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本科和导师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12:12:52

本科和导师发表论文

首先确定你要发表论文的期刊,研究该期刊的写作风格,然后再起草自己的论文,写好后投递给该期刊的编辑。

本科生发表论文不一定非得需要导师。如果只是发表普刊的话,自己写好论文,找到正确的投稿地址,保证查重率的话,基本上都好通过。普刊中的学报相对难一点,本科学报一般也看第一作者身份,学历,职称之类的。但也不绝对。专科学报不歧视作者身份,但大多数人看不上专科学报。专科学报其实也还好。我国总共有九千多种期刊,其中新闻出版总署认定了2批学术期刊,专科学报大部分都在认定的学术期刊内。不是那种给钱留给发的期刊。如果要发表核心期刊的话,就需要导师了,本科生发表核心期刊的可能性不大,但也有成功发表的先例。一般的核心期刊都需要看第一作者学历,职称的,有的也需要有基金,课题。

全国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保研资格的,有的大致是200所,其中985的保研比例是最高的,这个没有任何的疑问,是现实。因此普遍来说,保研的来自相对比较有名的院校,考研的大多来自不是那么有名的学校。在这个背景下,保研意味着选拔人才考研当然意味着选拔人才,但还有一点,就是保证公平。公平不是平等,我并不认为985和双非的学生是平等的,现实就是这样。但起码要保证公平。公平比平等保证了更底层的东西,即保证每个人有参与竞争的机会。我认为任何学校任何专业都不应该只招保研的学生。

另外一方面,应该适当扩大保研资格学校的数量,尤其是适当增加在欠发达地区、双非学校保研的名额。下面我引用三句话:浙大党委副书记郑强曾经说过:“高考的一步领先,并不代表着你们步步领先,相反,恰恰很有可能由于高考所带来的一步领先,会导致你们丧失步步领先的激情和动力”。知乎上有个风气非常严重,唯出身论,唯学历论非常普遍。这样是很不好的。教育领域的阶级固化,也是教育问题。这样做无非是来自低一层次的非名校的学生或者阶级,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一大跨越,抢占了高一阶级的资源,并与很多曾经在高考遥遥领先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资源配置或者其他方面达到相同或者更高的水平。对于后者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这恰恰反映出了这些人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就是固步自封,固定观念所带来的。厦大副校长邬大光说过:“本来教育或者高等教育,它最重要的贡献是促进人的社会流动”。往往二本三本的学校的学生,不可否认,大多来自偏远地区,相对不是很富裕的农村地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学构成社会一部分,也是有层层等级的。清北华五占据第一层级,其余副部级985占据第二层级,以此类推。但是只有促进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大学生源的流动,这样的高等教育的环境才是良性的,否则马太效应就会越来越显著,教育环境会不稳定,而考研就是促进这种流动的重要方式现实是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变成了导师发文章的机器,只是处在整个研究组“工作车间”的一个位置上,重复而单调。从而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事实上,研究生阶段的硕士博士,毕业之后大多都不会继续科研。而人格的养成,却是教育的核心内容。遗憾的是,中国的现实社会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根植于利益而出发的。真正以上具有大视野,大格局,懂教育或者教育出身的教授或者校长,在广大的群体里是少数的,因此才会被一些形式化的标签所迷惑。二:为了切题,尝试回答题主的问题(题主的问题中“部分”这个词用的十分精妙)第一个问题,保研学生是不是总体来说比考研的素质高,我并不给出一个明确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素质”的定义,到现在为止还是广泛的,模糊的,并没有一个比较完美的标准。记得在一期高教研究杂志上,也说明了这个情况。比如说保研的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比统考的高0.6篇,平均成绩比考研的高2分,以及其他数据来证明保研的比统考的更加优秀,素质更好。但从调查的数据上看,本身样本数量就太少,另外所观察的时间还太短,根本不具有可信度,并且用研究生期间的考试平均分和论文数量这样的评价方式也是片面的,不合理的。有人说我相信这些有科研经历的同学们心里很清楚,真正的科研能力是什么。

在校生发论文,即使是研究生一般第一作者也是导师的名字。第二作者也有一定的含金量,例如工作后,凭职称需要发三篇论文,只需要一篇是第一作者即可,其他两篇就可以是第二或第三作者了,希望对楼主有些启示。

导师和本科生发表论文

一般来说不管是本科或者是硕士或者是博士,都需要导师的发表论文与需要导师来指导的,但有的人在做研究的时候用导师,但是在写论文的时候没有用导师,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但大部分情况下还是需要导师的,这样的话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这要看是什么论文,如果是普通本科毕业论文那就不需要通过导师,本科毕业论文自己就可以独立完成,如果是研究生论文或者博士生论文就需要通过导师了,因为研究生论文和博士生论文通常都需要进行科研试验,而实验通常是由导师带队完成的,因此论文也必须通过导师,署名时也要有导师才行。说到论文的署名问题,这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尤其涉及到导师,学生首先要参考本校的习惯性做法,一般来说,导师通常署名通讯作者,一作二作通常是学生,按照工作量大小以及对文章贡献大小来排序,因此对于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来说,如果自己的工作做的到位,完全可以争取一下一作的位置,这样今后的就业或者评优评奖都是有帮助的,如果导师要求署名第一作者,这就需要好好沟通了,所以说署名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一定弄清楚学校的惯常做法以及导师的需求。对于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不同国内外情况有所不同,国内发表论文比较重视第一作者,国外论文发表则重视通讯作者,其实文章署名导师也有利于论文的发表,尤其一些专业内有一定声望的老师,国内一些刊物只肯接收副教授及以上作者的文章,发表这样的期刊,有导师的署名才有希望发表。综上所述,发表论文是否通过导师要看具体情况,如果需要通过导师需要特别注意署名问题,以上就是对论文是否通过导师的介绍。知实学术论文发表,期刊投稿,学术出版署名等服务!

1、本科生不能跟着一位导师发表一篇权威论文然后免试读研。2、可以保研。如果本科学校有推免生名额就可以,然后报考导师的推免生。3、不能直接免试读研。至少需要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推免生复试并且需要通过网上推免系统填报志愿。

一般导师比较值得骄傲的论文是不会带上学生的 而且第二作者基本没啥大用

本科生和导师发表论文

推免生,全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是指可以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读研的一种情形。推研按时间排序是:交叉、本系直博、本系直硕、外推、工硕。每年推研的时间为大四上学期9月初到9月末。推免时间一般是每年的9月初开始。中文名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称推免生别称保研生推研时间大四上学期9月初到9月末推免时间每年的9月初开始快速导航具备条件提交材料身体条件学校名单相关规定报考规定经审定可以开展推免生工作的高等学校,可以推荐该校规定数量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初试,并在规定的日期前直接到报考单位参加复试和办理接收手续。推荐和接收办法由学校(招生单位)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制定。被接收的推免生(包括研究生支教团和农村教育硕士项目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到报考点办理报名确认手续,亦不得再参加统考。在规定的日期内仍未落实接收招生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其它学术型专业和各专业学位均可接收推免生。研究生保送制度国家教育部就推荐少数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工作的具体规定:(1)推荐工作应贯彻德智体全面衡量,保证质量的原则,被推荐的学生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学习成绩优秀,具有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素质。在进行推荐工作时,不仅要注意对推荐生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考核,而且在业务标准的掌握上,既要看推荐生历年的学习成绩,还注重对其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及业务特长等方面的考查,避免推荐工作单纯地按分数排队。为了保证推荐生的业务质量,学校还可进行必要的考试(考核)。

全国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保研资格的,有的大致是200所,其中985的保研比例是最高的,这个没有任何的疑问,是现实。因此普遍来说,保研的来自相对比较有名的院校,考研的大多来自不是那么有名的学校。在这个背景下,保研意味着选拔人才考研当然意味着选拔人才,但还有一点,就是保证公平。公平不是平等,我并不认为985和双非的学生是平等的,现实就是这样。但起码要保证公平。公平比平等保证了更底层的东西,即保证每个人有参与竞争的机会。我认为任何学校任何专业都不应该只招保研的学生。另外一方面,应该适当扩大保研资格学校的数量,尤其是适当增加在欠发达地区、双非学校保研的名额。下面我引用三句话:浙大党委副书记郑强曾经说过:“高考的一步领先,并不代表着你们步步领先,相反,恰恰很有可能由于高考所带来的一步领先,会导致你们丧失步步领先的激情和动力”。知乎上有个风气非常严重,唯出身论,唯学历论非常普遍。这样是很不好的。教育领域的阶级固化,也是教育问题。这样做无非是来自低一层次的非名校的学生或者阶级,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一大跨越,抢占了高一阶级的资源,并与很多曾经在高考遥遥领先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资源配置或者其他方面达到相同或者更高的水平。对于后者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这恰恰反映出了这些人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就是固步自封,固定观念所带来的。厦大副校长邬大光说过:“本来教育或者高等教育,它最重要的贡献是促进人的社会流动”。往往二本三本的学校的学生,不可否认,大多来自偏远地区,相对不是很富裕的农村地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学构成社会一部分,也是有层层等级的。清北华五占据第一层级,其余副部级985占据第二层级,以此类推。但是只有促进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大学生源的流动,这样的高等教育的环境才是良性的,否则马太效应就会越来越显著,教育环境会不稳定,而考研就是促进这种流动的重要方式。北师大在多少年来的宣传片上都有这么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在于人格的养成。这里人格的养成我的理解是,具有独立人格和尊严,具有独立思考的人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当然只是高等教育的一环,在高等教育的塔尖阶段。现实是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变成了导师发文章的机器,只是处在整个研究组“工作车间”的一个位置上,重复而单调。从而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事实上,研究生阶段的硕士博士,毕业之后大多都不会继续科研。而人格的养成,却是教育的核心内容。遗憾的是,中国的现实社会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根植于利益而出发的。真正以上具有大视野,大格局,懂教育或者教育出身的教授或者校长,在广大的群体里是少数的,因此才会被一些形式化的标签所迷惑。二:为了切题,尝试回答题主的问题(题主的问题中“部分”这个词用的十分精妙)第一个问题,保研学生是不是总体来说比考研的素质高,我并不给出一个明确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素质”的定义,到现在为止还是广泛的,模糊的,并没有一个比较完美的标准。记得在一期高教研究杂志上,也说明了这个情况。比如说保研的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比统考的高0.6篇,平均成绩比考研的高2分,以及其他数据来证明保研的比统考的更加优秀,素质更好。但从调查的数据上看,本身样本数量就太少,另外所观察的时间还太短,根本不具有可信度,并且用研究生期间的考试平均分和论文数量这样的评价方式也是片面的,不合理的。有人说用发表论文的质量,问题是,如何定义论文的质量,看影响因子吗?看引用量吗?都不是。第二个问题,从最近几年各大高校都上调了考研复试和面试比例看,当然就说明了考研的趋向当然不是偏向单一高分数的初试。至于说科研能力,说实话,判断一个在22岁左右还没毕业的本科生的未来科研能力怎么样,就像判断十年后某个姑娘生男孩还是生女孩一样。即使是那些在本科阶段就发论文的学生,只能说明有一定的科研经历,但并不能说明科研能力,这是两码事。我相信这些有科研经历的同学们心里很清楚,真正的科研能力是什么。

1、本科生不能跟着一位导师发表一篇权威论文然后免试读研。2、可以保研。如果本科学校有推免生名额就可以,然后报考导师的推免生。3、不能直接免试读研。至少需要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推免生复试并且需要通过网上推免系统填报志愿。

朋友你好,可以的。但是,有的单位或部门在使用论文的时候,往往只承认第一作者,如果这样的话,就会受到影响了。但是,如果只是证明论文的发表与否,倒也无所谓。如果想要以后使用,最好独自创作、单独署名。祝你们合作愉快!

本科和导师发表论文版面费

这个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1.首先看是哪个专业的,以个人发表八年经验来看,经管类的杂志,价格比较低,可选择的杂志比较多,农业类的,学术期刊,价位也不高。而教育类的就价格就比较狗血了。2.然后就要看发表哪个级别的了,分省级,国家级,市级(核心这里不做统计,价格高,还不定成)按级别来说(同一个网收录的)国家级的肯定价格要高一些。3.看收录网,收录网有知网,万方,维普,龙源,就收录来说,知网的最贵,而龙源的最便宜ps:除了这四个收录网,千万不要认其他的收录网,个人办的网站,非科技部的,一律不正规。4.看具体发几个版面,一版的字符数在2000-2500字符,有的杂志,他强制发2版。少了人家不发,这样的话,就会感觉这个杂志比较贵了。九年发表经验,只发正刊。

很多学生或者老师来咨询明编辑的时候,第一句问的就是论文发表多少钱?

这就跟我们买房子一样,房价多少跟地理位置,朝向,开发商等等都有关系。

所以我们论文也是同理,版面费受很多因素影响,下面我们暂时分3个方面说,没有补充到,遗漏的地方可以评论区问。

一:刊物的级别

1.普刊:几百上千都有

因为涉及到检索网的问题,所以大概先说下费用区间,检索网后面会介绍到,

审核时间:普刊审核周期短,一般来说1-5个工作日,长的也有半个月的

2.学报>1000元

大概的版面费>1000元,具体每本学报的定价不一样,费用以刊物为准

审核时间:学报审核周期较短,一般一周到半个月,长的也有1-3个月的)

3.核心>2000元

很多核心都声称不需要版面费,但大部分通过后都会象征收取一些版面费,大概是>2000元,如果通过中介,基本上就是妥妥的上万了,今年的核心审核都非常严重,即使是中介,退稿率也达到了85%以上,所以建议要投核心的话,至少提前一年准备,万一撤稿后也有充裕时间转投。

审核时间:1-3个月

二:检索网的选择

认准中国权威的四大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龙源)权威性依次递减

1.知网刊物>1000元

因为今年学术大环境的整改,知网也大力规范行业期刊的质量,规范后的期刊能1版起发的寥寥无几,基本上都是2-3版起发,所以相应的版面费也增强,这是版面费涨起来的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由于规范期刊的质量问题,很多知网刊因未及时调整或不合格,直接下架,导致知网刊供不应求,大多数版面都排到了明年,水涨船高,版面费自然蹭蹭蹭的涨。

2.万方、维普、龙源<1000元 三者费用依次递减

因大量的知网刊被下架后,除了知网刊版面费疯涨之外,其他网也跟着涨价。但由于没有强制规定版面,所以大部分都是1版起发,费用基本上都是少于1000元。

三:论文篇幅长短

一篇文章的篇幅长短直接影响着版面费。

比如:一篇文章6000字符。发一本维普检索的刊物,一版是400元,2000字符一版,这篇文章一共安排3版

那由此可知:版面费是400×3=1200元。

1.那如果我们把这篇文章精简到4000字符,安排2版

版面费是400×2=800元

2.那如果我们精简到3000字符 安排1.5版

版面费是400×1.5=600元

3.如果我们精简到1版2000字符的话,

版面费就是400元

所以:版面费除了受级别,期刊的不同定价以及检索网的影响之外,篇幅长短也是很大的影响因素。

希望题主采纳鸭

发表一篇论文发表的版面费是与刊物级别有关的。

目前主要分为:普刊、核心期刊。对于普刊来说就是:省级类的期刊和国家级期刊,而核心类的期刊主要分为:北大核心、南大核心、cscd核心、sci核心、ei核心、科技核心等等。对于费用的问题来说普刊的自然要比核心类的期刊低很多了。

不同的人发表论文的作用也不同:

1、评职称(晋升职称):研究生毕业需要;教师、医护人员、科研院所的人员、企业员工等晋升高一级的职称时,发表期刊论文是作为一项必须的参考指标。

2、申报基金、课题:教育、科技、卫生系统 每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它各种基金项目、各种研究课题时,发表论文是作为基金或课题完成的一种研究成果的结论性展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论文

需要150块钱就差不多了,但是现在一篇5000字左右的论文,不问优劣,中介张口要价几百元到上千元的版面费,而一份有影响力的核心期刊起步价竟达2万元。一般需要上千才能上版面。

本科发表论文导师

理论上,发表论文不用找导师……自己写好论文,找到出版社发表就是了。但是,从实际上说,当自己想发表论文的时候,必须找导师……严格讲,应该是“请”导师指导。这样自己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获益匪浅。首先,导师可以给自己指明方向。论文的研究方向,是至关重要的。自己限于知识结构和眼界,对于研究方向可能看得不是很长远。请导师来给自己做指导,可以确定一个更有价值的研究方向,自己的论文才更有价值。其次,导师可以给自己的论文提出很多改进意见。自己写论文,质量可能不高。导师参与进来,给你提出改进意见,并且帮助你提供各种数据资料,将让你的论文更加丰富,质量也相应得到提高。这样的论文,才更有价值,不但更容易发表,而且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第三,在导师的帮助下,你的论文将更容易发表,而且更容易获得学术界的认可。关于这一点,其实是很明确的事情……自己默默无闻,想发表论文、获得学术界的认可,难度很大。而当你有导师的帮助之后,将给你提供极大的助力,让你获得更大的成功……所以,发表论文,应该请导师给自己做指导才对。

为什么要发表本科生毕业论文?我上研的时候第一作者都是老师,有问题可以说

重要。

我觉得本科论文导师真的很重要,首先,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好多事情都还不太明白,这时候有一盏指路明灯就特别重要,起码不会让你胡乱撞墙。

其次,导师的建议和指导能让你豁然开朗,少走很多弯路,最后,不管你开心不开心,消极还是积极,你的论文都要写,有一位好导师,心里对论文的期盼也越多,想到论文,心里充满期待与愉悦,这总比磨洋工来得强吧。

在期末的时候,导师约我们见了一面,问了我们自己的论文想法,帮我们捋了下思路,关于从哪个方向选题,怎么准备数据。

在见导师前,我的思路就是一团浆糊,只能说隐约有点苗头,但是在和导师谈完后,整个人都清晰明了了。不仅如此,后来我也问了隔壁宿舍的同学,发现在选题上,我们有很大不同,我的导师在跟我们聊的时候,给我们的建议是让每个人写不同方向,大家不要重合,商量着来。

隔壁宿舍的同学,她们导师直接卡死了一个方向,让所有人都往这边写,我觉得这也不是说她们导师不负责任,可能是与导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能力有关。

在你发表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是必须要告知本科导师的。因为如果你发表论文之前,必须要把你论文给你的导师进行一下审批,只有他觉得非常不错的时候,他才会告诉你可以发表了,你要听取一下老师的意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