, 1982年起陆续出版发行。许多作品已被译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种文字。

郭沫若(1892~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漂流三部曲》等小说和《小品六章》等散文,作品中充满主观抒情的个性色彩。还出版有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并写有历史剧、历史小说、文学论文等作品。1928年起,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成绩卓著,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 《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著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骆驼集》,文艺论著《读(随园诗话)札记》,《李白与杜甫》等。著作结集为《沫若文集》17卷本(1957~1963),新编《郭沫若全集》分文学(20卷)、历史、考古三编, 1982年起陆续出版发行。许多作品已被译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种文字。

很高兴回答 1确立了以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史学工作者自我教育和社会大众普及教育的双重目标; 2.领导和参与建立了中国史学会等史学团体和机构,为历史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制度和组织支撑; 3.奠定了历史教育的历史主义和爱国主义原则;通过历史理论的传播、历史剧的公演对新中国初期的社会历史观念塑造发挥了重要影响,践行了自己的历史教育理念。 他的历史教育思想和实践,是新中国初期历史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历史教育的时代转向,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并且对此后的历史教育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品有《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 《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历 史剧本? 《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 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莹》 《高渐离》;??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专著? 《中国古代 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 《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望采纳

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者——《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罗国杰作为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在伦理学基本理论问题上,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潜心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道德实践和理论的具体情况进行的综合创新。由他主编而成的多种伦理学教科书,都是独树一帜和富有生命力的,不仅在国内影响巨大,成为许多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入门书,而且受到前苏联和西方国家一些著名伦理学家的关注。 (一) 关于道德的研究物件以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体系结构 (图)罗国杰 伦理学以道德为研究物件,这种判断歧见不多,但是,对道德的定义,历史上和现实中,却是争讼纷纭,莫衷一是。在1982年发表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一文中,罗国杰教授依据唯物史观,对道德做出了这样的界定:“道德就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由经济关系所决定,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所维系的一类社会现象。”这样的道德定义及其展开阐释,把经济关系置于起决定作用的地位,并从经济关系中引申出道德关系,从道德关系中引申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道德现象。 从经济生活中寻找道德生活,从道德生活中寻找道德关系,从道德关系中寻找道德现象,从道德现象中细分出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并在这样的基础上确立作为“研究道德的学问”的伦理学的科学地位,这的确是理论上独具匠心的综合创新。以此为出发点,罗国杰概括出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三方面特点:其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一门理论科学,“它在研究中所要揭示和阐发的应是人类道德现象的最本质、最普遍的联络,是人类道德发展的最一般的过程和规律,是人类道德生活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理论问题”。其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一门规范的科学,它“始终都是把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看成是整个伦理学的中心、重心或者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是,马克思主义绝不把伦理学局限于或归结为一种规范科学,更不把伦理学仅仅视为一种道德规范的汇编,不把伦理学当做一种应当和不应当的空洞说教”。其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一门理论知识和行动准则相统一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知识,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甚至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门行为的科学,用我国古人的话来说,即是一门‘知行合一’的科学”。由罗国杰主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一书,就是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编撰而成的。这部书是我国自行编撰和公开出版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教科书,在我国伦理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地位,罗国杰教授作为这部书的主编、特别是作为这部书的体系结构的创立者,对我国伦理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 关于道德境界 (图)罗国杰 在新中国伦理学领域,罗国杰是最早提出道德境界说并对道德境界进行深入研究阐释的。他1981年发表的《论道德境界》一文,可以看做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他指出:“从道德教育和修养来看,人们在锻炼和修养的过程中,总是要不断地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从一个高度到另一个高度,即从低阶到高阶不断发展,以至达到最后的理想。人们处在每一个阶段中,都以一定的道德观念作指导,并用以处理对人、对事的各种关系,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不同的觉悟水平。这个高低不同的觉悟水平,就构成了所谓道德境界。”他的结论是:“所谓道德境界,就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从一定的道德观念出发,在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利益关系中所形成的一定的觉悟水平以及思想感情和精神情操。简单来说,一定的道德觉悟水平以及思想感情和精神情操,就构成一定的道德境界。” 罗国杰从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人们的道德境界分为三个型别:自私自利的境界、先公后私的境界、大公无私的境界。属于自私自利境界的人在道德上的特征是,一切都以是否有利于自己的私利为转移。他们的行为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惟一的要求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属于先公后私境界的人在道德上的特征是,他们不论做什么事,都能注意考虑自己的一言一行,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他们有自己正当的利益,但又总是以集体利益为重,为社会而诚实地、积极地、忘我地劳动,同时也要从社会领取应得的报酬。属于大公无私境界上的人在道德上的特征是,他们的一切言行,都能以是否有利于集体为惟一准则,一事当前,总是先为集体着想,对同志极端热忱,对人民极端负责,概而言之,他们的整个言行,都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集体第一。 罗国杰对他的三种境界说,后来又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论证。他在1988年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和《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的四个层次》等文中,他把人们道德境界的层次或者道德觉悟的水平,划分为这样四个层次:第一,共产主义道德觉悟的层次,即“大公无私”道德境界。第二,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层次,即“先公后私”的道德境界。第三,类似于合理利己主义的层次,这是他新划分出来的一个道德境界层次。第四,极端自私自利的层次。 (三) 关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观 罗国杰1982年发表的《试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观》一文,是中国伦理学界在价值观领域开风气之先的一篇重要论文。他主要阐述了三个问题: 1. 关于什么是价值的论述。价值“是物质客体、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意识现象所具有的一种属性,这种属性体现著这些物质客体、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意识现象对一定的社会、阶级和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在伦理学上,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活动对人们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重要的价值”。“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人的价值问题,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生目的和人对社会的关系的问题,也可以说就是人怎样生活才算值得,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的问题”。这表明,罗国杰是从“意义”和“关系”的角度来界定价值的,而且是从唯物史观的立场上来谈论“意义”和“关系”的。他极力强调,必须从一定的经济关系中,从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中,从人们在生产关系里所处的不同地位中,从不同的阶级利益和阶级立场中,来考察人的价值问题。 2. 关于价值目标的论述。“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活动,必然都有一个目的、目标。这里所说的目的和目标,除了从事每一个活动的具体目的和目标之外,还有一个总的或最终的目的和目标。而这个最终的总的目的和目标,就联络着人的一切行为活动,贯穿于他的社会的生活实践之中,就是要解决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的问题”。这个总的目的称之谓价值目标。他认为,价值目标总是同利益取向联络在一起的,正确的价值目标,总是同正确理解的利益联络在一起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价值不在于地位的高低、金钱财富的多少,而在于对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进步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于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进行的创造性劳动,在于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伟大目标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他结合我国的实际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价值观和人的价值标准,是同人民要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根本利益相联络的,离开了这个根本利益的要求,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可能找到人为什么生活和怎样生活的标准。 3. 关于个人价值、自我价值的论述。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由于不同的岗位和职业,抱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在充分发挥人的个性和才能的社会实践中,人们的具体的生活目标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人们对人生的意义、对人生的价值的具体理解,可能带有具体职业的影响而各不相同。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观不应该排斥和否认人们的个性、理想、爱好、兴趣的不同,而应该强调这一切都必须和社会主义的总的价值目标相联络,并使这一切的发展从属于总的价值目标”。他批判了那种把个人价值、自我价值说成是财富、金钱、地位、名誉、物质享受的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强调每个人都必须依据集体主义的原则,在集体的事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实现人的价值。他还着重指出要培养个人选择价值目标的能力,自觉清除剥削阶级的价值目标,确立革命的人生目标和生活的实践道德。 集体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罗国杰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有诸多贡献,最集中和最突出的代表,是对集体主义原则的系统阐述。他把研究和写作的相当一部分精力,花在集体主义以及与此必然相关的个人主义的问题上,围绕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问题,发表了如《论无产阶级道德原则和资产阶级道德原则的根本对立》、《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当前有关道德问题的几点思考》、《关于伦理道德的价值导向的反思》、《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道德原则》、《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关于伦理道德的几个理论问题》、《十年来伦理学的回顾与展望》、《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坚持价值导向一元性的思考》、《对几个重要提法的建议》、《坚持集体主义还是“提倡个人主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等论文。 (一) 关于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点 (图)罗国杰 他发表在1996年5月16日<光明日报>上的《对几个重要提法的建议》一文专门对集体主义的要点作了简明扼要的概括,指出:“对集体主义的界定,应强调三个思想: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集体、国家利益相结合;在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下,切实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大力发挥个人的能动作用。”他还对集体主义作了层次划分:一是无私奉献,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先公后私。二是顾全大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劳动,遵守社会主义社会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市民公约、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这篇文章,是 *** 十四届六中全会前夕,在中央主管部门召开的精神文明理论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因而可以视为向中央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决议的献计献策之作,是深思熟虑和通盘思考之后得出的慎重结论。 (二) 关于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服务 罗国杰教授这方面的贡献,在他为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决议征求意见稿所提的有关集体主义的建议中,得到了最突出的表现。他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一文,就是所提建议的文字记载。这篇文章,是在1996年9月15日 *** 中央召开的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他在建议稿中,充分肯定六中全会决议讨论稿写得很好,“特别是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这必将对我国今后的道德建设产生重大作用”。但他也诚恳地提出,“我只想提一个补充的意见,就是希望能够在‘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后面,加上‘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样一个意见,以便使这一档案能够更完整,更全面地体现我们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方面的思想和要求”。 中央采纳了罗国杰教授建议,在原讨论稿中“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之后,加上了“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并与原有的“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共同构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道德建设的总布局。

1、《大理石厂》

三塔矜高古,回思贞观年。

苍山韵风月,奇石吐云烟。

相在心胸外,凉生肘腋间。

天功人力代,海外竞珍传。

2、《洱海月》

拾来洱海月,上有乌云玷。

黑白两分明,月云不相染。

【创作背景】

1961年9月,文坛巨匠郭沫若先生游大理,尽览苍洱秀色和白族风情,诗兴如潮,给大理留下了近十首诗歌,尽情挥洒对大理的挚爱和 *** ,为苍洱大地增添了无限诗意。

他是一个文学天才,在文学领域,他在诗歌、散文、小说、论文、书法、考古等等方面有巨大贡献。 至于政治,他和以往的文人不同的是他没有那么迂腐,懂得明哲保身。 不能绝对地去评论一个人,他应该是个伟人~

郭沫若此人考古学很厉害 据说,他用手捏捏土质,便知道是哪个年代的土层。 而且他还是才思敏捷,早年上私塾的时候,曾根先生有过一次对对子—— 很多学生去偷吃桃子,先生发现后很生气,说能对上一个对子,便不罚他。 如下:“昨夜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郭则是非常迅速的回答,“他年折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听此豪言,先生大加赏识,当即免去了所有人的惩罚。 另有一则, 1945年,我国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在重庆展出漫画《猫国春秋》,当时在渝的许多文化名人如郭沫若(1892一1978年)、宋云彬、王琦都应邀前往,参加首展剪彩仪式。 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古怪, 自称为兄?”版画家王琦抢过话头代为解释说:“他妹妹名冰,所以他名叫冰兄。”郭沫若听后,哈哈大笑,说:“噢,我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叫郁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一句话引得满堂宾客捧腹大笑。 歌德的“逃跑”恋爱法 人称“多情种子”的德国大作家歌德(1749-1832)一生经历了十几次恋爱,他所深谙的恋爱方法诚如拿破仑所说:“最巧妙的恋爱方法,是从女人身边逃跑。”每当恋爱陷入困境时,歌德大都采用了这种“逃跑”的方法。 歌德从女人那里的第一次逃跑,是他在莱比锡大学学法律的时候。18岁的歌德发狂地爱上了比他大三岁的小饭馆老板的女儿凯特卿,姑娘征服他的心的不是漂亮,也不是智慧,而是温柔。在莱比锡的最后一个冬天,他与整整追求了两年的姑娘同居了。他既幸福又妒忌,不久便和恋人吵了一架,要她去另寻合适的物件。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表白说:“我不能也不愿抛弃这个姑娘,永远不会。然而我还是要走……我不给她留下任何希望。”当姑娘真的爱上别人时,他陷入了绝望中,病倒了。他第一次避开心爱的女人,离开莱比锡回到沉闷的家里。这次逃跑,无意识地使他获得了创作所需要的自由。从此,这种逃跑他反复了许多次。 两年后,21岁的歌德在斯特拉斯堡大学读书时,经历了第二次逃跑。他骑马去城郊散步,被一个农家装束的姑娘所吸引。她是乡村牧师的女儿弗里德里卡,像田园一样清新、明朗。歌德把自己的诗送给她,他在郊外住了很久,田园诗式的生活逐渐使他腻味,他又从恋人身边逃跑了。由于急不可耐,他骑马离去时,浑身都在颤抖。他感到“自己的灵魂显得那么龌龊”,他没有告诉她不再回来,只是在信中向她告别。痴情的弗里德里卡终身未嫁,在农村度过了孤寂的一生。歌德与弗里德里卡相爱时写的诗感情真挚,风格清新,开创了德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他成了德国抒情诗的奠基人。歌德后来与秘书爱克曼谈到这时期的诗歌创作时说:“我写诗向来不弄虚作假。凡是我没经历过的东西,没有迫使我非写诗不可的东西,我从来就不用写诗来表达它。我也只在恋爱时才写情诗。”歌德以他伤害姑娘的逃跑恋爱法换来了独步文坛的诗篇。 给歌德带来世界性声誉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他第三次逃跑恋爱产生的杰作。1772年,歌德当了律师,在一次舞会上,他认识了少女绿蒂。绿蒂是歌德的朋友克斯特奈尔的未婚妻。16岁的绿蒂因母亲去世,挑起了照料十个弟妹的家庭重担。她的聪明贤惠为歌德所倾慕,他情不自禁地向她表白了自己的爱情。绿蒂保持住了自己的心理平衡,把情况告诉了未婚夫。歌德听到这讯息,知道无望,连“再见”都没说一声就逃走了。相思之苦使他产生了自杀的念头,恰在这时传来他的另一个朋友耶路撒冷因苦恋一个有夫之妇而自杀的讯息,歌德为之震动,打消了自杀的念头。他去拜访一个女作家,这位作家之女,17岁的马克西米利安娜点燃了他的爱情,然而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大15岁的鳏夫。老夫忌恨歌德,夫妻俩经常吵架,歌德只好断绝了和马克西米利安娜的交往。他结合自己经历的这些人和事,在一个月内写出了著名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维特因失恋而自杀了,歌德本人却得到了拯救。 年轻的歌德一次又一次地从女人身边逃跑,他第四次的逃避物件是富商之女丽莉。歌德迷上了她的夺人心魄的典雅,他们订婚了。然而歌德很快对丽莉所生活的上流社会厌倦了,他借故逃避,出游瑞士。歌德把自己比作挣脱锁链的熊,急溜走的猫。第五次他所逃避的女人是宫廷贵族封·施太因夫人。歌德在魏玛从政时,与施太因夫人共同生活了7年,他感到厌倦。这一次他不光是从女人那里,而且也是从压迫他的生活环境那里逃走,只有他的仆人知道他的去向,他去了罗马。 歌德把每次恋爱都写进作品中,热情讴歌真挚的爱情。多次逃跑对女子的负心也使他感到愧疚和痛苦。他在第二次逃跑后谈道:“我破题儿第一次要负疚了。我创伤了那最美好的心,直刺到它的最深处,这样子,一种享受惯了的欢畅的爱情失去了之后,阴郁的懊悔的日子是极痛苦的、极难堪的。”他把这种罪疚体验也写进了作品中,在剧本《史推拉》、《克拉维哥》和诗剧《浮士德》中塑造了一系列负心男子和被遗弃的不幸姑娘。 1788年,歌德从义大利回到魏玛,专事文艺创作和科学研究。七月里的一天,歌德正在公园里散步,一位衣着简朴的陌生姑娘来到他面前,贸然请求他帮助她的哥哥谋职,她是制花女工克里斯蒂安。姑娘的质朴与纯真使歌德一见钟情,他不顾社会地位的悬殊与她同居了,她为他生了四个女儿,然而直到17年后,他们才举行了婚礼。1806年10月14日,耶拿战争波及魏玛,法军闯进歌德家,就在歌德生命受到威胁的紧要关头,与歌德通常的逃跑方式相反,克里斯蒂安挺身而出,阻止了法军的行凶。歌德感激她的舍身相救,五天后与她正式结婚。从此,克里斯蒂安以歌德夫人的身份出入社交界并随作家载入史册。 歌德安定生活了十余年,在61岁时爱上了20岁的少女贝蒂娜,她是歌德过去情人的女儿。歌德给初次见面的少女戴上了一枚宝石戒指,他写诗给她,全身心地爱她。但老诗人的热情很快冷却下来,几个月后他逃开少女,进入自己的艺术领域,写作《诗与真》。因为她已经唤起了他的创作 *** ,没有别的东西可给他了。74岁时,歌德“原发性情感”又一次爆发,他在玛丽温泉疗养时爱上了19岁的少女乌丽莉卡。刚认识时,他称她为“小女儿”,不久就化为病态的狂热。在歌德爱慕的女子中,乌丽莉卡最无姿色,但对于老歌德来说,她代表着青春、舞蹈和魅力,他请求老朋友去为他向少女的母亲正式求婚。然而,他太老了,女孩避开了老人,老人则逃向了艺术世界。在告别少女的途中,歌德写作了晚年最壮丽的诗篇《玛丽温泉的哀歌》。他对爱克曼说,这首诗是“热情在最高峰状态下的产物。

从概念上讲 营销是一种现代经营思想,其核心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消费者或客户需求什么就生产销售什么。这是一种由外向内的思维方式。 销售主要是以固有产品或服务来吸引、寻找顾客,与营销相比,恰恰相反是一种由内向外的思维方式。 从人性上讲 销售更看重结果,实施中追求的是效率,所以为人、技巧、经验、机遇占成功的极大比例。由于销售的这种特性,很容易导致,从事销售的人失去长远的目光。概念上,销售是一种以内向外的思维,而目前,市场由以前的卖方市场转变为眼下的买方市场,销售的思维方式已很难适合当前的市场需求。从而可以说销售更侧重于短、中期目标的实现,是一种重利、轻市场的思维。 营销也看重结果,但它更善于分析研究市场,并做出相应对策;但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要素是‘整合’,也就是将公司现有的各种要素及公司想要达到的目标,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并密切关注竞争者的情况和可能采取的措施。 营销往往以长远的战略眼光确定大的方向和目标,以切实有效的战术谋策达成中短期目标,其中,销售只是起著商战中先锋的作用。而营销的这些特性,会激发、训练从事这项工作的人的长远商业目光及把握市场机会的欲望和能力。概念上,营销是一种以外向内的思维,它更能适合于市场,所以营销不但适合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也是一种以市场为本的谋利思维。

没用。。。。纯粹是人类给他杂交杂上去的 硬要说有什么用的话 只是保护眼睛用的 实在是没什么作用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因为他的家乡有两条河叫“沫水”和“若水”);、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代表作诗集《女神》(1921年出版)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 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 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大革命失败后,拒绝蒋介石的殷切拉拢,写下《试看今日之蒋介石》的讨蒋檄文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 1928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高渐离》六部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以及杂文《甲申三百年祭》(该书后被定为中共整风学习文件)。 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 1948年当选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但他拒绝了这个头衔。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所著《奴隶制时代》等书,提出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期在春秋、战国之际的见解。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郭沫若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郭沫若的重要著作还有《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轰动;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编辑本段]郭沫若的影响及评价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和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 -,郭沫若曾以歌德自况并被文化界广泛认可,如周扬曾对郭沫若说“你是歌德,但你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沙叶新则引用恩格斯对歌德的评价指出郭沫若作为伟大天才和凡庸公民的两面。相对于专业的研究者对于他的极度推崇,一般的社会民众中间也存在对于郭沫若因为不了解,对他性格和心理的误读以及对这位天才型人物的苛求而产生的轻视,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等一些严肃的研究学者将这种“学院派”中间和社会民众间对郭沫若截然相反的态度称之为“两极阅读”。 郭沫若在台湾的学术界和政治界也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除了台湾学人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所受的浸染,不仅仅有传统的威权时代基于政治和学术的分歧对他的批判(例如台湾威权时代领导人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对他的批判),他对于台湾的倡导改革的人群尤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例如李登辉认为今日台湾的成就某种程度上归结于胡适、鲁迅、郭沫若等人所倡导的思想和社会变革的实践。天上的街市

哪些论文由郭沫若发表过

郭沫若作品集之杂文——《秦始皇将死》 郭沫若作品集之杂文——《他》

1、 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2、历史剧本《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莹》《高渐离》;3、 回忆录《洪波曲》4、评论集《雄鸡集》5、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6、翻译书目:《菌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年,泰尔《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年,泰东《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年,商务《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年,泰东《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年,创造社《沫若译诗集》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年,创造社《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年,上海乐群书店《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21年,神州《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年,光明书局《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年,群益7、著作书目年份及出版社介绍《女神》(诗集)1921年,泰东《瓶》(诗集)1927年,创造社《前茅》(诗集)1928年,创造社《恢复》(诗集)1928年,创造社《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年,创造社《我的幼年》(自传)1929年、光华《漂流三部曲》(小说、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山中杂记及其他》(小说、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年,光华《黑猫与羔羊》(小说集)1931年,国光《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年,爱丽书店《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年,光华《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年,现代《沫若书信集》1933年,泰东《豕谛》(历史小说)1936年,不二书店《北伐途次》(散文)1937,潮锋出版社《甘愿做炮灰》(剧集)1938.北新《战声》(诗集)1938、战士出版社《创造十年续编》(回忆录)1938,北新《羽书集》(散文、论文集)1941,香港盂厦书店《屈原》(剧本)1942,重庆文林出版社《蒲剑集》(散文、论文集)1942,重庆文学书店《棠棣之花》(剧本)1942,作家书屋《虎符》(剧本)1942,群益《屈原研究》(论文)1943,群益《今昔集》(论文集)1943,东方书社《孔雀胆》(剧本)1943。群益《南冠草》(剧本)1944,群益《青铜时代》(史论)1945,文治出版社《先秦学说述林》(论文)1945,福建永安东南出版社《十批判书》(史论)1945,群益《波》(散文集)1945,群益《苏联纪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苏联五十天》,1949,大连新中国书店《归去来》(散文集)1946,北新《筑》(剧本)1946,群益《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少年时代》(自传)1947,海燕《革命春秋》(自传)1947、海燕《盲肠炎》(杂文集)1947,群益《今昔浦剑》(散文、杂文集)1947,海燕《历史人物》(史论)1947,海燕《沸羹集》(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天地玄黄》(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地下的笑声》(小说集)1947,海燕《创作的道路》(理论)1947,文光《抱箭集》(小说、散文集)1948,海燕《蜩螗集》(诗集)1948,群益《雨后集》(诗集)1951,开明《海涛》(散文集)1951,新文艺《奴隶制时代》(史论)1952,新文艺《沫若文集》(1—17卷)1957一1993,人文《雄鸡集》(诗集)1959,北京《洪波曲》(自传)1959,百花《蔡文姬》(剧本)1959,文物《潮汐集》(诗集)1959,作家《骆驼集》(诗集)1959,人文《武则天》1962,中国戏剧《李白与杜甫》1972,人民《沫若全集》(文学编l—5卷)1982一1987,人文翻译书目:《菌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泰尔《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泰东《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商务《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泰东《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创造社《沫若译诗集》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创造社《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上海乐群书店《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21,神州《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光明书局《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8、诗选《咏秦良玉四首》1944年一石柱擎天一女豪,提兵绝域事征辽。 同名愧杀当时左,只解屠名意气骄。 二 兼长翰墨世俱钦,一袭征袍万里心。 艳说胭脂鲜血代,谁知草檄有金音? 三平生报国屡争先,隆武新颁瞬二年。 八月关防来蜀日,南朝天子又宾天。四 萑苻满目咎安归?涨地胡尘接紫薇。 无复当年风虎意,空余白杆映斜晖。《咒麻雀》1958年4月21日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麻雀麻雀气太骄,虽有翅膀飞不高。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你真是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毒打轰掏齐进攻,最後方使烈火烘。连同武器齐烧空,四害俱无天下同。

《他》《秦始皇将死》《梦与现实》

郭沫若?-?著作书目?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历史剧本?《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莹》《高渐离》;??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