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针对事件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17:00:29

针对事件发表论文

网络暴力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暴力概念界定的暴力行为,“网络”二字恰恰说明了这一暴力行为发生的重要途径,即网络虚拟世界平台。网络暴力这类信息通常具有恶意、攻击性、残忍凶暴等特性,违反了社会道德价值观,也超出了公共行为的基本约束底线。尽管这类信息往往是针对某一事件而言,但其信息内容已经超出了事件客观评价的合理限度。一、网络暴力概述(一)网络暴力特征1.形式特征人有七情六欲,心情不佳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出现的情况,进行负面情绪宣泄也是合理的。但是负面情绪的宣泄往往受到来自于社会法规、道德准则和人际交往习惯的约束。而网络虚拟世界给了网民平等的话语权,并且除去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行为约束,因此人们更容易在网络虚拟环境中进行负面情绪释放,语言文字的暴力就是其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必须承认,目前这一暴力形式在国内网络上几乎随处可见,尤其是各类浏览量较高的网站论坛,语言文字暴力屡见不鲜,事实上,它往往也是各类网络暴力事件的重要组成,它对于网络暴力影响的扩大和危害程度的加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2.性质特征谣言是一种子虚乌有的言论,但不得不承认,往往谣言的编造者能够抓住网民的关注焦点,使得谣言迅速铺开,造成严重的影响。网民在这一过程中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谣言的泛滥导致了网民信任感的减退,民众在谣言泛滥的环境中极易出现规模性的恐慌,甚至产生社会动荡。网络暴力多种多样,并非所有都源自于谣言。但与谣言相关的网络暴力则基本都沿循了,“谣言制造者散布谣言,吸引网民进行盲目传播,谋取不法利益”这一规律。不少网络暴力尽管初始与谣言并不相关,但在事件持续发酵的过程中,谣言不断涌现导致事件真相反而被模糊了。当某一事件所引发的矛盾变得十分显著时,网民关注的焦点已经不再是事件的本来面貌,而是实施暴力行为的过程。因此网络暴力事件常常并非仅有一种网络暴力形式,多半是多种形式综合性出现。二、案例分析以“上海地铁凤爪女”事件为例(一)“上海地铁凤爪女”事件中网络暴力概述事件开端是2016年1月2日网友上传的一则视频,网友对视频内容进行了基本概述,大意就是,当日下午,某时尚女郎在上海地铁的一车厢内,拆食泡椒凤爪的零食,并将零食残渣肆意扔向地铁内。周围乘客上前制止其行为,但却遭到对方辱骂,并否认自身行为。同样乘坐该地铁的一位老人旁观后挺身而出,作证女子的不雅行为,反遭到女子的辱骂,态度极为恶劣。视频拍摄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张某,通过一些渠道联系到本人,对于拍摄视频曝光在网上之后对于视频主人公未来的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一开始是没有意识到的。出发点只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件事情,去评价并且让更多的人关注地铁文明。可是后来其他网友的人肉搜索以及对其造成的谩骂等一系列行为其实并没有在原先臆想之中,在这里还是要对于这件事情进行道歉。(二)“上海地铁凤爪女”事件中网络暴力诱因1.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导致网民滥用言论自由 网络世界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虚拟世界,因此对于网民行为的约束能力本就不强。而网络又向网民提供了匿名身份和平等的话语权,导致了对于公民而言,现实生活和网络虚拟生活可以分离开来。社会责任的减弱,话语权的滥用也就越来越严重,最终催生了网络暴力。再者,网络信息技术的超高信息传播效率还带来了“群体极化”的问题,这一种由于某些团体成员的意见倾向,导致相当多的团体成员开始出现意见倾斜,乃至出现极端观点的行为,对于网络暴力的产生是十分关键点。往往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民针对事件进行意见发表,将大部分网民的情绪和舆论导向了消极层面,诱发了网络暴力。2.乌合之众:集合行为带来的“围攻”现象 正如美国的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所言,“集合行为本质是一种自发式、缺乏合理组织、没有稳定基础结构和难以预判的针对某一刺激或事件的行为,一般都是通过集群、规模性恐慌和时尚等等形式出现。”在他的理念中,网络暴力就是网民在虚拟世界中对于某一事件的集体反应的后果。按照相关理论,舆论被定义为“社会合意”,舆论的产生本质就是社会成员对于某一问题进行广泛探讨最终形成主流意见(即合意)。那么回归到这一案例中,事件酝酿的过程就是微博中的一个人对此进行转发,并引起了网民的关注和参与,在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时,对事件的意见也在悄然形成。三、网络暴力防治对策(一)推行网络实名制 网络实名制并非一个新兴概念,事实上,早已有国家提出并推行这一制度。当前国内的某些网站也开始尝试自主实行实名制,然而却颇受质疑。争论的焦点归纳而言就是,个人信息的安保、民意反馈的限制、全面监管难度以及基层网吧对于上网身份核对把控的严格度。 第一是对于“网络实名制”的准确理解问题。有的人误以为网络实名制就是必须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应用真实姓名,而实际并非如此。这一想法应当归属于“前台实名”的种类,但应用更为广泛的一种模式是“后台实名”,即网民可以自定义自身的网络虚拟世界用户名,但是网络技术后台可以查阅到该用户的真实姓名和身份信息,这与写作中的笔名有所类似,但与其不同的是还附带了技术和法律限制。这是为了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性,确保只有在合理合法手段的背景下,个人信息才能被查阅。 第二是民意反馈受限的问题。首先应该正视的一点是,真实的民意所向并不畏惧公开表达,实名制恰恰能够预防借由民意达到不法目的的情况出现。目前国内已有关于政府职能履行和官员贪腐的民意监管反馈渠道,但进一步完善来说,还可以建立非实名的网络举报论坛,以保障舆论监督的质量和举报主体的安全,这一构想无论是技术支持还是相关法规而言,都是可以实现的。第三,网络实名制的监管问题,就当前的技术水平而言,实现监管的难度并不大,譬如通过技术手段将上网门槛调整为实名制申请,否则无法进行浏览之外的网络活动。(二)实施有效监督机制对于网络暴力问题,有的学者错估了其严重性,导致出现了一种当前立法已经足以应对网络暴力问题的论调。事实上,网络暴力的法律约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方式也并不只局限在如何进行暴力发生后的救济。而是应当建成一套完善的预防网络暴力、控制其暴力行为和暴力行为后救济的法律体系。由此纵观当前的国内立法,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的落脚点都在于暴力行为后救济上,对于预防和控制的法规设置尚属空白。解决问题的最优模式应当是进行足够的预防和事态控制,而非在发生后进行补救。(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不得不承认,网络暴力的预防离不开公民道德培养。网络暴力的产生来源一般是心理问题,常常是日常生活中的消极情绪累积而导致的。因此,必须要开展道德,特别是网络道德的针对性教育,全面提升我国公民素质水平。第一,必须要打造符合科学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网络道德教育不是机械化的生搬硬套道德理念,而是应当结合网络实际现状和社会环境,进行针对性的道德评判,以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 第二,综合社会各界力量,推行全面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存在,因此,社会必须要形成较为良好的道德风尚,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网络法制环境和道德氛围,助力网络道德教育。 第三,打造网络教育社区。网络虚拟世界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暴力的本质就是一种个人依附于群体进行情绪宣泄的后果,消极情绪的集合会带来难以想象的破坏效果,因此,个体乃至群体的理性意识提升是对于网络暴力进行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这对于网民自身而言,也是大有裨益的。本文来源:《视听》:

表示这周要写随笔了…单纯的想写点时事的…也想写小悦悦的事件呃。。。个人觉得这件事不能一味的说行人的冷漠,在那样的下雨天,看不见算是正常的,又急着回家…表示有的时候我同学站在我面前,我都看不到呃- -再说父母,父母在哪里?放纵孩子自己一个人玩,然后现在孩子死了,却来说什么社会的人怎么这个样子,说到底,还是父母的责任…就一味的行人的漠视,为什么不说说根本…但如果一定要写作文这种的话…唉~还是写写什么安全责任意识之类的…或者写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到如今社会的忽视与冷淡。春秋,墨子所提倡的观点是“非攻兼爱”,可以从“兼爱”出发[语文老师上诸子喻山水的时候从墨子扯到小悦悦的说- -]就拿那个带着5岁孩子的母亲来说,她是看见了,但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看到这样恐怖的一幕,选择了保护孩子,这位母亲没有做错,只是她只是爱自己的孩子,没有学会爱别人的孩子…而墨子提倡的就是这样,爱自己的父母也要关爱他人的父母…不过,如果是我真的看到这样的一幕,也肯定不敢上前,但是至少打个120…或者让车子不要开到这块范围什么的…o(︶︿︶)o 唉~不过也要自我反思,有的时候觉得人很虚伪的,特别是之前乘车放学回家,有两个男的在讨论什么中国教育体制讨论国家败坏什么的,被他们搞的烦死…两个脑子有问题的人…就是有这种人,才会败坏国家的…当你在批判或者看一件事情的时候,也要想想自己做到了没有…就拿这件事来说,你会怎么做?然后可以反思下什么的…在说环境不好的时候,有恶臭的时候,自己有没有随便扔过垃圾?从事情的本质,看到了什么,然后议论下,再说说怎么做之类的吧~真的要帮你写一篇800字的- -没这个时间啊…估计你也要等到半夜,我把随笔写完…

求一篇关于评论某历史人物或某历史事件的议论文,要500字以上。只要是历史,议论文,500字以上就行了,谢谢啊,一定要帮我一下哦~~~...展开有奖励写回答共2个回答咏恒堃聊聊关注成为第7位粉丝唐太宗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有功也有过,其赫赫功业已携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其缺点过错也永存于历史的长河中,如何用一句话来评价他,那就是“功大于过”。唐太宗一生的功业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建立唐朝和统一全国过程中的武功,二是贞观年间的文治。本文主要讨论后者。贞观之治的出现和唐太宗之所以能够成为杰出的,进步的历史人物,绝非偶然,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时代因素。首先,唐太宗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隋末农民起义是针对隋炀帝的暴政而发生的,人民反对横征暴敛,要求轻徭薄赋;人民反对生杀任刑,要求赏善惩恶;人民反对穷兵黩武,要求偃武修文,休养生息。唐太宗李世民看到了这些,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时刻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居安思危,不敢懈怠。他的努力适应了历史的潮流,这正是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因素。二是唐太宗君臣关系和谐,形成了良好的政治风气。贞观之初。唐太宗君臣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来正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形成了一个荣辱与共的整体。君主的纳谏如流;臣下直言相谏,君主选贤任能,臣下间竭尽职守;君主执法严明,臣下克已奉法。人人奋发,见贤思齐,这种良好的政治风气和宽松的政治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官员的积极性,充分显示了国家机器有序运作的活力,从而为贞观治世的出现提供了保障。再次,唐太宗本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各种政策的制定上,唐太宗能够审时度势,洞察全局,尽量避免政策的失误。在人才的任用上,唐太宗对臣下的品德优劣和才能高下乃至性格特征,都了如指掌,所以能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对古今历史上的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唐太宗都能很好地吸取和继承,在处理军国在事之时,常常引经据典,运用自如;对自己和国家政策中存在的弊端和疏漏,也都能及时纠正。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唐太宗在贞观群体中地位和作用无人能取代的。他那高人一筹的思想见解,是贞观治世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但是唐太宗并非白壁无瑕。他虽然英明,也有其昏庸的一面。他的一生不乏光辉灿烂的闪光点,也有他黑暗的一面。特别是贞观后期他骄傲了,他沉湎于成功的观庆之中,沉醉于歌功颂德的喜悦之中。他由纳谏如流变得听不进不同意见,由宽大仁厚变得偏执猜忌,他身上的英明灵光渐渐被昏庸取代。一代明君变得老态龙钟、毫无生机。这种变化的原因和教训是深刻的。一方面,封建体制自身是唐太宗发生蜕化的温床。在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下,皇权独尊,至高无上。尽管唐太宗是一位明君,但他不是神,他自身也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在君主专制体制下,这种不足是不可能得以完全纠正的,相反却会日益增大,并最终成为国家机器有序运转的障碍。另一方面,骄傲自满是唐太宗蜕化的催化剂。贞观前期,唐太宗经比较谦虚谨慎,随着国家形势的好转和政权的巩固,到贞观中期,在他的思想里滋长了骄傲自满的因素,这种骄傲思想越到后来越严重,成为他蜕化的催化剂。再一方面,太子事件的打击严重影响了唐太宗的情绪,使他日益变得猜疑和偏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唐太宗前后变化,贞观前后期的政治有明显的不同,但不能说前期绝对地好,后期绝对坏。作为一个封建帝王,他的言行有一定的多面性,有时自身也就是一个矛盾体。虽然他晚年犯有一些错误,但仍不失为我国历史上一位出的封建帝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人物之一。他执政的贞观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盛世,也是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编辑于 2010-08-09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有帮助,为TA点赞无帮助,看其他答案查看全部2个回答网购就上拼多多,击穿底价!拼多多限时折扣,全场包邮!品质好物一折起,畅想底价1元抢!一折起,不用9块9,一元也包邮,新颖拼团模式打破价格壁垒!lp.pinduoduo.com广告 孩子上课老是走神该怎么办,真相竟然另有隐情!值得一看的走神相关信息推荐孩子上课老是走神该怎么办,发呆走神不认真听讲,不是孩子不想改掉,而是...惊天内情独门揭晓!快来围观jyg.nblmjy.cn广告 3条评论暗月殇SHINE赞谢咯哈查看全部3条评论—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写一篇对于某一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观后感.500多字。电影:我的1919读后感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震动了世界,影片《我的1919》正是以此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一员参加巴黎和会的经历。 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这是怎样屈辱得像虫子一样走过的一百年?中国人,在近代史上,能算得上是“人”吗?我们咬紧牙关,我们忍辱偷生,四万万中国人,锻炼出了多少中华之魂,磨砺出了多少华夏脊梁? 电影《我的1919》通过中国外交使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示出80年前中国外交风云,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影片着重表现和描写;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拒签“凡尔赛”条约的光辉伟绩和肖克俭为国为民请命、抗争帝国主义列强的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真实地再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 影片充分表现了作为“弱国”的中国,在列强的国际社会中讨回正义,讨回平等是何等的艰难。但是,中国终于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对列强说:不!从此开始了中国上世纪新的篇章,是中国人民觉醒而奋起的出彩华章! “弱国无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这是饱含悲痛的五个字,这是深刻烙印在从近代开始所有中国人心上的字。我们必须时刻记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铭记! 因为,我们为了这五个字,失掉了多少领土,失掉了多少白银,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多少中华好儿女……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我们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辙,悲剧性的历史,就坚决地让它永远留在昨天吧! “弱国无外交”,告诉我们国强才有说话的权利,说话才能有被听见的权利。当时的中国从官到民,从内到外,从陆征祥这样的高官到顾维钧这样的青年外交家,从肖克俭这样的热血青年到梅这样的巾帼志士,有如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为什么中国还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为当年的中国,是一个谁也可以来分一杯羹。谁也可以随意践踏一脚的国家。 那么,即使有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如何精彩地运用他特有的机智,幽默,巧取,以一块怀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个人才华和人格舌战群敌;以及肖克俭如何如何奔走呼号,声嘶力竭,如何壮酬国、慷慨赴死……在世界强权政治的大环境下,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绝对优势前提下,通通都显得苍白无力了。 一颗再尖锐的沙砾,又怎么能敌得过一块坚固而巨大的石头呢? 请13亿的中国人牢牢记住吧:弱国无外交!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这句话常响耳畔。须知未雨绸缪,须知居安思危,或许是卧薪尝胆。1赞·766浏览历史作业:写一篇描写历史人物的议论文500字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驳论文往往破中有立,边破边立,即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 批驳错误论点的方法有三种:1.驳论点2.驳论据3.驳论证. 但归根结底是为了驳论点。 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感到不知从何驳起,无从下笔。其实,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1、列现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本文适宜高中课文,鲁迅先生的名篇《拿来主义》为例,对驳论文的这一特征予以探析。 列现象 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列举。事例选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们;罗列的丰富性,以求引起读者共鸣;修辞的多样性,以求彰显行文文采,增强气势。例: 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示弊端 每一种(类)丑陋的现象都会或多或少造成社会的损失。有些损失是明显的,人们不齿、唾弃;但一些损失在较长的时间段后才会出现,许多人看不到这种想象的危害,那就要揭示,这要求写作者既具有深邃的目光,透过现象看本质,又具有先知先觉的本领。 (这种一味的送去,造成物质的枯竭。)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探根源 运用哲学的观点去看问题,从理论的高度看问题,显示思维的深度和思维的广度。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找出路 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为读者指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多从教育、政府规范和引导、法律严惩几个角度谈起。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又如:“莫使‘英雄’泪满襟”这一主题,可以写出以下提纲。 第一层:自己不做,阻止、限制他人;看到荣誉,嫉妒、中伤他人:这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典型表现。 第二层:伤及他人,使英雄心如死灰;危及社会,使社会正气低迷。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产生出格举动的危害。 第三层:个人欲望强烈,嫉妒心强,心胸狭窄,信奉“人人为我”,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产生出格举动的根源。 第四层:不怕闲言碎语,反对嫉贤妒能,是我们对待这一出格行为的正确态度;加强道德教育,保护英雄权益,是我们对待这一出格行为的正确措施。 以上为笔者对驳论文的写作指出的思路,希望广大考生积极借鉴,在考场上表现出深邃长远的目光,高瞻远瞩的见解,决胜于考场。389浏览求一篇300字读书笔记 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对曹操的评价 (1)曹操统一北方的积极作用。 前已叙及,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这种情况的造成,除了应当归罪于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外,镇压农民起义和破坏社会生产的军阀,自然也是不可饶恕的罪首。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来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这些都将在谈论经济时再介绍。 曹操一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但由于祸害根子在中央,操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这样,自然不能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所以袁绍虽地较大、兵较多、粮较足,终为操所败。操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比较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我们只要翻看一下《三国志·魏志》,就可以看出在操统治下,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风气都与以前有所不同。朝中既少有倾轧营私的大臣;地方上恣意妄为而不受惩罚的官吏和豪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司马光说操“化乱为治”,并非无据。而且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的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操还提倡廉洁,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于是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与推行法治政策相辅而行的是操力图集权于己,不容许臣下有结党行为。他下令说:“今清时,但当尽忠于国,效力王事,虽私结好于他人,用千匹绢,万石谷,犹无所益”。操为了监视群臣,设置“校事”。这件事受到大臣反对,认为“非居上信下之旨”。操对此加以解释说:“要能刺举而办众事,使贤人君子为之,则不能也”。所谓“贤人君子”,主要指世家大臣,他们累世为官,枝连叶附,名望和势力很大。操对之一方面不能不加以笼络,使之居上位而不予实权;一方面也利用出身微贱的校事来检查他们的行动。至于这样做有无必要呢?我们可以用日后孙权的话来回答。孙权说:“长文(陈群字)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头,畏操成严,故竭心尽意,不敢为非”。孙权也仿效操设校事一职,可知在当时情况下,设置监视大臣行动的校事,以防汉末和袁绍集团内大臣结党拉派的重演,还是不无道理的。从曹魏政权的内部结构看,世家大臣最多,潜在的危险也较重。曹操为自身及子孙计,设置校事以伺察大臣,虽有些苛刻和搞权术,但不这样,是难以制服他们的。史称:“曹公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操还令诸将家属居邺,以防其叛己外逃,都是操与属下存在着隔阂与矛盾的反映。 总起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所以我们说操之统一北方及其相应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2)曹操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 首先,操善于驭将;如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东击孙权,退军时,留下张辽、乐进、李典三将及护军薛悌镇守合肥。次年,操于出军西击张鲁前,派人给薛悌送去教令,封面写明:“贼至乃发”。不久,孙权亲自率领大军十万来攻合肥,薛悌等开函看教,乃是:“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这时合肥守军总共才七千余人。敌众我寡,如果分兵出战,是否上策,诸将疑惑。张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闻言,当即表示赞同。于是辽、典当夜招募敢从之士八百人,杀牛犒飨。次日天亮,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己名,直冲至孙权麾下。权见辽来势凶猛,大为惊恐,其左右亦不知所措,只好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呼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兵少,聚众围辽数重。辽一再突围,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早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辽等乃还修守备,众心遂安。权军经此一战,锐气顿失,守合肥十余日,即撤军退。大众既去,权和数将尚留逍遥津北。张辽从高望见,即率步骑前来捉权,极将甘宁、吕蒙、凌统等竭死格斗,权始乘骏马逃去,几被活捉。史家对操教令,颇为赞扬,胡三省认为操以“辽、典勇锐,使之战;乐进持重,使之守。”孙盛认为操之本意是勇怯调配,“参以同异”。我以为:张辽作战固极勇锐,乐进也以“骁果”显名,常先登陷阵,“奋强突围,无坚不陷”。如果把乐进说成是“怯”者或仅能“持重”的人,恐怕是不妥的。操的本意,料知孙权来时必自恃人马众多,合肥守兵寡少,必然骄忽轻敌。正可乘此给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袭击。即如张辽所说“及其未合,折其盛气”,如此而已。盖兵贵神速,掩其不备,操之知将料敌,固极高明。 由于孙权经常进兵侵犯合肥,所以曹魏一些靠近合肥的州刺史也带兵屯戍于此。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操令屯戍在合肥的兖州刺史裴潜等作好行军准备。因这时合肥方面并无军事气氛,故裴潜等动作不速。扬州刺史温恢暗自对裴潜说:“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速知王意,后召先至,卿受其责矣!”于是裴潜赶紧作好快速行军准备。果然不久接到快速进军的命令。接着张辽等也收到诏书。说明操对诸将约束甚严,不容有忽慢诏令和动作迟缓的事。 由上可知,操善于用将,对之要求也很严格,但能得到他们的拥护。甚至连孙权都说操之“御将,自古少有”。证明操是善于御将的。 曹操还富有韬略、足智多谋,在战略、战术方面,常能应付裕如。操在战斗时,常能根据敌我情况,临机决策,变化多端。如前所述。操在对于毒农民军、吕布、张绣、袁绍、马超、韩遂等一系列战争中,常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埋伏、包抄、突袭、离间、劫粮、攻彼救此、弃物诱敌等方法,谲敌致胜,转弱为强。在战略方面,操能集中部属智慧,择善而从,少有失误。例如当操与吕布争夺兖州,相持不下时,徐州牧陶谦病死,操欲乘机袭取徐州,然后再击吕布。荀彧劝阻之。操乃改变主意,以全力击败吕布,平定了兖州。接着徐州也归附了。建安六年(201年),即官渡战后下一年,操因粮少,不足略定河北,欲因绍新破,以其间击刘表。荀彧说:“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兖、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余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操从之,终究平定了冀州。 由上可知,荀彧在战略决策方面屡次纠正操的疑误想法,因而对操的成败存亡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其他谋臣如荀攸、郭嘉等亦有同样功勋,为操所称誉。足证操对战略部署极为重视,事先都与群僚仔细商讨。他能采纳别人的正确策略,说明他的判断力是很强的。 当操与袁绍起兵讨伐董卓时,绍问操:“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操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操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操又对别人说:“汤、武之王,岂同土哉?若以险固为资,则不能应机而变化也”。操之所以能克敌致胜,主要原因之一是如同他自己所说的“任天下之智力”,即充分发挥臣下的智慧和将士的战斗积极性。所谓使“贤人不爱其谋,群士不遗其力”。 无论曹操在战略、战术上做得怎样出色,如果其军队没有较强的战斗力还是不行的。吕布的军队号称勇悍;袁绍的军队人数最多,经过多次较量之后,都为操所败,说明操军的战斗力是很强的。操军战斗力之所以强,乃由于操一贯采取精兵、简政、重视粮食生产及运输等措施。操曾说:“孤所以能常以少兵胜敌者,常念增战士,忽余事,是以往者有鼓吹而使步行,为战士爱马也;不乐多署吏,为战士爱粮也”。操自言当官渡会战时,袁绍有铠甲一万领,他只有二十领;袁绍有马铠三百具,他连十具都不到。操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操治军带兵,比较重视纪律,赏罚比较严明,结果打败了袁军。一次在行军途中,操传令不得让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于是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了麦子。可是操自己所骑的马却因吃惊而踏了麦田。于是操即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做为处罚,这虽只是做做样子,但也可说明操在军中持法是比较认真的。操起兵初期,打过不少败仗,但军队始终没有溃散,就是因操治军严整,而且在政治、经济各方面也能较好地配合和支持军事。所以终能转危为安、变弱为强。其他军阀如袁绍则“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吕布则“勇而无计”、“轻狡反复”;刘表则“不习军事”、只“保境自守”;袁术则“奢淫放肆”、“无纤介之善”。所以操终能将他们各个击破。 由此,我们说曹操可以称得上古代卓越的军事家。 (3)曹操的为人和作风。 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人们对他的看法纷纭错杂,毁誉不一。毁者把他说成白脸的奸臣、专门玩弄权术、“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极端利己者:誉者则目之为命世英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有关史书记载,既善恶错出,真假难辨。我们如果片面地依据某些记述,断章取义,纵然再多发表评论文章,亦无济于事。评论历史人物,应当从有关的可靠记述中归纳出居于主流的东西(如德、才、功、过、善、恶、作用、影响等),从而得出确切的结论。不仅要把这一人物与他同时的人相比较,也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同一类型的人相比较,这样便不难估计其在各方面的价值,以确定其历史作用。比如曹操的忠与奸的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做过分析,曹魏政权是曹操在农民起义的影响下,自己苦心经营出来的。当时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汉朝还有什么可供曹操篡夺呢?曹操确实是玩弄了一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但这样做,还是为汉朝延长了二十余年的名义上的国柞。假若操是奸臣的话,那末,二袁、刘表、刘备、孙权……谁是忠臣呢?如果找不出一个能维护汉政权的忠臣来,还能说操是奸臣吗? 至于曹操对人是否奸诈?专门倾人利己呢?传说中曹操所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是否真实呢?据《三国志》卷1《武帝纪》注引《魏书》: 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字刃击杀数人。 《武帝纪》注又引《世语》: 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武帝纪》注又引孙盛《杂记》: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根据《魏书》的说法,操杀人系于被劫之后,这种杀人,不能说是负人,而只是惩罚歹徒的行为。《杂记》所说操夜杀人,乃是怕别人杀害自己,所以先下手为强,这还可以说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行为。但操过后,还是很快就感到凄怆伤怀,说明这次杀人是属于误会,并非操本性即安于做负人之事。而且,“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之语,只见于此书,其他二书均未道及。可知这话是不可靠的。从当时实际情况论,操恐惧出奔,方逃命之不暇,安能轻易做杀人惹祸之事。他当时如畏人图己,就应趁人无备时逃走,何必杀人以增罪累而稽行期?以上三书所记大相径庭,陈寿既不采用,裴注虽引出,但未置评,仅备遗闻。所以我们不宜视之为真实材料,与其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远不如从操许多比较确凿的行事中寻找答案。比如:陈宫,原来是拥戴操为竞州牧的有功大员,操“待之如赤子”。但后来陈宫趁操东征徐州牧陶谦之际,叛操而迎吕布为兖州牧,使操几遭灭顶之灾。后来陈宫与吕布一起被操禽获,“宫请就刑,操为之泣涕”,颇有故人依恋之情。宫死后,“操召养其母终其身,嫁其女,抚视其家,皆厚于初”。又如建安十九年(214年),蒯越病死前,托操照料其家,操报书曰:“死者反生,生者不愧,孤少所举,行之多矣,魂而有灵,亦将闻孤此言也”。可见操对死者的嘱托,并无背负之事。王粲的儿子因参与魏讽谋反,为曹丕所诛,操闻叹息曰:“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操以金璧从南匈奴赎回蔡文姬之事更为人所熟知。操还自言:“前后行意,于心未曾有所负”,可知他是怕负人的,似不可能说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吕思勉谓:“操之待人,大致尚偏于厚”。这种讲法,是符合事实的。那些述说操诈倾人的传闻、轶事,多非历史的真实。但这种讲法从何而来呢?首先,操用兵善“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吕布与操作战时,曾告诫部属:“曹操多谲”。因此,有人就把操用兵时的“多谲”,扩大到其为人和作风上;其次,陈寿说操“少机警,有权术”。“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他在政治上搞的权术,赵翼言操用人系以权术相驭。操在用人上,确实有用权术的地方,但说他用人全靠权术,就以偏概全了。封建政治首脑有几个不用权术的?有几个没有滥杀过人?袁绍早就让操杀杨彪、孔融、梁绍。就以孔融为例,他何尝不随意杀人!当他任北海相时,仅因“

连续几天的时间里,10月13日下午发生在佛山南海的小悦悦事件让中国人心绪难宁。这一天,先哲早已大加挞伐、今人尤有切肤之痛的“国人冷漠症”进行了最彻底的表演:面对遭面包车碾轧的两岁女童小悦悦,在长达近七分钟的时间里,18名路人居然熟视无睹、不闻不问,直至拾荒的阿姨陈贤妹将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在见惯了老人跌倒无人搀扶等类似场景之后,按说我们对冷漠的承受力是大大提高了。但小悦悦事件还是激起了国人普遍的震惊和愤怒,对此有人从利害关系上分析,搀扶倒地者毕竟存在一定风险,而小悦悦事件中,经过的路人完全可以通过打电话报警等近乎零成本、零风险的方式进行援助。尽管如此惠而不费,那18名路人也不愿意选择,容忍的底线再低,那18名路人注定都没法通过。这种分析言之成理。但从事件性质分析,面对倒地老人漠然置之的现象如果不是个案,其和在受伤女童面前的冷漠肯定没有质的区别,而且其中很可能存在一种因果联系。在一个社会里,当对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都已成为一个纠结的问题时,可以断言,发生小悦悦事件几乎就是一个必然,而且很难保证未来的一天,中国大地上就一定不会上演比佛山一幕更让人震惊的事件。正因为如此,我们没法同意小悦悦事件是个孤立的、偶然的事件。在残酷的现状面前,再也不能装鸵鸟,必须承认当下中国社会道德水准大幅滑坡是一个已成的冷峻现实,也必须正视连“扶老携幼”这样的基本公德都无法立足的社会基础。谁应该为此而负责?无非有公民个体和社会两种指向,比较起来,指向社会是最容易的一种办法,也自有充足的理由。由于价值虚无、法纪不彰、道德底线失守、权势者带头不守规则,我们这个社会存在全面失范的风险,与这种风险对抗,个体的力量的确难免卑微,同流合污乃成为最便当的选项。但也正因为这种办法太过容易,不仅使许多应该遭受谴责的人逃脱了道德惩罚,而且还常常让他们心安理得,并产生传导作用,使更多的人一边诅咒道德失范一边却又主动放弃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小悦悦事件之后,一位网友的留言很有代表性,“我们表现出的痛苦相当可疑,我们的咒骂缺乏内在的力量,我们的正义感从一开始就摇晃不已。当我们迫不及待地发表道德演说之后,我们是否真正愿意追随这种信念,为‘社会道德’的改变和提升尽绵薄却尊贵的力量?”网友的考问十分有力,更在给人信心。每一名公民个体的力量诚然渺小,但却尊贵,而汇聚这样的力量,基本公德无法立足的社会基础才可能被一寸寸撬动。一个基本的道理是,我们再对社会痛心疾首,而社会本身终究无法反思和改进,使社会趋善,这副担子实际上仍然只能由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公民个体肩荷。一个能动的主体,其对社会的责任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来论,消极的层面,是洁身自好,积极的层面,则是绝不放弃自己追求更幸福更有尊严生活的权利,与一切恶和非正义抗争。公民对社会尽这种起码的责任,很多时候常常只需要一点良知良能,就像那个心疼得赶紧抱起小悦悦的陈贤妹一样。在佛山,当地媒体用“他们令佛山蒙羞”的大字标题考问着那18名冷漠的路人。其实这样的耻辱并非仅属于佛山。试看全国各地,相似事件哪座城市未曾发生过呢?如果说这些事件无一不是提醒我们还生活于文明线之下,我们哪个人又敢声称自己完全是无辜者?有的在公然作恶,有的在作恶的帮凶,有的在恶的面前噤若寒蝉,我们何尝不是基本公德无法立足的社会基础的一部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虽然外界的强迫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责任感,但绝不可能完全摧毁它。”公民们请行动起来,坚守良知,竭尽责任,如果你还对社会向善抱有期待。

针对时事发表评论文章

时政热点新闻及点评的描写方法是:

1、列举时事,将自己搜集到的时事材料。

2、针对时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范跑跑的什么什么做法是一种狂妄愚蠢而又对社会道德危害极大的做法等等。

3、然后写为什么这个观点会成立。利用分析,比如假设法,像假如全中国教师都像饭泡泡这样,会怎么怎么样,又比如对比论证,举出与你所要批评或褒扬的人相对的事例,光明对黑暗,黑暗对光明,道德对背德的等等。

4、综述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支持我的观点等等结尾问题。

5、最后加上对社会发出呼吁。

时事评论的写作准备是:

1、关注时代:写时事评论,应该首先对时代有强烈的关注,这是让评论文章能言之有物的基础。当写作者了解自己身处怎样的一个时代,了解自己的时代存在哪些问题,他所写的时评的观点、判断才会紧贴时代的脉搏,反映这个时代。

2、阅读理论类读物:高中生尝试时评写作的难点可能在于无“感”可发,不知从何论起,其根源在于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因此高中生在尝试写作时事评论之前应该有一定的阅读积累。这种积累不仅为评论的展开提供思路,也为评论文章的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

3、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关注时代热点,不仅仅是看新闻,还应该在关注热点事件的时候形成对事件的看法。我们在关注新闻热点时形成的看法往往是一种感性的理解,但评论是一种理性的、系统的、严谨的论证体系。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有对比联系、辩证分析的思维能力。

时事评论文章写法:首先要评论一件事情要说出这个事情的现象。其次引出问题的原因,由来,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最好是有新闻报道或文章作为论据,这样可使人信服。

一、如何写时事评论文章。

1、首先要评论一件事情要说出这个事情的现象。

2、其次引出问题的原因,由来,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最好是有新闻报道或文章作为论据,这样可使人信服。

3、然后对这一件事情进行评论,发表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感想和分析,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4、最后对这件事情进行结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或进行呼吁,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二、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高考对发展等级作文的要求之一。见解新,给人惊喜,毕竟是暂时的、表层的。若要让人感动,让人深省,让人难忘,还要开掘深刻,立意深邃,“发人所未发”。别人只看到表面现象,你却看到了隐藏在深层的本质;别人只能“知其然”,你却能“知其所以然”。这就能给人启迪,催人深思,发人深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呢?1、探究并解释现象存在的背景。

2、探究并解释现象的共同特征。

3、探究并解释现象的特殊含义。

4、从特殊到一般并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推演。

时事评论定义:

新闻时评,又称时事评论,简称时评。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和载体,对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发表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的论说形式。以议论时事为主,最初专指时事短评,现多指新闻性、针对性很强的个人署名的专栏评论。

作为时评编辑,常遇到如下情况:选题不好,也写不好;选题好,角度不好;选题好,写不好——以上三种情况的稿件占来稿量的大约90%以上,而这些稿件可以说都难以走上版面。

针对某事发表意见的议论文

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议论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以下是高中议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袁枚的一首咏物之作。小小的苔花,不输高贵的牡丹,努力把自己的人生盛开成一朵朵缤纷。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苔花一样生活的人,他们用平凡书写着伟大,用努力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桂立崖畔,倔强如梅

张桂梅,一位虽然平凡但却伟大的女子。17岁到云南支教,看到许多穷人家才十五、六岁的女孩被家里逼着嫁人而辍学。从那以后,张桂梅就想要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贫困家庭的女孩们也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她用了六年的时间去筹集建校的资金,最终华坪女高成立了。在这所学校里,1800多个大山里的姑娘实现了大学梦。而她因为长年累月的劳累患上了数十种病症,身体已不堪重负。张桂梅犹如一枝独立涯畔的桂花,芬芳了华坪女子的岁月,又如一枝倔强的梅花,用她的大爱书写着师者博大的襟怀。

狭窄小巷,饭菜飘香

“老板分我一个灶台”“好嘞”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万佐成和熊庚香的小摊中上演。万家夫妇原本是在江西一家肿瘤医院旁的小巷里卖油条。有一天,一位母亲来到摊上,说孩子住了院就想吃口妈妈做的饭,想要借用他们的灶台做一顿饭。夫妻二人二话没说同意了,并且还以多余的火为借口没有收钱。从那天过后,越来越多的人来借灶台,亲手为自己的亲人做菜,于是夫妻二人用尽自己微薄的积蓄购买了十几个灶台,摆在巷子里供人们使用,并且只收两三元的使用费。自此,饭菜的气味香飘十里,夫妻二人的爱心更是溢满人们的心田。他们用一方小小的灶台,唱响了人间凡人大爱。

黄衣小哥,暖如灿阳

新冠疫情期间,有一群平凡的人,他们用行动默默地支持着武汉人民抗疫。汪勇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春节期间,他瞒着家里人,每天为医务人员和隔离在家的人们送外卖。他还组织其他的志愿者们接送医务人员回家,为医务人员运送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外卖小哥。汪勇一袭黄衣,像一位披着金甲的战士,战疫情,传温暖,他如一缕暖阳给人民带来了希望,这样的人生是灿烂的,熠熠闪光的。

张桂梅、万佐成夫妇、汪勇,他们都只是社会中最普通的那些人:教师、商贩、外卖小哥,他们捧着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如同苔花一般,虽渺小,却一点不输高贵的牡丹,用大爱谱写最不平凡的乐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努力活出生命的精彩!

东方的这头雄狮早已觉醒,朝日喷薄欲出。近百年来,中国从百废待兴到伟大复兴,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强起来了!”

在历史长河中,总会有人挺身而出,扛下历史的重任。那些以救亡图存、探寻变革之路的人,仁人志士们便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中日甲午海战之后,大清王朝以名存实亡,百姓惶恐、社会动荡,就连李鸿章也称中华正处于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无数仁人志士正式开始了探寻富国强兵之路。鲁迅弃医从文,以有力的文字,讽刺并批评了社会的不良风气与现象,李大钊对叛乱深恶痛绝,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维新变法、宣传新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但是有这么一群人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变革之路,才让中国焕发出了一丝生的希望。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中国人民是在摸黑探索着前进的道路,那么中国共产党就是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并带领着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活力,使人们始终坚信中国会走向伟大复兴。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赴汤蹈火,以正义和顽强的精神保护好了这片国土,在改革开放中,中国共产党出台一系列措施,让中国快速发展……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才焕然一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也由此改变,形成了新的历史变局。

新的时代,新的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依旧存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如今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面貌正如一轮光芒四射的朝日,它正尽情绽放着耀眼的光芒。中国正以自己的姿态向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展示着自己的力量:中国天眼的问世震惊了全世界,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与建设,成为了政治、经济、文化的桥梁……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终于走到了距离伟大复兴最近的地方,而未来,中华民族也不会停止奋斗。

从百废待兴到伟大复兴,从被看不起到站起来,中国这头雄狮正以傲人的身姿屹立在世界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值得我们去努力和奋斗。

对疫情事件发表论文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全国人民的参与,让我们一起打赢它!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疫情的议论文800字,欢迎阅读参考!

究竟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之前还有人存在疑问,如今应该有了深刻感触。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每一场疫情都是对全人类全方位的考验。病毒,地球上最古老的存在之一。它已诞生数十亿年,但是直到100多年前,人类才借助仪器观察到它的模样。从100多年前的西班牙大流感,到近20年来的SARS病毒、甲型H1N1病毒、MERS病毒、埃博拉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从不曾停止。但是,迄今为止,人类对病毒的认识依然少得可怜。

灾难来袭,呼唤担当。

信息分享透明高效,防控机制坚决有力,中国完成了一个个貌似不可能的任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甄别出病原体并第一时间同世界分享有关病毒基因序列、10天建成两座医院、对近6000万人实施封锁……这是处于疫情中心的中国“做好自己事情”的担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从近邻日本到非洲兄弟赤道几内亚,从俄罗斯到西班牙,一架架带着爱心的航班飞抵中国。这是“风雨同舟”的担当。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应对病毒,离不开专家的专业能力。“逆行”人群中,有德国专家,有俄罗斯专家,有世界卫生组织牵头成立的国际专家组。这是“守望相助”的担当。

“凡是不能杀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面对疫情,反思必不可少。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气候开始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断被挤压、城市化居住与日益频繁的人员流动则让病毒的传播防不胜防。有人说:“在把其他物种推向灭绝的过程中,人类也在忙着锯断自己栖息的那根树枝。”因此,不要把每次疫情当做单独事件处理,人类需要思考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命运与共”的担当。

“面对疫情,我们都是中国。”德国小伙在“爆款”视频中声援中国。“留下来!跟中国朋友一起奋战!”法国人朱利安用留在中国表达信心。这是“患难与共”的担当。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疫情突袭,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感谢中国,避免疫情进一步传播。”四面八方,感激之情,发乎内心。“全力支持”、“共同努力”,温暖之意,溢于言表。

这个世界,人与人命运相连,国与国命运相通。面对疫情,隔岸观火,要不得;恶意攻击,更是有悖人类良知。积极担当、共克时艰,才是正解。

已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计,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南山镇守江南都,率白衣郎中数万抗之,且,九州一心,共战疫,待疫尽去,国泰民安。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又是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5G商用元年,是奥运之年是……但这一切的一切都被突入而来的疫情给打破了……

从新年前夕当如今,我相信大多数同学和我一样,不断地从电视网络上接受前方的信息,也不断的冲击着我们认知的上限和下限,与十七年前不同的是,如今讯息密度达到每时每刻都在刷新,期间无数的负面消息,无疑是在放大我们的恐惧与愤怒。

但与十七年前相同的是,那些被冠以英雄称号的人们,他们依然在,是谈及人们在大街上唱国歌而哽咽的钟南山院士,是防疫一线人员与9岁女儿的隔空拥抱,是不辞辛苦给医疗队送蔬菜的秦师傅,是给警局送口罩不愿透露姓名的小伙子,是等妻子归来承包一年家务泣不成声的丈夫,是征集核酸检测小组直面危险时的.那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我做过”,是雷神山,火神山上那日夜兼程的工人师傅们,是奋战在防疫一线那累到虚脱的医生护士,是每一位被阴霾笼罩下的坚强的人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伟大的中国人民”。

其实我本人是比较反感那些什么梦想、未来、希望这些被念叨很多次的词汇,但是有些东西,在灾难面前,谁真的又有勇气直面这样的危险?是啊,不是我这种每天呆在家,只能干揪心的人,更不是靠那些害虫蛀虫、“键盘侠”的那些人,靠的是那些“伟大的中国人民”。

人啊,总是要仰望些什么,那高远、崇高的又与市井不那么挂钩信念,我可能帮不上什么忙,只能为那些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加油,但只要有信仰在,没有什么困难在之面前能称之为困难,做好自己改做的事,相信他们,伟大的中国民万岁!

我们都在等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落下帷幕,等可以摘下口罩的那天,相信那一天不会太远,到那时,让我们静待樱花开放。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抗击疫情议论文600字,欢迎阅读参考!

在2020年之初,这本是新年来临喜气洋洋之际,但一场疫情打破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高速关闭、机场停飞、火车取消、全体医护人员连夜返院。小区封闭、超市关门,街上无人。所有人在家为国家默默加油,对自已负责,就是对国家负责。确保自己不患病就是为国家出一份力。

请所有人记住:戴好口罩少出门,宅家就是献力量。在这种非常时期,人们要团结一心对抗疫情,保持清洁,在家锻练,少吃肉类,多吃蔬菜,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不聚集,不去人员密集场所。为国家献出一份力。

是时候工作了,工作路上、工作时戴好口罩,不聚集工作、开会。做好消毒,勤洗手。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要洗手,分散吃饭,饭店不宜吃,打包带走,回家慢慢吃!在家时,多通风,少出门,不和宠物互动,做好个人清洁和个人防护。

N95口罩,大家在各大超市、药店、购物平台疯抢。这不是人该有的样子,你抢了这么多医护人员怎么办?他们在一线和病毒撕杀,你抢走了他们的“护盾”,他们怎么自我保护?

在一线的工作者们,整天在医院里工作。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戴着穿着,至少6个小时,不吃不喝。甚至因为工作时长太长,他们只好当“婴儿医护员”,穿着纸尿裤工作。让我们为他们加油鼓力。

到时间该上课了!打开电视、电脑、手机、平板开始听课。因为疫情没法返校上课所以利用网络,线上教学,这是科技的力量,大大减少了返校的风险。

我们一定要为医护工作者们点赞,他们站在一线,抗击疫情,为他们加油!我们一定能胜利!加油吧!

我期盼已久的春节到来了,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妹妹一起开心地回老家过年。可是这个春节过得让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正月初一下午,我们听到一个消息,就是有一种怪病叫做人传人的病,村里的干部,还有医生都在村口把守,检查来往的行人。我还听说这个病传得特别厉害,马上就要封村儿了。听了这个坏消息,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妹妹就连夜回到了老城,又来到了我们的家。

这次回来之后,我再也没有出去过,就连去楼下扔垃圾,爸爸妈妈也没有让我和妹妹下去过。爸爸和妈妈也很少出去,只有买菜的时候才出去。出去的时候,他们都要戴上口罩。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口罩扔到垃圾桶,洗手。妈妈说在家里也要勤洗手,多锻炼,少出门儿,还要把窗户及时打开通风。

从新闻上,我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来势汹汹,短短几日其病疫的魔爪就伸向了整个中国,其严重性比起17年前的“非典”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这可恶的疫情让人望而生畏,但今日的中国早已不再是以前的中国了,现在的中国人不愿再看到无辜的人受伤害,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在这场疫情中,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用自己内心微弱的光芒,汇聚成了希望的曙光,携手并肩,砥砺前行。84岁高龄的钟南山老先生没有在家颐养天年,而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到疫情的第一线,救死扶伤。全国各地的医生、公安、保安、环卫工人等一直坚持着一线工作。我们学生也不能正常开课,那么我们就老实地待在家里,跟着老师通过网络上课吧。

今年的春节很特别,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我们不得不取消了所有的旅游、培训、拜年计划,一直待在舟山的奶奶家里。每天看着疫情越来越严重,确诊病例“蹭蹭蹭”往上涨,我们的心里也特别难受。

我们每天的活动就在卧室,餐厅,客厅,卫生间之间,憋了六七天之后,我们终于受不了了,看着外面阳光明媚,我和妈妈全副武装,带上口罩和帽子,打算到小区里走走。

奶奶家的小区是个中式园林小区,小区的中间有个明净的小湖,湖边建有活动室、凉亭,假山等,往年的此时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打牌的,搓麻将的,聊天的,还有追逐打闹的孩子们,可现在却冷冷清清,一片寂静,偶有人影也是戴着口罩缩着身子匆匆而过。一阵寒风吹过我和妈妈也不由自主地缩了缩头。我们沿着小湖闲逛,正要往回走的时候,湖边星星点点的几朵小黄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小小的黄花在寒风中尽情地绽放,花朵儿全开,有四个花瓣的,也有五个花瓣的。妈妈告诉我这是迎春花,迎春花是春天的使者啊。小小的迎春花在这寂静冷清的小湖边显得格外耀眼,它们沿着湖边一路洒过去,我们也沿着它们的脚步一直往前,突然我们被眼前的黄色震惊了,前面的假山上铺满了像瀑布一样的`迎春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匹金黄色的锦缎,那么美丽那么生机盎然,它们争着抢着像是要告诉我们,春天已经来啦。

看到这里我的心里突然感到暖和了许多。听专家医生们说,新型冠状病毒最怕高温,既然春天已经来了,夏天也就不远啦,我们必定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获胜!想到这里,我们都加快了脚步往回走,因为我们知道,保护好自己也就是为抗击疫情贡献了一份力量。

当新年里的第一抹阳光射出地平线,当熟悉的爆竹声在窗外响起,2020年,我没能等到从外乡赶来团圆的亲人,却等到了身为医生的家人春节取消休假的通知;我没能看到举国欢庆春节的熙熙攘攘,我只看到街上带着口罩的行人惊慌的目光;我没能闻到酒店里年夜饭的香味,只闻到了和空气里消毒水一样越来越浓重的焦虑;我没能听到商圈里热闹的音乐,只听到疫情逐渐蔓延到整个国家的消息;我的手里仿佛还像是攥了一块冰,连着心脏也被压迫的喘不上气,就像今年的春天一样的荒芜。

当春天的温度不足以温暖这惨淡的事实,当春节的意义被病毒冲撞得七零八碎,请不要忘记,你在,我在,我们都在,即便是西伯利亚的严寒封冻了这个世界,即便是冠状病毒的魔爪禁锢了整个中华,我们也要用我们的血,我们的梦,我们的歌点燃希望,温暖这本该生意盎然的春日!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即便疫情肆虐,我们也不能绝望啊,因为希望才永远是这春的颜色啊!春日的绿色是希望,但是医师服的白色更是一种希望,就像是一道屏障震慑住病魔,迎来了健康。

我是一名医学生,我的家人已经在抗击疫情的前线昼夜不停地奋战。2003年的那场瘟疫,是他们在守护着我们的生命,现在我们也成为了医学院校的学生,也应在这并不热闹的春日给予希望,如果病毒非要让生命失去颜色,那么别忘了我们入学时最先记住的八个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2020年的春日,虽然你以一个惨淡的模样向我们走来,但是请相信,我们会用心中的希望,头脑里的知识,为你刻下最璀璨的印章。

好像是一夜间,平静的日子像湖中落入了颗石子,猛的被打破了。各地疫情开始爆发,有死灰复燃之势。

今天早上本想出去买些早餐,没想到,走到家门口才发现,出不去了,两边都被封上,如果想离开小区就必须微信扫码,无奈,计划告吹。不得不赞叹,人们这反应速度真得快,去年封门应该是和武汉一起封的,那时疫情已经很严重了,现在不错,控制人流量就给我们多了一份保障。

我想应该有人会后悔为什么不早些打疫苗,关注新闻会发现,在好久好久之前,国家就呼吁人们去打疫苗,之前打疫苗真的不太方便,先是要网上预约,之后去疫苗接种点那打,当时人就特别多,有些人因为懒,谁又喜欢在太阳底下站老半天,再加上万恶的侥幸心理,疫情在中国都快结束了,怎么会找到我呢?当初懒省事,现在又后悔,如果做到人人都打疫苗,也许疫情就不会死灰复燃了。

虽然已经有一次经历了,但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基本的防护是必不可少的,口罩就不要摘下来,能少出门就少出门,宅在家里,少聚集,抽个时间把疫苗打了,与安全相比,这点小麻烦又算的了什么。

两年过去,我们经历了许多,世界上也发生了许多事情,在苦难中成长,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中国一定能熬过去的。

二战事件对比论文发表

这是二战的大概思路:二战 爆发时间 1939 9月1日 ,标志:德国入侵波兰 交战双方 轴心国:德国(希特勒) 意大利(墨索里尼) 日本(东条英机) 芬兰 保加利亚 匈牙利 罗马尼亚vs同盟国:美国(罗斯福) 英国(丘吉尔) 法国(戴高乐) 苏联(斯大林) 中国(蒋介石)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 荷兰 菲律宾......以战区划分:分为西欧战区,苏德战区,太平洋战区,北非战区,中国战区西欧战区:1936年 德国,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将法西斯政党长枪党扶上台,西班牙从此由弗朗哥当政。1938年 德国武装吞并奥地利1938-1939 德国先强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的地区,进而占领其全境。1939年 9月1日 德国进攻波兰,波兰军队坚决抵抗,英法对德宣战,二战正式爆发。1940年 4月德国进攻丹麦和挪威,很快消灭这两国军队并占领其全境。5月德国实行曼施坦因计划闪击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法国战役开始6月 德国击溃英法联军并占领巴黎,法国over。7月 德国与英国展开不列颠空战。1943年 美英联军登陆西西里岛,随后进军意大利本土,意大利投降。1944年 6月 美英盟军以及加拿大,自由法国军队从诺曼底登陆,很快解放法国。进 军德国本土,最后与苏联军队在易北河会师。苏德战区:1939年 11月 苏联入侵芬兰,苏芬战争爆发(俗称冬季战争)1941年 5月 德国攻下希腊与南斯拉夫。1941年 6月 德国向苏联全线进攻6月-8月 德国 迅速占领斯摩棱斯克,基辅,兵临莫斯科城下。10月 莫斯科保卫战打响1942年 斯大林格勒会战1945年 5月苏军与盟军易北河会师,该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北非战区:1936年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埃塞军虽顽强抵抗但由于装备落后而最终战败被占。1940 7月-8月 意大利进攻肯尼亚与苏丹,但在当地军队的抵抗下没有成功。1940 12月 英军重创意大利军队。1941年 3月 隆美尔率德军增援北非意大利军。1942年 10月 巴顿率美军增援北非英军。1943年 夏 阿拉曼战役中国战区(中缅印战区):1931年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入侵中国。1937 年 8月 日军进攻太原与上海,太原会战与淞沪会战打响。1938年 1月 日本军队进攻徐州,徐州会战打响。1938年 6月 日军进攻武汉,武汉会战开始。1939年 9月 长沙会战打响。1939年 12月 日军进攻南宁,昆仑关战役开始1940年 12月 日本进攻法属印度支那。1942年 初 日军进攻缅甸,中国远征军入缅与英军协防缅甸。1944年 7月 中国远征军攻克密支那。日军被赶出缅北。1945年 1月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会师芒友。与此同时美英盟军攻克仰光缅甸以同盟国战事胜利结束。1945年 夏 中国军队反攻并收复柳州,与此同时敌后游击队也开反攻。太平洋战区:1941年 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英与日本开战。与此同时,日本向菲律宾,马来亚发起进攻。美军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 2月 日本占领新加坡,同时开始进攻荷属东印度。1942年 3月开始 日军向盟国在太平洋中部和南部的一些战略岛屿,如关岛、威克岛、俾斯麦群岛、新不列颠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岛,等地进攻,达了建立空军前进基地的目的。1942年 5月 日军进攻所罗门群岛,并开始进攻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珊瑚海战响。1942年 6月 中途岛战役1942年 8月 美军登陆瓜达卡纳尔岛,瓜岛战役开始。1943年11月 美军发起吉尔伯特群岛战役(代号“电流行动”)并最终占领塔拉瓦等岛屿1944年1月至2月,美军连续组织“燧发枪”和“法警”作战,夺取了夸贾林、罗伊岛—那慕尔岛、埃尼威托克诸环礁..................1945年 8月6日 9日 两颗原子弹。1945年 8月15日 日本投降1945年 9月2日 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二战结束

简论二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奉行绥靖政策,主要执行者是英法,而美国的“中立”,实质也是绥靖。然而绥靖政策,使全人类蒙受了巨大的灾难。一、绥靖政策的基本概念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二、绥靖政策的具体表现(经济和军事)军事实力的加强需以经济,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英、美、法本来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抑制与打击侵略者,然而由于经济上推行绥靖主义,倒是以原料、资金、技术、装备与武器武装了轴心国家,支持了侵略战争。1924—1930年间,流入德国的以美、英为主体的外国资本约计300亿马克,占同时期德国工业工业投资的1/2,工业固定资本的2/3。借助于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德国恢复其第二工业强国的地位,为后来军国主义的复活奠定物质基础。1934年,当希特勒缺乏外汇以资助进口时,英、德签订了协议,规定德国每购买55英镑的英国货,英国便向德国购买100英镑的货物并以现金支付。据称仅由于这笔交易,德国至少得到一亿英镑的外汇用以进口战略物资。1934—1935年后,美、英两国除同意德国停止外债的尝还外,还通过各种渠道向德国输出资金。自1937年到1940年,美国输至日本物资总额共9.867亿美元,其中军用物资总值占7.039亿美元。经济上的绥靖主义培植了战争的祸患,准备了战争的温床。而体现在军事上则表现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年3月容忍希特勒重整军备。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英、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三、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首先,绥靖政策是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处于经济大危机年代。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但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30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又特别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基础。 其次,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英美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战前英法坐视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美国对英法的政策是支持的),目的是让德军东移,接近苏联,以使苏德两国发生冲突。而当德国向东进攻波兰,美英法统治集团希望德军继续向东,他们希望,随着将德国与苏联隔开的地理障碍──波兰的消失,仇恨社会主义苏联的德国最终能攻向苏联。当德国已经在欧洲大陆燃起了战争大火时,美英法仍然希望这场大火只燃向东方而不燃向西方。第三,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英法等国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 四、绥靖政策的历史教训历史证明,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它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绥靖主义作出的最严厉的批判。二战爆发,便宣告绥靖主义彻底失败。战争进行的6年中,人员死亡达5000多万,直接财产损失高达3000亿美元以上。回眸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汲取,而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大战爆发前后英法美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绥靖政策,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绥靖政策的推行,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气焰。希特勒得寸进尺。意大利则跟在德国后面获利不少。日本在亚洲犯下滔天罪行。这些侵略分子之所以为所欲为,得“益”于其他大国的姑息、纵容。绥靖政策的推行,使大战爆发时间提前、规模扩大。至二战全面爆发前夕,德国在欧洲,意大利在欧洲与非洲,日本在亚洲,已经侵占了不少国家的领土和资源。战争爆发前一年的时间内,英国、法国仍然认为纳粹德国在未来的两三年内不会发动战争。193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德意日通过已横征暴敛来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对战争时间的提前以及战争规模的扩大,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绥靖政策的推行,推迟了反法西斯力量的形成。英法美有着各自的盘算,最初无法交汇到一起。造成直接的后果便是:德军“闪击”欧洲,而英国遭受“不列颠空袭”、法国败降,一时间反侵略力量散沙一盘,无法遏制侵略者的作为。直到大战打响,才匆匆展开联盟动作。事实证明:大国的忍气吞声,并没有赢得哪怕是短暂的时间,强军备战的设想如同泡影般地破灭了。二次大战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绥靖主义姑息纵容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野心,最终导致了不可收拾的局面。这说明,不光是落后挨打,软弱也要挨打。对待邪恶的、反和平的势力,应当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对和平的过分乞求反而会葬送和平。这是绥靖主义的历史教训。

决定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大搏斗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首先揭开这次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沈阳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西南郊芦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战争分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联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于波兰几乎没有战争准备,双方实力又极为悬殊,波兰很快就被德军占领,国家灭亡。9月17日,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9月28日,德苏签订了“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在波兰的占领地区。 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战前外交方针,企图将德国侵略祸水引向苏联。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间歇,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各国。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军兵团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领土。同时,开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所谓“第五纵队”)的协助下,法西斯德军在挪威的战斗行动经两个月便以占领全境而告结束。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早在结束挪威战役之前,就已着手实施“黄色计划”,这计划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进攻于1940年5月10日拂晓开始,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比军、英国远征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军投降。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1940年6月22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8月,意军侵占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苏丹各一部,9月中,又从利比亚侵入埃及,企图进逼苏伊士。希腊军队打破了意军由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展进攻的企图。1941年1—5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损失。1941年初,德军组成一个“非洲军”,由隆美尔将军指挥开到北非。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战役)。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德在侵英的同时,注意力已转向东方。与进犯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强。法西斯德国在准备侵苏战争过程中,先后入侵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占了克里特岛。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手未能联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系。到战争第一阶段末,几乎全部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沦为附庸,其经济和资源被用于准备侵苏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头几个月里德军侵占了大片俄国领土。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间的冬季总攻的结果,使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香港、缅甸、马来西亚连同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重要岛屿及其他地区。重创英、美、荷联合舰队,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军事基地。从1942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舰队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和中途岛海战(6月)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战争第三阶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敌军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也有提高。盟军统帅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统一指挥下,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表现了相当大的积极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13个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并攻占该岛,9月初又派登陆兵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均未遭意军重大抵抗。英美军在意大利的进攻,适逢墨索里尼制度由于以意共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而陷于严重危机。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奥元帅成为新政府首脑,于9月3日与美、英签订了停战协定。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战争第四阶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芬兰政府于1944年9月19日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1945年3月4日对德宣战。由于进行了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获得解放。苏军以及波兰第一集团军部队7月下旬解放波兰。1944年中,摩尔达维亚全境、罗马尼亚大部获得解放。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也对德宣战。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装起义爆发。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部队在苏军参加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地区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了解放。苏军援助了挪威人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地区。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945年1月12—14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碎了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领土。强攻夺取了柯尼斯堡,消灭了敌军泽姆兰德集团。4月上半月,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重兵集团相继被歼,但泽至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获得解放。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行动和解决战后欧洲安排问题,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4月初,盟军在鲁尔合围法西斯德军约20个师。西线德军实际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军进抵易北河,占领了埃尔富特、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部。英军进抵什未林、吕贝克、汉堡。5月2日,驻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4月16日,苏军3个方面军发动了规模巨大而极其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在这一战役中遭到围歼。 柏林被攻克后,西线出现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杀(4月30日)后拼凑的邓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对苏作战的情况下与美、英缔结局部投降协定。5月8日午夜,凯特尔元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军占领的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书。苏联元帅朱可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战争第五阶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间,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1945年5月,在发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结于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关东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均获得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 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空军、国土防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这些对战后各国的军事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主要是德国低估了英国的军事实力和攻打苏联,德国认为英国被逼出欧洲大陆后,再也没有能力来阻挠自己统一欧洲大陆的计划,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皇家海军从战争一开始就牢牢把住了北海出口,使得德国水面舰只无法通过日德兰半岛,皇家空军也在海峡上空挫败了纳粹空军,而德军就是在这不分胜负的时候贸然去攻打苏联,设想一下,如果德国不入侵苏联,也就不会有苏美英三国联盟,德国也不会在东线损失如此多的人员与装备,如果把东线战场的1094个师调至西线,或是意大利和北非,那么战争的格局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即使是美国,与这么一个强大的对手作战也是很费力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横扫整个欧洲的纳粹德国最终成为了战败的一方。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领导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决策失误。 根据多方面的资料和书籍的参考和多个军事爱好者的朋友的讨论,总结出纳粹德国十个方面的错误抉择 一。德国因为巴尔干战役耽误了五周左右的宝贵的进攻俄国的时间。被绝大多数参与讨论的和本人认为是德国在二战中的一个最致命的错误。 二。希特勒顽固奉行不放弃一寸土地的作战方法,也被认为是一个致命错误,虽然这一招曾在莫斯科会战挽救了德国几乎崩溃的东部战线,但是它在整个战争期间给德国军队带来的灭顶的灾难远更比它的积极意义要深重得多。 三。希特勒在敦克尔克让装甲部队停止前进,事实上放走了30万英国远征军,使英国有力量继续战斗从而改变了整个二战的进程,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四。保密与间谍工作的严重失误,德国人的密码被盟国破译,却长期浑然不知,导致德国在战场处处挨打,节节败退。譬如苏联间谍佐尔格等给德国带来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 五。西线一直到1944年6月才开辟,而希特勒却长期为一条根本不存在的西线保留了过多的兵力,尤其是早在1941年就在西线保留着50万人,如果能够把这些军队调到苏联前线,在1941年12月,德国人应该已经占领了莫斯科。 六。第三帝国有一点变态的犹太政策,使德国在欧洲大陆、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敌人。 七。如果德国不发动对苏联的战争,也许它不会失去在欧洲的霸主地位,“俄国是一个永远不要去进攻的国家!” 八。假如德国是和美国结盟,而不是与经济、军事、科技都不发达的日本、意大利结盟,二战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和日本、意大利结盟绝对是个错误。 九。1942年,德国发动南线攻势后已经重新夺取了苏德战争的主动权,但是在斯大林格勒,为一个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废墟的,军事上,经济上价值不大的城市反复争夺,为了很虚无的政治利益,用他们并不熟悉的战法流干了身上的血。并且在失败后,拒不接受事实,导致33万人的覆灭。 斯大林格勒的错误其中还包括在战役初期的同时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个方向进攻这样的战略上的错误。 十。在第三帝国完全处于下风,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错误地发动“堡垒”战役加速自己的死亡与很麻木、很愚蠢地判断盟国登陆地点选在加莱,而错过了在诺曼底将盟军赶下大海,避免两线作战的最后机会两项并列被人们认为是二战中德国的第十项错误。 A4即V2是由德国火箭专家维尔纳.冯.布劳恩为首的小组在波罗的海港口佩内明德研制的A系列远程火箭的一种,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弹道导弹。"V"来源于德文Vergeltung,意即报复手段,这是纳粹在遭到盟国集中轰炸后表示要进行报复的意思。V1和V2表示这两种型号仅仅是整个系列的恐怖武器的先驱。 V2长13.5米,发射全重13吨,能把1吨重的弹头送到322千米以外的距离。火箭由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动,燃烧工质为液氧和甲醇。发射时火箭先垂直上升到24-29千米高,然后按照弹上陀螺仪的控制,在喷口燃气舵的作用下以40度的倾角弹道上升,也可由地面控制站向弹上接收机发射无线电指令控制。一分钟后,火箭已飞到48千米的高度,速度已达每小时5796千米。此时,无线电指令控制系统指令关闭发动机,火箭靠惯性继续上升到97千米的高度,然后以每小时大约3542千米的速度大致沿一抛物线自由下落,击中目标。由于当时制导系统的精度所限,误差较大。 1943年初按盟国情报人员的情报,盟国发现这一计划,并由对佩内明德的空中侦查得到证实。1943年8月17日夜,英国皇家空军对佩内明德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大规模空袭,毁伤了V2的地面设施。为预防重蹈8月17日灾难,纳粹将V2工厂迁到德国山区的山洞工厂,这个过程耽误了预期的火箭攻势。 1944年6月13日(诺曼底登陆后六天)V1开始攻击伦敦,9月份第一枚V2落到伦敦。火箭攻击造成了严重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在六个月前对登陆部队集结地进行集中攻击而不是伦敦的话,即如艾森豪威尔将军所说,盟国将遭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对伦敦的攻击都是在上午7至9时,中午12至2时,下午6至7时交通高峰期进行的,企图吓垮英国的民心士气。可是,对经过1940年空袭的英国人民,在全面胜利已如此接近时,这种新的恐怖算不了什么。在诺曼底前线的英国士兵更尽了最大努力用最快速度向威胁他们家庭的火箭发射地挺进。除了向伦敦发射外,在盟军9月4日占领安特卫普港后,纳粹向安特卫普港进行了大规模导弹攻击。 V2一共生产了10000余枚,用于实战发射约5000枚。1945年德国投降前夕,布劳恩和400余名火箭专家向美军投降,后到美国,成为美国火箭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奠基人之一;苏联也缴获了大量V2的成品和部件,并俘虏了一些火箭专家,以此为起点,开始自己的火箭和空间计划。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