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纽约中央公园外刊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2024-07-04 10:52:06

纽约中央公园外刊期刊投稿

设计特点:

1、保护自然景观,某些情况下,自然景观需要加以恢复或进一步加以强调,因地制宜,尊重现状。

2、 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规则式(自然式规则)。

3、保持公园中心区的草坪或草地。

4、选用当地的乔灌木。

5、大路和小路的规划应成流畅的弯曲线,所有的道路成循环系统。

6、全国靠主要道路划分不同区域。

意义:

1、纽约中央公园掀起了城市公园运动

纽约中央公园为市民营造除了一个安逸舒适的活动场所,使人们可以在繁忙的生活之余享受到世俗的安定。其成功无疑为城市公园运动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2、纽约中央成功创造了开放式城市空间

纽约中央公园出现之前,世界上几乎没有可供人们休憩娱乐的较大的开放空间。中央公园创造了开放式城市公园的传奇。

3、纽约中央公园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纽约中央公园使设计师们更加注重市民的精神追求,满足市民的生活渴望。景观建筑不再是贵族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更加贴近于现实生活的满足人们。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空间形式和手段。景观的设计逐渐民主化、生活化,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4、超级巨大的城市公园的存在无形中鼓励了周边建筑形态向更高,更密的形态发展,促使小地块的街区无限蔓延,为纽约带来负面的影响。

扩展资料:

纽约中央公园设计方案

设计者的意图是受英国自然式乡趣园的影响。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个城市公园,奥姆斯特德及沃克斯都是第一次设计这样的的公共游览场所,总的情况是一种新的尝试。

奥姆斯特德第一次到英国利物浦附近参观了伯肯海德公园,他很欣赏那里的曲线道路,不规则的草坪、树群、湖沼等。后来这些内容都用在中央公园的设计中了。当时英国流行的田园主义对美国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继续产生影响直到今日。

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从前乃至如今都是厌烦城市,而喜欢到一个安静、清洁、纯朴的田园环境中来,中央公园恰好提供了这一具有浓厚田园风味的场所。这里也挖了湖,堆了不高的山,因为造价太高,奥姆斯特德说,“地形改造比栽树贵多了”!

在自然式当中也掺杂了整齐式,最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大的树荫道及中央林荫广场,“the central mall”。这里平坦、开旷,四周有足够的树荫,游人最喜欢停留,坐在这里只闲看过往的行人都是一种乐趣。

中央公园四周在一百年内围满了街区,一共在横长3.5公里的范围内就有52个街口,纵长不满一公里内有4个街口,总数有112个街口对着公园四周的环形路,这样一个狭长型的公园会引起极大的交通的矛盾。园内仍有专门供骑马的和散步的小路,可以不担心园外汽车的干扰了。

原设计者早已料到,1863年他发现纽约市许多单位都在觊觎这块风景,于是亲手订立了一个“禁止侵占的条例”,侵占这个字的原意是“蚕食”的意思,可见这段历史,正说明一个城市的发展,保留一块公园是多么的困难!

一百年后,果然里面五花八门都侵入了,原来没有的设施如今却增添了,有体育场、滑雪场、溜冰场、瞭望的塔楼、矿泉水喷泉、仿造的茅屋农舍、风鸣琴、印第安人手工艺品小卖部、三轮车、儿童车、雪橇、冰船、营业磅秤等等,原来的田园风味已经失去了许多。

尽管如此,造园家西蒙兹仍高度地评价中央公园说:“凡是看到、感觉到和利用到中央公园的人,都会感到这块不动产的价值,它对城市的贡献是无法估计的。”他还郑重地提醒城市规划的人,绝不能忘掉中央公园对我们提供的教训,这样早有预见的城市公园是很好的学习榜样。

如今纽约人能在市中心享用到如此优美的大公园,世界上也为数不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纽约中央公园

1、故事大纲是提纲性质的,要分成一条一条的,然后简洁明了。故事梗概,则是一段文字进行总结故事重要内容。 2、先看一个故事梗概,这是著名影片《克莱默夫妇》的资料。 在我们最没有准备的时候,生活突然给了我们一击。 泰德是美国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很精明能干,公司决定提拔他当创作部主任。他回家正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妻子乔安娜,妻子却说不爱他了,立刻要离开丈夫和六岁的儿子比利,如果泰德强留,她就会跳楼自杀。 乔安娜走后,泰德肩起做母亲的责任,要给儿子预备早点,送他上学。陪他玩耍……可是泰德头一天做早餐,就把面包煎糊了。 比利也不习惯和父亲独处,时时想念妈妈。 泰德为照料儿子,有时上班迟到,不能按期交稿。他变得喜欢在领导面前谈他的比利,可是工作却没有起色。 一天,比利在游戏场玩,不小心摔伤了头部,泰德抱起儿子一口气跑到了医院,缝了好几针,总算没留下伤疤。从此父子相依为命,感情更深了。 这时,乔安娜突然从加利福尼亚回到纽约,要求抚养儿子,泰德不同意,于是诉诸法律。泰德对打赢这场官司满怀信心,不料,公司因他工作不力,解雇了他。这意味着他无力养活孩子,官司必输,而开庭日期又不能推迟。幸亏泰德在24小时内又找到了一份工作。 在法庭上,泰德和乔安娜才相互有了新的了解,泰德原以为多挣钱养家,就会使妻子快乐幸福,不知道乔安娜放弃工作,关在家里八年会失去生活信心,失去自我。乔安娜这时才感受到丈夫对儿子的挚爱和他为维持家庭生活付出的紧张劳动。但是法庭还是将比利判给了乔安娜。 泰德和儿子吃过早餐,东西收拾停当,等着乔安娜来接比利。乔安娜来了,向泰德表示,她想来想去还是应该让比利留下。 说实话,这个故事梗概就像学生的作文,把事情写清楚了,故事的要点和线索发展都具备,也有开始与结局,语言平实朴素,细节真实可信并有感人的节点。 重要的是,这篇故事梗概是教科书上的东西,是用来教授学生们写电影的教材。因此不能以此文无华丽的文采而轻视它。 3、再来看一下这部影片的大纲写法。 在我们最没有准备的时候,生活突然给了我们一击。 一座位于纽约市的中产阶级的公寓。温情的家庭时刻。是吗?乔安娜在哄儿子比利睡觉,她好像有心事。 泰德在广告公司工作,经常加班。老板要给他升职,泰德很高兴。与此同时,乔安娜在家收拾行李。一个是因工作而得意的丈夫,一个是在家悲伤的妻子,两个人即将发生冲突。 泰德带着好消息回到家里,乔安娜却说她要离开他和他们的孩子:“没有我他会过得更好。”泰德试图留下她,但乔安娜还是走了。 泰德对着邻居菲尔普斯大发牢骚:“你难道不知道她这样做的后果吗?”菲尔普斯冷冰冰地说:“她破坏了你这一生最好五天当中的一天。” 比得醒来后问妈妈在哪。泰德要“像妈妈”一样烧法式早餐,这令他即抓狂又有点害怕。泰德错误地把自己遇到的麻烦向老板做了倾诉,老板重新考虑要不要把这个重要的职位给泰德。随后,泰德收到了一封来自乔安娜的信,说她不会再回来了。 泰德把家里与婚姻记忆有关的相片、衣服等全部清理掉了。他鼓足勇气迈入了“颠倒的世界”,不过,他没有完全意识到他的生活将会大变样。 在泰德与比利之间,泰德慢慢地放弃了他自私的生活方式,懂得了如何把另外一个人的需要摆在首要位置。邻居菲尔普斯的丈夫离开了她,她将为泰德和比利的独立生活提供帮助,同时帮助泰德理解乔安娜为什么不高兴。 没有了乔安娜,泰德和比利的生活一片茫然。比利感冒了,他想妈妈,并责怪爸爸,故意耍性子来考验泰德。不过,这对克莱默父子仍然过上了正常的生活。他们在晚餐时一起阅读,开始是一阵沉默,然后就讲起了一群人进出洗手间撤尿的笑话。生活中仍有不少挑战:比利参加了一个生日晚会,泰德接他时来晚了,比利很生气。在没有得到爸爸同意的情况下,他买了冰淇淋吃,故意气泰德。泰德从公司带了一个女同事回家过夜,比利在过道里撞上了这个赤身裸体的女人。 父子的日常生活变得愉快起来,关系也更亲密了。泰德教比利骑自行车,一节看上去都很好,即便是比利遭遇意外被送进医院也经“幸福”收场。菲尔普斯告诉泰德他干得不错。乔安娜打来电话,泰德认为她想破镜重圆,于是便约她在一家咖啡馆见面。乔安娜却扔下“重磅炸弹”:尽管她自从离家后从没有来看过比利也没有和比利说过话,但她要想监护权。 泰德的律师告诉他这个官司很难打。就在这时,泰德被解雇了,这对于他来说是最糟糕的时刻。由于失业,他肯定会失去比利。于是,泰德在圣诞节期间仍在找工作,他“只要工作”,自愿减薪以吸引未来老板的注意。 泰德准备好了打官司,但是遇到一个麻烦:他得知乔安娜有探望比利的法律权利。这样一来,他将同时失去妻子和儿子,比影片开始失去妻子还糟糕! 在纽约中央公园,泰德放开了比利的手,他看见孩子高兴地投入妈妈的怀抱。 官司开始了,进行得很艰难。庭审中发现乔安娜有了新欢,而菲尔普斯站在了泰德这一边。 最后泰德发言,争取他“男人的权利”,表达他收获的人生道理。“我不是一个完美的父亲,但是我在努力,我们共同建立了我们的生活。”尽管这样,乔安娜仍然赢得了诉讼。在家里,泰德和比利一起烧法式早餐,但这可能就是最后一顿早餐了。 乔安娜来接儿子,令泰德惊讶的是,乔安娜告诉他比利可以留下来。 4、两者有大的不同!但这却肯定是同一个影片。 而且,故事梗概和故事大纲不是由同一个所写。前面的故事梗概是由电影学院的教授写入教辅书里的,后面的大纲是另一个人对影片进行分析时写进著作里的。但是,这两个不同的东西都直指同一部影片!这是不容置疑的。也就是说,一部好电影是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由不同的人说出来的。当然,还可以由另外不同的人拍出来。幸运的是,这个无比优秀的影片的编剧与导演为同一个人!这又是天然的优势!剧本里的东西可以非常忠实并感动人地拍摄出来,并将文字无法言明但内心的确感觉到的细致的东西制作出来! 5、两相对比,显而易见的是:故事梗概用朴实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故事的起因、进展和结局,显得相当集中与丰富。而剧本大纲就非常明确地规定了故事走向的重要结点,并丰富了其他人对故事的推动作用,一些重要的细节有比较完备的设置与处理。 6、这样一来,基本可以得出这个一个其实无须完备的软性结论:故事梗概相对简单一些,集中表现主线情节的起点与发展线索,而剧本大纲则需要将故事的结构上的重要点一一布设出来,并遵循故事动力学原理,将一些外部人物对故事的推动也要设置出来。 7、两个东西摆在这里,其具体的重要区别在文本表现上,诸位写手们可以自行更加细致地进行对比分析。这活儿做得越深入扎实,自己得到与体会到的东西就会越多。 8、通过不断地思考与体验,我自己感觉到故事梗概与剧本大纲在作用上也有明显的区别:故事梗概是表现写手组织一个故事让人感受到某种曲折感人的东西,以期达到被人承认。而剧本大纲侧偏重于让人理解组织故事的才能性技术,通过这种才能的表现,让人发现其写作水准,进而达到被评估的目的。 9、简单地说,讲一个本身就具有吸引力的好故事,有时候并不能引起对方的极大尊重,而设计一个让人看不出来有破绽的剧本大纲,则会让人敬佩有加。两相对比,剧本大纲可能会更让对方很快地做出某种决定! 10、从文本的意义上讲,故事梗概大多用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而剧本大纲则对制作与剧本的写作起主导作用。 11、在这里列举的例子有一个致命的地方需要特别指出来:这两个例子以及另一个帖子里《拯救大兵瑞恩》的剧本大纲的文本,都是在影片已经成品后才看到的文字性东西,这与剧本在写作时与投稿时需要的文本其实并不会一致!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用以上这样的个人体会性分析得出的结论,来指明剧本创作阶段时的作用,可能并不是很严谨与确定。写手写剧本前的准备工作很可能更随意一些,形成的故事梗概与剧本大纲在文本意义上来讲可能要差一些或凌乱一些,或者更自由一些。 12、但是,在向对方出示故事梗概和剧本大纲时,觉得还是应该把剧本里的东西当成已经拍摄成功后的样子来进行表述,可能情况会好一些。

纽约学术期刊投稿

1.大致流程如下:七月投稿,送外审时间很快,九月返回修改意见,十月修改回去。大概十一月再次返回修改,最终十二月底确定录用。第一次外审时,一个专家持否定意见,一个专家持肯定意见。但编辑后来送了第三个专家,好在第三个也是肯定态度。修改返回时,只参照了两个专家的意见。持否定态度的那位专家意见我基本没有看(编辑在信中已经明确提到了只需要参考那2两位的意见)2.文章主题非传统宏观经济,属于微观实证,偏社会学领域。算是打了擦边球。如果纯粹做经济增长这样宏大主题的,估计很难在上面发表。文章选题也是很多人做过的,但我看过一篇2014年博士论文(加拿大某个大学的)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因此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所以这个应该是主要创新点。否则如果纯粹是更新数据重新计算,也不容易发表3.期刊发过类似主题的文章,但数量不多。因此我基本上可以猜到是哪几个作者可能作为审稿人。后来在修改的时候就集中引用了那几个人的文献。4.文章投之前改过很多次,也投过许多其他社会学刊物,收到了不少意见。,所以相关文献我已经是很熟悉了。专家的意见基本都集中在实证层面。修改起来也不是太费事5.整体感觉期刊对一些细节要求比较高,例如表格的格式,表头的说明等等。作为实证的文章,分析需要更细致深入一点。例如做更多分样本回归,使用多种方法等6.语言方面不论自己怎么改,还是存在问题。最后是请人修改了语言。如果语言上问题太多,肯定初审就不过。基本上我现在都能保证进外审环节,但外审专家都会批评语言问题。不过这个一般不会作为文章被拒的理由。关键还是要看文章内容。

cer期刊很有权威性。CER是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出版的一本广受欢迎的英文学术期刊。目前已经成为研究中国经济 的权威期刊。中国留美经济学会(TheChineseEconomistsSociety,简称CES)于1985年5月26日在纽约成立。它最早的创办理事有6个人,包括美国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教授、清华经管学院 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北大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工商管理博士 ,这位曾在美国GE公司 和GM公司做管理工作,现在是美国500强企业Koch公司中国区的总裁。留美经济学会的目的是促进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促进国外经济学者参与到中国经济学研究中,促进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当前,CES在美国、亚洲、欧洲和加拿大以及其他地区的学术界、政府以及跨国公司或者金融服务组织中拥有超过700名成员。每年CES会举办年会促进协会成员间的学术交流。1992年,CES成为社会科学协会联盟成员单位(AlliedSocialScienceAssociation,ASSA)。自从1992年以来,协会独立或者联合其他成员单位赞助举办了一系列的会议。自从1993年以来,CES每年都在大陆举办经济学年会给中国政府 进一步的改革或者建立战略提供建议。与会者包括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高级政府官员以及商业领袖,这表明CES在中国已经有了巨大政治影响。在每年的年会上,CES都会选出新一届的由六人小组组成的学会领导小组以及一名当选会长(Presidentselected)。当前的CES的当选会长是美国康奈尔大学 经济系终身教授、厦门大学 讲座教授、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洪永淼博士。在福特资金的赞助下,CES每年会选派六名左右的成员到中国大陆各个高校任教。

首先,投稿的话,你必须找个靠谱的编辑或者书社来投稿,否则,你会遇到许多麻烦,要看准眼光,不要被利益所迷惑

投稿有两种,一种是自己直接找编辑部,一种是找中介代理发。。两种都能发。第一种方法花钱少,耗时间。第二种花钱多,省经历。

城市文学纽约期刊投稿

城市文学是指以城市生活和城市居民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学,其内容围绕凸现城市特点这一中心向不同层面展开,具体包括勾勒城市风貌,书写城市印象,表现异于乡村的都市生活形态,彰显物质欲望,描写个体都市体验以及刻画各类市民形象等。城市文学的本质与特色归根结底决定于城市的本质与特色。城市文学是指以城市生活和城市居民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学,其内容围绕凸现城市特点这一中心向不同层面展开,具体包括勾勒城市风貌,书写城市印象,表现异于乡村的都市生活形态,彰显物质欲望,描写个体都市体验以及刻画各类市民形象等。城市文学的本质与特色归根结底决定于城市的本质与特色。城市生活浓厚的政治色彩、商业色彩以及大众化色彩,经由创作主体心灵的感受与投射,赋予城市文学文本相应的文化风貌,功利性(包括政治功利和物质功利)、世俗性、娱乐性构成了古代城市文学最核心的意义要素。起源城市文学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出现于10—11世纪的欧洲。它与教会文学不同,在内容上现实性极强,在风格上也生动活泼,主要使用讽刺手法。城市文学的出现,对于中世纪文化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在文学样式上,城市文学也有新的创造,产生了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等新型体裁。作者主要是城市里的街头说唱者。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表现市民阶级的机智和狡猾,讽刺专横的贵族、贪婪的教士和凶暴的骑士。代表作品有《列那狐传奇》等。主要特征:适应市民的政治要求和生活愿望。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赞扬市民的才智,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主要创作手法:讽刺。主要体裁: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市民戏剧等。

文人—No.2 徐则臣|此生沿着大运河 1 徐则臣生在1978年,这个年份一般不太好界定,说是八零后吧,不严谨,说是七零后吧,又看着没那么老成。好在徐则臣的笔下世界跟八零后鲜明的泛青春式文体一点都不搭边,徐则臣自己也承认老是被时代赶着走。这一点,他在一档叫做《零距离》的访谈栏目里推介《耶路撒冷》时提到过,他说,直到2003年才学会上网,而在那以前,他个人与整个世界之间的信息桥梁就是报纸、电视与广播,经常深感与宏观运行的世界之间有层隔膜。 隔膜后,我们还是看看徐则臣的幼年生活吧!苏北东海的乡村生活很普通,普通到徐老师自己也很少回忆与提及,在出席一些论坛或者分享会上,徐老师更愿意说的是他在放牛的间隙,逮空看小人书、故事会的情状。 不过能够成长为一个作家,幼年的很多生活对于成年或多或少都是会有一些映射的,或者更为诚恳一点来说,普通人去仰望有所成就的人,都是会从名人小时候就迥异于常人说起,这一点,是老祖先深深植根于我们内心的一种劣性,最显而易见的一个例子就是伟人出生都伴有刮风下雷的异象。不白不干这样的事情,不厚道。将人捧上神坛很容易,但是回归到生活的本质,切实地还原一个人应该有的样貌才是我们宗旨。(题外话) 当然了,辩证看待的话,外界环境对于人物后天成长也颇为重要,在这里,我们引用几则徐则臣幼年的生活图景, 小时候我们家屋后就是一条河,叫后河,天天在那儿捞鱼、摸虾、洗澡、游泳。再往北走一两百米又是一条河,再往北走又是一条河,一直是河。上初中的时候,校门口就是江苏最大的人工运河,叫石安运河,夏天中午不睡觉,就跑到河边游泳。冬天住校,自来水管冻住,我们一大早爬起来,抱着洗脸盆,拿着刷牙缸,搭着毛巾,直接往校门口跑去刷牙洗脸。运河水到了冬天是温的,冒着热气,洗脸刷牙正好……童年的成长基本上都是在跟水打交道,我理解世界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水。 小时候最大的乐趣之一是去镇上赶集,祖父骑着自行车,逢集就带上我,进了集市不管饿不饿,先给我买二两油煎包子。那是我吃过的最香的包子。祖父是个老私塾,被打成右派前是小学校长,其后被责令当了多年的猪倌。平反时年纪也大了,离休终老,在乡村里也算大知识分子;闯荡过世界,毛病很多,见识也有,但在儿孙问题上还保留了老脑筋,最心疼我这个唯一的孙子。凡我的事,都有另外一套规矩办。从小我和祖父母一起生活,念书了,回家也和老人住一起,感情自不必说。 小时候我们家卖字,卖对联,我爷爷是老私塾,字好。当年被批斗,那时候他是一个小学校长,被打回了老家,后半辈子在村里生产队养猪,直到八十年代初平反。平反后,闲着也是闲着,为了补贴点家用,我爷爷就开始写对联。一直写到80多岁。我从小在身边看,也写。 上面几则引例,我们暂且不做深究,后面我们再讨论。 实际上,徐则臣自己也承认,自己的阅读启蒙很奇特,小时候住在爷爷奶奶家的时候,会去阅读他们订阅的《半月谈》与《中国老年》等杂志,基本上就是逮着书就拿起来读,颇有点思“书”若渴的感觉。 其时,他也接触了一些纯文学读本,例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浩然的《金光大道》等四大名著类的小说。乡村里,书本随意丢弃,他看过的书大都是缺页少册的,像污渍啊油印水印更是屡见不鲜。他打趣道,自己看的很多书都是没头没尾的,而这也无形中培养了他编故事的能力。 那些读杂书的少年时代,培养的更多还是一种习惯,并没有充足的文学甘露来解渴。所以,乡间生活在他的作品里比例压根不对等,仅仅有零星几篇,像《伞兵与卖油郎》、《祁家庄》、《最后一个猎人》等。 或者换一个说辞,他笔下的乡土生活作品没有他的“北漂系列”精彩导致他愿意花较多篇幅在北漂上。当然,原因复杂,不一而足,加之城市化进程而凸显城市文学的必要性与老一派贾莫阎写尽彼时大陆乡村的充分性,所以,在徐的文学世界里乡土作品相对式微。不过,属于徐则臣自己的约克纳帕塔法——“花街”(此系列狭义一点来讲,算不得是乡土文学范畴)倒是一种独立的存在。 撤回正题。农村家庭出身,没有多少门路,想要混的好点无非当兵与读书,这是那个年代缺少文化哺育与信息滋养的一辈乡间子弟的共识。徐则臣的个人情况比上面说的稍微好点,因为他姑父是卡车司机,如此,万一他既没有学习成绩又没有当上兵的话,还可以去当个大卡车司机(与卡梅隆大神何其相像)。索性,徐则臣的成绩还不错,在文学上的耕耘也足以抵消一位卡车司机对于四化的贡献了。 一九九六年,一个普通的年份,三月,写出鼎鼎大名的《情人》的作家杜拉斯逝世,五月份,艾青逝世(一个对艺术家极不友好的年份,如同2018年)。不过,那时我们的徐老师无暇顾及这些,因为他正在积极地备战高考。那是一个高考录取率仅有百分之四十的年份(2018年,高考录取率为81.13%,含本专),可想而知,在那个嫁人要嫁大学郎的年代,抱着挤破头想法的高考生不比现在的毛坦厂压力大。 而在这紧要关头的徐则臣差点掉链子。高二阶段末,他的身体出现了莫名心悸、神经衰弱的症状,原因是备考紧张的气氛致使神经绷的过紧了,于是,他开始写日记,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写了厚厚的一大摞,也写了三篇完成度较高的中短篇小说。后来他回忆这段时光,无比惦念与怀缅,当然,也由此,他的文学源头开始了。 写完了几篇少作并没有改变什么,顶多是缓解了自己的焦虑,写完了,该怎样还是得怎样,接着高考吧!迷迷糊糊考完,接着是填志愿,徐则臣一直想做个律师, 高中期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律师。因为之前看了很多碟片,都是香港电影,剧中人物戴着假发,穿着法袍,我觉得超级酷。我记得是1993年的时候,狮城国际大专辩论会,当时复旦大学夺冠,里面有几个非常著名的辩手,蒋昌建等人,一个个口才都特别好,当时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都非常大。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就有了学法律的想法。 当作家的念想至少在那时候还自以为是臆想,所以,他填报的志愿里都是法律,写到最后一个了,心里头叮的一声,总不至于一棵树上吊死了吧!灵机一动,就填了个文学。这随便一填不打紧,倒真的让他填出来一个茅盾文学获奖者。 来到淮阴师范的徐则臣彻底的放弃了自己的律师梦,整日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倾听那些名著典籍里面的大师教诲,日后的他说,自己当时以阅读为第一要义,写是第二,最末尾才是应付日常考试之类(这一点和不白一样,不过游戏才排不白的第一)。 大一的暑假,徐则臣没有回家,呆在学校,抱着张炜的《家族》读个没完。读完后,他觉得他为人生找到方向了,他要当作家。当作家的方向从脑里生发出来后,他激动不已,他觉得这得告诉别人,于是穿着大裤衩四处乱窜,特想找个人抒发自己的冲天抱负,可是楞是没找到什么人。 日子来到大二,一九九八年(不白还在穿开裆裤的一年),淮阴师范的文学系来了一个名额,专升本的名额,这个名额让整个院系都振奋,徐则臣没有那么强烈的好胜心,不过能去南京城里的大学,肯定能读到更多的文学书籍。怀抱着如此纯粹的念头,徐则臣开始了堪比高考备战时的艰辛的历程,一段时间后,他拿到了这个名额,也顺利地进入了南京师范大学。 在南师范,他继续大量的阅读。据他自己回忆,那个时候他看起来书是他的作品陆续得以发表,虽然很多让他在日后觉得是典型的悔少作,但是,毕竟,七零后的门面开始上道了。 从南师范毕业后,他本本分分地选择了去教书。学校也是他当初的母校淮阴师范,教授的学科是写作与美学。做个教书匠,既能得一份稳妥的生活,还能满足自己未尽的当作家的念想,何乐而不为呢? 2002年,在教书教了两年后,徐则臣又一次选择离开淮阴师范,改写自己的命运,那条路就是考研。事实证明,淮阴师范确实是他的福荫之地。因为这一次,淮阴师范的福佑送他出了江苏,一下子来到了首都北京,因为他考上了中国最为著名的学府——北京大学,专业是文学专业,师从大名鼎鼎的曹文轩,也就是写出了《草房子》前两年获得安徒生文学奖的那位作家。 师从曹文轩,北大中文系研究生文凭,这两样抡出去,找工作不会是什么难事,可是徐则臣毕业后的选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去了人民文学杂志编辑部,去做了一个我辑,打算从头做起,即使这个编辑是临时编辑(临时工),没有根红苗正进入的体制身份。不过对他来说,能够进入这所中国京派文学的最高殿堂,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其时,中国的传统文学市场化现象愈演愈烈,很多作家已经绕开了期刊,还有一部分直接从网络端发迹的作家,更是直接对接读者和市场。 而本分的徐则臣依旧沿袭着传统的道路,从二三级期刊投稿,积攒名气,向一线大刊发力。徐则臣自己这样说,“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啥样,不知道文坛,谁也不认识,写完后如果觉得还能看,就寄出去,石沉大海,然后我就想,一定是自己写的不够好,人家不用,没觉得退稿对自己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继续埋头看书、琢磨、写,等抬起头时,不自觉地就发现自己已经上了道。” 从2004年发表《花街》与《啊,北京》以来,几乎每年在主流文学期刊上都能见到徐则臣的篇什,以中国顶级期刊收获为例, 中篇《跑步穿过中关村》、中篇《苍声》、短篇《伞兵与卖油郎》、中篇《天上人间》、中篇《居延》、短篇《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中篇《小城市》、短篇《如果大雪封门》、长篇《王城如海》、短篇《狗叫了一天》、《日月山》等。 笔耕不辍、甘愿坐冷板凳、低调为人高调写文的人不会运气很差,果然,在写过了一系列“北漂”故事,塑造了一大帮北漂“办假证”底层群体之后,他在2006年凭借《跑步穿过中关村》一则中篇小说,获得了首届西湖新锐文学奖,一举获得了学术界与社会上的广泛关注。此后,他继续写,继续发,继续获奖。 纵览这几十年,一步步从一个乡下孩子到淮阴师范,再到北大,到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学员,再一步步获奖,一步步出书,徐则臣走了每一个搞传统文学的文学青年之路,而且,每一步都走的相当稳当。包括2010年赴美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落户北京、升任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文学带给他的除了名利,也解决了他的户口,他经常这样调侃自己,显然,他并没有被这些文学附属物所拖累,让他心系的依旧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东西——创作与阅读。 现在的他很忙,有很多俗务要处理,甚至于家里的亲戚到北京住院,都要他去上下打点,但是这没办法,中国人就这样,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张张关系网里,他说,可他依然每天坚持去写,哪怕是写上几百个字。 2 徐则臣的小说很多,洋洋洒洒几百万字,一般评论界都将它们归类为北漂系列与花街系列,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看,即沿着大运河,一头抵着北京,一头抵着故乡花街,所以他笔下的世界主要概括来说即就是一条河两端发生的事情。包括四十万字的《耶路撒冷》、《水边书》《夜火车》与《王城如海》,只有新近的《北上》看起来摆脱了以前的影子,可追根溯源,北上的根仍旧是沿袭着那条大运河在摆道场。 我们挑拣几篇或部代表作来说一说。 《跑步穿过中关村》 跑步可以称得上是徐则臣早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吸引评论界广泛注意,读者最为熟悉的一则中篇小说。以跑步为例,徐则臣先后写了《啊,北京》、《我们在北京相遇》、《天上人间》、《伪证制造者》等篇什,这几篇不一例外都刻画的是同一种“职业”——办假证的,不过这几篇里,主人公都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并没有完全的参与到故事里,只是因为寄宿关系(《啊,北京》里的我与边红旗)、亲戚关系等,叙述者并没有亲身参与到去办假证当中去,将底层北漂的艰辛一网打尽。 而在跑步里,主人公敦煌直接是一个办假证的,故事刚开头就是敦煌从监狱里出来,碰到了卖碟的夏小容,俩人吃了顿火锅后,稀里糊涂上了床。之后,俩人合作出去卖碟,回家在床上耕耘,看片。突然,有一天,夏小容的老公回来了(之前他俩吵架了),敦煌只得说自己是夏小容的表弟,然后离开夏家。在去监狱看过当时一伙的保定后,他接手了一个任务,去找保定的姘头七宝。于是,他一边卖碟,一边找人,几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七宝,于是,俩人开始轧床板。七宝办假证,敦煌卖碟,日子过的舒心,其间,俩人还去监狱看了一次保定,俩人也吵吵闹闹,也约过夏小容和她男人吃火锅。可是,最后一次,敦煌在街上见到夏小容挺个大肚子,旁边是她丈夫,她丈夫去交货交到了条子手里,眼看要被逮了,夏小容求他,敦煌抢过黄碟就跑,等被追上时,接到的电话那头传来七宝也怀孕的消息。 故事这么随便一概括,听上去挺狗血的,不过原作要比我这里说的好多了,因为原作里面拥有充沛的细节,北京沙尘暴、与条子斗智、租房、办假证、贩碟、考研群体,甚至于艺术片《罗拉快跑》、《柏林苍穹下》、《收信人不明》、《杀死比尔》等都有提及。 《如果大雪封门》 这是个短篇,全文只有9600多字,十来分钟就读完了,故事也很简单。主人公我与行健和米萝都是贴小广告的,另外俩哥们比较嘴馋,天上有鸽群飞过,他们就打下来吃,而我比较独特,听到鸽子振翅的声音脑袋就疼,于是,鸽子每次飞过来他就去跑步(又是跑步,徐老师大概特别喜欢跑步吧!)跑步的时候,我碰到了鸽子的主人,一个从海南到北京打拼的小孩,小孩从没见过雪,一直梦想看一场雪再回老家(毕竟北京不是常人能呆的住的),但是小孩的鸽子老丢,为此很苦恼。后来,大雪封门了,小孩的鸽子也快死光了。 这篇小说表达的主题也是理想与现实的纠结,到底留不留北京,回不回家乡,不过故事讲的很老到,至于文中反复提及的意象大雪封门颇值得玩味。大雪覆盖下的北京城谁都拥有,不分彼此,理想高低也是理想,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荒凉才是人间至理。 此短篇获得了鲁迅文学短篇小说奖,鲁奖的颁奖词摘来一用。 《如果大雪封门》冷峻而又温暖。徐则臣以几位青年打工者在北京的生活为底子,以精细绵密的语言和出人意表的想象,讲述了一个梦想与现实、温情与伤害、自由与限度相纠结的故事,如同略显哀伤的童话。对几位来自南方乡村的青年来说,大都市的生活恍若梦境,现实却不免艰难。但他们一直生活得认真严肃,满怀理想。小说在呈现事实的基础上,有着强烈的升华冲动,就像杂乱参差的街景期待白雪的覆盖,就像匍匐在地的身躯期待鸽子的翅膀。 至于上面这番文字,比较着看吧!official 文学自然是对于现实主义更为关注了。像是上一届鲁奖,其实,明眼人都会觉得弋舟的《随园》比《出警》好多了,可出警关注的是底层,关注的是鸡零狗碎,关注的是孤单老人的境遇,至于随园就不方便在这里说了。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通过主人公初平阳为了筹集求学耶路撒冷的费用,回到故乡运河边的老家卖掉祖宅,而后接连与几位儿时伙伴(舒袖、易长安、秦福小等人)相遇。写法上,每一章都是一则少年人物的独立故事,通过他们各自的人生境遇、理想追求和对往昔生活的回顾全面地刻画了七零后一代人的生活图景。 至于小说的名字耶路撒冷,据作者所说有更多的指称。耶路撒冷是三教圣城,传达的是宗教,是信仰,在这部作品里它更多扮演的是作为信仰意义上的指称。“信仰和宗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信仰更个人化,更自由也更纯粹。而宗教是建立在所有成员共享的经典传统的基础上,常常被践行于公开的风俗习惯中,它是集体主义的,等级、权利、秩序渗入其中,已经意识形态化了。小说中的人物焦虑的也是信仰问题,而非宗教。”徐则臣说。 这部四十万字的小说可谓既卖座又叫好,还获得了茅奖提名与老舍文学奖,可是这部长篇小说,不白不是非常看好,多声部的形式够老套的了,至于每一章后面夹带一部分自己的私货(徐则臣的专栏文章),实在没有多稀奇。不过这部小说值得研究的一个点就是小说中的初平阳的人生轨迹与徐则臣神似,至于有多少,那就只有徐老师自己知道了,旁人从小说里的人物去推测徐则臣的人生,多少显得有点小儿科了。 《北上》 刚刚获得茅奖,不过不白还没来得及细看,只是大体上看了一些视频资料,稍微了解了一些。这部小说的时代感够强烈,描写了大运河边上人家谢家两代人,一代是民国年间陪同外国人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阅尽一路风光。一代是当代的子孙谢望为了大运河申遗。两代人,两个不同的时代,心系大运河的同一家族。 3 问答 问:文学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答:应该是:宽阔、驳杂、本色,是鲜活和入世的,骨子里头是一双具有反思和质疑能力的热眼,必须真诚。 问:文学的地理坐标在哪儿? 答:它坐落在花街通往北京的半路上。(笑) 问:敦促着您不断写小说的意义? 答:不管是涉及现实、历史还是怪力乱神,有一条不变:写每一个小说都是要解决我的一个问题。 问:你眼中的短篇小说? 答:叙事、形式以及不完整 问:你眼中的长篇小说? 答:开阔、复杂、本色。 问:如何看待小说和故事的关系? 答:小说是故事背后的东西,是故事延伸出来的那部分东西,小说是故事的阴影。 问:有什么阅读习惯? 答:逮着一个作家,会把他所有能找到的书全部找出来看。 问:一部小说在写之前会经历什么过程? 答:可以称作构思的起点么,我以为,构思的起点一般有这么三种:第一种,想法。第二种,很好的意象或者细节。第三种,标题。 问:你写作当中怎样处理历史与时代? 答:大历史和大时代很重要,但对个体来说,大历史和大时代只有进入他的日常细节以后才有意义,一个作家要做的,就是找到人物的个体经验与历史和时代之间那种暧昧的张力。 问:写作时有什么习惯? 答:必须有了合适的题目才能把小说写出来的那类人。 问:您写作速度如何? 答:不一而足吧!《夜火车》十来万字,用了一个月,《耶路撒冷》四十万字,折腾了六年。 问:未来,还想写出怎样的小说? 答:希望能写出最宽阔最广大的“世道”,也希望能写出最细微、最贴切的“人心”。 问:作家、编辑的两重身份带来的最大感受? 答:发表的神秘感与好奇心。 问:你对于得奖的看法? 答:能得奖当然最好。起码有奖金不是(笑) 问:老家在你心中的地位? 答:家园于我而言,很可能也只剩下一个籍贯。 问:童年的乡村生活给了您什么? 答:一个朴素的底子,能让你宽阔、淳厚地去看待世界和人 问:北京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答:面对和思考这个世界时,北京是我的出发点和根据地。 问:您对乡土文学、城市文学怎么看待? 答:觉得我们这一代应该致力于城市文学,不是说乡土文学不应该写,而是到了需要我们认真来看一看城市文学的时候。 问:国内外作家的最大区别? 答:在我看来,视野和学识,思考力。 问:你们这一代与上一代作家对于故乡的看法? 答:50后作家回老家,能跟过去一样,见谁都打招呼,蹲谁家门口都能吃饭聊天。我问过很多同龄人,好像都做不到,有一段时间我回老家,见人就想躲,近乡情怯。说不清楚,尤其是跟我光屁股玩到大的小伙伴。不知道是谁的问题。你会觉得两人在一块儿聊天,聊着聊着就拧巴起来了,双方都希望赶紧撤,你担心他误解,他也担心你误解,三句话多了,两句话又少了。过去那样,俩人坐一块儿,心无挂碍的聊天,不太多了。 贾平凹、莫言那一代人他们也都是上大学或者当兵时离开的,但他们离开时的乡村,还保持着纯正的、文化的、伦理意义上的稳定结构和关系,他们在那样的乡土中是真正地扎下了根。而70后离开时,乡村已然发生改变,等到再回去时,几乎和城市一样变得面目全非。 问:大部分人最初的写作完全是由澎湃的倾诉欲望、焦灼的自我表达需求和一点点美好的虚荣心所导引,那么,当沉默逐渐成为日常的主体状态,臃肿的中年生活不期而至,写作何以为继? 答:探究的激情、思考的习惯、自我辩解的需要。 问:平时自己的时间是如何调配的? 答:假使是十分时间,六分来阅读,三分来生活,一分来写作。 问:您更喜欢哪种天气? 答:就北京而言,我喜欢下雪之后的北京,黑白分明。下雪天世界开始安静,总能听见雪地上有音乐响起。有点忧伤,有点沉郁,但庄严肃穆,我会觉得这是一座伟大的城市。 问:巴顿(徐则臣的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您给他写一个四万多字的童话。这是不是受了福克纳的影响(福克纳曾经给儿子写过一篇童话《希望之树》)? 答:是。(这都被你猜到了) 问:您希望您的小说带给读者什么? 答:更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个世界,单独的、尽可能完整的、有着我独特理解和印记的世界。 问:推荐几位您喜欢的作家? 答:萨拉马戈、君特•格拉斯、托尔斯泰、福克纳、鲁迅、胡安•鲁尔福、加缪、卡尔维诺、巴别尔等 问:有什么送给青年写作者的? 答: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能写的,写自己能写好的。 4 作家荐书 奈保尔             《大河湾》 翁贝托·埃科      《傅科摆》 萨拉马戈          《失明症漫记》 阿摩司奥兹       《爱与黑暗的故事》 巴别尔             《红色骑兵军》 安部公房          《燃烧的地图》 爱丽丝门罗       《逃离》 大卫格罗斯曼    《到大地尽头》 部分参考资料: 孟繁华.坚韧的叙事——新世纪文学真相 徐志频.”70 后”的碎梦—一代人的心灵史 李徽昭.飘泊者穿过中国——评小说《跑步穿过中关村》 张立新.在故乡与他乡之间的精神往返——徐则臣创作论 邵燕君.徐步向前——徐则臣小说简论 张琦.地理空问·叙亨伦理·生命感觉——徐则臣的小说北京 《徐则臣:从花街到耶路撒冷》 《为了那条运河,徐则臣“腾空五周半”》,中国作家网 《徐则臣:“70后”正面对别样的乡愁》 《徐则臣:给了我写作的希望》,南方都市报 《深入生活 潜心创作——茅盾文学获奖作家无人谈》 《徐则臣:在两极之间寻找精神的栖息地》 《徐则臣:我们对自身的疑虑如此凶猛》 《在2016创意写作国际论坛暨写作专题研修班中的讲座》 《在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上关于家园铸铁的讲话》 《在2017年纽约书展上的讲话》 《一座城,一本书—王城如海推荐》 《2016年度中国好书电视访谈》 《北大“我们”文学社讲堂今天我们如何写小说》 《徐则臣:中国文学“走出去”,作家首先要“走出去”》 《徐则臣:怀念那些粗砺的生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耶路撒冷》 《酷听网零距离:耶路撒冷的故事》 《鸭子是怎样飞上天的》《跑步穿过中关村》 《天上人间》 《人间烟火》《居延》 《把大师挂在嘴上》《到世界去》 《如果大雪封门》《王城如海》 《夜火车》

纽约学术期刊投稿要求

首先,投稿的话,你必须找个靠谱的编辑或者书社来投稿,否则,你会遇到许多麻烦,要看准眼光,不要被利益所迷惑

你好,我觉得学术期刊的投稿要按步骤来。

首先,你要研读各大你专业领域内的权威学术期刊,了解他们的期刊定位,面向群众,或者可能的话,可以找到一位从事这方面的编辑询问。

假设你已经完成研究,有了结果,只剩投稿:1.写好文章草稿2.根据特定期刊调整格式(通常你的文章草稿也会受限于你的目标期刊和文章类型)3.申请特定期刊的账号,然后就按照在线投稿一步一步填4.需要的材料还包括一篇cover letter,大致介绍你的研究和文章,这个是给editor看的5. 确定你的文章作者,重要的包括一作和通讯作者6. 确定你想要包括的reviewer以及你想排除的reviewer,通常这个部分跟你的竞争关系确定7. 然后submit,等回复8. 短则数周,长则数月之后,editor会给反馈: A, editor 直接拒掉,不给reviewer看;B,给reviewer 看后,reviewer觉得不好,拒掉;C,reviewer们看了之后分歧很大,需要修改,那么改了再投;D, reviewer们一致认为好接收;9. 如果你被拒,换期刊再投,回到2。

你应该在保证自己研究成果公允的结果下,按照编辑给予的意见进行充分的修改,同时可以多听听前辈的意见,问问投过稿的师兄师姐,多学习一些小技巧。

这些流程都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还是你的论文的内容的质量。祝各位顺利过稿。

发表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是学术界的一项重要成果,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研究内容要有独特性:SCI期刊的评审标准较高,要求文章内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特性,能够为某一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贡献。

研究方法要得当:SCI期刊还要求文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得当、数据准确、推理严密、结论可靠。

实验数据要精准:如果涉及实验数据,需要保证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严谨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文章语言要规范:SCI期刊大部分为英文刊物,因此文章的语言应该准确、通顺、符合学术规范,避免语法、拼写、标点等错误。

文章格式要规范:SCI期刊对文章格式要求严格,包括封面、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需要严格遵守对应SCI期刊的投稿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SCI论文的发表不仅要求研究内容的质量和独特性,还需要考虑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评审标准。投稿SCI期刊需要仔细阅读该期刊的投稿要求和评审标准,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和写作计划,并不断完善文章,增加其可接受性和影响力。

纽约学术期刊投稿费用

发表一篇论文的价格费用高低跟四个要素有关系,一个是期刊的级别,一个是论文的版面字数,还有一个论文发表的时间以及查重费用这几者构成了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费用。

期刊费用

(一)、发表期刊的级别影响费用

1、省级期刊费用一般在600-1500元一个版面。

2、国家级期刊自己投稿费用一般在1200-2000元一个版面,如果是特殊的发表形式,比如法律或医学类型的期刊,相对会贵一些。根据不同要求去发表,价格最高的上万元甚至是更多都会有的。

3、普通学报费用在1000元左右一个版面

4、国内核心期刊费用几千甚至上万元不等,C刊发表的费用跟期刊的类别都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们单位指的C刊是核心的话那费用多在3-5万元不等,也有一些需要数十万元的费用。

5、一般SCI论文的版面费在1000-1500美元左右,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就是7000-10000人民币左右,但是也有少数期刊的版面费非常高,达到15000元以上。而且论文还需要请专业机构润色,一般润色费用大约2000-3000元。

(二)、论文字符

论文字符数越多,所占版面越多,价格越高。这2年国家大力整顿学术界,各大杂志社纷纷整改,字符数也比原来的增加了。

1、省级、国家级刊物对论文字符数要求3000-5000字左右

2、普通学报对论文字符数要求在5000-8000

3、核心期刊对论文要求8000以上。

(三)、出刊时间影响费用

按照正常刊期发表,费用最低,加急的时间越快,费用越高。

(四)、选择投稿方式不同,价格也不一样

自己投稿和选择代发机构帮忙投稿,价格也不同。在投稿过程中有特殊要求的话,价格也会提升。想要将发表价格控制在最低,可以选择自己投稿的方式,可以省去一部分的中间费用。

sci论文发表难度大吗?很多作者都会这样问题,其实想要顺利发表一篇sci论文并没有那么容易,但是相比很多国内核心期刊来说发表一篇sci论文难度有多大?sci论文发表难度大吗?很多作者都会这样问题,其实想要顺利发表一篇sci论文并没有那么容易,但是相比很多国内核心期刊来说,就知道投稿sci也没有那么难,国内核心期刊每个领域的刊物数量很少,而需求量却很大,多以国内投稿核心论文异常困难,从这一点上来说,sci期刊要比国内核心期刊容易很多。

SCI一共收录3700多本期刊,所有的期刊根据学科领域来划分的话,一篇文章能够找到几十个适合投稿的刊物。如果文章是跨学科论文的话,适合投稿的期刊的数量就更多了。

sci发表一篇论文难度需要根据学科领域来分情况讨论,某些学科领域自身就具有容易发表的优势,更容易做出成果。对于sci某些学科来说,能够很容易的作出成绩,这样想要发表一篇论文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这个学科领域的行业现状和评审规则本身要求就比较低。

至于发表一篇sci论文难度有多大,需要根据期刊每年最新的影响因子来探讨,因为期刊的影响因子每年都会更新,但每年更新的数值相差不会太多。大多数国内单位都会以期刊的影响因子来判断期刊的学术价值,所以说不同期刊发表一篇sci论文的难度自然也根据影响因子的大小不同而不同。

现在知网收录的期刊,基本要求2-3个版面起发,算下来大概是3500-6000字符,版面费会在1千-2、3千的样子。具体实际情况还是要看刊物的。

像普刊的版面费,基本是和文章的字符数相关,字符数越多,自然版面费就越高!

对于普刊来说,大部分刊物在4000-8000字符左右,算足够了。

万方、龙源、维普、超星这些数据库收录的刊物,可以1版起发,1版的字符会在2000-3000左右,版面费几百元上下。

也有那种按篇算的,不过也是根据文章字符数来看。

学报一般是1000-3000元左右。核心期刊对文章的要求非常严格,而且需要长篇,基本费用以万为单位。

所以,由此可见,大部分期刊的费用是在200-1000元内。

期刊的价格,通常和期刊的质量成正比,不过这一点比较局限于普刊。不少核心是不要钱的,但对质量的要求很高。

像教育类跟医疗类的期刊比较抢手,价格会比其他专业方向的期刊贵一些。

期刊的稿酬一般在100-800之间。

稿酬是指作品发表后交付给作者的稿费,它是出版机构发表作品后给付作者的报酬。

稿酬是作者的一项重要经济权利,是对作者创造性劳动的物质补偿,是著作权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经济权利,任何人不能随意剥夺。

我国目前实行的稿酬制度是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制度。

历史

使用受法律保护的作品,使用者(通常是出版单位)支付给作者和其他版权所有者经济报酬的一种方式,是作者对其作品享有非人身财产权的重要内容,也称稿费。

中国古代,有些作者在应约为他人写稿或其作品由他人发表时,也能取得一些报酬,称为“润笔”。书籍成为商品后,印刷出版者也要付给作者一定数额的经济报酬。

这些可说是稿酬制度的萌芽。近现代有了版权保护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中国,支付稿酬的办法一般采取抽版税(即按每种书的印数计算出总定价抽取一定百分比的金额作为付给该书作者的稿酬)或卖版权(即作者将作品的版权卖给出版者,出版者一次付酬后不再付酬)的方式。

但稿酬数额大多无统一标准,由作者和出版者自行签订合同,决定支付稿酬的方式和金额。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