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笛福发表过什么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15:43:26

笛福发表过什么论文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生平事迹简介

丹尼尔笛福简介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在其作品中充满了积极的个人奋斗的精神,催人奋进。这种精神是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的一个鲜明写照,丹尼尔·笛福最著名的作品是举世闻名的《鲁宾逊漂流记》,鲁滨逊的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缩影,下面做一下丹尼尔·笛福简介。

丹尼尔·笛福画像

丹尼尔·笛福简介:1660年,丹尼尔·笛福出生于英国一个中小资产阶级家庭,父亲经营屠宰业,他受过中等教育,一直保持不同于国教信仰的立场,政治上倾向于辉格党。曾经学习当牧师,后来选择了经商,曾经经商很成功。

1685年,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

1688年,丹尼尔·笛福参加了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的军队。

1692年,他的生意失败了,32岁的笛福负债累累,为了生活开始为报社撰写政论文章,因为这些政论文章笛福数次入狱。

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办女学等。

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

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因此受到罚款和入狱六个月的惩罚。

1704年他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此后11年间充当哈利及其继任者托利派戈多尔芬的秘密情报员,并且因为写文章再次入狱。

1719年,59岁的笛福发表了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笛福简介,获得了巨大成功,使得其还清了一部分债务,此后,他写成了《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及另外两本写鲁滨逊的小说。

1731年,丹尼尔·笛福在穷困潦倒和孤独恐慌中去世。

丹尼尔笛福怎么死的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新闻记者和宣传小册编写人,一生经历坎坷,曾经多次因为自己的文字入狱,但是始终坚持自己心中的信念,最终凭借着自传体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而扬名世界,之后写出了众多的小说作品,被后人称之为“英国小说之父”,但是这样一个人据说却死的很凄惨,下面就说一下丹尼尔·笛福怎么死的。

丹尼尔·笛福画像

丹尼尔·笛福的死让人们无比感慨,1731年的一天,《伦敦信使报》刊登出一条消息:星期一傍晚,著名的小说家丹尼尔·笛福在临卡纳特林荫道自己租住的寓所里逝世。当时丹尼尔·笛福已经是71岁高龄,没有报道显示他是被人谋杀或者自杀,也没有显示之前他有什么疾病,他死亡之前身边没有任何的亲人,据推测应该是死于心肺衰竭这类的正常死亡。

丹尼尔·笛福为什么租住在别人的房子里,死前身边没有任何的亲人呢?这就要从丹尼尔·笛福的商人经历说起。丹尼尔·笛福曾经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但是后来破产,欠下了大约15000英镑的债务,之后的丹尼尔·笛福不仅仅要负担六个孩子和妻子的生活,而且还要偿还这些债务。虽然后来丹尼尔·笛福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小说家,还掉了一部分债务,但是直到其临死之前还有一些债务没有还清,于是年年已古稀的丹尼尔·笛福不得不躲避债主的催债,被迫一个人租住在外,与自己的亲属也不常往来,最终在身边没有任何亲人的情况下孤独的死去了。

丹尼尔笛福的作品

丹尼尔·笛福作品《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一生之中创作的小说不是很多,但是对于任何作品来说都是贵精而不贵多,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鲁滨逊漂流记》足以奠定其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部小说至今还是一本催人奋进,教育意义非常强的小说,甚至是被中国 *** 选择为青少年必读读物。在这部小说中丹尼尔·笛福塑造的鲁滨逊是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丹尼尔·笛福用第一人称的自述的方式写了鲁滨逊在一个荒岛之上独自奋斗,想办法生存下来,并且生存的很好的故事。这个故事充满了探险精神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内涵,使得很多后世探险家以鲁滨逊自居。

丹尼尔·笛福除了《鲁滨逊漂流记》之外,还写作了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大疫年记事》、《杰克上校》、《罗克萨娜》等,另外还写作了大量的政论文,诗歌等。在丹尼尔·笛福的作品中充满着昂扬的战斗精神,是很好的励志作品。

丹尼尔笛福创作风格

丹尼尔·笛福的著作

丹尼尔·笛福创作风格一:丹尼尔·笛福是一位中小资产阶级的斗士,所以在丹尼尔·笛福的作品中充满了自己的阶级属性,丹尼尔·笛福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中小资产阶级这个阶层中的人物,无论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还是《辛格尔顿船长》的船长,到《罗克萨娜》中新教徒的女儿都是丹尼尔·笛福这个阶层的人物。所以说丹尼尔·笛福的作品一个重要的风格就是描写了自己熟悉的阶层的人物的命运。

丹尼尔·笛福创作风格二:丹尼尔·笛福是一位中小资产阶级的斗士,一生之中都在积极的奋斗着,曾经做过很多种工作,他将自己的心灵历程融汇到自己的作品中,写出的人物都是非常积极的,具有着战斗精神的笛福简介,这是丹尼尔·笛福作品中一个鲜明的特色,正是因此丹尼尔·笛福才被各个阶层的人所追捧,因为丹尼尔·笛福的作品是资产阶级励志教材。

丹尼尔·笛福创作风格三:丹尼尔·笛福在作品中都是采取第一人称的自述,写作的时候将场景写的活灵活现,让人感觉如同亲临其境,不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丹尼尔笛福被誉为什么

丹尼尔·笛福画像

丹尼尔·笛福被誉为什么?丹尼尔·笛福被后人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也被誉为“英国报刊文学之父”。丹尼尔·笛福的人生经历非常的丰富,曾经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学习做一个牧师,但是后来他给自己的评价是不适合做一个牧师,于是转行做了一个商人,丹尼尔·笛福曾经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是最终他破产了,并且欠下了一大笔债务,这个时候的丹尼尔·笛福已经结婚,并且拥有了六个孩子,担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可以说为了养家糊口丹尼尔·笛福成为了一个专门撰写政论文的新闻记者,写出了很多抨击国王和执政党的文章,于是多次被捕入狱,但是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英国报刊文学之父”的称号可能就是从这里来的吧。

丹尼尔·笛福虽然给报刊写了很多的文字,但是真正让其扬名世界的是他的小说。他的成名作,也是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开辟出了现实主义小说的道路,奠定了这种崭新的文学形式的基础,从此之后小说在18世纪开始繁荣起来,成为了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形式,正是因为丹尼尔·笛福对英国文学做出的这些贡献,因此被称为“英国小说之父”。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生平事迹简介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 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资产者的形象,在欧洲小说史上是一项创举。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4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6�1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均1722)和《罗克萨娜》(1724)。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1720)、《彼得大帝纪》(1723);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1724)、《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1726)、《不列颠全岛纪游》(1724~1727,3卷,导游性质)。他还有几部关于经商的书,如《经商全书》(1726)、《英国商业方略》(1728)和《使伦敦成为世界最繁荣都市之道》(1728)。他的《英国绅士全书》则在他死后于1890年刊印。他的小说以《鲁宾孙漂流记》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

笛福生于英国伦敦,本姓福(foe)。笛福后来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上听起来如同贵族的“de”的前缀,形成笛福(defoe)这一笔名。笛福的父亲詹姆斯·福从事屠宰业,双亲都是长老会教徒,不信仰英国国教,笛福自己也在长老会的学校里接受中等教育,但没有上过大学。笛福曾经从商,但是遭到失败,甚至于1692年破产。随后他为了谋生,干过各种工作,如政府的情报人员等,同时从事写作。1696年他成为了一家伦敦砖瓦厂的经理。丹尼尔·笛福,英国作家。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信奉不属于英国国教的长老会教派。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等,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学等。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由于文笔巧妙,开始未被识破,发觉后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奉为英雄。1704年至1713年,他为哈利主办《评论》杂志,制造舆论,搜集情报。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出版了《鲁滨孙飘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还相继发表了《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费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等长篇小说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传记笛福不信仰英国国教,这使得他在政治上拥护信仰新教的威廉三世。1702年笛福发表了一本小册子《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用反讽手法猛烈抨击托利党当局迫害不同教派,被逮捕。经过审判,笛福被判入狱六个月,并从1703年7月31日起带枷游行三天。笛福则在狱中针锋相对写了诗歌《枷刑颂》。这使得在他游行过程中,民众将其当英雄看待,向他投来的不是石块而是鲜花,并且为他的健康干杯。辉格党首领罗伯特·哈利非常欣赏笛福的才华,在他干涉下,笛福获得了释放。哈利希望笛福办杂志以争取民众对自己的苏格兰-英格兰联合政策的支持。笛福在哈利支持下于1704年创办了《法国时事评论》。1708年哈利失势,笛福继续支持其继任者戈多尔芬直到1713年杂志中断1719年笛福根据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一部分经历和自己构思,完成了自己最著名的作品《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中文翻译为《鲁滨逊漂流记》。小说讲述一个在海难中逃生的水手在一个荒岛上通过自己智慧与勇气,战胜险恶的自然环境,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故事。小说大受欢迎,一年之内竟然出了四版。至今仍在被世界各地人阅读。笛福的其他主要小说作品有1720年完成的《辛格尔顿船长》和1722年的《摩尔·弗兰德斯》。笛福还写了大量小册子与新闻报道,1722年法国马赛发生瘟疫,笛福出版以1665年伦敦大瘟疫为内容的《大疫年纪事》,迎合了当时市民的关注,颇受欢迎。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年-1731年4月24日)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其作品主要为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闻名于世,鲁滨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笛卡尔发表了什么论文集

在荷兰的那段优越环境中,笛卡尔开始他的著作生涯,将多年的研究心得笔之于书。自1619年11月那次领悟之后,笛卡尔曾在一篇题为《奥林匹克》的手稿中对他的梦作了详细说明。他死后,这一手稿落到克莱色列尔手中。莱布尼茨在1675~1676年访问巴黎期间有机会从中抄了一些段落,这些一直保留在汉诺威皇家图书馆。与此同时,笛卡尔心中早已有了《方法导论》的轮廓,并设计了他的方法论的规则。笛卡尔回忆说:在这个冬天以后,我还继续练习运用我所规划的那种方法,因为我除了按照这些规则小心地对我的一切思想作普遍的引导之外,还不时留下一点时间,特别用来解决数学上的一些难题,有时也用来解决一些别的科学上的难题,我可以把这些问题弄得几乎和数学问题一模一样,使它们脱离其他科学中一切我发现不够坚实的原理。经过9年的实验和总结,直到1628年,才把原来的构想记录下来,称为《指导心灵的规则》(《Les kègles pour la drection de L'esprit》)。这是笛卡尔最早的哲学著作。该书可视为《方法导论》的初稿,笛卡尔打算用36条规则来概括他的全部方法,分成三个部分,每部分12条。第一部分描述了新方法的一般特征,提出了建立关于量的一般科学的思想;第二部分过渡到这个方法在数学领域的应用;第三部分是要说这个方法在一般哲学问题上的应用。可遗憾的是,这部著作并没有写完,写到规则21就中断了,并且第二部分的后3个规则的解释也省略了,第三部分根本就没写。这部未完成的著作,笛卡尔在生前也没有发表过,直到他死后的1701年才在阿姆斯特丹问世,距离笛卡尔去世的时间,已有50多年了。同时,笛卡尔也着手撰写形而上学,这就是他日后《第一哲学沉思》的雏形。1629年10月,他告诉梅色纳神父,正在写一本宇宙论,计划3年内写完。事实上到1633年他已完成了这本《宇宙论》——或称《论宇宙》(包括《光学》和《论人》(Tralt du monde ou de la lumière)。正待付梓之际,消息传来,伽利略(Galileo Galilei)在意大利受到教会方面的谴责,因为他拥护哥白尼(N·Copernicus)的地动说。笛卡尔赶紧从比克曼那里借来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在这本书中他看到自己的许多结论,尤其是承认哥白尼太阳中心说,与伽利略相一致。为避免与教会及当时学术界人士引起正面冲突,笛卡尔打消了出版该书的意图。这时候,他沮丧地告诉梅色纳神父:地动说与我的论文关系异常密切,我真不知如何能够将这理论从我的著作中删去,而又能使其他的部分仍然成立,不致以沦为一堆残缺不全的废纸。然而,我又绝不愿意在我的言论中,出现一些令教会不悦的言辞,我宁愿毁掉它,以免使它成为畸形之物……如果地动说不能成立,那么我的哲学基础便全部错误了,因为很明显的 ,我的哲学就在证明地动说。不过,笛卡尔并没有毁掉他的手稿。他希望有一天,地球的另一面也同样地处罚它,这样,我的《宇宙论》才有可能在时间中见到天日。这本书后来在1677年出版。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物理学、宇宙学的观点,可以说是哥白尼、伽利略的思想在科学上的继续和在哲学上的发展。 全书分成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光学》(Trait de la lumière),主要论述了感觉和物理条件的区别,光和热的本性,物质的广延、硬度、流动性等特性,物质的三要素,地球上和天体上物质运动的规律等等。第二部分是《论人》(Trait deL'homme) ,主要论述了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有机体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动物是一种无意识的机器。笛卡尔原来还打算写的第三部分是《论灵魂》,但在笛卡尔的遗稿中根本就找不到这一部分,也许根本就没有写出来。?这不幸事件发生过后,各方的好友频频催促笛卡尔让他们看看他的新发现。于是,他又谨慎地将《宇宙论》中的主要部分整理出来,分别写成三篇文章,再加上一篇序文,于1637年8月8日一起在雷登(Leyde)出版。当时虽然没有刊出作者的姓名,但大家都知道这是笛卡尔的著作。笛卡尔在这本匿名发表的书中不仅以自传的形式记叙了他的思想发展过程,而且在其中透露了他在1633年因伽利略受到教会的责难后再不敢发表的《论宇宙》一书中关于世界和宇宙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这本书是用法文,即我们的母语写成的,目的是希望那些只是运用自己的自然理性的人们比那些只注意古人著作的人对我的意见能够作出更好的判断。这部著作是和三篇论文组合而成的。它们是《折光学》、《气象学》和《几何学》。在《折光学》中,探讨了光的折射问题,并且独立地发现了后来人们所说的斯乃尔规律。在《几何学》中,他奠定了我们现代所说的解析几何学的基础。至于那篇序文,也就是令笛卡尔名垂千古的《方法导论》。《方法导论》的全名应是《在正当运用理性及追求科学真理上的方法论》(《Disconrsdela M thode pour bien Conduire sa Raison et chercher la verite dans les sciences》)。笛卡尔在1637年2月27日给麦尔塞纳神父的信中说:我不把它叫作'方法论'(Trait de la M thode),而把它叫做'谈谈方法'(Piscours de la M thode)。这就相当于说它是'关于这个方法的导言和意见',是要表示我的目的不是要教授这个方法,而只是谈谈这个方法。笛卡尔在书中也说:我的目的并不是要在这里讲授每一个人为了更好地指导他的理性所应遵循的方法,而只是表明我是以什么方式来引导自己的理性。笛卡尔还说,我把下面这些论文叫做'关于这个方法的论文'(Essais de cete M thode),以表示他 讲的方法是后面几篇论文中的方法,而这些论文是表现这个方法的论文,所以这本书的名字准确地讲应叫做《谈谈这个方法》(《Disconrse on the (this) m thode》),但人们习惯称之为《方法导论》。该书出版后不久,古耳西勒(E.Cour Celles)即把它翻译成拉丁文,他按照字面直译,译得十分中肯。《方法导论》用法文写的,而且又是以自传的方式写成,易读易懂,措词亲切活泼。它不但是法文的散文杰作,而且在观念上,也开创了法国哲学家之明显而清晰的传统。笛卡尔在《方法导论》中将他在这个时候设计出的方法归结为四条规则,即:第一条是:决不把任何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其为真的东西当作真的加以接受,也就是说,小心避免仓促的判断和偏见,只把那些十分清楚明白的呈现在我的心智之前,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放进我的判断之中。第二条是:把我所考虑的每一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分成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而且适于加以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第三条是:按照次序引导我的思想,以便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到对复杂的对象的认识,即使是那些彼此之间没有自然的先后次序的对象,我也给它们设定一个次序。最后一条是:把一切情形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尽量普遍地加以审视,使我确实毫无遗漏。?此后,笛卡尔还把《方法导论》中所描述的哲学再加以发挥,撰写成《第一哲学沉思》(Meditationes des primapilosophia)。为了慎重起见,他将手稿的样本分寄给当时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以及他的好友,如梅色纳神父、伽森狄(Gassendi)、亚尔诺德(Arnauld)、霍布斯(Hobbes)等人,以征求他们的意见。该书的对象是学术界的人士,所以用拉丁文写的,题名为:Meditationes de prima philosophia in quibus Deiexistentia et animae humanoe immertalitas demonstrantur。意即:形而上学沉思,证明天主实有及灵魂的不死不减。他又将学者的疑难和自己的答辩一并附在书中于1641年出版。被后人称为《第一哲学沉思集》。该书是笛卡尔的成熟之作,成为研究他的哲学思想的主要资料。本书是献给巴黎神学院的最有智慧的、最闻名的院长。笛卡尔原本是想得到巴黎神学院的支持,借助于它的权威来论证他的理论的正确性。他在致神学院院长及神学家们的信中说:如果你们恩准并公开证明它的真理性和确实性,我想,我不会怀疑。从今以后,现在的关于这两个问题的一切错误和虚假的意见将会迅速地从人们的心灵中抹去。这位院长虽然接受了他的诚意,但是该书在1662年还是遭到被禁印的厄运。当初笛卡尔曾经向梅色纳神父透露:形而上学沉思具有我的物理学的全部基础,但请不要张扬,否则那些亚里士多德的拥护者会故意刁难反对。我希望阅读这些沉思的人不知不觉地习惯于我的原则,使其在发现这些沉思已推翻了亚里士多德之前,已经承认它是真理。结果亚里士多德的拥护者,还是群起攻击这个新思想。当他将六个沉思与他自己收集起来的第一组反驳(由荷兰神学家卡特鲁斯(Caterus)提出的)和自己的回答送给麦尔塞纳,希望他收集其他人的意见。结果,以麦尔赛纳为首的一批神学家向他提出了第二组反驳。第三组反驳是由英国哲学家霍布斯(Hobbes)提出的。这并不是笛卡尔的心愿,因为与这样一位异教徒和唯物主义者的联系将会使巴黎神学院反感,幸好霍布斯对笛卡尔的观点采取的是敌对态度。第四组反驳是杨森主义者阿尔诺(AArnauld)提出的。麦尔塞纳事后违反笛卡尔的心愿,将《沉思》送给了唯物主义的原子论者伽森狄(Gassendi),伽森狄提出了一长篇反驳,并且后来对笛卡尔的回答也作了反驳。第六组反驳是由麦尔塞纳集合起来的一批哲学家、几何学家和神学家们提出的。出版第二版时,又增补了巴黎耶稣学院的教授布尔丹提出的第七组反驳,这组冗长的反驳曾使笛卡尔大为不快。这些诘难和笛卡尔本人的回答实际上是欧洲近代第一次公开的、直接的哲学论战。它们对于了解笛卡尔的哲学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导论》和《形而上学的沉思》发表后,笛卡尔在欧洲知识界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同时也引起一些人的反对。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校长(沃埃特斯)曾指责他是无神论者,地方当局也谴责他有罪。1645年乌得勒支大学颁布命令,禁止出版支持和反对笛卡尔学说的著作。在法国,笛卡尔遭到他以前的教师、耶稣会的神父们的冷遇。他向他们进一步解释自己的主张,认为这些思想可以得到天主教会,尤其是耶稣会的支持。但是他的希望落了空,耶稣会最终还是正式抨击了笛卡尔主义,他的著作被列入罗马教廷的禁书目录。

分类: 资源共享 >> 文档/报告共享 解析: 笛卡尔 笛卡儿(Rene Descartes),1596年3月21日生于法国都兰城。少年时期在欧洲著名的拉弗莱希耶稣会学院读书,打下了牢固的数学基础和天文学基础。1613年进入波瓦蒂埃大学,1616年毕业,获得法律学学位。由于家庭富有,不需要他开业作律师,同时由于他对经院哲学和神学的反感,从1618年起他离开法国游历欧洲各国,先后到过荷兰、丹麦、德国、瑞士和意大利等国。 1618年他结识了物理学家伊萨克·毕克曼(Isace Beekman)。在毕克曼的鼓励下,笛卡儿开始从事理论数学的研究,这对他后来建立解析几何学产生很大影响。1620 年笛卡儿在游历德国时,产生了把自然科学各学科相互协调起来的思想。 1625年笛卡儿回到法国,开始致力于科学研究活动。为了获得良好的条件,1628年起到社会比较安定,思想比较自由的荷兰定居。此后他除去法国进行几次短暂的访问外,直到1649年没有离开荷兰。在荷兰他完成了多部著名著作,如1629年--1633年写了《论世界》,1641年出版了《形而上学的沉思》,1644年又出版了《哲学原理》等。1649年应瑞典女王克思斯蒂娜的邀请,笛卡儿赴斯德哥尔摩任常驻宫廷哲学家,不幸于1650年2月11日病逝。终年54岁。1799年法国大革命后,笛卡儿的骨灰被送到了法国历史博物馆。 笛卡儿在科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他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在其一生活动中则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他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笛卡儿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他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提出怀疑一切的“系统怀疑的方法”。但他还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原则,强调不能怀疑以思维为其属性的独立的精神实体的存在,并论证以广延为其属性的独立物质实体的存在。他认为上述两实体都是有限实体,把它们并列起来,这说明了在形而上学或本体论上,他是典型的二元论者。笛卡儿还企图证明无限实体,即上帝的存在。他认为上帝是有限实体的创造者和终极的原因。笛卡儿的认识论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他主张唯理论,把几何学的推理方法和演绎法应用于哲学上,认为清晰明白的概念就是真理,提出“天赋观念”。 笛卡儿的自然哲学观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笛卡儿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反映了他的上述哲学思想。他同意阿基米德、毕达哥拉斯的某些科学观点。他否认真空的存在,但又同意原子论学说。笛卡儿对物理学的发展曾做出很大贡献。他论述了动量守恒问题,提出宇宙永远保持着同量的运动。他还推导出了抛体的轨迹,发现了光的折射的基本定律。在光学理论上他坚持光的微粒说和光是一种压力的观点。他所论证的光在密介质中比在疏介质中走得快的观点却被费马否定了。 笛卡儿最杰出的成就是在数学发展上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在笛卡儿时代,代数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几何学的思维还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笛卡儿致力于代数和几何联系起来的研究,于1637年,在创立了坐标系后,成功地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他的这一成就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解析几何直到现在仍是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 笛卡儿的成就还有许多,如发展了质量和时间是和空间的三个量纲一样重要的基本量纲的见解;在伽利略的基础上第一个提出了近代惯性原理;在数学上最早论述了椭圆曲线画法;在生理学上首先提出了神经传导和反向机能的理论等。恩格斯曾评价他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辨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 可以说,笛卡儿是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笛卡儿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土伦省莱耳市的一个贵族之家,1650年2月11日卒于斯德哥尔摩。 笛卡儿生平 笛卡儿的父亲是布列塔尼地方议会的议员,同时也是地方法院的法官,笛卡儿在豪华的生活中无忧无虑地度过了童年。他幼年体弱多病,母亲病故后就一直由一位保姆照看。他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父亲见他颇有哲学家的气质,亲昵地称他为“小哲学家”。 父亲希望笛卡儿将来能够成为一名神学家,于是在笛卡儿八岁时,便将他送入拉弗莱什的耶酥会学校,接受古典教育。校方为照顾他的孱弱的身体,特许他可以不必受校规的约束,早晨不必到学校上课,可以在床上读书 。因此,他从小养成了喜欢安静,善于思考的习惯。 笛卡儿1612年到普瓦捷大学攻读法学,四年后获博士学位。1616年笛卡儿结束学业后,便背离家庭的职业传统,开始探索人生之路。他投笔从戎,想借机游历欧洲,开阔眼界。 这期间有几次经历对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次,笛卡儿在街上散步,偶然间看到了一张数学题悬赏的启事。两天后,笛卡儿竟然把那个问题解答出来了,引起了著名学者皮克曼的注意。皮克曼向笛卡儿介绍了数学的最新发展,给了他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 与皮克曼的交往,使笛卡儿对自己的数学和科学能力有了较充分的认识,他开始认真探寻是否存在一种类似于数学的、具有普遍使用性的方法,以期获取真正的知识。 据说,笛卡儿曾在一个晚上做了三个奇特的梦。第一个梦是,笛卡儿被风暴吹到一个风力吹不到的地方;第二个梦是他得到了打开自然宝库的钥匙;第三个梦是他开辟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道路。这三个奇特的梦增强了他创立新学说的信心。这一天是笛卡儿思想上的一个转折点,有些学者 也把这一天定为解析几何的诞生日。 然而长期的军旅生活使笛卡儿感到疲惫,他于1621年回国,时值法国内乱,于是他去荷兰、瑞士、意大利等地旅行。1625年返回巴黎,1628年移居荷兰。 在荷兰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笛卡尔对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通过数学家梅森神父与欧洲主要学者保持密切联系。他的主要著作几乎都是在荷兰完成的。 1628年,笛卡尔写出《指导哲理之原则》,1634年完成了以哥白尼学说为基础的《论世界》。书中总结了他在哲学、数学和许多自然科学问题上的一些看法。1637年,笛卡儿用法文写成三篇论文《折光学》、《气象学》和《几何学》,并为此写了一篇序言《科学中正确运用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方法论》,哲学史上简称为《方法论》,6月8日在莱顿匿名出版。1641年出版了《形而上学的沉思》,1644年又出版了《哲学原理》等重要著作。 1949年冬,笛卡儿应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安的邀请,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任宫廷哲学家,为瑞典女王授课。由于他身体孱弱,不能适应那里的气候,1650年初便患肺炎抱病不起,同年二月病逝。 解析几何的诞生 在笛卡儿所处的时代,代数还是一门比较新的科学,几何学的思维还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1637年,笛卡儿发表了《几何学》,它确定了笛卡儿在数学史上的地位。 文艺复兴使欧洲学者继承了古希腊的几何学,也接受了东方传入的代数学。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数学方法描述运动成为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笛卡儿分析了几何学与代数学的优缺点,表示要去“寻求另外一种包含这两门科学的好处,而没有它们的缺点的方法”。 在《几何学》卷一中,他用平面上的一点到两条固定直线的距离来确定点的距离,用坐标来描述空间上的点。他进而创立了解析几何学,表明了几何问题不仅可以归结成为代数形式,而且可以通过代数变换来实现发现几何性质,证明几何性质。 笛卡儿把几何问题化成代数问题,提出了几何问题的统一作图法。为此,他引入了单位线段,以及线段的加、减、乘、除、开方等概念,从而把线段与数量联系起来,通过线段之间的关系,“找出两种方式表达同一个量,这将构成一个方程”,然后根据方程的解所表示的线段间的关系作图。 在卷二中,笛卡儿用这种新方法解决帕普斯问题时,在平面上以一条直线为基线,为它规定一个起点,又选定与之相交的另一条直线,它们分别相当于x轴、原点、y轴,构成一个斜坐标系。那么该平面上任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用(x,y)惟一地确定。帕普斯问题就化成了一个含两个未知数的二次不定方程。笛卡儿指出,方程的次数与坐标系的选择无关,因此可以根据方程的次数将曲线分类。 《几何学》一书提出了解析几何学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标志着解析几何学的诞生。此后,人类进入变量数学阶段。 在卷三中,笛卡儿指出,方程可能有和它的次数一样多的根,还提出了著名的笛卡儿符号法则:方程正根的最多个数等于其系数变号的次数;其负根的最多个数(他称为假根)等于符号不变的次数。笛卡儿还改进了韦达创造的符号系统,用a,b,c,…表示已知量,用x,y,z,…表示未知量。 解析几何的出现,改变了自古希腊以来代数和几何分离的趋向,把相互对立着的“数”与“形”统一了起来,使几何曲线与代数方程相结合。笛卡儿的这一天才创见,更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从而开拓了变量数学的广阔领域。 正如恩格斯所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辨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了。” 笛卡儿在其他科学领域的成果 笛卡儿靠着天才的直觉和严密的数学推理,在物理学方面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从1619年读了开普勒的光学著作后,笛卡儿就一直关注着透镜理论;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参与了对光的本质、反射与折射率以及磨制透镜的研究。他把光的理论视为整个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笛卡儿运用他的坐标几何学从事光学研究,在《屈光学》中第一次对折射定律提出了理论上的推证。他认为光是压力在以太中的传播,他从光的发射论的观点出发,用网球打在布面上的模型来计算光在两种媒质分界面上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从而首次在假定平行于界面的速度分量不变的条件下导出折射定律;不过他的假定条件是错误的,他的推证得出了光由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时速度增大的错误结论。他还对人眼进行光学分析,解释了视力失常的原因是晶状体变形,设计了矫正视力的透镜。 在力学上,笛卡儿发展了伽利略的运动相对性的思想,例如在《哲学原理》一书中,举出在航行中的海船上海员怀表的表轮这一类生动的例子,用以说明运动与静止需要选择参照物的道理。 笛卡儿在《哲学原理》第二章中以第一和第二自然定律的形式比较完整地第一次表述了惯性定律:只要物体开始运动,就将继续以同一速度并沿着同一直线方向运动,直到遇到某种外来原因造成的阻碍或偏离为止。这里他强调了伽利略没有明确表述的惯性运动的直线性。 在这一章中,他还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运动量守恒定律:物质和运动的总量永远保持不变。笛卡儿对碰撞和离心力等问题曾作过初步研究,给后来惠更斯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笛卡儿把他的机械论观点应用到天体,发展了宇宙演化论,形成了他关于宇宙发生与构造的学说。他认为,从发展的观点来看而不只是从已有的形态来观察,对事物更易于理解。他创立了漩涡说。他认为太阳的周围有巨大的漩涡,带动着行星不断运转。物质的质点处于统一的漩涡之中,在运动中分化出土、空气和火三种元素,土形成行星,火则形成太阳和恒星。 他认为天体的运动来源于惯性和某种宇宙物质旋涡对天体的压力,在各种大小不同的旋涡的中心必有某一天体,以这种假说来解释天体间的相互作用。笛卡儿的太阳起源的以太旋涡模型第一次依靠力学而不是神学,解释了天体、太阳、行星、卫星彗星等的形成过程,比康德的星云说早一个世纪,是17世纪中最有权威的宇宙论。 笛卡儿的天体演化说、旋涡模型和近距作用观点,正如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一样,一方面以丰富的物理思想和严密的科学方法为特色,起着反对经院哲学、启发科学思维、推动当时自然科学前进的作用,对许多自然科学家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又经常停留在直观和定性阶段,不是从定量的实验事实出发,因而一些具体结论往往有很多缺陷,成为后来牛顿物理学的主要对立面,导致了广泛的争论。 笛卡儿在其他的科学领域还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创见。他还提出了 *** 反应说,为生理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近代科学的始祖 笛卡儿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自成体系,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炉,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笛卡儿在哲学上是二元论者,并把上帝看作造物主。但笛卡儿在自然科学范围内却是一个机械沦者,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笛卡儿认为:物质由微粒构成物质微粒是唯一的实体;物质的本性是其空间广延性,机械运动即位置变动是物质唯一的运动形式;一切自然现象,一切物质性质(包括色。香、硬度、热等)都是由于物质粒子的机械相互作用产生的;有了物质(空间)和(机械)运动,就能按照物质运动本身的自然规律,构造出全部世界,无须上帝照管。 这类机械论的自然观以后曾统治自然科学两个多世纪。笛卡尔不但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而且承认物质运动是绝对的观点。他宣称:“给我物质和运动,我将造出这个世界。”。因此笛卡儿又是辩证法的卓越代表人物之一。 笛卡儿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他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认为那是“虚伪的科学”,主张重审知识,提出了怀疑一切的系统怀疑方法。但他又提出了“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 他说:对任何事物都可怀疑,唯独对“我在怀疑”不能怀疑,这说明有一个怀疑的我(即心灵)独立存在。他更进一步指出了心灵与物质的相互差异:心灵能思维而不占空间;物质占空间而不思维;二者互不决定,互不派生。这就是笛卡儿二元论哲学的精髓。他还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他认为物质与心灵皆受上帝的支配,而上帝是尽善尽美的。他将物质与精神截然分开,将哲学划分为“行而上学”与“物理学”两部分。 笛卡儿是一位机械论者,他认为宇宙中无论天上还是地上,到处充满着的物质和运动,他将运动定义为位移运动(即力学运动)。他提出,运动守恒原理使宇宙处在永恒的力学运动之中。人造的机器与自然界中的物体没有本质的差别,两者所不同的是,人造机器的每一部分都是我们很明确地看到的。他相信,人体本质上是一架机器,他的机能均可以用力学加以解释。 笛卡儿的方法论对于后来物理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他在古代演绎方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以数学为基础的演绎法:以唯理论为根据,从自明的直观公理出发,运用数学的逻辑演绎,推出结论。这种方法和培根所提倡的实验归纳法结合起来,经过惠更斯和牛顿等人的综合运用,成为物理学特别是理论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作为他的普遍方法的一个最成功的例子,是笛卡儿运用代数的方法的来解决几何问题,确立了坐标几何学即解析几何学的基础。 笛卡儿的方法论中还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他善于运用直观“模型”来说明物理现象。例如利用“网球”模型说明光的折射;用“盲人的手杖”来形象地比喻光信息沿物质作瞬时传输;用盛水的玻璃球来模拟并成功地解释了虹霓现象等。第二,他提倡运用假设和假说的方法,如宇宙结构论中的旋涡说。此外他还提出“普遍怀疑”原则。这一原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反对教会统治、反对崇尚权威、提倡理性、提倡科学起过很大作用 。 笛卡儿堪称17世纪及其后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笛卡尔发表过多少论文

分类: 资源共享 >> 文档/报告共享 解析: 笛卡尔 笛卡儿(Rene Descartes),1596年3月21日生于法国都兰城。少年时期在欧洲著名的拉弗莱希耶稣会学院读书,打下了牢固的数学基础和天文学基础。1613年进入波瓦蒂埃大学,1616年毕业,获得法律学学位。由于家庭富有,不需要他开业作律师,同时由于他对经院哲学和神学的反感,从1618年起他离开法国游历欧洲各国,先后到过荷兰、丹麦、德国、瑞士和意大利等国。 1618年他结识了物理学家伊萨克·毕克曼(Isace Beekman)。在毕克曼的鼓励下,笛卡儿开始从事理论数学的研究,这对他后来建立解析几何学产生很大影响。1620 年笛卡儿在游历德国时,产生了把自然科学各学科相互协调起来的思想。 1625年笛卡儿回到法国,开始致力于科学研究活动。为了获得良好的条件,1628年起到社会比较安定,思想比较自由的荷兰定居。此后他除去法国进行几次短暂的访问外,直到1649年没有离开荷兰。在荷兰他完成了多部著名著作,如1629年--1633年写了《论世界》,1641年出版了《形而上学的沉思》,1644年又出版了《哲学原理》等。1649年应瑞典女王克思斯蒂娜的邀请,笛卡儿赴斯德哥尔摩任常驻宫廷哲学家,不幸于1650年2月11日病逝。终年54岁。1799年法国大革命后,笛卡儿的骨灰被送到了法国历史博物馆。 笛卡儿在科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他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在其一生活动中则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他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笛卡儿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他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提出怀疑一切的“系统怀疑的方法”。但他还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原则,强调不能怀疑以思维为其属性的独立的精神实体的存在,并论证以广延为其属性的独立物质实体的存在。他认为上述两实体都是有限实体,把它们并列起来,这说明了在形而上学或本体论上,他是典型的二元论者。笛卡儿还企图证明无限实体,即上帝的存在。他认为上帝是有限实体的创造者和终极的原因。笛卡儿的认识论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他主张唯理论,把几何学的推理方法和演绎法应用于哲学上,认为清晰明白的概念就是真理,提出“天赋观念”。 笛卡儿的自然哲学观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笛卡儿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反映了他的上述哲学思想。他同意阿基米德、毕达哥拉斯的某些科学观点。他否认真空的存在,但又同意原子论学说。笛卡儿对物理学的发展曾做出很大贡献。他论述了动量守恒问题,提出宇宙永远保持着同量的运动。他还推导出了抛体的轨迹,发现了光的折射的基本定律。在光学理论上他坚持光的微粒说和光是一种压力的观点。他所论证的光在密介质中比在疏介质中走得快的观点却被费马否定了。 笛卡儿最杰出的成就是在数学发展上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在笛卡儿时代,代数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几何学的思维还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笛卡儿致力于代数和几何联系起来的研究,于1637年,在创立了坐标系后,成功地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他的这一成就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解析几何直到现在仍是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 笛卡儿的成就还有许多,如发展了质量和时间是和空间的三个量纲一样重要的基本量纲的见解;在伽利略的基础上第一个提出了近代惯性原理;在数学上最早论述了椭圆曲线画法;在生理学上首先提出了神经传导和反向机能的理论等。恩格斯曾评价他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辨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 可以说,笛卡儿是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笛卡儿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土伦省莱耳市的一个贵族之家,1650年2月11日卒于斯德哥尔摩。 笛卡儿生平 笛卡儿的父亲是布列塔尼地方议会的议员,同时也是地方法院的法官,笛卡儿在豪华的生活中无忧无虑地度过了童年。他幼年体弱多病,母亲病故后就一直由一位保姆照看。他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父亲见他颇有哲学家的气质,亲昵地称他为“小哲学家”。 父亲希望笛卡儿将来能够成为一名神学家,于是在笛卡儿八岁时,便将他送入拉弗莱什的耶酥会学校,接受古典教育。校方为照顾他的孱弱的身体,特许他可以不必受校规的约束,早晨不必到学校上课,可以在床上读书 。因此,他从小养成了喜欢安静,善于思考的习惯。 笛卡儿1612年到普瓦捷大学攻读法学,四年后获博士学位。1616年笛卡儿结束学业后,便背离家庭的职业传统,开始探索人生之路。他投笔从戎,想借机游历欧洲,开阔眼界。 这期间有几次经历对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次,笛卡儿在街上散步,偶然间看到了一张数学题悬赏的启事。两天后,笛卡儿竟然把那个问题解答出来了,引起了著名学者皮克曼的注意。皮克曼向笛卡儿介绍了数学的最新发展,给了他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 与皮克曼的交往,使笛卡儿对自己的数学和科学能力有了较充分的认识,他开始认真探寻是否存在一种类似于数学的、具有普遍使用性的方法,以期获取真正的知识。 据说,笛卡儿曾在一个晚上做了三个奇特的梦。第一个梦是,笛卡儿被风暴吹到一个风力吹不到的地方;第二个梦是他得到了打开自然宝库的钥匙;第三个梦是他开辟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道路。这三个奇特的梦增强了他创立新学说的信心。这一天是笛卡儿思想上的一个转折点,有些学者 也把这一天定为解析几何的诞生日。 然而长期的军旅生活使笛卡儿感到疲惫,他于1621年回国,时值法国内乱,于是他去荷兰、瑞士、意大利等地旅行。1625年返回巴黎,1628年移居荷兰。 在荷兰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笛卡尔对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通过数学家梅森神父与欧洲主要学者保持密切联系。他的主要著作几乎都是在荷兰完成的。 1628年,笛卡尔写出《指导哲理之原则》,1634年完成了以哥白尼学说为基础的《论世界》。书中总结了他在哲学、数学和许多自然科学问题上的一些看法。1637年,笛卡儿用法文写成三篇论文《折光学》、《气象学》和《几何学》,并为此写了一篇序言《科学中正确运用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方法论》,哲学史上简称为《方法论》,6月8日在莱顿匿名出版。1641年出版了《形而上学的沉思》,1644年又出版了《哲学原理》等重要著作。 1949年冬,笛卡儿应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安的邀请,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任宫廷哲学家,为瑞典女王授课。由于他身体孱弱,不能适应那里的气候,1650年初便患肺炎抱病不起,同年二月病逝。 解析几何的诞生 在笛卡儿所处的时代,代数还是一门比较新的科学,几何学的思维还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1637年,笛卡儿发表了《几何学》,它确定了笛卡儿在数学史上的地位。 文艺复兴使欧洲学者继承了古希腊的几何学,也接受了东方传入的代数学。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数学方法描述运动成为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笛卡儿分析了几何学与代数学的优缺点,表示要去“寻求另外一种包含这两门科学的好处,而没有它们的缺点的方法”。 在《几何学》卷一中,他用平面上的一点到两条固定直线的距离来确定点的距离,用坐标来描述空间上的点。他进而创立了解析几何学,表明了几何问题不仅可以归结成为代数形式,而且可以通过代数变换来实现发现几何性质,证明几何性质。 笛卡儿把几何问题化成代数问题,提出了几何问题的统一作图法。为此,他引入了单位线段,以及线段的加、减、乘、除、开方等概念,从而把线段与数量联系起来,通过线段之间的关系,“找出两种方式表达同一个量,这将构成一个方程”,然后根据方程的解所表示的线段间的关系作图。 在卷二中,笛卡儿用这种新方法解决帕普斯问题时,在平面上以一条直线为基线,为它规定一个起点,又选定与之相交的另一条直线,它们分别相当于x轴、原点、y轴,构成一个斜坐标系。那么该平面上任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用(x,y)惟一地确定。帕普斯问题就化成了一个含两个未知数的二次不定方程。笛卡儿指出,方程的次数与坐标系的选择无关,因此可以根据方程的次数将曲线分类。 《几何学》一书提出了解析几何学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标志着解析几何学的诞生。此后,人类进入变量数学阶段。 在卷三中,笛卡儿指出,方程可能有和它的次数一样多的根,还提出了著名的笛卡儿符号法则:方程正根的最多个数等于其系数变号的次数;其负根的最多个数(他称为假根)等于符号不变的次数。笛卡儿还改进了韦达创造的符号系统,用a,b,c,…表示已知量,用x,y,z,…表示未知量。 解析几何的出现,改变了自古希腊以来代数和几何分离的趋向,把相互对立着的“数”与“形”统一了起来,使几何曲线与代数方程相结合。笛卡儿的这一天才创见,更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从而开拓了变量数学的广阔领域。 正如恩格斯所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辨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了。” 笛卡儿在其他科学领域的成果 笛卡儿靠着天才的直觉和严密的数学推理,在物理学方面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从1619年读了开普勒的光学著作后,笛卡儿就一直关注着透镜理论;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参与了对光的本质、反射与折射率以及磨制透镜的研究。他把光的理论视为整个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笛卡儿运用他的坐标几何学从事光学研究,在《屈光学》中第一次对折射定律提出了理论上的推证。他认为光是压力在以太中的传播,他从光的发射论的观点出发,用网球打在布面上的模型来计算光在两种媒质分界面上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从而首次在假定平行于界面的速度分量不变的条件下导出折射定律;不过他的假定条件是错误的,他的推证得出了光由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时速度增大的错误结论。他还对人眼进行光学分析,解释了视力失常的原因是晶状体变形,设计了矫正视力的透镜。 在力学上,笛卡儿发展了伽利略的运动相对性的思想,例如在《哲学原理》一书中,举出在航行中的海船上海员怀表的表轮这一类生动的例子,用以说明运动与静止需要选择参照物的道理。 笛卡儿在《哲学原理》第二章中以第一和第二自然定律的形式比较完整地第一次表述了惯性定律:只要物体开始运动,就将继续以同一速度并沿着同一直线方向运动,直到遇到某种外来原因造成的阻碍或偏离为止。这里他强调了伽利略没有明确表述的惯性运动的直线性。 在这一章中,他还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运动量守恒定律:物质和运动的总量永远保持不变。笛卡儿对碰撞和离心力等问题曾作过初步研究,给后来惠更斯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笛卡儿把他的机械论观点应用到天体,发展了宇宙演化论,形成了他关于宇宙发生与构造的学说。他认为,从发展的观点来看而不只是从已有的形态来观察,对事物更易于理解。他创立了漩涡说。他认为太阳的周围有巨大的漩涡,带动着行星不断运转。物质的质点处于统一的漩涡之中,在运动中分化出土、空气和火三种元素,土形成行星,火则形成太阳和恒星。 他认为天体的运动来源于惯性和某种宇宙物质旋涡对天体的压力,在各种大小不同的旋涡的中心必有某一天体,以这种假说来解释天体间的相互作用。笛卡儿的太阳起源的以太旋涡模型第一次依靠力学而不是神学,解释了天体、太阳、行星、卫星彗星等的形成过程,比康德的星云说早一个世纪,是17世纪中最有权威的宇宙论。 笛卡儿的天体演化说、旋涡模型和近距作用观点,正如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一样,一方面以丰富的物理思想和严密的科学方法为特色,起着反对经院哲学、启发科学思维、推动当时自然科学前进的作用,对许多自然科学家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又经常停留在直观和定性阶段,不是从定量的实验事实出发,因而一些具体结论往往有很多缺陷,成为后来牛顿物理学的主要对立面,导致了广泛的争论。 笛卡儿在其他的科学领域还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创见。他还提出了 *** 反应说,为生理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近代科学的始祖 笛卡儿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自成体系,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炉,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笛卡儿在哲学上是二元论者,并把上帝看作造物主。但笛卡儿在自然科学范围内却是一个机械沦者,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笛卡儿认为:物质由微粒构成物质微粒是唯一的实体;物质的本性是其空间广延性,机械运动即位置变动是物质唯一的运动形式;一切自然现象,一切物质性质(包括色。香、硬度、热等)都是由于物质粒子的机械相互作用产生的;有了物质(空间)和(机械)运动,就能按照物质运动本身的自然规律,构造出全部世界,无须上帝照管。 这类机械论的自然观以后曾统治自然科学两个多世纪。笛卡尔不但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而且承认物质运动是绝对的观点。他宣称:“给我物质和运动,我将造出这个世界。”。因此笛卡儿又是辩证法的卓越代表人物之一。 笛卡儿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他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认为那是“虚伪的科学”,主张重审知识,提出了怀疑一切的系统怀疑方法。但他又提出了“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 他说:对任何事物都可怀疑,唯独对“我在怀疑”不能怀疑,这说明有一个怀疑的我(即心灵)独立存在。他更进一步指出了心灵与物质的相互差异:心灵能思维而不占空间;物质占空间而不思维;二者互不决定,互不派生。这就是笛卡儿二元论哲学的精髓。他还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他认为物质与心灵皆受上帝的支配,而上帝是尽善尽美的。他将物质与精神截然分开,将哲学划分为“行而上学”与“物理学”两部分。 笛卡儿是一位机械论者,他认为宇宙中无论天上还是地上,到处充满着的物质和运动,他将运动定义为位移运动(即力学运动)。他提出,运动守恒原理使宇宙处在永恒的力学运动之中。人造的机器与自然界中的物体没有本质的差别,两者所不同的是,人造机器的每一部分都是我们很明确地看到的。他相信,人体本质上是一架机器,他的机能均可以用力学加以解释。 笛卡儿的方法论对于后来物理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他在古代演绎方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以数学为基础的演绎法:以唯理论为根据,从自明的直观公理出发,运用数学的逻辑演绎,推出结论。这种方法和培根所提倡的实验归纳法结合起来,经过惠更斯和牛顿等人的综合运用,成为物理学特别是理论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作为他的普遍方法的一个最成功的例子,是笛卡儿运用代数的方法的来解决几何问题,确立了坐标几何学即解析几何学的基础。 笛卡儿的方法论中还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他善于运用直观“模型”来说明物理现象。例如利用“网球”模型说明光的折射;用“盲人的手杖”来形象地比喻光信息沿物质作瞬时传输;用盛水的玻璃球来模拟并成功地解释了虹霓现象等。第二,他提倡运用假设和假说的方法,如宇宙结构论中的旋涡说。此外他还提出“普遍怀疑”原则。这一原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反对教会统治、反对崇尚权威、提倡理性、提倡科学起过很大作用 。 笛卡儿堪称17世纪及其后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笛卡尔给哲学领域多创了一条路,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影响了一代人,他是资产阶级哲学的开创者之一,他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结合在一起。这对日后的哲学领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哲学家笛卡尔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哲学家笛卡尔的简介 笛卡尔(法语:René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拉海,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 数学 家、 物理 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是二元论唯心主义者的代表,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黑格尔称笛卡尔为“现代哲学之父”。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笛卡儿自成体系,融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体,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代表作品有《方法论》、《几何》、《屈光学》等。 哲学家笛卡尔的生平简介 1596年3月31日,笛卡尔出生在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拉海(现为笛卡尔)。他出身于地位较低的贵族家庭,父亲Joachim是雷恩的布列塔尼议会的议员,同时也是地方法院的法官。1岁多时母亲患 肺结核 去世,而他也受到 传染 ,造成体弱多病。笛卡尔因家境富裕从小多病,学校允许他在床上早读。母亲去世后,父亲移居他乡并再婚,而把笛卡尔留给了他的外祖母带大,自此父子很少见面,但是父亲一直提供金钱方面的帮助,使他能够受到良好的 教育 ,追求自己的 兴趣 而不用担心经济来源问题。也因此养成终生沉思的习惯和孤僻的性格。父亲见他颇有哲学家的气质,亲昵地称他为“小哲学家”。 1606或1607年,父亲希望笛卡尔将来能够成为一名神学家,于是在笛卡尔八岁时将其送入欧洲最有名的贵族学校──位于拉弗莱什的耶稣会的皇家大亨利学院学习 。校方为照顾他孱弱的身体,特许他不必受校规的约束,早晨不必到学校上课,可以在床上读书 。因此,他从小养成了喜欢安静,善于思考的习惯。他在该校学习8年,接受了传统的 文化 教育,学习了古典文学、 历史 、神学、哲学、法学、 医学 、数学及其他 自然 科学。他学习到了数学和 物理学 ,包括伽利略的工作。但他对所学的东西颇感失望,因为在他看来教科书中那些微妙的论证,其实不过是模棱两可甚至前后矛盾的理论,只能使他顿生怀疑而无从得到确凿的知识,惟一给他安慰的是数学。 1616年12月 毕业 后,他遵从他父亲希望他成为律师的愿望,进入普瓦捷 大学学习 法律 与医学,对各种知识特别是数学深感兴趣,并获得业士学位和文凭。毕业后笛卡尔一直对职业选择不定,又决心游历欧洲各地,专心寻求“世界这本大书”中的智慧。1618年,笛卡尔加入荷兰拿骚的毛里茨的军队。但是荷兰和西班牙之间签订了停战协定,于是笛卡尔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学习数学。在军队服役和周游欧洲期间他继续注意“ 收集 各种知识”,“随处对遇见的种种事物注意思考”。 在笛卡尔的时代,拉丁文是学者的语言。他也如当时的习惯,在他的著作上签上他的拉丁化的名字——Renatus Cartesius(瑞那图斯·卡提修斯)。正因为如此,由他首创的笛卡尔坐标系也称卡提修坐标系。 笛卡尔对结合数学与物理学的兴趣,是在荷兰当兵期间产生的。 1618年11月10日,他偶然在路旁 公告 栏上,看到用佛莱芒语提出的数学问题征答。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并且让身旁的人,将他不懂的佛莱芒语翻译成拉丁语。这位身旁的人就是大他八岁的以撒·贝克曼(Isaac Beeckman)。贝克曼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有很高造诣,很快成为了他的导师 。4个月后,他写信给贝克曼:“你是将我从冷漠中唤醒的人……”,并且告诉他,自己在数学上有了4个重大发现。 据说,笛卡尔曾在一个晚上做了三个奇特的梦。第一个梦是,笛卡尔被风暴吹到一个风力吹不到的地方;第二个梦是他得到了打开自然宝库的钥匙;第三个梦是他开辟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道路。这三个奇特的梦增强了他创立新学说的信心。这一天是笛卡儿思想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有些学者把这一天定为解析几何的诞生日。 1621年笛卡尔退伍回国,时值法国内乱,于是在1622年,时年26岁的笛卡尔变卖掉父亲留下的资产,用4年时间游历欧洲,其中在意大利住了2年,随后于1625年迁住于巴黎。因为在当时的法国教会势力庞大,不能自由讨论宗教问题,因此笛卡尔在1628年移居荷兰,在那里住了20多年。在此期间,笛卡尔对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 化学 和生理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且致力于哲学研究发表了多部重要的文集,并通过数学家梅森神父与欧洲主要学者保持密切联系。 1649年笛卡尔受瑞典克里斯蒂娜女王之邀来到斯德哥尔摩担任女王的私人教师,每天清晨5点就赶赴宫廷,为女王讲授哲学,素有晚起习惯的笛卡尔,又遇到瑞典几十年少有的严寒,因而不幸地在这片“熊、冰雪与岩石的土地”上得了 肺炎 , 在1650年2月去世,享年54岁。终生未婚。由于教会的阻止,仅有几个友人为其送葬。死后还出版有《论光》(1664)等。 1663年他的著作在罗马和巴黎被列入梵蒂冈教皇颁布的禁书目录之中。 但是,他的思想的传播并未因此而受阻,笛卡尔成为17世纪及其以后对欧洲哲学界和科学家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1740年,巴黎才解除了禁令,那是为了对当时在法国流行起来的牛顿世界体系提供一个替代的东西。 1799年法国大革命后,笛卡尔的骨灰和遗物被送进法国历史博物馆。 1819年,其骨灰被移入圣日耳曼圣心堂中。 他的哲学与数学思想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第一:科学要为人类服务。笛卡尔认为,任何的科学都应该是对人有好处的,所有的科学都应该让人更好地掌握自然。 第二:怀疑一切,笛卡尔对外面的一切都是很怀疑的,笛卡尔认为我们所有的观点都来自于我们自己的感受,而感受是会欺大家的,因此笛卡尔提出了怀疑一切这样的哲学观点。 在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当中,最重要的还是这一点: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认为人只有存在思想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当自己在思考的时候,自己就是存在的,而当自己有一天不再思考的时候,自己就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笛卡尔一直在怀疑,他可以怀疑任何的东西的存在,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怀疑过本身的存在。

17世纪前期在笛卡尔生活的法国,为神学服务的经院哲学敌视科学思想,用火刑和监狱对付先进的思想家和科学家。批判经院哲学,建立为科学撑腰的新哲学,是先进思想家的共同任务。笛卡尔和F.培根一样,打出了新哲学的大旗。他们指出经院哲学是一派空谈,只能引导人们陷入根本性错误,不会带来真实可靠的知识,必须用新的正确方法,建立起新的哲学原理。从他们起,哲学研究开始重视科学认识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经院哲学以圣经的论断、神学的教条为前提、用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法进行推论,得出符合教会利益的结论。这种方法的基础是盲目信仰和抽象论断。笛卡尔指出,我们不能盲从。我们已有的观念和论断有很多是极其可疑的,我们处在真假难分的状态中是不可能确定真理的 。 为了追求真理,必须对一切都尽可能地怀疑,甚至像“上帝存在”这样的教条 ,怀疑它也不会产生思想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破旧立新 ,这就是笛卡尔式怀疑。这种怀疑不同于否定一切知识的不可知论,而是以怀疑为手段,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所以被称为“方法论的怀疑”。他把怀疑看成积极的理性活动,要拿理性当作公正的检查员。他相信理性的权威,要把一切放到理性的尺度上校正。他认为理性是世间分配得最均匀的东西,权威不再在上帝那里 、教会那里 , 而到了每个人的心里了。这是对经院哲学的严重打击。笛卡尔认为,凡是在理性看来清楚明白的就是真的。复杂的事情看不明白,应当把它尽可能分成简单的部分,直到理性可以看清其真伪的程度。这就是笛卡尔的真理标准。这是在认识论上应用理性主义,即唯理论。笛卡尔是17世纪唯理论的创始人,他并不完全排斥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但认为单纯经验可能错误,不能作为真理标准。在他看来,数学是理性能够清楚明白地理解的,所以数学的方法可以用来作为求得真理的方法,应当以这种方法找出一些最根本的真理来作为哲学的基础。笛卡尔从哥白尼、伽利略的新科学中借来的带有机械论性质的方法,曾经对哲学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弊病。笛卡尔把他的体系分为3个部分:① “形而上学”,即认识论和本体论;②“物理学”,即自然哲学;③各门具体科学,主要是医学、力学和伦理学。他把“形而上学”比作一棵树的根,把“物理学”比作树干,把各门科学比作树枝,以此表明哲学的重要地位 , 但也指出果实是树枝上结出的 ,以表明科学的重要意义。笛卡尔的“形而上学”中有新的思想,也有不少经院哲学的残余。他的“物理学”摆脱了经院哲学,是典型的机械唯物主义,是对哲学的新贡献。笛卡尔本人是杰出的自然科学家,他把变数引进数学,将几何学和代数学结合起来,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他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科学的理想和模型,提出了以数学为基础的、以演绎法为核心的方法论,对后世的哲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他在物理学上提出了动量守恒的观念;他以物质的涡旋运动说明太阳系的生成,成为I.康德宇宙起源说的渊源。这些科学成就都超越了机械论的局限。 笛卡尔的学说有广泛的影响 。他的 “ 我思故我在”,强调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启发了康德,成为从康德到G.W.F.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的主题,推动了辩证法的发展。正如他的解析几何引出微积分一样。经过他改造的“上帝”观念,也鼓励了B.斯宾诺莎对它作进一步的改造 ,把“上帝”等同于自然,用唯物主义克服二元论。在笛卡尔以后,为了克服他所造成的困难,人们作出了种种努力。在“笛卡尔学派”中,N.马勒伯朗士站在唯心主义一边,强调上帝的作用,认为人们的认识完全依赖于上帝。G.W.莱布尼茨也用上帝的“ 前定和谐 ”来说明身和心的无联系的一致。另一些人则站在笛卡尔“物理学”的机械唯物主义一边,克服他的“形而上学”中的唯心主义,把唯物主义的第二种形态发展到高峰。这就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人物评价笛卡尔在哲学上是二元论者,并把上帝看作造物主。但笛卡儿在自然科学范围内却是一个机械论者,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笛卡尔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近代哲学之父”。他自成体系,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炉,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笛卡尔的方法论对于后来物理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他在古代演绎方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以数学为基础的演绎法:以唯理论为根据,从自明的直观公理出发,运用数学的逻辑演绎,推出结论。这种方法和培根所提倡的实验归纳法结合起来,经过惠更斯和牛顿等人的综合运用,成为物理学特别是理论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作为他的普遍方法的一个最成功的例子,是笛卡尔运用代数的方法的来解决几何问题,确立了坐标几何学即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笛卡尔的方法论中还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他善于运用直观“模型”来说明物理现象。例如利用“网球”模型说明光的折射;用“盲人的手杖”来形象地比喻光信息沿物质作瞬时传输;用盛水的玻璃球来模拟并成功地解释了虹霓现象等。第二,他提倡运用假设和假说的方法,如宇宙结构论中的旋涡说。此外他还提出“普遍怀疑”原则。这一原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反对教会统治、反对崇尚权威、提倡理性、提倡科学起过很大作用 。笛卡尔堪称17世纪及其后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笛卡尔曾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世界》一书,效法N.哥白尼、G.伽利略式的做法,但当时教会反动势力很大,使他打消了写作这部著作的计划。这时他对思想方法进行了研究,1628年写成《指导心智的规则》,但生前并未发表。1629年他迁居资产阶级已经取得政权的荷兰,在那里隐居20年。1637年,笛卡尔用法文写成3篇论文《折光学》、《 气象学》和《几何学》,并为此写了一篇序言《科学中正确运用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方法论》,哲学史上简称为《方法论》。其中《几何学》确定了笛卡尔在数学史上的地位。1641年他又用拉丁文发表了《形而上学的沉思》,比较详细地论证了他已经提出的论点,并且附有事前向当时著名哲学家们征求来的诘难以及他自己对这些诘难的驳辩。1644年,笛卡尔发表了他的系统著作《哲学原理》,这部书不仅包括他已经发表的思想,而且论述了他的物理学理论,还包括过去未发表的《世界》一书的内容。1649年,他最后发表了心理学著作《论心灵的感情》。

竹笛发表论文

1996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本科,师从张维良、蒋国基先生。2000年被学院免试推荐为本院研究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2001年被中央民族乐团聘为客席独奏演员。曾多次与电影乐团、东方歌舞团、中央芭蕾舞团、中国“爱乐女”乐团、澳门中乐团等合作。先后参加了中央、北京、浙江、汕头等多家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录影、录音及各种专题晚会的录制。199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普天同庆”香港回归民族音乐会现场直播晚会。1999年录制了《张维良笛子基础教程》示范演奏的光盘。2000年11月随“天音”室内乐团赴法参加法国“中国文化季”的专场演出,受到极度好评。同年参加了“纪念冯子存诞辰九十五周年作品音乐会”的演出、及著名作曲家金湘先生作品《诗经五首》的演出和录音。 2001、2002、2004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节目的录制。2002年6月赴莫斯科参加“申奥---北京文化节”的演出。2003年获取硕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笛子女硕士并留校任教。2013年入选中央电视台“中国十大笛子演奏家”。曾出访美国、日本、韩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爱尔兰、拉托维亚、巴西、阿根廷、英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多次受到外国元首及皇室亲自接见,受到广泛好评。多次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悉尼歌剧舞剧交响乐团、希腊国家交响乐团、澳门乐团等国内外著名乐团合作,为中国民乐走向世界的推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艺术履历被录入《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笛坛繁星录》以及英国剑桥传记中心编著的《世界名人录》中。曾录制发行了笛子专辑《情竹》、《乱红》、箫专辑《箫色》、《精神·东西方的碰撞》、《对话——箫与竖笛现代作品十首》等,其中《对话——箫与竖笛现代作品十首》获格莱美欧洲古典音乐提名。 1993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1996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本科199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普天同庆”香港回归民族音乐会的现场直播晚会1999年录制了《张维良笛子基础教程》示范演奏的光盘2000年被学院免试推荐为本院研究生,成为中国第一个女笛子研究生2001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节目的录制。2001年6月赴莫斯科参加“申奥---北京文化节”的演出。2002年8月获文化部第一届中国青少年民族器乐独奏比赛竹笛青年专业组银奖。2002年12月12日成功地举办了个人专场音乐会。2002年12月20日应邀在悉尼歌剧院参加宋祖英“好日子”独唱音乐会,担任笛子独奏。2002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节目的录制。2003年获取硕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笛子女硕士并留校任教。2003年赴法国先后参加2003法国凡尔赛中国文化之夜、二十一世纪中法高等教育展文艺演出。2003年参加纪念赵松庭八十冥诞活动研讨会,并宣读论文。2003年9月赴香港参加湘江明月夜中秋晚会,担当独奏演出。2004年参加纪念冯子存诞辰100周年活动音乐会独奏演出。2004年出访爱尔兰、拉托维亚参加欧洲艺术节。2004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节目的录制。2005年代表国家参加“2005华盛顿中国文化节北京文化周”的专场演出。2005年8月13日作为笛子演奏参加了许巍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的“留声十年绝版青春”个人演唱会。2005年至今参加里查德·克莱德曼国内外2 0余场巡回专场演出。2006年5月代表国家随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出访美国,出演交响诗《霸王别姬》的世界首演,获得成功。2006年7月代表中国音乐学院出访马来西亚,参加2006国际音乐教育年会。2006年8月应邀参加澳大利亚高峰论谈做即兴表演,受到总统亲自接见。2006年10月参加第20届澳门国际音乐节演出。2006年10月参加华夏室内乐团成立十周年现代作品音乐会。2007年1月出访嘎纳参加“2007嘎纳国际唱片展”并携专辑《乱红》参展;2007年2月与澳门乐团合作演出中国名曲专场音乐会。2007年4月应邀出访丹麦与丹麦音乐家进行东西方音乐碰撞的首次合作,在各地举行五场专场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并受到丹麦皇室的接见。2007年5月于杭州参加纪念赵松庭名家名曲音乐会。2007年11月随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出访俄罗斯,参加2007俄罗斯中国文化年闭幕式音乐会演出。2007年12月于苏州参加笛子名家名曲音乐会。2007年其艺术履历被录入《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笛坛繁星录》中。2008年4月与丹麦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Lars Hannibal及世界顶尖竖笛演奏家Michala Petri分别在北京、上海两地合作举办专场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2009年与世界顶尖竖笛演奏家Michala Petri合作专辑《对话——箫与竖笛现代作品十首》获格莱美欧洲古典音乐提名。2009年4月于欧洲巡演,先后在哥本哈根、伦敦、德国举办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期间前往丹麦皇家音乐学院进行艺术交流活动,应邀在英国BBC电台录制专题节目。2010年7月受上海世博会邀请,参加丹麦馆日皇家音乐会,进行即兴独奏表演,获得中外观众的广泛赞誉,并受到继丹麦之旅后丹麦亲王和王子的再次接见。2010年10月担任“2010首届北京竹笛邀请赛”评委。2011年1月荣获 “2010年度最具魅力笛子演奏家” 。2011年发行第九张个人专辑《远行》。2012年参加许巍《此时此刻》专辑录制。2012年9月三位民乐界标志性人物李祥霆、陈悦和赵聪联袂举行《盛世华韵》专场民乐演奏会。2012年10月担任“2012 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评委。2012年12月参加里查德·克莱德曼中国巡演20余场。2013年5月17“此时此刻” 许巍巡回演唱会-北京站演唱会演奏嘉宾。2013年7月13日“此时此刻” 许巍巡回演唱会-上海站演出嘉宾。2013年12月7日“此时此刻”许巍巡回演唱会-福州站(福建省体)演出嘉宾2013年7月28日 与美国钢琴家lancewiseman 兰斯·怀斯曼在徐州音乐厅合作举办独奏音乐会。2013年9月23日参加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开幕式演出。2014年10月9日 “篴韵华风”陈悦师生音乐会。 2015年8月10日至8月12日陈悦“方与圆”笛箫艺术研修班于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2015年8月12日,陈悦师生笛子音乐会将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五层文会堂举办。 2015年09月22日明月千里寄相思”陈悦笛箫中秋音乐会落幕。 曾出访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爱尔兰、丹麦、葡萄牙、巴西、阿根廷、韩国、日本、拉托维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获《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一致好评。多次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悉尼歌剧舞剧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德国特里尔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日本东京城市交响乐团、希腊国家交响乐团、澳门乐团等国内外著名乐团合作。曾在国内外录制发行了九张笛、箫专辑《情竹》、《无词歌》、《远行》、《箫色》、《乱红·与钢琴的即兴》、《洞箫》、《中国之悦》,欧洲录制和发行专辑《精神·东西方的碰撞》、《对话——箫与竖笛现代作品十首》。发表论文《赵松庭的笛乐创作与婺剧音乐的渊源关系》、 《寄忧思与古人 觅大道 与先哲— 从道德经看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与创新 》、 《浅谈唐诗宋词中的笛箫文化》、《赵松庭笛乐创作特征分析》、《笛海无涯 艺无止境——赵松庭艺术精神管窥》 等。

感觉女的里技巧最拔尖的是唐俊乔,毕竟愁空山飞歌竹迹这些恶心曲子不是闹着玩的,情感上不分上下,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竹笛论文发表

您好,那位美女是陈悦哦。杭州人,是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南派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的关门弟子。

希望能够帮到您,感谢您对永乐票务的支持。欢迎关注永乐票务官网获取最新演出信息。^ ^

著名的笛箫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副系主任,华夏室内乐团团长,中国音协管乐研究会副会长,南京东南大学名誉教授,张维良先生1957年生于江苏苏州,自幼喜爱音乐,八岁开始学笛,1967年得到著名笛子演奏家赵松庭先生的精心培养和系统训练,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1981年转入音乐学院器乐系,1982年毕业留校担任笛子专业主课教师,兼任中国音乐学院实验乐团演出工作,同时亦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和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兼任中日青年文化交流中心客座教授。 张先生先后师从冯子存、刘管乐、赵松庭、王铁锤等名家,并在1983年至1985年随著名作曲家王酩学习作曲技术,1982年参加全国民族器乐独奏比赛获得笛子组第一名优秀表演奖;1983年以笛子独奏曲《太湖春》获中国音乐学院首届创作比赛二等奖;1987年参加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获一等奖以及箫与箜篌演奏曲《清明上河图》获得1987年国际放送基金大奖;1988年以笛独奏创作曲《南韵》获全国第六届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三等奖。 1987年在北京音乐厅举行的个人独奏音乐会,由中央交响乐团协奏,韩中杰先生指挥,次第从传统曲目到现代作品进行了全面展示,既有以民族音乐为素材改编的笛箫独奏曲,又有在传统笛箫演奏技法的基础上,运用某些现代作曲技法而创作的笛箫独奏曲与协奏曲,第一次将箫以独奏的形式搬上舞台,并与交响乐队合作;同时在笛子的演奏过程中,将这一中国古老乐器与西洋交响乐队和谐的配合,既保持其原有之中华古韵,又运用了全音阶以及十二音序手法,成功地将笛子的音域拓宽至三个八度,杰出的表现被誉为“对整个笛箫演奏艺术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在教学中,张维良先生将自己从事演奏专业的体会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但在1987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笛、箫演奏法”一文,其研究论文“笛箫乐器呼吸理论及其实践”亦获得专家的高度评价,另有《箫演奏法》、《箫曲集》等著论十余篇,尤其近年来培养出的学生或在中国境内各项重大比赛中获奖、或跻身于各专业文艺团成为骨干力量,实力都不容忽视,他曾数度参加中国的各项重大演出,亦先后出访了香港、菲律宾、奥地利、法国及英国等地演出。都备受赞誉。此外,亦担任多部影视名片如:《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红楼梦》、《王昭君》、《诸葛亮》、《开国大典》等的独奏工作。 激光唱片《箫的世界》、《张维良的吹管艺术》、《醉笛》、《箫幻天音》、《问天》等十种

竹笛演奏技巧有很多方面,我们以其中以下几个为例做一个说明。在竹笛演奏的过程中的换气技巧:需注重循环换气技巧的运用。它是保证乐曲内容完整的展现且体现演奏作品美妙旋律的重要方式。同时,循环换气也是竹笛演奏技巧中比较难掌握的一种技巧。以《早晨》为例,首先,在演奏开始前,演奏者需要在口腔内进行舌头运动,以便舌头能在演奏期间做好配合工作;其次,为了达到最佳气流控制效果,演奏者在长旋律演奏步骤应注意上下唇肌肉的放松度,保证有充足的空间增加胸腔容气量,并在舌根处带动喉结将气流推出。同时,还需在鼻腔帮助下保证呼吸顺畅;最后,演奏者身体各个部位也应当予以配合,以便循环换气技巧得到有效的运用。1.气息。通过在竹笛演奏中运用艺术想象的方法可适当增加乐曲表现力,其中在气息技巧中,艺术想象主要表现在气息控制方面。众所周知,竹笛需要不断的变换气息才能保证乐曲内容的丰富性。所以,可借助乐曲气息强弱交替或者渐变的方式,让竹笛演奏收获更好的演奏结果。以《鹧鸪飞》为例,在该首作品中,此曲在初期演奏部分需要表现出鹧鸪由远及近的飞翔状态。故而在气息调整方面也应当显示出强弱变化,这样才能在艺术想象方法下体现出气息技巧中的内在特征,促使竹笛演奏者能在鹧鸪形象的模仿中准确把握气息技巧。2.吐音。吐音是竹笛演奏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技巧,主要包括碎吐音、单吐音及双吐音等形式。在竹笛演奏中运用不同的吐音类型也能展示出乐曲不同的表现意义。比如在《卖菜》与《喜相逢》作品中,由于两首乐曲风格相似,所以在演奏时可从吐音方面着手展示出乐曲所含有的不同寓意。《喜相逢》更倾向于重逢喜悦之情,而《卖菜》体现发家致富情感。因此,在演奏《喜相逢》时,应当运用急促且富有力度的声音进行弹奏。而在《卖菜》中需要运用吐音技巧表达出美好的长旋律,这样才能保证听众从相似乐曲中感受到不同的演奏风格。3.手指。竹笛演奏需运用手指技巧才能将乐曲音调及艺术内涵展示出来。比如在滑音技巧中,竹笛吹奏环节除了需要依靠气息调整曲调外,还需要不断移动手指,将去放置于笛孔上,保证所呈现出来的音调有不同的美感。比如《深秋叙》中,主要表达的是秋风中叙述悲欢离合的惆怅之情。故而可在运用滑音技巧时,将音调沉稳的感觉表现出来,以此变换手指达到调音目的②。

陈悦:浙江省杭州人,自幼随父学习笛箫。后师从于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赵松庭先生,成为其关门弟子。1993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著名笛箫演奏家张维良教授。1996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大学本科,并代表学校出访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曾录制个人专辑《情竹》,并多次参加电台、电视台的录音录象活动。曾获中国音乐学院奖学金,2000年被保送本院硕士研究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