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中国矿大石灏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5:05:42

中国矿大石灏发表的论文

中国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博士生石灏曾获得2016年度中国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这是由教育部、中国科协、中国高校科技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等联合举办的一项评选活动,旨在鼓励和表彰在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博士研究生。矿业工程学院始于1909年焦作路矿学堂的矿务学门,已有百年办学历史。1933年正式成立采矿冶金系。

1904年2月~1969年8月。1930年东北大学采矿冶金专业毕业,历任抚顺龙凤矿总工程师兼第一副矿长、矿务局总工程师、二级工程师。1956年任抚顺煤炭科学研究院院长、院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兼任辽宁省科协副主席,抚顺市首届科协主席,市政协副主席,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煤炭组成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0年8月出席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同年10月被选为全国科联、科普东北地区工委委员。3次获抚顺市和东北煤矿工业系统劳动模范和科技精英称号。费广泰同志的突出贡献:1953年在国内首次试验成功巷道预排瓦斯新技术,使抚顺矿区成为我国煤炭开采史上第一个预排瓦斯的矿井;1954年利用瓦斯制造炭黑试验成功,实现了瓦斯综合利用造福于民,他是我国第一位提出并实现矿井瓦斯预排和综合利用的瓦斯专家。为减少我国煤矿瓦斯灾害事故、促进安全生产、利用瓦斯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作出了显著成绩。他撰写出版技术专著4部,其中《抚顺煤矿瓦斯抽放和利用》一书1963年出版,并在第一届国际采矿安全会议上做经验介绍。这些科技首创,对于我国特厚煤层矿井瓦斯抽放和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任我院院长期间,指导科研人员解决了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如北票煤矿的瓦斯突出问题、辽源煤矿的黄泥灌浆防火问题、鸡西煤矿和天府煤矿的瓦斯抽放问题等。 1929年11月~1999年9月。1959年波兰克拉科夫矿冶学院毕业获硕士学位,1960年到我院工作,教授级高工。历任通风所所长、院总工程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3次获省部级劳动模范和优秀专家称号,1991年首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兼任中国煤炭劳保学会理事及矿井火灾和降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戚颖敏同志一直从事煤矿通风防灭火专业科研工作,主持参加完成20多项科研项目,获科技成果奖5项,其中: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撰写出版了《矿井火灾灾变通风理论及其应用》等6部技术专著、共100多万字,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国际采矿安全会议发表4篇。多次参加煤炭部编写和制修订《煤矿安全规程》、《规范》、《标准》、《煤百》等矿井防灭火部分。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7名。戚颖敏同志的突出贡献:首次将风与火两个既矛盾而又可统一的客体辩证地引入矿井防灭火领域,成功的开创和发展了均压防灭火技术;首次提出风网解算技术,并创立了火风压的概念;首次将煤吸附流态氧技术引入煤自然发火基础参数的研究,开拓了科研新领域,为矿井自然发火预测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开发了新指标和适用仪器仪表。他为我国煤矿通风防灭火科技事业发展和煤炭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煤矿均压防灭火技术的创始人,是我国煤炭行业著名通风防灭火专家。 1922年10月~2007年6月。1942年西北工学院矿冶系毕业,1950年在北京煤炭工业管理局参加工作,5级工程师。1956年任我院首任瓦斯研究室主任,1964年提任副院长,院首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982年任院副司局级顾问,1985年调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任教授。1991年首批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曾兼任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煤炭组成员,中国煤炭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中国煤炭劳保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余申翰同志的突出贡献:长期从事煤矿瓦斯防治专业的科研和领导工作。早在50~70年代担任瓦斯研究室主任和副院长期间,成功地主持领导了抚顺、阳泉、四川中梁山等大型煤矿的瓦斯抽放和突出防治科研课题,指导科研人员解决了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曾4次参加国际采矿安全会议。1957年和1960年编写出版了《煤矿安全》和《中国煤矿瓦斯抽放》两部技术专著,发表的许多科技论文和技术专著已成为我国煤矿安全科研工作的理论基础,用以指导科学研究和煤矿生产。1984年为我国煤炭行业培养了第一名瓦斯防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5年调任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担任教授,所培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都已成为煤炭行业科研和生产的技术骨干,是我国煤矿瓦斯治理研究的创始人之一,是我国煤炭行业著名瓦斯专家。 1930年11月出生,1992年退休。1952年上海大同大学化工专业毕业,1953年调入我院工作,长期担任救护组课题组长,教授级高工。1992年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施申忠同志一直从事矿山救护装备和化学药剂的科研工作。主持参加完成了3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15项得到推广应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编写论译文和技术报告30余篇,译文达100多万字。编写《呼吸保护器基础》和《药剂》共4本研究生教学讲义。多次参加煤炭部编写和制修订《煤矿安全规程》、《煤百》等矿山救护部分,任《煤百》(安全卷)矿山救护分支负责人。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施申忠同志的突出贡献:在自救器和药剂研制上,首次主持研制成功了多种型号的化学氧自救器、过滤式自救器和隔离式自救器,均在我国煤矿得到广泛应用,抢救了许多矿工生命。过滤式自救器80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首次主持研究成功了多种自救器化学药剂,如:CO2吸收剂—氢氧化锂、CO氧化触媒、KO2生氧剂配方、高效干燥剂及KO2药片成型工艺等,广泛应用于矿山救护仪器。CO氧化触媒84年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新技术新装备至今仍在我国矿山救护领域广泛应用,为保护矿工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为我国矿山救护装备科技事业发展和煤炭行业科技进步作 1930年12月~2008年1月。1955年东北工学院采矿系毕业,同年分配到我院工作,长期担任瓦斯预测组课题组长,教授级高工,1991年首批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于良臣同志一直从事煤矿瓦斯防治科研工作。主持参加完成20余项科研课题,获科技成果奖4项,其中:部一等奖1项、部二等奖1项、全国科技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攻关奖1项。于良臣同志的突出贡献:一是在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方面:1958年首次主持研制出集气式岩芯采取器,在全国煤田地勘系统推广应用。1978年首次研究成功“解析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方法”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全国推广应用,他主持编制测定试验规程、设计研制测定装备、编写培训讲义、举办多期全国培训班,测定方法编入部颁《标准》。二是在煤田瓦斯地质研究方面:在北票煤田瓦斯成分与突出关系研究中,首次将色谱分析技术运用到瓦斯研究中取得成功,该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三是在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面:通过对全国10多个大型矿区多种预测方法进行的试验研究和应用,编制出我国第一张煤田瓦斯涌出量预测图(抚顺煤田),为我国矿井通风设计和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四是在煤层气的开发研究上取得重大技术创新,该成果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攻关奖。他为我国煤矿瓦斯防治科技事业发展和煤炭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煤炭行业著名瓦斯专家。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矿山救护装备和药剂研究的创始人之一,是我国煤炭行业著名矿山救护专家。 1934年9月~2002年8月。1956年东北工学院采矿系毕业,同年分配到我院工作,长期担任爆破组课题组长,教授级高工,1991年首批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自1978年起多次获抚顺矿区和抚顺市劳动模范,5次获煤炭部和辽宁省劳动模范、特等劳动模范、劳动英雄和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邢昭芳同志一直从事煤矿爆破安全科研工作。主持参加完成20多项科研项目,获科技成果奖6项,其中: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三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多次参加编写和制修订《煤矿安全规程》、《标准》等火药和爆破安全部分。主笔编写《安全爆破技术》刊授和培训教材2部。邢昭芳同志的突出贡献:在煤矿毫秒雷管爆破、减震爆破、短壁长炮孔爆破、深孔控制卸压爆破和预裂爆破以及提高炮采工作面单产、效率及安全等科研项目上取得了重大技术创新。在应用控制爆破技术防治瓦斯研究领域,在国内首次应用煤矿导爆索、装药机、压风喷泥封孔技术和软煤成孔工艺等,成功解决了深孔爆破管道效应问题,为防止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安全爆破的新工艺新方法。毫秒雷管爆破被纳入《煤矿安全规程》。提高炮采工作面单产、效率及安全研究成果被列入国家“八五”重点推广项目。这些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煤矿现场,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为我国煤矿安全爆破科技事业发展和煤炭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煤炭行业著名爆破专家。 1933年2月出生,1995年退休。1955年北京矿院采煤专业毕业,1959年12月前苏联列宁格勒矿院毕业获付博士学位,1960年2月回国到我院工作。历任瓦斯所突出组组长、副所长,教授级高工。兼任中国煤炭学会瓦斯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煤炭部瓦斯防治专家组成员。1991年首批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王佑安同志一直从事煤矿瓦斯防治科研工作。主持参加完成20多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编译出版《煤与瓦斯突出》等4部译著共100多万字,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8篇在国际采矿安全会议交流。多次参加煤炭部编写和制修订《煤矿安全规程》、《手册》、《细则》、《煤百》等瓦斯防治部分。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王佑安同志的突出贡献:从瓦斯突出防治、突出预测预报、突出煤层基本特征到突出机理等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技术创新。主持研究成功了大直径超前钻孔、石门水力冲刷、煤层注水、水力压出等瓦斯防突工艺技术,并首次研究提出“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这些科技首创,至今仍在我国煤矿瓦斯防突技术领域广泛应用。主持研究成功的“水力割缝抽本煤层瓦斯技术”为提高瓦斯预抽率提供了新途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指标及预测方法”对开展突出机理及突出危险性预测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主持研制成功的“瓦斯解析仪”防突预测仪表,为煤炭部重点推广项目。他对我国煤矿瓦斯防治科技事业发展和煤炭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煤炭行业著名瓦斯专家。 1932年1月出生,1996年退休。1958年北京矿院采煤专业毕业,1961年调入我院工作,1981年任露天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曾兼任中国煤炭学会露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煤炭部露天情报中心站副站长、《露天采矿》杂志主编。1991年首批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马新民同志一直从事露天采矿和边坡整治专业科研和领导工作。主持参加完成20多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发表论译文20余篇。多次参加煤炭部编制煤炭行业83~93年露天采煤科技发展规划、全国露天煤田开采规划、露天煤矿安全规程和露天矿技术改造及新建露天矿生产工艺与参数的审查确定等。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马新民同志的突出贡献:在露天采矿和边坡稳定科研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科技成果。主持完成的“岩石切割阻力测试方法的研究”1977年获辽宁省重大科技成果奖;“轮斗铲切割破碎机理的研究”1984年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两项科技首创为我国大型露天煤田开发时工艺选择、轮斗铲设备选型和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依据。主持参加完成的“抚顺西露天矿西北帮到界边坡稳定的研究”成果1986年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抚顺西露天矿北帮边坡稳定与地面变形的研究”成果1992年获能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为解决抚顺石油一厂和西露天矿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他为我国露天采矿科技事业发展和煤炭行业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我国煤炭行业著名露天采矿专家。

石灏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

工具/原料:联想启天m428、windows7旗舰版、百度浏览器v8.7.9。

1、打开中国知网主页(cnki),点击进入“高级检索功能”。

2、导航栏中选择“期刊选项”,观察下方功能区,按照箭头指示,将“核心期刊”选项选中,以下以“物流”为关键词进行演示。

3、在“刊名”这一列会将期刊名称显示,均为核心期刊。

4、可以点击期刊名称,按照箭头标识出可以看此期刊是否为核心期刊。

核心论文期刊如下:

1、南大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而成CSSCI来源文献检索界面,收录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25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

2、北大核心期刊:

又叫中文核心,《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项目研究成果以印刷型图书形式出版,此前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八版。

3、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也叫科技核心,分为自然科学卷和社会科学卷,期刊较多。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1996年开始进行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计量研究工作, 建有“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社科论文摘转量统计库。

5、CSCD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创建于1989年,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

中国铁矿石进口论文发表

买张cnki卡,可以下载所有的中文学术论文在里面查:人民币升值可以得到大量你想要的可以得到足够充分的来龙去脉

一、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放缓符合内在经济规律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正从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从要素结构看,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适龄劳动人口(16-59岁)总量开始减少,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呈现出负贡献;随着人口红利高峰期过去,储蓄率开始下降,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减弱;随着比较优势逐步减弱,外贸出口增速大幅放缓,技术溢出效应减小,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效应放缓,而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短期内比较稳定,因而短期内全要素生产率(TFP)也存在放缓态势。从产业结构来看,2012年起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服务业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由于当前中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低于第二产业,因而服务业占比提高会导致整体经济的增速降低。从经济总量来看,2014年中国GDP总量达到10.4万亿美元,增量高达8000亿美元。一般而言,一国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经济规模增大而边际经济增速会递减。因此,从要素结构、产业结构、经济总量等方面看,中国经济逐步转向中高速符合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不仅中国国内各级政府、企业和居民要认识到这种发展趋势,而且国际社会也要认识和适应这种变化,不能寄希望于中国经济始终保持在高速增长状态。二、中国经济放缓是短期需求减弱与中期结构调整叠加的结果当前,中国经济减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短期周期性因素来看,世界经济复苏低于预期,中国外需明显不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持续大幅升值进一步抑制出口增长;企业盈利前景不佳以及去库存化等因素导致投资出现减速;房地产和汽车两大消费龙头市场调整导致消费稳中略降。从中期结构性因素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相互交织,新兴产业增长难以弥补传统产业下降的影响,要素投入支撑作用减弱,结构升级要求提高,化解过剩产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都会影响经济增速。从体制机制因素来看,尽管中国政府已经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但是改革尚未到位,各部门、各地方行政效率较低影响到政策落实。此外,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懒政不作为现象,稳增长政策执行不到位。三、中国可以实现全年预期经济增长目标今年上半年,尽管中国传统制造业减速明显,但是,机器人、电动汽车、服务器、智能终端、铁路机车等制造领域增长迅速,特别是股市带动金融业、电商带动快递业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对宏观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展望下半年,股市成交大幅缩水使得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显著减弱,但随着连续降息降准、扩大财政支出和清费降税、以及实施重大投资项目工程包和消费工程包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逐步见效,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加之基数较低等因素,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小幅回稳态势,可以实现全年GDP增长7%左右的预期目标。四、中国经济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3.4%,高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30%以上。目前,尽管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是7%左右的经济增速是主要经济体中最快的增速之一,而且由于总量基数高,7%左右的增长将带来巨大的GDP增量,中国经济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中国正着力推进更高层次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加快双边、多边自贸区建设,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将进一步增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将更加凸显。当前中国经济减速换档,表象来看会对那些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资源出口国影响较大。然而,从大宗商品来看,铁矿石进口降幅有限,1-8月铁矿石进口同比仅下跌0.2%,而且增速微跌与上年同期16.9%的高基数有关;尤其是原油进口增速不降反升,1-8月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长9.8%,增幅同比加快1.4个百分点,近三年来增速在持续加快;1-8月大豆进口量同比增长9.9%,谷物进口量增速更是高达84.6%。中国经济减速对欧美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明显。今年以来中国进口额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在于进口价格下跌,剔除价格后1-8月份中国进口实际增速仅下跌4%左右。尤其是中国经济减速并非近期美国股市暴跌的“罪魁祸首”,美国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加息预期意味着货币政策将会转向,市场流动性收紧;同时,金融危机以来,道琼斯指数上涨了170%,存在估值技术调整的需要。

中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在经济,科技,教育,民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中国也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这不仅说的是政治环境,还有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欧美国家在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上和中国纠缠不清。由于人民币汇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中国的出口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导致美国贸易赤字不断增长。美国等国家希望人民币升值,以改变这种状况。中国考虑到中国的出口贸易以及就业的压力,坚决拒绝人民币升值。一方面来说保持汇率的稳定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话,势必会降低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会使中国的招商引资遭受严重的打击,同时会大幅减少中国的出口,这样的话大批的民营企业就会倒闭,大量的工人会失业,会导致国家的政治环境恶化,社会不稳定。虽然人民币可以促进中国的进口,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这些都要在国家的经济局势稳定,社会安定的基础之上才会有意义。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得美国人经济状况更加的糟糕,美国人大幅降低消费,特别是对中国商品的消费。由于美国人消费降低,导致中国的出口大幅下跌。大量的工厂倒闭,大量的工人失业。郎咸平教授说过,美国次贷危机是由于中国大量购买美国的国债,政府将资金注入银行,同时美国的利率很低,美国人大量地贷款用于买车和其他消费。才导致了次贷危机的发生。这不无道理,同时这与美国政府自身的调控和美国人不良的消费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政府面对此次危机提出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主要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一部分是支持企业的资金。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一大批的钢筋水泥企业的生产,而且带动了大量的就业,可是这些投资都是一次性的,建完就不会再去重复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经济发展是不会持久的。同时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铁,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大于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或者超出了人们的消费能力。比如高速铁路,其投资成本非常的高,而且成本回收的周期非常的长。一般只有政府才有这样的能力和魄力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然而要收回成本,其票价必然不会低,有些线路价格将逼近机票的价格,使得很多路线的乘客往往是寥寥无几,实在是对资源的二次浪费。为何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如此之低?当今流行语,“病不起”,“死不起”等都反映出普通老百姓极低的消费能力。其原因很多,首先是中国的人口多。中国的人口是怎样影响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的呢?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力素质普遍提高,劳动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其工资却不能跟上这方面的提高,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就算劳动力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劳动力过剩,使得劳动力的可替代性很高,工厂和企业就有更多的讨价还价的空间。如今大学的扩招也产生了同样的问题。大量的扩招,不仅严重地降低了教学的质量,而且造成劳动力的趋同化,使得大学生难以胜任工作,而且形成恶劣的竞争。由于劳动力的工资不高,消费能力自然也不会高。另外就是房地产过热,导致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不得不被拘束在房产上。由于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家庭和房子有着特殊的情感,所以一般会首先考虑买房,其次是买车。开发商抓住了买房者的心理于是抬高房价,榨取老百姓的血汗钱。普通老百姓由于处于被动地位只能任由开发商漫天要价。其次是地方政府为了短期的利益和政绩,抬高地价,频频拍出地王。房地产开发成本又间接转嫁给了购房者。可以说地方政府在房价高涨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教育,医疗费用也是普通老百姓的重要开支。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被束缚,导致内需不振,同时外贸出口又遭遇寒霜。政府提出的三驾马车有两驾马车已经不能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作出相应的贡献,所以只能依靠通过加大政府的投资来拉动经济。由于政府的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在GDP所占比例甚至达到70%以上。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基础建设完成,中国应该用什么去填补空出来的GPP空缺。到时中国的经济就会停止不前,甚至出现大的滑坡。中国的政府投资行为似乎有点饮鸩止渴的意思,但又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政府如何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呢?就是转变增长方式,控制产业链,把握产业链的高利润节点。中国如今的制造业主要是集中在制造。制造是整个产业链中利润最低的节点,会造成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和严重的劳动力剥削。美国人聪明之处就是控制了产业链,自己控制高利润的研发设计,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而把利润最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制造转移到中国,剥削中国的劳动力。而且往往造出来的产品都返销美国,国人并不能享受这些产品,真是“遍身罗琦者,不是养蚕人”。政府为了保障出口,保持着劳动力的廉价优势,或者通过出口退税的方式促进出口。这种思想方式似乎有悖于“经济发展,全民共享”的理念,为增长而增长的思维并不能真正实现国富民强。政府需要产业升级,加强产业链控制,重新审视经济增长的定义和意义。不能盲目地信从GDP指标,应该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思路。相信政府可以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真正达到国富民强。

在世界金融危机肆虐,国际格局大变动,国际秩序大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和能源企业利用时代发展的新机遇,化解国际社会出现的新挑战,能源外交有声有色,能源国际合作取得重大进展。总结今年中国能源外交面临的新机遇新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世界金融危机对部分能源资源国造成严重冲击,资源国的强势地位相对下降。发端于美国的世界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沉重打击,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经济体生产大幅下滑,东欧、独联体等国家经济增长也急剧减速,就连新兴发展中大国经济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世界经济的大面积滑坡导致国际市场石油需求明显下降,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供大于求的情况。与此同时,多个资源国的金融系统陷入困境,投机大宗商品的风险增大,利润减少,致使金融资本大规模抽离石油市场,国际油价波动幅度明显加大。能源金融因素的重大变化导致国际油价大幅度下跌,能源资源国出口收入锐减,同时,由于能源资源国一些大型国有公司,近年来盲目借贷扩张,特别像俄罗斯这样独立的石油输出国,巨额债务缠身,在石油出口收入锐减的情况下,资金链发生断裂,因而陷入严重的资金短缺危机,导致开发投资萎缩,剩余产能减少,股值大幅贬值,有些公司为了还债不得不压价出售资产。虽然最近两个月国际油价大幅反弹,但能源界普遍认为,这种反弹并非供需失衡所致,事实上,石油供应和需求库存等仍然温和看跌,本轮反弹实际上是投机资本在对世界经济危机即将触底反弹的过分乐观预期趋势下,看涨石油期权重返国际石油市场,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所导致的。专家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国际油价仍有可能继续走高,但持续高涨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世界经济是否已经见底,能否避免长时间的谷底徘徊,现在很难预料,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加强对金融投机监管的呼声高涨,投机资本兴风作浪的空间明显缩小,国际石油市场再次出现剧烈震荡的危险性有可能降低。上述情况导致能源资源国在近年高油价条件下不断强化的强势地位明显下降。尽管我们不能说现在的国际石油市场不再是卖方市场,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后一段时间,资源国要回复上年咄咄逼人的气势十分困难。这种情况显然有利于能源消费国的能源安全。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充分利用充足的外汇储备,以及深化国际能源合作,一方面大幅提升了国家的能源安全水平,另一方面给资源国能源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为金融危机后,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说,中国的举措,具有双赢和多赢的性质,这是新的形式第一点。第二,气候变化问题凸显,成为国际合作的新焦点。与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几乎同时,国际社会对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视大幅增高。气候变化成为大国关系、南北关系的重大课题,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新焦点。世界各国节能减排的呼声强烈,对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寄予厚望。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80%都跟人类能源活动密切有关。所以,世界各国都把应对气候变化的关注重点放在了采用节能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上,放在了开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能源问题上。于是,一场新的能源革命,一场低碳经济革命,一场绿色产业革命蓬勃兴起。在这场革命中,美国奥巴马政府率先推出了能源新政,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主要经济体刺激经济计划也都高度重视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无论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能否就减排量化指标问题达成妥协,它对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完全可能以人类意想不到的速度取代世界经济对一次能源的部分需求,我们可以设想对石油等化石能源的需求即使减少百分之十几,也不会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极大的冲击、极大的震撼,从而可能大大缓解石油供需的矛盾,引起国际能源格局的重大变化。这种情况有利于世界能源的安全,对能源需求大国中国来说,更是一种福音。中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能源成本因此有望大幅降低,如果中国能在新能源革命中争取到主动,国家的能源安全受制于他人的状况会得到实质性的改变。第三,中国的崛起势头强劲,应对危机表现突出,在国际能源关系中地位有所增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能源需求持续旺盛,中国在国际能源领域必将继续占据战略买家的地位,任何国际能源主体都不能不重视中国日益增强的影响力,从而渴望大幅度扩展中国的能源外交空间。中国的外汇储备充足,世界主要能源国普遍看重中国的投资能力,这种情况有望为中国增强在国际能源市场地位,加强以资源国在能源金融领域的合作创造新的条件。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措施坚决,化危为机,成效显著,表现突出。有望率先走出危机,而率先走出危机赢得的主动地位,有望为中国对国际能源关系的运筹提供有利的支撑。中国的国际地位快速上升,世界普遍看好中国,重视发展对中国的关系,有望大幅增强中国在现行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为中国开展更具活力的能源外交提供新的依托。上述这三个方面的有利因素对中国能源外交的运筹已经并将继续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建立,商业石油储备的充盈,能源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资产并购力度的加大,陆上油气管道建设的突破,长期石油供应合同的签订,能源领域全面合作的战略都是在这种有利条件下发生的。然而,我们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必须重视不利因素的存在。例如: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境外能源资源的依赖度还在增大,至少在2030年对化石能源的需求难以减少,势必影响到国家能源安全的维护。再如,中国在能源金融领域的运筹能力有限,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投机资本操纵能源市场方面缺少经验。势必增大中国维护能源安全的代价和成本。还有,中国在现行国际能源秩序中可能长时间处于一种弱势地位,中国维护能源安全可能面临着重重困难。基于以上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分析,我认为中国能源外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新的努力。首先,要加紧后金融危机时期能源战略的谋划。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国受到的冲击相对较轻,应对危机的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因而完全有希望率先赢得走出危机的先机。充分利用这一先机的前提是,切实做好具有前瞻性的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能源战略谋划。要分析金融危机对世界能源形势的影响以及危机过后我国在世界能源格局地位中可能的变化,既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又要立足于现实国情,既要确立明确的战略目标战略战略布局和战略重点,又要制定各领域各阶段实施方略和具体举措,从而指引各个能源合作主体开展纵横捭阖的能源外交,深化多方位的国际能源合作,特别下大力推动我国周边区域和次区域能源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其次,要大力推动新的国际能源金融秩序的形成。在推动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能源秩序形成方面,特别要关注国际能源金融秩序,要充分认识金融因素对国际能源关系的重大影响,研究这种影响,寻求利用其积极方面规避其消极方面的有效途径,建议从扩大本地结算比例入手,逐步形成新的一揽子货币结算体系,充分利用外汇储备充足的优势,加大对境外资源开发、周边油气管道建设的投资力度,贷款换石油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第三,要力争在绿色产业革命中走在世界前列。新能源技术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是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经济繁荣的重要引擎,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钥匙。谁率先掌握了新能源技术谁就有希望占据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成为世界经济革命的领头羊。我们应当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采取积极而又稳妥的措施,争取在这项革命中走到世界的前列。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继续重视传统能源安全问题。在新能源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在中短期内难以规模化利用的情况下,我们对一次能源的利用难以有实质性减少。因此,必须抓住后金融危机的有利时机,强化国家的传统能源安全,与世界主要油气资源国建立更加广泛的战略合作关系,尽可能多的并购油气资产,以确保我国长期而又稳定的油气供应,同时,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能源资源的战略属性日益突出,国际能源合作越来越离不开外交运筹,离不开对对象国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安全环境等宏观环境的研究,以及机动灵活的外交运筹。

中国矿业大学发表论文

在“十五”期间,本学科紧紧围绕重点学科建设任务和目标,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注重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和提升煤炭加工与洁净利用技术体系,搭建了煤炭深度净化技术研究平台、煤和生物有机质分析与分离平台、精细煤浆燃烧与自增湿脱硫试验系统以及细粒煤炭干法分选实验系统等,创立了柱式梯级优化分选理论和潮湿细粒煤炭深度筛分理论,发明了旋流-静态微泡柱分离方法和装置,形成了柱式梯级优化分选理论与煤净化技术、细粒煤炭深度干法筛分与高效洁净分选、精细水煤浆制备与燃烧技术、超低灰煤制备工艺与技术等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同时拓展在煤共伴生矿物材料、二次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在煤炭干法分选与干法筛分技术、煤基洁净燃料、煤炭深度脱硫降灰技术、矿物加工过程模拟与控制和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五个主要研究方向上的优势和特色更加明显,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更加凸现,为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和煤炭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期间,本学科承担了“863” 国家高科技项目、“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及省部级项目39项。科研总经费8700万元。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9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项。转化科技成果项目5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近15亿元。申请专利38项,其中授权专利22项,出版专著及教材20部,发表论文720篇,被SCI、EI和ISTP检索132篇。学科以煤炭资源加工利用与洁净煤技术为特色,已成为我国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尤其是煤炭加工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与影响。“十五”期间,累计培养研究生273人,其中:博士67人,硕士206人。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一类优秀课程1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江苏省精品教材奖1项,形成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矿物加工工程本科及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2005年底,矿物加工工程专业通过江苏省首批省品牌专业验收。矿物加工工程本科专业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显著提高,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做的《中国大学评价》中连续几年专业排名第一并被列A++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有1篇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论文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十五”“211工程”建设促进了学科发展和实验条件的改善,同时,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也带动了以矿物加工工程为主体的化工学科群整体发展,2003年批准应用化学博士点,并自主增设洁净煤技术与工程、矿物材料工程博士点,2005年成功申报化学工程与工艺一级硕士点,矿物材料工程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3年教育部评估所公布我校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一。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设“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并于2006年12月通过验收。2005年又获准建设教育部“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2005年化学工艺被评为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目前,本学科拥有实验室面积10000平方米,设备价值5100万元。“十五”期间,本学科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与美国匹兹堡能源技术中心、美国肯塔基大学、莫斯科矿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杜伊斯堡大学、多特蒙德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韩国化学研究院等四十余所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十五”期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3次,主办或协办国内学术会议8次。2002年7月,成功举办首届国际干法选煤—洁净煤技术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和国内洁净煤技术领域的14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扩大了本学科在干法分选领域的国际影响和地位。2004年10月,成功举办第五届国际采矿科学与技术讨论会矿物加工与煤层气开采分会。“十五”期间,有39人次参加了国际学术交流或出国讲学。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或签订合作协议9项。

刚才回答了您一个问题。想弄清楚是职称用还是学术用。学术用的话可以发表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山东科技大学学报》、《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原来的老矿业学校的都可以),或者发表在《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金属与矿山》、《矿物学报》等专业期刊;如果光评职称用,可以发表在《工程建设》、《价值工程》等相关期刊上。

您好,本人也是采矿工作者。采矿方面的论文可以发表到以下期刊: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矿业安全与环保金属矿山矿冶工程煤矿机械矿业研究与开发煤矿安全煤炭学报煤炭工程煤炭科学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中国矿业有色金属中国煤炭矿山机械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湖南科技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中国煤炭露天采矿技术河北煤炭建井技术采矿技术矿冶矿业工程江西煤炭科技煤矿爆破煤矿机电煤煤矿现代化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煤矿开采煤炭科技煤炭学报:英文版煤炭技术山东煤炭科技山西焦煤科技能源技术与管理陕西煤炭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广东有色金属学报中国煤层气有色矿山有色金属:矿山部分中国矿山工程中州煤炭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山东科技大学学报华北科技学院学报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安徽理工大学学报以上比较详细了,望采纳。

中国矿业大学论文发表

大约2.5-3.5万字。经查阅中国矿业大学mba硕士论文需要大约2.5-3.5万字。MBA论文和其他论文一样,也要按要求来撰写,这里所指的要求不仅是格式内容上的,还有内容字数上的。MBA论文也就是工商管理硕士论文,MBA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每一个学员都必须完成的。

2002年以来,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国内外科技竞赛获得3500余项奖励,先后有16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005年至2015年间,中国矿业大学共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88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07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4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江苏省高校第一位;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31项、授权专利3452项(其中发明专利578项)。研究与发展经费快速增长,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 重大科研项目 “973计划”项目深部危险煤层无人采掘装备关键基础研究、西部煤炭高强度开采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基础研究、低品质煤大规模提质利用的基础研究、煤矿突水机理与防治基础理论研究、深部煤炭开发中煤与瓦斯共采理论“863计划”项目薄煤层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部重点矿区土地退化因素调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揭示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与规律的模拟试验仪器 截至2015年10月,中国矿业大学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7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研究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低碳能源研究院和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建成了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国矿业大学还与8个地级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14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建了研究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A类(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 协同创新中心 序号类别名称1国家级(2011计划)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协同创新中心2省级矿山智能采掘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科研机构 序号类别 名称 立项时间 主管部门 1国家级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5年12月 科技部 2国家级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7年4月 科技部 3国家级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6年1月 科技部 4国家级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7月科技部5国家级 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05年1月 发改委 6国家级 矿山物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2011年11月 发改委 1部级 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0年8月 教育部 2部级 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3年6月 教育部 3部级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5年12月 教育部 4部级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9年4月 教育部 5部级 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0年4月 教育部 6部级 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1年6月 教育部 7部级 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6年6月 教育部 8部级 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7年9月 教育部 9部级 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2009年3月 测绘局 10部级 国家能源煤矿采掘机械装备研发中心 2010年7月 能源局 11部级 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 2006年3月 环保部 12部级 矿山瓦斯粉尘灾害技术基础研究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 2005年12月 发改委 13部级 矿山水害防治技术基础研究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 2005年12月 发改委 14部级 工业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3年6月 安监局 15部级页岩气重点实验室2013年8月煤炭地质总局16省级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2007年9月 江苏省科技厅 17省级 江苏省煤基CO2捕集与地质储存重点实验室 2010年9月 江苏省科技厅 18省级 江苏省土木工程环境灾变与结构可靠性重点实验室 2010年11月 江苏省科技厅 19省级 江苏省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5年7月 江苏省科技厅 20省级 江苏省物联网感知矿山工程实验室 2010年6月 江苏省科技厅 21省级 江苏省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12月 江苏省科技厅 22省级 江苏省大型钢结构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12月 江苏省科技厅 23省级 江苏省综采综掘智能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2年12月 江苏省科技厅 24省级江苏省煤矿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实验室 2013年12月江苏省科技厅1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 2010年6月 中国矿业大学 2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苏轼研究院 2011年5月 中国矿业大学 3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淮海文化传媒研究院 2012年4月 中国矿业大学 4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 2010年3月 中国矿业大学 5校级 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8年9月 中国矿业大学 6校级 中澳矿业研究中心 2008年12月 中国矿业大学 7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煤炭能源政策研究中心 2011年4月 中国矿业大学 8校级 中国煤矿史研究所 2010年8月 中国矿业大学 9校级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2009年11月 中国矿业大学 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成立于2009年10月。在中国矿业大学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学校与莫斯科国立矿业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德国波鸿工业技术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日本群马大学、越南河内地矿大学等矿业、能源、环境领域的11所世界知名高校共同发起并签署《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宣言》。联盟成员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知识转化为载体,在一次能源的绿色开采、洁净高效利用、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开展广泛国际合作。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简称“中德中心”,成立于2008年9月。经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和中国前驻德大使卢秋田的积极倡导,中国矿业大学与德国Bochum工业大学、DMT、DBT等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施罗德先生出任中心名誉主任,葛世荣校长担任理事长。中德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旨在加强中德两国在新能源、矿区生态环境、先进制造业、节能减排、煤矿安全开采技术与装备等领域合作。中澳矿业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4月。该中心是中国矿业大学与西澳大学、昆士兰大学三校联合共建的研究机构,中心在地质勘探、采矿与安全、选矿、煤基合成燃料、新能源、生态环境修复、矿业经济与环境法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并努力其打造成集人才培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品制造为一体的产、学、研、经相结合的国际化合作平台。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7月。联合研究中心旨在促进中美两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究,首批优先领域有三个,即节能建筑、清洁煤、清洁能源汽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15家单位为中方清洁煤技术联盟团队,美方团队主要包括西弗吉尼亚大学、怀俄明大学、肯塔基大学等18家单位。 学术期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index 核心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Abstracts Journal (Russian), Chemical Abstract,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oal Abstracts,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EI收录率100%《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EI index 核心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的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江苏省的一级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EI收录率100%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Published by Elsevier )The journal has been indexed and/or abstracted by Ei Compendex, Abstracts Journal (Russian), Chemical Abstract,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oal Abstracts 图书馆藏 截至2015年10月,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藏书230万册,数字图书90万册。截止2014年底,图书馆纸质藏书累计205万册,电子图书230万册;中文数据库75个,外文数据库65个。中外文纸质期刊2800余种,中文电子期刊 10800种,外文电子期刊13160种。自建有“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矿业工程数据库”和“低碳新能源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煤炭信息研究院科技查新代理单位,CALIS成员馆之一和JALIS的苏北地区文献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多次成功举办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中国工程院冶金材料学部学术年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历年举办重要学术会议有: 1985年至2009年,六届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2004年,混凝土与结构新进展国际会议(ICACS);2007年,第八届国际“不连续变形分析及其在采矿和土木工程的应用”(ICADD-8)(北京校区);2008年,第四届中国二次离子质谱学会议暨2008北京二次离子质谱学国际研讨会(北京校区);2009年,亚洲城市环境学会第六届国际会议(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Asia 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2009年,亚洲太平洋国际煤层气会议(2009 Asia Pacific Coalbed Methane Symposium);2009年,第十届中国MBA发展论坛;2010年,第二届中国能源科学家论坛;2010年,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2011年,第二届中国测绘科学技术论坛。2015年,第七届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