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政治学史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5 18:12:05

政治学史论文发表

道德和政治在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整个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道德和政治论文,仅供参考!

摘要政治学的发展总体上有现实主义政治观和理想主义政治观两种流派。现实主义政治只注重个人的权力和利益,认为政治和道德是一体不分的。所以现实主义政治也就无视道德等伦理价值。相反,理想主义政治观在重视权力和利益的同时,更侧重于政治权利、政治道德、法律治理等等社会价值。相比现实主义政治的野蛮与血腥,理想主义政治也具有了更多的人性和关怀。

关键词政治权利 政治道德 法律治理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271-02

政治中究竟有没有道德?这是我们透彻理解政治的含义首要的必须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

中国先秦法家信奉:政治就是法、术、势。阴阳家认为政治就是一门“厚黑学”。在西方政治人物的字典里政治就是争权夺利的斗争。为何这样阴暗?因为人们都相信人性是恶的。“人类是忘恩负义、朝三暮四者,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险、追逐名利的贪得无厌者”。①马基亚里维利在《君主论》中把政治描述得更加赤裸裸。他要求“君主不仅要有狮子的力量,更要有狐狸的狡猾”,历史证明了“那些深知做狐狸的人获得了最大的成功”。“要做一个让人敬畏的人而不是一个受人爱戴的人”,因为“用金钱买来的友谊是不牢靠的,人们冒犯一个自己所爱的人比冒犯一个自己畏惧的人较少顾虑”。②这一切都让人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政治中究竟有没有道德可言?”,如果有,“道德在政治中的力量或作用究竟有多大”?籍此对自己的敌人应该怎么处理呢?是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痛打落水狗”,赶尽杀绝?还是要坚持佛家提倡的“我佛慈悲,得饶人处且饶人”?也就是人常说的“今天你怎样对别人,明天别人就会怎样对你”。

关于政治里究竟有没有道德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政治的含义和不同流派的政治观。总体上来说,政治学有现实主义政治和理想主义政治两大思想流派。现实主义政治观,认为政治就是争夺和维护私人权力和利益。在这种政治观的指导下的政治行为就是对人类的血腥的野蛮的杀戮和对权力和利益的无情的争夺。生存在这种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如霍布斯所写的的“像狼和狼一样”,“人与人都处在战争和敌对的状态”。

在现实主义政治里,权力和利益的最大化是政治活动的最终和唯一目的。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权力和利益而进行的争权夺利的斗争。权力,在英文中是power,意指影响和控制他人的能力。在这种权力观指导下对权力的争夺也是没有边界的。霍布斯说:“人们对权力的追逐是永恒的、无休止的,这种欲望只能靠主权者的最高权力才能加以控制”。他们用权力谋取个人或者集团的最大利益,用谋取得来的利益维持并不断扩大既有的权力。那些本没有权力或丧失权力的人就成了历史的殉葬品了,也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现实主义政治只认准权力,盲信权力越大利益相应就越大,生存也更安全。“权力没有过错”是现实主义政治权力人心里特征的最好的描叙和写照。此外,权力和利益也只属于少数的统治集团。权力之外的人根本不被当人看待。在当今最民主的美国,在建国前一百年的时间里,黑人也只被当作3/5个人看待。

现实主义政治信奉“强者生存”的“丛林法则”。生存在这种状态下是没有人身安全和生命保障的。譬如;刘邦称帝后诛杀了韩信;宋高宗渡江后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毒死岳飞;朱元璋建业后而火烧“庆功楼”。面对这种惨痛和教训,大智若愚的人选择了激流勇退才可得以保全终生。反之,留下的人却是死于宫廷。如春秋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奠定霸业后就遁迹江湖,勤奋努力成为当时的富贾。而试图再创辉煌的伍子胥最后竟是饮剑自刎;楚汉的张良,放弃功名利禄,只选择做个留侯而得以安享晚年。而萧何是如履薄冰,韩信被诛。历史总是在演绎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功臣亡”的悲剧。这就是现实主义政治状态下的真实写照。

在这种现实主义政治中,权力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或实现利益通常是不择手段。是不讲求道德、仁义或亲情等伦理价值的。权力不仅是追逐的目的,更是实现目的追逐利益而采取的手段。唐初,李世民兄弟为争夺皇位而发生流血政变,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逼退父亲自己登基即位成为皇帝。武则天为排除异己取幸皇帝亲手勒死自己的儿子,最终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血腥的野蛮的政治手段得到的是功成名就和辉煌伟业。相反,讲究仁义的后主李煜只能发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感慨了。诗词歌赋挡不住自己沦为阶下囚。

在现实主义政治里,保护自己的最有利武器就是权力和力量。约翰伦・道夫曾说:“你可以在羊皮纸上遍写限制的文字,然而只有权力才能限制权力”。铁血宰相俾斯麦也说:“这一天最重要的问题,不是由演说和投票决定的,而是由铁与血决定的”。因此,敌对的双方为自己的安全而无限的追求更大的超过对方的权力。彼此陷入了追逐权力的恶性循环。追求更大范围的权力成了永不止境。这样人与人关系也变得更加不信任,社会也变得更加不安全。最后矛盾越来越大后战争也成了不得已的选择。

总之,在现实主义政治中,只有权力和利益。没有朋友、亲人和信义等伦理价值。对待敌人不是采取佛法倡导的以慈悲为怀,宽宏大量。而是要斩草除根,免留后患。权力人时刻警惕着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恩恩怨怨,警惕着法王和教皇的河东与河西。“今天我不是你的刀下鬼,明天你就是我的阶下囚”。

但是,人类社会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向前发展和演进的,遵循着一条是由野蛮到文明、由血腥到人性的发展历程。由此,现实主义政治也必然发展到理想主义政治。

所谓理想主义政治,即这种政治的运行更加注重权力的掌握和控制,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和谐、均衡等政治学的关怀。

具体来说,理想主义政治也强调权力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但同时更加重视政治权利概念。权利,英文里是rights,简单的是指价值的回报,是与义务相对应的政治法律概念,包括生命权、选择权、发展权、教育权等等。与现实主义政治的权力归属社会政治精英不同,理想主义的权利更为普通民众服务,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更加密切相关。在现实主义政治中,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是没有区别的甚至是混为一团,都为统治者独自享用的专权。但是,理想主义政治生活里,统治者在享有政治权力的同时必须放弃一些享有的政治权利,比如隐私权、肖像权等。普通民众在放弃一些政治权力的同时享有了更多的政治权利。理想主义政治也就是围绕着政治权利概念展开进行的。

理想主义政治重视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现实主义政治观认为权力是实现安全的保障,权力越大安全越有保证。因此追求无限的权力以保障自己的绝对安全也成了现实主义政治追求的目标。理想主义政治重视发挥法律在政治活动中的作用,主张用法律维护安全从而限制权力的恶性膨胀。所以,在理想主义政治里我们讲究的是法制和法治。法制,即法律和制度。法制强调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备,只有具备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建设一个知法、守法和用法的社会。法治,即法律治理,用法治理国家和社会。树立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权威,让法律成为社会的最高裁判。譬如,官员选举制、任期制、问责制、宪政制等等。这些法律制度不仅限制了现实主义政治中“人治”的恶性弊端,更充分体现了“主权在民”,维护了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

与现实主义政治权力观相连的是社会等级制。身份和社会地位是区别人与人尊贵卑贱的标准。在美国早期,妇女没有投票权,黑人只被看作3/5个白人,带有强烈的种族色彩。而理想主义政治更讲究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文关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和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现实主义政治是一门权术政治,只注重个人的权力和利益不讲求道德价值。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维护私人利益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因此现实主义政治被人们冠“厚黑学”之称。与此相反,理想主义政治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民主、法律等道德价值。在当今民主政治里,政治学的价值判断不等于道德判断,高道德的人不意味着就有高超的政治艺术。高超的政治艺术也并不意味着政治人的道德水平就高,仍有好心人办坏事和低道德素质但却成大事的例子。比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人们评价他道德水平很低,但在美国外交政策上则留下浓重的一笔。相反,卡特的道德水平很高,更是获得“诺贝尔人权奖”,但政绩平平,一届而下。同时,还有人打着道德的旗号行不道德之实。但今天的政治,除了追逐现实主义政治的权力和利益外,必须有理想主义政治倡导的高层次的道德关怀,这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精神。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和道德并不是“老死不相往来”,政治也是要讲求道德的,道德也是政治必有的价值关怀。

注释:

①②[意]马基雅维利著.徐继业译.君主论.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美]列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著.李洪润等译.政治哲学史.法律出版社.2009.

[3][美]乔治・萨拜因著,托马斯・索尔森修订.政治哲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浅论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越向纵深发展,社会经济和利益 结构 以及思想价值观念就更加复杂,面对社会经济成分 、就业方式、 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社会领域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公民道德失范行为,加强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刻不容缓;我们要通过提 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教育来增强民族素质、提高民族力量,从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关键字:教育政治道德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 A

一、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一个社会要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首先生活在社会这个共同体中 的所有人要有基本的社会公德,人们要在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服务行业中保持正常的秩序,就要求从事各行各业的人有各自的职业道德,道德是社会和谐、公正、公平及有序之本,也是人立 足于社会之必备素质。所以,我们如果要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全部的基础首先是要让人们具备道德素养,一个人首先要有道德,才能谈到有理想、有纪律、有荣辱感,以及正义感等等,这些都要在有道德的基础上升华。总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是相互统一全面发展的事业,经济要发展、社会要小康,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也要提高,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如果道德建设搞不好,思想政治教育也搞不好,社会现象将是畸形怪状的,民族复兴伟业就没有希望。

2、道德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力手段,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

一个有道德的民族就是一个 有正义感、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坚强集体,现在我们都在讲要实现中国梦,就是民族的强大复兴,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使之成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大群体,而道德教育就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有力手段,从根本上说,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同时,道德教育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战略目标之一,邓小平就曾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的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所以,道德教育是从根本上讲,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3、道德教育是党风和社会风气好转的关键,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

少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腐败日益严重,社会风气难以根本好转已成顽疾,虽然以为首的党中央狠狠的惩治腐败、反腐倡廉初见成效,但从长期看,良好风气的形成既要制度约束,还要靠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来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 水平,忽视或放弃道德教育,只向“钱”程、不向理想、只图利益、不想责任,道德沦陷,民族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再任其下去,对下一代的影响将非常严重。从根本上看,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事业的成败、民族复兴的成败,甚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二、道德教育要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道德教育要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首先道德教育让人端正自己的思想品行,明确自身的行为规范,成为社会公德和 职业道德的守护者和执行者,在此前提下,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教育引导人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成为自觉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1、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改革开放外部世界多元的文化思潮冲击,容易造成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复杂化,这种情况下,人们的世界观容易扭曲。在这种情况下,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人民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以科学的世界观为出发点的,而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去教育,武装群众就是十分必要的基础性工作。

2、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教育群众发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每个人都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我们并不反对每个人获取自己正当的个人物质利益,我们反对的是弃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而不顾,以损害社会公众利益、损害他人利益来谋取自己的非法利益。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重要任务是要教育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提倡兼顾国家 利益、社会利益和 个人利益,就是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国家、社会、集体、个人四者 之间的关系。

3、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提高社会的和谐有序程度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培育为实现伟大民族强大复兴而有担当和有责任感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在这里,“四有”是一个有机统一体,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是道德修养的灵魂、人生的前进方向、道德是 行为规范、纪律是自我约束,文化是理想、道德纪律的依存条件。根据精神所指引的方向,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实现中国梦必经依靠 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所以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教育,让实现中国梦成为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有了共同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我们的事业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三、加强道德教育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途径

加强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要研究两者的基本规律,采取科学的途径和方法,道德自觉性的养成是一个由不自觉到比较自觉进而达到高度自觉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渐 进的 细致的持续的说服教育的过程,两者 既有所不同但又有共同的方法和途径。

1、道德教育的方法以说服教育为主,以法制约束为辅,达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道德建设要从教育入手,坚持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对不讲道德的人与事,首先提倡要用批评的方法、民主的方法来说服教育人,耐心说服,以理服人,以事实服人,先要从教育青少年入手,告诉他们什么是有道德的(光彩的事),什么事不道德的(不耻的事),道德建设是百年树人的持续的过程。其次,从社会层面来说,道德建设要大张旗鼓的宣传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正面的例子是宣传各行各业的模范和全国范围内的善举义举和好人好事,反面的是 要大肆鞭挞社会丑恶现象,通过惩恶扬善,端正社会风气。最后,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变化要靠教育,也要靠法纪,因为教育手段加强道德建设属于自律,而仅仅靠自律是不够的,还要有他律, 要是用纪律和法制的手段来打击不道德的尤其是犯罪的行为,扫除各种丑恶现象。

2、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要以时效为主,就是根据现实创新方法,以求得时效,现在时代不同了,改革发展的形势和情况瞬息万变,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单一,效果不明显。一是现在群众吸收外界信息的渠道比较广泛,思想活跃,由 以往的单纯接受转为独立思考,那种“我说你听,我讲你通”的说教式方法难以奏效;二是群众渴望平等的、 实事求是的探讨,由单纯的服从向平等的交流改变,那种“通不通三分钟”的命令式教育难以服人;三是群众的传统思想观念发生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由过去的注重精神激励、政治荣誉转变为更加看重自身价值的体现和物质回报,追求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用以往“榜样学习”、“大会表扬”等精神鼓动方法来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收效不大。所以,在新的形势下,针对人们的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特点,以全面系统的大政工教育为前提下,不断激发群众的自我教育意识,积极主动抓好两者的结合,做到互相促进。同时要把典型宣传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 手段来教育激励群众,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感和亲切感;要把大道理转化为小道理,做到循循善诱,启发觉悟,形成共识。其次,看人看事要活。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 是在不断变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不是只找缺点,而是通过解决思想问题激励、带动他们,在发挥他们的长处时克服短处。越是对待后进的同志,越要精心发现他们长处,扬长抑短,催人向上。再者,工作方法要灵活。思想政治工作因人、因事、因时进行,选择恰当的方法,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

总之,现实生活提出了一系列急待解决的问题要求给予科学回答。这些问题,包括理论方面和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也包括体制方面和行政管理方面的,它们大多属于政治学研究的范围,于是恢复政治研究的问题就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来了。1983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我并不认为政治方面已经没有问题需要研究,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这样,上下结合,中国政治学才得以恢复。中国恢复政治学研究,是从重建中国政治学会开始的。 前面已经提出,中国老一代政治学家早在1932年就在南京建立了中国政治学会,并于1935年、1936年和1942年分别召开过三届年会。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把政治学与法学合并在一起,因此,1953年4月22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政治法律学会”,而1932年参加建立中国政治学会后仍留在大陆的老一代政治学家如钱端升、张奚若、钱昌照、周鲠生、许德珩、王铁崖、楼邦彦等差不多都参加了这个中国政法学会。中国政法学会的第一任会长,是曾经在1945年4月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到旧金山参加联合国成立大会的董必武,副会长是沈钧儒、谢觉哉、王昆仑、柯柏年、钱端升。1980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政治学会成立(重建)大会,全国除一些边远省市外,有24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共中央书记处、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领导到会祝贺。当时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在讲话中说:“政治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建国后取消政治学研究是错误的,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是损失”。他认为“政治学不仅要研究‘政治制度’,而且要研究国家、政党、人民和政治家及其相互关系”。他强调,“要研究人民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对国家的领导,如何在一切基层单位,即社会组织的任何一个细胞里,实现民主的政治生活,使每一个公民作为主人翁来行使自己的权利;……”中国著名老政治学家,当时已满80高龄的钱端升教授在会上的发言颇为引人注目。他认为,苏联社会科学的落后与其过分集中而又僵化的政治制度、压制民主有关。他强调研究政治学应提倡“首创精神”,要“采取一些新的想法,写出一些新的论著,使得我们的政治学能够满足在新的历史阶段所提出的要求,能够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对所出现的政治问题作出正确的解答,从而推动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他同时提出要发展政治学,创立新的政治学,还必须借鉴古今中外一些优良的制度和有效率的管理方法。他还举例说,西方某些国家中央与地方分权问题,就值得中国借鉴。会议还通过了《中国政治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名誉会长、顾问、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并任命了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等。名誉会长为钱端升教授及当时已92高龄的邓初民教授。会长为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友渔教授。中国政治学会的重建,是中国政治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全国性政治学会成立后,各省市相继成立了地区性的政治学会。此后,不断召开各种政治学专题研讨会,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接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若干地方社会科学院也相继建立了政治学研究所。中国政治学会重建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吉林大学等近20个高等院校相继建立了政治学系,培养政治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政治学理论的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设立了政治学理论的博士点。 政治学恢复以后,有关各种译著纷纷问世,但报刊的数量不多。中国政治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自1980年起陆续编印《政治学参考资料》,介绍国外政治学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于1984年出版《国外政治学》杂志。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编辑出版《政治学研究》杂志,《国外政治学》被认为是中国政治学者了解国外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窗口”,《政治学研究》则是中国出版的第一种政治学专业学术刊物。这两份刊物当时都很受学者欢迎,但是在1989年同时停刊。《政治学研究》后来恢复了出版。同样极受读者欢迎的上海《政治学信息报》,则早在1988年就停刊了。20年来,中国政治学著作的出版量很大。首先是政治学教材,在政治学基本理论方面的,如《政治学概论》、《政治学原理》、《政治学基础》等,至今已先后出版不下五、六十部。此外,如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史、中国政府、外国政府,以及各种专题等等,也配合教学需要而相继出版。其次是各种专题,如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权力制衡问题、民主法治问题、政治发展问题、人权问题、决策问题、现代化问题、市民社会等等,种类及数量都很可观。这20年来,还大量翻译引进外国政治学领域的名著和新理论、新思潮,它们对于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也起了很有益的作用。1992年9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政治学卷》正式出版。这部书集全国老、中、青年政治学者,费时七、八年之久,撰写了1000多辞条,共约160万字。该书的出版,实为中国政治学界一大盛事。 下面仅就政治学研究工作方面,谈几点个人看法:首先,政治学研究要想得到社会认同,就必须能回答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提供解决当前中国现实政治问题的最佳方案。为此,就要求中国的政治学工作者,能够立足于中国现实,深入下去,脚踏实地做大量艰苦的调查研究工作,要做认真的社会抽样调查,要定性分析,更要定量分析。要熟悉中国国情,再研究问题,才能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其次,政治学研究要努力达到本身科学性的要求,不能使科学性的要求屈从于一时的需要。政治学研究只能靠坚持自身的科学性来为现实服务,如果只知唯上、唯书,不能摆脱干扰,或者甘做轻气球,随风转,则它本身就变成了伪科学,用伪科学来服务于现实政治,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大帮倒忙。会严重败坏政治学研究的声誉。最后一点,政治学研究同任何其他科学一样,不能固步自封,必须面向世界,敢于引进外国政治学的新理论、新方法,进行研究、验证,以便参考、借鉴。特别是在中国国内中断政治学研究的那30年中,正是西方政治学大发展的时期。根据国际政治科学协会(IPSA)的统计,二战以后30年内,世界各国政治学的研究机构增加了7倍;各国发表的政治学论文与报告增加了3倍;各国专业政治学者也增加了3倍。这30年中,西方政治学者都做出哪些成果,我们需要了解,我们要补这一课。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要敢于引进西方那些行之有效又能为我所用的东西。然而这个问题,多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还解不开的郁结,认识上曾经多次反复。前几年,社会科学各学科都为译介西方学术理论著作而做过努力,但是却遭到一次又一次的诟病。其实马克思主义从产生时起,它就是开放的,作为科学理论,它从来不是封闭的。人所共知,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吸取了人类科学文化的优秀成果而产生的,它本身要发展,也就不可能拒绝从当代人类优秀的科学文化成果中汲取营养。那么,西方的学术著作,一切都是好的么?当然不是。它们之中也确实不乏牵强附会、甚至荒谬绝伦之作,但是不能因为伪劣制品的存在,就拒绝与优秀成果接触。同时,我们应该相信人民群众,相信专家学者在他们所熟悉的专业范围内,对是非、善恶、美丑,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中国政治学的百年征程,走过来的是坎坷、泥泞的道路。直至今天,也很难说它已步入坦途。但是中国政治学未来肯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政治学。

政治历史博士论文发表

你好,人大历史博士毕业条件是毕业要求发表1一3篇c刊不等,完成20万字左右大论文1篇且通过盲评,机检。希望对你有帮助

1、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以上论文。2、在规定年限内修满所有学分。3、没有学术不端记录。

要求都是按照学校的具体要求来的,如果你们学校没有出通知,你也可以去找早发表网,他们那里的发的期刊多,一定有你所在学校的师兄师姐发表过,所以你可以先问一问往年的学校要求。但是只做参考哦,毕竟每年的要求都不是一成不变。

政治思想史期刊投稿

辛辛苦苦写好了一篇文章,却不知道应该投稿给哪个期刊,即使投了,又很多也是石沉大海,下面就是思想政治方面的文章可以投稿的期刊: 《世纪桥》:杂志是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世纪桥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以服务党史研究、总结执政经验、关注改革实践、透析时代热点、展现党员风采、传播先进文化、繁荣学术事业为宗旨,以发展和培养学术新人为已任,倡导学术的当代性、应用性和首创性,注重期刊的标准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建设。 主要栏目: 党史研究、党的建设、思政建设、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政教育、思政研究、研究综述、党建研究、思想政治研究等等。 文章示例: 《共产党宣言》中人的自由发展思想探究 论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的内涵 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的异化思想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不”表征及破解路径 新工科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必要性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体系与方法的探究 《世纪桥》信息含量大,出版快捷。主要栏目有党风党建、经济纵横、行政论坛、法学园地、企业管理、文史新义、文化艺术、教育探索、信息科学等。同时也发表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论文。本刊以总结党的执政经验、关注改革实践、透析时代热点、传播先进文化、繁荣学术事业,以发展和培养学术新人为已任,倡导学术的当代性、应用性和首创性,注重期刊的标准化、国际化和现代化。 投稿时作者要将便捷的联系方式注在稿件的显要位置,因为编辑部在收到作者的稿件后,要经过初审、复审、终审、编辑加工、校对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一些问题需要与作者进行沟通,如果沟通渠道不畅通,就可能影响或延缓稿件的录用和刊出。作者还应利用网络和电话主动进行稿件查询,随时与编辑进行联系。( 论文发表投稿,可联系征诚期刊,可通过下方的个人简介联络我们。 )

查知网及有关资料,有以下几个刊物,因为百度不允许写邮箱。只能发刊物介绍和资料。1,《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名《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学报》)是三峡大学主办的以水电工程技术为主的学术刊物。主要栏目:水电论坛、土木工程、机电工程、信息技术、化学与生命科学、数理研究。2012版科技核心期刊。2,《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原名《湖北三峡学院学报》)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三峡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理论刊物。 主要栏目:博导论坛、三峡文化与经济、经济研究、文学研究、思想政治、理论与教育研究、历史研究、语言文学研究。3,《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双月刊)创刊于2009年,是由三峡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主要栏目:百家论坛、三峡文化研究、水电文化论坛、水文化研究、生态与环境资源、移民研究、武陵民族研究、三峡田野、屈原研究、昭君研究、杨守敬研究等重点专栏。4,《实用医学进修杂志》(季刊)创刊于1973年,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三峡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期刊开设有医学进修专题、学术窗口、医师园地、中医药园地、卫生预防、学生园地、医学新知等10余个栏目。资料来源:学术资讯网如果我们的答复能帮到你一点,请及时采用给分。

政治思想史包括中国和西方两个领域,中国又可以分为古代和近代、现代等几个阶段,西方也可以分为古典和近代、当代等几个方面。对于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都有共同之处。1、政治思想的内容,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以研究对象为标准,可分为纯理(规范性研究)和应用(经验型研究)。前者研究国家应当用何种组织,应用何种方针施政;后者从实际上研究某种组织某种方针以及他们的效率。二是以能够表现的主观观察来分类,可以分为个人的思想和时代的思想。前者主要是大学者或大政治家的思想,其性质是有意识的创造,后者由社会习俗制度风俗混合而成,其性质是无意识的演进。两者的关系:个人能开拓时代,时代能孕育个人。2、研究资料有四类:第一类:学者之著述及言论。第二类:政治家活动之遗迹。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不同,哲学思想为学者所独有,主要以著述的形式发表;而政治家的活动则直接地体现和反映了他们的思想。第三类:法典及其他制度。政治思想的实现,体现为成文法之法典及其他各种制度。第四类:历史及其他著述之可以证察时代背景及时代意识者。即可以体现过去、当时及其后的时代状况。前两类为研究个人思想的资料,后两类为研究时代思想的资料。3、研究方法第一种:问题的研究法。即将要研究的事项划出范围,拟定若干题目第二种:时代的研究法。按时代先后顺序研究,在同一时代中又以思想家出生之早晚为序。——这种方法的长处在于使得思想进化的轨迹清晰明了,又可以将各时代的背景加以说明,以研究思想发生的动机;短处在于同一个时代资料太多,对于各个问题难以详细的叙述。第三种:宗派的研究法。此法将各种思想抽出其特色,分为若干派。长处在于对于一个学派的思想渊源及其演变分化易于说明,各派对于具体问题的主张,易于比较,但其短处在于各派末流相互影响比较大,归类难以正确;此外,几大流派之外还有一些影响较小的独立思想流派,容易疏漏。

学校一般都会有校刊 干嘛一定要三峡大学的?准备读这个学校?

发表政治学论文

自古至今,我们的圣哲们早已知道将“道德”他抬到至高的地位,曾几何时,德字成为评价人的标准,不知何故,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们却将所谓资本主义社会的素质,诸如自私自利,好逸恶劳,金钱至上.惟我独尊,甚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标成信条,反而将祖宗的遗训忘了吗?“文明”才是我国最好的名片!在公共场合,极有涵养的不再是中国人,被世界公认为有“绅士风度”的是英格兰人,被世人尊为睿智聪明的德意志人,最有公共观念,尊重人权的美利坚人.而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我们却不知“公德”为何物,光天化日下公然偷盗下水道封盖,砸电话亭,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劣迹斑斑,数不胜数.同为华夏儿女,我们实在不愿被人取笑为素质低或是被贬为意识差.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当又一次见证我国综合国力的机会降临,我们不懈的努力着,时刻准备着握住它的手,“机会只属于有准备的人.”于是2001年7月13日,我国北京申奥成功,那一夜,举国欢腾,那一夜,全国人民都应该肃然起敬,都应该感动地流出热泪.因为它代表的是世界对我们的肯定,是我国进步和发展的有力标志.百年奥运,中华圆梦,从奥林匹亚山到万里长城,那是源自生命最初的梦想!2003年,8月3日.北京奥运会会徽公布∶中国印·舞动的北京.2005年6月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项目正式启动.志愿者是奥运会真正的形象大使.志愿者标志的意义在于“心心相印的心形,象征心连心,奉献爱心,欢快舞动的人型象征手拉手,微笑服务.”自愿者的微笑成为北京最好的名片.2005年11月11日,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公布,福娃---五个可爱的亲密好伙伴,唱响“北京欢迎您!”他们的造型融入人鱼,大熊猫,藏铃羊,燕子以及奥林匹亚圣火的形象,把中国与世界连在一起.2006年11月30日,北京体育场“鸟剿”成型.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运会倒记时500天.今天,我们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为口号成为奥运会真正的形象大使,时刻准备着.每个中国人,都希望成为奥运会志愿者.当然,一个口号对于社会中存在的那些不文明行为,也许不可能药到病除.当是,我相信,它就像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并且我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像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的触手可及.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几分钟的距离,耐心等待几分钟,绿灯就会亮起,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几十厘米的长度.别急着随手扔下果皮,几十厘米前也许只是一个垃圾桶;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一张纸的厚度,拿出一张纸巾至少代替了地板上一块“光彩”的痰迹;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很近很近.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看到,一贯人走在前面开启一扇弹簧门即将过去的时候,发现有人随后,于是就继续推着们等后面的人,后面的人诚恳的表示谢意;我看到,在公共场合,人们考虑到别人的存在,不再大声喧哗;我看到,许多人见面的时候都会说:“你好!”我看到交管部门已经不容许“灰头土脸”的车上路.尽管你的车很高级,司机也不在轻易按喇叭,我看到……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心中,在我们的记忆长河里,在我们汨汨的笔端下,有过多少温馨的爱的故事当这些爱的故事如微风,如细雨,吹拂过,滋润过我们的心田,浇灌过我们的灵魂,我们的心田因爱而肥沃,我们的灵魂因爱而饱满时,我们是多么幸福.我相信,其实文明总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电梯里,一个宝宝在妈妈怀里甜甜入睡的时候,你的电话响了,赶紧捂着口低声应答,而后,你和那位妈妈相视而笑.有时候,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是多一份体谅.当你正打算开动公交车,不远处一位老大爷蹒跚走来,你耐心等待,他扶着车门上车,你和那位老大爷相视而笑.有时候,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关爱。你撑着伞在街的一侧打车,一位大妈从远方渐渐进入你的视野,她站在街的同侧,没有撑伞的她全身湿漉.你缓缓地把伞撑到了她的头上,你和那位大妈相视而笑.有时候,多一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没有嫣然绽开的花蕾,便没有四季宜人的温馨,没有温暖怡人的微笑,便没有美好人生的绚烂.微笑是一种气质,气质得益于修养;微笑是 一种境界,境界依靠磨练..想要播洒阳光在别人心里,首先自己心里得阳光四溢,自己的心湖得蓄满爱和温情.生活就是一方沃土,你播下什么,你就收获什么.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当2007年4月26日,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路线及火炬发布,奥运火炬点燃激情,传递梦想.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社会就会迈出一大步.我发现文明是一种力量,就像奥运火炬传递一样,在每个人传递也能汇聚所有人的热情.所有文明的热情.微笑的鼓掌吧,欢迎的掌声,文明的掌声,鼓励的掌声,让世界记住我们的掌声;文明的迈步吧,一小步,一小步,让全世界见证我们共创的一大步.迎奥运,拿出我们最好的名片---微笑着讲文明,树新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七大在理论上的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面旗帜就是我们要永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体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艰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其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是怎么估计也不过分的。所以,十七大将“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在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和世界先进水平不断拉大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如何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这两件利器,坚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深入思考。他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现代、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开创了一条金光大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四个多样化”的社会和思想现实,对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从而间接地对“什么是社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首要基本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回答。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阶段性特征,认真分析并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理论创新,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正确地对“要不要发展?什么是发展?发展为了谁?怎样才能发展?”这样四个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做出了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回答。从而在新的高度上凝聚了人心,统一了思想,把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三大重要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是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从理论主题上看,这根“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是千百万人民群众为之奋斗的事业,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事业;从理论品格上看,这根“脉”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活的灵魂在今天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敢于纠正自身的失误,敢于超越自身的局限,永不停歇地进行理论创新;从理论基点来说,这根“脉”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想问题、办事情都是从这样一个基础出发,得出的思考才能符合实际情况,不说过头话,不办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从理论目标来看,这根“脉”就是为了亿万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奋斗,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没有变,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依然是我们庄严的承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每向前推进一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就相应地向前加深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没有终结,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讨也不会结束。所以,这一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一个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开放的体系,随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三大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也必然愈加丰富。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标志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跃升到一个新起点,标志着我国人才工作进入到全面展开、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全力打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新环境,全面开创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努力建设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新队伍。领导干部的人才观事关人才去留,事关民心向背,事关事业兴衰。领导干部的人才观对于整个人才工作大局,对于抢占人才工作的制高点,对于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至关重要。因此,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尤为重要和迫切。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解决“人才工作的出发点是什么”的问题。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围绕发展的总体要求,确立人才工作的总体目标;根据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用发展水平和质量,检验人才工作的成效。人才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发展大局,必须有利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凡是不利于发展的人才政策都要废除,凡是有利于发展的人才政策都要尽快建立。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让所有人才都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让所有人才都为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施展才华、贡献力量。因此,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解决“人才工作的落脚点是什么”的问题。当前,人才工作面临着四个问题: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流失较严重;同时也还隐藏着三个深层次问题: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有待完善。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在加强对人才的培养锻炼的同时,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推进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努力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运行格局。尽快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尽快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尽快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尽快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可见,人才工作的“落脚点”是为人才服务,不仅要为“人人成才”服务,而且要为“人尽其才”服务。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解决“人才工作的切入点是什么”的问题。人才工作是一项事关当前、影响长远的重大战略任务,人才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当前,人才工作进入全面发展、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培养锻炼的任务很重,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需要建立的制度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那么,我们工作的切入点是什么呢?好高骛远必然一事无成,急功近利定会欲速不达,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把现有的人才资源开发好、利用好,为各类人才不断涌现和充分发挥作用营造氛围,制定政策,提供机会,提供舞台,提供服务。要特别重视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变“闲人”为“贤人”,变“常人”为“能人”。不仅要在人才观念上实现重大转变,在人才工作上实现重大突破,而且要在人才发挥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明显效果。所以,人才工作的“切入点”是开发利用好现有人才,变人口压力为人才资源优势。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解决“人才工作的关键点是什么”的问题。“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才是一个动态的有机体,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个相对主流的人才界定标准。由于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对人才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念,主要表现为人才“文凭化”、“全才化”、“政治化”、“先天化”等,这些片面的观念对人才成长导向、人才发挥作用影响极大,产生这些错误人才观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一个正确的人才评价体系。人才评价标准不一,人才工作方向不明,人才成长导向不清,人才作用发挥不好。因此,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是人才工作的关键。中央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改革各类人才评价方式,完善人才评价手段,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解决“人才工作的根本点是什么”的问题。培养人才、引进人才、评价人才、使用人才都不是目的,搞好人才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劳动和创造。一个人到底是不是人才,要看他是否能创造出显赫的业绩。因此,我们要重用人才,更要服务人才,厚待人才,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各级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既要有识人的慧眼,也要有用人的胆略,更要有容人的雅量;既要当好伯乐,又要当好益友,更要当好良师。一定要珍惜,要理解人才,善待人才,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发挥他们的长处,宽容他们的过失,尊重他们的劳动。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真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解决“人才工作的结合点是什么”的问题。组织工作和人才工作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二者虽然工作的对象、范围、要求各不相同,但二者工作的终极目的基本一致,都力图通过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的育人选人用人机制,达到人人成才,人尽其才,奉献社会,造福人类的目的。因此,找准组织工作和人才工作的结合点,把发展党员与培养人才结合起来,把选拔干部与发现人才结合起来,把提拔干部与重用人才结合起来,把党员、干部、知识分子三支队伍的建设与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的建设结合起来,必将对深化组织工作和推动人才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党员、干部、人才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增强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过程,对其评价和使用也要及时跟进,及时调整。要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和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让干部、人才各就其位、各显其才,各尽其能,破除职务、职称终身制,促进干部、人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论文就没法帮你写了,既不知道还有什么具体的要求,也不知道政治指的是哪一方面,马哲、毛概、还是……不过大体思路不是把政治理论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论述实际,这样基本上就可以了。

政治学发表论文

1. 公共政策执行问题与对策分析——以某项政策的执行阻滞为例

2. **市低保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其处理

3. 新型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若干问题分析

4. 乡镇公共财政体制:问题、原因与对策

5. 政策评估的定量分析:以某项政策的行为过程为研究对象

6. 社区治理结构与社区居民自治:以某社区的调查为样本

7.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机会主义政策行为分析

8. “土政策”出台的现象探源

9. 市场主导抑或政府主导——转型时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创新的二难选择

10. **市规划发展中的同质社区与混合社区的选择

11. 从***地方二十年的发展历程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 环境治理的政府承诺与实现情况的探讨

13. 对农村乡镇合并的观察和思考

14. 基层地方政府的管理创新研究----以***地方市**镇为例

15. ***地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16.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行政管理制度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17. 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行政效率途径思考与探索

18. 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功能分析

19. 志愿者活动的政府管理问题

20. 慈善事业的政府管理体制研究:以xxx为例

21. 大学生村官对基层行政管理的适应性研究

22. 假如我是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策划

23. “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建议”

24. ***地方基层政府调查分析(如村长与村支书的关系,如何一起工作的?

当地干群关系怎样?可以通过对当事人进行访谈,以个案的形式了解:他们是如何开展工作的?他们的问题与困惑?他们心理的想法?也可能单独就基层干部的生存状况进行调查,如哪些人当干部?他们的素质、能力、威信,群众如何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

25. ***地方基层精英与地方治理的个案分析调查(“有本事的人”在地方政

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影响力,对基层决策的影响,与普通群众的关系等等。)

26. ***地方农村(城镇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状况调查分析。(在农村,取消农业税后,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有无变化?具体如何决策与实施的。在城镇,居委会的运作情况?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的关系,他们与街道办的关系?)

27. ***地方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分析

28. ***地方业主委员会的典型调查分析

29. ***地方大学生在基层政府的生存状况分析

30. ***地方农村社会保障情况调查分析

31. ***地方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或者返乡农民工生存状况,本地普通人的

创业情况和创业经历

32. ***地方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分析

33. ***地方留守儿童调查分析

34. ***地方弱势群体调查分析

35. ***地方社会公益行动的相关调查(如大学生志愿者的生存与发展情况)

36. 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问题分析

37. 公共事业单位安全保卫体制改革研究

38. 公共安全事件的社会管理问题:以福建南平事件为例

39.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的对策分析:以***单位为例

40. 提高事业单位办事效率的对策分析:以***单位为例

41. 办公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单位为例

42. ***企业、部门或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分析

43. ***企业、部门或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分析

44. ***企业、部门或事业单位薪酬制度问题与对策

45. 提高办公室办事效率的对策分析:以***单位为例

46. 企业的人性管理问题:以***单位为例

47. 从“富士康跳楼事件”看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48. 从“富士康跳楼事件”看政府干预机制建设

49. 地方政府营销管理问题:以***为例(包括,如何宣传一个地方,扩大**市知名度,例如围绕无锡吴文化节,等谈地改善地方政府形象,如何改善城管部门的公众形象,等等)

50. ***地方旅游休闲产业开发问题分析

51. **地方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52. 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以***单位为例

53. 企业的员工福利问题与对策:以***单位为例

54. **部门或企业的人际关系问题与对策

55. 基层领导如何处理与上级的关系问题研究

56. 基层领导如何处理与同事的关系问题研究

57. **部门或**企业员工流动问题与对策分析

58. **部门或**企业紧缺人才流失问题与对策分析

59. 办公室行政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以***单位为例

60. ***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

61. 基层政府电子政务:以***为例

62. 政府公信力问题分析:以***为例

63. 政府信息公开问题:以***为例

64. 网络舆论与政府管理问题:以***为例

1、对“苹果”热的思考;

2、从“乔布斯”想到绍兴的纺织产业;

2、花好“零用钱”的理性思考;

4、对当前“追星热”的经济学思考;

5、守护心灵的诚信底线;

6、诚信经营,放心消费;

7、对食品安全负责,为生命健康守护;

8、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国内奶制品市场大危机引发的思考;

9、满校都是“眼镜族”的思考;

10、网购, 让我欢喜让我忧!

11、从升旗仪式看校园文

12、高中生幸福感指数调查

13、透视中学生使用手机现象;

14、莫让节约随风去;

15、让课本在校园中循环起来;

16、柯桥城区人口数量季节性变化现象的原因探究;

17、网络语言利弊谈;

18、从房地产市场看“两只手”的作用;

19、绍兴市民节假日消费状况及比较分析;

20、从“韩流”看绍兴传统文化;

21、街头小摊该何去何从------浅谈政府城市管理的艺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七大在理论上的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面旗帜就是我们要永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体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艰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其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是怎么估计也不过分的。所以,十七大将“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在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和世界先进水平不断拉大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如何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这两件利器,坚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深入思考。他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现代、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开创了一条金光大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四个多样化”的社会和思想现实,对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从而间接地对“什么是社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首要基本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回答。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阶段性特征,认真分析并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理论创新,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正确地对“要不要发展?什么是发展?发展为了谁?怎样才能发展?”这样四个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做出了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回答。从而在新的高度上凝聚了人心,统一了思想,把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三大重要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是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从理论主题上看,这根“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是千百万人民群众为之奋斗的事业,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事业;从理论品格上看,这根“脉”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活的灵魂在今天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敢于纠正自身的失误,敢于超越自身的局限,永不停歇地进行理论创新;从理论基点来说,这根“脉”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想问题、办事情都是从这样一个基础出发,得出的思考才能符合实际情况,不说过头话,不办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从理论目标来看,这根“脉”就是为了亿万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奋斗,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没有变,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依然是我们庄严的承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每向前推进一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就相应地向前加深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没有终结,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讨也不会结束。所以,这一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一个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开放的体系,随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三大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也必然愈加丰富。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标志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跃升到一个新起点,标志着我国人才工作进入到全面展开、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全力打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新环境,全面开创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努力建设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新队伍。领导干部的人才观事关人才去留,事关民心向背,事关事业兴衰。领导干部的人才观对于整个人才工作大局,对于抢占人才工作的制高点,对于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至关重要。因此,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尤为重要和迫切。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解决“人才工作的出发点是什么”的问题。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围绕发展的总体要求,确立人才工作的总体目标;根据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用发展水平和质量,检验人才工作的成效。人才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发展大局,必须有利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凡是不利于发展的人才政策都要废除,凡是有利于发展的人才政策都要尽快建立。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让所有人才都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让所有人才都为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施展才华、贡献力量。因此,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解决“人才工作的落脚点是什么”的问题。当前,人才工作面临着四个问题: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流失较严重;同时也还隐藏着三个深层次问题: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有待完善。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在加强对人才的培养锻炼的同时,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推进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努力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运行格局。尽快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尽快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尽快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尽快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可见,人才工作的“落脚点”是为人才服务,不仅要为“人人成才”服务,而且要为“人尽其才”服务。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解决“人才工作的切入点是什么”的问题。人才工作是一项事关当前、影响长远的重大战略任务,人才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当前,人才工作进入全面发展、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培养锻炼的任务很重,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需要建立的制度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那么,我们工作的切入点是什么呢?好高骛远必然一事无成,急功近利定会欲速不达,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把现有的人才资源开发好、利用好,为各类人才不断涌现和充分发挥作用营造氛围,制定政策,提供机会,提供舞台,提供服务。要特别重视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变“闲人”为“贤人”,变“常人”为“能人”。不仅要在人才观念上实现重大转变,在人才工作上实现重大突破,而且要在人才发挥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明显效果。所以,人才工作的“切入点”是开发利用好现有人才,变人口压力为人才资源优势。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解决“人才工作的关键点是什么”的问题。“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才是一个动态的有机体,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个相对主流的人才界定标准。由于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对人才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念,主要表现为人才“文凭化”、“全才化”、“政治化”、“先天化”等,这些片面的观念对人才成长导向、人才发挥作用影响极大,产生这些错误人才观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一个正确的人才评价体系。人才评价标准不一,人才工作方向不明,人才成长导向不清,人才作用发挥不好。因此,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是人才工作的关键。中央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改革各类人才评价方式,完善人才评价手段,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解决“人才工作的根本点是什么”的问题。培养人才、引进人才、评价人才、使用人才都不是目的,搞好人才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劳动和创造。一个人到底是不是人才,要看他是否能创造出显赫的业绩。因此,我们要重用人才,更要服务人才,厚待人才,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各级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既要有识人的慧眼,也要有用人的胆略,更要有容人的雅量;既要当好伯乐,又要当好益友,更要当好良师。一定要珍惜,要理解人才,善待人才,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发挥他们的长处,宽容他们的过失,尊重他们的劳动。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真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解决“人才工作的结合点是什么”的问题。组织工作和人才工作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二者虽然工作的对象、范围、要求各不相同,但二者工作的终极目的基本一致,都力图通过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的育人选人用人机制,达到人人成才,人尽其才,奉献社会,造福人类的目的。因此,找准组织工作和人才工作的结合点,把发展党员与培养人才结合起来,把选拔干部与发现人才结合起来,把提拔干部与重用人才结合起来,把党员、干部、知识分子三支队伍的建设与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的建设结合起来,必将对深化组织工作和推动人才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党员、干部、人才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增强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过程,对其评价和使用也要及时跟进,及时调整。要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和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让干部、人才各就其位、各显其才,各尽其能,破除职务、职称终身制,促进干部、人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