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李海鹉发表过ei论文吗

发布时间:2024-07-09 05:18:17

李海鹉发表过ei论文吗

一般5000字左右的计算机类论文,大概都可以猜到,要么是中文核心期刊,要么是EI源刊,这类论文其实很多,你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上面很多免费论文分享,计算机方面想发表高水平的论文不太容易,不过EI会议级别的论文可以考虑下,你百度:EI学术会议中心,上面有很多关于EI会议的知识和教程可以多学习下

计算机学术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计算机学术论文的一般格局是:

(一)题目。题目是论文的窗户,它应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好的论文题目能大体反映出作者研究的方向、成果、内容、意义。题目引用语要确切、简洁、精炼、通俗和新颖。确定题目时,题目要专一,开掘要透,道理要深,立意要新。

(二)内容提要。就是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地概括出来,使读者了解论文概貌,以确定其有无阅读价值。提要以二三百字为宜,不要过长。一般较短的论文(三千字以下)可不写提要。

(三)绪论(引论、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研究该课题的动机,目的、意义和主要方法,指出前人或旁人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种程度,哪些尚未解决,说明自己研究这个问题的主要成果和贡献。这部分占比例要小,起简介作用。文字要简洁、明确、具体,使人看到绪论,就知道本文的基本价值。

(四)本论(正文)。这部分占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作者表达研究成果的部分。这部分的关键在于论证,即证明作者所提出的论题。这里包括课题的提出,对解决问题的设想、研究过程(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主要数据)、研究结果等。写这部分要注意理论的运用和逻辑推理,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衔接,注意主次,抓住本质。如果内容多,可加小标题。也可使用由大到小的不同序码。

(五)结论。是整个研究的结晶,是论证得到的结果,即对本论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概括而得出的结论,审视整个课题的答案。写结论时,措词要严谨,逻辑要严密,文字要简明具体,使读者看到作者的独到见解。不得使用“大概”、“可能”之类含混不清的字眼。不能得出明确结论时,要说明有待进一步探讨。

(六)参考文献。在文章的最后注明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引用别人原话或原文时还需注明出处,以便查找。这样做反映作者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表示作者对他人成果的尊重。也反映了作者对本课题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程度,便于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情况、评价论文的水平和结论的可信度。

当今世界,信息丰富,文字浩瀚,能对资料作分门别类的索引,已经备受欢迎,为科学研究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而整理性论文,不仅提供了比索引更详细的资料,更可贵的是整理者在阅读大量的同类信息过程中,以他特有的专业眼光和专业思维,做出筛选归纳,其信息高度浓缩。整理者把散置在各篇文章中的学术精华较为系统地综合成既清晰又条理的问题,明人眼目,这就是创造性综合。这种综合,与文摘有明显区别。这种综合需要专业特长,需要学术鉴赏水平,需用综合归纳能力,更需要发现具有学术价值问题的敏锐力。

我们应积极追求学术论文的创造性,为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应自觉抵制“人云亦云”或毫无新意的论文,也应自觉抵制为晋升职称而“急功近利”、“ 鹦鹉学舌”地去写那些重复别人说过的,改头换面的文章。将论文写作当作晋升职称的“敲门砖”,这是学术的悲哀。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篇学术论文的创造性是有限的。惊人发现、伟大发明、填补空白,这些创造绝非轻而易举,也不可能每篇学术论文都有这种创造性,但只要有自己的一得之见,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添一点新的东西,提供一点人所不知的资料,丰富了别人的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学术做出了贡献,就可看做是一种创造。

计算机(computer / calculation machine)是总称,一般在学术性或正式场合使用。在通常用语中,计算机一般指电子计算机中用的个人电脑。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指令对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自动加工和处理的电子设备。它由多个零配件组成,如中央处理器、主板、内存、电源、显卡等。接收、处理和提供数据的一种装置,通常由输入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和逻辑部件以及控制器组成;有模拟式、数字式及混合式三种类型。

李海涛什么时候发表过论文

李海涛,男,汉族,硕士,副教授,1967年8月出生,四川会理县人,中共党员。 1988年7月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生物系生物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9年在电子科技大学获软件工程硕士)。毕业后分配到原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西昌学院任教至今。主要从事动物学、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动物学》、《生物学》、《保护生物学》、《标本制作与观赏》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邛海湿地鸟类的现状与保护》、《大行桑园套种冬季马铃薯高产栽培模式研究》等课题。参编《螺矶山邛海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教育科技新探》、《凉山文化旅游手册》、《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读本》等,并分别在《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安徽农业科学》等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17余篇。

1932年生于青岛,满族。北京画院教授。195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河南艺术学院,以擅画海形成个人风格,成为当代中国权威海洋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获中国优秀民族艺术家称号、中国老教授协会文艺委员会会员、山东潍坊美术专修学院名誉教授、新加坡新神州艺术学院高级荣誉顾问。获奖作品: 1951年《炊事员彭才》获华东文艺检阅三等奖。 1961年《师与徒》获郑州市优秀作品奖。 1980年《晨光曲》获北京市年度优秀作品奖。 1984年《森林》获全国环保美展一等奖。 1989年《金光闪烁的海洋》选入23届蒙特卡罗国际大展。 1994《春曲》获马尼拉国际邀请展金奖;《雾海茫茫》获新铸杯美展特邀荣誉金奖;《雾航》获首届全国民族百花展荣誉金奖。 1995年《苍龙月夜入海图》获全国少数民族美展优秀作品奖。 1996年《春潮颂》获海峡两岸书画名家联展一等奖。 1997年《三羊开泰图》获纪念周恩来100周年全国美展一等奖。 1998年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金星奖”;《舟过浪无痕》获BESEPO国际美术节汉城展“国美会奖”;《醉涛迎舟》获第6届日中水墨画交流展银奖。展览: 1962年《师与徒》入选全国第4届美展。 1982年应日中友协邀请庆祝日中邦交恢复10周年在日本举办个人巡展。 1983年在日本横滨举办个展。 1989年在香港举办个展。 1990年在广州举办个展;随北京画院院展赴香港展出。 1991年在北京举办“海之恋”个展,首次展出行程31000多公里收集素材,用5年时间创作的《海疆万里图》50米长卷,目 前成为空前绝后的巨作,被誉为“国宝级”作品。 1994年在台湾参加海峡两岸名家作品联展。《避风港之红帆》选入第8届全国美展。 1995年应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邀请赴美讲学。 1996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个展,颇受欢迎,《世界日报》专访专载。 1997年随北京画院代表团赴韩国展出及艺术交流。除以上展出外还参加新加坡、新西兰、巴西、罗马尼亚、加拿大、前苏联等国的展出及国内300余次展出。作品为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军事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青岛博物馆、北京美协、湖南省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日本长崎美术馆、北京大学等收藏。出版与发表:《李海涛海之恋画集》、《大海风情》1998年年历、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名人传记》第25卷、《中国当代画家辞典》、《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大辞典》、《中国现代画家名鉴》(日本版)、《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等十余种辞典。

87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采油专业,90年留校任教,同年在川西北矿区锻炼1年,93年任讲师;97年中加语言中心学习,98年在加拿大访问学习, 99年参加SPE加勒比海石油工程师会议并宣读论文,同年晋升为副教授,2006晋升为教授。中国石油学会会员、四川省青年科协会员、加拿大重油稠油协会会员。作为主研人或负责完成科研项目53项,其中部省级15项,863项目2项,国际协作3项,大型外协4项。共获各种奖励11项,其中省级以上奖励2项,《油气井射孔优化设计软件系统》获优秀国产软件铜牌奖,被评为获CNPC十大成熟技术。《探井油气层保护技术》,获CNPC部技术创新奖1等奖,03年被评为CNPC十大科技进展之一。负责开发的商品化软件《砂岩油气井射孔优化软件》在油田得到广泛应用,《水平井完井优化与产能分析软件》已逐步在油田推广。发表科技论文48余篇,中文核心期刊36篇,Ei收录15篇。编写和参编教材五部(《采油工程》、《采油工程基础》、《油田注水理论与工艺技术》、《采油工程设计》、《油气田开发与开采技术》),参编著作3部(《现代完井工程》、《探井保护油气层技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储层保护技术》),专著1部《复杂结构井完井理论与技术》。

鹦鹉语言论文发表

通过阅读《鸟的评说》这首寓言诗,更加显露出了社会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对我也一些启发,在动物中,我们虽然不懂动物的语言,但我相信它们之间也会有那种炫耀自己的事情存在,从他们的动作和表情上可以看的出。 动物尚如此,何况人呢?可以说人是最容易炫耀自己的,而且他们把自己说得毫无缺点,是一个完美的人。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说吧,人一生下来,在懂的一些道理的时候,就会炫耀自己。可能这是人的天性吧!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就是因为有好的一方面,人们才会表现自己,使自己更加突出,也就会比任何人都优秀,实际上,没有最优秀的人。俗话说:“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之间才会有竞争,有拼搏,而在竞争中,人们往往会忘记:“ 取长补短”这句话的含义。要想变得更好,就应该在每次失败后吸取教训,在每次成功后完善自己。这样才可以变强,在竞争中取胜。 通过这首诗,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用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不足。

在寓言诗《鸟的评说》中,麻雀、燕子、黄鹂、百灵等鸟,它们唇枪舌战,互相攻击、诋毁,都恰如其分地指出了各自对方的所谓“缺点”。有这样一个寓言,意味隽永,让人回味无穷。它讲的是一群鸟儿互相指责、批评的故事。比如在鹦鹉的眼里喜鹊是奴颜媚骨,在百灵看来鹦鹉又是人云亦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也许地在这些鸟儿眼中孔雀也有缺点,就是尾巴太美。我非公冶长,但听了鸟语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我辈人中像鸟的还算少吗?常见有的人,宽于律己,严以待人,凡是敝帚必然自珍自夸,凡是他人必然求全责备,时而感世伤怀,时而悲天悯人,时而怨物,时而自嗟,总而言之,昂昂然天地间惟我独尊,世间万物难入他的红眼。我要奉劝这样的人:“牢骚太盛防肠断”啊!只看到别人的不足与缺憾,试问这种情绪的产生是源于世界上的不圆满还是心灵上的不完满?上古神话中说鸿蒙之初,天不满于东西,地陷于西北;古人也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又何必囿于成见不肯多一分包涵呢?梅尧臣有一句名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它历来为人激赏,我想除了诗本身的工巧外,还因为它包含着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理:事物各有短长。梅皋和司马相如都是才华横溢的名赋家,都曾以文章惊海内,而两个人也并非十全十美,“梅皋敏而不工,相如工而不敏”。我们怎么能因为梅皋“不工”就否认他的“敏”,或因为相如的“不敏”就看不到他的“工”呢?如果我们都能全面宽容地正确看待他人和自己,不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攻讦甚至械斗吗?鸟儿的互相指责正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应该看到我辈人中虽多朽木之才,我辈人中也颇多龙凤。不要做只看到别人缺点的“放大镜”吧。要知道鸟无完鸟,人也无完人。

李静海发表论文

适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加速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科建设作者:车宏安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的报告中关于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论述,给了我们极大鼓舞,深感责任重大。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科要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洪流中,做出应有的贡献,亟需加强自身的建设。虽然,学科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目前有大好的形势和良好的基础,应该大有作为。为此,提出两个战略措施,三项当前可做的工作。一、加速学科体系和内容的建设系统科学体系和基础理论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这一点上,钱学森院士高瞻远瞩并身体力行。他在1978年大讲推广应用系统工程,到了1979年就提出“大力发展系统工程,尽早建立系统科学体系”,1980年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成立大会上,做了题为《系统科学体系》的学术报告,专题讲了系统科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到了1986年,当他已届75岁的时候,更亲自指导“系统学讨论班”学术活动,一直到90年代。一系列的活动,为系统科学的基础理(系统学)的建立打下了全面的坚实的基础。作者:车宏安半个多世纪以来,有关学科已直接或间接地为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但这些大多已为各学科掌握,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运用的实效甚至还胜过我们。特别是,有些理论方法如运筹学,已发展成熟为数学的大分支学科了。这就向我们提出了新的尖锐的问题:我们有些什么新武器可供别的学科运用,尤其是从学科体系来说,有哪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我们学科特有的,别的学科拿不去的?这是对我们的严峻挑战。当前,我们是否有可能在解决这些基本问题方面有所突破呢?无论从科学技术发展的总形势,还是从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本身已建立的基础来看,可以说,是有可能的。当前我们所处的科学技术形势系统科学是横跨度很大的学科,要横跨物理系统、生物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三大层次;系统科学又是经验性学科,它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应在物理、生物、社会经济等三大层次学科中得到印证,而且不是同义反复。也就是说,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的发展应建立在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又要有自己独创的东西。这方面,我们正处于千载难逢的机遇,这就是各学科都提出了自己领域的系统问题,如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及其优化问题,长期和短期、静态和动态、宏观和微观的关系问题,简单和复杂的关系问题(此问题的实质是系统演化问题),有的学科把系统问题作为本学科发展的重要问题乃至主要问题。以物理学学科来说,杨振宁近年认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通过20世纪的拓扑学,李群和微分几何的发展变成了数学中的显学。近年来物理学中的整体观念也在多方面有重要的发展”。他在庆祝中国科学院成立50周年大会(1999年)以及在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学术报告会(2001年)上做的相同内容的报告“量子化、对称和相位因子——20世纪物理学的主旋律”,所论述的基本思想的一个方面,就是关于物理系统的整体性研究。杨振宁本人应用拓扑学的重要观念——纤维丛理论描述物理系统的整体性,不但掀开了物理基础理论的一页新篇章,也为系统理论的进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又如生物学学科,2001年国际上16个基因组测序中心主任在杭州开会时,人们问HUGO(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主席柯林斯关于未来一段时间基因组研究的发展趋势,他说下一步将进入系统生物学研究阶段。“系统生物学”提出者莱洛伊·胡德(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起人之一,也是系统生物学的创始人之一)说:以前我们总是习惯于分析具体的东西,比如DNA、蛋白质,但是现在我们必须把所有在分子水平上的东西,包括DNA、RNA上的生物信息、蛋白质组的信息、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还有途径、网络,都整合在一起,用来建立表述生物系统的宏观的数学模型。所以,系统生物学,就是要把孤立的在基因水平、蛋白质水平的各种相互作用、各种代谢途径、调控途径…所有这些东西融合起来,用来说明生物整体,这是系统生物学的一个最基本想法。近年来,国际上已成立了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和系统生物学系,今年,上海交通大学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合作成立了系统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成立了系统生物学系。这个强劲的趋势,不但呼唤着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向他们提供理论和方法,也必将直接间接为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提供原型和丰富的资源。再如经济学学科。由于情况复杂,众说纷纭,需作一些分析。经济系统,是以智能为根本特征的人类劳动和相关的方方面面构成的复杂系统,在人类劳动自身加速发展的同时,逐步出现了商品、市场、货币、资本、金融体系直至现今的“知识经济”,使系统变得异常复杂;并且,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自然系统既是不同层次,又构成一个互存互动互制的大系统。作为反映经济系统发展规律的经济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各学派往往相互矛盾,乃至排斥,但以系统科学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则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系统的发展,一些重要的经济学理论都是在不同时期,从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总结出的经济系统的运动规律。作为科学形态的经济学,一般以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为标志。从斯密经李嘉图到马克思,首先科学论证了关于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的理论——劳动价值论,其核心是活劳动创造价值(经济学上特定含义的交换价值的简称)。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还包括方程求解、导数和极值概念的成熟普及的数学背景),实时的(一般是短期的、近期的)资源配置优化问题凸显了,尖锐了,于是,以边际分析为标志的新古典学派应运而生了。资源配置是随时随处都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效果好坏则大不相同。边际理论在这方面科学地指导了生产实践,至今其重要性仍是不可替代的。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经济危机,凸显出经济系统整体层次性的重要,在这个实质的背景下,诞生了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宏观经济学,论证了国家干预的科学地位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一般认为,当时凯恩斯的宏观理论其运作是短期的。但在较长期的过程中,经济总是发展的,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总是在起作用,因而差不多和凯恩斯理论发展的同时,以熊彼特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理论并行发展着。熊彼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这个理论的根本意义,是区别了“速度”和“加速度”两个不同层次意义上的经济发展,而“加速度”层次意义上的发展则是通过“企业家”的活动实现的。尔后的以索洛为代表的外生理论,以及近来发展起来的种种内生理论,都是和熊彼特一脉相承,论证了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人类的活劳动在“加速度”层次上的体现。因为“企业家”创新也好,技术也好,边干边学、新产品、新工艺(包括生产效率的提高、各种质量的改进)也好,其实质都是活劳动的体现形态。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说,系统的基本要素,在本来的环境和条件下,其特征性质是不变的,守恒的;但系统都是演化的,随着环境的变化,在不同的阶段,系统的基本要素,由于融进了环境的新成份新因素,因而具有了新质,原来不变的形态,不再守恒,但在新的环境里,在新的运动形态中,其本质特征又守恒不变了。物理学中的“对称破缺”是说的这种演化规律,在经济系统中,活劳动的凝结形态,从产品到商品到货币,又何尝不是体现了这种“对称破缺”的演化规律呢。再从系统科学的层次观点来说,任何复杂系统都具有层次结构,系统的性质和运动,都是按层次展现的,层次间又制约,又互动。经济学的宏观和微观问题,绝不是总量和个量的区别,而是层次性的质的体现,这和物理学中热力学系统的宏观量和微观量有层次性的实质区别一样。从上世纪后期开始,人们逐渐认识到全球范围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耗竭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性的严重,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不但要和社会发展协调,还要和自然环境的演化和谐。经济—社会—自然大系统的整体优化问题呈现在人类面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科学发展观正是中央领导高瞻远瞩抓住了这个人类根本主题的体现。相应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论适时地提出来了。这些理论,一般来说,都是从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构成的大系统的高层次来研究分析经济问题的,这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的实质,认清这一点,才能综合运用好它以及其他各种经济理论。从以上简略的分析可以看到,以系统科学的观点分析经济(包括各种经济理论),不但有助于吸取一切正确有用的东西,为科学发展观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并可直接用于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政策措施中。还可以看出,经济学已经为系统科学理论的提炼,储备了多么丰富多彩的内容。系统科学本身的基础首先,国际科学界的前辈们,己为系统科学提出了许多基础性的观念、概念和理论方法,如贝特朗菲关于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论述,运筹学的优化理论和方法,普适意义的反馈控制理论,复杂系统的层次(层级,hierarchy)结构理论,自组织理论(包括耗散结构和协同学),混沌和分形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等等。特别是,我国钱学森院士为系统科学的学科建设做出的杰出贡献,他和在他指导下的合作者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已为系统科学学科的体系和理论打下了全面系统的坚实基础,踏出了前进的基本途径。再有,近年来我国学者的许多重要成果,除钱学森等较早提出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和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论外,更近的,如:复杂适应系统演化的三个原理(周光召)、系统J结构理论(方福康)、反馈控制有效度原理(郭雷)、关联还原论和整体论的多尺度方法(李静海)、优化理论的等价性(陈光亚)、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顾基发)、知识系统工程(王众托)、可拓分析(蔡文)……等等。综观各门学科出现的新形势和提供的有关成果,以及我们学科自己的基础,系统科学学科建立有自己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成体系的系统理论的时机和条件是否已经成熟呢?可以说,这个时机已经到来了。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像钱老当年抓系统学讨论班一样,花大力气来完成这个历史性重任。二、培养有学科特点的“科班”人才经过多年的努力,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已不算少了。但要看到,大多数单位的这些点,教学内容和培养框架还设有摆脱他们原有学科的模式,并没有明显的系统科学学科特点。虽然有不多的单位(如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系、中科院系统科学所)进行了艰巨的努力,但至今也还未能拿出系统的教学方案和相关的教学资料。主要原因,首先是反映学科特点的系统科学基础理论尚未建立,再有就是配套的相应师资,一个单位很难全都具备。1982年初,钱老曾经说过,进行系统理论研究的人,要有理科的理论基础,要有应用兴趣,还要有哲学头脑(哲学思维的能力)。我认为,现阶段,培养真正有系统科学特色的“科班”人才,教的人和学的人,都要有这样的志趣。如何才能做到呢?可否设想,以实体和网络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国(乃至国际)相关力量,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花五六年时间,既出人才,又出教材(即写出成体系的系统理论著作)。通过这个过程,也必然会形成一个博采众长的培养“科班”人才的教学方案,供全国有关单位借鉴,从而推动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专业教育的发展。三、当前可做的三项工作第一项,推动复杂网络的研究美国A-L Barabási等人在研究互联网时,发现许多实际的复杂网络具有无标度(Scale-Free)特性,1999年在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物理A》上发表了三篇开创性的论文,提出了无标度网络的概念和理论,立即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重视,以此为新启端,引发了研究复杂网络的新局面。由于以无标度网络为新启端的复杂网络研究,不但对众多的学科有直接的理论意义,还显示出对许多系统有重要实际价值。如无标度网络对于随机性的破坏有很强的稳健性,但对有目的攻击则很脆弱。以无标度网络为新启端的复杂网络研究,对系统科学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已有一些人认为,以此为切入口,可以开拓出研究复杂系统的新境界。从系统科学来看,首先,网络是系统存在的一种普遍形态,其拓扑结构和基本属性具有普适意义;第二,也许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就是:以无标度网络的发现为新启端的复杂网络研究,开启了以统计性的实证方法研究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其基本属性,这就为基于系统结构的系统功能研究及系统动态行为研究,从基础层次的一个方面建立了客观的经验基础。推动复杂网络的研究,将会加深对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发展机理的认识,不但有助于系统科学学科的发展,也会有助于经济—社会—自然系统良性发展的实施。第二项,结合社会经济问题,推广复杂系统工程的新成果1999年7月正式实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持宏观经济决策的人机结合综合集成体系研究”,现在已经结题验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新成果。此外,系统工程对航天事业的发展规划、科技管理、大型复杂工程管理、型号工程管理等做出历史性贡献,创立了航天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管理方法,形成军工独特的系统工程管理技术,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一系列惊天伟业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结合当前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推广上述两方面的新成果、新经验,进一步将系统工程推广应用于解决重大社会工程问题,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第三项,推动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研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度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去年8月出版了一本书《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价值创造》,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该书的序言中推荐说“目前,我国经济学家研究可持续发展需要解答几个基础问题。第一,能否找到一个简单清晰的经济学思路来阐述和指导可持续发展?第二,能否设计出理论完整、操作简捷的指标体系来度量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第三,具体到中国,我国企业和经济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又如何?本书作者在严谨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回答了以上三个问题,提出了价值创造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并提出了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度量方法”。作者张新在书中创造性地把价值创造理论连贯地具体化到微观层次的企业、中观层次的金融体系和宏观层次的国民经济系统,并且把这个理论融进三个层次的经济活动过程,激励经济行为按照科学合理的目标进行。我认为,还可以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阐述张新提出的价值创造理论,尝试把劳动价值论和西方经济理论中的科学内容整合成有机的整体。(出处:《科学中国人》)

1、钱学森: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2、钱伟长:兼长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3、钱三强: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46年底,他被授予法国科学院的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 1948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会长,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主席兼主席。社会。 1980年7月24日,钱三强教授在中南海发表了题为“科技发展概要”的演讲。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哲 学 解 读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1 体现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 :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实际 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符合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实际,因而是正确的意识;正确意识能促进事物发展,它必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体现了因果联系:一定结果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要求我们善于从某一后果中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非典”疫情蔓延,暴露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和谐问题。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我们抗击“非典”所带来的重要启示。坚持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提高人们活动自觉性和预见性.3、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推移;同时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进一步深化,是由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是抗击“非典”给我们的启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科学发展观必将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着巨大积极作用。(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1、以人为本: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支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四: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 ) 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就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五: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 )。 “以人为本”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这要求我们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上述观点。 ② 、以人为本体现了主要矛盾有关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抓重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观点 ?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从联系方面看: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内部经济条件与外部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②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统筹全局。③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④因果联系:一定结果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要求我们善于从某一后果中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从发展方面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统观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体现了上述观点。从矛盾方面看: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我们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努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与人的全面发展。②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矛盾的普遍性,对于全国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条件和发展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采取措施,不能搞齐步走、一刀切。这充分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 ③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发展,要一心一意谋发展,用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所有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上述原理。④坚持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促进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课堂讨论: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 认识自然, 使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使主观与客观具体地历史地统一。3、重视意识的反作用,以人为本,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4、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材料:2004年12月 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部署2005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大力节约能源和重要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答案:①坚持联系的观点,正确把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内在联系,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②坚持发展的观点,运用新技术,开发新资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坚持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

饶毅事件是质疑三位科研工作者涉嫌学术造假。2019年11月29日,一封饶毅写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李静海的信在网络上流传,内容涉及质疑三位科研工作者涉嫌学术造假,迅速发酵为饶毅打假事件。信的落款时间为11月28日。饶毅称该信没有发出,有过草稿。至于它如何传播出去成了谜。

第二位科研工作者

被饶毅质疑的第二位科研工作者裴钢,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校长。饶毅的质疑指向裴钢1999年发表的论文,该论文在自然科学基金委经费支持下发表。

饶毅认为该论文图片造假,理由是GPCR需要七重跨膜区域才有功能,裴钢号称只要5重跨膜,而且居然两个GPCRs都是这样的,出了3个同样错误的图。

李海峰发表的论文是真的吗

李海峰,1979年7月出生,山东淄博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教授级高工。历任沈阳市和平区科技局副局长、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太原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西塔街道办事处主任兼党工委副书记等职。李海峰科研成果 2003年,在第二十一届清华大学“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名单中,李海峰的《太阳能光伏供电照明系统》获得一等奖。 2004年,提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课题。 在科技局工作期间,其负责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新增孵化面积8万平方米,孵化器投资主体由原先的政府主导实现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多元化。

摘要: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决定于它的任务和作用。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要点一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内容及相互关系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决定于它的任务和作用。因此,它必须能够根据不同工程产品 的特点和要求,根据现有的和可能争取到的施工条件,从实际出发,决定各种生产要素的基本结合方式,这种结合方式的时间和空间关系,以及根据这种结合方式和该工程产品本身的特点,决定所需人工、机具、材料等的种类与数量及其取得的时间与方式。不切实地 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可能进行任何生产。由此可见,任何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具有以下相应的基本内容:1.总说明;2.施工方法与相应的技术组织措施,即施工方案;3.施工进度计划;4.施工现场平面布置;5.各种资源需要量及其供应。 在这五项基本内容中,第4、5项主要用于指导准备工作的进行,为施工创造物质技术条件。人力、物力的需要量是决定施工平面布置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施工平面布置又反 过来指导各项物质的因素在现场的安排。第2、3两项内容则主要指导施工过程的进行,规定整个的施工活动。 二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特点 1.重点考虑以下内容:确定施工方法和土方调配;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工地施工组织;规定各工程队施工所需的机械数量。 三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除了与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基本相同外,还要根据路面工程的自身特点,在确定施 工方案和进度计划时,充分考虑: (1)路面各结构层的质量检验和材料准备以及试验路段 在施工组织时要进行各个结构层的质量检验,可参见施工技术管理部分。路面材料选 择采购、场外运输、试验路段的铺筑以便获取数据,这也是施工组织应注意的问题。 (2)按均衡流水法组织施工 路面工程各结构层之间的施工是线性流水作业方式。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进度计划 时应考虑到路面工程施工的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各结构层的施工可以采用搭接流水 方式以加快施工进度。因此,我们要分析各结构层之间的施工进度(速度) ,根据施工速度 选择搭接类型[前道工序速度快于后道工序时选用开始到开始(STS)类型,否则用完成到 完成(FTF)类型],并根据各结构层施工速度和所需要的工作面大小计算出搭接时距,同 时还要考虑到各结构层可能需要技术间歇时间的影响,以及路面各结构层的质量检验所需 的时间等。 (3)路面施工的特殊技术要求 路面的各种结构层有其特殊的技术要求以及各种"缝"的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特别 是对于沥青结构层和水泥混凝土结构层的技术要求以及设备的配置与施工时间的关系。 四桥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桥涵施工组织设计分类不同,内容有浅有深,一般桥涵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为: 1.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3.施工准备工作及设计。4.各分部(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方法: 桥梁工程包括:基础及下部构造、上部构造、防护工程、引道工程等分部工程,每 项分部工程又分为若干分项工程,如基础及下部构造分为明挖基础、桩基、管柱、承 台、沉井、桩的制作、钢筋加工安装、墩台安装等分项工程。 施工方法与施工顺序在结构设计时已大体决定。例如,桥梁主体工程包括下部工 程、上部建筑以及附属工程(河床加固、锥体护坡等)。例如桥墩(台)的施工顺序为: 挖基、立模板、基础片石混凝土、基础回填土、墩(台)身混凝土、绑扎钢筋、墩(台) 帽钢筋混凝土、锥坡填土、浆砌片石护坡。又如涵管的施工顺序为:挖基、砌基础、 安装管节、砌洞口、防水层、进出口铺砌、回填土。 桥梁下部的桥墩施工时,如果设备或者模板数量有限可采用流水施工方式组织施 工。对于采用流水施工时应注意流水施工的相关时间参数:流水节拍、流水步距、技 术间歇等。当很多个墩流水施工时,表示其流水关系显得工作(工序)太多和过于繁杂, 如果采用以下两种简化表示,应注意原本各工作(工序)之间衔接的逻辑关系,经过简 化成为墩与墩的关系时,墩与墩的逻辑关系就变成搭接关系;或者多个墩相同工序合 并为一个工作,就简化成为相同墩的不同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此时的逻辑关系也变 成搭接关系。 五施工方案的优化 施工方案优化主要通过对施工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达到加 快施工进度并能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降低消耗的目的。 主要包括:施工方法的优化、施工顺序的优化、施工作业组织形式的优化、施工劳动 组织优化、施工机械组织优化等。施工方法的优化要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有技术上的先进性。 施工顺序的优化是为了保证现场秩序,避免混乱,实现文明施工,取得好快省而又安 全的效果。施工作业组织形式的优化是指作业组织合理采取顺序作业、平行作业、流水作业三种 作业形式的一种或几种的综合方式。施工劳动组织优化是指按照工程项目的要求,将具有一定素质的劳动力组织起来,选 出相对最优的劳动组合方案,使之符合工程项目施工的要求,投入到施工项目中去。 施工机械组织优化就是要从仅仅满足施工任务的需要转到如何发挥其经济效益上来。 六资源利用的优化 项目物资是劳动的对象,是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过程也就是物资消耗过 程。项目物资指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机械配件、燃料、工具、机电设备等,它服务于 整个建设项目,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因此,对于它的采购、运输、储存、保管、发放、 节约使用、综合利用和统计核销,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成本,必须对其进 行全面管理。资源利用的优化主要包括:物资采购与供应计划的优化、机械需要计划的优化。 项目物资采购与供应计划的优化就是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对项目物资供需活动 进行计划,必要时需调整施工进度计划。 参考文献: [1]李海峰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探讨-黑河科技2003(04)

【李海峰】11月17日,辽宁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网站发布了一则消息,出生于1979年的李海峰就任该校副校长。如此年纪如此职务,引发不少网友质疑。【李海峰】11月17日,辽宁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网站发布了一则消息,出生于1979年的李海峰就任该校副校长。如此年纪如此职务,引发不少网友质疑。 工作4年任副校长 记者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网站所附李海峰履历上看到,李海峰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山东淄博人,1979年7月出生。如此算来,当他被任命为副校长的时候,只有31岁,而距离其2006年毕业后参加工作,只有4年的“工龄”。 虽然“工龄”很短,但自2006年在沈阳工作以后,李海峰的仕途非常顺利,从其公开的资料里看到,李海峰在被任命为副校长以前,曾任和平区科技局副局长、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太原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西塔街道办事处主任兼党工委副书记等职。 网友质疑高职称 网友最为集中的质疑在于李海峰的学历和其工作后的升迁速度。因为在李海峰的个人公开资料里,他在2006年毕业时已经是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并在随后成为教授级高工。网友质疑,一般而言,教授级高工至少必须有特别重大科技贡献,比教授职称还难评,所以当时只有27岁的他,为何那么快就已经成为教授级高工了?此外,快速的升迁和从未参与过教学工作的他任副校长,也让不少网友质疑。 但有相关报道称,李海峰是毕业后被沈阳市按高级人才引进的,出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则是该校大力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和年轻干部工作的成果。为此,记者电话联系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宣传部,一位宋姓部长表示可以安排记者采访,“但由于李海峰副校长今天下午有一个重要会议,所以今天暂时不便采访,我们可以改天再安排采访事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