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李冲峰论文写作与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5 19:23:46

李冲峰论文写作与发表

自3月21日,借“国培”的机会,我聆听了许多位老师幽默风趣又干货满满的讲座,每位老师的知识内容侧重点不同、角度不同,但无一不使人受益匪浅。对于一直以来向往着成为语文教师却又无任何正式经验的我来说,书本上太多的教学问题和教学感受都像镜里观花。我享受着为成为教师而努力的生活,同时也焦虑着教师的普遍焦虑。从第一场到最近的一场讲座,老师带大家分析解决不同的问题,我感觉自己仿佛历经了一名老师需要面对的种种问题情景,我被一些讲座内容触动,又被另一些讲座内容指导和点亮。内心更平静是我这次学习后最大的改变。      干国祥老师关于《教师的使命和自身发展》的讲座具有很系统的理论性。干老师从理论根源和儿童心理发展角度分析了学生性格形成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事项,也以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为基础强调教师应该发现学生、应温和且坚定,指出良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全人之美”的教育追求。除此之外,干老师很重视教师对学生自尊感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力量源于自尊与自我成就感”,这便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正确对待厌学与学业自卑现象,给予学生最大的尊重,形成学生“用意志力、责任感克服最大的困难;用信心、热爱、自尊促成就感”的良性学习循环。        干老师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及语文教学展示》讲座中对多篇童话、诗歌甚至是古典小说的整本书阅读进行了角度剖析,我一边为干老师独特的文本解读角度而惊叹,一边从中反思着自己在阅读时的粗心大意。干老师从故事情节和思想核心的区别分析《灰姑娘》和《丑小鸭》的读者性别、分析《望天门山》的写景视角和写作角度、《独坐敬亭山》的作者自夸以及《寻隐者不遇》、《游园不值》、《山行》、《游园不值》的隐藏话语和价值追求,这些都发掘着新的文本细读的角度。尤其是干老师对《春江花月夜》的讲解,从中学到大学,必修课、专业课、网易课上我不止一次听过不同的老师甚至文学大家对这首诗的解读,细细分析干老师的解读或有相似之处,但是到细处、到角度、到主题思想都被灌注新意,我被干老师的逻辑和切入点折服,也学到了“以己证诗”的文本解读方法。干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了很多的童话故事,很惭愧,大部分我没有读过,所以在讲解中很难体会到干老师提到的、从纯真里得出的精神财富,如此,在阅读上我又找到了自己更多不足之处。          陈美丽老师讲述《一个孩子向前走去……》,“曼曼”的故事太感人、太震撼,以至于我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依然泪水上涌。如果说在这一开始,干老师传授给大家关于教学的理论和可实践的策略,那陈老师讲述的这个故事就是在浇灌心灵,没有任何的方法,像是一场洗礼,现身说法,在一位孩子不断蜕变的过程中,给每一位老师种下了一颗种子。我向来不相信奇迹,但我相信努力,陈老师讲座结束后有一位老师发言说:“曼曼”是千千万万的小朋友,甚至是她的曾经,那一刻很难过,也由衷地替她们感到幸运。陈老师给予了“曼曼”最大的关怀与爱,一直在静待花开,曼曼也一直在努力,我想从这其中无需去总结各种各样的启示,知道好的老师为何种、好的教育为何貌、知道我的未来应如何、知道“相信岁月,相信种子”就已经足够了。        陈老师《在“农历的天空下”教孩子读诗》讲座上带领我们一起于晨间与诗共舞。过去我的晨诵时间向来被考点和专业占据着,所以称之为“早自习”更为合适,以至于晨诵对于我来说实在没有美感可言,但是观念的改变往往也只在一瞬间。之前有幸聆听过“全人之美”课程的《农历的天空下》讲座,但线上观摩与现场体验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现在仍能想起那天陈老师授每首诗时,我的状态和思绪以及侧门外的阳光和飘落的红叶李花瓣,或陈老师朗诵、或陈老师唱诗、或大家一齐朗读,我享受那种自然和美感,我第一次这样接触诗词,也第一次感受到诗意的晨间。陈老师同样讲解了关于“晨诵”的一整套理论和实操知识,“用声音诠释意义、用生命体悟诗词”,十几分钟“晨诵课”的理念、实践方式、配套教材的完善是对待教育极致的尊重与热爱,也是带领孩子们用生活体悟诗歌、用诗歌滋养自己、用语文向内关照的开始。我想,这些是学生需要的学习乐趣,同样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自我滋养。       陈大伟老师做了《教师职业幸福与自身专业成长》和《观课议课的策略与有效教学的实现》两场讲座。《教师职业幸福与自身专业成长》中有两个关键词——“幸福”与“思”。正如陈老师所说,“幸福是一种能力”,影响幸福的外部因素有很多,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曾经的付出和劳动。对于教师来说,职业性质的特殊性、太多的延后性和外延性阻碍着教师对幸福的感知,所以本不必过多的关注外化的追求,“课前有期待、课中能创造、课后能审美”,幸福会来的。陈老师每一句话都给人眼前一亮之感,每句话都有引导又有深意,尤其是“价值澄清”这个概念,这是我第一次了解这个术语,“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教师作为帮助者而存在”,不是在教学范畴而是在整个教育范畴,了解这些的一瞬间,仿佛很多的教师普遍焦虑便有了解决的可能。关于“思”,陈老师提出教师需要“思考”和“反思”,主动思考以求变,反思以提高。自己反复琢磨“个人教学录像”、同事用经验助反思、学生用实践助反思,表面看来都是很费心费力的方式,我还没有机会把这些“思”与“反思”的方式应用到教学上,但却自然而然地应用到了生活里。这段时间以来,我发现,这些更像是一种习惯和方式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与人交往、处理问题,还是具体到解读文本过程中,这种对原有观念保持批判性审视的方法,实用且有益。       除外,陈老师在《观课议课的策略和方法》中为我们讲述了一系列完整、切实可行的观课、议课的策略方法。陈大伟老师提出“观课议课”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最大程度的站位于学生、教师、管理者等多个角度。在整套方法与策略中,陈老师提及了很多原则性问题,也提及了教师站位、空间管理、课堂语言等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的具体问题。陈老师的这堂讲座“干货满满”,甚至细致到提供给大家正确的知识总结和反思的思路,所以还有很多笔记知识需要细细体会、慢慢渗透:“理想课堂愿景”、教育的幸福和意义、良好教育的前提都需要在经验中感悟,教材分析的方法、观课议课的策略需要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完善。最后,陈老师是我上学二十年来亲身遇到的将课堂氛围活跃与大容量课堂知识融合的最好的老师,即便是每一句话都是一个要点都不觉枯燥,我很羡慕也很向往。         田华老师讲授的“综合性实践学习”之“汉字”是唯一一堂有班级学生参与的、可供观摩的课。和很多观课老师一样,听完课后我也发出了“原来综合活动还可以这样叫教”的感叹。田华老师的这节课以“新闻播报”开始,播报时间很短,但是聚沙成塔,长期坚持能从对新闻写作的把握、对社会时事的关注等多个方面有一个质的提升。课程主体的讲授从汉字到成语到诗歌再到汉字的特点,从知识到精神情感,自然过渡、一气呵成;从课堂氛围到教学语言、朗读功底、教学逻辑、教态和教学距离等一点一滴都展现着田老师成熟教师的气质,学生们踊跃发言展现着各自的自信、积极与踊跃的思维,这堂课上我同样看到了好老师应该有的样子和好课堂的范本,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随后田老师讲《语文教学课堂目标的确定与落实》,分析了伴随新课程标准而来的“三个改变”、“三个要素”的良性关系以及新教材的三个新的特点。整个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好的语文老师本身就是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将自己的故事、知识转换为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这需要人生经验、生命体验,也需要教学智慧,只有教师真正的理解了知识,才能够达到教育唤醒的目的。          最近听的讲座是李冲锋老师的《四轮驱动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李老师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总结为“四轮两翼”,其中以“热爱”为核心,“教学、科研、阅读、写作”为驱动轮,“成为中国最卓越的教师”和“目标虽远,持行必至的毅力”为助力,这个总结很形象,容易牢记却不易实施。李老师对每一个方面都做了意义分析和可操作的建议,从打造代表课到科研选题的角度再到读书写作的坚持,我更想称李老师的这堂讲座为“保姆级别”的教师专业发展基础课,细致入微又一针见血。李老师告诉大家打造代表课需要一学期磨一节课,需要教师之间共同备课、一课多上、多次研讨、及时写作。“观自己的课堂实录总结反思”的方法也是最近一段时间第二次听到,甚至这次听完后,我更明确地了解了在一堂课后,我应当有自己的教学成果——一份课例研究的综述、详细完整的教材解读、一份理想的教案设计、课堂实录的整理结果、每次教学的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的案例故事以及代表课的经验总结。科研方面李老师重点讲了“问题与问题域”的区别,这不仅仅是对科研选题和论文写作的指导,也为日常思考问题提供了新角度。在讲座中,李老师提到了由他发起的“燃梦行动”,行动的目的在于敦促教师们每日读书以增学识,写作以谋进步。同时我也被李老师所展现出的热情、毅力激励着,我加入了“燃梦行动”并且一直在坚持,从行动的第一天起我就明白了有些事情不开始永远是难的,也深感十五分钟很短但是每天十五分钟却可以完成大事,时间可以从“心里来”、可以“挤出来”,也可以“固定来”。老师说的那句“要做难而有价值的事”很有力量,我也受到启发。李老师提高专业发展的方法都具有可操作性,但“坚持做”便是那一“难”,我想成为不断成长的教师,所以我愿意努力践行。            张丽锦老师的《初中生(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中,提到了太多当代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我对心理学内容很感兴趣,虽然还未曾有机会真正接触中小学生班集体,但是家里有小朋友需要时时陪伴和关注。在他们不断长大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问题出现,即便只是不良习惯,也总使人不知所措。张老师分析的那些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现象、原因以及解决策略,对于每一位教师和家长来说都是必要的,明白问题的产生机制和根源不仅仅有利于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后的补救,更是未雨绸缪,学会用正确的方式与话语将潜在的问题引至良处。张老师强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更多的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与矫正,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修课。           朱宜亨老师在两个方面深深地触动着我,一方面是讲座知识带来的内心充盈,另一方面是朱老师个人经历和生活感想的分享。朱老师在《当下中小学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矫治》中同样给大家上了心理学的一课,不同的是,张老师侧重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策略分享,而朱老师更关注家庭教育方面。讲座上朱老师以一些令人心痛的真实事件做案例,分析悲剧发生的原因,带领老师们思考。这也是必要的,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家长,这方面知识的匮乏造成了现实里的太多悲剧。讲座结束后,朱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他一路走来,从英语专业毕业到从事电脑维修再到关注家庭教育的因果和感受。可以说朱老师是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我们,同时老师过去的经历中透露出的所有的积极、勇气、耐心、毅力等正能量都是对我的冲击,也是激励。大家都说“爱拼才会赢”,朱老师则是“爱拼才会赢得更好的机会帮助别人”。朱老师所讲述的每一个例子背后还有着无数相同的悲剧曾发生,所听所联想很痛心,所以朱老师用自己的能力带来大范围的积极影响,我也希望我能继续甚至更大程度把积极阳光带到我能影响之处。          孙冬梅老师的《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与生存》是一个全新角度的知识,讲座的中心词是“复式教学”,很多人对这个概念比较陌生,但是因为本科期间短暂的志愿者工作,我了解过这种教学模式,不过仅浮于表面。此次有机会在孙老师的讲座中,系统地了解这一模式的概念、形式、特点以及“兰大模式”下的创新。郭老师总会提到现在农村地区教育的严峻形势,我没有很深刻的体会,在这堂讲座上,孙老师激起了在场老师们的共鸣,大家频频提问,请孙老师分析他们在实际教学或是“复式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我听到了有位老师说他们学校有五名老师四名学生,有位老师说他们学校仅有两位老师且“复式教学”实践起来又存在很多的操作难题,在老师们对这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问题真心的关注与可见的焦急中,我真切感受到了郭老师所说的“严峻形势”。我不曾亲身实践过“复式教学”,但是从孙老师展示的案例和成果中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实际用途,孙老师的团队多年来一直在完善这一模式,“难而有意义的事”因广大农村教育需进步而被坚持着。        妥金录老师在《名师成长路:我的专业发展之道》中,先以于漪老师的教育观念为基础,讲述了教育理念、教师篇、教学篇,学生篇等几个部分,边讲边表达了自己的理解与观点。妥老师在分享于漪老师语录时的神情语态都展示着对于老师的崇拜,期间对自己教育理念的融合也显示着妥老师的践行。后来妥老师又讲述了自己的职业历程,三十年职业发展的阶段追求,是妥老师成为高级教师的每一个脚印,也是妥老师教育热情的展现。在妥老师身上,我学到了教师如何自我修养,看到了“尊重学生,走进学生内心”的真心,同时也真正知道何为“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学为人师定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我成为教师前,我也一定会定好职业规划,踏踏实实留下成长之路的脚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次学习收获很多,但因忙忙碌碌未及时总结,这两天总结下来发现其内容远不是上述只言片语所能涵括的,但一经梳理,所听所学又进一步深入,循着笔记线索将当时场景在头脑中快速闪过,是回忆也是深化。很感谢郭老师不辞辛苦地操持“国培”项目,联系专家,沟通各方,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每一位专家老师的辛苦教学,让我们有此机会重新审视自己、找到提升方向。对我在内的每一位学员来说,秉持初心和理想,在未来坚持做“难而有意义”的事情是幸福的,也是必要的。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含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内容为九大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世界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尽管我国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力求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基础教育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应试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依然严重,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效益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此所谓“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二、核心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专业理念与师德包含下面几个方面:(1)职业理解与认识方面要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2)在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关爱学生;(3)在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尊重规律,因材施教,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在个人修养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2.教师的专业知识包含下面几个方面:(1)在教育知识方面: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掌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 (2)在学科知识方面: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的联系。 (3)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具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开发的知识;掌握根据学生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的知识。 (4)在通识性知识方面: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具有有关艺术方面的知识;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具有有关中国教育国情的知识。 3.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能力:在教学设计方面: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教学实施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合理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生活、集体活动、信息传播等教育功能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在教育教学评价方面: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2)组织与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3)沟通与合作能力: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同事的合作交流能力;与家庭、社区的沟通合作能力。 (4)反思与发展能力:反思能力;研究能力;生涯发展规划能力。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1.现代教师的专业角色(1)探求者:要结合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研究,善于提出课题;要学习和掌握教育科研的程序和方法,注意搜集与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注意研究过程和使用方法的规范性;尽可能与专家合作开展研究,或者争取专家的指导,这样就能够逐步成长为教育研究者。 (2)合作者:合作学习,在合作对象上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师师合作;二是师生合作;三是生生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全员合作;二是全程合作;三是全域合作。 (3)指导者:指导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的策略;指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个性;指导学生学会交往;指导学生学会生活;指导学生学会创造。 (4)学习者: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观念、新知识、新学科、新技术,面对新课程全新的设计思路、全新的目标、全新的内容、全新的实施策略,面对急剧发展变化的教育对象,教师应是一个学习者,并且要善于学习,方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5)自省者:反思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育结果:反思教育整体;反思教育个案。 2. 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专家引领:聆听专家教育教学理论学术报告或教育教学改革学术讲座,获取信息,拓展视野,提高素质;观摩著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或观看其录像课,学习其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方法和艺术;邀请专家来校,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环节进行现场诊断,分析过程,理清思路,找出问题,总结经验,提升水平;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通过网络或座谈、对话等形式,与专家对教育教学改革问题进行对话交流或互动研讨;邀请专家对骨干教师进行带徒指导,促使他们形成教育教学特色;举办研修班,邀请专家就课程实施和开发等问题进行指导研究。(2)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教研是一种有效选择。 (3)科研沙龙: 每次沙龙要有一两个中心主题,这些主题一定要从教师真实的教育教学土壤之中提炼出来,它既是教师所关心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也是教师体验过的问题;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围绕主题,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摆出问题,总结过去,理清思路,形成体会,提出困惑,寻求对策;沙龙的主持人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在沙龙进行时,要认真做好记录,以便沙龙结束后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 (4)专业进修:一是“三个为主”的原则。即在职为主、业余为主、自学为主。二是分类要求的原则。对于新上岗的青年教师,专业进修的重点是教育教学常规,使之较快地熟悉和了解学生,掌握学科课程标准、教材以及教育教学方法;对于已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应深入钻研教育教学业务,加深拓宽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学有专长,较有特色的骨干教师;对于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则结合自己的工作,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著书立说,使自己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三是学用结合的原则。 (5)生涯规划:入职适应期;成熟胜任期;高原平台期;成功创造期。通过学习,我对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回归岗位,要亲身实践于教育教学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王文湛教授),站在课程的高度设计教学(李冲锋教授),在核心素养背景中实施教学,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苗学杰副教授),掌握核心技术,让教师专业成为“不可替代”(王红教授) ,不仅做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 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王茝教授)!

论文写作与发表李冲锋

自3月21日,借“国培”的机会,我聆听了许多位老师幽默风趣又干货满满的讲座,每位老师的知识内容侧重点不同、角度不同,但无一不使人受益匪浅。对于一直以来向往着成为语文教师却又无任何正式经验的我来说,书本上太多的教学问题和教学感受都像镜里观花。我享受着为成为教师而努力的生活,同时也焦虑着教师的普遍焦虑。从第一场到最近的一场讲座,老师带大家分析解决不同的问题,我感觉自己仿佛历经了一名老师需要面对的种种问题情景,我被一些讲座内容触动,又被另一些讲座内容指导和点亮。内心更平静是我这次学习后最大的改变。      干国祥老师关于《教师的使命和自身发展》的讲座具有很系统的理论性。干老师从理论根源和儿童心理发展角度分析了学生性格形成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事项,也以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为基础强调教师应该发现学生、应温和且坚定,指出良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全人之美”的教育追求。除此之外,干老师很重视教师对学生自尊感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力量源于自尊与自我成就感”,这便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正确对待厌学与学业自卑现象,给予学生最大的尊重,形成学生“用意志力、责任感克服最大的困难;用信心、热爱、自尊促成就感”的良性学习循环。        干老师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及语文教学展示》讲座中对多篇童话、诗歌甚至是古典小说的整本书阅读进行了角度剖析,我一边为干老师独特的文本解读角度而惊叹,一边从中反思着自己在阅读时的粗心大意。干老师从故事情节和思想核心的区别分析《灰姑娘》和《丑小鸭》的读者性别、分析《望天门山》的写景视角和写作角度、《独坐敬亭山》的作者自夸以及《寻隐者不遇》、《游园不值》、《山行》、《游园不值》的隐藏话语和价值追求,这些都发掘着新的文本细读的角度。尤其是干老师对《春江花月夜》的讲解,从中学到大学,必修课、专业课、网易课上我不止一次听过不同的老师甚至文学大家对这首诗的解读,细细分析干老师的解读或有相似之处,但是到细处、到角度、到主题思想都被灌注新意,我被干老师的逻辑和切入点折服,也学到了“以己证诗”的文本解读方法。干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了很多的童话故事,很惭愧,大部分我没有读过,所以在讲解中很难体会到干老师提到的、从纯真里得出的精神财富,如此,在阅读上我又找到了自己更多不足之处。          陈美丽老师讲述《一个孩子向前走去……》,“曼曼”的故事太感人、太震撼,以至于我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依然泪水上涌。如果说在这一开始,干老师传授给大家关于教学的理论和可实践的策略,那陈老师讲述的这个故事就是在浇灌心灵,没有任何的方法,像是一场洗礼,现身说法,在一位孩子不断蜕变的过程中,给每一位老师种下了一颗种子。我向来不相信奇迹,但我相信努力,陈老师讲座结束后有一位老师发言说:“曼曼”是千千万万的小朋友,甚至是她的曾经,那一刻很难过,也由衷地替她们感到幸运。陈老师给予了“曼曼”最大的关怀与爱,一直在静待花开,曼曼也一直在努力,我想从这其中无需去总结各种各样的启示,知道好的老师为何种、好的教育为何貌、知道我的未来应如何、知道“相信岁月,相信种子”就已经足够了。        陈老师《在“农历的天空下”教孩子读诗》讲座上带领我们一起于晨间与诗共舞。过去我的晨诵时间向来被考点和专业占据着,所以称之为“早自习”更为合适,以至于晨诵对于我来说实在没有美感可言,但是观念的改变往往也只在一瞬间。之前有幸聆听过“全人之美”课程的《农历的天空下》讲座,但线上观摩与现场体验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现在仍能想起那天陈老师授每首诗时,我的状态和思绪以及侧门外的阳光和飘落的红叶李花瓣,或陈老师朗诵、或陈老师唱诗、或大家一齐朗读,我享受那种自然和美感,我第一次这样接触诗词,也第一次感受到诗意的晨间。陈老师同样讲解了关于“晨诵”的一整套理论和实操知识,“用声音诠释意义、用生命体悟诗词”,十几分钟“晨诵课”的理念、实践方式、配套教材的完善是对待教育极致的尊重与热爱,也是带领孩子们用生活体悟诗歌、用诗歌滋养自己、用语文向内关照的开始。我想,这些是学生需要的学习乐趣,同样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自我滋养。       陈大伟老师做了《教师职业幸福与自身专业成长》和《观课议课的策略与有效教学的实现》两场讲座。《教师职业幸福与自身专业成长》中有两个关键词——“幸福”与“思”。正如陈老师所说,“幸福是一种能力”,影响幸福的外部因素有很多,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曾经的付出和劳动。对于教师来说,职业性质的特殊性、太多的延后性和外延性阻碍着教师对幸福的感知,所以本不必过多的关注外化的追求,“课前有期待、课中能创造、课后能审美”,幸福会来的。陈老师每一句话都给人眼前一亮之感,每句话都有引导又有深意,尤其是“价值澄清”这个概念,这是我第一次了解这个术语,“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教师作为帮助者而存在”,不是在教学范畴而是在整个教育范畴,了解这些的一瞬间,仿佛很多的教师普遍焦虑便有了解决的可能。关于“思”,陈老师提出教师需要“思考”和“反思”,主动思考以求变,反思以提高。自己反复琢磨“个人教学录像”、同事用经验助反思、学生用实践助反思,表面看来都是很费心费力的方式,我还没有机会把这些“思”与“反思”的方式应用到教学上,但却自然而然地应用到了生活里。这段时间以来,我发现,这些更像是一种习惯和方式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与人交往、处理问题,还是具体到解读文本过程中,这种对原有观念保持批判性审视的方法,实用且有益。       除外,陈老师在《观课议课的策略和方法》中为我们讲述了一系列完整、切实可行的观课、议课的策略方法。陈大伟老师提出“观课议课”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最大程度的站位于学生、教师、管理者等多个角度。在整套方法与策略中,陈老师提及了很多原则性问题,也提及了教师站位、空间管理、课堂语言等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的具体问题。陈老师的这堂讲座“干货满满”,甚至细致到提供给大家正确的知识总结和反思的思路,所以还有很多笔记知识需要细细体会、慢慢渗透:“理想课堂愿景”、教育的幸福和意义、良好教育的前提都需要在经验中感悟,教材分析的方法、观课议课的策略需要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完善。最后,陈老师是我上学二十年来亲身遇到的将课堂氛围活跃与大容量课堂知识融合的最好的老师,即便是每一句话都是一个要点都不觉枯燥,我很羡慕也很向往。         田华老师讲授的“综合性实践学习”之“汉字”是唯一一堂有班级学生参与的、可供观摩的课。和很多观课老师一样,听完课后我也发出了“原来综合活动还可以这样叫教”的感叹。田华老师的这节课以“新闻播报”开始,播报时间很短,但是聚沙成塔,长期坚持能从对新闻写作的把握、对社会时事的关注等多个方面有一个质的提升。课程主体的讲授从汉字到成语到诗歌再到汉字的特点,从知识到精神情感,自然过渡、一气呵成;从课堂氛围到教学语言、朗读功底、教学逻辑、教态和教学距离等一点一滴都展现着田老师成熟教师的气质,学生们踊跃发言展现着各自的自信、积极与踊跃的思维,这堂课上我同样看到了好老师应该有的样子和好课堂的范本,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随后田老师讲《语文教学课堂目标的确定与落实》,分析了伴随新课程标准而来的“三个改变”、“三个要素”的良性关系以及新教材的三个新的特点。整个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好的语文老师本身就是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将自己的故事、知识转换为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这需要人生经验、生命体验,也需要教学智慧,只有教师真正的理解了知识,才能够达到教育唤醒的目的。          最近听的讲座是李冲锋老师的《四轮驱动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李老师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总结为“四轮两翼”,其中以“热爱”为核心,“教学、科研、阅读、写作”为驱动轮,“成为中国最卓越的教师”和“目标虽远,持行必至的毅力”为助力,这个总结很形象,容易牢记却不易实施。李老师对每一个方面都做了意义分析和可操作的建议,从打造代表课到科研选题的角度再到读书写作的坚持,我更想称李老师的这堂讲座为“保姆级别”的教师专业发展基础课,细致入微又一针见血。李老师告诉大家打造代表课需要一学期磨一节课,需要教师之间共同备课、一课多上、多次研讨、及时写作。“观自己的课堂实录总结反思”的方法也是最近一段时间第二次听到,甚至这次听完后,我更明确地了解了在一堂课后,我应当有自己的教学成果——一份课例研究的综述、详细完整的教材解读、一份理想的教案设计、课堂实录的整理结果、每次教学的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的案例故事以及代表课的经验总结。科研方面李老师重点讲了“问题与问题域”的区别,这不仅仅是对科研选题和论文写作的指导,也为日常思考问题提供了新角度。在讲座中,李老师提到了由他发起的“燃梦行动”,行动的目的在于敦促教师们每日读书以增学识,写作以谋进步。同时我也被李老师所展现出的热情、毅力激励着,我加入了“燃梦行动”并且一直在坚持,从行动的第一天起我就明白了有些事情不开始永远是难的,也深感十五分钟很短但是每天十五分钟却可以完成大事,时间可以从“心里来”、可以“挤出来”,也可以“固定来”。老师说的那句“要做难而有价值的事”很有力量,我也受到启发。李老师提高专业发展的方法都具有可操作性,但“坚持做”便是那一“难”,我想成为不断成长的教师,所以我愿意努力践行。            张丽锦老师的《初中生(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中,提到了太多当代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我对心理学内容很感兴趣,虽然还未曾有机会真正接触中小学生班集体,但是家里有小朋友需要时时陪伴和关注。在他们不断长大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问题出现,即便只是不良习惯,也总使人不知所措。张老师分析的那些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现象、原因以及解决策略,对于每一位教师和家长来说都是必要的,明白问题的产生机制和根源不仅仅有利于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后的补救,更是未雨绸缪,学会用正确的方式与话语将潜在的问题引至良处。张老师强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更多的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与矫正,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修课。           朱宜亨老师在两个方面深深地触动着我,一方面是讲座知识带来的内心充盈,另一方面是朱老师个人经历和生活感想的分享。朱老师在《当下中小学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矫治》中同样给大家上了心理学的一课,不同的是,张老师侧重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策略分享,而朱老师更关注家庭教育方面。讲座上朱老师以一些令人心痛的真实事件做案例,分析悲剧发生的原因,带领老师们思考。这也是必要的,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家长,这方面知识的匮乏造成了现实里的太多悲剧。讲座结束后,朱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他一路走来,从英语专业毕业到从事电脑维修再到关注家庭教育的因果和感受。可以说朱老师是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我们,同时老师过去的经历中透露出的所有的积极、勇气、耐心、毅力等正能量都是对我的冲击,也是激励。大家都说“爱拼才会赢”,朱老师则是“爱拼才会赢得更好的机会帮助别人”。朱老师所讲述的每一个例子背后还有着无数相同的悲剧曾发生,所听所联想很痛心,所以朱老师用自己的能力带来大范围的积极影响,我也希望我能继续甚至更大程度把积极阳光带到我能影响之处。          孙冬梅老师的《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与生存》是一个全新角度的知识,讲座的中心词是“复式教学”,很多人对这个概念比较陌生,但是因为本科期间短暂的志愿者工作,我了解过这种教学模式,不过仅浮于表面。此次有机会在孙老师的讲座中,系统地了解这一模式的概念、形式、特点以及“兰大模式”下的创新。郭老师总会提到现在农村地区教育的严峻形势,我没有很深刻的体会,在这堂讲座上,孙老师激起了在场老师们的共鸣,大家频频提问,请孙老师分析他们在实际教学或是“复式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我听到了有位老师说他们学校有五名老师四名学生,有位老师说他们学校仅有两位老师且“复式教学”实践起来又存在很多的操作难题,在老师们对这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问题真心的关注与可见的焦急中,我真切感受到了郭老师所说的“严峻形势”。我不曾亲身实践过“复式教学”,但是从孙老师展示的案例和成果中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实际用途,孙老师的团队多年来一直在完善这一模式,“难而有意义的事”因广大农村教育需进步而被坚持着。        妥金录老师在《名师成长路:我的专业发展之道》中,先以于漪老师的教育观念为基础,讲述了教育理念、教师篇、教学篇,学生篇等几个部分,边讲边表达了自己的理解与观点。妥老师在分享于漪老师语录时的神情语态都展示着对于老师的崇拜,期间对自己教育理念的融合也显示着妥老师的践行。后来妥老师又讲述了自己的职业历程,三十年职业发展的阶段追求,是妥老师成为高级教师的每一个脚印,也是妥老师教育热情的展现。在妥老师身上,我学到了教师如何自我修养,看到了“尊重学生,走进学生内心”的真心,同时也真正知道何为“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学为人师定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我成为教师前,我也一定会定好职业规划,踏踏实实留下成长之路的脚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次学习收获很多,但因忙忙碌碌未及时总结,这两天总结下来发现其内容远不是上述只言片语所能涵括的,但一经梳理,所听所学又进一步深入,循着笔记线索将当时场景在头脑中快速闪过,是回忆也是深化。很感谢郭老师不辞辛苦地操持“国培”项目,联系专家,沟通各方,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每一位专家老师的辛苦教学,让我们有此机会重新审视自己、找到提升方向。对我在内的每一位学员来说,秉持初心和理想,在未来坚持做“难而有意义”的事情是幸福的,也是必要的。

我是一名研一的学生,在读研之前就想好要把FPGA这门技术学好,因为它的编程既不是像C语言那样面向过程的编程,也不是像C++/JAVA那样面向对象的编程,给我的感觉它就是一个通过编程实现数字电路的编程,个人比较感兴趣。

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很失方向,不知道怎么系统的学习,不知道FPGA能干什么,也不知道以后就业可以从事什么方向,唯一知道的就是上网买块FPGA开发版照着教程学习。当时某金的开发版比较火,所以买了回来开始学习,开始学习感觉挺不错的,按照教程的步骤一步一步学,代码看着例程敲。

但后来就会感觉有些技术编程掌握的不灵活,也就是没完全掌握,思维被例程套住的情况。还有遇到一些奇怪的技术问题时,没人可以咨询,这种情况特别浪费时间,搞不好就是一天两天甚至一个星期。

计算机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再过不了几年,不会使用计算机,就会象不识字一样使人举步维艰。进入大学,计算机无时无刻在伴随着我们,给我们在学习的生活增添了乐趣。然而这个学期将是展现自我能力的一个好时机,在这个学期里我们要进行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考试。这就要看你在平时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在上操作课的时候有没有认真的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还有平时自己积累的知识跟经验,这些都将成为面临考试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

计算机课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科目,既不同于人文课程又和计算机的专业课有所区别。我们应该坚持“边讲边练、精讲多练”的做法,因材施教,激励着我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拓展我们的学习目标,使我们为今后走向社会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的计算机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矗对一些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出现了一些在学习过程中不够自觉的现象。但是老师你总是很耐心的指导我们教育我们,使我们正确的认识计算机在我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刚开始的计算机教学中,老师你每节课安排相应的练习任务,抓住乐我们学习计算机的心理特点,完成的同学可以在课堂上作自己的事,比如玩下小游戏,聊下qq等加强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如在英打字练习时,每节课要是比上节课进步一分钟,或是在在汉字录入部分,每分钟比上节课进步5个字,就可以自由练习。上机课时你总是在同学间教育我们怎样做对的事,怎样使用正确的指法,怎样才能更快的打好更多的字。打字成绩好的同学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可以更好的掌握更多更全面的计算机知识。让后为了争取自由时间去游戏,会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计算机课中,并不会完全的在两节课时间里让大家完全的做练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给予了我们一片自由的游线天地,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又达到了计算机学习的目的。使我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的去完成作业,使自己可以得到更多的自由的时间,这样也要求我们更加熟练的掌握老师上课时所讲内容。以练为主,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讲练结合。许多知识是靠在操作实践中而获得的,所以我在操作实践中可以获得知识,动手实现最基本的操作,从中获得成就感,培养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概括总结这一获得知识的过程,如在文字处理软件教学中,老师你提出乐一些问题让学我们来思考,比如如何利用Shift键快速输入大小写字母?引导我们大胆探索,从操作中去找方法,这样在实践中使我们充分掌握了Shift键的作用,茅塞顿开,从中得到了乐趣,并体会了掌握计算机知识必须以练为主的真谛,培养了解决实际操作问题的能力。 初学者对计算机都是比较薄弱的,对一些 应用操作理解起来很困难

要从整体上较好理解很把握应用软件,不是仅仅靠买几本专业书就能知道的,我们平时不仅要多做练习,记笔记,还要实际应用。

要多了解相关知识,读思考,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学以致用,计算机网络使学习、生活、工作的资源消耗大为降低。我们是新一代的人用的都是高科技,也随着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

应用写作学习心得

应用写作原本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概念,大学毕业工作后,我在单位的人事科呆过一段儿时间,头头儿时不时让我起草个文件,写个发言稿或者阶段性的工作总结,开会的时候有时也让作个记录。这也算是和应用写作开始有了接触,不过我是学理科的,对应用写作的要求不甚了了。我当时的做法是模仿,我每次写这些东西时,总是借来相关的已有的材料,比如:起草文件,我就找来原来已有的类似的文件,照猫画虎,“描摹”而成。至于其他的总结和会议记录等等,也没什么要求,那就按自己的理解任意发挥。好在领导对此要求也不严格,也应付了下来。后来,离开了行政科室,从事业务工作,自然和这些公文接触就少了,但平时的工作报告,年末的年终总结,以及写个请假条,填写考核表格等等也是少不了的。从此我对应用写作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尚缺乏系统的学习。本学期开设了应用写作课程,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应用文的写作在工作中往往接触得最多,用处是很大的。

应用写作原本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概念,大学毕业工作后,我在单位的人事科呆过一段儿时间,头头儿时不时让我起草个文件,写个发言稿或者阶段性的工作总结,开会的时候有时也让作个记录。

这也算是和应用写作开始有了接触,不过我是学理科的,对应用写作的要求不甚了了。我当时的做法是模仿,我每次写这些东西时,总是借来相关的已有的材料,比如:起草文件,我就找来原来已有的类似的文件,照猫画虎,“描摹”而成。

至于其他的总结和会议记录等等,也没什么要求,那就按自己的理解任意发挥。好在领导对此要求也不严格,也应付了下来。

后来,离开了行政科室,从事业务工作,自然和这些公文接触就少了,但平时的工作报告,年末的年终总结,以及写个请假条,填写考核表格等等也是少不了的。从此我对应用写作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尚缺乏系统的学习。

本学期开设了应用写作课程,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应用文的写作在工作中往往接触得最多,用处是很大的。 虽然后半学期受到“非典”因素干扰停课,但通过在课上孙老师生动的讲解和课下的自学以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是有了一些收获。

一、应用写作时的“非我”心态 一般文体的写作往往是站在“自我”的角度,表达自己,或者抒发自己的感想心绪,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明,即使新闻、纪实文学之类的文体,也往往是以作者自己的视野,去所观、所思、所感,再进而付诸笔端。 应用文写作一般(除了个人总结、书信)是要站在某一群体、某一组织、某一集团的位置上,它所传达的是被代表的单位的发出的信息,接受者也往往是集团性质的或者众多个体的。

所以在写作时不要总想着自己,而要多考虑文中所代表的单位的立场,因为表达的是“非我”,而非“自我”。 比如:给领导草拟文件,一定弄清楚他的意图,不然忙忙去写,接着恐怕要经历多次“返工”的痛苦经历。

因为你是给领导写的,领导又是从单位和自己的行政思想出发来共同完成这份文件。 再比如写请示、公函、报告、简报等,一定要弄清楚本单位与所发的单位之间的关系,如隶属关系、行政级别关系、业务工作关系等等,据此才能采取合适的文体,在文中使用相应的语气和措辞,这样才能作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

否则可能一个细小的疏忽,可能会酿成大错。在课上孙老师举了很多例子,正说明了这一点,应用写作所站的角度的重要性。

二、应用写作—— “死板”而不乏“灵活”的写作 无论是公文、专用文件、规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人们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一些格式和要求约定俗成,甚至一些公文的格式 *** 部门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我们应用写作时往往不能乱来,必须遵守规则。这不同于文学创作,个人可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可以打破陈规,不断创新。

且不可对规则置若罔闻,否则会造成写作上的失败。 但这并不是说,应用文写作就没有我们可以发挥的空间了,我认为除了形式上的较多的约束外,在内容上除了注意一些语气的东西,这里面还是有一定的空间去驰骋的,当然毕竟应用文不是其他的文学作品,有那么多可以发挥的地方,还是以实用为上。

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具体不同的文体不尽相同,初学者不免眼花缭乱,不胜其烦,对于这些规则,我觉得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因为即使死记住,也往往不能灵活应用。最好的方法是找来一些标准范文去看,对照规则去看,多想想为什么这样,最好能理解这样要求的合理性,当然对于一些习惯性的东西,记住就是了。

然后,可以不看规则去写一两篇相同文体的,在对照规则和范文去检查。我觉得在反复实践中去理解记忆比较好。

在课上,孙老师给我们一些有问题的材料,去挑错,这也是个相当不错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我们快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要领。 三、应用写作的“朴实”文风 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喜欢文辞华美、韵味隽永的文学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愉悦,但应用写作不太追求辞藻的华丽,它的文风相对来说就要朴实无华一些,基本上很少在词句上粉饰雕琢。

我们很多同学,特别是原来文学功底较深的,往往有唯美主义的倾向,总喜欢写东西写得很艺术化,文中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什么比喻、夸张、拟人等等,堆砌许多优美的词句和典故。如果这样来写小说、诗歌、散文,只要使用适时适地,自然是很好的。

但应用写作追求一个“实”字,应用文不是供人们把玩鉴赏的艺术品,它和人们的社会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它是一种应用文体,是为了实际工作、实际生活而使用,是传递交流信息、商洽处理问题的一种工具。因此,写应用文时一定要避免那种不合适的文风。

切记洗尽铅华、天然雕饰也是一种好的文风。 但是不是应用文写出来都是给人一种干巴巴、读来索然无味的感觉?我认为,既然文章总是要让人来读的,包括应用文也是要有相关的人员去阅读,那么不可避免就要考虑人的阅读心理,要有某种趣味性,让人愿意读下来。

我见过一些人的工作报告,内容上程式化的东西很多,如“在……亲切关怀下,在……的领导下,在……的。

你好!!! 科技论文是对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

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它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的。而《科技论文写作》就是指导学生怎样撰写科技论文一门课程。

现就小学完这门课程后的收获及感想作总结如下。关键词:科技论文;写作;规范;毕业论文。

一. 课程主要内容科技论文是对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它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的。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与任务是培养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帮助大学生掌握即将面临的毕业论文写作规范,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本专业的理论体系,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学会如何阅读消化文献、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结果分析,提高论文的写作水平,帮助学生提高科技论文写作的专业素质。科技论文写作课,主要是针对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语言工具课程,主要讲授科技论文的特点、作用,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选题、资料检索、表达方式及语言的运用、科技创新思维以及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学位论文的写作与答辩等内容。

老师给我们讲述的课程共分为科技论文的分类;科技论文的常见结构;科技论文写作的一般性方法;科技论文写作中的一些基本道德规范等几个版块。具体内容为:1.科技论文的概念和分类(学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学位论文;其他);2. 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意义(科技论文基本结构及总体要求;如何突出重点、先进点;科技论文写作程序;标题的写法;作者署名的意义、条件及格式;关键词的意义及写法;摘要的写作方法;英文标题、英文摘要的写作;引言的些技巧;学术类论文正文的层次结构;技术类论文正文的层次结构;针对仿真实验的写作手法;结论写法要求;辅文部分的写法;参考文献的运用及其著录规则;综述类论文的写作思路;自然科学学位论文的写作;插图的处理及技巧;表格的处理及技巧等);3 科技论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科技写作的科学性;科技写作的专业性;科技写作的实用性;科技写作的规范性;科技写作的可读性); 4 科技论文规范表达的概念与作用(数学符号的有关规定;量的有关规定;关于单位与词头的使用方法;关于数字用法的规定;部分下标符号等)。

其中,重点讲述了综述格式和写作方法,开题报告的写法,毕业论文的写法,实验结果记录的处理,文献的检索,专利的申请方法等。并对论文中作者署名,作者联系方式,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总结,参考文献等的规范要求作了详细的讲解。

二. 学习心得《科技论文写作》这门课已经结束,在此谈一下个人学习心得。上面已经说到,《科技论文写作》主要是针对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语言工具课程,主要讲授科技论文的特点、作用,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选题、资料检索、表达方式及语言的运用、科技创新思维以及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学位论文的写作与答辩等内容。

所以对我们本科生而言是极为实用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正如一位科学工作者所说:"我们为什么需要在写作上如此认真努力 原因很简单.一个研究结果只有在被别人使用时才有意义.而想被别人使用,文章必须能引起其他科学家的兴趣,而且得保证其他人能看懂并可以重复和再现你的结果.只有可以被理解的研究才会被重复,也只有可以被再现的工作才能导致别人的引用和跟踪.而你的论文被引用的数量常常用来衡量研究的影响力.从某种角度看b, 写作就像是把你的工作成果推销给其他的科学家."学习了这门课程,我感觉自己在以下三个方法的水平得到了提高: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及常用方法;掌握将试验研究结果加工整理为符合规范要求的科技论文的方法;掌握论文摘要、正文和参考文献的写作技巧,等等。能力方面:通过课程教学,提高进行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具备将试验研究结果加工整理为符合规范要求的科技论文的能力,以及具备科技论文编辑的基本能力等。

素质方面:通过课程教学,培养了严谨求实、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培养了独立地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以上就是我关于《科技论文写作》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

这门课程知识性强但趣味性低,虽然比较沉闷,但我们的任课老师王老师很照顾我们的情绪,时不开点小玩笑,弄点小幽默,总体上来说整个授课过程还不算“痛苦”。在此感谢我们的任课老师王华磊老师!三. 对课程的建议该门课程已经结束,现在就个人想法提一些建议:首先,讲课与讨论相结合。

对一般的知识、概念、公式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自学掌握。采用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交互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课堂上动脑思索、动口表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

其次,随着毕业的临近,这门课程应该有更强的。

应用文写作课程学习总结(734字)通过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学习,使我初步了解了应用文的种类及用途、应用文的写作要素、格式和语言特点等等.应用文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大致的写作特点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实用性 应用文在内容上十分重视实用性.它是用来办事、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请示、公函、报告、简报等,就简报而言按内容可分为工作简报、专题简报、会议简报,写作格式由报头、按语、标题、正文、结尾等部分组成的,写作时要切实做到内容真实确切、材料典型新颖、反映迅速及时、文字简炼朴实.二、真实性 “真实”是应用文的生命,叙述的事实必需是客观存在的,如发布和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是确有的,不能经过任何艺术加工.所以写作应用文不太追求华丽的辞藻,文风相对来说要朴实,但在符合真实的要求下,也应尽量把内容写得生动有趣.三、针对性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业务、不同的目的,应选用不同的文种.四、时效性 应用文在传递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必须注意时间、效率,讲究时效性.一般来说,应用文往往是在特定的时间来处理特定的问题,不能及时发文,或发时过境迁的信息,就失去了其实用价值.五、体例格式固定 应用文有其惯用的体例和主体风格.有的体例是社会长期约定俗成的,也有一些体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也有一些应用文格式比较简单体例没有特别要求,但无论如何都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发挥它的工具作用.总之,应用文主旨单一、集中、明确,材料多样、真实、有力,结构合理、严谨、固定,语言准确、简明、朴实、庄重,是应用文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也是对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以学为先 :学习是第一中心任务;学习是正事,理应先于娱乐。

2、随处学习 :每天晨练或者上学路上记忆词语;在盥洗池贴词汇表;每天刷牙时熟记一个生词;无论怎样各具特色,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保证学习时间,坚持不懈。

3、讲究条理 :条理清楚整洁的学习环境很重要,把常用的与学习有关的东西都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重要的学习用品和资料用一个纸箱或抽屉装好,避免用时东翻西找。

4、学会阅读: 学会快速阅读,提高单位阅读量,学会读一本书的目录、图解和插图,为提前了解本书内容,获取更有效的信息;当积极的读者--不断的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

5、合理安排 :讲究高效率,别人8小时完成的作业你最好用6小时;再晚也要完成当天作业。

从前在没有学习应用文写作这门课之前,我以为应用文写作课是“教我们写作文的吧”。

在上了写作老师的几堂课后,发现老师的讲课既幽默又有内涵,这是日后吸引我认真听课的很重要的原因。我还发现应用文并非我起初理解的那样,它的应用具有广泛性,与我今后理想的事业关系密切,是我事业里程碑中必修的一门课。

于是,每个星期四下午的课,我都不容错过。应用文写作,就犹如一个人的字,一个人字的好坏,就会给其他人不一样的印象,字体写得好的人,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职业生涯中都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字和文章都写得不好正是本人之短处,可是,我却并没有因此而更讨厌应用文写作这门课,我应该正视自己的缺点,应用文刚好能补我之短,它能使我不断地改进自己,提升自我。每天都有进步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因为这预示着我离成功更近一步了。

我觉得应用文写作是“死板”而不乏“灵活”的写作。它虽然有一定的格式和要求,不比得文学创作,个人可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但是我们学应用文也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像做填空题那样写出来的应用文,毫无感情可言。应用文不需要辞藻华丽、韵味隽永,它讲究一个“实”字,是“看似无情却有情”。

这也是我逐渐喜欢上应用文的原因之一。应用文主旨单一,集中,明确,材料多样,真实,有力,结构合理、严谨、固定,语言准确、简明、平易、庄重。

要怎样才能写好应用文呢?我就按照老师所给的三点:首先,要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第二,要了解业务,熟悉情况;第三,阅读文件,善于借鉴,勤于实践。这样,写起应用文来便可得心应手。

这学期上了应用文写作课之后,我有很大的收获,我以后再也不怕写任何的请示、报告、讲话稿、计划、总结、述职报告、经验材料等了。也知道对格式、文体、修辞、用句、分段、排版、台头、落款等的要求非常严格,一点都不能含糊,一错就都错了。

也对我今后的求职也有很大的帮助。事实上,我最大的收获是:在课堂上跟随老师的思维不断领悟各种各样的道理,我的思维得到了升华,我的人生也在跟着改变。

论文发表与写作李编辑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指引》(王雨磊)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指引

作者:王雨磊

豆瓣评分:6.9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9

页数:194

内容简介: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指引》是一本写给人文社科领域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者的实用手册,它可以帮助该领域各学科的研习者学习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从而避免许多学者走过的弯路,掌握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的规范和技能。全书对选题、开题、阅读文献、提出问题、谋篇布局,开题报告和项目论证书的撰写、摘要和关键词的写作,文章的校对、投稿、发表等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各个步骤和环节进行详解,系统阐述了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各个环节的相关注意事项,为读者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详细指引。作者以学术论文编辑和写作者的双重身份,直击论文写作与发表过程中的各个痛点,使得本书成为论文写作者难得的良师益友。

作者简介:

王雨磊,社会学博士,笔名“石头”(读者谓“石头君”),微信公众号“学术与社会”(W-Scholar)创始人与运营者;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华南理工大学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扶贫开发、社会保障、国家基层治理、消费社会学、司法社会工作等。

石头君是一位优秀的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者,曾在《社会学研究》等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他也是一位资深的学术论文审稿编辑,曾在核心期刊《学术研究》工作多年,担任《政法社会学》栏目责任编辑,具有丰富的学术论文审稿经验。石头君创办的微信公众号“学术与社会”,不定期推送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经验及博士论文写作心得,拥趸者众,被誉为“业界良心、科研伴侣”。

来源:写手315网站写作论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表,可是并非所有的文章发表都会一帆风顺,在SCI论文发表过程中可能会经历以下考验?1、如思路或意思表述不充分长期从事科研与论文写作的一线医学工作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思路或意思表述的不充分多半就是源自文献阅读量不够。一篇文章存在刊发的可能性不是因为出现了阳性的结果,而是能为其他医学工作者提供学术指引,能解决别的研究未曾解决的学术问题。从以上方面看来,没有一定文献阅读量就不会了解研究的进展,也不能为本研究提供一个学术定位。2、语言问题中文SCI论文作者都会遇到因一些语言问题而拒稿的情况。很多作者求助于翻译公司,将中文论文翻译为英文。这是一种合理的途径,但关键在于是如何选择价位合理、品质保证的医学翻译公司。在选择SCI医学论文服务机构时,一定要对其实力进行综合性考察,尤其是公司基本资质与无发表及审稿成功的经验。3、投稿毫无准备通常在投稿前要准备的材料包括选定目标期刊、修改论文基本格式、撰写Cover Letter及推荐审稿人等等。这些信息来源主要依靠登录期刊官方网站查看相应栏目获得。在这之中,很多作者将撰写Cover Letter仅仅看成是一封简单的信件,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具有丰富发表经验的作者将Cover Letter视为展现文章研究价值,促进文章审稿(而非直接拒稿)的必备之法。在Cover Letter中用简短的句子就能全面概括论文的中心思想,加深编辑对文章价值的理解。4、不了解在线投稿界面多数网站的投稿界面是一种递进式的程序界面,任何一步操作有误或者信息输入格式不正确,最终都不能投稿。因此,必需先查看投稿须知。论文发表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就是选择审稿人,此问题可根据期刊的相应档次选择适当审稿人,查找推荐审稿人的姓名及Email等等需要的信息。5、决定投哪一份SCI刊物首先作者应在撰写论文前就要做出决定,主要依据主题内容的合适、学术声誉、读者现状等。当然,也参考自身的专业的领域。切记勿一稿多投,按照每份刊物的投稿要求去投稿,一般投稿清单包括:投稿信?足够稿件数、图表的齐全和其他要求材料,将上诉清单内容打包邮寄或以电子邮件形式投递。6、论文投出,刊物编辑会给作者发送稿件通知如果编辑觉得论文题材不适合所投的刊物则会回信退稿。相反,作者就会进入等待期。收到稿件后,编辑挑选2-3名同行对论文进行评审。而编辑在审稿过程是仲裁者。审稿期间都会有一定周折,返修-修改-返修-再修改,一般在4-6个月时间。若无任何信息,可以与编辑联系催促一下了解情况。7、论文被期刊收录论文若收录,按照提供印刷稿件要求投稿后,下一回就是收到印刷编辑寄回的校样。校样需尽快寄回给印刷编辑,对校样要认真阅读,特别需要注意公式和图表。出版商会要求填写版权转让书(Transfer of copy right),并告知支付版面费和订购单行本的办法。许多刊物也不收版面费,但对特殊印刷,如彩板印刷收费。有的对超过定额免费页数的页面按页收费。

李易峰工作室发表的论文

有可能是王一博和李子璇。我非常看好这一对,男的帅气,女的漂亮,而且王一博是非常暖的人。如果做他的女朋友,我相信这个女孩子是非常幸福的。

目前来算,只要没有警方和官方通报,都勉强可以相信。毕竟没有确凿的证据,并不能定罪他们。

百分之九十的辟谣还是可以相信的,毕竟现在在微博造谣一个人的成本实在是太低了。

关于三千万顶流明星恋情曝光,网友们把拥有三千万粉丝的男性明星猜了个遍,如王一博、邓伦、蔡徐坤、张翰、张一山、马天宇、刘昊然和华晨宇都是拥有3千万粉丝的男明星。

如今的演艺界,“顶流明星”不仅是一个好听的名称,不仅是一个偶像光环,更是和利益挂钩的称呼。而流量明星,如果被爆出婚恋的料,不仅会名誉受损,一夜间掉粉无数,重的将会彻底葬送演艺事业,也会面临各种代言或参演节目的索赔。这个代价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得起的。

大家把眼光聚焦到了,王一博和李子璇身上,这两人的交集其实并不多,也就是在《创造营101》里有过互动,但这都是好几年的事情了,一听就很假,别说粉丝了,路人都不相信。

顶不住舆论的压力,工作室立即否定了两人的传闻。

随后,华晨宇也被怀疑是3000万男顶流,称华晨宇与樊博艺恋情疑似曝光。华晨宇工作室也是很快做出回应,辟谣与樊博艺恋情传闻,称其为凭空捏造的不实谣言。

一个是《明日之子》的导师,一个是《明日之子》的选手,也是只有在选秀节目上才有过交集,而且也没有任何实锤。

之后流传出了华晨宇隐婚,华晨宇二胎,华晨宇同居。

三千万顶流恋爱瓜的指向还是扑朔迷离,吃瓜群众立马就坐不住了,搬好了小板凳坐等第二天的“实锤”。

最后还有人还拉出了何炅与男性友人聚会,举止亲密的视频。不禁让人觉得,牵出这么多人来背锅,这个3千万顶流到底是谁?也太有魅力了吧。网友们猜来猜去,爆料人也没有给出实锤的证据,有网友说,爆料人是不是被公关了?

李易峰被拍到与方安娜凌晨从同一家酒店出来,疑似恋情曝光,不过,李易峰的辟谣速度也是很快了,火速否认恋情,称两人是多年好友。而且李易峰的粉丝有6000多万,很显然也不是那位3000万的男顶流。

方安娜不仅和李易峰传了恋情,她也曾和陈翔传出过恋情,在陈翔和毛晓彤分手后,方安娜就被拍到和陈翔约会看电影。而且,陈翔的妈妈也跟在身边,有传言陈翔带着方安娜见父母了。

在大多是网友的眼里方安娜是个十八线艺人,没有几部代表作,但是又几个尴尬代表绯闻,小姐姐还是应该好好搞事业吧,不要一提到她就只知道绯闻,不知道作品。

火还一度烧到了陈学冬那里,陈学冬发微博求表情包,竟有人问他是不是三千万男明星,而陈学冬也是很有趣,回复网友,“你看我的样子像顶流吗?”

还有网友说:“张大大算不算顶流?”。 张大大回应说:“我不是顶流,这次真的不是我”。

刘昊然文淇这两个看似完全不搭边的人也被拉下了水。一个接一个的辟谣也让网友对“三千万顶流”到底是谁更加好奇了。

感觉这个“三千万顶流的恋爱瓜”已经越传越变味了,凡是有3千万粉丝的明星都逃不过怀疑。

吃瓜虽然很快乐,但还是要保持理智,不要把无辜的人拉出挡枪。

李冲发表的论文

英语教学法毕业论文不难的,主要是题目要创新。当时也是在莫文网上看到很多,有人帮忙快多了正确处理英语教学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我国英语教学法的发展及其语言学基础探究论初中英语教学法的传统性与时尚性基于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的“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新形式浅析英语教学法及其发展趋势关于“英语教学法”课程建设的思考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法教材出版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论“中学英语教学法”师资队伍建设英语教学法课程与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在高师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中的运用探析高校师范英语教学法课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互动式英语教学法在英语课堂的应用英语教学法的主要学派浅析英语教学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参与式教学法在高师院校《英语教学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浅议英语教学法英语教学法的应用性阐释“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学改革研究——基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地方本科院校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改革探索——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实践高师“英语教学法”教材和教法改革的思考英语教学法立体化教材编写模式探究英语教学法综述优先出版情境模拟在英语教学法课堂的运用浅谈传统英语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学法》教学改革建议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英语教学法课程多维教学模式的构建英语教学法课程的问题与改进策略英语教学法的历史转变及促进因素分析

亲你好,海洋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在线发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召儒副教授、周朦教授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 Spatial Variation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Controlled by River Plume Dynamics Over the Lower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Shelf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s ”。文章提出包含冲淡水锋面动力过程在内的一系列中小尺度过程是调控长江口及邻近陆架海域浮游植物量变化和藻华爆发的关键机制,为我们重新审视河口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示。文章在线发表后浏览量已达595次。文章发表于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3.661。动力过程是调控河口和近海区域浮游植物量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以往研究多是基于大面站调查结果,强调浊度和光限制的变化、地形诱导的上升流和黑潮次表层水入侵等中-大尺度过程对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和藻华发生的主导作用。本研究于2017年7月首次在长江口海域利用集成多传感器的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图1),获取了从河口到陆架海域的物理及生态要素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断面(图2),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小尺度上的冲淡水锋面过程对长江口海域藻华爆发的控制作用,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锋面对物质的辐聚效应、真光层深度的变化及冲淡水扩散状态变化对浮游植物停留时间的延长等。该航次由张召儒副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周朦教授参与航次并担任技术指导,航次参与人员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及周朦教授团队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吴莹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同济大学许惠平教授团队。图1. 项目团队于2017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开展的海上调查航次,该航次综合利用了近海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表层水走航系统、漂流浮标、站位采样等多种观测方式。图2. 长江口南槽至陆架海域断面水文、层结频率、有色溶解有机物、浊度、光合有效辐射、叶绿素浓度、营养盐和表层溶解氧等参数的高时空分辨率分布特征。文章指出,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量空间变化受多重尺度动力过程的影响,其中冲淡水锋面过程对藻华的爆发起到决定性作用。初级生产力的出现起源于长江冲淡水主锋面所致的垂向层结及其对泥沙悬浮的抑制和对光照条件的改善,营养盐最大水平梯度发生在该区域,但其浓度的迅速下降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的混合所致。长江口藻华发生于冲淡水主锋面的露头位置(称之为表锋面),漂流浮标结果(图3)显示该位置存在显著的物质辐聚效应,是导致浮游植物汇聚和藻华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辐聚导致下降流的产生,进一步增加了真光层的深度;此外,锋面外海一侧存在波动信号,伴随了冲淡水运动由超临界状态向亚临界状态的转变,增加了冲淡水及其携带的浮游植物在表锋面附近的停留时间,为藻华的发生进一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图4)。图3. 航次中在长江口北港外侧释放的5个表层漂流浮标在124°E以西的漂流轨迹与速度。图(A)和(C)揭示了冲淡水表锋面附近流动状态的改变及其物质辐聚效应。图4. 多重尺度物理过程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及相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调控作用与机理。本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张召儒,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周朦教授和张召儒副教授,合作者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张瑞峰副研究员、Walker Smith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国森和江山博士。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口冲淡水的对流、扩散和物质转换综合过程”(41530960)资助,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周朦教授为该项目负责人,参加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张召儒,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2014年至今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研究领域包括近海动力学、极地海洋-海冰动力学和海洋物理-生态耦合过程,目前已经在Progress in Oceanography, JGR-Oceans, Climate Dynamics,Ocean Modelling和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8篇。担任海洋学领域知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责任编委,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期刊AGU Advances总编遴选委员会委员和Ocean Sciences Meeting主席遴选委员会委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