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陈岳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3 04:55:50

陈岳论文发表

相信很多小伙伴快要复习完第一轮专业课了,但是看完之后却有一种糊里糊涂的感觉,内容这么多,啥都没记住,惨兮兮!这其实很正常,因为第一轮复习就是让你了解专业课的基本内容,对其知识框架有初步认识。但是第二轮复习开始之后就不能继续保持那种懵懂的状态了,必须明确复习重点!那么如何抓住复习重点呢?本次分享包含以下三块内容:(末尾重磅,放大招!!!)

一、从专业课真题开始

二、有选择性扩展阅读

三、本期福利干货资源

一、从专业课真题开始

1. 收集专业课历年考研真题

考人大国关的小伙伴就不用找了,我这里都整理好了,在附件里查看下载;其他专业的小伙伴就到各论坛上翻一翻吧!

2. 加工真题获取信息三步走

手里拿到了真题还不够,要是不利用起来那还是两张没用的废纸。首先要做的是,把历年真题通读一遍,感受一下这些真题的问法和考的知识点;然后,对每一个真题关键词进行标记,再对照教材目录,根据它的考点归入不同的单元章节,这要求你对教材有初步的熟悉度,知道每一章在讲什么。

(1)以810国际类综合为例,它包含三门课——国际政治学概论、当代中国外交概论和国际关系史,所以对810应该先把这3门课的真题单独分离出来,然后再进行这3门课的真题加工。假设你把当代中国外交概论的真题都整理出来了,那么它的样子大概是这样(如下图所示),这样一眼看过去,真题分布的章节是不是一目了然。

(2)还有一个更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历年真题分布的章节进行统计,做成一个表格,考试重点章节分分钟呈现出来!以625政治学原理为例,看看我做的:政治学原理2

(1)再进一步,如果你明确知道了真题的考点,还可以把同类的考点进行合并,就可以知道该考点出过多少次题目了。这里把当代中国外交概论的真题进一步整理出来:当代中国外交概论2

(2)那么再针对625政治学原理,还可以更细致一些,把真题归入到具体的某一节,这样的好处是你后期看书时可以少在那些几乎没出过题的章节费时间。政治学导论真题归纳:

除了要学会处理信息,还要学会读取信息,利用它们来调整复习安排,以《政治学原理真题章节分布统计表》为例,它反馈的信息有哪些呢?

(1)哪些章节考得多,哪些考得少一目了然,帮助你复习时明确重点。当你看完两三遍书之后多少有些感觉了,就不要再从头到尾这样一遍又一遍看,应该根据考试重点章节来分配看书时间,可以按照3:2:1的原则,非常重要的连续3遍,次重要的连续2遍,最不重要的1遍。

(2)注意近5年的考试重点,因为出题老师的偏好会有变化,光斌可以从杨老师近年发表的论文体现出来。

(3)近年5考试题中,基本上都有【其他】,意思是这些题目没有明显在导论的某个章节,而是在论文或者其他书本里有体现,这样的题目真的不少,所以再次说明光看《政治学导论》这一本书还不够!

二、有选择性扩展阅读

1.  根据考试重点拓展

在第一步整理完真题之后,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知识点出题多、题目难、花样多,如果连教材都没有对此进行深挖,那么我们的工作就是查找相关资料把这个知识点全面了解一下,弄清楚那些已经考过的问题如何作答,哪些问题可以是潜在出题方向。这个过程非常的重要,应该要贯穿复习全过程,如果对于初次接触这个专业的你操作起来有困难,那就建议买两份之前考上的学长学姐的资料,里面一般都会有对这些考点的补充和拓展,免去了自己去大量重复工作。以国际政治学概论为例,“比较新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观”,这个题目初试考过2次(2010、2017),复试考过2次(2008、2015),是非常重要的考点,要求对新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内涵有较好地把握,如果只看陈岳老师《国际政治学概论》那一本书对这个问题很难有深层次理解。

2.   教材相应推荐阅读

(1)教材上会引用一些其他书籍或论文,一般有脚注或者文末会列出来,如果遇到某些章节不太能够理解,建议把该章节那些引用过的书籍论文找到看一看,或许能解答你的疑惑。

(2)但是这个有一个问题,很多书都会大幅引用国外名著之类的,如果盲目去看这些书会不会太浪费时间,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时间不是那么紧,多看点书补充是好事,毕竟复试时老师肯定会问你看什么专业名著这个问题,但如果你专业基础不是很好,课本都还啃不动,那些国外名著就先别动了,去看那些推荐阅读的其他教材,比如810国际类综合的话看《权力制度文化》《国际政治学学科地图》《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这类书是比较好的。

(3)还有一个建议是,书不在多,而在精,你别听我说这些书好,然后淘宝上赶紧下单买了,拿到书高兴地翻一翻就扔在桌子边了,考研结束了还跟新书一样,这样就没意思。

(4)很多同学还会有疑问,些书是不是都要看个遍?不是的,还是回到上第一个点说的“根据考试重点拓展”,那些不是考试范围的一闪而过,重要章节多看多理解,别只是抄下来就一个劲背,暂时还理解不了也别急,慢慢来,多看了点书之后心理自然会通透,水到渠成的事情。

3.   院系老师论文书籍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国关专业一般都是院校自主命题,院系老师就那么点人,出题的人更是就一小撮,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谁会去出题,但是可以学会把目标锁定在一些范围里面,着重关注这些老师的发文动向。打开人大国关主页,点击师资力量,国关类专业的童鞋看国际政治系和外交系就行,从教授到副教授,把个人简介的研究方向都看一遍,再一个个把名字输入到cnki去检索,看看都发了那些文章,这样你对这些老师就会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方便之后把真题考点与相应老师的论文对接起来。院系1

之前我举过金灿荣老师和宋伟老师的例子,我再举一个例子:(2009年)简述当今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关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这个题目你在《当代中国外交概论》是找不到答案的,但是在国政的刘青建老师2005年发表的论文《21世纪初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层次分析》和2009年发表的论文《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60年:成效与挑战》可以找到答案,所以这再次说明了看相关院系老师的论文的重要性。院系2

4.   业界圈子热点话题

如果你考国关肯定知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耳朵都听出茧的词汇,那么在复习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去补充阅读这些相关话题的论文,而这些话题在2018年考研初试和复试中都有涉及,如果你事先准备过了,遇到这些考题肯定自信满满!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有用的信息来源,网站推荐爱思想网、CNKI、Chinadaily(opinion专栏)公众号推荐人民大学国政评论、王义桅、温馨国关、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当代世界、国政学人、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首先是关于上课的问题。对于很多专业的孩子们来说大四上学期课程还是有那么点点紧的,我考研的时候是比较幸运的,我们师范类的专业大四上学期就可以自主选择地方去实习去了,所以我没有受到课程的干扰。我的建议是大家能逃就逃一点,专心复习很重要的,当然没必要挂科得罪老师,老师大多都比较好讲话,跟老师说一下情况请老师通融一下下大概都能搞定的。

关于公共政治的问题。大家在暑假的时候应该都上过公共政治的辅导班的课,辅导班上应该也有发过相对应的辅导课本的,我的建议是,包括当初我们的辅导老师也是这样的建议,现在不用花太多时间在政治上,就把辅导班的课本每天抽一个小时的时间来仔细看一遍,尤其是老师上课时要求过做笔记的地方,仔细读课本对于选择题来说是绝对有利无害的。等到大纲出来的时候可以视自己的情况来看,毕竟大纲实在是很厚,就算买来了也不一定会看,当然了,如果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时间很有把握,公共政治很想拿高分的话,那就要仔细看两遍大纲,政治的选择题是真心考的很细致~等到十月下旬的时候,离考试就剩两个月,就建议大家买类似风中劲草那一类的速记的书过来背,那个比较有逻辑,比较好背。

关于英语。英语算是极度极度重要的了,每年总分很高,英语不过线的人大有人在,人大·对于英语本身的要求也比较高,然后加上这边的改卷大都会比较紧,所以对于英语大家一定要小心,我当初是学校那边有安排新东方的现场英语授课,我觉得是很美妙的事情,很有用,老师给了很多很有用的建议和内容。现在开始除了每天要背单词要坚持之外,建议大家要开始做真题的阅读理解,模拟的再好的模拟题始终是个模拟题,离真题还是有差距的。我那个时候是从96年的真题开始做的,新东方给了一本只有阅读理解的,只有正确答案,完全无解析的书,每天都用铅笔在做,最后那本书都翻烂了。

做真题讲究一个细,现在不在于量,每天哪怕做一篇但是要做到长难句的分析,不认识的单词,可以模拟写到作文里的句式要一一给做到笔记本上。然后就是为什么选那个选项,为什么不选那个选项都要弄的清清楚楚,最后就是要把整篇文章的逻辑弄清楚,是什么结构分析清楚,出题点在哪里分析清楚。黄皮书可以来一吧。工程很浩大,但是绝对值得,一天哪怕只有一篇只要做到了这样,你会发现你的这种种煎熬都是值得的。然后就是作文,这个时候建议一个礼拜写一篇真题作文,找到感觉来,然后学会用长句,有条件的话还是建议能看看新东方暑期的英语班视频的。如果觉得时间不够就没关系啦。写完作文之后找个关系好的水平比自己好的研友给改改看看,然后再改,然后看真题是怎么写的。作文要整理出自己的套路来,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有x氏结构最好啦。然后到十月下旬的时候建议每天都写一篇,或者两天一篇。要保质,同时要计时,考试的时候英语大部分时候时间都不够用,这个时候作文的用时就极为重要了。包括阅读理解也是,到十月下旬要开始练习时间,保证多少分钟一篇。

关于心理负担什么的。我觉得考研就是一个虐心虐身的过程,凡是能好好准备,安然考完试的人,无论最后达到目标与否都是大神,我那个时候每天都看一条很励志的名言,觉得句句都很激励我,时刻让自己充满了能量。有压力是正常的,其实大家都一样的,考研是自己在奋斗,没多少人能帮得上忙,我那个时候很紧张的时候就去逛个街,吃个火锅,然后又很嗨的去背书,想到那个下大雪,结冰的地板,自习室还有一大帮的孩子在外面读书就觉得好励志,好感动。我十月之前一直害怕付出这么多考不上怎么办,但是到后来我自己突然想明白了,想再多都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投入到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退路,何不好好的玩命一次。况且考研真不是以成败来论的,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的远比那个你以为无比重要的目标多得多。身边的朋友是很重要的,我当时考研的时候就是有大家一起才不觉得那么难过,吃了很多的巧克力和蛋糕,每天去吃饭的时候都有笑话可以听,都能跟研友撒个娇卖个萌,就觉得没什么过不去的。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达成所愿,爱惜身体,爱惜心灵,时刻有一颗“考研虐我千百遍,我待考研如初恋”的心,一切都会ok~过后的自己一定会感谢当初那么用心,那么心无旁骛的自己。

2012年九月上旬,鸡西市第一中学正式迁入新校址。新校址位于鸡西市鸡冠新区,新校址总投资2.5亿元,学校校区占地面积1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绿地面积4.5万平方米。新校址设计理念先进,功能区布局合理,校园内建有教学楼、综合办公楼、实验楼、图书馆、报告厅、艺体楼,学生宿舍楼、餐饮楼等,楼内建有一流的科技馆、国学馆、地理馆、历史观、美术馆和机器人室等场所,完全能够满足特色化课程建设的需要。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先进,教学楼、科技实验楼、语音室、计算机室、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教室,功能完备。学校还有图书馆、运动场、学生学工学农基地。尤其是走进新课程以来,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加强硬件建设,已建设完成选修课教室、合班教室、阶梯教室、天文观测室、钳工实验室、木工实验室、金工实验室、汽车驾驶与保养实验室、服装设计实验室、校园网络系统、通讯系统、校园语音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等设施,为新课程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市一中已由建校之初的简陋校舍发展到如今的布局科学、设施完备、环境优美,集人文、生态、现代化于一体的校园,学校所有场馆、教室,设备、设施都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学校已开通互联网,校园网站建设已初具规模,信息化教育环境正在形成,教师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硬件水平迅速提高。近几年,市一中由一所默默无闻的普通中学发展到如今的省内知名的示范性高中,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鸡西市第一中学建校以来共培养高、初中毕业生二万多名,他们遍布全国各地,有的涉足海外,为家乡和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教职工430人,特级教师9人,高级教师183人,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41人,市拔尖人才4人,市级名师9人,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57人。教师队伍在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上,充分满足教育教学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中的教师队伍教风正,学风浓。2011年先后完成了国家级《校本课程的创设实践研究》和《四读·双课·八环节的实践与研究》两大课题,荣获国家级优质成果一等奖,并荣获“十一五”国家集体科研奖。2012年就有确立的《“讲、练、评”课堂实践模式研究》、《三读·链写语文课堂模式研究》、《高中生成人模式实践研究》等三个省级课题正在推动着一中人向新的目标进取攀登。 2014年10月,“高中生成人教育培养模式创设的实践研究”阶段研究报告,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选战课题成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是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校本科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总课题组对一中开展“高中生成人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充分肯定。一中的每位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把学生当作上帝,主动服务学生,自觉尽职尽责,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数学教研室一种具有优秀的数学教师团队,以王荣峰副校长为代表,以孙喜忠、刘岩、毛文涛、马怡、卢明义、李学成、范雪梅、安桂龄等为中坚骨干的数学团队,引领指导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其中:毛文涛1997年9月分配到鸡西市第一中学担任数学教师至今。2004年,荣获鸡西市第三届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数学学科一等奖。2005年六月荣获鸡西市总工会颁发的市级优质课教师光荣称号。论文《分离参量后的手段》于2006年在《中学数学杂志》上发表,2008年,所教25班马哲同学获得全省文科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其中马哲的数学成绩是142分,单科全市第四名)。2005至2011连续七年担任高三把关教师。刘岩从教以来,她一直为争作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努力工作着,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97年所教学生王春波以149分的成绩获全市文科数学第一名;06年所教学生张冬梅以150分(满分)的成绩获全市理科数学第一名;刘珺玮以145分的成绩获全市文科数学第一名;09年所教学生杨伊璐以146分的成绩获全市文科数学第一名。在班级管理上,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与班级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2009年高考中,她所带的高三20班有多人考入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对外经贸等名牌高校。她凭借自己深厚的专业功底、先进的教育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高尚的师德修养和默默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广泛赞誉,曾获黑龙江省课改先进个人,市劳动模范,市模范教师,市优秀教师,奥林匹克二级教练员,市骨干教师,市优质课教师,局级先进女职工等光荣称号。先进事迹《当老师,真好!》刊载于《鸡西日报》上,现任2015届高一学年主任。孙喜忠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1998年至2000年担任初中部学年主任,在2000年中考中她所带的学年有三人成绩进入全市前十名,王雷同学数学以满分120分得成绩名列全市第一。2000年至今在高中部任重点班的班主任和点班数学课,在每次考试考试中她所教的两个班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所带的班级也经常被评为先进班级、文明班级、标兵班级。2007年高考中,她班的孙士明同学以682分获全市第二名,2008年高考中陈岳、王憬悦以683分的成绩并列全市第三名。陈岳以数学141分的成绩获全市第二名,2009年高考中,她班的孙鑫以610分得成绩获全市文科状元。2011年高考中,张驰以673分获全市并列第二,数学146分全市第二,孙博昕650分全市第十,数学前十名我班有五名,六百分以上我班33人。2006年11月获市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市模范班主任称号。2007年市优秀班主任。2008年市精神文明办、市总工会“双十佳”标兵。2009年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10年省级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等称号。连续三年因工作业绩突出获市级记功奖励,年年被评为校级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并在2009年11月、2009年12月、2010年1月在国家级刊物《数学学习与研究》发表论文三篇。现任2015届高三四班班主任。语文教研室语文教研室现有教师42人,以杨凤洁,官春喜,张求实,徐金才,马晓平,姜连波,李春峰,王敏,颜英华,秦玉兰,纪俊梅等为代表的语文教研室,其中高级教师21人,中级教师14人。本科学历40人,研究生学历2人。语文教研室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团结向上,辛勤耕耘,勇于创新。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人踏踏实实,宁静致远。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拓展眼界,兼收并蓄,锐意进取,以才情展现文学的魅力,用智慧演绎教学的精彩。历史教研室历史教研室现有14位教师,其中高级教师12人、研究生1人(马素倩),具有研究生学历4人,(刘淑芬、张宇、李道海、贾玉红)。林敏、贾玉红、宋蕾分别获得东北三省说课大赛一等奖,张宇、李道海、贾玉红分别获得市第一届至第四届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本教研室荣获2006-2007年度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先进班组称号。通用技术教研室鸡西市第一中学通用技术教研室成立于2007年7月,是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团队,有成员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人,中级职称教师2人,专职教师2人,兼职教师2人。教研室主任:杨启厚备课组长:孙潇文骨干教师:季学成教学新秀:谈凯承美术教研室硬件设施:美术教研室拥有一间电教室(各类教学光碟100多种、图书100多册)、一间备品库(内有石膏像、陶罐、金属器皿、玻璃器皿、衬布、投影灯等)、五个画室。美术教研室师资力量(7位教师)教研室主任:马德生(中学一级教师)教研室备课组长:郝金玲(中学一级教师)党务干事:李雪松(中学一级教师)张传鹏(中学高级教师)周龙伟(中学一级教师)王冰(中学二级教师)孙卓(中学二级教师)地理教研室1.教研室基本情况鸡西一中地理教研室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团队,共有14位成员,平均年龄30.5岁,拥有本科学历12人,硕士研究生2人。我们坚信量的积累必会达到质的飞跃,我们不懈努力打造的一中地理品牌会如恒星一样璀璨。2.教师介绍苏发桂高级教师地理教研室主任1994年参加工作,在工作的近16年来多次被评为省级教学能手、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等光荣称号.张慧高级教师1985年参加工作,在25年的教学过程中,多节课获教委级优质课,省第二届地理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3.教研室成绩地理教学成绩在可查询单科成绩的2009年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李秀珍老师指导的叶青同学地理81分全市第一名。周达人同学地理79分,全市第三名。4.优秀年轻教师卢俊达2004年参加工作,撰写多篇论文和教学设计并且荣获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鸡西市第五届教学大赛一等奖、优秀教师等奖项。物理教研室物理教研室共有教师25人,均为本科学历,其中高级教师13人,25位教师担负着鸡西市第一中学的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学年的物理教学任务。物理教研室现任主任王玉伟,以王玉伟、王少华、屈维林、石文成、王艳秋、石建国、崔军、金秀元等为代表的全体物理教师,以“物理即生活“为理念,踏实工作,勇于进取,为鸡西一中的教育事业贡献全部能量。化学教研室鸡西一中化学教研室是一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队伍。共有28名教师,其中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18名,一级教师6名。省级骨干教师3名,市级骨干教师4人,省教学能手1名,获省级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6人,市级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3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80%以上。以王维德、魏秀丽、韩文、邢晓梅、李永花、赵玉莲、孙正山、杨玉敏等为代表的教师遵循“以人为本,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做准备”的教育理念,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学校倡导的“问题探源”教学策略为龙头,以自身过硬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为基石,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利用实验、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神奇的化学世界中体验、感受、探究,逐步使化学教学成为鸡西一中有特色、有魅力的一朵奇葩。化学教研室业务素质高。“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构建“学习型社会”,构建“学习型教研组”也成为学校“科研兴校”的战略目标。每一位教师深刻认识到不断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重要性,他们积极参加各级“继续教育”的学习,努力钻研新课程标准,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全组教师在国家、省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800多篇,在国家、省、市各级论文大赛中获一、二等奖和交流60多篇,主编和参编化学参考书20余本,编写了四本校本课教材。信息技术教研室信息技术教研室建立于1993年,教研室共9人,承担学校高一、高二、初一、初二的所有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同时还负责相关的教师培训及学生活动。其中高级教师一名,中学一级教师五名,中学二级教师三名。七人学历达到本科。英语教研室英语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奋进、充满活力、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集体。全组现有任课教师四十三人,其中高级教师二十人,一级教师十一人。以曹春英、吕冬青、唐燕、苏文杰、张向丽为代表的全组教师中有省级教学能手2人,市级名师1人,市级教学骨干、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多人。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英语教研组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丰硕成绩。近几年多位教师在全国、省论文中评比中获得优异成绩。数位教师举行过市级公开课或在市教学比赛中获奖。向中国基础教育英语研究中心申报的《如何培养高中生自主性学习的研究》已通过审核,正式挂牌成为科研基地。同时还向中国教育学校申请课题《新课程下学案导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每年都有学生在全国英语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数位教师获国家级优秀辅导教师奖。在历年的高考中,我校的英语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市首位,受到学校及各级部门的表扬和认可。全组同仁以更加饱满地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力争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为一中争光、为鸡西添彩!体育教研室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到2012年建校整60年,是全国首批1000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在校教师400多人,学生7000多人。期中体育教研室教师19人,高级教师8人,中教一级教师4人。体育新课程改革2007年在我省试行,经我校领导研究决定采用分班选项教学方法,依据我校特点,学生兴趣爱好,制定相应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升,教学效果有了质的飞跃。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改善提高,学习成绩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在训练队方面,学校由主管特长校长领导,教研室监督,专职教练负责制订三年规划、全年计划、周计划、课时计划。对取得优越成绩的教师奖励,对3年后所带队伍没有达到保2争1任务的主教练,停职培训,训练队由副教练接替,两年后仍无提高改善,停止该队训练,由其他教师竞聘上岗。各代表队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辉煌成绩。校男子篮球队在教练李伟鹏老师的指导下,曾多次在省、市中学生篮球比赛中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校女子篮球队在省中学生篮球比赛取中得第四、第八的名次,在市中学生篮球赛中连续十四年夺得第一名。我校的男、女排球队也曾在省中学生排球比赛夺得五、六的好成绩。男子足球队在教练谢洪祥老师的指导下取得过全省中学生足球比赛第一的好名次。乒乓球代表队在比赛中包揽了团体赛冠军。田径代表队在省中学生比赛中也取得了多枚金牌。学校将继续增设运动项目,准备开设羽毛球训练队,轮滑社,武术社团。来丰富学校文化生活。在校领导的指挥下,各学年体育备课组长负责田径和高考训练,教练分工明确,责任划分到个人。我校的体育高考成绩辉煌,多年来不断向体育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学院输送人才。2009年我校体育考生于迪经过艰苦的训练拼搏,考取了北京体育学院。我校考入本科院校15人。2010年王熙彤、黄鑫、江南、梁智、于芳伟等考入北京大学,李冠胜考入东北大学。2011年林浩考入了东北师范大学,还有的学生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这些同学有的通过参加学校特招考试途径考入理想的大学,有的通过体育高考途径考入大学。

岳池发表论文

罗渡中学没有高考设点的。因为地处偏远,试卷运输耗时费力还有危险,所以都设在县城里考试。

历年来,罗渡中心都没有设立高考考点,考点都设在县城里面,主要是方便试卷分发,保证运输安全。高考试卷属于国家机密,安保要求很高。考前从机要局送到考点,所以考点不能太远太偏僻

罗渡中学有高考设点的。四川省岳池县罗渡中学,坐落在南溪公路旁的渠江河畔,距岳池县城30分钟车程,距广安市城区15分钟车程,是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校”和四川省“信息技术示范校”,也是川东地区第一所农村省示范高中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没有口腔护理专业四川省有口腔专业的大专学校列举如下: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医护学院、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省口腔专业学校推荐: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共有滨江、万盛、岳池、前锋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010亩,总建筑面积25万余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学校部分优秀教师还曾赴德国、新加坡等国培训学习,教学理念先进;获国家医学专利发明2项,编写教材10部,发表论文两百余篇,省级科研立项3项,市级创新项目2项。学校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努力开展与国内外优秀高校开展合作与交流,学校毕业生就业在“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职业期待吻合度、稳定率”三个关键指标上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14%、15%。学校荣获四川省教育厅授予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岳阳论文发表

前不久,湖北某高校博士张晨(化名)在网上找“中介”在“C刊”(某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愿望破灭了,还被淘宝卖家去了5.2万元积蓄。近日,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弋江分局民警联系上张晨,告诉她子已经在安徽被抓获,并为她追回了1万多元的损失。

在张晨那里,被芜湖警方追回的这1万多元,其实早已被视为“坏账”,准备不予理会了。在确信去5万多元之后,张晨并没有选择报警。据她自述,是担心这个事情传开影响到自己毕业。此番被警察找上门,于她而言,究竟是意外之喜还是飞来横祸,并未可知。淘宝店铺招摇撞被抓,自有法律的惩处,而张晨这样的利益受损者,难道仅仅只是“受害者”一副面容吗?事实上,已有不少网友对张晨冷嘲热讽,还有网友留言称,不知道这算不算学术造假?

网友的质疑并非没有道理。其一,尽管没有成功,张晨的行为仍属涉嫌买卖论文。知假而买假,一篇不够买两篇,一再炮制所谓的学术成果,并试图以此获取工作机会,这样的行为并无正当性。

从报道可知,张晨所读专业有硬性要求,读博期间必须在“C刊”发两篇论文才可顺利毕业,但她已完成了这个额度,按道理讲,已经迈过了毕业的门槛,大可不必再去找中介代写代发论文。她自己说多发几篇对找工作有好处,问题是,这样弄虚作假炮制出来的“C刊”论文,究竟有多少学术价值?

其二,张晨随随便便支付5.2万元买论文,尽管也有怀疑,但照付不误,足见此类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其对学术风气造成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论文是学术思想的结晶,是一个学者的立身之本。然而,在当下,很多人谈论起论文,就好像它是一件与己完全无关的马甲,需要时可以不择手段搞来,不需要时立马扔掉。这样的学术风气如何让公众心存敬意?

当然,当下的学术评价体系或许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于追求论文的数量,设置一些不太合理的指标,但治学者缺乏独立精神与判断能力,或者明明没有从事学术工作的能力却硬要挤进来,乃至为此不惜弄虚作假、欺世盗名,则是需要反省的。“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既然想戴上那顶博士帽,就应该有起码的德行与操守。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余芳心理咨询师好。1、从业10年,接受过心理动力学治疗、家庭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后现代心理治疗培训。2、根据相关信息查询显示余春老师盟略心理专家团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3、余芳,硕士,教授,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带头人,主要承担《中国旅游地理》《地方导游基础》《全国导游基础》《茶艺服务》等课程的教学。曾任岳阳县第一职业中专旅游与酒店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多次担任岳阳市中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技能大赛评委。先后主持湖南省名师课堂《茶艺服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茶艺与茶文化》,主持院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主编教材1部、参与省级课题多项,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获得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奖一等奖、岳阳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湖南省高职院校说专业竞赛二等奖、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优秀指导老师(茶艺服务)、湖南省高职信息化课堂教学二等奖、微课竞赛二等奖等。此外,还多次获得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工作者称号。

论文发表、投稿的流程如下:

一、投稿:

投稿是指论文发表人员选择好投稿期刊之后,我们再通过邮箱、在线投稿窗口、QQ或者微信等方式将自己的论文稿件发送给编辑就好了。

二、审核(也俗称为审稿):

投稿之后,编辑会按照投稿的先后顺序对论文进行一个审稿过程,有的期刊杂志是会收取审稿费的,如果我们发表论文需要加急发表的话,是需要在投稿时标注清楚的,这个可能会产生加急费用。审稿环节是整个论文发表过程中耗时最长的,它可以说影响了论文发表周期的长短,只因为论文审稿可能会反复进行。

三、审稿结果:

审稿结果主要介绍通过审稿并被录用了的论文。通过杂志社论文三审的论文,杂志社会下发录用通知书,并注明好预安排在某年某期发表此篇论文,之所以是预安排,是因为还需要交纳版面费。

四、交费:

交费就主要指的是版面费了,在我们交纳费用之后,论文才会正式进入安排刊期出版的流程。

五、安排发表:

费用到位之后,便可以安排刊期了,并按照日期出版见刊。而少部分论文的发表可能会被延期,这样的现象也属于正常情况,原因就比如有人安排加急类似之类的问题。

六、寄送样刊:

论文见刊之后,杂志社会给作者寄送一本样刊的,是作为用途上交的材料。到此整个的论文发表流程就基本结束了。

1.发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 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2.发表论文审核时间 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 杂志 ,审核 时间 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3.发表论文有效问题 国家规定,必须发表在正规的CN期刊正刊上

岳少姮发表论文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 又名太上道君道德天尊 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六御中央玉皇大帝 妻:王母娘娘,又称为 西王母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西方太极天皇大帝 (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五方五老: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中央黄极黄角大仙中央天宫仙位表千里眼 | 顺风耳 | 金童 | 玉女 | 雷公 | 电母(金光圣母) |风伯 | 雨师 | 游奕灵官 | 翊圣真君 | 大力鬼王 | 七仙女 | 太白金星 |赤脚大仙 | 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 | 玉兔 | 玉蟾 | 吴刚 | 天蓬元帅 |天佑元帅 | 九天玄女 | 十二金钗 | 九曜星 | 日游神 | 夜游神 | 太阴星君 |太阳星君 | 武德星君 | 佑圣真君托塔天王李靖 | 金吒 | 木吒(行者惠岸) | 三坛海会大神哪吒 | 巨灵神 |月老 | 左辅右弼 | 二郎神杨戬 |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 | 萨真人 |紫阳真人(张伯端) | 文昌帝君 | 天聋 | 地哑三官大帝:天官 | 地官 | 水官四大天王: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与广目天王四值功曹:值年神李丙 | 值月神黄承乙 | 值日神周登 | 值时神刘洪四大天师: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四方神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四渎龙神黄河 | 长江 | 淮河 | 济水河神马赵温关四大元帅:马元帅 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赵元帅 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温元帅 温琼,东岳大帝部将关元帅 关羽。五方谒谛: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五炁真君:东方岁星木德真君 | 南方荧惑火德真君 |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 中央镇星土德真君五岳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五岳帝君:东岳帝君,名金虹氏,东华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为东华帝君的四个儿子。) 及 碧霞元君五斗星君:东斗星君 | 西斗星君 | 中斗星君 | 南斗星君 | 北斗星君

以道教的神仙体系为主,并且掺杂部分民间信仰中的神仙系统和佛家观念构成了中国古代神话体系。道教体系中最高为三清,之下有四御、三官、八仙和28星宿等等,非常庞大。

民间信仰主要源于山海经和搜神记等的记载和一些在地方盛行的神灵崇拜,文献神灵比如上古诸神尧舜禹之类,以及更往前的盘古伏羲女娲黄帝等等。佛家系统在神话体系中主要构成了完整的轮回体系和地狱观念。

具体你可以参考一本叫《玉历宝钞》的书,非常详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道教体系、民间信仰体系还是佛教体系,都有相互重叠的地方。比如关羽,在儒家是武圣人,在道家是关圣帝君,在佛家是伽蓝将军,叫法不同,但指的都是同一个人物。

扩展资料

影响

神话是对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对后世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它的口头叙事形式也成为叙事文学体裁如小说等的先河。不少神话直接为作家 、艺术家提供了创作题材。其中有些著名神话,还成为人们经常援引的典故。神话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与认识作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了解人类童年生活和心理的钥匙。

它对研究古代社会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神话在中国古代即受到一些先哲、史家、学者的注意。他们不仅在著述中加以记述和援引,而且还对神话提出过一些片断的见解、解释和说明。

但更多的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其虚幻想象的成分,企图从中寻找历史的根据。于是在一些古代典籍中便出现将神话历史化的倾向。

现代中国学者对古代神话做过不少的整理与研究 ,运用了西方人类学派等的神话学观点进行探讨,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诸如茅盾的《中国神话研究ABC》、闻一多的《伏羲考》等,都是这方面值得注意的著作。

还有许多民族学者、民间文艺学者、文学史家撰写了不少论文和专著,推进了中国神话学的发展。袁珂的《古神话选释》 、《中国古代神话》等,对中国古代神话,分别作了注释和整理。

随着社会科学和民间文学事业的发展,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和史诗也得到了重视和研究,并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神话

拓展资料:

参考资料:猪八戒(中国神话小说《西游记》的角色)_百度百科

中国的神仙体系,是比较混乱的。比如财神,我们都知道有文财神比干、范蠡,武财神赵公明、关公,还有中彩神王亥。

除此之外,还有四方财神端木赐(西南)、李诡祖(东北)、管仲(东南)、白圭(西北);再比如城隍爷,那是每个地方都有的,每个城市都会有城隍庙,城隍爷自然也就很多很多了;而且神仙也有很多,灶王爷、厕神、月老、土地爷;龙王爷有海龙王、河龙王、井龙王等等等等。

中国神仙体系:

中国文化是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中国的神仙也是。对中国的神仙体系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儒释道三家。其它如拜火教、摩尼教(明教)、景教(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等教派在中国流传不广或者流传面比较的狭小,他们的神仙无法进入中国神仙的序列。

由于几大教派杂处,互相融合,中国的神仙体系是相当复杂的。道教的诸位神仙和佛教的诸佛之间的地位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神仙体系的一大难题。到底是佛高于道还是道高于佛,历史上曾经争论过多次,一直没有结论性的文件发表,最后,只好成立天庭联合政府。

天庭体系,天庭联合政府的成立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伟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这个政府最初由365个神(注意,是365个神,神在仙佛界地位最低)组成,上应周天诸星宿,下管普天亿兆生灵,算得上是个高效的政府。政府根据儒家的教义组建,设立皇帝一名(由于神仙不死,不牵扯世袭罔替的问题),这就是玉皇大帝,全称是“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为天庭联合政府的最高元首,具有最高权威。道祖太上老君和佛祖如来也必须服从天庭领导,对玉帝的差遣称为“奉旨”。

岳江陵论文发表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杜甫生平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19(时20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史传论述 《新唐书·杜甫传》 作者:欧阳修 宋祁 摘自《新唐书 艺文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賸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旧唐书·杜甫传》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注:应为开元末)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注:应为右卫率府参军)。十五载,禄山馅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注:时未尝到河西),谒肃宗于彭原(注:应为凤翔),拜右拾遗(注:应为左拾遗)。房〔王官〕为布衣时,与甫善。时〔王官〕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是年十月,〔王官〕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王官〕罢相。甫上疏言〔王官〕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王官〕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辅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注:成州之上漏去秦州),自负薪采〔木吕〕,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注:公不赴功曹之命,系代宗广德元年居梓、阆间事)。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注:武凡两镇成都,其在上元二年,则以绵州刺史迁东川节度,兼除西川。至以黄门侍郎再帅剑南,乃代宗广德二年事),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注:此在严再镇后,非上元也)。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公之去蜀东行,以公诗证之,当在严武未卒之前)。 及郭英□(“刈”的左部)代武镇成都,英□武人,粗暴,无能刺谒,耐游东蜀,依高适(注:时适已官京朝,不在东蜀,公亦未依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杨子琳功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注:去蜀后居夔且二年,史漏),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注:其时江陵无警),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注:自衡往郴,舟泊耒阳耳,未尝寓居也)。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注:阻水不在岳庙),旬日不得食。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注:当作大历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注:此说出于唐小说家,不可信,当以公诗正之),时年五十有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注:元氏撰墓系,无自耒阳之文),归葬于偃师西北首阳山之前。 天宝末诗人,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有饭颗山头之嘲诮(注:唐《本事诗》云:太白戏杜曰:“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盖讥其拘束也。此诗太白集不载,不可信)。元和中,词人元稹论李、杜之优劣,自后属文者,以稹论为是。 国学宝典——杜甫 [又名:杜工部,诗圣]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遁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哺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年谱 712壬子睿宗太极一(玄宗先天一),杜甫生于河南巩县。 717丁巳玄宗开元五,杜甫六岁。尝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 718戊午玄宗开元六,杜甫七岁。始作诗文。 720庚申玄宗开元八,杜甫九岁。始习大字。 725乙丑玄宗开元一三,杜甫十四岁。壮游诗曰:「习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726丙寅玄宗开元一四,杜甫十五岁。百忧集行曰:「忆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730庚午玄宗开元一八,杜甫十九岁。游晋,至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从韦之晋、寇锡游。 731辛未玄宗开元一九,杜甫二十岁。游吴越。 732壬申玄宗开元二0,杜甫二十一岁。游吴越。 733癸酉玄宗开元二一闰三月,杜甫二十二岁。游吴越。 734甲戌玄宗开元二二,杜甫二十三岁。游吴越。 735乙亥玄宗开元二三闰十一月,杜甫二十四岁。自吴越归东都,举进士,不第。 736丙子玄宗开元二四,杜甫二十五岁。游齐赵。交苏源明。 737丁丑玄宗开元二五,杜甫二十六岁。游齐赵。 738戊寅玄宗开元二六,杜甫二十七岁。游齐赵。 739己卯玄宗开元二七,杜甫二十八岁。游齐赵。 740庚辰玄宗开元二八,杜甫二十九岁。游齐赵。 741辛巳玄宗开元二九,杜甫三十岁。归东都。筑陆浑庄,于寒食日祭远祖当阳君。 742壬午玄宗天宝一,杜甫三十一岁。在东都。姑万年县君卒于东京仁风里。六月,还殡于河南县,公作墓志。 743癸未玄宗天宝二,杜甫三十二岁。在东都。 744甲申玄宗天宝三,杜甫三十三岁。在东都。五日,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八月,归葬偃师,公作墓志。是年夏,初遇李白于东都。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尝渡河游王屋山,谒道士华盖君,而其人已亡。 745乙酉玄宗天宝四,杜甫三十四岁。再游齐、鲁。是时李之芳为齐州司马。夏日,李邕自北海郡来齐州,公尝从游,陪宴历下亭及鹤山湖亭。旋暂如临邑(属齐州)。秋后至兖州,时李白避归东鲁。公与同游,情好益密。公赠白诗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工将西去,白亦有江东之游,城东石门一别遂无复相见之日矣。 746丙戌玄宗天宝五闰十月,杜甫三十五岁。自齐、鲁归长安。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 747丁亥玄宗天宝六,杜甫三十六岁。在长安。 748戊子玄宗天宝七,杜甫三十七岁。在长安。屡上诗韦济,求汲引。与书家顾诫奢订交,约当此时。 749己丑玄宗天宝八,杜甫三十八岁。在长安。冬日,归东都,因谒玄元皇帝庙,观吴道子所画壁。 750庚寅玄宗天宝九,杜甫三十九岁。来长安。初遇郑虔。 751辛卯玄宗天宝一0,杜甫四十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秋,病疟。友人魏君冒雨见访,因作秋述贻之。病后过王倚,王饷以酒馔,感激作歌赠之。是年,在杜位宅守岁。 752壬辰玄宗天宝一一,杜甫四十一岁。在长安。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暮春,暂归东都。冬,高适随歌舒翰入朝,与公暂集,俄复别去,公有诗送之。 753癸巳玄宗天宝一二,杜甫四十二岁。在长安。首夏,同郑虔游何将军山林。次子宗武约生于此年秋。 754甲午玄宗天宝一三闰十一月,杜甫四十三岁。在长安。进封西岳赋。自东都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下杜城。因田梁丘投诗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岁中,张�自卢溪召还,再迁为太常卿,公复上诗求助。又进雕赋,表中词益哀激。秋后,淫雨害稼,物价暴贵,公生计益艰,遂携家往奉先,馆于廨舍。 755乙未玄宗天宝一四,安禄山反。杜甫四十四岁。在长安。岁中往白水县,省舅氏崔十九翁。九月,同崔至奉先。十月,归长安,授河西尉(河西县故城在今云南河西县境),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岁暮,丧幼子。 756丙申肃宗至德一(玄宗天宝一五)七月改元,安禄山称大燕皇帝。玄宗奔蜀。杀王国忠、杨贵妃。杜甫四十五岁。岁初,在长安。五月,至奉先壁难,携眷来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斋。六月,又自白水取道华原,赴鄜州(今陜西鄜县)。至三川县同家洼,寓故人孙宰家。闻肃宗及位灵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孓身从芦子关奔行在所。途中为贼所得,遂至长安。九月,于长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为奴,感恸作哀王孙。 757丁酉肃宗至德二闰八月,安庆绪杀禄山。张巡、许远战死。郭子仪复东京。史思明等降。杜甫四十六岁。春,陷贼中。在长安时从赞公苏端游。四月,自金光门出,间道窜归凤翔。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遗。是月,房管得罪,公抗述救之。肃宗怒,诏三司推问,张镐、韦陟等救之,仍放就列。六月,同裴荐等四人荐岑参。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归家卧病数日。作北征。十一月,自鄜州至京师。 758戊戌肃宗乾元一(至德三)二月改元,复以载为年,史思明反。杜甫四十七岁。任左拾遗。春,贾至、王维、岑参皆在谏省,时共酬唱。时毕曜亦在京师,居公之邻舍。四月,玄宗亲享九庙,公得陪祀。六月,房管因贺兰进明谮,贬为邠州刺史。公坐管党,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是秋,尝至蓝田县访崔兴宗、王维。冬末,以事归东都陆浑庄,尝遇孟云卿于湖城县城东。 759己亥肃宗乾元二,史思明称燕王。杜甫四十八岁。春,自东都归华州(陜西华县),途中作三吏、三别六首。时属关辅饥馑。遂以七月弃官西去。度陇,赴秦州(甘肃天水)。是时有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又有寄高适、岑参、贾至、严武、郑虔、毕曜、薛据及张彪诗。时赞公亦谪居秦州,尝为公盛言西枝村之胜,因作计卜居。置草堂,未成,会同谷宰来书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皆有诗。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 760庚子肃宗上元一(乾元三年)闰四月改元,杜甫四十九岁。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五司马遗赀营造,徐卿(疑即知道)、萧实、何雍、韦班(应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开岁始事,季春落成。时韦偃寓居蜀中,尝为公画壁。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适。冬,复在成都。 761辛丑肃宗上元二,史朝义杀史思明。杜甫五十岁。居草堂。开岁,又往新津。二月,归成都。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是时多病,生计艰窘。始有迁地吴楚之念。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 762壬寅肃宗宝应一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诗人李白死(701-762)。杜甫五十一岁。自春至夏,居草堂。与严武唱和甚密。武时有馈赠。七月,送严武还朝,以舟至绵州,抵奉济驿,登陆,遂分手而还。会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颇有东游之意。十一月,往射洪县,到金华山玉京观,寻陈子昂读书堂遗迹。又访县北东武山子昂故宅。旋复南之通泉县,访郭元振故居,于庆善寺观薛稷书画壁。又于县署壁后观稷所画鹤。 763癸卯代宗广德一(宝应二)七月改元闰正月,李怀仙杀史朝义。杜甫五十二岁。正月,在梓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欲还都,俄而复思东下吴楚。间尝至阆州(四川阆中),因游牛头、兜率、惠义诸寺。既归梓,又因送辛员外,至绵州。自绵归梓。又往汉州。夏,返梓州。初秋,复别梓赴阆。九月,祭房管。秋尽,得家书,知女病,因急归梓。十一月,将出峡为吴楚之游,于是命弟占归成都检校草堂。 764甲辰代宗广德二,杜甫五十三岁。春首,自梓州絜家东荍出峡,先至阆州。会朝廷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以行程既定,不赴召。二月,离阆东去,闻严武将再镇蜀,大喜,遂改计却赴成都。三月,归成都。六月,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秋,居幕中,颇不乐,因上诗严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暂归草堂。是时,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赠之。弟颖往齐州。岁晚,因事寄诗贾至。是年与严武唱和最密。 765乙巳代宗永泰一闰十月,杜甫五十四岁。正月三日,辞幕府,归浣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五月,携家离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乐山)。六月,至戎州(四川宜宾)。自戎州至渝州(重庆)。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入秋,至忠州(四川忠县),居龙兴寺院。九月,至云安县(四穿白帝城)。因病,遂留居云安,馆于严明府之水阁。 766丙午代宗大历一(永泰二年)十一月改元,杜甫五十五岁。春,在云安。时岑参方为嘉州刺史,寄诗赠之。春晚,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阁。秋后,柏茂琳为夔州都督,公颇蒙资助。是年多追忆旧游之作。 767丁未代宗大历二,杜甫五十六岁。在夔州。春,自西阁移居赤甲。三月,迁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园四十亩,蔬圃数亩,又有稻田若干顷,在江北之东屯。弟观自京师来。秋,因获稻暂住东屯。适吴司法自忠州来,音以瀼西草堂借吴居之。是时,始复动东游荆湘之意。十月十九日,于夔州别驾元持宅观李十二娘舞「剑器」。本年冬,仍复多病。秋,左耳始聋。 768戊申代宗大历三闰六月,杜甫五十七岁。正月中旬,去夔出峡。临去,以瀼西果园赠南卿兄。三月,至江陵。夏日,暂如外邑。留江陵数月,颇不得意。秋末,移居公安县。遇顾诫奢、李晋肃(贺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数月。岁晏,至岳州。 769己酉代宗大历四,杜甫五十八岁。正月,自岳州至南岳,游道林二寺,观宋之问题壁。宿青草湖,又宿白沙驿。过湘阴,谒’湘夫人祠。更溯流而上,以二月初抵凿石浦,宿之。又过津口,次空灵岸。宿花石戌,次晚洲(在湘潭)。三月,抵潭州(湖南长沙)。发潭州,次白马潭,入乔口。至铜官渚,阻风。发铜官,宿新康江口。次双枫浦,遂抵衡州(湖南衡阳)。夏,畏热,复回潭州。时苏涣居江侧,忽一日,访公于舟中,公请涣诵诗,大赏异之,遂订交焉。终岁在潭州。 770庚戌代宗大历五,杜甫卒(712-770)。杜甫五十九岁。春,在潭州。正月二十一日,检故帙,得高适上元二年人日见寄诗,因追酬一首,寄示汉中王瑀及敬超先。暮春,逢李龟年。四月,避乱入衡州。欲往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时属江涨,泊方田绎,半旬不得食。聂令驰书为致牛炙白酒。盛夏回棹,秋至潭州,小憩,遂遍别亲友,溯湘而下,将出沔鄂,由襄阳转洛阳迻逦归长安。冬天11月,竟以寓卒于潭岳间的一条小船上,旅殡岳阳。

一 唐诗与唐以后的诗 研究唐诗,原本是范畴明确边界清晰的,如许文玉的《唐诗综论》、胡云翼的《唐诗研究》、苏雪林的《唐诗概论》、杨启高的《唐代诗学》、王士菁的《唐代诗歌》,直到陈伯海的《唐诗学引论》都是有关唐一代诗歌的研究,视野完整或者说对象完整,论述也完整。我曾经说过,做唐诗研究“可以完全忽略不计与宋诗的纠缠”。但做宋诗研究的人与唐诗的纠缠太多、太深的缘故,孤立地谈唐诗似乎也就缺乏一个比较的视角。因此最注重唐诗学科建设意义的《唐诗学引论》首篇“正本篇”中也不得不先要提到“宗唐宗宋”的历史争议,也要就唐宋诗比较的学术意见中引出自己的思考。钱钟书《谈艺录》开篇第一节就是“诗分唐宋”,明确提出“诗分唐宋乃风格性分之殊非朝代之别”,他有一段很著名的话称:“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态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曰唐曰宋特举大概而言,为称谓之便。非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故唐之少陵、昌黎、香山、东野实唐人之开宋调者,宋之柯山、白石、九僧、四灵则宋人之有唐音者”。钱先生这段话概念很清楚:唐诗不必出于唐人,即唐人写的未必就是唐诗;宋诗不必出于宋人,即宋人写的也未必就是宋诗。——唐诗宋诗应以审美质性来划分,即以“体态性分”来判别,所谓“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所谓“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个诗学审美意见影响极大,流播极广,将唐诗的时代概念打破了,或者说打通了,然而它也只是诗学理论上的一种极有价值的审美见解(德国的席勒与清代的吴雷发均有类似的意见),“美学”上固然有突破的意义,而在“历史”上的雷池却仍无法跨越。——唐诗仍有它天然的、不可移易的历史规定性。我们看钱先生的《宋诗选注》,就没有选收一首唐朝人的诗歌,尽管他谈过杜甫、韩愈、白居易、孟郊都写出过真正的“宋诗”,开出宋调之先河。 严格意义上的“唐诗”,无疑即见于《全唐诗》与《全唐诗》的各种“补编”(包括《全唐诗逸》、《补全唐诗》、《补全唐诗拾遗》、《全唐诗补逸》、《全唐诗续补遗》和《全唐诗续拾》等)里的诗——全唐的诗的数目亡佚的无疑要大大超过存世的,在辨识上似乎也应撇去《全唐诗》始作俑收录在这些书里的五代诗。从唐人孙翌第一部编选唐诗的《正声集》开始,《南薰集》、《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才调集》等著名的“唐人选唐诗”以来,历王安石《唐百家诗选》、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元好问《唐诗鼓吹》、高�秉《唐诗品汇》、胡震亨《唐音统签》、钟惺、谭元春《唐诗归》、王士礻真《唐贤三昧集》、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到孙洙《唐诗三百首》,到余冠英主编的《唐诗选》,再到葛兆光选注的“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的《唐诗卷》,千余年唐诗精华不断被人甄选推扬,唐诗的精魂血魄已沉潜于中华民族的灵魂里,融化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一个古老诗国的光辉灿烂诗歌遗产的顶峰与典范。以至于鲁迅先生要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而中国的文化巨匠的成长几乎无不受到过唐诗的雨露沾溉,如郭沫若在《少年时代·我的童年》里就说到他的母亲,“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在我未发蒙以前,她教我暗诵了很多的诗。”——这又可见出中国民间唐诗之深入人心,这也正是《唐诗三百首》这样的普及读物,不断有“新注”,又不断有“新编”的原因了。 当然我们应看到从唐代以来对唐诗的认识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唐人眼中的唐诗似乎更应该引起我们研究的兴趣,我们要更多看一看唐人对唐诗的地位的认识与理解、唐人审美趣味的承续与演化、唐人对唐诗人成就的评价及其依据的文化价值、哲学内涵的思考。这里我只想就唐人眼中的唐诗,包括唐人选诗评诗的实践扼要指出三点:一、唐人选唐诗各家标准差异很大,宗旨也大异其趣。有的对唐诗(盛唐为主)评价很高,如殷@③的《河岳英灵集》;有的批评甚峻,如元结的《箧中集》;有的树“察风俗之邪正”,“审王化之兴废”为选评准则,强调政治讽喻“系国家之盛衰”,如顾陶的《唐诗类选》;有的以韵美调新、风情宛然为艺术追求,宣扬“韵高而桂魄争光,词丽而春色斗美”的审美趣味,如韦谷的《才调集》。这里可以见出唐人对唐诗的认识差异很大,文学主张与审美趣味各呈其词,颇有一种百花齐放、众声喧哗的自由局面。二、编选范围五花八门,有的主要甄选一个时期如初唐,如盛唐,也有主要选大历诗人的。前期的几种选本往往将唐诗与六朝诗编在一起,以为一脉承传。也有的企图目观全唐,尝试集大成打通一代诗歌。目光一路朝放大走,一路朝精细走,呈现多元的认识判断,唐诗史的历程初具界碑。三、在诗人取舍上更是目断心审,标准林立。最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几种重要的选本都不选杜甫。如果说《箧中集》因局格太狭窄,主张太偏激,不选杜甫可以理解的话,殷�《河岳英灵集》的不选杜甫似实难理解。从他完备且明确的理论主张,如“神来、气来、情来”的创作意识,如“既多兴象,复备风骨”、“既闲新声,复晓古体”,称美建安气骨又不忘太康宫商的审美标准来判断,不选杜甫更是不可思议。他的选诗以盛唐为主,也确实反映了盛唐诗歌的气象风貌,他甚至有意识地要通过诗歌评选和理论概括立出自己的文学主张。然而他竟没有注意到杜甫,或者说竟放弃了杜甫!殷�选诗时密切注视诗坛动态发展,敏锐地探捕新星,荐拔佳篇,而且认真分析寻索同时代诗人的风格特点。再如果说殷�之不选杜甫还有其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杜甫彼时进入诗坛不久,诗名不很大,信息交通不发达等等,那么,晚唐人韦谷的《才调集》不收杜甫,则更令人无法解释。《才调集》十卷,规模宏大,选诗一千首,初、盛、中、晚齐全,而且还选了和尚和妇女的诗,却不选杜甫。而且此书明显是承接韦庄《又玄集》的模式框架,人又与韦庄同在西蜀先后做官,应该是信息资料上可以沟通接续的。《又玄集》三百首,选了杜甫,《才调集》一千首却不愿选杜甫,而且从审美主张上他能独具只眼地选白居易的《秦中吟》,竟不肯选杜甫。这跟后来的千家注杜局面真是不可同年而语,这一点应引起我们足够的学术兴趣。——总的来说,唐人眼中的唐诗与我们今天理解中的唐诗有很大差异,这个差异或正是我们今天的唐诗研究者不可忽略的。同时代人的认识与评介或许更有人文层面上的研究意义和历史文化及其接受领域上的判断价值。 唐以后的诗基本上笼罩在唐诗的影响下。五代十国五十年,与晚唐往往看作一体,与宋初又混沌接续,不易分割。宋初六七十年间,宋人学白居易,学李商隐,学韦应物,学张籍,学贾岛,又移步到学韩愈,学杜甫,沿王禹�、梅尧臣到欧阳修始出露自己的面目,到王安石、苏轼与黄庭坚三大家,才真正形成宋诗体制。所以严羽说:“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但到了南宋的中晚期,四灵、江湖派又掀起回归唐诗的大潮,学贾岛、姚合,学晚唐的风气,一直绵延到南宋的灭亡。元诗不甚发达,无论是元诗四大家,还是刘因、姚燧、杨维桢、萨都剌等都在一片宗唐学唐的潮流里沉浮,学李杜,学白居易,学韦应物、学李商隐,尤其是元末的一股学李贺旋风,仙灯鬼火,大放异彩。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说:“宋诗深却去唐远,元诗浅,去唐却近。”——元诗的学唐近唐,大多趋于“�缛绮丽”的一路。胡应麟所谓“元人诗如缕金错采,雕绘满眼”。——元人学的唐也在“中晚”,不过不同于宋季学的“中晚”,一条趋走的是李贺、李商隐绮丽之路,一条追尚的是贾岛、姚合“清苦”之风。或许正是出于反拨归正的心理,元之后的明代,从高�秉到前后七子重新打出严羽的“诗必盛唐”的旗号。南宋的严羽曾心怀忧患地指出:“唐诗之说未唱,唐诗之道或有时而明也。今既唱其体曰唐诗矣,则学者谓唐诗诚止于是耳,得非诗道之重不幸邪。”——故他提出了“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的明确口号。——明前后七子“诗必盛唐”不仅总结了严羽的理论经验,也总结了元诗学唐的创作实际。由于他们的诚挚提倡与逼真实践,明诗在公安、竟陵之前的“盛唐”面目尽管傀儡装束、肤廓皮相,却是唐诗传承史中最辉煌的一段。 清初的诗人与学者,显然眼孔放得大了,晚明乱提口号,师心自重,闹哄哄的诗坛局面使他们多了个心眼,不肯轻易跟着别人走。但大的样板却只有两块:唐与宋,正如钱钟书所说,没有第三条道路。到了那个时候,无论是谁,“所作不能出唐宋之范围,皆可分唐宋之畛域”。于是,宗唐宗宋形成了胶着状态,宗宋的黄宗羲、吕留良、吴之振、叶燮拼命拉抬宋诗的地位,顾炎武、朱彝尊、王士礻真、毛西河等“大家”则力主唐音,又偏重盛唐。吴乔、贺裳、冯班等一批小批评家则又花言巧语鼓励引诱学晚唐。王夫之干脆说宋一代无诗,他评选古诗、唐诗、明诗,独不取宋诗(因为元一代在异族统治之下,他干脆也一笔抹去了元诗)。清初特定的政治文化和思想史背景左右着人们的审美旨趣和批评情绪,诗坛人物多少有些情绪化的表现,理性思维气氛淡薄。难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作者论及这个局面时要说:“尊唐抑宋,未为不合。而所谓宋诗,皆未见宋人得失,漫肆讥弹,即所谓唐诗,亦未造唐代藩篱,而妄相标榜”。到了乾嘉时,唐宋诗之争才趋于调和——恰恰本于人心思想的趋于平和——诗坛上可以各自宣明旨义,不必漫肆讥弹。沈德潜主唐音,讲求温柔敦厚;翁方纲喜宋调,尤好辨析肌理;袁枚出入唐宋,唯性灵为归的;赵翼则更是放大眼孔唱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互相不见倾轧与攻击。但沈德潜有两句话还是相当委婉精到地道出了他主唐音美学上的原因:“唐诗蕴蓄,宋诗发露。蕴蓄则韵流言外,发露则意尽言中。”——这段话与钱钟书先生的“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有些貌似,但钱说更多有一点双峰并峙的意味,而这种双峰并峙的具体阐释无疑要以缪钺《论宋诗》中“唐宋诗之异点”之“论其大较”一段名句为代表。总括而言,唐人的诗更多一点主动性的感情发抒,自主且真率;更多一层心灵的自然流荡,澄净而明朗;更显出一种自由的独特风格,唐人评判外部世界的意见主观单纯,往往带有唯美的意绪。宋诗及宋以后的诗不免多一层模仿的味道。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王志》)说:“三唐风尚,人工篇什,各思自见,故不复模古。”而宋人则不免被认为是最要模古的,后来的宋诗派更是有意标榜宋人处处是学着唐人的,好用唐诗的标准来评判宋诗,好以唐诗的模式来比附宋诗。如陈衍在《宋诗精华录》卷一的“按语”里,以唐诗发展的过程阶段来套宋诗发展的脉络线索,仿严羽、高�秉的初盛中晚四唐说来规画初盛中晚的四宋说,不仅四期一一对应,而且四期的代表人物也一一对应。——不管这种刻意模古是否道出历史真相,也不管宋诗的面目是否被人误解,宋诗以及宋以后的诗实际上已被主流的诗学批评家们人为地与唐诗的形体血脉粘连在一起,而唐诗与唐以后诗的魂魄气骨、精神风貌的区隔却是更清晰可辨了。 二 唐诗学术与唐学术 张潮《秋星阁诗话》小引云:“李唐之世,无所谓诗话也。而言诗者,必推李唐。……夫唐人无诗话,所谓善《易》者不言《易》也。”——诗话以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为始作俑。唐一代无诗话,但不能说唐一代没有诗歌的理论建设,没有有关诗歌的“学术”。但是唐人不是善《易》而不言《易》,只是用力在《易》也即是诗的致“善”之道。致“善”之道大抵有二:一、为做诗做好各种充分的准备工作——各种文学类书的编纂;二、为做诗定出细密的格式、法则——各种诗格、诗式的编撰。 类书,是介乎文学与学术之间的(或者说是混合了两者的)一种做文做诗的参考书。体制上以语词、文句、典故、事实、妙语镌策汇编为主,所谓“英词丽句,以类相从”,所谓“事类联属,便于采撷”。这种类书有唐一代名目繁多尤以初唐产品为夥:《文思博要》、《累璧》、《瑶山玉彩》、《三教珠英》、《芳林要览》、《事类》、《文府》、《碧玉芳林》、《玉藻琼林》、《笔海》等等。如今存世名声最大则有《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和白氏《六贴》(大部分都亡佚了)。闻一多在《类书与诗》(《唐诗杂论》)说它是“太像文学的学术和太像学术的文学”,“不过是《兔园册子》的后身,充其量也不过是规模较大品质较高的《兔园册子》”。这一类文学参考书或者做诗实用手册,从中央编的大部头巨型类书到民间比如敦煌发现的《珠玉钞》、《随身宝》之类的微型“兔园策”,在一个相当广泛层面上凝聚了一支自觉的诗人创作队伍,因而在实践上大大推动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兴旺。难怪闻一多嘲笑说:唐初是个“大规模征集词藻的时期”。“词藻”——英词丽句的巨量镶嵌——也便成了一个时期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与形式特征。病态的文藻与浮华不仅给初唐的诗坛带来了畸型的繁荣,而且为有唐一代的诗歌创作的世俗化普及大开了方便之门,尤其为那些天分不高、才气不足且被一个时代的做诗潮浪卷了进去,拼命努力要做出成就的大量中下等诗歌作者鼓足了做诗的信心。——唐诗研究者有的已经发现了这种“兔园册子”深刻地影响到较高层次文人的创作(后来的李商隐还精心自制“兔园策”,如《金钥》、《杂纂》、《蜀尔雅》等,为自己做诗时随心调用故典镌策而预为之备),而且不自觉中规范与牢笼了一批诗人的词语选择与表达形式,为诗歌创作唱酬、联句、应对、测试的机械化、公式化、标准化铺设了便道,不管这种类书“指导”诗歌的理论意义如何,它已是唐诗学术的一种,对唐诗的创作发生了独特的影响。 第二点便是诗格、诗式的大量撰作。明胡应麟《诗薮·杂编》中存录了一批名单:“唐人诗话,入宋可见者:李嗣真《诗品》一卷、王昌龄《诗格》一卷、皎然《诗式》一卷、《诗评》一卷、王起《诗格》一卷、姚合《诗例》一卷、贾岛《诗格》一卷、王睿《诗格》一卷、元竞《诗格》一卷、倪宥《龟鉴》一卷、徐蜕《诗格》一卷、《骚雅式》一卷、《点化秘术》一卷、《诗林句范》五卷、杜氏《诗格》一卷、徐氏《律诗洪范》一卷、徐衍《风骚要式》一卷、《吟体类例》一卷、《历代吟谱》二十卷、《金针诗格》三卷。今唯《金针》、皎然、《吟谱》传,余绝不睹,自宋已亡矣。”——“诗格”、“诗式”、“诗法”均是讨论诗歌体式、法度与规则的“金针”,实际上也是传授写诗的基本格式与形式的要诀,王夫之斥为“画地为牢”。——先是为社会大众服务,像函授的诗学教程,“三家村”知识分子最得益。后来诗赋取士,又理所当然成为一种“高考参考资料”,刻意为公式化、标准化操作服务。等皎然因《诗式》而获荣名,一批有志通外学、修文辞的和尚也嗜好此道,借以光耀佛门。此类“诗格”、“诗式”著作有的比如皎然《诗式》不仅着眼在形式法则、声病偶对的探讨,而且涉及到创作论、艺术论、审美特征的讨论,如“取象”、“取境”,已经在诗歌理论上颇有建树与开拓,对晚唐五代乃至两宋的诗格理论发生过巨大影响。——当然对有唐一代诗歌创作产生推动作用的则主要还是初盛唐的著作,这些著作从上官仪的《笔札华梁》开始,较有积极影响的如崔融《新定诗格》,王昌龄《诗格》、元竞《诗髓脑》、皎然《诗式》多因日本释空海的集大成《文镜秘府论》六卷的整理而得以保存。所谓“唐人卮言,尽在其中”。张伯伟有《全唐五代诗格校考》一书,校辑考释甚为精详,对“诗格”形式的历史演化、利弊功用的分析评判也甚客观。——客观来说,诗格、诗式与类书“兔园策”一样,尤其是初盛唐的,都是为唐诗的创作繁荣、唐诗发展高潮作了准备工作、后勤工作、服务工作。——严格地说,它们谈不上理论建设,更无所谓学术建树。一为征集词藻,一为规范形式,当然征集词藻的还附有作品大全的展示,规范形式的也偶备审美经验的传授。从某种形式的意义上来说,这两者或可以构成唐诗的理论建树与学术规模。尽管它们是如此的简陋、粗糙,与唐诗实际上取得的巨大成绩远不相配,也几乎没有人肯承认两者之间的直接因果关联。——唐诗的繁荣与它的学术建设、理论指导是一个悖论。 唐诗的学术建设与理论指导更多的融化在时代实践中政治的引导和文化的诱导。我们知道,有唐一代,由于初盛的几个皇帝的大力提倡和躬自表率,以及一些诸如开科诗赋取士、礼敬厚遇文人的行政措施,唐诗到开元年间已是十分繁荣。唐玄宗即位不久,在答一位臣子的手诏中还专门强调“夫诗者,动天地,感鬼神,厚于人,美于教矣。朕志之所尚,思与之齐,庶乎采诗之官,补朕之阙”(《旧唐书·崔日用传》)。——玄宗本人便是一个酷爱文艺、酷爱美的皇帝。“开元天宝的时代在文化史上最有光荣。开国以来一百年不断的太平已造成了一个富裕的、繁荣的、奢侈的、闲暇的中国,到明皇时代,这个闲暇繁华的社会里遂自然产生出优美的艺术与文学”(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册)。我们看看《旧唐书·音乐志》里记载的玄宗如何热心提倡和指导音乐艺术——音乐直接关系到有唐一代乐府诗的发达,而乐府诗的发达与衍变正是唐一代诗歌兴旺繁荣的关键。(注:胡适在《白话文学史》第十二章《八世纪的乐府新词》中说:“盛唐是诗的黄金时代,但后世讲文学史的人都不明白盛唐的诗所以特别发展的关键在什么地方。盛唐的诗的关键在乐府歌辞。第一步是诗人仿作乐府。第二步是诗人沿用乐府古题而自作新辞,但不拘原意,也不拘原声调。第三步是诗人用古乐府民歌的精神来创作新乐府。在这三步之中,乐府民歌的风趣与文体不知不觉地侵润了,影响了,改变了诗体的各方面,遂使这个时代的诗在文学史上放一大异彩。”)《音乐志》还记载,玄宗亲自创作乐曲:“玄宗新曲四十余,又新制乐谱”。——这同唐太宗亲自写诗与宫廷大臣唱和酬答一样都有一种躬为表率的作用。——唐诗的繁荣原因诸多,但帝王的提倡尤其是带头实践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们的文艺才性与实践作品虽不是第一流的,但为第一流的诗人与诗的诞生铺开了红地毯,也正是在唐玄宗时李白、杜甫大步走上了文化舞台。 唐诗在初盛唐乃至整一代的繁荣发达又引出一个与唐代整个思想文化学术的关系。尽管李姓皇帝提倡道教,武姓皇后抬高佛教,传统士大夫知识分子却大多秉持儒教正宗观念,并且不反对严重鲜卑化了的艺术形式(音乐歌舞)。故在主流形态的文化生活层面上真有一派三教并兴、百花齐放的局面。魏晋六朝以来的文学传统(尤其是乐府文学的传统)垂直影响或者说严重熏染了一大批士大夫知识分子,随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完成,意识到了的审美追求大大激活了他们的文学审美才性,文学的兴趣、绘章雕句的习惯几乎贯穿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而且考科名由进士入仕途还得备习诗赋,《文选》几乎是最热门的一部必读书,莘莘学子固然案头必备,士大夫官员也必须时时温习,用心揣摩。在官场的应酬中,有文学的修养素习才能潇洒地周旋俯仰,才能引得圈子里的尊仰与朝廷的敬重。比如张说为宰相时曾把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亲手题在政事堂,让朝中文士作为人才及其作品的楷模。——《文选》本身即是文学的一部集大成的参考书,一个文学经典的样板。“选学”是炙手可热的学问,理所当然也成了一种正宗学术。朝廷在刚刚流行的李善注本之外,又迫不及待命工部侍郎吕延祚等五位大臣合注《文选》,以求完备新颖。文学的学术化又拉动了学术的文学化,朝廷上上下下、江湖幽深之处都弥漫着追逐文学的浓烈气氛。一个直接的结果是人人都写诗,王公大臣、士大夫知识分子自不必说,林泉隐逸、岩樵渔父、和尚道士、闺阁名媛、娼妓宫嫔也都写诗,响应一种上下合流的时代精神,陶醉在这个诗化的时代之中,唐一代文化格局几乎就沉浮在诗歌的大潮之中。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唐代的史学高度发达,尤其是初唐。但初唐的史学又恰恰是文学味最浓重的。初唐官修的几种重要断代史都染有非常浓重的文学气味,绮藻丽句、文学的笔触随处可见。闻一多说:“只把姚思廉除开,当时修史的人们谁不是借作史书的机会来叫卖他们的文艺——尤其是《晋书》的著者!”这话虽偏激一点,但触到了一个史的诗化的问题,即史学叙述中调动文学手段的问题。其实,这一种我称之为“史的诗化”的现象上可追溯到《史记》、《汉书》,而尤以范晔的《后汉书》最为典型。司马迁著《史记》,抑止不住内心的文学描写的冲动,诗的才性与激情不自觉中流荡而出,一部《史记》直可当文学书来读,故鲁迅先生有“无韵之《离骚》”之赞颂。两《汉书》也是文采飞扬的,班固、范晔都是文章高手,都是文学当行,作史时忍不住时时调动文学手段,使严峻的史的叙述染浸上浓重的诗的情调。至初唐的几位史家更是踵事增华,不惜要“借作史书的机会来叫卖他们的文艺”了。这种风气与趋势到盛唐的刘知几出来大声疾呼直言其弊,才被刹住,而且是永远的刹住了。刘知几的《史通》在史的理论上把中国诗化史学的传统截断了,从此以后历史与文学严格分了家,正史均秉笔直书,精炼简核,不敢再有文学的夹羼染绘,连润色都很少见到了。甚至欧阳修这样的大文学家修史时也严格按照了刘知几的规矩,不敢涉入文学一步。 刘知几在那个时代几乎是唯一的一位守住学术阵地、拒不肯让文学浸漫过来的纯粹学者。他在《史通·自叙》中说:“予幼喜诗赋,而壮都不为,耻以文士得名,期以述者自命。”“幼喜诗赋”是时代习染,及壮,则明确对诗赋说“不”!“耻以文士得名,期以述者自命”。学术的家学渊源,“著述”的崇高使命,扬雄以来不为雕虫小技的文化眼光使刘知几自身与盛唐文学风气划清了界限。刘知几的例子是很有认识意义的,他的著述立场与学术态度在盛唐以后是不可能再有的。开元以后,天下士人“耻不以文章达”,诗赋取士的制度确立并固定化之后,攻诗赋、擢科举是一代人心所向,是一代人才精英的正途出路。刘知几虽把文学驱除出了史学领地,但在一个诗与文学光焰万丈的时代里,史家守住自己的贞节的同时也只得忍受自己的寂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唐一代的学术(包括史学)在精神上已被诗赋冲垮了,人才流失,光芒黯澹,虽然成果累累,但在整个时代文化大格局中只有默坐隅角的地位。 唐一代学术大抵有两端:史学与佛学。史学最称发达,成果十分丰厚,除了姚思廉、李百药、令狐德、李延寿等正史作者之外,还有撰“国史”的吴兢、韦述、柳芳、令狐�亘、于体烈等名家。《贞观政要》(吴兢)、《东观奏记》(裴庭裕)、《顺宗实录》(韩愈)都是重要的“国史”专书。特别值得称道的当然是刘知几的《史通》和杜佑的《通典》。杜佑《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的通史,后世所谓“九通”、“十通”之首。开元间修撰的《唐六典》、《大唐开元礼》也是十分重要的典礼类专书。唐一代通俗史事类杂著笔记也相当纷繁,著名的如《通历》(马总)、《大唐创业起居注》(温大雅)、《明皇杂录》(郑处诲)、《安禄山事迹》(姚汝能)等。另外,唐僧玄奘口述辩机编纂的《大唐西域记》也应列入山川地域史志的范畴,此书已开了释僧撰属的先河。 唐代的佛学相当繁盛,著名的佛学家,有学术性著述可考并声名显赫的就有玄奘、窥基、神秀、慧能、神会、法藏、湛然、宗密、怀让、马祖、怀海等等。唐代的佛学固称辉煌,但内典佛藏、方外奥义毕竟不是严格意义的中国学术,也不是纯正形而上范畴的哲学思考。唐代哲学一般不称发达,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主要诠释官方的经典见解,陆德明《经典释文》也只是儒典的一般音韵、训诂的著作。儒学在佛学(也包括道学)的重重压迫之下,几无成绩可言。那是胡适所谓“印度思想哲学泛滥的时代”,儒学的复兴要等到两宋才开始酝酿并最终完成。唐初的傅奕力主反佛,影响所及有中唐韩愈的排佛,但韩愈的主要哲学文章《原道》、《原性》以及李翱的《复性书》也并无严格意义的学术推进。而对哲学问题深感兴趣(也困扰半生)的刘禹锡、柳宗元们却用心在宏观的天人关系的探索与寻绎,《天论》、《天说》、《天对》固有一些深辟的见解,闪耀出睿智的思想火花,但于中国哲学的发展影响有限。而“文中子”王通的《中说》旨在调和三教,不但入不了儒家的“经”,自立一“子”也似乎是非常勉强的。——有唐一代在汹涌奔腾的诗歌潮流的映照之下,学术的音响总觉空杳渺远,学术的景色显得暗澹无光。 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赋相对沉寂,连新近出版的《中国文学通史·唐代文学史》都几乎没提到)。这个时代盛产诗人与诗歌,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拼命写诗,引吭高歌,率性任情,阔步前行,——整整一个时代,诗是生命的原旨,诗是文化的正色,诗是学术的主调。几乎整整一代人高张着感性的风帆,喷薄着生命的热力,内心激涌着诗的冲动,笔下铺展开锦绣玉缀,只认创作,不思其他。诗人们关于时代的对话,同行间技艺与情思的交流,生命的理解,审美的实践,功名进取成功的矜夸、失败的怨屈,诗几乎是唯一的媒介。读读《高氏三宴诗集》、《断金集》、《元白继和集》、《三州唱和集》、《刘白唱和集》、《汝洛集》、《彭阳唱和集》、《吴蜀集》、《三舍人集》、《汉上题襟集》的题

李白的一生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 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李白少时, 好任侠, 且喜纵横。 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 自汉末以来, 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 因此, 李白从少年时起, 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 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 潜心学习, 多年不进城市。 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 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 由于饲养惯了, 定时飞来求食, 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 一声呼唤, 便从四处飞落阶前, 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 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 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 认定他们有道术, 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 二人都婉言拒绝了。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ruí)也是李白的好友, 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 那时李白才十六岁。 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冶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 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 喜谈王霸之道, 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李白出蜀,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他乘舟沿江出峡, 渐行渐远, 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 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 推送着他的行舟, 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一、江陵幸遇司马祯 李白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 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祯。 天台道士司马帧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 而且写得一手好篆(zhuàn), 诗也飘逸如仙。 玄宗对其非常尊敬, 曾将他召至内殿, 请教经法, 还为他造了阳台观, 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其学道。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 自然十分开心, 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 李白器宇轩昂, 资质不凡, 司马祯一见己十分欣赏, 及至看了他的诗文, 更是惊叹不已, 称赞其“有仙风道骨, 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 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 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 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 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 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 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 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 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 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 兴奋之余, 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 以大鹏自喻, 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 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 从江陵起, 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二、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 途经岳阳, 再向南去, 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可是正当泛舟洞庭时, 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 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 李白悲痛万分, 他伏在朋友的身边, 号陶大哭, "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 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 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 真是无可奈何, 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 自己继续东游, 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李白来到了庐山, 在此写下了烩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诗。三、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 此地江山雄性, 虎踞龙盘, 六朝宫阅历历在目。 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 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 他认为往日之都, 己呈一片衰颓之气, 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 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 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 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 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 当李白告别金陵时, 吴姬压酒, 金陵子弟殷勤相送, 频频举杯劝饮, 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 流过了人们的心头, 使人难以忘却。李白告别金陵后, 从江上前往扬州。 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 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 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 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 《系马垂杨下, 衔杯大道边. 天边看绿水, 海上见青山》, 好不惬意。 到了秋天, 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 卧病他乡, 思绪很多, 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 又深深地思念家乡, 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 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准南病好之后, 又到了姑苏。 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 李白怀古有感, 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 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 称其 "可以泣鬼神矣"。 由此看来, 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 却多别出新意。 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 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 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 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李白由越西归, 回到了荆门。 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 虽然思乡心切, 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 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 最后, 他决定再度漫游。 首先, 他来到洞庭湖, 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 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 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 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 《赠孟浩然》。 不久, 李白到了安陆, 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 然而, 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 他仍然想寻找机会, 以求仕进。 在隐居寿山时, 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 提高自己的声誉。 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yǔ )师的赏识, 便将其招为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 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 又几次出游, 结识了 一些官吏和贵公子, 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 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四、一进长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玄宗即位后, 己有过多次狩猎, 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 耀武扬威, 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 玄宗又有一次狞猎, 正好李白也在西游, 因上《大猎赋》, 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他的《大猎赋》希图以 "大道匡君, 示物周博", 而 "圣朝园池遐荒, 殚穷六合", 幅员辽阔, 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 夸耀本朝远胜汉朝, 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 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 另外, 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 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 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 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 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 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 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 最后两句说 "何时人少室, 王母应相逢", 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 希望引荐, 愿为朝廷效劳。由此, 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极宫, 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 这次相遇, 自然立刻上前拜见, 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 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丰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 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 李白仍然作客长安, 没有机会出任, 他的心情有些沮丧。好友诚意相邀, 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 但李白无意前往。这次去长安, 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 却毫无着落, 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mèn)。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 也极不得意, 只有发出"行路难, 归去来"的感叹, 离开了长安。五、翰林供奉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 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 对其十分仰慕, 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 玄宗降辇步迎, “以七宝床赐食于前, 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 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 胸有成竹, 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 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职务是草拟文告, 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 利用他敏捷的诗才, 赋诗纪实。虽非记功, 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 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 同僚不胜艳羡, 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天宝初, 每年冬天玄宗都带着酋长、使臣去温家狞猎, 李白自然侍从同去, 当场写赋宣扬玄宗的盛德, 歌颂圣朝威力, 深得玄宗赏识。此时, 玄宗宠爱杨玉环, 每与她在宫中游乐时, 玄宗都要李白写些行乐词, 谱人新曲歌唱。李白怀着“长揖蒙垂国士恩, 壮士剖心酬知己”的心情, 竭尽才思采写这些诗。在长安时, 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 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 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 笼罩着中国, 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 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宦官和外戚的受宠, 使李白"大济苍生"的热情骤然冷了下来, 自己虽在长安, 但也没有施展自己管、晏之术的机会。朝政的腐败, 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 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谁料就在此时, 倒被赐金放还, 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这次的归山, 实在是体面一点的放逐。六、再次远游 1•漫游梁宋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 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 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 李白已名扬全国, 而杜甫风华正茂, 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 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 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 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 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 访道求仙。这年秋天, 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 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 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 三人各有大志, 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 评文论诗, 纵谈天下大势, 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 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年的秋冬之际, 李杜又一次分手, 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 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 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 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 为他造了真寰. 此次的求仙访道, 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天宝四年 (公元745年)秋天, 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 他们两次相约, 三次会见, 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 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 两人分手, 李白准备重访江东。2•东去吴越 李白离开东鲁, 便从任城乘船, 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 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 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 孔巢文也到了会稽, 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 泛舟静湖, 往来剡溪等处, 倘佯山水之中, 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美丽妇女。在金陵, 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 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 都尽情畅游, 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 通宵达旦地唱歌, 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 拍手为他们助兴. 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 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 友情更深厚, 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 每当想念, 便吟诵一番。3•探幽燕, 走江南 李白在吴越漫游了几年, 漂泊不定。这时国家混乱, 情况一年比一年差。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情引导下, 他决计去幽燕(今北京一带), 以探虚实。到了幽燕之后, 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 形势己很危急, 自己却无能为力。安史之乱前两三年, 李白漫游于宣城、当涂、南陵、秋浦一带, 仍然衣食依人, 经常赋诗投赠地方官, 以求帮助。在此次漫游期间, 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 又娶宗氏。家庭多变, 国家多事, 李白一面求仙学道, 一面企图为国建功, 对于国家安危, 颇多关切, 虽然仍事漫游, 已与过去有所不同。七、病逝途中 天宝十四年, 安史之乱策发, 李白避居庐山。那时, 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磷恰在此时出师东巡, 李白应邀人幕。李白人幕后, 力劝永王勤王灭贼, 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 他也作过自我检讨。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 以此免祸, 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永王不久即败北, 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 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 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 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 并让他参加了幕府。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 为宋写过一些文表, 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 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 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但不知什么原因, 后来不但未见任用, 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梓潼), 完全出乎意料。因为当时永王幕下的武将均巴得到了重用. 事情之所以发生变故, 可能与崔涣、张镐这批人的失势有关。至德二年 (公元757年)冬, 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 即将一去不返, 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 "夜郎万里道, 西上令人老", 不由更觉忧伤。由于李白在海内素负盛名, 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请, 大家都很尊重他, 并没有把他看做一个遭流放的罪人。乾元二年 (公元759年), 李白行至巫山, 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 宣布大赦, 规定死者从流, 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 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 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 而那首著名的《早发自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 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 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 李白应友人之邀, 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 发思古之幽情, 赋诗抒怀。不久, 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 他往来于两地之间, 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 己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 他的生活相当窘迫, 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 (公元762年), 李白病重, 在病塌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 赋 《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终年六十二岁。

杜甫的诗歌同他的生活道路密切相关,希望下面材料能够帮你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京兆杜陵人,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 父亲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的特权。杜甫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1)35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期。杜甫从小就“好学”, 7岁时已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育”地刻苦学习,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20岁起,他开始了为时十年的“壮游”,先南游吴越, 后北游齐赵。诗人游山玩水,饮酒赋诗,扩大了视野,开阔了心胸,丰富了生活,结交了许多朋友,李白就是其中之一。杜甫这一时期的诗歌,《望岳》可为代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从35岁到44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二个时期。人生已进入中 年,可是科举失意,功名未遂。十年困守长安,过的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 怀五百字》等。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关注自身,关注民生,忧国忧民,创作走向了现实主义道路。(3)从45岁至48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这是安史之乱 最剧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深重,诗人也历尽艰险。长安城破,诗人陷落贼手,后又只身逃脱,投奔肃宗,被任为左拾遗,不久因言事触怒肃宗而遭贬 斥。这一时期他写出了《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马》、“三吏”、“三别”等诗,记录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杜 甫的诗歌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4)48岁以后是杜甫生活的第四期。这一时期,杜甫弃官到成都,躲避战乱,漂泊西南,居无定所,直到去世。这期间, 他曾被严武表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曾度过6个月的幕府生活。这一时期是杜甫诗歌创作的繁盛期,现存杜甫的大多数诗歌都写于这一时期,杜甫对各种 诗体都进行了尝试和创新,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戏为六绝句》等,都写于这一时期。 杜甫的诗歌同他的生活道路密切相关。杜甫经历了唐代的由盛转衰,目睹了安史之乱的全过程,他用诗歌艺术地记录了他的感受,再现了唐代社会的历史。研究杜甫 的生平和创作道路,可以更确深入地认识杜甫各个埋藏作品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和各个时期不同创作风格的内在联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