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运载火箭博士论文发表时间

发布时间:2024-07-06 00:33:11

运载火箭博士论文发表时间

10 月 25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了 2022 年第三批次查处的 46 项科研不端案件处理决定。上述案件涉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等 34 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 52 名学者。其中 32 名学者存在抄袭或抄袭剽窃项目申请书的问题,分别受到取消申请和参与申请国自然基金项目资格 3-5 年、撤销已批准项目、追回经费、通报批评等处罚。其余不端事件则涉及第三方代写代投、篡改代表性论著作者排序、盗用他人基金项目号、重复申请、数据篡改/造假、未经同意使用他人署名等问题,涉事学者受到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资格 2-3 年等处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大学排名US News 2023 世界大学排行榜公布,中国内地 14 所高校进入全球 200 强当地时间 10 月 25 日,US News 发布 2023 世界大学排行榜。根据公众号“青塔”的统计,中国内地 382 所高校入榜,其中清华大学排名全球 23 位,相比去年进步 3 位,进入全球 TOP30,居内地高校第一。北京大学紧随其后,排名全球第 39 位,相比去年进步了 6 位。此外,还有 14 所大学进入全球 200 强,除了清华、北大外,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89 名)、浙江大学(93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02 名)、华中科技大学(109名)、中国科学院大学(112名)、复旦大学(116名)、南京大学(123名)、中山大学(129名)、武汉大学(150名)、湖南大学(168名)、哈尔滨工业大学(196名)、同济大学(196名)。此外,中国港澳台地区共有 44 所高校入榜。TOP100 高校中,美国高校数量最多,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依然位居前三,和去年保持一致。排名第四到第十的高校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US News,公众号“青塔”)· 新冠疫苗上海启动吸入式新冠疫苗加强接种:吸入后憋气 5 秒据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等报道,10 月 25 日上午,上海市启动了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加强免疫预约登记,10 月 26 日起启动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据介绍,“吸入式”新冠疫苗的接种过程主要包括雾化和吸入两部分。疫苗液通过雾化设备被雾化成细小的颗粒注入雾化杯,接种者需在疫苗液雾化后 15 秒内完成口含深吸接种,并憋气至少 5 秒,“吸入式”新冠疫苗接种完后,仍需要现场留观 30 分钟。已全程接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灭活疫苗以及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生产的肌注式重组新冠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满 6 个月的 18 岁及以上人群,均可选择使用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 腺病毒载体)开展 1 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本次加强免疫实施免费接种。根据有关疫苗接种工作指引,已经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对象现阶段暂不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免疫。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由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研发,于 2021 年 3 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今年 9 月 4 日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建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同意作为加强针纳入紧急使用。康希诺表示,该吸入性疫苗通过口腔吸入的方式完成接种,不仅能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还可高效诱导黏膜免疫。(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 气候变化柳叶刀倒计时 2022 年度报告发布:依赖化石燃料危及当代人和后代的健康10 月 26 日,《柳叶刀》(The Lancet)发布了“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The Lancet Countdown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的第七份全球年度报告,报告中指出,持续依赖化石燃料加剧了多重危机对健康的影响,各国政府与企业继续采取的策略日益威胁当代人及其子孙后代的健康与生存。报告显示,持续依赖化石燃料加剧了多重危机对健康的影响,给卫生系统带来了额外压力,这包括粮食安全问题、传染病传播、与高温有关的疾病、能源匮乏以及空气污染暴露所致死亡的风险升高。然而,相较于清洁能源,各国政府与企业继续优先考虑化石燃料,报告覆盖的 86 个国家中,有 69 个国家对化石燃料进行补贴,其中 31 个国家的化石燃料补贴超过了卫生支出的 10% 。报告警告,在各国制定应对这些危机的措施时,企业对化石燃料的持续依赖可能会导致一个致命的未来。然而,如果立即采取行动,以健康为中心的应对措施仍然可以促成美好的未来。加快向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转变,将有助于防止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死亡和疾病进一步增加,并迅速给人们带来健康效益。另外,中国地区的“柳叶刀倒计时报告”将于 10 月 29 日发表。(The Lancet)· 航空航天空间站梦天实验舱舱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近日将择机实施发射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报道,北京时间 2022 年 10 月 25 日,梦天实验舱与长征五号 B 遥四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各项功能检查和联合测试等工作,计划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参试各单位正在加紧开展任务准备,全力以赴确保空间站建造任务决战决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生命演化脊椎动物的声音交流起源于 4 亿年前新西兰的喙头蜥(图片来源:Gabriel Jorgewich Cohen, University of Zurich)声音通讯是许多脊椎动物行为的基础,动物可以通过声音通讯促进对亲代的照顾或吸引配偶。一些研究表明,声音通讯在多个不同分支中经历了独立演化,但无法确定这一适应性状是否存在共同的的起源。在过去的研究中,龟类等爬行动物被认为无法发声和用声音通讯。近日,苏黎世大学 (University of Zurich) 研究者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记录了来自 4 个脊椎动物支系(龟、喙头蜥、蚓螈和肺鱼)的 53 个物种的发声和行为。作者发现,这些物种都有多样的声音库,包括了从啁啾声、短而尖的咔嗒声到复杂的音调。随后他们将这些记录与 1800 个物种的声音通讯演化史数据结合,提出用鼻子呼吸的脊椎动物声音通讯有一个共同祖先,约出现在 4.07 亿年前。这些发现阐明了声音通讯的起源,拓展了我们对不同动物类群声音通讯的认识。相关论文 10 月 25 日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University of Zurich)· 疫情通报10 月 25 日我国内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297 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944 例根据国家卫建委官网通报,10 月 25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388 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 41 例(福建 8 例,北京 7 例,上海 6 例,广东 6 例,天津 3 例,江苏 3 例,云南 3 例,黑龙江 2 例,浙江 1 例,山东 1 例,四川 1 例),含 3 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浙江 1 例,广东 1 例,四川 1 例);本土病例 297 例(山西 126 例,广东 45 例,内蒙古 35 例,北京 19 例,福建 13 例,陕西 12 例,新疆 9 例,湖南 8 例,重庆 7 例,天津 4 例,云南 4 例,安徽 3 例,河南 3 例,江苏 2 例,青海 2 例,上海 1 例,浙江 1 例,山东 1 例,四川 1 例,西藏 1 例),含 11 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内蒙古 2 例,陕西 2 例,北京 1 例,山西 1 例,福建 1 例,湖南 1 例,四川 1 例,青海 1 例,新疆 1 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1069 例,其中境外输入 125 例,本土 944 例(新疆 129 例,山西 92 例,青海 87 例,福建 80 例,内蒙古 79 例,广东 67 例,湖南 62 例,山东 57 例,陕西 45 例,四川 41 例,湖北 32 例,云南 26 例,河南 21 例,江苏 20 例,上海 18 例,天津 16 例,甘肃 14 例,重庆 12 例,安徽 8 例,河北 7 例,广西 7 例,西藏 7 例,黑龙江 6 例,宁夏 4 例,浙江 3 例,辽宁 2 例,北京 1 例,江西 1 例)。截至 10 月 25 日 24 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258 167 例,累计死亡病例 5226 例。(国家卫健委)

航天学霸姜雨一年九个月拿博士学位。属于特别特别厉害的水平。至今没有人能达到。

基金委通报北大等 34 所机构科研不端处理结果,52 名学者被罚 10 月 25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了 2022 年第三批次查处的 46 项...

运载火箭博士论文发表

他是火箭计划的中心

这个属于很高级的水平,因为有的人发表一篇论文就已经高兴的不能自拔,因为这个难度很大,他还发表了27篇。

3年。研究生学制3年,第一年理论课程学习委托国防科技大学代培,第二、三年回所开展论文研究及答辩,中国运载火箭研究所博士生和研究生去国防科技大学代培训3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又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于1957年11月16日,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是中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

本文由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的李平岐 陈海鹏 洪刚 朱永泉 王建明等共同编撰,发表于《国际太空2017年09期》,以下为文章内容:

对于载人登火任务,若采用常规的化学推进技术,地球出发规模达到1400t,而采用核热推进技术后,地球出发规模可降低至800t。核热推进技术以其高比冲、大推力的独特性能,具有化学推进火箭无法比拟的深空探测优势。

前期火星探测任务表明,火星上具备生命存在的某些必备条件,尤其是水的发现,极大地激发了人类在火星上寻找生命的热情,成为近年来国际深空探测的热点。核热推进技术以其高比冲、大推力的独特性能,具有化学推进技术无法比拟的深空探测优势。而且随着核动力技术的逐步发展,核能源安全问题可以得到可靠解决。为了确保我国在未来深空探测领域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发展核热推进技术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以载人登火任务为背景,对核热推进运载器的总体方案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核热推进运载器的总体性能、设计特点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梳理。

随着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越来越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欧洲航天局都已开始进行移民火星的科学研究,有望在21世纪30年代中期实现人类登陆火星的梦想。其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早在1988年就已经开始了载人火星探测的方案研究,并形成了载人登陆火星的“火星参考任务”(DRM)系列方案。

美国《载人火星 探索 设计参考体系5.0》(Mars DRA5.0),基本确立了“重型运载火箭+核动力末级”的总体方案,其基本方案为采用7发重型火箭将核热推进级、载人/货运有效载荷送至近地轨道,之后在近地轨道分别对接成2发货运火箭和1发载人火箭,由核热推进运送至火星并返回地球。早期,美国载人火星探测方案曾提到过利用传统化学推进系统进行载人登火,地球出发规模高达1400t。核热推进系统的结构与化学火箭发动机类似,推力也大致相当,但比冲提高到900 950s左右,地球出发规模得以降低到800t。Mars DRA5.0方案总体上采取“人货分运、物先人后”的原则。

美国Mars DRA5.0载人登火方案

参考美国Mars DRA5.0方案,我国也开展了初步的载人登火任务规划,按照地球出发规模700 800t考虑,共进行7 8次发射,在近地轨道进行5次对接。

1)由重型运载火箭1将核热推进奔火变轨级1送入近地轨道;

2)由重型运载火箭2将核热推进奔火变轨级2送入近地轨道;

3)由重型运载火箭3将轨道舱1(火星着陆下降器和上升器)送入近地轨道;

4)由重型运载火箭4将轨道舱2(火星表面生活舱和火星车)送入近地轨道;

5)由重型运载火箭5将核热推进奔火变轨级3送入近地轨道;

6)由重型运载火箭6将液氢贮箱送入近地轨道;

7)由重型运载火箭7将载人摆渡航天器(含飞船2)送入近地轨道;

8)由载人火箭将载人飞船1送入近地轨道。

将核热推进奔火变轨级1和轨道舱1在近地轨道对接,由核热推进奔火变轨级1将轨道舱1送入奔火轨道,轨道舱1与奔火变轨级1分离,之后由轨道舱1制动、气动减速将下降器和上升器送入环火轨道,下降器和上升器着陆火星表面;将核热推进奔火变轨级2和轨道舱2在近地轨道对接,由核热推进奔火变轨级2将轨道舱2送入奔火轨道,轨道舱2与奔火变轨级2分离,之后由轨道舱2制动、气动减速将火星表面生活舱和火星车送入环火轨道,等待后续入轨的载人飞船;将热推进奔火变轨级3、液氢贮箱、载人摆渡航天器和载人飞船1依次在近地轨道对接,航天员由载人飞船进入摆渡飞行器,由核热奔火变轨级3(和液氢贮箱)将载人摆渡航天器和载人飞船送入奔火轨道、环火轨道。载人摆渡飞行器和先入轨的火星表面生活舱在环火轨道对接,生活舱与摆渡飞行器其他部分分离,之后生活舱和飞船2降落在火星表面。

完成使命后,航天员通过火星上升级和飞船2进入火星轨道,并与载人摆渡航天器其他部分和载人飞船1进行交会对接。返回地球之前,航天员进入载人飞船1,与摆渡航天器分离,直接再入地球。

核热推进动力系统主要包括核热发动机和增压输送系统两部分组成。目前,国内核热发动机还处于概念设计阶段,核热发动机在原理上与以液氢为工质的膨胀循环发动机类似,不同的是将氢氧燃烧室替换成核反应堆。液氢推进剂从贮箱出来经泵增压后首先进入发动机冷却夹套冷却推力室后气化,之后分为两路:一路直接进入推力室,另一路吹动涡轮后进入推力室。进入推力室的氢气经核反应堆加热之后,变成高温高压气体经喷管高速喷出,形成推力。

核热发动机概念原理图

(1)核热发动机比冲

发动机比冲正比于推进介质温度的开方,反比于分子量的开方。由于材料及传热的限制,燃烧室温度一般不会超过3000 4000K,因此降低分子量是提高比冲的有效途径。

化学燃烧产物的分子量一般都超过10,而核热发动机可以直接将低分子量介质加热至高温,从而产生高比冲。目前而言,核热发动机最好的工作介质是液氢,既有良好的冷却和膨胀做功能力,又是分子量最小的单质。为最大化提高介质温度,核燃料棒技术水平对比冲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核热发动机最为核心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在核热发动机领域与国外差距较大的技术。

目前,俄罗斯在该领域处于最高水平,其三元碳化物技术可将氢加热到2800K以上,从而实现发动机比冲超过900s。在发动机面积比为300和喷管效率为0.96的情况下,随着氢加热温度的提高,比冲相应发生变化。

(2)核热发动机推质比

核热发动机由于有核反应堆及相关屏蔽层的存在,推质比低于常规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但远大于电推进发动机,美国核热发动机推质比设计值最高达到4.8,一般取在3 4之间。核热发动机推质比取决于与核相关的组件,如反应堆、反射层、屏蔽层、控制机构等,与常规低温发动机相关组件,如推力室、喷管、涡轮泵等质量仅占10%左右。

对于核热发动机的反应堆,构成部分主要由堆芯(含燃料和慢化剂等)、反射层、反应性控制系统、屏蔽以及其他堆内构件组成。

以美国载人登陆火星用的核热发动机反应堆为例,经估算,核反应堆的总质量约3422kg,而发动机推力约111.2kN,推质比为3.314。再综合考虑发动机喷管、涡轮泵以及推进剂输送管等,实际工程应用中核热发动机推质比在3左右。

(3)核热发动机起动、关机性能

常规火箭发动机的能量来源于推进剂的化学反应,其加速累积和减速释放的过程与推进剂的供应量直接关联,因此可以实现比较快速的起动和关机。

而核热发动机采用核反应堆作为能量来源,其起动关机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应堆的工作需求和特性,特别是核反应堆在停堆过程中,部分产物的辐射效应还会持续较长时间,需要持续予以冷却。

通过分析美国的核热发动机研制经验,核热火箭发动机的起动关机过程与常规火箭发动机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发动机关机后还要维持一个较长时间的冷停堆过程。

对34吨级月球摆渡用核热发动机的起动和关机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该发动机以美国“运载火箭用核发动机”(NERVA)计划研制发展的NRX系列发动机为原型,设计总温2361K,设计室压3.1MPa,真空比冲822s,设计推力下流量为41.7kg/s。

1)起动过程。核热火箭发动机的起动过程与常规低温火箭发动机有点类似,但时间要长得多。

起动第一阶段,液氢在贮箱压力作用下流经涡轮泵、推力室、反应堆等,反应堆处于较低功率,该过程大约需要25s,主要作用是将发动机充分预冷,并将反应堆预热。

第二阶段发动机开始加速起动,温度达到额定工况,推力达到额定推力的60%,历时约22.7s;

第三阶段是在总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室压增大至额定工况,推力达到100%,历时约3.6s。总体来看,核热发动机起动过程历时约52s,扣除发动机预冷时间,也需要约27s,起动过程的平均比冲大约只有600s。

2)关机过程。核热发动机的关机过程基本是起动过程的逆过程,但耗时要更长一些。首先,发动机要先降功率至60%工况。这一过程发动机总温保持不变,室压降低,历时约3.6s,此过程发动机比冲不变;而后,发动机在这一状态维持1 3min,主要目的是降低后续冷停堆过程中废热的产生量,以节省推进剂消耗;然后,发动机总温、推力再继续下降到发动机关机,还需要维持一个长时间小流量冷却的废热排放阶段。该34吨级核热发动机的整个关机过程历时约350s。整个关机过程中,发动机平均比冲约为600s。

核热发动机与常规发动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发动机关机后还存在一个废热排放的阶段,这主要是由于反应堆停堆后,一些反应产物仍然具有很强的放射性,会释放出废热。以34吨级月球摆渡用核热发动机为例,该过程持续约64h,推力约为134N,比冲约400s,由于持续时间较长,这一过程中液氢消耗需要考虑,同时,这一过程的冷却氢可设计用于发电,为整个飞行器提供一定的电力来源。

核反应堆在运行时将放出γ射线和大量的中子,这些射线和中子将对航天器上的电子元器件和航天员产生危害,因此需要加以屏蔽,将其辐射水平降到许可值以下。对于空间应用的反应堆,由于体积质量的限制较严格,其电子元器件和航天员处于相对集中的位置,可采用阴影屏蔽的方式,将辐射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

对于使用核动力的航天器,一般设计成细长形结构,即仪表舱、人员舱位于一端,核反应堆位于另一端,两端之间为液氢贮箱。

由于中子及γ射线的直线运动特定,且需屏蔽的位置相对集中,需要将屏蔽的区域放在屏蔽块的阴影区。

辐射屏蔽布置示意图

参考大亚湾和秦山核电站大修制定的防护指标,集体剂量不超过600(人·mSv),个人最大剂量不超过15mSv,考虑到核热推进末级受体积质量的限制,其辐射水平可能会略高,假设核热推进系统辐射安全区的允许泄露值小于每天20mSv,此数值已大大超出大亚湾和秦山核电站大修时制订的辐射防护指标要求。

按照火星探测任务周期为3年考虑,并假设上述辐射被火箭电气产品全部吸收,则整个任务周期累计吸收剂量为21.9J/kg,在目前的产品水平下,非抗辐射半导体元器件可以承受不小于100J/kg的电离辐射剂量。

可见,火箭电气产品受到的辐射剂量要小于元器件的承受能力,核热推进对电气系统方案并不产生本质影响,但是核热发动机必须具备基本的辐射屏蔽能力,将对外辐射控制到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对于深空探测任务,复杂的深空辐射环境是航天器面临的主要环境,暴露在地磁层之外的深空环境中充满了高能量的混合空间辐射。

采用核热推进的航天器布置图

根据航天器在深空的飞行阶段可将深空环境分为三部分:

一是从地球飞往其他星球旅途中的空间辐射环境,其主要辐射源是太阳粒子事件和银河宇宙射线;

二是航天器降落星体过程中的空间辐射环境,其主要辐射源为星体磁场俘获的太阳宇宙射线和银河宇宙射线粒子;

三是航天器所降落的星体表面的辐射环境,主要是星体吸收宇宙辐射后所发生的二次辐射。

深空辐射环境引起的危害主要是辐射损伤和单粒子事件,深空辐射环境中充满的高能电子、质子和少量的重离子与航天器材料作用,将引起航天器材料的性能损伤与破坏,其中高能电子对航天器材料产生电离作用、高能质子和重离子对航天器材料产生电离作用和位移作用。

在进行深空探测航天器电气系统设计时,要考虑光热辐射引起的单粒子事件造成计算错误,或改变存储器中的数值等风险,软件设计时需考虑这种情况,采用计算冗余、错误校验等方法进行检测判别,确保箭机计算的正确性。

核热推进上面级的工作环境在大气层以外,不会受到气动载荷的作用,因此其结构方案设计可以不受气动外形限制。以俄罗斯发布的核热动力运载器的概念图为例,运载器的主体承载结构以杆系为主,以此来提高运载器结构效率。而且由于没有整流罩空间的限制,有效载荷结构形式的灵活性更大、空间分布方案更多。

核热推进系统只需要液氢一种工质,因此只需要液氢一种贮箱,不需要另外设置氧化剂贮箱,在结构设计上的约束更少,可以更好地进行结构方案的优化。

但是采用核热发动机后,相比常规发动机将承受更恶劣的高温环境条件,这就需要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全面考虑发动机附近结构、仪器和电缆等的热防护需求,保证各系统、单机的正常工作。

而且与常规发动机相比,核热发动机结构更加笨重,这就需要增大发动机部分,尤其是反应堆周围的结构强度,同时保证发动机各部件的密封性。

俄罗斯核热动力运载器概念图

参考美国Mars DRA5.0方案,提出了与美国类似的载人登火初步方案,地球总出发规模约700 ~ 800t,分三次完成地火转移,单次地球出发规模约300吨级。通过分析从停泊轨道分别加速至地球出发能量C3e为8或20km2/s'时的发射效率、工作时间、引力损失以及入轨质量,给出核热推进末级的推力规模以及核热发动机的总体参数建议。

假设停泊轨道为高度200km的近地圆轨道,核.热发动机推质比取3、比冲取905s,考虑引力损失影响,不同推力规模情况下,对核热推进运载器的发射效率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发射效率指扣除核热发动机干重的入轨质量(进入地火转移轨道)与停泊轨道出发质量的比。可以看出,当过载在0.13~0.16之间时,其发射效率最高。

在发射效率已经考虑了不同过载的情况下,变轨时间不同带来引力损失影响,具体影响为过载越小,工作时间越长,引力损失越大,但发动机干重较小。按照单次地火转移的出发规模300t考虑,核热推进剂运载器的推力应该在45t左右最佳,结合美国、俄罗斯核热发动机研究情况,建议核热发动机推力按照15t考虑,核热推进运载器按照3机并联。

地球转移发射效率随过载变化情况

核热推进技术以其大推力、高比冲等特点在未来深空探测任务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应看到,目前距离核热技术的工程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攻克很多的技术难题。根据目前的基于核热推进的载人登火任务分析,核热推进运载器从地球出发到达火星需要约180天,在火星停留- -段时间后(一个星期至一年半时间不等),核热发动机再点火返回地球,因此推进剂长期贮存时间应至少为半年时间,这对现有液氢长期储存技术的挑战极大。

另外,核热发动机推力高温气氢比热(总温2500K时约为20000kJ/kg K)要远高于传统氢氧发动机的高温燃气比热( 燃气总温3400K,燃气比热3000kJ/kg K左右),导致壁面热流密度高于传统发动机,从而给冷却带来极大困难。

因此,要实现核热推进在载人登火任务中的应用,需重点解决核热反应堆小型化、核热发动机推力室冷却、推进剂长期贮存等重大技术难题。

火箭发表论文

1883年,他在《自由空间》一文中提出了宇宙飞船的设计方案。1895年出版了《关于地球与天空的梦想》。在研究飞船如何飞上天空的同时,他还注意到火箭问题,并着手对宇宙飞船的动力进行了研究。1896年他开始写最重要的论文《用喷气装置探索宇宙空间》,论述了航天飞行中使用火箭发动机的理论问题,包括热传导、导航设备、空气摩擦升温和燃料等。1903年,完成了《利用火箭仪器研究宇宙空间》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火箭运动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这篇论文在火箭科学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929年发表的《火箭列车》的论文,又首次提出多级火箭的设想,后来还提出建立星际站的大胆设想。这些都对人类航天事业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为此,他被誉为“火箭之父”、“宇宙航行之父”。

第一次液体燃料火箭发射,1926年3月16日

历史上的今天:1926年3月16日

历史上的今天,1926年罗伯特·戈达德在奥本进行了液体燃料火箭的首次飞行试验,马萨诸塞州。这枚以汽油和液氧为燃料的火箭在升空前燃烧了大约20秒,随后上升到41英尺的高度,最高时速达到每小时60英里。不幸的是,在火箭成功离开地面之前,埃丝特·戈达德用来拍摄第一次飞行的胶片用完了,因此,没有任何视频事件会有。

戈达德记录了以下关于这次发射在他的日记:

3月16日。上午和萨克斯去了奥本。埃丝特和鲁佩下午1点出来,2点30分试射火箭。它上升了41英尺,上升了184英尺,在2.5秒内,喷嘴的下半部分烧掉了。把材料带到实验室

虽然被拉起释放,但火箭一开始并没有升起,但火焰扑面而出,并发出了持续的轰鸣声。几秒钟后,它慢慢地上升,直到它离开了框架,然后以特快列车的速度,向左弯曲,撞上了冰雪,速度仍然很快。

戈达德从1921年就开始在液体燃料火箭上进行试验。在此之前,他尝试使用一股快速燃烧的固体电荷流,但这被证明是不切实际的,所以他转而使用液体燃料;这是他在1909年2月2日写的一篇论文中首先想到的,但当时他并没有追求,他终于在1923年成功地为液体燃料火箭制造了一台发动机,并在设计上稳步改进,在实验室的静态机架上对其进行了测试。

他最初的液体燃料火箭设计是在火箭顶部有燃烧室,燃料箱在后面,高度隔热(如图所示)。他这样做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可以提高火箭尾部推力的稳定性。在这次试飞之后,他意识到这种设计实际上并没有使火箭更加稳定,所以对其进行了修改,将燃烧室放在火箭尾部,更方便的是,五年后,他的火箭现在看起来和现在的火箭很像,他开始专注于用陀螺制导系统使火箭更稳定。他很快就成功地制造了这样一个制导系统,并于1935年3月28日将他的a-5火箭发射到4800英尺的高度。,在那次飞行中,当达到超音速时,

戈达德梦想有一天能制造出一个能将人发射到月球上的装置,这一梦想始于1899年,当时他正在修剪一棵樱桃树。这是他对这一事件的描述:

1899年10月19日下午,我爬上了一棵高大的樱桃树,我手里拿着一把锯子和一把斧头,开始修剪樱桃树上的枯枝。这是我们10月份在新英格兰度过的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下午,当我向东方的田野望去时,我想象着制作一个甚至有可能登上火星的装置是多么的美妙,想象着如果从我脚下的草地上发射出来,它将是多么的小规模……我是一个不同的男孩,当我从树上下来时,从我最后为生存而上升时,似乎是非常有目的的。

他后来每年10月19日庆祝一个个人节日,他的“周年纪念日”。他使用火箭到达月球和更远的梦想实际上让他在媒体上受到嘲笑。这主要源于1920年发表的一份报告,他概述了一项将火箭发射到月球的实验,然后将火箭装上闪光粉末,当火箭击中月球时点燃。这将让地球上拥有足够强大望远镜的人们看到闪光,从而能够确认火箭成功登上月球。1920年1月13日,在他的报告发表的第二天,《 *** 》在一篇社论中对此发表了如下评论:

在火箭退出我们的轨道后空气,真正开始它的长途旅行,它既不会被加速,也不会被它当时可能已经离开的炸药的爆炸所维持。声称这将是否定一个基本的动力学定律,只有爱因斯坦博士和他挑选的十几个,如此少和合适的,才有资格这样做。

戈达德教授和他的“椅子”在克拉克学院和史密森学会,不知道行动和反应的关系,以及需要有比真空更好的东西来回应说那是荒谬的。当然,他似乎只是缺乏高中时每天所学到的知识。

当然,是《泰晤士报》的记者对物理学的理解有缺陷,而不是戈达德,他是一位物理学教授。事实上,戈达德读了牛顿的《数学原理》,看到牛顿的第三定律会允许空间真空中的物体可以航行时,他意识到这是可能的。编辑在上面的陈述有些引用了这一定律,但他没有意识到火箭高速喷射燃料提供在真空中提供推力所需的“动作和反应”。对于这种批评,戈达德最初的反应根本不科学,简单地说,“在第一个人完成之前,每一个愿景都是一个笑话;一旦实现,它就变得司空见惯。”

在1924年,他有一个更科学的回答。他在《大众科学月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概述了他刚刚做的一个实验,对于那些仍然怀疑火箭在真空中工作的人来说,这个实验是确凿无疑的。在这个实验中,他展示了火箭在真空中的工作实际上会更好。特别是,他在一个正常大气压为1/1500的试验室里对一枚火箭进行了50次试验,不仅火箭在这种环境下仍能提供推力,而且实际上它提供的推力比在正常大气压下进行的相同设置和试验多出20%,

尽管有确凿的证据,在这一点上,他仍然经常受到媒体的批评,直到阿波罗11号在登月途中发射的第二天,《 *** 》才在1920年发表了一篇收回声明的文章:

进一步的调查和实验证实了17世纪牛顿的发现现在已经确定,火箭可以在真空和大气中工作。时代对这个错误感到遗憾。

戈达德引用了

的话,正如我们在科学中所了解到的那样,我们太无知,无法安全地说出任何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对于个人来说,既然我们无法知道他的局限性是什么,我们就很难肯定地说,任何事情都必然在他的掌握之内或之外。每个人都必须记住,只有真诚地努力,才能预测自己的财富、名望或功用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他应该从这样一个事实中获得勇气,即所有的科学在某个时候都与他处于同样的状况,而且昨天的梦想常常被证明是真实的,即今天的希望和现实(摘自他高中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想当然的事情》;在21岁时发表,由于生病而迟到)

区分不成功和成功的实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大多数]最终成功的工作是一系列不成功的测试的结果,在这些测试中,困难被逐渐消除。

的额外事实:

马斯克发表论文火箭

据外媒报道,在不久的将来,埃隆·马斯克设想从地球发射下一代Starship前往月球、火星或地球的另一边。然后几分钟后,用于发射的第一级助推器返回发射塔,在那里它将被一个特殊设计的臂给“抓住”并准备在一个小时内进行第二次发射。 这位SpaceX CEO于当地时间周三在一系列推文中暗示了这一计划。 他在回复另一位Twitter用户时写道:“我们将尝试着用发射塔臂接住Super Heavy助推器,与此同时用栅格翼承受负载。” Super Heavy是SpaceX采用的下一代助推器,旨在跟目前在德克萨斯州研发的SpaceX飞船配套使用。本月早些时候,你可能已经看到了早期Starship原型的第一次成功高空试飞,以硬着陆的大爆炸结束。 马斯克的愿景是,Starship最终将能搭载多达100名乘客前往太阳系并通过太空进行超快的跨大陆飞行。 目前SpaceX的主力火箭--猎鹰9号用于向国际空间站发射卫星并执行相关任务,其在返回地球后使用可伸缩着陆腿着陆。对于Super Heavy来说,它将可以跟史上最大、最强大的火箭相匹敌,马斯克认为取消这些腿可以获取优势,包括成本节省、能够立即重新将助推器部署到发射架上并在一个小时内再次飞行。而这意味着将着陆时的压力将会被重新定向到栅格翼上,栅格翼位于助推器顶部附近,主要用于在飞行中控制火箭,其将会落在发射塔上的某种设备上。 不过马斯克也表示,使用腿来降落Super Heavy仍是一个选择。 目前还不清楚这一切何时会付诸实施。眼下,SpaceX正在德克萨斯州研发Super Heavy。

文/ Robert Hart

内容梗概

当地时间周二,SpaceX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发推称,欧洲必须在火箭 科技 方面树立宏大的目标,不然极有可能落后于人。SpaceX持续超越欧洲的竞争对手。马斯克表示,SpaceX会在欧洲研究出一争高下的火箭技术之前登陆火星,建造基地。

重要事实

针对Ars Technica关于欧洲2030年开始研究相关技术的报告,马斯克回应道,SpaceX将会在2030年之前发射“星际飞船”(即该公司的火箭名称)。届时,马斯克称SpaceX将全力突破火星基地自给自足的“硬门槛”。

在推文中,马斯克说欧洲火箭计划“目标定得太低”,“只有可完全、迅速反复利用的火箭才会在未来保有竞争力”。“其它的火箭就像喷气飞机时代的布制双翼飞机”。

SpaceX三次可回收式“星际飞船”原型机的试飞均以在大火中失败告终。最近一次失败是在研究团队宣布任务成功几分钟之后。

背景信息

尽管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太空项目通常需要国家资助,但这些项目正常运作后可吸引商业客户。数年间,SpaceX研发出可回收火箭,大大降低成本,不断蚕食欧洲市场份额。同时,欧盟虽奋力追赶却难改落后的局面。

非常视角

“大”数据

据《福布斯》估计,马斯克身家达到1,655亿美元,是地球上第二富有的人,仅次于亚马逊的杰夫·贝索斯。贝索斯也在研发太空项目“蓝色起源”。

译:Young 校:李永强

固体火箭期刊投稿

不太容易。《固体火箭技术》期刊专业内容涉及火箭研究及应用、发动机、推进剂、材料工艺、测试技术五个大类。本刊作为固体火箭行业专业期刊,坚持遵循“双百方针”,认真执行出版政策,发扬学术民主,推动学术交流的办刊宗旨。本刊在宣传我国“固体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促进航天科技成果交流及技术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固体火箭技术》期刊现已形成了其鲜明的特色,即工程实践性强,并注重论文的科学性、学术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在宣传我国“固体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及在促进航天科技成果交流及技术转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已成为本专业广大科研人员的良师益友,是航天固体火箭专业领域的权威性期刊。《固体火箭技术》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2008年版),2009年6月入选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RCCS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并被十余家国内外著名检索刊物及数据库固定收录。

EI工程索引期刊列表,期刊影响因子1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京工业大学 0.403 10348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北京科技大学 0.550 150533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京理工大学 0.529 181434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大连理工大学 0.501 248895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北大学 0.593 247326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南大学 0.756 259877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国防科技大学 0.383 118828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程大学 0.322 108379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哈尔滨工业大学 0.425 2704210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大学 0.545 1523611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南理工大学 0.726 2313412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优先出版期刊华中科技大学 0.502 4415813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优先出版期刊吉林大学 0.701 1177114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苏大学 0.872 1298715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解放军理工大学 0.288 511516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理工大学 0.330 1076517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清华大学 0.517 5734718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 0.426 4070019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深圳大学 0.610 311220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四川大学 0.744 1367021 天津大学学报 天津大学 0.537 1785322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同济大学 0.634 3777423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西安交通大学 0.560 3315224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西北工业大学 0.395 1128125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西南交通大学 0.608 1960626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优先出版期刊浙江大学 0.551 2497727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南大学 0.789 1641328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山大学 0.574 2274729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1.238 7208230 爆炸与冲击 中国力学学会;四川省力学学会;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0.663 1199331 固体力学学报 中国力学学会 0.558 959532 计算力学学报 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力学学会 0.419 1752133 力学学报 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0.769 2361534 振动与冲击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1. 高压物理学报 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物理学会 0.510 450236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中国光学学会 1.360 3741337 光学学报 中国光学学会 1. 光子学报 中国光学学会;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324 2769039 计算物理 中国核学会 0.380 668140 声学学报(中文版)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中国声学学会 0.901 1507141 中国激光 中国光学学会 0.997 2949742 人工晶体学报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0.462 908143 测绘学报 中国测绘学会 1.403 2007944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武汉大学 0.779 2723045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中国地质大学 1.705 2777346 矿物岩石 成都理工大学 0.854 901047 农业工程学报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1.299 6646048 农业机械学报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0.723 3268349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北京林业大学 1.242 3794350 工程力学 中国力学学会 0.583 2693851 振动工程学报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0.533 1703452 材料工程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0.627 1514553 材料研究学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0.647 1556754 复合材料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复合材料学会 0.987 1939655 功能材料 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学会 0.588 3187856 无机材料学报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106 3137457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中国真空学会 0.426 583658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中国矿业大学 1. 煤炭学报 中国煤炭学会 0.787 2600060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石油大学 0.506 2154161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 1.333 1901562 石油勘探与开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573 3866863 石油学报 中国石油学会 1.437 3439764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中国石油学会 0.619 923765 材料科学与工艺 优先出版期刊哈尔滨工业大学 0.508 1161266 材料热处理学报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0.595 750967 焊接学报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0.555 1613368 金属学报 中国金属学会 0.835 3702169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0.827 1942970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1. 光学精密工程 优先出版期刊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2.239 1982272 机械工程学报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0.544 4601373 摩擦学学报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1.210 1693974 仪器仪表学报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0.785 3611275 振动.测试与诊断 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0.385 697276 兵工学报 中国兵工学会 0.377 1042277 弹道学报 中国兵工学会 0.231 429378 工程热物理学报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0.431 2599279 内燃机工程 中国内燃机学会 0.502 975880 内燃机学报 中国内燃机学会 0.688 1473281 燃烧科学与技术 天津大学 0.498 784782 太阳能学报 中国太阳能学会 0.512 2053383 核动力工程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0.257 548284 强激光与粒子束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学会;四川省核学会 0.671 1779985 原子能科学技术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0.247 652586 电工技术学报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1.161 2663287 电机与控制学报 哈尔滨理工大学 0.286 872188 电力系统自动化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2. 电力自动化设备 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所;国家电力公司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 0.687 2189390 高电压技术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1.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2.319 11851492 半导体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电子学会 0.431 1469393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北京邮电大学 0.620 829294 电波科学学报 中国电子学会 0.460 967295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电子科技大学 0.347 1451996 电子学报 中国电子学会 0.686 7392397 电子与信息学报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 0.328 2101998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中电科技集团公司第55所) 0.211 363599 光电子.激光 天津理工大学 1.454 14853100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中国光学学会 1. 通信学报 中国通信学会 0.595 3076610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0.444 15032103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0.499 36575104 机器人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0.731 22520105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中国计算机学会 0.705 38391106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办公室;中国兵器工业210研究所 0.844 39070107 计算机学报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796 62317108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计算机学会 1.117 56723109 控制理论与应用 优先出版期刊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0.555 31260110 控制与决策 东北大学 0.907 41428111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中国自动化学会;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0.384 3022112 软件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2. 自动化学报 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 0.572 35255114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四川大学 0.702 38249115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浙江大学 0.952 12632116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0.902 32509117 硅酸盐学报 中国硅酸盐学会 0.969 35168118 燃料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1. 新型炭材料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1.397 9132120 中国造纸 中国造纸学会;中国制浆造纸工业研究院 0.408 12149121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重庆大学 0.533 14824122 建筑材料学报 同济大学 0.597 9252123 建筑结构学报 中国建筑学会 1. 土木工程学报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0.921 47212125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1.505 89626126 岩土工程学报 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0.989 75588127 岩土力学 优先出版期刊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0.879 48473128 水科学进展 优先出版期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学会 1.230 26924129 水力发电学报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0.546 10723130 水利学报 中国水利学会 1.378 65957131 铁道学报 中国铁道学会 0.540 21133132 中国铁道科学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0.699 14381133 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公路学会 2.996 28908134 船舶力学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 0.332 4643135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大连海事大学 0.375 894313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0.432 19179137 固体火箭技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中国宇航学会推进专业委员会 0.439 5740138 航空材料学报 中国航空协会 0.464 5219139 航空动力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中国航空学会 0.430 11516140 航空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中国航空学会 0.636 23164141 空气动力学学报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 0.320 766814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0.564 14565143 实验流体力学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 0.268 3228144 推进技术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0.434 11375145 Science China Physics,Mechanics & Astonomy 中国科学院 0.453 423146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 0.860 1538147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院 0.135 202148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0.896 800149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科技部863联办;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0.201 160150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0.323 141151 Chinese Optics Letters 中国光学学会 0.637 1705152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0.476 211153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工程学会 0.500 689154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上海大学 0.262 1020155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0.627 2511156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中国科学院 0.440 780157 Rare Metals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0.456 624158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武汉理工大学 0.156 280159 Journal of Rare Earths 中国稀土学会 1.260 1359160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0.369 243161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科学院金属所 0.298 537162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0.504 1704163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东华大学 0.065 314164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国矿业大学 0.258 409165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中国化工学会 0.534 1078166 China Welding 中国焊接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0.196 162167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中国金属学会 0.263 448168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清华大学 0.210 634169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天津大学 0.128 429170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0.196 315171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 0.215 962172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浙江大学 0.323 51017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北京科技大学 0.251 617174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0.075 119175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东南大学 0.295 818176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上海交通大学 0.125 165177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优先出版期刊哈尔滨工业大学 0.132 355178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中南大学 0.480 811179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北京理工大学 0.097 686180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0.216 771181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中国航空学会 0.303 672182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0.474 5232183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天津大学 0.342 1093184 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北京邮电大学 0.596 176185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中国航空机电集团第二研究院 0.268 387186 Journal of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华南理工大学 0.220 217187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0.428 269

《固体火箭技术》是由中国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与中国宇航学会固体推进专业委员会合办的、国内惟一以“固体火箭推进”为主题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双月刊,1978年创刊,现已出版30卷)。本刊主要刊登中国固体火箭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述评论和研究简报等稿件,其内容涉及固体火箭的理论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测控等方面的技术,突出化工、机械、电子、计算机与控制等多学科内容,具有探讨宇航领域固体推进理论与指导工程实践的办刊特色。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