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燃料处理技术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2024-07-02 09:30:55

燃料处理技术期刊投稿

太大了 给你复制点吧水稻秸秆纤维素发酵转化燃料乙醇的研究摘要我国水稻秸秆资源丰富,年产量达3亿多吨。利用水稻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对来我国能源问题、实现节粮代粮和环保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水稻秸要成分是纤维素,对纤维素的利用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将纤维素转化为可发酵还解决的办法主要有两类途径:(l)提高纤维素酶生产的经济性,主要涉及纤维素酶高获得及纤维素酶的生产技术,提高其合成效率以降低单位纤维素酶生产成本;(2)提素酶利用效率,主要涉及纤维素酶解催化过程,以降低单位可发酵还原糖生产成本本研究从菌种的选育着手,研究了菌株的产酶特性,用响应面策略优化发酵培养基,了SL发酵罐分批发酵生产高活力纤维素酶技术;分离纯化了纤维素酶;构建了代二糖的酿酒酵母工程菌;对酿酒酵母工程菌细胞固定化发酵进行了研究,利用二级生物反应器祸合系统生物协同酶解水稻秸秆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等。主要研究结果如1.筛选到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PenicilliumYT01),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后变株YT02,YT02以水稻秸秆为碳源,豆饼粉和硫酸钱为氮源,在29”c,初始p酵12Oh,纤维素酶活力达到最高,摇瓶发酵滤纸酶活(FPA)、CMC酶活(CMcas葡萄糖昔酶活(CB)分别达3.86IU/mL、207.41IU/mL和l.4oIU/mL。2.用响应面方法(RSM)优化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水稻秸秆为41.95留L,为24.83g/L,数皮为22.16叭,困H4)2504、KHZpO4为4g/L,MgSO;为0.sg/L;起始以优化的培养基发酵120h,滤纸酶活、cMc酶活和p一葡萄糖普酶活分别达到IU/mL、357.41IU/mLand3.704IU/mL。远高于优化前的纤维素酶活水平。3.在SL发酵罐中研究了温度、pH值和溶氧对菌体生长和产酶的影响,确定发酵的工艺条件为:0一32h时发酵温度犯”C,溶氧70%;犯h至1加h发酵结果发29oc,溶氧50%,发酵液初始pH值6.0,发酵%h滤纸酶活、CMC酶活和p一葡酶活分别达到11.13IU/mL、465.24IU/mLand4.08IU/mL,均高于摇瓶发酵水平,酵动力学过程显示,突变菌YT02菌体生长和纤维素酶各组分均为部分祸联。4.利用DEAEsephadexA一25和sephadexG一75分离纯化了二个内切葡(CMCase)和一个p一葡萄糖营酶,CMCase纯化倍数为13.48,回收率为10.54%,糖昔酶纯化倍数为18.62,回收率为8.62%,经SDS一PAGE得到单蛋白分子条带,I、沪’_心钳3卜“’门尸,..量测定分别为73kDa、43kDa和57.8kDa,并对其进行了N端测序和质谱分析。5.以生产乙醇性能优良的酿酒酵母菌株NAN一27作为工程菌株的受体菌。利用能良好的多拷贝整合型载体pYMIKP,使纤维二糖代谢基因BGLI整合到酿酒酵母体上。从而在酿酒酵母工业菌株中建立了稳定的纤维二糖代谢途径,拓展了酒精生物利用范围,降低了纤维二糖对纤维素酶解的抑制作用。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纤维二糖酿酒酵母工程菌,固定化细胞与游离细胞相比,发酵时间缩短,乙醇产率提以上,并能有效地利用水稻秸秆水解液进行酒精发酵。6.对水稻秸秆酶解过程中底物性质、酶解温度、酶解pH、底物浓度及纤维素等关键因子进行了研究。由于YT02纤维素酶系中纤维二搪酶活力较低(CB/F队为经稀酸稀碱预处理后的水稻秸秆纤维素对乙醇转化率仅为18%。采用代谢纤维二糖母工程菌游离细胞发酵,可部分去除纤维二糖对酶解的抑制,水稻秸秆纤维素对乙率可提高至20%。进一步利用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代谢纤维二糖酿酒酵母工酵,水稻秸秆纤维素对乙醇转化率可达26%。这方面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纤的协同降解机制。7.将纤维原料的酶解、固定化代谢纤维二搪酿酒酵母工程菌的作用有机祸联,新型的二级串联式生物反应器,在该反应器体系的协同作用下,可有效解除纤维二萄糖对纤维素酶的反馈抑制作用,促进纤维原料水稻秸秆的酶水解,发酵40h,乙达25.5留L,纤维素对乙醇的转化率达43.0%(纤维素对乙醇的理论转化率为56.61是游离细胞同时糖化发酵(SSF)的1.65倍,生产效率达0.64留(Lh)。采用分批添料酶解发酵工艺,可提高纤维底物的终浓度达250岁L,产物乙醇的终浓度66.51留L,高了纤维素酶的利用率和乙醇生产效率,降低乙醇的生产成本。该反应器性能稳定效率高,固定化细胞可以重复使用,便于自动化控制。关键词:纤维素酶,水稻秸秆,酿酒酵母,燃料乙醇,串联式生物反应器目录摘要..............................................................……ABSTRACT..........................................................……IH第一章文献综述l水稻秸秆资源及其降解方式............................................……l1.1水稻秸秆的组成与结构..…,................................……,.……l1.2水稻秸秆的预处理..................................................……31.2.1物理方法预处理水稻秸秆..........................................……31.2.2化学方法预处理水稻秸秆..........................................……31.2.3生物方法预处理水稻秸秆..........................................……41.3水稻秸秆纤维素的降解方式..........................................……41.3.1水稻秸秆的酸水解................................................……51.3.2水稻秸秆的酶水解................................................……52纤维素酶的性质与用途................................................……62.1纤维素酶的多酶体系................................................……62.2纤维素酶的分子结构................................................……72.3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92.4纤维素酶的分子量大小.............................................……102.5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与稳定性...................................……112.6纤维素酶的应用...................................................……H3纤维素酶的生产.....................................................……123.1纤维素酶的生产菌种选育...........................................……123.2纤维素酶的生产...................................................……144水稻秸秆原料生物转化燃料乙醇.......................................……154.1燃料乙醇的优越性和使用现状.......................................……154.2水稻秸秆纤维素生物转化燃料乙醇的方法.............................……164.2.1分步水解发酵法生产燃料乙醇.....................................……164.2.2同步糖化发酵法生产燃料乙醇.....................................……16i4.2.3固定化细胞发酵生产燃料乙醇.....................................……174.3酉良酒酵母途径工程应用于燃料乙醇的生产.............................……175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195.1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95.2本研究的思路和技术路线...........................................……205.3本研究的主要内容.................................................……21第二章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及产酶条件研究.........................……231材料与方法..........................................................……231.1材料.............................................................……231.1.1试剂与溶液配制.................................................……器1.1.2菌种与菌种分离源...............................................……241.1.3培养基.........................................................……241.1.4主要仪器与设备.................................................……251.2方法.............................................................……251.2.1水稻秸秆的预处理...........................……,.,...........……251.2.2纤维素酶高产菌的分离与纯化.....................................……251.2.3纤维素酶高产菌的初步鉴定.......................................……251.2.4纤维素酶高产菌的原生质体紫外诱变...............................……251.2.5YTOZ产纤维素酶的液体发酵培养方法...............................……261.2.6不同预处理水稻秸秆的酶水解.....................................……271.2.7分析方法.......................................................……272结果与分析.........................................................……292.1不同预处理水稻秸秆的各组分含量...................................……292.2纤维素酶高产菌的分离与筛选.......................................……292.3纤维素高产菌YT01的菌种鉴定......................................……312.4纤维素酶高产菌YT01的原生质体紫外诱变............................……312.5液体发酵培养基成分与发酵条件对YT02产纤维素酶的影响..............……322.5.1不同碳源对YT02产酶的影响......................................……322.5.2不同预处理水稻秸秆对YT02产酶的影响............................……332.5.3不同氮源对YT02产纤维素酶的影响................................……34ii2.5.4微晶纤维素添加量对YT02产纤维素酶的影响........................……352.5.5不同无机盐对YT01产纤维素酶的影响..............................……352.5.6起始pH对YT01产纤维素酶的影响.................................……362.5.7装液量对YT02产纤维素酶的影响..................................……372.5.8转速对YT02产纤维素酶的影响....................................……372.5.9培养温度对YT02产纤维素酶的影响................................……382.5.10接种量对YT02产纤维素酶的影响.................................……392.5.n培养时间对YT02产酶的影响.....................................……402.6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研究...........................................……412.6.1温度对纤维素酶各组分酶活的影响................................……412.6.ZPH对纤维素酶各组分酶活的影响..................................……412.7纤维素酶对不同预处理水稻秸秆的酶解试验...........................……423结论与讨论...............................................··········……4:l3.1关于筛选出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4:33.2纤维素酶生产菌的改造............................................……招3.3青霉YT02产酶条件与酶学特性.....................................……44第三章YT02产纤维素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451材料与方法....................................···.·················……451.1材料.............................................................……451.1.1试剂................................................·.·.·······……451.1.2供试菌种.......................................················……451.1.3培养基................................................·········……451.1.4主要仪器与设备.................................................……461.2方法.............................................................……4尽1.2.1实验设计.............................................··········……461.2.2培养方法.............................................··········……461.2.3分析方法.......................................................……462结果与分析..............................................···········……472.1部分因子实验筛选发酵培养基的主要影响因子.........................……472.2最陡爬坡实验逼近发酵培养基最优点.................................……501112.3中心组合设计优化YT02发酵培养基组成..............................……512.4发酵过程中PH、残余还原糖与纤维素酶变化的测定结果.................……593结论与讨论...................................……,...............……61第四章YT02分批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63材料与方法.........................................................……63.1材料.............................................................……63.1.1试剂...........................................................……63.1.2菌株...........................................................……63.1.3培养基.........................................................……娜.1.4主要仪器.......................................................……64方法.....................·······…….1用于分批发酵的种子培养.........…….…64.…641.2.2恒温分批发酵对YT02产纤维素酶的影响.............................……641.2.3变温分批发酵对YT02产纤维素酶的影响.............................……641.2.4溶氧量对YT02分批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641.2.5分段溶氧对YT02分批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651.2.6分析方法.......................................................……652结果与分析.........................................................……652.1发酵温度对YT02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652.2变温发酵对YT02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682.3溶氧对YT02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692.4分段溶氧分批发酵对YT02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723结论与讨论.........................................................……73第五章YT02产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以U(b叮‘叮‘(bt了叮‘叮‘材料与方法….1材料.…….1.1试验材料..1.2主要试剂.....……76.....……76.3常用储备液及缓冲液....................................……1.1.4主要仪器........................................................……781.2方法..............................................................……781.2.1蛋白质浓度的测定方法...........................................……781.2.2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791.2.3纤维素酶SDS一PAGE凝胶电泳纯化及酶相对分子量的测定..............……831.2.4酶蛋白的N端测序...............................................……851.2.5酶蛋白的质谱分析...............................................……862结果与分析.........................................................……872.1DEAE一SephadexA一25阴离子交换层析结果.............................……872.1.1层析收集管酶蛋白同洗脱缓冲液NaCI浓度的关系.....................……872.1.2层析收集管酶蛋白活性检测.......................................……882.25即hadexG一75分子筛凝胶过滤层析结果..............................……882.2.1SephadexG一75分子筛凝胶过滤层析分离酶蛋白......................……882.2.2分子筛凝胶过滤层析纤维素酶活测定结果...........................……882.3纤维素酶各纯化步骤纯化情况.......................................……892.4SDS一PAGE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902.4.1SDS一PAGE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银染结果.............................……902.4.2纤维素酶分子量SDS一PAGE凝胶电泳测定结果........................……912.5酶蛋白的N端测序结果.............................................……912.6酶蛋白的质谱分析结果.............................................……933结论与讨论.........................................................……94第六章酿酒酵母纤维二糖代谢途径的构建及其细胞固定化研究.............……96材料和方法................................................·········……%1材料.............................................................……961.1菌株和质粒.....................................................……961.2分子克隆用酶和试剂.............................................……961.3水稻秸秆水解液的制备...........................................……972方法.............................................................……982.1含纤维二糖酶基因(及咒1)的重组质粒pYMIKP一那艺了的构建方法.......……982.2酿酒酵母纤维二糖代谢途径的搭建方法.............................……991.2.3酿酒酵母工程菌细胞的固定化方法................................……1011.2.4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方法........................................……1021.2.5分析方法......................................................……1022结果与分析........................................................……1032.1表达及范了基因的重组菌株的构建结果...............................……1032.1.1目的基因及法了的获得...........................................……1032.1.2含目的基因那Z了重组质粒的构建.................................……1032.1.3酿酒酵母工业菌株NAN一27转化子的获得二,........................……1042.1.4转化子NAN一28细胞纤维二糖酶活性测定结果.......................……1()42.2不同固定化条件对NAN一28细胞固定化的影响结果.....................……1052.2.1不同溶剂对固定化细胞转化纤维二搪的测定结果......……,.......……1052.2.2不同海藻酸钠浓度对固定化细胞凝胶特性的影响....................……l()52.2.3酵母包埋量对固定化细胞转化纤维二糖的影响结果..................……!062.3固定化细胞与游离细胞分批发酵实验结果............................……l()62.4固定化细胞重复分批发酵试验结果..................................……1073结论与讨论........................................................……1083.1酉良酒酵母纤维二糖代谢途径的构建.................................……1083.2酿酒酵母工程菌细胞固定化.......................................……110第七章串联式生物反应器转化水稻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112材料与方法........................................................……112l材料......................................……,..............……1121.1试剂.........................................................……1121.2菌种.........................................................……1121.3主要仪器与设备...............................................……1122方法...........................................................……1122.1稻草粉的预处理................................................……1122.2纤维素酶的制备................................................……1132.3稻草粉的酶解糖化..............................................……1132.4水稻秸秆生物转化燃料乙醇......................................……1142.5测定方法......................................................……115vi2结果与分析........................................................……1162.1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水稻秸秆糖化效果的影响结果......................……1162.2不同温度对水稻秸秆糖化效果的影响结果............................……1162.3不同pH对稻草粉糖化效果的影响结果...............................……1172.4不同加酶量对稻草粉糖化效果的影响结果............................……1182.5不同底物浓度对稻草粉糖化效果的影响结果..........................……1182.6水稻秸秆同步糖化发酵(SSF)结果.................................……1192.7串联式反应器转化水稻秸秆生产乙醇................................……1202.7.1固定化NAN一28细胞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结果.........................……1202.7.2串联式生物反应器的稳定性结果..................................……1212.7.3分批添料式协同酶解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结果........................……1223结论与讨论......................................................··……1223.1二级串联式生物反应器生产乙醇....................................……1223.2分批添料式协同酶解发酵工艺......................................……1233.3水稻秸秆资源的全利用............................................……123第八章结论.....................................................……124主要参考文献......................................................……126英文缩写与主要符号表...............................................……146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147发表与待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148致谢............................................................……149作者简介..........................................................……150你要看哪部分?

楼主急着发表的话,建议楼主到投稿到《广东化工》,一般三天内就会回复作者,如果作者稿件急需处理,当天审阅完毕就可以回复作者发表时间,稿件可以加急处理。可到百度搜索 广东化工 第一个链接,选择在线投稿。也可以通过邮箱投稿:

《燃料化学学报》投稿须知 《燃料化学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主办,主要刊载国内外燃料化学基础研究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内容涵盖煤炭、石油、油页岩、天然气、生物质以及与此相关的环境保护和应用催化等方面。本刊自2007年起与Elsevier(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合作,从每期出版的论文中选出4~8篇较好论文,出版到本刊英文电子版《Journal of Fuel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18725813)上。英文电子版期刊与印刷版期刊同步出版,英文电子版的版权归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所有,由爱思唯尔负责其全球出版发行,通过爱思唯尔的ScienceDirect在线全文出版平台,向全世界相关的科研院所、大学、图书馆、公司及个人用户提供浏览和订阅。 1 投稿1.1 本刊热忱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中、英文稿均可。内容主要涵盖以下研究领域:能源转化和加工利用过程中的化学基础研究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新能源和替代燃料合成的应用催化基础研究氢能、燃料电池、合成燃料、C1化学能源转化、利用中的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化学基础研究废弃物处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学报栏目设置: 研究论文报道学术价值显著、实验数据完整、具有原始性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研究快报迅速报道学术价值显著的重要研究工作最新进展; 研究简报主要报道研究工作中的部分或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综合评述一般为预约稿。系统介绍作者所从事的某一研究领域的工作及取得的学术成就,进行规律性概述,并能提出新的观点。1.2 来稿请邮寄单位推荐信原件,请注明文稿无泄密、无一稿多投和署名争议等内容,并加盖公章。参考格式可从学报网站下载()。第一作者(或投稿作者)为研究生的,请在推荐信上加注导师(通讯联系人)签名。投稿论文内容为第一作者上研究生时的主要工作,目前第一作者已到新的工作单位,且论文署名第一单位为新的工作单位的稿件,除需要第一单位的推荐信外,请附带第一作者上研究生时单位的署名认可信,并加注导师的签名。 本刊将以收到推荐信原件的日期作为正式的投稿日期,并开始进行稿件的初审。若在收到作者电子稿后两周内编辑部仍未收到该篇稿件的单位推荐信,本刊将认为是作者自动撤稿。1.3 单位推荐信邮寄地址:山西 太原 桃园南路27号 太原市 165信箱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燃料化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030001 2 稿件及出版2.1 从收到推荐信之日起开始审理,一般在2~3个月内会有结果。对不宜采用的稿件我们将尽快通知作者。不刊用的稿件恕不退还。对于超过3个月未收到消息的稿件,可向编辑部查询。2.2 接收稿件的出版日期,将根据文章的质量和修改稿返回日期,由编辑部决定。任何其他希望提前出版的理由本刊恕不考虑。2.3 即将刊出的稿件,编辑部会提前1个月左右通过E-mail给作者发校对稿和版权转让协议(由于页码所限,每期会有3~4篇版面调整机动稿,被调整下的稿件将顺延至下期发表)。请作者在收到校对稿后7日内将校对意见通过E-mail返回编辑部,逾期未收到作者校对意见将视为对默认校对稿。经全体作者同意并签署版权转让协议后,请在7日内将原件扫描后E-mail、或传真发送至编辑部,未签署版权转让协议的稿件本刊将不予发表。2.4 作者投稿时不需要交任何费用。校对稿发出后将通知作者交论文发表费,论文发表费包括版面费(100元/页)和审稿费(150 元/篇)。论文发表费将给作者出具正式税务发票,发票单位为通讯联系人所在单位,所以务必请作者投稿时提供准确的通讯联系人及其单位。由于需要统一去我所财务处开发票,作者收到发票可能要耽搁1个月左右,请作者谅解。2.5 经审查推荐录用为在印刷版和英文电子版同时发表的文章,编辑部将E-mail通知作者进行中文文章的翻译(英文文章亦通知作者),接到通知后,作者如在规定时间(3周)内完成文章的翻译并返回编辑部,将免收相应的印刷版文章的版面费和审稿费(稿酬亦无。英文电子版无版面费、审稿费和稿酬),并酌致与稿酬相当的翻译费。2.6 期刊印出后,酌致稿酬,并赠当期期刊2本和分装本10份。稿酬和赠送期刊将邮寄给通讯联系人(导师、付论文发表费单位)。对于其他额外刊物、分装本、正式稿件电子文本等要求,编辑部恕不回复。 3 稿件格式及要求3.1 文章题目应明确简洁地反映研究成果的实质和特点,长短适宜,不使用不规范的缩略语、符号和代号,不常见的外文名语和化合物应写全称。3.2 作者的工作单位应写标准全称;外国作者的姓名请写全称,名字部分不要缩写,单位请用中文写出单位名称、城市、国家和邮政编号。3.3 请在文章首页下角注明以下信息:(1) 基金资助项目的基金名称和项目批准号;(2) 通讯联系人及其电话、传真和电子信箱;(3) 第一作者简介,包括性别、出生年、籍贯、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3.4 中文摘要包括文章主要结论,要具体到数据,中文摘要不多于350个汉字。3.5 英文摘要应比较具体(1) 英文摘要的句型力求简单,通常应有10个左右意义完整、语句顺畅的句子;(2) 英文摘要不应有引言中出现的内容,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3.6 关键词应在摘要后面给出,为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一般选取3~6个能反映文章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中英文词。3.7 前言应简要说明下列问题(1) 在前言中简要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引出有代表性的参考文献,特别是近2年的最新进展;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拟解决的问题及采用的方法和手段;(2) 介绍背景时不应忽视国内同行的工作,请引用本领域国内核心期刊上的优秀文献;(3) 对于作者本人的系列工作,应引出前面已发表过的文献,以便保持信息的完整性;(4) 前言的篇幅不宜过长或过短,不应描述实验结果;(5) 文章中提到文献的作者时,只须写出第一作者的姓氏,多于一位作者时后加“等”或“et al”,文献编号紧接其后,如“Munroe等[3]”。3.8 正文可以包括: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的观测结果、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实验部分”和“结果与讨论”部分应分清层次,并加上适当的小标题。“实验部分”应较详细地描述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以使他人能够进行重复实验为准。试剂和仪器用中文标明生产厂家、规格、型号及名称。催化剂应给出具体的组分及含量,如涉及保密,请先申请专利,待专利批准后再发表文章。3.9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其符号应按照国家标准执行,例如:(1) 物理量(斜体):浓度用小写c,压力用小写p,摄氏温度用小写t,热力学温度用大写T,产率w,选择性s,转化率x,化学位移δ,质量比m/m,摩尔比n/n,质量分数w,体积分数 Ф;(2) 单位(正体):秒s(不用sec),分钟min,小时h,天d,浓度mol/L,压力Pa,长度nm,转速r/min,化学位移的单位是1(可不写,用ppm者应去掉ppm)。以ppm,ppb等表示某物质的含量是不确切的,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改为质量分数w,体积分数Ф,摩尔分数x或质量浓度(g/mL)等;(3)特别注意“ppm”不能使用。3.10 图表要避免重复,数目尽量精简,同一来源的数据只需用图或用表表达一次,能合并的图尽量合并,能用文字叙述时(如只有3~5个数据时)尽量不使用图表。图表应具有自明性,即不看正文,仅从图表及其标题和注释等内容就可获知有关实验对象、方法、条件及结果等信息。注意事项如下:(1) 图表中的图题和表题需中英文对照,其它文字均采用英文;(2)图表的标题应详细完整;(3)在图注和表注中给出主要的实验条件;(4)图表中若有缩写词或代号,就在第一次出现时在图注或表注中给出全称或解释;(5)图片与图中说明文字尽量分开。曲线分别用“a、b、c等”英文小写字母表示,曲线说明和符号说明等列于中英文图题下方。(6)文中各插图均为黑白图,尽可能采用origin绘图软件生成的文件。 具体参数如下:字体(Time New Roman)、字号(21); Format →Page →Graph1(Width: 20 cm; Height: 13.5 cm) →Layer1(Left: 2.8 cm; Top: 0.5 cm; Width: 16.7 cm; Height: 11 cm)→Line(Width: 1; Color: Black) →Symbol(Size: 6)(7)如有照片,请提供层次分明的黑白照片(最好提供单独的JPEG图形文件);(8) 对于那些没有数据而且虽经作者处理但图的质量仍较差的谱图(即由谱学仪器绘制的图),请作者提供其原始谱图或质量好的复印件。 参考文献的著录请参照下列格式:1) 总体规范参考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可参见表1按下面格式著录:[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 [J]—纸张期刊 [J/OL]—网上期刊 [M]—纸张图书 [M/CD]—光盘图书[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CP/DK]—磁盘软件[EB/OL]—网上电子公告表 1 参考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参考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专著 论文集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报纸文章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J M C D R S P N Z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载体类型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磁带 磁盘 光盘 联机网络 纸张 数据库DB CP EB MT DK CD OL 不注明 DB参考文献按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著录。各类参考文献格式如下:(1) 期刊文章[序号]作者 (列出全部作者). 章题名[J]. 刊名, 出版年, 卷(期): 起止页码.例: 郭小汾, 杨雪莲, 陈勇, 谢克昌. 垃圾中可燃物的燃烧动力学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 1999, 27(1): 62-67.(GUO Xiao-fen, YANG Xue-lian, CHEN Yong, XIE Ke-chang. Combustion kinetics of combustibles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J].J Fuel Chem Technol, 1999, 27(1): 62-67.)(2) 专著(书籍)、论文集[序号]作者. 书或文集名[M或C]. 版本(第1版不注).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例: 刘振海. 分析化学手册(第八分册)热分析[M]. 2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LIU Zheng-hai. Handbook of analytical chemistry-thermal analysis (Vol.8) [M]. 2nd ed.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1.)(3) 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作者. 论文或报告题名[D或R]. 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 年份.例: 李春义. 同位素瞬变实验方法的建立及Ni/Al2O3催化剂上CH4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机理的研究[D]. 北京: 石油大学, 1999.(LI Chun-yi. Mechanistic study on partial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syngas over Ni/Al2O3 catalyst[D]. Beijing: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1999.)(4) 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作者. 析出文献题名[C]// 主编. 专著或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例: 赵增立, 唐兰, 马晓茜. 生物质的氮气等离子体热解研究[C]//第十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全国青年等离子体讨论会论文集. 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156-159.(ZHAO Zeng-li, TANG Lan, MA Xiao-qian. Biomass pyrolysis in an argon/hydrogen plasma reactor[C]//Processings of 10th China 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 conference and youth forum on 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National Defence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Press, 2001: 156-159.)(5) 专利[序号]发明人.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专利号[P]. 出版日期(年-月-日).例: 刘冠华, 左丽华, 舒兴田. β沸石/硅胶复合催化材料的制备: 中国,1084101A[P]. 1994-01-01.(LIU Guan-hua, ZUO Li-hua, XHU Xing-tian. The preparation of multiplex catalytic material containing zeolite beta and silicon gel: CN, 1084101A[P]. 1994-01-01.)(6)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例: GB/T528, 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拉伸性能的测定[S].(GB/T528, Vulcanized rubber and thermoplastic elastomer-determination of elongation[S].)(7)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例: 万锦堃.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 (1983~1993). 英文版[DB/CD].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tp://www.cajcd.edu.cn/pub/wml.txt/980810-2. html, 1998-08-16/1998-10-04.(8)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Z].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燃料处理技术期刊官网投稿

论文投稿期刊审核流程通常会有三审:初审-复审-终审。

初审、收到文章后一般会有征稿/执行编辑(managing editor)对论文进行格式与材料等初审。初审主要简单审核稿件是否符合本刊要求,审核作者资历和单位信息,然后看作者的信息是否完整,文章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复审、初审通过后会发给主编,主编看过后会进行评估,如果认为文章达到本社的基本要求就再把稿子递给领域相近的编委。编委会根据论文主题来邀请审稿人(同行评审),一般审稿人国内就2-3人左右,SCI期刊也就最多5人左右(质量越高的刊,审稿人越多且专业权威)。

审稿专家返回审稿意见后,编委会给主编作出建议(主编一个人是看不完所有文章的,所以一般都会采纳编委的意见)。总体来说,越好的期刊审稿人数越多,也越容易被拒稿。

审稿速度缓慢可能有种种因素:期刊编辑指导不够清晰;同行评审速度慢;来稿量增多;每篇论文的数据量增加等等。复审时,如果遇到社内有提出审稿意见,会将稿件退给作者修改,修改达到要求后进行录取,修改达不到要求就做退稿处理了。

终审、一般到了这一步,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话基本不会退稿的。总编对标题、版式、内容审核后提出修改意见或批清,投稿者就按照杂志社的要求最后改改就好了。要求一般是将文章内的图片,表格等源文件发送给编辑,便于排版等等。

论文投稿期刊审核流程如下:

1、首先是初审环节,文章投稿后第一个审稿环节就是初审,初审几乎都是杂志社编辑来完成的,杂志社编辑会对文章进行大致浏览,这时的审核就是简单的浏览,并不会细致深入的阅读文章。

编辑主要看文章的基本写作上有没有问题,比如文章的结构、逻想、主要研究方向与期刊是否相符,是否涉及敏感话题或者字眼。这些没问题通过初审也就没问题。

2、而后是复审,复审也叫外审,是外部审稿专家来完成的,外审主要看文章的研究内容了,因为涉及到专业领域的东西,因此必须由本专业的专家来完成本审稿环节。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刊物需要作者自己推荐审稿专家,一般审稿专家会有3—4位,所有专家审稿意见一致就可以通过外审。

3、最后是终审,终审是杂志社主编对文章的最终审核,这一环节相对于外审通过概率要大得多,主编会对文章进行全面的审核。

这一环节并不意味着没有退稿几率,只不过相对于外审要低一些,以上三个审稿环节是投稿之后文章要经过的三审三校,流程并不算复杂,但通过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发表论文务必尽早准备。

一般期刊都有自己的投稿email或是期刊网址网上投稿

给期刊投稿,方法如下:1、选择邮寄方式进行投稿。首先确认要邮寄投递的地方与自己的稿件要内容相符。确定好自己的信息。邮寄之后就等待投递结果即可。这个不行继续投递下一个。2、还可以选择网上投递,使用电子稿件进行投递,网上投稿采用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这样可以加快编辑的处理速度,更快的处理稿件结果。

燃料处理技术期刊投稿方式

《燃料化学学报》投稿须知 《燃料化学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主办,主要刊载国内外燃料化学基础研究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内容涵盖煤炭、石油、油页岩、天然气、生物质以及与此相关的环境保护和应用催化等方面。本刊自2007年起与Elsevier(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合作,从每期出版的论文中选出4~8篇较好论文,出版到本刊英文电子版《Journal of Fuel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18725813)上。英文电子版期刊与印刷版期刊同步出版,英文电子版的版权归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所有,由爱思唯尔负责其全球出版发行,通过爱思唯尔的ScienceDirect在线全文出版平台,向全世界相关的科研院所、大学、图书馆、公司及个人用户提供浏览和订阅。 1 投稿1.1 本刊热忱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中、英文稿均可。内容主要涵盖以下研究领域:能源转化和加工利用过程中的化学基础研究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新能源和替代燃料合成的应用催化基础研究氢能、燃料电池、合成燃料、C1化学能源转化、利用中的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化学基础研究废弃物处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学报栏目设置: 研究论文报道学术价值显著、实验数据完整、具有原始性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研究快报迅速报道学术价值显著的重要研究工作最新进展; 研究简报主要报道研究工作中的部分或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综合评述一般为预约稿。系统介绍作者所从事的某一研究领域的工作及取得的学术成就,进行规律性概述,并能提出新的观点。1.2 来稿请邮寄单位推荐信原件,请注明文稿无泄密、无一稿多投和署名争议等内容,并加盖公章。参考格式可从学报网站下载()。第一作者(或投稿作者)为研究生的,请在推荐信上加注导师(通讯联系人)签名。投稿论文内容为第一作者上研究生时的主要工作,目前第一作者已到新的工作单位,且论文署名第一单位为新的工作单位的稿件,除需要第一单位的推荐信外,请附带第一作者上研究生时单位的署名认可信,并加注导师的签名。 本刊将以收到推荐信原件的日期作为正式的投稿日期,并开始进行稿件的初审。若在收到作者电子稿后两周内编辑部仍未收到该篇稿件的单位推荐信,本刊将认为是作者自动撤稿。1.3 单位推荐信邮寄地址:山西 太原 桃园南路27号 太原市 165信箱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燃料化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030001 2 稿件及出版2.1 从收到推荐信之日起开始审理,一般在2~3个月内会有结果。对不宜采用的稿件我们将尽快通知作者。不刊用的稿件恕不退还。对于超过3个月未收到消息的稿件,可向编辑部查询。2.2 接收稿件的出版日期,将根据文章的质量和修改稿返回日期,由编辑部决定。任何其他希望提前出版的理由本刊恕不考虑。2.3 即将刊出的稿件,编辑部会提前1个月左右通过E-mail给作者发校对稿和版权转让协议(由于页码所限,每期会有3~4篇版面调整机动稿,被调整下的稿件将顺延至下期发表)。请作者在收到校对稿后7日内将校对意见通过E-mail返回编辑部,逾期未收到作者校对意见将视为对默认校对稿。经全体作者同意并签署版权转让协议后,请在7日内将原件扫描后E-mail、或传真发送至编辑部,未签署版权转让协议的稿件本刊将不予发表。2.4 作者投稿时不需要交任何费用。校对稿发出后将通知作者交论文发表费,论文发表费包括版面费(100元/页)和审稿费(150 元/篇)。论文发表费将给作者出具正式税务发票,发票单位为通讯联系人所在单位,所以务必请作者投稿时提供准确的通讯联系人及其单位。由于需要统一去我所财务处开发票,作者收到发票可能要耽搁1个月左右,请作者谅解。2.5 经审查推荐录用为在印刷版和英文电子版同时发表的文章,编辑部将E-mail通知作者进行中文文章的翻译(英文文章亦通知作者),接到通知后,作者如在规定时间(3周)内完成文章的翻译并返回编辑部,将免收相应的印刷版文章的版面费和审稿费(稿酬亦无。英文电子版无版面费、审稿费和稿酬),并酌致与稿酬相当的翻译费。2.6 期刊印出后,酌致稿酬,并赠当期期刊2本和分装本10份。稿酬和赠送期刊将邮寄给通讯联系人(导师、付论文发表费单位)。对于其他额外刊物、分装本、正式稿件电子文本等要求,编辑部恕不回复。 3 稿件格式及要求3.1 文章题目应明确简洁地反映研究成果的实质和特点,长短适宜,不使用不规范的缩略语、符号和代号,不常见的外文名语和化合物应写全称。3.2 作者的工作单位应写标准全称;外国作者的姓名请写全称,名字部分不要缩写,单位请用中文写出单位名称、城市、国家和邮政编号。3.3 请在文章首页下角注明以下信息:(1) 基金资助项目的基金名称和项目批准号;(2) 通讯联系人及其电话、传真和电子信箱;(3) 第一作者简介,包括性别、出生年、籍贯、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3.4 中文摘要包括文章主要结论,要具体到数据,中文摘要不多于350个汉字。3.5 英文摘要应比较具体(1) 英文摘要的句型力求简单,通常应有10个左右意义完整、语句顺畅的句子;(2) 英文摘要不应有引言中出现的内容,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3.6 关键词应在摘要后面给出,为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一般选取3~6个能反映文章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中英文词。3.7 前言应简要说明下列问题(1) 在前言中简要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引出有代表性的参考文献,特别是近2年的最新进展;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拟解决的问题及采用的方法和手段;(2) 介绍背景时不应忽视国内同行的工作,请引用本领域国内核心期刊上的优秀文献;(3) 对于作者本人的系列工作,应引出前面已发表过的文献,以便保持信息的完整性;(4) 前言的篇幅不宜过长或过短,不应描述实验结果;(5) 文章中提到文献的作者时,只须写出第一作者的姓氏,多于一位作者时后加“等”或“et al”,文献编号紧接其后,如“Munroe等[3]”。3.8 正文可以包括: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的观测结果、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实验部分”和“结果与讨论”部分应分清层次,并加上适当的小标题。“实验部分”应较详细地描述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以使他人能够进行重复实验为准。试剂和仪器用中文标明生产厂家、规格、型号及名称。催化剂应给出具体的组分及含量,如涉及保密,请先申请专利,待专利批准后再发表文章。3.9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其符号应按照国家标准执行,例如:(1) 物理量(斜体):浓度用小写c,压力用小写p,摄氏温度用小写t,热力学温度用大写T,产率w,选择性s,转化率x,化学位移δ,质量比m/m,摩尔比n/n,质量分数w,体积分数 Ф;(2) 单位(正体):秒s(不用sec),分钟min,小时h,天d,浓度mol/L,压力Pa,长度nm,转速r/min,化学位移的单位是1(可不写,用ppm者应去掉ppm)。以ppm,ppb等表示某物质的含量是不确切的,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改为质量分数w,体积分数Ф,摩尔分数x或质量浓度(g/mL)等;(3)特别注意“ppm”不能使用。3.10 图表要避免重复,数目尽量精简,同一来源的数据只需用图或用表表达一次,能合并的图尽量合并,能用文字叙述时(如只有3~5个数据时)尽量不使用图表。图表应具有自明性,即不看正文,仅从图表及其标题和注释等内容就可获知有关实验对象、方法、条件及结果等信息。注意事项如下:(1) 图表中的图题和表题需中英文对照,其它文字均采用英文;(2)图表的标题应详细完整;(3)在图注和表注中给出主要的实验条件;(4)图表中若有缩写词或代号,就在第一次出现时在图注或表注中给出全称或解释;(5)图片与图中说明文字尽量分开。曲线分别用“a、b、c等”英文小写字母表示,曲线说明和符号说明等列于中英文图题下方。(6)文中各插图均为黑白图,尽可能采用origin绘图软件生成的文件。 具体参数如下:字体(Time New Roman)、字号(21); Format →Page →Graph1(Width: 20 cm; Height: 13.5 cm) →Layer1(Left: 2.8 cm; Top: 0.5 cm; Width: 16.7 cm; Height: 11 cm)→Line(Width: 1; Color: Black) →Symbol(Size: 6)(7)如有照片,请提供层次分明的黑白照片(最好提供单独的JPEG图形文件);(8) 对于那些没有数据而且虽经作者处理但图的质量仍较差的谱图(即由谱学仪器绘制的图),请作者提供其原始谱图或质量好的复印件。 参考文献的著录请参照下列格式:1) 总体规范参考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可参见表1按下面格式著录:[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 [J]—纸张期刊 [J/OL]—网上期刊 [M]—纸张图书 [M/CD]—光盘图书[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CP/DK]—磁盘软件[EB/OL]—网上电子公告表 1 参考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参考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专著 论文集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报纸文章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J M C D R S P N Z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载体类型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磁带 磁盘 光盘 联机网络 纸张 数据库DB CP EB MT DK CD OL 不注明 DB参考文献按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著录。各类参考文献格式如下:(1) 期刊文章[序号]作者 (列出全部作者). 章题名[J]. 刊名, 出版年, 卷(期): 起止页码.例: 郭小汾, 杨雪莲, 陈勇, 谢克昌. 垃圾中可燃物的燃烧动力学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 1999, 27(1): 62-67.(GUO Xiao-fen, YANG Xue-lian, CHEN Yong, XIE Ke-chang. Combustion kinetics of combustibles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J].J Fuel Chem Technol, 1999, 27(1): 62-67.)(2) 专著(书籍)、论文集[序号]作者. 书或文集名[M或C]. 版本(第1版不注).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例: 刘振海. 分析化学手册(第八分册)热分析[M]. 2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LIU Zheng-hai. Handbook of analytical chemistry-thermal analysis (Vol.8) [M]. 2nd ed.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1.)(3) 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作者. 论文或报告题名[D或R]. 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 年份.例: 李春义. 同位素瞬变实验方法的建立及Ni/Al2O3催化剂上CH4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机理的研究[D]. 北京: 石油大学, 1999.(LI Chun-yi. Mechanistic study on partial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syngas over Ni/Al2O3 catalyst[D]. Beijing: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1999.)(4) 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作者. 析出文献题名[C]// 主编. 专著或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例: 赵增立, 唐兰, 马晓茜. 生物质的氮气等离子体热解研究[C]//第十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全国青年等离子体讨论会论文集. 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156-159.(ZHAO Zeng-li, TANG Lan, MA Xiao-qian. Biomass pyrolysis in an argon/hydrogen plasma reactor[C]//Processings of 10th China 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 conference and youth forum on 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National Defence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Press, 2001: 156-159.)(5) 专利[序号]发明人.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专利号[P]. 出版日期(年-月-日).例: 刘冠华, 左丽华, 舒兴田. β沸石/硅胶复合催化材料的制备: 中国,1084101A[P]. 1994-01-01.(LIU Guan-hua, ZUO Li-hua, XHU Xing-tian. The preparation of multiplex catalytic material containing zeolite beta and silicon gel: CN, 1084101A[P]. 1994-01-01.)(6)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例: GB/T528, 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拉伸性能的测定[S].(GB/T528, Vulcanized rubber and thermoplastic elastomer-determination of elongation[S].)(7)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例: 万锦堃.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 (1983~1993). 英文版[DB/CD].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tp://www.cajcd.edu.cn/pub/wml.txt/980810-2. html, 1998-08-16/1998-10-04.(8)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Z].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给期刊投稿,方法如下:1、选择邮寄方式进行投稿。首先确认要邮寄投递的地方与自己的稿件要内容相符。确定好自己的信息。邮寄之后就等待投递结果即可。这个不行继续投递下一个。2、还可以选择网上投递,使用电子稿件进行投递,网上投稿采用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这样可以加快编辑的处理速度,更快的处理稿件结果。

燃料处理技术期刊投稿格式

Journal of Mines,Metals and Fuels矿山,金属和燃料 Journal of Mines,Metals and Fuels矿山,金属和燃料

燃料处理技术期刊投稿经验

1投稿中遇到的问题我个人认为,现在的中文学报文章都不怎么好:1.投稿周期长、关系稿多,还收很贵的版面费,不合算;2.同样影响的外文期刊,不收版面费;3.要投中文稿件,英文摘要要写好,中文表达要清楚,只要说明白自己做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得到了什么结果、同国内外同样工作的比较情况,引用本刊的文章。

2投稿论文注意事项,规范点能提高命中率正确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木要求及规范化,并注意选择对口的专业期刊投稿,且遵循所投刊物的格式要求,再加上导师能对论文严格把好质量关,则可避免因投稿后反复退修而耽误了论文发表的时间,又可减少稿件在初审阶段就被退稿的可能,从而提高论文的录用率。1.文章超过8页,这不好,因为中文杂志页数有限制,不希望单篇文章太长2.另外题目不醒目,缺乏对审稿人的吸引力3.在实验现象的描述中缺乏对不同条件下不同实验现象的强烈对比4.在现象解释中图太小,另外引用太多,看不到作者自己的独特看法大家要尽量避免呀!

没有投过IEEE和EI,只说说投稿SCI期刊的经验。不同的期刊投稿方式、过程、状态大致相同,但审稿时间差距非常大,几天到一年、甚至几年的都有。对于大部分期刊,从投稿到接收(或拒稿)大概在1到6个月可以完成。现在大部分SCI期刊都是同行评议(peer-review)型。投稿给编辑部后,编辑转发给相关领域的几个审稿人(通常是2-4个),审稿人审稿后给出意见发回给编辑,编辑综合各审稿人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作出决定。不同期刊有不同的论文类型,大致包括full article、communication、review,以及牛人受邀写的文章等,通常communication较full article容易发些,而且审稿周期也短些。投稿的大致流程是这样的(不同期刊、不同出版商略有不同):按照要求把论文正文、cover letter和相关信息都放到期刊网站的一个投稿系统上。完成后,投稿状态显示“Submitted to Editorial Office”或类似字样。投稿后,期刊编辑部会给通讯作者发email,通知签署版权协议,投稿状态可能会改为"Forms Awaiting Completion"或"Submis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也可能不改,取决于不同期刊。完成后,状态改回“Submitted to Editorial Office”或改为"Submissions Being Processed"。这个过程也就一两天就会完成。然后技术编辑会审阅论文格式,如果格式不对,打回修改。这个过程也不会很长,一周之内肯定能完成。通过技术编辑后,管学术的编辑先大概看一下,如果文章不符合期刊主题,或者文章实在太烂,会直接拒稿,但拒稿信措辞通常很婉转,类似于“不是你不好,只是我们不合适”、“你是个好人,肯定可以找到别人的”之类的。拒稿后状态会改成"Submissions with a Decision"或者"Manuscripts No Longer Under Consideration"。这个过程大概一周之内也能完成,所以你的文章如果投稿一周多后还没有消息,应该就是通过编辑这一关,送审了。我最快的一次,签署版权协议后不到24小时就被编辑拒稿,悲催啊。如果编辑觉得还可以,就会选择几个这个领域的同行(可能是你在投稿信息里推荐的,也可能不是,一般都是匿名评审,你不会知道审稿人是谁),发给他们审稿。审稿人完成审稿后会把意见发回给编辑。这个时候状态会维持"Submitted to Editorial Office"或"Submissions Being Processed"不变。这个过程短则几天,长则一年多,都有可能。不同期刊快慢不同。我之前的组里投稿,有的稿子两周就能完成初审这一步,有一篇这一步耗时13个月。网友在小木虫和上对每个期刊的审稿时间都有介绍,有时不是很准,但可以作为参考。编辑收到几个审稿人意见后,会综合考虑,决定文章是直接通过,还是大修(major revision),还是小修(minor revision),还是拒稿。如果需要修改,会在给通讯作者的email里写清楚deadline,如果不需要重新做大量试验的话,会给60天左右的修改时间。这个时候投稿状态会变成"Incomplete Revisions and Resubmissions"。修改完成提交到投稿系统,状态变成"Revi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或者"Revisions and Resubmissions Received by Editorial Office"。编辑收到修改稿,可以决定去留或者继续修改。如果编辑觉得不好决定,就会再次发给审稿人,这次的审稿人可能和之前的相同,也可能不同。这一步的时间一两天到几个月都有可能。投稿系统会重复显示之前的投稿状态。如果万事大吉,通讯作者会收到接收信,投稿系统状态会改成"Accepted Manuscripts"或者"Submissions with a Decision"。后面可能要签署一些协议,状态改成"Proof Ready for Review","Proof Comments Received"。一两天就搞定。签完协议后,工作人员会进行校对和排版,需要几天到几周时间。根据投稿时的选择,文章可能在未校对、排版前就可被订阅者看到(这时读者下载的论文pdf排版很难看),或者只在之后才能看到。校对排版后,出版社网站上可看到正式格式的全文。尽管这时读者下载的pdf文件排版已经正式了,但还没有正式刊号和页码。几周后,正式出版。这时网页上和读者下载的pdf文件中,已经带有正式刊号和页码了。可能现在还有很多期刊需要以email或者信件往来的方式投稿,不过我投过几个期刊,是几个主要出版商(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ScienceDirect, Wiley,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Springer)旗下的期刊,都是如上所述,在一个系统上完成投稿/修改过程。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纸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一般来说,fuelcell审稿的速度以及最终的审稿结果取决于文章的质量以及作者的辩护能力。总的来说,fuelcell审稿的速度比较快,大约可以在1-3周内得出结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