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百科

中科院心理所申硕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1 21:19:11

中科院心理所申硕论文发表

在职申请硕士的方式有同等学力申硕和一月联考两种,二者申硕流程是不同的,详情如下:

同等学力申硕流程大致如下:免试入学→先读后考→课程考试→申硕报名→申硕考试→论文发表及答辩→硕士学位。

一月联考申硕流程大致如下:全国联考→院校复试→入学上课→课程结业→发表论文并答辩→硕士学位和学历双证。

在职读硕的方式不同,报考时间、条件、难度等都是不同的,不过都是被国家承认的教育方式,获得的证书含金量高,对于升职加薪,考博,留学等都有帮助,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就读即可。

中科院心理学 考研的话 你是本科毕业或者应届生 是不用论文发表的 如果你有发表的论文 证明你有研究能力 心理学院分数在 340分以上 你复习的怎么样了,关于心理学考研复习 你可以咨询老师 名字 就是我的扣 考研加油 我可以发送些心理学的备考资料给你。

1、要有学士学位,这是国家规定的一个基本指标。2、参加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通过学校规定的相应课程的考试。考试合格,取得学校颁发的结业证书。3、参加国家每年5月份举行的申硕考试,全称是“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考试”。共有2门,1门英语,1门学科综合。英语是大学英语4—6级之间,没有听力。学科综合就是把几门学过的核心课揉成一张卷子来考。这2门考试都是百分制,60分合格。4、撰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小论文,内容与所学专业相关,并在国家规定的有正规刊号的刊物上进行发表,比如说报纸、杂志上都可以。5、满足上述四个条件后就可以申请论文开题,进行论文答辩。论文的选题必须是在本专业范围内,一般由导师指定,字数要求在2万字左右。答辩通过后,就可以获得国家颁发的学位证书。

虽然近来报读在职研究生的人数增多,但还是有大部分人对其不甚了解。如参加同等学力心理学考研要满足什么条件?中国考研招生信息网的老师介绍到,心理学考研以同等学力申硕的方式报读,需要满足学士学位3年的条件才能申硕。详情如下:学员参加申硕考试前,需要先入学读研修班,满足大专及以上学历便可,学制2年,修满学分,通过课程考试,可获得结业证书;学员满足本科学历且学士学位3年的条件,可参加同等学力申硕考试,通过申硕考试后,需要在1年内发表论文,半年内通过答辩,才能获得硕士学位。目前心理学在职研招生院校众多,比较热门的是中科院心理所,其心理专业研究方向众多,如婚姻家庭与亲子教育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等,大家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报读。上述便是同等学力心理学考研条件的介绍,预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如果您还想了解研究生报名条件等信息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中科院地理所硕士论文发表

本人考过,可以分享下经验。第一次考博,考中科院地理所,失败。第二年,考浙江大学,成功。因为中科院地理所初试完以后直接复试,所以跟很多考生有些交流,发现实力普遍比较强,很多发过CSSCI的期刊,还有一个是国外的硕士(具体什么学校记不清了)竟然也来考博士。由于本人实力不佳,初试倒是通过了,最后没有被录取。第二年考了浙江大学,明显感觉相对容易很多。所以本人建议,要是自己科研实力有限,且以后不是很想做学术的,还是选择985或者211的高校比较好,也容易一点。都考博了,还冒这么大风险个人觉得不值得,而且浙大也挺不错的,今年武书连的高校排名不是全国第一嘛,哈哈哈

中科院地理所还是比较难考的,一方面每年考的人很多,但是招的人很少(基本上每个导师每年只招一个),另一方面导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 纵观每年的报名情况,其实那些院士反而报的人少,那些四五十岁又有点名气的老师竞争就很激烈,很多都是接近甚至超过10:1。 不过看楼主发了这么多论文,竞争力还是有的。加油吧!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考研资料链接: 

LZ是想考地理所土地研究方向的老师吧!中科院地理所里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方向的博导最吃香了,竞争最激烈,拿2011年报考情况来看,很多这个方向的老师都有20多人报考。地理所老师比较看中学生科研能力,像LZ这样发过这么多论文的,只要顺利通过初试,我觉得还是挺有希望的。 从楼主的具体情况来看,现在应该主要开始复习考试内容了。毕竟学术能力再强,论文发的再多,考博初试没过还是很可惜的。大半年时间准备应该是差不多了。 总之来说,考中科院地理所博士,学术研究能力第一重要、其次才是考试。初试还是容易过的,10个人考的话,3-4个人通过初试很正常的

中科院申硕发表论文

同等学力申硕论文的要求: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硕士学位论文是申请人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其标准应不低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水平。即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能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研工作或独立担负技术工作的能力。包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比较丰富资料,熟悉历史和现状,论述观点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逻辑严谨,文字顺畅。希望启道教育能帮到你

一、同等学力申硕发表的论文或科研成果需达到何种要求? 同等学力人员在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资格审批时需提供下列几种成果中的一种:1、获得厅(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或作为项目负责人的研究成果获厅(局)级以上正式鉴定;3、或获授权专利1项以上(含1项);4、或出版专著1部以上(含1部);5、进入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过程。申请人学位论文所需的业绩、成果均须以学校为第一署名单位;6、所发表学术论文的作者署名顺序要求为前一、二名(列第二名的,第一名应是申请人的指导教师)。二、“本次申请无效”的概念是什么? “本次申请无效”的概念是:学校对同等学力申请学位人员专业知识及水平不予认定,即原来所进修的课程成绩失效。三、什么是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是国家在现行的向毕业研究生授予学位的渠道之外,开辟的一条使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获得学位的渠道,其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学术性和政策性强。 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是指具有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不需参加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便可申请参加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修满学分后,如通过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即可与在校研究生一样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后申请硕士学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都可以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的要求与办法,向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是国家为同等学力人员开辟的获得学位的渠道。这对于在职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干部队伍建设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申请人通过了学位授予单位及国家组织的全部考试、并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后,经审查达到了硕士学位学术水平者,可以获得硕士学位。 四、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与全国统招的在职硕士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有什么区别? 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是一种非学历教育,申请人在获得学位后,表明他在学术上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因没有全脱产在校学习2-3年,所以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而没有表示学历的硕士毕业证书。 在职研究生则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的身份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后全脱产或半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一种类型。毕业后可获得研究生学历。 一个在职人员可以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与要求报考正式研究生,录取后经学习最后取得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也可以以同等学力人员的身份申请硕士学位,经考核合格后取得硕士学位,获得由国务院学位办统一印制的硕士学位证书,它和通过考试入学的硕士研究生所获得的学位证书是一样的。同等学力招生报名考试各高校申请硕士学位政策考研报考指导尽在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提供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相关知识资讯。各高校同等学力考研硕士学位班招生简章、政策法规、公报公告、同等学力报考指南、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招生考试、在线服务、教育问答等内容。帮助学员正确选择理想的高校同等学力专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热门高校。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是的 任何一所院校参加同等学力申硕都要求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但是这个相对比较容易,大概3000字左右即可,院校一般都会帮助学生发表,让学生顺利拿到硕士学位。所以这方面不用太担心。

中科院物理所发表自然论文

我是山东潍坊市任建伟我要投稿,关于宇宙、地球、动枝物相关看法。和那个部门联系?

物理所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以“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及研究”、“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实验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低纯度钕铁硼永磁材料”、“定向碳纳米管的制备和结构和物性研究”为代表的一批原创性重要研究成果,获国际、中国国内奖共300多项,其中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4项,国家发明奖8项。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2014年物理所共申请专利180项,获得专利授权70项。同时,物理所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2014年,物理所以专利技术“载波相位自稳定的中红外飞秒激光脉冲产生方法及装置”(专利授权号:ZL200810222628.0)无形资产出资成立“盐城物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推进飞秒激光设备的国产化开发和应用,有效地促进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部分专利技术如“新一代固态全色激光显示”已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另有部分专利技术已经以技术入股的形式进入产业化,典型的范例有以锂离子电池专利为核心技术的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物理所有控股、参股公司9个,其中以知识产权入股的5个。技术转移与成果辐射的省、市地区有北京、天津、新疆、江苏、浙江等。 《中国物理B》(原名中国物理学),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被SCI-CD、SCI-E、CA、JICST、AJ等检索系统收录。《物理》是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出版的物理学学术期刊,1972年创刊,致力于传播当代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的前沿最新进展,促进物理学与相关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沟通科研与产业,推动中国物理学的发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次获得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等评定的优秀期刊称号;多年来持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经费资助;并连续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收录《物理》的中国国外核心数据库有:英国科学文摘(SA/INSPEC)、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技文献速报》(JICST)、能源科学与技术(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物理学报》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33年,原名《中国物理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创刊初期用英、法、德三国文字发表论文,1953年易为现名。刊登了一大批由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组成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基础研究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优秀科研工作和成果;并被SCI-CD,SCI-E,Scopus,CA,INSPEC,EI,JICST,AJ和MR等检索系统收录。根据SCI数据库统计,2013年《物理学报》的影响因子为0.845,总被引频次为8589次,其被引频次连续11年居中国物理类期刊之首。

2015年2月26日,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Nature)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了潘建伟、陆朝阳等人的文章《单个光子的多个自由度的量子隐形传态》(Quantum teleportation of multiple degrees of freedom of a single photon)。简而言之,这项工作的新成果在于“多个自由度”,因为以前已经实现了单个自由度的量子隐形传态。什么是量子?一个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就像上台阶一样,只能上一个一个的台阶而不能上半个台阶,我们就说这个量是量子化的,把这个最小单位称为量子。我们日常所见的宏观世界似乎一切都是无限可分的,微观世界里却有很多物理量是量子化的,例如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所以准确描述微观世界的理论必然是量子化的,这种理论就是量子力学。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所以对宏观世界的准确描述也必须是量子力学。中学里学的牛顿力学只是对宏观世界的近似描述,在作为量子力学对立面的意义上被称为经典力学。什么是量子隐形传态?这是一种在1993年提出的方案,把粒子A的未知的量子态传输给远处的另一个粒子B,让B粒子的状态变成A粒子最初的状态。注意传的是状态而不是粒子,A、B的空间位置都没有变化,并不是把A粒子传到远处。当B获得这个状态时,A的状态必然改变,任何时刻都只能有一个粒子处于目标状态,所以并不能复制状态,或者说这是一种破坏性的复制。在宏观世界复制一本书或一个电脑文件是很容易的,在量子力学中却不能复制一个粒子的未知状态,这是量子与经典的一个本质区别。很多人听说量子力学中状态的变化是瞬时的,无论两个粒子相距多远,于是认为隐形传态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推翻相对论。错了。隐形传态的方案中有一步是把一个重要的信息(可以理解为一个密钥)从A处传到B处,利用这个信息才能把B粒子的状态变成目标状态。这个信息需要用经典信道(例如打电话、发邮件)传送,速度不能超过光速,所以整个隐形传态的速度也不能超过光速。很多人把隐形传态当成科幻电影中的传送术,瞬间把人传到任意远处,然后还担心复制人和本尊的伦理问题,其实这些理解都是错误的。量子隐形传态是以不高于光速的速度、破坏性地把一个粒子的未知状态传输给另一个粒子。打个比方,用颜色表示状态,A粒子最初是红色的,通过隐形传态,我们可以让远处的B粒子变成红色,而A粒子同时变成了绿色。但是我们完全不需要知道A最初是什么颜色,无论A是什么颜色,这套方法都可以保证B变成A最初的颜色,同时A的颜色改变。量子隐形传态是在什么时候实现的?是1997年,当时潘建伟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塞林格(Zeilinger)教授组里读博士,他们在《自然》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实验量子隐形传态》(“Experimental quantum teleportation”)的文章,潘建伟是第二作者。这篇文章后来入选了《自然》杂志的“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跟它并列的论文包括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等等。什么是自由度?自由度就是描述一个体系所需的变量的数目。例如一个静止在一条线上的粒子,描述它只需要一个数,自由度就是1。静止在一个面上的粒子,自由度就是2。三维空间中的静止粒子,自由度就是3。描述三维空间中一个运动的粒子,需要知道位置的3个分量和动量的3个分量,自由度是6。光子具有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如果你看不懂这两个词,没关系,只要明白它们是两个自由度就够了。在1997年的实验中,传的只是自旋。此后各种体系的各种自由度都被传输过,但每次实验都只能传输一个自由度。传输一个自由度固然很厉害,但是只具有演示价值。隐形传态要实用,就必须传输多个自由度。这在理论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打个比方,现在用颜色和形状来表示状态,A粒子最初是红色的正方体,我们可以让B粒子变成红色的正方体,同时A变成绿色的球体。这个扩展看似显而易见,但跟传输一个自由度相比,有极大的困难。隐形传态实验一般需要一个传输的“量子通道”,这个通道是由多个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纠缠在一起,使得一个粒子状态的改变立刻就会造成其他粒子状态的改变。用物理学术语说,这些粒子处于“纠缠态”。制备多粒子的纠缠态已经是一个很困难的任务了,而要传输多个自由度,就需要制备多粒子的多个自由度的“超纠缠态”,更加令人望而生畏。潘建伟研究组就是攻破了这个难关,搭建了6光子的自旋-轨道角动量纠缠实验平台,才实现了自旋和轨道角动量的同时传输。用《道德经》的话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997年实现了道生一,那时潘建伟还是博士生。2015年实现了一生二,这时他已经是量子信息的国际领导者。从传输一个自由度到传输两个自由度,走了18年之久,这中间有无数的奇思妙想、艰苦奋斗,是人类智慧与精神的伟大赞歌。下面我们来看其余九大突破。再次强调,排名不分先后,九名并列亚军。每一项工作都是科学家们的卓越成就,值得我们热烈鼓掌。基本内容是我对上引欧洲物理学会新闻的翻译,有些地方加上我的注释。首次测量到单电子的同步辐射。奖给8号项目(Project 8)协作组(注释:8号项目的两位发言人来自美国的麻省理工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他们测量到氪-83的β衰变中发射出的单个电子的同步辐射。辐射是在电子通过磁场时发出的,使得团队可以对粒子被发射时的能量作出非常精确的测量。8号项目正在努力提高测量精度,以用于计算物理学中最难以捉摸的量之一——电子型反中微子的质量,这些电子型反中微子也是在β衰变中发射出的。注释:根据相对论,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因此如果精确地知道一个核反应前后那些能观测到的粒子的能量,两者相减就得到那些观测不到的粒子(在这里是电子型反中微子)带走的能量,也就知道了这些粒子的质量。因为中微子的质量非常微小,接近于零,所以这个实验需要极高的精度,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果。终于发现了外尔费米子。奖给普林斯顿大学的Zahid Hasan、麻省理工大学的Marin Soljačić以及中国科学院(注释:物理研究所)的方忠与翁红明,为他们关于外尔费米子的先驱性工作。这些无质量的粒子是德国数学家赫尔曼·外尔(Hermann Weyl)在1929年预言的。Hasan和方忠、翁红明领导的团队各自独立地在准金属砷化钽(TaAs)中发现了一种准粒子的指示性证据,这种准粒子表现得就像外尔费米子。Soljačić和同事们在一种非常不同的材料中发现了存在外尔玻色子的证据,——一种“双gyroid”(注释:gyroid是一种无穷连接的三重周期性最小面,参见)的光子晶体。外尔费米子的无质量特性意味着它们可能被用于高速电子学,此外由于它们面对散射时受到拓扑保护,对量子计算机可能也有用处。注释:对外尔费米子的一个介绍,可以见中科院物理所戴希研究员的博客《外尔半金属的故事》,他和方忠用理论计算预测了在TaAs中发现外尔费米子的可能性。现在发现的外尔费米子不是真实的粒子,而是一种真实粒子的集体运动模式,即准粒子,这是凝聚态物理中特有的现象。外尔最初是在粒子物理领域预言这种粒子的,寻找它花了86年,最终却是在凝聚态物理领域找到了这种粒子。在凝聚态物理中实现粒子物理的理论,是当代物理学一种普遍而有趣的思路。2016年物理学将会发生一些重大的科学事件,其中粒子物理学、天文学和宇宙学似乎提前规划好了。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总干事法比奥拉的观点,明年大型强子对撞机会继续在13 TeV能量上对撞质子,预计会有一个新的发现,是后上帝粒子时代的产物。但是强子对撞机可能还无法达到14TeV能量,科学家正在不断进行尝试,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ATLAS和CMS实验已经暗示超对称粒子存在的可能性,它们位于更高对撞能量中。2016年科学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包括有“时空涟漪”之称的引力波被发现、可以发射有效载荷至轨道并安全返回的火箭等。但2017年更令人充满期待,人类有望找到“信息宝库”,包括卡西尼号探测器通过土星大气层、新的物理学粒子被发现、预防痴呆症的更好方式等。与此同时,2017年也有许多令科学家们感到害怕的前景。2017年科学展望1.利物浦大学物理学教授塔拉·希尔斯(Tara Shears)2016年,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完成技术升级并重新启动,相比以前拥有了更加强大的能级和强度,获得了海量高能数据。我期盼着强子对撞机的粒子对撞数据中出现新的发现,那必定是非常有趣的。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你觉得宇宙正慢慢成为焦点,你很快就能看到更多粒子被发现。2.伦敦大学学院精神病学讲师克劳迪亚·库珀(Claudia Cooper)随着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可增加老年痴呆症危险的因素,较少正规教育、不良饮食、糖尿病、缺少活动、听力损失等,我们有可能延缓甚至预防老年痴呆症。在精神上、社交方面以及心理上帮助人们保持活跃,吃更健康的饮食和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都可以减缓认知衰退的速度。2017年,相关研究有望取得更多发现,以支持人们抵抗痴呆症的侵袭。3.朴茨茅斯大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讲师凯伦·马斯特斯(Karen Masters)我非常期待下一轮引力波试验的结果。2016年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这让我感到非常激动,我甚至因此专门买下带有引力波图案的裙子以示庆祝。首次发现引力波不仅证明了引力理论的正确性,同时也是对那些建造惊人探测器的人的巨大鼓舞。更重要的是,作为天文学家,我发现物体探测非常迷人。黑洞碰撞的质量令人感到惊讶,它竟然能够发出如此清晰的信号,并且在试验初期就被发现。是幸运,亦或是这种信号普遍存在?我很激动,希望2017年能够看到宇宙中更多的黑洞碰撞事件,我们将利用这些新的方式来了解宇宙。

中科院计算所发表论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实验室都开始转向互联网和搜索引擎的研究,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大连理工大学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WISDOM实验室)、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智能信息处理联合实验室、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些实验室。 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是在复旦大学智能信息处理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建设而成。 2004 年 1月,复旦大学智能信息处理开放实验室通过上海市科委组织的专家论证,被批准筹建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2005年9月,上海市科委主持召开验收会议。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复旦大学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以满足社会和国家的信息技术需求,顺应信息处理技术的国际发展趋势为准则,营造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学术和研究环境,为研究人员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充分发挥提供必要的保证。实验室坚持对智能信息处理领域的前沿性和尖端性科学问题进行原创性研究,积极承担国家信息处理方面的科研项目任务,大力促进和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培养优秀人才。通过与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的合作开发,将本实验室建设成为智能信息处理领域的学术研究、交流以及高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国际一流的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和应用中心。 南开大学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NKU,IIPLab)成立于1998年,隶属于南开大学软件学院。实验室主任为黄亚楼教授,研究人员包括孙凤池博士、殷爱茹博士、谢茂强博士、师文轩讲师、王超博士、邢树松博士、苑晶博士等8名教师。实验室现有8名博士研究生、19名硕士研究生,并有部分本科生加入实验室工作。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数据挖掘与知识工程、文本挖掘与网络检索、智能机器人控制、移动机器人导航、多机器人协调、嵌入式系统、生物信息处理、中间件技术与交互式设计等领域。实验室近年来完成了国家863计划、攀登计划(B)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攻关课题、企业合作项目30余项,并在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机器人系统领域发表论文90余篇。黄亚楼教授1992年主持建立国内第一个工业机器人操作力控制实验系统GRAFC,1990—1994年作为主要研究开发者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双工业机器人协调控制系统,1992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微驱动机器人系统及应用的研究,1996年建成了国内第一个用于显微操作的高精度机器人系统,1996年开始从事带拖车的移动机器人研究,1998年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带拖车移动机器人实验系统;1996年始开展智能信息处理的研究,主持设计开发了数据挖掘软件系统RoboMiner和Infox,并在银行信用卡信息分析、民航收益管理研究、运动员体能测试数据的分析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应用。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建立了完善的研究生培养机制,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历年来,实验室研究生多次参加IROS、ICMLC、WCICA、WWW等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在实验室学习的本科生、研究生多人参加各种竞赛,获得优异成绩。本科生高杰等在黄亚楼教授指导下,2001年获得第七届挑战杯三等奖;2003年,在黄亚楼教授指导下,刘菁菁、吴方浩、李栋、李斌四人合作完整DJ DreamFactory,获得微软创新杯全国第一名。2002年、2003年,孙凤池博士连续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机器人灭火竞赛,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2005年黄亚楼教授、孙凤池博士、谢茂强博士指导本科生作品,在天津市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2006年1月,师文轩老师指导本科生参加IBM软件大赛,获得“最佳应用奖”和设计开三等奖;2006年6月,孙凤池博士指导本科生参加微软全球嵌入式系统大赛,从800余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进入前30名,获得微软资助赴美参加最终决赛;2006年8月,孙凤池博士指导的学生参加Intel嵌入式大赛,获得三等奖。实验室博士生徐君获得2005年度“微软学者奖”,博士生刘菁菁获得2006年度“微软学者奖”,同时有多名研究生获IBM奖学金等奖励。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注重与企业的合作,目前与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合作进行网络信息检索方面的研究,与日立软件公司合作进行信息泄露检测方面的研究,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中国科学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前沿的探索性、创新性研究。其宗旨是创立一个民主、开放、宽松与协作的学术研究环境和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科交叉,为研究人员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充分发挥提供必要的保证。其目标是在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研究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在技术的前沿有重要创新,为国家信息技术的长期发展积累知识、创新技术和人才。实验室研究方向有:知识网格、智能科学、大规模知识处理、自然语言理解和翻译、基于图像的人机交互、多媒体信息的编码与理解、大规模高维数据可视化等。实验室的发展目标:面向学科发展需要、未来国家发展需求,加强智能信息处理中重大基础性问题的探索,努力在若干方向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加强标准研制工作和专利申报工作。努力创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培育自由探索的文化。进一步增强重要前沿领域的国际合作,建立对外合作和学术交流。把实验室建设成为智能信息处理领域国际知名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地。目前实验室承担国家基础研究计划 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高科技计划和国际合作项目。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和互访,与国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实验室现任主任:陈熙霖研究员;副主任:曹存根研究员。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郑南宁院士;副主任:诸葛海研究员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是以适应信息时代的信息处理要求。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开放、宽松与合作的学术和研究环境,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积极承担国际、国家信息处理方面的科研项目任务,大力促进和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科交叉,为研究人员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充分发挥提供必要的保证。目标是在智能信息技术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在技术的前沿有重要创新,为国家信息技术的长期发展积累知识、创新技术和培养人才。努力将实验室建设成为智能信息处理领域的学术研究、交流以及高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国内领先,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和应用中心。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的发展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所研究的方向非常广阔,也都是新兴学科,正处于上升期阶段,所以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好的。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智能信息处理联合实验室是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联合建立的校级实验室。实验室负责人为丁世飞教授,研究人员包括雷小锋博士、聂茹博士、陈伟博士、许新征讲师、王莉讲师、孙统风讲师、张谨讲师等7名教师。实验室现有4名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并有部分本科生加入实验室工作。实验室负责人丁世飞教授,现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同时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高级会员等职;担任国家“863 计划”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著名杂志 Information Sciences(INS)、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JIS)、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IEEE TFS) 以及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等学术期刊的特约审稿人。近年来,承担了一批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研究论文 50 余篇,其中已被 SCI收录10篇,EI收录31篇,ISTP收录27篇。实验室现有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智能信息处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重点开展粗糙集理论、粒度计算、支撑向量机、数据挖掘、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图像内容理解等方面的研究。作为实验室的重要合作者与依托单位之一,史忠植研究员领导中科院计算所智能科学实验室实力雄厚,研究基础强。主要从事智能科学的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研究,包括智能主体、 机器学习、 神经计算、认知科学等, 以及与人工智能有关的应用技术与系统的研究, 主要有知识工程、智能决策系统、 多媒体信息检索等, 探索智能科学、智能信息处理发展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近年来,实验室与中科院计算所智能科学实验室展开了全面的合作交流,包括合作申请国家级项目、申办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选送在读研究生到计算所交流学习等。实验室热诚欢迎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同时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 大连理工大学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又叫WISDOM实验室,一方面它涵盖了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分别是:互联网科学(Webscience)、智能计算(Intelligent computing)、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数据挖掘(Datamining)、优化算法(Optimization algorithm)、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另一方面,它体现了本实验室的宗旨,即把本实验室的教师和学生都培养成为智慧的人。有大智者必有大德,用智慧点亮我们的人生。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前身为智能计算和信息处理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是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最早成立的实验室,发起人为软件工程系主任张宪超教授。目前教师队伍有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5名,均具有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这是一支年轻有为,朝气蓬勃的团队。我们认同Google公司算法为先的理念,以雄厚的算法基础为根本,以推动智能信息处理学科发展为己任,有勇气挑战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任何世界级难题。成立6年来,本实验室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横向项目若干项,承担科研总经费近200万。在多项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包括解决算法领域2个持续几十年的世界级难题,证明1个重要结论和1个猜想的部分结论。在InformationProcessing Letters,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和COCOON,PAKDD,AJCAI等著名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张宪超老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004),并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大连市优秀IT教师科研成果一等奖(2008)等。实验室老师还获得市、校级奖励多项。本实验室培养的研究生或在本实验室实习的本科生多数获得优秀毕业生等各种奖励,均就业于国内外著名企业或出国深造,其中2009年应届毕业生已经有4名同学获得国家公费出国的资格。“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本实验室的室训是“智志致至”,它激励每位成员在这里格物致知、自强不息,正心修身、厚德载物。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由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拨款于2008年10月建立,致力于智能信息处理领域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实验室现有科研教师11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4人,博士以上学历4人。实验室具备由两台由IBM system x3850 m2高性能服务器和磁盘阵列搭建的集群环境和高配置个人电脑20余台,能为数据的存储、分析处理提供有效的计算服务;实验室通过校园网接入Internet/Web,有良好的进行Internet, DS,NL和DM集成的实验条件。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智能计算,并由具有丰富实际项目经验的老师带领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在JAVA、.NET和C++三个方向组成的开发团队完成了多个纵向项目与横向项目的设计开发,培养了学生较强的项目设计开发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在算法分析和思维创新方面的能力。实验室近年应用软件项目集中在以下方向:气象公共服务应用系统、防雷业务集约化平台、雷击风险评估与预警预测系统、应急指挥辅助系统、GIS应用系统、网络化安全监控集成系统。 新疆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的前身是2004年批准成立的新疆大学校级重点实验室“应用光学与光电子实验室”,后经发展并整合又更名为“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本实验室经过新疆大学“211工程”15年的建设,在科学研究、科研队伍建设、高端人才培养和实验室条件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本实验室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教授16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人。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已达1510多万元,实验室面积达1600多平方米。近三年本实验室共获得的科研总经费为1926.68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为1172.1万元。近五年共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5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项,科技部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1项。近五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90多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95篇,取得3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近三年获得5项省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四项排名第一,一项排名第二。新疆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是自治区目前唯一从事信号传输与处理研究的专业实验室。本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学科领域为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而新疆大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唯一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及其研究生学位点的单位。同时本实验室的研究学科领域也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关系极为密切且存在学科交叉。新疆大学是自治区唯一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及其研究生学位点的高校。本实验室在国内光波导传感器技术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影响。本实验室的特色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实验室的研究领域既有电子信息学科前沿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又结合自治区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需求,面向新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应用技术开发。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并举,既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也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开发出了一批信息技术产品。第二,本实验室也具有地方特色。研究领域中的语音信息、图像信息和网络技术应用研究中的许多部分,就是根据新疆本地区多民族的特点,深入研究和解决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和突出问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