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微波技术论文发表期刊

发布时间:2024-07-04 20:04:24

微波技术论文发表期刊

这方面的期刊有:1.《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由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主办。办刊宗旨是面向21世纪固体物理和微电子学领域的创新性学术研究。刊登的主要内容为:无机和有机固体物理、硅微电子、射频器件和微波集成电路、微机电系统(MEMS)、纳米技术、固体光电和电光转换、有机发光器件(OLED)和有机微电子技术、高温微电子以及各种固体电子器件等方面的创新性科学技术报告和学术论文,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国家固体电子学方面的科技水平。2.《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是由六所高校(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吉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学院,及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于1994年联合创办, 北京邮电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以“信息学科”为特色的学术性科技核心期刊。现为季刊,大16开。主要刊载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自然语言处理、高等智能、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相关基础技术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述以及学位论文等。它是以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技术创新,实现通信现代化和科学技术进步为宗旨。如果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一点点,请及时采纳。

《爆炸与冲击》是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办刊宗旨为:报道爆炸力学学科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反映学术前沿进展及水平,促进学术交流,创造本学科领域青年人才良好的成长环境,推进爆炸理论和应用、抗爆与爆炸安全技术的发展。二、征稿内容:爆炸、爆轰、燃烧、冲击波、冲击动力学、高速碰撞、动高压技术、激光与电磁驱动的高能量密度动力学、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爆炸驱动与爆炸加工、工程爆破、抗爆结构与设计、爆炸力学计算方法和实验测试技术、爆炸器材、爆炸安全技术等方面的论文、研究简报以及科技动态等。 《高压物理学报》创刊于1987年9月,是中国高压物理领域唯一的专业性刊物,它是由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省物理学会协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承办的一份学术季刊。《高压物理学报》办刊宗旨是反映并刊登高压物理学科领域内的国内外科研及技术成果,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发现与培养中国从事高压物理专业研究的中青年科技人才,推进中国高温高压物理学科研究工作的发展。读者对象为从事高压物理专业以及相邻专业(如爆炸力学、地球物理、天物理、材料科学等)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生以及大专院校师生等。《高压物理学报》主要刊登高压物理学科专家学者的最新科技成果,其内容主要有:动态及静态高压技术,人工合成新材料,高温高压下材料的力学、光、电、磁等特性,高温高压下物质的相变及微观结构研究,动态及静态高压研究中的测试技术,以及高温高压物态方程等。从1989年起,《高压物理学报》一直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选用的中文科技期刊之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把《高压物理学报》作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之一。《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中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核心库期刊共633种。《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力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和《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把本刊作为引用的核心期刊。1996年,本刊首批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含能材料》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1993年创刊,1995年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董海山研究员历任本刊主编、名誉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能宽为本刊题写了刊名。著名科学家王淦昌、朱光亚等为本刊题了词。本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所长黄辉研究员。《含能材料》旨在及时报道国内外火炸药、推进剂、烟火剂、火工药剂、武器弹药设计、实验及相关材料的研制、工艺技术、性能测试、爆炸技术及其应用、含能材料的库存可靠性、工业废水处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促进含能材料学科领域的科技进步。时下,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EI》、《CA》、《CSA》、《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导弹与航天文摘》、《兵工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收录;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 《信息与电子工程》(双月刊)《信息与电子工程》是2003年创刊的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电子类学术期刊,主要围绕信息化新军事变革中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及时传播信息与电子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重点报道内容:信息工程技术、无线电测控通信技术、雷达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天线技术、微波毫米波技术、高功率微波技术、电子信息对抗技术、微电子与微机电技术、引信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技术、核电子学、高压电子学、高能电子学和计算机工程应用等。它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升华实践经验,发展相关理论,展示创新成果的交流平台,为高等院校的学者、教授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发表优秀论文的自由空间。本刊面向国内外所有专家、学者征稿,主要刊登学术及科研论文,并接收优秀的综述性论文。本刊已被列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文科技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网)、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网以及《电子科技文摘》、《书生》等的统计源期刊并被全文收录。本刊双月25日出版,版面为A4,每期内容约8万字,每期定价12.00 元,全年72 元。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投稿期刊

属于。《天线与传媒事务》涉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通信、雷达等各类电子系统的硬件、算法、器件设计,属于顶级期刊,粗略可以分为3个门类:天线等无源电路设计;有源电路以及系统设计;芯片设计,主要目标刊物基本都是IEEE的期刊。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IEEEMicrowave Magazine, IEEE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IEEE Transactions on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ApplicationsMicrowaves, Antennas & Propagation, IET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Magazine, IEEE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IEEE等……(国内的貌似有电波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电子学报……)其中顶级期刊有两个:IEEE Transactions的AP和MTT.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微波发表论文

1965年年初中国 196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阿诺·彭齐亚斯(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威尔逊)竖立一个喇叭状的天线,用于接收信号“回声“卫星。为了检测该天线的噪声性能,它们将被测定天线天空方向。他们发现,在7.35厘米地方波长一直有一个存在各向同性的信号,该信号的变化,无论是星期天,有季节没有任何变化,因此可以判断独立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 起初他们怀疑来自天线系统本身的信号。早在1965年,他们进行了天线的彻底检查,取出鸽子窝和鸟粪的天线上,但噪音仍然存在。因此,他们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额外的天线在4080 MHz的温度测量”发表论文正式宣布这一发现。于是迪克,皮布尔斯,劳尔和威尔金森在同一杂志评选为“宇宙黑体辐射”为刊登了一篇关于这一发现标题给出了正确的解释:这额外的辐射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相当于一个黑体辐射3K的温度下进行。观测其他波长的背景辐射后推断为约2.7K的温度。 宇宙背景辐射被发现在现代天文学是非常重要的,它给了有力的证据大爆炸理论,并连同类星体,脉冲星,星际有机分子,被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因为在1978年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也获得物理学诺贝尔奖。

是想学射频电路方向?这个方向是比较难学 人材很少学的出来工作没问题,比搞微波理论的就业更好去研究所和企业都不难。年轻的,马建国教授相当牛逼。主要做 RF IC,据说为马教授人很好。马建国,博士,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获2006年 IEEE MTT-S Distinguished Service Awards;先后获兰州大学理学学士、硕士学位,德国Gerhard-Mercator University工程博士学位,加拿大Technical University of Nova Scotia博士后研究员;历任兰州大学电子与信息科学系助教、讲师,德国Gerhard-Mercator University研究员(Research Fellow),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中心主任,2005年12月回国任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马建国教授长期从事电路和系统的设计与集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近十余年来在国际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先后共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225 篇!!!其中,在IEEE期刊上发表论文40篇,以第一作者在S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论文35篇,在国外出版专著两本;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射频LC压控振荡器(LC VCO)相位噪声定量分析理论,完善了无源电路的设计方法,改进了高速低功耗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与人合作获得了六项射频电路方面的美国专利,获得中国专利3项。还有个老的 张玉兴教授(估计快退了吧) 做微波 ,射频 功放等大功率器件很厉害虽然不是海龟 但是他多年的实践和经验以及卓越的专业能力,也是多年来学校一大牛。他和刘光钴教授在外面开公司 业界很有名。不过 马和张主要 招收 电路与系统 专业研究生 。还有个二系的 扬什么年轻教授(名字忘了,还上过他课。。。汗),也是南洋理工请来的天线专家。

中文的(天线学报),开源型的期刊,虽然不是核心,但效果也可以,万方知网都可以查的到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是电子信息类学科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目的是满足学生以后从事微波天线以及射频类的相关工作需求。我整理了电磁场微波技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在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中,分析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和“三本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和天线理论三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加强了该课程与工程实际的结合,适应了三本学校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并通过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尤其是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工程实际;考核制度

作者简介:张具琴(1980-),女,河南信阳人,黄河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贾洁(1982-),女,河南安阳人,黄河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助教。(河南郑州45006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7-0054-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作为信息主要载体发展方向的高频电磁波—微波,不仅在卫星通信、计算机通信、移动通信、雷达等高科技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已经深入到了各行各业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对于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来说,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类课程在目前及今后都是不可缺少的主干专业课程。[1,2]但由于该课程的自身特点及对于该课程教学的一些传统认识,使得学生对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不能满足国内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及其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针对三本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真分析了该课程教学中的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和“三本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事实性知识传授为教学目标,即课程内容是介绍“是什么”“为什么”,而缺乏“怎么做”“怎么用”,过分强调理论,而缺乏对知识的实际应用。

目前该类课程所用教材多为一本学校编著,这些教材整体突出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理论分析的严密性。对于理论基础一般也较为薄弱、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三本学生来说算是“天书一部”,学习起来也“味同嚼蜡”,教师授课也是事倍功半,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很多三本学校对该课程的开设是“形同虚设”。

该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很少涉及该课程的实际知识应用和人才就业的方向指导,结果学生学完后除了知道有很多公式推导外,对该课程其他方面相关内容知之甚少,所以缺乏学习动力,教学效果不佳。

对于该课程的考核制度多为“一刀切”模式,即“考试分数定高低”,未能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差别,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改革方法和措施

1.改革传统的事实性知识传授的教学目标,更注重对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具体理论的应用实例分析,[3]使学生对电磁场和微波的实用性有较好的认识;增加微波技术在新科技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一些例子,使学生有更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课程中很多知识点的引入,都以思考题和小的科研课题的形式提出,使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研究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

增开相应的微波实验项目,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很好提高,考虑到实验室建设的成本的问题,可以通过先引入微波的仿真实验项目或者引入与现有的大学物理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等成熟实验项目相结合的实验项目。[4]

2.突破传统的一本院校所编教材的限制,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具有生命力的知识基础和必要技能,以满足高素质应用人才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需求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注重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和“天线理论”有机结合,采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结合的自编的简本教材为授课教材,把天线及应用作为扩展补充教材,将三者精要贯穿于教学中。这大大节约了理论教学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实践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应具有的实践能力。

具体教学内容方面:加强了该课程中的最基本的电磁场的概念、定理的讲解,力求夯实该门课程的基础;增加了微波在新科技中的应用和微波的发展前景的介绍和大量的网络理论应用实例分析等,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兴趣的建立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针对该门课程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对于只是涉及而非重点内容大胆删减或者采用增加附录的形式直接给出,这样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对于课程中的概念采用“量纲分析法”,使学生对概念的物理意义有更深地理解,应用起来能够更加娴熟;对于其他新知识的引入采用“概念—方程—新概念”教学模式,顺着学生的理解思路,水到渠成;更加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个具体的理论讲完后,立即有相应的实例分析,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其学习兴趣。

3.改革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开展“以应用为基本出发点”的理论教学方法研究

(1)以应用为本,确定理论教学的研究方法。在教学大纲和简本教材中,弱化理论讲解,重视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主要采用“用什么理论,讲什么理论”和选学、自学内容相结合的模式,即让大多数学生学到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又让学有富余的学生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

(2)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的训练。改变传统的纯理论讲解、缺少实际应用实例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讲解、实例分析、习题课相结合;以思考题和小的科研课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训练。

(3)具体教学方法中,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尤其是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教学。对于主要理论、公式的推导,以板书教学为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而对于一些介绍性知识、实例讲解和仿真实验方面,可辅以多媒体教学和动画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知识量。

(4)注重案例教学。例如,以往年学生的毕业设计为案例,阐明微波是如何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提出目前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方向和技术瓶颈,鼓励同学们探索和研究,力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相互穿插,相辅相成,使学生真正从这门课程中学到“实惠”,即掌握了具体知识的应用,也为其以后的就业指明了方向。

(5)开设“第二课堂”教学法。针对学生层次的差异,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给出小型科研调研题目等方式,[5,6]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充分利用黄河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校企业合作平台,让学生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充分参与到微波天线企业一线的科研和生产中,在理解整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研究实际的产品部件;通过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工程技术人员之间对出现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全面地思考和理解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最新的知识,适应科技高速发展的需要,实现与时俱进。

4.改革传统的考核制度“一刀切”模式,开辟“多样化的柔性”考核制度

结合“因材施教”的指导方针,认真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第二课堂”的作用,开设“老生研讨课”,加重过程考核,提出开卷考试制度等方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传统的终结性考核以理论知识、标准答案、闭卷形式为主。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加入调研报告成绩,课程小结成绩实,实践环节成绩;考试试卷上增设选做题目、课程设想等,给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考试采用开卷形式,重视知识的应用而弱化死记硬背,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考核。

另外,本课程的教学中也广泛利用网上电子教案、习题库等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学和课后复习提供了一定的空间,随着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教学中可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教学、在线测试、在线答疑。

三、改革实践的效果

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理顺并抓住了根本,节省了时间,避免了枯燥繁冗的数学推导过程,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工程实践,适应了三本学校的应用型人才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避免了学生对该课程中一些难而无用的知识纠结,侧重工程实际应用,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全面地调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灵活、学习兴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改革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学习中,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掌握了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课程的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优秀率将近40%;有近50%的学生投入到该课程的研讨式学习和科研课题研究中,6名同学在科技期刊上发表了科研论文;三届毕业设计有13名学生做了该方向的课题,[7]其中3名同学取得了优秀毕业设计的成绩;在两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2名同学选择了该方向的创新设计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该方向的就业率和考研率都有很大提高,2005级以来三届近400名毕业生中就有15名学生从事该方向工作,实现了我校该方向就业的零的突破,有近30名毕业生选择该方向为研究生报考方向。

四、结束语

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教学改革任重道远,要培养出既具有理论知识基础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适应时代的高素质应用人才,必须与时俱进地调整和充实教学的各个环节,协调和配合好教学体制和机制的多方面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盛振华.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2]李丽华.论三本院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程教学[J].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0,(9):64-65.

[3]陈帝伊,刘淑琴,许景辉,等.“电磁场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4):116-117.

[4]杨再旺,张淑娥.谈《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方法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05,(S1):147-150.

[5]陈宏,费跃农,郑三元,等.研究性学习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5):108-110.

[6]刘云.浅谈“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中的创造力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2):8-9.

[7]郑娟,蒋军.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毕业设计指导[J].黄山学院学报,2009,(3):125-127.

微波毫米波电路投稿期刊

2022国际微波毫米波技术会议优秀学生论文提名有398篇。2022年国际微波毫米波技术会议设论文竞赛,共有398篇,初选出20篇论文参加最终竞赛,最终来自西南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的6位学子荣获学生优秀论文。

射频很好,有前途

自六十年代起,实验室前身(即微波教研室)就在微波毫米波器件、电路与系统、微波毫米波传输与辐射、电磁场与微波毫米波电路的数值分析与CAD等许多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化,八十年代起承担了国家教委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七五、八五和九五重大攻关项目等一系列研究任务,在不同时期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等几十项国家和部委科技奖,出版了《电磁场工程中的泛函方法》、《直线法原理及应用》、《毫米波铁氧体器件理论与技术》、《毫米波准光理论与技术》、《Engineering Electromagnetism: Funtional Methods》、《电磁场边值问题的区域分解算法》等13部专著,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近2千 多篇高水平的科学论文。目前,实验室承担着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省部委等几十项科研项目。

微波期刊投稿费用

500-2000元。

不同期刊版面费也是不同的。期刊根据级别不同,类别不同,价格会有不同。比如普通的省级,国家级期刊,一般2000多字符的文章,版面费在500-2000元之间,篇幅长一点的价格高些,而且也受专业领域影响,不同专业领域期刊的价格也会有所不同。

发表期刊注意事项

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正因为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名气很响亮,起的作用也很大,那么对要发表的论文要求相对来说就比较严格,无论是从论文的标题、立论、结论,还是从论文的格式上都比一般期刊要求严格,因为论文的质量就是期刊的生命,好的论文才保证核心期刊的权威性。

在核心期刊投稿发表论文,一般的时间大概得三、四个月,四个月以后,若论文还不见发表,基本上就被pass掉了,与其这样望眼欲穿,还不如交给代发机构发表论文,因为一般的代发机构与各大期刊长期合作,客户的论文或被代写或被润色,最终的结果会醒目的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发表一篇论文的费用,通常是由期刊级别、文章的字符数、是否加急发表、论文收录数据库等因素所决定的。下面根据以往的一些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下发表一篇省级期刊的费用是多少以及有哪些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一、期刊级别不同的期刊级别,比如学报、省级期刊、核心期刊等不同的级别,所需要支付的费用是不同的。相对来说,省级和国家级刊物的价格要低一些,通常在800-2000元左右;而核心期刊发表费用要贵一些,一般在1000-6000元左右。二、文章的字符数近几年随着中宣部对出版行业的整顿,各大数据库对文章版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比如知网、万方、维普的期刊基本都要求三版起发,因此要求的字符数增加了,版面也会随着增加,那么版面费的收费也就更贵了。三、是否加急发表由于某些作者的前期准备时间紧张或本身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论文投稿到录用发表时间间隔比较短。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加急发表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在相关规定的时间内,顺利拿到样刊。通常来说,加急安排越着急的论文,加急费用就会越高。但要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期刊是无法加急发表的,所以作者们还是需要提早准备。

发表一篇论文的价格费用高低跟四个要素有关系,一个是期刊的级别,一个是论文的版面字数,还有一个论文发表的时间以及查重费用这几者构成了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费用。

期刊费用

(一)、发表期刊的级别影响费用

1、省级期刊费用一般在600-1500元一个版面。

2、国家级期刊自己投稿费用一般在1200-2000元一个版面,如果是特殊的发表形式,比如法律或医学类型的期刊,相对会贵一些。根据不同要求去发表,价格最高的上万元甚至是更多都会有的。

3、普通学报费用在1000元左右一个版面

4、国内核心期刊费用几千甚至上万元不等,C刊发表的费用跟期刊的类别都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们单位指的C刊是核心的话那费用多在3-5万元不等,也有一些需要数十万元的费用。

5、一般SCI论文的版面费在1000-1500美元左右,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就是7000-10000人民币左右,但是也有少数期刊的版面费非常高,达到15000元以上。而且论文还需要请专业机构润色,一般润色费用大约2000-3000元。

(二)、论文字符

论文字符数越多,所占版面越多,价格越高。这2年国家大力整顿学术界,各大杂志社纷纷整改,字符数也比原来的增加了。

1、省级、国家级刊物对论文字符数要求3000-5000字左右

2、普通学报对论文字符数要求在5000-8000

3、核心期刊对论文要求8000以上。

(三)、出刊时间影响费用

按照正常刊期发表,费用最低,加急的时间越快,费用越高。

(四)、选择投稿方式不同,价格也不一样

自己投稿和选择代发机构帮忙投稿,价格也不同。在投稿过程中有特殊要求的话,价格也会提升。想要将发表价格控制在最低,可以选择自己投稿的方式,可以省去一部分的中间费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